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专题十 6 专题限时练 散文阅读 含解析

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专题十 6 专题限时练 散文阅读 含解析
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专题十 6 专题限时练 散文阅读 含解析

专题限时练散文阅读

(时间:45分钟分值: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0分)

老牛倌儿

刘章

①老牛倌儿又叫大下巴。他姓吴,他们那辈人中间那个字是“玉”,老牛倌儿名字的第三字,现在村里的年轻人不知道,上点年岁的人知道的也不多,我因在村里管过户籍,还记得,那是个“琢”宇,取玉琢成器之意,很讲究。老牛倌儿应该说是璞玉,究竟琢成器也未,我不敢妄加评断。老牛倌儿是他的一生职务,大下巴则是他的面部特征。如果跟时下一样把名字和职称连起来,应该是吴玉琢老牛倌儿。

②打从我记事起老牛倌儿就放牛。

③听老人说,他的父亲日子过得很不错,他从牙牙学语开始就念书,念到十五六岁,什么《百家姓》《千字文》《名贤集》以及“五经四书”都念过。人说老牛倌儿是喝墨水儿长大的。说他喝墨水不只是读书的意思,他是真喝。据说他是笨而好学,背书背不下,就把砚台里的墨汁喝下。可惜他头大脚轻,干活没力气,书上的字会背不会写,不要说写文书、状纸,写信也不行,只好放牛。实际上他是放了一辈子牛,是从小牛倌儿晋升到老牛倌儿的。按理说小牛倌儿应先升到大牛倌儿,因为他只能放四五头牛,再多了放不过来,追不上,他隔过了这一级。他也从未当过羊倌儿,因为山羊攀岩越岭,他追不上,不能胜任。

④他放牛很少上山,都是在河边上、地沿上。他放牛的时候,头戴一顶草帽,身披椴麻蓑衣,怀抱一根荆木棍(他从不用鞭,他说放牛也是教,老师都是用教棍。他说得对,秦始皇就是老师用荆棍教成器的①),手捧一本书,两只眼睛笑眯眯地从牛背移到书页上,从书页移到牛背上。牛背也是书,书也是牛背。偶尔吆喝一声:“黄黄犍

犍子——回回来!”“花花腰腰子……”除此,便是摇头晃脑咕咕哝哝地念书。他口吃,念书不口吃,小时候只觉得他念书的样子很好看,声音也很好听,像唱歌,听不懂他唱的是什么。直到我读高中暑假回家,才听他咏的是《诗经·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群牛吻地,老翁鹤立。

⑤那情景我至今还记得,流水溅溅,书生悠悠

..

⑥孩子们淘气,有时冷不防去扳他的下巴,他从不用粗话骂人,总说:“咳咳,不不懂懂得仁仁义义礼智信信……”大下巴颤抖着,像小簸箕在扇动。

⑦人都说老牛倌儿仁义。有些放牛放羊的,摘瓜掠枣儿,掰棒子去烧着吃,偷老倭瓜,掏瓤子,再装上爬豆或红小豆用筹火烧熟去吃。老牛倌儿不,他不动一瓜一枣儿,闲时还在地边拔拔草,把瓜秧往风凉地方引。有一回,他的牛吃了老刘家的庄稼,他去找人家道歉,进了门笑眉笑眼,下巴抖动着:“大大兄兄弟,牛——大大兄兄弟,牛

——”主人看他着急,忙说:“大哥,唱。”他悠悠

..唱道:“牛吃庄稼了……”主人一笑了之。

⑧我在承德高中读书,当时是村里第一个高中生,被村里人看成大秀才。寒暑假回家,老牛倌常在河边拦住我,问字,稀奇古怪,一问一个愣。例如,我们那儿形容跌跟头挨摔是“坡伊呀”,这个字该怎么写?我说可以用两个字拼在一块儿,他摇头,说古书上没这个写法,都是单个字儿。我无可奈何。

⑨有一回他拦住我,让我到承德千万要给他买一部《掏灰耙造反》,我说没有这样一部书,他很伤心,颤抖着大下巴,老泪纵横。我头次见他脸色那么难看,下巴拉得更长了。他说,人们都瞒着他,不帮这个忙。我大惑不解,问被人称为大先生的叔父是怎么回事,叔父说,这个根本没有的书,老牛倌儿托他买半辈子了。

⑩原来老牛倌儿有个侄子死了,他的一个堂弟要娶侄媳为妻,寡妇哭坟的时候,

叔公跪在一旁祷告说:“我的大侄子啊,你可别回家欺床啊,你媳妇跟我了。”惹得侄媳大骂一顿。这事传到老牛倌儿耳里,气得发昏,他骂堂弟太不懂仁义礼智信了!有人跟他开玩笑说:“这不新鲜,有一部书专门写这种事叫《掏灰耙造反》。”他便信以为真,惦在心里托人买。

唉,这个老牛倌儿,这个吴玉琢啊!

老牛倌儿死了,他的名字没有死。

谁家要是不想让孩子读书,就说:“不成器的念书也没有用,老牛倌儿念了四书五经,还不是放了一辈子牛!”

谁家想让孩子念书,就说:“念书总比不念书强,看人家老牛倌儿,连吆喝牛也不用脏话,一辈子没动人一瓜一枣儿。”

关于老牛倌儿,有不同的议论,没有共同的结论。

(选自《美文》2017年第9期,有删改) [注]①嬴政幼时的老师,教育认真、要求严格。嬴政若不完成功课,就用荆条揍他,后嬴政终成大器,成了秦始皇。

1.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

(1)书生悠悠

..

(2)悠悠

..唱道:

解析:答题时注意结合词语所在的句子作答,此题“书生悠悠”形容的是老牛倌儿边放牛边念书的状态;“悠悠唱道”指老牛倌儿不慌不忙歌唱的情形。

答案:(1)形容老牛倌儿放牛念书时的从容自在。

(2)指老牛倌儿一改先前慌忙结巴,缓慢从容地将“牛吃庄稼了”一句唱了出来。

2.赏析文中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5分)

解析:重点注意句子中所运用的手法,由句中“头戴”“身披”的外貌描写;“怀抱”“手捧”的动作描写;“笑眯眯”“移”的神态描写,可见是从多角度描写人物。从修辞看“头戴”四句,构成排比,短促、整齐、有力。

答案:(1)多角度描写牛倌儿的形象:①外貌描写,“头戴”“身披”等词句表现牛倌儿的质朴;②动作描写,“怀抱”“手捧”等词句表现牛倌儿热爱放牛、热爱读书、热爱教育;③神态描写,“笑眯眯”“移”等词句生动地刻画出牛倌儿对书的痴迷。

(2)排比句式:“头戴”四句,构成排比,短促、整齐、有力。(3)借助注释、评说,表达叙事者的看法:括号内引用的牛倌儿的说法及秦始皇成器的故事,都表达了叙事者对牛倌儿的肯定。

3.文章⑨⑩两段写老牛倌儿买书的情节有什么作用?(5分)

解析:此题从内容看,性格的特点突显了牛倌儿的执着追求,也表现出他性格的特点;从结构看,照应前文的情节,为下文写人们议论老牛馆儿作铺垫。

答案:①既突显了牛倌儿对“仁义礼智信”的执着追求,也表现出他的单纯。②照应前文“仁义礼智信”的情节,为下文写人们对老牛倌儿的议论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4.请结合全文探究“老牛倌儿死了,他的名字没有死”这句话的意蕴。(6分)

解析:注意分析“他的名字没有死”的原因,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他死后一直为人们所争议,他对后世有着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他的人品以及学习之道深深影响后人,对他的怀念也反映人们对教育的不同看法。

答案:①老牛倌儿虽然死了,但他一直为人们议论着,成为争议人物。②老牛倌儿的人生,一直影响着后人,或正面或反面。③老牛倌儿在世时恪守“仁义礼智信”的人品,这令后人缅怀。④老牛倌儿先天愚笨,读书不成其功,却深得“仁义礼智信”之要并身体力行,值得后人学习与反思。⑤对老牛倌儿的议论不止,意味着当下人们对“仁义礼智信”价值、对教育的价值有不同的看法,这令人深思。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20分)

大美临海

舒婷曾经慕名到过江浙那些个古镇古城,见惯了小桥人家的水乡模式,慢慢倦了与游人摩肩接踵,好像再无新意。听说繁华的杭州湾附近有一个叫临海的安静小城,其地形地貌丰富多变;人文积淀深不可测;还说那里的地方小吃独冠一方呢。网上一搜,果然名目繁多:梅菜干麦饼、乌饭麻糍、羊脚蹄、梅花糕……哎呀呀,许多东西

闻所未闻,让人馋虫乱窜。

都说江南最好的季节是阳春三月,还有大半年的时间怎么等得了,于是炎炎盛夏我已经站在临海市的紫阳古街,极不雅观地手捧刚起锅的“蛋清羊尾”,热腾腾软酥酥香喷喷,唇齿来不及盘点个中真谛,嗓子眼已经彻底没收了。深知午餐还有许多美味佳肴列队伺候,往嘴上贴了封条。否则就想守着油锅不走,吹着气卷着舌,吃个淋漓痛快。这道“蛋清羊尾”内馅是豆沙,以蛋清搅拌麦粉为皮,再裹以网油下锅,保持羊尾的蓬松形状。其工艺复杂考究,已具有1 400多年历史。我虽猫在一旁揣摩半天,仍不得要领。

紫阳古街南北走向,长不过1 080米,宽约四五米,两旁木结构民房多为明清遗风。楼下前店后坊,楼上居家,抬头见一青衫老太身子探出木棂窗,在熙熙攘攘的行人头顶上,挂晾衣物。这日有圩,四乡农民汇集,就地摆出些土特产,有海鲜有河鱼有瓜果,还有水灵灵嫩生生的野菜。我弯腰捡起一小捆蕨芽,试着与跨坐在扁挑上的白眉老汉讨价还价。老汉端的淳朴善良,居然轻松成交,还添了一枝后院种的琼花送我,说可以炖汤养颜。

沿街的小手工作坊也都开张起来:乐器铺里,洞箫、板胡、古筝等自恃身份,只作壁上观,唯笛子婉转试音如泣如诉;竹器店里那久违的老藤椅让你坐下就不想起来,腰背都在依恋着,可惜不好携带啊;茶馆里的说书声泡在青瓷盖碗里,清亮亮绿茵茵,拂之不去;而各色麦饼、松糕、马蹄酥什么的,半遮半掩在纱罩里,千呼万唤,要想硬起心肠不理睬,真难!

古镇的核心本来就是古街,古街的文化精神渗透在临海人的日子里。闲时读些圣贤书,撰写几副楹联,使几笔书法,懂一点丹青,在临海根本不算什么,可谓“满地皆夫子,处处读书人”。连临海人的姓名对我都是个考验。比如文联主席的名字叫陈引

奭,你说这个奭(shì)怎么读?不许读成“爽”噢!

陈引奭同志最自豪的当然是临海的古长城。号称“江南八达岭”的古长城盘亘在北固山上,俯瞰灵江,煞为壮观,是临海市巍峨高耸的天然广告,远远就一目了然。这城墙自从晋代开建以来,已有1 600余年,迭经唐、宋、元、明、清等朝代,不断修筑增扩,其主体部分一直保存到今天。

现在用脚可以亲近的城墙约5公里。从揽胜门进入时,我还兴致盎然。砖是宋砖,青苔下依稀可见“台州府城墙”字样。瓮城成弧形,马面迎水,据说是戚继光抗击倭寇时的创建,御敌、防洪两用。走到好汉坡,我的脚力不行了,以拍照为由,屡屡脱队四处游走。再说两旁古木蓊郁,藤萝如褛,清风徐徐,马樱丹花开得野趣横生,连狗尾巴草都有蛱蝶招惹,怎能不让人流连!再后来,我捶打着灌铅似的老腿老腰,不管陈引奭怎么游说,抵死不肯再上制高点的望天台。于是故意使赖,指头抠着斑驳的石阶质疑,说是后铺的水泥板,急得陈哥嘴唇抖索,结结巴巴地争辩,一再声明从小就在这些原装的旧石条上蹦跶。哈,这样诚恳纯良,却也是临海书生们的一大特色哪!

古长城是临海一绝,是一张烫金的文化名片,且不要揣了它,就急着拔腿离开。小小临海市三面环山一面靠海,城内有“掬水月在手,着花香满衣”的东湖,城外有灵江、桐港两大水系滋养,其水土风情简直集旅游资源大全,要什么有什么,真真不可思议。

我是生长在鼓浪屿岛的人,对海滩冲浪、探东矶岛、过乱礁洋,可能没有那么兴奋。但是,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去成江南大峡谷和九台沟,心里不免有些悻悻然。

幸亏没有错过国家地质公园的桃江十三渚。山下600亩湿地,被桃江分割为十三块不规则的水渚,鳞次栉比,水光绿影,是此行最华丽的章节,不愧是“中国最美的田园风光”。

往山谷深处走去,约两三百米,忽然讶异地发现,自己被包围在无数高低错落的

多边形石柱之中。

也许头顶就有一节石舂,看上去岌岌可危,让人不由自主要伸手去撑住它。其实它们已经这样纹丝不动凝固了千万年。

而曾经,它们是如何惊天动地爆裂,火红的花蕊疯狂绽放,浓烟和灰烬瞬间遮蔽了10万年前的晴空和烈日,然后,再慢慢冷却成不朽的字符。我等凡人是破译不了这部天书的,倒是在石柱顶尖歇脚的天真鸟儿,有一声没一声地诵读。

才知道这是中世纪火山岩遗址。

回过头去,这些火山的枝蔓,仿佛从地壳里伸出僵直的千万只手指,在呼吁着什么,祈求着什么,预示着什么?

临海的美,让人战栗。

(本文有删改) 5.简要概括紫阳古街的特点。(4分)

解析:作答本题时,首先要确定描述的对象是“紫阳古街”,然后锁定答题区间为第二段至第五段。其次,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合理归纳。如文章第二段介绍紫阳古街的美食,重点描述了紫阳古街的“蛋清羊尾”,联系第一段提及的“梅菜干麦饼、乌饭麻糍、羊脚蹄、梅花糕……”,以及第四段提到的“各色麦饼、松糕、马蹄酥”,充分显示了这里美食的丰盛独特;文章第三段中的“两旁木结构民房多为明清遗风”体现其建筑风格的古老经典;文章第三段中对古街“圩”的热闹场景以及“我”买蕨芽的经历的描写,表明这里民风淳朴;文章第四、五段写沿街有乐器铺、竹器店等

各种手工作坊,茶馆里有说书声,以及临海人“满地皆夫子,处处读书人”等,都显示了这里的文化气息浓郁,依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答案:①美食丰盛独特;②建筑风格古老经典;③民风淳朴;④文化气息浓郁。

6.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画线句描写的对象是什么,再看是如何来写的,解答本题时,要抓住“手法+表达效果”这一基本格式,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画线句子是“我”在国家地质公园的所见和所感,第一句中的“它们”是眼前所见的石柱群,“而曾经”“如何……”等提示考生,这是作者的想象,作者把爆裂时迸发的岩浆比作“花蕊”,表现出作者想象的10万年前石柱群形成的壮观场面;第二句是“我”眼前所见,相对于前面的想象,这是实写,前后构成虚实结合,作者以“有一声没一声地诵读”来写歇脚的鸟儿,这是使用拟人的修辞,如果说“歇脚的鸟儿”是作者所见的话,那“有一声没一声的诵读”则是作者所闻,这是视听结合。结合这些内容作答即可。

答案:①第一句运用想象手法,想象10万年前石柱群形成时的场面,其中“火红的花蕊疯狂绽放”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爆裂时迸发的岩浆比作花蕊。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石柱群形成时间之久远、气势之磅礴、景象之壮观。②第二句中“倒是在石柱顶尖歇脚的天真鸟儿,有一声没一声地诵读”,运用拟人的修辞,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我”在国家地质公园的真切感受,表现了这里的独特性和神秘感。③第一句虚写,第二句实写,画线句整体虚实结合,既给人形象感受,又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

空间。

7.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简析本文为何先写街,再写城墙,后写地质公园。(5分)

解析:解答此题,先要梳理文章内容,理清脉络层次,再分析作者这样安排材料的用意。从文中来看,文章先写街市的繁华和百姓的安居乐业,再写登上壮观的古城墙,最后写探寻地质公园的奥秘,然后可从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范围及其行文结构等几个角度,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思考。从文章内容的角度来看,作者安排这些材料考虑到时间上的顺序,即按照由近及远来安排材料,有一种逐一铺排开的条理性;同时作者还考虑到写景的顺序,又内及外,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临海的美丽;作者在安排材料的时候,由一条古街——紫阳古街到一座城墙,再到地质公园,范围一步步扩大,由点到面,层层铺垫,层层推进。围绕这些内容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1)从内容的角度看:①从时间上看,由近而远。古街建筑有明清遗风,而古城墙自从晋代开建以来,已有1 600余年;地质特征的形成则可以上溯到千万年以上。②从空间上看,由内而外。先写城内古街的繁华,再写古城墙,后写城外的地质特色,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临海的大美。③从范围上看,由点到面,先写一条古街,再写一座城墙,后写地质公园,范围逐步扩大。(2)从行文结构上看,层层铺垫,层层推进。先着眼当下现实,再纵深挖掘悠远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追寻自然的奥秘,条理性突出。

8.为什么说临海的美会“让人战栗”?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探究。(6分)

解析:首先找到“让人战栗”这句话,理解其含义,“战栗”的意思是因恐惧、寒冷或激动而颤抖,而从文中来看,文章最后说“临海的美,让人战栗”,这里的“战栗”显然是因激动而颤抖之意,表现出临海的美使作者产生了一种强烈而深刻的震撼。具体作答时要注意从审美上进行解读,结合全文探究临海与众不同的大美,把让作者感到震撼的美充分挖掘出来。如上文写临海的一条古街——紫阳古街时,写美食之美的时候,作者说“我虽猫在一旁揣摩半天,仍不得要领”,写文化之美的时候,“连临海人的姓名对我都是个考验”,写到古城墙之美的时候,“号称‘江南八达岭’的古长城盘亘在北固山上,俯瞰灵江,煞为壮观,是临海市巍峨高耸的天然广告,远远就一目了然”,这些美让人震撼;这些美中有的阳刚,有的阴柔,有的古典,有的现代,这种大美让人震撼。结合这些内容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①作者在临海领略到的是与众不同的美:美食之美让其闻所未闻,城墙之美让其颇感壮观,地质之美让其大开眼界,文化之美让其深感佩服。②临海的美是一种大美,它跨越时空,跨越古今;临海既有阴柔之美,又有阳刚之美;既有古典美,又有现代美;是人文和自然的和谐统一。③临海的美在情感上给作者以强烈的震撼,让其久久无法平静,难以忘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