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信息科技合格考知识点

高一信息科技合格考知识点
高一信息科技合格考知识点

信息科技基础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㈠、信息的基本知识

1、信息的概念:信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信息是一种资源,可用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各种

形式表达出来

* 信息是必须通过载体来呈现,同一信息可以用不同的载体来传送和存储

* 文字、消息的本身并不是信息,其所蕴含的容才是信息。科学知识也是信息 * 数据与信息的关系:数据包含的容是信息,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 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资源:信息、物质、能量 2、信息的特征:传载性、共享性、可处理性、时效性

* 传载性:信息可以传递,并在传递中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都是信息的载体,

用于承载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的物质也是信息的载体

* 共享性:信息的共享不会产生损耗,还可广泛传播,使更多的人共享

* 可处理性:信息可以被加工、传输、存储,特别是经过人的分析、综合和提炼等加工,可以增加它的使

用价值

* 时效性:信息只有准确又及时,才具有价值

3、常见的信息技术: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技术、控制技术

* 信息技术(IT ):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

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的相关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主体,促进其高速发展

* 感测技术:获取信息的技术,如指纹识别系统、OCR 字符识别软件、电子温度计等 * 通信技术:传递信息的技术,如广播技术

* 计算技术:处理信息的技术,包括对信息的编码、运算、判断等

* 控制技术: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和逻辑判断的基础上作出决策并对操作对象实施控制 4、信息的处理过程:信息获取(收集)、信息存储、信息加工、信息表达(发布) 5、信息科技的发展及影响

*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光学计算机、生物计算机、光传输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3G) ㈡、信息与数字化

1、信息的数字化(信息编码)

* 计算机部采用二进制数进行运算和存储,要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首先要把待处理的信息用二进制数来表示。把各种形式的信息转化为二进制数形式的过程就是信息的数字化,或者称信息的编码。数字化是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础 2、数制及数制之间的转换

* 计算机部处理信息采用二进制,其基本单位字节(B),1B=8bit(二进制位) * 二进制的特点:物理器件容易实现、运算规则简单、识别可靠性高

* N 位二进制数有2n 种二进制编码, N 位二进制数的最大值:2n

-1

① 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乘权求和)

例:(100101.11)2=(37.75)10

1 * 25+ 0 * 24+ 0 * 23+ 1 * 22+ 0 * 21+ 1 * 20+ 1 * 2-1+ 1 * 2-2= 37.75

②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整数部分:除2取余, 逆序排列)

例:(37)10

2

2 (1)

2 0

2 (1)

2 0

2 0

(1)

③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小数部分:乘2取整, 顺序排列)

例:(0.375)10=(0.011)2

0.375*2=0.75 0

0.75*2=1.5 1

0.5*2=1.0 1

⑶二进制数的运算

①算术运算(+、—、*、/、^、DIV或\、MOD)

运算规则:0+0=0、0+1=1、1+0=1、1+1=10

②关系运算:True、False(>、<、=、>=、<=、<>)

③逻辑运算:True、False(NOT、AND、OR)

3、字符的编码

* 英文、数字、符号、汉字、声音、图形等在计算机按一定编码规则用二进代码表示。

* 数字与英文字母编码普遍采用字符编码是ASCII码(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用7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个字符,存储时占用1个字节,最多表示128个字符(ASCII码比较大小:数字<大写英文字母<小写英文字母)

* 由于汉字数量较多,每个汉字至少用两个字节存储

* 计算机中对汉字进行统一编码,我国对汉字编码采用的是汉字国标码

* 汉字编码包括输入码、码与字形码。常见的输入码:区位码、音码、形码、音形码。同一个汉字对应的输入码不唯一,码是唯一的

* 点阵式字形码的编码过程及占用存储空间的计算

例:用16×16点阵表示一个汉字的字形码,存储时占16*16/8=32字节

4、声音的编码

* 常用的声音编码方式是脉冲编码调制(PCM),它需要经过采样、量化和编码等步骤

* 计算机中,将模拟声音信号转换成二进制编码即数字信号的部件是声卡

* 采样频率越高,量化级数越多,存储声音的数据量也就越大

例:CD音频格式采用的采样频率为44.1KHZ,量化的值用16位二进制数表示,立体声双声道,每秒数据量的计算公式为:44.1*1000*16*2/8=176400B

5、图像的编码

* 计算机中图像一般分为两大类:矢量图和位图。矢量图:文件较小,无论放大、缩小或旋转都不会失真,缺点是难以表现色彩层次丰富的逼真图像效果。位图:图像按行列分割成许多的点,称为像素。

位图格式一般有BMP、TIF、GIF、JPG等。GIF:压缩比较高,文件较小,用于网页,可制作动态图像。JPG:压缩比很高,失真不明显,彩色静态图像格式。TIF:非失真的压缩格式,通常用于较专业用途

* 像素的数量就是图像的分辨率,像素越多,图像就越清晰,文件就越大

* 图像的数字化原理:一幅位图图像可以看成是由许多点(像素)组成的,每个像素有一种颜色,每一种

例:一幅分辨率为800×600像素,用24位二进制数表示的彩色图像具有144万个字节

(800*600*24/8=1440000B)的数据量 6、数据的压缩

* 数据压缩实质:采用特殊的编码方式来保存数据,去除大量冗余的信息 * 数据压缩作用:使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相对减少,且便于网上传输。

* 常见的压缩方法: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无损压缩:对压缩后的数据进行还原,还原后的数据与原来的数据完全相同。适用于程序数据和文档文件的压缩。常见的无损压缩软件:WinZip 、WinRAR 。

压缩格式(有损压缩) 非压缩格式 图像 JPEG 、JPG 静态、GIF 动态、TIF 非失

BMP

音频 MP3、WMA 、RA 、MIDI WA V

视频 MPEG 、WMV 、RM 、ASF 、MID 、VCD 、

DVD

A VI

* 计算机系统组成:硬件、软件——缺一不可 ㈠、计算机硬件系统

1、 ·诺依曼体系及五大逻辑部件

⑴ ·诺依曼体系:二进制与“存储程序”的思想。计算机采用二进制运算;程序和数据一样存放在存储

器中,由计算机自动控制执行。即计算机硬件不必为某一应用而专门设计,只需改变软件就可使计算机完成不同应用

*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美国,名ENIAC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触摸屏、话筒、数码相机、摄像头、Modem 等 输出设备:打印机、显示器、触摸屏、绘图仪、音箱、Modem 等

外存储器(容量大,速度慢):磁盘<软、硬盘>、U 盘、光盘、闪存卡、磁带等 ⑵ 硬件五大组成 存储器

存储器(容量小,速度快) ROM :只读不写,断电信息不丢失

RAM :可读可写,断电信息丢失(占存大部分) 运算器

核心部件中央处理器(CPU)

控制器

* 主机?

??????

?内存储器

控制器运算器中央处理器

* 运算器:完成数据二进制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 控制器:协调并控制计算机各部件按指令序列执行指定的操作 * 存储器:存放程序和数据

* 输入设备:用于将信息转换成二进制码送入计算机

* 输出设备:用于输出计算机的处理结果转换成各种形式输出

* 输入设备输入的信息存储在()存储中,输出设备输出的信息取自于()存储器,运算器处理的信息来自于()存储器,运算器处理的结果存储在()存储器,控制器每次分析的指令取自于()存储器

鼠标接口

打印机接口网线接口键盘接口显示器接口USB接口声卡接口* 读盘:从磁盘上取出信息(如从硬盘上把数据传回计算机)

* 写盘:向磁盘存储信息

* 外存储器既可作为输入设备,也可作为输出设备:当写盘时作为输出设备,读盘时作为输入设备。读写盘是以存为参照对象,数据从存出来传送到外存是输出或叫写盘,数据从外存传送到存是输入或叫读盘

* 总线:计算机部各部件之间信息传输通道,分控制总线(传递控制信号)、数据总线(传递数据信息)与地址总线(传递地址信息)

* 存储器容量单位及换算:字节(B)是最基本单位,一个字节放一个英文或一个数字,二个字节放一

个汉字,也可用KB、MB、GB、TB

TB

GB

MB

KB

B

1024

1024

1024

1024

1024

1024

1024

1024

÷

?

÷

?

÷

?

÷

?

===

===

===

===

一级进制1024,二级进制10242,三级进制10243,小单位

÷

?

===大单位

* 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将文字、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数据融为一体

2、计算机硬件的基本配置

* 常用的计算机硬件:CPU、存、键盘、鼠标、主板、显卡、硬盘、U盘等

* CPU的主要性能指标:主频(单位通常是Ghz或Mhz)、字长、高速缓存

* 存储器主要性能指标:存储容量<软盘(1.44MB)、光盘(CD:700MB;DVD:4.3GB)、硬盘(40-320GB)、

优盘(32MB—16GB)、存(256MB、512MB、1GB、2GB)> * 显示器的基本性能指标:屏幕尺寸、分辨率

㈡、计算机软件系统

1、软件的分类

系统软件:WINDOWS XP、DOS、UNIX、FOXPRO、高级语言等

* 软件分类及关系支持

应用软件:WORD、WPS2000、EXCEL、IE、AUTOCAD、杀毒软件等

* 指令:计算机执行一步运算或判断的命令

* 程序:针对某一实际需要而编写指令序列

* 软件:程序连同有关文档资料

* 系统软件:是计算机设计者或生产商提供的使用和管理计算机的软件

* 操作系统:是控制与管理软、硬件资源、为其他软件提供支持。常见的操作系统:Windows(窗口图形界面OS)、DOS、Unix、Linux、Mac OS

* 应用软件:为完成某种应用或解决某类问题而编制的专用程序。常见的应用软件:办公软件(WPS、Office);多媒体制作和播放应用软件(图像处理Photoshop、视频编辑Premiere、动画制作

Flash、多媒体创作Authorware、Director等、视频播放Real Player、Mediaplayer等);网络

应用软件(电子客户端Outlook Express、Foxmail);网页制作FrontPage、Dreamweaver);管

理信息系统(MIS);实时控制系统

* 常用软件:下载工具:NetAnts(网络蚂蚁)、迅雷、Flashget(网际快车)、看图软件:Acdsee、截图软件:SnagIt、光盘刻录软件:Nero-Burning Rom、Easy CD

* 最简单的全屏截屏:

* 计算机语言分类:机器语言(通用性差,计算机能直接识别)、汇编语言(通用性差,计算机不能直接识别)、高级语言(通用性好,计算机不能直接识别)如Visual Basic、Pascal、C、C++、Delphi、

JA V A等

2、常用软件的安装:硬盘分区和格式化、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应用软件(有选择安装应用软件,先安装

杀毒软件、压缩软件、办公软件、其它应用软件)

* 设备驱动程序的功能:让硬件设备能正常工作的程序。通常硬件设备只有在驱动程序安装后才能使用,

但有些硬件设备插上就能正常工作,不是这些设备不用驱动程序而是这些设备

的驱动程序已经包含在操作系统中,操作系统会自动安装

* 软件安装程序通常名为:setup.exe或install.exe

* 常用安装类型: 典型安装、完全安装、最小安装、自定义安装

* 软件卸载:使用软件自带的卸载功能(Uninstall)、使用控制面板—>添加或删除程序

三、网络基础

㈠、网络基础知识

* 计算机网络: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分散、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互联起来,遵循某种约定进行通信,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发

展结合的产物

1、网络的组成要素:计算机设备、通信线路及连接设备、网络协议

* 计算机设备处理信息,通信线路及连接设备传输信息、网络协议提供对信息准确传输的规和保障

2、网络的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分布式处理

3、网络的分类

⑴按规模、覆盖围和通信距离分: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 AN)

* 广域网常常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因特网是目前最大的广域网。局域网一般局限在房间、大楼或园区,特点:距离短、延迟小、数据速率高、传输可靠。校园网属于局域网

⑵按拓扑结构分:星型(常用)、环型、总线型、网状型、树型

⑶按传输介质分:有线、无线

4、网络的硬件

⑴网络设备及作用

* 常见的网络设备:网卡(接入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必须安装网卡)、调制解调器(Modem线连接上网)、集线器(Hub接收数据只有一台计算机,传输效率与安全性低,逐渐淘汰)、交换机(Switch独享带宽,速率提高)、路由器(Router可连接多个网络)是网络中负责数据中转、信号放大以及网络互联的设备

⑵网络传输介质

* 通信线路(传输介质)是网络中传输信息的通道,分为有线的和无线的。有线:双绞线(最常见,传输距离有限)、同轴电缆(传输数字和模拟信号,长距离,比双绞线传输速率更高)和光缆(传输速率更高,抗干扰性更强,更适合远距离传输);无线:电磁波,主要有无线电波、微波和红外线等

5、网络协议

⑴网络协议: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的规则,提供对信息准确传输的规和保障

⑵常用的网络协议

①TCP(传输控制协议):为应用程序提供可靠的通信连接,使一台计算机发出的字节流无差错地发往网

络上的其他计算机

②IP(网际协议):提供网间连接的完善功能,规定了数据传输时的基本规则

③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④FTP(文件传输协议):用于上传或下载文件

⑤TELNET:远程登录协议

⑥SMTP(简单传输协议):发送协议

⑦POP3(电子邮局协议):接受协议

⑧IPX/SPX、NETBEUI:局域网常用协议

㈡、因特网基础知识

* 因特网(Internet),又称国际互连网,是一个全球性的计算机信息通信网络,是连接全世界成千上万台计算机的网络集合,是当今最大的国际性计算机互联网络。因特网不受任何国家的管理与控制,是独立、自治的,是最大的广域网

星型环型总线型

1、因特网协议

* TCP/IP 协议:访问因特网必须安装使用TCP/IP 协议,TCP/IP 是一组网络协议,是因特网核心协议。作用:规网络上的所有通信设备,尤其是一个主机与另一个主机之间的数据往来格式及传送方式 2、IP 地址和域名 ⑴ Internet 地址??

????最高层域名

机构名网络名:计算机名文字格式域名一标识:因特网上计算机的唯

数字格式地址)()(IP

⑵ IP 地址的表示:采用IPV4协议,是一个32位二进制数,分成4组,每组8位,书写用十进制数值0-255

之间,中间用小数点分隔

* IPV6:128位二进制数,新一代IP 地址协议,解决IP 地址数量不够用问题 ⑶ IP 地址包括: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同一物理网络上所有主机用同一个网络地址,主机地址不同(1-254

之间)

⑷ 常用的三类IP 地址:A 类地址:第1字节是网络地址,后3字节是主机地址;用于规模大的网络

(10.0.0.0-10.255.255.255)

B 类地址:前2字节是网络地址,后2字节是主机地址;用于中等规模的网络

(172.16.0.0-172.31.255.255)

C 类地址:前3字节是网络地址,最后1字节是主机地址;用于规模小的网络

(192.168.0.0-192.168.255.255)

⑸ 域名:每个域名由若干个子域组成,子域和子域之间用小数点隔开

* 每一个域名对应一个IP 地址,但并不是每个IP 地址都有一个域名与之相对应

* 常见域名后缀的含义:com 商业机构、edu 教育机构、gov 政府机构、net 网络组织或机构、org 非赢

利组织机构、cn 中国、sh

* DNS (域名服务器):实现域名和IP 地址的转换

⑹ 网络故障检测常用命令:ipconfig :显示本机的IP 地址

ping :获取网络中任何主机的IP 地址

ping 某IP 地址或域名:检测网络连通情况(网络通Replay from …/ 网

络不通Request timed out)

tracert :检测路由情况

3、因特网的接入方式

⑴ 拨号上网:要有线、Modem ;特点:数据传输速率较低、接入稳定性较差 * 拨号上网是直接拨号到因特网服务提供商(ISP),由其负责这个拨号请求 ⑵ 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上行、下行传输速率不同,带宽独享

⑶ 有线通接入(Cable-Modem):利用有线电视网络,无需拨号,开机即在线,带宽共享

⑷ 光纤接入(FTTB+LAN):上网的速率可达10~100Mbps ,带宽利用率高,共享式带宽,网速较快 ⑸ 无线接入:不受地域约束、环境变化、通信不便利等条件的限制

* 传输速率:传输数据的速率以每秒钟所传的二进制位数来表示,简写bps

1Kbps=1024bps 1Mbps=1024Kbps 1Gbps=1024Mbps 1Tbps=1024Gbps

例:下载500MB 的文件,下载速度256Kbps ,下载需要多少小时(500*1024*8/256/60/60) ㈢、因特网应用

1、万维网(WWW ,简写Web):许多信息资源相互成的一个世界围的信息网,其信息资源以网页的形式

供用户访问,采用超文本传输协议。即由因特网上网页所组成的网络

* Internet 提供服务?????

?

?

???

???????????????-网络会议服务电子公告牌系统等即时通信服务信息浏览:万维网

扩充服务远程登录文件传输基本服务BBS :MSN、QQ WWW et Te FTP mail E ln *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用于WWW 服务器传送超文本到地浏览器的传送协议

* HTML :超文本标记语言

* 常用浏览器:IE 、Netscape Navigator 、Mozilla 、Firefox 2、统一资源定位器 * 网址——统一资源定位器URL ??

?域名/路径/文件名书写:协议:

径、文件名组成:协议、域名、路

//(除协议、域名外其它可省)

3、搜索引擎

* 利用搜索:谷歌google (https://www.360docs.net/doc/c917889918.html,)、百度baidu (.baidu.)、雅虎yahoo (. .cn)可进行不知具体网址信息查

阅,搜索时可采用关键字搜索(又称全文搜索)与目录搜索两种方式,列出相匹配网页清单,多个关键字之间必须加空格或连接符号

* 多关键字搜索中,使用逻辑连接符号:and 、+:同时包含两个关键词的信息

or 、|:包含两个关键词中任意一个或全部的相关信息 -、not :不包含连接在后面的关键词的信息 双引号:精确查找

4、电子:用户名域名

* SMTP(简单传输协议):功能是把电子先送至发送人的电子服务器中,然后该服务器再将发送至接收人

的电子服务器中

* POP3(电子邮局协议):功能是帮助接收人将从他的电子服务器接收到自己的计算机中 * 电子的发送、接收及的申请必须在连通因特网的前提下才能进行 5、文件传输(FTP)

⑴ 文件传输的基本思想:客户机利用类似于远程登录的方法登录到FTP 服务器,然后利用该机文件系统

的命令进行操作

⑵ 常用的专用FTP 软件:CuteFtp 、LeafFTP 、WS_FTP 等

⑶ 从FTP 服务器上传下载文件的方法:FTP ://文件服务器的IP 地址或域名 四、信息安全与道德规 ㈠、信息安全

1、信息安全意识的建立

⑴ 信息安全:主要是确保信息的完整性、性、可用性和可控性。

⑵ 影响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对信息安全危害最大的是计算机病毒和黑客

⑶ 维护信息安全的措施:安装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定期升级,及时更新、定期备份重要数据、掌握一

定的防病毒和黑客的技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设置密码、不泄露个人信息、不运行来历不明的程序或使用盗版软件、不打开来历不明的等)

2、计算机病毒及特征:以危害系统为目的的特殊的计算机程序。具有寄生性、隐蔽性、潜伏性、传染性、

破坏性

3、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⑴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①存储设备,如软盘、移动硬盘和光盘等②计算机网络传播③点对点通信系

统(如QQ 、MSN)和无线通信传播

⑵ 感染计算机病毒的主要表现:计算机运行速度明显减慢,出现无意义的画面、无端死机或反复重启、

系统存或硬盘容量大幅减少、磁盘扇区无端增多等等

⑶ 防治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策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思想 ⑷ 防治计算机病毒的主要措施:手工检测、自动检测 ① 不运行来历不明的程序或使用盗版软件

② 对外来的存储介质(软、硬盘、优盘等)或软件要进行病毒检测,确认无毒后才可使用 ③ 对重要的系统盘、数据盘以及磁盘上的重要信息要经常备份

④ 网络计算机用户要遵守使用规定,不要轻易下载和使用网上的软件,也不要打开来历不明的电子,特别是中的附件

⑤ 对操作系统要经常检查系统漏洞,打好补丁并进行相应的安全设置

⑥ 安装并启动防病毒卡或防病毒软件,时刻监视系统的各种异常并及时报警,以防病毒的侵入 ⑦ 在网络环境下,应安装防火墙 ㈡、知识产权

1、软件的保护:提高知识产权意识,尊重软件著作权,杜绝使用盗版软件

*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规定:开发的软件不论是否发表,不论在何地发表,均享有著作权 * 引用他人著作应注明出处 2、各类侵权行为的辨别和抵制

㈢、网络道德

* 因特网最大的特点:开放性和自主性

1、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的识别

2、良好的网络道德的养成

*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算法与程序设计

一、算法基础

㈠、算法的概念和特点

1、算法的概念:为解决某一问题而设计的确定的有限的步骤

2、算法的主要特征:有穷性、确切性、可行性、有0个或多个输入、有一个或多个输出

* 有穷性:一个算法必须保证执行有限步骤之后结束

* 确切性:算法的每一步骤必须有确切的含义,不能含糊的、模棱两可

* 可行性:算法的每一步骤都能有效地执行,并得到确定的结果(无二义性)

* 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需求分析(做什么)、设计算法(怎样做)、编写程序、上机调试与维护㈡、算法的描述方法

1、算法的描述方法:自然语言、流程图、程序、伪代码

2

1、常量、变量和数组

⑴常量:指在程序执行过程中事先设置、其值不发生改变的量,即一个具体的数值

⑵变量:指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取值可以改变的量,一般用字母表示,由变量名、变量值与存储单元三

部分组成。在计算机部一个变量对应了一个相应的存储单元。常用类型:数值型(整型、实型

等)、字符型、布尔型(T、F)

* 变量命名规则:只能由字母、数字和下划线三类字符组成,但第一个字符必须是字母,字母大小写都可以

* 变量赋值的格式:变量←常量或变量←变量,变量=常量或变量=变量

* 变量赋值的功能:将赋值号右边常量的值或变量的值存放在左边变量名对应的存储单元中,成为左边变量的值

a 变量名:存储单元的标记

* 变量的作用:①读取:先通过变量名找到相应的存储单元,再从存储单元中读取数据,读取操作完成

后,变量的值不发生改变

②赋值:把一个具体的值存放到指定的存储单元中

例:c=c+1首先从变量c中取出数据,加1,将结果送回到变量c中

* 变量的特点:①先赋值,后使用②可以反复使用——取之不尽③可以重新赋值,赋值即覆盖

* 赋值语句:变量=<表达式>或变量←<表达式>或变量:=<表达式>,先运算,后赋值(右边赋值左边,变量必须先赋初值才可用)

⑶数组:一种特殊的变量,它在存中位置是连续的,每一个存储单元对应一个数组元素,用来存储一批

类型、作用相同的数据

* 组成数组的各个变量称为数组的元素,一个数组变量中的各个元素拥有一个共同的数组变量名,通过

下标(一个从1开始的整数值)指出数组变量中的各个元素,也指出了该元素在数组变量中的位置。下标可以是常量、变量、表达式,两端用方括号括起来。数组元素可以赋值,也可参与运算。利用数组中各个元素下标连续性特点,采用循环结构对各个元素进行赋值或运算

* 区分数组变量、数组变量名、数组元素、数组元素名、数组元素下标、数组元素值等概念。

2、运算符、函数和表达式

常见类别运算符运算结果优先级

算术运算+、-、*、^ 、/ (除)、

DIV整除(\)、MOD取余

数值

①*、^ 、/(除)、DIV

整除(\)、MOD取余

②+、-

关系运算>、<、=、>=、<=、<> TRUE或FALSE 相同

逻辑运算AND(与、并且)、

OR(或)、NOT(取反)

TRUE或FALSE

①NOT

②AND

③OR

字符运算+或& 依次连接符号左右的字符串

运算次序:算术运算优先级最高,关系运算次之,最后为逻辑运算,括号可以改变次序(括号的运算优先级最高),同一优先级按自左向右次序运算

*

A B A and B A or B

TRU

E

FALSE FALSE TRUE

FALS

E

TRUE FALSE TRUE

TRU

E

TRUE TRUE TRUE

FALS

E

FALSE FALSE FALSE

A not A

TRU

E

FALSE

FALS

E

TRUE

INT(X)向下舍入取整、SQR(X)算术平方根

例:ABS(-16)=16、INT(4.75)=4、INT(-4.75)=-5、SQR(16)=4

⑶表达式:指用运算符将常量、变量连接起来有意义的式子

* 表达式的类型:算术表达式(值是一个具体的数值)、字符表达式、关系表达式(值为TRUE或FALSE)、逻辑表达式(值为TRUE或FALSE)

㈣、算法的结构:顺序、分支、循环三种结构,理论已证明任何算法都可以用这三种结构及其嵌套来表示。三种结构都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

* 算法解决问题的环节:①分析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条件)——输入

②确定要计算机解决什么问题,即“做什么”——处理(计算)

③明确最后得到的结果——输出

1、顺序结构的描述和运用

顺序结构:最简单的一种结构,严格按先后顺序执行各个步骤,不可随意颠倒*

2、分支结构的描述和运用

* 分支(条件)结构:根据对某个条件的判断结果选择不同的支路执行,在两个支路中必须且只能选择一条执行。分支结构分为单分支和双分支两种

* 分支结构流程图特点:必须有判断框和汇聚点,判断框是选择的开始,汇聚点是选择的结束。判断框

有一个入口和两个出口,而分支结构只有一个入口,即判断框的入口,一个出

口,即汇聚点的出口

* 分支的嵌套

3、循环结构的描述和运用

* 循环(重复)结构:对某些操作进行重复执行的结构,有当循环和直到循环两种。当循环结构的特点:当条件成立时,重复执行循环体;当条件不成立时,不执行循环体并立即退出循环。

直到循环的特点是:重复执行循环体;直到条件成立时退出循环。当循环:先判断

循环条件再执行循环体,当循环条件不成立,循环体可能一次也不执行;而直到循

环:先执行循环体再判断循环条件,循环体至少被执行一次。

* 循环结构流程图特点:有判断框,判断框为循环条件;有返回判断框或循环体的流程线;循环结构只

有一个入口,一个出口

* 循环次数:INT((终值-初值) /步长)+1

* 循环结构三要素:循环初始状态、循环体(重复执行的步骤)和循环条件(判断是否执行循环体的条件),这三个方面互相联系,改变其中一个,将可能引起其他方面的改变

* 循环问题,分析时要注意:

1、确定循环体,即哪些事情要重复执行

2、确定循环变量,用循环变量来控制循环开始与结束

3、循环三要素:

①在循环结构前,循环变量设置初值;

②条件的表示,在条件表达式(关系表达式或逻辑表达式)中要包含循

环变量与循环变量的终值

③循环体中包含改变循环变量值的语句(否可能造成死循环)

* 分析循环结构算法的运行结果:列表法、功能分析法

* 控制循环的方法:计数法、标志法

* 循环结构易出现问题:死循环、随意改变循环体中各操作的执行次序

4、计数器、累加器、累乘器

⑴计数器:初值一般赋值为0,c=0:c=c+1

⑵累加器:初值一般赋值为0,s=0:s=s+i

⑶累乘器:初值一般赋值为1,s=1:s=s*i

5、三种结构的混合使用

⑴分支结构的嵌套

⑵循环结构中嵌套分支结构

⑶循环结构的嵌套

* 二重循环:外循环运行一次,循环执行整个循环。外层循环变量i的变化频率低于层的循环变量j,且外层进入下一次循环时,层循环变量j的值恢复到初始状态1。因此在设计算法时,要避

免把层循环变量初值的设定放在外层循环之前

* 最值问题(在若干数据中寻找最大值或最小值):两数比较法、三数比较法(采用分支结构的嵌套)、擂台

法(采用循环结构嵌套分支)

* 在N个数中寻找最值,只要比较N-1次即可

二、算法实例

* 常用算法:枚举算法、解析算法、递推算法(如数列问题)、排序、查找

* 数列问题:弄清项、项数、前n项的和;找项与项数的函数关系(如x=3*i-2)、找后项与前项的关系(如x=x+3)

㈠、解析法

1、解析法的特点

2、解析法的运用

㈡、枚举法

1、枚举法的特点

2、枚举法的运用

例“水仙花数”的算法:

1、将100?变量X;

2、分离出X的百位?A,十位?B,个位?C;

3、A*100+B*10+C=A*A*A+B*B*B+C*C*C吗?

如果成立,则输出结果;

4、变量X+1?X,并返回到2,直至X>999为止

㈢、排序:将若干个无序的数据按照降序或升序的次序排列

1、冒泡排序的原理

㈣、查找

1、顺序查找的原理

2、顺序查找的算法

3、对分查找的原理

三、程序设计

㈠、程序的语句:使用QB语言

1、变量(包括数组)定义

⑴变量定义:DIM 变量名AS 类型

例:DIM a,b AS Integer

⑵数组说明语句:DIM 数组名(最大下标值)

例:a数组的第5个元素中放一个值为8的数即a(5)=8

a是数组名;a(5)表示a数组的第5个数组元素,a(5) 是数组元素名;圆括号的5是该数组元素下标;

8是放在该元素中的值,即是a数组第5个元素的数组元素值

2、运算符、表达式

3、输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注释语句

⑴输入语句:INPUT <“提示字符串”>,变量名

INPUT 数组元素名

例:INPUT a

INPUT a,b

INPUT a(i)

INPUT a(5)

INPUT “A=”,a

⑵输出语句:PRINT <“提示字符串”> 输出表达式1,;输出表达式2,;……

* 注意:

,表示横向输出,并有一定的分隔空间

;表示横向输出,没有一定的分隔空间即紧挨输出

没有分隔符,即输出后就换行

只有PRINT;无输出表达式,表示空一行

例:PRINT a

PRINT a,b

PRINT a(i)

PRINT a(5)

PRINT “A=”,a

⑶赋值语句:变量名=表达式

数组元素名=表达式

例:a(5)=8

i=i+1

a=5

c=a+b

⑷注释语句:REM注释容或’注释容

* 一行中写多条语句用:隔开,如i=i+1:s=s+i

4、分支语句、循环语句

⑴分支语句:I F语句

①单分支:IF 条件THEN

条件成立执行的语句块

END IF

②双分支:IF 条件THEN

条件成立执行的语句块

EISE

条件不成立执行的语句块

END IF

* 注意:I F与END IF的配套使用,有几个I F就有几个END IF

⑵循环语句

①FOR—NEXT语句的一般格式:FOR 循环变量=初值T0 终值

循环体

NEXT 循环变量

* 步长为1可省略

②Do—Loop语句的一般格式(当循环):DO WHILE 条件

循环体

LOOP

③Loop Until语句的一般格式(直到循环):DO

循环体

LOOP UNTIL 条件

* 注意:当循环和直到循环的循环体中必须包含能使条件发生翻转的命令,否则会导致死循环当循环的条件真,就循环;条件假,就退出循环;

直到循环的条件假,就循环;条件真,就退出循环;

㈡、用程序实现算法

1、解析算法的实现

2、枚举算法的实现

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大纲

目录 Ⅰ、考试性质 (1) Ⅱ、考试说明 (1) Ⅲ、测试内容与要求 (5) Ⅳ、模拟试卷与答案 (11) 试卷一(信息技术基础) (11) 试卷二(信息技术基础) (18) 试卷三(多媒体技术应用) (25) 试卷四(多媒体技术应用) (29) 试卷五(网络技术应用) (33) 试卷六(网络技术应用) (37) 参考答案 (41)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国家考试,是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行的终结性考试,旨在全面反映高中学生在各学科所达到的学业水平。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普通高中课程管理,督促学校认真执行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 Ⅱ、考试说明 1.指导思想。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遵循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要考试内容,适度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映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信息技术与社会进步的协调发展,增强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与责任感,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命题依据。2012年贵州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学业水平考试,以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信息技术)(实验)》和《贵州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为命题依据。 2.考试范围。依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信息技术)(实验)》,我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范围为必修学分规定的学习内容,即必修模块内容和一个选修模块的内容。根据我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现状和实际情况,考生可从“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和“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中任意选择一个模块进行考试。 3.考试标准。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次考试将学业水平要求定为三级标准,在不同内容上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A级:对应于了解水平与模仿水平——再认或回忆事实性知识;识别、辨别事实或证据;列举属于某一概念的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在原型示范和他人指导下完成操作。 B级:对应于理解水平与独立操作水平——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独立完成操作;在评价和鉴别基础上的调整与改进;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 C级:对应于迁移应用水平与熟练操作水平——归纳、总结规律和原理;将学到的概念、原理与方法应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建立不同情境之间的合理联系等。根据需要评价、选择并熟练操作技术和工具。 4.考试形式。考试采用局域网环境下的无纸化上机考试,实行闭卷方式。考生使用考试软件、通过上机实际操作进行答卷。考生的试卷由计算机从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智能生成,考生答题的所有过程全部在计算机上进行。

新高中物理合格考试知识点(公式定理总结)

新高中物理合格考试知识点(公式定理总结) 1. 加速度(矢):描述速度变化快慢,t v a ??=。加速:a 、v 同向;减速:a 、v 反向。 2. V-t 图:①时间轴上方:v 正向,下方:v 反向。②纵坐标绝对值:v 的大小。③图线向上斜:a 正向,向下斜:a 反向。④图线斜率大小:a 的大小。⑤图线与时间轴包围图形的面积:位移,时间轴上为正向位移,时间轴下为反向位移。 3. 匀变速直线运动①at v v 0+=,②20at 2 1t v x +=,③ax 2v -v 202=。(注意方向) 4. 推论:①2aT x =?(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的相等的时间T 内位移之差为定值aT 2)(纸带算a )②2 v v v v t 02t +==(某段平均速度=该段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该段初末速度的平均值(纸带算v ) 5. 自由落体(v 0=0,a=g ):①gt v =,②2gt 2 1h =,③gh 2v 2= 6. 弹簧弹力:F 弹=k Δx ,(k :劲度系数N/m ,Δx :形变量) 7. 滑动摩擦力:F f =μF N ,(F N 为接触面的压力或支持力) 8. 静摩擦力: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在静摩擦力方向上受力分析 9. 牛顿第一定律:F 合=0,则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10. 牛顿第二定律:F 合=ma 11. 超重:a 向上(加速上升/减速下降);失重:a 向下(加速下降/减速上升)

12. 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力总等大反向共线,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13. 功(标):αFlcos W =(α为F 与l 的夹角),单位:J 14. 功率(标):t W P = ,单位:W ,αFvcos P =瞬(α为F 与v 的夹角) 15. 动能(标):2k mv 21E =,单位:J 16. 重力势能(标):mgh E p =,(注意选定零势能面) 17. 动能定理:1k 2k E -E W =合,(注意W 的+/-)(W 合为合力的功/各个力做功之和) 18. 重力做功:mgh W G =,(W G +,E p 减少;W G -,E p 增加) 19. 机械能变化12G E -E W 机机外除=,机械能守恒:除了重力以外的力不做功 20. 库仑力:221r q q k F =(点电荷,真空中,k=9x109Nm 2/C 2)(同号相斥,异号相吸) 21. 元电荷:e=1.6x10-19C ,(最小的电荷量,电子或质子所带电荷量) 22. 电场强度(矢):q F E = ,(定义式,通用,q 为试探电荷,正电荷FE 同向,负电荷FE 反向),单位:N/C 或V/m ,矢量合成 23. 点电荷电场:2r Q k E =,(Q 为场源电荷);方向:正电荷:背离正电荷;负电荷:指向负电荷 24. 匀强电场d U E =(d :沿电场线方向的距离) 25. 电场线切线方向表示E 的方向,电场线疏密程度表示E 的大小,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电场线方向是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电场线与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知识点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组成。课程结构如下表: 必修:模块1:数据与计算; 模块2:信息系统与社会; 选择性必修: 模块1:数据与数据结构; 模块2:网络基础; 模块3:数据管理与分析; 模块4:人工智能初步; 模块5:三维设计与创意; 模块6:开源硬件项目设计; 选修:模块1:算法初步; 模块2:移动应用设计; 二、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旨在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基础课程。课程围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精炼学科大概念,吸纳学科领域的前沿成果,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学习内容;课程兼重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通过丰富多样的任务情境,鼓励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学习与实践;课程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到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课程提供学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支持的沟通、共享、合作与协商中,体验知识的社会性建构,增强信息意识,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提高信息社会参与的责任感与行为能力,从而成为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 三、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1.坚持立德树人的课程价值观,培养具备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 2.设置满足学生多元需求的课程结构,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选择体现时代性和基础性的课程内容,支撑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4.培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关系,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升信息素养。 5.构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推动数字化时代的学习创新。 四、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核心要素组成。 五:课程目标: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全面提升全体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 六、教学评价原则: 1.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2.评价应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评价应公平公正,注重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4.评价应科学合理,提高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七、教学评价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教学评价过程) 1.确定评价目标与内容 2.确定评价方式和评价的具体指标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复习资料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没有载体便没有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 1、载体依附性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信息按载体不同可分为(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的特点。 2、价值性 ☆信息是有价值的,人类离不开信息。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GPS:全球定位系统 ☆另外,信息又是可以增值的。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3、时效性 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交通信息,天气预报等。时效性与价值性紧密相连,信息如果没有价值也就无所谓时效了。 4、共享性----信息不同于物质、能量的主要方面 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 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 2、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出现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信息技术在不断更新,但一些古老的信息技术仍在使用,不能因为出现了新的信息技术就抛弃以前的信息技术。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人性化)和(大众化),其中人性化是大众化的基础,大众化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人性化)。.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图形用户界面使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内容在可视性和操控性方面大大改善。 (1)、虚拟现实技术:3D游戏等。 (2)、语音技术:语音识别技术(ASR)和语音合成技术(TTS)。 (3)、智能代理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如Office助手、电子商务(EC)等。 GUI:图形用户界DOS:磁盘操作系统CPU:中央处理器EC:电子商务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高一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题库(含答案)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题库 一、选择题: 1. 如果你正在研究一个课题,希望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相关的专业资料。你觉得利用下面哪种媒介最合适?(A) A.网络B.报纸C.D.电视 2. 在互联网上BBS是指(C) A.文件传输协议B.聊天室C.电子公告板D.新闻组 3. 下列关于甄别微博信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A.经过认证的名人微博发布的信息是真实的B.经过认证的机构发布的信息是真实的C.微博上信息有真有假,要注意甄别 D.我们可以通过认证的官方微博求证信息的真伪 4. 在日常生活中,不属于信息资源管理的是(C)。 A.每隔一段时间整理更新一次家里的电话号码本 B.整理个人电脑中的资料,将不同类型的资料存放在不同的文件夹中 C.用数码相机拍照片 D.根据自己的喜好,整理浏览器中的收藏夹 5. 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查询功能是(B)。 A.可有可无的B.必不可少的C.多余的D.没有意义的 6. 下列(C)是Excel文件的扩展名。 A..doc B..ppt C..xls D..htm 7. 要建立一个“校庆”的主题网站,下面较为合理的网站制作过程是(D)。 ①收集反馈、评价修正②确定主题、设计目标③规划内容结构、收集加工素材④选择适当工具、实际制作 A.③②①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②③④① 8. 要建立一个“计算机病毒和防治”的主题网站,下面过程较为合理的顺序是(B)。 ①规划内容结构、收集加工素材②确定主题、设计目标③收集反馈、评价修正④选择适当工具、加工制作 A.③②①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②③④① 9. 利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类的某些思维活动,如模式识别、医疗诊断、机器证明等,这些应用属于(C)应用。 A.分布计算B.自动控制C.人工智能D.远程教育 10. 下列关于信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信息在计算机中是以二进制形式存储和处理的 B.信息本身是一些有形物质,如人体、报纸、书等 C.信息必须以某种记录形式表示出来,如语音、文字、符号声音等 D.信息必须寄存在某种传播媒体之中,如纸张、声波等 11. 下列不属于信息技术范畴的是(C)。 A.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B.网络技术、模式识别技术

新高一物理合格考知识点

新高一物理合格考知识点 1. 加速度a (矢):描述速度变化快慢,t v a ??= 。加速:a 、v 同向;减速:a 、v 反向。 2. V-t 图:①时间轴上方:v 正向,下方:v 反向。②纵坐标绝对值:v 的大小。③图线向上斜:a 正向,向下斜:a 反向。④图线斜率大小:a 的大小。⑤图线与时间轴包围图形的面积:位移,时间轴上为正向位移,时间轴下为反向位移。 3. 匀变速直线运动①at v v 0+=,②20at 2 1t v x +=,③ax 2v -v 2 02=。(注意方向) 4. 推论:①2aT x =?(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的相等的时间T 内位移之差为定值aT 2)(纸带算a )②2 v v v v t 02 t += =(某段平均速度=该段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该段初末速度的平均值(纸带算v ) 5. 自由落体(v 0=0,a=g ):①gt v =,②2 gt 2 1h = ,③gh 2v 2= 6. 弹簧弹力:F 弹=k Δx ,(k :劲度系数N/m ,Δx :形变量) 7. 滑动摩擦力:F f =μF N ,(F N 为接触面的压力或支持力) 8. 静摩擦力: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在静摩擦力方向上受力分析 9. 牛顿第一定律:F 合=0,则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10. 牛顿第二定律:F 合=ma 11. 超重:a 向上(加速上升/减速下降);失重:a 向下(加速下降/减速上升) 12. 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力总等大反向共线,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13. 功(标):αFlcos W =(α为F 与l 的夹角),单位:J 14. 功率(标):t W P = ,单位:W ,αFvcos P =瞬(α为F 与v 的夹角) 15. 动能(标):2k mv 2 1 E =,单位:J 16. 重力势能(标):mgh E p =,(注意选定零势能面) 17. 动能定理:1k 2k E -E W =合,(注意W 的+/-)(W 合为合力的功/各个力做功之和) 18. 重力做功:mgh W G =,(W G +,E p 减少;W G -,E p 增加) 19. 机械能变化12G E -E W 机机外除=,机械能守恒:除了重力以外的力不做功 20. 库仑力:2 21r q q k F =(点电荷,真空中,k=9x109Nm 2/C 2 )(同号相斥,异号相吸) 21. 元电荷:e=1.6x10-19 C ,(最小的电荷量,电子或质子所带电荷量) 22. 电场强度(矢):q F E = ,(定义式,通用,q 为试探电荷,正电荷FE 同向,负电荷FE 反向),单位:N/C 或V/m ,矢量合成 23. 点电荷电场:2r Q k E =,(Q 为场源电荷);方向:正电荷:背离正电荷;负电荷:指向负电荷 24. 匀强电场d U E = (d :沿电场线方向的距离) 25. 电场线切线方向表示E 的方向,电场线疏密程度表示E 的大小,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电场线方向是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 26. 电场力做功:W AB =U AB q ,(注意三个量的+/-);W 电=E p1-E p2(W 电做正功,E p 减少;W 电 做负功,E p 增加) 27. 一般规定无穷远处或接地电势为0,正电荷附近电势为+,负电荷附近电势为-。 28. 电势能:q E p ?=,(注意三个量的+/-)(电势越高,+电荷的电势能越大,-电荷的电势能越小;电势越低,+电荷的电势能越小,-电荷的电势能越大) 29. 电容: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定义式U Q C =,(Q :单板电荷量;U :两板间电势差);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决定式kd 4S C πε=(S :极板正对面积,d :板间距,ε:板间电介质介电常数)

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基础知识点汇总

1 1、信息的基本概念 :一词通常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信息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如:图片、声音、动作、表情、文字 2 2、信息的基本特征: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价值性:信息是有价值的,而且可以增值;时效性:信息反映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共享性:信息可被多个信3 息接受者接收且多次使用 4 1、信息技术:简称IT :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称之为信息技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四大基本技术,其中现代5 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两大支柱 6 3、 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第一次、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文字的创造 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普及 第五次、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 7 3、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8 4、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虚拟现实技术:利用三维图形生成技术、多传感交互技术、以及高分辨显示技术,生成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如:3D 游戏、电子宠物、三维全景图片、虚拟试验;9 语音技术关键技术有自动语音识别技术(ASR )和语音合成技术(TTS ) 10 4、语音识别技术(Automatic Speech Recognition )是指将人说话的语音信号转换为可被计算机识别的文字信息,从而识别说话人的语音指令以及文字内容的技术。语音合成技术(Text to Speech )11 是指将文字信息转变为语音数据,以语音的方式播放出来的技术。 12 6智能代理技术主动根据人的需要完成某些特定的任务。在教育、娱乐、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等诸多方面得到应用(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信息技术产品走向了个性化和集成化的发展方向 13 (3)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成本的降低和性能的提高,知道电脑的主要性能参数:cpu 、硬盘、内存、显示器 14 三、信息的获取过程 15 1、信息来源的主要途径:(1)直接获取信息: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实践和参加各种科学实验等,观察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 16 (2)间接获取信息:人与人的沟通,查阅书刊资料、广播电视、影视资料、电子读物等获取的信息 17 2、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3信息来源分类(1)文献型信息源:报纸、期刊、公文、报表、图书、辞典、论文、专刊(2)口头型信息源:通过交谈、聊天、授课、讨论等方式进行口头相传的信息(3)电子型信息源:广播、26 电视、电话、因特网(4)实物型信息源:运动会、动物园、销售市场、各类公共场所 27 信息获取的工具:(1)扫描仪扫描图片、印刷体文字,并能借助文字识别软件OCR 自动识别文字。(2)录音设备可采集音频信息。(3)数码相机可采集图像信息部分相机还有摄像功能。(4)数码摄28 像机可以采集视频和音频信息。(5)计算机可以获取来自光盘、网络和数码设备的多种类型的信息。 29 四、网络信息的检索 30 定位信息需求 选择信息来源 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评价信息 调整

高一信息科技合格考知识点

信息科技基础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㈠、信息的基本知识 1、信息的概念:信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信息是一种资源,可用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各种 形式表达出来 * 信息是必须通过载体来呈现,同一信息可以用不同的载体来传送和存储 * 文字、消息的本身并不是信息,其所蕴含的内容才是信息。科学知识也是信息 * 数据与信息的关系:数据包含的内容是信息,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 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资源:信息、物质、能量 2、信息的特征:传载性、共享性、可处理性、时效性 * 传载性:信息可以传递,并在传递中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都是信息的载体,用于承载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的物质也是信息的载体 * 共享性:信息的共享不会产生损耗,还可广泛传播,使更多的人共享 * 可处理性:信息可以被加工、传输、存储,特别是经过人的分析、综合和提炼等加工,可以增加它的使用价值 * 时效性:信息只有准确又及时,才具有价值 3、常见的信息技术: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技术、控制技术 * 信息技术(IT):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的相关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主体,促进其高 速发展 * 感测技术:获取信息的技术,如指纹识别系统、OCR字符识别软件、电子温度计等 * 通信技术:传递信息的技术,如广播技术 * 计算技术:处理信息的技术,包括对信息的编码、运算、判断等 * 控制技术: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和逻辑判断的基础上作出决策并对操作对象实施控制 4、信息的处理过程:信息获取(收集)、信息存储、信息加工、信息表达(发布) 5、信息科技的发展及影响 *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光学计算机、生物计算机、光传输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3G) ㈡、信息与数字化 1、信息的数字化(信息编码) * 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数进行运算和存储,要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首先要把待处理的信息用二进制数来表示。把各种形式的信息转化为二进制数形式的过程就是信息的数字化,或者称信息的编码。 数字化是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础 2、数制及数制之间的转换 * 计算机内部处理信息采用二进制,其基本单位字节(B),1B=8bit(二进制位) * 二进制的特点:物理器件容易实现、运算规则简单、识别可靠性高 * N位二进制数有2n 种二进制编码, N位二进制数的最大值:2 n -1 ①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乘权求和)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2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 1.[单选题1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信息的是哪一项。(B ) ?A、十字路口红绿灯发出的信号 ?B、电视机 ?C、电视里报道的新闻 ?D、股票操作软件中的K线表明的情况 2.[单选题1分]2012年4月30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并成功组网,传回了大量的数据信息,这是( D)的过程。 ?A、信息存储 ?B、信息加工 ?C、信息处理 ?D、信息采集 3.[单选题1分]浏览网络信息的常用工具是下列选项中的哪一项。( B ) ?A、图形查看程序 ?B、IE浏览器 ?C、Flash播放程序 ?D、记事本 4.[单选题1分]欲将某软件的序列号保存在一个文件中,使用下面(D )软件所产生的文件最小。 ?A、Flash ?B、PowerPoint ?C、PhotoShop ?D、记事本 5.[单选题1分]我要在上海买房子,但现在我却收到一条成都售房的短信,我应以下列选项中的哪一项作为鉴别此信息的重点。(C )

?A、多样性 ?B、时效性 ?C、适用性 ?D、共享性 6.[单选题1分] 在工具栏中按钮“”的功能是下列选项中的哪一项。( B ) ?A、复制 ?B、粘贴 ?C、保存 ?D、建立超级链接 7.[单选题1分]在Word的菜单中,经常有一些命令是暗淡的,这表示( D)。 ?A、应用程序本身有问题 ?B、系统运行出故障 ?C、这些命令在当前状态下有特殊效果 ?D、这些命令在当前状态中暂时不起作用 8.[单选题1分]下列选项中的哪一项可以用来直观表现数据间的相对关系。(B ) ?A、在Word文件中插入表格 ?B、在Excel文件中把表格中的数据转换成图表 ?C、在PowerPoint文件中插入普通表格 ?D、在网页文件中插入表格 9.[单选题1分]在Excel中,下列选项中的哪一项是减少小数位数的按钮。( C ) ?A、 ?B、

物理合格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2节 一、物体和质点 1.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叫做质点。 2.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一一种理想化的模型,这种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质量)的处理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4.一个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问题的性质,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的能被看作质点,有的却不能被看成质点。 学生讨论:1、是不是只有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错) 2、地球的自转和转动的车轮能否被看作质点?(地球的自转可看作质点,转动的车轮不可看作质点。 二、参考系 1.参考系是参照物的科学名称,是假定不动的物体。 2.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3.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 三、坐标系 1.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这个坐标系应该包含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2.对于质点的直线运动,一般选取质点的运动轨迹为坐标轴,质点运动的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选取计时起点为坐标轴的原点。单位长度的选定要根据具体情况。 3.位置的表示方法,例:x=5m。 四、时间和时间间隔 时刻为一点,时间为一段 五、路程和位移

1.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用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即物体位移的大小由初末位置决定,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问题:物体的位移大小有没有等于路程的情况? 答: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3、矢量和标量 象位移这样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矢量,象路程这样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标量。 问题:回忆初中所学过的物理量,说明它们是标量还是矢量。 答:温度、时间、质量、密度等是标量,速度是矢量。 问题:我们知道,如果一个口袋中原来有20kg大米,再放入10kg大米,口袋里共有30kg大米。那么如果一个物体第一次的位移大小为20m,第二次的位移大小为10m,则物体的总位移是不是30m呢? 矢量的运算要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四、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问题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用位移。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 小结:物理中矢量的正负不表示大小,只表示方向,当规定了正方向后,正值表示与正方向同向,负值表示与正方向反向。反之亦然。 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一.速度 1.定义:位移x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用v表示. 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式: x v t ? = ? . 3.单位:国际单位:m/s(或m·s-1) 常用单位:km/h(或km·h-1)、cm/s(或cm·s-1). 4.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说明:速度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 1)定义: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用v表示. 2)说明: a.平均速度只能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表示的是物体在t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这实际上是把变速直线运动粗略地看成是匀速运动来处理. b.这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研究未知运动,用简单运动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问题:百米赛跑运动员的这个v=10m/s代表这100米内(或10秒内)的平均速度,是否是说明他在前50米的平均速度或后50米内或其他某段的平均速度也一定是10m/s?(否)

高一信息技术知识点总结

高一信息技术知识点总结 《高一信息技术知识点总结》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篇一:高中信息技术必修各章节知识点汇总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信息及其特征一、信息的概念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没有载体便没有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又是可以增殖的。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时效性与价值性紧密相连,☆☆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信息共享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信息技术()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 、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意义: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

意义: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了更可靠的保证;第页共页载体举例:报纸、课本、光盘等信息举例:报纸上刊登的足球消息播出的新闻等价值性举例:最全面的范文写作网站学习材料、生产技术商业信息、定位系统时效性举例:天气预报、股市信息交通信息共享性举例:网络信息、课本图书等问: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是形容一个人的知识非常多,家中的书多的以至于搬家时要用车来拉,因为当时的书是笨重的竹简。 从而使得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极为不便,从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历程来看,这应该是属于第()次信息技术革命以前的事。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出现和普及,意义: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信息技术在不断,但一些古老的信息技术仍在使用,不能因为出现了新的信息技术就抛弃以前的信息技术。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人性化)和(大众化),、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图形用户界面使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内容在可视性和操控性方面大大改善。 )虚拟现实技术:()语音技术:语音识别技术()语音合成技术())智能代理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电脑配置说明:虚拟现实技术举例:物理仿真实验室、大型游戏或视频、汽车碰撞计算机模拟实验等语音技术举例:语音拨号、语音查询、语音自动定票系统、语音

高一信息技术会考必背知识点

信息技术会考必背知识点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概念的几种说法 (1)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指的是有新内容或新知识的消息 (2)信息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3)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的信号、消息或报道等内容,都可以称之信息。(学会区分信息(内容)和载体(物体)) (4)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 2、信息的传播过程: 信息发出方—用何载体—以何途径—信息接收方—接收效果及作用 (信源)(信息传递)(信宿) 3、信息的载体形式: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符号、视频、动画等 4、信息的基本特征(能够根据实例分析信息的特征) ①依附性:信息必须依附一定的载体表现出来,如:看到蚂蚁搬家可以知道快下雨了 ②价值性:信息能够满足人们某些方面的需要,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③时效性:如: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④共享性:一个信息可以由多人进行分享;如:网络上的信息被人下载和利用 ⑤真伪性:“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诸葛亮“空城计” ⑥可处理性(可增值性):玉不琢,不成器。孟浩然的诗词多为反复修改、推敲而成 ⑦传递性:一传十,十传百。 5、什么是信息技术(英文缩写:IT) 信息技术包括四个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的核心与支柱)、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传感技术。 6、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先后顺序 ①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 ②文字的创造,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③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证 ④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⑤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 7、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归纳总结 书生工作室 2012年7月12日 主题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信息及其特征 【知识链接】 1、信息定义: 信息论奠基人香农:信息就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 控制论奠基人维纳:信息就就是信息,不就是物质,也不就是能量(信息、物质、能量就是当今社会的三大资源) 我国学者钟义信: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就是事物内部结构与外部联系的状态与方式 *信息就是利用各种载体(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通过各种渠道所传播的内容(信号、消息、情报、报道等)。 2、信息特征:普遍性、依附性、共享性、价值性、时效性。 普遍性:只要有物质存在,有事物运动,就会有信息存在。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依附性:信息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不就是信息,同一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共享性:同一信息同时或异时、同地或异地被多个人所共享。 价值性:信息不能直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其价值因人而异,同物质与能量的价值有要质的区别。 时效性:客观事物总就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着的,因此反映事物存在方式与运动状态的信息也应随之而变化。【同步练习】 (2008年省考题)1.萧伯纳说:“您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个思想,甚至更多”。这句话主要体现了信息的(c) A普通性 B依附性 C共享性 D时效性 (2008年省考题)2、关于信息,以下说法中不正确 ...的就是( B) A、信息就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 B、信息对于所有人具有同等价值 C.信息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 D.信息就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2009年省考题)3.我国古代人利用“燃烧的烽火”传递“入侵的敌情”,这个案例说明信息具有( B) A.普遍性 B依附性 C.共享性 D.客观性 (2010年省考题)4.“家书抵万金”这句话体现了信息的(B) A.普遍性 B.价值性 C.共享性 D.客观性 (2011年省考题)5.下列关于信息的说法,错误 ..的就是(D) A.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B.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C.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受者接受 D.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同一信息具有相同的价值 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知识链接】 1、信息技术就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与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与方法。其作用就是代替、扩展与延伸人的信息功能。 2、现代信息技术就是以电子技术,尤其就是微电子技术 .. ....为支柱,以信息 .....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 .....为核心,以通信技术 技术应用 ....为目的的科学技术群。 3、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产生(信息在人脑中存储与加工,利用声波进行传递,就是猿到人的标志)

高中物理高考必背知识点

一、直线运动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3.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4.速度和速率 (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①平均速度: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 ,即v=s/t ,平均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 ②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 (2)速率:①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②平均速率:质点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 平均速率.在一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二者才相等. 5.加速度 (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是矢量.加速度又叫速度变化率. (2)定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Δv 跟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Δt 的比值,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用a 表示. 00 t v v v a t t t -?==?- (3)方向:与速度变化Δv 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与v 的方向一致. [注意]加速度与速度无关.只要速度在变化,无论速度大小,都有加速度;只要速度不变化(匀速),无论速度多大,加速度总是零;只要速度变化快,无论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物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整理

信息、物质、能量构成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三大要素 信息的特征:传载性、共享性、可处理性、时效性 把各种形式的信息转化为二进制数的过程叫做信息的数字化 进位计数制:数位、基数、位权 将二进制数按权值展开求和,称为“按权乘基数相加”法 目前计算机中普遍采用的字符码是ASCII码 共可表示128种不同字符 控制字符34个、阿拉伯数字10个、英文字母52个、标点符号和运算符号32个 汉字的编码包括输入码、内码和字形码 输入码:为方便汉字输入的编码 内码:计算机内部用来进行存储、处理的编码,是唯一的 字形码:为显示、打印输出汉字的编码,用点阵、矢量、和曲线轮廓的方式表示 输入汉字编码→转化为内码→输出字形码 GB2312-80 7445个字符、6763个汉字 GB18030-2000 27484个汉字 声音的编码通过采样和量化实现 采样频率越高、量化级数越多,数据量越大 音质最好的是CD和W A V格式,MP3和WMA次之,RA只适用于在线播放MP3、WMA压缩、mid以乐器形式编码 图像分为矢量图和位图 矢量图通过数学计算公式获得WMF 位图由像素点构成,像素越多越清晰BMP、TIF、GIF、JPG 压缩分为有损和无损 无损:WinZip、WinRAR 有损:广泛应用于动画、声音、图像中MP3、JPG、MPEG JPG压缩比约为50:1 1B=8bit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1TB=1024GB 信息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实现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分配的相关技术 四大基本技术:感测(OCR 字符识别软件)、通信、计算、控制 信息处理:获取原始信息,加工处理使之成为有用的信息过程 获取、加工(文本表格多媒体)、表达、传播、存储、转换、使用 ENIAC 1946 美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2014年高一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知识点

2014年高一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知识点

一、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2014 年广西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学业水平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进行,考 试时间为90 分钟,卷面总分为100 分。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1 )选择题,占总分70 % ,共70 分。( 2 )非选择题,包括简述题和程序设计题,占总分30 % ,共30 分。 2.模块内容分布 3.试题与试卷难度:试题按其难度(P )分为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P ≥0 . 70 的试题为容易题,P ≤0 . 40 的试题为难题,0 . 70 >P > 0 . 40 的试题为中等难度题。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的分值2014年高一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要点第2页(共14页)

2014年高一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要点第3页(共14页)

2014年高一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要点 第4页(共14页)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友好的人机界面意味着技术工具的简单易学和易于操作,只需花费很少的时间就可以轻松驾驭。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信息技术的产品走向了个性化和集成化的发展方向。 3.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信息技术正向低消耗、高速度的方向发展。 (五)计算机基本知识 2.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包括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文本输入)。 (1)鼠标操作:移动、单击左键(单击)、单击右键(右击)、双击、拖动。 (2)键盘操作:八个基准键是: 左手小指到食指依次放在A S D F 键上; 右手食指到小指依次放在J K L ; 键上; (3)中英文输入法切换:CTRL+空格;不同输入法的切换:CTRL+Shift 中文输入拼音字母ü用键盘的v 键代替;中文输入要在小写字母状态下。 二、信息获取 (一)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确定信息需求、信息来源、信息获取方法并获取信息、评价信息。 (二)信息来源多样性 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能根据问题确定信息来源。 1.信息来源分类:文献型信息源、口头型信息源(个人信息源)、电子型信息源、实物型信息源(现场信息源)。 2.信息来源的主要途径 ( 1)直接获取信息。直接获取信息主要是通过人的感官与事物接触,使事物的面貌和特征在人的大脑中留下印象,这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渠道之一。例如实践活动,包括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实践和参与各种科学实验等;参观活动,包括观察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 ( 2)间接获取信息。间接获取信息就是用科学的分析研究方法,鉴别和挖掘出隐藏在表象背后的信息。例如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查阅书刊资料、广播电视、影视资料、电子读物等方式获取信息。 (三)计算机网络及因特网的基本知识 1.网络基本类型 ( 1 )计算机网络按其规模大小,可分为局域网和广域网。 ( 2 )计算机网络按连接类型,可分为有线网和无线网。 从外观上看,一台计算机主要由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音箱,打印机等组成。 从功能上分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麦克风等 存储器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 CPU 的型外存储器:硬盘、软盘、光盘、U 盘等。 内存储器 应用软件:Word 、Excel 、Frontpage 、画图、游戏等应用在某一方面的软 系统软件:WINDOWS 、DOS 、UNIX 等操作系统软件。应用软件要在系统软件的平台上才能正常运行。 系统

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卷(一)—2020-2021学年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合格性)练习

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卷(一)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I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顼中,只有一顼最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麦克斯韦为经典力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B.牛顿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D.伽利略认为一切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都处于静止状态 解析:A顼,牛顿为经典力学作出了最車要的贡献,麦克斯韦为经典电磁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故A错误;B项,牛顿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B正确;C项,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故C错误;D项,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都处于静止状态,故D错误. 答案:B 2.运动员进行“折返跑”训练,从A点沿直线跑到B点,又从B点沿原路返回A点,A、B 两点直线距离为50 m,此过程中运动员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 A _______________ H A.50 m, 0 B. 100 m, 0 C. 50 m, 100 m D. 100 m, 100 m 解析:由题意可知,运动员返回到原点,故位移为零;而路程等于经过的轨迹的长度;故路程为s = 2x50=100m;故选B 答案:B 3.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A.质量 B.时间 C.路程 D.速度 解析:质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为标量;时间是衡量物理现象快慢的物理量,时间是标量;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为矢量,故应选D. 答案:D

4.赛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10 s末的速度为50 m/s,则该车的加速度大小是() A.0.2 m/s2 B. 1 m/s2 C. 2.5 m/s2 D. 5 m/s2 解析:赛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由运动规律有v=at, 10s末的速度为50 m/s, 故可得a=5m/s2,由此可知A、B、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D 5.下列对物体运动的描述中,有关参考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面上的船为参考系 B?“地球绕太阳的公转”以地球为参考系 C.“钟表的时针在转动”以表盘为参考系 D.“火车行驶出站台”以该列车上的乘客为参考系 解析:“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地面为参考系得出的,故A错误;“地球绕太阳的公转”以太阳为参考系,故B错误;“钟表的时针在转动”以表盘为参考系,故C正确;D项,“火车 行驶出站台”以站台为参考系,故D错误. 答案:C 6.运动员参加110米栏比赛,11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2 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10 m/s B. 11 m/s C. 6 m/s D. 12 m/s s 110 解析: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可知刘翔在跨栏中的平均速度为:v=£=Tf=10 m/s,故A正确. 答案:A 7.下列运动中不能用经典力学规律描述的是() A.于弹的飞行 B.和谐号从深圳向广州飞驰 C.人造卫星绕地球运动 D.粒子接近光速的运动 解析:于弹的飞行、火车的运动及人造卫星绕地球的运动,都属于宏观低速,经典力学能适用.而粒于接近光速的运动,不能适用于经典力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