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综合练习题

第六章综合练习题
第六章综合练习题

第六章综合练习题

一、判断题

( _)1. “实收资本”账户,借方登记实际收到的投资额,贷方登记减少的资本额。期末借方余额表示投入资本的实际数额。

( _)2.“资本公积”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账户,用来核算提取的公积金的增减变动情况。( _)3.“长期借款”账户属于收入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从银行借入的各种借款的增减变动情况。

( _)4.收到H公司投入的专利权,双方协商以170000元作为投入资本入账。

借:无形资产170000

贷:实收资本170000

( _)5.收到外商捐赠的设备一台价值80000元。

借:固定资产80000

贷:实收资本--外商资本80000

( _)5.收到外商捐赠的设备一台价值80000元。

借:固定资产80000

贷:实收资本--外商资本80000

( _)6.投资者投入的资本,不论期限长短,都必须按期偿还,并按规定支付利息。( _)7.“固定资产”账户和“无形资产”账户都属于资产类账户。

( _)8.向银行借入期限为六个月的借款10000元,存入银行存款户。

借:银行存款10000

贷:长期借款10000

( _)9.经批准将企业的资本公积200000元转增注册资本。

借:实收资本200000

贷:资本公积200000

( _)10.“在途物资”账户期末如有借方余额,表示尚未验收入库物资的采购成本。

( _)11.“原材料”账户,用来核算企业的购入材料的增减变化情况。

( _)12.“原材料”账户应按材料种类及规格设置明细分类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 _)13、“在途物资”账户期末一定没有余额。

( _)14.购入材料用银行存款支付买价、增值税进项税额和运杂费,应按采购成本即买价借记“在途物资”账户。

( _)15.用银行存款支付前欠购料款,应借记“应付账款”账户。

( _)16.材料验收入库,应按实际采购费用借记“在途物资”账户。

( _)17.材料验收入库,应按实际采购成本借记“原材料”账户。

( _)18.企业购入材料,不论是否运达企业和是否验收入库,采购材料的实际支出都要记入“在途物资”账户的借方。

( _)19.企业收到供应单位提供的材料,冲销已预付的货款时,表明企业债权的减少。( _)20.“应交税费”账户的余额一定在贷方,表示应交未交的税金。

( _)21.购入原材料款项用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尚未运到,应不做账务处理。

( _)22.购入材料款项暂未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对未付款项应借记“应付账款”账户。( _)23.“累计折旧”账户, 属于资产类账户, 所以其期末余额在借方。

( _)24.“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登记月份内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结账后该账户期末无余额。

( _)25.在实际工作中,一般将固定资产的增加额记入“固定资产”账户,将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价值损耗记入“累计折旧”账户。

( _)26.“制造费用”账户期末在费用结转后一般没有余额。

( _)27.企业用于直接生产产品的水电费, 应记入“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

( _)28.车间购买办公用品费用, 属于管理费用。

( _)29.企业支付短期借款利息, 应记入“管理费用”账户的借方。

( _)30.在工业企业中,生产工人的工资和福利费应计入产品成本。

( _)31.在工业企业中,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应记入“制造费用”账户的借方,生产工人的工资应记入“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

( _)32.在工业企业中,固定资产折旧费和维修费都应计入产品成本。

( _)33.在工业企业中,工厂总部所耗用的原材料应记入“管理费用”账户的借方,生产车间所耗用的原材料应记入“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

( _)34.企业因销售材料而取得的收入, 应记入“其他业务收入”账户的借方。

( _)35.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数量×单位售价

( _)36.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 _)37.工业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应属于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

( _)38.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当期应纳的增值税额,应等于当期的销项税额减去当期的进

项税额之后的余额。

( _)39.盈余公积是按利润总额的一定比例计算提取的。

( _)40.“利润分配”账户借方登记实际分配的利润数额,贷方平时一般不作登记,因而在年度中间该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表示企业本期已分配的利润数额。

( _)41.“本年利润”账户,在年度中间余额保留在本账户,不予转账。年末结转后应无余额。

( _)42.企业将本期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与为取得这些收入而耗费的主营业务成本对比,其差额即为本期主营业务利润(或亏损)。

( _)43.企业向社会福利部门捐款, 应冲减盈余公积。

( _)44.工业企业销售产品时向购货方所收取的税款是主营业务收入的重要构成部分,应记入“主营业务收入”账户的贷方。

( _)45. 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应贷记“应付股利”账户。

( _)46.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项耗费的货币表现, 称为成本。

( _)47.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

( _)48.采购人员的差旅费不计入材料物资采购成本。

( _)49.工业企业在采购原材料时所发生的采购费用应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 _)50.在工业企业中,材料的买价和购买材料时所支付的税款均应计入材料物资的采购成本。

( _)51.成本计算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 _)52.购入材料的运杂费属于采购费用,应作为采购成本记入“在途物资”账户。( _)53.企业为生产产品而购进材料时需要向供货方支付增值税额,称为进项税,记入所购商品成本。

( _)54.制造费用一般不能直接按产品分别进行归集,应先通过“制造费用”账户汇集,月末再采用恰当的方法在各有关产品之间予以分配。

二、单选题

1.“实收资本”账户属于( )账户,用来核算企业所有者投入资本的增减变动情况。

A 收入类

B 所有者权益类

C 负债类

D 资本类

2.“实收资本”账户应按( )设置明细分类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A I法人 B接受投资人C投资人D 注册人

3.用来核算企业因接受捐赠而引起的投资者公共积累资本的增减变动情况的账户是() A“实收资本”账户B “资本公积”账户 C “固定资产”账户 D “固定资产”账户4.“固定资产”账户借方、贷方和余额均反映的是固定资产的

( )

A原始价值 B买价 C 增加的原始价值 D减少的原始价值

5.向银行借入期限为六个月的借款,存入银行应( )

A借记“长期借款”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 B借记“银行存款”账户,贷记“长期

借款”账户 C借记“短期借款”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 D借记“银行存款”账户,贷记“短期借款”账户

6.接受外商捐赠设备应( )

A借记“资本公积”账户,贷记“固定资产”账户 B借记“固定资产”账户,贷记“实收资本”账户 C借记“实收资本”账户,贷记“固定资产”账户 D借记“固定资产”账户,贷记“资本公积”账户

7.经批准将企业的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应( )

A借记“资本公积”账户,贷记“实收资本”账户B借记“资本公积”账户,贷记“注册资本”账户C借记“国家资本”账户,贷记“资本公积”账户D借记“法人资本”

户,贷记“实收资本”账户

8.企业收到投资人投入的资本时,应贷记

( )账户。

A “投资收益”

B “实收资本”

C “资本公积”

D “盈余公积”

9.企业接受捐赠的资产,应贷记( )账户。

A “实收资本”

B “资本公积”

C “营业外收入” D“其他业务收入”

10.实收资本是指企业实际收到的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它是企业

( )的主要组成部分。

A 资产

B 负债

C 所有者权益

D 收入

11.企业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设备一台,原价为60000元,双方认可的估价数为50000元,则“实收资本”账户的贷方计入的金额为

( )元。

A 60000

B 50000

C 10000

D 70000

12.“在途物资”账户,属于( )账户,用于核算企业购入材料物资的采购成本。

A 成本类

B 资产类

C 损益类

D 所有者权益类

13.“应交税费”账户借方登记( )。

A 实际交纳的税金数

B 经计算应交的税金数

C 欠交的税金数

D 欠交的增值税额

14.“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期末借方余额表示

( )

A尚未抵扣的增值税额 B多交的增值税额 C进项税额 D销项税额

15.“在途物资”账户借方登记( )

A 购入材料物资的买价

B 采购费用

C 购入材料物资的买价和采购费用

D 验收

入库材料物资成本

16.材料验收入库,应按材料的( )借记“原材料”账户,贷记“在途物资”账户。

A买价 B采购费用 C 采购成本 D 买价+采购成本

17.购入材料1000千克,买价10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元,运杂费2000元,其实

际采购成本为 ( )。

A 10000元

B 11700元

C 13700元

D 12000元

18.用银行存款支付前欠购料款,应( )

A 借记“银行存款”账户,贷记“应付账款”账户 B借记“原材料”账户,贷记“银

行存款”账户 C借记“应付账款”账户,贷记“在途物资”账户 D借记“应付账款”

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

19.企业购入材料,款项尚未支付,应记入

( )账户贷方。

A “银行存款”

B “应付票据”

C “应收账款”

D “应付账款”

20.用银行存款支付前欠料款时,应借记

( )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A应收账款” B “应付账款 C “预收账款” D “预付账款

21.企业购入材料不论是否验收入库,都应该反映购入材料的( )

A买价 B采购费用 C 生产成本 D 采购成本

22.购入材料款项暂未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对未付款项( )

A 不做账务处理 B借记“应付账款”账户 C 贷记“应付账款”账户 D 借记“原

材料”账户

23.购入材料款项用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尚未运到,应( )

A不做账务处理 B 按买价和支付的进项税额借记“在途物资”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 C 按买价和支付的进项税额借记“在途物资”账户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 D 按买价和支付的进项税额借记“在途物资”

账户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

24.购入材料已验收入库,款项暂未支付,应( )

A借记“在途物资”账户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账户,贷记“应付账款”账户B 借记“原材料”账户,贷记“在途物资”账户 C 借记“原材料”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账户,贷记“应付账款”账户 D 借记“应付账款”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

25. “应付职工薪酬”账户属于( )。

A 资产类账户 B损益类账户 C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D负债类账户

26. “生产成本”账户的贷方登记( )。

A 为生产产品发生的各项费用

B 完工入库产品的生产成本

C 已售产品的生产成本

D 已售产品的生产成本

27. 计提本月车间固定资产折旧费用, 应记入

( )

A“管理费用”账户 B“制造费用”账户 C“财务费用”账户 D“销售费用”账户28. 企业支付本季度短期借款利息, 应记入

( )

A“短期借款”账户 B“管理费用”账户 C“财务费用”账户 D“销售费用”账户29. 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应记入

( )

A“制造费用”账户 B“管理费用”账户 C“营业外支出”账户 D“财务费用”账户30. 企业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应计入( )

A“生产成本”账户 B“销售费用”账户 C“制造费用”账户 D“管理费用”账户31. 下述各项目中,应记入“制造费用”账户的是( )

A生产工人工资 B生产产品所耗用的材料 C厂房的折旧费 D工厂总部人员工资

32. 下述各项目中,应记入“管理费用”账户的是

( )。

A 生产设备的折旧费

B 企业行政部门的办公费

C 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

D 维护

生产设备所耗用的材料

33. 企业在销售过程中所发生的广告费属于( )

A间接费用 B期间费用 C直接费用 D管理费用

34. 下述各项目中,应记入“销售费用”账户的是( )

A财产保险费 B厂房租金 C 业务招待费 D广告费

35. “主营业务成本”账户的借方余额登记从

( )账户中结转的本期已售产品的生产成本。

A生产成本 B库存商品 C 销售费用 D在途物资

36. “所得税费用”账户的贷方登记( )

A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所得税 B实际缴纳的所得税

C应由本企业负担的税费 D转入“生产成本”账户的税

37. “利润分配”账户在年终结转后出现借方余额表示( )

A未分配的利润额B已分配的利润额C未弥补的亏损额D已实现的利润

38. 下列不应记入营业利润的是( )。

A管理费用 B财务费用 C销售费用 D营业外收支净额

39. 下列不应记入当期损益的是( )

A管理费用 B财务费用 C所得税费用 D制造费用

40. “盈余公积”账户属于( )账户

A资产类 B损益类 C 负债类 D 所有者权益类

41. 借:本年利润,贷:利润分配,这笔会计分录反映的经济业务是 ( )

A分配本年实现的利润 B结转全年发生的亏损 C结转全年实现的利润 D 将利润分配数转入“本年利润”账户

42. 8月31日,“本年利润”账户有贷方余额50000元,表示

( )

A 8月份实现利润50000元

B 8月31日实现利润50000元

C 1月1日至8月31日累计实现的利润为50000元

D 1月1日年初未分配利润为50000元

43. 主营业务收入100万元,管理费用20万元,财务费用10万元,销售费用5万元,营业外收入8万元,营业利润是( )

A 70万元

B 65万元

C 73万元

D 78万元

三、多选题

1.投资方式有货币资金( )等。

A 固定资产 B材料物资 C 无形资产 D 代管商业物资

2.作为企业的资本公积入账的是企业在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金以外发生的资本增值,如( ) A接受捐赠的资产 B资产评估增值 C外商投资 D法人投资

3.企业的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应引起( )

A “实收资本”账户减少

B “资本公积”账户增加

C “资本公积”账户减少

D “实收资本”账户增加

4.用银行存款偿还期限为六个月的到期借款应( )

A借记“银行存款”账户 B贷记“银行存款”账户 C借记“短期借款”账户 D贷记“短期借款”账户

5.所有者权益就其组成内容来看, 包括( )

A投入资本 B投资收益 C资本公积 D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6.收到S公司投入的专利权,作为投入资本入账应

( )

A借记“实收资本”账户 B贷记“无形资产”账户 C借记“无形资产”账户 D 贷记“实收资本”账户

7.“在途物资”账户借方登记购入材料物资的

( )。

A 买价

B 采购费用

C 采购员的差旅费

D 在途物资成本

8.供应过程核算的主要内容是( )

A 购入材料,与供货单位办理价款结算

B 确定物资的采购成本

C 物资验收入库

D 物资的耗费

9.购入材料,用银行存款支付买价及增值税进项税额,应( )

A借记“原材料”账户 B 借记“在途物资”账户 C 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账户 D 贷记“银行存款”账户

10.材料验收入库应按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 )

A 借记“原材料”账户

B 贷记“在途物资”账户

C 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

税”账户 D 贷记“原材料”账户

11.用银行存款支付前欠购料款,应( )

A 借记“银行存款”账户

B 借记“应付账款”账户

C 贷记“银行存款”账户 D

贷记“应付账款”账户

12. “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登记的是

( )。

A直接材料 B直接人工 C制造费用 D已验收入库的产成品成本

13. “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账户的借方登记的是( )

A提取的福利费 B支付的职工医药卫生费用 C支付的职工困难补助 D其他福利费支出14. 在工业企业中,生产过程的主要经济业务有

( )。

A 厂部办公设施的维修业务

B 生产产品耗用原材料的业务

C 厂房和生产设备的

折旧业务 D 企业同职工之间的工资结算业务

15. 下述各项目中,应记入“生产成本”账户借方的有( )

A 生产产品工人的工资

B 生产产品耗用的原材料

C 工厂总部维修办公设施耗用

的材料 D 工厂总部办公设施的折旧费

16. 下述各项开支中,属于管理费用的有

第1章章末综合检测

第一章章末综合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读图,完成1~3题。 1.与水域③一样的海域不.具有的特征是() A.深度一般从几米到二三千米 B.无独立的海流系统 C.潮汐现象不明显 D.理化性质不稳定 2.图中序号所示的水域中,属于印度洋的有几个() A.1B.2 C.3 D.4 3.水域①所在的大洋与水域④所在大洋的分界线是() A.挪威海以南 B.白令海峡 C.经过合恩角的68°W经线 D.经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20°E经线 解析:本组题以具有两洋、三洲、五海之称的西亚和北非的局部地区图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了海与洋的分布、区别、界线等问题。图中①(地中海)、③(红海)和⑥(黑海),属于陆间海,潮汐现象明显;水域②(波斯湾)因深入陆地,只有狭窄的霍尔木兹海峡与阿拉伯海相通,属于内陆海;水域④(阿拉伯海)因是印度洋向大陆的延伸且深度不断变浅属于海湾;水域⑤(里海)属于内陆湖,不属于任何大洋;各海域中,①⑥属于大西洋,②③④属于印度洋。 答案:1.C 2.C 3.D 一艘货轮6月初从广州出发驶往伦敦,历时近2个月。据此完成4~5题。 4.货轮依次经过的海峡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 解析:选D。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红海附近的曼德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马六甲海峡,从广州到伦敦依次应经过④①②③。 5.若沿途不装卸任何货物,货轮吃水最深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选C。货轮吃水最深处应该是海水盐度最小处,由此可判断英吉利海峡由于纬度较高而盐度最低。 海洋是人类生存的第二环境,海峡是重要的海上通道。读下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陆地),回答6~7题。

第六章 实数单元测试综合卷学能测试试题

第六章 实数单元测试综合卷学能测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4的算术平方根是±2 B .平方根等于本身的数有0、1 C .﹣27的立方根是﹣3 D .﹣a 一定没有平方根 2.在有理数中,一个数的立方等于这个数本身,这种数的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42=± B .1193 ± = C .2(5)5-= D .382=± 4.规定:求若干个相同的有理数(均不等于0)的除法运算叫做除方,如222÷÷, (3)(3)(3)(3)-÷-÷-÷-等,类比有理数的乘方,我们把222÷÷记作2③,读作“2的圈 3次方”,把(3)(3)(3)(3)-÷-÷-÷-记作(3)-④,读作“3-的圈4次方”,一般地,把 (0)a a a a a a ÷÷÷ ÷÷≠记作a ?,读作“a 的圈c 次方”,关于除方,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 A .任何非零数的圈2次方都等于1 B .对于任何正整数a ,21()a a =④ C .3=4④④ D .负数的圈奇次方结果是负数,负数的圈偶次方结果是正数. 5.有下列命题: ①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②平方根与立方根相等的数有1和0;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④邻补角是互补的角;⑤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其中正确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6.估计27的值在( ) A .2和3之间 B .3和4之间 C .4和5之间 D .5和6之间 7.估计7+1的值在( ) A .2到3之间 B .3到4之间 C .4到5之间 D .5到6之间 8.如图,数轴上表示实数3的点可能是( ) A .点P B .点Q C .点R D .点S 9.估计25+的值在( )

第六章思考题答案

第六章思考题答案 1.矩阵位移法和典型方程位移法有何异同? 答:两者基本思路和原理是相同的,都是以位移为未知量,通过“一拆一合”进行求解。所谓“一拆”是指将结构设法拆成具有已知“位移-力关系”的单元,便于各单元在发生位移和所给定荷载时的受力分析——单元分析。所谓“一合”是指将经单元分析的各单元重新组装成结构,在满足位移协调和结点平衡的条件下消除与原结构间的差别,获得求解位移未知量的位移法方程——整体分析。求得位移以后,利用已知的单元“位移-力关系”解决结构受力等计算问题。 不同点在于,矩阵位移法分析过程以矩阵方程形式来书写和讨论,分析过程统一简洁、便于编制程序用计算机求解大量未知数。从编写程序等方面考虑,一般考虑轴向变形。(典型方程)位移法是一种手算方法,未知量多了手算很困难,因此一般不考虑轴向变形。 2.何谓单元刚度矩阵e k ,其元素ij k 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单元产生单元杆端位移e δ时,将单元杆端位移e δ和所需施加的单元杆端力e F 联系起来的联系矩阵称为单元刚度矩阵e k 。其元素ij k 的物理意义是:仅当产生单元j δ=1杆端位移时,在i 处所需施加的单元杆端力i F =ij k 。 3.为什么要进行坐标转换?什么时候可以不进行坐标转换? 答:一般来说组成结构的各单元方位可能不全相同,单元刚度方程是针对固接于单元的局部坐标建立的,因此为了组装成整体,需要将杆端位移和杆端力转换到统一的整体坐标内,以便建立位移协调和结点平衡的条件。正因如此,所以凡组成结构的单元方位均相同时,就不需要进行坐标转换了。 4.何谓定位向量?试述如何将单元刚度元素和等效结点荷载按定位向量进行组装? 答:在结构离散化时,将结点位移进行统一编码,在此条件下,由单元两端结点号确定其相应位移编码,按局部坐标下杆端顺序将位移编码排列而成的向量,称为定位向量。 按定位向量进行组装的规则如下:整体坐标下的单元刚度矩阵元素ij k ,假设单元局部位移码 i ,j 所对应的定位向量元素分别为 r ,s (设定位向量第 i 个元素为 r ,第j 个元素为s )则将ij k 送整体刚度矩阵的rs K 元素位置进行累加。将整体坐标单元等效结点荷载元素i F E ,送综合等效结点荷载矩阵r P 位置进行累加。如果将被约束(无位移)的位移码编为零,当定位向量对应元素为零时,相应元素不参加集装,这就是先处理定位向量集装方法。 5.如何求单元等效结点荷载?等效的含义是什么? 答:与位移法一样,在单元杆端无位移的情况下根据所作用的荷载由载常数确定固端内力,然后将固端内力反向即可得到单元局部坐标下的等效结点荷载,再根据单元的方位将局部坐标下的量向整体坐标上投影,即可得到整体坐标下的等效结点荷载。 所谓等效是指在此荷载下引起的结点位移,与原荷载作用下的结点位移相同。 6.当结构具有弹性支撑或已知支座位移时应如何处理? 答:设结点整体位移编码 r 所对应的“方向”有弹性支座,其对应的(广义)刚度为r k ,则只需将r k 送整体刚度矩阵rr K 位置进行累加即可。 设结点整体位移编码r 所对应的“方向”有已知支座位移0 r δ,当采用乘大数法进行边界条件处理时,将整体刚度矩阵元素rr K 乘以大数N ,将综合等效结点荷载矩阵元素r P 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人口的变化章末综合检测解析版

第六章人口的变化 章末综合检测[学生用书P317(单独成册)] (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郑州质检)根据联合国人口老龄化统计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比例达到7%,就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下图示意我国辽宁省2000-2010年人口总数、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占人口总数比重与少儿人口(0~14岁)占人口总数比重的变化。读图回答1~2题。 1.下面能反映辽宁省人口老少比(老年人口与少儿人口比值)特征的曲线是( ) A.①B.② C.③D.④ 2.该时期,辽宁省( ) A.少儿人口增多 B.劳动人口(15~64岁)比重降低 C.人口老龄化程度减轻 D.养老保险压力增大 解析:第1题,由老年人口与少儿人口比值=老年人口比重/少儿人口比重×100%可知,图中2009年辽宁省老年人口比重等于少儿人口比重,老年人口与少儿人口比值=100%;2000-2008年老年人口比重逐渐上升、少儿人口比重逐渐下降,意味着老年人口与少儿人口比值逐渐上升; 2010年老年人口与少儿人口比值有所下降。对比四个选项,①④为单一变化趋势,明显错误,②的老年人口与少儿人口比值为100%出现在2008年,不符合实际情况。第2题,某一年的少儿总人口=人口总数×少儿人口比重,通过读图获取相关数据,可计算出2000年辽宁省少儿人口总数超过700万,2010年约有500万,少儿人口减少;劳动人口

比重=100%-少儿人口比重-老年人口比重,通过读图获取相关数据,可计算出2000年和2010年劳动人口比重,可知劳动人口比重上升;图中老年人口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人口老龄化程度在加剧,这一趋势必然使养老保险压力增大。 答案:1.C 2.D (2019·天星大联考)年龄别生育率是按育龄妇女的年龄别计算的生育率,通常以年为单位,定义为在一年中每千名某一年龄或年龄组妇女生育的孩子数。年龄别生育率可以反映不同年龄或年龄组育龄妇女的生育水平。下图是我国某城市近四次人口普查时的年龄别生育率。读图完成3~5题。 3.四次人口普查中,总和生育率(各年龄别生育率之和)最高的年份是( ) A.1982年B.1990年 C.2000年D.2010年 4.下列关于图示阶段该城市人口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B.人口问题得以解决 C.平均生育年龄明显增大 D.平均生育年龄先减小,后增大 5.如果该城市为我国人口净迁入最多的城市之一,则与该城市人口增长特点相似的国家或地区是( ) A.印度B.巴西 C.美国东南部沿海地区D.美国西北部地区 解析:第3题,把图中各年龄别生育率相加,可以得出1982年的总和生育率最高,故选A。第4题,把图中各年龄别生育率相加,得出该城市的总和生育率下降,可知人口自然增长率也下降,故A错误;图示阶段平均生育年龄先减小,后增大,故D正确,C错误;结合我国城市特点,生育率下降伴随而来的是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因而人口问题并不能得到解决,B错误。第5题,该城市为我国人口净迁入最多的城市之一,再根据我国人口增长特点,可知该城市人口增长特点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印度和巴西为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故A、B错误;美国为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特点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美国东南部沿海地区为该国国内人口净迁入区,美国西北部地区为该国国内人口净迁出区,故C正确,D不符合。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章末检测

第一章章末检测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桥流水不流”中的“桥流”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考系是() A.水B.桥C.人D.地面 2.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加速度恒定,在第7 s内的初速度是2.6 m/s,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A.0.46 m/s2B.0.37 m/s2 C.2.6 m/s2D.0.43 m/s2 3.物体沿一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第一秒末的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第一秒内的位移一定是5 m B.物体在第一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第一秒内的位移一定是5 m C.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每一秒内的位移都是5 m D.物体在某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经过这段位移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5 m/s 4.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始终没有相遇),当规定向东为正方向时,它们的加速度分别为a甲=4 m/s2,a乙=-4 m/s2.下列对甲、乙两物体运动情况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 B.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C.甲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一致,乙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反 D.甲、乙两物体的速度都有可能越来越大 5. 图1 现代战争是科技之战、信息之战,某集团军进行的一次实战演习过程,在基地导演部的大型显示屏上一览无余,如图1所示是蓝军由基地A分三路大军进攻红军基地B的显示,若用s1、s2和s3分别表示三路大军的位移,则由大屏幕的显示图可知() A.s1>s2>s3B.s1

人教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 综合考试测试卷(解析版)

第六章综合测试卷 一、选择题 读亚洲位置图,回答1-5题。 1.从半球位置看,亚洲绝大部分位于( ) A.北半球、西半球B.北半球、东半球 C.南半球、东半球D.南半球、西半球 2.从纬度位置看,亚洲大部分位于( ) A.热带B.北温带C.南温带D.北寒带3.与亚洲西北部相邻的大洲是( ) A.欧洲B.非洲C.北美洲D.南美洲 4.亚洲与A大洲的分界线是( ) A.白令海峡B.巴拿马运河 C.苏伊士运河D.乌拉尔山 5.下列关于亚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B.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C.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D.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6.为了便于认识,按照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以下哪六个地区( ) A.东亚西亚南亚北亚中亚东北亚 B.东亚西亚南亚北亚中亚中东 C.东亚西亚南亚北亚中亚东南亚 D.东亚西亚南亚北亚中亚西南亚 下图为某大洲主要河流分布图。读图,完成7-8题。

7.该洲河流( ) A.都自西向东流B.都自北向南流 C.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D.流向没有规律 8.根据该洲河流流向的特点,可以得出该洲地势特征是( ) A.南高北低B.东高西低 C.东低西高D.中部高,四周低 下面甲、乙两图分别为亚洲大陆沿30°N纬线和80°E经线所做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亚洲30°N纬线附近的主要地形类型可能是( ) A.山地B.丘陵C.高原D.盆地 10.80°E经线穿过的亚洲地区自北向南地势的变化特点是( ) A.中部高四周低B.低—高—低 C.高—低—高D.高—高—低 11.下列河流注入印度洋的是( ) A.黄河B.恒河C.叶尼塞河D.湄公河 亚洲面积广大,自然环境多样,地理事物各具特色。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2-13题。 12.下图中的奇特现象出现在( ) A.贝加尔湖B.死海C.里海D.黑海 13.关于这个水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的湖面是世界陆地表面最低点 B.这个水域是世界最大的湖泊 C.这是世界最深的湖泊 D.这是世界蓄水量最大的湖泊 14.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穿着宽大的白色袍子,居住在帐篷里,过着游牧生活。由此可见,他们居住的地方( ) A.气候干燥B.气候湿热

第六章 思考题与习题

第六章 思考题与习题 6.1 最小拍设计的要求是什么?在设计过程中怎样满足这些要求?它有什么局限性? 答:最小拍控制是指系统在典型输入信号(如阶跃信号、速度信号、加速度信号等)作用下,经过最少个采样周期使系统输出的稳态误差为零。最小拍控制系统也称最小拍无差系统或最小拍随动系统。显然这种系统对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性能要求是快速性和准确性。因此,事实上最小拍控制就是一类时间最优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就是要求调节时间最短。 最少拍控制的定义: 所谓最少拍控制,就是要求闭环系统对于某种特定的输入在最少个采样周期内达到无静差的稳态,且闭环脉冲传递函数具有以下形式 式中N 是可能情况下的最小正整数。这一形式表明闭环系统的脉冲响应在N 个采样周期后变为零,输出保持不变,从而意味着系统在N 拍之内达到稳态。 最少拍系统的设计原则是:若系统广义被控对象G(z)无延迟且在z 平面单位圆上及单位圆外无零极点,要求选择闭环脉冲传递函数Ф(z),使系统在典型输入作用下,经最少采样周期后能使输出序列在各采样时刻的稳态误差为零,达到完全跟踪的目的,从而确定所需要的数字控制器的脉冲传递函数D(z)。 闭环脉冲传递函数Ф(z)的确定: 由上图可知,误差E(z)的脉冲传递函数为 典型输入函数 对应的z 变换 B(z)是不包含(1-z -1)因子的关于z -1的多项式。 根据z 变换的终值定理,系统的稳态误差为 由于B(z)没有(1-z -1)因子,因此要使稳态误差e(∞)为零,Φe (z) 必须含有(1-z -1)因子,且其幂次数不能低于q ,即 Фe (z)=1-Ф(z)=(1-z -1)Q F(z) →Ф(z)=1-Фe (z)=1-(1-z -1)Q F(z) 式中,Q ≥q ,F(z)是关于z -1的待定系数多项式。为了使Ф(z)能够实现, F(z)中的首项应取为1,即 1212()N N z z z z φφφ---Φ=+++ ()()()()1()()() e E z R z Y z z z R z R z -Φ===-Φ(z) R(z) E(z)e Φ=1 1()(1)! q r t t q -=-1()()(1)q B z R z z -=-1111111()lim(1)()lim(1)()()()lim(1)()(1)e z z e q z e z E z z R z z B z z z z --→→--→∞=-=-Φ=-Φ-

第六章 实数单元 易错题综合模拟测评检测试题

第六章 实数单元 易错题综合模拟测评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已知 253.6=15.906, 25.36=5.036,那么253600的值为( ) A .159.06 B .50.36 C .1590.6 D .503.6 2.有四个有理数1,2,3,﹣5,把它们平均分成两组,假设1,3分为一组,2,﹣5分为另一组,规定:A =|1+3|+|2﹣5|,已知,数轴上原点右侧从左到右有两个有理数m 、n ,再取这两个数的相反数,那么,所有A 的和为( ) A .4m B .4m +4n C .4n D .4m ﹣4n 3.让我们轻松一下,做一个数字游戏.第一步:取一个自然数n 1=5,计算n 12+1得a 1;第二步:算出a 1的各位数字之和得n 2,计算n 22+1得a 2;第三步:算出a 2的各位数字之和得n 3,计算n 32+1得a 3;……依此类推,则a 2018的值为( ) A .26 B .65 C .122 D .123 4.若a ,b 均为正整数,且7a >,32b <,则+a b 的最小值是( ) A .3 B .4 C .5 D .6 5.有下列四种说法: ①数轴上有无数多个表示无理数的点; ②带根号的数不一定是无理数; ③平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数为0和1; ④没有最大的正整数,但有最小的正整数;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6.按照下图所示的操作步骤,若输出y 的值为22,则输入的值x 为( ) A .3 B .-3 C .±3 D .±9 7.估计7+1的值在( ) A .2到3之间 B .3到4之间 C .4到5之间 D .5到6之间 8.如图,数轴上,A B 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1,2--,点B 关于点A 的对称点为点C ,则 点C 所表示的数是( ) A .12 B 21 C .22 D 22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2的正平方根是a B 819=± C .﹣1的n 次方根是1 D 321a --一定是负数 10.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42=± B 222()-=- C 382-=- D .|2|2--=

第一章 章末检测试卷(一)

章末检测试卷(一)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8题为单项选择题,9~14题为多项选择题) 1.下面是某同学对电场中的一些概念及公式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 .由E =F q 知,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与检验电荷所带的电荷量成反比 B .由 C =Q U 知,电容器的电容与其所带电荷量成正比,与两极板间的电压成反比 C .由E =k Q r 2知,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与场源电荷所带的电荷量无关 D .由U AB =W AB q 知,带电荷量为1 C 的正电荷,从A 点移动到B 点克服电场力做功为1 J , 则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为-1 V 答案 D 解析 电场强度E 与F 、q 无关,由电场本身决定,A 错误;电容C 与Q 、U 无关,由电容器本身决定,B 错误;E =k Q r 2是点电荷电场强度的决定式,C 错误;由U AB =W AB q 可知,D 正 确. 2.空间存在甲、乙两相邻的金属球,甲球带正电,乙球原来不带电,由于静电感应,两球在空间形成了如图1所示稳定的静电场.实线为其电场线,虚线为其等势线,A 、B 两点与两球球心连线位于同一直线上,C 、D 两点关于直线AB 对称,则( ) 图1 A .A 点的电势低于 B 点的电势 B . C 点和 D 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C .正电荷从A 点移至B 点,静电力做正功 D .负电荷从C 点沿直线CD 移至D 点,电势能先增加后减少 答案 C 解析 由题图可知φA >φB ,所以正电荷从A 移至B ,电势减小,静电力做正功,故A 错误,

C正确;C、D两点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不同,故B错误;负电荷从C点沿直线CD移至D点,电势能先减少后增加,故D错误. 3.(2019·日照市期末)如图2所示,在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中,实线是方向未知的电场线,虚线AB是一个带电粒子仅在静电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 A.带电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一定小于在B点的电势能 B.带电粒子在A点的加速度一定大于在B点的加速度 C.若带电粒子带负电,则点电荷Q一定带正电 D.若带电粒子带负电,则A点的电势一定高于B点的电势 答案 B 4.(2019·阆中中学高二上月考)如图3甲所示,两个平行金属板P、Q正对竖直放置,两板间加上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t=0时,Q板比P板电势高U0,在两板的正中央M点有一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电子所受重力可忽略不计),已知电子在0~4t0时间内未与两板相碰.则电子速度方向向左且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的时间段是() 图3 A.0

第六章 综合测试题

第六章综合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请你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世界上外籍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是() A、西亚 B、东南亚 C、欧洲西部 D、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2.关于西亚石油在世界的地位,说法正确的是() A.储量占世界80%以上 B.产量占世界50%以上 C.出口量占世界90%以上 D.对世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3、一艘从中东波斯湾往我国运送石油的船只需要经过的海峡是 ( ) A、直布罗陀海峡 B、白令海峡 C、马六甲海峡 D、莫桑比克海峡 4、到东南亚新马泰等国家去旅游,既要领略热带雨林气候又要领略热带季风气候,你要去的国家是 ( ) A、泰国 B、新加坡 C、印度尼西亚 D、缅甸 5、世界上最大的产锡国是( ) A.缅甸和柬埔寨B.印度尼西亚C.新加坡和文莱D.马来西亚 6、西亚最大的石油输出路线经过() A.苏伊士运河 B.好望角 C.马六甲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 7、欧洲西部有一个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区域性国际组织,简称 ( ) A.北约 B.华约 C.欧盟 D.东盟 8、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是 ( ) A.安道尔 B.列支敦士登 C.梵蒂冈 D.圣马力诺 9、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地区是() A.欧洲西部 B.撒哈拉以南的非洲C.亚洲东南部 D.亚洲东部 10、欧洲西部国内生产总值,居第一位的国家是 (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 1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撒哈拉”所指的地理事物是()A.撒哈拉山地B.撒哈拉高原C.撒哈拉平原D.撒哈拉沙漠 12.撒哈拉以南非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地中海气候 13、目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所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是() A.干旱和荒漠化问题 B.矿产资源的过渡开发问题 C.工业发展带来的“三废”污染问题 D.汽车尾气排放超标问题 14、下列大洲,不在北冰洋沿岸的是()A.亚洲B.北美洲C.欧洲D.非洲 15、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是() A.亚洲B.非洲C.南极洲D.北美洲 16、关于南、北极地区的比较,正确的是()

6.微观第六章 思考题答案详解

第六章思考题详解 一、思考题A 单项选择题 1.1B, 1.2C, 1.3A, 1.4A , 1.5C, 1.6B, 1.7C, 1.8C, 1.9A, 1.10B, 二、思考题B 多项选择题 2.11ABC, 2.12BD, 2.13ABC, 2.14ABCD, 2.15CDE , 判断题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2.23√, 问答题 2.24一个市场堪称完全竞争市场,必须具备下列四个条件: (1)无数的买者与卖者 如果市场上有无数的商品需求者和供给者,那么他们中的每一个人的购买份额和销售份额相对于整个市场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的消费决策和供给决策都不会对整个商品市场的价格水平产生任何影响。他们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市场价格的决定者,对市场价格没有任何的控制力。 (2)产品同质 即同一行业中的每一个企业生产的产品都是完全无差别的。因此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哪一家的商品都是一样的,如果有一个企业提价,那么它的商品

就会完全卖不出去。单个企业总是可以按照由整个市场决定的价格实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相对来说很小的销售份额。 (3)资源完全流动性 即企业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都是完全自由的,不存在任何障碍,所有的资源都可以在各个行业之间自由流动。企业总是可以及时地进入有利可图的行业,及时退出亏损的行业。 (4)市场信息完全 即市场中的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掌握与自己的经济决策有关的商品和市场的全部信息。他们可以根据这些完全信息确定自己的最优购买量和最优生产量,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上述几个市场特征或条件决定了企业没有必要采取一些竞争策略,因为完全竞争企业是价格接受者,它能按市场价格卖出任何数量的产品。 而本题中,各企业进行广告宣传的目的在于说明产品的特征,向消费者传递一种信息、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或进行产品外观设计等,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影响和诱导消费者去购买其产品,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市场份额。所以,家电行业不能被认为是完全竞争行业。 计算题 2.25(1)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条件为P=MC,其中企业的边际成本为: 2 =-+ MC Q Q 0.3630 把边际成本、市场价格带入均衡条件可以得到: 2 -+ Q Q 0.3630=120 Q=30。 求解上述方程可以得到: 利润 32 p=-=???=。 12030(0.13033020)2680 PQ STC

基础知识天天练 物理6章末综合检测

第六章章末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的得0分) 图1 1.如图1所示,某区域电场线左右对称分布,M、N为对称线上的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点电势一定高于N点电势 B.M点场强一定大于N点场强 C.正电荷在M点的电势能大于在N点的电势能 D.将电子从M点移动到N点,电场力做正功 解析: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M点电势一定高于N点电势,选项A对. 因电场线越密的区域场强越大,由图可知N点场强大于M点场强,选项B错. 将正电荷由M点移到N点时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故正电荷在M点的电势能大于在N点的电势能,选项C对. 将电子从M点移到N点的过程中,受到的电场力与移动方向相反,电场力做负功,选项D错. 答案:AC 图2 2.如图2所示,两平行金属板竖直放置,板上AB两孔正好水平相对,板间电压500 V.一个动能为400 eV的电子从A孔沿垂直板方向射入电场中.经过一段时间电子离开电场,则电子离开电场时的动能大小为 () A.900 eV B.500 eV C.400 eV D.100 eV

解析:由于电子动能E k =400 eV<500 eV ,电子在电场中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最终从A 孔射出.电场力做功为零,电子动能大小不变.故C 正确. 答案:C 3.如图3所示为研究决定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因素的实验装置.两块相互靠近的等大正对的平行金属板M 、N 组成电容器,板N 固定在绝缘座上并与静电计中心杆相接,板M 和静电计的金属壳都接地,板M 上装有绝缘手柄,可以执手柄控制板M 的位置.在两板相距一定距离时,给电容器充电,静电计指针张开一定角度.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不变,对此实验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 图3 A .只将板M 从图示位置稍向左平移,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大 B .只将板M 从图示位置沿垂直纸面向外的方向稍微平移,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大 C .只将板M 从图示位置稍向上平移,静电计指针张角减小 D .只在M 、N 之间插入云母板,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大 解析:根据C =εr S 4πkd 和U =Q C ,A 项是d 增大,则电容C 减小,U 增大,所以静电计指 针张角变大,故A 正确;B 、C 项都是S 减小,则电容C 减小,U 增大,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大,故B 正确,C 错;D 项是εr 增大,则电容C 增大,U 减小,静电计的指针张角变小,故D 错. 答案:AB 图4 4.如图4所示,在x 轴上关于原点O 对称的两点固定放置等量异种点电荷 +Q 和-Q ,x 轴上的P 点位于-Q 的右侧.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在x 轴上还有一点与P 点电场强度相同 B .在x 轴上还有两点与P 点电场强度相同 C .若将一试探电荷+q 从P 点移至O 点,电势能增大 D .若将一试探电荷+q 从P 点移至O 点,电势能减小

人教版生物七上第三单元第六章综合测试附答案

第三单元第六章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 1.近来年,国家出台了退耕还林等许多鼓励性政策,以进一步扩大绿地面积。从生物学的角度看,植物如此受重视是因为其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有() A.吸收灰尘,降低噪音 B.制造氧气,吸收有毒气体 C.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D.以上三项都是 2.我国规定的植树节是每年的() A.4月12日 B.5月4日 C.7月1日 D.3月12日 3.下列关于对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B.防止汽车尾气污染,鼓励骑电动车 C.杜绝污染物的随意排放 D.对自然资源要合理开发,重视新能源开发 4.在西部大开发中,我国政府大力推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发展旅游业 B.改善生态环境 C.发展畜牧业 D.增加木材产量 5.今年的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莫使旱地变荒漠”。地球陆地表面的40%属于旱地,上面居住着全世界1/3的人口──近20亿人。人类的下列做法中能促使旱地荒漠化的是() A.在旱地上进行大规模的农牧业生产活动 B.滥捕乱猎野生动物 C.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D.工业的废水和生活的污水大量排入江河湖泊 6.2017年6月5日是第46个世界环境日,主题为“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下列不属于森林生态价值的是() A.保护土壤和涵养水源 B.调节气候和制造氧气 C.净化空气和消除噪声 D.侵占人类生存空间 7.现在,我国大力提倡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C.减少固体垃圾污染 D.避免其传播人类疾病 8.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却成了荒山秃岭,植被减少的原因是() A.地壳运动频繁 B.北方寒流长期侵袭 C.长年干旱,赤地千里 D.过度开发破坏生态平衡 9.森林遭到砍伐后,我们可能面临下列哪些问题() A.水土流失 B.气候改变 C.生物多样性受损 D.以上都可能发生 10.我国的“三北”防护林是一项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工程,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工程”。下列不属于植树造林在保护环境方面要求的是() A.调节气候 B.防风固沙,防止荒漠化 C.提供木材 D.维持大气的碳——氧平衡

模拟电路第六章课后习题复习资料

第六章习题与思考题 ◆◆习题6-1在图P6-1所示的的各放大电路中,试说明存在哪些反馈支路,并判断哪些是负反馈,哪些是正反馈;哪些是直流反馈,哪些是交流反馈。如为交流反馈,试分析反馈的组态。假设各电路中电容的容抗可以忽略。 ◆◆习题6-3 在图P6-1所示的各电路中,试说明哪些反馈能够稳定输出电压,哪些能够稳定输出电流,哪些能够提高输入电阻,哪些能够降低输出电阻。 解: (a) ① R e1引入第一级的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工作电流,提高输入电阻,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② R e2和Ce也引入第一级的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③ R e3引入第二级的交直流负反馈,交流电压串联负反馈可稳定输出电压,提高本级的输入电阻,降低输出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④ R F和C F引入级间(整体)交流电压串联正反馈,故总体来说不能稳定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 (b) ① R e1引入第一级的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工作电流,提高输入电阻,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② R e2和Ce引入第二级的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③ R e3引入第三级的交直流负反馈,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可稳定输出电流,提高本级的输入电阻,提高输出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④ R F引入级间(整体)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可稳定输出电流,提高输出电阻,提高输入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

各级静态工作点。 (c) ① R e1引入第二级的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工作电流,提高本级输入电阻,提高输出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② R e2和Ce引入第二级的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③ R F引入级间(整体)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流并联负反馈可稳定输出电流,提高输出电阻,降低输入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各级静态工作点。 (d) ① R e1引入第一级的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工作电流,提高输入电阻,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② R F引入级间(整体)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压并联负反馈可稳定输出电压,提高输出电阻,降低输入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各级静态工作点。(e) ① R e1引入第二级的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工作电流,提高本级输入电阻,提高输出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② R F引入级间(整体)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压串联负反馈可稳定输出电压,提高输出电阻,降低输入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各级静态工作点。 (f) 本电路是在射极输出器的基础上,再从VT的发射极通过电容C3引导回一个交流电压并联正反馈。射极输出器本身为电压串联负反馈,具有稳定输出电压,提高输入电阻,降低输出电阻的作用。但若不接电容C3,其输入电阻因受基极偏置电阻的影响,其值只能接近于Ri=Rb+(R1//R2)。现由C3引回一个电压并联正反馈,由于射极输出器的电压放大倍数接近于1,即VT发射极和基极的交流电位接近相等,则电阻R b两端的交流压降很小,故流过Rb的交流电流也很小,因而大大提高了电路的输入电阻。这种将输出电压通过电容引回到输入回路以提高输入电阻的措施为“自举”。 此二题属于基本概念题,意图是判断分立元件放大电路中反馈的类型和作用。

人教版第六章 实数单元 易错题难题测试综合卷检测试题

人教版第六章 实数单元 易错题难题测试综合卷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 1.设n 为正整数,且20191n n <<+,则n 的值为( ) A .42 B .43 C .44 D .45 2.在下面各数中无理数的个数有( ) -3.14,23, 227,0.1010010001...,+1.99,-3π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理数是整数和分数的统称 B .立方等于本身的数是0,1 C .a -一定是负数 D .若a b =,则a b = 4.若“!”是一种数学运算符号,并且1!=1,2!=2×1=2,3!=3×2×1=6,4! =4×3×2×1,…,则7×6!的值为( ) A .42! B .7! C .6! D .6×7! 5.对于任意不相等的两个实数a ,b ,定义运算:a ※b =a 2﹣b 2+1,例如3※2=32﹣22+1=6,那么(﹣5)※4的值为( ) A .﹣40 B .﹣32 C .18 D .10 6.按照下图所示的操作步骤,若输出y 的值为22,则输入的值x 为( ) A .3 B .-3 C .±3 D .±9 7.下列命题中,①81的平方根是9;②16的平方根是±2;③?0.003没有立方根;④?64的立方根为±4;⑤5,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 .1 B .2 C .3 D .4 8.设42-的整数部分为a ,小整数部分为b ,则1a b - 的值为( ) A .2- B .2 C .21+ D .21- 9.4的平方根是( ) A .2 B .2± C .±2 D .2 10.在如图所示的数轴上,点B 与点C 关于点A 对称,A ,B 两点对应的实数分别是2和﹣1,则点C 所对应的实数是( ) A .12 B .22+ C .221 D .221 二、填空题

第一章 章末总结及章末检测

第一章章末总结

学案 6 章末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一物体具有水平向右的初速度,初始加速度与初速度同向且不断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以后再反向逐渐增大较长一段时间,以下对物体可能的运动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减小的过程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加的过程速度增加 B .加速度减小的过程速度增加,加速度增加的过程速度减小 C .加速度减小到零以前物体向右运动,加速度开始反向增加物体就向左运动 D .速度减小到零以前物体向右运动,速度减小到零以后物体就向左运动 答案 BD 2.(2011·长春检测)A 与B 两个质点向同一方向运动,A 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 做匀速直线运动.开始计时时,A 、B 位于同一位置,则当它们再次位于同一位置时( ) A .两质点速度相等 B .A 与B 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等 C .A 的瞬时速度是B 的2倍 D .A 与B 的位移相等 答案 BCD 解析 由题意可知二者位移相同,所用的时间也相同,则平均速度相同,再由v =v A 2 = v B ,所以A 的瞬时速度是B 的2倍,选B 、C 、D . 3. (2011·福州模拟)利用速度传感器与计算机结合,可以自动作出物体运动的图象.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的运动小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1所示,由此可以知道( )

A .小车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 B .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约为0.8 m /s C .小车的最大位移是0.8 m D .小车做曲线运动 答案 AB 解析 由v -t 图象可以看出,小车的速度先增加,后减小,最大速度约为0.8 m /s ,故A 、B 正确.小车的位移为v -t 图象与t 轴所围的“面积”,x =84×0.1×1 m =8.4 m ,C 项错误,图线弯曲表明小车速度大小变化不均匀,但方向没有改变,不表示小车做曲线运动,故D 项错误. 4. (2011·牡丹江模拟)物体A 、B 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2所示,则( ) 图2 A .物体A 、 B 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B .物体A 、B 在0~4 s 内的位移相同 C .物体A 、B 在t =4 s 时的速度相同 D .物体A 的加速度比物体B 的加速度大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两个图象都在时间轴上方,运动方向相同,A 选项错误;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与这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大小相等,在0~4 s 内,B 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显然比A 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大,即B 物体在0~4 s 内运动的位移比A 物体大,B 选项错误;在t =4 s 这个时刻,两个图线交于一点,表示两个物体的速度相等,C 选项正确;B 图线比A 图线斜率大,即B 物体的加速度大于A 物体的加速度,D 选项错误. 5.(2011·北京东城1月检测)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每一次相碰后反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3所示.若g =10 m /s 2,则( 图3 A .小球第一次反弹后离开地面的速度的大小为5 m /s B .碰撞前后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2 m /s C .小球是从5 m 高处自由下落的 D .小球反弹起的最大高度为0.45 m 答案 D 解析 由v -t 图象可知,小球第一次反弹后离开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3 m /s ,A 项错误;碰撞前后速度改变量Δv =v′-v =-3 m /s -5 m /s =-8 m /s ,B 项错误;由小球落地时的速度 v =5 m /s ,得小球下落高度h =v 2 2g =1.25 m ,C 项错误;由小球反弹速度v ′=-3 m /s ,得反 弹的最大高度h ′=v ′ 22g =0.45 m ,D 项正确. 6. (2011·鞍山质检)如图4所示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若将该物体的运动过程用x -t 图象表示出来(其中x 为物体相对出发点的位移),则下列四幅图象描述正确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