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一滴水经过丽江 省一等奖【一等奖教案】 人教部编版

20一滴水经过丽江   省一等奖【一等奖教案】 人教部编版
20一滴水经过丽江   省一等奖【一等奖教案】 人教部编版

20一滴水经过丽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朗读中感受丽江的美。

2.抓住关键句,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丽江不同类别的美。

3.理解本文构思新颖、视角独特的特点。

4.培养欣赏美、热爱美、珍惜美的思想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导入新课

说到丽江我们都不陌生,丽江是旅游胜地,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国家园林城市。丽江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区,居于青藏高原南端,境内地形地貌多样,含高原雪山、河谷、深峡、草甸、平坝相结合的地貌特征及自然景观资源,风景如画。今天我们就跟随著名作家阿来,去畅游丽江,领略丽江不同寻常的美。

写作背景:2012年8月,阿来到丽江作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当地政府知道阿来到了丽江,邀阿来写一篇适合小学生读的关于丽江的文字。于是阿来先生写了这篇文章。也是作者对丽江之行的一个纪念。作者阿来,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著有长篇小说《尘埃落定》。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理清线索,感知文章内容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标画一滴水经过丽江的路径。

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滴水”的经历。

明确:由雪变成了冰,再融化成一滴水。“一滴水”怀着“流过四方街”的心愿,经过驿道、纳西族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街道店铺、纳西人院子、果园和田地,最后奔流到金沙江。

2.这篇游记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明确:“一滴水”的游踪。

3.作者为什么要从六百年前的明代写起呢?

明确:突出丽江历史悠久的特点,又介绍了四方街的来历;自然引出下文“一滴水”带着“去四方街”的夙愿经过丽江。

目标导学二:跟随水滴,感受景美人美

历史文化名城丽江之所以充满魅力,是因为丽江的美。丽江的美,美在自然风光,也美在古城独特的建筑,更美在淳朴的风土人情。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作者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来描写丽江的自然风光,极富层次感,结合文章内容,找出描写自然风光的句子,体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明确:高处远景: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

山下:山下绿色的盆地——丽江坝;森林、田野和村庄;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作杜鹃,叫作山茶;我奔流到丽江坝放牧牛羊的草甸上;潭水映照雪山。城外远景: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一些露珠从树叶上落下;喧腾奔流的金沙江。

2.作者笔下丽江的自然风光,色彩明丽,如一幅风景画,找出表现景物色彩的词语,感悟景物的色彩美。请你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概括丽江的自然风光。

明确:绿色、晶莹夺目。

词语:色彩斑斓美丽如画

3.丽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它的建筑也是别具一格的,作者又向我们描绘了丽江哪些建筑呢?思考这些建筑有什么特点?

明确:四方街、木府:“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四方街筑成后,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人来了,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

街道:五花石的街道,“市集散去的黄昏开闸放水”“洗净了街道”;“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房屋: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

水车:“一架大水车来把我们扬到高处,游览古城的人要把这水车和清凉的水作一个美丽的背景摄影留念。”

小桥:一道又一道小桥。

建筑特点: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建筑已与自然融为一体,富有地域特色,成为丽江的城市名片。

4.丽江不只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丽江的民俗民风更美。请你找出描写丽江人及游客的活动场景,说说这些场景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风貌。(提示学生,地点加上人物活动即为场景。)

明确:丽江人及游客的活动场景:(1)在山下,马帮在驿道来往。几座小山前,人们正在建筑一座城,村庄里的木匠与石匠,正往那里出发。牧羊人在草甸上放牧牛羊。精神风貌:热爱生活,勤劳。

(2)在街道,银匠“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玉器店老板挂出了翡翠;字画店老板卖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精神风貌:热闹,快乐,勤奋。

(3)在院子里,浇花人给兰花浇水;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拍照,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精神风貌:和谐,融洽。

(4)晚上,游客聚集的茶楼酒吧中,传来人们的欢笑与歌唱。精神风貌:热闹,愉悦。

目标导学三:品味构思,体会文章独特视角

1.只有用美的语言,才能描绘出美的风景,请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1)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明确:运用对比的修辞方法,是丽江古城抚平了并净化了人们喧哗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热爱与赞美。

(2)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月亮比作“银盘”,突出了月亮的圆与明亮,富有地方特色,给人以美的享受。

2.作者从“一滴水”游览丽江的视角来展开描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丽江水多,水美,选取“一滴水”游览丽江,富有地方特色;可以多角度展开描写;如童话般奇幻,充满童趣。

小结: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风景如画的丽江和丽江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用美妙的语言描绘了丽江的民俗民风,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展现了丽江的美丽和谐,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三、板书设计

可取之处

这节课目标明确,丽江是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胜地,本文

又是一篇如诗如画的游记,所以把这节课定位为欣赏丽江的美,

八年级的学生通常会认为美就是自然风光美,往往忽视建筑的

美和精神层面的美,所以这节课在欣赏美这一环节,就把美分

为三个方面,这样能让学生加深对美的认识,提升他们的审美

情趣。

不足之处

在这次备课的过程中,感觉自己对阿来的认识仍然停留在

雾里看花的层面,对丽江认识也不够,可能会存在认识不足之

处,所以只有广泛阅读,才能对文本有全新的认识,在阅读这

一方面也还要下功夫。

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

1.漫步古诗苑,感受中华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

2.积累、品味、吟唱和运用古诗词,进一步体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

3.积极主动参与搜集资料,合作探究诗与画的结合。

4.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并能围绕一个主题查找有关资料。激发学生用多种艺术形式解读古诗词的热情,培养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5.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

一、导入新课

播放背景音乐:古筝乐曲《一剪梅》。

师: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春天我们会吟诵:春眠不觉晓,

生:处处闻啼鸟;

师:夏天我们会吟诵:接天莲叶无穷碧,

生: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秋天我们会吟诵:晴空一鹤排云上,

生:便引诗情到碧霄;

师:冬天我们会吟诵: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生: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在这个环节上,让学生热热身,其实也是对古诗的又一次巩固与积累。)

师:这一首首古诗就如同这一曲美妙动听的古筝乐曲,让人沉醉流连,让人乐而忘返。今天就让我们伴随着这美妙的乐曲一起到古诗苑中漫步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分门别类辑古诗

1.色彩。自然界的颜色多种多样,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个世界因为有了色彩,才更加美丽。现在我们就来填一填古诗词中的颜色名称。

明确:①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②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③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植物。下面诗句中含有植物的名称,我们来填一填古诗中的植物名。

明确:①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③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④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动物。很多同学家里一定养过小动物吧,小动物多么可爱,在古人的诗句中那些动物更是活灵活现。我们来看一看这些诗句中写的是哪些动物?

明确: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②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③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④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地名。南京、开封、洛阳都是大家熟悉的地名,古诗词中也会出现地名。我们来看一看下面一些含有地名的诗词。

明确:①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②(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③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④(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目标导学二:诗情画意品古诗

为诗配画

1.诗:(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画:(宋)马远《梅石溪凫图》

解说词:生于悬崖的梅树倒悬而下,梅花怒放,溪水碧波中,群鸭嬉戏,处处都洋溢着春日活跃的生机。

2.词: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画:(现代)王成喜《铁骨生春》

解说词:“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画家以铁干、春蕾隐喻性地歌颂了红梅傲雪迎春的高尚品格。

3.诗:(清)郑板桥《题竹图》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画:(清)郑板桥《竹图》

解说词:画幅上的竹子,从石缝中挺然而立,坚韧不拔,遇风不倒,郑板桥借竹抒发了自己洒脱、豁达的胸襟,表达了勇敢面对现实,绝不屈服于挫折的人品,竹子被人格化了,此时,“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目标导学三:声情并茂诵古诗

师:诗词最突出的特点除了追求意境的图画美之外,还特别注重节奏和韵律,具有音乐的美感。《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可以看出在早期,诗、歌与乐、舞其实是合为一体的。

欣赏歌曲《月满西楼》

欣赏歌曲《思君》片段

跟唱古诗《但愿人长久》

目标导学四:满腹诗书用古诗

师:前面我们提到,在早期,诗、歌与乐、舞本是合为一体的。而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到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才独立成体。下面我们欣赏一首现代流行歌曲,请谈谈你由这首歌的歌词想到了什么。

欣赏歌曲《烟花三月》:

烟花三月

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

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

真情伴你走,春色为你留

二十四桥明月夜,牵挂在扬州

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好朋友?

扬州城有没有人为你分担忧和愁?

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知心人?

扬州城有没有人和你风雨同舟?

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

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

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

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

该歌词化用的古诗词句: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3)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小结:流行歌曲歌词化用古诗词,使歌曲更有意境,增添了浓厚的情韵。

三、板书设计

可取之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同学们通过信息的搜集和处理、作品的欣赏和诗歌咏唱,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特别是动手能力,还增强了合作探究意识。这次活动课按照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设计,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课堂,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也充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不足之处

本节活动课学生参与度很高,我在课堂纪律方面没有维持好,这个需要注意,既要活跃课堂气氛,也要有秩序地进行教

学。

一滴水经过丽江说课稿

一滴水经过丽江说课稿

《一滴水经过丽江》说课稿 珠河中学陈楠 一、说教材地位及教学目标的设定 《一滴水经过丽江》是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都是游记,学习时,除了要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游记的基本要素外,还要通过感知文章所写的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寄寓在景物中的情感,同时揣摩品味文章的语言,领会不同的语言风格。本篇课文可以算是游记中的异类,不写人的游览而写水的经历,用一滴水从融化成形到汇入大江的过程,串起了丽江的景物与建筑,人文与地理,历史与现实,感情饱满而含蓄,耐人寻味。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基于教材及课标要求,制定如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情,感受其美丽、淳朴、厚重、和谐。 2.把握本篇游记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理解 这种写法的妙处,体会作者的情感。 3.品味作品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1.朗读课文,进入情境,跟随水滴游览丽江,通过文字来感受丽江的独特魅力。 2.合作探究,归纳文章写作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丽江自然景观及人文风情的热爱,感受通 过文字表达感情的美好与感动。 2.引发学生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思考,让我 们的心灵一直在路上。 二、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情,感受其美丽、淳朴、厚重、和谐。 2.把握课文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理解这种 写法的妙处,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把握课文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理解这种写法的妙处,体

一滴水经过丽江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人教部编版

20一滴水经过丽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朗读中感受丽江的美。 2.抓住关键句,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丽江不同类别的美。 3.理解本文构思新颖、视角独特的特点。 4.培养欣赏美、热爱美、珍惜美的思想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导入新课 说到丽江我们都不陌生,丽江是旅游胜地,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国家园林城市。丽江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区,居于青藏高原南端,境内地形地貌多样,含高原雪山、河谷、深峡、草甸、平坝相结合的地貌特征及自然景观资源,风景如画。今天我们就跟随著名作家阿来,去畅游丽江,领略丽江不同寻常的美。 写作背景:2012年8月,阿来到丽江作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当地政府知道阿来到了丽江,邀阿来写一篇适合小学生读的关于丽江的文字。于是阿来先生写了这篇文章。也是作者对丽江之行的一个纪念。作者阿来,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著有长篇小说《尘埃落定》。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理清线索,感知文章内容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标画一滴水经过丽江的路径。 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滴水”的经历。 明确:由雪变成了冰,再融化成一滴水。“一滴水”怀着“流过四方街”的心愿,经过驿道、纳西族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街道店铺、纳西人院子、果园和田地,最后奔流到金沙江。 2.这篇游记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明确:“一滴水”的游踪。 3.作者为什么要从六百年前的明代写起呢? 明确:突出丽江历史悠久的特点,又介绍了四方街的来历;自然引出下文“一滴水”带着“去四方街”的夙愿经过丽江。 目标导学二:跟随水滴,感受景美人美 历史文化名城丽江之所以充满魅力,是因为丽江的美。丽江的美,美在自然风光,也美在古城独特的建筑,更美在淳朴的风土人情。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作者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来描写丽江的自然风光,极富层次感,结合文章内容,找出描写自然风光的句子,体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明确:高处远景: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 山下:山下绿色的盆地——丽江坝;森林、田野和村庄;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作杜鹃,叫作山茶;我奔流到丽江坝放牧牛羊的草甸上;潭水映照雪山。城外远景: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一些露珠从树叶上落下;喧腾奔流的金沙江。 2.作者笔下丽江的自然风光,色彩明丽,如一幅风景画,找出表现景物色彩的词语,感悟景物的色彩美。请你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概括丽江的自然风光。 明确:绿色、晶莹夺目。 词语:色彩斑斓美丽如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附板书)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 【导学目标】 1.掌握作者游览的行踪,了解游记的一般特点。 2.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3.通过朗读课文,体验这滴水的奇幻生命旅程。 4.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感情。 【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水是生命之源。一滴水,带着夙愿,经历了漫长的黑暗与等待,经历了水车上的眺望,经历了玉河中的徘徊,终于来到丽江,来到常年鲜花点缀、垂枊依依、小河潺潺的四方街,从悠闲恬淡的白天到灯火阑珊的夜晚。这滴水为什么会有这么奇幻的生命旅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阿来的《一滴水经过丽江》。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矗立(chù) 目眩(xuàn ) 开闸(zhá) 徘徊(huái) 翡翠(fěi) 砚池(yàn) 蘸到(zhàn) 擦拭(shì) 2.记住重点词的意思 矗立:高耸直立。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 苍劲:指老练刚劲。 五彩斑斓:指颜色非常好看,色彩相当丰富,多种颜色错杂繁多耀眼。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3.走近作者 阿来,藏族,1959年出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作家,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在丰盈》。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听录音范读课文(多媒休播放),思考:一滴水的夙愿是什么? 【交流点拨】跃入江流,奔向大海。 2.简要写出一滴水的经历。 【交流点拨】全文以“一滴水”的身份,讲述自己由雪变成冰川,再变成一滴水,再由一滴水经过驿道、纳西族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街道店面、纳西人院子,最后奔流到金沙江边的经历。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骤三精读课文把握情感 1.纵观全文,如果把一滴水旅行绘成几幅不同的画卷,那应该是什么样的画呢? 【交流点拨】“一滴水”将自己的所见娓娓道来,浪漫而富有童趣,全文所展示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风土人情如同风景画、建筑画、民俗画,美不胜收。 2.欣赏“风景画”,它美在何处? 【交流点拨】这篇散文所描画的风景——“丽江古城”作为画面的中心,再以玉龙雪山为背景,以玉河街道为线索,以四方街小广场为梯形,构成丽江古城风景画,并用水的流动为画面增加运动感。整个画面有层次感,从高到低,由远到近,景致分明。 3.继续欣赏“建筑画”,它的美又体现在何处? 【交流点拨】丽江古城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少数民族古镇,城里的街道、宫殿、水车、小桥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四方街,丽江古城中心、交通四通八达、周围小巷通幽。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开闸放水,以水洗尽街道,地域特色明显。水车: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小桥:历史悠久、数量大、形式多。

《一滴水经过丽江》名师教案

《一滴水经过丽江》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习以“物”为叙述角度、按地点的转换(游踪)安排结构的写作手法; 2.把握景物描写的特点。 能力目标:欣赏文章自然洗练的语言风格; 情感目标: 1.学会观察和欣赏自然,懂得去发现平凡生活的美好; 2.了解丽江的历史故事,热爱我们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以“物”为叙述角度、按地点的转换(游踪)安排结构的写作手法; 2.把握景物描写的特点; 3.引导学生去发现平凡宁静生活的美。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课前让学生画出丽江风景地图。假想自己是一滴水,会经过哪些地方,想象看到的风景。 2.朗读教学法。学习散文离不开朗读,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自然洗练的语言风格。 3.品读鉴赏法。细读文中的写景句子,对其进行赏析,并仿写。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读读写写”的字词,搜集有关丽江的民俗、故事,了解丽江的各个景点和地理位置,画出丽江风景地图,写一段导游词。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跟着导游游丽江 师:这个单元我们都在名山大川游览,昨天去看了壮观雄浑的壶口瀑布,今天我们去宁静别致的世外桃源丽江。有请我们的导游先给我们作丽江介绍。 2名同学预先准备好了导游词。学生介绍丽江。 (二)整体感知——跟着水滴游丽江 这一板块主要是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基础之上扫除生字词的障碍,让学生整

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梳理游踪,即一滴水流经了哪些地方?让学生圈点勾画表明地点的词。 学生梳理出路线图:玉龙雪山山顶——丽江坝——黑龙潭——玉河——四方街——中河——浇花人的大壶——兰花上——壶——中河——金沙江。 老师总结游记文章可以以地点变换为线安排结构。 (三)品味探究——怎样的丽江,怎样的水滴 1.让学生联系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说说最喜欢哪处的风景,为什么? 在这个环节,先让学生朗读写景的句子,在谈为什么喜欢的时候,老师适当引导赏析句子。 2.根据对课文的品读对语言的品味,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这是_________的丽江。 (美丽、祥和、宁静、美好、人们安居乐业、充满文化氛围……) 3.品读“水”的形象。 这是_________的一滴水。 学生找文中描写水的句子,说说“水”的形象。参考:憧憬和向往美好、执着追求、善于发现美好、敬仰传统文化、对未知充满好奇和热情、积极快乐…… 4.探究主旨 这滴水为什么一定要流过四方街? 结尾作者写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如何理解这句话? 示例:因为丽江古城(四方街)的美好,这滴水憧憬和向往美好,它从玉龙雪山山顶奔流而下,就为了去往这美好的地方。作者其实是借“一滴水”来讲述自己的心愿,“终于”一词表现出作者对丽江的赞美和喜爱,对宁静淳朴最接近自然的生活的歌颂。 (四)拓展延伸——假如你是一滴水 1.学生小组交流:如果你变成一滴水,你想去往什么地方,会有怎样的经历?(启发学生想象,锻炼想象和联想能力) (五)体验反思——一滴水的视角 请学生仿照此文写一篇以物为叙述角度的作文,以一株花、一只猫、一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说课稿

《一滴水经过丽江》说课稿《一滴水经过丽江》是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都是游记,学习时,除了要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游记的基本要素外,还要通过感知文章所写的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寄寓在景物中的情感,同时揣摩品味文章的语言,领会不同的语言风格。本篇课文可以算是游记中的异类,不写人的游览而写水的经历,用一滴水从融化成形到汇入大江的过程,串起了丽江的景物与建筑,人文与地理,历史与现实,感情饱满而含蓄,耐人寻味。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基于教材及课标要求,制定如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情,感受其美丽、淳 朴、厚重、和谐。 2.把握本篇游记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理解这种 写法的妙处,体会作者的情感。 3.品味作品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过程与方法】1.朗读课文,进入情境,跟随水滴游览丽江,通过文 字来感受丽江的独特魅力。 2.合作探究,归纳文章写作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丽江自然景观及人文风情的热

爱,感受通过文字表达感情的美好与感动。 2.引发学生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思考, 让我们的心灵一直在路上。 二、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情,感受其美丽、淳 朴、厚重、和谐。 2.把握课文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理解这种写法 的妙处,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把握课文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理解这种写法的妙处,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说教学方法 1.教师引导,适时点拨,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同时,注重文章整 体到段、句、词的深入剖析。 2.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如水的音乐中,朗读课文,带入情境。 3.通过小组讨论、归纳等方式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四、说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丽江四季的美景,带领学生进入情境,在如水的音乐中走近课文。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

一滴水经过丽江 学习目标 1.理解“水”在文中的象征意义。(重点) 2.掌握“水”的行踪,弄清文章的层次结构。(难点) 3.体会与感悟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感情。(重点) 作者名片 阿来,男,藏族,四川省马尔康县人,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四川省作协主席,兼任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 主要作品: 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在丰盈》。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课堂内外》2013年6月号。略有改动。作者曾经说:“武威行后,又到丽江,其实都在作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说调查也不准确,因为材料多从书面上来,但从书上搜得材料后,还要想到这些事实的曾经的发生地,感受一番。”本文是作者应当地政府之约,为中小学生写的一篇有关丽江风光的散文。 字词学习 驿道()草甸()矗立() 闸口()徘徊()翡翠() 掺入()砚池()蘸到() 渠水()擦拭()硕大() 咕咚()老柏树() Yìdiàn chùzhápái huái fěi chān yàn zhàn qúcā shìshuòɡū dōnɡ bǎi 多音字 词语解释 轻盈:形容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喧哗:声音大而杂乱。 驿道:我国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有驿站。 矗立:高耸地立着。 闸口:闸门处的水流通道。 苍劲:(树木)苍老挺拔;(书法、绘画)老练而雄健有力。 翡翠:一种玉石,一般是绿色、蓝绿色或白色中带绿色斑纹,也有红色、紫色或无色的,有玻璃光泽,可做装饰品。 硕大:高大,肥大,巨大。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整体感知 读课文,划分文章层次,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写“我”由雪变成冰川,再变成一滴水。 第二部分(3-15):写一滴水的漫长旅行。 第三部分(16):写一滴水奔流到金沙江边,汇入了江海。 课文解读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习题: 20.一滴水经过丽江(带答案)

20*.一滴水经过丽江 1.根据拼音写汉字。 yì()道chù()立苍jìng() 犹yù() fěi()翠擦shì() shuò()大sù()愿 目xuàn()神迷五彩斑lán() 灯火lán()珊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苍劲苍翠排排重重曲折蜿蜒 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________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________房屋,看到了顺水而去的________老街。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以网络技术为重要支撑的知识经济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加速了社会文明。 B.200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中作文的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范围宽泛,充分体现了作文命题的开放性和创新性特点。 C.这次活动的宗旨是展现京剧艺术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并以此推动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D.晚会上,他们神情自若,舞姿潇洒,谁能相信他们不是年过花甲甚至年逾古稀的老人呢?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_要我感谢什么人,________只能感谢一次,________我想把这一次感谢奉献给那些为人类创造出美妙音乐的人们,________没有音乐,我们的生活将变得多么沉闷可怕。 A.无论因为所以但是

B.如果而且那么假如 C.如果那么而且因为 D.假如然而那么由于 5.根据要求,修改下面这段有语病的话。 ①为什么要学习呢?②这是因为学习可以改变人的天性,而实验又可以检验知识本身的真伪。③人的天性就如野生的花草,学习则好比修枝剪叶。④不仅如此,精神上的许多缺陷,都可以通过学习来改善。 (1)为使话题统一,应删去第________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使上下文关联词使用连贯,第________句的“________________”应修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使用词准确,应将第________句的“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塞外的春天 ①说到长城外边,古代的诗人们,常常想作永久的荒凉。“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疑不到天涯”“三春那得桃杏花”,好像塞外是常冬常寒,除了飞沙飘雪以外,什么都没有。其实塞外自有动人的春天,也绮丽,也温馨,使人热辣辣,软绵绵,所看到听到的充满了生命的愉快欢欣。 ②首先报道春消息的是“啦啦”的白乌鸦,跟“嘎嘎”的长颈雁。它们回来了,也就是说真要“大地回春”了。到了“惊蛰”,蛰伏的昆虫们可并不惊动,只是沙滩可以看见惊鸿,树上新飞来了鸣鸠,陪衬上旧有的百灵、沙鸡……天上地上,声音色泽都起了新的变化。简单的复杂了,素朴的绚烂了。 ③“春分河自烂”,冷冰冰静悄悄的黄河,长眠了四个月,忽然塌陷龟裂,接着流起凌来,大块的像山,小块的像床,有长条,有方块,你撞我,我挤你,筑成了冰坝,拦高了春水,大渠小渠,黄水汤汤,有金色鲤鱼在跳跃。当家家尝到开河鱼的鲜味儿的时候,宏哗咆哮的黄河流凌完了,平滑如镜,皮筏子、平底船都等着下河了。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详案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详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清行文思路,梳理“水”的足迹;了解丽江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感受丽江古城的魅力;把握课文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理解这种写法的妙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课文,梳理“水”的足迹,理清行文思路;通过圈划、批注、朗读佳句,全面了解丽江独特的魅力;通过品味语言、文本细读,感受“水”视角的情思与妙趣,进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对丽江的喜爱,并培养热爱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学会观察生活、热爱生活,懂得记录平凡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全面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情;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独特视角,理解这种写法的妙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歌曲,引出课题,先从“经过”欣赏; 演唱《彩云之南》一小段; 通过创设情境和欣赏云南风情的风景与歌曲,激发学生对丽江的憧憬之情,产生学习动力; 二、“经过”——水之足迹 梳理游记线索,探讨并解决学生学习疑惑 (一)评价自己的答案与 展示答案的不同之处、理由,以及相同之处。 (一)展示导学案中典型的学生作业,请学生对比与自己的异同点。 让学生通过自读和一些提示,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二)独立思考,简单交流,个答获齐答。 (二)探讨解决 学生的学习疑惑: 疑惑1:作者按照什么顺序介绍丽江的?引导学生明确空间顺序——从高到低; 疑惑2:为什么水经过丽江前要落入落水洞沉睡? 引导学生明确时间顺序——从古到今,至此,文章脉络已清晰; 疑惑3:作者为什么选择一滴水来游历丽江?(许多学生提出此问题) 通过以上两个问题的点拨铺垫,以及与“一棵树”“一阵风”“一只鸟”对比,让学生明白选择水的好处是可以“穿越时空”,延展丽江的深度与广度。 疑惑4:那既然写水,为何前两段要写到“雪”和“冰”? 引导学生明确“玉龙雪山”是地理标志,且为“水”苏醒后的兴奋心情铺垫,引出“水之情思”环节。 三、“一滴水”——水之情思通过水 经过丽江不同阶段的心态,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含教学反思)

20.一滴水经过丽江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情。 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学习相关写作方法。 3.感受丽江的美丽、淳朴、厚重、和谐,提升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说到丽江我们都不陌生,丽江是旅游胜地,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国家园林城市。丽江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区,居于青藏高原南端,境内地形地貌多样,含高原雪山、河谷、深峡、草甸、平坝相结合的地貌特征及自然景观资源,风景如画。今天我们就跟随著名作家阿来,去畅游丽江,领略丽江不同寻常的美。 写作背景:2012年8月,阿来到丽江做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当地政府知道阿来到了丽江,邀阿来写一篇适合小学生读的关于丽江的文字。于是阿来先生写了这篇文章。也是作者对丽江之行的一个纪念。作者阿来,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著有长篇小说《尘埃落定》。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理清线索,感知文章内容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标画一滴水经过丽江的路径。

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滴水”的经历。 明确:由雪变成了冰,再融化成一滴水。“一滴水”怀着“流过四方街”的心愿,经过驿道、纳西族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街道店铺、纳西人院子、果园和田地,最后奔流到金沙江。 2.这篇游记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明确:“一滴水”的游踪。 3.作者为什么要从六百年前的明代写起呢? 明确:突出丽江历史悠久的特点,又介绍了四方街的来历;自然引出下文“一滴水”带着“去四方街”的夙愿经过丽江。 目标导学二:跟随水滴,感受景美人美 历史文化名城丽江之所以充满魅力,是因为丽江的美。丽江的美,美在自然风光,也美在古城独特的建筑,更美在淳朴的风土人情。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作者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来描写丽江的自然风光,极富层次感,结合文章内容,找出描写自然风光的句子,体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明确:高处远景: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 山下:山下绿色的盆地——丽江坝;森林、田野和村庄;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作杜鹃,叫作山茶;我奔流到丽江坝放牧牛羊的草甸上;潭水映照雪山。城外远景: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一些露珠从树叶上落下;喧腾奔流的金沙江。 2.作者笔下丽江的自然风光,色彩明丽,如一幅风景画,找出

一滴水经过丽江说课稿

《一滴水经过丽江》说课稿 珠河中学陈楠一、说教材地位及教学目标的设定 《一滴水经过丽江》是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都是游记,学习时,除了要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游记的基本要素外,还要通过感知文章所写的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寄寓在景物中的情感,同时揣摩品味文章的语言,领会不同的语言风格。本篇课文可以算是游记中的异类,不写人的游览而写水的经历,用一滴水从融化成形到汇入大江的过程,串起了丽江的景物与建筑,人文与地理,历史与现实,感情饱满而含蓄,耐人寻味。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基于教材及课标要求,制定如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情,感受其美丽、淳朴、厚重、和谐。 2.把握本篇游记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理解这种写法的妙处, 体会作者的情感。 3.品味作品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1.朗读课文,进入情境,跟随水滴游览丽江,通过文字来感受丽江的独特魅力。 2.合作探究,归纳文章写作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丽江自然景观及人文风情的热爱,感受通过

文字表达感情的美好与感动。 2.引发学生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思考,让我 们的心灵一直在路上。 二、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情,感受其美丽、淳朴、厚重、和谐。 2.把握课文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理解这种写法的妙处,体 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把握课文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理解这种写法的妙处,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说教学方法 1.教师引导,适时点拨,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同时,注重文章整体到段、 句、词的深入剖析。 2.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如水的音乐中,朗读课文,带入情境。 3.通过小组讨论、归纳等方式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四、说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丽江四季的美景,带领学生进入情境,在如水的音乐中走近课文。(二)跟随水滴,游览丽江 1.这滴水经过了丽江的哪些地方?(请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圈点勾画。)

一滴水经过丽江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一滴水经过丽江》这篇课文是作者应当地政府之约,为中小学生写的一篇有关丽江的散文,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下五单元新选的一篇游记散文,这是一篇别具一格游记,与一般游记作品以人的游踪为线索不同,作者化身为一滴水,以水的游踪为线索,展开对古城丽江自然风光,人文风情进行描绘,构思新颖,视觉独特。表现作者对丽江的喜爱和赞美 二、教学目标: 培养知识和技能: 1.学习以物为叙述角度,按地点转换安排结构的写作手法 2.体会作者以一滴水的视角去游览丽江的新颖构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祖国风光,热爱祖国灿烂文化,为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而努力学习。 重点:学习以物为叙述角度,按地点转换安排结构的写作手法 难点:会作者化身为一滴水经过丽江,介绍丽江的新颖构思和独特视角把握景物描写的特点 三、过程与方法: 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发挥想象,假如自己是一滴水,经过哪些地方,看到哪些风景朗读教学法,学习散文离不开朗读,在反复朗读中引导感受自然凝练的语言风格 拼读鉴赏法,细读文中的写景句子,对其进行鉴赏 跟随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去游览丽江,领略丽江古城的魅力。 多媒体课件 课时 1课时

导入课文 在我国的西南边陲,有一座美丽的城市,她的名字叫丽江,因其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喜聚的地方。作家阿来以一滴水的独特视角,带领我们去游览这座古城,更增添了一份新奇的美感。今天我们就来赏读这篇佳文——《一滴水经过丽江》吧! 阿来,男,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主编过《科幻世界》。代表作有小说《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2016年,作品《蘑菇圈》获得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中篇小说奖。 丽江即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曾经是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中转站。历史非常悠久,因为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成为国内人气非常高的旅行胜地。 丽江古城又叫大研古镇,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古城,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这里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小桥流水式的布局,错落有致的民居建筑,还有散漫的生活节奏,丰富的夜生活。 不少旅行者以为丽江古城就是丽江,其实不然。除了古城,丽江地区面积远大于丽江古城,这里有很多值得游览的地方——比如神秘的“东方女儿国”泸沽湖,安静闲适的束河古镇,巍峨雄伟的玉龙雪山,山清水秀的拉市海和波澜壮阔的虎跳峡等地。 朗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 (一、)1.文章标题有什么含义? “一滴水”实际上指作者自己。题目的含义是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游览丽江,向人们介绍丽江这座古城。 2.文章标题“一滴水经过丽江”中“经过丽江”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一滴水的经历)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教案—一滴水经过丽江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简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清行文思路,梳理“水”的足迹;了解丽江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感受丽江古城的魅力;把握课文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理解这种写法的妙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课文,梳理“水”的足迹,理清行文思路;通过圈划、批注、朗读佳句,全面了解丽江独特的魅力;通过品味语言、文本细读,感受“水”视角的情思与妙趣,进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对丽江的喜爱,并培养热爱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学会观察生活、热爱生活,懂得记录平凡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全面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情;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独特视角,理解这种写法的妙处;

一、导入 通过歌曲,引出课题,先从“经过”欣赏; 演唱《彩云之南》一小段; 通过创设情境和欣赏云南风情的风景与歌曲,激发学生对丽江的憧憬之情,产生学习动力; 二、“经过”——水之足迹 梳理游记线索,探讨并解决学生学习疑惑 (一)评价自己的答案与 展示答案的不同之处、理由,以及相同之处。 (一)展示导学案中典型的学生作业,请学生对比与自己的异同点。 让学生通过自读和一些提示,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二)独立思考,简单交流,个答获齐答。

(二)探讨解决 学生的学习疑惑: 疑惑1:作者按照什么顺序介绍丽江的?引导学生明确空间顺序——从高到低; 疑惑2:为什么水经过丽江前要落入落水洞沉睡? 引导学生明确时间顺序——从古到今,至此,文章脉络已清晰; 疑惑3:作者为什么选择一滴水来游历丽江?(许多学生提出此问题) 通过以上两个问题的点拨铺垫,以及与“一棵树”“一阵风”“一只鸟”对比,让学生明白选择水的好处是可以“穿越时空”,延展丽江的深度与广度。 疑惑4:那既然写水,为何前两段要写到“雪”和“冰”? 引导学生明确“玉龙雪山”是地理标志,且为“水”苏醒后的兴奋心情铺垫,引出“水之情思”环节。 三、“一滴水”——水之情思通过水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一滴水经过丽江学案设计-附答案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梳理游踪,理解本文构思新颖、视角独特的写法。 2.品味优美语言,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从不同角度感受丽江的美。 3.领略古城魅力,培养自己发现美、热爱祖国风光和民族文化的情感。 学习过程 一、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默读课文,标画出疑难字词,并查字典解决。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矗.立( ) 目眩.( ) 开闸.( ) 徘徊.( ) 翡.翠( ) 砚.池( ) 蘸.( ) 擦拭.( ) 喧.哗( ) 苍劲 ..( ) 眺.望( ) 喧.腾( ) 硕.大( ) 映.照( ) 奔.流( ) 亭台楼阁.( ) 目眩.神迷( )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1)矗立: (2)徘徊: (3)眺望: (4)喧哗: (5)苍劲: (6)映照: (7)硕大: (8)亭台楼阁: (9)五彩斑斓: (10)目眩神迷: 二、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1.阿来,男,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四川省作协主席,兼任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文学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1982年,他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

《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空山》,长篇地理散文《》,散文集《就这样日益在丰盈》。他主编的《科幻世界》,成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科幻类杂志。2015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2016年,他的作品《》获得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中篇小说奖。 2.2012年8月,阿来到丽江做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当地政府知道阿来到了丽江,。于是阿来先生写了这篇文章,也是作者对的一个纪念。 三、认识“水滴”,理清行文线索 1.朗读课文,在课本上标画“一滴水”经过丽江的路径。 2.这篇文章作为游记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3.作者又赋予“一滴水经过丽江”怎样特殊的含义? 四、跟随“水滴”,探寻丽江之美 1.“一滴水”为什么会有这么奇幻的生命旅程呢? 2.丽江的美,美在哪里? 五、品读美句,体会独特视角 1.只有用美的语言,才能描绘出美的风景,请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1)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一滴水经过丽江说课内容

一滴水经过丽江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滴水经过丽江》这篇课文是作者应当地政府之约,为中小学生写的一篇有关丽江 的散文,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下五单元新选的一篇游记散文,这是一篇别具一格游记,与一般游记作品以人的游踪为线索不同,作者化身为一滴水,以水的游踪为线索,展开对古城丽江自然风光,人文风情进行描绘,构思新颖,视觉独特。表现作者对丽 江的喜爱和赞美 二、教学目标: 培养知识和技能: 1.学习以物为叙述角度,按地点转换安排结构的写作手法 2.体会作者以一滴水的视角去游览丽江的新颖构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祖国风光,热爱祖国灿烂文化,为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而努力学习。 重点:学习以物为叙述角度,按地点转换安排结构的写作手法 难点:会作者化身为一滴水经过丽江,介绍丽江的新颖构思和独特视角 把握景物描写的特点 三、过程与方法: 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发挥想象,假如自己是一滴水,经过哪些地方,看到哪些风景 朗读教学法,学习散文离不开朗读,在反复朗读中引导感受自然凝练的语言风格 拼读鉴赏法,细读文中的写景句子,对其进行鉴赏 跟随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去游览丽江,领略丽江古城的魅力。 多媒体课件 课时 1课时 导入课文 在我国的西南边陲,有一座美丽的城市,她的名字叫丽江,因其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喜聚的地方。作家阿来以一滴水的独特视角,带领我们去游览

这座古城,更增添了一份新奇的美感。今天我们就来赏读这篇佳文——《一滴水经过 丽江》吧! 阿来,男,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主编过《科幻世界》。代表作有小说《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2016年,作品《蘑菇圈》获得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中篇小说奖。 丽江即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曾经是丝绸之路 和茶马古道的中转站。历史非常悠久,因为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成为国内人气非 常高的旅行胜地。 丽江古城又叫大研古镇,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古城,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这里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小桥流水式的布局,错落有致的民居建筑,还有散漫的生活 节奏,丰富的夜生活。 不少旅行者以为丽江古城就是丽江,其实不然。除了古城,丽江地区面积远大于丽江 古城,这里有很多值得游览的地方——比如神秘的“东方女儿国”泸沽湖,安静闲适 的束河古镇,巍峨雄伟的玉龙雪山,山清水秀的拉市海和波澜壮阔的虎跳峡等地。 朗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 (一、)1.文章标题有什么含义? “一滴水”实际上指作者自己。题目的含义是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游览丽江,向 人们介绍丽江这座古城。 2.文章标题“一滴水经过丽江”中“经过丽江”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一滴水的经历) 具体体现是,“顺着玉河,我来到了四方街前”,“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 古城……”,“从水车上哗然一声跌落下来,回到了玉河”,“我穿过了一道又一道小桥”,“我经过……经过……经过……经过……进了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黄昏时,三人再去打水浇花时,我又回到了穿城而过的水流之中”,“很快,我就和更多 的水一起出了古城,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黎明时分,作为一滴水,我来 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由雪变成了冰,再融化成一滴水。“一滴水”怀着“流过四方街”的心愿,经过驿道、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街道店铺、纳西人院子、最后奔流到金沙江的经历。) 这些语句实际上交代了作者的行踪,可见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按作者的游踪顺序来安排的。

20一滴水经过丽江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滾晁导案** 本文选自《课堂内外》2013年6月号。略有改动。作者曾经说: 环卩r Lrwh;匸二 写作 背景 读准 字音 辨清 字形 “武威行后,又到丽江,其实都在做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 调查。说调查也不准确,因为材料多从书面上来,但从书上搜得材 料后,还要想到这些事实的曾经的发生地,感受一番。”本文是作者应当地政府之约,为中小学生写的一篇有关丽江风光的散文。 徘徊 咕咚 (yi)草甸(di cn)矗立(ch Q 闸口(zh a) ??? (p ahu a )翡翠(f rn)掺入(chm)砚池(ym)(zh c n)渠水(qu)擦拭(c ash i)硕大(shU」)(gud mg)老柏树(b d ) (排〈P&)排 列 「浇(葩0) 浇水 像(曲0)缠 绕 、饶(rdo) 富饶 chon)掺朵 cfin)惨淡 [银(yfn)银 饰彳垠(加无 垠 .限 (xidn)有限

同学们,你们去过丽江吗?丽江,许许多多的人梦想的旅游胜地,在 那里,最著名的就是丽江古城,古城以江南水乡般的美景,别具风貌的布 局及建筑风格特色,被誉为“东方威尼斯” “高原姑苏”等,说了这么多,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一滴水经过丽江为题,有什么好处? “一滴水”象征着作者自己,作者以第一人称写这滴水的丽江之旅。 题目点名了文章的内容与地点,多角度展现丽江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意义 2.联系课文,说说丽江坝的最色召何显暑特点? 丽江坝作为丽江古城具有代表性的中景,是玉龙雪山“一个美丽的大 盆地”那里有森林、田野和村庄,有几座小山,还有河流、深潭、落水洞, 充满了神秘感和绿 色美. 【品味亮点词语】 1.我足一片雪,轻盈地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 “轻盈动作小,心情悦。 理解 词语 轻盈; 喧哗: 驿道: 形容才苗条,动作轻快。 声音大而杂乱0 我国古代传递政府文祐等用的道略,沿途设令驿站。 高耸地立右. 啊LI :闸门处的水流通道。 苍劲:(树木)苍老挺拔:C fi 法、绘画)老练而褴健育力。 翡翠:一种玉石,一般是绿色、蓝绿色或白色中带绿色斑纹,也有 红色.紫色或无色的,右玻疇光泽.町做装饰品。 硕大:拓大,肥人,口大。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倾晁学案*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教学设计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 【导学目标】 1.掌握作者游览的行踪,了解游记的一般特点。 2.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3.通过朗读课文,体验这滴水的奇幻生命旅程。 4.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感情。 【课时计划】 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水是生命之源。一滴水,带着夙愿,经历了漫长的黑暗与等待,经历了水车上的眺望,经历了玉河中的徘徊,终于来到丽江,来到常年鲜花点缀、垂枊依依、小河潺潺的四方街,从悠闲恬淡的白天到灯火阑珊的夜晚。这滴水为什么会有这么奇幻的生命旅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阿来的《一滴水经过丽江》。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矗.立(chù) 目眩.(xuàn) 开闸.(zhá) 徘徊.(huái) 翡.翠(fěi) 砚.池(yàn) 蘸.到(zhàn) 擦拭.(shì) 2.记住重点词的意思 矗立:高耸直立。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 苍劲:指老练刚劲。 五彩斑斓:指颜色非常好看,色彩相当丰富,多种颜色错杂繁多耀眼。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3.走近作者 阿来,藏族,1959年出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作家,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在丰盈》。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听录音范读课文(多媒休播放),思考:一滴水的夙愿是什么? 【交流点拨】跃入江流,奔向大海。 2.简要写出一滴水的经历。 【交流点拨】全文以“一滴水”的身份,讲述自己由雪变成冰川,再变成一滴水,再由一滴水经过驿道、纳西族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街道店面、纳西人院子,最后奔流到金沙江边的经历。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骤三精读课文把握情感 1.纵观全文,如果把一滴水旅行绘成几幅不同的画卷,那应该是什么样的画呢? 【交流点拨】“一滴水”将自己的所见娓娓道来,浪漫而富有童趣,全文所展示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风

《一滴水经过丽江》 教案

一滴水经过丽江 学习目标:1.通过单元学习目标和课文阅读提示自主确定本课学习目标。 2.运用一定的学习策略,在自主合作中完成本课学习任务。 3.总结游记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和策略。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活跃气氛) 一、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1.第五单元是游记单元,什么是游记?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情思的文章就是游记。 2.比如《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一文,作者按驶向各拉丹冬—再入冰塔林的游踪,通过移步换景、多种感官结合等方法,运用精准生动的语言,描述出雄伟、瑰奇的冰雪世界,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礼赞。 3.我们怎么读游记呢?在前三篇课文阅读基础上,今天我们利用《一滴水经过丽江》来体验自主阅读游记的过程,以提升课外独立阅读游记的能力。 4.单元阅读提示已经明确了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课件显示单元学习任务:理清游踪顺序掌握写景角度和方法揣摩品味语言 5.而课文学习任务是单元学习任务的具体体现。请大家读一读课后阅读提示,由你们来确定本课学习任务:(出示填空)把握“一滴水”游踪体会独特视角妙处找寻感兴趣画面品析写景特点 二.自主阅读 带着两个学习任务,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你对哪个学习任务更感兴趣。 三.小组合作探究 1.对学习任务1更感兴趣的同学请坐一二大组,对学习任务2更感兴趣的同学请坐三四大组。和自己喜欢的小伙伴坐到一起组成新的合作小组。(学生按兴趣自由分组,坐好) 2.现在各小组推选组长,用2分钟商量一下,怎么分工合作,用什么方法来完成任务,最后成果如何展示。 3.(请一个组的组长说一说自己组的计划。) 小组明确任务、分工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掌握各个小组的探究情况,指导探究,了解各组任务完成情况,建议探究展示形式。) 4.学生上台展示,教师从旁评价。 三.交流展示 (二)学生展示成果 1.一滴水的妙处在于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时间与空间、历史与文化,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的立体的丽江,在这滴水的奇妙旅程中,有哪些画面让我们印象深刻呢,请任务二的同学来展示你们的探究成果。 2.★★★教师相机指导,对学生阅读策略的运用给与评价和建议。 备注:学生易错的点(1)时空维度(2)历史人文和自然风情有机融合(3)描写语言和评述语言 3.教师根据黑板板书总结。 四.总结全文 1.教师总结学生课堂合作学习方法 2.知识梳理:回顾整个单元的学习,说一说你课外会怎么读游记? 3.阅读推荐 林清玄曾说过,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和你走过的路。阅读,能让我们的内心丰盈,读书吧,少年们。为大家推荐几本书,课后大家可以去读读余秋雨的《山居笔记》、戴望舒与邹韬奋合著的《烟雨行程萍踪寄语》以及《马丽华走过西藏纪实》系列丛书。

20《一滴水经过丽江》---作业

一滴水经过丽江—作业 班级:姓名:次数: 一、基础练习 1、给加粗的字注音 喧哗()草甸()砚池()矗立()闸口()徘徊()目眩()翡翠()眺望()硕大()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轻盈喧哗闸口亭台楼阁 B.应照徘徊翡翠目眩神迷 C.犹豫跳望擦拭五彩斑斓 D.硕大漫溢照壁明扬世界 3.下面文段中第①④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①在丽江玉龙雪山脚下的玉湖村,生活着一群古老的纳西族。②他们用天然的石头建房,村里沟渠遍布,随处可听见潺潺水声。③蓝天与雪山下的石头村庄交相辉映,伴着纳西古乐,村民用颇具特色的舞步抒发着简单的快乐。④相传,村里的玉湖是由土司木氏家族明代以前组织挖的人工湖,从湖中可以看到玉龙雪峰的倒影。⑤湖畔有广袤的牧场,牛群马匹自由漫步,牧人放声歌唱,好不悠闲自在。 (1)第①句修改意见:。 (2)第④句修改意见:。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到处是浓荫匝地,繁花似锦。 ②正是在春天,在傣族的泼水节前夕,我们来到了被称为西双版纳的一颗 “绿宝石”的橄榄坝。 ③走在村寨之间的小径上,就好像是走在精心修剪起来的林荫路上,只有 从浓密的树叶的缝隙里洒下来的太阳的点点金光。 ④西双版纳的气候四季如春,然而春天仍然是最美好的季节。 ⑤当我们从澜沧江的小船踏上这片土地时,立刻觉得好像来到了一个天然 的热带大花园。 A.②④①⑤③ B.⑤④①③② C.④②⑤①③ D.③④②①⑤5.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从雨水的润泽中,我们读出了自然的脚步。八年级某班开展“感悟自然”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

(1)请你结合本次主题,替班长拟写一段活动主题词。 (2)结合本次主题,请你再设计两个活动方案。 ①感怀自然歌曲 ②③ (3)请仿照例句,以“雪”为对象,用第一人称写一段话。 例句: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花朵。 (4)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自然环境也受到严重的破坏,酸雨问题 就是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表现之一。请你针对不同的采访对象,分别设计一个采访问题。 ①环境部门的负责人: ②医学专家: 二、阅读理解 向上的风 郑彦英 ①连绵的灰色戈壁滩,蜿蜒的黄色祁连山,还有旷野里的灰白色风车,缩成一团的苍黄色梭梭草,颜色接近,一望无际。虽然汽车高速奔驰,但景色似乎不变,因为近处和远处几乎完全一样。 ②忽然一声唤:“到瓜州了,下车吃瓜。” ③路边搭了个简陋的布棚,棚下放着长条桌和方桌,上面摆着西瓜和哈密瓜,一个长相普通的中年妇女朝我们微笑,身后是一个八九岁的女娃。要了一个哈密瓜和一个西瓜,以我在郑州的经验搭眼看去,应该有五十斤左右,上秤一称,却不到四十斤,不禁感叹。 ④切开了,哈密瓜是黄瓤,西瓜是红瓤,颜色就把人锁住了,一入口,那种甘甜爽利,顿时让人进入忘我境界。 ⑤女老板把刀放在条桌上,似乎是下意识地擦着手,女娃在一边收拾瓜皮。“有水呢,洗洗手。”女老板说着,指指旁边一个木桶。 ⑥木桶平放在桌上,装着一个水龙头,水流儿很细,但在大戈壁上,已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