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灾害与自然灾害风险感知异同及原因分析

人为灾害与自然灾害风险感知异同及原因分析
人为灾害与自然灾害风险感知异同及原因分析

第21卷第1期2019年3月

防一灾一科一技一学一院一学一报J.ofInstituteofDisasterPrevention

Vol.21?No.1Mar.2019

人为灾害与自然灾害风险感知异同及原因分析

张湖波?刘铁忠?张湖源?李萧薇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北京一100081)

摘一要:为了更好地认识公众对人为灾害与自然灾害的感知异同?理解公众行为?提升公众参与风险管理的水平?运用文献分析方法从数据获取方式二变量类别二变量关系二解释理论等方面比较总结了当前人为灾害与自然灾害风险感知研究的异同?并从人为灾害的形成原因二发生过程和后果影响等角度解释了其风险感知特殊性的产生原因?结果表明:人为灾害与自然灾害的风险感知存在较大差异?应根据其特点采取不同的风险管理策略?最后?根据两类灾害的风险感知特点提出风险管理建议?关键词:风险感知?人为灾害?自然灾害?公众参与中图分类号:X45?X43一一一一一一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047(2019)01-0065-07

收稿日期:2018-10-2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6BGL17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F0209604-2)作者简介:张湖波(1990 )?男?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危机管理二风险感知方向的研究.

0一引言

根据亚洲减灾中心的定义?灾害是指一系列超过社会自身资源的应对能力?并造成人员二财富二环境损失?使社会功能遭到严重破坏的事件[1]?国际上一般将灾害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大类?自然灾害包括洪水二台风二地震等?

人为灾害则包括危化品事故二核泄漏二煤矿事故等?据统计?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频发?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为减轻灾害带来的影响和损失?各国除充分发挥政府二非政府组织等正式组织的减灾救灾作用外?已逐步开始关注发挥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如 第一响应人 计划等[3]?同时?各国公众参与灾害应对?尤其是参与人为灾害决策管理的热情很高?以上事实说明将公众纳入灾害应对计划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但是?灾害的演化性质?如干旱发生过程缓慢?地震发生过程猛烈会使公众产生十分不同的恐惧心理?灾害的类型?如 天灾 台风与 人祸 核泄漏会造成公众与政府不同程度的对立?所以?如何使公众对灾害形成正确的认知是发挥公众减灾救灾能力的重要环节?目前关于此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

风险感知?如Slovic从恐惧和未知两个维度将灾害进行分类?并据此提出改善公众风险感知的建议[4]?其他学者从心理学范式二启发式等角度分析影响公众风险感知的因素和机理也已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但是?当前的风险感知研究主要集中于自然灾害?缺少对人为灾害的关注?对两者的比较研究更是不足?因此?本文将从数据获取方式二变量类别二变量关系二解释理论等方面比较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风险感知的研究差异?并从人为灾害的形成原因二发生过程和后果影响等角度分析差异的产生原因?最后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一人为灾害与自然灾害风险感知研究的异同分析

一一人为灾害主要是指由人为因素引发的灾害?国外经常使用 NotanactofGod 这一形象比喻来界定人为灾害?如环境污染二危化品事故二核事故等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二台风二雪灾二地震二泥石流二火山喷发等?一般属于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5]?也有一些灾害是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混合?如地震引发的福岛核泄漏事故?

关于两种灾害的风险感知研究在研究范式二数据

自然灾害与人作业整理

第一章 . 太阳上的黑子活动,磁暴等灾害涉及天文因素,不属于自然灾害的范畴假. 根据自然灾害中一些量的起始速率,灾害在单位时间内的影响强度加以分类的自然灾害分为 . 骤发性自然灾害. 迁延性自然灾害. 少发性自然灾害. 多发性自然灾害 . 由于某种因素的触动作用而瞬间进入灾变状态,这是自然灾害启动机制的 . 诱发因素.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社会因素 . 汶川地震和其余震,是()。 . 同源型灾害链. 偶排型灾害链. 重现型灾害链. 互斥型灾害链. 因果型灾害链 . 发达国家经济实力雄厚,可以依靠一己之力应对自己境内的自然灾害。假 . 下列哪些灾害是突发性灾害 . 干旱. 海啸. 地震. 地面沉降 . 自然灾害链类型有()。 . 互斥型灾害链. 因果型灾害链. 重现型灾害链. 偶排型灾害链. 同源型灾害链 . 中国防灾减灾日是(),同学们要增强保护自己,帮助他人的意识。 . 为了应对灾害全球化的趋势,联合国在上世纪连续的几次大会上,通过相关的决议,确立了一个. 下列哪些灾害是气象灾害 . 泥石流. 火山. 洪涝. 台风 1. 全球每年发生可记录的地震约(万)次 . 沙尘暴是一种迁延性自然灾害假. 【多选】根据自然灾害中一些量的起始速率,灾害在单位时间内的影响强度加以分类的自然灾害分为 . 骤发性自然灾害. 迁延性自然灾害. 少发性自然灾害. 多发性自然灾害 . 年,()地质学家首次提出灾害链的理论概念。 . 德国. 美国. 英国. 中国 . 太阳上的黑子活动,磁暴等灾害涉及天文因素,不属于自然灾害的范畴假第二章 . 地球系统过程需要确定事件的空间位置,时间位置则是不需要了解的。假. 地球上主要分为七大板块,板块的边界也是地震的分布带。真. 大气层对生命有重要意义,不仅保持着地表的温度不被发散掉,而且保护了地表的生物不受到大量紫外线的散射危害。真 . 赤道上空暖气流运动到()沉至地表。 . 南北回归线附近. 南北纬度附近. 南北纬度附近. 南北极圈附近 . 在一亿年前,地球上的大陆都是聚集在一起的,即冈瓦纳大陆。假 . 大气层对生命有重要意义,不仅保持着地表的温度不被发散掉,而且保护了地表的生物不受到大量紫外线的散射危害。真 . 岩石圈的循环是板块构造系统和大气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真. 中国青藏铁路辅助供电系统是依靠羊八井的地热能发电来运行的。假. 【多选题】下列关于生物圈的描述,正确的是()。 . 植物是负责固定太阳能,合成有机物,属于生产者. 动物是负责分解有机物,释放热能,属于分解者. 奥地利的地质学家休斯第一次提出了生物圈的概念. 生物圈大概是地上、地下各延伸公里的范围. 世界上的火山发生在板块边界上。的火山岩浆是由大洋中脊喷出的。真

2018上海地理一模简答题汇编专题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2018.崇明.一模)欧洲西部是个风光怡人,社会经济发达,而且经常创造奇迹的地区,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主要为欧洲部分区域示意图,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南部最雄伟的山脉。 材料二:2017年10月10日凌晨,世界杯足球史上的又一个奇迹诞生了,那就是人口仅有33万的去年欧洲杯大黑马冰岛,历史上第一次杀进了世界杯。冰岛也是史上人口最少的世界杯参赛国。冰岛几乎整个国家都建立在火山岩石上…… 材料三:甲、乙两城市纬度位置和海拔高度相近,上表为两城市主要月份降水量(单位:mm)分布表 22.冰岛积极开发清洁能源,结合该国的位置、气候和地形推断其发展电力工业的资源优势。(6分) 答案: 22.冰岛处板块张裂带,地壳活动活跃,地热资源丰富(2分);冰岛处中纬西风带,常年风力稳定,有利于发电(2 分);冰岛地形山地多,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降水丰富,河流落差大,所以水能资源丰富(2分)。《任答两点,共4分) (2018.崇明.一模)长三角城市群将打造成世界级城市群。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6年5月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将安徽8个城市纳入长三角城市群上海将提升核心竟争力和综合服务功能,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赴技创新中心,疏解非核心功能:引引领长三角域市群一体化发展。新融入地区将发挥区位优,建设承接产业技移示范区。 材料二:2016年6-7月,长三角地区连日暴雨导致多地次生灾害发生,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下图为长三角城市群范围、A区域河网示意图和A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统计图。

23.分析A区域河网密布的原因。(4分) 24.指出A区域1991-2010年河网密度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6分) 25.比较A和B两地因暴雨引发的次生灾害差异,并分析其原因。(6分) 答案: 29.A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为平原地形,地势低平;人工开凿运河,(任答两点,共4分) 30.特点:水域面积减少,河网密度下降。(2分)河道泥沙自然淤积:城市化建设,填埋河道:农业围显。(任答两 点,共4分) 31.差异:A地洪涝:(1分)B地滑坡、泥石流(1分)原因:A地为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2分)B地为低山丘陵,地势起伏大,降水充沛水流速度快。(2分) (2018.奉贤.一模)(一)读欧洲部分地区气候分布图和丁山脉自然带的垂直分布图,回答问题。(20分)

从自然灾害辩证浅析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自然灾害辩证浅析人与自然的关系 摘要:人与自然关系从原始和谐到冲突失衡引发自然灾害再到生态文明基础上的和谐,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螺旋上升过程,是顺应自然规律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对自然灾害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以及自然灾害与人类的双重作用等容的辩证浅析,反思人与自然相处的哲学规律,得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我们的唯一选择,给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自然灾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辩证统一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始终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史[1]。人类诞生初期,由于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人类处于被动适应自然的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大大提高,开始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大大增强,逐渐在与自然的关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并在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收获。 然而,当人类从大自然不断索取的同时,人类开始不满足于基本的生存需要,不断地追求更为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享受,与此同时,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逐渐显现出非理性的过度倾向。这种不尊重自然规律的行为不但破坏了自然,而且直接导致自然界以自然灾害的形式向人类“报复”。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造成的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其带来的破坏性和灾难性的后果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经历了惨痛的教训后,人类逐渐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并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逐渐认识到自身与自然之间是辩证和谐统一的关系[2][3]。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人可以利用自然,但必须以尊重自然为前提条件,任何以牺牲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自身发展的做法,只能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

不断恶化,从而给人类自身带来严重后果。 1 自然灾害的定义与分类 地球上的自然现象是千变万化的,当自然变异强度达到人类难以抗拒,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带来危害时,便构成自然灾害。实质上,自然灾害就是自然变异过程对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产生危害性后果的事件。 自然灾害究其原因多种多样,在对自然灾害分类时可以根据其性质的异同进行归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自然灾害有着不同的分类,通常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划分自然灾害的种类[4]:如表1.1所示。

自然灾害试题整理-学生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材料一2010年~2011年冬季,新疆呈现降水偏多但时空分布不均匀的气候特征,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雪、冻害等气象灾害,给群众生活、交通运输、农牧业生产带来极 大的影响。 材料二下图为2010年“北疆降雪分布图”. (1)据图描述该地暴雪的空间分布特点,并说明该地多暴雪的原因。(4分) (2)从自然地理整体性考虑,分析暴雪融化后,大量融水可能带来的危害。(6分)

材料一:2012年1月31日环球网报道,日本全国各地区近期普降大到暴雪,部分地区积雪厚度超过2米,甚至导致雪灾。据日本媒体报道称,日本东部和北部地区在今后 一周内仍将有冷空气南下,日本海沿岸地区暴雪天气将继续,部分地区积雪甚至 会超过5米。日本气象厅已经发出暴雪警报。 材料二:图12为日本暴雪图 根据图文资料描述此次日本暴雪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暴雪的形成原因?

(2011·福建高考文综)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5~50毫米。月雹日指某月降雹的天数,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多年平均月雹日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该省冰雹发生最多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冰雹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

下图为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当地菜农在寒潮到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 么?

下图为1971~2001年非洲各国受灾人口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非洲各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受灾最严重的国家位于高原。(2分)(2)非洲受灾人口主要集中在沙漠以南地区,大部分处于气候区,该气候区的降水变率。(3分) (3)指出非洲自然灾害频发会出现的问题及主要解决办法。(5分)

【精品】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专题

专题六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专题 一、基本点 (一)自然资源概述 1.自然资源: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的用于生产、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含一次能源)。根据地域分类,分为宇宙资源、气候资源、陆地资源和海洋资源四种,根据属性分类,分成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即矿产资源)两大类. 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2.共同特点: a数量的有限性(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数量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供给)——生产规模要适度,资源开采量不应超过环境供给量或资源的再生量,要节约、适度利用自然资源,防止资源耗竭与生态破坏,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b潜力的无限性(科技的进步,可以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改进生产、勘探、开采及资源回收技术,开发新材料和新能源,发展循环经济,降低消耗,挖掘潜力。 c分布的规律性(可再生资源受水热条件制约,一般有地带性分布规律;矿产资源受地质作用制约,也有规律可循)――地域分布的不平衡、利用资

源要因地制宜、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d地域组合的整体性――对资源的利用,必须综合利用,统筹兼顾。 3.宇宙资源:主要有空间资源(轨道资源及高真空、强辐射和失重的环境)、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如月球上的氦3)。空间资源开发属于高技术产业,是高投入、高效益、高风险的事业。由于空间技术具有重要的军事、经济、科学和政治意义,许多国家都将发展空间技术列为本国发展战略的重点。 (联系:我国的神舟5号飞船、嫦娥探月计划、三大卫星发射基地、3S技术的应用等) 4.气候资源:指太阳辐射(光照)、热量、降水和风等,是一种普遍存在、具有数值特征和较大变率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内容见前几个专题(6-10)。气象经济:获得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进而趋利避害,从而增加效益或减少和避免损失。德尔斐气象定律揭示,气象投入与产出之比高达1:98以上。 5.陆地资源:指陆地上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中国和世界的情况见中国、世界地理知识总结相关内容,水资源见水专题,生物资源见自然带专题. 6.海洋资源:①海洋生物资源:影响因素――阳光+营养盐类,分布――大陆架浅海、温带海区、寒暖流交汇或上升流处渔业资源丰富;世界和中国的大渔场的分布与成因.②海洋矿产资源:滨海――砂矿和金属矿产,大陆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教案 课题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教学目标赵黎明 ㈠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说明自然事件与自然灾害的区别;简要描述某种自然灾害发生时的现象和产生的危害。 2.知道我国1998年长江洪涝灾害发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并对长江防洪提出建议。 3.理解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活动规律与洪涝灾害发生的相互关联性。 ㈡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表和资料数据,说明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 2.根据图片和资料,综合分析长江(淮河)洪涝灾害发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结合我国洪涝灾害发生和分布的特点,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洪涝灾害发生的地理机制和规律。 ㈢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人类活动可能对自然灾害产生诱发和加剧的影响作用,进一步确立起人地和谐、保护环境的观念,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坚定科学发展观。 重点中国的洪涝灾害。 难点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某种灾害的发生原因。 教学方法(手段)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教学内容、过程介绍(依据《地理课程标准》和《教师教学手册》及学生学情) 自然灾害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常常造成对现代社会的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严重的还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持续发展,自然灾害已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的主要限制因素。但大多数自然灾害是地球系统的正常事件,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或过程,因此,我们不能回避它,应当正视它,认识其危害、了解其机制、预知其发生、减少损失。课标设置“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其目的是通过对某种自然灾害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的探究,以增强学生的灾害认识、防灾意识、减灾能力,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科学发展观。这就是本节基本教育价值所在。 根据本节教材的编排特点,在教学方法上,引导学生对地理图表数据的阅读分析,收集和运用数据说明地理问题;运用案例的方法,剖析灾害发生的原因、机制和规律。 ⒈自然灾害的概念 本节包括自然灾害定义、特征和类型三部分内容,教材的文字量很少,用了一个图标示自然灾害的一些特征。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区别自然灾害与自然事件,并结合本地实际,知道几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自然灾害的特征要求一般了解,重点是认识到自然灾害形成的多因性和复杂性,其他特征不深究。 为了让学生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对自然灾害需要把握三方面要点:①是发生在自然领域,即地球表层系统中; ②具有自然属性,即是地球系统演化过程中的自然事件;③同时具有社会危害性,即对人类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 对自然灾害特征,结合实例分析时点明,重点分析成因的复杂性和多因性(在分析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时解决),多因性中还得强调人为因素通过对环境要素的改变,进而诱发或加剧自然灾害。 关于自然灾害的分类方法很多,涉及分类标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分类方法,因此,只提几种中国常见、危害较大的几种,但不进行系统探讨,以免增加学生负担。 ⒉自然灾害的危害 对于自然灾害的危害是需要学生了解的重点之一。为了说明自然灾害的危害性,安排了一个统计图表“20世纪以来自然灾害的典型事件”,从全球视角选择几种主要自然灾害进行了扫描示演示。为了强调中国多灾害的国情,增加了一段阅读文字,简要点明中国灾害的基本特点: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进而指出洪涝、干旱、

自然灾害风险分析

自然灾害风险分析 2020年第1 期 吉林省减灾委员会办公室 吉林省应急管理厅2020年1月2日 1-3月份自然灾害风险分析报告 近日,省减灾委办公室、省应急管理厅会同省气象局、省水利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对1月至3月份全省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了综合分析研判,具体情况如下。 一、主要灾害趋势预测 (一)气候趋势及气象灾害 据省气象局预测,1-3月份,全省平均气温为-8~-7℃,比常年同期偏高,比去年同期略低;全省平均降水量为27~30毫米,比常年同期略多,比去年同期偏多。其中,1月份气温比常年同期略高,比去年同期偏低;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比去年明显偏多。1月份主要降温过程有3次:1月

7-10日,25-26日,28-30日。2-3月份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降水量比常年略多。预计1-3月份我省有大到暴雪、寒潮(强降温)、低温严寒、大风以及雾霾等灾害性天气,会对交通、设施农业、畜牧业以及人们生产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洪涝灾害 据水利部门预测,我省1-3月份没有较大的流域性自然灾害风险。1-3月份,我省气温较低,水利行业主要面临冬季河水、土壤结冰冻胀引起的土地膨胀、地表不均匀隆起对水利工程设施的影响。 (三)地质灾害 据自然资源厅分析预测,1-3月份是我省地质灾害低易发时段,全省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小。从历年降雨及气温数据看,我省第一季度一般以降雪为主,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小。从近年来同期地质灾害灾情数据看,2015年发生1起地面塌陷、2016年发生1起崩塌、2017年发生2起崩塌,主要诱发因素为人类工程活动及冻融。因此,预测2020年1-3月份,全省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小,受冻融影响,3月份有发生崩塌地质灾害的可能。 (四)农业灾害 据农业部门预测,第一季度我省正处寒冬时节,也是温室育苗和生产的季节,时常会出现降温、降雪和大风天气,容易造成温室内植物冻害、棚室被大雪压垮、棚膜被大风刮坏等情况。同时,由于冬季气温较低,有的温室为了生产采

第12讲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第十二讲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一、自然资源与人类 读“世界14种重要资源的耗竭年限预测图”,回忆课本知识。 (1)根据自然资源的概念,图1甲乙丙丁图例中,能恰当代表图2中各种物质的是乙。 (2)图2中的各种资源都属于同一类型,即矿产资源。这种资源的形成需要漫长的地质时期,其数量是有限的,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与此相对的是可再生资源,例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 (3)矿产资源的分布很不平衡,主要受地质作用制约,金属矿分布在岩浆岩地区,煤炭和石油等分布在沉积岩地区。气候资源、水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异规律。 (4)从图2可以看出,矿产可开采寿命与消费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是消费增长率大的矿产,其

开采寿命衰减得较快。事实上,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是要实现资源最优耗竭,减少浪费,延长其资源耗竭时间。 (5)将自然资源的各个共性特征与其相对应的利用原则用直线连起来。 ①分布的不平衡性A.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循环利用 ②资源间的联系性B.加强科技攻关挖掘潜力,提高资源利用能力和水平 ③数量上的有限性C.因地制宜,发挥各地优势,搞好资源调配 ④利用的发展性D.全面评估,注意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 答案①—C②—D③—A④—B 二、自然灾害与人类 考向一自然资源与人类 (2016·江苏学测9~10)下图为“某道路照明景观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道路照明除了利用太阳能外,还利用了() A.水能B.核能 C.生物能D.风能 2.不同地区,太阳能电池板的倾斜角度不同。影响倾斜角度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 C.地方时差D.地形状况 答案 1.D 2.A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在路灯的上方还有一个小型发电风扇,所以其除了利用太阳能以外还利用了风能。第2题,太阳能电池板倾斜的角度与当地的纬度有关,纬度影响太阳高度,一般纬度高的地区太阳高度小,电池板的倾角大。 拓展延伸我国重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存在问题及对策

灾害包括主要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

灾害包括主要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校园的防灾减灾主要针对: 自然灾害 地震——学生的避震疏散,平时的避震疏散知识的宣传教育,及加强绿地、操场、运动场的震时避震功能,加强震时管理。 台风、雷击——沿海地区及多雷雨地区,尤其是针对高层的宿舍楼及教学楼。 人为灾害 建筑火灾——加强大功率电器的日常管理等,禁止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教师和宿舍。 人为的打架斗殴——加强xx修养 校园交通安全——设车辆减速带,及人车分流系统。 此为还包括防偷盗,饮食安全 防灾减灾小知识 人生命,要守护,十条法则要记住,一旦灾害发生时,及时应用心有数。 一、地震: 遇地震,先躲避,桌子床下找空隙,靠在墙角曲身体,抓住机会逃出去,远离所有建筑物,余震蹲在开阔地。 二、火灾: 火灾起,怕烟熏,鼻口捂住湿毛巾,身上起火地上滚,不乘电梯往下奔,阳台滑下捆绳索,盲目跳楼会伤身。 三、xx:

洪水猛,高处行,土房顶上待不成,睡床桌子扎木筏,大树能拴救命绳,准备食物手电筒,穿暖衣服度险情。 四、xx: 台风来,听预报,加固堤坝通水道,煤气电路检修好,临时建筑整牢靠,船进港口深抛锚,减少出行看信号。 五、泥石流: 下暴雨,泥石流,危险处地是下游,逃离别顺沟底走,横向快爬上山头,野外宿营不选沟,进山一定看气候。 六、雷击: 阴雨天,生雷电,避雨别在树下站,铁塔线杆要离远,打雷家中也防患,关好门窗切电源,避免雷火屋里窜。 七、暴雪: 暴雪天,人慢跑,背着风向别停脚,身体冻僵无知觉,千万不能用火烤,冰雪搓洗血循环,慢慢温暖才见好。 八、xx: 龙卷风,强风暴,一旦袭来进地窖,室内躲避离门窗,电源水源全关掉,室外趴在低洼地,汽车里面不可靠。 九、疫情: 对疫情,别麻痹,预防传染做仔细,发现患者即隔离,通风消毒餐用具,人受感染早就医,公共场所要少去。 十、防化: 化学品,有危险,遗弃物品不要捡,预防烟火燃毒气,报警说明出事点,运输泄漏别围观,人在风头要离远。

自然灾害与人作业整理

第一章 1. 太阳上的黑子活动,磁暴等灾害涉及天文因素,不属于自然灾害的范畴假 2. 根据自然灾害中一些量的起始速率,灾害在单位时间内的影响强度加以分类的自然灾害分为 A. 骤发性自然灾害 B. 迁延性自然灾害 C. 少发性自然灾害 D. 多发性自然灾害 3. 由于某种因素的触动作用而瞬间进入灾变状态,这是自然灾害启动机制的 A. 诱发因素 B. 自然因素 C. 人为因素 D. 社会因素 4. 汶川地震和其余震,是()。 A. 同源型灾害链 B. 偶排型灾害链 C. 重现型灾害链 D. 互斥型灾害链 E. 因果型灾害链 5. 发达国家经济实力雄厚,可以依靠一己之力应对自己境内的自然灾害。假 1. 下列哪些灾害是突发性灾害 A. 干旱 B. 海啸 C. 地震 D. 地面沉降 2. 自然灾害链类型有()。 A. 互斥型灾害链 B. 因果型灾害链 C. 重现型灾害链 D. 偶排型灾害链 E. 同源型灾害链 3. 中国防灾减灾日是(512),同学们要增强保护自己,帮助他人的意识。 4. 为了应对灾害全球化的趋势,联合国在上世纪连续的几次大会上,通过相关的决议,确立了一个 5. 下列哪些灾害是气象灾害 A. 泥石流 B. 火山 C. 洪涝 D. 台风 1. 全球每年发生可记录的地震约(500万)次 2. 沙尘暴是一种迁延性自然灾害假 3. 【多选】根据自然灾害中一些量的起始速率,灾害在单位时间内的影响强度加以分类的自然灾害分为 A. 骤发性自然灾害 B. 迁延性自然灾害 C. 少发性自然灾害 D. 多发性自然灾害 4. 1987年,()地质学家首次提出灾害链的理论概念。 A. 德国 B. 美国 C. 英国 D. 中国 5. 太阳上的黑子活动,磁暴等灾害涉及天文因素,不属于自然灾害的范畴假第二章 1. 地球系统过程需要确定事件的空间位置,时间位置则是不需要了解的。假 2. 地球上主要分为七大板块,板块的边界也是地震的分布带。真 3. 大气层对生命有重要意义,不仅保持着地表的温度不被发散掉,而且保护了地表的生物不受到大量紫外线的散射危害。真 4. 赤道上空暖气流运动到()沉至地表。 A. 南北回归线附近 B. 南北纬30度附近 C. 南北纬60度附近 D. 南北极圈附近 5. 在一亿年前,地球上的大陆都是聚集在一起的,即冈瓦纳大陆。假 1. 大气层对生命有重要意义,不仅保持着地表的温度不被发散掉,而且保护了地表的生物不受到大量紫外线的散射危害。真 2. 岩石圈的循环是板块构造系统和大气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真 3. 中国青藏铁路辅助供电系统是依靠羊八井的地热能发电来运行的。假 4. 【多选题】下列关于生物圈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植物是负责固定太阳能,合成有机物,属于生产者 B. 动物是负责分解有机物,释放热能,属于分解者 C. 奥地利的地质学家休斯第一次提出了生物圈的概念 D. 生物圈大概是地上、地下各延伸10公里的范围

MOOC自然灾害与人

《自然灾害与人》01导论 判断题 1.中国的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均匀,比如北方有干旱,南方雨水充足无干旱。╳ 2. 海啸之后,灾区出现疫情,这不属于灾害链。╳ 3.为了应对灾害全球化的趋势,联合国在上世纪连续的几次大会上,通过相关的决议,确立了一个国际减灾十年的活动。√ 4.自然灾害不仅有其自然属性,也有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的社会属性。√ 5.发达国家经济实力雄厚,可以依靠一己之力应对自己境内的自然灾害。× 6.太阳上的黑子活动,磁暴等灾害涉及天文因素,不属于自然灾害的范畴。× 单项选择题 1.全球每年发生可记录的地震约()次 A. 500万 B. 50万 C. 5千次 D. 5 万 正确答案:A 2.下列哪些地区不属于我国风灾频繁地区。 A. 浙江沿海 B. 塔里木盆地 C. 四川盆地 D. 河西走廊 正确答案:C 3.地震常常伴随着暴雨,历史上发生的“大雨截震”,这二者是()。 A. 因果型灾害链 B. 同源型灾害链 C. 互斥型灾害链 D. 重现型灾害链 E. 偶排型灾害链 正确答案:C 4.可以通过得知(),进行太平洋海啸的预报。 A. 内陆地区发生山体滑坡 B.太平洋地区沿海地区和太平洋之中发生了地震 C. 沿海地区出现台风 D.太平洋地区沿海地区发生暴雨 正确答案:B 5.旱灾引起了山林火灾,是()。 A.重现型灾害链 B.因果型灾害链 C.同源型灾害链 D.偶排型灾害链 E.互斥型灾害链 正确答案:B 6. 1987年,()地质学家首次提出灾害链的理论概念。A. 英国 B. 美国 C. 中国 D. 德国正确答案:C 7.南美洲西海岸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有可能导致全球气象紊乱,这描述的是自然灾害的() A. 不可避免性 B. 区域联系性 C. 不确定性 D. 频繁性 答案关键: B 8.我国的蝗灾受灾范围与程度堪称世界之最,那么,下列哪些地方不是蝗灾灾区。 A. 河北、河南 B. 江苏、安徽 C. 湖南、广东 D. 湖北、新疆 答案关键: C 9.旱灾引起了山林火灾,是()。 A. 同源型灾害链 B. 互斥型灾害链 C. 重现型灾害链 D. 偶排型灾害链 E. 因果型灾害链 答案关键: E 10.汶川地震和其余震,是()。 A. 同源型灾害链 B. 重现型灾害链 C. 因果型灾害链

【2011届高三地理专题复习】专题四: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图2 图 1 专题四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 (图1),回答1~3题 1.我国六大区中,出现特大、较大型山 崩、滑坡和泥石流最多的地区是 ( ) A .西北地区 B .西南地区 C .中南地区 D .华东地区 2.六大区域中发生山崩、滑坡和泥石流 最少的地区的地形为 ( ) A .山地 B .丘陵 C .平原 D .高原 3.针对这种自然灾害的措施是 ( ) A .植树造林 B .开垦梯田 C .增加城市建设 D .减少降水 图2为“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图”,读图完成4~5题 4.图示虚线方框展现了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的激烈矛 盾,其外在的表现主要是 ( ) A .资源的破坏与短缺 B .促进经济迅猛发展 C .新材料应运而生 D .资源利用范围越来越广 5.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地开发利用主要是因为 ( ) A .自然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B .人类可以无限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 .人口剧增和错误的认识 D .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种类不断增多 气象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气象资源的开发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世界上许多国家十分注重把气象资源与经济和军事活动的决策结合起来。据此回答6~8题。 6.1944年8月1日,日本在其东部海滨的一个秘密军事基地,利用1万米高空的稳定气流向 美国放飞了气球炸弹。气球炸弹越过的大洋应该是 ( ) A .大西洋 B .太平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 7.上题中1万米高空的气流的流向应是 ( ) A .东风 B .南风 C .西风 D .北风 8.从我国天津开往加拿大温哥华的船只,传统的航线是走低纬度的地区,而不选择北太平洋 暖流附近航行的主要原因是 ( )

中国的自然灾害和国家社会关系

中国的自然灾害和国家社会关系 (2008-06-24) ● 郑永年 这次地震已经引发了人们对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思考: 像中国这样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大国,需要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国家和社会(或者政府和社会)关系? 四川大地震中无数校舍倒塌,夺去了很多年轻学生的生命。从震后的第一天起,学校校舍质量问题一直是海内外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些在地震中失去孩子的独生子女家长的悲伤可想而知。随着家长们不满情绪的上升,如何追究相关责任的问题也提了出来。 这次地震中及其随后的救灾过程中,在人性光辉的一面被弘扬出来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中国社会及其制度的一些弊端。这些弊端的克服和消除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把这些弊端揭示出来无疑是件好事情。 像校舍的质量这样的问题的提出至少对今后的重建具有非常的参照意义。当然,人们希望不仅每一所校舍是安全的,而且是所有的住房都是安全的,因为它们都关系到人的生命。 灾后必须重建。但重建的不仅仅是校舍楼房等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中国方方面面的制度。 实际上,这次地震已经引发了人们对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思考,那就是中国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的重建。像中国这样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大国,需要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国家和社会(或者政府和社会)关系? 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国家和社会之间的责任分配。在自然灾害过程中(包括发生前的预报、应付灾难的过程、灾后的重建等),国家应当负什么责任?社会应当负什么责任? 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不仅有利于厘清国家和社会各自的责任,也能引导人们去建设更为有效的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两部引起反思的著作 对中国的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的讨论由来已久。可以举两个例子。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德国裔历史学家卡尔·魏特夫 (Karl August Wittfogel,1896-1988)出版《东方专制主义》巨著。一些西方学者把这本书和另外两位德国学者的巨著相提并论,一位是马克思及其《资本论》,另一位是韦伯及其《经济与社会》。

自然灾害学作业参考答案

《自然灾害学》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寒潮:形成于极地的冷气团南下,由于它们温度低、气压高,寒冷的气流就会使所经之处气温急剧下降,几天内能下降10℃或更低,这种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活动,被称为寒潮。 2、浮石:当火山猛烈喷发时,在气体从岩浆中跑出动的过程中,岩浆了也迅速地冷却,形成了一种多孔的岩石,叫作浮石。 3、气象灾害:是一种发源于地球大气圈的自然灾害,全球大气在不停的运动之中,它常表现为各种波状和涡旋运动,使得大气中的动能、热能不断积累和释放,从而构成了各种气象事件。 4、火山泥石流:指含有大于25%火山物质的泥流或碎屑流,其稠度相当于新鲜的湿的混凝土。 5、洪涝灾害:通常是指由于大气降水偏强,致使江河洪水泛滥,淹没田地和城乡,或因长期降雨等产生积水或径流淹没低洼土地,造成农业或其他财产损失和人员作伤亡的一种灾害。 6、洪水重现期是指某洪水变量(如洪峰流量或时段洪量)大于或等于一定数值,在很长时期内平均多少年出现一次的概念。 7、沙尘暴:沙尘暴是指由于强风将地面大量沙尘吹起,使空气很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天气现象。 8、泥石流是沙石、泥土、岩屑、石块等松散固体物质和水的混合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沟床或坡面向下运动的特殊流体。 9、震的震级表示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的大小,震级大的地震,释放的能量就多 10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等海底地形突然变化所引发的具有超长波长玄周期的大洋行波。 11、台风就是在大气中绕着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的同时又向前移动的空气涡旋。 12、沙尘暴是指由于强风将地面大量沙尘吹起,使空气很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天气现象。 13、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周围地区的高温区就像突出海面的岛屿,所以就形象的被成为热岛。 二、单项选择题 1、C 2、B 3、B 4、A 5、A

44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及应对程序

页脚内容1

目录 1 目的 (5) 2 范围 (5) 3术语和定义 (5) 页脚内容2

4 组织机构及职责 (5) 4.1组织机构 (5) 4.2职责 (5) 5 工作程序 (7) 5.1暴雨灾害风险评估及应对 (7) 5.2雷击灾害风险评估及应对 (8) 5.3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及应对 (9) 5.4应急资源 (10) 5.5人力资源保障 (10) 5.6物资保障 (11) 5.7医疗卫生保障 (11) 5.8交通运输保障 (11) 5.9治安维护保障 (11) 5.10信息和通信保障 (11) 5.11经费保障 (11) 6 相关文件 (12) 7记录 (12) 页脚内容3

页脚内容4

1 目的 为提高公司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保证公司员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促进公司安全、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各部门可能存在的暴雨、雷击、地震等自然灾害,各子公司可参照执行。 3术语和定义 无 4 组织机构及职责 4.1组织机构 公司设立自然灾害应急救援指挥部,公司总裁任总指挥,安全分管副总裁任副总指挥,公司党、团、工会等部门负责人、各部门、子公司第一责任人和分管安全领导为指挥部成员。 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办公室和6个专项行动组,应急救援办公室设在公司综合部,综合部总经理任办公室主任,副总经理任办公室副主任。 4.2职责 4.2.1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 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法规和政策,宣布启动和终止应急预案,负责领导、指挥、协调应急救援工作,承担上级有关部门安排的其他工作。 页脚内容5

自然灾害与人类

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编制人:TXJ 2011-2-2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成因、类型及其危害。深刻认识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通过学习洪水和洪灾问题,学会分析诱发自然灾害的种种因素,揭发自然灾害的诱发机制和发生规律,明确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危害,寻求防灾、减灾的方法、措施。 (3) 通过分析洪峰、洪灾和泥石流的相互关系加深对自然灾害之间关联性的认识。 (4) 通过探究洪灾的成灾特点,尤其是认为因素对洪灾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防灾、 减灾”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以长江和黄河为例,分析有关洪水及洪灾的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有关的事实材料等感性知识来获得较高层次的理论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对资源和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观点;培养学生理性的灾害观和正确的资源观; 懂得趋利避害,使资源环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洪水形成的自然原因及人为因素。 2、防治洪灾的主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三、教学过程 [导入] 结合开头情境和我国98年洪水录像资料导入。然后让学生思考情境导入中的问题: 我国洪灾频发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一、自然灾害 1、概念: 2、类型: 3、自然灾害的影响(了解) 二、认识洪水和洪灾

读课本P87分析什么是洪水?洪灾?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1、洪水和洪灾 洪水概念: 洪灾概念: 读P87课本,分析洪灾给人类带来的损失,填写表格。 2、洪灾给人类带来的损失 直接损失 间接损失 三、洪水成因 1、洪水致灾两个基本环节: ① ② 2、洪灾的成因: 3、影响汇水速度和排水速度的因素 项目 因素 影 响 流域汇水速度 河道排水速度 自 然因 素 人 为因 素 (1)强降水 (2)冰雪融化,冰凌堵塞河道 (3)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可以形成洪水 (4)流域的汇水速度大于排水速度,易形成 洪水。 (1)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 (2)植被的破坏 (3)大规模的围湖造田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含答案)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只供学习与交流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一、选择题 读世界六种主要能源消耗比重变化图,完成1~2题。 1.图中曲线4表示的能源种类是() A.天然气B.水能C.核能D.其他可再生能源 2.据图,从现在到2035年() A.煤炭消耗量下降B.新能源比重超过常规能源 C.水能消耗持续增长D.曲线3表示其他可再生能源 下图示意1950~2010年中国干旱指数(水分亏缺量与持续时间的函数)、有效灌溉面积、农田灌溉用水量和单位灌溉面积用水量的变化。完成3~4题。 3.有效灌溉面积、单位灌溉面积用水量和农田灌溉用水量曲线分别对应() A.①、②、③B.②、③、① C.③、①、②D.①、③、② 4.农业节水技术大面积推广主要起始于() A.1950年B.1965年C.1975年D.1988年 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四地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 5.关于四地风能资源分布及原因的叙述,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①风能贫乏区;盛行中纬西风,地形闭塞 B.②风能较丰富区;盛行西南季风,地形平坦 C.③风能可利用区;盛行东南季风,地形闭塞 D.④风能丰富区;邻近冷气团源地,地形平坦 6.下列四地风能资源丰富程度与④地最接近的是() A.雅鲁藏布江谷地B.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D.东南沿海地区 下图为1995年以来我国三种资源进口依赖度曲线统计图。读图,回答7~8题。 7.关于我国三种资源进口依赖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95~2013年铁矿石资源进口依赖度逐年增加 B.2001年铁矿石需求量小于原油和铜矿石 C.2006年铜矿石的需求量比2001年低 D.从2008年原油进口量超过需求量的一半并呈上升趋势 8.下列措施中,不能降低我国资源进口依赖度的是() A.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B.广开源流,增加资源的进口渠道 C.研发新材料,开发新能源D.加大本国相关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 2016年8月中旬,四川暴雨不断,导致山谷中发生严重的地质灾害,致使道路损毁中断,同时也给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据此完成9~11题。 9.此次地质灾害是() A.洪水B.地震C.泥石流D.暴雨 10.四川此次发生灾害的相关因素不包括() A.暴雨B.植被破坏C.山高谷深D.火山喷发 11.灾害发生后为减少损失,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A.预警、预报B.抢修道路C.植树造林D.修护坡工程 下图为1969~2004年我国东部H省洪灾面积和洪涝灾害的复杂度指数变化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13题。 12.1990年以来,H省洪涝灾害变化的趋势是()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应对自然灾害》课时作业(一课一练)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应对自然灾害》练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8分) 1、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________的国家__________。 2、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有______、台风、洪涝、________、滑坡、________、病虫害等。 3、我国发生的自然灾害有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除了______的原因外,人类在______、_______中不合理的行为也会诱发或______自然灾害。 5、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______程度、_______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_______。 6、自然灾害_______伴随着人类的生活,人类也______在与自然灾害进行着______。 7、在人类与自然灾害的抗争过程中,人类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抗灾精神。 8、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全国人民发扬“一方有难,____________”的精神共同应对灾难。 9、尽管自然灾害还会发生,但是我们会_________的力量,全国上下形成______________、共同______、_______自然灾害对我们的危害。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台风多发于夏秋之间。() 2、滑坡、泥石流多发于西南地区。() 3、2008年发生的一场大地震是唐山大地震。() 4、破坏森林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5、当地震发生时,我们要尽快搭乘电梯离开。() 6、黄色预警信号表示特别严重。() 7、蓝色预警信号表示一般。() 8、弹簧减震器可以用来减缓地震对房屋的破坏。() 9、在灾难面前我们要不屈不挠、坚强面对。() 10、救灾是官兵们的事情,我们普通人做不了什么。()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6分) 1、对我国影响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是() A.旱灾 B.洪涝 C.旱涝 2、下列不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练习卷A

高胜教育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A 习题(A或B或C)一、选择题 1.气候资源不同于其他自然资源的特点是() A.能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能源 B.需要开发利用其资源的技术条件和资本投入小 C.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D.具有数值特征,且有较大的变率 2.为使居住区街道两侧所有建筑物都有较好的日照条件,我国华北地区城镇街道应() A.呈南北方向B.呈东西方向 C.与子午线呈30°~60°夹角D.与纬线呈30°~60°夹角3.下列属于充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是() A.丘陵地区的层层梯田B.宁夏平原引黄灌溉 C.北京郊区的塑料大棚D.河西走廊引冰雪融水灌溉 4.一地的气候资源往往决定该地的() A.种植制度B.耕地类型 C.产量高低D.土壤肥力 5.读“局部海洋洋流分布图”,M处可能是() A.北海渔场B.北海道渔场 C.秘鲁渔场D.纽芬兰渔场 6.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图表示多数沿海国家由其海岸向外延伸拥有的各种范围,正确的是()

①领海范围为a+b=200海里 ②专属经济区范围为a+b=200海里 ③领海范围为a=12海里 ④专属经济区为b=200海里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 7.下列人类活动可能造成严重海洋环境污染的是() ①陆上农耕②偶发性的海上油轮泄漏③陆上交通运输④核电站排出的冷却水⑤港口工程建设⑥人类对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捞 A.①②④⑤B.①②⑤⑥ C.②④⑤⑥D.②③④⑥ 8.关于陆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陆地资源是人类生活的物质基础B.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大 C.陆地资源的状况影响人口的分布D.社会生产是陆地资源的基础9.以下自然资源中,既是陆地资源,又是非可再生资源的是()A.太阳辐射能B.土地资源 C.矿产资源D.水资源 10.关于寒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种冷锋天气B.全年皆可出现 C.冬季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影响最大D.影响范围较小,但多种灾害并发11.沿海港口的功能是() ①海洋运输船舶停泊的场所②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场所③中转货物的场所④装卸货物的场所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2.有关暴雨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充沛的水汽B.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移动缓慢

人为灾害1

瑞士再保险等专业风险管理专业公司称2010年为“灾害年”。这一年,除了自然灾害频发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以外,人为灾害也不容忽视。人类活动所造成的自然资源枯竭、环境污染、气候变暖、交通安全事故、老龄社会、核能源不合理开发等问题,正在演变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潜在灾害。 空难所造成的死亡人数明显比陆运和水运中发生的事故严重。不过如果从事故导致受伤人数的排名看,陆路交通事故是最为严重的灾难。按照受伤人数排列,2010年度最为严重的交通事故是发生于刚果(布)的一起铁路事故。该国大洋铁路公司一客运列车6月21日午夜在从黑角驶往首都布拉柴维尔的途中经过一个弯道时,突然发生脱轨事故,导致4节车厢坠落轨道旁的峡谷,造成76人死亡、745人受伤,伤亡人数高达821人。 灾害与保险 许闲 2010年 全球日常生活 人为灾害 除了工业事故和交通事故意外,人为灾害中还包括民众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灾难,比如为国人所沉痛悼念的上海11月15日特大火灾等等。综观2010年各大灾难,日常生活的人为灾害主要包括住宅地火灾、房屋倒塌和踩踏事件三大类。 2010年火灾肆虐给全世界各地民众带来重大灾难。除了上海火灾以外,在2010年的各起重大日常生活人为灾害中,最为严重的当属6月3日孟加拉国的一起火灾,该国首都由于违章建筑而发生特大火灾,导致至少120人遇难。引发该次火灾事故的原因是一间违章修建的化学仓库内变压器爆炸,火灾发生地楼宇密集,为救援工作带来困难,间接造成伤亡人数增加。4月25日,菲律宾奎松市发生火灾,至少300间民房被烧毁,上万人民众无家可归,受伤民众高达2000人之多。1月24日,发生于喀麦隆的一起住宅区火灾令1755名民众受伤。3月24日,泰国的一场大火烧伤了300多人,等等。 居民区倒塌也是不容忽视的日常生活人为灾害。11月15日晚,印度新德里一栋五层居民楼突然倒塌,造成大约100人遇难,130多人受伤。该楼内住户大多是贫困的外来劳工,印度官方称事故由违章施工引起,事发时该楼地基已被雨水浸泡了2个月。10月27日,阿富汗北部巴格兰省一个结婚典礼现场发生屋顶坍塌事故,致使大约65人死亡。摩洛哥2月19日梅克内斯一座清真寺的一个宣礼塔倒塌,同时屋顶部分坍塌,造成36人死亡、70多人受伤。坍塌事件在我国也时有发生,比如7月24日,我国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潭头镇汤营村伊河汤营大桥整体垮塌,导致44人遇难和22人失踪。 除了以上各项列举的人为灾害外,2010年度还有一次罕见事件值得一提:7月24日,德国西部鲁尔区杜伊斯堡市在举行“爱的大游行”电子音乐狂欢节时发生踩踏事件,造成至少19人死亡、342人受伤,成为2000年以来欧洲发生的最严重踩踏事件。造成本次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活动场地唯一的入口是地下通道,并且该地下通道发生人群拥堵引起恐慌性踩踏事件,加之人山人海的局面大大增加了救援工作的难度,连救援直升机都找不到降落的地方。同年3月4日发生于印度北部一座神庙的踩踏事故,造成37名儿童和26名妇女死亡,数十人受伤。在和平节日里发生的人为灾难,不得不引起人们的警惕和反思:加强风险认知,建立安全措施,实现安全第一,以降险防灾的方式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2010年全球 重大工业灾害 伴随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工业灾难也时有发生。从各项排名看,矿难是当前最为严重的工业灾难。根据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排名,2010年全球最大的工业灾害当属5月8日发生于俄罗斯西伯里亚地区克麦罗沃州梅日杜列琴斯克市的煤矿矿井爆炸事件。该事件主要由甲烷爆炸引发,事故共造成90人死亡、379人受伤。本次工业灾难也是该年度按照受伤人数排名的全球第二起重大工业灾害。 拉丁美洲是2010年矿难的多发地,该地区的哥伦比亚、智利、苏里南和委内瑞拉都有重大矿难发生。本年度第二起重大工业灾难发生于6月16日的哥伦比亚,其西北部城市Amaga一小型煤矿San Fernando 发生爆炸,导致矿井中作业的工人由于矿井坍塌而被掩埋。本次爆炸事件小有讽刺性,因为哥伦比亚的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