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不能缺席》

《爱,不能缺席》
《爱,不能缺席》

爱,不能缺席

岁月如梭,转眼间又从一个硕果累累的金秋时节到了初冷乍寒的冬季。我班的那群“小家巧”们也从刚踏进校门时的稚蒙到了现在的井然有序。

从接手这个班的第一天开始,我就注意到了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人物”,不光因为个子矮小,而且有点“枯黄”,作业时常“缺席”。他那黝黑的脸庞,一双忧郁的眼神中总是透露出一种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有着特别眼神的男孩,而且每天早上我只要在教室刚一出现,就会有几个学生围上来,七嘴八舌的向我告状:“老师,我在做作业的时候,于继明跑过来拽我的头发,我不让他还又拽我的衣服……”“语文老师,于继明把我的铅笔盒扔到垃圾箱里了!”“老师,于继明的作业又没交……”就这样,他成了最令我头疼的学生。

是放任自流还是肯下这块硬骨头?我在内心充满着矛盾,对他是真的束手无策,没有良方能够对症下药。但是在我心中却深深的明白,自己怎样对待这棵刚刚发芽的幼苗,往往决定着一个孩子的一生。没有别的办法,我只能迎难而上,只要有可能,就不能放弃。在这种状态下,我时时鼓励他,对于他做得不对的地方果断批评,可以说虽然他还是大错小错一起犯,但是他有意识的克制了一些。我又联系了他的家长,逐渐了解到了一些我所不知道的细节:他妈妈经营一家酒店,无暇照顾他,爸爸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又加上在他三四岁的时候,爷爷和奶奶又相继去世。在这个环境下,通过对他的了解以及亲眼所见,我发现这个孩子最大的问题是从小就没有人管理,养成了散漫的性格,加上他很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在这个孩子身上,几乎具备了所有孩子的缺点。

一直到了这个学期,偶然之间的一个小插曲,却改变了我们之间由来已久的敌对状态。在班级里的一次大扫除上,我惊奇的发现,平时学习上爱偷懒的于继明竟然满头大汗的用力的劳动,而且还颇有一番业绩呢!于是,我对他说:“明明,你真行啊!真够棒的!”其实叫他明明只是我一时高兴对他所用的称呼,没想到这个称呼却真的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他跑过来问我:“老师,老师,你叫我什么?”听了他的问话,看着他不好意思的脸,我突然觉得这虽然是两个小小的字眼,对他来讲却异常重要。之后劳动中,他干得更加的卖劲,再没见过他偷懒。学习上也比以前努力、刻苦了,从不问问题的他,经常跑到我的身边来问这问那,上课也爱回答问题了。有一次,他回答问题的次数在全组中排第一名。看着他的变化,对比着他以前的种种,很难相信这就是那个曾

经让我时时牵挂、时时担心的于继明了。不管是在他做对、做错时,我都这样称呼他,每一次都会看到他瞪大眼睛认真倾听。看着他的变化,我也经常想,难道真的就是因为这一声亲切的称呼使他改变吗?当然不是,这也许就是量变向质变的转化吧。

不过,在他的身上,也会时常出现一些小问题,正所谓“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虽然从现在的表现来看,他并不完美,但是对他来讲,已经有了一个全新的开始。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他虽然不是最好的,但他的未来还很漫长,有了第一步,他距离成功还会遥远吗?在这之后,他态度变得积极上进了,作业也能够完成了,上课能够认真的听讲、积极回答问题了。他变得可爱了,我也从这个教育中感受到了成功、感受到了教育带给人的满足感。

不是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那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因而对占相对多数的中差生的改变也让我有了许多的思考,这样的孩子,他的身上几乎没有什么优点,每个和他的接触过的人都会感到棘手。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他并不是一个石头、一块钢铁,如果学校和教师最大限度的给予他时间、空间上宽容,用爱去温暖他,他也会逐渐被我们这种细致入微的教育感动,他也会被溶化,对于老师,无论是对哪一种的学生,都不能让爱缺席。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