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湍流流动与换热的数值模拟

湍流的数值模拟方法进展

3 大涡模拟(LES ) 湍流大涡数值模拟(LES )是有别于直接数值模拟和雷诺平均模式的一种数值模拟手段。利用次网格尺度模型模拟小尺度湍流运动对大尺度湍流运动的影响即直接数值模拟大尺度湍流运动, 将N-S 方程在一个小空间域内进行平均(或称之为滤波),以使从流场中去掉小尺度涡,导出大涡所满足的方程。 3.1 基本思想 很多尺度不同的旋涡一起组成了湍流运动平均流动主要取决于大漩涡的流动,大尺度运动则受到小旋涡的影响。流动中的大涡实现了动量、能量质量、热量的交换,耗散主要是由于小涡作用的。大旋涡中受到流场形状、阻碍物的影响,,使大漩涡的各向异性更加明显。然而小漩涡之间各项同性,相互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建立统一的模型比较容易一些。综上所述,大涡模拟将湍流瞬时运动量通过滤波将运动分成小尺度和大尺度。大尺度的运动受到小尺度的运动的影响可以通过应力项(类似于雷诺应力项)来表示,即为亚格子雷诺应力,以建立这种模型的方法来模拟。而大尺度则是求解运动微分方程而计算出来的,也就是说大涡模拟,要先过滤掉小尺度的脉动,然后再推出小尺度的运动封闭方程以及大尺度的运动控制方程。 3.2 滤波函数 正如上面提到,大涡模拟要先将流动变量分解成小尺度量和大尺度量,我们把这个作用叫做滤波。滤波运算就是在一区域内按照一定的条件对函数进行加权平均,作用是将高波数滤掉,使低波数保留,滤波函数的特征尺度决定了截断波数的最大波长,下面三种滤波函数是最为常用的主要有以下三种:盒式、富氏截断以及高斯滤波函数。 不可压常粘性系数的湍流运动控制方程为N-S 方程: j ij i j j i i x S x P x u u t u ???+??-=??+??)2(1γρ 式中:S 拉伸率张量,表达式为:2/)//(i j j i ij x u x u S ??+??=;γ分子粘性系数;ρ流体密度。设将变量i u 分解为方程(11)中i u 和次网格变量(模化变量)'i u ,

第三章,湍流模型

第三章,湍流模型 第一节, 前言 湍流流动模型很多,但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湍流输运系数模型,是Boussinesq 于1877年针对二维流动提出的,将速度脉动的二阶关联量表示成平均速度梯度与湍流粘性系数的乘积。即: 2 1 21 x u u u t ??=-μρ 3-1 推广到三维问题,若用笛卡儿张量表示,即有: ij i j j i t j i k x u x u u u δρμρ32 -??? ? ????+ ??=''- 3-2 模型的任务就是给出计算湍流粘性系数t μ的方法。根据建立模型所需要的微分方程的数目,可以分为零方程模型(代数方程模型),单方程模型和双方程模型。 第二类是抛弃了湍流输运系数的概念,直接建立湍流应力和其它二阶关联量的输运方程。 第三类是大涡模拟。前两类是以湍流的统计结构为基础,对所有涡旋进行统计平均。大涡模拟把湍流分成大尺度湍流和小尺度湍流,通过求解三维经过修正的Navier-Stokes 方程,得到大涡旋的运动特性,而对小涡旋运动还采用上述的模型。 实际求解中,选用什么模型要根据具体问题的特点来决定。选择的一般原则是精度要高,应用简单,节省计算时间,同时也具有通用性。 FLUENT 提供的湍流模型包括:单方程(Spalart-Allmaras )模型、双方程模型(标准κ-ε模型、重整化群κ-ε模型、可实现(Realizable)κ-ε模型)及雷诺应力模型和大涡模拟。 湍流模型种类示意图 第二节,平均量输运方程 包含更多 物理机理 每次迭代 计算量增加 提的模型选 RANS-based models

雷诺平均就是把Navier-Stokes 方程中的瞬时变量分解成平均量和脉动量两部分。对于速度,有: i i i u u u '+= 3-3 其中,i u 和i u '分别是平均速度和脉动速度(i=1,2,3) 类似地,对于压力等其它标量,我们也有: φφφ'+= 3-4 其中,φ表示标量,如压力、能量、组分浓度等。 把上面的表达式代入瞬时的连续与动量方程,并取平均(去掉平均速度i u 上的横线),我们可以把连续与动量方程写成如下的笛卡儿坐标系下的张量形式: 0)(=?? +??i i u x t ρρ 3-5 () j i j l l ij i j j i j i i u u x x u x u x u x x p Dt Du -?? +???????????? ????-??+????+??-=ρδμρ32 3-6 上面两个方程称为雷诺平均的Navier-Stokes (RANS )方程。他们和瞬时Navier-Stokes 方程有相同的形式,只是速度或其它求解变量变成了时间平均量。额外多出来的项j i u u ''-ρ是雷诺应力,表示湍流的影响。如果要求解该方程,必须模拟该项以封闭方程。 如果密度是变化的流动过程如燃烧问题,我们可以用法夫雷(Favre )平均。这样才可以求解有密度变化的流动问题。法夫雷平均就是出了压力和密度本身以外,所有变量都用密度加权平均。变量的密度加权平均定义为: ρρ/~ Φ=Φ 3-7 符号~表示密度加权平均;对应于密度加权平均值的脉动值用Φ''表示,即有: Φ''+Φ=Φ~ 。很显然,这种脉动值的简单平均值不为零,但它的密度加权平均值等于零,即: 0≠Φ'', 0=Φ''ρ Boussinesq 近似与雷诺应力输运模型 为了封闭方程,必须对额外项雷诺应力j i u u -ρ进行模拟。一个通常的方法是应用Boussinesq 假设,认为雷诺应力与平均速度梯度成正比,即: ij i i t i j j i t j i x u k x u x u u u δμρμρ)(32 ??+-??? ? ????+??=''- 3-8 Boussinesq 假设被用于Spalart-Allmaras 单方程模型和ε-k 双方程模型。Boussinesq 近似 的好处是与求解湍流粘性系数有关的计算时间比较少,例如在Spalart-Allmaras 单方程模型中,只多求解一个表示湍流粘性的输运方程;在ε-k 双方程模型中,只需多求解湍动能k 和耗散率ε两个方程,湍流粘性系数用湍动能k 和耗散率ε的函数。Boussinesq 假设的缺点是认为湍流粘性系数t μ是各向同性标量,对一些复杂流动该条件并不是严格成立,所以具有其应用限制性。

第四章 层流流动与湍流流动

第四章层流流动及湍流流动 由于实际流体有粘性,在流动时呈现两种不同的流动形态:层流流动及湍流流动,并在流动过程中产生阻力。 对可压缩流体,阻力使流体受压缩。 对不可压缩流体,阻力使流体的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散失,这个转变过程不可逆。散失的热量称为能量损失。 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流体的能量损失,称为水头损失(或压力损失),并以h w(或Δp)表示。 本章首先讨论流体的流动状态,再对粘性流体在两种流动状态下的能量损失进行分析。 第一节流动状态及阻力分类 一、流体的流动状态 1.雷诺试验:1882年雷诺作了如教材45页图4-1所示的流体流动形态试验。 试验装置:在圆管的中心用细玻璃管向圆管的水流中引入红色液体的细流。 试验情况: (1)当水的流速较小时(图4-1a),红色液体细流不与周围水混和,自己保持直线形状与水一起向前流动。 (2)如把水的流速逐渐增大,至一定程度时,红色细流便开始上下振荡,呈波浪形弯曲(如图4-1b)。 (3)当再把水流速度增大,红色细流的振荡加剧,至水的流速增大至某一速度后,圆管中红色细流消失,红色液体混入整个圆管的水中(如图4-1c)。 试验的三种不同状况说明: (1)对(图4-1a)所示,表明水的质点只有向前流动的位移,没有垂直水流方向的移动,即各层水的质点不相互混和,都是平行地移动的,这种流动称为层流; (2)对(图4-1b)所示,说明流动的水质点已开始有垂直水流方向的位移,离开圆管轴线较远的部位水的质点仍保持平行流动的状态; (3)对(图4-1c)所示,说明流动中水的质点运动已变得杂乱无章,各层水相互干扰,这种流动形态称为紊流或湍流。

2.雷诺数: 流体之所以出现不同的流动形态,主要由流体质点流动时其本身所具有的惯性力和所受的粘性力的数值比例决定。 惯性力相对较大时,流体趋向于作紊流式的流动; 粘性力则起限制流体质点作纵向脉动的作用,遏止紊流的出现。 雷诺根据此原理提出了一个判定流体流动状态的无量纲参数——雷诺数(Re): 对在圆管中流动的流体而言,雷诺数的表现形式为 v:圆管内流体的平均流速(m/s);ε:动力粘度(Pa·s)。 D:圆管直径(m);ν:运动粘度(m2/s)。 实验确定,流体开始由层流形态向紊流转变时,称为下临界雷诺数, Re=2100~2320;当Re>10000~13800时流体的流动形态为稳定的紊流,称上临界雷诺数;当Re=(2100~2320)~(10000~13800),流动形态为过渡状态,可以是紊流或层流。临界雷诺数随体系的不同而变化,即使同一体系,它也会随其外部因素(如圆管内表面粗糙度和流体中的起始扰动程度等)的不同而改变,所以临界雷诺数为一个范围数。 对于非圆管中的流体流动,雷诺数的表现形式为 R:水力半径(m);A:流体的有效截面积(m2); x:截面上与流体接触的固体周长(湿周)(m)。 (但水力半径R不是圆截面的几何半径r,如充满流体圆管的水力半径为: ) 这里,取下临界雷诺数为500。对工程中常见的明渠水流,下临界雷诺数常取300。 当流体绕过固体(如绕过球体)流动时,出现层状绕流(物体后无旋涡)和紊状绕流(物体后形成旋涡)的现象,此时雷诺数用下式计算:

管内湍流的数值模拟

管内湍流的数值模拟 摘要:当Reynolds数大于临界值时,平滑流动会出现一系列复杂的变化,最终会导致流动特征的本质变化,流动呈无序的混乱状态,这种状态称为湍流。计算流体力学是通过计算机数值计算和图像显示,对包含有流体流动和热传导等相关物理现象的系统所做的分析。本文以湍流管流模型为例,借助Fluent软件进行空气动力学分析,对该管内湍流流动进行模拟。 关键词:计算流体力学;Fluent;管内湍流;数值模拟 1 引言 流体试验表明,当Reynolds数大于临界值时,平滑流动会出现一系列复杂的变化,最终会导致流动特征的本质变化,流动呈无序的混乱状态。这时,即使是边界条件保持不变,流动也是不稳定的,速度等流动特性都随机变化,这种状态称为湍流。 随着高速电子计算机的出现,数值模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流场的模拟。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简称为CFD)就是其中一种有效的研究流体动力学的数值模拟方法,它是通过计算机数值计算和图像显示,对包含有流体流动和热传导等相关物理现象的系统所做的分析;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一种数值计算工具, 用于求解流体的流动和传热问题。它能够描述几何体边界的复杂的流动现象,能够在设计的初期快速地评价设计并做出修改;在设计的中期,用来研究设计变化对流动的影响,减少未预料到的负面影响;设计完成后,CFD提供各种数据和图像,证实设计目的。CFD大大减少了费用、时间以及新设计带来的风险。近年来,CFD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翼型设计和流场的分析中,成为一种重要的设计和计算方法。 Fluent软件是用于模拟和分析在复杂几何区域内的流体流动与热交换问题的专用CFD软件。它用于计算计算流体流动和传热问题的软件,其应用的范围有一般流体的流场、自由表面的问题、紊流、非牛顿流流场、化学反应等。Fluent提供了灵活的网格特性,用户可以方便的使用结构网格和非结构网格对各种复杂区域进行网格划分。本文以湍流管流模型为例,借助Fluent软件进行空气动力学分析,对该管内湍流流动进行模拟,并分析了模型内的中心速度分布、表面摩擦系数和流速剖面。 2 数学及物理模型的建立 2.1 数学模型

湍流的数值模拟

2012年秋季学期研究生课程考核 (读书报告、研究报告) 考核科目高等流体力学 学生所在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学生所在学科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学生姓名高强 学号12S008123 学生类别工学硕士 考核结果阅卷人

湍流的数值模拟 一、流体力学概述 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的力学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主要研究在各种力的作用下,流体本身的状态,以及流体和固体壁面、流体和流体间、流体与其他运动形态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力学分支。除水和空气之外,这里的流体还指作为汽轮机工作介质的水蒸气、润滑油、地下石油、含泥沙的江水、血液、超高压作用下的金属和燃烧后产生成分复杂的气体、高温条件下的等离子体等等。它的主要基础是牛顿运动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常常还要用到热力学知识,有时还用到宏观电动力学的基本定律、本构方程和高等数学、物理学、化学的基础知识。气象、水利的研究,船舶、飞行器、叶轮机械和核电站的设计及其运行,可燃气体或炸药的爆炸,汽车制造,以及天体物理的若干问题等等,都广泛地用到流体力学知识。许多现代科学技术所关心的问题既受流体力学的指导,同时也促进了它不断地发展。 二、数值计算在流体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数值计算是研究流体力学的重要方法。它是针对流体运动的特点,用数学语言将质量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定律表达出来,从而得到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此外,还要加上某些联系流动参量的关系式(例如状态方程),或者其他方程。这些方程合在一起称为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组。 求出方程组的解后,结合具体流动,解释这些解的物理含义和流动机理。通常还要将这些理论结果同实验结果进行比较,以确定所得解的准确程度和力学模型的适用范围。 从基本概念到基本方程的一系列定量研究,都涉及到很深的数学问题,所以流体力学的发展是以数学的发展为前提。反过来,那些经过了实验和工程实践考验过的流体力学理论,又检验和丰富了数学理论,它所提出的一些未解决的难题,也是进行数学研究、发展数学理论的好课题。按目前数学发展的水平看,有不少题目将是在今后几十年以内难于从纯数学角度完善解决的。

湍流流动的近壁处理详解

壁面对湍流有明显影响。在很靠近壁面的地方,粘性阻尼减少了切向速度脉动,壁面也阻止了法向的速度脉动。离开壁面稍微远点的地方,由于平均速度梯度的增加,湍动能产生迅速变大,因而湍流增强。因此近壁的处理明显影响数值模拟的结果,因为壁面是涡量和湍流的主要来源。 实验研究表明,近壁区域可以分为三层,最近壁面的地方被称为粘性底层,流动是层流状态,分子粘性对于动量、热量和质量输运起到决定作用。外区域成为完全湍流层,湍流起决定作用。在完全湍流与层流底层之间底区域为混合区域(Blending region),该区域内分子粘性与湍流都起着相当的作用。近壁区域划分见图4-1。 图4-1,边界层结构 第一节,壁面函数与近壁模型 近壁处理方法有两类:第一类是不求解层流底层和混合区,采用半经验公式(壁面函数)来求解层流底层与完全湍流之间的区域。采用壁面函数的方法可以避免改进模型就可以直接模拟壁面存在对湍流的影响。第二类是改进湍流模型,粘性影响的近壁区域,包括层流底层都可以求解。 对于多数高雷诺数流动问题,采用壁面函数的方法可以节约计算资源。这是因为在近壁区域,求解的变量变化梯度较大,改进模型的方法计算量比较大。由于可以减少计算量并具有一定的精度,壁面函数得到了比较多的应用。对于许多的工程实际流动问题,采用壁面函数处理近壁区域是很好的选择。 如果我们研究的问题是低雷诺数的流动问题,那么采用壁面函数方法处理近壁区域就不合适了,而且壁面函数处理的前提假设条件也不满足。这就需要一个合适的模型,可以一直求解到壁面。FLUENT提供了壁面函数和近壁模型两种方法,以便供用户根据自己的计算问题选择。

4.1.1壁面函数 FLUENT 提供的壁面函数包括:1,标准壁面函数;2,非平衡壁面函数两类。标准壁面函数是采用Launder and Spalding [L93]的近壁处理方法。该方法在很多工程实际流动中有较好的模拟效果。 4.1.1.1 标准壁面函数 根据平均速度壁面法则,有: **1 ln()U Ey k = 4-1 其中,1/41/2 * /p p w U C k U μτρ ≡ ,1/41/2 * p p C k y y μρμ≡,并且 k =0.42,是V on Karman 常数;E =9.81,是实验常数;p U 是P 点的流体平均速度;p k 是P 点的湍动能;p y 是P 点到壁面的距离;μ是流体的动力粘性系数。 通常,在*30~60y >区域,平均速度满足对数率分布。在FLUENT 程序中,这一条件改变为*11.225y >。 当网格出来*11.225y <的区域时候,FLUENT 中采用层流应力应变关系,即:**U y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FLUENT 中采用针对平均速度和温度的壁面法则中,采用了*y ,而不是y +(/u y τρμ≡)。对于平衡湍流边界层流动问题,这两个量几乎相等。 根据雷诺相似,我们可以根据平均速度的对数分布,同样给出平均温度的类似分布。FLUENT 提供的平均温度壁面法则有两种:1,导热占据主要地位的热导子层的线性率分布;2,湍流影响超过导热影响的湍流区域的对数分布。 温度边界层中的热导子层厚度与动量边界层中的层流底层厚度通常都不相同,并且随流体介质种类变化而变化。例如,高普朗特数流体(油)的热导子层厚度比其粘性底层厚度小很多;对于低普朗特数的流体(液态金属)相反,热导子层厚度比粘性底层厚度大很多。 1/41/2 * ()w p p P T T c C k T q μρ-≡ '' 4-2 =()1/41/2 *2*1/41/222 1Pr Pr 21Pr ln()1Pr Pr Pr 2p p t p t p t c C k y U q Ey P k C k U U q μμρρ?+?''? ????++???? ??????+-??''?? ** **()()T T y y y y <> 4-3

湍流的数值模拟方法进展

《高等计算流体力学》课程作业 湍流的数值模拟方法进展

1概述 自然环境和工程装置中的流动常常是湍流,模拟任何实际过程首先遇到的就是湍流问题,而湍流问题本身又是流体力学理论上的难题。对于某些简单的均匀时均流场,如果湍流脉动是各向均匀及各向同性的,可以用经典的统计理论来分析,但实际上的湍流往往是不均匀的,给理论分析带来了极大困难。 湍流是空间上不规则和时间上无秩序的一种非线性的流体运动,表现出非常复杂的流动状态,主要表现在湍流流动的随机性、有旋性、统计性。传统计算流体力学中描述湍流的基础是Navier-Stokes(N-S)方程,根据N-S方程中对湍流处理尺度的不同,湍流数值模拟方法主要分为:直接数值模拟(DNS)、雷诺平均方法(RANS)和大涡模拟(LES)。 直接数值模拟可以获得湍流场的精确信息,是研究湍流机理的有效手段,但现有的计算资源往往难以满足对高雷诺数流动模拟的需要,从而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雷诺平均方法可以计算高雷诺数的复杂流动,但给出的是平均运动结果,不能反映流场脉动的细节信息。大涡模拟基于湍动能传输机制,直接计算大尺度涡的运动,小尺度涡运动对大尺度涡的影响则通过建立模型体现出来,既可以得到比雷诺平均方法更多的诸如大尺度涡结构和性质等的动态信息,又比直接数值模拟节省计算量,从而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2 雷诺平均方法(RANS) 雷诺平均模拟(RANS)即应用湍流统计理论,将非定常的N - S方程对时间作平均,求解工程中需要的时均量。利用湍流模式理论,对Reynolds应力做出各种假设,即假设各种经验的和半经验的本构关系,从而使湍流的平均Reynolds方程封闭。 2.1控制方程 对非定常的N - S 方程作时间演算,并采用Boussinesp 假设,得到Reynolds 方程

管内湍流传热的类似律

管内湍流传热的类似律 一 湍流边界层的三传过程 在湍流边界层中,除因层流之间相对位移而引起的摩擦切应力 之外,还由于流体质点的不规则运动在层流之间必然要引起的传递过程。以动量传递为例,这种由于湍流混合而引起的切应力称为湍流切应力,用 表示。因而在湍流中, 总切应力可表示成 )11(-+=t l τττ 式中层流切应力 y u l ??=ητ 。而湍流切应力通常比层流的大好多倍,且其值的大小与流动方向上的脉动程度有关。可以证明,平均湍流切应力 )21(''-?=v u t ρτ 式中,u 和'v 分别为x 方向和 y 方向的脉动速度。 设想有一个湍流微团位于平面P-P 上方或下方,到平面的距离为l ,这些微团在参考面前后运动,增强了湍流切应力效应。 在l y +处,速度近似为 dy du l y u l y u +≈+)()( 在l y -处,速度近似为 dy du l y u l y u -≈-)()( 普朗特假定湍流脉动量 是同上述两个量的平均值成正比的,即 dy du l u ≈' 这里的l 称作普朗特混合长度。式(1-2)可以写成 2 2''t M du du u v l E dy dy τρρρ??=?== ??? 式中,dy du l E M 2=称为湍流动量扩散系数,其数值仅取决雷诺数和流动的湍流程

度等因素。据上分析,式(1-1)可以写成 )31()(-+=dy du E M νρτ 仿动量问题的研究,湍流中的热量传递可类似用下式表示 )41()(-+-=dy dT E a c q H ρ 式中,H E 为湍流热扩散系数;a 为热扩散系数。同理,湍流中的A 组分质量传递可类似用下式表示 )51() (,-+-=dy dc E D A D AB A n φ 式中,D E 为湍流质扩散系数。 对于湍流传质问题,由于其机理的复杂性,M E ,D E ,H E 都无法用纯数学方法求得尚不能用分析方法求解,一般用类比的方法或由经验公式计算对流传质系数。现讨论运用质量传递与动量传递、热量传递的类似性,求解湍流传质系数的方法 二 对湍流传热的类比求解 对于湍流传质问题,由于其机理的复杂性,尚不能用分析方法求解,一般用类比的方法或由经验公式计算对流传质系数。现讨论运用质量传递与动量传递、热量传递的类似性,求解湍流传质系数的方法。 1三传类比的概念 动量、热量和质量三种传递过程之间存在许多类似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传递过程的机理类似。 (2)描述传递过程的数学模型(包括数学表达式及边界条件)类似。 (3)数学模型的求解方法类似。 (4)数学模型的求解结果类似。 根据三传的类似性,对三种传递过程进行类比和分析,建立一些物理量间的定量关系,该过程即为三传类比。探讨三传类比,不仅在理论上有意义,而且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它一方面将有利于进一步了解三传的机理,另一方面在缺乏传热和传质数据时,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可以用流体力学实验来代替传热或传质实验,也可由一已知传递过程的系数求其它传递过程的系数。

湍流的数值模拟综述

湍流的数值模拟 一、引语 流体的流动形态分为湍流与层流。而层流是流体的最简单的一种流动状态。流体在管内流动时,其质点沿着与管轴平行的方向作平滑直线运动。此种流动称为层流或滞流,亦有称为直线流动的。流体的流速在管中心处最大,其近壁处最小。管内流体的平均流速与最大流速之比等于0.5,根据雷诺实验,当雷诺准数引Re<2320时,流体的流动状态为层流。当雷诺数Re>2320时,流体流动状态开始向湍流态转变,湍流是一种很复杂的流动状态,是流体力学中公认的难题。 自从19世纪末O.Reynolds提出湍流的统计理论以来,已经有一个多世纪了,经过几代科学家的努力,湍流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工程应用的需要,以至于经常有悲观的论调侵袭湍流研究。为什么湍流问题没有圆满地解决会受到如此关注呢?因为湍流是自然界和工程中十分普遍的流动现豫,对于湍流问题的正确认识和模化直接影响到对自然环境的预测和工程的质量。例如,当前影响航天器气动力和气动热预测准确度的主要障碍是缺乏可靠的湍流模型。和其他一些自然科学的准题不同,解决湍流问题具有迫切性。 湍流运动的最主要特征是不规则性,这是大家公认的。对于湍流不规则性的深入认识,是一百多年来湍流研究的上要成就之一。早期的科学家认为,像分子运动一样,湍流是完全不规则运动。类似于分子运动产生黏性,湍流的耗散可以用涡黏系数来表述。20世纪初,一些杰出的流体力学家,相继对涡黏系数提出各种流体力学的模型,如Taylor(1921年)的涡模型,Praudtl(1925年)的混合长模型和von Karman(1930年)相似模型等。当科学家用流体力学观念(不是分子观念)来建立湍流耗散的涡黏模型时,就开始考虑连续介质不规则运动的特点,其中有别于气体分子不规则运动的最主要特点是运动的多尺度性。第一个提出流体湍流运动中多尺度输运特性的科学家mchardson(1922年)曾描述湍动能的多尺度传输过程如下:“大涡包含小涡,并喂予速度;小涡包含更小的涡,如此继续直到黏性耗散”。多尺度的思想导致产生描述多尺度的谱概念和谱分析方法,并最终产生了Kolmogorov(1941年)的局部各向同性的通用谱(即5/3谱)。 湍流不仅是多尺度的而且是有结构的运动。20世纪中叶,大量的湍流实验(包括测量和显示)发现多尺度的湍流运动存在某种特殊的运动状态。Townsend(1951年),Corrsin(1955年)和Lumley(1965年)等从脉动序列的间歇性和空间相关相继推测湍流结构的可能形态。理论上也提出过各种湍涡的模型:球涡模型,柱涡模型等。早期的湍流结构主要是从运动学上考虑,把旋涡结构作为湍流统计的样本。我国的周培源教授是近代湍流模式的奠基人之一,他首先提出先解方程后平均的统计方法,就是说湍涡必须满足Navier—Stokes方程(Chou and Chou,1995年)。 真实的、可以观察到的湍流结构通过流动显示,以及稍后湍流直接数值模拟所证实。典型的例子是混合层的Brown—Roshko涡(1976年),图1明显地展示了混合层中存在规则的大涡和分布在大涡周围的细小湍涡。在边界层、槽道和圆管湍流中也存在各式各样的大涡结构。例如,用激光诱导荧光的显示方法,我们可以在圆管湍流中观察到周向(图2a)和流向大涡(图2b)。值得提出的是,不仅在剪切湍流中有大涡结构,简单的均匀各向同性湍流中也存在涡结构。图3展示的是各向同性湍流的直接数值模拟中强涡量等值面,它们是管状结构。仔细分析还可以确定管状涡的平均长度约等于各向同性湍流的积分尺度,它们的平均直径约等于湍流TayLor微尺度,更进一步分析可以算出管状涡内部的平均速度

对流传热3

第三章 对流传热 一、名词解释 1. 速度边界层:在流场中壁面附近流速发生急剧变化的薄层。 2. 温度边界层:在流体温度场中壁面附近温度发生急剧变化的薄层。 3. 定性温度:确定换热过程中流体物性的温度。 4. 特征尺度:对于对流传热起决定作用的几何尺寸。 5. 相似准则(如Nu,Re,Pr,Gr,Ra):由几个变量组成的无量纲的组合量。 6. 强迫对流传热:由于机械(泵或风机等)的作用或其它压差而引起的相对运动。 7. 自然对流传热:流体各部分之间由于密度差而引起的相对运动。 8. 大空间自然对流传热:传热面上边界层的形成和发展不受周围物体的干扰时的自然对流传热。 9. 珠状凝结:当凝结液不能润湿壁面(θ>90?)时,凝结液在壁面上形成许多液滴,而不形成连续的液膜。 10. 膜状凝结:当液体能润湿壁面时,凝结液和壁面的润湿角(液体与壁面交界处的切面经液体到壁面的交角)θ<90?,凝结 液在壁面上形成一层完整的液膜。 11. 核态沸腾:在加热面上产生汽泡,换热温差小,且产生汽泡的速度小于汽泡脱离加热表面的速度,汽泡的剧烈扰动使表 面传热系数和热流密度都急剧增加。 12. 膜态沸腾:在加热表面上形成稳定的汽膜层,相变过程不是发生在壁面上,而是汽液界面上,但由于蒸汽的导热系数远 小于液体的导热系数,因此表面传热系数大大下降。 二、填空题 1. 影响自然对流传热系数的主要因素有: 、 、 、 、 、 。 (流动起因,流动速度,流体有无相变,壁面的几何形状、大小和位置,流体的热物理性质) 2. 速度边界层是指 。 (在流场中壁面附近流速发生急剧变化的薄层。) 温度边界层是指 。 (在流体温度场中壁面附近温度发生急剧变化的薄层。) 3. 流体刚刚流入恒壁温的管道作层流传热时,其局部对流传热系数沿管长逐渐 ,这是由 于 。 (减小,边界层厚度沿管长逐渐增厚) 4. 温度边界层越 对流传热系数越小,强化传热应使温度边界层越 。 (厚,簿) 5. 流体流过弯曲的管道或螺旋管时,对流传热系数会 ,这是由于 。 (增大,离心力的作用产生了二次环流增强了扰动) 6. 流体横掠管束时,一般情况下, 布置的平均对流传热系数要比 布置时高。 (叉排,顺排) 7. 管外流动传热,有纵向冲刷和横向冲刷之分,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以 向冲刷方向传热更为强烈。 (横向) 8. 对流传热微分方程式的表达式为 。其中,αx 是 ,λ是 ,Δt 是 , 0=???? ? ???y y t 是 。 (0=???? ?????-=y x y t t h λ,局部换热系数,流体导热系数,主流流体温度与壁温之差,贴壁处流体的法向温度变化率) 9. 纯净饱和蒸气膜状凝结的主要热阻是 。

近壁面函数的简单理解

一个成功的湍流计算离不开好的网格。在许多的湍流中,空间的有效粘性系数不同,是平均动量和其它标量输运的主要决定因素。因此,如果需要有足够的精度,这就需要保证湍流量要比较精确求解。由于湍流与平均流动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因此求解湍流问题比求解层流时候更依赖网格。对于近壁网格而言,不同的近壁处理对网格要求也不同。下面对常见的几种近壁处理的网格要求做个说明。采用壁面函数时候的近壁网格:第一网格到壁面距离要在对数区内。对数区的y+ >30~60。FLUENT在y+ <时候采用层流(线性)准则,因此网格不必要太密,因为壁面函数在粘性底层更本不起作用。对数区与完全湍流的交界点随压力梯度和雷诺数变化。如果雷诺数增加,该点远离壁面。但在边界层里,必须有几个网格点。壁面函数处理时网格划分采用双层模型时近壁网格要求当采用双层模型时,网格衡量参数是y+ ,并非y* 。最理想的网格划分是需要第一网格在y+ =1位置。如果稍微大点,比如=4~5,只要位于粘性底层内,都是可以接收的。理想的网格划分需要在粘性影响的区域内(Rey<200 )至少有十个网格,以便可以计算粘性区域内的平均速度和湍流量。采用双层区模型时网格划分采用Spalart-Allmaras 模型时的近壁网格要求该模型属于低雷诺数模型。这就要求网格能满足求解粘性影响区域内的流动,引入了阻尼函数,用以削弱粘性底层的湍流粘性影响。因此,理想的近壁网格要求和采用双层模型时候的网格要求一致。采用大涡模拟的近壁网格要求对于大涡模拟,壁面条件采用了壁面法则,因此对近壁网格划分没有太多限制。但是,如果要得到比较好的结果,最好网格要细,最近网格距离壁面在 y+=1的量级上。 for Hexa mesh, ==>Y+是第一层高度一半和 viscous length scale 的比值 for Tetra mesh==>Y+是第一层高度1/3和 viscous length scale 的比值 y+就是Yplus,它跟你在湍流模型里采用的近壁面函数选取有关,若Yplus为个位数,选增强型壁面函数,若在两位数以上,选标准或非平衡的壁面函数。 y+的意思是底层网格必须划分在对数率成立的区域内。 一般应使y+的值为15~300,但是y+是模拟完成后才知道的。 而且同一个模型不同地方不同流速y+不一样,所以不是很精确。如果模拟传热应注意y+对结果的影响。

第9章湍流边界层中的传热

第九章 湍流边界层中的传热 在层流边界层的处理中,只要粘性耗散项可以忽略不计,则能量方程就有着与动量方程相同的数学形式。这时,能量方程的解可直接引用动量方程的解。 在湍流边界层的处理中,我们已经有了动量方程的解。仿层流边界层中能量方程的解法,我们似乎也可以走直接引用湍流动量方程的解的解决途径。 与湍流动量方程一样,湍流能量方程中也有着类似的“封闭”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一种模型,以解决湍流能量方程存在着的“封闭”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直接引用湍流动量方程解决封闭问题的结论,考察湍流能量方程的类似结论与湍流动量结论之间的关系。本章中的雷诺比拟就属于后一种处理方法。 §9.1湍流边界层能量方程的求解 §9.1.1动量-能量方程的比较 在定常、恒定自由流、全部流体物性处理成常数、忽略体积力和粘性耗散项可以忽略的情况下,湍流动量方程可以表为, 0''=???? ??-????-??+??v u y u y y u v x u u ρμ 湍流能量方程可以表为, 0''=??? ? ??-????-??+??v t y t c k y y t v x t u ρ 以上表示湍流边界层中的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在数学表述上具有类似的形式。 §9.1.2 雷诺比拟 在求解湍流动量方程“封闭”问题时,引入了普朗克混合长度理论,以计算' 'v u , y u l u ??='最大 和 y u kl v ??=' 最大 2 2' '''22 ??? ? ????=?= y u l k v u v u 最大 最大 混合长度定义式如下, 2 2''??? ? ????-=y u l v u 并且有, y l κ= 在求解湍流能量方程的“封闭”问题时,我们也可以引入一种计算' 'v t 的理论。 鉴于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在数学表述上具有相似性,我们还可以探索' 'v t 与' 'v u 之间是否存在着一种简单的关系,如果能够找到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就可以直接引用动量方程求解的结论。 ①因y 方向上脉动速度' v 的存在而引起的有效剪切应力和有效热通量的计算: 动量:() ()v u G G V G y x ++=?

第三章_湍流模型

第三章 湍流模型 第一节 前言 湍流流动模型很多,但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湍流输运系数模型,是Boussinesq 于1877年针对二维流动提出的,将速度脉动的二阶关联量表示成平均速度梯度与湍流粘性系数的乘积。即: 2 1 21 x u u u t ??=''-μρ 3-1 推广到三维问题,若用笛卡儿张量表示,即有: ij i j j i t j i k x u x u u u δρμρ32 -??? ? ????+ ??=''- 3-2 模型的任务就是给出计算湍流粘性系数t μ的方法。根据建立模型所需要的微分方程的数目,可以分为零方程模型(代数方程模型),单方程模型和双方程模型。 第二类是抛弃了湍流输运系数的概念,直接建立湍流应力和其它二阶关联量的输运方程。 第三类是大涡模拟。前两类是以湍流的统计结构为基础,对所有涡旋进行统计平均。大涡模拟把湍流分成大尺度湍流和小尺度湍流,通过求解三维经过修正的Navier-Stokes 方程,得到大涡旋的运动特性,而对小涡旋运动还采用上述的模型。 实际求解中,选用什么模型要根据具体问题的特点来决定。选择的一般原则是精度要高,应用简单,节省计算时间,同时也具有通用性。 FLUENT 提供的湍流模型包括:单方程(Spalart-Allmaras )模型、双方程模型(标准κ-ε模型、重整化群κ-ε模型、可实现(Realizable)κ-ε模型)及雷诺应力模型和大涡模拟。 湍流模型种类示意图 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 包含更多 物理机理 每次迭代 计算量增加 提的模型选 RANS-based models

湍流的产生和解释

湍流的产生和解释 湍流是如何产生的有哪些模型可以预测和解释湍流现象 关于第一个问题,可以先从流体的流动讲起。假设有这样一根管道,我在一头加上一个水龙头,然后通过调节水龙头的大小来控制水的速度。一开始,水龙头开度比较小,这时候是层流(如下图)。 细致地调节细管中红水的流速,当它与主流管内水流速度相近时,可以看到清水中有稳定而清晰的红色水平流线,表明这时主流管中各水层互不干扰地流动。逐渐加大水龙头的开度,层流就慢慢的变成湍流了。这时流线不再清楚可辨,流场中有许多小漩涡,层流被破坏,相邻流层间不但有滑动,还有混合。这时的流体作不规则运动,有垂直于流管轴线方向的分速度产生(如下图)

所以我们现在可以说,层流与湍流的最大区别就是流速了(单单对于上例来说)。流速较小的时候,流动比较规则,分层现象比较明显。流速大了之后就开始乱了,各种漩涡,滑动。 现在来看看究竟怎么区别层流和湍流,或者说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这里我们先引入雷诺数的概念。雷诺数(Reynolds number)一种可用来表征流体流动情况的无量纲数,以Re 表示,Re=ρvd/ η,其中v、ρ、η分别为流体的流速、密度与黏性系数,d 为一特征长度。黏性就是指当流体运动时,层与层之间有阻碍相对运动的内摩擦力。举个例子,假如有一群人手拉手的往前跑,大家开始跑得都很慢,突然有一个人不想跟他们一起玩这个脑残的游戏了,所以任性的加快了速度。如果手拉的不紧,他就很容易逃脱—这就是黏性比较小,相互之间摩擦力较小;如果手拉的越紧,他就越不容易逃脱—这就是黏性比较大,相互之间摩擦力较大。另一方面,要是不容易逃脱,他只要加快速度,终究是可以逃脱的。 这个例子或许不那么恰当,但是可以说明雷诺数的概念了。雷诺数其实是一个无量纲数,表示作用于流体微团的惯性力与粘性力之比。当雷诺数较小时,黏滞力对流场的影响大于惯性力,流场中流速的扰动会因黏滞力而衰减,流体流动稳定,为层流;反之,若雷诺数较大时,惯性力对流场的影响大于黏滞力,流体流动较不稳定,流速的微小变化容易发展、增强,形成紊乱、不规则的湍流流场。这里贴一张从层流发展为湍流的图(中间有一段过渡段,这也很容易理解,数值上的绝对反映到实际情况下,基本都有一段过渡段)。 再简单的概况一下,湍流就是当流体的惯性力影响大于黏滞力时,流动有 较规则分层明显的层流变为不规则的运动的情况。 对于第二个问题,有哪些模型可以预测和解释湍流现象 现在的模型大多都是近似的模型。如果硬要说说预测和解释的话,应该是连续方程和N-S方程,这两个方程基本上可以描述世界上所有的流动现象。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理论上,这个偏微分方程的求解是世界性的难题,计算流体力学方面,直接求解对计算机的

Fluent 湍流模型小结

Fluent 湍流模型小结 湍流模型 目前计算流体力学常用的湍流的数值模拟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直接模拟(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 DNS) 直接数值模拟(DNS)特点在湍流尺度下的网格尺寸内不引入任何封闭模型的前提下对Navier-Stokes方程直接求解。这种方法能对湍流流动中最小尺度涡进行求解,要对高度复杂的湍流运动进行直接的数值计算,必须采用很小的时间与空间步长,才能分辨出湍流中详细的空间结构及变化剧烈的时间特性。基于这个原因,DNS目前仅限于相对低的雷诺数中湍流流动模型。另外,利用DNS模型对湍流运动进行直接的数值模拟对计算工具有很高的要求,计算机的内存及计算速度要非常的高,目前DNS模型还无法应用于工程数值计算,还不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大涡模拟(large eddy simulation, LES) 大涡模拟(LES)是基于网格尺度封闭模型及对大尺度涡进行直接求解N-S方程,其网格尺度比湍流尺度大,可以模拟湍流发展过程的一些细节,但其计算量仍很大,也仅用于比较简单的剪切流运动及管流。大涡模拟的基础是:湍流的脉动与混合主要是由大尺度的涡造成的,大尺度涡是高度的非各向同性,而且随流动的情形而异。大尺度的涡通过相互作用把能量传递给小尺度的涡,而小尺度的涡旋主要起到耗散能量的作用,几乎是各向同性的。这些对涡旋的认识基础就导致了大涡模拟方法的产生。Les大涡模拟采用非稳态的N-S方程直接模拟大尺度涡,但不计算小尺度涡,小涡对大涡的影响通过近似的模拟来考虑,这种影响称为亚格子Reynolds应力模型。大多数亚格子Reynolds模型都是将湍流脉动所造成的影响用一个湍流粘性系数,既粘涡性来描述。LES对计算机的容量和CPU的要求虽然仍然很高,但是远远低于DNS方法对计算机的要求,因而近年来的研究与应用日趋广泛。 ?应用Reynolds时均方程(Reynolds-averaging equations)的模拟方法 许多流体力学的研究和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可用于工程上现实可行的湍流模拟方法仍然是基于求解Reynolds时均方程及关联量输运方程的湍流模拟方法,即湍流的统观模拟方法。统观模拟方法的基本思想是用低阶关联量和平均流性质来模拟未知的高阶关联项,从而封闭平均方程组或关联项方程组。虽然这种方法在湍流理论中是最简单的,但是对工程应用而言仍然是相当复杂的。即便如此,在处理工程上的问题时,统观模拟方法仍然是最有效、最经济而且合理的方法。在统观模型中,使用时间最长,积累经验最丰富的是混合长度模型和K-E 模型。其中混合长度模型是最早期和最简单的湍流模型。该模型是建立在层流粘性和湍流粘性的类比、平均运动与湍流的脉动的概念上的。该模型的优点是简单直观、无须增加微分方程。缺点是在模型中忽略了湍流的对流与扩散,对于复杂湍流流动混合长度难以确定。 到目前为止,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是k-ε模型。另外针对k-ε模型的不足之处,许多学者通过对K-E模型的修正和发展,开始采用雷诺应力模型(DSM)和代数应力模型(ASM)。近年来,DSM模型已用来预报燃烧室及炉内的强旋及浮力流动。很多情况下能够给出优于k-ε模型的结果。但是该模型也有不足之处,首先它对工程预报来说太复杂,其次经验系数太多难以确定,此外,对压力应变项的模拟还有争议。更主要的是,尽管这一模型考虑了各种应变效应,但是其总精度并不总是高于其它模型,这些缺点导致了DSM模型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总之,虽然从本质上讲DSM模型和ASM模型比k-ε模型对湍流流场的模拟更加合理,但DSM和ASM中仍然采用精度不高的E方程,模型中常数的通用性还没有得到广泛的验证,边界条件不好给定,计算也比较复杂。正因为如此,目前用计算解决湍流问题时仍然采用比较成熟的K-E模型。 需要注意的是: 1、大涡模拟有自己的亚格子封闭模型,这和k-ε模型完全是两回事。LES的亚格子模型表现

湍流理论发展概述

湍流理论发展概述 一、湍流模型的研究背景 自然环境和工程装置中的流动常常是湍流流动,模拟任何实际过程首先遇到的就是湍流问题,而湍流问题本身又是流体力学理论上的难题。对于某些简单的均匀时均流场,如果湍流脉动是各向均匀及各向同性的,可以用经典的统计理论来分析,但实际上的湍流往往是不均匀的,这就给理论分析带来了极大地困难。这也就引发了对湍流过程进行模拟的想法。 对湍流最根本的模拟方法是在湍流尺度的网格尺寸内求解瞬态的三维N-S 方程的全模拟方法,此时无需引进任何模型。然而由于计算方法及计算机运算水平的限制,该种方法不易实现。另一种要求稍低的方法是亚网格尺寸度模拟即大涡模拟(LES),也是由N-S 方程出发,其网格尺寸比湍流尺度大,可以模拟湍流发展过程的一些细节,但由于计算量仍然很大,只能模拟一些简单的情况,直接应用于实际的工程问题也存在很多问题[1]。目前数值模拟主要有三种方法:1. 平均N-S方程的求解,2.大涡模拟(LES),3.直接数值模拟(DNS),而模拟的前提是建立合适的湍流模型。 所谓的湍流模型,就是以雷诺平均运动方程与脉动运动方程为基础,依靠理论与经验的结合,引进一系列模型假设,而建立起的一组描写湍流平均量的封闭方程组。目前常用的湍流模型可根据所采用的微分方程数进行分类为:零方程模型、一方程模型、两方程模型、四方程模型、七方程模型等。对于简单流动而言,一般随着方程数的增多,精度也越高,计算量也越大、收敛性也越差。但是,对于复杂的湍流运动,则不一定。湍流模型可根据微分方程的个数分为零方程模型、一方程模型、二方程模型和多方程模型。这里所说的微分方程是指除了时均N-S 方程外,还要增加其他方程才能是方程封闭,增加多少个方程,则该模型就被成为多少个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