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耳穴治疗取穴

常见疾病耳穴治疗取穴
常见疾病耳穴治疗取穴

便秘取穴

主穴:大肠、三焦、脾、腹、消化系统皮质下。配穴:肺、乙状结肠。

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

三焦:外耳道孔后下方与对耳屏内侧下1/2连线中点。

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腹穴:腰、骶椎内侧中点近耳腔缘

消化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部区域中点,即卵巢、丘脑、腮腺连线成等边三角形中点乙状结肠:左耳大肠、小肠两穴之间。

肺:心区的下方,下方为同侧肺,临床上多取下肺。

腹泻取穴

主穴:直肠、大肠、神门、脾、交感、消化系统皮质下

配穴:炎症或慢性疾病引起的腹泻:内分泌、肾上腺

脾肾阳虚型:肾;肠胃不和型:小肠、胃

直肠:耳轮起始部,接近屏上切迹,与大肠穴同水平

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

神门:盆腔与降压点连线中、下1/3交界处。

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消化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部区域中点,即卵巢、丘脑、腮腺连线成等边三角形中点交感:对耳轮下脚内侧1/3处,对耳轮下脚内上缘

肾上腺:耳屏外侧下1/2隆起面中点

内分泌: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0.5cm.

小肠:耳轮脚上方的中1/3处。

胃:耳轮脚消失处周围。

肾:对耳轮上、下分叉处直下方的耳甲艇处。

高血压取穴

主穴:降压点、心、额、心血管皮质下、神经系统皮质下、肝、交感。

配穴:头晕:枕、晕区;肝肾阴虚:肾

心:耳甲腔中心凹陷处。

降压点:三角窝内的外上角

额:对耳屏外侧面前下方下缘中点

心血管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与神经系统皮质下,消化系统皮质下连成等边三角形顶点。

神经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下缘中点(卵巢与丘脑连线中点)

肝:耳甲艇的后下方。

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颞与脑干中点)

交感:对耳轮下脚内侧1/3处,对耳轮下脚内上缘

晕区:脑垂体与枕连线取中点,此点与脑干,脑垂体连线区域即为晕区。

面瘫取穴

主穴:三焦、相应部位(面颊区、眼、口)、脑干、神经系统皮质下、内分泌、肾上腺。

配穴:脾、肝。

三焦:外耳道孔后下方与对耳屏内侧下1/2连线中点。

面颊区:3、5、6区交界,包括上颚

眼:5区中点

口:外耳道口上方外侧缘与耳轮脚起始处连线中点。

脑干:轮屏切迹处,对耳轮与对耳屏交界处。

神经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下缘中点(卵巢与丘脑连线中点)

内分泌: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0.5cm

肾上腺:耳屏外侧下1/2隆起面中点

肝:耳甲艇的后下方。

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脑血管意外取穴

主穴:脑、脑干、心血管皮质下、神经系统皮质下、心、耳大神经点、枕小神经点。

配穴:三焦、脾、肝

脑干:轮屏切迹处,对耳轮与对耳屏交界处

脑:对耳屏内侧面后上方,即脑干、腮腺、丘脑连成等边三角形区域中点

心血管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与神经系统皮质下,消化系统皮质下连成等边三角形顶点

神经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下缘中点(卵巢与丘脑连线中点)

心:耳甲腔中心凹陷处。

耳大神经点(耳舟):与锁骨、颈椎区起始线连成等边三角形的下方

锁骨:平轮屏切迹处耳舟部,(平心穴,脑干、颈椎区起始线处)

枕小神经点:耳轮结节起始部内侧缘。

三焦:外耳道孔后下方与对耳屏内侧下1/2连线中点。

肝:耳甲艇的后下方。

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颈椎病取穴

主穴:颈后三角(耳背颈椎6、7、颈椎3、4、耳背耳大神经点组成)、肩三角(颈椎3、4、锁骨、耳大神经点组成)

配穴:肝、肾、内分泌;眩晕:晕区、枕;手指麻木:指、肩等相应部位

颈椎3、4:在与颈椎下1/3相对应的耳背部

颈椎6、7:在与颈椎上1/3相对应的耳背部

耳大神经点(耳舟):与锁骨、颈椎区起始线连成等边三角形的下方

锁骨:平轮屏切迹处耳舟部,(平心穴,脑干、颈椎区起始线处)

颈椎区:对耳轮下1/5

肝:耳甲艇的后下方。

肾:对耳轮上、下分叉处直下方的耳甲艇处。

内分泌: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0.5cm.

晕区:脑垂体与枕连线取中点,此点与脑干、脑垂体连线区域即为晕区

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颞与脑干中点)

指:耳舟上方顶端

肩:第四等份上方中点(将指与锁骨之间的耳周部分为五等分)

糖尿病取穴

主穴:糖尿病点、胰、胆、耳中、内分泌、丘脑、脑垂体、三焦、消化系统皮质下。

配穴:口渴(渴点);易饿(饥点);多尿(膀胱、尿道);皮肤瘙痒(过敏区);四肢麻木:枕小神经点、耳大神经点、相应部位。

胆囊:在右耳肝、肾两穴之间。

胰:在左耳肝、肾两穴之间。

糖尿病点:胰与十二指肠穴之间。

耳中:耳轮脚中点的下缘,又称迷走神经刺激点。

内分泌: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0.5cm.

丘脑:对耳屏内侧下缘中点

脑垂体:对耳屏外上方上缘中点(腮腺与脑干中点)

三焦:外耳道孔后下方与对耳屏内侧下1/2连线中点。

消化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部区域中点,即卵巢、丘脑、腮腺连线成等边三角形中点。渴点:外鼻与屏尖连线中点

饥点:外鼻与肾上腺连线中点

尿道:与对耳轮下脚下缘同水平的耳轮处

膀胱:肾、前列腺连线的中前1/3交界处

过敏区:也称风溪穴,指与腕连线区域

耳大神经点(耳舟):与锁骨、颈椎区起始线连成等边三角形的下方

锁骨:平轮屏切迹处耳舟部,(平心穴,脑干、颈椎区起始线处)

枕小神经点:耳轮结节起始部内侧缘。

呃逆取穴

主穴:膈、胃、贲门、神门、交感、神经系统皮质下、肝。

膈:与外耳道孔垂直向上方的耳轮脚起始部中点。

胃:耳轮脚消失处周围。

贲门:耳轮脚下方外1/3处。

神门:盆腔与降压点连线中、下1/3交界处。

神经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下缘中点(卵巢与丘脑连线中点)

对耳轮下脚内侧1/3处,对耳轮下脚内上缘

肝:耳甲艇的后下方。

带状疱疹取穴

主穴:过敏区、相应部位、胆、肺、肝、内分泌、肾上腺

配穴:疼痛取神门、枕

过敏区:也称风溪穴,指与腕连线区域

胆囊:在右耳肝、肾两穴之间。

肝:耳甲艇的后下方。

肺:心区的下方,下方为同侧肺,临床上多取下肺。

内分泌: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0.5cm.

肾上腺:耳屏外侧面下1/2隆起平面的中点

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颞与脑干中点)

神门:盆腔与降压点连线中、下1/3交界处。

忧郁、焦虑、神经紧张取穴

主穴:身心穴、快活穴、神经系统皮质下、神门、枕

配穴:神经衰弱区、神经衰弱点、肝、心

身心穴:7区中点

快活穴:在与身心穴相对应的耳背部

神经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下缘中点(卵巢与丘脑连线中点)

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颞与脑干中点)

神门:盆腔与降压点连线中、下1/3交界处。

神经衰弱区:枕、顶两穴之间与颈椎连线区域

神经衰弱点:4区中点(同垂前)

肝:耳甲艇的后下方。

心:耳甲腔中心凹陷处。

头痛取穴

主穴:神门、后头痛(枕)、前头痛(额)、偏头痛(颞)、头顶痛(顶)、神经系统皮质下配穴:前头痛、偏头痛、头项痛:外交感

后头痛:枕小神经点。

全头痛:外交感、枕小神经点。

神门:盆腔与降压点连线中、下1/3交界处

额:对耳屏外侧面前下方下缘中

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颞与脑干中点)

顶:枕穴直下0.15cm

颞:也称太阳穴,对耳屏外侧下缘中点。(听力中枢双向调节)

神经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下缘中点(卵巢与丘脑连线中点)

外交感:与交感、外生殖器同水平的耳轮与头面部相交处。

枕小神经点:耳轮结节起始部内侧缘。

头晕取穴

主穴:晕区、肝、枕、外交感。

配穴:内耳眩晕症:内耳、贲门、脾;贫血:脾、三焦;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头晕:交感、神经系统皮质下;脑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头晕:脑、心血管系统皮质下。

晕区:脑垂体与枕连线取中点,此点与脑干,脑垂体连线区域即为晕区

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颞与脑干中点)

外交感:与交感、外生殖器同水平的耳轮与头面部相交处。

肝:耳甲艇的后下方。

内耳:6区中点(对听力双向调节)

贲门:耳轮脚下方外1/3处。

神经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下缘中点(卵巢与丘脑连线中点)

心血管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与神经系统皮质下、消化系统皮质下连成等边三角形顶点

交感:对耳轮下脚内侧1/3处,对耳轮下脚内上缘

脑:对耳屏内侧面后上方,即脑干、腮腺、丘脑连成等边三角形区域中点

支气管炎取穴

主穴:气管、支气管、平喘、神门、肺、配穴:枕、内分泌、脾、大肠。

肺:心区的下方,下方为同侧肺,临床上多取下肺

气管:外耳道口与心穴之间

支气管:气管与下肺连线的中点。

平喘:腮腺穴向外下0.2cm处

神门:盆腔与降压点连线中、下1/3交界处。

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颞与脑干中点)

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

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止喘取穴

主穴:支气管、交感、肾上腺

配穴:平喘、过敏区、内分泌、胸

肺心病引起喘症:心、肺、脾、心血管皮质下

支气管:气管与下肺连线的中点。

交感:对耳轮下脚内侧1/3处,对耳轮下脚内上缘

平喘:腮腺穴向外下0.2cm处

肾上腺:耳屏外侧面下1/2隆起平面的中点

平喘:腮腺穴向外下0.2cm处

过敏区:也称风溪穴,指与腕连线区域

内分泌: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0.5cm

胸穴:胸椎内侧中点近耳腔处,与屏上切迹相平行

心:耳甲腔中心凹陷处。

肺:心区的下方,下方为同侧肺,临床上多取下肺

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心血管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与神经系统皮质下、消化系统皮质下连成等边三角形顶点

心动过速取穴

主穴:心、小肠、胸、心血管系统皮质下、降率穴。

配穴:神门、枕。

心:耳甲腔中心凹陷处。

小肠:耳轮脚上方的中1/3处。

心血管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与神经系统皮质下、消化系统皮质下连成等边三角形顶点

降率点:渴点与外耳连线中点

神门:盆腔与降压点连线中、下1/3交界处。

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颞与脑干中点)

胸穴:胸椎内侧中点近耳腔处,与屏上切迹相平行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取穴

主穴:心、交感、脑垂体、神经系统皮质下、额、枕、肾、相应部位。配穴:依症状配穴。心:耳甲腔中心凹陷处。

交感:对耳轮下脚内侧1/3处,对耳轮下脚内上缘

神经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下缘中点(卵巢与丘脑连线中点)

额:对耳屏外侧面前下方下缘中

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颞与脑干中点)

肾:对耳轮上、下分叉处直下方的耳甲艇处。

脑垂体:对耳屏外上方上缘中点,即对耳屏尖与轮屏切迹之间

神经衰弱取穴

主穴:神门、心、神经系统皮质下、枕、神经衰弱区、神经衰弱点。

配穴:心脾不足型(脾);肝郁气滞型(肝);心虚胆怯型(胆);心肾不交型(肾);

胃失和降型(胃)。

多梦:耳背多梦区。

早醒:神经衰弱点与睡眠深沉穴对贴。

神门:盆腔与降压点连线中、下1/3交界处。

心:耳甲腔中心凹陷处。

神经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下缘中点(卵巢与丘脑连线中点)

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颞与脑干中点)

神经衰弱区:枕、顶两穴之间与颈椎连线区域

神经衰弱点:4区中点(同垂前)

肝:耳甲艇的后下方。

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胆囊:在右耳肝、肾两穴之间。

胃:耳轮脚消失处周围。

肾:对耳轮上、下分叉处直下方的耳甲艇处。

反酸、呕吐取穴:

主穴:胃、肝、交感、脾、贲门、枕、神经系统皮质下。

胃:耳轮脚消失处周围。

肝:耳甲艇的后下方。

交感:对耳轮下脚内侧1/3处,对耳轮下脚内上缘

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贲门:耳轮脚下方外1/3处。

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颞与脑干中点)

神经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下缘中点(卵巢与丘脑连线中点)

退烧取穴

主穴:(耳尖、肾上腺、屏尖放血)、丘脑、交感、内分泌、肺、相应部位

配穴:枕、脑干

耳尖:耳轮顶端,将耳廓从中耳背向前反折,耳轮最高处,耳轮中、后1/3处

肾上腺:耳屏外侧面下1/2隆起平面的中点

屏尖:耳屏外侧上1/2隆起面中点

丘脑:对耳屏内侧下缘中点

交感:对耳轮下脚内侧1/3处,对耳轮下脚内上缘

内分泌: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0.5cm

肺:心区的下方,下方为同侧肺,临床上多取下肺

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颞与脑干中点)

脑干:轮屏切迹处,对耳轮与对耳屏交界处

坐骨神经痛取穴

主穴:坐骨神经三角区(耳背腰骶椎、腘窝、耳背坐骨神经)

配穴:耳前相应部位

髋关节:对耳轮上角起始部中点。

腘窝:髋关节、神门两穴连线中点

腰椎区:对耳轮上2/5

骶椎区:对耳轮上1/5

坐骨神经:对耳轮下脚中1/3处,对耳轮下脚中点

肥胖取穴:脑垂体、内分泌、额、兴奋点、饥点、丘脑、三焦、肾、大肠、肺、腹、臀止咳取穴

主穴:口、气管、支气管、肺

配穴:平喘、脑干、神门、枕、脾

心动过缓:主穴:心、胸、交感、肾上腺、心血管系统皮质下。配穴:肝。

一、耳垂:

神经衰弱点:在4区中点

眼:在5区中点

面颊区:在3、5、6区交界周围

扁桃体:在8区中点

身心穴:在7区中点

二、对耳屏:

平喘:腮腺向外下0.2cm处

腮腺:对耳屏尖端

额:对耳屏外侧面前下方下缘中点

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

神经衰弱区:颈椎与枕、顶两穴之间。

顶:枕穴垂直下向0.15cm

脑垂体:对耳屏外上方上缘中点,即对耳屏屏尖与轮屏切迹之间。

晕区: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在脑垂体与枕两穴之间连线中点,此点与脑垂体、脑干之间皮质下:在对耳屏内侧面前下方,将其分为三区

神经系统皮质下:在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下缘中点。

消化系统皮质下:在对耳屏内侧面前下方中点。

心血管皮质下:在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与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皮质下呈等边三角形。

三、轮屏切迹(相当于人体脑干)

四、耳屏:相当于人体的咽喉、内鼻鼻咽、肾上腺。

屏尖:耳屏外侧面上1/2隆起平面的中点。

肾上腺:耳屏外侧面下1/2隆起平面的中点。

外鼻:耳屏外侧面与屏尖、肾上腺呈等边三角形。

饥点:外鼻与肾上腺连线中点。

渴点:外鼻与屏尖连线中点。

降率穴:渴点与外耳连线中点

内鼻:耳屏内侧面下1/2的中点。

鼻咽:在外耳道口与内鼻连线中点。

五、屏上切迹:相当于外耳

外耳:屏上切迹近耳轮缘凹陷处。

六、对耳轮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耳穴治疗常见病症取穴参考表

耳穴治疗常见病症取穴参考表 恶心、呕吐:胃、脑干、神门、交感、内分泌、食道、枕、肝、脾 急慢性胃炎:胃、交感、脾、皮质下、枕、内分泌、肺 胃神经官能症:胃、神门、肾、交感、肝、内分泌 胃溃疡:胃、神门、脾、交感、胰胆、皮质下 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胃、神门、脾、交感、三焦、枕、内分泌、皮质下胃痉挛:胃、神门、交感、耳中、枕 慢性胆囊炎:胰胆、肝、交感、内分泌、神门 慢性胰腺炎:(胰腺炎点)、内分泌、交感、神门、肾上腺 呃逆:耳中、内分泌、食道、神门 腹泻:大肠、小肠、交感、内分泌、脾、肾、肺 肠胀气:肺、大肠、小肠、胃、交感、三焦 消化不良:肠、胰胆、脾、胃、内分泌、三焦 食欲不振:胃、脾、胰胆、三焦、肝 胃肠功能紊乱:胃、交感、脾、大肠、小肠、枕、三焦 过敏性结肠炎:内分泌、大肠、交感、肺、神门、直肠、小肠、三焦 便秘:大肠、角窝中、皮质下、直肠、交感、脾、肾 酒精中毒:艇中、枕、额、皮质下 咳嗽:气管、咽喉、对屏间、神门、肺 胸闷:交感、心、胸、肺、肾上腺 胸痛:肝、神门、相应部位、交感 伤风感冒:内鼻、外鼻、肺、肾上腺、神门 支气管炎:(支气管)、肺、角窝中、内分泌、神门、大肠、枕、耳迷根、肾 支气管哮喘:交感、肺、气管、内分泌、对屏间、肾上腺、肾、脾、大肠 肺炎:肺区、胸、内分泌、肾上腺、交感 扁桃体炎、咽炎:扁桃体、轮4—轮4、耳尖(放血)又咽喉,可用蒜泥天灸内关穴 高血压:角窝上、交感、内分泌、心、神门、肝、肾、耳背沟、相应部位 低血压:心、交感、肾上腺、(升压点)、皮质下相应部位 心肌炎:心、交感、神门、肾上腺 阵发性心动过速:心、交感、神门、小肠、内分泌、枕、皮质下 冠心病:心、交感、神门、内分泌、脾、皮质下、小肠、肾、(耳折痕) 心绞痛:心、交感、神门、(心脏点)、小肠 心动过缓:心、交感、肾、枕、肾上腺 心律失常:心、交感、神门、内分泌、小肠、枕 头晕、头痛:枕、颞、额、神门、皮质下、肝、肾、耳尖(放血) 失眠:神门、肾、心、枕、胃、耳尖(放血) 多梦:神门、肾、枕、心 偏头痛:颞、神门、肾、皮质下、枕 三叉神经痛:面颊区、颌、神门、肝、枕、眼 面神经麻痹:颊区、眼、口、枕、神门、额、胃 肋间神经痛:脑、神门、枕、交感、腺 1

耳穴压豆疗法讲课讲稿

耳穴压豆疗法

为什么通过耳穴可以治疗许多疾病? 通过耳穴诊疗疾病早在2000年前《灵枢·厥病》篇就有记载;随后历代医家对耳穴治病的机理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认为耳为十二经脉气血汇聚之所。正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所言“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窍,其精阳之气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从耳廓的解剖关系来认识,耳廓神经分布十分丰富,包括了耳大神经、枕小神经、耳颞神经、迷走、舌咽面混合神经;同时论证了《黄帝内经》灵枢篇提出的“足太阳的分支到耳上角,足阳明上耳前,足少阳下耳后,分支到耳中,手太阳的分支到耳上角,手阳明别络入耳中,阴经则通过其别支合于阳经而与耳部相聚也”。均说明了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均汇聚于耳部。 根据全信息理论,认为耳为倒立的一个胎儿,内在脏腑与四肢躯干均在耳廓部有相应的对应点。通过这些对应点色与形的改变,以及局部脱屑、丘疹、结节,压痛敏感等反应,就可通过耳廓视诊来诊断内在脏腑的生理与病理变化;选择这些对应点压豆,并施以按、压、捏等外力刺激,通过神经与经络的感传效应,可调整内在脏腑与气血失调。 什么是耳穴压豆法?其主要治疗哪些疾病? 耳穴压豆法又称耳穴药压法,是使用较硬的王不留行籽、决明子等进行耳穴压贴的一种传统疗法。耳穴压豆法主要遵循耳针、中医辨证的原则,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选择一定的穴位进行组合,以调整相应脏腑经络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耳穴压豆法对于治疗以下疾病有较好疗效:各种疼痛性疾病如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坐骨神经痛等神经性疼痛;扭伤、挫伤、落枕等外伤性疼痛;各种炎症性病症如咽喉炎、扁桃体炎、腮腺炎、气管炎、肠炎、末梢神经炎等;一些功能紊乱性病症如眩晕症、神经衰弱、失眠、癔症、心律不齐、疲劳综合症、多汗症、胃肠功能紊乱、肥胖、月经不调、痛经、遗尿等;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病症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结肠炎、荨麻疹等;各种慢性病症如对腰腿痛、肩周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肢体麻木等。另外,耳穴压豆法还有保健、减肥、美容、治疗近视等功效。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耳穴压豆针对疾病取穴

1.感冒 (1)主穴 ?肺在耳甲腔,心穴的上下方和后方,呈马蹄形区域 ?肾上腺耳屏外侧下1/2隆起平面的中点 (2)配穴 ?发热者加耳尖(耳轮顶端,将耳廓从中耳背向前反折,耳轮最高点)放血 ?伴有流鼻涕、流眼泪者加风溪(指、腕两穴内缘区域) ?咽喉痛者加咽喉(耳屏内侧面上 1/2 的中点) ?头痛者加额(对耳屏外侧面前下方下缘中点)、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 2.咳嗽 (1)主穴 ?肺?气管在耳甲腔内,外耳道口与心穴之间?肾上腺?屏尖对耳屏外侧上1/2隆起平面的终点?交感 (2)配穴 ?喘息气促者加肾?痰多者加脾胸闷者加心、胸椎?发热者加耳尖(耳轮顶端,将耳廓从中耳背向前反折,耳轮最高点)放血 3.哮喘 (1)主穴 ?肺?气管?肾上腺?交感 (2)配穴 ?喘息气促者加肾?痰多者加脾?胸闷者加神门、胸(对而轮上1/5)?发热者加耳尖放血。 4. 肺气肿 (1)主穴 ?肺?气管?脾?肾 (2)配穴 ?胸闷者加心、胸椎 5. 慢性支气管炎 (1)主穴 ?肺?气管?肾上腺?屏尖?交感 (2)配穴 ?喘息气促者加肾?痰多者加脾、肾?胸闷者加心、胸椎?发热者加耳尖放血 6. 肺炎 (1) 主穴 ?肺?气管?肾上腺?交感 (2)配穴 ?喘息气促者加肾?痰多者加脾?胸闷者加神门、胸?发热者加耳尖放血 7. 心律失常 (1)主穴 ?心?交感?皮质下?神门 配穴 ?心悸者加肾上腺?失眠者加脾、肾?眩晕者加枕、肝 8. 失眠 (1)主穴 ?心耳甲腔中央凹陷处 ?肾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直下方的耳甲艇处 ?脑干轮屏切迹正中凹陷处 ?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前下方 ?神门降压点与盆腔连线中下 1/3交接处 ?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 (2)配穴 ?心烦易怒者加肝(耳甲艇的后下方)?体质虚弱者加脾(耳甲腔的后上方,胃穴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腰膝酸软,

耳穴压豆资料

常用耳穴定位 耳穴分布规律:(头面部—耳垂或附近;上肢—耳舟;下肢—对耳轮上下脚;躯干—对耳轮;胸腔脏器—耳甲腔;腹腔脏器—二甲艇;盆腔脏器—三角窝;消化道—耳轮脚周围环形排列) 一、耳甲腔部: 心:耳甲腔正中最凹陷处(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衰弱等) 内分泌: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处(生殖系统功能失调、更年期综合征、皮肤病)肺(又称肺点、结核点、肺气肿点):耳甲腔内,心上下呈马蹄形区域(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 气管:在耳甲腔内,外耳道口与心穴之间(咳喘等) 三焦:耳甲腔底部内分泌穴上方,外耳门后下,肺与内分泌区之间(便秘、腹胀、上肢外侧痛) 二、耳屏区: 上屏:耳屏外侧面上1/2处(主治糖尿病、尿崩症、口干多饮等) 下屏:耳屏外侧面下1/2处(主治多食、糖尿病,甲亢等) 屏间(又称珠顶):耳屏上部隆起的尖端(发热、牙痛) 外耳:屏上切迹前方近耳轮部(外耳道炎、中耳炎、耳鸣等) 肾上腺:在耳屏下部隆起的尖端(低血压、咳嗽、哮喘、晕厥、感冒、腮腺炎等)三、对耳屏部位: 头痛穴(主穴:神门、皮质下) 配穴:额:对耳屏外侧面前下方 颞:对耳屏外侧面的中部 枕:对耳屏外侧面的后上方 对屏间(又称平喘、腮腺):对耳屏的尖端(哮喘、腮腺炎、皮肤瘙痒等) 缘中(又称脑点、遗尿点):对屏间与轮屏切迹之间(遗尿、内耳眩晕) 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失眠、多梦、疼痛、眩晕、耳鸣) 脑干:轮屏切迹处(癫痫、中风、抽搐等) 耳垂区: 垂前(又称拔牙麻醉点。神经衰弱点):耳垂正面前中部(神经衰弱、牙痛) 内耳:耳垂正面后中部(耳鸣、内耳眩晕症,听力减退) 面颊:耳垂正面。眼与内耳之间(周围性面瘫、三叉神经痛等) 四、耳甲艇部: 膀胱:在对耳轮下脚的下缘,大肠穴直上方(淋证、癃闭、遗尿) 肾:在对耳轮下脚的下缘,小肠穴直上方(腰痛、耳鸣、神经衰弱、月经不调等)胰胆:在肝、肾穴之间,左耳为胰,右耳为胆(胰腺炎、糖尿病、胆病) 肝:胃和十二指肠的后方,在耳甲艇的后下部(主治胁痛、眩晕、更年期综合征、高血压等) 脾:肝穴的下方,耳甲腔的后上方(腹胀、腹泻、便秘、食欲不振、内耳眩晕等) 交感:对耳轮下脚的末端与耳轮内侧交界处(循环、消化系统功能失调,痛经)五、耳轮脚周围: 胃:耳轮脚消失处(胃痛、呕吐、消化不良、胃溃疡、失眠) 贲门:在耳轮脚下方外1/3处(贲门痉挛、神经性呕吐)

常见疾病耳穴治疗取穴

主穴:大肠、三焦、脾、腹、消化系统皮质下。配穴:肺、乙状结肠。 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 三焦:外耳道孔后下方与对耳屏内侧下1/2连线中点。 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腹穴:腰、骶椎内侧中点近耳腔缘 消化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部区域中点,即卵巢、丘脑、腮腺连线成等边三角形中点乙状结肠:左耳大肠、小肠两穴之间。 肺:心区的下方,下方为同侧肺,临床上多取下肺。 腹泻取穴 主穴:直肠、大肠、神门、脾、交感、消化系统皮质下 配穴:炎症或慢性疾病引起的腹泻:内分泌、肾上腺 脾肾阳虚型:肾;肠胃不和型:小肠、胃 直肠:耳轮起始部,接近屏上切迹,与大肠穴同水平 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 神门:盆腔与降压点连线中、下1/3交界处。 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消化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部区域中点,即卵巢、丘脑、腮腺连线成等边三角形中点交感:对耳轮下脚内侧1/3处,对耳轮下脚内上缘 肾上腺:耳屏外侧下1/2隆起面中点 内分泌: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0.5cm. 小肠:耳轮脚上方的中1/3处。 胃:耳轮脚消失处周围。 肾:对耳轮上、下分叉处直下方的耳甲艇处。 高血压取穴 主穴:降压点、心、额、心血管皮质下、神经系统皮质下、肝、交感。 配穴:头晕:枕、晕区;肝肾阴虚:肾 心:耳甲腔中心凹陷处。 降压点:三角窝内的外上角 额:对耳屏外侧面前下方下缘中点 心血管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与神经系统皮质下,消化系统皮质下连成等边三角形顶点。 神经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下缘中点(卵巢与丘脑连线中点) 肝:耳甲艇的后下方。 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颞与脑干中点) 交感:对耳轮下脚内侧1/3处,对耳轮下脚内上缘 晕区:脑垂体与枕连线取中点,此点与脑干,脑垂体连线区域即为晕区。

耳穴压豆常见病取穴

耳穴压豆常见病取穴 一.呼吸系统 1.伤风感冒:感冒穴(双)(对耳轮上缘的微前方耳轮的边缘部) ●风寒型感冒:感冒穴、肺、气管、内鼻、胃 ●风热型感冒:感冒穴、肺、内鼻、三焦 方法:每日按压3—5次,每次3分钟。 2.扁桃体炎咽炎:扁桃体、轮4—轮4 耳尖(放血)又咽喉,配穴耳背放血。 3.支气管炎:支气管、肺、角窝中、内分泌、神门、大肠,配穴枕、耳迷根、肾 4.支气管哮喘:交感、肺、气管、内分泌、对屏尖、肾上腺,配穴肾、脾、大肠 5.肺炎:肺区、胸、内分泌、肾上腺、交感 二.心血管系统 1.高血压:角窝中、交感、内分泌、心、神门、肝、肾,配穴耳背沟。注意事项:1)耳穴疗法适宜初、中期的患者,不适宜已出现心脑或肾并发症的患者,疗效较差且不稳定。2)有些疾病也可导致血压升高,称为继发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不同,不宜使用耳穴治疗。 2.低血压:交感、新、肾上腺、(升压点)、皮质下 3.头晕:神门、肝、肾、降压沟、心、交感 4.头痛:神门、皮质下、枕穴,配穴耳尖、肝、肾、脾、胃

●外感头痛者:配加耳尖穴 ●肝阳上亢者:配加肝穴 ●肾虚头痛者:配加肾穴 ●痰浊头痛者:配加脾、胃穴 每日按压耳穴2—3次,7次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可休息1----2日再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适宜病程5年以下的单侧或双侧头痛。 5.中风后遗症:皮质下、缘中、肝、相应部位,配穴心、神门 6.冠心病:心、交感、神门、内分泌、脾、皮质下。配穴小肠、肾 7.心绞痛:心、交感、神门、(心脏点)、小肠 8..心悸:心、小肠、皮质下,配穴心脏点、交感、胸、肺、肝 9..失眠:神门、肾、心、枕、胃 10.神经衰弱:肾、心、枕、胃、垂前、神门、皮质下,配穴肝、脾 11.癔症:神门、枕、新、(脑干)、皮质下、肝 三.消化系统 1.恶心、呕吐:胃、(脑干)、神门、交感、内分泌、食管 2.呃逆:耳中、内分泌、食管、神门 3.急慢性胃炎:胃、交感、脾、皮质下、枕、内分泌 4.胃溃疡:胃、神门、脾、交感、胰胆 5.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胃、神门、脾、交感、三焦 6.腹胀:肺、大肠、小肠、胃、交感,配穴三焦 7.急性胆囊炎:胰胆、交感、肝,配穴神门、内分泌、胃、三焦、脾

耳穴压豆针对疾病取穴

1.感冒 (1)主穴 ◇肺在耳甲腔,心穴的上下方和后方,呈马蹄形区域 ◇肾上腺耳屏外侧下1/2隆起平面的中点 (2)配穴 ◇发热者加耳尖(耳轮顶端,将耳廓从中耳背向前反折,耳轮最高点)放血 ◇伴有流鼻涕、流眼泪者加风溪(指、腕两穴内缘区域) ◇咽喉痛者加咽喉(耳屏内侧面上1/2的中点) ◇头痛者加额(对耳屏外侧面前下方下缘中点)、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 2.咳嗽 (1)主穴 ◇肺◇气管在耳甲腔内,外耳道口与心穴之间◇肾上腺◇屏尖对耳屏外侧上1/2隆起平面的终点◇交感 (2)配穴 ◇喘息气促者加肾◇痰多者加脾胸闷者加心、胸椎◇发热者加耳尖(耳轮顶端,将耳廓从中耳背向前反折,耳轮最高点)放血 3.哮喘 (1)主穴 ◇肺◇气管◇肾上腺◇交感 (2)配穴 ◇喘息气促者加肾◇痰多者加脾◇胸闷者加神门、胸(对而轮上1/5)◇发热者加耳尖放血。 4.肺气肿 (1)主穴 ◇肺◇气管◇脾◇肾 (2)配穴 ◇胸闷者加心、胸椎 5.慢性支气管炎 (1)主穴 ◇肺◇气管◇肾上腺◇屏尖◇交感 (2)配穴 ◇喘息气促者加肾◇痰多者加脾、肾◇胸闷者加心、胸椎◇发热者加耳尖放血 6.肺炎 (1) 主穴 ◇肺◇气管◇肾上腺◇交感 (2)配穴 ◇喘息气促者加肾◇痰多者加脾◇胸闷者加神门、胸◇发热者加耳尖放血 7.心律失常 (1)主穴 ◇心◇交感◇皮质下◇神门 配穴 ◇心悸者加肾上腺◇失眠者加脾、肾◇眩晕者加枕、肝 8.失眠 (1)主穴 ◇心耳甲腔中央凹陷处 ◇肾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直下方的耳甲艇处 ◇脑干轮屏切迹正中凹陷处

(2)配穴 ◇心烦易怒者加肝(耳甲艇的后下方)◇体质虚弱者加脾(耳甲腔的后上方,胃穴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腰膝酸软,夜尿多着加肝◇食欲不振者加胃(耳轮脚消失处周围) 9.嗜睡 (1)主穴 ◇心◇肝◇脾◇胃◇皮质下◇兴奋点对耳屏内侧底部,与枕穴相对。 (2)配穴 ◇腰膝酸软、面色暗者加肾 10.胃痛 (1)主穴 ◇胃◇脾◇肝◇交感 (2)配穴 ◇疼痛剧烈者加皮质下、神门◇伴有呕吐者加贲门(耳轮脚下方外1/3处) 11.胃下垂 (1)主穴 ◇胃◇脾 (2)配穴 ◇便秘者加三焦、直肠(耳轮末端,大肠穴前方的耳轮处)◇腹泻者加大肠(耳轮脚上方内1/3)◇眩晕心悸者加神门12.呕吐 (1)主穴 ◇贲门◇食道耳轮脚下方中1/3处◇胃 (2)配穴 ◇胸部胀痛者加肝◇饮食不节者加脾、小肠 13.泄泻 (1)◇大肠◇小肠◇脾◇胃 (2)配穴 ◇呕吐者加食道 14.便秘 (1)主穴 ◇直肠耳轮末端,大肠穴前方的耳轮处 ◇大肠耳轮脚上方内1/3处 ◇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前下方 (2)配穴 ◇口渴心烦者加肺(在耳甲腔,心穴的上下方和后方,呈马蹄形区域)◇体质虚弱者加脾(耳甲腔的后上方,胃穴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肾(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直下方的耳甲艇处) 15.眩晕 (1)主穴 ◇肾上腺◇内分泌◇皮质下◇心◇肝◇脾◇肾 (2)配穴 ◇烦躁易怒者加神门◇体质虚弱者加胃 16.神经衰弱 (1)主穴 ◇神门◇内分泌◇皮质下◇交感◇心◇脾◇肾 (2)配穴 急躁易怒者加肝 17.健忘

耳穴压豆针对疾病取穴

1.感冒(1)主穴 ◇肺在耳甲腔,心穴的上下方和后方,呈马蹄形区域 ◇肾上腺耳屏外侧下1/2隆起平面的中点 (2)配穴 ◇发热者加耳尖(耳轮顶端,将耳廓从中耳背向前反折,耳轮最高点)放血 ◇伴有流鼻涕、流眼泪者加风溪(指、腕两穴内缘区域) ◇咽喉痛者加咽喉(耳屏内侧面上1/2的中点) ◇头痛者加额(对耳屏外侧面前下方下缘中点)、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 2.咳嗽 (1)主穴 ◇肺◇气管在耳甲腔内,外耳道口与心穴之间◇肾上腺◇屏尖对耳屏外侧上1/2隆起平面的终点◇交感(2)配穴 ◇喘息气促者加肾◇痰多者加脾胸闷者加心、胸椎◇发热者加耳尖(耳轮顶端,将耳廓从中耳背向前反折,耳轮最高点)放血 3.哮喘 (1)主穴 ◇肺◇气管◇肾上腺◇交感 (2)配穴 ◇喘息气促者加肾◇痰多者加脾◇胸闷者加神门、胸(对而轮上1/5)◇发热者加耳尖放血。 4.肺气肿 (1)主穴 ◇肺◇气管◇脾◇肾

◇胸闷者加心、胸椎 5.慢性支气管炎 (1)主穴 ◇肺◇气管◇肾上腺◇屏尖◇交感 (2)配穴 ◇喘息气促者加肾◇痰多者加脾、肾◇胸闷者加心、胸椎◇发热者加耳尖放血6.肺炎 (1) 主穴 ◇肺◇气管◇肾上腺◇交感 (2)配穴 ◇喘息气促者加肾◇痰多者加脾◇胸闷者加神门、胸◇发热者加耳尖放血7.心律失常 (1)主穴 ◇心◇交感◇皮质下◇神门 配穴 ◇心悸者加肾上腺◇失眠者加脾、肾◇眩晕者加枕、肝 8.失眠 (1)主穴 ◇心耳甲腔中央凹陷处 ◇肾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直下方的耳甲艇处 ◇脑干轮屏切迹正中凹陷处 ◇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前下方

◇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 (2)配穴 ◇心烦易怒者加肝(耳甲艇的后下方)◇体质虚弱者加脾(耳甲腔的后上方,胃穴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腰膝酸软,夜尿多着加肝◇食欲不振者加胃(耳轮脚消失处周围) 9.嗜睡 (1)主穴 ◇心◇肝◇脾◇胃◇皮质下◇兴奋点对耳屏内侧底部,与枕穴相对。 (2)配穴 ◇腰膝酸软、面色暗者加肾 10.胃痛 (1)主穴 ◇胃◇脾◇肝◇交感 (2)配穴 ◇疼痛剧烈者加皮质下、神门◇伴有呕吐者加贲门(耳轮脚下方外1/3处) 11.胃下垂 (1)主穴 ◇胃◇脾 (2)配穴 ◇便秘者加三焦、直肠(耳轮末端,大肠穴前方的耳轮处)◇腹泻者加大肠(耳轮脚上方内1/3)◇眩晕心悸者加神门 12.呕吐 (1)主穴 ◇贲门◇食道耳轮脚下方中1/3处◇胃

耳穴埋豆操作流程

耳穴埋豆操作流程 耳穴埋豆(又称耳穴压贴法)是采用菜籽或王不留行籽刺激耳廓上相应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病治疗目的的治疗方法。 一、目标 1、疏通经络 2、调整脏腑气血功能 3、促进机体阴阳平衡 二、适应症: 1、各种痛性疾病,外伤性疾病、手术后疼痛、神经性疼痛,各类晚期癌肿所致的疼痛。 2、各种炎性疾病 3、功能紊乱性疾病。 4、过敏性与变态反应性疾病。 5、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6、传染性疾病。 7、其它:耳穴埋豆尚有催产、催乳功能,也可治疗食物中毒,输液反应,还可预防输血反应。 三、禁忌症: 1、严重心脏病患者不宜用,更不宜采用强刺激。 2、严重器质性疾病及伴有高度贫血者。 3、外耳患有显著的炎症,如湿疹、溃疡、冻疮破溃等情况。

4、妇女怀孕期间,月经期。 四、评估 1、核对医嘱。了解患者既往史、当前主要症状、发病部位及相关因素及耳部皮肤情况。 2、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怀有身孕。 3、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心理状态及对疾病的信心。 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五、物品准备 治疗盘,王不留豆(或菜籽),75%酒精,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 六、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合理体位。 2、核对医嘱,探查耳穴,方法有以下三种: ●观察法:按疾病的部位,在耳廓上相应部位寻找到充血、变色、丘疹、脱屑、凹陷处。即是该穴。 ●按压法:一手持住患者耳轮后上方,暴露疾病在耳廓的相应部位,另一手用探棒(或毫针柄、火柴梗等)轻巧缓慢、用力均匀地按压,寻找耳穴压痛点,压痛最明显处即为治疗点。 ●电测定法:应用耳穴探测仪测定到的反应点,就是针刺的部位(穴位) 3、核对穴位后75%酒精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常见疾病的耳穴治疗

常见疾病的耳穴治疗: 呼吸系统(普通感冒、咳嗽、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肺、大肠、咽喉、气管、支气管、肾上腺 鼻炎:内鼻、外鼻、肺、肾上腺、额、风溪 消化系统: 呃逆:膈、胃、神门、相应病变脏腑(肺、脾、肝、肾) 胃痛:胃、肝、脾、神门、交感、十二指肠 腹痛:胃、小肠、大肠、肝、脾、交感、神门、皮质下 胁痛:肝、胆、脾、胃、肾、神门、胸 黄疸:肝、胆、脾、胃 泄泻:大肠、胃、脾、肝、肾、交感 痢疾:大肠、直肠下段、胃、脾、肾、腹 便秘:大肠、直肠、交感、皮质下 泌尿系统: 遗尿:肾、膀胱、皮质下、尿道 癃闭:肾、膀胱、肺、肝、脾、三焦、交感、神门、皮质下、腰骶椎 阳痿:肾、肝、心、脾、外生殖器、神门、内分泌、皮质下 遗精:内生殖器、肾、心、神门、内分泌、皮质下 妇科: 月经不调:皮质下、内生殖器、内分泌、肾、肝、脾 痛经:内生殖器、交感、皮质下、内分泌、神门、肝、肾、腹 经闭:内分泌、内生殖器、肝、肾、皮质下、神门

崩漏:内生殖器、皮质下、内分泌、肾、肝、脾 绝经前后诸症:内生殖器、内分泌、肝、肾、脾 带下病:内生殖器、内分泌、膀胱、三焦、脾、肝、肾 不孕症:内生殖器、皮质下、肾、肝、内分泌 缺乳:胸、内分泌、交感、肝、肾 乳腺增生:胸椎、内分泌、胃、心、神门、肝、脾 儿科: 小儿惊风:交感、神门、皮质下、心、肝、肾 小儿脑性瘫痪:枕、皮质下、心、肾、肝、脾、神门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心、肾、肝、皮质下、肾上腺、交感、枕 头痛:枕、额、脑、神门、皮质下 眩晕:皮质下、交感、神门、肝、肾、脾 郁证:神门、心、交感、肝、脾 心悸:交感、神门、心、脾、肝、胆、肾 消渴:胰、胆、内分泌、肾、三焦、耳迷根、神门、心、肝、肺、屏尖、胃 神经衰弱(失眠):神门、心、肾、皮质下、垂前穴、交感、神经衰弱区高血压:耳背沟、角窝上、神门、心、肝、肾 肥胖症:脾、胃、口、大肠、内分泌、三焦 更年期综合征:内生殖器、内分泌、肝、肾、神门、交感 痤疮:面颊区、内分泌、肺、脾、交感、大肠 黄褐斑:肺、肝、内分泌、内生殖器、肾上腺、面颊区

耳穴埋豆常见疾病穴位

内科: 胃肠炎,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长急性发作。辩证取穴:主穴:胃、大肠、脾、交感、神门。配穴:皮质下、直肠、小肠、耳尖。主穴全取加2~3个配穴,急性发作,病情急的科双耳同取。手法:对压或直压。 呃逆,指膈神经受刺激而引起膈肌不自主的痉挛性收缩,又称膈肌痉挛。辩证取穴:主穴:胃、交感、膈区敏感点、神门。配穴:小肠、皮质下。手法:对压或直压。 头痛,是一种常见症状,很多急慢性疾病均可伴有头痛。主穴:相应额、颞、枕及神门、皮质下。配穴:前头痛:胃;偏头痛:胆、交感;后头痛:膀胱;头顶痛:顶;全头痛:以上诸穴。 神经衰弱,本病指由于长期的紧张和精神压力,从而使精神活动能力减弱,致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功能的平衡失调。主要症状有精神疲惫、记忆力减退、精神过敏、易怒、多疑、焦虑、忧虑、失眠、多梦等。辩证取穴:神门、心、肾、皮质下、枕、额、垂前、神经衰弱区。外科: 胆囊炎、胆石症。辩证取穴:胆、肝、交感、神门、内分泌、三焦、皮质下。配穴:腹、脾、十二指肠、艇中、耳迷根、耳背胆。每次一侧,对压或直压,中枪刺激。 泌尿系结石,辨证取穴:主穴:相应部位(尿道、肾、膀胱、输尿管等)交感、神门、艇中。配穴:肝、皮质下、腰骶、腹,一般两侧交替进行,对压或直压为主,急性期疼痛剧烈时宜强刺激。 术后疼痛、腹胀。术后疼痛主穴:相应部位耳穴(胃、肺、肝)、皮质下、神门、耳尖。配穴:肺、骨折时加肾。术后腹胀:腹、交感、皮质下、肝、大肠、小肠、胃。两耳交替,对压或直压,宜强刺激,毎穴按压30~60钟。 骨伤科 颈椎病,由于颈椎增生,椎间盘退变,破坏颈椎的内在平衡引起的颈肩疼痛、眩晕、猝倒、上肢麻木、步履异常等临床症状。辩证取穴:主穴:颈椎、肾、肝、枕、内分泌、神门。配穴:头晕加额、缘中,手指麻木加指。两耳交替,对压或直压,宜重刺激,3日一换,10次一疗程。 腰痛,腰肌劳损主穴:腰肌区、神门。配穴:脾、肝。腰椎骨质增生主穴:腰椎相应部位、肾、膀胱、肝、脾、神门。配穴:三焦、内分泌。腰椎间盘突出症主穴:腰骶椎。配穴:坐骨神经、神门、臀、膀胱、肝。两耳交替,对压或直压,宜重刺激,2日一换,10次一疗程。 妇产科 术后或产后尿潴留,主要为产后或术后小便不通,下腹胀满,如不能及时有效解除这一症状,可激发尿路感染。产后尿潴留更可能引起产后子宫收缩不良而致产后大出血。主穴:膀胱、肾、尿道、三焦相应部位耳穴(腹、子宫)配穴:皮质下、肺。一耳或两耳,对压或直压,宜强刺激,每穴按揉30秒。 妊娠恶阻,又称早孕反应,一般于妊娠3月左右自然消失。但如妊娠早期反应严重,呕吐不止,甚至不能进食、进水,称之为恶阻。主穴:胃、肝、耳中、交感、皮质下。配穴:内分泌、神门、脾。用点压或按揉手法,两耳交替,2~3日一换,7次一个疗程。 五官科

耳穴疗法主治病症

耳穴疗法主治病症 、胆石症 胆石耳穴方(《中国民间疗法》)王不留行籽。取耳穴胰、肝、胆、脾、胃、食道、贲门、内分泌、皮质下、交感、神门等。将王不留行籽放置在一块0.6 x 0.8cm 见方的橡皮膏中央,上述耳穴(单侧)分别各贴置一块,间隔1~2天后撕去,贴另一耳穴,反复交替。每次饭后用手轻轻揉按各穴,共20 分钟左右,以加强刺激。治疗期间每天中午食脂肪餐,可吃油煎鸡蛋两个或其它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功能疏肝利胆排石。主治胆石症。 、失眠压豆安眠方(中医杂志1990;(10):46)王不留行籽。选择耳穴神门、皮质下、枕、垂前、失眠(主穴); 心、肝、脾、肾、胆、胃(配穴)。先用75%酒精局部消毒,然后取王不留行籽贴在0.6cm 见方的胶布中间,对准穴位帖敷,并用手指按压,每日3~5 次,每次3 分钟左右,贴敷1 次持续3~5 天。功能清心安神,交通心肾。主治顽固性失眠。 三、支气管哮喘耳穴压豆定喘方(黑龙江中医药1978;(1):36)生白芥子或王不留行籽。取耳部支气管、肺、肾上腺、前列腺、内分泌等穴,将药籽置于O.3x 0.5cm 的胶布中央,贴双耳上述穴位,嘱患者每日压4~6次,每次每穴按压1~2分钟。功能宣肺平喘。主治各型哮喘。 四、腹痛腹痛耳穴压豆方(经验方)王不留行籽或白芥子。取耳穴腹点、腹痛点、脾俞点,将药籽置于O.3x0.5cm 的胶布上,贴于双侧上述部位,嘱患者半小时按压1 次,每次按压5 分钟。功能理气止痛。主治各种原因所致的腹痛。 五、胆囊炎利胆耳穴方(《中医外科》)王不留行籽。用耳穴探测仪检查,在耳穴压痛点上敷贴中药王不留行籽。每日或隔日1换,10次为1疗程。功能疏肝利胆止痛。主治胆囊炎、胆区疼痛。 六、冠心病冠心止痛方(四川中医1987;(2):28)王不留行籽。取耳穴心、冠状动脉后(位于三角窝内侧和耳轮脚末端)、小肠、前列腺后穴,取王不留行籽置于菱形胶布上,贴一侧耳穴上述各穴,嘱病人每日按压4 次,每次每穴按压40 次,5天交换1 次,10天为1 疗程。功能理气活血止痛。主治冠心病、心包炎、胸膜炎等引起的心前区疼痛。 七、高血压病降压耳穴方( 黑龙江中医药1988;(4):29~31) 王不留行籽。取单侧耳降压沟、降压点、神门、内分泌、脑、耳后肾穴。将王不留行籽置于菱形胶布上,压于耳穴上,每穴压1 粒,每次按揉各穴3~5分钟,每日按压3 次,每隔3 日换压对侧穴位, 1 个月为1疗程。功能降血压。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高血压。 八、眩晕 止晕耳穴方(江西中医药杂志1988;(1):43) 王不留行籽。主穴: 内耳、额、枕、脑点、神门、交感; 配穴:肝阳上亢加心、肝、肾、三焦。气血亏虚加脾、胃、肾;肾精不足加肾、子宫或睾丸、内分泌; 痰浊内蕴加肺、脾、肾、皮质下; 瘀血阻络选加脑干、肾、内分泌、皮质下。将王不留行籽贴压于穴位上,每穴1粒,隔日换药1次,3次为1疗

耳穴埋豆不寐取穴

不寐耳穴埋豆的辩证取穴 主穴:神门、皮质下、睡眠深沉区、垂前、枕、额 配穴:心、胃、脾、肝、肾、胰胆、内分泌、三焦、肺 (1)热枕神明 [征候]:面红耳赤,夜难入寐,心烦意乱,身热口渴,胸闷胀满,头昏头痛,口燥唇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燥,脉沉数。 [治法]:清热通腑,清脑安神。 [配穴]:胃、肝 (2)肝郁化火 [征候]:不寐,性情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赤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治法]:疏肝泻火,清脑安神。 [配穴]:肝、三焦、内分泌 (3)痰热内扰 [征候]:不寐头重,痰多胸闷,恶食嗳气,吞酸恶心,心烦口苦,目眩,苔腻而黄,脉滑数。 [治法]:化痰醒脑,清热安神。 [配穴]:肺、脾 (4)胃气失和 [征候]:胸闷嗳气,脘腹不适而不寐,恶心呕吐,大便不爽,腹痛,舌苔黄腻或黄燥,脉象弦滑或滑数。 [治法]:和胃健脾,化滞安神。 [配穴]:脾、胃 (5)瘀血内阻 [征候]:烦扰不安,头痛如刺,心慌心跳,夜不能寐;或合目而梦,且易惊醒,甚则数日毫无睡意,神情紧张,痛苦不堪,舌多暗紫,脉多弦细而涩。 [治法]:理气化瘀,通窍安神。 [配穴]:肝、胰胆 (6)心脾两虚 [征候]:患者不易入睡,或睡中梦多,易醒再难入睡,兼见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配穴]:心、脾 (7)阴虚火旺 [征候]: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腰酸,手足心发热,盗汗,口渴,咽干,或口舌糜烂,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心,养脑安神。 [配穴]:肝、肾、胰胆 (8)心胆气虚 [征候]:不寐多梦,易于惊醒,胆怯心悸,遇事善惊,气短倦怠,小便清长,舌淡,脉弦细。 [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配穴]:心、肝、胰胆 (9)心肾不交 [征候]:心烦不寐,头晕耳鸣,烦热盗汗,咽干,精神萎靡,健忘,腰膝酸软;男子滑精阳痿,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交通心肾,补脑安神。 [配穴]:心、肾 (10)肝郁血虚 [征候]:难以入睡,即使入睡,多梦易醒,或胸胁胀满,善叹息,易怒急躁,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养心,安神镇惊。 [配穴]:心、脾

耳穴压豆常见病取穴

耳穴压豆常见病取穴 一.呼吸系统 1?伤风感冒:感冒穴(双)(对耳轮上缘的微前方耳轮的边缘部)风寒型感冒:感冒穴、肺、气管、内鼻、胃 风热型感冒:感冒穴、肺、内鼻、三焦 方法:每日按压3—5次,每次3分钟。 2.扁桃体炎咽炎:扁桃体、轮4—轮4 耳尖(放血)又咽喉,配穴耳背放血。 3.支气管炎:支气管、肺、角窝中、内分泌、神门、大肠,配 穴枕、耳迷根、肾 4.支气管哮喘:交感、肺、气管、内分泌、对屏尖、肾上腺, 配穴肾、脾、大肠 5.肺炎:肺区、胸、内分泌、肾上腺、交感 二.心血管系统 1.高血压:角窝中、交感、内分泌、心、神门、肝、肾,配穴耳背沟。 注意事项:1)耳穴疗法适宜初、中期的患者,不适宜已出现心脑或肾并发症的患者,疗效较差且不稳定。2)有些疾病也可导 致血压升高,称为继发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不同,不宜使用耳穴治疗。 2.低血压:交感、新、肾上腺、(升压点)、皮质下 3.头晕:神门、肝、肾、降压沟、心、交感

4.头痛:神门、皮质下、枕穴,配穴耳尖、肝、肾、脾、胃 外感头痛者:配加耳尖穴 肝阳上亢者:配加肝穴 肾虚头痛者:配加肾穴 痰浊头痛者:配加脾、胃穴 每日按压耳穴2—3次,7次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可休息12日再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适宜病程5年以下的单侧或双侧头痛。 5.中风后遗症:皮质下、缘中、肝、相应部位,配穴心、神门 6.冠心病:心、交感、神门、内分泌、脾、皮质下。配穴小肠、肾 7.心绞痛:心、交感、神门、(心脏点)、小肠 8..心悸:心、小肠、皮质下,配穴心脏点、交感、胸、肺、肝 9..失眠:神门、肾、心、枕、胃 10.神经衰弱:肾、心、枕、胃、垂前、神门、皮质下,配穴肝、脾 11.癔症:神门、枕、新、(脑干)、皮质下、肝 三.消化系统 1.恶心、呕吐:胃、(脑干)、神门、交感、内分泌、食管 2.呃逆:耳中、内分泌、食管、神门 3.急慢性胃炎:胃、交感、脾、皮质下、枕、内分泌 4.胃溃疡:胃、神门、脾、交感、胰胆 5.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胃、神门、脾、交感、三焦 6.腹胀:肺、大肠、小肠、胃、交感,配穴三焦

耳穴埋豆相关知识

耳穴埋豆法 一,定义:耳穴压豆法,就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等刺激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 二,适应症: 1,耳穴预防:主要用于多种传染病的预防,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等,也可以用于其她疾病的预防,如输液,输血反应,晕车,晕船等, 2,耳穴保健:包括戒烟,戒酒,减肥,美容等 3,耳穴治疗: (1)各种疼痛性疾病,如头病,扁头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神经性疾病,扭伤,挫伤,落枕等外伤性疼痛,五官,颅脑,胸腹,四肢各种外科手术后所产生的伤口痛,麻醉后的头痛,腰痛等手术后遗症等。 各种炎症性疾病 (2)一些功能紊乱性疾病,如眩晕,心律不齐,高血压,多汗症,肠功能紊乱,月经不调,遗尿,神经衰弱,癔症等。 (3)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结肠炎,荨麻疹等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4)各种慢性疾病,如腰痛痛,肩周炎,消化不良,肢体麻木等。 三,禁忌症: 1、严重心脏病不宜使用,更不宜采用强刺激。如电针、放血等。 2、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如高度贫血、血友病,不宜针刺,可用耳穴贴压法。 3、孕妇40天至3个月者不宜针刺,5个月后需要治疗者,可轻刺激,不宜针刺 子宫,腹、卵巢、内分泌,有习惯性流产者禁用耳穴治疗。 4、孕妇做耳穴贴压,宜用轻刺激手法,对习惯性流产史之孕妇则应慎用。 5、耳郭贴压穴不宜过多,耳郭前后部分均可选用穴位贴压。肩背部、腰腿部 病变选用耳背穴位效果更佳。 6、贴压后患者自行按摩时,以按压为主,切勿揉搓,以免搓破皮肤造成耳穴感 染。 四,特色:

1,没有副作用,用耳穴埋豆疗法治疗疾病史安全可靠地,唯一不足就就是有点痛,在治疗的初期,耳穴的反应点比较敏感,贴压后可能感到有点痛,有些病人,在头几天还可能会睡不好觉,这种情况一般会出现几天,随着病情的好转,疼痛的减轻,疾病也正好转中。 2,操作方便,病人可以每天自己按压,或者在发病时按压耳穴达到治疗的目的。3,耳穴压豆治疗可以消炎、解毒、泻火、又可以补虚、升阳、止痛与麻醉,而且还可以抗过敏,止晕,抗休克等。耳穴压豆疗法在改善微循环、松弛肌肉痉挛,降血脂,抗抑郁,戒烟,减肥,增强免疫力,改善视力,治疗疼痛与一切过敏性疾病有独特的效果,在止痛方面,尤其对急性疼痛的效果更好。 4,治病更防病,还能美容、抗衰老等特点 五,取穴 取穴原则: 1,按相应部位选穴:当机体患病时,在耳廓的相应部位上有一定的敏感点,它便就是本病的首选穴位,如胃痛取“胃”穴等 2,按脏腑辨证选穴:按各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反应进行辨证取穴,如脱发取肾穴,皮肤病取肺,大肠穴等 3,按经络辨证取穴,即根据十二经络循行与其病候选取穴位,如坐骨神经痛取膀胱或胰胆穴,牙痛取大肠穴等 4,按西医学理论选穴:耳穴中一些穴名就是根据西医学理论命名的,如交感,肾上腺,内分泌等,这些穴位的功能基本与西医学理论一致,故选穴因考虑 其功能 5,按临床经验选穴 常见病的取穴(了解) 1,食欲不振:脾、胃、小肠、胰、口、皮质下、内分泌、三焦、肝可促进消化,促进食欲,提高代谢功能 2,失眠:神门、枕、皮质下、胃。可协调大脑兴奋与抑制,起到镇静作用 3,落枕:颈或颈椎、神门、枕 4,腰椎间突出:腰椎穴,肾,肝,内分泌,三焦 5,失眠:神门、肾、枕、心(多梦加胃)

耳穴压豆的并发症及处理

耳穴压豆的并发症及处理 一、粘贴脱落,落入耳道。 1、原因:①胶布潮湿。②耳部清洁不彻底,胶布污染,粘性减弱。 2、临床表现: ①粘贴数量减少及耳内不适或疼痛。 3、预防处理: ①贴压耳穴应注意防水,以免脱落,观察病人反映,确认粘贴数量,发现粘贴数量减少要及时查找原因并及时处理。 ②夏天出汗,贴压耳穴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建议3天更换一次,以防胶布潮湿。 ③贴压胶布前彻底清洁耳部皮肤,待干后再粘贴胶布。 二、皮肤感染 1、原因:①夏天出汗或胶布被水打湿。②贴压耳穴过多,时间过长。 2、临床表现: ①伤者耳廓皮肤有红肿热痛等表现。 3、预防处理: ①夏天出汗,贴压耳穴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建议3天更换一次,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 ②伤者耳廓皮肤炎症或冻不宜采用。

③耳压时,耳穴一次不宜按压,选用太多,一般以3-8个为宜。 ④贴压后患者自行切勿揉搓,以免搓破皮肤。 三、胶布过敏 1、原因: ①对胶布过敏。 2、临床表现: ①耳廓皮肤有红,肿,发痒等不适。 3、预防处理: ②对胶布过敏者,可用粘贴纸代之。 四、患者压贴期间疼痛较甚 1、原因:①胶布贴压过紧。②耳部皮肤疾患。 2、临床表现: ①患者主诉耳部贴压部位疼痛不适。 3、预防处理: ②压贴后疼痛较甚,一般只要局部稍放松一下胶布或移动位置即可。 ③贴压胶布前认真检查皮肤,如有皮肤疾患的不宜采用。

穴位注射的并发症及处理 一、晕针 1、原因 ①体质虚弱,饥饿、疲劳、过敏体质、心情紧张。 ②穴位刺激过强 ③环境喧杂,气压低之闷热季节,空气混浊。 2、临床表现 ①先兆为头部各种不适感,视力模糊,耳鸣,心悸,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 ②发作期表现头晕胸闷,恶心欲呕,肢体发软凉,揺晃不稳,或伴瞬间意识丧失。 ③重者突然意识丧失,昏扑。 3、预防处理 ①心理预防加语言诱导:进针前,先耐心给患者讲解针刺的具体方法,说明可能出现的针刺的感觉、程度和和传导途径,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②松弛训练:对好静、注意力易于集中、性格内向的患者,令其凝视某物体,待其完全进入自我冥想(入静)状态后,始行进针。 ③转移注意力:对急躁、好动、注意力涣散、性格外向的患者,可令患者作一些简单的快速心算,或向其提出一些小问

耳穴压豆中医治疗

耳穴压豆中医治疗: 1、定义:是指用胶布将药豆准确的粘贴于耳部穴位处,通过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相应穴位产生热麻胀痛等刺激感应,已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 人体某部位出现病理改变时,往往会在耳廓上的一定部位出现某种阳性反应,如压痛、丘疹、脱屑、血管充盈等。耳穴探查以压痛法探查耳穴压痛为主。耳穴虽然不大,但有一定的区域,当人体患病时,敏感点常不是一个穴位的整个区域,而是这个区域中的某一点,所以耳穴取穴不能机械的按解剖定位取穴,而是要在该耳穴的区域内探查压痛阳性反应点,这是耳穴准确定位的重要步骤。探查工具常以金属或木质探针,探头端圆钝,直径约1.5~2 毫米。 2、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①因其操作简单、安全、有效,除耳廓有破溃(如湿疹疮疡冻疮等)及孕妇外,故绝大多数病人均可放心应用此疗法。 ②年老体弱患者、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高血压患者,在治疗前要适当休息,治疗时手法要轻柔,刺激量不宜过大,若治疗后严重不适应立即停止应用此方法治疗。 ③注意定期消毒更换。双侧耳穴轮流使用,2~3日1换。 3、内分泌科耳穴压豆疗法适应症: 应用范围广泛,除耳廓破溃及孕妇,一般我科常见消渴病、消渴病痹证、消渴病胃痞、眩晕、头痛、不寐、便秘、耳鸣、腰膝酸痛等患者均可应用。 4、取穴: ①消渴病: 取穴:肺、脾、肾、内分泌 配穴:多饮者加渴点;多食者加饥点;多尿者加膀胱。 ②消渴病痹证: 取穴:肝、脾、肾、臀、坐骨神经、膝、神门、交感。 ③消渴病胃痞: 取穴:脾、胃、肝、胰、神门、小肠、大肠、内分泌、三焦、皮质下 ④眩晕: 取穴:肾上腺、内分泌、皮质下、心、肝、脾、肾

配穴:烦躁易怒者加神门;体质虚弱者加脾。 ⑤头痛: 取穴:脑干、额、枕、神门、皮质下 配穴:烦躁易怒者加肝;体质虚弱者加脾。 ⑥不寐 取穴:皮质下、神门、心、交感。 配穴:郁火扰心者加用肝、枕、角窝上;脾胃不和者加用脾、胃、大肠;心胆气虚加用肾、胆。 ⑦便秘: 取穴:直肠、大肠、皮质下。 配穴:口渴心烦者加肺;体质虚弱者加脾。 5、操作: ①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安尔碘、酒精、棉球、棉签、镊子、探棒、弯盘、胶布等。 ②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准备,核对患者信息及诊疗方案。 ③为患者选择合理舒适体位,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④选择相应耳穴部位并探查。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环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不适情况。 ⑤用胶布将药豆准确粘附固定在相应耳部穴位处。嘱患者留埋期间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⑥在记录本上标记时间,以备下次定时消毒更换治疗。应双侧耳穴轮流使用,2~3日1换。 6、常用耳压方法: 用拇、食指尖或指腹相对置于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和背面,或用食指尖或指腹置于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垂直施压,包括强刺激按压法和弱刺激按压法。 (1)强刺激按压法:垂直按压耳穴上的药丸,至患者出现沉、重、胀、痛感,每穴按压1分钟左右,如有必要,每穴重复操作2~3 遍,每天3~5次。本法适于实证、年轻力壮者,对内脏痉挛性疼痛、躯体疼痛及急性炎症有较好的镇痛消炎作用。

常见疾病的耳穴治疗

常见疾病的耳穴治疗 呼吸系统(普通感冒、咳嗽、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肺、大肠、咽喉、气管、支管、肾上腺 鼻炎:内鼻、外鼻、肺、肾上腺、额、风溪 消化系统: 呃逆:膈、胃、神门、相应病变脏腑(肺、脾、肝、肾) 胃痛:胃、肝、脾、神门、交感、十二指肠 腹痛:胃、小肠、大肠、肝、脾、交感、神门、皮质下 胁痛:肝、胆、脾、胃、肾、神门、胸 黄疸:肝、胆、脾、胃 泄泻:大肠、胃、脾、肝、肾、交感 痢疾:大肠、直肠下段、胃、脾、肾、腹 便秘:大肠、直肠、交感、皮质下 泌尿系统: 遗尿:肾、膀胱、皮质下、尿道 癃闭:肾、膀胱、肺、肝、脾、三焦、交感、神门、皮质下、腰骶椎 阳痿:肾、肝、心、脾、外生殖器、神门、内分泌、皮质下 遗精:内生殖器、肾、心、神门、内分泌、皮质下 妇科: 月经不调:皮质下、内生殖器、内分泌、肾、肝、脾 痛经:内生殖器、交感、皮质下、内分泌、神门、肝、肾、腹 经闭:内分泌、内生殖器、肝、肾、皮质下、神门 崩漏:内生殖器、皮质下、内分泌、肾、肝、脾 绝经前后诸症:内生殖器、内分泌、肝、肾、脾

带下病:内生殖器、内分泌、膀胱、三焦、脾、肝、肾 不孕症:内生殖器、皮质下、肾、肝、内分泌 缺乳:胸、内分泌、交感、肝、肾 乳腺增生:胸椎、内分泌、胃、心、神门、肝、脾 儿科: 小儿惊风:交感、神门、皮质下、心、肝、肾 小儿脑性瘫痪:枕、皮质下、心、肾、肝、脾、神门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心、肾、肝、皮质下、肾上腺、交感、枕 头痛:枕、额、脑、神门、皮质下 眩晕:皮质下、交感、神门、肝、肾、脾 郁证:神门、心、交感、肝、脾 心悸:交感、神门、心、脾、肝、胆、肾 消渴:胰、胆、内分泌、肾、三焦、耳迷根、神门、心、肝、肺、屏尖、胃 神经衰弱(失眠):神门、心、肾、皮质下、垂前穴、交感、神经衰弱区 高血压:耳背沟、角窝上、神门、心、肝、肾 肥胖症:脾、胃、口、大肠、内分泌、三焦 更年期综合征:内生殖器、内分泌、肝、肾、神门、交感 痤疮:面颊区、内分泌、肺、脾、交感、大肠 黄褐斑:肺、肝、内分泌、内生殖器、肾上腺、面颊区 小儿推拿 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咳痰、食欲不振、呕吐、有汗或无、便秘、小便色黄。 热轻:平肝、清肺、清天河水、掐五指节 热重(38.5以上):平肝清肺、退六腑、提捏大椎、掐五指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