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志诸子略对照翻译

艺文志诸子略对照翻译
艺文志诸子略对照翻译

艺文志诸子略

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

儒家那个流派,大概出自于古代的司徒之官。他们帮助国君,顺应自然,宣明教化。

游文於六經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祖述堯舜,

钻研六经的文字,特别注意仁义之间的事物,奉行尧舜的道统

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於道爲最高。

严守周文王、武王的礼法,尊崇孔子为师表,来加重他们言论的重要性,在各派道术当中最为崇高。

孔子曰:“如有所譽,其有所試。”唐虞之隆,殷周之盛,

孔子说:「若是对别人有所称赞,就一定先对他有所试验。」唐尧虞舜的兴隆,商朝周朝的盛世,

仲尼之業,已試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

孔子的德业,是已经经过试验而有成效的。但是迷惑的人已经失去了(儒家经典中)精深奇奥的道理,

而辟者又隨時抑揚,違離道本,苟以譁衆取寵。後進循之,

而邪僻的人又追随时俗任意曲解附会经书的道理,违背离开了圣道的根本,只知道使众人轰动来博取尊宠。后来的学者依循着去做

是以五經乖析,儒學浸衰。此辟儒之患。

所以五经的道理就乖谬分离,儒学就逐渐的衰微的;那就是那些邪僻的儒者所留下来的祸患啊。

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

道家那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的史官。他们连续记载成功失败、生存灭亡、灾祸幸福、古今的道理

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

然后知道秉持要点把握根本,守着清静无为,保持谦虚柔弱的态度;

此君人南面之術也。合於堯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謙而四益。

这就是国君治理国家的方法。(这想法)相符于尧的能够谦让,易经上所说的谦虚,一种谦虚可以得到四种好处

此其所長也。及放者爲之,則欲絶去禮學,兼弃仁義;

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狂放无守的人来实行道家学术,那么就断绝了礼仪,抛弃了仁义;

曰:獨任清虚,可以爲治。

认为只要用清静无为,就可以治理好国家。

陰陽家者流,蓋出於羲和之官。敬順昊天,歷象日月星辰,

阴阳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掌天文的官职。他们恭敬的顺从上天,用历象来记录日月星辰的运行

敬授民時。此其所長也。及拘者爲之,則牽於禁忌,

恭敬的教导人民按照天时祭祀、耕种;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拘泥固执的人来实行阴阳家的学术,就被禁忌所牵制

泥於小數,舍人事而任鬼神。

拘泥于占卜问卦的小手艺,舍弃了人事而迷信鬼神。

法家者流,蓋出於理官。信賞必罰,以輔禮制。

法家这个流派,大概出自于古代的法官。他们奖赏很有信用处罚必然施行,以此来辅助礼仪制度的推展。

易曰:“先王以明罰飭法。”此其所長也。及刻者爲之,

易经上说:「先王用很严明的刑罚来整饬法律。」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刻薄的人来实行法家的学术,

則無教化,去仁愛,專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於殘害至親,

那么就不要教化,舍去了仁爱,专门用刑法,而想要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至于残害了最亲近的人,

傷恩薄厚。

伤害恩义使仁厚变为刻薄

名家者流,蓋出於禮官。古者名位不同,禮亦異數。

名家这个流派,大概出自于古代掌礼仪的官职。古代名号品位不一样,所用的礼节也就异等。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孔子说:「一定要来端正名分啊!名分不端正,那么所说的话就不顺当;所说的话不顺当,那么所做的事就不成功了。」

此其所長也。及譥者爲之,則苟鉤釽析亂而已。

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喜欢攻击别人阴私的人来实行名家的学术,那么就只会卖弄一些屈曲破碎、支离错杂的言辞罢了

墨家者流,蓋出於清廟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貴儉;

墨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掌管宗庙的官职。他们住在茅草盖顶,以采木为椽的房子里,所以注重节俭

養三老五更,是以兼愛;選士大射,是以上賢;宗祀嚴父

奉养年老更事致仕的人,所以主张兼爱;以大射礼选拔人才,所以崇尚贤人;尊敬祖先,是以右鬼;順四時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視天下,是以上同。所以崇敬鬼神;顺从四时做事,所以不相信命运;以孝道宣示天下,所以崇尚同心同德;此其所長也。及蔽者爲之,見儉之利,因以非禮;

这就是他们长处。等到眼光浅短的人来实行墨家学术,只看到节俭的好处,因此就反对礼节推兼愛之意,而不知别親疏。

推广兼爱的旨意,而不知道分别亲疏远近

從横家者流,蓋出於行人之官。

纵横家这个流派,大概是的出于古代的外交官。

孔子曰:“誦詩三百,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爲!”

孔子说:「读了诗经三百篇,派他出使到国外去,不能独当一面应对进退,固然学了很多又有何用呢?

又曰:“使乎!使乎!”言其當權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辭。

孔子又称赞蘧伯玉的使者说:「好使者呀!好使者呀!」这就是说一个使者应该权衡工作的利害得失做适当的处置,只接受出使的命令而不接受应对的言辞,

此其所長也。及邪人爲之,則上詐諼而棄其信。

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邪恶的人来实行从横家的学术,那么就崇尚欺诈,而背弃了应该遵守的诚信。

雜家者流,蓋出於議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國體之有此,杂

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的议政之官。他们兼容儒家、墨家,综合了名家和法家,他们知道治理国家的体要必须有这些派的主张,

見王治之無不貫。此其所長也。及盪者爲之,

他们也看出来王道政治必须百家贯通,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放荡的人来实行杂家的学术,則漫羨而無所歸心。

就散漫杂乱而没有中心目标

農家者流,蓋出於農稷之官。播百穀,勸耕桑,以足衣食。农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掌管农业的官职。他们劝导人民耕田种桑来使衣食充足

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貨。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長也。

所以古代最重要的八件政事,第一就是吃饭的问题,第二就是货物的问题。孔子说:「要重视人民吃饭的问题。」这就是他们的长处。

及鄙者爲之,以爲無所事聖王,欲使君臣竝耕,誖上下之序。

等到鄙陋的人来实行农家的学术,认为用不着圣明的君王,想要使君民一起耕种,这就违背了君臣上下的次序。

小説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説者之所造也。小

说家这个流派,大概出自于古代的小官。(这一派)是大街小巷的谈论,马路上传说的人所造成的

孔子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

孔子说:「虽然是小的技巧也一定有值得观赏的地方;但想要推行久远恐怕滞泥不通,

是以君子弗爲也。”然亦弗滅也。閭里小知者之所及,

所以君子是不学的。」但是它也不会没落。(小说家)是乡里有小智慧的人所写的东西

亦使綴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

也要把它编辑保存起来而不要忘记了;假如里面有一句话值得我们来采用,这也就如同古代樵夫、狂放的人他们的议论一样(有参考的价值)

凡諸子百八十九家,三千三百二十四篇。

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皆起於王道既微,諸侯力政,

诸子共有十家,其中值得观赏的不过九家而已,都是起于王道政治已经衰微今后,诸侯以武力相征伐,

時君世主,好惡殊方。是以九家之説,蠭出竝作,各引一端,

当时当世的国君,喜好厌恶的不一样,所以九家的学术像群蜂纷飞似的出现了。各自引用他们的一种学说,

崇其所善,以此馳説,取合諸侯。其言雖殊,辟猶水火,

推崇他们学说的好处,用这学说来奔走游说,取悦于诸侯。他们的言论虽然不一样,就譬如水火,

相滅亦相生也;仁之與義,敬之與和,相反而相成也。

是互相消灭也是互相生长的;就像仁与义,敬与和,虽然相反却又是互相生成的。

易曰:“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今異家者,

易经上说:同一个目的地,可以有不同的途径,同一个目标,可以有不同的考虑。现在各家的学者,

各推所長,窮知究慮,以明其指,雖有蔽短,合其要歸,

各自推崇他们学说的长处,用尽心思,来阐明他们学说的要旨。虽然各自对某方面的道理的

蔽塞不通和短处,但是综合他们的主要道理和归趋

亦六經之支與流裔。使其人遭明王聖主,得其所折中,

他们也都是六经的分支与末流。假使让他们遭遇到圣明的君王,能折中采用他们的主张皆股肱之材已。仲尼有言:“禮失而求諸野。”方今去聖久遠,

他们都可以成为辅佐的人才啊。孔子说过:「礼仪散失了要到乡野去寻找。」现在距离圣人的时代很久远了,

道術缺廢,無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猶瘉於野乎?

圣人的道术残缺废弃,没有处所再去加以追求了,采用他们九家的学术不是胜过去乡野找来得好吗?

若能修六藝之術,而觀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長,

若是能修明六经的学说,观察参考这九家言论,舍弃短处取用长处,

則可以通萬方之略矣。

就可以通晓天下一切的道术了!

汉书食货志上译文

《尚书·洪范》篇论述先王治理国家的八项政务,一是农业生产,二是工商贸易。农业生产说的是要种植好的五谷作为粮食;工商贸易说的是适宜穿的布和丝织品及用的金银铜铁铅龟壳贝壳钱币等,由于有这些东西,老百姓赖以生财牟利,互通有无。二者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它兴起于神农氏时代。据说神农氏,“砍削木头做耜(一种类似锹的农具),弯曲木头做耒(象木叉的农具),并以耕耘的好处,教导百姓”,从此,粮食便充足了。那时实行“中午开始集市贸易,招徕全国的百姓,聚集各地的财物,交易完了就回去,各人获得自己所需的东西”,因而财物便开始流通了。由于粮食充足,财物流通,这样国家才会殷实,人民才能富裕,因而教育感化人民的事情才得以实现。到皇帝以后,据《易经》的记述,“这时器币使用不便利,于是便改变币制以利于通行,使百姓乐于他们的事业而不劳累”。据《尚书.虞书.尧典》篇叙述,陶唐氏尧在位的时候,命令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人教导人民按农时进行生产活动”;《尚书.舜典》篇记述,有虞氏舜当权的时候,命令后稷解决“老百姓开始陷于饥饿”的事,可见,他们都是把农业生产放在施政的第一位。到夏虞氏代,治理洪水,把全国划分为九个地域,规划好土地田亩,各地按照居住远近情况,交纳赋税和贡献土产,劝勉百姓们互通有无,以满足彼此的需要,从而使万国共享太平。殷商,西周出现的兴盛时期,正如《诗经》,《尚书》上所叙述的,关键在于使百姓们安居乐业,生活富裕,同时教育他们。所以,《易经》指出,“天地最大的恩惠就是使万物生长,君主最宝贵的东西就是政权;用什么来巩固政权?就用仁爱:用什么来团聚百姓?就用财物。”财物这个东西,帝王用来团聚百姓,巩固政权,养育芸芸众生,遵奉顺应上天的恩德,可说是治理国家安定人民的根本。因此,有人说:“一个国家,不担忧财物少只担忧分配不平均,不担忧贫穷只担忧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大概分配平均就无所谓贫富,国家团结就不愁人少,百姓安定就没有倾覆的危险。”所以,贤明的君主统治百姓,要修筑城堡让百姓安居,规划房屋井田以平均土地,开设街市商店使财货流通,设立学校以教育百姓,

国学基础作业《汉书·艺文志》序翻译

《汉书·艺文志》序翻译 自从孔子死后精要微妙之言也就中断了,七十弟子死后,经典要义的解释也就出现了分歧。所以解释《春秋》分为《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邹氏传》、《夹氏传》五家,解《诗》的分为《毛诗》、《齐诗》、《鲁诗》、《韩诗》四家,解《易》也分为好几家。战国时合纵联横,真伪争论不休,诸子的学说纷纷混乱不清。到了秦始皇对这种状况感到害怕时,他们便烧毁文章,以愚弄百姓。汉朝建立后,革除秦朝的弊端,大规模征收书籍文章,广开献书的门路。到孝武帝时代为止,书籍残缺,竹简脱落,礼节遭到破坏,乐礼被摧毁。皇上喟然而叹道:“朕很悲哀这些事!”于是建立藏书的简策,设置了抄书的官员,一直到诸子传说,都充实到秘府。到成帝的时候,由于书籍散失的特别厉害,就派谒者陈农向天下征求分散的书籍。命令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占卜的书,侍医李柱国校医药之书。每校完一部书,刘向就整理编目,概括其大意,录下来把它上奏给皇帝。当刘向死后,哀帝又派刘向的儿子侍中奉车都尉刘歆完成父亲的事业。刘歆于是总结所有书籍而把《七略》上奏给皇帝,所以就有了《辑略》,有了《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和《方技略》。现在删去多余部分,只留下主要的。以使所收书篇更完备。 《易》说:“伏羲氏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察鸟兽的纹彩和土地的适应性,近的就取自自己的身体,远的就取之于万物,于是创造八卦,以通达神明的德性,以模仿万物的性情。”到了殷、周之际,纣王身居帝位,违背天意,摧残万物,文王作为诸侯顺天命而行天道,天人的预测可以得到并且能显现,于是重叠《易》的六爻,作了上下篇。孔子作了《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类共十篇。所以说《易》的道理是很深刻的,经历了伏羲、文王、孔子三代圣人,经历了上、中、下三个远古时代。到秦始皇烧书时,《易》因为是讲卜筮的事情的,传授的人没有断绝。汉始皇建立后,田何传授《易》。到了宣帝、元帝之时,有施、孟、梁丘、京氏传授《易》学的被列入官府传授之学,而民间有费直、高相两家的学说。刘向以宫中的《古文易经》校施、孟、梁丘经,有的地方脱漏“无咎”、“悔亡”,只有费氏经与古文相同。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原文及翻译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原文及翻译 原文: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己试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 衰。此辟儒之患。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 、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攘,《易》之?? 椋?磺??囊妫?似渌?。病V胺耪呶???蛴??歹裱?嫫?室澹?欢廊吻逍椋?梢晕?巍?BR>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法家者流,盖出於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易》曰“先生以明罚饬法。”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此其所长也。及?者(喜欢攻击别人隐私的人)为之,则苟钩?析乱(屈曲破碎、支离错杂)而己。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 从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孔子曰“诵《诗》三百,使於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当权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及邪人为之,则上诈谖,而弃其信。 《易》曰“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使其人遭明王圣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诸家者,不犹愈于野乎?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诸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观万方之略矣。

汉书 艺文志 翻译

汉书艺文志翻译-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汉书·艺文志》参考译文 从前,孔子死后,经学深远精要的言论的传授就断绝了,孔子的七十多个高才弟子死了以后,儒家思想学说的深邃之义也就产生了分歧。因此《春秋》被分成五家的传注,《诗经》分成了四家,《易经》有好几家的传注。战国时代,纵横错杂的政治形势,百家竞起,真伪混淆,互相分辩争鸣,诸子之言纷繁杂乱。到了秦代,秦始皇对这种形势产生了忧虑,就下令焚烧天下书籍,用来使百姓愚昧无知。汉朝建国之初,高祖革除了秦朝的弊政,大力收集各种文化典籍,广泛地开辟献书的途径。到了汉武帝时代,书籍的文字残缺,简册脱落,礼乐制度衰败崩溃,皇上感叹地说道:“我很痛惜这种形势啊!”于是就建立了藏书的策府,设置抄写书籍的官员,下至诸子百家的着作及民间传说,都集中到内廷秘籍之府。到汉成帝时代,因为图书严重地散失亡佚,就派遣谒者陈农向天下征求遗失散落的书籍。命令光禄大夫刘向校勘经书与传注、诸子之书及诗赋之作,命令步兵校尉任宏校勘兵书,太史令尹咸校勘天文、历法、占卜等“数术”之书,侍医李柱国校勘医药方技之书。每一种书校勘完毕,刘向就分条列出它的篇名题目,摘取归纳它的内容大意,抄录下来,上呈给皇帝。适逢刘向死了,汉哀帝又让刘向的儿子侍中奉车都尉刘歆完成他的父亲的事业。刘歆于是汇总群书而向皇上进呈他的《七略》,因此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现在,我删去《七略》中的浮辞,选取其中的要点,用来使这部目录学着作完备成篇。 医经是推究人的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等生理特征,用来阐发各种疾病的根源,区分死生的界限,并且用它推断针刺、砭石、汤药、艾灸等施治的方法,调制各种药物配方的适当比例。最恰当的药剂的作用,好比磁石吸铁,依靠药物之间各自的性能,互相促进发挥作用。技术拙劣的医生违背医理,把容易治好的轻病治成了重病,把能够救活的病人治死。 医学经典中的方剂,是根据草木矿物等各种药物的寒温性质,诊察疾病的深浅程度,凭借药物的治疗作用,考虑人对四时气候感受适应的情况,辨别五脏六腑所适宜的各种药物的性味,制成寒凉温热性能不同的药剂,用来疏通闭塞,解除郁结,使身体回复到正常。至于治疗失当的医生,用热药来增加病人的内热,用寒药来增加病人的内寒,造成精气在内里受伤,却不能在外表显露,这是他们严重失误的地方啊。所以有句谚语说:“有了病不去找那种庸医治疗,自行调养,也能自愈,常常能符合医理。” 房中着作,是使男女情爱性情达到极点,运用最高深的房中养生之道进行交合的着作。因此先代英明的帝王制作室外音乐用来节制房中的情欲,并为此节制修饰。《左传·昭公元年》说:“先代圣王制作音乐,是用来节制各种事情的。”房中着作能使人既享房事之乐,而又有所节制,那么就会使人气血平和,寿命长久。至于那些沉迷色欲的人不重视房中养生之道,因而就导致疾病,甚至断送性命。 神仙学着作,是用来保养人体生命的真元之气,而向身外大自然广求养生之道的着作。姑且用来净化意念,平定心境,把死与生的境域视为相同,因而在胸中就没有什么害怕了。然而有的人专门把这种事情作为职务,那么荒诞欺诈怪异迂曲文章就越来越多,这就不是圣明帝王的教化了。孔子说:“求隐暗之事,行怪异之道,后世是有人遵循的,但我不做这种事情。”医药方技,是使生命生长不息的工具,是天子之官的一种职务。远古有名医岐伯、俞拊,中古有扁鹊、医和,他们都能从诊察分析国君的病情,而推论分析出国情;根据诊视国君证候,而推知国家的政事。汉朝建立后有名医仓公。现在,他们的医术被埋没,所以要编纂整理他们的着作,并依次排列医药书为四种。 2

汉书艺文志翻译

《汉书?艺文志》译文 自从孔子死后精要微妙之言也就中断了,七十弟子死后,经典要义的解释也就出现了分歧。所以解释《春秋》分为《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邹氏传》、《夹氏传》五家,解《诗》的分为《毛诗》、《齐诗》、《鲁诗》、《韩诗》四家,解《易》也分为好几家。战国时合纵联横,真伪争论不休,诸子的学说纷纷混乱不清。到了秦始皇对这种状况感到害怕时,他们便烧毁文章,以愚弄百姓。汉朝建立后,革除秦朝的弊端,大规模征收书籍文章,广开献书的门路。到孝武帝时代为止,书籍残缺,竹简脱落,礼节遭到破坏,乐礼被摧毁。皇上喟然而叹道:“朕很悲哀这些事!”于是建立藏书的简策,设置了抄书的官员,一直到诸子传说,都充实到秘府。到成帝的时候,由于书籍散失的特别厉害,就派谒者陈农向天下征求分散的书籍。命令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占卜的书,侍医李柱国校医药之书。每校完一部书,刘向就整理编目,概括其大意,录下来把它上奏给皇帝。当刘向死后,哀帝又派刘向的儿子侍中奉车都尉刘歆完成父亲的事业。刘歆于是总结所有书籍而把《七略》上奏给皇帝,所以就有了《辑略》,有了《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和《方技略》。现在删去多余部分。只留下主要的,以使所收书篇更完备。 《易》说:“伏羲氏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察鸟兽的纹彩和土地的适应性,近的就取自自己的身体,远的就取之于万物,于是创造;以通达神明的德性,以模仿万物的性情。”到了殷、周之际,纣王身居帝位,违背天意,摧残万物,文王作为诸侯顺天命而行天道,天人的预测可以得到并且能显现,于是重叠《易》的六爻,作了上下篇。孔子作了《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类共十篇。所以说《易》的道理是很深刻的,经历了伏羲、文王、孔子三代圣人,经历了上、中、下三个远古时代。到秦始皇烧书时,《易》因为是讲卜筮的事情的,传授的人没有断绝。汉始皇建立后,田何传授《易》。到了宣帝、元帝之时,有施、孟、梁丘、京氏传授《易》学的被列入官府传授之学,而民间有费直、高相两家的学说。刘向以宫中的《古文易经》校施、孟、梁丘经,有的地方脱漏“无咎”、“悔亡”,只有费氏经与古文相同。 《易》上说:“黄河中的龙马驮河图而出,洛水中的神龟背载赤文绿字而出,伏羲和大禹依照图文分别画出八卦图。”所以《尚书》的起源很久远了,到孔子时就加以撰修,上起于尧,下止于秦,共一百篇,并为它作序,说明他写作的意图。秦始皇焚书禁学,济南的伏生独自把它们藏在墙壁中。到了汉朝建立之时大都散失,只找到了二十九篇,用它们在齐、鲁间传教。到了孝宣帝时代,有《欧阳》、《大小夏侯氏》,被立在官府学宫。《古文尚书》被发现在孔子家的壁中。武帝末年,鲁共王拆毁孔子的住宅,打算扩大他的宫殿,却得到了《古文尚书》以及《礼记》、纶语》、《孝经》共几十篇,都是先秦时代的文字。共王进入孔子的住宅,听到演奏琴瑟钟磬的声音,于是感到害怕了,便停止毁房。孔安国是孔子的后代,全部得到这些书,比原先的二十九篇,多出了十六篇。孔安国把它献给了皇上。这时逢巫蛊的事情,没有被学校列入。刘向用宫中古文校欧阳、大小夏侯的三家经文,其中《酒诰》脱落一简,《召诰》脱落两简。大致是一简有二十五字的,脱落的也是二十五个宇,简上是二十二字的,脱落的也是二十二个字,文字不同的有七百多字,脱落几十个字。《尚书》是古代帝王的号令,号令对于众人,所说的不能晓然明谕,就会使听的人和做的人不明了。古文宣扬的应接近雅正,所以理解了古今语言就可知道《尚书》的意义了。 《书》上说:“诗言志,歌咏言。”所以心中有哀乐之感,就会有歌咏之声。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作者简介] 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诸儒以此慕之。《后汉书·班固传》 [著作介绍] 本书是《汉书》中载录古书目录的部分,是当时国家藏书的总目,也是现存最早的一部目录书。是东汉明帝时期班固以刘向、刘歆父子的《七略》和《别录》为依据修撰而成的。 目录学是研究图书目录工作规律的科学。“目”的含义是篇目,即一书的篇和卷的名称。“录”指叙录,即对一书的内容、作者生平事迹,对书的评价,校勘经过等,作扼要的介绍的文字,二者合起来称为目录,或曰书目。 一个完整的目录,大致包括书名、卷数、作者、版刻、提要、分类诸项内容。 [目录的作用] 1、提示指导读书学习的门径 2、可了解图书文献的某些基本情况 时代、作者、卷数,分类排纂,内容提要,版本情况等 3、可了解科学文化的成就及学术的渊源与流派 4、是收集、发掘、整理和研究中医药文献的钥匙,也是确定科研课题准备有关资料的指南 《四部总录·医药编》、《中医图书联合目录》、《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三百种医籍录》、《中国医籍考》 微言:含义深远精要的言论 七十子: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及夫子没而微言绝,七十子卒而大义乖。” 《春秋》: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编年体春秋经。记载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242年的历史。 战国从衡:战国时期,秦据关西,六国在关东,苏秦说六国联合抗秦叫“合纵”;张仪说六国解合纵之约以事秦叫“连横”。当时列国形势,或纵或横,变化激烈。 闵:忧虑;担心 《左传·宣公十二年》:“寡君少遭闵凶。”杜注:“闵,忧也。” 《汉书·武帝纪》:元朔五年(前124)夏六月诏曰:“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今礼坏乐崩,朕甚闵焉。” 《说文》:“删,剟也。”段玉裁注:凡言删掇剟者,有所去即有所取。……删取,犹节取也,……删其要,谓取其要也。 《汉书·李寻传》:“落脉通”颜注:“落,谓经络也。” 石:砭石。颜师古注:“即石箴也。古者攻病则有砭,今其术绝矣。” 痹——痹症颜注:“风湿之病。”《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疝——泛指体腔内容物向外突出的病症,多伴有气痛的症状,故称“疝气”“小肠气”等。 颜注:“心腹气病。” 《素问·奇病论》:“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王冰注:“瘅,谓热病也。”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教学目的] 1.掌握文中生僻字的读音;掌握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古字、异体字;掌握文中重点词语;掌握文中重点语句的今译;掌握文中出现的实词活用及语序变化等古汉语语法现象。2.掌握《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方技略》的大致内容。 3.了解汉代图书典籍的分类整理情况。 [教授方法] 教师讲授为主,讨论式为辅。 [教授学时]3学时 [教学内容] 一、生僻字 燔朕歆疝瘅拙黔乖陨怵 二、繁体字 滅鐵條總縱劑憂 三、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 1、昔仲尼没()而微言绝。 2、战国从()衡()。 3、诸子之言纷然殽()乱。 4、原人血脉、经落()、骨髓。 5、辩()五苦六辛。 6、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 7、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8、以瘉()为剧。 9、反()之于平。 10、犹慈()石取铁。 11、《五脏六腑痺()十二病方》。 12、聊以盪()意平心。 13、今其技术晻()昧。 四、重点词语 1、(仲尼)没 2、从衡 3、燔(灭) 4、(之)败 5、书(缺) 6、闵(焉) 7、 诏(光禄大夫) 8、条(其篇目) 9、会(向卒) 10、卒(父业) 11、删(其 要) 12、右(医经) 13、原(人血脉) 14、起(百病) 15、用(度) 16、 度(箴石) 17、假(药味) 18、因(气感) 19、辩(五苦) 20、反(之) 21、 及(失) 22、中医 23、(之)际 24、节文 25、寿考 26、怵惕 27、索隐 28、 行怪 29、(有)述 30、(一)守 31、晻昧 32、序(方技) 五、指出语法现象 1、以愚黔首。 2、向辄条其篇目。 3、以备篇籍。 4、同死生之域。 5、生生之具。 六、今译 1、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殽乱。至秦患之,乃燔灭文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原文及翻译 原文: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袓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己试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寖衰。此辟儒之患。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褔、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法家者流,盖出於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易》曰“先生以明罚饬法。”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此其所长也。及譥者(喜欢攻击别人隐私的人)为之,则苟钩釽析乱(屈曲破碎、支离错杂)而己。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 从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孔子曰“诵《诗》三百,使於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当权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及邪人为之,则上诈谖,而弃其信。 《易》曰“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使其人遭明王圣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诸家者,不犹愈于野乎?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诸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观万方之略矣。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节选) 译文: 儒家这个流派,大概出自于古代的司徒官。他们帮助国君,顺应自然,宣明教化。涵泳于六经的文章当中,特别注意仁义之间的事务,远宗尧舜的道统,近守周文王、武王的礼法,尊崇孔子为师表,加重他们言论的重要性,在各派道术当中最为崇高。孔子说:“如果对别

艺文志诸子略注释

艺文志诸子略[1] 儒家者流[2],盖出於司徒之官[3],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4]。游文於六经之中[5],留意於仁义之际。祖述尧舜[6],宪章文武[7],宗师仲尼[8],以重其言[9],於道最为高。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10]。”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已试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11],而辟者又随时抑扬[12],违离道本[13],苟以哗众取宠[14]。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15],儒学 衰[16]。此辟儒之患。 [1]艺文,指书籍。略,概要。《艺文志》是根据西汉刘歆的《七略》写成的。其中的诸子略是根据刘歆《辑略》中有关诸子部分及其《诸子略》写成的。这里只采其论述部分而删去其书目。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班固是站在儒家正统派的立场来评论诸子学派的。 [2]流,流派。 [3]司徒,官名,秦以前掌管对人民进行教化的事。 [4]阴阳,指儒家所说的阴阳之道,即天地人事自然之道。 [5]游文,等於说习文。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句大意是钻研六经的文字。 [6]祖述,奉行其道。 [7]宪章,法制。这里用如动词,是守其法制的意思。 [8]尊敬仲尼,并以他为师。宗,尊敬。 [9]大意是说:这样做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学说的重要性。 [10]见《论语·卫灵公》,原文作:“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大意是:如果我对人有所称誉,那是因为我试用过他。 [11]精微,指儒家学说的精妙细微之处。 [12]辟(pì),僻。辟者,邪僻不正的人。抑,压抑。扬,抬高。 [13]道本,指儒道的本旨。 [14]苟,苟且,随随便便。哗,喧哗。宠,尊荣。哗众取宠,使众人轰动,以取得尊荣。 [15]乖(guāi),背戾,相反,这里指违反五经的本义。析,分离,这里指弄得经义支离破碎。 [16] ,通浸,渐。 道家者流,盖出於史官[1]。历记成败、存亡、祸[4]。合於尧之克攘[5],《易》之嗛嗛[6],一谦而四益[7]。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8],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9];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1]史官,记事之官。 [2]道家主张清虚自守,鼓吹“清静为天下正”,“致虚极”,“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俱见《老子》)。 [3]道家提倡柔道,认为弱能胜强,柔能胜刚。《老子》第七十六章:“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又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4]君,用如动词。君人,做老百姓的君主。 [5]克,能。攘,通让。《尚书·尧典》称尧之德为“允恭克让”(尧真正恭而能让)。 [6]嗛,通谦。《周易·谦卦》:“谦谦君子。”这是说谦而又谦,极言其谦退。 [7]益,增益。四益,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2],卑弱以自持[3],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周易·谦卦》:“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变盈流谦,依旧说是丘陵川谷之属,高者渐下,下者渐高。)按:这跟道家所提倡的柔道是一致的,所以班固用来说明道家。 [8]放,放任,指无为。 [9]弃,同弃。道家主张纯任自然,反对仁义礼法;鼓吹无知识,反对学问。老子有以下这些话:“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法令滋彰,盗贼多有。”“绝学无忧。”庄子在这方面有更多的发挥。 阴阳家者流[1],盖出於义和之官[2]。敬顺昊天[3],历象日月星辰[4],敬授民时[5]。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6],则牵於禁忌[7],泥於小数[8],舍人事而任鬼神[9]。 [1]阴阳家,研究阴阳律历的一个学派。 [2]义和,义氏、和氏,相传为上古世掌天地四时的官。《尚书·尧典》:“乃命义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钦,敬。若,顺。) [3]昊(hào)天,就是天。昊,大。 [4]历,通历,纪载历法的书。象,观测天文的仪器。“历”“象”在这里用如动词,指推历观象。 [5]敬,慎。时,天时,包括年、月、日、晦、朔、弦、望、四季、节气等。 [6]拘,固执不通。 [7]牵,牵制。禁忌,有关吉凶的忌讳。后来阴阳家更讲择日占星等迷信的事,禁忌很多。 [8]泥(nì),拘泥,拘执。数,术。小数,有关禁忌的小术。

汉书艺文志

《汉书·艺文志》全文翻译 《汉书·艺文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史志目录,收录了先秦时期重要的学术著作。我国古代重要的学术流派均可从中探寻渊源。班固对先秦时期学派的划分和论述是科学、可信的,实际上可将其视作为一部先秦学术史。同时《汉书·艺文志》也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史志目录的编撰体例,对后世史家编修史志目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这部最早的系统性书目,是班固撰写的,简称《汉志》。属于史志书目。《汉书》十质之一,该书是作者根据刘歆《七略》增删改撰而成的,仍存六艺、诸子、方技六略三十八种的分类体系,另析“辑略”形成总序置于志首,叙述了先秦学术思想源流。其中删兵书十家,增《七略》完成后,刘向、扬雄、杜林三家于西汉所撰写的著作。总共著录图书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 自从孔子死后精要微妙之言也就中断了,七十弟子死后,经典要义的解释也就出现了分歧。所以解释《春秋》分为《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邹氏传》、《夹氏传》五家,解《诗》的分为《毛诗》、《齐诗》、《鲁诗》、《韩诗》四家,解《易》也分为好几家。战国时合纵联横,真伪争论不休,诸子的学说纷纷混乱不清。到了秦始皇对这种状况感到害怕时,他们便烧毁文章,以愚弄百姓。汉朝建立后,革除秦朝的弊端,大规模征收书籍文章,广开献书的门路。到孝武帝时代为止,书籍残缺,竹简脱落,礼节遭到破坏,乐礼被摧毁。皇上喟然而叹道:“朕很悲哀这些事!”于是建立藏书的简策,设置了抄书的官员,一直到诸子传说,都充实到秘府。到成帝的时候,由于书籍散失的特别厉害,就派谒者陈农向天下征求分散的书籍。命令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占卜的书,侍医李柱国校医药之书。每校完一部书,刘向就整理编目,概括其大意,录下来把它上奏给皇帝。当刘向死后,哀帝又派刘向的儿子侍中奉车都尉刘歆完成父亲的事业。刘歆于是总结所有书籍而把《七略》上奏给皇帝,所以就有了《辑略》,有了《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和《方技略》。现在删去多余部分,只留下主要的。以使所收书篇更完备。 《易》说:“伏羲氏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察鸟兽的纹彩和土地的适应性,近的就取自自己的身体,远的就取之于万物,于是创造Jk~l-,以通达神明的德性,以模仿万物的性情。”到了殷、周之际,纣王身居帝位,违背天意,摧残万物,文王作为诸侯顺天命而行天道,天人的预测可以得到并且能显现,于是重叠《易》的六爻,作了上下篇。孔子作了《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类共十篇。所以说《易》的道理是很深刻的,经历了伏羲、文王、孔子三代圣人,经历了上、中、下三个远古时代。到秦始皇烧书时,《易》因为是讲卜筮的事情的,传授的人没有断绝。汉始皇建立后,田何传授《易》。到了宣帝、元帝之时,有施、孟、梁丘、京氏传授《易》学的被列入官府传授之学,而民间有费直、高相两家的学说。刘向以宫中的《古文易经》校施、孟、梁丘经,

艺文志诸子略翻译

《艺文志诸子略》翻译 中文6班邓小琼学号:1012100191 儒家流派,大概出自于古代的司徒之官,他们是帮助国君,遵从自然之道,宣明教化的流派呀。在六经中研习文化礼乐制度,注意仁义方面的事务。把尧舜当做创始人来陈述,以周文王、武王为典范,近守他们的礼法,尊崇孔子为师表,来加重他们言论的重要性,在各派道术当中最为崇高。孔子说:“如果对别人有所称赞,就一定先对他有所试验。”唐尧虞舜的兴隆,商朝周朝的盛世,孔子的德业,是已经经过试验而有成效的。然而迷惑的人已经失去了精深微妙之处,而邪僻不正的人又追随时俗任意曲解附会经书的道理,违背了儒家学说的本旨,只知道以喧哗的言论来博取尊宠。后来的学者依循着去做。所以五经的道理就乖谬分离,儒学就逐渐的衰微的。这是不正派的儒者所造成的祸害。 道家流派,大概出于古代的史官。他们从头到尾一一记载着成功失败、生存灭亡、灾祸幸福和古今的道理。然后知道秉持要点把握根本,守着清静无为,保持谦虚柔弱的态度;这就是国君治理国家的方法。这想法符合于尧的能够谦让,易经上所说的谦虚,一种谦虚可以得到四种好处,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狂放无守的人来实行道家学术,就想抛弃礼仪学问和仁义道德。说:只要用清静无为,就可以治理好国家。 阴阳家流派,大概出于古代掌天地四时的官。他们恭敬的顺从上天,推算、观测日月星辰的运行道理,慎重地向人民颁布时令节侯,这是他们的长处。等到拘泥固执的人来实行阴阳家的学术,就被禁忌所牵制,拘泥于占卜问卦的小技术,舍弃了人事而迷信鬼神。 法家流派,大概出自于古代审理狱讼的官。他们有功必赏有罪必罚,来辅助礼仪制度的推展。易经上说:“先王用很严明的刑罚来整顿法律。”这是他们的长处。等到刻薄的人来实行法家的学术,那么就不要教化,舍去了仁爱,专门用刑法,而想要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至于残害了最亲近的人,伤害恩义使亲厚的人被刻薄了。 名家流派,大概出自于古代掌管礼仪的官。古代名号品位不一样,所用的礼节也就异等。孔子说:“一定要来端正名分啊!名分不端正,那么言语不能顺理成章;言语不能顺理成章,那么所做的事就不成功了。”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喜欢攻击别人短处的人来实行名家的学术,那么就只会卖弄一些屈曲破碎、支离错杂的言辞罢了。 墨家流派,大概出于古代掌管宗庙的官。他们住得简陋,因此注重节俭;奉养年老更事致仕的人,因此主张兼爱;以大射礼选拔人才,因此崇尚贤人;尊崇鬼神尊敬祖先,因此尊尚鬼神;顺从四时做事,因此反对天命之说;以孝道宣示天下,因此崇尚同心同德。这就是他们长处。等到眼光浅短的人来实行墨家学术,只看到节俭的好处,因此就反对礼节;推广兼爱的旨意,而不知道分别亲疏远近。 纵横家流派,大概是出于古代的外交官。孔子说:“读了诗经三百篇,派他出使到国外去,不能独当一面应对进退,虽然学了很多又有何用呢?”孔子又说:“蘧伯玉的好使者呀!好使者呀!”这就是说一个使者应该权衡事情的利害得失

汉书艺文志翻译

汉书艺文志序原文 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乱。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迄孝武世,书缺简脱,礼坏乐崩,圣上喟然而称曰:“朕甚闵焉!”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歆于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故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今删其要,以备篇辑。 翻译: [译]从前,孔于死了,就断绝了精微要妙的言辞,七十二个弟子亡了,就违背了正道,所以,《春秋》分成了五家,《诗》分成了四家,《易》有几家流传。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真假难分,互不相让,诸子的文辞混乱纷纷。秦始皇对这种情况感到忧虑,于是烧光文章,使人民愚昧。汉朝兴起,一改秦朝的败局,大收书籍,广开私人献书的门路。到武帝时代,书简缺失,礼坏乐崩,武帝喟然声称;“我很忧伤”于是制订收藏书的计划,设立抄写书官吏,下及诸子和传述、解说经义的书,全部充实到皇室藏书的地方。到成帝时期,因为书籍散逸得很严重,就派遣谒者陈农在全国收求失落于民间的书,诏令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的书,步兵校尉任宏校兵法的书,太史令尹成校天文历法、五行占扑的书,御医李柱国校医药、卫生的书。每—本书校毕,刘向就分条列举这些书的编章目录,摘取旨意,抄录下来,奉献给皇帝。到刘向去世,哀帝再派刘向之子侍中奉车都尉刘歆完成父业。刘歆于是聚合群书,奉献他所著的《七略》,所以有《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我现在删去它的《辑略》.使书籍体例完备 《诸子略》 儒家 儒家者流,溢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期、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阮,“狙述尧氏宪章文武”,宗师体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已试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他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众取宠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折,儒学富袁,此辟儒之患。翻译: 儒家这个学派,大概是从那些帮助君主、依顺阴阳、彰明教化的司徒官中产生的。他们行文靠六经,留意在仁义,效法唐尧虞舜,遵循文王武王,尊崇并师承孔子:,借以表明白己学说的重要性。儒家认为仁义是最高阶段。孔子说:“假苦我有所称赞,必然是曾经试用过的。”唐尧虞舜的兴隆、商朝周朝的繁盛、孔子事业的发达,都说明已经尝试见效。然而,迷惑不清的人既不能选精发微,邪僻的人又时抑时扬,违背仁义,脱离本旨,胡乱地以哗众来取宠。后学遵循它,因此五经支离破散,儒家学派渐哀,这是邪僻儒生的祸患。 道家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翻译: [课]道家这个学派,大概是从那些一一记下成败、存亡、祸福、古今的道理。然后知道抓住要点、掌握根本的史宫中产生的。他们自我保持着清静虚无、柔弱卑下的原则,这是国君的

《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比较(1)

《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比较(1) 《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比较 朱珂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典籍,同样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但两者也存学术价值;《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 只在备书书名下加上简单的注语,注语内容及其广泛,文字精要,多为考辨学术之语。《汉书?艺文志》小注文字精要,一般皆为十字以内,最少为两字。其要言不繁、抓住关键。另外,其注释中汉人且知名者略,前人或名声低者详。《汉书?艺文志》的小注兼有索引作用,有列传者注明,而且六艺、诸子两略小注较多,其他四略则寥寥无几。 《隋书?经籍志》继承了《汉书?艺文志》有总序、小序、小注的体例,并进一步完善,计有总序一篇,后序一篇,四

部类序各一篇,各类小序四十篇,附佛经小序一篇,道经小序一篇,凡四十八篇,可谓完备之至。其总序详细记述了自春秋时孔子整理古代典籍至唐修《晋书》数千年间我国古籍流散、聚集之历史。我国古籍所经历的数次灾难和历代对古籍的整理活动在《隋志》总序中都有所反映。《隋书?经籍志》小序(包括各部类序)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最见功力。如其经部各类小序承《汉书?艺文志》作法,叙圣人抒作之意、各家传注及汉至隋各家传授废立情况。它还将著录书目中一些有特殊意义和价值,而简明小注又难以说明的书目,在各类小序中作特别说明,以明其分类,辨其源流。而史部各类小序重在说明分类之缘由,如正史类小序记述了《史记》、《汉书》、《j国志》及《东观汉记》的成书过程。其中某些小序叙述具有史料价值,此外像佛经、道经小序也为《隋书?经籍志》所仅见。道经类小序述及道经之产生、道经之流传。佛经类小序述及佛经之产生、佛经传入中国的过程、佛经在中国的翻译及流传。《隋书?经籍志》采取“今考现存”的著录法反映隋代现实藏书,而把隋代已散佚之本子、已残缺的本子或梁代别本,“约文绪义”,“各列本条之下”(《隋书-经籍志?总序》),作为注文,以资参考。这是《隋书?经籍志》的极大特点,也是其胜过《汉书?艺文志》和其他史志目录的地方,以此保存了许多隋以前旧目录里的著录。

汉书·艺文志

蓺文志卷第十班固 漢書 三十 昔仲尼沒而微言絕七十子喪而大義乖故春秋分爲五詩分爲四易有數家之傳戰國從衡真僞分爭諸子之言紛然淆亂至 秦患之乃燔滅文章以愚黔首漢興改秦之敗大收篇籍廣開獻書之路迄孝武世書缺簡脫禮壞樂崩聖上喟然而稱曰朕甚閔焉於是建藏書之策置寫書之官下及諸子傳說皆充秘府至成帝時以書頗散亡使謁者陳農求遺書於天下詔光祿大夫劉向校經傳諸子詩賦步兵校尉任宏校兵書太史令尹咸校數術侍醫李柱國校方技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會向卒哀帝復使向子侍中奉車都尉歆卒父業歆於是總羣書而奏其七略故有輯略有六蓺略有諸子略有詩賦略有兵書略有術數略有方技略今刪其要以備篇輯 易經十二篇施孟梁丘三家易傳周氏二篇服氏二篇楊氏二篇蔡公二篇韓氏二篇王氏二篇丁氏八篇古五字十八篇淮南 道訓二篇古雜八十篇雜災異三十五篇神輸五篇圖一孟氏京房十一篇災異孟氏京房六十六篇五鹿充宗略說三篇京氏段嘉十二篇章句施孟梁丘氏各二篇 凡易十三家二百九十四篇 易曰宓戲氏仰觀象於天俯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 情至於殷周之際紂在上位逆天暴物文王以諸侯順命而行道天人之占可得而效於是重易六爻作上下篇孔氏爲之彖象

繫辭文言序卦之屬十篇故曰易道深矣人更三聖世歷三古及秦燔書而易爲筮卜之事傳者不絕漢興田何傳之訖于宣元 有施孟梁丘京氏列於學官而民間有費高二家之說劉向以中古文易經校施孟梁丘經或脫去無咎悔亡唯費氏經與古文同 尚書古文經四十六卷經二十九卷傳四十一篇歐陽章句三十一卷大小夏侯章句各二十九卷大小夏侯解故二十九篇歐 陽說義二篇劉向五行傳記十一卷許商五行傳記一篇周書七十一篇議奏四十二篇 凡書九家四百一十二篇 易曰河出圖雒出書聖人則之故書之所起遠矣至孔子篹焉上斷於堯下訖于秦凡百篇而爲之序言其作意秦燔書禁學濟 南伏生獨壁藏之漢興亡失求得二十九篇以教齊魯之間訖孝宣世有歐陽大小夏侯氏立於學官古文尚書者出孔子壁中武帝末魯共王懷孔子宅欲以廣其宮而得古文尚書及禮記論語孝經凡數十篇皆古字也共王往入其宅聞鼓琴瑟鐘磬之音於是懼乃止不壞孔安國者孔子後也悉得其書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安國獻之遭巫蠱事未列於學官劉向以中古文校歐陽大小夏侯三家經文酒誥脫簡一召誥脫簡二率簡二十五字者脫亦二十五字簡二十二字者脫亦二十二字文字異者七百有餘脫字數十書者古之號令號令於眾其言不立具則聽受施行者弗曉古文讀應爾雅故解古今語而可知也 詩經二十八卷魯齊韓三家魯故二十五卷魯說二十八卷齊后氏故二十卷齊孫氏故二十七卷齊后氏傳三十九卷齊孫氏

大小序(汉书艺文志、四库总目)

《漢書·藝文志》: 昔仲尼沒而微言絕,七十子喪而大義乖。故《春秋》分為五,《詩》分為四,《易》有數家之傳。戰國從衡,真偽分爭,諸子之言紛然淆亂。至秦患之,乃燔滅文章,以愚黔首。漢興,改秦之敗,大收篇籍,廣開獻書之路。迄孝武世,書缺簡脫,禮壞樂崩,聖上喟然而稱曰:“朕甚閔焉!”於是建藏書之策,置寫書之官,下及諸子傳說,皆充秘府。至成帝時,以書頗散亡,使謁者陳農求遺書於天下。詔光祿大夫劉向校經傳諸子詩賦,步兵校尉任宏校兵書,太史令尹鹹校數術,侍醫李柱國校方技。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會向卒,哀帝複使向子侍中奉車都尉歆卒父業。歆於是總群書而奏其《七略》,故有《輯略》,有《六藝略》,有《諸子略》,有《詩賦略》,有《兵書略》,有《術數略》,有《方技略》。今刪其要,以備篇籍。(總序) …… 右儒五十三家,八百三十六篇。

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游文於六經之中,留意于仁義之際,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為高。孔子曰:“如有所譽,其有所試。”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業,已試之故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隨時抑揚,違離道本,苟以嘩眾取寵。後進循之,是以五經乖析,儒學浸衰,此辟儒之患。(小序) …… 右道三十七家,九百九十三篇。 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曆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合於堯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謙而四益,此其所長也。及放者為之,則欲絕去禮學,兼棄仁義,曰獨住清虛可以為治。 …… 右陰陽二十一家,三百六十九篇。 陰陽家者流,蓋出於羲和之官,敬順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此其所長也。及拘者為之,則牽於禁忌,泥于小數,舍人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原文及翻译

《汉书艺文志xx》原文及翻译 原文: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己试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衰。此辟儒之患。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攘,《易》之??椋?磺??囊妫?似渌?ひ病<胺耪呶???蛴??ダ裱?嫫?室澹?欢廊吻逍椋?梢晕? 巍?BR>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法家者流,盖出於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易》曰“先生以明罚饬法。”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 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此其所长也。及?者(喜欢攻击别人隐私的人)为之,则苟钩?析乱(屈曲破碎、支离错杂)而己。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 从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孔子曰“诵《诗》三百,使於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当权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及邪人为之,则上诈谖,而弃其信。

精选医古文重点-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1、了解《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方技略》的大致内容。 2、了解秦汉以来图书典籍的播迁经历。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文章难点:对《方技略》中神仙、房中两种应予以正确评价。(一)用字和词语1、燔(灭) 2、闵 1、(仲尼) 没 2、从衡 3、(之) 败 4、书 (缺) 5、建 (藏书之策) 6、诏(光禄大夫) 7、数术 8、条 (其篇目) 9、指意 10、删 (其要) 11、原 (人血脉) 12、起 (百病) 13、度 (箴石) 13、(假药味之) 滋 14、因(气感)

15、辩(五苦) 16、水火 17、(于)平 18、及(失) 19、中医 20、(之) 际 21、节文 22、寿考 23、怵惕 24、(有)述 25、(一) 守 26、原(诊) 27、晻昧 28 序 ( 方技 ) (三)今译 1 、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殽乱。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 译文:战国纵横错杂,群雄纷争,诸子各家学说杂出纷乱。到了秦朝,为这件事担忧,于是焚烧书籍,用来愚弄平民。 2 、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 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译文:医经是推求人的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等生

理特征,用来阐发人体的本源,区分死生的界限,而 酌情采用针刺、砭石、汤药、艾灸等治疗方法,调配 各种药剂以适应治病需要。 3 、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 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译文:经方是根据药物的寒温,测度疾病的深浅,凭借药物性味的功能,依据气候感应适宜的情况,辨明药物各 种性味,运用寒凉与温热的方剂,使郁闭疏通,使结 症解开,使身体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