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VG和元模型机制的体系结构建模工具设计

基于SVG和元模型机制的体系结构建模工具设计
基于SVG和元模型机制的体系结构建模工具设计

软件体系结构总结

第一章:1、软件体系结构的定义 国内普遍看法: 体系结构=构件+连接件+约束 2、软件体系结构涉及哪几种结构: 1、模块结构(Module) 系统如何被构造为一组代码或数据单元的决策 2、构件和连接件结构(Component-And-Connector,C&C) 系统如何被设计为一组具有运行时行为(构件)和交互(连接件)的元素 3、分配结构(Allocation) 展示如何将来自于模块结构或C&C结构的单元映射到非软件结构(硬件、开发组和文件系统) 3、视图视点模型 视点(View point) ISO/IEC 42010:2007 (IEEE-Std-1471-2000)中规定:视点是一个有关单个视图的规格说明。 视图是基于某一视点对整个系统的一种表达。一个视图可由一个或多个架构模型组成 架构模型 架构意义上的图及其文字描述(如软件架构结构图) 视图模型 一个视图是关于整个系统某一方面的表达,一个视图模型则是指一组用来构建 4、软件体系结构核心原模型 1、构件是具有某种功能的可复用的软件结构单元,表示了系统中主要的计算元素和数据存储。 2.连接件(Connector):表示构件之间的交互并实现构件

之间的连接 特性:1)方向性2)角色3)激发性4)响应特征 第二章 1、软件功能需求、质量属性需求、约束分别对软件架构产生的影响 功能性需求:系统必须实现的功能,以及系统在运行时接收外部激励时所做出的行为或响应。 质量属性需求:这些需求对功能或整个产品的质量描述。 约束:一种零度自由的设计决策,如使用特定的编程语言。 质量原意是指好的程度,与目标吻合的程度,在软件工程领域,目标自然就是需求。 对任何系统而言,能按照功能需求正确执行应是对其最基本的要求。 正确性是指软件按照需求正确执行任务的能力,这无疑是第一重要的软件质量属性。质量属性的优劣程度反映了设计是否成功以及软件系统的整体质量。 系统或软件架构的相关视图的集合,这样一组从不同视角表达系统的视图组合在一起构成对系统比较完整的表达

很详细的系统架构图-强烈推荐汇总

很详细的系统架构图 --专业推荐 2013.11.7 1.1. 共享平台逻辑架构设计 如上图所示为本次共享资源平台逻辑架构图,上图整体展现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应用系统建设 本次项目的一项重点就是实现原有应用系统的全面升级以及新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从而建立行业的全面的应用系统架构群。整体应用系统通过SOA 面向服务管理架构模式实现应用组件的有效整合,完成应用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与维护。 2 应用资源采集 整体应用系统资源统一分为两类,具体包括结构化资源和非机构化资源。本次项目就要实现对这两类资源的有效采集和管理。对于非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相应的资源采集工具完成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对于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全面的接口管理体系进行相应资源采集模板的搭建,采集后的数据经过有效的资源审核和分析处理后进入到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有效管理。 3 数据分析与展现 采集完成的数据将通过有效的资源分析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展现,具体包括了对资源的查询、分析、统计、汇总、报表、预测、决策等功能模块的搭建。 4 数据的应用

最终数据将通过内外网门户对外进行发布,相关人员包括局内各个部门人员、区各委办局、用人单位以及广大公众将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登录不同门户进行相关资源的查询,从而有效提升了我局整体应用服务质量。 综上,我们对本次项目整体逻辑架构进行了有效的构建,下面我们将从技术角度对相 关架构进行描述。 1.2. 技术架构设计 如上图对本次项目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设计,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本次项目整体建设内容应当包含了相关体系架构的搭建、应用功能完善可开发、应用资源全面共享与管理。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1.3. 整体架构设计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答案仅供参考如有不对请自己加以思考)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一、习题 1.比特的传播时延与链路带宽的关系()。 A.没有关系 B. 反比关系 C. 正比关系 D. 无法确定 2.计算机网络中可以没有的是()。 A. 客服机 B. 操作系统 C. 服务器 D.无法确定 3.在OSI参考模型中,提供流量控制的层是第(1)层;提供建立、维护和拆除端到端连接的层是(2);为数据分组提供在网络中路由功能的是(3);传输层提供(4)的数据传送;为网络层实体提供数据发送和接收功能和过程的是(5)。 (1)A. 1、2、3 B. 2、3、4 C. 3、4、5 D. 4、5、6 (2)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会话层 D. 传输层 (3)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传输层 (4)A. 主机进程之间 B. 网络之间 C. 数据链路层 D. 物理线路层 (5)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会话层 D. 传输层 4.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网络所使用的传输技术;另一种是根据()。 A. 网络协议 B. 网络操作系统 C. 覆盖范围与规模 D. 网络服务器类型与规模 5.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分为()。 Ⅰ.资源子网Ⅱ.局域网Ⅲ.通信子网Ⅳ.广域网 A.Ⅱ、Ⅳ B.Ⅰ、Ⅲ B. Ⅰ、Ⅳ D. Ⅲ、Ⅳ 6. 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是()。 Ⅰ. 流量控制Ⅱ.路由选择 Ⅲ. 分布式处理Ⅳ. 传输控制 A. Ⅰ、Ⅱ、Ⅳ B.Ⅰ、Ⅲ、Ⅳ C. Ⅰ、Ⅳ D. Ⅲ、Ⅳ 7.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是()。 A.ARPANET B. 因特网 C. NSFnet D. CERNET 8.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的传输单位(或PDU)分别是()。 Ⅰ.帧Ⅱ. 比特Ⅲ.报文段Ⅳ.数据报 A.Ⅰ、Ⅱ、Ⅳ、Ⅲ B. Ⅱ、Ⅰ、Ⅳ、Ⅲ C. Ⅰ、Ⅳ、Ⅱ、Ⅲ D. Ⅲ、Ⅳ、Ⅱ、Ⅰ 9.设某段电路的传播时延是10ms,带宽为10Mbit/s,则该段电路的时延带宽积为()。 A.2×105 bit B.4×105 bit C.1×105 bit D. 8×105 bit

很详细的系统架构图-强烈推荐

很详细的系统架构图--专业推荐 2013.11.7

1.1.共享平台逻辑架构设计 如上图所示为本次共享资源平台逻辑架构图,上图整体展现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应用系统建设 本次项目的一项重点就是实现原有应用系统的全面升级以及新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从而建立行业的全面的应用系统架构群。整体应用系统通过SOA面向服务管理架构模式实现应用组件的有效整合,完成应用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与维护。 2 应用资源采集 整体应用系统资源统一分为两类,具体包括结构化资源和非机构化资源。本次项目就要实现对这两类资源的有效采集和管理。对于非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相应的资源采集工具完成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对于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全面的接口管理体系进行相应资源采集模板的搭建,采集后的数据经过有效的资源审核和分析处理后进入到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有效管理。 3 数据分析与展现 采集完成的数据将通过有效的资源分析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展现,具体包括了对资源的查询、分析、统计、汇总、报表、预测、决策等功能模块的搭建。 4 数据的应用 最终数据将通过内外网门户对外进行发布,相关人员包括局内各个部门人员、区各委办局、用人单位以及广大公众将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登录不同门户进行相关资源的查询,从而有效提升了我局整体应用服务质量。 综上,我们对本次项目整体逻辑架构进行了有效的构建,下面我们将从技术角度对相

关架构进行描述。 1.2.技术架构设计 如上图对本次项目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设计,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本次项目整体建设内容应当包含了相关体系架构的搭建、应用功能完善可开发、应用资源全面共享与管理。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1.3.整体架构设计 上述两节,我们对共享平台整体逻辑架构以及项目搭建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分别的设计说明,通过上述设计,我们对整体项目的架构图进行了归纳如下:

网络体系结构及OSI基本参考模型典型例题分析解答

网络体系结构及OSI基本参考模型典型例题分析解答 一、填空题 1.计算机网络层次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___。 2.为进行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____、标准或____的集合称为网络协议。 3.0SI的全称为____,的参考模型是由____制定的标准化开放式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 4.ISO包括____、服务定义和____三级抽象。 5.0SI的体系结构定义了一个七层模型,从下到上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____、运输层、会话层、____和____。 6.网络协议包含三要素,这三要素分别是语义、____和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在网络协议中,涉及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的内容属于网络协议的()要素。 A)语法B)语义C)定时D)语用 2.osI体系结构定义了一个()层模型。 A)8 B)9 C)6 D)7 3.在OSI的7层模型中,主要功能是在通信子网中实现路由选择的层次为(). A)物理层B)网络层C)数据链路层D)运输层 4.在OSI的7层模型中,主要功能是协调收发双方的数据传输速率,将比特流组织成帧,并进行校验、确认及反馈重发的层次为()。 A)物理层B)网络层C)数据链路层D)运输层 5.在ISO的7层模型中,主要功能是提供端到端的透明数据运输服务、差错控制和流量撞控制的层次为()。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运输层D)网络层 6.在ISO的7层模型中,主要功能是组织和同步不同主机上各种进程间通信的层次为(). A)网络层B)会话层C)运输层D)表示层 7.在OSI的7层模型中,主要功能是为上层用户提供共同的数据或信息语法表示转换,也可进行数据压缩和加密的层次为()。 A)会话层B)网络层C)表示层D)运输层 8.在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中,把传输的比特流划分为帧的层次是()。 A)网络层B)数据链路层C)运输层D)分组层 9.在OSI的7层模型中,提供为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所需的机械的、电气的、功的和规程的特性的层次是()。 A)网络层B)数据链路层C)物理层D)运输层 10。在OSI的7层模型中,负责为OSI应用进程提供服务的层次是() A)应用层B)会话层C)运输层D)表示层 11。在创I的7层模型中,位于物理层和网络层之间的层次是()。 A)表示层B)应用层C)数据链路层D)运输层 12。在OSI的7层模型中,位于运输层之上的层次是()。 A)表示层B)数据链路层C)会话层D)应用层 13。允许计算机相互通信的语言被称为()。 A)协议B)寻址c)轮询D)对话

软件体系结构作业(完整版)

第一章: 1.根据自己的经验,谈谈对软件危机的看法。 软件危机是指软件生产方式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计算机需求,开发和维护过程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以下几个原因导致:(1)软件自身特点 (2)开发人员的弱点 (3)用户需求不明 (4)缺乏正确理论指导 (5)开发规模越来越大 (6)开发复杂度越来越高 可以通过软件生命周期的模型和软件工具的使用来缓解危机,通过程序自动化和软件工业化生产的方法实现软件标准化的目标,进一步缓解软件危机带来的影响。 软件危机有利有弊,除了带来许多麻烦,也给我们带来许多挑战,克服危机的过程,我们在技术上和创新上都有了一个提升,也算是间接为软件产业的发展做了贡献。 2.什么是软件重用,软件重用的层次可以分为哪几个级别? 软件重用:是指在两次或多次不同的软件开发过程中重复使用相同或相似软件元素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代码重用(2)设计结果重用(3)分析结果重用 3.什么是可重用构件?相对于普通的软件产品,对可重用构件有何特殊要求? 可充用构件表示软件重用过程中,可重用的软件构件元素。 可重用构件的特殊要求: (1)可重用构件应该具有功能上的独立性与完整性; (2)可重用构件应该具有较高的通用性; (3)可重用构件应该具有较高的灵活; (4)可重用构件应该具有严格的质量保证; (5)可重用构件应该具有较高的标准化程。 4.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的优势是什么?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面临哪些挑战和困难? 优势:基于构件的软件将软件开发的重点从程序编写转移到了基于已有构件的组装,更快地构造系统,减轻用来支持和升级大型系统所需要的维护负担,从而降 低了软件开发的费用 困难和挑战:没有可依据的参考,可用资源和环境缺乏,开发难度高,而各方面需求增长速度与日剧增,更新和升级的跟进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此外,在同 一系统采用多个开发商提供的构件,它们之间的兼容性可能是开发过程中所 要面对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挑战和困难:

(完整版)网络体系结构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 1.网络体系结构是层次和协议的集合。 2.网络协议:通信双方在通信中必须遵守的规则。用来描述进程之间信息交换过程的一组 术语。 3.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和交换规则(时序、定时)。 a)语法:规定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 b)语义:规定通信双方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应答。 c)交换规则:规定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4.分层设计 a)为了降低协议设计的复杂性,采用层次化结构。 b)每一层向其上层提供服务。 c)N层是N-1层的用户,是N+1层服务的提供者。 d)第N层和第N层通信,使用第N层协议。 e)实际传输数据的层次是物理层。 f)分层的优点: i.各层之间相互独立,高层不必关心底层的实现细节。 ii.有利于实现和维护,每个层次实现细节的变化不会对其它层次产生影响。 iii.易于实现标准化。 g)分层原则:每层功能明确,层数不宜太多也不能太少。 h)协议是水平的(对等层通信时遵守的规则) i)对等层:通信的不同计算机的相同层次。 j)接口:层与层之间通过接口提供服务。 k)服务: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 5.网络中进行通信的每一个节点都具有相同的分层结构,不同节点的相同层次具有相同的 功能,不同节点的相同层次通信使用相同的协议。 6.数据传输的过程 a)数据从发送端的最高层开始,自上而下逐层封装。 b)到达发送端的最底层,经过物理介质到达目的端。 c)目的端将接收到的数据自下而上逐层拆封。 d)由最高层将数据交给目标进程。 7.封装:在数据前面加上特定的协议头部。 8.层次和协议的关系:每层可能有若干个协议,一个协议主要只属于一个层次。 9.协议数据单元(PDU):对等层之间交换的信息报文。 10.网络服务:计算机网络提供的服务可以分为两种: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 11.OSI/RM(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a)应用层面向用户提供服务,最底层物理层,连接通信媒体实现数据传输。 b)上层通过接口向下层提出服务请求,下层通过接口向上层提供服务。 c)除物理层以外,其他层不直接通信。 d)只有物理层之间才通过传输介质进行真正的数据通信。 12.OSI的特点: a)每层的对应实体之间都通过各自的协议进行通信。 b)各计算机系统都有相同的层次结构。 c)不同系统的相应层次有相同的功能。 d)同一系统的各层之间通过接口联系。

网络体系结构参考模型

一、互连网体系结构 1974年IBM提出了SNA(系统网络体系结构),考虑到各个网络存在的异构,异质,导致网络都属于封闭式网络,无法相互连接,通过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定义了OSI(开放式系统互连)标准,将计算机网络进行分层分层优点:解决了通信的异质性问题,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向高层屏蔽低层细节问题,使网络的设计更加的简单、容易实现。 协议:网络中通信或数据交换的规则和标准 实体:发送接收信息的软件或硬件的进程 对等实体:不同系统内的同一层次两个实体 接口:相临两层之间的交互界面 服务:某一层和此层以下的层能力,通过接口交给相临层 协议栈:系统内的各个层的协议集合 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层次结构和协议的集合 1、ISO/OSI参考模型 ISO/OSI参考模型是一种逻辑结构,不是具体的设备,任何遵循协议的系统都可以相互通信经过OSI七层模型的数据要经历数据的封装(打包)和解封装(解包)过程,封装过程是将原数据从高层向低层传递的过程,每经过一层都需要加上该层的报头信息,解封装过程是从低层向高层传递的过程,每经过一层都需要将对等层的报头去掉还原为上层数据。

第一层:物理层 处于最底层,为上层提供物理连接,负责传送二进制比特流,在物理层中定义了机械特性(连接器形式和插针分配),电气特性(接口电路参数),功能特性(物理接口的信号线)和规程特性(信号线操作规程),传输介质可以使用有线介质或无线介质,物理层传输二进制比特流,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物理层的典型设备有:集线器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 链路的管理,流量的控制,差错控制,数据以数据帧格式传输的,数据帧包含帧头(H2)和帧尾(T2)MAC(介质访问控制),48位二进制组成,为了方便表示使用十六进制表示,网卡上的MAC地址是物理地址,在生产网卡时就内臵在网卡的ROM(只读存储器)芯片中了,不能修改,但是可以伪造(网卡属性中),为了表示网卡的全球唯一性,将MAC地址表示的48位二进制地址分为2部分,前24位表示厂商代号,后24位表示厂商内部代号,MAC地址相同的计算机不能够相互通信网桥,二层交换机,网卡都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第三层:网络层 提供统一的寻址方案,完成分组的独立路由选择,网络层数据以数据包传输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实现路径的选择,通过路由表中的路由表项,(直连路由,路由器自己接口所在的网络形成的路由表),(静态路由,管理员手工添加路由信息添加的路由表),(动态路由,路由器通过相互的路由学习,得到的路由表),路由器可以实现网络

软件体系结构作业___一__、二章

第一章 1.根据自己的经验,谈谈对软件危机的看法 答:软件危机是指软件生产方式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计算机需求,开发和维护过程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它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导致:(1)软件自身特点 (2)开发人员的弱点 (3)用户需求不明 (4)缺乏正确理论指导 (5)开发规模越来越大 (6)开发复杂度越来越高 可以通过软件生命周期的模型和软件工具的使用来缓解危机,通过程序自动化和 软件工业化生产的方法实现软件标准化的目标,进一步缓解软件危机带来的影 响。 软件危机有利有弊,除了带来许多麻烦,也给我们带来许多挑战,克服危机的过 程,我们在技术上和创新上都有了一个提升,也算是间接为软件产业的发展做了 贡献。 2.什么是软件重用,软件重用的层次可以分为哪几个级别 答:软件重用,是指在两次或多次不同的软件开发过程中重复使用相同或相似软件元素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代码重用(2)设计结果重用(3)分析结果重用 3. 什么是可重用构件相对于普通的软件产品,对可重用构件有何特殊要求 答:可充用构件表示软件重用过程中,可重用的软件构件元素。 可重用构件的特殊要求: (1)可重用构件应该具有功能上的独立性与完整性; (2)可重用构件应该具有较高的通用性; (3)可重用构件应该具有较高的灵活; (4)可重用构件应该具有严格的质量保证; (5)可重用构件应该具有较高的标准化程。 4.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的优势是什么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 答:优势:基于构件的软件将软件开发的重点从程序编写转移到了基于已有构件的组装,以更快地构造系统,减轻用来支持和升级大型系统所需要的维护负担,从而降 低了软件开发的费用 困难和挑战:没有可依据的参考,可用资源和环境缺乏,开发难度高,而各方面需求 增长速度与日剧增,更新和升级的跟进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此外,在同一系统采用多 个开发商提供的构件,它们之间的兼容性可能是开发过程中所要面对的一个严峻的问 题 5.描述三种应用最为广泛的构件技术规范COM、CORBA和EJB各自的特点 答:COM:COM无需重新编译,对象就可以增添新的功能,还能够透明地向另一个过程或另一台机器上的对发送RPC调用; CORBA:CORBA用IDL来描述对象接口,可以满足异种语言间的通信问题。

体系结构 完整版

第一章 1.软件复用:利用现有的软件资源来开发新应用系统的过程。其中软件资源可能是已经存在的软件,也可能是专门用于开发设计且可复用的软件构件。 2.可复用的软件的资源即复用成分,是软件服用技术的核心与基础。 3.实现软件复用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1.有可以复用的对象 2.所复用的对象的对象是可用的 3.复用者要知道怎样去使用被复用的对象 4..软件重用再工程五个阶段: (1)候选阶段(2)选择阶段(3)资格说明阶段(4)分类和存储阶段(5)查找和检索5.软件复用: (1)代码复用分为目标代码复用和源代码复用 (2)设计复用比源程序复用的级别更高 (3)分析复用要比设计复用的级别更高 (4)测试复用主要包括测试用例复用和测试过程复用 6.软件复用的实现技术:组装和生成 在组装中软件构件是复用的基石 在生成中由程序生成器完成对软件结构模式的复用 7.从构件的表示角度出发,分为人工智能方法、超文本和信息科学方法 信息科学方法:枚举层次关键词分类方法 8.软件构件化:就是要让软件开发过程向机械加工一样,可以使用各种标准的和非标准的零件来组装机器。 9.抽象构件模型:提供服务接口--(软件构件:属性集合行为集合)--接收服务接口 10.网络服务技术:OMG的CORBA;SUN公司的J2EE/JavaBeans/EJB;Microsoft的DCOM/COM/COM+ 11.构件获取的四种方式: (1)从构件库中,按照适合新系统的原则选取,并做适应性修改已获得可重用的构件。(2)根据新功能模块进行自行开发,以获取新构件 (3)对遗留系统进行功能分析,将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模块提取出来,使其接口进行标准化以获得可重用性构件 (4)通过商业方式购买合适的构件,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共享或免费获取 12.框架:是一种为特定领域应用提供可扩展模版的架构实例。它表述了整个设计过程、指明了协作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明确了责任分配和控制流 13.软件体系结构主要包括:构件、连接件和配置约束 14.构件:可预制和可重用的软件部件,是组成体系结构的基本计算单元或数据存储单元

网络体系结构知识点总结

网络体系结构知识点总结 1、网络体系结构是层次和协议的集合。 2、网络协议:通信双方在通信中必须遵守的规则。用来描 述进程之间信息交换过程的一组术语。 3、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和交换规则(时序、定时)。a) 语法:规定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b) 语义:规定通信双方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 及做出何种应答。c) 交换规则:规定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4、分层设计a) 为了降低协议设计的复杂性,采用层次化结构。b) 每一层向其上层提供服务。c) N层是N-1层的用户,是N+1层服务的提供者。d) 第N层和第N层通信,使用第N层协议。e) 实际传输数据的层次是物理层。f) 分层的优点:i、各层之间相互独立,高层不必关心底层的 实现细节。ii、有利于实现和维护,每个层次实现细节的变化不 会对其它层次产生影响。iii、易于实现标准化。g) 分层原则:每层功能明确,层数不宜太多也不能太少。h) 协议是水平的(对等层通信时遵守的规则)i) 对等层:通信的不同计算机的相同层次。j)

接口:层与层之间通过接口提供服务。k) 服务: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 5、网络中进行通信的每一个节点都具有相同的分层结构,不同节点的相同层次具有相同的功能,不同节点的相同层次通信使用相同的协议。 6、数据传输的过程a) 数据从发送端的最高层开始,自上而下逐层封装。b) 到达发送端的最底层,经过物理介质到达目的端。c) 目的端将接收到的数据自下而上逐层拆封。d) 由最高层将数据交给目标进程。 7、封装:在数据前面加上特定的协议头部。 8、层次和协议的关系:每层可能有若干个协议,一个协议主要只属于一个层次。 9、协议数据单元(PDU):对等层之间交换的信息报文。 10、网络服务:计算机网络提供的服务可以分为两种: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1 1、OSI/RM(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a) 应用层面向用户提供服务,最底层物理层,连接通信媒体实现数据传输。b) 上层通过接口向下层提出服务请求,下层通过接口向上层提供服务。c) 除物理层以外,其他层不直接通信。d)

各种系统架构图与详细说明

各种系统架构图与详细说明

1.1.共享平台逻辑架构设计 如上图所示为本次共享资源平台逻辑架构图,上图整体展现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应用系统建设 本次项目的一项重点就是实现原有应用系统的全面升级以及新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从而建立行业的全面的应用系统架构群。整体应用系统通过SOA面向服务管理架构模式实现应用组件的有效整合,完成应用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与维护。 2 应用资源采集 整体应用系统资源统一分为两类,具体包括结构化资源和非机构化资源。本次项目就要实现对这两类资源的有效采集和管理。对于非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相应的资源采集工具完成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对于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全面的接口管理体系进行相应资源采集模板的搭建,采集后的数据经过有效的资源审核和分析处理后进入到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有效管理。 3 数据分析与展现 采集完成的数据将通过有效的资源分析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展现,具体包括了对资源的查询、分析、统计、汇总、报表、预测、决策等功能模块的搭建。 4 数据的应用 最终数据将通过内外网门户对外进行发布,相关人员包括局内各个部门人员、区各委办局、用人单位以及广大公众将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登录不同门户进行相关资源的查询,从而有效提升了我局整体应用服务质量。 综上,我们对本次项目整体逻辑架构进行了有效的构建,下面我们将从技术角度对相关架构进行描述。

1.2.技术架构设计 如上图对本次项目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设计,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本次项目整体建设内容应当包含了相关体系架构的搭建、应用功能完善可开发、应用资源全面共享与管理。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1.3.整体架构设计 上述两节,我们对共享平台整体逻辑架构以及项目搭建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分别的设计说明,通过上述设计,我们对整体项目的架构图进行了归纳如下: 综上,我们对整体应用系统架构图进行了设计,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1.3.1.应用层级说明 整体应用系统架构设计分为五个基础层级,通过有效的层级结构的划分可以全面展现整体应用系统的设计思路。 基础层 基础层建设是项目搭建的基础保障,具体内容包含了网络系统的建设、机房建设、多媒体设备建设、存储设备建设以及安全设备建设等,通过全面的基础设置的搭建,为整体应用系统的全面建设良好的基础。 应用数据层 应用数据层是整体项目的数据资源的保障,本次项目建设要求实现全面的资源共享平台的搭建,所以对于应用数据层的有效设计规划对于本次项目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整体结构上划分,我们将本次项目建设数据资源分为基础的结构型资源和非结构型资源,对于非结构型资源我们将通过基础内容管理平台进行有效的管理维护,从而供用户有效的查询浏览;对于结构型数据,我们进行了有效的分类,具体包括政务公开资源库、办公资源库、业务经办资源库、分析决策资源库、内部管理资源库以及公共服务资源库。通过对资源库的有效分类,建立完善的元数据管理规范,从而更加合理有效的实现资源的共享机制。

软件体系结构论文:一种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模型

软件体系结构论文:一种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模型 摘要: 为了分离软件系统中的核心关注点和横切关注点,通过引入面向方面软件开发的思想设计了一种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模型,并详细分析了该模型的三个基本构成单元,即构件、连接件和方面构件。最后通过一个网上支付实例验证了该模型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 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横切关注点;构件;连接件;方面构件 20世纪60年代的软件危机使得人们开始重视软件工程的研究。起初,人们把软件设计的重点放在数据结构和算法的选择上,然而随着软件系统规模越来越大,对总体的系统结构设计和规格说明变得异常重要。随着软件危机程度的加剧,软件体系结构(software architecture)这一概念应运而生。软件体系结构着眼于软件系统的全局组织形式,在较高层次上把握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软件开发的焦点从成百上千的代码上转移到粒度较大的体系结构元素及其交互的设计上。与传统软件技术相比,软件体系结构理论的提出不仅有利于解决软件系统日益增加的规模和复杂度的问题,有利于构件的重用,也有利于软件生产率的提高。面向方面软件开发(AOSD)认为系统是由核心关注点(corn concern)和

横切关注点(cross-cutting concern)有机地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核心关注点是软件要实现的主要功能和目标,横切关注点是那些与核心关注点之间有横切作用的关注点,如系统日志、事务处理和权限验证等。AOSD通过分离系统的横切关注点和核心关注点,使得系统的设计和维护变得容易很多。 Extremadura大学的Navasa等人[1]在2002年提出了将面向方面软件开发技术引入到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中,称之为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aspect oriented software architecture,AO-SA),这样能够结合两者的优点,但是并没有给出构建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的详细方法。 尽管目前对于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这个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但是一般认为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在传统软件体系结构基础上增加了方面构件(aspect component)这一新的构成单元,通过方面构件来封装系统的横切关注点。目前国内外对于面向方面软件体系模型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对它的构成单元模型的研究更少,通常只关注方面构件这一构成单元。方面构件最早是由Lieberherr等人[2]提出的,它是在自适应可插拔构件(adaptive plug and play component,APPC)基础之上通过引入面向方面编程(AOP)思想扩展一个可更改的接口而形成的,但它关于请求接口和服务接口的定义很模糊,未能给出一个清晰的方面构件模型。Pawlak等人

软件体系结构 4+1模型案例

案例教学1:4+1视图方法进行软件体系结构设计 要开发出用户满意的软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软件体系结构师必须全面把握各种各样的需求、权衡需求之间有可能的矛盾之处,分门别类地将不同需求一一满足。本文从理解需求种类的复杂性谈起,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展示了如何通过RUP的4+1视图方法,针对不同需求进行体系结构设计,从而确保重要的需求一一被满足。 1、呼唤体系结构设计的多重视图方法 灵感一闪,就想出了把大象放进冰箱的办法,这自然好。但希望每个体系结构设计策略都依靠灵感是不现实的--我们需要系统方法的指导。 需要体系结构设计的多重视图方法,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需求种类的复杂性所致。以工程领域的例子开道吧。比如设计一座跨江大桥:我们会考虑"连接南北的公路交通"这个"功能需求",从而初步设计出理想化的桥墩支撑的公路桥方案;然后还要考虑造桥要面临的"约束条件",这个约束条件可能是"不能影响万吨轮从桥下通过",于是细化设计方案,规定桥墩的高度和桥墩之间的间距;另外还要顾及"大桥的使用期质量属性",比如为了"能在湍急的江流中保持稳固",可以把大桥桥墩深深地建在岩石层之上,和大地浑然一体;其实,"建造期间的质量属性"也很值得考虑,比如在大桥的设计过程中考虑"施工方便性"的一些措施。 和工程领域的功能需求、约束条件、使用期质量属性、建造期间的质量属性等类似,软件系统的需求种类也相当复杂,具体分类如图1所示。

图1 软件需求分类的复杂性 2、超市系统案例:理解需求种类的复杂性 例子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更好地理解软件需求种类的复杂性,我们来分析一个实际的例子。在表1中,我们列举了一个典型的超市系统的需求子集,从这个例子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需求可以分为两大类: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

互联网的体系结构

互联网的体系结构 互联网的体系结构包括七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第一层:物理层(PhysicalLayer) 规定通信设备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特性,用以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连接。具体地讲,机械特性规定了网络连接时所需接插件的规格尺寸、引脚数量和排列情况等;电气特性规定了在物理连接上传输bit流时线路上信号电平的大小、阻抗匹配、传输速率距离限制等;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 在物理层提供比特流服务的基础上,建立相邻结点之间的数据链路,通过差错控制提供数据帧(Frame)在信道上无差错的传输,并进行各电路上的动作系列。 第三层:网络层(Network layer) 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通信的两个计算机之间可能会经过很多个数据链路,也可能还要经过很多通信子网。网络层的任务就是选择合适的网间路由和交换结点,确保数据及时传送。网络层将数据链路层提供的帧组成数据包,包中封装有网络层包头,其中含有逻辑地址信息- -源站点和目的站点地址的网络地址。 第四层: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第4层的数据单元也称作处理信息的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但是,当你谈论TCP等具体的协议时又有特殊的叫法,TCP的数据单元称为段(segments)而UDP协议的数据单元称为“数据报(datagrams)”。这个层负责获取全部信息,因此,它必须跟踪数据单元碎片、乱序到达的数据包和其它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 第五层:会话层(Session layer) 这一层也可以称为会晤层或对话层,在会话层及以上的高层次中,数据传送的单位不再另外命名,统称为报文。会话层不参与具体的传输,它提供包括访问验证和会话管理在内的建立和维护应用之间通信的机制。如服务器验证用户登录便是由会话层完成的。

软件体系结构最终版

一、填空题 1软件体系结构核心模型由构件、连接件、配置组成。作用于这些要素或连接关系上的限制条件:约束,质量-性能 2.sa风格具有已经被熟知的特性,并且可以复用 3."4+ 1”视图模型从5个不同的视角包括:逻辑视图、进程视图、物理视图、开发视图和场景视图来描述软件体系结构。 4.在层次系统中,两种通用的分层方法分别是(严格分层和松散分层) 5.在三层cs结构中,中间层可能是什么类型的服务器:应用服务器 6.解释器的三种策略:(1)传统解释器(2)基于字节码的解释器(3)JIT(即时)编译器 7.构件作为一个封装的实体,只能通过(接口)和外部环境交互,构件内部所实现的功能是以(服务)形式体现出来 8.在数据流风格中,用(数据字典)定义了相应的数据流图表达拓扑结构 9.在分层系统中,由上而下的信息和控制通常被描述成(请求),由下而上的方式被描述成(通知) 10.在分层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定义每层之间的接口,接口的类型包括:(黑盒接口和白盒接口) 11.三层cs体系风格是由什么构成的:表示层、功能层、数据层 二、选择题 1.表示业务逻辑和工作流,应该采用的uml图是什么:活动图 2._对象,_子程序,_构件,_包,这些哪一个是独立可交付的功能单元,外界通过接口访问它提供的服务:基于构件开发中的构件 3.同步调用消息和异步调用消息(下列哪句话是真的,哪句话是假的) 4.某游戏公司预开发一个大型多人技术战略游戏,针对这个目标,公司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架构风格合适:解释器 5.三层cs体系结构中,什么是最重要的构件:中间件 6.在uml提供的图中,哪种图用于描述系统与外部系统及用户之间的交互:用例图 7.在c/s系统中,数据库服务器的(功能)任务: 安全性要求 访问并发性的控制 前端的客户应用程序的全局数据完整性 备份和恢复 8.与cs体系结构相比,bs体系结构的不足之处:BS体系结构缺乏对动态页面的支持能力,没有集成有效的支持能力 9.在rup(软件开发过程生命周期的图表)中,采用4+1视图模型来描述软件系统的体系结构,在这个模型中,最终用户侧重于逻辑视图,系统工程师侧重于哪种视图:部署视图 10.如果对银行的atm常用功能进行建模,用什么图来表示这个系统的功能需求:逻辑视图 三、名词解释 1.软件体系结构风格:是描述某一特定应用领域中系统组织方式的惯用模式。

体系结构结构模型

仓库管理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模型 XXX (XX大学 XXX学院,XX XXX) 摘要:本文使用统一建模语言UML对仓库管理软件的软件体系架构进行建模。使仓库管理软件架构在开发初期能够很好地被开发人员和客户理解。本文采用“4+1”视图模型对系统进行建模。 关键词:仓库管理UML 软件体系架构 1.软件系统体系结构模型 本章采用“4+1”视图模型对软件系统进行建模。该视图模型从5个不同的视角,包括逻辑视图、进程视图、物理视图、开发视图、和场景视图来描述软件体系机构。每个视图只关心系统的一个侧面,5个视图结合在一起才能反映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的全部内容。“4+1”视图模型如图1所示,其中图中的实施视图就是开发视图。 图1 “4+1”视图模型1.1逻辑视图 逻辑视图(Logical view),主要是整个系统的抽象结构表述,关注系统提供最终用户的功能需求,不涉及具体的编译,即输出和部署。在逻辑视图中,系统分解成一系列的功能抽象。这些分解不但可以用来进行功能分析,而且可用作标识在整个系统的各个不同部分的通用机制和设计元素。通常在UML中用类图来描述逻辑视图。类图(Class diagram)显示了模型的静态结构,特别是模型中存在的类、类的内部结构以及它们与其他类的关系等,从系统构成角度来描述正在开发的系统。类图不显示暂时性信息。如图2所示为系统逻辑视图。 在逻辑视图中,采购入库员、出库员、商场管理员、仓库管理员类是通过系统用户类泛化来的,系统用户有的一般操作和属性他们也都拥有。其中按照系统的权限范围来说,采购入库员、出库员、仓库管理员依赖于商场管理员,因为只有商场管理 图2 逻辑视图

常用的系统架构图

常用的系统架构图 2014年冬

1.1.共享平台逻辑架构设计 如上图所示为本次共享资源平台逻辑架构图,上图整体展现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应用系统建设 本次项目的一项重点就是实现原有应用系统的全面升级以及新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从而建立行业的全面的应用系统架构群。整体应用系统通过SOA面向服务管理架构模式实现应用组件的有效整合,完成应用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与维护。 2 应用资源采集 整体应用系统资源统一分为两类,具体包括结构化资源和非机构化资源。本次项目就要实现对这两类资源的有效采集和管理。对于非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相应的资源采集工具完成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对于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全面的接口管理体系进行相应资源采集模板的搭建,采集后的数据经过有效的资源审核和分析处理后进入到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有效管理。 3 数据分析与展现 采集完成的数据将通过有效的资源分析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展现,具体包括了对资源的查询、分析、统计、汇总、报表、预测、决策等功能模块的搭建。 4 数据的应用 最终数据将通过内外网门户对外进行发布,相关人员包括局内各个部门人员、区各委办局、用人单位以及广大公众将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登录不同门户进行相关资源的查询,从而有效提升了我局整体应用服务质量。 综上,我们对本次项目整体逻辑架构进行了有效的构建,下面我们将从技术角度对相

关架构进行描述。 1.2.技术架构设计 如上图对本次项目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设计,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本次项目整体建设内容应当包含了相关体系架构的搭建、应用功能完善可开发、应用资源全面共享与管理。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1.3.整体架构设计 上述两节,我们对共享平台整体逻辑架构以及项目搭建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分别的设计说明,通过上述设计,我们对整体项目的架构图进行了归纳如下: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复习试题

名词解释 1.设计模式一些设计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的经验总结,就是系统的命名、解释、和评价某一个重要的面向对象的可重现的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案。 2.软件体系结构(Software Architecture)软件体系结构以组件和组件交互的方式定义系统,说明需求与成品系统之间的对应关系,描述系统级别的可伸缩性、能力、吞吐量、一致性和兼容性等属性。软件体系结构由组件、连接件和属性组成。 3.软件体系结构风格(Software Architecture Style)软件体系结构风格是描述某一特定应用领域中系统组织方式的惯用模式。体系结构风格定义了一个系统家族,即一个体系结构定义一个词汇表和一组约束。词汇表中包含一些构件和连接件类型约束指出系统中构件和连接件的组合方式,体系结构风格反映了领域中众多系统所共有的结构和语义特性,并指导如何将各个模块和子系统有效地组织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4.软件产品线产品线是一个产品集合,这些产品共享一个公共的、可管理的特征集,这个特征集能满足选定的市场或任务领域的特定需求。这些系统遵循一个预描述的方式,在公共的核心资源(core assets)基础上开发的。 5.体系结构描述语言体系结构描述语言(ADL)是在底层语义模型的支持下,为软件系统的概念体系结构建模提供了具体语法和概念框架。基于底层语义的工具为体系结构的表示、分析、演化、细化、设计过程等提供支持。其三个基本元素是:构件、连接件、体系结构配置。 6.软件重用指在两次或多次不同的软件开发过程中重复使用相同或相似软件元素的过程。软件元素包括程序代码、测试用例、设计文档、设计过程、需要分析文档甚至领域知识。通常,可重用的元素也称作软构件,可重用的软构件越大,重用的粒度越大。 7.构件是指语义完整、语法正确和有可重用价值的单位软件,是软件重用过程中可以明确辨识的系统;结构上,它是语义描述、通信接口和实现代码的复合体。 8.构件组装构件组装是指将库中的构件经适当修改后相互连接,或者将它们与当前开发项目中的软件元素相连接,最终构成新的目标软件。 9.体系结构配置体系结构配置或拓扑是描述体系结构的构件与连接件的连接图。体系结构配置提供信息来确定构件是否正确连接、接口是否分配、连接件构成的通信是否正确,并说明实现要求行为的组合含义。 10.易用性易用性关注一个用户完成需要的工作的容易程度以及系统提供的用户支持的种类,包括:学习系统特性。如果用户对某一特定系统或者系统的特定方面不熟悉,系统应该怎样使得学习变得容易?高效地使用系统。系统在帮助用户更高效操作方面能做些什么?11.场景(scenarios)场景可以看做是那些重要系统活动的抽象,它使4个视图有机联系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场景是最重要的需求抽象。 12.MVC MVC是模型(Model),视图(View)和控制(Controller)三个单词的缩写。MVC 模式的目的就是实现Web系统的职能分工。Model是应用对象,所有的操作都在这里实现,它若需要取得视图中的对象或更新视图,需通过控制器来进行处理。View是模型在屏幕上的表示,模型在进行操作后,其结果是通过视图显示的。Controller用于管理用户与视图发生的交互,定义用户界面对用户输入的响应方式。一旦用户需要对模型进行处理,不能直接执行模型,而必须通过控制器间接实现的。 13.C2体系结构风格C2体系结构风格可以概括为通过连接件绑定在一起的、按照一组规则运作的并行构件网络。 14.SOA 即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架构。它是一个组件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