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的认识》教学实录-1.DOC

《秒的认识》教学实录-1.DOC
《秒的认识》教学实录-1.DOC

《秒的认识》教学实录

教材分析:

《秒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时、分、秒》的教学内容,通过前两节课的实践活动,学生已对1分钟、1小时持续的时间具有一定感性体验,知道时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能正确认读几时几分,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初步建立时、分观念的基础上进行地顺势教学。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钟面上的秒针,了解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

设计理念:

1、生活激趣,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建立新概念,拓展新认知。

2、自主探索,让学生在独立观察、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学习的主体意识。

3、合作交流,让学生在体悟的过程中,完善自我认知,发展个性思维。

4、实践应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生活性和应用性。

5、多元评价,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创境设疑,初步感受秒

师:同学们,你知道今年希腊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共夺得了多少枚金牌吗?

生(抢答):32枚!

师:其中有一枚金牌获得者被世界称为“东方神鹿”,他是中国人的骄傲,你知道他是谁吗?

生:刘翔。

师:说得对!让我们来重温一下刘翔110米栏夺金时,激动人心的场景吧!

(播放刘翔110米跨栏的比赛全过程)

师:感觉怎么样?

生1:刘翔跑得真快!

生2:他真厉害!

师:为了给祖国争光,刘翔奋力拼搏,跑出了好成绩。画面上显示12.91的12表示的是他刚才所用时间是12小时吗?12分钟?

(学生有的摇头,有的窃窃私语……)

师:那是多少呢?

生:应该是12秒!

师:对!秒是比分更小的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

(揭示课题:秒的认识)

[设计意图:生活中感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学习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尤为重要。本节课开始由激动人心的奥运比赛录像引入,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数学就

在自己的身边,更激起了他们探索新知的欲望。]

二、观察探究,建立秒的概念

1、观察秒针

(出示一幅钟表柜台的图,有的钟面上有两根针,有的三根)

师:商店里挂着各式各样的钟,仔细观察,你发现钟面上的针有什么不同吗?

生1:有的钟只有两根针,有的有三根针。

生2:有的有时针、分针,有的还有秒针。

师:你懂的可真多!钟面上确实应该有形影不离的三兄弟,除了我们认识的时针和分针,看又来了一根针,它就是……?

生(齐答):秒针。

师:对!秒针长什么样?和时针、分针比呢?

生1:秒针比时针、分针都长。

生2:秒针是三个里面最长的。

师:你说得可真好!还有吗?

生3:秒针很细。

生4:秒针是最细的。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现在你知道秒针长什么样了吗?

生:秒针最长最细。

[设计意图:比较中发现。在两次对比中,引导学生认识秒针并发现其特征,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在比较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认识秒针走动

师:我们知道分针走1小格是一分,秒针走1小格是多长时间呢?

生:是1秒。

师:说的对!谁能说得更完整?

生: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师:请大家把这个知识告诉你的同桌同学。

师:秒针走1大格的时间又是多少呢?

生:秒针走1大格是5秒。

师:你们同意吗?

生(齐说):同意。

师:为什么呢?

生1:因为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所以秒针走一大格就是5秒。

师:你的想法是对的!那为什么都是5分、5秒呢?

生2:因为每一大格有5小格,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5小格就是5秒了。

师:说的对!你还知道秒针走几大格是几秒吗?

生1:秒针走3大格是15秒。

生2:秒针走2大格是10秒。

生3:秒针走4大格是20秒。

生4:秒针走一圈是60秒。(师板书:60秒)

师(惊讶):你怎么知道的?

生4:因为秒针走一圈,就走了60个小格,就是60秒。

师:真棒!那秒针从12走到6是多长时间?

生:是30秒。

[设计意图:探索中感悟。当学生产生探索欲望和兴趣之后,教师所要考虑的应是如何提供适当的条件,让学生在探究中感悟。给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独立思考的机会必不可少,“你还知道秒针走几大格是几秒”的提问,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秒针走动情况的同时,发散性思维得以训练。]

3、探究秒与分的关系

师:下面让我们跟着秒针弟弟的每一下走动,边数数边轻轻拍手,感受一下60秒有多长,好吗?注意观察秒针走一圈,分针有什么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跟着电脑演示的钟面秒针走动情况,边数数边轻轻拍手,学生逐渐适应每1秒的频率。)

师:仔细观察,秒针走一圈,分针有什么变化?

生:分针走了一小格。

师:分针走了一小格是多长时间?

生: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师板书:1分)

师(指着板书):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 1分=60秒。(师板书:=)

师:把这个发现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4、区别时、分、秒

师:同学们,时针、分针、秒针每天都在钟面上赛跑,你知道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吗?

生:秒针跑得最快,时针跑得最慢。

师:为什么?小组讨论一下。

生:因为秒针走一圈,分针才走一小格。

生:时针比分针走得更慢。

师:怎么呢?

生:分针走60分,才等于一小时。

5、认电子表上的秒

师:老师这里有个电子表被花瓶挡住了一部分,你会认这个时间吗?

生:8时30分。

师:把花瓶拿开这个时间你会认吗?

生:8时30分34秒。

师:说得很好!电子表上分后面显示的就是秒,想想还差多长时间就是8时31分?小组讨论讨论。

生:还差26秒。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用60秒减34秒就是26秒。

师:对!其实,电子表上每满60秒,前面就增加一分;满60分,就增加一时。(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问题中运用。在认识了分与秒的进率关系后,我设计了“三针赛跑”以及电子表“还差多长时间就是8时31分?”的问题,在问题中,让学生灵活运用1分=60秒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此认知的理解。]

三、层次性活动,进一步体验秒

师:大家想进一步感受秒,和秒做朋友吗?

生(齐说):想!

1、集体活动

①请一位学生跳绳20下,其他学生用喜欢的方式为他们计时,可以拍手、心中默数数,有困难的同学随着屏幕中的电子表秒的走动计时。

② 同样的方法,估测从教室后走到前面用了几秒。

2、同桌活动

师:大家,会深呼吸吗?

生(齐说):会!

师:你知道深呼吸一次大约要几秒吗?先帮老师测一测吧。(师示范)

老师深呼吸一次大约用了几秒?

生:大约用了2秒。

师:下面就请同桌合作,测测你的同桌做一次深呼吸用了几秒。

(集体交流)

3、小组活动

师:15秒我们能做些什么呢?老师为每个四人小组准备了四项活动:写字、口算、数脉搏和从0开始尽可能快而清楚地数数,请各组成员先讨论分配一下工作。

请每小组写字的同学举举手,口算的同学,数数的呢?活动完成后请将统计表填写好。准备好了吗?预备,开始!(教师用秒表计时15秒)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堂实录-长方体的认识” 北师大版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 陈超波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1~13 页。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探索活动过程,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各要素名称,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在探索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3.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2.理解长方体的棱和面的特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 教学准备: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或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很多平面图形,现在老师考考你们,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吗? 课件出示学生学过的各种平面图形。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 师:太棒了!掌声送给他。我们把这些图形统称为平面图形。 师:除了平面图形以外,我们还认识了很多立体图形。谁来说说,我们认识过什么立体图形?

生1:长方体和正方体。生2:还有圆柱体。 师:不错。现在老师考考你们,你们能从这些立体图形当中很快地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吗?课件出示各种立体图形,学生从中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 师:太棒了!掌声送给他!以前呀,我们只是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同学们想不想对它们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评析】学生在一年级就直观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在第一学段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本节课要让学生从研究平面图形到研究立体图形,在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上是一次飞跃。教师在这里设计了回忆平面图形和在立体图形中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活动,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由浅入深,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探索新知 1.从实物到图形,初步了解面、棱、顶点。 师:同学们想一下,在生活当中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呢?生1:牙膏盒。 生2:文具盒。生3:魔方。 ……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看来你们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生活的眼睛。现在看一下大屏幕,这个你们认识吗? 课件先后呈现水立方和魔方的图片。生1:第一个是水立方。 生2:第二个是魔方。 师:这两个物体如果不考虑它们是用什么做的,也不考虑它们是什么颜色,只从外观来看的话,你能各用一个图形来表示它吗? 生:长方体和正方体。 师:同学们,拿出桌面上的长方体学具。跟老师一起认识一下它们长什么样子好不好? 学生举起长方体学具,一边摸,一边感受。

《4认识时间》课堂实录王莉

《认识时间》课堂实录 实验小学王莉 教学内容: 教材第81页例1以及练习十五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读、写钟面上的时刻,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3、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进一步提高抓紧时间,勤奋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四点: 兴趣点:引导学生学会用5分5分数的方法认识时间,直观理解1时=60分的含义 困惑点:直观理解1时=60分的含义初步建立1时、1分的时间观念。 兴奋点:借助钟面进行操作探究,认识时间 发展点:会拨指定时刻,学会珍惜时间,养成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 教学用的钟面模型两个,实物钟一个,相关课件,学生每人准备学具钟面一个,方格纸50张 教学过程: 一、导趣,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关于钟表的哪些知识? 生1:我们会认、会读几时整,几时半。 生2:我们知道钟面上有12个数字,一共有12大格。 167

生3: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走半格是半小时或30分。 生4:我们还学会了用两种方法来表示时间。 师:我们每天早上上学的时间和放学的时间是多少?你能用两种方法来表示它们吗? 生:能。 师:请大家用学具钟面拨出每天早上的上课时刻和每天下午的放学时刻,并用两种方法表示。(全班集体订正,并指名说明根据。)师:出示第81页主题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钟面上表示的时刻是多少? 生1:图上画的是老师和同学们开始上课了。 生2:钟面上表示的时刻是8时多。 师:是8时多多少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几时多”,多多少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认识时间》(板书)。 二、导学,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的教学 师:钟面上有哪些数? 生:123……12,12个数字。 师:这些数将钟面分成了多少大格? 生:这些数字将钟面分成了12大格。 师:相邻两个数之间有几小格? 生:相邻两个数之间有5小格。 师:你知道每个数对应的小格数吗?数字1对应几小格?数字2对应几小格?……(生口述,师用课件出示) 生1:我知道每个数对应的小格数。 生2:数字1对应着5小格,数字2对应着10小格,……数字12对应着60小格。 168

秒的认识教学设计优质课

《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明水小学 王晓囡

课题:秒的认识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的内容。 教材简析:《秒的认识》是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此前,学生已对时、分具有一定的感性体验,能正确认读几时几分,本课教材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知道秒的意义,探索分与秒的进率关系,体验1分、1秒的长短,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目标: 1、认识秒针,了解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3、让学生知道秒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从各个不同层面来感受秒。 教学难点: 探索秒针的计时方法,得出1分=60秒的过程,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数学源于生活,以用于生活"。因此,我将“加强生活体验,注重学生发展”设定为本节课的教学理念和指导思想。 设计思路:结合对教材,学生的分析,简要写我执教此内容的思路。 (1)唤起生活经验,激发兴趣,进入新课:联系学生非常熟悉的春节晚会场景,唤起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引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引起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2)在探究,观察,合作中认识秒,理解新知:通过观察,摆弄钟表,在原有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主探究有关“秒”的知识,从“1”秒到“1分=60秒”,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而建立“秒”的概念,水到渠成。 (3)在体验中收获智慧:时间看不见,摸不着,通过听声音,拍手“1分钟任务”等方式,体验1秒,1分钟的长短,体验时间的感受。

毽子里的铜钱 (2)

《毽子里的铜钱》说课稿 《毽子里的铜钱》是北师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金钱”这个主题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一、教材分析 《毽子里的铜钱》回忆了几十年前一位卖烤山薯的老人送两个烤山薯给“我”吃的事,刻画了一个纯朴、善良的老人形象,表达了“我”对老人的怀念和感激之情。这篇散文文笔细腻、语言质朴。 二、学情分析 本文是风格隽永的散文,文章结构较为复杂,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揣摩人物的心理。尤为重要。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由于本文篇幅较长,结构也较为复杂。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并能够准确书写课文中的叠词。理解“栉风沐雨”、“谦卑”等词语的含义。 2、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体会卖山薯老人和作者的人物形象,感受他们心地的善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感受老人栉风沐雨的辛苦和他善良、纯朴的心灵。 四、教法、学法 1、教法: 设置疑问,启发阅读。 2、学法: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本文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该分两课时教学。使课文像一泓清泉,慢慢地滋润学生幼小的心田。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下面我具体说一说这节课的教学过程。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教会学生做一个善良的懂得感恩的人。教学中,我力求体现,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整体感知、品读课文、感受真情,升华主题的设计思路。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回顾旧知,老师直接入课,同时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 (二)整体感知 检查预习,快速朗读课文。老师指名说文中老人给同学们留下的印象。在学生整体感知后,进入下一个环节,老人第一次给我烤山薯。感受老人的善良。(三)品读课文 感受老人第二次给我烤山薯,老人无法忘记的是什么。给学生充分时间自学,然后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四)升华主题 结合时代背景,再次感受老人的善良。引出我是如何对待这位老人?? (五)作业 1、摘抄好词佳句。 2、仿写作业

新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教材第11~13页) 1.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2. 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的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熟练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长方体框架、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课件等。 师:请同学们自己说说已经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师:请每位同学拿一张长方形纸用手摸一摸,什么感觉? 生:平平的。 师: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叫作平面图形。 师出示纸盒)我们看到的这些物体,它们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它们都是立体图形。 师:这些物体在原来的位置不动,我们还能在它们所占的位置上放别的物体吗? 生:不能。 师:可见立体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的立体图形,并说出哪些是长方体。 教师引入课题,说明本节课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并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平面图形,引出立体图形,体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区别】 1.利用学生准备的学具来认识长方体。 师: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生:面。(板书:面) 师: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生:有一条边。 师:这条边叫作棱。(板书:棱) 师:请摸一摸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生:点。 师:相交的这点叫作顶点。(板书:顶点) 师:同学们观察自己的长方体,交流、讨论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 课件出示讨论提纲: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哪些棱长度相等?棱可分为几组?怎样分? 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学生交流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用课件演示或用长方体指出: 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分3组,相对的4条棱为1组。 顶点:8个。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课堂实录

《秒的认识》课堂教学实录 教材:人教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秒的认识》 第一部分:情境导入 师: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4秒,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七号载人宇宙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举世震惊。现在,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多媒体播放神州七号成功发射的视频)。 师:让我们模仿零号指挥员,为神七发射来一次倒计时,怎么样?(重播神七发射视频,师生随画面齐述:20秒……10、9、8、7、……;点火;起飞。)师:让我们再感受一次。(打开倒计时器,师生齐数:10、9、8、7……)师:刚才我们的倒计时活动,时间不到一分钟,这么短的时间用什么时间单位来计量呢? 生(齐):用秒(计量)。 师:是的,人们计量比分短的时间,通常用秒来计时。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比分小的时间单位——秒。(课件打出课题:秒的认识)。 师:除了火箭发射用秒计时,你们还知道生活中哪些场合用秒计时吗?生:我知道红绿灯是用秒计时的,是倒计时。 生:我们跑步比赛的时候,(成绩)是用秒计时的。 生:我爸爸买的胶是三秒。 师:是的,这种胶粘合物体的速度相当快。 师:还有吗?(生摇头)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秒(课件展现情境——飞机起飞,红绿灯,学校运动会)。计“秒”,有专门的仪器,就是秒表(课件展示):这是电子秒表(课件表现电子秒表计时),这是指针式秒表(课件表现机械秒表计时)。体育课上,老师就用它们来计时。 第二部分:探究感受

师:(课件显示在线时钟)认识了秒表,这位朋友你们还认识吗?生:这是钟、闹钟。 师:钟面上有三根针,哪一根是秒针? 生:红色的那根。 生:很细、很长的那根针是秒针。 生:我觉得是走得最快的那根。 生:这个钟上面最细最长、走得最快的就是秒针。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钟面上,最细、最长、走得最快的那根针就是秒针。 (板书:秒针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师:仔细观察秒针的走动,你发现什么了吗? (生观察了约10秒钟的时间) 生:它“咔嚓”、“咔嚓”地走的。 生:是“嗒”、“嗒”、“嗒”地走,隔的快慢差不多。 生:我看到它“嗒”一下,就向前进一格。 师:同学们观察很认真,很仔细。秒针每走动一次,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播放课件:秒针走动一小格)这就是1秒。仔细观察秒针有什么变化?生:秒针走动了1小格。 生:我听到了“咔嚓”一声。 师: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板书:走一小格是1秒)。闭上眼睛,再体会一下。(再次播放课件:秒针走动一小格)说一说,对于1秒,你有什么感受?生:一秒很短。

秒的认识教案

秒的认识教案 《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的内容。 教材简析: 《秒的认识》是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此前,学生已对时、分具有一定的感性体验,能正确认读几时几分,本课教材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知道秒的意义,探索分与秒的进率关系,体验1分、1秒的长短,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目标: 1、认识秒针,了解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3、让学生知道秒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从各个不同层面来感受秒。 教学难点:探索秒针的计时方法,得出1分=60秒的过程以及学生对秒的感知程度。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情境激趣(播放课件): 提问:这是一幅什么画面,(新年钟声的倒计时) 2、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秒”这个时间单位呢,学生举例,师课件演示:(马路上的红绿灯、比赛等)。

师小结:在生活中用到“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地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一)观察钟面模型,复习旧知。 师:(出示钟面)还认识它吗,谁来介绍一下时钟朋友(又短又粗的那根针是时针,长的那根针是分针)。 (二)多种感官参与,建立1秒概念 1、认识秒针和1秒 师:钟面上的这位新朋友,它叫什么名字呢,谁来描述一下它的特征。(秒针又细又长,跑得最快) 师:秒针是怎样计时的呢,请同学们仔细听,认真看,钟面上的秒针是怎么走的,(播放课件) 师:秒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呢, 生: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就是一秒。 板书:秒针走1小格是1秒。 2、体验感受1秒。 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我们仔细听一听,钟表发出“嘀嗒”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一秒。 (1)(钟面演示1秒)你感受到了吗,想一个办法在心里记一记1秒有多长。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的,(拍一下手,点一下头) (3)你感受1秒怎么样,(学生发表意见)

秒的认识教学设计(详案)

《秒的认识》教学设计(详案) 农五师小学马美洁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的基础上感知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多种感官参与,帮学生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2. 使学生知道1 分=60秒。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经历时、分、秒的时间观念的形成过程。 2、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发现“1 分=60秒”。 3、经历观察、实践活动等探索新知的过程,发展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看08 年奥运会开幕式倒计时的场景,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2、通过观看生活中的1 秒发生的事情,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初步建立“秒”的具体时间概念。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钟、各种类型的钟表。 学习者分析: 通过以前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学生已对1 分、1 小时持续的时间具有一定感性体验,知道时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能正确认读几时几分,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初步建立时、分观念的基础上进行地顺势教学。由于时、分、秒之间的进率是60,而不是以前所学的十进制关系,学生往往感觉不习惯,这无疑给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带来一定的困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只是听说过秒,但很

少用到秒,学生从时、分到秒的过度,需要一个体验的过程,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尽可能使数学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验秒的意义。 教是为学服务的,本节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人为本,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主要采用了创景激趣法、实践探索法、合作交流法、体验感悟法等方法,配合现在代化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探索问题的积极的状态。通过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做一做等,感感知秒、体验秒,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时、分、秒》的教学内容《秒的认识》。具体内容的安排如下:在具体情境中感悟时间单位“秒”;观察钟表,得出1分=60秒;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三年级的学生具备以下知识和技能:学生能感受到时间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初步学习了“学看钟表”,知道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快到几时”、在本册“时分的认识”中已经知道了1 时=60分。在这个基础上来学习时间单位“秒”和“1 分=60秒”,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看似简单,但时间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但是时间又时刻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因此在教学中要开发身边的教学资源, 利用小闹钟和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秒针;通过倾听、亲身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对“秒”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逐步建立表象,最后达到在学生的头脑中“秒”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时间概念,而是与自己的某一动作相联系的,在多次体验中,最终使学生能够脱离钟表,准确地判断几秒、十几秒,甚至1 分钟的长短,使秒的概念真正内化。这部分知识学习之后,对于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吗? 生:记 得。

高雅--毽子里的铜钱教学实录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南阳市第三十二小高雅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本着《新课程理念》中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宗旨,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现和体验,让阅读成为沟通文字和心灵情感的桥梁,同时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思多方面的能力训练,让学生享受品味文字的快乐,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设计理念: (1)结构建构运用:本文的结构呈现首尾呼应、层次分明的特点,对于强调文中的人、事、情有着很好的铺垫和强调作用,有效利用对文本结构的认知,突出主题,聚焦文本重点内容,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逐步走进文本。 (2 )主题升华教学:本单元的主题是“金钱”,但是文本中的两枚铜钱却折射出了人性的光辉,通过对文中人物具体表现的认知,让学生透过“金钱”的故事品味人生,感受真善美的心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3)抓词句、细品味:通过指导学生抓课文

关键词句,融入文本人物的心灵,体会情感,了解词句的表达的效果,练习品味语言的魅力,多角度看待事物、认识人物,提升语言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3、教材解析:《毽子里的铜钱》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第七册第十单元“金钱”的第三篇主体课文,是一篇感人的怀旧故事,讲述了一位卖烤山薯的老人虽然生活艰辛,却善良地给我了两个烤山薯,让“我”感受到了温暖,更让“我”学会体谅劳苦的人民,所表达的是一种富于人性光辉的、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体谅,所有真善美的心灵都蕴涵在质朴的文字中,是学生悟情品文的好范文。文章结构严谨,通过首尾呼应的方式,体现了老人在“我”心中的深刻印象,更体现了老人带给“我”的心灵启迪。文中对于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描述细致生动,很好地体现了文中人物的特色,有利于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语言的感悟和品味,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的很好的语言材料。 4、生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能力较强,能够在初读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准确地把握文本内容及层次,对于文本中富有情感和语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方体框架。 学生:长方体形状的物品、小棒和小球等学具、用学具做的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画面上是什么图形?(长方形)现在请你们认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演示由6个长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的过程) 2、师:同学们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是不是由6个任意的长方形都能像这样围成一个长方体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究和长方体有关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 3、师:周围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从主题图中找一找。(电脑抽象出长方体的图) 师:你带来了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二、探究新知 (一)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的物品,用手摸一摸。 师介绍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叫作长方体的面。 2、师边指边说: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棱。请你找出长方体的棱。 3、指导学生观察: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作长方体的顶点。用手摸摸看。 4、师: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边说师边用课件分别演示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独立观察、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特征。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现在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物品,仔细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把你们的发现填在数学书中的表格里。 提示:同学们在数面、棱、顶点的数目时拿着长方体的手不要来回转动,要想一想怎样数比较好,不重复也不遗漏。(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 2、汇报交流,归纳长方体的特征。(课件一步步出示问题及答案) 在汇报交流时注意: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数面、棱、顶点的个数。 在数棱的数目时,如果学生不理解相对的棱,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相对的棱。 (2)学生介绍长方体面及棱的特征后教师分别再用课件演示加深理解。 (3)让学生指一指特殊的长方体中哪些面是相同的,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3、拿出学具按照表格中的问题完整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4、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探究,我们知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拿出学具动手插一个长方体的框架,想想应该选用哪些小棒,怎样插比较快,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自己动手。 (2)师:在制作中你发现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每一组棱的长度怎么样? 2、认识长、宽、高。 (1)师:我想知道做这个长方体的框架共需要多长的铁丝(出示教具),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为什么? 师: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怎样求总棱长? (2)师:像这样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认识立体图形中长方体的长、宽、高。 3、认识不同位置放置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横着、竖着、侧着摆放长方体框架,分别让学生指它的长、宽、高。 三、练习巩固 1、深化理解长、宽、高。 拿出自己做的长方体,摆放好位置后,量出它的长、宽、高。(汇报后板书) 小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都可以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因此由于长方体摆放的位置不同,大家量的长、宽、高的长度也不同,但是长、宽、高的和是不变的。 2、填空并口答。 3、书练习五第一题。(略)(如有学生回答困难,教师可让学生拿出实物如图中那样摆放后再回答) 4、判断。

听课笔记秒的认识

秒的认识 一、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师: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师: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象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认识钟面上的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 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 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一单元 《时、分、秒— 秒的认识》 教案

1 时、分、秒 【单元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培养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 【重点难点】 1.知道1分=60秒,会进行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问题。 【教学指导】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钟表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在这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不到几时”几种关于时刻的说法。这部分知识学习之后,将为今后学习年、月、日打下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教材以各种倒计时作为素材,引出一系列有关时间的问题,从而完成对时、分、秒的认识。但是由于现在的学生对新千年根本没有印象,体会也不深刻,所以不易引起学生深厚的兴趣。于是我们创设了运动场上学生赛跑时的情境。由于这些事情发生在学生们的身边,使得学生特别感兴趣,能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入对时、分、秒的认识和学习。【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2课时: 第1课时秒的认识………………………………………1课时第2课时时间的计算……………………………………1课时【知识结构】

第1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关系,初步建立秒的时间概念。 2.通过观察与操作,体验时间在生活中的价值。 3.借助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遵守、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重点难点】 建立秒的时间概念。 【教学准备】 钟表课件、实物钟表。 【情景导入】 引出秒的概念。 1.出示第2页主题图,请同学们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做什么? (在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和观众们都在期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他们正在倒计时:十、九、八、七、……二、一!) 2.老师提问:人们倒计时时喊的“十、九、八、七、……二、一”每个数字之间经历多长时间?(1秒) 师小结: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今天就来认识秒。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十 金钱 毽子里的铜钱》优质课教学设计_4

《铜钱里的毽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 1.认识并能够准确书写课文中的8个生字,尤其是“卑”字。 2.了解文章围绕“毽子里的铜钱”讲述了一个孩子和一位卖烤山薯老人之间发生的普通而又感人的小故事;体会卖山薯老人和小作者同样拥有的一颗善良的心和他们彼此的关爱。 3.初步体会散文的美,有感情地朗读。 发展性目标: 1.培养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初步感受首尾呼应在表情达意上的好处; 2.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人物性格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道德情感目标: 通过体会卖山薯老人和作者的人物形象,感受他们心地的善良,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体谅的道理。 二、设计意图与设计思路分析 教学中,力求体现“谈话导入――初读感知――细读品味――创境表达”的设计思路。 第一步,谈话导入 选择文中学生感兴趣的“铜钱”作为谈话主题,布置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导入新课时,首先出示铜钱图片,激发学生交流自己所知的积极性,然后小组交流资料,加深学生对铜钱――这种具有悠久历史的货币的了解。在学生有了初步认识之后,教师也参与交流,引导学生关注铜钱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价值,为后面的细读中,理解“毽子的铜钱”所蕴涵的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做好铺垫。 第二步,初读感悟 本文篇幅较长,需要有一个初读扫清字词障碍、把课文读通顺的环节。同时,让学生想一想文章围绕毽子里的铜钱讲了一件什么事,培养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在学生初读后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在概括时要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事件,渗透方法的指导。 第三步,细读品味 (一)初步感受老人的形象 对一个人的印象来源于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引导学生快速浏览描写老人语言、动作、神态的那些语句,说说老人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二)深入理解老人的言行 在学生概括老人给自己留下印象的时候,如果提到老人的外貌特点,就引导学生读一读文中相关的语句,感受老人的“栉风沐雨”,为后面的深入理解做铺垫。如果提到老人的性格特点,就随机质疑:“这位卖烤山薯的老人是不是有一点小气?”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细致地读书、深入地思考。进而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老人的“小气”主要体现在对待“二婶”的态度上,通过分析“小气”的原因,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和老人小贩的身份,体会到老人做的是小本生意,这样“少一个铜板也不行”是生活所迫。 老人的不小气,则体现在对待小作者“我”的态度上。细读描写老人两次送给“我”烤山薯的语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老人对“我”的关爱和“我”带给老人的感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精品课)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P10的例1、例2,完成随后的“练一练”。 【教材简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第一课,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系统地研究它们的几何特征还是第一次。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同时也是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计算以及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推理等数学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2.在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探索图形经验,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其数学思考。 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长、宽、高的价值,形成长方体、正方体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确定研究视角 1.引入:出示长方体直观图,并在长方体上剥离一个长方形。 2.谈话:比较长方体和长方形有什么不同? 3.过渡:研究长方形时我们研究了它的边和角,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长方体的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引出:面、棱、顶点

介绍: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设计意图:本课是学生学习立体图形的起始课,研究方法的迁移和积累至关重要,通过唤醒学生研究二维平面图形的研究经验,引导学生自主确定三维立体图形的研究视角。】 二、探索长方体的特征 1.发现长方体“面”的特征 (1)借助长方体物品,你能发现长方体面有什么特征?你是怎么发现的?(四人小组交流) (2)集体汇报。 (3)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测量、推理等方法,知道了长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特殊情况,相对的两个面为正方形时,其余的4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2.发现长方体“棱”和“顶点”的特征 (1)同桌两人合作搭一个长方体框架,边操作边思考: ①支架点需要几个?为什么? ②小棒选几种?每种几根?为什么? (2)集体汇报:搭成功的小组介绍成功经验,没搭成功的说说失败的原因,在搭的过程中感悟到了长方体棱有什么特征? (3)小结:通过搭一搭,我们知道了长方体共有12条棱,将12条棱按相对位置进行分类,可分成3组,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长方体有8个顶点。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观察、操作、推理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发现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①出示长方体直观图,想象看不见的三条棱在哪儿? ②想一想,至少保留几条棱,还能想象出长方体原来的样子?追问:这三条棱有什么特点? ③相机教学:长方体相较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变化长方体摆放方向,请学生指长方体的长、宽、高。 ④变化长、宽、高,感受长方体大小的变化。 【设计意图:长、宽、高的认识不能只是停留在字面的机械记忆,通过想象至少保留几条棱还能确定原来长方体的样子和变化长方体的长、宽、高,帮助学生体会长方体长、宽、高的价值,即长、宽、高决定了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

三年级数学《秒的认识》教案

三年级数学《秒的认识》教案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师:(课件出示主题图,其中的钟面时刻为11:59)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几时几分吗?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 师生一起倒计时:15,14,13, (1) 师: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板书:秒)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学生可能会举例:火箭发射、跑步比赛等。 1.探索计量“秒”的工具。 师:像“秒”这样小的单位又该怎样计量呢?这里有一个钟表店(课件出示),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把你的想法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组织小组讨论,学生广泛发表意见。可能会有以下的发现: (1)电子表(或钟)。 (2)有秒针的钟表。 (3)秒表。 2.学习1分=60秒。 师:电子钟表、秒表以及有秒针的钟表都可以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现在请大家拨一拨你手上的钟面,你有什么发现?(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就提示:分针走1格,秒针走多少?秒针走1圈,分针走多少?)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在反馈汇报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秒针和分针的运行关系,即秒针走1圈是60秒,分针正好走1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3.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要求学生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

1.建立1分钟的观念。 师: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我们来仔细地看一看。 教师接通钟面的电源,让学生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师:1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要求第1、2、3大组同学从做口算、画画、写一段话中任意选一件做,第4组的同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教师强调:尽管1分钟很短,但好好利用它可以做许多事情。 2.联系实际,完成练习十四第10题。 师:你跑50米需要多少时间?请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长把每个同学的成绩记录下来。比一比,谁跑得最快? 3.初步了解钟表历史。 师:如果没有这些钟表,我们又有什么办法知道时间在1分、1秒地过去呢?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 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目标: 1. 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2. 帮助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 1. 使学生知道1分=60秒。 2. 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四、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具钟表、家用小闹表。 五、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 放映课件(新年到,鞭炮声声,小孩子欢天喜地,午夜将要到来,春节联欢会上新年钟声敲响前全体倒计时的情景,镜头定格在运动的钟面上。) 生:(情不自禁地高声跟着数)10、9、8、7、6、5、 (新年的钟声敲响) 师:跟随着时间的脚步,我们又倾听了一次新年的钟声。那么,谁能说说, 10、9、8、7、6、5、4、3、2、1应该用什么时间单位? 生:秒。 师:(用疑惑的语气重复)秒? 板书:秒 (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是相连相通的,新年、鞭炮、倒计时又是小孩子最喜欢、向往的情境,利用这些熟悉的情境,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兴奋起来,也让他们在不经意中调集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二)自主探索,合作求知。 1. 认识秒针和1秒。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时间单位有 生:时、分。 师:我们没有学过秒啊,你是怎么知道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呢? 生:钟面上有秒针。 生: 师:(放映课件,展示钟面模型)哪一个针是秒针? 生:最细最长的那一个。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增强空间观念,发展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面和棱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包装盒上的数学,导入新课(5分钟) 1、师:同学们,先让我们走进生活,来感受一下生活中的数学。(课件播放)大家请看这是一个包装盒,这样的包装盒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其实,在包装盒上就有数学知识,同学们想想看,这上面有哪些数学知识呢? 生:提出有关图形、面积等的问题。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其实是本节课我们就要研究的主要内容,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还得从基本的“图形问题”开始研究! 大家请看,这几个包装盒是什么形状的呢?(出示课件) 生:长方体,正方体 师:现在我沿着这些物体的外沿给它“画个像”,然后把它藏起来,就得到了这样的一些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两种常见的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3、师:要想研究立体图形,我们还得借助手中的实物来研究,请同学们拿起你手中的学具摸一摸,然后用手指沿外沿滑动“画个像”,闭上眼睛想一想,你能不能想象出这个立体图形的样子呢?(生活动) 4、师:好了同学们,谁来和我们分享一下,你刚才摸到了什么? 生:说一说,同时(课件展示:面、棱、顶点的形成过程)在数学上给出专门的名字并板书。(板书:面、棱、顶点)(简单介绍面、棱和顶点) 二、循序渐进,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自主观察,了解“面”、“棱”、“顶点”的数量。(2分钟)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知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引导学生经历“几秒”,培养学生估测时间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探索、猜测、验证,发现1分=60秒。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建立“秒”的时间观念,感悟和体验1秒与几秒的时间长短。 教具、学具: 钟表、秒表、题单、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过节吗? 生:喜欢。 师:你们喜欢过什么节日呀? 生:教师节 生:春节 生:······ 师:你们看过春节联欢晚会吗? 生:看过。 师:现在让我们再回到晚会的现场看一看。(课件播放春晚录像) 师: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师生一起数:10、9、8······1. 师:过年好不好? 生:好! 师:过年真好!谁知道,刚才我们倒计时每数一个数用的是什么时间单位?生:秒 师:对!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时间单位有——时、分。那么要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板书:秒) 师: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时间单位“秒”? 生:动画片播放之前 生:跑步比赛的时候 师:(课件出示:刘翔跨栏的图片)刘翔是中国运动员的骄傲,他被称为“世界飞人”,在2006年的世界田联大奖赛上,他以12秒88的成绩打破了尘封13年之久的世界记录,又一次夺得了世界冠军。 生:火箭发射倒计时的时候 师:(课件出示:火箭发射倒计时的图片)火箭成功发射,我国载人宇宙飞船顺利登上了太空。这是我们祖国的骄傲!谁知道,乘坐我国载人宇宙飞船第一次登上太空的人是谁呢?(杨利伟)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将来也要为祖国争光!生:······ 师:(课件出示:奥运会倒计时牌)它准确的告诉大家现在据奥运会开幕还有几天几时几分几秒。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迎接奥运会的到来! 师:看来呀,生活中用秒计时的地方还真不少呢!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秒!(板书:秒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认识钟面上的秒 师:像秒这样小的单位又该怎样计量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桌面上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一听。 生:钟面上跑得最快的针就是秒针。 生: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一秒。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 师:谁还有别的发现? 生:秒针走一圈是60秒。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秒针走一圈,就走了60个小格,也就是60秒。师:说的真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