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窥探文人思想的影响

从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窥探文人思想的影响
从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窥探文人思想的影响

从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窥探文人思想的影响

前言

中国幅员辽阔,大自然的风景绮丽多姿,植物繁茂,海岸曲折。自然与人文的巧妙结合变成了当今众多的风景名胜区。而钟灵毓秀的大河山川,积淀成深厚的历史文化,孕育着中国园林这样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艺术体系,中国人的独特山水观以及哲学思想都影响着中国园林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作为一门艺术,中国古典园林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文人思想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其包含的内容并不仅仅体现在山水花木、亭台楼榭之间,并且也体现在思想文化方面。

文人思想起源于儒家和道家,其中的“君子比德”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是通过对中国文人性格和审美相互渗透,折射到了园林风格和景观意境的审美中。所以,不管从园林内的物质还是到精神,还是从园林立意布局到园内景区的分配,始终都追求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然而文人思想中“天人合一”是需要我们认真领悟的,其中对自然的崇尚,人和自然之间和谐统一的艺术理念与园林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

通过众多文献的查阅,有关中国园林设计中文人思想的文章甚少,本文通过分析文人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去感受古典园林带给我们的至高美感,体会其中的魅力和内涵,也希望能为现代园林提供理论参考。

第一章中国古典园林与文人思想

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于商周秦汉、转折于魏晋、繁盛于唐宋、成熟于明清、集大成于乾隆盛世。历过了数千年的积淀后成为了博大精深,独树一帜的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中国文明的有力象征。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能以独特的艺术成就屹立于世界、其根源来自中国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社会历史背景以及由此形成的多元化的传统文化。中国古典园林的博大精深表现在不同地方、不同民族所独具特色的园林艺术,表现在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和哲学思想,表现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期文化传承与发展,表现在多样化的艺术形式与诗情画意的内心世界,表现在物质和精神的完美融合,表现在神和人、天和地的对话,表现在从各代帝王到普通百姓对心中理想家园的追求。

公元前11世纪,西周的都城城郊建成灵台、灵沼、灵囿。可供狩猎也可享乐,颇有怡情养性的功能。公元前535年,楚灵王主持修建大型王家园林化离宫-章华台,反映了“高台谢、美公室”的栖居理想。秦汉两代,皇家的离官别馆与自然山水环境相结合,以山水官苑为代表的皇家园林。到了清代,帝王“园居成例,避喧听政”,尽情营造并享用着这个矿

世的梦境。皇家御园不仅是帝王们的休闲圣地,也成为了王朝统治的中心。

从东汉中期到魏晋南北朝,由于儒家、道家对的思想渗透,加上皇权的衰落与种族的崛起,“君子比德”、“天人合一”这些思想慢慢渗透到了文人的内心,从而文人思想得到了快递的发展。魏晋时期,特殊的文化社会环境造就了大量的名仕文学家名,他们处于乱世,临泉之隐,因此营造了大量田园山居风格的私家园林。此后,私家园林在发展中被赋予了浓厚的诗情画意,成为王公贵族、文人雅士用来抒发文学才华、品味审美意情趣、寄情于自然山水、追求于“世外桃源”的理想居所。这一时期最出名的是“竹林七贤”,他们的“相友善,游鱼竹林,好为七贤”。陶渊明被后人称之为中国田园山水诗的鼻祖,也是中国园林文人园林的创始人。在当时的黑暗年代里,他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解印归乡,退居山林田园,这种追求,完全不同于帝王园囿,被后世文人所仰慕,他的田园村居更是一个理想化的世界。南宋的雕塑家戴鑫,其园林追求林泉之美,以山石林木为主,更是陶冶情操,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园林艺术也有着深远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候的园林可以说是文人躲避世俗的栖身之地,那唐宋以后,园林则成为了士大夫栖身养性的地方,此前人与园林貌合神离,此后人与园林却合二为一。从王维开始,中国古典园林的文人山水则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唐宋以后,禅宗思想就开始渗透到了士大夫里面,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情趣,文人以清净淡薄之心性二随缘任何,以心性之长去应付世间沧桑,追求着平淡幽雅,脱俗清远的意境,文人思想到此臻于成熟。到了元代,文人思想更为园林增添了新趣。梅、菊、竹、松园陆续问世,成为“四君子”。为主体的园林注入了浓郁的文人气息,从而让园林体现出了主任高风亮节、傲骨虚心的心态。由于隋唐和宋元为造园艺术打下了基础,从而中国明清时期的园林艺术才达到了巅峰。

相对于江南的私家园林,北方皇家园林布局严谨,脉络清晰,成为较为“易读”的场所。圆明园以水为核心进行空间结构的组织,以水面的大小与水形的不同营造出水景空间,形成了5个风格不同的空间群。承德避暑山庄其中烟雨楼的空间布局严谨,建筑位置错落有致,形成了方正有机的空间脉络,与传统的四合院有着明显的拓扑同构的关系。

而私家园林是以明代建的江南园林为主要成就,例如“拙政园”“寄畅园”“休园”等。他们沿袭了唐宋时期的设计,都是以“小中见大”为创造艺术,自然观是其主导地位。南京的“芥子园”更是以叠石精巧、小中见大、布局朴雅,成为了明清园林造景艺术的重要代表。

“研今必习古,无故不成今”,对于传统的研究使得中国新园林向前的每一步走得更加坚实,历史的积淀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及价值。研习传统、辨析积淀,探究“现在”的生长基点。当代风景园林的发展必须在“博古”的前提下,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需求。然而

时间是单向的,明日的园林是对于今日的“扬弃”,发展源于对已有成果的理性认识和批判继承。不同时期的人们在园林中留下了或鲜明或含蓄的时代印记,文人园是中国传统园林的最具民族性和特色的组成部分。当代新园林在形而下与形而上和谐共生的基础上,走圆融发展之路,避免简单的唯形式论,已经成为了发展的必然趋势。因循“古意”,把握中国园林文化的精髓,加以创新,赋予景园时代的特征和意义,从而为当代新园林的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第二章文人思想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集中体现

中国古典园林的私家园林始于西汉,魏晋以后文人开始亲自设计造园。园林之所以一出现就成为艺术,并且上升到审美文化的重要地位,在于一开始它就与文人的情趣相连,所以,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所表达的“情”“景”“意”“趣”也正是文人思想情趣的完美体现。

在古典园林中,文人所魂牵梦萦的无非不是山水情,置于山水之间的文人雅士感受到了回归自然的那种体会。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水是灵魂,是整个园林的生气,西湖、太湖都得幸于天然形成,城市之间,无法天然形成的情况下也必须有水,可以利用池沼,例如拙政园;或者掘泉引水,比如网师园;如果地势太高则可以借景,就像沧浪亭沿河修廊,通过漏窗观水。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堆叠假山也是山林之乐。山水相依,山石相赖,哗然天成。并且假山多为谢意,拿真山的容貌气势,以小见大,有了真山的脉理,也有假山的情趣,例如上海的豫园。这些山水之情都渗透着文人审美情感,假山寄托着归隐,欧阳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雅致,”反映了当时文人超凡脱俗的情愫。

花草树木也是造园的重要因素,首先是造园的素材,又可当做观赏品,更重要的是造园者通过植物可以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网师园中的“竹外一直轩”体现出了园主高风傲骨的心态。拙政园的“雪香云蔚”和沧浪亭的“闻妙香室”用梅花的傲骨嶙峋体现园主的坚韧纯洁的气节。

其中,竹子是最受青睐的,竹子与文人雅士所倡导的刚正不阿的气节和淡泊名利的情操相符,苏轼有“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不少文人雅士的居所,都是三分水,二分竹,一分屋为好。

中国古典园林的三大要素中,只有建筑是由人工建造的,他们体现了文人艺匠的艺术构思,曲径通幽,亭台楼榭,都想要驻足观赏,造园者通过建筑来引导游客游玩,另一方面也可以庇护园主的正常生活,所以,建筑是风景和游人之间的自然过渡。

从审美上看,建筑始终反映了园主的生活情趣。建筑的优劣也往往决定整个园林的效果

和风格,大多私家园林中并没有非常严格的中轴线,变化多端,以小品,装饰,陈设布局来体现整体活泼的风格,注重建筑的趣味,不以艳丽取胜。郑板桥说过“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所以园林就在于精巧,典雅,充满了文人清净淡雅的气质。

古代的造园师借助园林表达自己的志向,以园明志,近代的公园设计者用公园感化人、教化人,从而实现改造国民性的崇高理想。身处信息时代的当代中国风景园林人,更不能忽视用园林传达信息,传播理念的优秀传统,以现代的语汇,面向现代人群,传播符合当今社会发展主流的价值观,是当代风景园林人当仁不让的光荣责任和使命。

第三章文人思想对古典园林的影响

最能体现中国建筑文化精神的是中国园林,它具有“华夏艺匠”的群体建筑精神。在世界上,中国建筑因为群体合成水平之高而异彩纷呈。中国古典园林通常用诗文来造园,园中处处体现着文人思想,渗透着浓郁的书卷气息,表现了中国文化的静雅精髓。最能体现中国园林的文化成就就是“借景”。它是中国园林设计构成中的灵魂。它是最能体现中国人习惯、生活,即追求“诗意栖居”的华夏意匠。中国未来建筑的道路应当走中国的路,如果想要看高层建筑要到美国去看,而基本的东西要看中国习惯、生活。

中国文人雅士倾心禅宗恬静的精神境界,将审美和艺术中主体的内心情感,提到极高的地位,并将此融入园林设计中去。自然脱俗不是靠迹寄荒野实现的,也不是山水环绕所托。即“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若般”这才是打破小自然和大自然的界限。

大量鲜活的案例分析古典园林山水与建筑物体量关系,对于承德避暑山庄、北京皇家园林及江南私家园林凳传统名作都有精辟和独到的剖析。多年来中国古典园林的熏陶和在大型国际性综合设计事务所的经验使我了解到,大型综合性项目中对于建筑分布的把控拥有了坚定的自信与话语权。各种设计专业之间脱节的现象不仅是国际上普遍存在的困扰,在今天国内专业条块分明的现状下,这种现象便显得更加突出。

中国园林的主题是和谐,在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体系中,尊重自然自古有之,《荀子·王制》中说:“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反映了一种和谐的生态理念。道家、儒家思想的出现与繁荣影响到园林的建设中,“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水、植物等一切自然要素成为精神寄托的载体,“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得到了普世的认同。中国园林的灵魂是文化。中国园林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可以说中国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中国文化传承与传播的载体,是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形态。园林的发展历程反映了各个时代不同社会背景以及社会经济的兴衰,蕴含了多样化的哲学思想与文化理念,折射出了中国人独有的品格和品位。

第四章文人思想与现代园林设计

然而当高强度的开发在过去的数年间逐渐向城市的边缘地带蔓延的时候,大量的山地、水源保护地被纳入了地方政府和开发商的视野,习惯于在城市中做设计的人们将平地城市规划的思路应用到山地,将山体铲平而后进行建筑创作,置最起码的场地条件于不顾,不但造成了大量自然环境的破坏,而且新建成的区域经常性的面临山体滑坡和雨洪的侵扰。中国园林中强调的构园得体正是前人在建筑与场地之间的关系上所总结出来的极为宝贵的经验,这种理念放在当今任何一个国家都仍然是先进的。

所谓风水无非是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间关系的大众普及性的常识性总结,并且因其传播对象的文化水平的局限性而带有较强的迷信色彩。许多开发商已经先后提出“园林先行”的概念,用以指导项目的开发过程。园林的造园手法不是为了简单复制传统园林,而是为在当今多专业整合的时代背景下使园林设计师处于主导性的位置,而这重视确保生态和谐,促进生态文明发招的必要和前提性条件。

中国园林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成就艺术辉煌的同时反映了很强的文化包容性和创新性。历代的造园者,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新造园手法和造园理念,丰富了园林文化的内容。从清代开始,无论是私家园林还是皇家园林中都出现了西方文化的元素,民国时期皇家园林陆续向公众开放,完成了从禁苑到公园的功能转换。城市公园开始建设,标志着公共园林成为城市的主体,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主导兴建了大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各类公园和城市绿地,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精神追求,也见证着社会文化的不断进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园林内涵不断扩大,文化不断丰富、类型不断多样,“文化建园”成为了园林建设的指导思想,钱学森先生针对城市绿化曾一针见血的指出,没有文化内涵的园林不能称之为园林,只能叫“林园”。园林不是种树,是对一个城市文脉的传承,是城市的名片,是改善人居环境、维护城市生态健康的重要基础设施和文化载体。

中国园林的本质是民生。中国古典园林承载了先民对理想栖居环境的追求。无论是“一池三山”还是“琼岛仙阁”,反映的都是追求神仙仙境以求长生不老的造园思想。到了秦汉时期,皇家的离宫别馆与自然山水环境结合起来,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开始体现在造园活动中。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作为一种形式,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文人雅士造园,并且把古典园林推向了更高的境界,文人思想与中国古典园林已经成为了一体,他们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密不可分。而且文人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也给予了古典园林“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思想模式。发展到今天,园林作为城市中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

具有生态、景观、文件、游憩以及防灾避险等诸多功能。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园林作为一种综合艺术,起作用就是为当代人们提供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场所,我们也更期待,在高速发展的今天,能够有更多的设计师从新的视角理解并且运用文人思想的精华,不断地创新,设计出更多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新一代园林。

著名园林案例总结

中国古典园林史名总结 一、总纲 西苑(隋唐) 艮岳(两宋) 沧浪亭(两宋) 畅春园(清初) 承德避暑山庄(清) 圆明园(清) 颐和园(清) 拙政园 个园 留园 余荫山房 狮子林 网师园 二、总结要点: 时间,设计师,特征,时期,所属分类 1、承德避暑山庄 时间:始建于一七零三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八十九年。 分类:皇家园林

特色: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为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是中国现存的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充分利用了原有自然山水的景观特色,山庄借助自然和野趣的风景,,融南北园林风格于一炉, 传统自然山水园,追求自然情趣,以水取胜 平面图(P530) 2、圆明园 时间:清 分类:皇家园林 特色:圆明园总体上是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这三座相互连通、实为一体的园林组成的。三园可各自划分为数十个景点,每个景点都以一组建筑为中心,并搭配若干山形水系而形成。景点中的每组建筑都包括了若干个院落,而每一个院落又分别有几幢建筑。这种园中有园、层层嵌套的格局是圆明园的一个重要特征。圆明园的园林造景多以水为主题,因水成趣,其中不少是直接吸取江南著名水景的意趣。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汲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在整体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谐完美。 平面图(P514) 3、颐和园

时间:清 分类:皇家园林 特色:颐和园,主要有万寿山和昆明湖所组成, 全园大体分为三个区域: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以乐寿堂、玉澜堂和宜芸馆为主体的生活居住区,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等组成的风景游览区。具有浓重的江南园林特色,被誉为“园中之园”。具有皇家园林特, 实用性和艺术性并存的建筑之, 真山似假便奇、水因桥而幻的山水之, 方方胜景、区区殊致的空间分割. 平面图(P553) 4、拙政园 分类:私家园林 特色:全园分分东区(原归田园居)、中区(原拙政园)、西区(原补园)和住宅四部份。中区主厅远香堂,小沧浪廊桥和水院;枇杷园见山楼,西区:鸳鸯厅,厅内分为南面的十八曼陀罗花馆和北面的三十六鸳鸯馆,与谁同坐轩,浮翠阁,东区现有景物多为新建,兰雪堂一组建筑和假山、水池亭榭、茶室等,水池建筑布置疏朗,又置大片草地,与传统造园手法迥异。 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疏朗典雅,天然野趣。 庭院错落,曲折变化。 园林景观,花木为胜。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艺术手法分析(精)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艺术手法分析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艺术;造景手法艺术设计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古色古香,其优美的景色和高超的造园艺术是我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造园者通过各种不同的造景艺术手法使园林具有了不一样的风景,使游览者在游园时享受到了美景与身心的愉悦,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建筑方面的宝贵遗产与旅游资源,也为后人建造园林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本文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入手,对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艺术进行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集中于江南一带,尤其是在苏州一带,更是有众多的私家园林留存至今。从时间来看,古典园林在明清时期较为繁盛,可以说是达到了顶峰,尤其是皇家园林,更是在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一笔。而苏州园林作为古典园林集大成者,更是我国古典园林的典范与代表。包括苏州园林在内的中国古典园林通过借景、障景、隔景、移景等造景手法使有限的空间具有了无限的风景,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旅游资源,同时也为我们后世建造园林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典园林在建筑与设计方面深受中国道家思想的影响,强调一切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天人合一,倡导“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哲学观。因此,古典园林在建造时,并没有急功近利,与自然抗衡,而是遵照自然法则,在自然山水的基础上辅之以人工的亭台楼榭,并通过借景、障景、隔景、移景等造景手法丰富了园林内部景观,透视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建筑思想与人文思想,营造了良好的意境。由于中国古典园林的这些艺术特色,虽已历经几百、上千年的风雨,古典园林依然是人们向往的世外桃源。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

纵观整个古典园林的构造历史,我们可以发现,造园者通常会采用固定的几种造景方式来对古典园林的景色进行深化。常见的几种造景手法包括借景、障景、隔景、移景等。 (一借景 古典园林的空间一般都是比较狭小的,有时候设计太多的风景反而会使空间更为狭小,令人压抑,而借景则可以巧妙地避免这一缺陷,并使风景层次更为丰富。所谓借景,就是将本来不属于园内的风景通过一定的叠合、引入等方式来组合到园内,从而弥补古典园林空间小的不足之处,使园林通过引入其他风景而更为丰富,更富魅力。如颐和园内的昆明湖远借西山、玉泉山,拙政园远借北寺塔等。 1.借景的方法 在古典园林的设计中,借景手法通常会通过三种方式来实现——开辟赏景透视线、提升景点高度、借虚景。 (1开辟赏景透视线 在景物观赏过程中,会有一些障碍物阻挡人们赏景的视线,如树木的枝叶,因此,在借景方法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去除赏景的阻碍物,修剪树木枝叶,在园中建轩、榭、亭、台,作为视景点,使人能够仰视或平视景物,纳烟水之悠悠,收云山之耸翠,看梵宇之凌空,赏平林之漠漠。 (2提升视景点的高度 人们观赏园林时会受到园林界限的限制,所以看到的仅仅是园内的一些景物,而提升视景点的高度,则可以使人们观赏到俯视或者平视远景的效果。如此一来,观赏者便可以观赏到更多的风景,使园林内的假山、池筑、亭台楼榭一览入目,达到良好的借景效果。 (3借虚景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论文

园林景观设计 :xxx 班级:xxx 学号:123456

中国古典园林的主题分析 摘要: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园林建筑是人工因素,它与自然因素之间似有对立的一面,但如果处理得当,也可统一起来,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增添情趣,增添生活气息。园林建筑只是整体环境中的一个协调、有机的组成部分,它的责任只能是突出自然的美,增添自然环境的美。这种自然美和人工美的高度统一,正是中国人在园林艺术上不断追求的境界。 关键词:古典园林山水对立统一 山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自古以来,人们在利用和改造山水的过程中,与山水结成各种对象性关系。在实践中,山水既为人们提供必需的生活资源,又是人们实践的主要对象,人们从自身的需求出发,把山水视作实用的对象、崇拜的对象、审美的对象,对山水加以欣赏、歌颂和赞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提高,人们乐于游山玩水,观赏名山大川绮丽风光中,对山水美的欣赏与人们的精神生活、道德观念联系起来,作为真、善、美的一种象征,以物喻人,移情寄性。使山水的

审美情趣进入以物“比德”和赏景“畅神”的境界。山水何以为美?春秋时代的孔子告诉我们“知者乐水,仁者乐水”,何也?“出云风以通天地之间,阴阳合和,雨露之泽,万物以成,百姓以食。”将山看成沟通天地,和合阴阳的重要事物及雨露源泉,是抚育万物,养育百姓的根本,具有与“仁者”无私品德相比美的特征,所以它是美的。而水,孔子认为它无私给予万物,“似德”:所到之处有生命成长,“似仁”:下流曲折而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董必平,“似正”;其万折必东,“似意”;所以,君子见大水必观赏,这就是说,水具有与“君子”或“知者”的德、仁、义、智、勇等品质相类似的特征,所以它是美的,令人愉悦的。 一、山水园林是传统审美观的积淀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悠久,从奴隶社会末期到封建社会解体,在300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特的山水风景园林体系。 自然山水是美的载体,园林里只要有山有水,便有林壑之美,横生画意诗情。青山碧水足可令人们心旷神怡,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或借山水以寄意,或借山水以抒情。古往今来,无论是古代的“游圃”,后来的宫苑,还是民间私人宅园,凡属名园都是得山水性情。山衬水、水

园林景观设计中绿地效果图的表现形式与作用

园林景观设计中绿地效果图的表现形式与作用 城市园林设计效果图的形式 好养护总结了园林景观设计效果图的几种形式混合式园林景观设计:园林景观设计中,如果规则式与自然式比例差不多的园林,可称为混合式园林景观设计。在园林景观设计规则中,原有地形平坦的可规划成规则式,原有地形起伏不平,丘陵、水面多的可规划自然式,树木少的可搞规则式,大面积园林,以自然式为宜,小面积以规则式较经济。四周环境为规则式宜规划规则式,四周环境为自然式则宜规划成自然式。林荫道、建筑广场的街心花园等以规则式为宜。居民区、机关、工厂、体育馆、大型建筑物前的绿地以混合式为宜。 园林景观设计效果图在阳台花架效果图上放上一张小桌子,两把小椅子是不少北欧阳台的惯用设计。红色的木质椅子,是夏日纳凉的不错选择,悬挂式小花坛是提升阳台品质的漂亮手笔,并不占丝毫阳台空间,园林树木的分类、生态习性、生长发育规律,园林树木生产发育与环境的关系、美化功能。园林绿化树种规划与选择、栽植和整形修剪以及养护管理。花卉的分类与分布。花卉栽培与环境条件的关系。花卉装饰,花卉生产等,园林景观植物配植的原则、方式和总体效果,植物配置的基本手法,草坪、水景、园路、建筑环境的植物配植设计等。道路景观植物、小区景观植物、庭院景观植物、建筑外环境景观植物、高速公路景观植物、广场景观植物配植的不同则和特点。 园林景观设计效果图中的生态用地公园化,是将所有园林景观设计规划为绿地统筹管理,合理进行规划,按照公园的旅游规划模式建设和经营管理,连点成片,公园绿地要有特色,通过特色的 建设,赋予公园以灵魂,公园绿地的植物配置要美化、彩化和香化,合理植物配置,创造宜人的游览化境,公园文化的多元发展,将文化引入公园当中,使公园不再是一个仅供人们观赏美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荟萃于江南,尤以为胜,多为明清时代的遗存。从造园的历史发展来看,明清园林较之唐宋的空间围已在缩小,在本已不大的空间里,再建筑许多庭院,空间上的矛盾也就更加尖锐。 主要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在这样局促的空间里再现自然山水的形象?二是如何使端方齐整的庭院与自然山水的景境创作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和谐而完整的园林艺术形象?正由于这种历史发展所形成的矛盾,和矛盾的解决,园虽一而质已不同。基于这个认识,本文将从“空间布局”这一角度出发,谈一谈笔 者对江南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认识。 园林布的局,用现代话说,就是在选定园址的基础上进行总体规划,根据园林的性质、规模、使用要求和地形地貌的特点进行总的构思。 它不仅要考虑园林部空间的现状,还要研究外部空间的现状和特点。这样的构思是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山石、水面、植物、建筑等——进行的,按照美学的规律去创造出各种适合人们游赏的环境。因此,正确的布局来源于对园林所在地段环境的全面认识,分清利弊,扬长避短;正确的布局来源于对园林整体空间中各种环境的丰富想象和高度概括。 1,突破园林空间围较小的局限,实现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1.1利用空间大小的对比 江南的私家园林,一般把居住建筑贴边界布置,而把中间的主要部分让出来布置园林山水,形成主要空间;在这个主要空间的外围伺机布置若干次要空间及局部性小空间;各个空间留有与大空间联系起来。这样即各居特色,又主次分明。

在空间的对比中,小空间烘托、映衬了主要空间,大空间更显其大。 如网师园的中部园林:从题有“网师小 筑”的园门进入网师园的第一空间,就是 由“小山丛桂轩”等三个建筑以及院墙所围 绕的狭窄而封闭的庭院,庭院中点缀着山 石树木,构成了幽深宁谧的气氛。但当从 这个庭院的西面,顺着曲廓北绕过濯缨水 阁之后突然闪现水光荡漾、水崖岩边、亭榭廊阁、参差间出的景象。也正由于前一个狭窄空间的衬托,这个近均30米×30米山池区就显得较实际面积辽阔开朗了。(中国园林的欲扬先抑手法) 1.2 注意选择合宜的建筑尺度在江南园林 中,建筑在庭院中占得比重较大,因此, 很注意建筑尺度的处理。在较小的空间 围,一般均取亲切近人的小尺度,体量 较小,有时还利用人们观赏物体近大远 小”的视觉习惯,有意识地压缩位于山顶 上的小建筑的尺度,而造成空间距离较实际状况略大的错觉。如怡园假山顶上的螺髻亭,体量很小,柱高仅2.3米,柱距仅1米。网师园水池东南角上的小石拱桥,微露水面之上,从池南望,流水悠悠远去,似有水面深远不尽之意。(写意处理与视觉错差) 1.3

从古典园林谈空间设计手法

从古典园林谈空间设计手法 若从东西方建筑美学差异谈起,会发现西方的空间美学是以建筑为中心,而以庭园包围建筑,其空间的特性是外向的;而东方的空间配置传统则常以庭园为中心,用建筑包围庭园,空间的特性是内向的。若从平面配置上来看东西方的差异,则可发现西方建筑是以神为中心,是垂直高耸发展且追求大量体、大空间的建筑形式为主,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歌德式建筑;中国的古代建筑是以人的活勤需求为中心,创造人居环境,建筑有适度之量体和适度的空间,强调平面空间的设计安排,以时间为线索来组织空间之变化,通过共享空间(如庭院)与过渡空间(如廊道)的设计手法,巧妙的将建筑各个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连结成一个整体空间。 中国传统园林是一种灵活多变、因势而定的非对称性布局设计,以北方北京的皇家苑囿园林及南方苏州的私家园林为代表。北京皇家园林的特点是敦实、厚重与封闭,布局较严谨,建筑多且富丽堂皇,而南方私家园林的特点是轻巧、通透与开敞,布局则较自由活泼,建筑也较为玲珑轻巧。中国园林设计中借景、对景及框景的手法都是把彼处的景物引入此处,因而都具有空间渗透的性质,同时也有助于增强空间的层次感,正如《园冶》中所说的“巧于因借”,园林的妙处不仅在于迂回曲折,而且还表现在「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深或浅」,空间的变化是相当丰富的。若以空间设计元素的点线面角度,分析中国园林的设计手法会发现,动点的设计对园林来说就是园林的道路,如:园路、廊道、游廊、爬山廊等是游览路线设计的根本,而面的组织是决定园林空间的组织,空间分隔体也可以构成多维度的空间组合。这种空间设计的手法也常被空间设计师引用到现代的空间设计中,例如:设计师黄永洪就常用园林的手法设计现代的住宅空间,将传统现代化融入现代生活中,因而形成一种独特的设计风格。 在空间设计的领域中,常引用之中国园林设计手法可归纳为实与虚、高低错落、看与被看、渗透与层次、引导与暗示、疏与密、蜿蜒曲折与空间的对比等八种重要的表现主题,其中「实与虚」在建筑中来说,粉墙为实,廊及门窗等孔洞为虚,虚与实既互相对立又相辅相成,例如:江南园林中留园中部景区的南向立面。「高低错落」主要是从空间垂直的角度来看设计,《园冶》相地篇中认为,“园地唯山林中最胜”,许多园林依靠地形的变化来增加自然情趣,例如:爬山廊。「看与被看」指的是某个建筑物或景与周围其他景物的关系,从视觉上而言,就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设计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设计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文化博大精深,本文将对园林建筑的作用、特点以及它的具体应用、 审美等方面做出以下阐述: 一、中国园林建筑的作用 园林建筑具有满足人们生活活动、感官愉悦的价值,即园林建筑的功用价值。 中国园林所属性质、地域的不同,决定了建筑风格、空间细分形式和色彩的不同。例如皇家园林建筑体量大,装饰豪华,色彩金碧辉煌,表现出恢弘堂皇的皇家气派;江南私家园 林建筑轻巧、玲珑、活泼、纤细、通透、朴素、淡雅,表现出秀丽、雅致的风格。但就园林总体而言,中国园林建筑与欧洲古典园林以建筑为中心、不惜使建筑化不同,它在园林中居 于次要地位,往往表现出建筑自然化的特点。从局部讲,建筑又往往成为景域构图的中心,这与英国,日本的风景式园林异趣。园林中的建筑是中国园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的作 用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1、功能:园林建筑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休憩及各种游览活动而设置的,即使点景和游息类的亭、榭,可供人们观赏,同时赏景是其最好的功能,而且还可以按需要结合其他功能, 如水榭可兼做游船码头,亭可做小卖亭,茶水亭等。 2、组织游览路线:园林建筑常配合园内风景布局形成游览路线的起、承、转、合,而 沿着这条游览路线,在人们视线所达不到之处,园林建筑往往以它有利的位置和独特的造型,为人们展现出一幅幅或动或静的自然风景图画。在一建筑为主的内部空间,常以廊、墙、路、栏杆等组合成一条内部活动路线,这时建筑明显表现出它们的观赏与被观赏的双重性。 这就是说园林建筑所提供的空间要适合游人在或动或静中观景,并要力求使观赏到景色富于变化,达到步移景换的效果,使游人在有限的空间中有景物变幻莫测的感受。 3、园林建筑是体现园林意境的重要手段:我国园林通常在园名、题咏、匾额、楹联中 反映出其已经来。正像《红楼梦》中说大观园:若大景致,若是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 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苏州拙政园中的远香堂、怡园的藕香榭,都是反映园主歌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意境。题词是起点景作用的,陈从周先生在《说园》一书中

风景园林艺术案例分析

NO.1日本京都·桂离宫 No.2 英国伦敦·伯肯海德公园 No.3中国扬州·个园 「风景园林艺术」 案例分析 简介 平面图 风格特点 功能分区 局部景观 总结

「风景园林艺术」案例分析 2 摘要:园林艺术是一门实用功能与艺术审美相结合的艺术。由于时代、民族、地域、社会背景、人 文与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会对园林艺术的表现形式产生不一样的影响;加之造园者个人实践经验、艺术修养与审美意趣的差异,不同条件的交叉组合形成了各不相同、千姿百态的园林景观。而东西方文化思想与社会发展上的巨大差异,使得二者各自发展的同时又相互影响,更是让园林艺术 形成了异彩纷呈的独特风姿。本文将分别取东西方不同时期的个人喜爱的优秀园林案例进行分析, 浅谈个人一个学期以来在园林艺术鉴赏与设计上的理解和收获。所取案例分别是:日本京都桂离宫、中国扬州个园、英国伦敦海德公园。 关键词:园林艺术桂离宫个园海德公园

「风景园林艺术」案例分析 3 Katsura Rikyū 日本京都·桂离宫 地址:Katsura Detached Palace; Katsura Misono Nishiky? -ku 图1-1 1.1简介 桂山庄建于日本元和六年(公元1620 年)。当时的主人是居住在京都八条的皇族智仁亲王。正保 二年(公元1645 年)由智仁亲王的儿子智忠亲王进行扩建。到明治十六年(公元1883 年),桂山庄成为皇室的行宫,并改称桂离宫,归当时的宫内省管辖。桂离宫占地6.94 公顷,有山、有湖、 有岛。山上松柏枫竹翠绿成荫,湖中水清见底,倒影如镜。岛内楼亭堂舍错落有致。桂离宫的主要 建筑有书院、松琴亭、笑意轩、园林堂、月波楼和赏花亭等。在“造景”方面,建筑师着眼于明朗 和宽阔。整个景区以“心字池”的人造湖为中心,把湖光和山色融为一体。湖中有大小5 岛,岛上 分别有土桥、木桥和石桥通向岸边。岸边的小路曲曲折折地伸向四面八方,给人以“曲径通幽”之感。松琴亭、园林堂和笑意轩都是日本“茶房”式建筑,是供在这里游玩的皇室品茶、观景和休息 之处。月波楼面向东南,正对心字池,是专供赏月的地方。书院里收藏有上千册的古书和各种古董,都是皇室的珍品。 1.2平面图 桂离宫庭园的中心有个大的水池,池心有三岛,并且有桥相连。园中道路曲折回环联系各处。池岸 曲绕,山岛有亭,水边有桥,轩阁庭院有树木掩映,石灯笼、蹲配石组布置其间,花草树木极其丰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

以具体实例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空间美、意境美 ---------------------- 以无锡寄畅园为例 摘要: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也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古典园林在造园艺术手法有自己独特的特点,特别是在与自然的融入、空间的布局、意境的营造上彰显出的自然美、空间美和艺术美,达到了审美的最高境界。这些都值得我们后人所学习和传承。 关键词: 自然美、空间美、艺术美 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的境界独到、风范高雅的工艺造物以其沉静典雅、平淡含蓄、心物化一的美学风范成为世界造园艺术宝库中一朵魅力永恒的奇葩。中国的造园艺术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蕴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造就的艺术珍品代表着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品格。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成熟的园林体系, 若与世界上的其他园林体系相比较 的话,他的个性是鲜明的。它的主要特点是: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 筑美与自然美相结合;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含蕴。 这四大特点所衍生的四大美学范畴——园林的自然美、 建筑美、 诗画美、 意 境美, 乃是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 从根本上来说,

这与中 国传统的意识形态的方方面面以及重整体观照、 重直觉感知、 重综合推衍的思维 方式的启导也有直接的关系。 1 、自然美 寄畅园在无锡市惠山东麓惠山横街。 园址原为惠山寺沤寓房等二僧舍, 明嘉 靖初年(约公元 1527 年前后)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秦金(号凤山)得之,辟为园, 名“凤谷山庄” 。秦金殁,园归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嘉靖三十九年(公元 1560 年) ,秦瀚修葺园居,凿池、叠山,亦称“凤谷山庄” 。秦梁卒,园 改属秦梁之侄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湖广巡抚秦燿。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 年) , 秦燿因座师张居正被追论而解职。 回无锡后, 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 疏浚池塘, 改筑园居,构园景二十,每景题诗一首。取王羲之《答许椽》诗:“取欢仁智乐,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当代建筑中的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当代建筑中的应用 提要:公共建筑空间的园林化,是使中国古典园林走进现代建筑空间的有效途径,不仅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有借鉴意义,对现代建筑的民族化也有指导意 义。 关键词:公建空间园林化现代建筑中国银行总行大厦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追求自然山水景色的意趣,园景构图模仿自然,布局灵活多变。因此在选址上总把自然的山、水、古树以及周围环境上的成景、借景条件作为首要的因素加以考虑,在自然山水的基础上加以改造整理,结合建筑、叠石、花木构成园景。但多数私家园林,由于作为园主的官僚世大夫们既贪图城市内丰富的物质生活享受,又要寻求“山水林泉之乐”,因此园址绝大多数都在城内,与住宅紧挨在一起。在这种非常有限、四周一般都有高墙的相当封闭的空间范围内,古代匠师们运用他们长期积累下来的高超造园技艺和创造手法,在“咫尺山林”内再现了大自然的美景,达到了“小中见大,以少胜多,闹中取静”的令人陶醉的效果。这一点可供身处现代都市内的公共建筑借鉴。 位于现代都市内的公共建筑——例如酒店宾馆、办公、科教文卫等建筑类型——由于其投资的充足性、对设计施工要求的精细性,更由于高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人们对清静自然的渴望,这些场合的园林景观设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密集的建筑群和周围城市环境之间、建筑与建筑之间、建筑室内与室外之间也需要通过景观设计实现和谐统一。这与中国传统园林深深浸透着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精神不谋而合。公共建筑所拥有的中庭、庭院、屋顶花园等空间开始走向园林化。这些空间不同于群众性的公园、游乐园,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尤其私家园林对外封闭、对内流通的

领域特征,因此在理论上能够对中国古典园林从空间构成上以及设计手法上进行有效的继承与发展。这些与现代城市环境协调的现代园林,除了继承中国传统园林中“叠石理水,筑亭架桥,种梅植荷”所创造的意境外,还加入了符合现代人生活节奏和审美观念的新思想以及国外园林的新观点。 按照园林空间与公共建筑的相对位置,可以将其为毗邻型、组合型、中庭型。其中,根据庭园与主体建筑的相对位置关系,毗邻型又可细分成前庭型、后庭型、侧庭型等。 前庭型园林——庭园位于主体建筑前面,面临道路形成建筑物与道路之间的缓冲带,布置自如、灵活,可结合水池,利用绿化屏蔽城市噪音,为人们提供休憩场所,为主体建筑提供丰富的前景。 后庭型园林——庭园在主体建筑后面,相当于中国传统住宅中的后花园,安静、幽雅,多结合水池、山石亭榭等小品,加上浓郁的植物,起到调节小气候的作用,在视觉上形成主体建筑的背景。 侧庭型园林——庭园位于主体建筑侧面,多结合餐厅酒吧及休息交往等空间设置,由于远离主要人流,相对安静、清雅,精心构筑后,形成主体建筑的衬景。 组合型园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庭园组合而成,即院落式。这种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颇为相似,讲究景区的划分和景观的组织,空间的开合渗透,景象的变换因借。中国古典园林的许多设计手法可直接借用。 中庭式园林是古老而又新兴的园林形式,即有采光天棚的内部花园。它使建筑室内外融为一体,构成新的建筑空间场所,给人带来阳光明媚、安静、愉悦、适合于社会交往的环境。是城市空间内化的产物。中庭调动了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和各种构景要素,并吸收了现代科技成果,创造出崭新的景观。广州白天鹅饭店的中庭是国内出现较早的中庭。饭店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学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教学设计:于明北京四中 评析:周杰西城教育研修学院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课堂主要组织者引导者。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为了学而教。要按照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来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从感性入手到理性升华。从情感激发,问题启发到归纳总结。 二、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要素。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特征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与诗词匾额。 学生情况:本课之前学习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木结构体系。欣赏故宫建筑的空间布局。对园林比较喜爱但有些问题还不清楚。 教学方式: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 教学手段: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动手动脑实践,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技术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PPT课件、相关视频资料 三、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问答与讨论,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基本要素是山、水、建筑、花木。体会中国古典园林丰富的空间变化及由诗词匾额等创造出的典雅氛围。比较深的感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意境。知道今后如何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特有的文化与美感。 四、问题框架 1 和西方园林相比中国古典园林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2 阅读文字资料,(红楼梦片断)请找出中国园林的四大造园要素?园林中的假山怎样布置?太湖石的美感是什么?请同学说出园林中常见的水景以及相关的游园活动?园林中的花木有何作用与寓意?园林中的建筑有何特点?有何作用? 3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有何特征?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4 园林中诗词匾额有何作用? 5 请同学谈谈应该怎样欣赏中国园林? 五、教学流程示意课前准备(学生问卷调查,学生采访片段录制)——播放采访片段导入问题——对比提问,重点讲解中国园林的根本特征——造园要素——空间布局——诗词匾额——总结本课所学——布置课后作业——作业讲评反馈评价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常见的造景类型可归纳为借景、对景、框景、漏景、障景等等。 借景是将园外景象引入并与园内景象相叠合的造园手法,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最重要的造园手法之一,这种手法可弥补空间尺度小且耗费财力的不足。典型的借景佳例,如颐和园昆明湖远借西山、玉泉山,拙政园远借北寺塔,沧浪苍邻借葑溪水等等。 对景是主客体之间通过轴线确定视线关系的造园手法,由于视线的固定,视觉观赏远不如借景来得自由。对景有很强的制约性,易于产生秩序、严肃和崇高的感觉,因此常用于纪念性或大型公共建筑,并与夹景、框景相结合,形成肃穆、庄严的景观。 框景是有意识的设置框洞式结构,并引导观者在特定位置通过框洞赏景的造景手法。框景对游人有极大的吸引力,易于产生绘画般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杜甫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则是框景效应的最佳写照。 漏景又称泄景,一般指透过虚隔物而看到的景象。虚隔物包括花窗、栅栏和隔扇等。景物的漏透一方面易于勾起游人寻幽探景的兴致与愿望,别一方面透漏的景致本身又有一种迷蒙虚幻之美。利用漏景来促成空间的空灵与渗透是中国造园的重要手法之一。 障景是在游路或观赏景点上设置山石、照壁和花木等,挡住视线,从而引导游人改变游览方向的造景手法。障景使园林增添“藏”的韵味,也是造成抑扬掩映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为历代园林所广泛应用。 园林造景有如撰文画画,有法而无定式。同一景色画家可用不同笔法表现之,摄影师可从不同角度拍摄之,同一园林也可用不同构思设计。几百座江南庭园千变万化,各有所妙。故园林造景有独特的立意,做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就可称为佳作。每个庭园造景时,不可忽视动观和静观的景色,通常狭小的庭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遵循"小中见大"的原理,创造出"有限中见无限"的美景,更重视障景、框景、借景等手法的应用。在相对较大的园林中,应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更应注重空间的分割,通过对景,夹景、添景等各种形式,造成或开郎,或收敛,或幽深,或明畅的空间,使景色更为丰富。在现代的园林造景中,研究植物高低、色彩、质感、动势等的配置,组成优美的焦点景观,将会是更为重要的课题。

园林设计效果图Photoshop后期处理实例

园林设计效果图Photoshop后期处理实例 这幅园林作品的制作主要是用PS,技术的东西不是很多。主要涉及到图层之间的应用,还有就是透视高差的关系。在做图的过程中尽量把画面做得丰满一些,这样才更能体现出园林的特点。但不能太多去加素材,每加一个素材的时候,尽量多考虑一下会不会影响到画面主体关系。在教程中我会提到一些想法。首先看一下最终的效果! 最终效果图 原图是在3Dsmax里制作的,渲染保存图像的时候选TGA图像。这样在PS通道里就可以更好去掉背景。当我们拿到这张图时,要在心里有大概的感觉,这样制作起来才会有方向。对于这张图我比较喜欢青山绿水的那种意境。所以我在制作的时候有点偏向绿色。大家也可以做成其它的风格。图中主要突出一个亭子和水景。有了明确的方向后,后面的工作就要为这两者服务。

第一步先换背景。 一个图的背景很重要。它直接影响图的整体方向。在这张图里我们找了一个偏绿的背景,这样和图的关系就比较搭配了。 接下来就是做水景了。水景比较简单。找一些水景的素材,慢慢重叠。背景的地方再加些树林,这样这样画面会丰满一些。有些地方就不一一说明了。见下图:

当我们种树的时候。我个人比较喜欢先做两边的植物,为了突出中间的亭子,不用做得太细。我们选择高大好看的植物就可以了。这样做其实比较偷懒。 中间的再种上雪松。(我们要透出前面的景观,高大的树尽量往后面压。到时前面再做修饰)亭子后面的树做得虚一些,也就是把对比调弱,色彩淡一点,不要做得太实。我们表现的是亭子。同时也注意一下树子的高低关系,不能做得太一样了。因为树的种类很多时候是客户决定的。具体就看自己去搭配了。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设计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设计理念 1.以小见大、因地制宜 中国古典园林的因地制宜,一是景观设计要考虑地址原貌,二是景点布置从整体需求出发,分主次关系。当今有一些设计师往往忽略了以小见大、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盲目求大、求新,把一些小区绿地建得像广场,有的街道变成了众多绿化和官员政绩的展示路,全然不顾市民的活动需求和城市的生态需求。设计师应该真正理解和遵循"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因为只有因地制宜的园林设计作品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人与自然和谐。 2.造水手法 水是园林脉络气势的重要根源,古人云:"无水石不成园。""水可积之成潭,泻之成流,喷之成雾,旋之成涡,举之成柱,悬之成布,凛之成冰。"可见错落有致、峭直嶙峋的山石与静态、动态之水皆可制造出绝佳的园林艺术效果,无论北方皇家园林还是江南私家园林都对水这种自然元素尤其宠爱。"一池三山"、等都是有关水景的刻画。在水体景观的形态上讲究动静结合,运用了高技术手段,把自然界中水的最有活力的美展示给人们。比如一些喷泉、涌泉、溪流、瀑布、水帘的设计,给园林增加了不少灵韵和生机。 3.处处皆景、移景观念 古典园林移景的经典代表之一就是苏州退思园,它集清代园林建筑之长,园内的每一处建筑与植物既可独自成景,又与另一景观相乎应,

具有步移景异之妙,堪称江南古典园林中的经典之作。当今天津人民公园整体景观具有江南园林的独特风格,园中有园,以小见大,步移景异,整个公园将形成一个以休闲娱乐为主的综合性公园。园中一条环形河将东西南北中五个区域自然分开,大小形状不一,看似独立又相互联系,各区域情趣各异,协调自然,错落有致。 4.植物的布置 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布置之妙处在于诗情画意,常常赋于花木以人格,这也是中国园林的重要特点之一。许多植物的品格象征:如竹子的真直、荷花的高洁、梅花的坚贞等,还有石榴的多子多福。所以,园林的植物配置在满足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多赋草木以情趣,才能使人们更乐于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热爱自然。

屋顶花园及其三十八套花园设计效果图

屋顶花园及其三十八套花园设计效果图 屋顶花园要能够在混凝土板上种植七、八米高的大树,这就对土壤和疏水层有很高的要求。疏水层的处理难度很大,采用疏水层材料,解决了下雨、浇水时多余水分的过滤、排放问题,不会造成积水而导致植物根系腐烂。腐殖土等分量轻、营养高的土壤;为减轻水分和土壤对屋顶的渗漏和腐蚀,屋顶花园将采用喷灌、滴灌等方法“细水长流”,排水系统也需郑重考虑;为防止水分蒸发过快,土壤中还将加入高分子保水剂;泥炭可作为主要的栽培基质,它的容重很小,一般干重在0.2-0.3克/平方厘米间,而普通土壤的容重是1.25-1.75克/厘米3,湿重约在1.9-2.1克/厘米3间。由此可以推算出泥炭在干重时是普通土壤重量的18-20%,而湿重是普通土壤重的33%,建造屋顶花园如果100%用泥炭,则可减轻2/3--3/4的重量。当然,建造屋顶花园不可能全用泥炭。一则全用泥炭相对成本偏高,二则全用泥炭的最大缺陷是抗风固根力不够强。因此在实际使用中一般采用在二份普通土中渗入一份泥炭做成混合土来建造屋顶花园。或者还可加入适量的糠灰。这样不仅可减轻土基重量的25-30%,而且也改善了土基的透气性和土基的养分,所以说,泥炭是建造屋顶花园的理想材料。

采用APP防水卷材对付屋顶渗漏,效果非常好。这是一种采用无规聚丙烯等制成的新型防水材料,不仅能耐腐蚀、抗老化,还能防止植物根须的侵入。屋顶防水层上面有土壤和植物覆盖,如果发生渗漏,很难发现漏点,无法根治;花草生存,离不开水和肥料,如果屋顶长期保持湿润状况,再加上肥料中含酸、碱、盐物质的腐蚀,都对防水层造成持续的破坏,如果防水材料防水性能、防腐性能不稳定,那么花园下面的住宅是无法入住的;另外,花草都有根须,根须无孔不入,如果防水层次搭接部位或材料本身有孔隙,根须即会侵入并扩展,使防水层失效。目前国内最大的APP卷材生产厂沈阳蓝光新型防水材料有限公司,已经与上海、北京的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合作,采用聚酯卷材和抗根卷材建造了几个屋顶花园,取得了成功的经验。APP是以无规聚丙烯等高分子聚合物改性沥青制成的一种新型防水材料,其抗拉力、抗撕破力、不透水性、延伸率、耐老化性、耐腐蚀性都很好,使用寿命长达10年以上,而且还研制出了防止植物根须破坏防水层的抗根卷材,并开始用于屋顶花园试点工程,防水效果很好。由蓝光公司独家中标的北京西单文化广场绿地防水工程,共采用了4万多平方米蓝光APP抗根卷材,对老化期达15年以上,确保草坪下面的地下设施无渗漏。他们的经验是,用1:2.5水泥砂浆铺好厚度为20毫米~30毫米的找平层;用3毫米厚的APP聚酯卷材和3毫米厚的抗根卷材做好防水层,用1:3水泥砂浆做好厚30毫米的保护层;用10厘米~15厘米厚的卵石做好排水层;用每平方米250克~300克的聚酯无纺布做好过滤层;最后是25厘米厚的植物土壤层。如此选材和施工,就可根治屋顶花园的渗漏问题。屋顶花园的人工土壤层一般要有防水层、过滤层、过滤网、粗砾土和种植土五层。防水层中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安装非常重要,它将直接影响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留园 1571 姚旭15080168 概况: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风格,园以建筑艺术精湛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其建筑空间处理精湛,造园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构成了有节奏有韵律的园林空间体系,成为世界闻名的建筑空间艺术处理的范例。现园分四部分,东部以建筑为主,中部为山水花园,西部是土石相间的大假山,北部则是田园风光。 历史沿革:留园始建于明代,为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私家园林,时人称东园。清代,园为吴县东山刘恕所得,更名“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刘恕喜好法书名画,他将自己撰写的文章和古人法帖勒石嵌砌在园中廊壁。后代园主多承袭此风,逐渐形成今日留园多“书条石”的特色。同治十二年,园为常州盛康购得。比昔盛时更增雄丽,因前园主姓刘而俗称刘园,盛康乃仿随园之例,取其音而易其字,改名留园。 平面布局图:

留园设计 留园的建筑在苏州园林中,不但数量多,分布也较为密集,其布局之合理,空间

处理之巧妙,皆为诸园所莫及。每一个建筑物在其景区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从全局来看,没有丝毫零乱之感,给人有一个连续、整体的概念。 园内亭馆楼榭高低参差,曲廊蜿蜒相续有七百米之多,颇有步移景换之妙。建筑物约占园总面积四分之一。建筑结构式样代表清代风格,在不大的范围内造就了众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筑,处处显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造园艺术手法。 明徐泰时创建时,林园平淡疏朗,简洁而富有山林之趣。至清代刘氏时,建筑虽增多,仍不失深邃曲折幽静之趣,布局和现在大体相似,部分地方还保留了明代园林的气息。到盛氏时,一经修建,园显得富丽堂皇,昔时园中深邃的气氛则消失殆尽。 空间序列 良好的建筑空间序列设计,宛似一部完整的乐章、动人的诗篇。空间序列的不同阶段和写文章一样,有起、承、转、合;和乐曲一样,有主题,有起伏,有高潮,有结束;也和剧作一样,有主角和配角,有矛盾双方的对立面,也有中间人物。通过建筑空间的连续性和整体性给人以强烈的印象、深刻的记忆和美的享受。但是良好的序列章法还是要靠通过每个局部空间的装修、色彩、陈设、照明等一系列艺术手段的创造来实现的。因此,空间序列的设计手法非常重要。 空间序列的全过程就是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空间过渡。对不同序列阶段,在空间处理上各有不同,造成不同的空间气氛,但又彼此联系,前后衔接,形成按照章法要求的统一体。,空间序列的构思是通过若干相联系的空间,构成彼此有机联系,前后连续的空间环境,它的构成形式随功能要求而不同。园林中“山穷水尽”、“柳暗花明”、“别有洞天”“先抑后扬”“迂回曲折”、“豁然开朗”等空间处理手法,都是采用过渡空间将若干相对独立的空间有机的联系起来,并将视线引向高潮。一般来说,在高潮阶段出现以前,一切空间过渡的形势可能也应该有所区别,但在本质上应基本一致,强调共性,因以统一的手法为主。但作为紧接高潮前准备的过渡空间往往采用对比的手法,先收后放、先抑后扬等用以强调和突出高潮的到来。统一对比的建筑构图原则同样可以运用在室内空间处理上。 留园分四个景区(中、东、西、北部),每个景区既各有特色,又相互联系贯通,缱绻徘徊之间,令人留连忘返。可按两条游览路线进行。 第一条:从大门进园,沿窄廊至古木交柯,然后沿曲谿楼——西楼——清风池馆——自在处——五峰仙馆——揖峰轩——林泉耆硕之馆——佳晴喜雨快雪之亭——又一村——土山(至乐亭)——舒啸亭——活泼泼地——别有天——闻木樨香轩——可亭——小蓬莱——濠濮亭——曲谿楼——古木交柯——绿荫——涵碧山房——出口。此条游览路线是先游东部,再游北部、西部,最后游览中部。第二条:从大门进园,沿窄廊至古木交柯,然后沿绿荫——涵碧山房——闻木樨香轩——可亭——小蓬莱——濠濮亭——曲谿楼——西楼——清风池馆——五峰仙馆——揖峰轩——林泉耆硕之馆——待云庵——冠云亭——冠云楼——又一村——土山(至乐亭)——舒啸亭——活泼泼地——别有天——出口。此条游览路线是先游中部,再游东部、南部、北部、西部。如果是雨天,你就可循着园中长廊而游,不湿衣襟而获雨中游园的雅趣。

中国古代园林设计

中国古代园林设计 摘要:中国园林作为中国文化的结晶,受到越来越多国人的欣赏与珍爱,成为人类文化遗产中独具韵味的珍宝。人类营造园林,是基于向生活在一种能与大自然相互融合、充分协调的优美人居环境的实用需求,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关键词:中国古代园林设计 1.引言 无论什么风格的园林,都是来于自然,也是对自然的模仿和提炼,对于中国古代园林,整体的风格似乎更强调对自然地提炼和概括。中国文化背景中“得意忘形”哲学思想,有“写意”重于“写实”的传统,表现在园林艺术上,重视对自然山水的提炼和概括。 2.中国古代园林的魅力 中国古代园林有如此魅力、独特的审美境界打动着从古自今的人们,我认为中国古代园林有三点内容吸引着我们。 中国古代园林精湛的景观所蕴含的艺术理念、美学境界和艺术手法。古代园林有非常丰富和谐而又具有自然韵律的景观体系,我们都可以真切地感到中国古代园林特有的景观魅力:各具风姿、江南私家园林的小桥流水,不同于北方宫苑中的苍岩深壑、碧水浮天。 中国古代园林作为一种大空间尺度的综合性文化艺术的载体,含纳或者联系着丰富众多的艺术文化门类,包括:绘画、哲学、文学、园艺、各种工艺美术、室内装饰、陈设等等。同时,他不仅仅是包容展示作用的博物馆,他与这些文化艺术门类融汇交织在一起,成为了解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的精神内核。 优秀的古代园林作品不仅是为我们提供一个惬意优雅的居住和游览场所,也不仅为中国文化艺术提供了相互组合映衬的空间,进一步的层面上,园林景观还被赋予了深致的精神内涵。中国文化中人格精神、哲学理想、宇宙观念等原本最具思辨色彩的东西,最后都在园林中通过丰富和谐的艺术方式体现出来,所以也就是人们精神寄托和超越性追求的艺术化载体;古代园林以鲜活的艺术方式,构筑了能够引领人们进入中国文化的精神通道。 3. 四大书院之岳麓书院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睢阳书院和长沙岳麓书院。四大书院对传播发展文化起到了相当大的贡献。朝代更替和社会变乱,四大书院中,嵩阳书院才修复,睢阳书院早已湮灭无闻,白鹿洞书院虽遗构尚存,但办学早已中止,唯独岳麓书院不但建筑屡毁屡修,从创建到现在的湖南大学,一直学脉不

论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景观设计

论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景观设计 摘要:文章通过对现代景观设计与中国古典园林在形式、风格、文化内涵等方 面的分析与对比总结出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景观设计发展与创新等多个层面意义和 作用,使中国园林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并逐步完善中国现代景观规划。 关键词:现代景观设计;中国古典园林;作用;传承发展 现代景观设计的前身是园林设计,其最基本、最实质的内容还是以园林为 核心。追根溯源,园林在先,景观在后。园林经过圃—囿—园三个阶段的形态演变,到现代有了新的发展,有了规模更大的环境,包括区域的、城市的、现代的,综上 加在一起,就形成了我们今天所关注的景观。 在众多形式和风格殊异的园林设计中,中国的园林以善于表现情景交融的 自然景色在世界园林中独辟蹊径,对世界园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直至今日,有增 无减。欧美之园林,以刚制柔,以建筑物为中心,园林陪衬。布局亦受阿拉伯对称 和硬直边的影响,使有机之体略显僵化;而日本园林以禅为主干,发展至今,渗入 宗教哲学色彩甚浓,园用以助静思,多以静观,少为生活之用;独中国园林可思可用,可观可游,既可脱凡俗,又能使游人置身其中而不损园林之神貌。 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不同文化的交流是整个世界和各民族发展的一大动力,可以说,没有交流就没有发展。同样不同文化背景形成的园林风格也可以互相借鉴,但是,没有经过消化吸收的“文化大搬移”在景观规划中必定会产生一些没有生命 的景观垃圾,现阶段对各种园林风格的拿来主义,使得我国现代景观设计没有自己 的特色,模仿痕迹严重,而通过分析发现,这些外来园林风格带来一些副作用恰好 能在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粹中得到解决: 一、景观设计的过于平面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