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信息技术

认识信息技术
认识信息技术

《认识信息技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信息技术,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信息技术;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讨论活动,让学生认识信息技术;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正确认识信息技术。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信息技术。

教学难点:让学生正确认识信息技术。

【教学准备】

案例(课件)、游戏素材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茵茵去动物园玩,准备了哪些东西?

(一)生讨论茵茵的准备工作

(二)教师小结:人们获取、保存、传递信息时往往需要借助一些工具,采用一些方法和手段,来扩展自身器官感受信息的能力。

(三)揭示课题:主题二走近信息技术,任务一《认识信息技术》

二、获取信息的工具

(一)生阅读案例:“看”的工具

1.思考: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帮助我们看清物体的工具?

2.完成连线题。

(二)探究:带哪些工具去动物园

1.生4人小组讨论。

2.总结交流:带哪些工具,既便于携带又有利于获取需要的信息。

(三)师小结:获取信息时,记住一些信息技术工具可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三、存储信息的工具

(一)认识工具

1.师:人们用大脑记忆,很快就会忘记。为了帮助记忆,人们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手段来保存信息。

2.生说说认识哪些存储信息的工具。

3.师小结:光盘、磁盘、录音笔、图书都可以保存信息。

(二)古人记录信息的方法

1.生阅读案例:结绳记事。

2.思考:古人用什么方法记录信息?现在我们用什么方法?

四、传递信息的工具

(一)认识传递信息的工具

1.师:人们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传递信息。

2.生举例传递信息的工具。

(二)讨论:人们通过哪些途径传递信息

五、总结拓展

师:你还知道哪些信息技术的应用?

浅谈教育信息化及其意义

浅谈教育信息化及其意义 近年来,从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到教育部推出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到各地蓬勃发展、如火如荼的教育信息化热潮,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今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中的发展趋势。 对教育信息化概念的理解,把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这对更好地进行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教育信息化的概念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来的。美国克林顿政府于1993年9月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简称NII),俗称“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的计划,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世界各国的积极反应,许多国家的政府相继制定了推进本国教育信息化的计划。 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构成某一系统、某一领域的基本要素,并对该系统、该领域中信息的生成、分析、处理、传递和利用所进行的有意义活动的总称。我们称对信息的生成、分析、处理、传递和利用为信息技术。因此,对某一系统、领域的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构成该系统、该领域的基本要素,并在该系统、该领域中广泛地应用信息技术的有意义活动的总称。 信息化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将信息作为一种基本的构成要素。因此,信息化的过程中,首先应对系统进行信息化分析,它是信息化的基础。另一层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在系统信息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对系统深入地信息分析,就不可实现信息技术在系统中的有效应用。 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对教育系统以信息的观点进行信息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二、教育信息化的内容 教育信息化的内容是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其具体内容主要是: 1.教育信息环境的完善 教育信息化环境是指用于学习的环境,是指用于教育信息存贮、处理和传递的信息环境。教育信息环境主要包括用于远程教育的信息网络系统、学校的校园网、CAI教室、网络教室、用于教和学的各种支援系统及用于各种教育资源及教育设施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

五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认识信息技术工具广科版

任务一认识信息技术工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信息获取工具,信息加工和存储工具,熟悉信息处理和传递工具熟悉信息技术软件工具。 2、过程与方法: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为切入点,逐步引入信息获取工具、信息加工和存储工具、信息处理和传递工具、住处技术软件工具的介绍与制作。让学生在过程中感情信息技术工具的分类和使用的思想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的意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工具的热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信息获取工具,了解信息加工和存储工具,熟悉信息处理和传递工具,学会制作简单的信息技术工具,熟悉信息技术软件工具,能根据信息技术软件工具功能归类。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编码器的制作原理,理解信息技术软件工具也是信息技术工具。 【经典链接】:同学们可以通过什么工具获取古诗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知道能够获取信息的工具有哪些吗?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 1、信息技术工具;(MP3、数码相机、摄像机、录音笔、体温计、B超、CT机、传感器、硬件和软件等等) 2、信息处理工具;(电视机顶盒、扩音器、计算器、个人计算机) 3、信息加工工具;(编码器)

4、信息传递工具;(电话、手机、传真机……) 5、存储信息工具。(U盘,MP3、电脑……) 【板书设计】: 主题二神奇的信息技术工具 任务一认识信息技术工具 了解信息获取工具 了解信息加工和存储工具 熟悉信息处理和传递工具 熟悉信息技术软件工具 【上机操作】: 完成第19页的表格; 【教学后记】:

初步认识信息技术及基本要求

第一课初步认识信息技术及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①了解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结构。 ②知道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目标。 ③初步了解信息技术相关概念与应用。 2.过程方法目标 ①了解学生当前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及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愿望。 ②借用图片信息引导学生,并与之展开交流。 3.情感态度目标 ①以丰富多彩且富含科技信息的内容感染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爱好,调动 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②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用信息技术的方法处理各种信息,产生新的价值, 引导他们通过高中阶段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教学重点:①初步了解高中阶段信息技术主要学习模块 ②提升学生对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与正确认识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对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爱好。 教学方法:互动交流、讲解示范法、启发引导 教学过程 导入(课件展示) 自我介绍班长、课代表介绍 一、信息技术技术概括 我们知道自从有了人类,信息技术便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和重要手段。人们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表达观点、与他人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以认识自身和改造自然,特别是计算机和因特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正全面影响着我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方式、有专家将现代人的生存方式称为数字化生存。显然,作为信息时代的公民,学习和使用好信息技术,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现在与未来的社会。 大家一定想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服务,并在学习过程中

进一步总结和领悟其中的技术方法和技术思想。 二、了解本册教科书的结构和体例。 本册由7章组成,每一章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主题。第一章是概述性的,为后续各章节的学习做一些准备,其后各章是沿着培养信息素养的主线(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有侧重地展开的。 学习时的注意事项: 首先注意阅读每章的前言,他将描述本章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关系,虽然很短,但有助于我们掌握整章内容的主旨。 其次,注意学习每一节的学习导言。它包括一则有趣的小故事和学习目标简述,前者可以让你轻松地进入本届内容的学习并引发你的思考,后者是你学习本节内容所应达到的目标,可对照学习。 关于课文的正文,宋体字叙述的课文时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楷体字是拓展阅读部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内容,感兴趣也可以作进一步探究。 课文中有两种不容类型的实践。一类是贯穿于正文当中的实践,目的是帮助你加深对正文的理解和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类是每一章最后的综合实践,为你综合运用本章所学的知识提供机会。 各个章节有时列出的实践条目较多,你可以根据条件和需要选做其中的一部分,这门课程,建议你在学习中要积极与其他同学合作,并在这种合作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合作精神。 页边上的图形和文字,是与相应位置的课文对应的,作为相关内容的拓展,可以丰富你的知识面。 信息技术应用十分广泛,不论将来你学习什么专业、从事什么职业,我们都希望你能终生使用好信息技术。只要你用心学习这门课程,就不仅可以学会使用各种信息技术的工具和手段,而且还可以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本领。到时,你可要积极思考,勤于动手,畅游信息的海洋里,掌握数字化生存的本领。 三、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五大模块 信息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算法与程序设计人工智能

小学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认识计算机》教案

《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简史;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知识;掌握存储器容量单位及其换算;了解常见外存储器的特点,学会查看硬件的配置信息。 2、过程与方法:本节课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观察、思考、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交流、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知识。 难点:容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展示精美的计算机图片) 这些漂亮的计算机大家一定看过,但是同学们肯定很少有人看过计算机内部是什么样子的,大家也一定很好奇,今天我们就一块儿去认识计算机吧! (二)新课讲授: 师:首先,让我们先看一段计算机的录像,简要地对它作一个了解。

看了这段录像,大家一定迫不及待地想打开桌上的这台计算机看个究竟。好,现在就请大家快快打开你们的主机,去探索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吧! 大家可以动手拆拆看,把里面的部件拿出来,跟小组的同学交流、讨论,看看它的名称、作用…… (教师巡视、倾听讨论) 设计意图:开头播放录像,不但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一个简要的了解,同时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我桌上的计算机里究竟是什么样子?”。这样,学生会产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也会高涨。 师:你们认识这些部件吗?哪个小组能说说它们的名称、作用? (小组推荐,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部件名称以及功能、参数等相关信息,说的不足的地方老师加以补充。这样做的目的是: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小组合作的能力。 1、内存条: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的设备。 2、硬盘:也是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的设备。(它属于外存储器) 师:除了硬盘以外,你们还知道哪些外存储设备? 生:移动硬盘、光盘、U盘、MP3、MP4…… 讨论学习: 请将常用的外存储器的容量和特点填入表中。

浅谈对信息技术课的几点看法

浅谈对信息技术课的几点看法 当今世界人类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的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要适应未来的信息化社会,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21世纪对教育需求的特点也就是信息化社会对教育需求的特点。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许多发达国家已经认识到,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基础教育应承担起培养这种素质的职责。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极有远见地对基础教育提出了从培养目标到课程内容的信息课程要求。我国也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重要性。 我们浓河中学开设信息技术课已7个年头了。开始,人们把信息技术课称为微机课,在认识上也有误区,以为只是教学生打打字就行了,反正也不参加中考,回家种地也没有什么用。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也变得严峻了,现在,信息技术课也列入中

考中。而现在信息技术课还没有统一的教材,对教材的探索也只是处在初级阶段,如何开设信息技术课,开设哪些内容,成了许多教师关注的焦点。我个人认为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下面简单谈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一、适应时代发展,内容不断更新。 当今社会,信息瞬息万变,知识更新很快,在几年前我们还生活在DOS时代,不知网络为何物,连“因特网”这个名词都没听说过,而现在连一个几岁的儿童都知道Windows、word、excel、Internet。我们的教学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内容,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学以致用。网络是一个新名词,但却是最让学生着迷的,那绚丽多姿、精彩纷呈的网页真是太神奇了?可是也是最让人头痛的事,怎么利用网络,才能使网络为学生、生活真正的提供帮助?合理的利

浅谈对现今信息技术教师的看法

浅谈对现今中国信息技术教师的看法 自2000年10月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来,全国各地教育部门以及各级学校都非常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得到蓬勃发展。但是,在信息技术教育硬件设施建设后,却忽视信息技术教育软件的开发和管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边缘化就是其中一个很普遍而又很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现状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不受重视,常被视为非教学人员。 2.工作量大,且兼管学校的多种事物。 3.信息技术教师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待遇偏低。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现象探析 1.学校和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性质认识不明确,导致信息技术教师地位偏低 2.信息技术教师对自身职责的定位过于狭窄。 3.教育观念陈旧,升学压力导致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 4.部分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聊天,使得学校、家长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有所顾忌 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现象的对策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越来 越严重的今天,要解决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的问题,就要把它放在社会和教育体系这个大环境中。这不仅需要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提高和调整,同时也需要社会、教育部门和学校的相关支持、重视。 1. 信息技术教师要在课程整合的策略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2.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增强工作职责,不断学习。 3.学校和家长要转变观念,重视信息技术教育并加大投入。 4. 教师和家长加强情感教育,游戏入门,让学生喜欢信息技术教育课。 所以承载这一重大历史的中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和生存现状却令人担忧。中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是一个弱势群体这一说法或许刺耳,是耸人听闻,如果国家和各地政府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发展再不采取具体的措施,即便课程标准设计的日臻完善,也将由于缺乏合格的师资而难以实施,我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事业也将因人力资源的匮乏而无以为继,以上只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诸多问题中的“冰山一角” 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反映出来的问题不仅与教师和学校有直接关系,还与教育观念、教育系统、社会问题等有关系。在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要真正让信息技术教师走出边缘化的窘境,还需要解决好相关的一系列问题。

信息技术教案:认识Word

信息技术教案:认识Word 认识课题:《认识》课型:新授课时:课时授课人:郑祖彬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的启动和退出的方法。 了解窗口的组成和使用。 掌握的文档的新建保存和在文档中输入文字。 。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在实践中能运用本课知识初步使用进行基本文字处理操作。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研究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目标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在知识的运用上的创新精神和积极参予的热情。 层次目标较高层次:掌握本课知识,能在熟练运用完成本课操作基础上灵活应用。 一般层次:掌握本课知识,能熟练运用完成本课的操作较低层次:记住本课知识,能完成本课基本操作教学重点:知道窗口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名称与作用教学难点:窗口中各部分的功能。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演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教学准备:硬件:多媒体电脑室软件:广播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导言从这一节课开始,我们学习计算机在文字处理这方面的应用,下面我们将要介绍的是工作在环境下的。

提出问题了解有关知识。 如何启动?认识窗口的组成?如何新建文档?如何输入文字?如何保存文档?如何退出?活动过程备注:学生根据问题看书自学(提出问题任务驱动)启动让学生示范:(广播教学)()直接启动()从菜单启动()快捷方式*根据以前所学的画图的知识归纳出启动的方法。 练习启动学生练习:用以上两种方法启动提示:启动还可以用桌面上的快捷图标认识窗口()学生自学:看书认识各部分名称:教师用教鞭标出窗口各部分位置,学生说出其名称(广播教学)()认识各部分作用:教师对各部分作用做简单示范及说明标题栏:改变文件名,让学生体会到它是用来显示出当前的文名菜单栏:点击各菜单,让学生看看各下拉菜单内有什么内容,并示范其中一两项。 工具栏:点击各工具栏,注意与菜单栏作比较。 标尺:调出标记,并用其对页面作一些简单调整。 编织文章的页面:在页面上示范输入几个汉字。 (叫个别学生示范)滚动条:拖动滚动条,并提示学生与上学期学的画图软件中的滚动条作比较。 状态栏:改变当前光标位置,让状态栏上的数值发生变化,以说明其是用来显示当前状态的各种信息的。 文档的新建演示并讲解:当我们启动时,系统会自动建立一个空文档,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己新建文档演示建立的过程学生根据老师的演示总结出新建文档的方法:利用文件菜单中的新建命令;

浅谈我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理解

浅谈我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知识的整合原理至少有三个含义:一是指作为课程的信息技术自身的知识整合,包括信息技术课程各种知识之间联系的沟通,信息技术的知识与其他课程所含知识之间联系的沟通和呈现。二是指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主导媒体渗透到各种课程领域之中淡化科目界限.通过多媒体和网络.将知识置于“虚拟”的真实情景中.将不同科目不同系列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揭示和呈现出来,让学习者在应用信息技术学习知识的同时.完成对“知识之间联系”的学习.三是指充分开发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出信息比学习环境.让学生置身于信息化社会之中,深切感受应用信息技术寻找或创新以及应用必要的新知识的信息文化生活.激发学习掌握新知识的内在动机和需要.并逐步培养和提高利用信息技术寻找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下面就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整合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目前国内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说法与定义可以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两种:“大整合论”主要是指课程是一个较大的概念。这种观点主要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小整合论”则将课程等同于教学。这种观点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的分化反映了人们看待信息技术作用的不同视角。在研究与实践中,持“大整合论”的人一般都是专家学者,

而一线教师和教研人员则比较认可“小整合论”。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应该倡导一种观念。信息科技可以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同样的教材,不同背景和特质的教师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与互动,就可以赋予教学与学习不同的生命力,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这也是教育可称为一门创造性艺术的迷人之处。基本思想包括三点: (1)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 (2)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3)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了活跃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1)、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完成者,以类似科学研究的形式,在信息技术帮助下,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并最终以电脑作品的形式完成研究任务。研究型课程的内容一般是教材的扩展或延伸,甚至可以是某些社会性问题。 (2)、协作性学习:能为多个学习者提供对同一问题用多种不同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的机会,以便集思广益。这不仅对问题的深化理解和知识的掌握运用大有裨益,而且对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浅谈对教学信息化的几点认识

浅谈对“教学信息化”的几点认识 甄圣奎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已经扑面而来,各种理论研究和实践尝试如雨后春笋般此起彼伏。总 的来看,课程改革必然要落脚于课堂教学改革,即解放课堂,解放学生,同时解放教师。本文 就从课堂教学形式——教学信息化处理这一角度谈谈对课改的认识。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化教学教学信息化建构主义 当今社会已快速进入信息时代,信息资源已取代物质资源和能源一跃成为更重要且更具价值的社会资源。全社会对信息资源的认识有了空前的提高,对信息的获取、传播、加工等技术层面有着空前的要求。在这样一个时代大背景下,各行各业无不加大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力度,教育当然也不例外。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上的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教育界提出了一个新理念即教学信息化。本人认为教学信息化的最终落脚点在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运用。下面就这个话题谈一谈本人的几点粗浅的认识。 -、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教学的概念。 所谓信息技术指的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故通常又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 信息技术是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的产物,它的社会背景是信息成为支配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资源,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加工、传播、接收等技术有了空前的需求。这种需求伴随着社会资源分配的巨大变革,因此,信息技术通常又与信息产业革命、教育教学改革等命题相关联。 信息化教学指的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强调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信息化教学不仅仅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媒体和手段的改变,而且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整体的教学体系的一系列改革和变化。信息化教学就是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课堂教学实践的改革和尝试,并将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环节紧密、有机的整合,实现课程资源和教学手段、方法、理念、模式有效转变,从而达到教师与学生和谐共处,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身心发展的教学过程。 二、教学信息化的优点。 教学信息化理论解决了很多传统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给教学带来了很多创新的空间,具体有以下几点表现。 1、教学信息化有利于课程资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把握。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教师在这过程中扮演的是一个引导者角色。所以课程资源和教学内容对学生知识的构建至关重要。不同的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是不一样的,有着不一样的最近发展区,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倾向也有区别。传统的课程资源是“一本教材一个老师一节课一张试卷”。教师年复一年机械地灌输着,学生千篇一律被动地承接着。铺天盖地的“记”、“写”、“背”、“练”。老师累心,学生累身。而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情况则大不一样,师生获取课程资源的渠道是畅通和多样的,教学内容也是丰富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将这些资源进行提炼和整合,加工和深化,然后将学生引上路,让学生在探究与合用中携手前进,在前进中积极构建。这种“教师指路,学生前行”的模式彻底改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认识

课题:认识FLASH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通过教材中提供的小游戏帮助学生理解FLASH动画制作的原理。及学生自主尝试和教师的点拨讲解帮助学生学习运动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 学情分析: FLASH程序涉及到一些学生以前从没接触过的概念,所以用简明的语言和动画实例帮助学生搞清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明白了动画制作的原理,为学生自己设计动画打下良好基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教材中提供的小游戏帮助学生理解FLASH动画制作的原理。2、通过学生自主尝试和教师的点拨讲解帮助学生学习运动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3、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操作方法,自己设计制作小动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制作水平。 教学重点:1、FLASH动画制作的原理和基本概念2、运动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3、根据本节课所学的操作方法,自己设计制作小动画 教学难点:根据本节课所学的操作方法,自己设计制作小动画 教学具准备:动画书动画范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一个简单的FLASH小动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讲解FLASH动画制作的原理。 (1)请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动画书”,帮助学生理解FLASH动画制作的原理。 (2)当人眼所观察的画面或物体消失时,画面上的情景还能在眼睛中保留约秒时间。这种现象叫做眼睛的“视觉暂留”。电影放映就是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使得胶片上静止的画面,在人眼前连续出现,当每秒出现24张静止画面时,人感觉画面就动起来了。 二、授新课: (一)教师指导学生自己打开动画播放。 1、打开动画片:双击动画文件即可。

2、改变播放窗口大小:单击菜单栏中的[查看]---[全屏]。 3、放大与缩小画面:[查看]---[放大] [查看]---[缩小] (二)控制动画的播放: 1、请学生尝试[播放]菜单中的命令,教师巡视,给予个别指导。 2、请学生代表演示操作,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三)启动FLASH的方法。 1、教师示范打开FLASH程序的方法 [任务栏]---[开始]---[程序]---MACROMEDIA---MACROMEDIA FLASH 2、请学生自己进入FLASH程序。 3、教师示范工具箱中圆工具的使用。 4、请学生根据所学过的糊涂程序中的操作,自己尝试一下工具箱中工具的使用。(四)退出FLASH的方法。 点击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在弹出的窗口中单击“否”。 三、小结: 请学生展示自己尝试出的工具箱中工具的使用。教师给予适时纠正。 板书设计: 认识FLASH 改变播放窗口大小: [查看]---[全屏]。 放大与缩小画面:[查看]---[放大] [查看]---[缩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尝试,帮助他们了解程序界面的组成。2、通过教师示范,学生上机尝试制作一个简单的小动画,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个程序。 3、在实际上机的操作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FLASH程序界面的组成。2、制作一个简单的小动画。

浅谈我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点认识

浅谈我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点认识人类已经迈进高度信息化的21世纪,信息成为构成现实世界不可缺少的三大基本要素之一。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趋势,我县不仅在中小学普及了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还强调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那么,究竟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呢?对于这个基本概念,许多教师还模糊不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有机地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整合中重要的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新的教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信息技术不是一种辅助工具而将成为基本的知识载体、教学媒介和交流工具。 下面我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就如何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一、更新教师观念 现在学校的整合课虽然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了,但仍有部分教师为了整合而整合,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混合在一起,没有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巨大意义和作用。所以,首先应更新教师的观念,整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的水

平、教学的质量,不是为整合而整合,不是摆样子。整合不等于混合,信息技术不能成为教师“机灌”的工具,所以强调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使信息技术成为一种让学生终生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这样“整合”才能真正有价值,有生命力。 二、提高师生素质 首先,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必须有更高的素质。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应积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无法想象一个自身的信息素养不过关的教师能够将信息技术和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 其次,从学生这方面来说,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 由信息的单一化到多元化,由被动接受到自由选择、自主探索,部分学生极易在信息的海洋里迷失,使课堂处于失控状态,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容易导致学生水平的两极分化。所以,信息化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品质、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高的学习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全册带目录)

教学进度第一周第1课了解信息世界 第二周第2课计算机的作用 第三周第3课学会使用鼠标 第四周第4课认识Windows XP 第五周第5课认识Windows XP窗口 第六周第6课认识键盘 第七周第7课中文输入法 第八周第8课特殊的标点符号 第九周第9课文件与文件夹的操作 第十周期中巩固 第十一周第10课初识“画图”软件 第十二周第11课美丽的家园 第十三周第12课我的亭桥 第十四周第13课我设计的机器人 第十五周第14课美化自己的画 第十六周第15课我的五环旗 第十七周第16课图像的变化 第十八周第17课给画配上文字 第十九周期末复习巩固 第二十周期末复习巩固

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第1课了解信息世界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 教学重点: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教学难点: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 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么有用的数据、消息。(有用,即有价值。信息具有价值) 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 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十字路口的信号灯……教室里的板书,挂图……图书馆里的书报……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 [可用幻灯片展示以上图片] 二、新授 解释: “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 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二、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1.信息的获取” 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 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扫描仪、传感器等电子感测装置来获取。 “2.信息的传递” 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发挥效益。 烽火狼烟、飞马传书、信鸽远飞——>报纸、电报、电话、广播——>微波、光缆、卫星、计算机网络 “3.信息的处理” 信息处理是指将信息缩小、放大、分类、编辑、分析、计算,加工成某种要求的数据形式,如绘制图形、打印报表等。

谈谈你是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理解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融入课堂势不可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广为人知,但是初学者教师对于什么课堂整合的概念模糊,课堂整合的目的不明确,产生诸多问题,走入诸多误区,本文将从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概念和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所面临的问题两个方面谈谈本人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认识。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整合有效教学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当今的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促使教育的变革成为一种必然,教育信息化应运而生。在信息技术支持教和学的过程中,常常会涉及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一概念。事实上,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十分重视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整合作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作为教师,必须以信息技术为牵引,对各门课程进行整合,在教学中培养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概念 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一概念,存在多种的定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定义包括: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构建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最优化。——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课程整合是指在学术性知识的日程学习过程中,利用技术来支持、加强学和教的过程。——美国《美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美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界定,是一种典型的工具观。它认为:“使用技术的课程整合涉及把技术以工具的形式融合进来,以促进对某一知识范围或多学科领域的学习。技术允许学生以前所未有的方法进行学习。只有当学生能够选择工具帮助自己及时地获取信息、分析综合信息并专业性地表达出来,技术整合于课程才是有效的。技术应该像其他所有可能获得的课堂教具一样成为课堂的内在组成部分。” 在课程整合中要让信息技术真正的融入课堂,形成一体成为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仅仅流于形式,为整合而整合,就失去了课堂整合的意义。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有可无,或者可以用其他手段来代替,那么你的整合就不是完整的、不彻底的。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还应该促进了我们的教学,优化了我们的教学方式。如果信息技术的运用对课堂教学起不到促进作用,那么你的课堂整合就是无用的。在课堂整合中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营造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的环境。 二、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所面临的问题

信息技术教案-认识计算机

第一章第二节认识计算机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 (2)掌握计算机系统组成并且能够认知 (3)理解计算机的工作 (4)了解计算机的应用 (5)熟练计算机开关的基本操作 [教学重点] 计算机系统组成 [教学形式] 多媒体课堂教学,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回答 一.引入 提问1: 哪位同学能讲讲手机的发展史? 在你印象中最早的手机是什么学生回答1 样的?现在又发展的如何? (教师仔细听清学生回答内容) 提问2: 哪位同学知道何谓无纸办公? 你认为无纸办公需要哪些技术? 学生回答2 接合学生回答引入所学新内容,即 计算机发展简史(与手机发展史有着某种相似性,故采用对比的引入方式) 及计算机的应用,计算机的工作等一系列新课内容 [新课] [板书] 一.计算机的诞生 1946年美国诞生了世界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 二.计算机的发展 1.计算机的第一次飞跃----电子计算机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1946—1957年) [从体积.耗电等方面与第一代手机对比,加深学生的理解] [提及主要采用的元件]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年) 第二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70年) 2.计算机第二次飞跃—微型计算机 1971年Internet公司的微处理器标志着微型计算机时代的开始 3.计算机第三次飞跃—网络与多媒体 [接合现在使用频率高的几个词:无纸办公.电子商务,进行讲解,引起 学生兴趣] 二.微型计算机的组成 [说明:注意上下内容的衔接]

1.计算机软件 2.计算机硬件 [说明:注意软件与硬件对计算机不同作用] (1)主机箱 [说明:将本书第四节中的<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相关内容提到此处讲,例如 主机上的开关按钮等] (2)显示器 (3)键盘 (4)鼠标 (5)打印机 [说明:本小节采用实物教学,加深学生印象] 三.计算机的工作 1.数据输入 2.数据(程序)存储 3.数据处理加工 4.数据输出 提出问题3 同学们:你们现在所理解的计算机与我们 平时使用的计算器相同吗? [由提问引出计算机与计算器的区别] 四.计算机的应用 1.科学计算 2.数据处理 3.过程控制 4.计算机辅助工程 5.智能模拟 [说明:教师经过简单讲解,启发学生接合不同的计算机应用,各举几个现实生活中 的例子] [本节小结] 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串联,总结,使学生有个总体的认识 [说明:课堂气氛尽量活跃,学生发言越积极思考越深入,对计算机世界充满了兴趣,便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作业略]

小学信息技术《认识新朋友》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认识新朋友》教案 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计算机的组成部分: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2.了解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用途3.能对照实物说出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的名称。3.能找到显示器和主机的开关4.认识不同的电脑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的组成部分: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 教学难点:能对照实物说出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的名称 教学准备:计算机、网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小朋友们到学校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今天老师还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大家!出示电脑图,新朋友的名字叫电脑,它的本领很大,大家想认识它吗? 二、教学新课 数一数想和电脑做朋友,我们就要先认识它,观察身边电脑,先数一数,你身边的电脑由几个部分组成?再用手摸一摸,它们是硬的还是软的?它们像什么?刚才小朋友们说真好,电脑由4个部分组成,有的小朋友说像电视机,有的小朋友说是像箱子,还有的小朋友说像小老鼠……电脑的4个组成部分都有自己的名字: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一台

电脑一般都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和鼠标等。1.这个像电视机一样的就是显示器吧!它有什么用途?显示器的屏幕真奇妙,能让我们看见五彩缤纷的世界。你能行:找到显示器的开关,按一下,并仔细观察。2.这主机箱有啥用途?主机是电脑的“脑袋”,电脑要工作少不了它。3.怎么才能让电脑听我的命令?你可别小看它!它是电脑的指挥员之一,用它可以命令电脑工作。4.这个有很多按键的东西是键盘!对,它是电脑的另一个指挥员。 说一说 请同学看实物说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的名称 看一看出示各种电脑图片: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这些电脑的虽然长相虽然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是电脑。全课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新朋友――电脑,还了解了它各部分的名字,以后我们就要和新朋友一起学习了,所以大家一定要爱护它。

三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认识信息技术_广西版

认识信息技术 一、教学目标: 1、如何借助工具获得更多的信息。 2、如何借助工具来传递信息信息。 二、教学重点:了解信息技术对我们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了解常用的信息技术工作的名称及应用效果。 四、教学方法:演示法、动手实践、合作探究 五、教学准备:一张16开纸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前几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是信息,如何获得信息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获得信息的技术。 (二)新授课。 1、想一想我们在生活中可以通过那些工具能帮助我们看清物体。 (1)生阅读课本第14页。 (2)指名生汇报,你认识了哪些看的工具? (3)你了解他们的作用吗? (4)引导学生区别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天文望远镜的区别。 (5)完成课文P15页的连线游戏,并了解我们借助那些工具能更准确地获得信息。 2、除了书上所提到的例子外谁还能说说你如何借助工具更准确的获得信息。 (1)分组讨论交流。

(2)生汇报。 (3)师小结。 3、信息的传递的传递过程中同学们知道那些能提高传递速度和效率,扩大传递范围的方法? (1)指名生回答,并做示范动作。 (2)阅读P16页上方的“小游戏”,学习制作小听筒。 (3)同学之间互相试一试“小听筒”的听音效果。 4、情境设置:茵茵要去动物园,家里有三种获取信息的工具,有数码相机、录音笔、数码摄像机,你能帮她选择哪一个去既便于携带,又有利于获取需要的信息呢? (1)了解三种工具的作用。 (2)指名生回答,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3)教师小结三种工具的作用。 (4)除了这三种工具可以记录人的记忆之外,还有哪些工具也可以帮助人们记录信息? 生阅读课本第16页,指名回答。 师板书:光盘、磁盘、录音笔、图书、录音机…… (5)原始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还不是很发达,大家没有一定的文字记载,也没有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他们又是怎样记下每一天发生的事情呢/生阅读第16页的“案例分析·结绳记事”。 指名生汇报,师补充讲解。

浅谈对信息技术课的几点看法

浅谈对信息技术课的几点看法 和平中学高二级卢井胜 当今世界人类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的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要适应未来的信息化社会,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21世纪对教育需求的特点也就是信息化社会对教育需求的特点。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许多发达国家已经认识到,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基础教育应承担起培养这种素质的职责。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极有远见地对基础教育提出了从培养目标到课程内容的信息课程要求。我国也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重要性。国家教委决定:从2001年新学期开始,所有的高中必须将信息技术课列为必修课。 和平中学开设信息技术课已经有几个年头了。开始,人们把信息技术课称为微机课,在认识上也有误区,以为只是教学生打打字就行了,反正既不是必修课,更不是高考科目。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也变得严峻了,在不久的将来,信息技术课也许会被吸入高考中。而现在信息技术课还没有统一的教材,对教材的探索也只是处在初级阶段,如何开设信息技术课,开设哪些内容,成了众多教师关注的焦点。我个人认为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下面我想具体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适应时代发展,内容不断更新。当今社会,信息瞬息万变,知识更新很快,在几年前我们还生活在DOS时代,不知网络为何物,连“因特网”这个名词都没听说过,而现在连一个几岁的儿童都知道Windows、word、excel、Internet。我们的教学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内容,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学以致用。网络是一个新名词,但却是最让学生着迷的,那绚丽多姿、精彩纷呈的网页真是太神奇了?普通一个中学生也能做也来吗?很多人被那精美的图片,惟妙惟肖的动画给“震”住了,觉得网页制作深不可测。上学期,我们学习了用Frontpage进行网页制作,系统的讲授了网页制作方面的知识。同学们利用Photoshop 制作图片,还可将Photoshop和Flash结合做出动感十足而且非常精美的动画作品放到自己的网页上。有一个同学十分感慨地说,原以为网页制作都是大学生们干的事情,原来我们也

信息技术素养的认识

信息技术素养的认识 ——浅滩信息素养和培养信息素养 乌鲁木齐第十中学彭晓晴 信息时代、信息素养正在成为考察现代人素质的热点,是信息时代人们的必备能力。 一、关于信息素养的概念 信息素养是传统文化素养的延伸和拓展,主要由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组成。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它包括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分析、信息的加工。提高了人的信息素养就培养了人的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使之具有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具有追求新信息、运用新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从瞬息万变的事物中捕捉信息,从易被人忽视的现象中引申、创造新信息的能力。 在信息超载的现实背景下,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正在引起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并逐渐加入各级教育目标与评价体系之中,并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1、信息素养是不断发展的综合性概念 对信息素养曾有不同称谓:“计算机素养(Computer Literacy)”、“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媒体素养(Media Literacy)”、“信息能力(Information competence)”、“数字素养(Digital Literacy)”、“网络素养(Internet Literacy)”、“电子素养(Electronic Literacy)”等相关术语。可见,信息素养是一个含义广泛且不断发展的综合性概念。不仅包括运用当代信息技术获取、识别、加工、传递和创造信息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当代信息技术所创造的新环境中独立学习的能力及创新意识、批判精神及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国外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更注重人文和社会因素,以信息获取和信息组织为基础,以社会道德、法律意识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为核心。 ·如何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具有检索、评价、辨别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这是信息素养定义被人引用最多的定义,体现出了信息素养中应当有技术技能和思维技能两个方面的内容。 显然,信息素养除了包含了原来储存的知识,还应该注重探究信息意识,采集信息的技能这两个层面:从技术层面来讲,信息素养反映的是人们熟知的利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从人文层面来讲,信息素养也反映了人们面对信息的心理状态,也可以说面对信息的修养。如果再具体些,从技术技能和思维技能出发,信息素养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