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内部中层管理者精神激励机制研究

现代企业内部中层管理者精神激励机制研究
现代企业内部中层管理者精神激励机制研究

目录

第一章绪论 (2)

一、选题的背景 (2)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三、论文写作思路 (4)

第二章相关理论概述 (5)

一、现代企业 (5)

(一)现代企业的概念 (5)

(二)现代企业的特征 (5)

二、中层管理者 (6)

(一)中层管理者的定义 (6)

(二)中层管理者的特征 (6)

三、精神激励 (7)

(一)激励的概念和手段 (7)

(二)精神激励的基本内涵 (8)

(三)精神激励的特征 (9)

(四)精神激励的优势 (12)

第三章对现代企业内部中层管理者进行精神激励的必要性分析 (13)

一、现代企业内部对中层管理者的激励 (13)

(一)对中层管理者激励的方法 (13)

(二)激励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15)

二、对现代企业内部中层管理者进行精神激励的必要性 (16)

(一)物质激励的局限性 (16)

(二)生产力水平、成员构成和素质的变化需要精神激励 (17)

第四章对现代企业内部中层管理者的有效精神激励措施 (19)

一、树立人本观念,充分认识中层管理者精神激励的重要性 (19)

二、优化企业文化,塑造共同愿景,强调精神激励作用 (20)

三、精神激励的具体方法 (20)

(一)成就激励 (21)

(二)目标激励 (21)

(三)尊重激励 (22)

(四)参与激励 (22)

(五)荣誉激励 (22)

(六)惩罚激励 (23)

(七)自我激励 (23)

四、小结 (23)

总结 (25)

参考资料 (26)

结束语 (27)

现代企业内部中层管理者精神激励机制研究

第一章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

在企业的业务流程中,中层管理者常被认为是中间过渡者,仅仅是信息传递者、联络人、分配任务者,也是公司资源的耗费者,并不创造价值。因此,长期以来企业对于中层管理者在组织中的作用并没有给予多大关注。然而,近代以来有些学者认为,21世纪的现代企业存在着这样一种普遍现象,即有些公司能保持持续发展和改革,达到更高的业绩,关键的因素在于他们一批具有改革才能的中层管理者。

曾有人把企业形象地比做一个人,企业中的高层管理者犹如人的大脑,要把握方向、构筑愿景、策划战略;中层则就是脊梁,要去协助大脑传达指命和完成操作,并指挥四肢即基层有目的地选择执行途径、优化工作流程,将高层的领导意图和战略决策更好地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可见中层管理者在企业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当人们将关注的目光逐渐从企业中占绝少数的高层领导人转向占比重更多的管理者——中层管理者时,人们对这一组群的认识更深了,就如马库斯·白金汉(Marcus Buckingham)在他的书——《首先,打破一切常规》中提到:很多员工离开公司不是因为公司的缘故,而是直接领导的原因。这说明中层管理者的重要性除了日常的工作和管理外,还起到团队精神凝聚的作用,这也就意味着企业应该重视中层领导队伍的素质建设,充分发挥其中流砥柱的角色,使其在公司的整体管理中真正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要想让中层领导者淋漓尽致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就要对他们进行一定的激励。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处于企业组织架构中的中层位置,在决策层与执行层中间具有桥梁作用,是企业中重要的中枢系统。中层管理者将决定着企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他们有独特的个性和不同内容的需求, 对中层管理者进行有效的激励,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完善中层管理者的激励研究既具有理论价值又具有实用价值。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1世纪是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在这个新时代,任何一个经营性组织都必须通过加强自己的经营实力、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去赢得生存与发展的机遇,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归根到底是由组织内人的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决定的,而

关于人力资本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理论界的重视。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一种比物质资本更能推动经济增长的资本,给企业带来的收益也大大高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地位正在逐步得到承认,并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引入了企业。因此,实施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进行激励机制研究与设计,调动组织员工积极性,特别是组织内重要员工的积极性,最佳利用组织管理资源,使人力资本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就成为管理组织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层管理者在企业中占据着上传下达的重要位置,同时,中层管理者的执行力以及管理能力是企业生存立命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但是大部分的企业往往缺乏针对中层管理者的有效的管理和激励机制,中层管理者流失现象已成为各类企业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企业面临如何建立激励机制、选用激励方法的困惑,也许某些方法对企业的部分人是适用的,但不一定能提高企业的整体激励效果。由于人具有特殊性,要想用相同的方法来激励不同的人会降低激励方法的作用,甚至会出现反作用。因此,区别使用激励方法是必要的,那么如何区别使用就是一个关键的课题。本论文首先将企业激励问题的研究对象细化到企业的中层管理者这一特定群体身上,对于研究应为中层建立什么样的精神激励机制、采取何种具体的激励方法,再结合心理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

建立中层管理者精神激励机制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于企业其他员工的管理和激励,对于中层管理者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及职业生涯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论文写作思路

论文基本写作思路图示:

现代企业概述精神激励概述

中层管理者的特征

中层管理者的现有激

励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精神激励的优势

对中层管理者进行精神激励的必要性

对企业内部中层管理者进行精神激励的方法措施

树立人本观念,充分认识企业中层管理者精神激励的重要性优化企业文化,塑

造共同愿景,强调

精神激励作用

精神激励的

具体方法

第二章相关理论概述

一、现代企业

(一)现代企业的概念

企业,是按投资者、国家和社会所赋予的受托责任,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性等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并获得盈利,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独立的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的团体法人。企业是在一定的财产关系基础上形成的,企业的行为倾向与企业产权结构之间有着某种对应关系,企业在市场上所进行的物品或服务的交换实质上也是产权的交易。

钱德勒教授曾经说过,现代企业是由一组领取薪水的高、中层管理人员所管理的企业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相分离的多单位企业。邓荣霖教授则有另外一种看法,他认为现代企业是指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并指向技术现代化和管理现代化的企业组织形式。

笔者认为:现代企业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的一种新型企业。

(二)现代企业的特征

现代企业相对于传统企业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现代企业是拥有投资者投入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成为独立的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

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照章纳税,对投资者承担资本保值增值的受托责任。

投资者按投入企业资本,享有所有者的权益,并按照投入公司的财产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

按市场和社会需求组织生产经营,保护环境,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

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的关系,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管理机制,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层经理人员的相互制衡关系。

二、中层管理者

(一)中层管理者的定义

管理者是管理行为过程的主体,管理者一般由拥有相应的权利和责任,具有一定管理能力从事现实管理活动的人或人群组成。按管理者在组织中所处的地位划分,管理者可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是指负责制定具体的计划及有关细节和程序,以贯彻执行高层管理者作出的决策和计划的人员。大公司的地区经理、分部(事业部)负责人、生产主管、车间主任等都属于中层管理人员。

中层管理人员不直接指挥、协调一线人员的活动,他们主要是将高层管理者的决策和指示传达给基层管理者,同时将基层的意见和要求反映到高层管理部门,他们是连接高层管理者与基层管理者的桥梁和纽带。中层管理者还要负责协调和控制基层生产活动,保证完成各项任务,实现组织目标。

本论文研究的中层管理者的界定为:中层管理者是指一个企业总部的部门负责人及所属业务单元的负责人,他们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既是战略决策的执行者,又是战术决策的制定者,是企业得以稳定发展的关键。中层管理者在企业的层级机构中处于中间的执行层。

(二)中层管理者的特征

中层管理者介于企业高层和普通职工之间,在企业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们既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既是战略决策的执行者,又是战术决策的制定者;拥有权力,也肩负责任。中层管理者作为企业的中坚和脊梁,其重要性是不容质疑的。但是必须看到,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对中层管理人员在观念、素质、能力、作风、结构上的要求与计划体制下的工厂制是根本不同的,能够真正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具有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的精干高效优质的中层管理者非常短缺。

要想切实的发挥企业中层管理者的作用,就必须认真的研究中层管理者独特的个性,针对这类人群的个性特点,来切实有效的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政策,使他们真正发挥其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企业中的中层管理者的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经济上,他们一般比大部分员工获得更高的薪水,显得相对富有。

知识层次上,他们一般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在工作中有较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从行为目标看,他们并不满足于一定的高薪,对工作环境、成就感和个人发展的需求与其他管理层次上的员工相比相对较强。

从工作特点看,他们在企业中具有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双重地位,这就形成企业对中层管理者在管理技能方面的特殊要求。

三、精神激励

(一)激励的概念和手段

1.激励的概念

激励一词在中文中的含义有两种,一种是激发、鼓励的意思;另一种是斥责、训导的意思。刘正周博士曾对此进行过专门考辨,说明激励在中国古语中正反两方面的涵义中都有使用。英文中的“激励”一词则多为诱导、驱动之意。那么,什么是现代企业中的激励呢?对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看法也不一致。现先介绍一下一些学者所下的几种定义。

激励所涉及的是:“……行为是怎样发端,怎样被赋予活力,怎样延续,怎样导向,怎样终止,以及在所有这一切进行的过程中,该有机体是呈现出何种主观反应的”。

“激励分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激励就是源发、鼓励之意;广义的激励则是指运用各种有效手段激发人的热情,启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人的创造精神和潜能,使其行为朝向组织所期望的目标而努力”。

“在组织行为学中的激励含义,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吉利也可以说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管理行为学中的激励,主要是指启迪人的心灵,激发人的动机,挖掘人的潜力,使之充满内在的活力与动力,朝向所期望(或既定)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

这些定义都强调了同样的内容,即激励就是为每个员工提供一种追求与达到目标的手段(驱动力与诱导力),以满足个人需要,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

2、激励的手段

(1)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是指运用物质的手段使受激励者得到物质上的满足,从而进一步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物质激励有资金、奖品等,通过满足要求,激发

其努力生产、工作的动机。它的出发点是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2)精神激励

以调整精神传递的质和量作为激励手段,属于精神激励。精神激励是一种深入细致、复杂多变、应用广泛、影响极大的工作,它是管理者用政治教育、倡导企业精神,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员工队伍的有效方式。

(3)知识激励

以及时提供必要的知识和信息作为激励手段,属于知识激励。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人才现象,就是有些被使用对象,因为知识老化、信息闭塞而陷入极度苦闷之中,逐渐失去了继续开拓前进的勇气和信心。这种现象提醒我们,在激励人才中,除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意外,还有一种十分重要的激励手段,它就叫知识激励。

(二)精神激励的基本内涵

精神源自拉丁文spritus,原意为轻微的风动、轻薄的气流。现一般指由社会存在决定的人的意识活动及其内容的总称,既包括个人的思维、意志、情绪等活动,也包括社会中的思想、观念、理论、学说等。激励则为激发、鼓励之意,它体现了工具性和价值性的统一,手段性和目的性的统一。而精神激励则是对员工精神世界上的主动关照,体现了对员工的尊严和价值的肯定及对员工的终极关怀。

徐宝忠、陶美仙在《精神激励的效能研究》中这样定义精神激励:通过对员工正当精神需要的满足、引导、升华,使人在正确思想、健康情绪的支配下,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目的主要是启发人的心灵,激发人的动机,挖掘人的潜力,使之充满内在的活力与动力,引导被激励者行为指向既定目标的实现。

申来津在《精神激励的权变理论》中说:精神激励是社会主体(社会、组织或个体员工)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借助于精神载体(如思想、观念、情感、信念、荣誉、期望等)来激发、启迪、塑造、诱导激励对象,引起被激励者在思想结构、精神状态、心理体验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变化,从而有效地实现激励者预期目标的过程。

刘志远、林云在《现代企业激励机制》中对精神激励的定义则是:企业授予某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或对职工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给予认可、赞美等作

为激励手段。

上述定义都或多或少的涉及到了精神激励的定义,但并不全面,不能将其中一种作为精神激励的具体定义。总结以往关于精神激励的定义和理解,本论文认为:首先,精神激励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实现激励者预期目标的过程,更是促使员工精神上成才和全面发展的过程。其次,精神激励不应该只停留在满足员工的精神需要层面上,而是把重点放在培养和激发员工的精神需要层面上,以提升员工的精神境界。再次,需要的满足要以正当的方式,使员工不做欲望的奴隶。最后,企业不可能满足员工所有的需要,只能尽可能使其获得相对满足的最大化。

通过对以往精神激励定义的分析、整合,本论文关于精神激励的新的界定为:精神激励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流与互动,它以表扬、奖状、勋章、荣誉称号、授权等作为激励手段,来激发、启迪、影响员工在思想、观念、意志、情绪等方面的变化,达到审视、校正、转变、重建思想观念和认识,以净化员工的心灵,提升员工的精神境界,形成一定需要的素质,从而使企业和员工都得到和谐、持续发展的过程。精神激励对人的精神构建、自我实现以及领悟人生意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管理者用政治教育、倡导企业精神,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员工队伍的有效方式。

(三)精神激励的特征

1.精神激励的无形性

无形性是指无实物形态,即不具有实体性,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载体为存在条件,不能直接观测,以间接、内隐的方式呈现和发挥作用的性质。

(1)精神激励因素的存在形态是无形的

用于物质激励的金钱、物质等具体明确,易于感知。一个人的立场观念、思想修养、文化水平、价值追求、思维方式,一个单位的氛围、员工的精神面貌、企业文化,以及传统文化、时代背景、地理环境、风俗习性等这些因素,都是不能触摸或凭肉眼看见其存在的,只能用心去把握、体验和感悟。

(2)精神激励过程是无形的

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人作为精神性的主体,其行为无不受到精神因素(知识修养、思想意识、动机、价值观念、道德情操、思维方式等)的影响和制约。我们只能感觉到其发挥作用,却无法看到其作用过程。即通过“心理感应”或“心理暗示”来完成的。这种激励没有一定的外在表现形式,往往只是个体体验到的满足。如一个人完成某项工作任务后,感到领导重视、同事信任,尊重需

要得到了满足。

2.精神激励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是指事物发展结果有多种可能性。模糊性指在对事物进行判断时所进行的“亦是亦非”抑或“似是而非”以及在量上或强度上的不明确判断。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是普遍的客观存在,而精神激励中的种种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精神激励确认、量化中存在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精神激励归结起来就是对激励对象的确认、计量,在此基础上,进行记录、反映和控制,并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然而,精神激励确认和计量本身就存在着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如在员工对企业忠诚度、认同度的确认和量化等。

(2)精神激励效果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激励效果由于受过去、现在和未来各种必然和偶然因素的影响,它的发展变化是模糊和不确定的。虽然人们努力探讨各种激励方法,试图尽可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但只要我们将激励预测结果与实际效果进行比较就不难发现,其准确性是值得怀疑的。同时,由于精神激励效果的滞后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更加大了激励效果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3.精神激励功能上的多样性

(1)通过培养、激发员工的需要,提高人的自觉性,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使人走向成熟

在满足员工的低层次需要的基础上,我们要尽力突出强化激发员工的高层次需要,让它几乎可能成为员工行为的唯一组织者,调动全部能量为其服务,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员工的潜能。而人的高层次需要的满足途径,仅仅依靠人的自我修养、自我超越是难以达到的,还要依靠与外在的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沟通来实现。

(2)精神激励可以使企业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在一个企业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备的存在,不可避免会产生“搭便车”,引发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寻租活动等行为,提高管理成本,严重者甚至导致一个企业的衰败。这些管理的死角一直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种隐蔽的阻力十分微妙,如对企业忠诚度降低,丧失工作积极性等难以识别和控制,但它却能吸干企业员工的工作能量而又不给予回报。精神激励正是管理的补充和提升,有助于消除这些管理死角和盲区。

(3)精神激励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持续的发展

精神激励通过有意识地构建员工的“精神大厦”,净化员工的心灵,提高员工的精神境界,使二者获得共同发展。这种优秀的精神不仅能改变员工的一生、影响一个企业乃至一个民族的荣辱兴衰,甚至会改变整个人类的文明与发展。主要是由于这种精神资源的共享性,使其不受限制地向企业外部辐射,吸引更多的人迅速地学习和复制这种特定的精神资源,并且不断地实现增幅。通过这种整合方式使整个社会的精神不断地从多样走向统一、从分散走向集中、从分化走向融合,有效地促进整个社会精神面貌的重构与发展,从而形成人人各尽所能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4.精神激励资源的丰富性

物质是一种稀缺资源,对物质的过度开发、利用,只能导致其迅速减少,不可能无限制的使用,因此,不同级别的管理者在支配物质资源时都受到很大的制约。而人类社会历史上积累起来的异彩纷呈的文化或精神是异常丰富的。如社会中的思想、观念、学说等,这种依赖人类大脑的无限创造性所创造的全部文化精神,是人类对自然的浓缩,是人类从自然与社会不断地生成变化中,创造出来的无限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资源,从理论上讲几乎可以说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从企业来看,既有公共人物的言行、人格力量、企业文化及社会中的文化、理论等这种无处不在的公共激励资源,又有情感、关怀、成就、工作设计等这种富有个性化和人情味的个体激励资源。当然,这些资源不是形式上的或空洞无物的,而是活生生的现实存在。像“望梅”、“画饼”是不可能“解渴”和“充饥”的。同时,必须建立在真诚的人性基础上,而不是功利基础上,如“精神劳动力”式的缺乏诚意的赞扬或关心,虽然悦耳,却无法契入员工内心,更不能激励员工,只能刺激员工“讨厌神经”,反而成为“精神污染源”。因为人的精神的擅变只能从有生命的、通过自己或别人心血获得的体验中、而不是在空洞的说教中进行的。

5.精神激励手段的灵活性

作为精神性的主体——人类,尽管会惹上帝发笑,但仍然是无时无刻不睁大眼睛,用心观察,进行思考,在与外部环境的精神交流、互动中,汲取能量与养料,以满足精神上的需要,因此人的精神随时都在受着周围环境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企业中的每个员工也都处于“精神力场”中,时刻受到来自不同方向的作用力,同时又给予反作用力。因此对于企业来讲,可利用“企业力场”全方位、多层次地调整、修正员工的精神动力方向与企业发展方向一致的手段是很丰富的,

远远超过单一的物质激励手段。其中既有按照一定的标准,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的正式的激励手段,像授予荣誉称号或象征荣誉奖品、奖章等对员工某些贡献进行激励等。

(四)精神激励的优势

1.精神资源的无限可再生性、共享性

(1)精神资源的无限可再生性

物质是一种稀缺资源,不可能无限制地使用,不同级别的管理者对于物质资源的支配是有限的。而精神资源——依赖人类大脑的无限创造性所创造的全部文化精神,是人类对自然的浓缩,是人类从自然与社会中不断地生成变化中,创造出来的无限可再生的、可循环利用的精神资源。在运用大脑物质资源上,各级管理人员可以学会对所有文化、文明创造的精神财富的继承和批判,运用最少的物质资源同样可以获得最有效率的管理。

(2)精神资源的共享性

精神资源往往具有无限的可共享性,可以使许多员工同时、反复共享,其价值和存量不会因此而减少。精神资源的价值的层次越高,其效应就越持久、越广泛、越深刻,其效应的共享性就越高,企业拥有的高层次价值越多,则它与员工将会有更多的共同利益,因而容易得到员工更多的帮助与支持。

2.精神激励效应上的延伸性和可持续性

物资资源和精神资源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其价值特征不相同。物质资源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损耗,价值相应的也会降低,而精神资源作为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再生资源,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体现出更高的使用价值。英国作家肖伯纳说过:“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为此,要充分发挥出精神资源这一特殊生产要素1+1>2的特性。

3.精神激励对于个人发展的终极目的性

人类生存发展对于物质生活的适当追求是必要的,而且合理的物质需求是必须得到满足同时也是在不断发展的,但我们也必须注重精神生活,使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得到统一协调的发展。企业的员工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的,实现自我成为人们关心的首要问题。所以精神激励不仅为实现企业目标服务,更要使每个员工的潜在的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使激励目标由“为物”转向“为人”。

第三章对现代企业内部中层管理者进行精神激励的必要性分析一、现代企业内部对中层管理者的激励

(一)对中层管理者激励的方法

1.接班人激励

企业在高层接班人上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和规矩,必然造成无章可循,领导者凭感觉、凭喜好、凭关系亲疏或心血来潮选定接班人,势必影响接班人的质量,也极易造成内部权力争斗,产生内耗,很多中层干部因为看不到自己的职业前途就会产生跳槽的想法。

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要明确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什么样的接班人?需要多少接班人?应该建立一个怎样的接班人储备库?各个层级的接班人,比如最高接班人、高层接班人、中层接班人、关键岗位接班人等,应该怎样形成一个互补、互动的接力接班链条?清晰地明确这些问题,既可以建立和完善企业关键人才的培养、开发和储备制度,更重要的是可以给中层干部打开成长的通道,清晰今后职业发展的方向、路径和目标,激发他们积极进取向上的内在动力。

2.职业生涯支持激励

在惠普有一个专门针对中层干部的“向日葵计划”。这是一个超常规发展的计划,中层干部在这个计划的支持和帮助下,不断强化专业管理技能,不断获得职业领导能力的进步和提升。英特尔公司采用了“一带一”的方法培养中层经理人。公司CEO葛鲁夫曾多次说过,任何管理者的部分关键工作就是为继任者铺路,即当铺路者仍然工作的时候对继任者起推动作用。英特尔的高层经理会定期与主管的中层经理讨论其职业生涯发展的问题,共同检讨中层经理的绩效完成情况,职业学习进步,生涯发展障碍与解决对策,在共同的商讨中明确中层经理人下一步的努力重点,并给予大力协助和支持。

3.培训激励

鲍伯·科卡伦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副总裁兼首席教育官,负责GE全球经理人的培训与发展。他介绍说,对于中层管理人员来说,GE向他们提供管理方面的专业培训,他们会有机会接触公司更高层的领导,身体力行地学会如何成为一个高层领导者。GE认为,教授领导能力的最好方式就是由领导人授课,而不是请大学教授给他们讲课,这样才能传授实际的经验和教训。在韦尔奇担任CEO 的20年中,GE举办了280次这一类的课程,他每次都参加了授课。只有一次例外,那一次他在住院,刚做完心脏搭桥手术,那是20年中他错过的惟一一次。每次讲

课,他都要讲两到六个小时,教授领导能力。

现在,不少企业在中层干部的培训上确实花费了不少精力和财力,但是有的却收效甚微,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不知道中层需要培训什么,应该由谁来培训,应该如何组织培训。所以,为了使中层培训落地、生根并开花、结果,企业应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中层培训需求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中层干部队伍的素质状况和企业人才发展战略,制定中层干部中长期和短期训练规划;二是采取外部与内部相结合的方式,结合企业特点设计中层干部培训课程与训练实战体系;三是建立培训、改变、成长的长效激励机制,将培训与中层的管理与领导能力提升切实挂起勾来,调动中层勤学苦练的积极性。

4.授权激励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精神可嘉,但法不足取。企业高层领导通过科学合理的授权,不仅能够使自己集中力量抓大事、抓要事,还能够激励中层参与决策、独立运作的积极性,促进中层干部队伍快速成长。

杰克·韦尔奇说:“有人告诉我,他一周工作90小时以上。我对他说:‘你完全错了!请写下20件每周让你忙碌90小时的工作,进行仔细的审视。你将会发现,其中至少有10项工作是没有意义或可以请人代劳的’。开诚布公地说,我就特别反感形式主义。有的企业领导赞美‘勤奋’而漠视‘效率’、追求‘数量’而不问‘收益’。‘勤奋’对于成功是必要的,但它只有在‘做正确的事’与‘必须亲自操作’时才有正面意义。我们不妨在‘勤奋’之前先问问自己:这件事是必须要做的吗?是必须由我来做的吗?”韦尔奇甚至认为,高级领导者应当适当“懒惰”一些才好。

高级领导应该抽出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去寻找合适的人员,并激发他们的工作动机。他把自己的工作比做是:一手拿着水罐,一手拿着化学肥料,让所有的人都变得生机勃勃、枝繁叶茂。

5.轮岗激励

有针对性的对中层实行轮岗,不仅能有效地消除职业倦怠,激发工作激情,还能够有效地发掘中层干部的管理天赋和潜力,通过不同方面的锻炼,培养复合型人才。保证轮岗成功率,首先要确定轮岗范围,一般要在具有相关性的岗位间进行轮岗。同时,要根据个人的素质和特长,安置适合的岗位。对各级管理人员,丰田公司采取5年调换一次工作的方式进行重点培养。每年进行一次组织变更,调换的幅度在5%左右,调换的工作一般以本单位相关部门为目标。对于个人来说,

通过几年的轮换岗位,有利于成为一名全面的管理人才、业务多面手。

6.人性激励

有时候,真诚地说一声“您辛苦了!”、“谢谢您!”、“你真棒!”、“这个主意太好了!”可能比一百元的奖励更有效;一个认可与信任的眼神、一次祝贺时忘情的拥抱、一阵为分享下属成功的开怀大笑、一张鼓励下属的便条或亲笔信,可能比年终的模范证书还要管用;下属纪念日的一个电话、一件小小的礼物,或者一条短信的祝福和问候,都能表现出领导者对下属的一颗真诚的心,也能激发中层对领导和企业的感恩之情与忠诚之心。

一个小男孩曾问迪士尼公司创办人沃尔特:“你是画米老鼠的吗?”沃尔特回答:“不,画米老鼠的不是我。”小男孩又问:“米老鼠里那些笑话和点子都是你想出来的吗?”沃尔特答道:“不是,这些也不是我做的。”小男孩越来越不解,继续追问道:“先生,我很想知道你究竟做些什么工作呢?”沃尔特笑了笑回答说:“我象蜜蜂,采集花粉酿造蜂蜜,给每个人打打气,我想这就是我的工作。”(二)激励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1.激励的现状

中层管理者在企业中特别是对于转型中的企业所做出的贡献往往没有被企业的高层所认识。甚至在一些效益不错的企业,中层仍然不能得到应有的激励。那么,为什么在许多甚至效益很好的企业也会产生这种状况?关键在于中层管理者处于一个狭缝的位置,没有得到合理的重视。

首先,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组织逐步扁平化,中层管理者的作用将逐步弱化。在未来将淘汰的职位统计中,中层管理者榜上有名。媒体报刊的宣传影响了中层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而在许多的企业里,高层管理者常常越级管理,允许员工越级沟通甚至成为企业民主的体现,中层管理者仅仅是一个空架子。

其次,中层管理者在职位上大多数没有上升的可能,但下降的可能性反而很大。高层管理者毕竟是极少数,大多数中层管理者只能在同级别之间调动。由于缺乏上升的激励作用,中层管理者没有工作的激情,同时,他们反倒有下降的可能,许多的企业改革中动荡最大的就是中层管理者,他们被基层管理者取代而下降成基层管理者甚至员工。而高层和基层管理者不同,高层管理者已经走入上流社会,在一个企业无法生存时常常是到另外一个企业继续做高层管理者,或者干脆另起山头,反而没有下降的压力。而基层管理者由于有向中层管理者上升的动力,因而有工作的激情。正因为这种原因,大多数的中层管理者努力的最终方向

不是如何做好工作,而是如何保住自己的位置。

再次,中层管理者没有重大权力,也没有很大的责任。由于中层管理者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许多的企业将中层管理者当作传声筒。他们没有权力决定企业的命运,但企业高层的更迭一般也不会影响到他们的头上。

中层管理者生活在一个没有发展前途、没有权力也没有责任又得不到足够学习的机会的企业环境,他们怎么能够不感到失落。无论今后将如何发展,至少在最近的几十年内,中层管理者始终占据着一个不可或缺的位置,调动中层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企业必须面临的问题。

2.存在的问题

之前我们分析了中层在企业中的生存现状以及没有受到应有重视的事实。那么,在理论研究领域是否关注到了这些问题呢?在以往的激励问题研究中不乏将知识工作者作为研究对象,究其本质,中层管理者是知识工作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中层管理者作为单独的研究对象是基于中层管理者与其他知识工作者的以下不同之处:

首先,中层管理者的工作自主性要求比知识工作者低。比较而言,中层管理者的工作更依赖于与他人的合作以及员工的配合。这就决定了中层管理者的工作尽职与否将更加依赖于企业的激励机制。中层的工作与自身的外部环境紧密相连,他们更加需要来自自身之外的外界反馈来开展、指导并评定自身工作。

其次,中层管理者比知识型员工更依赖于他所工作的组织,更希望在组织内部获得晋升和嘉奖,他们个人的声誉和地位更多的依赖于他们在自己的组织中所做出的贡献。而知识工作者可能对组织的忠诚度较低,而更忠诚于他们的专业,他们可以独立于组织之外获得聘用,实现个人价值,建立个人的声誉和地位。这就决定了相对于一般工作者而言,针对中层管理者的激励手段应该更加多样化。

再次,随着知识经济的增长,物质、金钱的充裕并不一定都是人们首要、唯一的需求。而现代企业内部对于中层管理者的激励,精神方面往往都被忽视。随着物质资料的极大丰富,人们越来越需要精神利益的满足,由此,精神激励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对现代企业内部中层管理者进行精神激励的必要性

(一)物质激励的局限性

物质激励的局限性决定了精神激励的必要性。一般情况下,员工为企业服务

的主要原因是物质利益,因此物质激励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物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衣食住行是人类最基本的物质需要,从这层意义上说,要物质就是现实,就是诚实,但并不代表整个人完全被物质迷住了眼,物质利益对人类具有永恒的意义。许多企业对物质激励是十分重视的,认为这是激发人的动机、调动积极性的重要手段。而各种物质激励内讧的出现,恰恰说明物质激励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1.物质激励不利于企业与员工的长期发展

员工受物质激励时,会受到极大的鼓舞而加倍努力,但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员工有可能只为更多的物质而奋斗,却忽略了精神生活。并且对物质利益的过分强调和个人主义的极端泛滥,可能导致了友情的迷失、爱情的异化和亲情的衰减,引起员工思想上的极大混乱,与动物亦无区别,不利于企业和员工的发展。

2.物质激励资源的受限性

物质相对于精神而言,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在享用上具有排他性,而且在使用中剩余价值会逐步减少。在绝对意义上实施物质激励时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在相对意义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远不能达到充分满足每个员工需要的程度,加上企业间的差异,想单靠物质激励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是不可能的。因为,想以有限的物质资源满足员工无限的欲望来激励员工无异于“天方夜潭”。

3.物质激励效果的短暂性

有句古语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人的适应机制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意义重大,但对于物质激励的效果而言,却不是好事。根据戈森第一定律即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当人们的收入一定水平之后,继续增加其收入就不再具有那么大的效用了,这就形成了来自物质利益激励的动力衰减。而同时员工的需求呈递进增长趋势,要使物质激励继续达到效果,根据国外研究表明,必须超过原收入的25%才能达到效果,这样必然导致企业成本的刚性上升。因此,物质顶多是一种短期动力,时间一长就会很快丧失;物质不能够激励人长期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任何企业都不能指望单纯通过物质游戏永远获胜。

(二)生产力水平、成员构成和素质的变化需要精神激励

组织行为的研究表明,当企业生产力水平低下时,其行为激励的有效做法,不是人情味十足的诱导,而是以“非人性化”为主的“物质激励”,在这里员工只是作为一个要素。这种激励之所以有效,因为生产力水平低,技术设备简单,

组织结构、人际关系单纯,工作结构性强,简单明了,所以无需过多协商和研究。但是,随着企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技术设备的日趋现代化,组织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化,要求管理者不仅分析、调整引起破坏性行为的保健因素,还要研究诱导性的激励因素。

管理是以人为对象的,企业员工构成和素质的变化,必然要求激励方式、方法相应变化。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为主宰的全新经济时代,在这个全新的经济时代,企业已不再能够通过用低技能、低工资的雇员,不断重复生产商品来保证增长,而是要依靠不断创新。员工是知识的承载者、所有者,是企业创新的主体,企业之间的竞争,知识的创造、利用与增值,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都要依靠知识的载体—员工来实现。精神激励从本质上讲,是人们通过交往、活动等过程,采用语言、态度、表情和行为,沟通与影响工作对象,引导、激励其发挥积极性、创造性,提高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效益。

第四章对现代企业内部中层管理者的有效精神激励措施

现实中,管理者经常会在没有弄清员工抱怨的原因之前,就盲目地提高员工的物质待遇如加薪、晋级等以图平息风波。虽然提高物质待遇可以暂时弥补员工对精神待遇的不满,但它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由于员工对精神待遇的不满而造成的管理上的冲突。中层管理者作为企业组织结构的一部分,在精神激励方面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

精神生活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对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来说,精神激励的效果远胜于象征性的物质激励。

一、树立人本观念,充分认识中层管理者精神激励的重要性

“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是与“以物为中心”的管理理念相对应的,是指在管理活动中,坚持一切从人出发,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手段,实现效益的不断提高和人的不断发展;是在深刻认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把人作为组织管理的核心和组织最重要的资源,把组织全体员工作为管理的主体,围绕着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服务于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从而实现企业目标和员工目标。

在企业中实行人本管理,要求将理解人、尊重人,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置于管理活动的核心,这对于作为企业内部中坚力量的中层管理者尤为重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激励观念,就是在企业对中层管理者进行激励的过程中,真是做到以中层管理者为核心,从中层管理者的实际需要出发,来激励中层管理者的潜能,即重视人力资源开发,满足企业发展需求。这是因为人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是社会一切财富的创造者。在新的经济时代,知识日益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中层管理者作为知识的主体,作为企业知识资源的驾驭者,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调动和发挥程度的如何,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创新能力,最终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人力资源开发要以“人”为中心,要求人与“工作”相互适应的契合点,将“人”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最大限度的激发企业中层管理者的积极性。管理领域这种人性回归思想,是现代化人事管理的最突出的标志之一。在具体到实际工作中,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树立“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可以成才”的科学人才观,转变观念,即从传统的“物化”管理思路和管理方式解放出来,有重点对物的调节与控制转为对人的管理与激励,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积极推行“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酬显其绩”的政策,充分的认识中层管理者、尊重中层管理者、关心中层管理者、依靠中层管理者、凝聚中层管理者、造就中层管理者、培养中层管理者,最大限度的满足中层管理者的潜在需求,发挥中层管理者的潜能,促进中层管理者的全面发展。在中层管理者努力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竞争。企业只有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潜能,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整合所有人的力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优化企业文化,塑造共同愿景,强调精神激励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种需要不断创新的过程,不能使之在原有范式上凝固化,许多企业因为不能及时顺应发展要求,而从辉煌的顶点跌落下来,落下失败的深渊。企业文化从根本上说是企业员工通过长期生产经营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它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内在精神的支撑。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顾客需求发生变化,尤其是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下,企业文化如果不作调整和变革,便可能在巨大的外界压力下而凋谢。所以,有胆识的领导人都能够居安思危、临危突变,革新自己的企业文化,实施组织修炼和企业再造工程。塑造共同愿景则是这种变革的重要开端。

共同愿景是一个企业未来发展的整体图景,它内在地包含着若干相互联系的要素,并通过这些要素的相互作用来共同支撑它的实现过程。只有树立了积极健康的价值观,才可能产生一种神圣使命感,去设定目标并义无反顾地去实现;使命及与其有关的使命感由价值观所决定,没有良好的价值观,使命感和目标感就不会形成;价值观和使命感共同支撑了景象,而景象是价值观和使命感的形象化、具体化,共同愿景的形象化表达更能激发员工雄心和勇气;只有确定实现愿景的具体路径,才能使人们看到短期改革的成效,并激发起坚韧不拔的恒心来实现长期的愿景。

组织全体成员发自内心的共同愿景,会在多方面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形成难以估量的创造性冲动,推动建设性人际关系的互动。共同愿景对组织的精神激励作用可以简要概括为下列几方面:产生强大的凝聚力、产生巨大的驱动力、孕育无限的创造力。

三、精神激励的具体方法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划分,个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的排序为:生理的需求,安定或安全的需求,社交和爱

现代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建立研究

现代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建立研究 技术创新型人才在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中起着主体作用,如何对他们进行激励正成为企业管理活动的中心问题。目前我国企业对技术创新型人才的激励手段缺乏针对性,绩效期望值过高,激励方式不当,影响了技术创新型人才的科研创新效率。企业的管理者要根据技术创新型人才的特点形成一种具有针对性的相对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激励机制,从而激发技术创新型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标签:技术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人才 0 引言 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而自主创新力又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并要求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自主创新成为我国企业的战略立足点与发展导向。自主创新活动的主体是人,企业要创发展,关键在于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人才的能动作用,并对他们进行培养和有效的激励,使人力资本的价值不断提升。因此,在我国大力培养技术创新性人才,并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激励,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和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 当代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的主要特征 技术创新人才是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非常稀缺的人力资本之一,技术创新人才的管理与激励不能使用与企业中其他员工同样方法。 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参与,包括高素质的技术人员、生产人员、营销人员和具有卓越的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管理才能的管理者。他们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表现出各种创造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自身价值在组织中得到充分体现,他们都应该被称为企业的技术创新人才。所以,技术创新人才是指在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中,能以其创新性活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一个企业若能以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以最活跃的姿态参与到各项科研活动中,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创新型人才在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中起着主体作用,他们往往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1 创新意识强技术创新型人才大都经历长期、大量的知识学习与积累,从事专用性程度高的工作,逐渐成长为某一领域的专家。他们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敏锐的观察力,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技术型创新人才的创新成果通过企业这个媒介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与生活,为企业获得一定时期内的“超额利润”,这种“超额利润”的刺激,加上技术创新型人才本身所具有的巨大的创新释放能力,创新成果层出不穷,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 1.2 自主性较强技术创新型人才由于其工作特点和所受教育等的影响,具有

公司的员工激励机制问题研究.docx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公司的员工激励机制问题研究 姓名:林晓红 准考证号:020*********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会计学 指导教师:陈庆辉 2016年3月12 日

公司的员工激励机制问题研究 摘要 全球化的市场竞争,既使得企业特别关注员工的激励,也使得员工自身也对激励产生了重要的联想与期待,希望企业能够给予员工们自身所需要的一些希望得到的激励。我国企业的激励机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大部分企业都沿袭了传统的激励机制,即奖金模式、表扬形式,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起到了激励的作用,但是在根本上没有解决激励的问题,因此,我国企业如何树立起良好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人才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是当前企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就企业激励机制的定义入手,说明了企业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当前我国企业激励机制的问题及成因,通过案例的分析,现实化了激励机制的内涵,并提出科学构建我国企业激励机制的若干思考与建议,希望对企业有所帮助。 关键词:员工激励;激励机制;机制构建

目录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人才的发展和企业的进步,人力资源的问题越来越被众多的企业所关注,如何提升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如何建立企业激励制度是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二)研究目的 本文将先将激励制度中的相关理论进行陈述和分析,基于理论基础,论文将从我国企业激励机制的现状出发,找到现状中的问题以及企业建立激励制度中的误区,发现激励制度建立中的主要问题。根据主要问题做出详细的成因分析,例如: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等最后提出如何完善我国企业激励制度。 (三)研究方法 文献法常用于历史研究中,但不限于历史研究,一般的研究工作都离不开它,尤其是研究的初步阶段。这是在总结前人研究工作的系统分析和筛选之后借以重构过去发生的事件和解释事件意义的系统过程。虽然是一种比较传统、古老的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方法,但需要读者的敏锐的批判视角,要对资料进行深度加工,认真梳理概念理论发展的渊源,进行理论上的“证伪”和“证真”之后,在具体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体验中来分析资料的现实价值。由于文献法所接触到的是一些现存的书籍、刊物、出版资料、电子资料等材料,对于文献的搜集整理工作,要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图书馆,资料室、网络资源和亲朋好友师长的帮助,搜集好所需的资料,分门别类地进行阅读摘录、梳理组织并研究分析,写出自己的一行行心得体会,整理成读书报告,并着手现在的研究工作。 (四)本章小结 众所周知,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最活跃的资源,其作用已经为各行各业的人们所关注,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将会在在企业的各种资源中日益突现其决定性的能动作用,为企业的成长和进步扮演重要的角色。那么,如何建立企业的激励机制就至关重要了。采用文献法的关键在于尽可能保证资料的质量,因此,在研究中尽可能保证研究资料的可信度与真实性。当然,其不足之处是这种研究方法所提出的观点、原理、办法、模式尚须在现实的研究中验证。 二、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一)激励机制的概念及其特点 所谓激励,它包含了两层意义:正面的和负面的。正激励在于引导,负激励在于规范。正负激励的共同作用,就会产生一种向心力,使员工在保持高涨的工

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度考核制度精编

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度考 核制度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企业中层管理人员360度考核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考核的目的是为了对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态度和业绩进行评价,为工资、晋升、培训提供依据。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中层管理干部。 第二章考核原则 第三条公开、公平、公正、客观原则 第四条多元主体考核原则,对每一个管理人员都要接受来自直接上级、相关同级、直接下属的考核。 第三章考核内容 第五条公司人事考核制度主要对中层管理者的德、能、勤、技四个方面进行考核。 第六条德包括:民主性、品德修养。 第七条绩包括:办事效率、工作质量等。 第八条能包括:业务知识水平、分析决策能力、创新能力、自我学习能力、指导能力等。 第九条勤包括:协作性、责任心、进取性、纪律性、出勤等。 第四章考核程序

第十条于年中6月初开始考核工作,在6月底前完成。由人力资源部统一发放考核表,完成360度考核。 第十一条年终的考核工作在1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与次年一月的第二个星期之内完成。由人力资源部统一发放考核表,完成360度考核。 第五章考核表 第十二条考核工作使用公司人力资源部统一印制的考核表。 第十三条考核表原则上由人力资源部发放表格,由员工自己独立完成填写,应在规定的日期内上交。 第十四条考核表的计分办法:由人力资源部确定与被考核人相关的人员参与考评。每名参与者填写一份考核表,按不同权重计算得到一个分数,将得分先按上级、同事、下级、自我考核分类算出平均值,然后按上面的不同层次人员比例计算出最后得分。按照最终得分确定考核等级。第十五条每次考核时,中层管理干部由上级、同事、本人、下级按照30%、30%、10%、30%的比例进行360度打分。 第六章考核结果 第十六条考核结果与浮动工资、奖金、激励制度挂钩。

现代企业激励机制论文

浅谈现代企业人性化激励机制 摘要 当前无论什么样的企业要发挥咱都离不开人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因此企业一定要重视对员工的激励,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改变思维模式,真正建立起适应企业特色,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的开发的激励体系,使得企业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从正确认识激励和激励机制出发,阐述了企业里几种人性化激励的主要方式及其他内容。 关键字:激励激励机制人性化问题

目录 一、激励的定义 (一)激励由以下五个要素组成 (二)激励的内容 二、激励的作用 (一)激励是实现企业目标的需要 (二)激励是充分发挥企业各种生产要素效用的需要(三)激励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业绩 (四)激励有利于员工素质的提高 三、人性化的管理手段 (一)授予员工恰当的权利 (二)目标激励 (三)鼓励竞争 (四)营造有归属感的企业文化 四、注意管理中的细节 五、激励的误区 (一)薪资制度 (二)管理艺术 (三)用人制度方面 (四)工作环境方面 六、企业激励机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管理意识落后

(二)企业中存在盲目激励现象 (三)激励措施的无差别化 (四)激励就是奖励 (五)激励过程中缺乏沟通 (六)重激励轻约束 (七)过度激励 七、完善企业激励机制应遵循的原则 (一)在科学、公平的基础上,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 (二)将激励的手段、方法与激励目的结合起来,使激励机制向多跑道、多层次方向发展 (三)在完善激励机制时还应充分考虑企业的特点和员工的个体差异,以获取最大的激励效应

一、激励的定义 激励的目的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划组织成员的行为,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 (一)激励由以下五个要素组成 激励主体,指世家激励的组织或个人。 激励客体,指激励的对象。 激励目标,指激励主体期望激励客体的行为所实现的成果。 激励因素,又称激励手段,或激励诱导物,指那些能导致激励客体去进行工作的东西,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激励因素反映人的各种欲望。 激励环境,指激励过程所处的环境因素,它会影响激励的效果。 管理学基本原来表明,人的工作技校取决于他们的能力和激励水平的高低,不管一个人的能力有多高,如果他的积极性不高,激励水平低,就始终做不出好的工作绩效来。所以能力和激励水平是人取得高工作绩效的两个关键因素。 (二)激励的内容 激励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激励的出发点是满足组织成员的各种需要,即通过系统地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来满足企业员工的外在性需要和内在性需要。

经营者激励——格力电器股权激励的案例分析

经营者激励 ——格力电器股权激励的案例分析 摘要:本文在阐述经营者激励方式——股权激励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格力电器公司股权激励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简要分析,通过总结其股权激励方式所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为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提出几点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公司股权激励格力电器股票期权启示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各类公司激励制度探索的深入,股权激励制度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股权激励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汇,熟悉是因为很多人都知道股权激励是协调所有者与经营者矛盾的一个有效手段,而感到陌生是因为对股权激励的方式、实施股权激励的条件、股权激励计划的拟定和审批等接触较少。在公司的实际经营中,如何做好本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将对公司的经营成果产生重要影响。在本文,我将通过对股权激励的理解,结合格力电器的案例进行分析,为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得出几点启示。 一、股权激励的含义 股权激励是指上市公司以本公司股票为标的,对其经营者及其他员工进行的长期性激励[1]。它通过让经营者获得公司股权的形式,给以企业经营者一定的经济权利,使他们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推高股价,获得超额回报,起到激励作用。 在我国现阶段,上市公司可以采用的股权激励方式主要有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虚拟股票、业绩股票等,其中股票期权方式的使用较为广泛。股票期权激励是指公司向主要经营者(激励对象)提供一种在一定期限内按照约定价(行权价)买入固定数量公司股票的选择权1。在期限内公司股价上升,经营者可行权获得潜在收益;股价下跌,则经理人丧失这种收益。 既然实行股权激励是为了鼓励经营者尽职尽责,使其将公司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结合,那么,股权激励就可以看做是给予经营者超过其报酬或年薪以外的奖励。在选择本公司适用的股权激励方式时,应根据实施股权激励的目的,结合本行业和本公司的具体特点来确定。 二、格力电器实施的股权激励 1孙玉梅,股权激励的理论与实践[J],国研信息,2000(6)。

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全套方法

精心整理 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全套方案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而激励开发是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企业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持和发扬到最佳状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直接关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企业激励机制的创建中,不能忽视人的需要的作用,只有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才能使其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物质 ” 励。 (一) —— 激励中一类非常重要的内容。成就激励依据它作用的不同,又可分为组织激励、榜样激励、荣誉激励、绩效激励、目标激励和理想激励六个方面。 (二)能力激励 在满足人的需求时,不可能每一个层次的需求都全部得到满足,只要满足其部分需要,作为人的个体就会转向追求其他方面的需要。因此,企业经营者要通过培训激励和工作内容激励等手段不断提升员工的个人能力,从而在进一步以激励的方式满足员工希望生活更加美好的新的需求的同时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比如,培训激励是对青年员工较有成效的一种激励方式,通过培训,可以提

高员工实际目标的能力,为其承担更大的责任、更高挑战性的工作以及提升到更重要的岗位创造条件。目前,在许多大公司中,培训已成为一种正式奖励,以及激励员工通过不断的提高自身能力提高和改进工作品质的一种方式。又如,工作内容激励。企业经营应采取灵活的派工方式,让员工干其最喜欢的工作或由员工自主选择自己的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安排的工作,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会产生很好的激励作用,但这种方式需要经营者必须了解员工的工作兴趣和各自的特长,并具备良好的工作掌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作内容激励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环境激励 ”、“决策人 (四) 是一 社会交往、 以使全体员工共同成为企业的所有者并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利润分配,具有典型的合作经济的性质。这种激励方式由于满足了员工的多方面的需求,因此可以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 其他的针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方式还有利润分享制、经营者持股、年薪制等。 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要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物质激励要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物质激励是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鼓励职工工作。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正激励和负激励,如发

外文翻译:中小型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研究

The employee’s incentives mechanism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Author:Barney J B Abstract:"Incentive" is a psychological term, psychologists point out that all behavior is caused by the motivation of associated with it, as one of the person's state of mind, this motive for human behavior has the effect of reinforcement, vertebral move and inspire, known as a motivation. Incentive is mainly to inspire people to inner potential, cause people intelligence, mobilize people's enthusiasm and creativity. In this paper, the construc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employees incentive mechanism problem. From the use of different ideas, different angles, for enterprise employees incentive. Staff incentive mechanism is through the system, rational system to reflec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ncentive subjects with incentive object, is the enterprise connect the ideal into reality. Small business managers should learn effective research method for reference, targeted to solve their practical problems, and strive for a breakthrough in terms of theory. In the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incentive mechanism on the road to constantly innovation, divergent thinking, from surface to inside, and realize the goal of research. And summarizes a set of suitable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for effective incentive mechanism, to promote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Key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centive mechanism, staff requirements Introduction In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more and mor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begin to realize enterprise's competition is talented person's competition,actually only attach importance to talents,

附5:某公司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

下发《某集团XX公司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绩效 考核体系》 各单位: 为有效评价公司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调动和发挥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充分发挥考核评价体系的激励约束作用,促进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绩效持续改进和能力不断提升,特制定《某集团XX公司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经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讨论,报总经理批准,现下发给各单位,请认真组织学习和贯彻实施。 附件:1.满意度调查表(总部职能部门) 2. 满意度调查表(本部门) 3. 总部职能部门季度绩效评分表 4. 子公司年度绩效考核标准 5.子公司年度绩效考核评分模板 6. 总部职能部门年度绩效考核标准 7. 总部职能部门年度绩效考核评分模板

XX某集团XX公司 二○一三年三月二十六日 某集团XX公司 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 子公司经营层过程绩效考核办法4 一、试岗期经营层考核的考核处理4 二、考核内容4 三、考核方式4 四、考核标准6 总部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过程绩效考核办法7 一、考核X围7 二、考核原则7 三、季度考核内容7 四、季度考核评分标准10 五、考核结果的反馈10 2 / 28

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年度绩效考核办法11 第一章总则11 第二章子公司经营层管理人员年度绩效考核12 第三章总部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年度绩效考核16 第四章绩效考核程序19 第五章其他规定19 第六章附则20 3 / 28

子公司经营层过程绩效考核办法 为进一步改进和规X经营指标考核办法,加强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的督办,推动激励处罚考核机制的深化,保证全年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根据某公司《运营管控标准》,并结合2012年子公司经营层月度生活费标准调整事宜,对现行考核办法进行重新修订,按照不同类企业采取不同考核方式,月度与季度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办法。 一、试岗期经营层考核的考核处理 对处于试岗期的子公司经营层管理人员原则上按照试岗工资进行经营指标考评和考核,试岗期暂定计入年薪。 二、考核内容 经营层过程绩效考核内容包括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考核、集团公司总经理办公会、总部机关例会、生产经营分析会及各职能部门布置工作的督办考核、其他专项工作考核等。 三、考核方式 根据子公司所处行业和自身经营特点,现将对子公司经营层的考核分为三类考核方式: (一)月度动态考核与季度静态经济指标测算考核相结合 HL航空公司、HL电气公司、HL阀门公司、HL建设公司、HL钢构公司将采取月度动态考评与季度静态经济指标测算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研究

目录 1 引言 (1) 2 文献综述 (2) 2.1 激励的类型 (2) 2.2 相关理论回顾 (2) 2.2.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3) 2.2.2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3) 2.2.3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3) 2.2.3 其他相关理论 (3) 3 长兴华隆丝绸有限公司员工激励现状 (4) 3.1公司简介 (4) 3.2 长兴华隆丝绸有限公司激励机制调查 (4) 3.2.1 问卷设计 (4) 3.2.2 问卷调查结果 (4) 3.2.3 访谈调查 (5) 4 长兴华隆丝绸有限公司在员工激励机制上存在的问题 (5) 4.1 激励方式单一,缺乏精神激励 (5) 4.2 没有建立科学的薪酬激励体系 (6) 4.3 缺乏完善的培训体系 (6) 4.4 没有完善的绩效考核和晋升制度 (7) 4.5 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和管理意识不够 (8) 4.6 缺乏一个明确的、科学的激励机制 (8) 5 解决问题的对策 (9) 5.1 实行差异化激励,重视精神激励 (9) 5.1.1 “对症下药”,实行差异化激励 (9) 5.1.2 重视精神激励,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用 (9) 5.2 建立科学的薪酬机制 (9) 5.3 加强培训力度,完善培训体系 (10) 5.4 建立科学完善的绩效考评系统 (11) 5.5 管理者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管理意识 (11) 5.6 构建一个科学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 (11) 总结 (12)

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长兴华隆丝绸有限公司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研究 摘要:激励机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措施,能够正确引导员工,保持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直接决定了企业在未来的市场地位。本文通过对长兴华隆丝绸有限公司的激励机制的研究,找出该公司在员工激励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激励机制;问题;措施 The study of staff motivation in ChangXing HuaLong Silk Company Abstract:The staff motivation ha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position in th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corporate.Establish an effective incentive mechanism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romote enterprise development.It can correctly guide the staff to maintain their enthusiasm and creativity,improve their work efficency,and it directly determines the market position of enterprises in the future.The text through the The study of staff motivation in ChangXing HuaLong Silk Company to identify the company’s employee incentive issue,and prose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these problem. Key Words:Staff Motivation;The Problem;The Measures 1 引言 随着人才的竞争的日益激烈,员工激励机制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也日益突现,并逐渐被人们所认同和接受。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理论认为,人力资源发展的终极目的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使得人与人以及人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一个最佳状态, 1

中层管理人员管理制度

中层管理人员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深入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河北航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领导中层管理工作,构建中高层管理人员队伍,科学有序的配置与公司经营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人力资源,推进公司中层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精细化,以适应公司战略发展需求,确保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此规定。 2、范围 本管理办法所指的中层人员是指由公司统一管理的人员,包括: 2.1各职能部门、中心、事业部正、副职中层人员和公司聘任的中层中层人员; 2.2xxx分子公司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等中层人员; 2.3经公司总经理办公会或人事部门研究决定,其他需纳入领导中层管理范畴的人员; 2.4按照选拔标准和选拔程序,选拔出公司范围内德才兼备、综合素质高、有培养前途和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为补充上一级中层人员而准备的后备人选。3、内容 为加强中层人员的集中统一管理,凡涉及中层人员的配备、职务、职级、待遇等政策性规定,均由公司中层管理部门统一提出,总经理办公会审批。 4、中层人员结构与任职资格 4.1公司从不断改善中层人员的知识、专业、能力、经验入手优化经营管理队 伍结构。各部门、中心、事业部及分子公司中层人员所需的专业知识,应与本单位的性质、任务和发展方向相适应,使领导中层管理团队成员各尽其能,充分发挥整合能力。 4.2公司管理的中层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4.2.1具备较好的职业素质。具备本职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实践经验和组织领导能力;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熟悉相关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法规,遵纪守法、廉洁从业、勤勉尽责,团结合作、品行端正、诚实守信、作风正派; 4.2.2具备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决策分析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有大局观念,能正确履行领导职责; 4.2.3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健康,能够承受工作压力;

经营者激励——格力电器股权激励的案例分析

经营者激励——格力电器股权激励的案例分析

经营者激励 ——格力电器股权激励的案例分析摘要:本文在阐述经营者激励方式——股权激励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格力电器公司股权激励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简要分析,通过总结其股权激励方式所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为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提出几点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公司股权激励格力电器股票期权启示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各类公司激励制度探索的深入,股权激励制度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股权激励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汇,熟悉是因为很多人都知道股权激励是协调所有者与经营者矛盾的一个有效手 段,而感到陌生是因为对股权激励的方式、实施股权激励的条件、股权激励计划的拟定和审批等接触较少。在公司的实际经营中,如何做好本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将对公司的经营成果产生重要影响。在本文,我将通过对股权激励的理解,结合格力电器的案例进行分析,为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得出几点启示。 一、股权激励的含义 股权激励是指上市公司以本公司股票为标的,对其经营者及其他员工进行的长期性激励[1]。它通过让经营者获得公司股权的形式,给以企业经营者一定的经济权利,使他们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推高股价,获得超额回报,起到激励作用。 在我国现阶段,上市公司可以采用的股权激励方式主要有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虚拟股票、业绩股票等,其中股票期权方式的使用较为广泛。股票期权激励是指公司向主要经营者(激励对象)提供一种在一定期限内按照约定价(行权价)买入固定数量公司股票的选择权1。在期限内公司股价上升,经营者可行权获得潜在收益;股价下跌,则经理人丧失这种收益。 既然实行股权激励是为了鼓励经营者尽职尽责,使其将公司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结合,那么,股权激励就可以看做是给予经营者超过其报酬或年薪以外的奖励。在选择本公司适用的股权激励方式时,应根据实施股权激励的目的, 1孙玉梅,股权激励的理论与实践[J],国研信息,2000(6)。

私营企业员工激励机制毕业论文完整版

关于私营企业员工激励机制毕业论文 ——以苏州上声电子公司为例 【摘要】: 当前是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时期,私营企业要想在这其中生存和发展,具备优秀员工是关键因素。员工激励作为私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为私营企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但眼下许多私营企业由于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匮乏,导致其员工激励存在不少问题,激励效果低下,大大降低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本文以私营企业员工激励机制为研究课题,首先介绍了激励的基本理论与当前私营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主要特点;其次,对私营企业员工激励常见问题、原因及对策进行了研究;再其次,结合现实案例,从薪酬激励、福利激励、公平激励、环境激励四个方面出发分析了私营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原因;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员工激励机制常见问题的解决对策,为私营企业员工激励提供有效借鉴。 【关键词】: 员工激励;激励机制;薪酬激励;环境激励 【正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脚步的加快,私营企业逐步演变为我国市场经济形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由于起步较晚,众多私营企业管理者经验匮乏,难以科学合理的进行私营企业模式的创新和转化,面对市场中的挑战也显得力不从心。员工作为私营企业经营的“第二利润源泉”,其质量最为重要,而提高人才质量的关键在于完善的员工激励机制,因此私营企业若想得到快速发展,就必须重视员工激励机制的构建,去迎接市场变化带来的诸多挑战。

一、激励的基本理论 (一)激励的定义 激励指的是通过实行一整套较为理性化的措施来体现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换言之激励指的是通过采取各种较为有效的手段,针对员工对物质、精神等方面的各种需求予以不同程度的满足和控制,从而不断满足员工需求,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能力,引导企业员工为追求某一特定的目标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状态,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并释放自己的潜力,从而全力地去实现预定目标的过程[1]。 (二)激励机制的定义 激励机制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与管理体系,将员工对组织及工作的承诺最大化的过程。“激励机制”是在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系统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并使之规范化和相对固定化,而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构、方式、关系及演变规律的总和。激励机制是企业将远大理想转化为具体事实的连接手段[2]。 (三)激励的一般原则 激励也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是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激励工作的开展是根据一定的原则展开的。其一般原则有:(1)目标结合原则。在激励机制中,设置目标是一个关键环节。目标设置必须同时体现组织目标和员工需要的要求。(2)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根本。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以精神激励为主。(3)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所谓正激励就是对员工的符合组织目标的期望行为进行奖励。所谓负激励就是对员工违背组织目的的非期望行为进行惩罚。正负激励都是必要而有效的,不仅作用于当事人,而且会间接地影响周围其他人。(4)按需激励原则。激励的

现代企业激励机制方法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99315319.html, 现代企业激励机制方法研究 作者:文惠普 来源:《时代金融》2014年第03期 【摘要】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整个世界进入了所谓的知识经济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最终将由掌握着现代知识的人才所决定,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是如此。“人力资源成为了现代企业的战略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激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1]企业通过实施有效的激励政策,使每一个员工各得其所、各遂其志、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将会大大提高公司的效率,因此,如何运用好激励机制也就成为各个企业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下面笔者针对企业激励的方法提出了个人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激励机制薪酬政策 一、为员工提供合适的工作条件 企业要为员工创造合适的工作条件,首先在企业内部,要为员工建立舒适的工作环境,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放松员工的心态,增加工作热情,从而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其次要根据员工个人能力的大小,安排合理的工作内容,既要避免造成人才浪费,又要防止员工不能胜任所安排的工作、完不成工作任务;再次定期进行岗位轮换,防止在同一岗位时间过长,产生懈怠心理,同时通过岗位轮换,还可以促使员工学习不同岗位知识,培养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最后为员工量身打造职业规划,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把企业发展和员工的成长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找到归属感。 二、制定具有激励性的薪酬政策 要使薪酬政策具有激励性,就要打破原来的大锅饭思想,把员工的收入与创造的绩效挂钩。一是要把工资大致分为两大板块,固定板块和浮动板块,固定板块要能够保证员工的生活所需,浮动板块则要根据员工对企业所做贡献实行差别待遇,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对先进者的成绩加以肯定,刺激后进者提高积极性,鼓励竞争。二是薪酬政策要向关键岗位、技术骨干倾斜,与普通员工拉开差距,为高科技人才与高级技能人才建立畅通的发展通道,体现主要技术人员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努力创新,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利润。三是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对薪酬机制进行逐步完善,建立起形式多样、主动灵活的薪酬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员工积极性。 三、为员工创造成长晋升的空间 员工在工作中除了需要得到物质报酬之外,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也是他们关注的主要内容,为此,首先要为员工建立个人的成长规划,使个人的成长规划和企业的发展目标相结合,通过

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研究报告Word文档

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作为现代社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对企业的兴衰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激励作为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方法,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本文就有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作为现代社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对企业的兴衰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激励作为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方法,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本文就有关激励的一般性问题做了简单阐述,对我国国有企业员工激励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加强我国国有企业的员工激励的措施或对策,最后以GE公司为案例说明了有效的激励机制产生的成效。 关键词: 激励、激励理论、激励作用、激励机制、薪酬 Abstract Along with society's progress, the economical development,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took in the modern society the essential constituent is playing the more and more vital role. The human resources are the modern enterprise's strategic resources, is playing the vital role to enterprise's prosperity and decline success or failure. But drove took the development and a management human resources important method, has been used by more and more many enterprises. This article has made the simple elaboration on the related drive general questi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drove which to our country state-owned enterprise staffs has carried on the analysis, And proposed strengthens the our country state-owned enterprise the staff drove measure or countermeasure, Finally explained take GE Corporation as the case the effective drive mechanism produces result. Keywords: Drive, drive theory, drive function, drive mechanism, salary 目录

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度考核制度

企业中层管理人员360度考核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考核的目的是为了对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态度和业绩进行评价,为工资、晋升、培训提供依据。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中层管理干部。 第二章考核原则 第三条公开、公平、公正、客观原则 第四条多元主体考核原则,对每一个管理人员都要接受来自直接上级、相关同级、直接下属的考核。 第三章考核内容 第五条公司人事考核制度主要对中层管理者的德、能、勤、技四个方面进行考核。 第六条德包括:民主性、品德修养。 第七条绩包括:办事效率、工作质量等。 第八条能包括:业务知识水平、分析决策能力、创新能力、自我学习能力、指导能力等。第九条勤包括:协作性、责任心、进取性、纪律性、出勤等。 第四章考核程序 第十条于年中6月初开始考核工作,在6月底前完成。由人力资源部统一发放考核表,完成360度考核。 第十一条年终的考核工作在1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与次年一月的第二个星期之内完成。由人力资源部统一发放考核表,完成360度考核。 第五章考核表 第十二条考核工作使用公司人力资源部统一印制的考核表。 第十三条考核表原则上由人力资源部发放表格,由员工自己独立完成填写,应在规定的日期内上交。 第十四条考核表的计分办法:由人力资源部确定与被考核人相关的人员参与考评。每名参与者填写一份考核表,按不同权重计算得到一个分数,将得分先按上级、同事、下级、自我考核分类算出平均值,然后按上面的不同层次人员比例计算出最后得分。按照最终得分确定考核等级。 第十五条每次考核时,中层管理干部由上级、同事、本人、下级按照30%、30%、10%、

30%的比例进行360度打分。 第六章考核结果 第十六条考核结果与浮动工资、奖金、激励制度挂钩。 第十七条被考核者如果对考核结果不满,可以在接到结果之日起一周内向人力资源部提出申诉,逾期不提出异议者视为同意。 第七章考核责任 第十八条在每次考核中,对得分最低及被评为不及格的员工,实行“末位淘汰制度”,给予转岗、待岗、下岗的处分。 第八章附则 第十九条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第二十条本制度解释权归人力资源管理部。 附表:中层管理人员考核量表

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全套方案x

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全套方案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而激励开发是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企业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持和发扬到最佳状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直接关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企业激励机制的创建中,不能忽视人的需要的作用,只有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才能使其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一、员工的基本需要 激励来源于需要。作为企业的经营者首先应该了解员工除了薪酬和福利待遇等最基本的需要之外还存在着如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社会的需要、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等多方面的需求。物质需要仅仅是员工基本需要的一个方面。实际上员工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员工共同的需要就是企业的需要。人们有了需求才会有动力,当然员工的需求必须是他经过努力后才能达到的,这样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因此,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就必须根据员工的需要对激励的目标和方法进行具体的研究,采取多方面的激励途径和方法与之相适应,在以人为本”的员工管理模式基础上建立企业的激励机制。 二、激励的基本方式 一般来说,根据需求的不同,可将激励分为四大类;成就激励、能力激励、环境激励和物质激励。 (一)成就激励

近代著名管理学家麦克利兰明确的将人在基本需求(生理一安全)之上的部分分为社会交往——权力欲望——成就欲望等三个不同的层次。在人的需求层次中,成就需要是人的一个相对较多的需求层次。成就激励的基本出发点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在选择工作时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多的是为了获得一种成就感,从实际意义上来说,成就激励是员工激励中一类非常重要的内容。成就激励依据它作用的不同,又可分为组织激励、榜样激励、荣誉激励、绩效激励、目标激励和理想激励六个方面。 (二)能力激励 在满足人的需求时,不可能每一个层次的需求都全部得到满足,只要满足其部分需要,作为人的个体就会转向追求其他方面的需要。因此,企业经营者要通过培训激励和工作内容激励等手段不断提升员工的个人能力,从而在进一步以激励的方式满足员工希望生活更加美好的新的需求的同时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比如,培训激励是对青年员工较有成效的一种激励方式,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员工实际目标的能力,为其承担更大的责任、更高挑战性的工作以及提升到更重要的岗位创造条件。目前,在许多大公司中,培训已成为一种正式奖励,以及激励员工通过不断的提高自身能力提高和改进工作品质的一种方式。又如,工作内容激励。企业经营应采取灵活的派工方式,让员工干其最喜欢的工作或由员工自主选择自己的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安排的工作,不仅可以大大 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会产生很好的激励作用,但这种方式需要经营者必须了解员工的工作兴趣和各自的特长,并具备良好的工作掌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作内容激励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环境激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