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一粒种子》教学设计

一年级《一粒种子》教学设计
一年级《一粒种子》教学设计

一年级《一粒种子》教学设计

一年级《一粒种子》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一粒种子》是北师大版一年级第二册第四单元“植物”的第二篇主体课文。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以生为本,以读为主”,以多种形式的朗读和有效合作学习,使学生了解种子的成长过程,感受种子对美好、光明世界的向往,感受生命的伟大力量。同时,适时引导学生谈谈这粒种子出土后的所见所闻,体会种子看到光明世界的激动与兴奋。

教材分析:

《一粒种子》是一篇说明科学知识的童话故事,以拟人的手法写在春风吹拂下,地里的种子苏醒过来,又写了种子与蚯蚓的关于泥土外面世界的谈话,最后写种子终于勇敢地冲破土层,跃出地面,欢快地迎接光明世界。文中表现了种子生命的伟大和对光明的追求,同时也说明了种子发芽的条件:合适的温度,土壤,水分,空气。

学情分析:

1.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学生读起来较困难。教师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使用所有识字方法识字,多采用集体读的方式,让学生尽快熟悉课文,然后在采用自读、同桌和小组合作读的方式读准、读通课文。

2.课文重难点突破:让学生通过读文知道种子生长发育的过程和条件是重点,结合课后问题来牵引,通过读书、探究、找关键词句的方法突破。感受种子对美好、光明世界的向往之情为本课教学的难点,可以让学生多读、多思考、多感悟来突破,教师注意恰当地引导。

教学目标:

1.巩固本课的词语。

2.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种子对美好、光明世界的向往之情。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钻出地面的所见所闻,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达能力。

重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感受种子对美好、光明世界的向往,感受生命的伟大力量,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

难点:感受种子对美好、光明世界的向往,感受生命的伟大力量,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手作教具(种子的头饰、蚯蚓的头饰)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新知

1. 同学们唱的《春天在哪里》真好听,我想:种子也一定很想听一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粒种子》。大家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好吗?师板书,生书空。

2.老师今天给大家请来了词语宝宝,一起看大屏幕。

⑴点名读⑵开火车读⑶引导学生区别渴、喝

⑷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

二、精读理解、感悟主旨

1. 出示问题及学习要求

种子是怎样看到外面的世界的?

要求:(1)认真读问题。

(2)带着问题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最后可以和同桌交流

教师点名回答。

2. 引导学生找一找课文中种子挺了几次才破土而出?

指导学生读“挺一挺”的句子。出示句子。

一粒种子睡在泥土里。它醒过来,觉得很暖和,

就把身子挺一挺。

师:要读好这句话,就要抓住关键词语来读好,就能把句子读好。不信,你试试。师:出示第二句话,引导学生读好红色的词语。

它有点渴,喝了一口水,觉得很舒服,又把身子

挺一挺。

种子听了很高兴,又把身子挺一挺。

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眼前忽然一亮,它高声

喊道:“啊,好一个光明的世界!”

过渡语:同学们读句子很厉害,老师有一个难题要考考大家,请看要求。

3.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要求:1.组长分配任务。

2.组员有序完成任务,记录员作好记录。

3.全组完成表格。

原因

挺一挺

我的感受

⑴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⑵ 小组汇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时,教师适时引导:

①种子为什么一次又一次的问?说明了什么?

②外面有多热闹,你从哪儿知道的?

⑶指导学生在读种子第三次、第四次“挺一挺”的句子,感悟种子对外面世界的强烈向往。

⑷通过学习文中“挺一挺”的句子,你知道种子发芽都需要那些条件?

学生积极回答。

师总结:种子的成长需要泥土、适宜的温度、水分、松土、空气。这粒种子就是这样挺出地面看到外面的世界的。

过渡语:接下来就让我们演一演这粒快乐的可爱的种子吧!

3. 邀请同学分角色朗读,其他同学做动作。

全班感受种子成长的过程,体会种子对光明世界的向往。

(一位女生扮演种子,一位男生扮演蚯蚓,另一位学生扮演旁白者)

三、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过渡语:学生表演完,师随机采访“小种子”:

师出示:我会说

你破土而出,看到了些什么?想说些什么呢?

其他的“小种子们”你们又看到了些什么?想说些什么?

师出示:我会写

假如这粒种子在校园的花坛里破土而出,它看到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这粒种子在城市的的花坛里破土而出,它看到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这粒种子在高山上破土而出,它看到_____________,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绘本课《小种子》教学设计.doc

绘本《小种子》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小种子》是一本寓教于乐、趣味性、知识性兼具的绘本,介绍了许多小种子乘风离开果荚,到落地生根、开花的旅程。在成长过程中,有的种子被太阳烧着,有的落在冰山、大海、沙漠里,有的被人类踩踏、摘取,而那粒最小的种子一刻不停地努力着,最终开出了一朵巨型花。 这个绘本告诉我们:在一个人的成长中,只要不怕小,不怕慢,一刻不停地努力,就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作者介绍】 艾瑞克·卡尔(eric carle)荣获多项世界著名儿童文学奖,喜欢画画、创作。创作了70余本有趣、美丽、富有想像力的作品,他个人也因为在幼儿文学、教育上的贡献受到肯定,获得许多世界儿童组织的荣誉奖项。他的另一本绘本《肚子好饿的毛毛虫》被翻译成三十几种语言,受到全世界2千万名孩子的喜爱!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使学生知道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土壤等自然条件。 2.培养阅读图画书的能力,体验阅读的乐趣。 3.感受小种子为长成巨型花而一刻不停地努力的精神。感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自己的努力坚持和幸运,才能拥有精彩美丽的人生。 【教学重点】 培养阅读图画书的能力,体会其中的乐趣。 【教学难点】 知道植物生长需要的自然条件;感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自己的努力坚持和幸运,才能拥有精彩美丽的人生。 【教学准备】 课件视频微课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导入课题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视频,请大家看一下,视频里都有什么。 2.你看到了什么,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你最喜欢哪个故事?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小种子》。 二.阅读封面 1.观察封面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 2.观察插图和题目,想想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阅读画面,了解故事 1.出示画面,了解种子在旅行及成长中的遭遇。 师:秋天来了,大风吹来,把花种子们高高地扬起来,带到远方。花妈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空气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用感官观察并描述出空气的特点。 2、能说出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 明、能够流动的气体,我们周围都有空气。 3、激发学生探究空气的欲望。 教学重点:探究空气的特点 教学难点:空气能够流动。 教学材料准备分组材料:保鲜袋、橡皮筋、气球、烧杯(250ML)、粉笔、泥块、海绵、毛巾 演示材料:打气筒、气球、水槽 1 找空气 教学过程 一、猜谜 1、让学生猜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 无孔不入变化多,我们的生命离不了。 2、引出课题:空气在哪里?是什么样呢? 二、找空气 1、要研究空气,先要找到空气,你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 生汇报 2、组织学生收集空气。 到小组想去的地方用保鲜袋收集空气。 通过在不同的地方找空气,让学生初步体会我们周围有空气。 三、观察空气 1、提出问题:空气找到了,小组讨论并汇报实验方法, 你用什么方法观察它? 2、分组观察,通过亲身的观察和感受,学生用眼、耳、 舌头等感官非常自然轻松地来了解空气的特点。

没有味道,没有气味。 小结:空气没有颜色、透明的、 3、感受空气的流动性:观察空气并汇报观察结果。 学生活动,先将气球吹涨,再对着自己的手或脸放气。你有什么感觉?说出自己的感受。 4、归纳: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透明、没有味道、没有气味、能够流动的一种气体。 四、到处有空气 1、空气是我们的眼睛看不见的你有什么办法知道空气的存在呢?个别回答并演示方法。 开拓学生思维,例如你怎样证明这个气球里有空气呢?观察实验现象。 2、演示实验:将气球放进水中。 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个别回答 4、出示实验材料,你猜它们里面有空气吗?怎样证明?学生填写猜测,引导学生学习证明空气存在的方法。 放手让学生探究,物体里有无空气。 4、小组讨论并回答。分组实验并填写实验现象及判断结果。 汇报实验结果,有不同结果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记录习惯。可以重做一次。 五、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 2、回家之后,将今天的海绵或别的物体里面有空气的实验做给爸爸妈妈看。回答让学生对所学东西做个回顾。使学生将科学带回生活中,也引起家长对科学的注意和重视。 3 纸风车 教学目标

一年级科技制作教案

一年级科技制作活动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科技活动的总目标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成为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一代新人。 二、学生情况分析 作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本册课本是科技活动课的起始册,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技活动兴趣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技活动兴趣的培养和徽章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三、教材分析 科技活动教材包含了实验探索、科技制作、科技应用、创意游戏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希望能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科技发明、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及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状况。每方面的内容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分别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选择。教材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创造性、怪味性和地方性,有利于学生纵使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一一些反应现代科技成果和与人们生活、生产紧密联系,操作性强的内容,让学生亲自参与社会调查、开展学科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和制作,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探究,丰富自身和知识积累。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3.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起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习情操,构建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地球、关心生态环境的道德情操。 五、教学措施 1.把科技活动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节课。 2.把握学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绘本阅读指导课_一粒种子的旅行

《一粒种子的旅行》 二年级绘本阅读推荐 目标: 1、定位于绘本推荐课。着眼于学生的阅读期待,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2、绘本图画美,表现手法与众不同;文字美,作者运用大量的比喻、拟人手法,使文字生动有趣;这是一本科普类的绘本,意在让学生学到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 过程: 一、导入质疑 1、课前老师和大家交流时发现,我们班的同学很爱读书,也读了不少书,故事书、科普书、历史传记、绘本……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读一本书,请你读读书名——《一粒种子的旅行》。(指板书) 看到这个书名,你有什么疑问?读过书就能解决这些问题拉!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种子,开始一段神奇的旅行吧! 二、读腰封,感受价值 1、看,这就是《一粒种子的旅行》,它是一本图画书,也叫绘本。看到这本书,很多同学是不是偷偷地想:老师要带我们读绘本,是不是有点小儿科了?你知道吗?这本书可不简单!

2、请你关注一下这里,这条浅绿色的封面,猜猜它会叫什么?它出现在封面的腰部——腰封。(出示腰封)上面所写的,是各界对这本书的评价(实物投影) 3、谁来读?(指名读) 4、通过人们对这本书的评价,现在,你又了解了和这本书有关的哪些信息?(板书:科普绘本) 这是一本十分有趣的绘本,将会带给我们奇妙的感受!现在,你最想做的就是——马上读书! 三、读封面,感受基调 1、读书啊,首先要从封面读起。从封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2、表现手法。 同学们读过很多绘本。封面上这幅画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同?不同在哪儿? 表现手法和我们以前见到的不一样。以前都是油画、水粉、印刷画,这里,作者运用了水彩和纸片,树叶的拼贴,巧妙地把各种绘画技巧融合在一起,刻画出了植物优美的线条,使得画面既充满艺术感,又感到很真实。 3、我们继续来看封面,你还了解了和这本书有关的什么内容? (作者、国籍、译者)(板书:安妮.莫勒) 4、瞧,同学们多聪明,从绘本的封面读出了这么多的内容! 好,现在我们就先来读一读吧!(发书) 同学们先快速地翻一翻,快速地浏览一番。 四、读引言,感受内容

《一粒种子》教案

《一粒种子》教案 《一粒种子》教案(一) 教学目标: 1、懂得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 2、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酉字旁,理解“种子、泥土、暖和”等词意。 3、能用“热闹”“一边……一边……”各写一个句子。 4、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才能钻出地面。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种子发芽的一些条件,理解一些新词意。 难点: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钻出地面。 教学准备:投影,磁带,种子及泥土。 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要点:通过看实物或看图说话,初读课文,了解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自学生字词,指导写字。 一、揭题。 1、读题、质疑:说说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说说你知道种子是怎么发芽的呢?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及生字教学。听录音范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1、听录音,标出段落。 2、说说种子怎么样才钻出地面。 3、轻声读课文,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4、指名分段读、评议。 5、卡片抽读生字词。 A、读准字音。醒xǐng 暖和hua 挺tǐng 泉quán B、说说哪些字难写难记。 C、指导书写,扩词练习。 三、朗读指导。 四、小结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3、扩词,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 第二课时 要点:讲读课文,懂得种子生长的三个基本条件,能用自己的话说不得说种子,怎么样才能钻出地面。 过程: 一、复习

1、读课文 2、读生字、词语。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边读边想。这段中哪两个词用得物别好? “睡、醒”用知这里有什么好处? “睡、醒”各是什么意思。 2、说说种子怎样才能醒过来。 3、挺一挺指什么? 三、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种子除了需要“暖和的天气”外,还需要什么? 2、“喝水”为什么要喝水呢?水从哪里来呢? 3、“又”说明了什么? 4、指导朗读。 四、学习题3-8段(分学习小组) 1、分角色自由朗读3-8段 2、讨论:说说你学懂了什么?哪些不懂?讨论下面的问题如何解决? A、这部分是谁和谁的对话? B、理解“招呼、热闹”等词意。 C、从什么地方“看出热闹”。 D、种子为什么会问这些问题。 E、如何朗读? 四、小结:种子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世界。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2018年上学期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执教:黄婷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等内容,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创新精神为宗旨 ,科学课程由“启蒙课程”改为“基础课程”,并修订了课程目标。根据目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与社会变迁的影响,在科学技术的研究实验中考虑伦理道德的价值取向。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为学生进入小学科学学习的第二个学期,在经历了一年级上册科学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认识了周围常见的物体(如材料、工具)、事物的现象、特征或性质(如大自然、天气),学习了有关科学知识,培养科学观察、比较、分类,动手做实验、进行设计制作的基本技能,重点发展了学生观察、描述、比较、分类的认知能力,激发了学生对科学这门课程的兴趣与探究科学的兴趣。本学期的教学应建立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展学生观察、描述、比较、分类的认知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感悟什么就是科学,体会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三、教材分析及重难点分析 湘科版《科学》教材一年级下册从儿童的已有经验、生活实际与周围环境要素出发,在卡通人“指南车”的引导下,前4个单元以认识周围常见物体——水与空气、常见动植物的特征或性质为线索,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最后一个单元就是“制造产品”(纸飞机)的工程技术单元,旨在引领学生围绕工程的核心“设计”,在可利用的条件下制造纸飞机,开始具体地学习如何“做技术”。本册共布设28个丰富有趣的探究活动,继续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比较、分类、小制作、小实验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从而学习有关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观察、比较、分类,动手做实验,进行设计制作的基本技能,重点发展学生观

一粒种子课文_一粒种子课件教学设计

一粒种子课文_一粒种子课件教学设计 课文《一粒种子》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一粒种子睡在泥土里。他醒过来,觉得很暖和,就把身子挺一挺。他有点儿渴,喝了一口水,觉得很舒服,又把身子挺一挺。春风轻轻地吹着。种子问蚯蚓:“外边是什么声音?”蚯蚓说:“那是春风。春风在叫我们到外边去。”“外边什么样儿?也这么黑吗?”“不,外边亮得很。”蚯蚓一边说,一边往外钻,“我来帮你松一松土,你好钻出去。”种子听了很高兴,又把身子挺一挺。春风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唱歌,小孩子也在唱歌。种子听见外边很热闹,连忙说:“啊,我要赶快出去!”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眼前忽然一亮,啊,好一个光明的世界!【教材简说】《一粒种子》是一篇科学童话。教学中既要让学生进入童话的情境,又要学到科学知识。程玲老师的教学较好地体现了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这节课先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全文概貌,抓住四个“挺—挺”理清课文脉络,为最后总结种子发芽的过程和条件打下基础。【学习目标】1、懂得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2、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酉字旁,理解“种子、泥土、暖和”等词意。3、能用“热闹”“一边……一边……”各写一个句子。4、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才能钻出地面。【教学方案一】一、情境引入课题:1、师:老师这里有一段很优美的文字,想请大家来听一听,并且告诉老

师这段文字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的景色。教师朗读: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春天)2、师过渡:是啊,春天到了,冰雪融化了,桃花开了,柳树绿了,瞧,种子也从泥土中醒来了,听,他在说着悄悄话呢!让我们打开课本,听听种子在和谁说话,他又说了些什么?(出示课题:一粒种子)二、检查自学的生字词语:1、游戏一:点泡泡(检查词语掌握情况)2、游戏二:照镜子(书空“泥、粒、渴、喝”)三、学习课文:1、:师:我们把这些生字宝宝放到课文中再来读一读。(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课文思考:课文里几次写到种子“挺一挺”?用线划出。 2、学生交流:第一次“挺一挺”(学习课文第一小节)(1)组内朗读第一节(2)做动作,演一演第二次“挺一挺”(学习课文第二小节)(1)指名读第二小节。(2)演一演(3)种子觉得很舒服,会说些什么?第三、四次“挺一挺”(学习课文第三—九小节)1、默读3—7节:这几节写谁和谁的对话?2、介绍“蚯蚓”:你听说过蚯蚓吗?它有什么特点? 3、板书:松土(空气) 4、学生字:咱呢 5、分角色朗读 6、学习八、九小节(1)师:是啊,春天这么热闹!课文中是怎么描写春天热闹的景象的呢?(2)自由读划出写春天热闹的句子(3)种子听到外面这么热闹,他怎么说?比较句子:我要出去!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水 1、认识水 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觉器官观察水的物理性质,认识到水是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无固定形状的液体。 2、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方式表达和描述实验结果。 3、初步认识水占据空间。 4、在活动中能够细心观察;能够合作互助;能用证据说明问题。 教学重点: 观察水、辨别水,认识水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水无固定形状。 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 1号材料袋 演示材料: 1个透明塑料桶、石头、小石头、细沙、水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观察水 1、老师口渴了,带了一杯纯净水。水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来观察水、认识水。 2、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来观察这杯水呢?(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 3、教师指导: ●用眼睛看发现水有什么特点?(无色、透明的)

●“闻”有种科学的闻的方法——扇闻法。大家用这种科学的方法闻一闻,发现水有什么特点?(无气味) ●“尝”,对于不明的物质我们千万不能随便尝,今天我准备的是纯净水,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尝。尝也有方法,我们用吸管蘸取一点放舌头上尝尝。大家用尝的观察方法又发现水有什么特点?(无味道) 4、小结过渡:我们通过看、闻、尝,发现了水的哪些特点?(是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的)我们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形状,西瓜是球形,粉笔盒是方形……,那水有形状吗?我们把水倒入这几个容器里看看。 5、在这几个容器里,水是什么形状?你还能制造不同形状的水吗?如何制造呢?(气球装水,可以变各种形状,材料袋里配有气球,可课后试试) 6、完成活动手册第一课涂色题。把水放入以下几个容器,水是什么形状的?用你喜欢的颜色画出水的形状。 7、想一想:水有固定的形状吗? 8、看板书,总结水的特点。 9、像水这样能够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的物质叫做液体。(板书液体)像水这样能够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的液体还有哪些?

《一粒种子的旅行》阅读课教学设计上课讲义

《一粒种子的旅行》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阅读目标: 1、让学生喜爱绘本阅读,通过绘本阅读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2、初步了解植物的不同传播方式,产生探索植物种子的兴趣。 3、让学生明白绘本阅读中细心观察、展开想象,能享受到更多的阅读乐趣,知道图也会说话,培养学生对科普读物的浓厚兴趣。 阅读重点: 1、让学生喜爱绘本阅读,通过绘本阅读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2、让学生明白绘本阅读中细心观察、展开想象,能享受到更多的阅读乐趣,知道图也会说话。 阅读难点:在绘本阅读中了解植物旅行的不同方法,产生探索植物种子的兴趣。 阅读过程: 一、课前谈话,游戏连连看 上课前,老师和你们做一个连连看的小游戏。 从刚才这个游戏中,我们也学到了不少有关于植物的知识,其实,这个星期,我们都在与植物交朋友。 二、导入,交流收获 小朋友们都在阅读《一粒种子的旅行》这本书,说说你们都收获什么? 预设: 1、这本书的书名是一粒种子的旅行,作者是安妮·默勒(是的,你从这本书的封面知道了许多信息,真会看书)那从封面上你们还读到了哪些

信息?出版社、定价、内容简介(所以我们看一本书要先学会看封面)板书:看封面 2、这本书有图画也有文字(是的,像这样文字配上图画的书,我们把它绘本,又叫图画书) 3、孩子们,当我们要去公园、动物园、游乐园时,我们可以怎样去? 生:步行、骑自行车、乘公交车 4、那如果我们想要到更远的地方呢?又可以怎样去? 生:坐火车、坐飞机 5、孩子们,我们使用的这些出行的方法,植物都没有。但是令人惊奇的是,高高的山顶上、悬崖峭壁的石头缝里、广场的角落里、河边、小路旁、甚至房顶,我们经常看到有树木、有小草。这些花草树木,究竟是怎样到达这些地方的呢?难道它们有隐形的翅膀,隐形的脚?难道它们也会像我们人类一样旅行,也可以翻山越岭、漂洋过海? 6、孩子们,要想揭开这个秘密,我们就一起走进《一粒种子的旅行》,赶快到书里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激趣是课外阅读的前提条件和首要目标,对于科普读物尤其如此。利用书本的引言对学生进行层层递进的提问,让孩子在思考的同时萌发了强烈的阅读愿望。] 三、泛读全文,图文结合理解内容。 1、植物是从什么开始生长的?是怎样生长的呢? (植物是从种子开始生长起来的。种子在土里发芽,向下长出根,向上长出茎和叶,有时还会开出五彩缤纷的花朵。) 2、谁在为植物传播花粉?

(一年级语文教案)《一粒种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粒种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种子、泥土、暖和、舒服、蚯蚓、招呼、松土、泉水、热闹、突然、光明等词的意思.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才能钻出地面. 教学准备:课前叫同学准备种子和发了牙的种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叫你们回家调查一下,看看种子是如何发芽,开花,结果的,现在谁能把自己查到的,问到的和大家分享呢? 同学们各抒己见.(需要在春天,暖和的天气,……) 师:同学们说真好,那今天我们就去看一看有一粒种子是如何长大的.(师板书:一粒种子)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师放课文录音,请同学认真听,听到了什么. 学生起来汇报:挺一挺,口渴,蚯蚓, …… 2、请同学找一找这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并标上段号. 3、请生边读课文,并圈出生字. 4、结合课文,学习生字.(同学自己拼,同学拼,小组一起拼) 5、找出文中形象写出种子发芽动作的词? 挺一挺,文中一共出现了几个挺一挺,而且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 并用动作表示意思. 三、课文学习 1、尝试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请学生读。 ②种子种下去时是怎么样的?(板画)运用学法学习“泥”字。 ③尝试练习填空:种子把身子挺一挺,那是因为().(暖和)从暖和看出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温度)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先尝试练读,教师再点评批导,后齐读) ⑤小结。

2、尝试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请学生读。 ②种子为什么又挺一挺身子,那是因为( )(舒服)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水) 有感情地读第二段。 3、尝试自学3-7自然段。 ①尝试自学。 a.读后想想,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那是因为()。 b.用四步法尝度自学生字:蚯蚓、钻、招。 ②检查。 a.你学会了哪些生字,重点教字“钻”。理解: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那是因为蚯蚓在帮它松土。懂得种子发芽需要空气。 b.分角色读。 4、种子最后怎样了?——发芽了。 四、小结 1、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哪些生字?

最新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学期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描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要从一开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为后面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解读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实践性课程与综合性课程。本教材依据教育部2017年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为辅线)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一年级科学设置两大单元,分别是“我们周围的物体”和“动物”。 “物体”单元下设:1.发现物体的特征2.谁轻谁重3.认识物体的形状4.给物体分类5.观察一瓶水6.它们去哪里了7.认识一袋空气。 “动物”单元下设:1.我们知道的动物2.校园里的动物3.观察一种动物4.给动物建个家 5.观察鱼6.给动物分类2 这两个单元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都强调了在比较中观察,以及对观察对象的描述和记录。另外,分类和识别在两个单元中也都处在重要的位置。尽管这些活动主动是从运用感官及简单工具的层面上展开的,但对小学生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家如何做科学都十分重要。 “四个板块”分别是聚焦、探索、研讨、拓展。在充分体现科学特质的同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具体说明如下:21 (1)聚焦板块:一般以陈述句的形式描述问题情境,以疑问句的形式提出1-2个学生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以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语句与前一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联系,体现课程的连贯性。2 (2)探索板块:包括前概念测查、预测、探究计划的制订、收集信息、组织和呈现证据以及形成初步解释。这一板块通常以陈述句的形式出现,列出可供选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有关的第二手资料和数据呈现所需要的方法和工具等。2

《一粒种子的旅行》科普阅读教案

呵护童心,激发童趣 ——《一粒种子的旅行》指导活动设计作品分析: (德)安妮·默勒著的《一粒种子的旅行》,这是一本关于植物的生命奇迹的精美绘本,讲述了种子是怎样旅行的。人类去长途或短途旅行时,可以乘坐火车、汽车甚至飞机,那么,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如何生长、繁殖,让绿色铺满大地的呢?《一粒种子的旅行》通过老鹤草的“小勺子”、田蓟的“小伞”、草莓的匍匐茎……向我们展示了植物种子旅行的办法,展现自然的神奇力量。 根据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低段孩子阅读目标: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学习默读。 现代社会科技产品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科学现象在孩子们的生活、学习中是触手可及的。科学素养是每一个现代人必备的素养之一,但是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积累是需要时间的,不是能够一蹴而就,需要从小抓起。科学绘本是将一些难以理解的科学道理通过画面和文字的结合讲述科学道理的文学材料。其中高质量的图与文,对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有着难以估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科学绘本中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能强烈地吸引低段孩子的注意力,对他们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作用。 《一粒种子的旅行》是一本儿童科学绘本。儿童科学绘本是儿童文学中的一种,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儿童性,不管是内容方面还是形式方面。因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当保持它原有的儿童情趣,对它的接受对象——低段孩子,也应给予空间让他们对绘本进行儿童式的解读。 指导阅读这样的一本科学绘本,既要考虑它的文学价值,又要考虑它的科学价值。文学价值就是让孩子在阅读当中得到审美体验,科学价值就是从阅读中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 要想阅读的价值发挥其真正的意义,首先要让孩子有兴趣、愿意主动去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对图文并茂的绘本本身就有很大的兴趣,而且《一粒种子的旅行》语言表述生动形象、略带幽默,富有儿童色彩,而且内容很贴近孩子们的生活,书中很多例子在我们平常生活中就可以看到,这样让孩子很容易产生兴趣。 当然,如果一本书看下来,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困难的,教师就没有指导的必要了。《一粒种子的旅行》这本绘本对孩子来说最大的难点的就是有些植物名称、专业术语和旅行过程孩子们会没看不懂。如何攻克?就是指导学生阅读方法:观察文中对应的绘本,展开想象,进行理解和体会。若孩子们能够在正确的方法指导下读懂这本绘本,一定会被这神奇的大自然所吸引,这样阅读兴趣就浓厚了,探索欲望也激发了,那本课的教育目的也达到了。 教学目标: 1.运用教师示范指导和小组合作等手段训练学生读文字、看图画、展想象等绘本阅读的基 本方法,并学习默读; 2.通过对文字与图片的结合解读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对富有儿童趣味的文字与精美图片的欣赏,激发孩子对科学绘本阅读的兴趣,享受 阅读带来的乐趣; 4.通过对绘本内容的了解,激发学生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大自 然的科学精神。

《一粒种子》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一粒种子》教学设计 本文是关于《一粒种子》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课文 一粒种子 一粒种子睡在泥土里。他醒过来,觉得很暖和,就把身子挺一挺。 他有点渴,喝了一口水,觉得很舒服,又把身子挺一挺。 春风轻轻地吹着,种子问蚯蚓:“外面是什么声音?” 蚯蚓说:“那是春风。春风在叫我们到外边去呢!” “外面什么样儿?也这么黑吗?” “不,外面亮得很。”蚯蚓一边往外钻,一边说,“我先把土松一松,你好钻出去。” 种子听了很高兴,又把身子挺一挺。 春风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唱歌,小朋友也在唱歌。种子听见外面很热闹,连忙说:“啊,我要赶快出去!” 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眼前忽然一亮,他高声喊道:“啊,好一个光明的世界!” 教材简析: 《一粒种子》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主题单元为“植物”的第二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科学知识的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用生动的语言准确描绘出春天种子发芽的过程,同时说明了种子发芽的条件:①合适的温度(春天);②疏松的土壤(借用蚯蚓松土);③水;④空气。全文共9个自然段。 教学目标: 1.认读“挺、喝、渴”等11个认读生字,规范书写“粒、种、点”等7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和”。 2.继续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和能力,学习观察生字书写的间架结构,注意培养正确的写字习惯。 3.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结合插图展开想象,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和条件。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多音字“和”。学习观察并练习书写生字。 2.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和条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认读文中“挺、喝、渴”等12个认读生字和“粒、种、点”等7个书写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种子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世界上这些漂亮的花草,挺拔的树木(课件演示)都是由一粒粒小小的种子生长而来的。它们在合适的温度中,在肥沃的土壤里,吸收着空气中的氧分和水,经过自生的努力变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美景。生命是多么的神奇啊!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一块去看看一粒种子的成长过程吧。(师板书——一粒种子) 2、请你们一块儿来读读课题吧。 二、情境识字,学写生字 1、同学们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读不准的字音,同桌互读、注意正音。 2.自由读课文,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文中的生字,用自己最常用的方法来认识它们。 3.再读生字,想一想,如果你是小老师,你想提醒大家要注意些什么。 4.检查自读的情况。 (1)检查认字的情况。 ①小老师带读并提示注意点。 ②抽读字卡。

最新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最新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学目标: 1、知道水的基本性质及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2、能学会综合运用感官观察水的性质.并能描述所观察的水的特征. 3、能积极参与有关水的认识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能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认 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水的特点.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培养他们的观察、比较、综合分析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教学准备: 1、分组材料:糖水、清水、牛奶、白醋、、吸管、透明杯. 1号杯:牛奶2号杯:白醋3号杯:糖水4号杯:清水 水管、不同形状的小杯子、气球、水盆8个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1.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请看:一物不稀奇.人人不能离.钢刀切不断.铁钩钩不起.谜底是(水) 2.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没有了水.我们就无法生存..我们每天都需要水.都见到水.水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水”(板书课题) 二、认识水: 讨论观察方法与顺序 师:孩子们.老师今天太马虎.我把清水.牛奶.白醋和糖水混放在一起分不清了.我知道你们 都是助人为乐的好少年.能帮忙找一找哪一杯是清水吗?(学生猜测.并说出自己的理由)1.学生讨论观察方法 师:大家对1号杯意见比较统一(看颜色).对2号.3号.4号这三杯为什么不能确定.可以 用什么好的方法来分辨?小组讨论. 2.学生交流观察方法:看、闻、尝、(摸).(板书) 提示:老师有一个重要的提示.那就是对于不认识的物体.我们不能随便去闻.更不能随便去尝.知道为什么吗?(以免引起中毒) 3.师:你是怎么闻的?(演示扇闻法)(确定2号杯为白醋)师演示“闻”的方法:用鼻子闻的时候.不要直接靠近物体.要用手扇过气味来闻. 4.我们已经知道糖水和清水没有毒.可以尝(确定3号杯为糖水).师演示“尝”的方法: 品尝时用舌头尝的时候.要用筷子或别的物体蘸取少量的物品进行品尝. 5.小结:经过了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把水找出来了.同时也把水的特点找出来了.水 有什么特点呢?:透明.无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观察是最好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测.但是观察的方法有很多.引导学生讨论发现观察的顺序】 三、探究水的另外两个特点 1、师: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用看、闻、尝、摸的方法很快的帮老师解决了问题.老师心 里很佩服.水除了这四个特点之外.还有其他的特点吗?(生猜测:有形状、会流动.) 师:水到底有没有形状.会不会流动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小组讨论实验方 案.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一粒种子》教学设计2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一粒种子》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懂得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 2、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酉字旁,理解“种子、泥土、暖和”等词意。 3、能用“热闹”“一边……一边……”各写一个句子。 4、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才能钻出地面。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种子发芽的一些条件,理解一些新词意。 难点: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钻出地面。

教学准备:投影,磁带,种子及泥土。 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要点:通过看实物或看图说话,初读课文,了解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自学生字词,指导写字。 一、揭题。 1、读题、质疑:说说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说说你知道种子是怎么发芽的呢?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及生字教学。听录音范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1、听录音,标出段落。 2、说说种子怎么样才钻出地面。

3、轻声读课文,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4、指名分段读、评议。 5、卡片抽读生字词。 A、读准字音。醒xǐng 暖和hua 挺tǐng 泉quán B、说说哪些字难写难记。 C、指导书写,扩词练习。 三、朗读指导。 四、小结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3、扩词,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 第二课时 要点:讲读课文,懂得种子生长的三个基本条件,能用自己的话说不得说种子,怎么样才能钻出地面。 过程: 一、复习 1、读课文 2、读生字、词语。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边读边想。这段中哪两个词用得物别好? “睡、醒”用知这里有什么好处? “睡、醒”各是什么意思。

一年级下科技活动教案

一年级下科技活动教案 【篇一:一年级下科技教学计划】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年级科技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习有关中国小发明家的故事,学习他们,从小就有求知 的欲望;学习牛顿和苹果的故事,知道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2、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动物(蚂蚁、蝴蝶)和植物(花生、大豆),深入了解它们的习性、寿命等相关知识。 3、学习资源与环保知识,从小养成环保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在, 支持环保。4、学习气象与科学知识,了解雷电和台风的形成和好处,知道它们对农业的影响。 5、了解科学方面的小知识,学会幻想,知道科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 在一起的。二、教学措施: 1、开展生动的科技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2、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 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 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 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3、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 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 习惯。三、教学进度安排 【篇二:小学生科技活动辅导教案】 小学生科技活动辅导教案 活动内容:让针漂浮在水面上活动目标: 1、知道水的表面张力可以托住一些轻微的物体。而洗洁精会降低水 的表面张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探索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活动时间:1课时知识链接: 针之所以能在水面上漂浮,是水的表面张力支撑住了针,使之不会 沉下。表面张力是水分子形成的内聚性的连接。这种内聚性的连接 是由于某一部分的分子被吸引到一起,分子间相互挤压,形成一层 薄膜。这层薄膜被称作表面张力,它可以托住原本应该沉下的物体。

课外指导课教学设计生命的奇迹——《一粒种子的旅行》读书指导课.docx

课外指导课教学设计生命的奇迹——《一粒种子的旅行》读书指导课作品简介: 《一粒种子的旅行》是 2010 年海南出版社出版的绘本图书,作者是德国的 安妮·默勒。 在这本书里,安妮·默勒向我们介绍了植物的种种“旅行”手段,例如老鹤 草的“小勺子”、田蓟的“小伞”、草莓的匍匐茎 ,, 种种奇妙的方法,让人大开 眼界。 本书的文字生动有趣,插图精彩纷呈。作者在书中大量运用拼贴手法,使得画面既充满艺术感,又深具真实感,让读者在了解知识的同时,获得非同寻常的艺术享受。 阅读目标: 1.学习读文字、看图画、展想象等绘本阅读的基本方法,学习默读。 2.通过欣赏富有儿童趣味的文字和精美图片,激发对科学绘本的阅读兴趣, 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3.通过对绘本内容的了解,激发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的兴趣,培养探究大 自然的科学精神。 4.学习记简单的读书笔记。 阅读重点难点: 1.通过绘本阅读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2.学习记简单的读书笔记。 课前准备: 1.学生提前了解《一粒种子的旅行》。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我们常常会在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发现植物的影子,比如在石墙的缝隙里、 高高的房顶上、广场的角落里 ,, 植物没有脚,也没有交通工具,它们究竟是怎样到达这些地方的呢 ?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探究其中的奥妙。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课前,同学们都自由阅读了《一粒种子的旅行》这本书,说说你们都收获了 什么? 1.这本书的书名是一粒种子的旅行,作者是安妮·默勒(是的,你从这本书的封面知道了许多信息,真会看书,那从封面上你们还读到了哪些信息?)出版 社、定价、内容简介(所以我们看一本书要先学会看封面)板书:看封面2.这本书有图画也有文字(是的,像这样文字配上图画的书,我们叫它绘 本,又叫图画书) 3.我知道凤仙花的种子的旅行方法是把种子抛到空中(你看书很仔细,关 注了内容,很会读文字)板书:读文字 4.我知道紫花地丁长什么样子?(你从哪里知道的?)从书中的插图上知道的(是的,你还学会了看图片。)板书:看图片 师小结:这本书充满了知识和乐趣,收获太多了,但是怎样把这些知识深深地记在我们的脑海里呢?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吗? (抄下来,背下来,可以做笔记。) 对,做读书笔记是很好的读书方法,下面我们就进行练习。 三、阅读欣赏,同作记录卡。 1.通过刚才的交流,老师发现我们班同学可真会读书,现在老师想与你们 一起来读读看。 出示课件: 有些植物根本不需要汽车和飞机。它们想出了一个特别有趣的旅行方法:等到种子成熟以后,把种子抛到空中。 凤仙花的种子舒舒服服地躺在一个蒴果里。蒴果由几瓣组成,只要轻轻一碰就快速收缩并弹开。这时,所有的种子自然会沿着高高的弧形轨道飞出去。因此,凤仙花也被称为“别摸我” 。 先自由读一读,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字,在平时的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该这么办呢?对啊,查字典也是帮助我们阅读的好办法。 现在请同学们边读这部分边做记录卡。 2.出示记录卡模板,学生练习做记录卡。

《一粒种子》教学设计资料

《一粒种子》教学设计资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本课十四个生字,用生字组词、扩词、造句。 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回答课后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本课,了解一些植物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美好、光明世界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本课十四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措施: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掌握正确地写字和读书姿势。 教学策略: 学生可能对种子发芽的条件掌握不够,教师进行点拨。 教学准备:录音机、生字卡、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充满勃勃生机的季节。地里的种子在春风的吹拂之下,慢慢的苏醒过来了。你想知道种子是怎样发芽的吗? 2、板书课题《一粒种子》,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认识。

2、放课文录音或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边听边在心里跟着读) 3、同桌相互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音。(如果你发现同桌那一个字读错了,请你帮助他读正确。) 4、小组互读互评,组长汇报结果。 5、指名读课文(集体评议)。 6、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1)让学生认读生字。 (2)小组内互相认读。 (3)利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让学生用生字组词或造句。 (5)小游戏:摘苹果。让学生巩固生字。

三、结合插图,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 1、结合插图,朗读课文。 2、小组讨论: (1)种子是怎样看到外面世界的? (2)种子发芽需要那些环境条件? 3、每组推荐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大家评议) 4、指三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5、全班学生齐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一粒种子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科版 20xx年春季

、教学进度表

1 .《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起始课,是小学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两个活动:1.观察一个物体;2.对比观察两个物体。通过这两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认识物体具有颜色、形状、气味、粗糙程度、轻重等特征,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观察、描述、记录方法,为后面学习物体的特征奠定基础。教材中观察的这些物体都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体,这一课将引导学生利用眼、鼻、手等感官和两两对比观察的方法来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学习如何用科学词汇更全面、更准确地描述物体的特征。 【学生分析】 学生每天都会和各种各样的物体打交道,所以,对这些物体他们已经积累了许多感性认识。同时,他们也能够用一些简单的词汇或短语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如颜色、气味、轻重、形状等。但是,学生在全面地描述物体、科学地运用词汇方面,仍存在很多困难。比如,怎样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如何描述形状、什么是粗糙或光滑……在对物质世界进行科学认识的初始阶段,学生出现的困难和产生的问题,就需要科学课堂提供一些研究方法来帮助他们克服和解决。另外,一年级小学生在行为能力上比较弱,课堂上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学习中自我意识较强,团体合作意识较弱。因此,他们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都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2.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科学态度目标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及教学反思教案大班科学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及教学反思教案大班科学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及教学反思”,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知道多种植物种子的特点。 2.在观看视频、配对游戏中自主了解种子不同的旅行方式。 3.产生继续探究其它种子旅行方式的欲望。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根据图画书内容制作的动画课件。 2.图画书《一粒种子的旅行》、种子实物若干、放大镜24个。 活动过程: 一、聊一聊旅行,导入活动。 教师:孩子们,你们外出旅行过吗?是怎么去的? 师小结:你们有的乘坐汽车、有的乘坐火车、还有的乘坐飞机去旅行,旅行可以让我们看到不同地方的风景。有一群植物的种子也想去远处旅行,它们是谁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 二、观察交流,知道植物种子的特点。 1.分组观察。 教师:请你们到后面的桌子上仔细认一认,有哪些植物的种子,这些种子长得怎么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交流观察。 教师:谁来介绍一下你认识的种子,它长得怎么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小结。 三、观看视频,自主了解种子的旅行方式。 1.观看视频,自主学习。 2.幼儿交流,播放视频。

师:你看到了哪些植物的种子,它们是怎么旅行的? 3.教师小结: 在植物世界中,种子们各有他们特殊的本领。有的借助风力旅行,有的借助弹力旅行,有的借助动物出租车去旅行。 四、配对游戏,根据种子的特点选择旅行方式。 1.介绍操作要求。 2.操作评价。 五、观看视频,拓展经验。 1.观看水力旅行的视频。 教师:其实自然界的植物除了运用风力旅行、弹力旅行、借助动物旅行,还有些植物会用特殊的方法去旅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活动总结: 教师:鸭腱藤是怎么旅行的?这些种子真聪明,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旅行。那还有其它很多种子,它们又是怎么旅行的呢,这个秘密就藏在这本图画书里。图画书的名称是《一粒种子的旅行》。活动结束后,我们可以再读一读这本图画书,了解更多关于种子旅行的秘密。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在科学区投放《一粒种子的旅行》等关于种子旅行的图画书,幼儿继续阅读了解植物种子的秘密。 2.生活活动:在散步等活动中,引导幼儿继续观察了解植物种子的特点及旅行方式。 教学反思: 读书活动其实也是学生体验情感的活动。而有情感体验的读书活动,才更具有生命活力。因此,在教学中,我范读有关文中的语句,实际效果很不错。我能感受到自己动情的朗读已打动了所有学生,为他们后面的学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以读代讲,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了读的乐趣。 幼儿百科:种子是种子植物的繁殖体系,对延续物种起着重要作用。种子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除日常生活必需的粮、油、棉外,一些药用(如杏仁)、调味(如胡椒)、饮料(如咖啡、可可)都来自种子。植物、大树、花草也是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