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中药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中药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中药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中药

糖尿病治疗药物及其研究进展

张庆柱

第一部分胰腺内分泌与糖尿病

一、胰岛的构成与功能

人和动物的胰岛细胞以形态和染色特点可分为四类:分别称为α细胞、β细胞、γ细胞和PP细胞。α细胞约占胰岛细胞的20%,分泌胰高血糖素(glucagon);β细胞的数量最多,约占胰岛细胞的75%,分泌胰岛素(insulin);γ细胞占胰岛细胞的5%,分泌生长抑素(somatostat);PP细胞的数量很少,分泌胰多肽(pancreatic polypeptide)。其中胰岛素是促进合成代谢、调节血糖浓度的主要激素,胰高血糖素则是一种促进分解代谢的激素,具有很强的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的作用,它们共同调节和维持血糖的水平。

二、分泌的调节

血糖水平是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重要因素。血糖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血糖升高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胰岛素分泌增加。氨基酸也能影响两者的分泌。当血中氨基

酸增多时,一方面可促进胰岛素分泌,使血糖降低;另一方面还能刺激胰高血糖分泌,对防止低血糖有一定生理意义。胰岛素通过降低血糖间接刺激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但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和γ细胞分泌的生长抑素可直接作用于邻近的α细胞,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三、糖尿病的发生与类型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或相对不足,引起糖、脂肪、蛋白质、水及电解质代谢紊乱的疾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遗传、环境、自身免疫等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可能参与发病过程。而从胰岛β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经血液运输到靶细胞,再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通过信号转导引发细胞内物质代谢效应,这个过程中任何环节出现异常,均可导致糖尿病。

目前世界各国均采用1999年WHO咨询报告的DM分型标准,将糖尿病分成四大类型。①1型DM(胰岛素依赖型,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IDDM):自主免疫反应损害β细胞,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需外源性胰岛素治

疗,口服降血糖药无效;②2型DM(非胰岛素依赖型,non 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NIDDM):占糖尿病总数的90%以上。多因与正常细胞受体结合减少,胰岛素相对缺乏所致,20%~30%的病人需用胰岛素治疗,大多数用口服降糖药治疗即可;③其他特殊类型DM;④妊娠糖尿病(GDM)。临床常见的是1型DM及2型DM。

近年来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第三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WHO报告,全世界目前约有1.5亿糖尿病患者,预测2025年将上升到3亿。估计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约3千万,居世界第二位(印度第一,美国第三)。因此对此病发病机制、预防、治疗等的研究,是医学界的重大课题之一。

第二部分胰岛素

胰岛素是由胰腺胰岛β细胞分泌,相对分子量为56000的小分子酸性蛋白质,由含21个氨基酸的A链和含30个氨基酸的B链通过二硫键相连。药用品多由猪、羊、牛等胰脏中提得。现已有重组的人胰岛素,是经FDA批准后(1982

年)第一个投放市场的生物工程蛋白质药物。另外,还可将猪胰岛素B链第30位的丙氨酸用苏氨酸替代而获得人胰岛素。

【体内过程】胰岛素口服无效,因易被消化酶破坏。皮下注射吸收快,血浆结合率低于10%,半衰期约10min。主要经肝、肾灭活,经谷胱甘肽转氨酶还原二硫键,再由蛋白水解酶水解成短肽或氨基酸,也可被肾胰岛素酶直接水解。其起效为0.5~1h,1~5h作用达高峰,持续5~8h。静注作用出现快,但消失也快,血浆半衰期小于9min。

为延长胰岛素的作用时间,可加入碱性蛋白质(如精蛋白)使胰岛素的等电点接近体液的pH值,降低溶解度,在皮下注射部位形成沉淀,使作用时间延长,成为中效、长效制剂。加入微量的锌可使制剂的稳定性增加。

表35-1 几种胰岛素制剂的药动学特点

类别制剂

注射

用途

起效时

间(h)

峰时

间(h)

作用维

持时间

(h)

短效普通胰

岛素

静注

皮下

0.

5

2

6~

(正规胰岛素)

0.

5~1

2

~4

8

中效珠蛋白锌

胰岛素

皮下

2

~4

6~

10

12

~18 低精蛋白

锌胰岛素

皮下

3

~4

8~

12

18

~24

长效

精蛋白锌

胰岛素

皮下

3

~6

14

~20

24

~36 【药理作用】

1.糖代谢胰岛素使血液中葡萄糖来源减

少,去路增加,因而降低血糖。①促进肌肉、脂肪组织等细胞膜葡萄糖载体将葡萄糖转运入细胞,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②促进葡萄糖的酵解和氧化,诱导肝内葡萄糖激酶,使肝内葡萄糖转化为6-磷酸葡萄糖;③诱导丙酮酸脱氢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等活性,使葡萄糖的酵解和氧化加速;④加速糖原合成,抑制糖原分解;⑤阻抑糖异生中的关键酶,拮抗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及糖皮质激素的糖异生作用。因此胰岛素不足时,可引起血糖增加,当高于肾阈值时,就会发生尿糖。

2.脂肪代谢①促进脂肪合成;②抑制脂

肪酶活性,减少脂肪分解生成游离脂肪酸和酮体;③增加脂肪酸和葡萄糖的转运,使其利用增加。

3.蛋白质代谢可增加氨基酸转运,促进蛋白质合成,同时又抑制蛋白质的分解。

4.钾离子转运促进K+内流入细胞,增加细胞内K+浓度,故有降血钾的作用。

【作用机制】胰岛素属多肽类激素,分子较大,一般认为它不易进入靶细胞而只作用于膜受体,通过第二信使而产生生物效应。胰岛素受体是由2个相对分子质量为13.5万的α亚单位和两个相对分子质量为9万的β亚单位组成的大分子蛋白复合物。α亚单位位于细胞膜外,含胰岛素结合部位,β亚单位为跨膜蛋白,含酪氨酸激酶,行使接受与传递信息的功能。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后,激活β亚单位上酪氨酸激酶,并使酪氨酸残基磷酸化,引起细胞内活性蛋白的磷酸级联放大,导致生物效应产生。

【临床应用】

1.糖尿病适用于胰岛素缺乏的各型糖尿病。主要用于:①Ⅰ型糖尿病;②Ⅱ型糖尿病经饮食和口服降血糖药治疗未获得良好控制者;③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性昏迷和乳酸性酸中毒伴高血糖;④合并重症感染、消耗性疾病、高热、妊娠、创伤及手术的各型糖尿病;⑤全胰腺切除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

2.高钾血症与细胞内缺钾由于胰岛素及葡萄糖进入细胞转变为糖原时,可将K+带入细胞,因此可将胰岛素加入葡萄糖液内静滴治疗高钾血症。临床上将葡萄糖、胰岛素、氯化钾合用(GIK极化液),可促进钾内流纠正细胞内缺钾,提供能量,防治心肌梗死时的心率失常。

【不良反应】

1.低血糖最为常见,多为胰岛素用量过大或未按时进食所致。早期表现为饥饿感、出汗、心跳加快、焦虑、震颤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昏迷、休克及脑损伤,甚至死亡。为防止低血糖严重后果,应教会病人熟知反应症状,以便及早发现,及时摄食和饮用糖水。患者应备有甜食,严重者应立刻静脉注射50%葡萄糖。

2.过敏反应多为使用牛胰岛素所致,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而引发过敏反应。一般轻微而短暂,如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偶见过敏性休克。

3.胰岛素耐受是指在无酮症酸中毒及其他内分泌疾病引起继发性糖尿病情况下,每日胰岛素用量超过200单位。急性耐受性可由创伤、感染、手术、情绪激动等引起,可能与血中具有抗胰岛素作用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有关,只要正确处理诱因,调整酸碱、水电解质平衡,加大胰岛素剂量常可取得良好疗效。慢性耐受性可能与体内产生抗胰岛素受体抗体或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有关,处理方法是换用高纯度胰岛素或人胰岛素,并适当调整剂量。

4.皮下注射可局部出现红肿、硬结和皮下脂肪萎缩等,所以注射部位应有计划地顺序转换。

第三部分口服降血糖药

人工合成的口服降血糖药口服有效,使用方便,是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Ⅱ型)的主要手段。临床常用的主要有磺酰脲类(sulfonylureas)和双胍类(diguanides)。此外还有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其他新型的口服降血糖药。

一、磺酰脲类

磺酰脲类是应用最早、品种最多、临床应

用也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共同结构是苯磺酰脲,只是两端侧链结构不同。第一代药物有甲苯磺丁脲(tolbutamide)、醋磺己脲(acetohexamide)、妥拉磺脲(tolazamide)和氯磺丙脲(chlorpropamide);第二代药物有格列本脲(glyburide,优降糖)、格列吡嗪(glipizide,美吡达)、格列齐特(gliclazide,达美康)等。第三代药物有格列美脲(glimepiride,亚莫利)。第一代产品已经逐渐退出市场,第二代和第三代磺酰脲类降糖药的不良反应较轻微,药效稳定,是Ⅱ型糖尿病治疗的首选药。

【体内过程】该类药物口服在胃肠道吸收迅速而完全,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多数药物分布容积约0.2 L/kg,在肝内氧化成羟基化合物,并迅速从尿中排出。

表35-2 磺脲类药代动力学参数

药物起效时

(h

)

作用持

续时间

(h)

t1/

2

(

h)

代谢/

消除

甲苯磺丁脲1 6~12 5.6

肝代谢失

活,经肾排

(tolbuta

mide)

出醋磺

己脲(acetohexa

mide) 1 10~14 5

肝代谢。代

谢产物活性

与原型药相

同或更强

妥拉

磺脲(tolaza mide) 4~6 10~14 7

肝代谢。代

谢物活性较

原型药弱,

经肾排出

氯磺

丙脲(chlorprop amide) 1 72 35

肝代谢,部

分原型经肾

排出

格列

本脲(glyburide

) 1.5 18~24 2~4

肝代谢。

50%经肾排

格列

吡嗪(glipizide) 1 10~24 3~7

肝代谢失

活。经肾排

格列 2 18~28 4~6 肝代谢失活

美脲

(glimepitid

e)

【药理作用】

1.降血糖作用磺脲类能降低正常人和胰腺功能尚未完全丧失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但对严重糖尿病或完全切除胰腺的糖尿病人则无效。其作用机制是磺酰脲类与胰岛β细胞表面的磺酰脲受体结合,使ATP敏感性K+通道关闭,引起去极化,使电压ATP敏感性Ca2+通道开放,Ca2+内流增加,引起胰岛素释放。并降低肝脏对胰岛素的消除;还可降低血清糖原水平并增加胰岛素与靶组织的结合能力。长期应用且胰岛素已恢复至给药前水平的情况下,其降血糖作用仍然存在,说明降血糖机制还有胰外作用,可能通过抑制胰岛素代谢、提高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数目和亲和力等增强胰岛素的作用。也可促进生长抑素释放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2.其它格列本脲和氯磺丙脲能促进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游离水的重吸收。格列齐特和格列波脲有抑制血小板黏附、刺激纤溶酶原合成

和恢复纤溶活性的作用,还能降低微血管对血管活性胺类的敏感性。

【临床应用】

1.糖尿病用于胰腺功能尚存的Ⅱ型糖尿病且单用饮食控制无效者。对胰岛素产生耐受性的病人加用本类药物可刺激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增强胰岛素的作用。

2.尿崩症氯磺丙脲0.125~0.5g/d,可使病人尿量明显减少。

【不良反应】

1.低血糖所有磺酰脲类药物都能诱发低血糖,尤其当剂量过大、饮食不当、使用长效药物或同时应用能增加磺酰脲类降糖作用的药物。老年人和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长效磺酰脲类药物尤易发生。

2.胃肠道反应常见恶心、呕吐、胃痛、厌食和腹泻,多与剂量有关,减少剂量或继续服药可消失。偶可引起胆汁淤积性黄疸、肝功能损害。

3. 中枢神经系统反应通常发生在剂量过大的情况下,可有头痛、头晕、感觉异常、嗜睡、耳鸣、视力减退、震颤、共济失调等。

4.其他少数病人可出现红疹或红斑、瘙痒等过敏反应,以及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等血液系统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水杨酸类、磺胺类、保泰松、双香豆素类和甲氨蝶啶等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的药物,可使本类药物游离型增多,作用增强而诱发低血糖。氯丙嗪、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药、口服避孕药均可降低磺酰脲类的降血糖作用。肝药酶诱导和抑制剂可影响本类药物的作用,从肾小管分泌排泄的有机酸可与氯磺丙脲竞争而增强其作用。

二、双胍类

双胍类药物化学结构由双胍核加侧链所构成。国内常用的有二甲双胍(甲福明,metformin)、苯乙双胍(苯乙福明,phenformin)等。

【体内过程】二甲双胍口服后吸收迅速,约2h血药浓度达峰值,不经肝脏代谢,主要以原形经肾排出。半衰期3 h。苯乙双胍口服可吸收50%~70%,2~4 h血药浓度达高峰,蛋白结合率为20%,1/3在肝内代谢,其余原形经肾

排出。半衰期为3 h,作用可持续4~6h。

【药理作用】无论胰岛功能是否丧失的糖尿病人,双胍类均能明显降低其血糖水平,但对正常人血糖无影响。其降血糖作用与抑制糖原异生,减少肝脏葡萄糖产生,增加肌肉、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能力,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促进组织对葡萄糖摄取和降低葡萄糖在肠道的吸收有关。

【临床应用】可单独用于饮食控制无效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主要用于轻、中度Ⅱ型糖尿病人,尤其是有胰岛素耐受的肥胖病人。对于不稳定型糖尿病患者,可使血糖波动性下降,有利于血糖的控制。与磺脲类降糖药作用机理互补,合用或复方制剂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使疗效增强,副作用降低,胰岛素用量减少。二甲双胍在降低血糖的同时,还能减少糖尿病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及其引发的不良事件。

【不良反应】有口苦、金属味、厌食、恶心、呕吐、腹泻或疲倦、体重减轻等反应;偶见皮肤红斑、荨麻疹等过敏反应;还可抑制维生素B12经肠道吸收,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该类药物有使肝、肾功能进一步恶化的危险,肝、

肾功能不良的患者最好不用。

本类药物可增加糖的酵解,使乳酸产生增多。尤以苯乙双胍易引起乳酸性酸中毒,即乳酸血症,通常发生在合并严重心肺和肾脏功能受损,或者老年以及用药剂量过大的患者,已在多个国家禁用。此类药物单独使用不会导致低血糖,但与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合用可增加低血糖发生的危险性。

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目前临床使用的有阿卡波糖(acarbose)、伏格列波糖(voglibose)、米格列醇(miglitol)等。

【药理作用】本类药物主要在小肠黏膜刷状缘竞争性抑制各种α-葡萄糖苷酶,阻止1,4-糖苷链水解,使淀粉类分解为麦芽糖进而分解为葡萄糖的速度以及蔗糖分解为葡萄糖的速度减慢,吸收延缓,使餐后血糖降低,而不增加胰岛素的分泌。

【临床应用】降血糖作用较弱,主要用于轻症,或采用磺酰脲类药物餐后高血糖控制不理想的非胰岛素依赖型患者,加用本类药物可明显降低餐后血糖。对于胰岛素治疗而血糖波动大的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合用本药后可改善血糖控制,使餐后血糖峰值降低,血糖波动减少。

【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反应,表现为腹胀、嗳气、肠鸣、肛门排气增多等。少数患者有腹痛、便秘或腹泻。服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可减少上述反应。溃疡病人慎用。个别患者可出现低血糖反应。

四、胰岛素增敏剂

胰岛素增敏药(insulin action enhancer)能改善胰岛素抵抗,纠正相关糖及脂质代谢紊乱,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及其心血管并发症有明显的疗效。主要为噻唑烷二酮(thiazolidinedione)的衍生物,包括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环格列酮(ciglitazone)、吡格列酮(pioglitazone)、恩格列酮(englitazone)等。

【药理作用】

1.降血糖作用该类药物对胰岛素分泌没有影响,需要有胰岛素存在时,才能产生效应。主要通过增加肌肉及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发挥降血糖作用。本类药物是细胞核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peroxisomal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 γ)的选择性激动药,与PPAR γ结合后,激活胰岛素反应基因,通过以下途径改善胰岛素抵抗:①增加脂肪细胞数量,提高胰岛素敏感性;②增强胰岛素的信号传递,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数量并抑制高血糖对酪氨酸蛋白激酶的毒性作用;③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因为TNF-α通过干扰胰岛素受体酪氨酸磷酸化等作用,而引起胰岛素抵抗;④降低肝脏葡萄糖生成及增加肌肉、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转运和摄取。

2.纠正脂质代谢紊乱纠正胰岛素抵抗病人的脂质代谢异常,降低血中非酯化脂肪酸和硝酸甘油含量,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水平。

【临床应用】可单独应用,也可与胰岛素或其他口服降血糖药物合用。对尚有一定胰岛功能、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的患者和其他降血糖药疗效不佳的Ⅱ型糖尿病人,单独使用有效。尤其适合于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的患者应用。对于胰岛功能已经严重损害、不能分泌胰岛素的糖尿病人,如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胰岛严重损害者,单独使用是无效的。

【不良反应】主要有嗜睡、水肿、体重增

加、头痛、肌肉痛和骨骼痛以及胃肠道刺激症状,与胰岛素合用时较为明显。单独使用不导致低血糖,但与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联合时低血糖发生率增加。对已有潜在心衰危险的患者可以诱导或加重心衰。女性患者有增加骨折的风险。活动性肝病和血清转氨酶增高者禁用。

第四部分新型抗糖尿病药物

一、苯甲酸类衍生物

有瑞格列奈(repaglinide)和那格列奈(nateglinide)。口服给药后快速经胃肠道吸收入血,主要由肝脏代谢,其代谢物主要由尿液和粪便排出。具有吸收快、起效快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

作用机制与磺脲类相似,通过与不同受体结合阻滞胰岛β细胞膜上ATP敏感K+通道,抑制K+外流,使细胞膜去极化,从而开放电压依赖Ca2+通道,使细胞外Ca2+流入增加,诱导β细胞分泌胰岛素而降低血糖。适用于饮食控制、降低体重及运动锻炼不能有效控制高血糖的Ⅱ型糖尿病、老年糖尿病以及糖尿病肾病患者。餐前即刻服用,可单独或与其他降糖药物联合应用(磺酰脲类除外)。

一般耐受良好,偶见空腹感、腹痛、恶心、呕吐和便秘等胃肠道反应,皮肤搔痒、发红、荨麻疹等过敏反应。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应减量或慎用,18岁以下儿童和75岁以上老人不推荐使用。

二、利拉鲁肽(liraglutide)

是一种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在天然GLP-1分子结构上更换一个氨基酸,并增加一个16碳棕榈酰脂肪酸侧链,能够激动GLP-1受体。GLP-1是人体内存在的一种多肽,可根据葡萄糖水平按需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并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而发挥降血糖作用。

利拉鲁肽仅需每日1次注射就能起到良好降糖作用,由于具有葡萄糖依赖性降糖机制,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的几率非常低。加之能改善β细胞功能,降低血压,可以延缓糖尿病进展并减少心血管并发症。它在体内自然分解,不依赖于肾脏排泄。在用药的早期阶段有与剂量相关的恶心、呕吐和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也可引起头晕、头痛及过敏性反应。

三、西他列汀(sitagliptin)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药剂学26

第二十四章炙法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的炮制方法称炙法。炙法均用液体辅料,盐、生姜等需制成盐水和姜汁方可应用。要求辅料渗入药物内部,其加热温度比炒法低,除盐炙杜仲用中火外,多用文火,炒制时间较长,以药物炒干为宜。 一、酒炙法 (一)酒炙目的 (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如大黄、黄连、黄柏等。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如当归、川芎、桑枝等。 (3)矫臭去腥如乌梢蛇、蕲蛇、紫河车等。 (二)酒炙的操作方法 (1)先拌酒后炒药此法适用于质地较坚实的根及根茎类药物,如黄连、川芎、白芍等。 (2)先炒药后加酒此法仅用于质地疏松且加酒后易发粘的药物,如五灵脂。 (三)注意事项 药物用酒拌润时,容器应加盖;炙药除蟾酥用白酒外均以黄酒为主,一般为每100kg药物,用黄酒10~20kg。若酒的用量较少,不易拌匀药物时,可加适量水稀释;炙药一般用文火,勤翻动,炒至近干,颜色加深时,即可取出,晾凉。 大黄 有大黄、酒大黄、熟大黄(清蒸或酒炖)、大黄炭、醋大黄、清宁片(由酒和蜜制成)。大黄为不规则厚片或块,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中心有纹理,微显朱砂点,习称“锦纹”,质轻,气清香,味苦而微涩; 酒大黄表面深棕色或棕褐色,偶有焦斑,折断面呈浅棕色,质坚实,略有酒香气; 熟大黄表面黑褐色,质坚实,有特异芳香气,味微苦; 大黄炭表面焦黑色,断面焦褐色,质轻而脆,有焦香气,味微苦; 醋大黄表面深棕色或棕褐色,断面浅棕色,略有醋香气; 清宁片为圆形薄片,表面乌黑色,有香气,味微苦甘。 生大黄泻下作用峻烈;酒大黄泻下作用稍缓,以清上焦实热为主;熟大黄泻下作用缓和,减轻腹痛之副作用,并增强活血祛瘀之功;大黄炭泻下作用极微并有止血作用;醋大黄以消瘀为主;清宁片泻下作用缓和,具缓泻而不伤气,逐瘀而不败正之功,用于年老、体弱及久病患者。其泻下作用减轻是因结合性蒽醌和二酮衍生物含量下降所致。用酒量每炙药物100kg用酒10 kg,炖药用酒30kg。现有熟大黄酒热压制法新工艺。 黄连 有黄连、酒黄连、姜黄连和萸黄连。 酒黄连是取黄连片,加入定量的黄酒拌匀,稍闷润,待酒被吸尽后,文火加热炒干。每100kg 黄连片用黄酒12.5kg。 姜黄连每100kg黄连片用生姜12.5kg或干姜4kg,绞汁或煎汁。 萸黄连是取吴茱萸加水煎煮,煎液与黄连片拌匀,闷润,药液被吸尽后,文火炒干。 黄连片每100kg用吴茱萸10kg。黄连为不规则的薄片或碎块,周边黯黄色,粗糙,片面黄色,质坚硬,气微,味极苦;酒黄连色泽较生片加深,味苦,略带酒气;姜黄连表面棕黄色,味苦,略带姜的辛辣味;萸黄连色泽黯黄色,味苦,略带吴茱萸的辛辣味。 黄连生用苦寒性强,长于泻火解毒,清热燥湿。酒炙能引药上行,缓和寒性,善清头目之火。姜炙黄连缓和其过于苦寒之性,并增强其止呕作用,以治胃热呕吐为主;吴萸制黄连可抑制其苦寒之性,使黄连寒而不滞,以清气分湿热,散肝胆之郁火为主。 当归

2019执业药师中药学知识一同步练习题:常用中药的鉴别(有答案)

2019执业药师中药学知识一同步练习题:常用中药的鉴别 (有答案) A:双子叶植物根类中药的性状鉴别特征不包括 A.圆锥形、圆柱形或纺锤形 B.外表为表皮,比较光滑 C.外表有栓皮,比较粗糙 D.大多次生构造发达 E.横断面具有形成层环纹,有放射状纹理,无髓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B选项属于单子叶植物特征。 A:外表有栓皮,断面形成层环明显,自中心向外呈放射状结构,中心无髓的药材属于 A.双子叶植物的根 B.双子叶植物的根茎 C.单子叶植物的根 D.单子叶植物的根茎 E.蕨类植物的根茎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外表有栓皮,断面形成层环明显,自中心向外呈放射状结构,中心无髓是双子叶植物的根的特征。

A:表面黄棕色至黑褐色,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片,叶柄残基有断面维管束5-13个环列的药材是 A.绵马贯众 B.南沙参 C.胡黄连 D.北沙参 E.川牛膝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表面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片是蕨类植物的特点,选项中只有A属于蕨类,所以选择A。 A:以下有关药材大黄说法错误的内容的是 A.来源于廖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 B.用药部位为根及根茎 C.味苦而微涩,嚼之黏牙,有砂粒感 D.根茎韧皮部宽广,可见星点环列或散在 E.星点为异形维管束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大黄的星点是在根茎的髓部,不在韧皮部,故错误。 A:切面淡棕色,略呈角质样而油润,中心维管束木质部较大,黄白色,其外围有多数黄白色点状维管束,断面排列成2-4轮的饮片 A.白薇 B.细辛

C.牛膝 D.白术 E.天麻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切面有多数黄白色点状维管束,断面排列成2-4轮是典型的筋脉点特征,故选择C。 A:以下有关威灵仙的说法错误的是 A.来源于毛茛科植物威灵仙、棉团铁线莲或东北铁线莲 B.根茎顶端残留茎基;下侧着生多数细根 C.根质较坚韧,不易折断 D.根断面皮部较广,与木部间常有裂隙 E.气微,味淡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威灵仙根硬脆,易折断,故C错误。 A:味连的鉴别特征不包括 A.多簇状分枝,常弯曲互抱,形如鸡爪 B.多为单支,弯曲呈钩状,较细小 C.表面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及须根或须根残基 D.有“过桥” E.味极苦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B选项为云连的特征。

史上最全的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必考知识点归纳

精选考试类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祝同学们考得一个好成绩,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史上最全的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必考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一)《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该书系 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 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奠定了本草学理论基础。 (二)《本草经集注》:魏晋南北朝陶弘景著,载药730种。在各 论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初步确立了综合 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三)《新修本草》:又称为《唐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共载药850种。 (四)《证类本草》:宋代唐慎微,该书图文对照,方药并收,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

(五)《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六)《本草纲目拾遗》:清代赵学敏,载药921,新增716种,创古本草收新药之最,完成第六次大总结。 (七)《中华本草》:当代。中药,民族药,包括藏药、蒙药、维药、傣药各1卷。含药最多。 第二节中药的性能 一、四气:又称四性,即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四气之外,还有平性,寒热偏性不明显者。 温热属阳,寒凉属阴。温次于热,凉次于寒。能够减轻或消除 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 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 所示作用:寒凉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等作用。温热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回 阳救逆等作用。 二、五味:指药物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确立依据:1.药 物的真实滋味。2.药物的功能。今药味确定,主以药效, 参以口尝。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三、五味所示效用及临床应用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药剂学8

第七章液体药剂 考题 1.已知聚山梨酯60的HLB值为14.9,司盘20的HLB值为8.6,比例混合的HLB值为11.12,则两者的混合比例为 A.1.5:1 B.1:1.5 C.l:1 D.1:0.5 E.1:2 答案:B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具有加和性,例如简单二组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HLB 值可用下列方法计算: HLB ab = 式中,HLB ab 为混合乳化剂的HLB值;HLB a 为乳化剂a的HLB值;HLB b 为乳化剂b的HLB值;W a 为乳化剂a的重量;W b 为乳化剂b的重量。 2.HLB值在8-16之间的表面活性剂,通常用作 A.增溶剂 B.O/W型乳化剂 C.W/O型乳化剂 D.润湿剂 E.消泡剂 答案:B 一、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 (一)亲水亲油平衡值 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和力称为亲水亲油平衡值(HLB)。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愈高,其亲水性愈强;HLB值愈低,其亲油性愈强。 HLB值在15~18以上的表面活性剂适合用作增溶剂, HLB值在8~16的表面活性剂适合用作0/W型乳化剂, HLB值在3~8的表面活性剂适合用作W/0型乳化剂, HLB值在7-9的表面活性剂适合用作润湿剂。 3.下列表面活性剂有起昙现象的是哪一类 A.肥皂 B.硫酸化物 C.磺酸化物 D.季铵化物 E.吐温 答案:E (二)胶团和临界胶团浓度 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达到一定浓度后溶液的表面吸附达到饱和,尽管表面活性剂的浓度继续增加,但其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已不再明显增强,表面活性剂的分子则转入溶液中,由于亲油基团的存在,水分子与表面活性剂分子相互间的排斥力远大于吸引力,导致表面活性剂分子自身依靠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鉴定学部分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鉴定学部分 中药鉴定学部分主要包括常用中药材及其饮片的真伪鉴别、质量评价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执业药师必备的中药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执业药师的职责与执业活动的需要,中药鉴定学知识考试内容的总体要求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中药鉴定的依据、一般程序及方法;《中国药典》XXXX年版(一部)凡例和附录中与中药鉴别有关的规定;各类中药材的概述和常用名词术语以及120种中药材及其部分饮片的鉴定。 熟悉:中药鉴定学的任务;中药产地、采收、加工、储存养护的概况及其对中药质量的影响;60种中药材及其部分饮片的鉴定;36种中药材的常见伪品(或掺伪品、混淆品、劣质品、代用品、人工合成品、培育品)的来源及主要鉴别点。 了解:中药鉴定学的发展概况;中药材拉丁名的命名原则;中药鉴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4O种中药材及其部分饮片的鉴定。

【考试内容】 一、总论 1.掌握中药鉴定的依据。 2.掌握《中国药典》XXXX年版(一部)凡例和附录中与中药材鉴别有关的规定,如精确度、药材取样法、杂质检查法、水分测定法、灰分测定法等。 3.掌握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4.掌握中药鉴定的常用方法和质量评价方法: (1)来源鉴定掌握中药来源鉴定的步骤、方法及内容,包括原植(动)物的科名、植(动)物名、药用部位,矿物的类、族、矿石名或岩石名。 (2)性状鉴定掌握中药性状鉴定的方法、特点、步骤及内容,包括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特征、气、味、水试、火试以及相应的注意事项。 (3)显微鉴定掌握中药显微鉴定常用的制片方法,试剂选用,细胞壁及细胞内含物的鉴别。

史上最全的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必考知识点汇总

精选范文及其他应用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精选考试类文档,如果需要,请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史上最全的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必考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一)《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该书系 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 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奠定了本草学理论基础。

(二)《本草经集注》:魏晋南北朝陶弘景著,载药730种。在各 论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初步确立了综合 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三)《新修本草》:又称为《唐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共载药850种。 (四)《证类本草》:宋代唐慎微,该书图文对照,方药并收,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 (五)《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六)《本草纲目拾遗》:清代赵学敏,载药921,新增716种,创古本草收新药之最,完成第六次大总结。 (七)《中华本草》:当代。中药,民族药,包括藏药、蒙药、维药、傣药各1卷。含药最多。 第二节中药的性能 一、四气:又称四性,即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四气之外,还有平性,寒热偏性不明显者。 温热属阳,寒凉属阴。温次于热,凉次于寒。能够减轻或消除 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 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

所示作用:寒凉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等作用。温热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回 阳救逆等作用。 二、五味:指药物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确立依据:1.药 物的真实滋味。2.药物的功能。今药味确定,主以药效, 参以口尝。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 三、五味所示效用及临床应用 1.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2.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3.酸:能收、能涩,生津、安蛔,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 当慎用。 4.苦:能泄、能燥、能坚。(1)泄:①通泄,如大黄;②降泄, 如苦杏仁;③清泄,如黄连。(2)燥指苦能燥湿,如苍术。 (3)坚:①坚阴,即泻火存阴;②坚厚肠胃。津液大伤及 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 5.咸:能软、能下,能软坚散结或软坚泻下。昆布海藻治瘰疬,芒硝软坚泻下治便秘。 6.涩:能收、能敛,习惯将涩附于酸。涩味药大多能敛邪,邪气未尽者慎用。

执业药师中药一

第一章:中药与方剂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 1、《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汉)2,《本草经集注》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陶弘景) 3《新修本草》唐官修,图文对照,第一部药典4.《证类本草》宋以前本草大成 5、《本草纲目》古代本草最全(明李时珍) 6、《本草纲目拾遗》清赵学敏新增药 物最多 第二节:中药的性能 一、四气:寒热温凉(平) 二、五味: 1、辛,能散,能行化湿开窍耗气伤阴 2、甘,能补能缓能和腻膈碍胃 2、酸,能收能固生津收敛邪气4、苦,能泄火能燥湿能坚阴伤津伐胃 3、咸,能软,能泻能散6、淡,渗湿利水 三,升降沉浮:辛甘淡——升浮,酸苦咸——沉降 清宣肺气,利咽——升浮,清热解毒,通便——沉降 升浮效用:上行向外——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窃 四,归经:到哪里去,选择什么路,脏腑+经络 第四节:中药的配伍 1、相须:相似药物+(同性)—夫妻增效 2、相使:主+辅—(异性)—主仆增效 2、相畏(A小偷B警察)小偷怕警察减毒4、相杀(A小偷B警察)警察抓小偷减毒 3、相恶:A+B——A效用↓减效6、相反:A+B——A毒性↑增毒 第五节:方剂与治法 一、常用治法:八法——汉吐下请萧何温补(汗吐下清消和温补) 二,组方原则:君药(习)臣药(李)佐助--佐制--反佐=佐药(王)使药(大使)引经--调和 第二章:中药材生产与品质 第二节:中药材产地 一、四大怀药:牛山菊花遍地黄牛膝、山药、菊花、地黄 二、浙八味:菊花两百元卖金贝菊花-白芍-白术-元胡索-元(玄)参-麦冬-郁金-浙贝母 三、道地药材:黄芪——内蒙,党参——山西,木瓜——安徽,泽泻——福建,当归——甘肃 紫草——新疆薄荷——江苏枳壳——江西黄连——四川茯苓——云南 第四节:中药材的产地加工 方法:1、拣洗:去降泥沙杂质+非药用部分(芳香气味,不用水洗) 2、切片:根、根茎,藤木,果实(易挥发,易氧化,不切薄片---当归-川芎) 3、蒸煮烫:含浆汁淀粉糖分(营养物质)搓揉:----玉竹-党参-三七 4、发汗(回潮):——茯苓-玄参-厚朴-续断-杜仲 第三章:中药化学成分 (生物碱—糖和苷—醌类—香豆素与木脂素—黄酮—帖类与挥发油—皂苷—强心苷 第一节: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2019执业药师考试真题解析《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2019年《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真题解析 一、最佳选择题 1、五味理论认为,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的味是 A、辛 B、甘 C、酸 D、苦 E、咸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五味。凡邪未尽慎用的是酸味。因此选择C。 2、在七情配伍中,半夏与生姜同用的配伍关系是 A、单行 B、相须 C、相使 D、相畏 E、相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配伍相畏。半夏畏生姜——相畏。因此选择D。 3、产于云南的道地药材是 A、麦冬 B、甘草 C、木香 D、泽泻 E、当归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道地药材。云南的道地药材有:三七,茯苓,木香,重楼。因此选择C。 4、提取莪术挥发油常用的方法是 A、浸流法 B、渗流法 C、超声提取法 D、加热回流法

E、水蒸气蒸馏法 答案:E 解析:本题考查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挥发油具有挥发性,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因此选择E。 5、按《中国药典》规定,质量控制成分的结构类型为异喹啉类生物碱的药材是 A、川乌 B、天仙子 C、防己 D、马钱子 E、千里光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碱。防己中的质量控制成分粉防己碱,粉防己诺林碱的结构类型属于异喹啉类生物碱。因此选择C。 6、某女,40岁、按甘草附子汤的组方取药,药师嘱其所用制附子应先煎,之后与他药共煎。 制附子先煎的目的是 A、长时间煎煮可提高乌头碱的溶出量

B、制附子中的化学成分水溶性差、需要长时间溶解 C、长时间煎煮促使制附子中生物碱与有机酸成盐、有利于溶出 D、长时间煎煮会促使制附子中苯甲酸与生物碱结合成酯、有利于吸收 E、制附子中的二萜双酯型生物碱有很强的毒性,长时间煎煮可降低毒性 答案:E 解析:本题考查附子中的毒性成分。附子经过炮制后,其中的毒性成分双酯型生物碱发生水解,变为醇胺型生物碱,毒性降低。因此选择E。 7、燀法炮制苦杏仁可防止苦杏仁苷发生 A、加成反应 B、消除反应 C、甲基化反应 D、乙酰化反应 E、酶水解反应 答案:E 解析:本题考查苦杏仁的炮制作用。苦杏仁中经过燀法炮制后,其中的酶失去活性,防止苦杏仁苷发生酶解。因此选择E。 8、除另有规定外、应检査融变时限的制剂是

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真题精华卷

执业药师考试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真题精华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第1题 甲苯法测定水分适合于 A.大黄 B.牛膝 C.党参 D.黄柏 E- 丁香 正确答案:E, 第2题 测定中药灰分温度应控制在 A. 100 ~ 105°C B. 25 - 300°C C. 300 ~ 400°C D. 400 ~500°C E. 500 - 600° C 正确答案:E, 第3题 每个维管束周围均有内皮层的药材是 A.绵马贯众 B.大黄 C.何首乌 D.牛膝

正确答案:A, 第4题 单子叶植物根类中药维管束类型是 A.有限外韧型 B.无限外韧型 C.周韧型 D.周木型 E.辐射型正确答案:E, 第5题 威灵仙的药用部位是 A.根 B.块根 C.根茎 ,D根及根莲 E-块茎 正确答案:D, 第6题 具“狮子盘头”特征的药材是 A.防风 R银柴胡 C.太子参 D.羌活 E.党参 正确答案:E, 第7题 川乌和附子为 A.同科不同属植物 B.同属不同种植物 C.同种植物药用部位不同 D.同种植物产地不同 E.不同科植物 正确答案:C,

下列哪项不是板蓝根的性状特征 A.根头部略膨大 B.根头部可见暗绿色的叶柄残基 C.质坚实,不易折断 D.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 E.气微,味微甜而后苦涩 正确答案:C, 第9题 粉末中无草酸钙结晶的药材是 A.甘草 B.黄芪 C.商陆 D.人参 E.太子参 正确答案:B, 第10题 杭白芷根上部的形成层呈 A.圆形 B.近方形 C.多角形 D.三角形 E.波状 正确答案:B, 第11题 蓼大青叶的气孔轴式多为 A. 一不等C.直轴式 D.平轴式 E.环式式 B.不定式 正确答案:D, 第12题 药材浸水中,水被染成黄色,柱头呈喇叭状,内侧有一短缝的是A.西红花 B.红花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药剂学题库颗粒剂含答案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药剂学题库颗粒剂含答案 一、A型题 1.除另有规定外,颗粒剂辅料的用量不宜超过稠膏量的? A.9倍? B.8倍? C.7倍? D.6倍? E.5倍?2.感冒清热颗粒属于下列哪种颗粒? A.混悬性颗粒剂? B.水溶性颗粒剂? C.泡腾颗粒剂? D.块形冲剂? E.酒溶性颗粒剂? 3.有关水溶性颗粒剂干燥的叙述中,错误的为? A.湿粒应及时干燥? B.干燥温度应逐渐上升? C.干燥程度控制水分在2%以内? D.干燥温度一般为85~90℃? E.可用烘箱或沸腾干燥设备?4.下列关于颗粒剂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服用剂量较大 B.吸收、起效较快

C.产品质量不太稳定 D.易霉败变质 E.不易吸湿结块5.水溶性颗粒剂的制备工艺流程为 A.原料药提取—提取液精制—制颗粒—干燥—整粒—包装 B.原料药提取—提取液精制—干燥—制颗粒—整粒—包装 C.原料药提取—干燥—提取液精制—制颗粒—整粒—包装 D.原料药提取—提取液精制—制颗粒—整粒—干燥—包装 E.原料药提取—提取液精制—整粒—制颗粒—干燥—包装 6.对颗粒剂软材质量判断的经验(软材标准)是 A.度适中,捏即成型 B.手捏成团,轻按即散 C.要有足够的水分 D.要控制水分在12%以下 E.要控制有效成分含量7.颗粒剂中挥发油的加入方法是 A.与稠膏混匀制成软材 B.用乙醇溶解后喷在湿颗粒中 C.用乙醇溶解后喷于整粒后的干颗粒中 D.用乙醇溶解后喷在整粒中筛出的细粉中,混匀后再与其余干颗粒混匀 E.以上方法都可以 8.按现行版药典规定,颗粒剂的粒度要求是不能通过1号筛和能通过5号筛的颗粒和粉末总和,不得超过

执业药师中药学考试专业知识课件

2015中药执业药师考试专业知识一真题回忆整理版 欢迎大家补充,批评指正。(附件是Word版)。 A型题 1清代本草的代表作:本草纲目拾遗 2.气虚阴亏不宜的的五味是:辛味 3.白芷治疗头痛类型 4.柴胡和升麻共有的功效:升阳 5.决明子的功效:润肠通便 6.赤芍的功效 7.能清热解毒明目止痉是哪味药 8全蝎研末入丸、散的用量:0.6--1g 9服用下列哪个中药时不能饮茶:使君子 10祛风湿,强筋骨,利水消肿的:桑枝,香加皮等 11秦皮不具有什么功效:利咽,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燥湿止带 12下面那个体现相畏:石膏配知母,人参和莱菔子,生半夏和生姜 13下面具有化痰止咳,和胃止逆功效的中药:枇杷叶,葶苈子 14巴戟天的功效 15厚朴配伍枳实的功效:消积 16芫花--泄水逐饮 17白鲜皮的功效 18马齿苋的功效- 19益母草不具有的功效 20清热排脓:薏苡仁 21利水渗湿,泻热:泽泻 22马钱子除消肿定痛还有通络散结功效 23硼砂:外用清热解毒,内服清肺化痰 24能全部通过四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五号筛不超过60%的粉末:中粉 25关于置换价的计算。置换价为2,空白栓重2g,药物重0.2g,制100粒要好多基质?26滴丸药物以PEG400为分散介质,用什么助悬剂? 27大输液灭菌方式:热压灭菌

28去“火毒”的是:黑膏药 29不用做溶散时限检查的:A水丸B浓缩丸C滴丸D小蜜丸E大蜜丸30助悬剂:A枸橼酸盐B酒石酸盐C磷酸钙D硅酸铝 31糖衣片的粉衣层(粉底层)材料为:糖浆+滑石粉 32接近药品实际贮存条件的有效期试验:长期试验法 B型题 A巴豆B番泻叶C芫花D甘遂 1性寒,泻下导滞: 2性热,逐水退肿: A秦艽B千年健 3祛风湿,强筋骨: 4治风寒湿痹痛: 5寒疝腹痛:荔枝核 6止呕: A苎麻根B侧柏叶C仙鹤草 7止血药中,安胎: 8止血药中,肺热咳嗽痰多: 9止血药中,久痢: 10温肾固精缩尿: 11暖肾开胃摄唾:益智仁 12芡实:补脾去湿 13补肝肾,行血脉:续断 A重镇安神B养心安神 14朱砂:A 15龙骨:A 16酸枣仁:B 17滋阴潜阳,软坚散结:鳖甲 A附子B肉桂C花椒 18引火归元:B 19杀虫:C 20温肾纳气:沉香 21运脾:鸡内金 22止痛: 23消肿利咽:山豆根 24牡丹皮:活血散瘀 25白鲜皮:祛风燥湿止痒 26麝香的功效 27金樱子的功效 28石榴皮的功效 29凉血解毒;西红花, 30解郁安神:西红花 31补肝肾,行血脉:续断 32平肝疏风:野菊花 33滋阴润燥的:天冬 34炮制后,性由寒转温的是:地黄 35杀酶保苷:黄芩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药剂学试题A型题+B型题+X型题(答案)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药剂学试题A型题+B型题+X型题(答案) 一、A型题1.下列关于气雾剂的叙述,错误的有? A.耐压容器必须性质稳定、耐压、价廉、轻便? B.阀门系统的精密程度直接影响气雾剂给药剂量的准确性? C.抛射剂为高沸点物质,常温下蒸汽压大于大气压? D.压灌法填充抛射剂,容器中空气无法排除? E.按分散系统气雾剂可分为溶液型、混悬型、乳剂型?2.下列有关气雾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吸入气雾剂主要起局部治疗作用? B.抛射剂可产生抛射动力,亦常为气雾剂的溶剂和稀释剂? C.气雾剂按相的组成可分为一相及二相气雾剂? D.气雾剂按分散系统可分为溶液型及混悬型气雾剂? E.含水气雾剂产品可采用压灌法或冷灌法充填抛射剂?3.下列奏效最快的剂型是? A.栓剂? B.片剂? C.丸剂? D.吸入气雾剂?

E.胶囊剂?4.有关气雾剂的叙述中,错误的为? A.抛射剂在耐压的容器中产生压力? B.抛射剂是气雾剂中药物的溶剂? C.抛射剂是气雾剂中药物的稀释剂? D.抛射剂是一类高沸点物质? E.抛射剂在常温下蒸汽压大于大气压 5.有关气雾剂容器的叙述中,错误的为? A.不与药物、抛射剂起作用? B.能安全承受成品的压力? C.应用小不锈钢瓶? D.应用一般的玻璃瓶? E.应用耐压塑料瓶 6.发挥全身作用的吸入气雾剂,一般要求其粒径应为? A.50-100nm B.10~50 nm? C.50-100μm? D.0.5~1 μm? E.10~50 μm?7.下列关于气雾剂制备工艺流程正确的是 A.药物的配制→分装→阀门的装配→充填抛射剂→包装

B.耐压容器的处理→阀门装配→充填抛射剂→药物的配制→分装→包装 C.耐压容器的处理→阀门的装配→药物配制→分装→充填抛射剂→包装 D.充填抛射剂→耐压容器的处理→阀门装配→药物的配制→分装→包装 E.耐压容器的处理→药物的配制→阀门的装配→充填抛射剂→包装 8.现行版《中国药典》附录规定吸入气雾剂粒度检查应控制在 A.药物粒径大多在5μm以下,粒径大于10μm的粒子不超过10粒 B.药物粒径大多在30μm以下 C.药物粒径大多在1μm以下 D.药物粒径大多在10μm以下 E.药物粒径大多在50 μm以下9.气雾剂中喷射药液的动力是 A.定量阀门 B.抛射剂 C.表面活性剂 D.潜溶剂 E.耐压容器

执业药师中药鉴定图谱及归纳

残留金黄色绒毛,边缘有1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或条纹表面密被叶柄残基及鳞片,断面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 辽细辛,常卷曲成团。根茎横生成不规则圆柱形髓部可见星点,嚼之黏牙,有沙粒感。 切面皮部较薄,木部宽广,皮部与木部较易分离。根茎髓中有隔或呈空洞状。皮部有4~11个圆形异性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纹

外围散有多数黄白色点状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轮 筋脉点维管束点状,排列成数轮同心环筋脉点 木部隆起,形成数个突起同心环环轮,“罗盘纹”呈细长纺锤形或条形,稍弯曲。凹陷 处有须根痕,质硬而脆,断面平坦 乌头的母根(主根),呈不规则圆锥形,弯曲,顶端有残茎,中部向一侧膨大,有小瘤状侧根,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 断面皮部较广,木部淡黄色,略呈方形,皮部与木部常有裂隙

北乌头的块根,一侧具圆形或扁圆形不定根残基(钉角)乌头的子根(侧根)加工品,泥附子,浸入食用胆巴水溶液,煮至透心,取出,去皮,纵切,蒸,晒 乌头的子根(侧根)加工品,泥附子,浸入食用胆巴水溶液,煮至透心,取出,水漂,纵切,染色,蒸出油,烘,晒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菊花心 木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的有 裂隙 有髓

形如鸡爪,有的节间长而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雅连,“过桥”过长。云连,形如蝎尾 形似猪大肠,富粉性,饮片,有稀疏的放射状纹理 “车轮纹”不规则扁球形,顶端凹陷,断面有蜡样光泽 根头略大,疣状突起;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 金井玉栏 关药。呈结节状,有数个圆形空洞的茎 基痕,洞内壁显网状沟纹 切面较平坦,粉红色、淡黄色或黄棕色,木部略显呈放射状排列;或皮部有多数黄棕色绵状纤维(长叶地榆,绵地榆)

执业药师考试专业知识一中药学

答案:D 2014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2.表示药物有渗湿利水作用的味 是 A.涩味 B.辛味 C.酸味 D.淡味 E.咸味 答案: D 中药学部分3.寒凉类药所不具备的功效是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第一章 A.凉血 B.回阳救逆 C.解热毒 D.清热 E.泻火重点解析 答案:《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B 《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神农本草经》;《中华本草》 4.不属于沉降性的功效是 A.泻下 B.清热 C.解表作者、药物数量、成书年代、学术贡献 D.止呕 E. 平喘 答案:例题: C [5-6] 1、清代的本草代表作是A.A.《本草纲目》 B.《证类本草》 C.《新修本草》 甘味 B.淡味 C.酸味 D.涩味 E.苦味 5. E.《本草拾遗》药物能渗湿利水的味是 D.《本草纲目拾遗》 6.药物能补虚 和中的味是答案:D 答案:B,2.以图文对照法编著的药典性本草著作是 A [7~《新修本草》A.《本草纲目》 B.《本草经集注》 C. 9] A.有毒无毒 B.四气 C.升降沉浮 E.D.《本草纲目拾遗》《经史证类 备急本草》 D.五味 E.归经 7.以用药反应为依据,以病证寒热为基准确定的是中药的C 答案: 8.根据药物特性和药物疗效确定的是中药的 3、首次全面系统整理、补充《神 农本草经》的本草著作是 9.主要以药效,参以口尝确定的是中药的 C.A.《本草纲目》 B.《新修本 草》《本草纲目拾遗》 答案:B、E、《本草经集注》D. E.《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D [10-11] 答案:D A.清泄 B.软坚[4-6] C.渗利 D.和中 E.活血 10.苦味的作用是、苏敬、陶弘景、李时珍、唐慎微A B、赵学敏 C D E 11.甘味的作用是《证类本草》的作者是、 4答案:5、 A, D 《本草纲目拾遗》的作者是12.寒凉性表示药物具有的作用包括《本草经集注》 的作者是6、A.清热 B.泻火 C.凉血答案:ABD D.散风 E.解热毒 答案:7、 ABCE 《神农本草经》13.365 B、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载药种药性理论的内容 主要有 AA. 、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 写模式C四气五味 B.升降浮沉 C.有毒无毒 D.用药禁忌 E.煎煮方法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药剂学28

第二十六章蒸煮燀法 一、蒸法 (一)蒸制目的 便于保存,如桑螵蛸、黄芩、人参; 有的药物蒸后性味改变,产生新的功能,临床适用范围扩大,如地黄、何首乌、大黄; 有的药物与酒炙、醋炙有类同的辅料作用,如地黄、肉苁蓉、黄精、五味子; 有的药物蒸制则是为了便于软化切制,如木瓜、天麻、玄参。 (二)操作方法将待蒸的药物洗漂干净,并大小分开,质地坚硬者可适当先用水浸润1~2h 以加速蒸的效果。与液体辅料同蒸者,可利用该辅料润透药物,然后将洗净润透或拌均匀辅料后润透的药物,置笼屉或铜罐等蒸制容器内,隔水加热至所需程度取出,蒸制时间一般视药物而定,短者1~2h,长者数十小时,有的要求反复蒸制(九蒸九晒)。 蒸制过程中一般先用武火,待“圆气”后改用文火,保持锅内有足够蒸气即可。但非密闭容器内酒蒸时,要先用文火,防止酒很快挥散,达不到酒蒸目的。 何首乌 有何首乌、制首乌。制首乌是取生首乌片或块,用黑豆汁拌匀,润湿,置非铁质蒸制容器内,密闭,蒸或炖至汁液吸尽,药物呈棕褐色时,取出,干燥;每100kg何首乌片或块,用黑豆10kg(黑豆汁制法:取黑豆汁10kg,加水适量,煮约4小时,煎汁约15kg,再煎煮3小时,煎汁约10kg,合并得黑豆汁约25kg)。何首乌为不规则圆形厚片或小方块,表面淡红色或棕黄色,中心部散列云锦花纹(异性维管束),周边红棕色或红褐色,皱缩不平,质坚实,粉性,味稍苦涩;制首乌为棕褐色厚片或小方块,质坚硬,有光泽,味微甜。 生首乌苦涩性平兼发散,具解毒,消肿,润肠通便的功能,经黑豆汁拌蒸后,味转甘厚而性转温,增强了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作用,同时消除了生首乌滑肠致泻的副作用,宜于久服。外观质量以蒸32小时为最好。结合药理作用提示炮制时间以常压蒸32小时为好黄芩 有黄芩、酒黄芩、黄芩炭。黄芩是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隔水加热,蒸至“圆气”后半小时,候质地软化,取出,趁热切薄片;或将净黄芩置沸水中煮10分钟,取出,闷8~12小时,至内外湿度一致时,切薄片。酒黄芩是取黄芩片,加黄酒拌匀,稍闷,待酒被吸尽后,用文火炒至药物表面微干,深黄色,嗅到药物与辅料的固有香气,取出,每100kg黄芩片,用黄酒10kg。黄芩炭是取黄芩片,用武火加热,炒至药物外面黑褐色,里面深黄色。黄芩为类圆形或不规则薄片,外表皮黄棕色至棕褐色;切面深黄色,边缘粗糙,中间显浅黄色筋脉,呈车轮纹,中心部分多枯朽状的棕色圆心,周边棕黄色或深黄色,质硬而脆,气微,味苦;酒黄芩形如黄芩片,表面棕黄色,略有酒气;黄芩炭形如黄芩片,表面黑褐色,体轻,有焦炭气。 生黄芩清热泻火力强,酒制入血分,并可借黄酒升腾之力,用于上焦肺热及四肢肌表之湿热;同时,因酒性大热,可缓和黄芩苦寒之性,以免伤害脾阳,导致腹痛;黄芩炭清热止血为主。黄芩蒸制或沸水煮的目的在于使酶灭活,保存药效,又使药物软化,便于切片。黄芩遇冷水变绿,就是由于黄芩中所含的酶在一定温度和湿度下,可酶解黄芩中所含的黄芩苷和汉黄芩苷,产生葡萄糖醛酸和两种苷元,即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其中黄芩苷元是一种邻位三羟基黄酮,本身不稳定,容易被氧化而变绿,故黄芩变绿,说明黄芩苷已被水解。 地黄 有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生地炭、熟地炭。熟地黄:①取净生地,加黄酒拌匀,隔水蒸至酒吸尽,显乌黑色光泽,味转甜,取出,晒至外皮黏液稍干,切厚片,干燥;每100kg生地黄,用黄酒30~50kg。②取净生地,蒸至黑润,取出,晒至八成干,切厚片,干燥。鲜地黄呈纺锤形或条状,外皮薄,表面浅红黄色,具弯曲的皱纹,横长皮孔及不规则疤痕,肉质,切面淡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中部有放射状纹理;气微,味微甜、微苦。生地黄为不规则类圆形厚片,表面棕黑色

执业药师资格《中药化学》考试试题及答案完整版p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绪论 1.什么是中药化学?(中药化学的概念) 中药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2.中药化学研究什么? 中药化学研究内容包括各类中药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生理活性成分或药效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等。此外,还涉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等内容。 中药化学是专业基础课,中药化学的研究,在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药产业化中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 3.中药化学研究的意义 (注:本内容为第四节中药化学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意义) (1)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探索中药防治疾病的原理 (2)阐明中药发放配伍的原理 (3)改进中药制剂剂型、提高临床疗效

主要动物药化学成分 * 其他成分 各论学习思路: 学习方法: 1.以总论为指导学习各论。 2.注意总结归纳,在掌握基本共同点的情况下,分类记忆特殊点。 3.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并以《药典》作为基本学习指导。 4.发挥想象力进行联想记忆。 第二节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一、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 注意:在提取前,应对所用材料的基源(如动、植物的学名)、产地、药用部位、采集时间与加工方法等进行考查,并系统查阅文献,以充分了解和利用前人的经验。

(一)溶剂提取法 注意:一般如无特殊规定,药材须经干燥并适当粉碎,以利于增大与溶剂的接触表面,提高提取效率。 补充:溶剂提取法的原理 根据中药化学成分与溶剂间“极性相似相溶”的原理,依据各类成分溶解度的差异,选择对所提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解度小的溶剂,依据“浓度差”原理,将所提成分从药材中溶解出来的方法。 作用原理:溶剂穿透入药材原料的细胞膜,溶解可溶性物质,形成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将其渗出细胞膜,达到提取目的。

执业药师中药学士相关专业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精选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 中药学士《相关专业知识》模拟试题 (2) 总分:120 分及格:72 分考试时间:120 分 A1型 (1)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目录中收载野生药材物种( ) (2)具有中枢性肌松作用的有效成分是( ) (3)根据阴阳学说,药用五味,下列属阴的是( ) (4)黄连与连翘同用抗感染的配伍方法是( ) (5)承担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继承工作的指导老师应当从事中医药专业工作( ) (6)肾为气之根,主要指的是( ) (7)下列关于防己的现代应用,错误的是( ) (8)下列关于银杏叶对呼吸系统的作用,错误的是( ) (9)含有京尼平苷的药物是( ) (10)中医的“肾虚”指的是( )

(12)急诊处方用量一般不得超过(

(27)下列关于大黄保肝、利胆作用机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60)下列不属于药品的是( (15)根据材料,回答{TSE}题

(16)青蒿抗炎的成分是 (17)根据材料,回答{TSE}题 (18)属于劣药的是 (19)根据材料,回答{TSE}题 (20)其功能依赖于肾之气化的脏腑是 (21)根据材料,回答{TSE}题 (22)具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作用的药物是 (23)根据材料,回答{TSE}题 (24)细辛抗炎的成分是 (25)根据材料,回答{TSE}题 (26)易侵犯下部的病邪是 (27)根据材料,回答{TSE}题 (28)基本的药品储存养护措施 (29)根据材料,回答{TSE}题 (30)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 (31)根据材料,回答{TSE}题 (32)奠定中医学辨证论治基础的着作是(

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药剂学》全套讲义资料 上

第一章中药药剂学与中药剂型选择1~2分 9 小单元细目要点 (一)中药药剂学及其发展1.常用术语 中药药剂学、剂型、制剂、成方制剂、饮片、植物油 脂和提取物、处方药、非处方药、新药、GMP等术语 ☆ 2.历史回顾与现状 (1)历代主要中药剂型理论及中药制剂相关文献 (2)中药制剂剂型、技术、辅料研究与应用现状☆ (二)中药剂型的分类与选择1.中药剂型的分类不同分类方法及所涉及的剂型 2.中药剂型的选择 (1)剂型与疗效☆ (2)剂型选择基本原则 (三)药品标准药典、部(局)颁药品标 准及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1)药典的性质、作用 (2)《中国药典》的沿革、组成及相关内容 (3)部(局)颁药品标准的性质和作用 答疑编号:NODE70093300101100000001 第一节概述 学习要点: 1.中药药剂学的含义与性质 2.10大术语:中药药剂学、剂型、制剂、成方制剂、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处方药、非处方药、新药、GMP 答疑编号:NODE70093300101100000101 一、中药药剂学的含义与性质 1.概念 中药药剂学: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指导思想:中医药理论 研究的对象:中药制剂 研究的内容:配制理论(基本理论、处方设计)、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 综合性技术科学 2.中药制剂的基本特点与要求 (1)组方符合中医药理论,并能联系组方药物的成分与药理进行相关解析; (2)制剂工艺应关注组方药物尤其君药、臣药中有效部位或活性成分的转移率; (3)质量标准制定,除符合《中国药典》制剂通则要求外,应首选君、臣药中的有效或活性成分作为定性鉴别和含量控制指标,同时尽量考虑以多成分作为指标; (4)药效学研究应建立符合中医辨证要求的动物模型,药动学研究宜应用药理或毒理效应法; (5)临床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辨证用药。 中药制剂——西药制剂 原料不同

执业药师常用中药的鉴定

一、常用茎木类中药 A型题 1.平整的横断面皮都呈红棕色环状,有六处向内嵌入木部,木部黄白色的药材是 A.川木通 B.鸡血藤 C.粉防己 D.大血藤 E.桂枝 2.主含生物碱成分的药材是 A.关木通 B.苏木 C.大血藤 D.鸡血藤 E.钩藤 3.切面韧皮部有红棕色至黑棕色分泌物,与木质部相间排列,呈数个同心型椭圆形环或偏心性半圆形环的药材是: A.鸡血藤 B.大血藤 C.降香 D.苏木 E.川木通 4.原植物属于五加科的药材是 A.木通 B.川木通 C.通草 D.钩藤 E.降香 X型题 1.《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收载的石解品种有(ADE) A.鼓槌石解 B.细叶石仙桃 C.流苏金石解 D.流苏石解 E.金钗石解 二、皮类中药 A型题 1.牡丹皮内表面常见的白色发亮的小结晶是 A.芍药苷结晶 B.牡丹酚结晶 C.桉油醇结晶 D.草酸钙结晶 E.碳酸钙结晶 2.粉末中有分枝状石细胞、油细胞和厚壁纤维的药材是 A.黄柏 B.肉桂 C.杜仲 D.厚朴 E.香加皮

3.组织中含有晶鞘纤维的药材是 A.肉桂 B.厚朴 C.杜仲 D.黄柏 E.牡丹皮 4.主成分为小檗碱的是 A.黄柏 B.地骨皮 C.香加皮 D.杜仲 E.桑白皮 5.原植物属于木兰科的药材是 A.肉桂 B.秦皮 C.厚朴 D.杜仲 E.黄柏 6.外表面有残留橙黄色或棕黄色鳞片状粗皮,纤维性强,难折断,易纵向撕裂的药材是 A.黄柏 B.桑白皮 C.白鲜皮 D.香加皮 E.地骨皮 7.气香浓烈,味甜辣的饮片是 A.黄柏 B.牡丹皮 C.秦皮 D.香加皮 E.肉桂 8.显微鉴别可见不规则分枝状石细胞和油细胞的药材是 A.肉桂 B.杜仲 C.黄柏 D.厚朴 E.秦皮 B型题 [1-3] A.丹皮 B.桑白皮 C.杜仲 D.苦械皮 E.肉柜 1.折断面呈层片状 2.折断面呈平旦状 3.折断面呈颗粒状 [4-5] A.合欢皮 B.秦皮 C.白鲜皮 D.杜仲 E.地骨皮 4.外表面淡灰棕色或灰褐色,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橡胶丝相连,气微的药材是

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真题与参考答案

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真题及参考答案 一、最佳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依据中药药性理论,清热祛湿药的性味多为()。 A.苦温B.苦凉 C.苦寒D.苦平 E.苦微温 答案:C 解析:苦寒的药多能清热解毒或清热燥湿,如黄芩、黄连等。 2.依据方剂的组成原则,关于佐药的说法,错误的是()。 A.直接治疗兼病的药 B.减缓君臣药毒性的药 C.减缓君臣药烈性的药 D.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 E.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 答案:A 解析:佐药意义有三:一为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二为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三为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3.以6年生秋季为适宜采收期的栽培药材是()。 A.天花粉B.山药 C.桔梗D.人参 E.太子参 答案:D 解析:皂苷的积累随人参栽培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增加,6年生的产量和人参皂苷总含量均较高,所以栽培人参应以6年生者秋季为适宜采收期。 4.确定化合物分子量常采用的方法是()。 A.NMR B.IR C.UV D.MS E.DEPT 答案:D 解析:质谱(MS)可用于确定分子量及求算分子式和提供其他结构信息。 5.《中国药典》中,以士的宁为质量控制成分之一的中药是() A.苦参 B.麻黄 C.马钱子 D.连翘 E.地骨皮 答案:C 解析:《中国药典》以士的宁和马钱子碱为指标成分对马钱子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 6.天仙子含有的主要生物碱是()。 A.东莨菪碱 B.汉防己甲素 C.乌头碱 D.巴马汀 E.药根碱 答案:A 解析:天仙子主要的生物碱有莨菪碱和东莨菪碱等。《中国药典》以东莨菪碱和莨若碱为指标成分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 7.《中国药典》中,以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为质量控制的药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