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电子政务-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电子政务-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第一章

1、政务的含义 所谓政务,简单地理解就是政府部门需要办理的各项事务。 “政务”的含义既包括“有关政 治方面的事务” ,也包括“国家的各类行政管理活动,即专指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活动” 。 电子政务中的“政务”的含义侧重于后者。

2、电子政务的含义 电子政务是借助电子信息技术而进行的政务活动, 是指各级政府部门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 段,将政府可公开的信息面向社会、 面向企业、 面向公众发布, 并使政府的服务工作网络化。

3、电子政务的理解要点

① 电子政务的主体是政府机关

② 电子政务的核心或者说客体是政务,而电子仅仅是手段

③ 电子政务的目的是要实现 “办公网络化、政务公开化、管理一体化、决策科学化、经 济信息化和社会发

展现代化 ”的综合目标。

④ 电子政务的实现条件既包括硬件基础条件,也包括软件政策法规保障。

⑤ 电子政务体系包括物理层、逻辑层和概念层三个层次。

4、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

1)应用的主体范围不同 2)管理理念与实现目的不同 3)应用的内容和实现流程不同

5、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 广度不同、内容不同、角度不同

6、电子政务与政府上网

“政府上网工程” 与电子政务并不是同一个概念, 它只是处于电子政务发展的初级阶段或一 个组成部分。 7、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

1)实施主体不同 2)应用目的不同 3)应用范围不同

8、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化 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电子政务是政府信息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而 政府信息化又是电子政务实施的必要条件。 可以说, 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是相互作用、 同 步推进的。 9、电子政务的特征

1)使用手段和技术先进实用性

2)政府信息的公开共享性 3)政府与公众之间沟通的互动性

11、1. 3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

1.3.1 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管理理念的变革

1. 变革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管理模式 知识化、信息化、虚拟化

2. 调整政府与公众的关系以便建立服务型政务

3. 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政府服务理念

4. 重建新形势下的政府组织结构形式 政府纵向结构偏平化 政府横向结构整合化 政府组织形式的虚拟化

1.3.2 电子政务与政府行政体制改革

1. 电子政务建设对政府机构改革的推动

2. 电子政务建设可以有力地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

1.3.3 电子政务与政府运行机制创新

1. 电子政务与政府决策科学化

1)有利于扩充政府决策人员的内脑

2)有利于延伸政府决策人员的外脑 3)有利于提高政府决策信息保真度

4)有利于改善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 5)有利于政府决策渐进优化。

2. 电子政务与政府决策民主化 电子政务充分利用网络的信息交互方式,使政府以电子方式广泛而深入地伸向企业、 公众和所有服务对象,可以及时获取信息并快速做出反应,使公民具有更多的政务信息 与参与途径, ,4)政府提供服务的创新性

10、电子政务的功能 5)政府内外管理的开放性

1)增强政府监管 ,维护市场秩序 3)实施信息发布 ,提供丰富信息 5)降低行政成本 ,提高办公效率 2)整合决策依据 ,实现决策支持

4)加强沟通互动 ,有利服务公众

6)发挥主导作用 ,带动社会信息化

为社会共同参与社会管理提供新的推动力。

3. 电子政务与政府监督机制优化在电子政务条件下,实施政务公开,在强化了公民对政府的监督的同时,实际上也强化了政府内部的监督,有利于实现政府自上而下的纵向控制。

4. 电子政务与政府绩效评估改进电子政务的发展有助于政府绩效评估的实施,现代信息技术在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广泛运用和民主价值,决定了绩效评估本身也是一种信息的交流与沟通。

5. 电子政务与政府依法行政的推进在电子政务条件下,政府活动被置于双重程序和规则的监管之下:其一是制度程序和规则,其二是事先设定的由机器和软件运行所形成的程序和规则。

在电子政务条件下,人为因素对事先设定的机器和软件程序和规则的破坏,将是困难和难以修补的,在电子政务系统完备的情况下,甚至是不可能的。

1.3.4 电子政务与政府人员队伍建设

1. 电子政务环境带给公务员的变化

2. 电子政务对公务员提出的要求

1)观念意识方面的要求2)技术知识和学习能力方面的要求

a)心理生理方面的要求4)道德伦理方面的要求

②电子政务与背景下的公务员制度改革

③电子政务环境中公务员的学习与培训

1.3.5 电子政务对政府业务流程的创新

1. 政府业务流程的内涵简单的说,政府业务流程是一组相关的、结构化的集合,或者说是一系列事件的链条。这些活动集合或链条为特定的公众提供特定的服务或产品,这个流程有起点,有终点,并且有目的。

2. 传统的政务流程有很大的弊端1)政府机构条块分布,机构由一个个专业部门组成,随着政府管理服务范围的拓展,专业部门持续扩大。2)机构整体机能趋于退化,效率低下。3)传统体制下的政府

职能包罗万象,什么都管。4)传统的政务流程复杂且分散。

3. 电子政务促进政府业务流程的创新使政府工作流程建立在信息网络通道和信息平台上,这有利于突破传统上以部门、职能划分的界限,有利于建立以公众为出发点,以流程为中心的新模式。

使其不再以一个专业职能部门为中心进行,而更注重整体流程优化的系统性。

1.3.6 电子政务对政府工作效率的创新

1. 实施电子政务可简化行政运作环节和程序,降低行政运作成本,提高政务效率。

1)从政府与公众的关系看2)从政府与内部之间的关系看

1.3.7 电子政务对政府决策的创新

1. 电子政务促进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实现科学决策的条件: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充分的信息保障)有利于扩充政府决策人员的内脑。有利于延伸政府决策人员的外脑。有利于提高政府决策信息保真度。

有助于政府决策渐进优化。

2. 电子政务促进公共决策的民主化所谓决策民主化,是指公众参与政府决策程度的提高。参与程度的提高,取决于公众参与渠道的改善和能力的提高。

改善公民参政渠道。电子政务拓宽了公民参政渠道。提升公民参政能力。与赋予或拥有权利同

样重要的,是行使权利的能力。

第二章

1、电子政务产生背景

2.1.1 信息化时代的全面来临

1.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进展

2.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并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3. 信息产业成绩巨大

2.1.2 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以自身独特的力量改变着整个世界的运行格局:

①使世界不平衡发展格局进一步加剧

②使全球性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使全球不平等问题进一步恶化。

③使国家主权变得更为突出。

④使全球风险控制更为困难。

2.1.3 政府改革浪潮的举起当时西方主要国家已开始推进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西方国家普遍面临四种压力:

社会压力、财政压力、经济全球化的压力和内部压力。内部压力包括:推行非国有化、推行自由化政策、收缩政府的社会职能,减少政府包揽过多的社会福利,推进政府公共服务的市场化、进政府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2.2.2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

1.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目标与任务

目标:①使信息纵横畅通。②提供面向企业与公众的服务平台。③具备在在线交互手段。

④营造一个协同工作环境。⑤能够为政府决策提供辅助决策支持。⑥能够为政府人员提供学习条件。

任务:概括为一个门户、两个平台、三个数据库、十二个业务系统以及相关的基础工作

2.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原则统一规划,加强领导。需求主导,突出重点整合资源,拉动产业。统一标准,保障安

3.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措施

统一部署,稳步推进。明确分工,各司其职。稳步推进,严禁重复建设。利用统一网络平台。规范试点。保证建设和运行资金。加快制定电子政务建设技术政策.

4.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总体架构安全保密、公众服务、决策支持与信任授权服务模型。

平面和垂直结构。典型的电子政务总体体系架构。

④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战略对策

1) 全面推进,重点建设

2) 研发技术,创新管理

a) 系统集成,无缝化管理;耦合协同,一体化管理

b) 无限扩展,代理化管理;动态交互,参与化管理

c) 开放公开,企业化管理;网络催化,知识化管理

3) 实现共享,保障安全

4) 控制成本,加强监理

5) 突出服务,绩效评估

6、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

1) .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初期缓慢发展阶段;快速完善发展阶段;高深层次发展阶段

2) .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特点

①我国电子政务的国情特点

独特的政治制度。地区的不平衡性,决定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速度的差异性。电子政

务模式的多变性。

国家对电子政务的监管特别困难。

②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特点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国家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跳跃式发展。

电子政务建设与信息服务产业相互促进。我国公务员与公民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迅速

提高。

③我国电子政务的运用特点信息资源开发和整合的难度大。

电子政务的管理流程有待规范和优化。以公民为中心发展电子政务的工作有待加强。

电子政务的智能化水平低。

④我国电子政务的管理特点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管理才刚刚起步。

“数字鸿沟”在我国还严重存在。我国电子政务法律政策还有待完善。

3) .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成就

4) .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

①对电子政务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不到位

②“重电子、轻政务”、“重建设、轻应用”现象比较明显

③对内应用多,对外应用少

④先进的电子技术与落后的政府管理模式存在严重冲突

⑤有关电子政务的法律规范和标准还不完善

⑥“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还没有得到真正体现

⑦电子政务建设中部门间缺乏合作

5) .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对策

①建立统一的规划、技术标准和制度、监督体系

②电子政务的投资要防止出现黑洞

③电子政务建设的中心应向为平民服务倾斜

④把客户关系管理的理念引入到电子政务建设中

⑤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实行“一把手”工程

⑥重视队伍建设,加强培训,为电子政务建设奠定基础

6) .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战略选择①我国电子政务战略目标选择的基本原则②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必须坚持的

原则③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目标我国电子政务战略发展的基本步骤

7、电子政务发展的总体趋势

①全球化各国的电子政务建设相互之间既有一定的独立性,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系统的对接,以实现各国政府对跨国金融、商务、旅游等活动的管理和服务,以及在打击跨国犯罪、反恐和国防安全等方面的合作。

②以服务为中心

服务堪称是电子政务建设的终极目的。虽然我国由于社会的信息化基础薄弱,短期内难以把提供电子化服务作为电子政务的首选目标。

8. 全球电子政务未来的发展方向以用户为中心,实施客户关系管理门户网站将成为政府服务的主要窗口由信息

管理迈向知识管理走政府与企业联合发展电子政务的道路

9、电子政务发展面临的问题观念上的误区:电子政务“神化”那,就是“越贵越好”, 技术层面的问题:技术

标准上的条块分割、核心技术尚未掌握。法律法规尚不完善政务信息化教育普及不够

第三章

1、电子政务的工作模式按照服务对象的不同:政府与政府、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公众、政府与公务员从网络结构的角度:政务内网、政务外网、互联网根据电子政务系统所实现的功能: 信息发布、公文流转、业务处理等。

2、 3.1.1 以服务为取向的工作模式

1. 政府与政府的电子政务(G-G)

①电子法规政策系统②电子公文系统③电子司法档案系统④电子财政管理系统⑤电子办公系统⑥电子

培训系统⑦业绩评价系统

2. 政府与企业的电子政务(G-B)

①电子采购与招标②电子税务③电子证照办理④信息咨询服务⑤中小企业电子服务

3. 政府与公众的电子政务(G-C 〉

①教育培训服务②就业服务③电子医疗服务④社会保险网络服务⑤公众信息服务⑥交通管理服务⑦电

子税务⑧电子证件服务

4. 政府与公务员的电子政务(G-E)

①电子办公系统②电子培训系统③业绩评价系统

3.1.2 政务内外网的工作模式

1. 政务内网:各级政府机关内部办公业务网基本实现中央、省、市、县多级政府文电、信息、督查、会

务、值班、接待等主要办公业务的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

2. 政务外网:具体实施起来,政务外网将实现4 个功能:网上信息发布、网上信息交换、网上办公服务和

“一站式”服务。

3. 政务内外网的关系

①业务类型和重要程度不同,政务内网上主要运行一些政务核心业务和涉密信息。

②适用的级别不同,政务内网主要适用于副省级以上的政府部门。

③安全要求的级别不同,政务内网上运行的有涉密信息,所以网络在安全级别上至少要达到普密级。

④主要的服务对象不同,政务内网只服务于政府工作人员,而政务外网的最终服务对象则主要是广大公众。

⑤就主要功能而言,政务内网更侧重政府部门内部的管理职能。

3.1.3 以业务为取向的工作模式

1、信息发布:信息发布是电子政务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里的信息发布不但指政府网站(外网)的政务信息发布,也包括政府部门内部信息的交流。

电子政务信息发布,就是要借助于电子化的手段完成各类政务信息的整理、发布、存档和管理。

2. 公文流转:公文流转业务可以分成两大部分:一是政府部门内部的公文流转,二是多级政府之间以及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文电、信息、督查、会务、值班、接待等主要办公公文的流转。

3. 业务处理:各级政府均担任着不同类型的经济管理职能,所以需要经常地从下级单位收集信息、数据和报表。

目前,专业性的政府服务网站日益增多,针对企业,公众的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功能不断增强。例如:网上专项审批、网上注册与年检、网上经营者身份及经营行为合法性认证、

3、电子政务的核心:eMPA

从电子政务的定义、发展模型、环境及运行模式可以看出:电子政务的实施必须从管理制度、应用架构、技术体系和信息模式这4 个方面进行。概括地讲,电子政务实施的核心是管理制、应用架构、技术体系和信息模式的数字化和电子化,即eMPA。

1). “一一电子化技术智能

“ e”的是电子化”或数字化”是政府部门在E经济社会大环境下,运用信息技术对政府部门的事务、控制、管理和战略等各个层面及组织、管理、业务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全面电子化和数字化及对“MPA的电子化和转型。政务E5

2) . “e-M ”一一网络驱动管理

“e-M ”代表“网络驱动管理”或“数字管理”的理念一是电子政务中的管理活动是基于网络的,即政府的知识资源、信息资源和财富是可以数字化;二是运用量化管理技术来解决电子政务中的管理问题,即实现管理的可计算性。

3) . “ e-P”——网络驱动业务

①现代化管理模式②协同工作模式③虚拟化模式④开放型模式

4) . “ e-A ” 一一网络驱动应用

“A”代表着以电子政务信息体系结构和技术体系结构为核心的、与电子政务应用相关的各个方面。

电子政务应用的核心是以信息资源管理为代表的信息体系结构。“及时地向任何地点的

任何需要信息的人提供高质量、按需要、按兴趣的个性化信息服务” 是所有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也是信息化应用的基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