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精品教学设计课件.docx

敬业与乐业精品教学设计课件.docx
敬业与乐业精品教学设计课件.docx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征引、旁骛”等词语。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2、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3.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4.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5、感受梁启超对人生与事业关系的宣讲,培养科学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

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2.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

教学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篇演讲词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大量引用经典、格言。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整体把握课

文主要观点和思路,体会口语和演讲特色。

2.研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研讨,深层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同时对文中的观点大胆质疑问难,辩证

理解人生问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批判质疑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 课文录音及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梁启超的有关资料,课堂质疑与辩论。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教学要点 ]:诵读,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研讨“敬业与乐业”精神的深层内涵。

一、导入新课

1.精心导入

同学们,请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

呢?你怎样才能把学习当一件乐事呢?为此,梁启超先生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

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出示教学目标并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

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多媒体出示)

梁启超 (1873 ~ 1929 年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子、哀时客、饮冰室主人、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

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

导了“戊戌变法” 。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

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 卷, 1000 余万字。

3、演讲的基本知识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演讲

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这里讲的是针对性。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交流思想和感情,所

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认清环境场合,明确演讲的主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对于演讲尤为重要。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疏解字词,并圈点勾画文中表现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观点、看法的语句。(投影):

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断,截取。章,篇章。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征引:引用。旁骛(wù):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不专心。亵渎(xi èd ú):轻慢,不敬。

强聒 (gu ō)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强聒,过分罗嗦。不舍,不停。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文中表现作者观点、看法的语句有: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9)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10)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11)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2)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13)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5)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2.对文中作者的观点,你体会最深的是哪一点? 请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3.学生再读全文,思考:

(1) 演讲开始,作者就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说它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接下来,文中围绕

主旨谈了哪几个问题 ? 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逻辑联系 ?

(2)演讲最后,作者言简意赅地把“敬业与乐业”总结为“责任心”和“趣味”,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那么,你认为“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 梁启超引用《礼记》和《老子》中的格言,“断章取义”归结出“敬业乐业”的主旨后,分别淡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

“敬业乐业”的前提是“有业”,“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强调了“有业”是做人之本。“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

心无致志、心无旁骛,“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仅有“发愤忘食”的“敬业”还不够,

“乐以忘忧”的“乐业”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和价值。

(2) “合理的生活”,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 (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 ),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

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

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三、合作研讨:

1、作者所论述的“敬业与乐业”中的“业”仅局限于狭义的职业吗?

2 、文中说,“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联系现实生活说说你的理解。

3 、梁氏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请联系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谈谈这种说

法的意义。

学生研讨探究,教师相机点拨:

1、文中“业”的含义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所以,

“敬业与乐业”的意义,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

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2、作者“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的说法值得质疑。人类或个体的生活,并不都是只有也是人生的重要内容。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休闲在生活中所占的比例,还在不断提高。正如

“劳作”,“休闲” “人不是为吃饭而生

活”一样,人也不是“为劳动而生活”。

3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文化,中国人的职业观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们的读书目的又是“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官本位的文化,极度蔑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人们纷纷以出人头地、显亲扬名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因此,课文论述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

4、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全文,体会演讲词文体特色。

四、拓展延伸(多媒体出示)

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据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我们中学生该如何去做。

教师点拨:那些凡人做的琐事,很多都忠实圆满的完成,他们都可以称为“天地间第一等人” 。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中学生怎样做才算天地间第一等人呢?

学生即席发言交流,其他学生做适当的评析。

五、布置作业

1.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2.完成课后练习二。

第二课时

[ 教学要点 ] 研读,继续探究课文深层内涵。体会口语和演讲特点,积累语言材料。

一、研读,深透理解课文内涵

1、听读课文录音,思考:

(1) 文中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例子加以说明;谈到“凡职业都有趣味的”时,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说明。参照两种写法,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

(2) “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照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请举出

身边这样的“天地间第一等人”,与同学交流。

学生合作、交流,教师简要提示:

(1)“有业之必要”的理由,如:①可以谋生,使自己在经济上独立,人格上自尊,不需要依赖他人,仰人鼻

息,受人牵制;②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顿,不至于无所事事、烦闷无聊;③使自己的生活起居有规律,有利于健康养生;

④从业过程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是对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锻炼;⑤事业上的小小成功,都会增强自信心

与成就感,给人带来精神满足;⑥有创造性的成就,更是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肯定等。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他们怀

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没有抱怨叫苦而想放弃。

(2)留意身边生活,发现凡人琐事的意义。在交流中陶冶性情,增强学习精神。

2.组织辩论赛。

教师依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形,组织辩论双方,由班级学习委员担任本场辩论主席,教师作评判点证。辩题:

想当元帅的士兵是好士兵安于职守的士兵是好士兵

小结:课文中,作者认为任何职业不分高下,是劝告那些“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的人,要脚踏实地、

勤恳敬业,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进而体会职业的乐趣和人生的价值。从现实的个人生活幸福考虑,只有这样,才

能安身立命 (儒家 ),获得心灵的宁静与平和(佛家 )。而拿破仑的名言,则是为了激励人们树立远大抱负,努力挖掘自

身潜能,勇于向命运发出挑战。

另一方面,在特定的社会历史阶段,职业分工的确有“尊卑”之别,任劳任怨地“敬业”未必能保证最基本的生存

需要与获得尊重。这时候,还要让职业卑贱者“敬业乐业”,不仅不太可能,而且有维护既有等级秩序之嫌。拿破仑的

话也有问题:在一支部队里,元帅只能有一个,士兵却需要千千万,如果每一个士兵都不安心做士兵,都怀揣着元

帅梦,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也大可怀疑。毕竟,社会所提供的“元帅”职位是少之又少的,如果大多数“士兵”想当“元帅”又当不成,人生岂不尽是一场失败?

可见,两种说法适用的语境有所不同,反映的人生观也有区别。如果说,梁启超教导人们要安于本职、不可

好高骛远,体现了隐忍而自敛的中国人生哲学,那么,拿破仑鼓励士兵要争当元帅,则是典型的西方个人本位的进

取型、外向型人生观。

二、赏析积累,体会演讲特色

1、大量引用经典、格言,是课文在论证上的最大特点。请学生记诵、积累。

投影:

敬业乐群。《礼记》

安其 ? 居,乐其业。《老子》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论语》

主一无适便是敬。《论语》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庄子》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礼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

2.学生诵读全文,体会口语和演讲特色。

( 1 )引用古籍名言,用通俗的口行解。例如孔子的两句:“ 食日,无所用心,矣哉!”“群居日,言不及,好行小惠,矣哉!”做了生而有趣味的解:“孔子??独独于两种人便气

道:‘ !!’”

( 2 )言通俗,如家常。例如提到百丈禅的故事,“ 位言行相的老禅,老不客气,那一天便的不肯吃” 。

( 3)合演的情境,注意和听众交流例如,“今日大天气,我在里喊破喉来,君扯

直耳来听,有些人看着我好苦;翻来,倘若我去去吃酒,不是一在淘神力?”演最后,“盼望

君和我一同受用!”更是听众直接的心灵求。

三、体反思(多媒体出示)

文中:“事的性,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我信得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好桌

子,和你当政治家的建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然而,有人却引用拿破的:“不想当元的士兵不是

好士兵。” 一下,个究竟怎么看。

四、文小

本文是一篇演,主旨明,次清晰,言通俗,文短意。文构次清晰。开先提出了“敬

”的主旨。接下来,分了“有”“敬”“ ”的重要性;最后,全文旨意。本文大量引用

典、格言。在言上,充分体了口和演的巧妙合。通、,我文有了深的理解,

人生与事多了一些思考。希望同学以文中所的“敬”的精神去提升我的学,去践生命的价。

五、布置作

悟作者的精神旨意,合自己的生活、学体,自己在学中感受到的趣。写一篇300 字左右的小作文。

六、板:

敬与

梁启超

提出点——敬,是人生活的不二法

有例、道理

什么是“敬”

敬什么要敬例、道理

与如何做到敬

列反面象,行批

例、道理

什么要

全文——敬和也就是任心和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