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山西师范大学

——2015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班级:资环1304

姓名:宁文晓

学号:1355020137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2015年8月12日到24日.

二、实习人员:三位老师、资环1304、城规1305、地信1306班同学.

三、指导老师:卫华老师;李明老师;家淑珍老师;宴继宁老师.

四、实习路线:临汾——西安(翠华山地质公园、陕西历史博物馆)——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水土保持研究所)——银川(宁夏省博物馆、宁夏地质博物馆、西北影视城、宁夏大学、贺兰山)——中卫(沙坡头)——西宁(青海湖、塔尔寺)——兰州(甘肃省博物馆刘家峡、寒旱所)——临汾。

五、实习目的:

1.培养学生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的工作意识,了解自然地理野外工作的基本思路与途径,并初步掌握自然地理学野外调查与研究的基本方法。理解自然地理学各个要素之间、各个地域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并能够从结构、功能和演化及它们的协同等角度理解认识其整体性和差异性。

2.了解地理环境的系统规律以及自然环境与人类的相互影响,同时了解西部各地区的风土人情,领略祖国的秀丽风光,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进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社会主义优越感。

3.培养学生在野外的独立生存能力和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组织纪律性。

4.野外工作不同于校园生活,有时需要爬山涉水、风餐露宿、早出晚归,生活和工作条件比较艰苦,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

5.有助于密切师生关系,为教师开展教书育人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六、实习要求:

1.一切行动听从指挥;注意日常的行为和语言,彰显我们地理科学学院的文明风尚;团结互助,关心关爱;顾全大局,礼貌谦让。

2.以平等和尊敬的心态看待大自然的一切、当地社会文化的一切。尊敬地域上的文化差异。

3.实习前,要对以前学过的地理课程温习一遍。准备相关资料和东西。

4.以专业实习为第一要务。实习期间,仔细观察所有看到的自然景观和地理现象,善于提出问题,并得到解决。

5.实习结束后两个星期内交实习报告。

七、实习内容:

?部门自然地理学基本原理(地概、气候、地质、地貌、水文、植物、土壤等)

?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地带性、非地带性)

?地理环境距离衰减规律(位置特征、影响、距离衰减)

?地理环境区域系统规律(地理边界、自然区划)

?自然地理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影响(人——地关系)

?我国自然地域(地质构造)单元基本特征

?实习区域分析:自然条件、经济特征、产业结构、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

八、实习过程:

在暑假放假之前,6月底,卫华、李明、家淑珍、宴继宁三位老师召开了实习动员大会,李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在8月份实习的具体安排,并对我们提出了殷切希望,在要求我们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外,还希望我们可以珍惜这次难得的实习机会,在实习过程中要认真聆听老师讲解,努力思考相关问题,并适当做好笔记。希望我们可以在这次实习过程中巩固到在课堂上的所学,并且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最后,老师提醒我们在实习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安全,互相帮户,互相礼让,并做到文明出行。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调整之后,我们师生一行120人左右,在8月11日晚踏上了通往西北的旅程。连续13个日夜,辗转5个省份,经历了不同的情景,领略了别样的风景,临汾,杨凌镇,西安,兰州,青海,中卫,银川,西宁,看到了不同的风景,体会了不同的心情,强化了我们平时上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增强了我们野外考察的能力,熟悉了一些实际考察所需的技巧,锻炼了团队合作精神,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了基础。通过此次实习,我们了解了先前学过的一些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物、土壤等知识,通过理论联系实践,我们对所学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对我们的学习有了很大的帮助。

背景:中国西北干旱区系指35°N 以北,106°E 以西的内陆干旱区,包括新疆全境、甘肃河西走廊及内蒙古贺兰山以西的地区,土地总面积219.05万平方千米,约占中国总土地面积的 24.5%,区域内共114县市,是少数民族聚集区和祖国的西北边疆。具体包括: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际上“西北五省”是“西北三省二区”的习惯说法。西北五省一说源自1949—1953年国家设立的六大行政区之一的西北行政区,一直沿用至今。

第一站:西安(翠华山山崩地质公园)

华山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秦岭北麓,距西安市区20公里,主峰终南山

海拔2604米,总面积32平方公里,是我国山崩地质作用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山崩地貌类型之全,结构之典型,保存之完整,规模之巨大,旅游价值之高,国内外罕见,素有"中国山崩奇观""地质地貌博物馆"之美称。作为山

西师范大学的实习点,我们跟随着三位老师进行了实地的考察。

山崩地貌形成历史悠久,主体形成于西周时期,主要地貌有:奇石—崩积体与巨砾,奇洞—冰洞与风洞,奇景—残峰断崖,奇湖—堰塞湖,四大奇在满足崩塌地貌之母子情深。造就了太乙观星、风洞、冰洞、一线天、十强、天堑石海、卧驼、卧虎守台、双鱼闹海、金蝉脱壳、银蟾负子等奇石异洞景观。我们对山崩的奇景奇观的好奇之外,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对山崩地貌有了系统的认识和学习。山崩造成的地貌给人以奇特、险峻的感受,对

于山崩地貌的成因,分为地貌条件和地质条件,

其中地貌条件是由于深切的太乙峪和两侧的

断崖使岩体失稳,形成临空面;而地质条件是

由于坚硬的演示因地壳运动和风华产生大量

裂缝,岩体完整性被破坏,这两个诱因使得山

体变得十分松脆,到处都是裂缝,群石林立到

处都有潜在的摇摇欲坠的石块。而这些石块只

要受到地震和暴雨一类的外力影响,就会形成

山崩。

第二站: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水土保持研究所)

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位于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西

宝高速中段,东距西安市82公里,西距宝

鸡市86公里,与太白山和法门寺20公里之遥。逸夫科

技馆动物博物馆和昆虫博物馆、土壤博物馆、植物博物

馆、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5个专业博物馆和蝴蝶园、植

物分类园树木园及多种种质资源圃等,是集教学、科研、

科普于一体的重要学科基地。博览园是学校在整合科教

资源的基础上建立起的博物馆群,全面、系统地宣传农

业科技知识和展示了我国农业科技成就,这在我国尚属

首例。

? 昆虫博物馆:

昆虫博物馆繁华地段始建新展馆,展览面积3600多平方米,并配套建设温室和网室3300平方米,饲养蝴蝶等活虫供观众观赏。昆虫博物馆三期建筑总面积已经达到一万多平方米,成为世界上最大、综合性最强的昆虫博物馆,是一个融科学研究、标本收藏、人才培养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基地。 ? 动物博物馆:

总建筑面积4300余平方米,馆藏各种珍贵标本8000余件。根据动

物馆总体展示内容,动物馆分为生

命起源与动物进化展厅、珍稀动物

展厅、宠物与观赏动物展厅、动物

体的结构与功能展厅、动物养殖与

人类文明展厅、动物疾病与人类健康展厅、动物生产与生态环境展厅、动物生物技术展厅等8个展厅。

? 植物土壤馆:

该标本馆始建于1936年,珍藏有自上世纪二十年代以来采自我国西北、华北、西南等地的植物标本约55万余份,是我国目前馆藏量最为丰富的植物标本馆之一,也是我国西北地区收集最全、规模最大、建馆历史最为悠久的植物标本西 披毛犀

馆。土壤博物馆分4个展厅,分别是:(1)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厅;(2)中国土壤分类与分布厅;(3)中国与世界土壤主要剖面厅;(4)土壤与环境及人类的关系厅.

?农业历史博物馆:

农业历史博物馆业厅"、"宋元农业厅"、

"明清农业厅"和"近现代农业厅"六部分,系

统、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农业历史发展的基本

脉络与辉煌成就。为目前国内展示内容最为

系统的农业历史博物馆。

?蝴蝶园:

蝴蝶园是昆虫馆的室外展示部分,占地

面积3300平方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蝴蝶放

飞园。蝴蝶园种植有蝴、云南麝凤蝶蝶的寄

主植物20余种,蜜源植物30余种,园林观

赏植物10余种。蝴蝶园的寄主植物和蜜源植

物大多数来自秦岭、巴山和广西、云南、海南、安徽等蝴蝶自然生态栖息地。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以黄土高原为重点,面向全中国,针对水土流失区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研究,为中国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宏观决策提供理论依据、配套技术和实体样板;形成了以水土保持为主导学科,以土壤学、生态学和农业工程学有关领域为支撑的总体学科框架;确立了在中国水土保持科技方面的中心地位,发挥了在水土保持科技发展方面的引领作用。

之后在一位老老师的带领下,对研究所的概况有了基本了解之后,我们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对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节水灌

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利部水人工模拟降雨大厅

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流域

生态与管理研究室、区域水土保持与

环境研究室、林草生态研究室等6个

研究单元分别进行了系统的了解,其

中在人工模拟降雨大厅的所见印象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