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赛前心理准备

浅论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赛前心理准备
浅论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赛前心理准备

浅论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赛前心理准备

【摘要】短跑是竞赛项目中距离最短、速度最快的项目,是在人体大量缺氧的状况下,以最短时间通过规定距离的极限强度的运动。实践证明,与身体训练相比,越是临近大赛,心理上的准备工作更显得重要。文章就青少年短跑运动员赛前心理准备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短跑;青少年;心理准备

1问题的提出

青少年因为生理和心理都在发育阶段,两方面的承受能力有限。容易在短跑比赛前,出现极度紧张、高傲自大、盲目悲观等不利于比赛的心理情况出现,比赛中也容易出现进入状态慢、比赛心理起伏不定的情况,还有的运动员因为心理准备不充分出现机体受伤等现象,充分说明赛前心理准备的重要性。

当今运动场上的较量,不仅是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术,战术的竞争,更主要的是心理能力的较量。心理训练与技术训练,战术训练,身体训练著称了完整的科学训练体系。它是发挥潜力,保持和提高成绩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短跑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每块肌肉都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

而有些运动员由于心理准备不充分,比赛期间常常出现情绪不稳

浅谈力量训练对青少年短跑运动的作用

浅谈力量训练对青少年短跑运动的作用 南陈集中学吕士军 [摘要] 短跑运动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悠久的一项田径运动项目,短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代表一个国家的田径水平,短跑训练方法的艺术和技巧不仅可以推动这项运动的发展,而且可以造就许多世界闻名的短跑巨星。当今短跑训练都更加注重实效性和发挥个人特点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技术,以“速度”和“力量”为核心全面发展和提高身体能力。可见力量训练在短跑训练中具有重要的核心作用,而力量训练表现形式愈来愈多,针对性越来越细则是现代短跑训练的发展趋势之一。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的分析和总结,从短跑运动员的爆发力、反应力量、小肌肉群力量及摆臂等力量训练方面分析,对青少年短跑运动训练水平的提高有一定促进作用。 1力量训练应遵循的基本原理 1.1顺序性原理 力量训练应先使肌肉结构得到改善,然后再提高肌肉协调的功能。同时,由于人体许多肌肉群间的活动会有一定的交叉影响,在组合力量训练的设计中,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单个力量练习,有目的地发展特定部位地肌肉群,要分清主次,以某个练习为主合理安排力量练习的顺序。 1.2专门性原理 任何专项力量的训练,其中一条最基本的原则是要与专项的用力特点相一致。力量训练中的专门性控制,一是对项目的主要用力部位进行确定,二是对肌肉工作性质的分析和确定。肌肉工作的性质应从两个方面去分析,一是肌肉工作的力学特征,二是肌肉工作时的供能特征。在对两个方面的综合分析后,便可依据这种分析的结果或结论定出项目力量训练的总体方向,然后再依据总体方向的要求,通过力量训练系统内要素结构的特定组合,并通过这种特定的结构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完成对力量训练的专门性控制,以使得专项训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超负荷原理 运动成绩的不断增长,负荷不断增长是其前提条件,这就要求训练负荷不断超过原有负荷。因此,力量训练必须建立在使肌肉承受超负荷的基础之上,超负荷的关键是使力量训练比以前的负荷量要大,但并非过度负荷,即在可控的范围内,训练负荷必须足够大,训练频度必须足够搞,严格遵循负荷——恢复——超量恢复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

短跑运动员的100米基础训练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a1271022.html, 短跑运动员的100米基础训练研究 作者:李文秀 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2年第01期 摘要:短跑训练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训练中,应找出技术突破口,结合有利条件,开展针对性练习,提高运动成绩。 关键词:体育;100米;速度;技术;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1-0050-02 一、前言 近两年来在省、市、区田径比赛中,我校(注:此处指福建省莆田华侨中学,下文同)高中组男女短跑运动员都赛出了好成绩,多人次超过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在市二十三届学校田径运动会中,我校高中短跑组运动员郑某以10.78秒破市高中组100米最高记录并获第一名,蔡某以12.26秒获高中女子100米第二名,男子又以43.53秒破省高中组4×100米最高记录并获第一名,充分发挥了他们应有的技术水平,引起了体校及其他同行的极大关注,如此成绩,可以说与平时扎实的基础训练是分不开的,现就此谈谈我校高中组短跑运动员在校的100米基础训练情况。 二、分析与探索 1.全面发展身体素质。100米是一项发展速度素质的运动项目,要求人体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所规定的距离。要想提高100米运动成绩,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全面改善与提高运动员的身体训练,从而为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和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我校运动员的形态、速度、爆发力等不具备优秀短跑运动员的基本技术要求,各项素质都较低(见表1),为此,在训练初期应以身体素质为主,在全面身体训练时突出速度、弹跳、快速力量的训练,如在速度练习时:采用站立式30(50)米冲跑,要求动作放松、自然 奔跑,体验加速的感觉;在弹跳练习时:采用单足跳、跨步跳或两者结合等;在力量练习时:考虑到项目及运动员的身心发展特点,以速度性力量练习为主:如负重半蹲跳、负重直腿跳、利用橡皮筋进行“前摆”、“下扒”练习等,让运动员以中小力量、采用高频率快速收缩的练习,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身体训练,他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高(见表1),同时也掌握了不少运动技能,为以后的专项技术学习打下了基础。 2.寻找技术的突破口。随着对短跑技术认识水平的提高,教学训练手段也应随之不断丰富、完善和创新,我国学者王保成教授提出,现代短跑技术的本质特征是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平动运动。髋关节运动是人体水平加速的关键,但是,我校高中组短跑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选拔和基础训练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选拔和基础训练——选材篇 上海第二体育运动学校方水泉 在第十一届全运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向全国体育界发出了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号召,是党和国家赋予全国体育人的艰巨使命。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的金牌和奖牌总数跻身世界前列,但田径项目一金未获,离体育强国还有很大差距。使我们田径人心里愧疚和自责。如何尽快将田径部分强项跻身世界前三甲,是确立我国体育强国地位的重要标志。加速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是田径打翻身仗的第一场战役。笔者从事青少年田径训练和研究三十多年,本文通过收集国内外田径运动的信息,结合我国青少年田径训练现状及本人的训练实践,对如何加快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做一探讨,仅提供全国田径同行参考。 1、早期选好苗子是田径出精品的重要保障 1.1 得田径者得天下。凡称得上世界体育强国的都是田径强国。在国内体育界,“人种论”的观念由来已久。认为亚洲黄种人要在田径短、跨、跳项目上超越黑人运动员是“不可逾越”的。这种偏见长期束缚我国田径教练员的聪明才智,是阻碍我国田径运动发展的桎梏。建国六十年来的事实证明,我国田径运动员在建国以来的不同时期,在男子100米、110米栏、男女跳高、三级跳远,女子铅球及中长跑、竞走等项目上多次达到并超过世界水平。在上述涵盖田径跑、跳、投的项群中,曾在奥运会上披金摘银,涌现出众多田径明星。特别是近几年刘翔的杰出表现,更有理由让我们不要为黄种人而悲观。 1.2 历史证明,只要我们把握项目特征,深入研究它的技术特点,深入挖掘适应项目特征和技术特点的优秀后备人才,潜心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训练理念,优秀田径人才的涌现是水到渠成的。 1.3 当今世界田径已进入高体能、高智能、高科技的“三高”境地。这“三高”的第一突破点就是选材。田径运动与其它竞技项目不同的是,它是展示个人高体能、高技术能力的项目。技术动作的优劣所产生的成百上千次的重复给田径运动带来多姿多彩的魅力。以运动员几乎耗尽体能的付出,向更快、更高、更强的境地发展。它集中了现付竞技体育所必须的速度、力量、灵敏、协凋、弹跳等素质。而人类的这些运动素质必须符合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的原则。遵照“用进废退”的生物学宗旨,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改造。所以说,对于田径运动项目特征的认识是无止境的,运动水平的提高也是无止境的。鉴于遗传因子的生物学改造,在当今科学技术条件下还很难实现,但我们已经摸索出项目特征所必须具备的个体生物学强者在少儿时的症状和生理、生化范畴的依据。依照这些科学的依据和经验,我们可以精选出优秀的后备人才进行早期系统训练和培养。 2、少年儿童选材的特点和方法 2.1 田径运动员的选材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通过多年的身体形态、机能测试和训练时间的积累和考察,获得第一手实践数据,遵照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体育(心得)之浅谈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

体育论文之浅谈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 前言短跑是田径运动中历史上最悠久,影响最大的项目之一。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在短跑训练中,不断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科学理论,使短跑运动训练的测评方法、监督手段、反馈控制技术、恢复措施等更加科学和精细,从而不断完善了短跑技术,推动了短跑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就现代短跑技术而言,其本质特征应视为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水平运动,其技术发展特点是伸髋和摆动式积极着地。有关短跑运动训练,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等方面的文章,在国内外书刊杂志上颇多,并有许多对短跑训练有益的探讨,提出了许多观点、理论和方法,但就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某些传统观点,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总结,认为有些观点恰恰是阻碍短跑运动水平提高的因素。本人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和就个人在训练实践中的一些方法和经验,对以下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所涉及的方面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旨在为短跑运动中力量训练的科学化,做一些尝试性的工作。1.力量训练的目的及本质力量素质是各项体育运动的源泉,力量与速度的关系最为密切,速度训练离不开力量训练,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可分为基础、专门性力量和专项力量训练,其中的任何一种力量训练又可分为多种,所以短跑力量训练的含义又是广泛的、多层次的。在短跑力量训练中,如果忽视了力量在专项运动中的发挥和利用,那么这种力量训练不但难

以持续有效地提高运动成绩,甚至有可能使之下降。2.速度与力量的关系2.1腿部力量与速度的关系提高短跑速度,几乎总要牵涉到加快步频、增大步长。而加快步频、增大步长的关键就是增强运动员腿部力量。虽然步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天遗传,但是通过训练也是能使其进一步提高的。只有具备了足够的腿部力量,才能为短跑的专业力量,即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打下基础,为提高速度提供前提条件。2.2上肢力量与速度的关系短跑运动员双臂摆动的快慢对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及终点跑冲刺都有很大的影响。正确的摆臂动作,能维持身体的平衡,协调上下肢动作。快速摆臂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加快上肢肌群的力量。2.3躯干力量与速度的关系短跑是以肢体运动为主的运动项目,但也有相当程度的躯干所承受的作用力较大。这个作用力主要来自上部身体的重力及下肢传递的地面反作用力。因此,在短跑训练中通过加强腰腹部力量的训练,对维持中部躯干的稳定性、减少身体晃动意义重大。 3. 适合于短跑力量训练方法3.1提高以髋为轴的下肢摆动力量研究表明,髋关节周围的肌肉不仅是人体内最大的储存能量的环节,也是获得水平位移速度的重要动力来源。尤其在途中跑阶段,由于速度快,支撑时间短,步幅的大小和步频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髋关节的摆动的力量和灵活性,是途中跑阶段的主要发力关节。因此,现代短跑技术十分注重以髋为轴的摆动力量和相应肌群运动的协调性,它是影响跑速的根本因素。传统的短跑技

1致短跑运动员

1致短跑运动员 你的汗水洒在跑道,浇灌着成功的花朵开放。你的欢笑飞扬在赛场,为班争光数你最棒。跑吧,追吧在这广阔的赛场上,你似骏马似离铉的箭。跑吧,追吧你比虎猛比豹强 2、致接力运动员 .超越对手,超越自我,是我们的目标,是我们的信念在喧嚣的田径场上,。你们点燃了似火的热情,,无论成败,我们都为你们感到自豪,你们永远是我们的骄傲! 3、致长跑运动员 人类的力量在那一刹那展现,拚搏在那一瞬间化为生命的起点,在那一刻万物化为虚有,只知道,胜利并不遥远。 抬起头往往前面,终点线已依稀可见。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辛劳,将在近日兑现。洒一把艰辛的汗水,继续抬起疲倦的脚步,爆发的一吼气贯长虹,继续向前,不论成功与否,你已曾经拥有。曾记否,在终点欢呼,震惊四周。 4、致跳高运动员 一根竹竿,决定了你的命运。 是喜是悲,全在一瞬间。 你矫健的身躯,像一颗流星,划过寂静的黎明。 柔软的铺垫,融入了你所有的快乐。 所有的精彩都在你跳起的那一刻,我将永远铭记在心。 5、弧线——致铅球运动员 一道优美的弧线划过眼前,我不禁浮想联翩。 这精彩的弧线啊,凝结着多少辛勤的汗水。 无论的弧线啊,穿托着多少热切的企盼,它是这般自然,又是如此完美,没有什么遗憾,只留下一片美的体验。 我要永远将你留下,让我的心中印上一条弧线。 6、致全体运动员 为拚搏喝彩 在红绿相间的跑道上,留下了你们灿烂的身影。 在枪响的那一刹那,似流星、似闪电, 如骏马奔腾,如蛟龙腾空,如猛虎出洞, 不在乎名次高低,不在乎成绩高下。 努力拚搏,顽强奋斗, 即使落后,也顽强不屈,永不退缩! 7、致长跑运动员 磨练的是非凡的毅力, 较量的是超常的体力, 拚搏的是出类拔萃的耐力, 把长长的跑道跑成一段漫漫的征程。 加油吧,为了那辉煌的一瞬间! 8、致100米运动员 运动场上有你们的步伐, 那是辛苦汗水的抒发, 你就像天边的云端,

短跑周训练计划

短跑周训练计划(注:素质练习每天都要)

单纯的俯卧撑,只能锻炼手臂、肩、背的力量,而立卧撑在收腿的时候,还要靠腹部、腿部肌肉收缩。所以立卧撑可以练到腹肌,但是永远靠立卧撑却是练不好腹肌的。 锻炼腹肌的方法: 练腹肌的关键在于动作的强度,而不是次数越多越好。比如仰卧起坐能一次性做200个,也不如你两头起只能做10个的效果好。因为能做200个以上是练耐力,对肌纤维增粗不明显。 锻炼腹肌的四个动作:仰卧起坐、仰卧举腿、两头起、悬垂举腿(强度依次增加)。如果仰卧起坐可以做10到20个,那么就做仰卧举腿;仰卧举腿能做10到20个,就做两头起;两头起能做10到20个就做悬垂举腿。一周练三次,每次一个动作练3组,每组做10个左右。另外,体脂率高于百分之十以上脂肪就会盖住练出的腹肌。相扑运动没有肌肉就是因为如此。如果有小肚子的话,还需要慢跑40分钟左右减脂。一周3到5次左右。如果无法一次性跑40分钟,中间可以快走一段时间。 体育高考训练计划 时间:2014-03-17 16:53来源: 好词好句网作者:好词好句 /*书通网336*280 创建于 2015-02-06*/ var cpro_id = "u1941829"; 篇一:体育高考训练计划 第一阶段: 弹跳力:立定跳远、兔跳、蛙跳、多级跳远、跳远腾空步、台阶上下跳、原地纵跳练习。 一、一般耐力:20――30分钟慢跑、越野跑、1600――3000米中速跑、等 二、柔韧性练习:站立体前屈、俯卧臂伸、正侧踢腿、悬垂等。 三、上肢、腹肌、背力量练习:俯卧撑、击掌俯卧撑、杠铃抓举、挺举。 四、灵敏性练习:穿梭跑、闪身跑、看信号跑、等。 五、绝对速度练习:30――50米最大强度底跑、复跑、上下坡跑、顺风跑、阻力跑、等循环练习法每周3-4次每次5-6项。严格控制时间、次数。一般4-6次为一组,做5-6组。每组结束后穿插几个20-30 米底加速跑。 注意:初期以掌握技术和力量为主。循序渐进合理安排负荷量、强度。防止中过渡疲劳和运动损伤。800米以上跑以提高机体有养工作底能力和机体对运动项目底适应能力。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50-160次。 第二阶段: 一、 100米: 1、最大强度底反复跑30――50米。 2、接近最大强度的反复跑80――150米。 3、最大强度的顺风跑、下坡 跑20――60米。4、接近最大强度的接力跑60――90米。 练习要求:100米属于极限运动,一次课总的快速跑量,不能超过800米-1000米。并且要安排在调整后恢复的第一次课中,每次的第一项。切记在疲劳状态下速度。 二、 800米:1、200-400米段落跑,2――3组。每组3次。2、500――600米段落跑,3――4组每组1- 2次。3、800――600――400――200米间歇跑,1-2次1-2组。 练习要求:这个阶段强度要比一般耐力强度大,心率可在180次以上,间歇时间以心率降低到每分钟140次 左右为好。同时安排1――2次长距离的越野跑。 三、立定三级跳远:1、深蹲跳。2、负重深蹲。3、负重半蹲跳。4、负重弓箭步走。5、行进间单脚跳。练习要求:学生必须在承担最大负荷的条件下快速用力完成各项练习,能否合理掌握在快速用力情况下的最 大负荷量是影响条约成绩的关键和重要因素。 第一个月用最大负荷的45%-75%作为负荷量。每个课做10――13次,每次5――7组。 第三阶段:原地投掷铅球:1、卧推杠铃。2、杠铃斜板推。3、站立水平推杠铃。4负重屈肘。等练习要求: 负荷量一般采用本人体重的40%-70%。

放松训练对青少年短跑成绩提高初探.

放松训练对青少年短跑成绩提高初探2008-01-20 【内容提要】以泰山学院女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实验法、比较法,来分析说明在短跑训练中,加强一些包含有提高放松能力的训练内容,对短跑成绩提高的作用。 【摘要题】运动项目集萃 【关键词】放松训练/青少年/短跑/提高 我国优秀短跑运动员普遍具有动作灵敏、步频快的特点。起跑至30米处,能达到3.4秒~3.6秒的水平,但普遍存在步幅不够大,后阶段减速的缺点,这是由于在训练指导思想上过去曾认为腿有力就跑得快的影响,所以对跑的经济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而且有些基层体校和中学的体育教师,习惯沿袭传统的一套方法和手段来训练。片面追求素质能力的提高,不重视运动员跑的基本技术,特别是忽略了放松技术的`训练。造成运动员跑时紧张,动作幅度小,不舒展,肌肉僵硬等。动作紧张表现在技术上的原因首先是跑的多余动作多,摆动腿抬得不高,不能很快积极地下压扒地,耸肩直线性差等。并且由于大小腿放松折叠不充分而带来一系列技术动作的不合理,影响了全程节奏感和实效性,能量消耗大。 根据以上问题,在训练中进行了探讨,把身体素质基本相同的我校女学生分成2组。其中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对实验组给予一些包含有提高放松能力的训练内容。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我校女学生6人,按身体素质和专项成绩分成两组,实验前两组队员的基本情况见表1、2、3、4。 表1 实验前的实验组身体素质情况 队员30米60米100米立定三铅球后抛原地10″高 行进间跑级跳(米)(米)抬腿(次) 实甲3″98″113″8 6.95 7.00 42 实乙4″08″213″8 6.84 6.90 42 实丙4″08″113″9 6.89 6.80 41

短跑运动员训练恢复的手段及方法

浅析短跑运动员训练恢复的手段及方法 前言 长久以来,短跑类运动员的训练恢复一直成为田径界较为重视的研究课题。短跑是一项强度大,耗能多,神经负担重的运动项目,因此必须特别注意训练后的恢复,没有恢复就没有训练效果。疲劳是由于训练过程中机体发生生理、心理的变化从而导致人体运动能力暂时下降的现象,只需经过适当的调整和休息,即可使运动能力得以恢复,甚至超过原有的运动水平。恢复有消极性恢复和积极性恢复。消极性恢复一般指的是静止休息、睡眠等,人体在睡眠时大脑皮质的抑制和能量物质的合成过程占优势,体内的一些代谢产物或被利用或被排除,疲劳得到清除。积极性恢复一般指的是用转换活动内容的方法进行恢复,如运动后的整理活动、物理和机械的放松与按摩、适当补充维生素、心理放松等。 1.恢复性训练对运动员产生的作用分析 现代运动训练中经常采用大负荷训练方法,体能消耗相当剧烈,加重了运动员机体在训练后的身心疲劳程度。此时,运动员的恢复水平必须得到相应的提高,加快机体的恢复过程,使运动员的体能、肌肉、神经、感觉等从疲劳状态迅速恢复,消除因疲劳导致的反应能力、动作协调能力、各内脏器官的工作能力下降等反应,以最佳的身体状态保证机体继续承受下次训练。 1.1体能恢复。 对于运动员来说,超量恢复的周期很明显,而采用较好的恢复性训练措施可以有效地保持体能,达到最佳的超量恢复效果。比如,合理搭配运动员的膳食可以提供充足的热量和丰富的营养,维持体液平衡和体能平衡,另外,比赛结束后及时补充特定种类的糖制品能够补充体能。 1.2增进反应能力。 良好的恢复性训练可以增进运动员的反应能力。举例来说,训练之余安排一些负荷小、趣味性强、轻松愉快的简易练习,既可以缓解运动员的紧张情绪,松弛局部肌肉,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又达到寓教于乐、转变运动训练枯燥无味的感觉,激发训练兴趣。 1.3提高身体协调性。 这里所指的身体协调性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各运动器官协调配合能力和身体各功能群即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等的协同工作 能力。各运动器官的协调配合可以养成良好的动力定型,减少运动过程中无谓的能量支出。身体协调性的提高有助于避免错误动作对身体造成的损伤。运动员竞技过程既有外在的 协调性,还有内在的协调性,即身体各功能群的相互配合。这种内在的协调性可能因为训练过程中产生一定程度的疲劳而变差,此时就必须借助恢复性训练来实现协调功能的恢复。 1.4预防疲劳性损伤。 在一部分业余体育运动员中间,常常认为练得越多越好、练得越频繁越好。其实不然,因为人体作为生物体,它适应的负荷是有一定范围的,超出这个范围时,运动员的运动素质会产生劣变,成绩非但停滞不前,有时还会迅速下降,导致疲劳性运动损伤。还有一种就是没练多久就进行调整恢复,使机体根本无法达到一定的疲劳程度,此时无法对机体形成有效的刺激,也就谈不上是机体实现更高水平的机能适应。适时进行恢复性训练既可以消除运动产生的身心疲劳,使人体的各运动器官的工作能力迅速恢复到最佳水平或超出原有水平,还可以帮助运动员在训练中逐渐建立起一种良好的自我感觉信息,疲劳什么时候出现,出现到何种程度需要进行调整恢复,采用什么方法来有效地消除疲劳,预防运动损伤的出现,避免盲目训练。 2.短跑运动员训练恢复的手段及方法 2.1按摩恢复 主要有人力按摩(如自我按摩,医生按摩,气功按摩等)和器械按摩(如按摩椅,按摩床等)。由于身体不同部位或同一部位采用一种或多种按摩法按摩,能引起的生理效应是不一样的,因此必

浅谈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1]

浅析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 许立峰 镇江市体育运动学校 摘要本文主要从短跑运动的特点入手,浅析一下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的一些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短跑力量训练运动员 前言短跑是田径运动中历史上最悠久,影响最大的项目之一。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在短跑训练中,不断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科学理论,使短跑运动训练的测评方法、监督手段、反馈控制技术、恢复措施等更加科学和精细,从而不断完善了短跑技术,推动了短跑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就现代短跑技术而言,其本质特征应视为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水平运动,其技术发展特点是伸髋和摆动式积极着地。有关短跑运动训练,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等方面的文章,在国内外书刊杂志上颇多,并有许多对短跑训练有益的探讨,提出了许多观点、理论和方法,但就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某些传统观点,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总结,认为有些观点恰恰是阻碍短跑运动水平提高的因素。 本人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和就个人在训练实践中的一些方法和经验,对以下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所涉及的方面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旨在为短跑运动中力量训练的科学化,做一些尝试性的工作。 1.力量训练的目的及本质 力量素质是各项体育运动的源泉,力量与速度的关系最为密切,速度训练离不开力量训练,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可分为基础、专门性力量和专项力量训练,其中的任何一种力量训练又可分为多种,所以短跑力量训练的含义又是广泛的、多层次的。在短跑力量训练中,如果忽视了力量在专项运动中的发挥和利用,那么这种力量训练不但难以持续有效地提高运动成绩,甚至有可能使之下降 [1]。 2.速度与力量的关系 2.1腿部力量与速度的关系 提高短跑速度,几乎总要牵涉到加快步频、增大步长。而加快步频、增大步长的关键就是增强运动员腿部力量。虽然步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天遗传,但是通过训练也是能使其进一步提高的。只有具备了足够的腿部力量,才能为短跑的专业力量,即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打下基础,为提高速度提供前提条件。

我国优秀短跑运动员吴宇昂备战

我国优秀短跑运动员吴宇昂备战 摘要:田麦久先生在其运动训练学中写道:优秀的运动员要想在比赛中获得较好的比赛成绩,首先必须要使其在比赛的时候能够处于最佳的竞技状态。为了使其能在比赛时出现好的状态,教练员在制定训练计划时一定要讲究科学性和系统性。本文主要是研究我国优秀的男子短跑运动员吴宇昂,对其在2017年全运会前的赛前训练的特点,运用文献资料法、个案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进行分析与研究,寻求他在备战时赛前训练内容、时间、手段、方法、训练的负荷强度和量度等的特点,然后进行归纳与总结他训练的主要特征,从而为我国其他的短跑运动员的赛前训练提供一点理论的依据。 关键词: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赛前训练;吴宇昂;2017年全运会 1文献综述 1.1短跑运动员训练内容的研究 许沛生在其文章中写道:不同的项目的运动训练的内容是有所区别的,但是基本上均包括了体能、技能、战术和心理训练。在这些训练中,主要的训练内容为体能和技能训练,其中体能训练包括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体能和技能训练在整个训练中所占的训练时间也最多。但是,不同的运动员由于身体条件的差异,以及备战不同的比赛时对手的不同,他们所选取的训练内容还是有所差异的。总的来说,运动员的训练内容基本相同,只是各有自身的侧重点。 1.2短跑运动员训练负荷的研究 在运动生理学中,运动负荷表示练习者在训练时所能承受的生理负荷,它包括负荷量度和负荷强度,负荷量度表示负荷对于练习者刺激的数量的多少,负荷强度则表示刺激的深刻程度。徐本力、司虎克等在其文章中写道:合理的安排运动员的赛前训练,处理好训练负荷与恢复的关系,将在很大程度上来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 朱那、汤强等在其文章中写道:在训练中,教练员通过改变运动员的训练负荷,进而促进运动员竞技能力达到提高,在运动员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运动员所能承受的负荷量和强度越大,提高的越快。 综上所述,不同运动员在训练时,训练负荷的安排是没有具体的安排的。训练负荷的安排也要因人而异,不同项目的训练负荷的安排也存在不同的。一般认为,在比赛前,都要减少负荷的量度,但要增加负荷的强度。所以,随着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教练员对于训练负荷的认识也会越来越深刻。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吴宇昂备战2017年全运会的赛前训练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为促使研究顺利开展,本文积极运用互联网在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查阅近年来对于赛前训练研究的相应文献资料,并且在图书馆等查找相关的资料,整理后为研究开展奠定基础。 2.2.2个案分析法 本文是以吴宇昂的赛前训练为研究对象,在科学的分析吴宇昂备战的基础之上,寻求经验,进而为其他运动员的赛前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青少年100米跑爆发力训练

青少年100米跑爆发力训练 100米是田径比赛的项目之一,也是青少年体育课测试最常见的项目,100M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先天条件(人的快速肌和慢速肌的比例是不同的)和后天系统的专项训练(主要是提高技术、发展爆发力)。除了肌肉类型由先天决定以外,通过后天的努力仍然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 100米短跑爆发力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你起跑的快慢和加速冲刺。爆发力与个人身体素质成正比,因此在国际顶级100米比赛上,短跑名将们个个都有很强的身体素质。除了身体素质,我们还可以靠平时的刻苦锻炼来提高自身的爆发力,主要是练习腿部的力量和敏捷度。迈佳步总结了以下几点训练方法,能有效的提高100米的爆发力。 1、触胸跳。两脚开立,与肩同宽。然后加之手臂向上摆动带动身体向上跳。跳起后收腿收腹,重复练习。(爆发力和腰腹部力量的练习) 。 2、蛙跳。注意要连续跳,中间不停留。跳的距离自己把握,切勿急于求成。一般20-- 30米左右。(这个是增强大腿耐力和基本力量) 。 3、跳台阶或楼梯。刚开始可能会觉得很恐惧,但只要跳上去一回后就会发现其实不难。 跳的时候最好戴个护腿,小心刮伤小腿。(这个可以增强大腿爆发力和小腿的弹速)对于立定跳远效果很好的训练方法。可单脚、双脚跳。 4、垫脚尖。课余休息时间可以利用垫脚尖这个简单的动作来增强踝关节的韧性和力量 5、负重高抬腿和高抬腿。找个杠铃或者其他负重的东西,快速的高抬腿,增加大腿综 合能力。至于高抬腿就不用多说。(这个就是增强持久力) 。 6、后蹬跑。找墙面或者双杠,双手扶住,身体与地面成45--60度角,快速交换抬腿, 注意支撑腿一定要直,抬动腿尽量往上走。 7、负重跑。我以前在学校是拉了个车轮跑的。很痛苦,但非常有效果。你可以用沙袋 来训练。 8、变速跑。直道全速,弯道慢跑或走都行。弯道技术只有两点 1、左臂摆动幅度降低,右臂加大 2、身体微微左倾,重心要控制在两脚中间,可稍偏左。(步幅稍微降低,但步频不变)。建议赛前40分钟就开始准备活动,良好的准备活动可以增强信心。起跑瞬间,双手摆臂幅度、力度都是最大,要能带动身体前行;双腿最大力量后蹬,不宜大步幅、但要高频率,同时上体不能立即直立,要逐渐过渡,一般10米左右才完全直立身体。 掌握技术要点:整个跑程都是脚前掌着地,着地时要注意迅速蹬伸(缓冲技术很重要,不仅节省时间而且蹬伸快速);身体要保持一定角度的前倾,起跑阶段和终点前压线时前倾角最大,加速跑、途中跑、终点跑的前倾角约为9度左右;摆臂要快速、肩关节放松,选好适合自己的起跑姿势(蹲踞式起跑有三种姿势:普通式、接近式、拉长式),迈佳步中短跑计时系统在体育考试的运用,对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一种改革,让考试更正规化。 保持良好的心态,100米比赛竞争十分激烈,因此选手们难免都会有紧张情绪,就看谁能调节好了。想调整好心态,就要把比赛当成平常的练习。以便心平气和的去比赛,发挥出自己最高的水平。 注意:练习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同时避免运动损伤。训练完后注意放松,饮食方面注意平衡膳食。

短跑运动员选材

一、短跑运动员的选材 短跑是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的极限强度运动。决定短跑竞技水平的速度能力、反应时、最高动作频率及无氧耐力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遗传决定的,后天较难培养与改变,训练仅使这些天赋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因此,短跑运动员选材更重视先天因素。 (一)身体形态 短跑运动员的形态外观一般是中等或以上身材,肌肉发达且成束形,皮下脂肪较少;下肢较长,大腿比小腿稍短;踝围细,跟踺长且扁平、清晰;脚趾齐且较短,趾关节较坚固。根据短跑技术对身体形态的要求,提出以下指标。 1.身高:对短跑成绩没有实质性影响,不同身高的运动员在短跑中均能取得好成绩。但从总体看,高水平的运动员大多是身材较高者。根据国内外资料,《大纲》提出以下身高标准:男子100米、200米运动员为175±5厘米,男子400米运动员为180±5厘米;女子100米、200米运动员为165±5厘米,女子400米运动员为170±5厘米,并对各阶段选材应达到的身高提出了相应要求。对有特殊才能的矮个子运动员也不可忽视。 2.比大小腿长[大腿长/(小腿长十足高)×100]:大腿相对较短,能使跑时支撑阶段重心前移速度较快,大小腿折叠前摆快而省力。小腿较长者,在角速度相同情况下,“扒地”速度较快,有利于完成支撑缓冲动作及缩短支撑时间。因此大小腿长的比值应力求小些,要求≤100%,最好≤95%。 3.比踝围(踝围/跟腱长×100)与比跟腱长[跟腱长/(小腿+足高)×100]:踝围较细、跟腱较长者,小腿肌力较大,速度力量好。因此,比踝围应力求小些(≤100%,最好≤95%);比跟腱长应力求大些(≥50%,最好≥55%)。 (二)生理机能 短跑项目运动时间短、强度大、单位时间内能量消耗多,要求运动员身体健康而强壮,并有较强的心肺功能和无氧代谢能力。血色素男子12.0-14.0克以上,女子10.5-12.5克以上,比肺活量≥75,台阶指数105-115。 (三)成绩动态及运动素质 1.成绩动态:分析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的运动经历发现,他们大多在13-18岁开始专项训练,达到最佳成绩的年龄为男子25-26岁、女子23-25岁,达到最佳成绩需用8-9年的训练,而且起始成绩都较高。早期短跑成绩与进展速度反映了先天赋予的快跑能力和短跑潜力,是短跑运动员选材中直觉而客观的一个重要因素。 2.运动素质:短跑成绩取决于速度、速度力量和专项耐力,这些素质与遗传关系密切,是选材的测试重点。原苏联科研人员通过多年观察研究,认为根据系统训练一年半后素质增长速度预测短跑潜力准确性较高。那些素质起点水平高、增长速度快的少年,将是天才的短跑选手。计算素质增长速度的公式为: (四)短跑技术 合理的途中跑技术是步幅开阔,蹬伸有力,摆动积极,步频较快,动作轻松,向前效果好,重心稳定,躯干保持适度前倾,摆臂积极有力,跑的直线性好。根据短跑技术特点,提出以下3项指标。 1.支撑时间:优秀短跑选手快跑时蹬离支点特别快(约0.08—0.09秒),腾空阶段较长,这是一个具有预测性的生物力学特征。 2.步频指数(100米跑平均每秒步数×身高):研究表明,步频在生长发育期不因年龄增长而变化,步频指数随身高的增长而变大,优秀短跑选手这一指数较高(≥7.4-8.1)3.步幅指数(100米平均步幅÷身高):生长发育期,步幅是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的。由于速度=步频×步幅,故随着年龄增长,速度提高主要是步幅增长的结果。研究表明,步幅增长一般与身高成等比关系,其指数往往是一个常量。优秀短跑选手这一指数较高(≥1.07-1.24)

短跑训练周训练计划

短跑训练周训练计划 训练对象:初中体育班短跑运动员 训练目的:通过对周训练计划的合理安排,从而提高短跑运动员的综合成绩,取得比赛的胜利! 短跑中步长及步频是运动员技术、身体素质、形体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体现,是歌环节运动的总体效应。提高少儿运动员的短跑技术发展爆发力以及增强放松跑的意识,是训练时应该注意的的问题。在前期,要注重短跑的专门性练习,掌握脚掌的落地技术缩短前登距离,把握支撑腿合理的登伸程度,注重摆动技术放松协调能力的培养。在掌握了技术后再执行短跑训练周训练计划。 短跑技术要求:松、大、快、前 起跑:反应时加速能力 途中跑:保持高速度奔跑的能力,以及身体各部分完成动作的质量。在一个跑的周期中包括:着地、缓冲、后蹬与前摆、腾空等动作阶段。 后蹬与腾空:着地缓冲阶段,当摆动腿的脚掌着地的瞬间,即开始了着地组冲阶段,脚着地动作应该是非常积极的,着地位置距身体重心投影点前一脚半处。脚前掌着地后,由于重力和摆动腿摆动的压力作用,使支撑腿迅速弯曲进行缓冲。支撑腿的缓冲不是一个消极的。而应主动用力来加速身体重心的前移,有一个向下向后的扒地动作。当身体重心移至垂直地面时,支撑腿关节约成130~140 度角,踝关节背屈约为85 度角,脚跟离地,形成“压紧待发”的姿势。在支撑腿着地缓冲过程中,摆动腿以大小腿折叠姿势迅速向前摆动,直至摆过支撑腿的膝关节稍前部位时,折叠最紧,脚跟几乎碰到臀部。当身体重心移过支撑点垂直面时,就进入了蹬地腿的后蹬和摆动腿的前摆阶段。这时摆动腿大小腿应该是成折叠姿势,折得紧,有利于缩短摆动腿的半径,加快摆动速度。当其膝关节超越支撑腿后就迅速有力地向前上方抬出,并带动同侧骨盆前送,大腿与水平面是因为15~20 度左右,支撑腿在摆动腿

青少年短跑运动员技术训练方法

青少年短跑运动员技术训练方法 1.青少年运动员短跑动作的练习 1.1基本功练习 对于运动员来说,高水平技术动作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运动员进行艰苦的训练。好的技术动作不只是表现在形态上,最重要的是符合力学结构的原理。短跑运动员在进行基本功动作练习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小步跑,后蹬跑,跨步跑等专项技术进行综合性的练习,在反复的练习中提升自己的运动水平。1.2途中跑的训练 步频、步频以及最大速度是影响短跑项目途中跑的主要因素,因此青少年运动员可以通过步幅、步频以及最大速度来提升途中跑技术。 (1)增加步幅—骸跑价值 髓跑就是在短跑项目中,以人体的纵轴作为中心髓进行摆动,就是大家比较常见的“骸带动大腿”跑步方式。目前,在短跑项目中比较明显、突出的特点就是摆动的幅度比较大,在途中跑过程中,如果想要增大运动员髓的摆动幅度,关键之一就是要加快运动员的前摆速度,在这种状况下产生了髓跑技术。髓跑技术的原理就是在动作结构和用力大小不变的基础上,通过腹肌产生的力促使髓进行大幅度摆动,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短跑运动员前摆速度的增加,进而加大了前摆的频率,促进运动员速度的提高。 (2)提高步频—叠抬效应 影响短跑运动员速度的因素有很多,但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运动员短跑过程中的步频,而短跑运动员在途中跑过程中后蹬动作结束后腿快递折叠前抬是影响短跑运动员步频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目前很多短跑运动员和教练员忽略的一个问题。运动员在进行折叠腿时就像是以重心为轴心做单摆的运动,减少了旋转的半径长度,进而导致运动员腿部摆动的频率加快;此外,运动员的腿进行折叠是在蹬地之后做的动作,这时候运动员的膝关节处于极度放松的状态,增大了运动肌的变化,对于运动员快速恢复能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最大速度的练习 最大速度对于短跑运动员的成绩具有很大的影响,而最大速度的保持是每个短跑运动员和教练员主要的目标。但是由于在跑的过程中人的身体和生理会感到

短跑的力量训练

短跑的力量训练 短跑的力量训练,要根据短跑的肌肉用力特点进行安排。力量训练采用的主要练习:(1)负(举)重练习。 (2)抗阻力练习。 (3)跳跃练习。 提高肌肉的最大力量,主要通过负重练习和抗阻力练习。一般以递增负重的方法实现的。练习时采用最大负重的70-80%开始练习,逐渐增加到100%的重量,完成5-7组,每组4-5次。 提高爆发力,主要采用负重练习.抗阻力练习和跳跃练习。练习量约为最大负荷量的60-75%,动作速度快,完成5-7 组,每组10次左右。采用跳跃练习时,选择距离在60-100米负重或不负重的快速跳跃练习。 发展力量耐力,可采用负重量轻的,跳跃距离长的练习。练习量约为最大负荷量的40-50%,要求强度小,重复次数在10-20次以上。跳跃练习可选100-200米距离的负重或不负重练习。 负重和抗阻训练的主要练习如下: (1)负杠铃练习(全蹲.半蹲.1/3蹲)。最大负荷量70-80%开始,逐渐增大到100%。完成5-7组,每组4-5次。 (2)负重弓步走。最大负重量40%,弓步走距离40-60米,完成5-7组。 (3)负重半蹲。最大负荷量70-80%,完成5-7组,每组5-7次。 (4)负重弓步交换腿跳。最大负荷量的50%,完成5-7组,每组20-30次。 (5)负重高抬腿跑。最大负荷量的20-30%,完成5-7组,每组40-60次。 (6)哑铃跳。重量15-25公斤,完成5-7组,每组10-20次。 (7)负重直腿跳,最大负荷量的20-30%,完成5-7组,每组40-50米。 (8)拖重物跑或拖重物跳。重量5-10公斤,完成5-6组,距离30米.60米.100米。 (9)卧举.挺举.抓举及持器械摆臂等练习。 (10)胶带牵引发展腰后肌群、小腿肌群、髂腰肌等力量练习,完成5-6组。 跳跃力量训练的主要练习如下: 跳跃力量训练在短跑力量训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跳跃练习分为二类:一类为垂直方向跳跃,另一类为水平方向跳跃。

现代短跑运动员选材的研究和分析

第30卷北京体育大学学报Vol.30Supplement 2007年11月Journal of Beijing Spo rt Universi ty N ov.2007 现代短跑运动员选材的研究和分析 周伟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84) 1研究方法与对象 1.1研究对象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国内优秀短跑运动员,北体大竞技体校短跑运动员。 1.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文献资料法。 2结果 2.1短跑运动员科学选材的基本要求 2.1.1身体形态短跑运动员的体形,要求匀称,身体健壮,肌肉细长,线条明显,下肢长,重心较高,小腿长于大腿,膝踝关节围度较小,骨盆宽度适中,臀部园翘,跟腱比较长,倾斜度较大为好。 2.1.1.1身高短跑中主要分100m、200m、400m三个项目,由于项目距离的不同对运动员身高要求也有所不同。所以,有学者认为与其他项目相比,身高指标在短跑中不起重大作用,但是分析国内外优秀短跑运动员的身高平均值,表明身高仍然是短跑运动员的一个重要特征。由于项目距离不同对运动员的身高要求也有所不同,从国内外男子各项优秀短跑运动员的身高资料来看(表1)虽然100m为主项的运动员来说身高的要求不像200m和400m那么重要,但如今身高对成绩的影响还是比较显著的,现代优秀百米选手的身高分布在1.80m至1.88m之间,最高和最矮的身高只相差8cm,平均身高为1.83m,这说明现代短跑运动员身高在100m项目中还是尤为重要的,身高是无法后天弥补的,而先天影响比较大和各方面的身体素质都是可以从后天的训练来填补这些不足之处,因此,在现代百米运动员选材中,应把短跑运动员身高放在首位。 从国内外200m和400m优秀短跑运动员的优秀身高的资料看现代200m,400m运动员和100m运动员的身高趋势差距不大。200m运动员平均身高为1.83m、400m为1.83 m。目前国内外最优秀男子200m,400m运动员中,大多数身高者在1.80m以上。众所周知身高与步幅是成正比的,身体矮小的运动员要达到与身材高的运动员同样快的速度,必须用提高步频来弥补步幅的不足,他们在跑完200m400m全程所用步频数会大大多于身材高的运动员,这必然使他们肌肉在单位时间里收缩次数增加,从而增加了肌肉的强度,而身高较高的运动员可以用较大的步幅和较低的频率来获得速度和保持速度,以降低了肌肉工作的强度,节约了能量。这说明身高对取得200m,400m较好的成绩具有决定意义。 由此可见身高在短跑运动项目的选材中是一项重要的条件。因此,预测青少年未来身高成为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但是,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各地区差别性较大,身高本身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想用任何一种方法来准确预测,均有一定困难。 2.1.1.2派生指标身体主要环节的长度比,每个人都有所不同,短跑运动员身体主要长度的比值对发挥跑的技术的经济性和时效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选材中应把身体主要环节的长度比值作为依据之一,主要为以下两方面进行。 1)大小腿长与身高的比值:设腿长与身高的比值为K(K =腿长P身高)K值大者为好。同样的身高而下肢较短者,K 值较小,其身体重心的位置比下肢长的人低。在技术和身体素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他们获得与腿长的运动员同样的步幅就必须要改进技术和提高等地力量,才能弥补身体条件的不足。所以,选材时应选择K值大的为好。 2)大小腿长度比值:大小腿长度是构成快跑合理技术的主要因素之一。从跑的技术结构来看,快跑时,髋关节为轴的前后摆动,当蹬地结束后,大小腿在折叠前摆状态,故大腿短者此时其重心必然离摆动轴较近,摆动半径小,前摆时就比相对较长者来得快而且省力。此时,在以膝关节为轴的小腿作扒地动作时,在角速度相同情况下,小腿较长的人脚掌地面扒地速度就大于小腿较短者。这些有利于完成支撑缓冲动作与缩短支撑时间。因此,应选比值较大者从事短跑训练。 2.2短跑运动员科学选材的理论框架 2.2.1机能指标 2.2.1.1肌肉纤维类别肌纤维大致可分为白肌纤维和红肌纤维。经过研究证明,每个人肌纤维的分布是由遗传基因素决定的,训练不会改变红白肌纤维的比例,而只能使其变粗。红肌纤维多的人适应于耐力项目的训练,而白肌纤维多的人适应于速度、力量项目的训练,优秀的短跑运动员的白肌纤维占全部肌肉的90%以上。因此,选材时,应设法对选材对象进行肌纤维类型测定,选择白肌纤维含量比较高者。目前测量红、白肌纤维比例的方法主要有两种:a.直接测定法,既用钢针穿刺肌肉作取样化验来确定,但作为一般选材的测量上有一定的困难。b.间接测定法,用纵跳高度来间接测量肌纤维比例的趋向。纵跳高成绩好者说明其肌纤维含量高,这种方法简单易用且普遍采用。 2.2.1.2心肺功能短跑运动员一定要有良好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才能有很好的短跑机能,选才要对运动员进行脉搏、血压、肺活量、血色素等方面的测定,看其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是否良好,是否适合短跑运动员的需要。心脏功能可采用台阶试验测定法,最简单的方法可采用脉搏频率的测定。 2.2.1.3血型短跑运动员的血型最好是A型,因为A型血的人一般来说体质好,兴奋性高,接受能力强和肌肉富有弹性等特征。可采用血型化验法来测定。 2.2.2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是人体各方面机能的综合反映,在短跑训练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短跑运动员所具备的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