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教育部2014年试行)

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教育部2014年试行)
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教育部2014年试行)

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试行)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数控技术应用(051400)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三、基本学制

3年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制造类企业,培养从事数控设备的操作与编程,产品质量的检验,数控设备的管理、维护、营销及售后服务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范围

序号对应职业(岗位)职业资格证书举例专业(技能)方向

1 数控车工数控车工数控车削加工

2 数控铣工

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

数控铣削(加工中心)加工

3 加工中心操作工

4 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数控机床装调与维护

六、人才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职业素养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

4.具备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5.具备借助词典阅读外文技术资料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7.具有安全文明生产、节能环保和遵守操作规程的意识。

8.具有规范意识、标准意识和质量意识。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1.具备识读与绘制零件图、装配图的能力。

2.掌握机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懂得机械工作原理,能准确表达机械技术要求。

3.掌握必备的金属材料、材料热处理、金属加工工艺的知识和技能。

4.掌握电工电子基础知识,具备解决本专业涉及电工电子技术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5.具备钳工基本操作技能。

6.具备操作和使用普通机床(车床、铣床)的初步能力。

7.具备操作和使用数控机床的初步能力。

8.具备基本的数控机床的维护能力。

9.能进行CAD/CAM软件的基本操作。

10.具备对机械制造类企业生产一线产品质量进行检验、分析的初步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数控车削加工

1.熟悉常用数控车床的结构、种类,具备操作常用数控车床的初步能力。

2.掌握数控车削加工的工艺分析与编程技术,达到数控车工四级技能等级标准,并通过考核鉴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3.初步具备数控车床的维护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数控铣削(加工中心)加工

1.熟悉常用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结构、种类,具备操作常用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初步能力。

2.掌握数控铣削(加工中心)加工的工艺分析与编程技术,达到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四级技能等级标准,并通过考核鉴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3.初步具备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维护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数控机床装调与维护

1.掌握机械测量和电气测量的基本知识。

2.掌握数控设备安装与调试的相关知识

3.会操作常用数控设备,能进行数控设备的精度检测。

4.能进行数控设备的安装、调试、机械维护维护、电气维护维修,达到数控机床装设维修四级技能等级标准,并通过考核鉴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七、主要接续专业

高职:数控技术

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八、课程结构

顶岗实习

专业技能课

数控机床装调与

维护方向

1.设备控制技术

2.机械装拆实训

3.数控加工技术训练

4.数控机床结构与维护

5.数控机床装调维修技

术训练

数控铣削(加工中

心)加工方向

1.普通铣削技术训练

2.CAD/CAM技术应用

3.数控铣床床结构与

维护

4.数控铣削(加工中

心)技术训练

专业选修课

1.管理类

2.新技术应用类

3.质量控制类

4.技能拓展类

公共选修课

1.心理健康

2.其他

公共

基础课

数控车削

加工方向

1.普通车削技术训练

2.CAD/CAM技术应用

3.数控车床床结构与

维护

4.数控车削技术训练

九、课程设备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备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历史,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方向和专业选修课,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一)公共基础课

序号课程名称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参考学时

1 职业生涯规划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开设,

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32

2 职业道德与法律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开

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32

3 经济政治与社会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开

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32

4 哲学与人生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开设,

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32

5 语文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

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192

6 数学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

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192

7 英语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

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192

8 计算机应用基础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开

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136

9 体育与健康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开

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146

10 公共艺术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开设,

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36

11 历史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

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36

(二)专业技能课

1.专业核心课

序号课程名称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参考学时

1 机械制图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教学大纲》开设,并

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202 (172+1周)

2 机械基础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基础教学大纲》开设,并

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128

3 电工电子技术与

技能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学大纲》

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96

4 机械加工检测技

术掌握有关机械测量技术的基础常识,掌握常用量具

的使用方法,掌握长度尺寸检测、角度检测、几何

公差检测、表面粗糙度检测及螺纹检测的方法和技

能,会分析一般的测量误差,能正确选用与维护常

用量具仪,能根据工程要求胜任一般机械产品的检

测工作

60

(2周)

5 金属加工与实训依据《中等职业学校金属加工与实训教学大纲》开176

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56+4周)

2.专业(技能)方向课

(1)数控车削加工

序号课程名称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参考学时

1 普通车削技术训

掌握车工安全操作规程,能选用合适的量具正确测

量工件,能制订简单轴类零件的车削加工顺序,能

选择合适的刀具并进行刃磨,能合理选用切削用量,

能对普通车床进行简单的维护,能加工本工种五级

难度的零件

120(4周)

2 CAD/CAM技术

应用

了解自动编程软件的一般概念、应用范围及与数控

机床的通信接口技术,了解目前企业常用

CAD/CAM软件的种类和基本特点,熟练掌握软件

的应用技术,能运用CAD/CAM软件实施数控加工

144

3 数控车床结构与

维护

能识别各种类型的数控车床,能根据精度要求进行

数控车床性能测试与验收,能按照数控车床主传动

系统与进给传动系统的结构进行维护工作,能进行

数控车床的日常维护,能根据报警信息排除数控车

床一般故障

116

4 数控车削技术训

掌握数控车床安全操作规程,能选用合适的量具正

确测量工件,能对轴类零件进行正确的工艺分析,

能选用合理的切削用量,掌握轴套类零件、孔类零

件、螺纹的加工知识,能加工中等复杂程度轴套类

零件

180(6周)

(2)数控铣削(加工中心)加工

序号课程名称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参考学时

1 普通铣削技术训

掌握铣床安全操作规程,能对铣床进行维护工作,

能选用合适的量具正确测量工件,能安装能用夹具

并校正,能制订简单零件的铣削加工顺序,能合理

选用切削用量,能合理选择铣床常用刀具,能加工

本工种五级工难度的零件

120(4周)

2 CAD/CAM技术

应用

了解自动编程软件的一般概念、应用范围及与数控

机床的通信接口技术,了解目前企业常用

CAD/CAM软件的种类和基本特点,熟练掌握软件

的应用技术,能运用CAD/CAM软件实施数控加工

144

3 数控铣床结构与

维护

能识别各种类型的数控铣床,能根据精度要求进行

数控铣床性能测试与验收,能根据数控铣床主传动

系统与进给传动系统的结构进行维护工作,能进行

数控铣床的日常维护,能根据报警信息排除数控铣

床一般故障

116

4 数控铣削(加工中

心)技术训练

掌握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常

用工、量具的使用方法并能正确测量工件,掌握平

180(6周)

面加工、轮廓加工、槽加工、孔加工的加工方法,

能对中等复杂程序零件进行正确的工艺分析,能选

用合理的切削用量,能加工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3)数控机床装调与维护

序号课程名称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参考学时

1 设备控制技术掌握常用典型数控机床的电气工作原理,能识别常

见数控机床电气元件,了解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组成

及工作原理,掌握液压、气压传动基本知识及典型

数控机床液压、气压系统的工作原理,能识别常见

液压、气压元器件

144

2 机械装拆实训掌握机械装拆安全操作规程,能合理安排装配工序

进行组件、部件装配及滚动、滑动轴承的装配,能

进行传动机构的装拆,能正确使用常用工、量具和

专门工具对常用机械的部件进行装拆

60(2周)

3 数控加工技术训

掌握控车/铣床安全操作规程,能操作常见的典型数

控车/铣床,能照工艺调用已有程序进行简单零件的

加工,能使用常用工量具检测工件

60(2周)

4 数控机床结构与

维护

掌握数控机床安装与调试基本知识,能识别各种类

型的数控机床,掌握常用机床的验收方法,能根据

数控机床精度要求进行性能测试与验收,熟悉主传

动系统的结构并能进行维护,熟悉进给传动系统的

结构并能进行维护,熟悉自动换刀系统并能进行维

护,能进行数控机床日常维护

116

5 数控机床装调维

修技术训练

了解数控机床常用元器件的原理与主要功能,熟悉

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硬件结构,能分析数控机床电气

原理图,能识读数控机床布线图,能对数控机床机

械部件及电气部件进行拆卸与再装配,能调整数控

机床相关参数,能分析数控机床常见故障原因,能

排除数控机床常见机械与电气故障

180(6周)

3.专业选修课

(1)管理类,如职业健康与安全、现代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基础等。

(2)新技术应用类,如现代制造技术、特种加工技术等。

(3)质量控制类,如质量管理与控制、精密测量技术等。

(4)技能拓展类,如电加工技术训练、跨专业(技能)方向类课程等。

4.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本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要认真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保

证学生顶岗位实习的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实行工学交替、多学期、分阶段安排学生实习。

十、教学时间安排

(一)基本要求

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累计假期12周,周学时一般为28学时,顶岗实习按每周30小时(1小时折合1学时)安排,3年总学时数为3000~3300。课程开设顺序和周学时安排,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实行学分制的学校,一般16-18学时为1学分,3年制总学分不得少于170。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活动以1周为1学分,共5学分。

公共基础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1/3,允许根据行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在规定范围内适当调整,但必须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课的必修内容和学时。

专业技能课学时维占总分时的2/3,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行业企业认知实习应安排在第一学年。

课程设置中应设选修课,其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应不少于10%。

(二)教学安排建议

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分学时

学期

1 2 3 4 5 6

公共基础课职业生涯规划 2 32 √

职业道德与法律 2 32 √

经济政治与社会 2 32 √

哲学与人生 2 32 √语文12 192 √√√√数学12 192 √√√√英语12 192 √√√√计算机应用基础8 136 √√

体育与健康9 146 √√√√公共艺术 2 36 √

历史 2 36 √

分共基础课小计65 1058

专业

心机械制图13 202 √√√

业技能课

机械基础8 128 √√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 6 96 √

机械加工检测技术 4 60 √

金属加工基础 3 56 √√

钳工工艺与实训 4 60 √

机加工实训 4 60 √小计42 662

普通车削技术训练8 120 √

CAD/CAM技术应用9 144 √√

数控车床结构与维护7 116 √√

数控车削技术训练11 180 √

小计35 560

普通铣削技术训练8 120 √

CAD/CAM技术应用9 144 √√

数控铣床结构与维护7 116 √√

数控铣削(加工中心)

技术训练

11 180 √

小计35 560

设备控制技术9 144 √√

机械装拆实训 4 60 √

数控加工技术训练 4 60 √

数控机床结构与维护7 116 √√

数控机床装调维修技

术训练

11 180 √

小计35 560

顶岗实习30 540 √专业技能课小计107 1762

合计172 2820

说明:

(1)“√”表示建议相应课程开设的学期。

(2)本表不含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及选修课教学安排,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

十一、教学实施

(一)教学要求

1.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要符合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重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专业技能课

专业技能课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强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提倡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教学、角色扮演、情境教学等方法,利用校内实训实习和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的引导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起来。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动手训练时间,有意识地强化企业工作规范及安全生产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及成本控制和环境保护意识。

充分运用多媒体、三维模型、实物展示、实际操作等手段,直观讲解教学重点要点。为配合教学,还要准备相应的资料,比如加工工艺卡、加工流程表、实训报告等。各学校在依据本标准制订实施性专业教学标准过程中,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学校的办学特色。在实施性专业教学标准中,学生至少要选择一个专业(技能)方向的课程学习。

(二)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要有一定的规范和灵活性,合理调配教师、实训室和实训场地等教学资源,为课程的实施创造条件;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标准和方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保证教学质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教学过程管理,按照教学过程的规律来决定教学工作的顺序,建立相应的方法,

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等措施来实现教学目标。

2.教学业务管理,即对学校教学业务工作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

3.教学质量管理,即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安排教学活动,并对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和环节进行质量控制。

4.教学监控管理,将教学监控分为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过程监控,找出反映教学质量的资料和数据,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纠正存在问题的建议,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保证课程实施的质量,保证素质教育方针的落实。

十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应体现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注意吸收行业企业参与。

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职业技能鉴定与学业考核相结合,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运用知识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规范操作、安全文明生产等职业素质的形成,以及节约能源、节省材料与爱护生产设备,保护环境等意识与观念的树立。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专业和不同学生的特点,对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可做进一步的细化,考核与评价的标准要与教学目标对应。

十三、实训实习环境

本专业应配备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一)校内实训室

根据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开设本专业必须具备的实训室与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的名称及数量见下表。

序号实训室名称

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

名称数量(台/套)

1 电工电子实训室通用电工电子综合实验装置10

万用表10

信号发生器10

数字示波器10

数字式交流毫伏表10

2 设备控制技术实训室液压、气动传动常用元件 2

液压实验台 1

气动实验台 1

空气压缩机 1

电气控制实验装置 4

PLC控制实训设备10

3 金属加工实训车间卧式车床10

升降台铣床(立式) 2

升降台铣床(卧式) 4

万能外圆磨床 2

平面磨床 2

机械分度头 4

机用虎钳 6

落地砂轮机 3

配套辅具、工具20

配套量具20

4 钳工实训车间台虎钳40

钳工工作台40

台式钻床 4

划线平板 5

划线方箱 5

落地砂轮机 1

机械分度头 1

机用虎钳 4

配套辅具、工具、量具40

5 机械测量技术实训室游标卡尺40

深度游标卡尺10

高度游标卡尺10

游标万能角度尺10

外径千分尺10

螺纹千分尺10

内径千分尺10

金属制直尺10

刀口形直尺10

90o角尺10

内径百分表 5

工作台10

铸铁平板10

杠杆百分表(杠杆指示表) 5

百分表10

千分表 5

磁性表座20

标准V形块20

两顶针支架 2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 5 影响投影仪 1

6 数控加工实训车间数控车床10

数控铣床8

立式加工中心 2

刀柄与量具、辅具按机床使用要求配置

7 数控机床安装及调试实训

车间

装调、维修用数控车床 4

装调、维修用数控铣床 4

常用电气安装工具8

常用检测工具8

检验棒、检验套8

桥尺8

常用机械拆装工具8

辅助工具8

8

CAD/CAM实训室计算机40

CAD/CAM软件40

服务器 1

交换机 1

数控加工、维修仿真软件40

投影仪 1

激光打印机 1

多媒体教学软件40

(二)校外实训基地

为满足本专业学生校外实训实习的需要,应具备6-8家制造类企业作为校外实训

基地,校外实习基地应能提供数量充足的数控设备操作与编程、产品质量检验、数控设备管理、维护等岗位供学生实习。同时,学校应有健全的校外实训实习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十四、专业师资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专业教师学历职称结构应合理,至少应配备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2人;建立“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其中“双师型”教师应不低于30%;应有业务水平较高的专业带头人。

十五、其他

2014年4月

2018各专业教学标准

附件2 XX专业教学标准(参考格式)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二、入学要求 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三、基本修业年限 解读:表格力求体现出专业与行业、职业等的对应关系。专业方向区分度大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细分。 职业面向内容包括: 专业大类与专业类(对应2015版专业目录大类和中类) 对应的行业(对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 主要职业类别(主要对应国家职业分类大典2015版,到小类) 主要岗位类别(需调研行业企业现行通用岗位类别) 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举例(社会和行业认可度高的) 五、培养目标 解读:通用内容: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主要技术技能,面向×××等行业/职业类别/技术领域,能够从事×××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培养目标是对该专业专科毕业后3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同时还应包括学生毕业时的要求。培养目标应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六、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一)素质 (二)知识 (三)能力 解读:培养规格是对学生毕业时所应掌握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描述。这是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也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起点和终点。 思想政治素质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实践要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注意落实2017年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 文化素质 提出对毕业生文化素质的普遍要求,也可结合专业特点和职业面向提出进一步要求。 职业素质 一般应包括在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创新精神、信息素养、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等方面的要求。可综合写一条,也可分写2-3小条,200-300字。注意与中职和本科的区别。 身心素质 身体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普遍要求,也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和职业面向提出有关要求。 能力 专业的技术技能是最核心的能力,应结合专业特点,结合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或规范、主要岗位(技术领域)要求等,注意对接产业发展中高端水平。在“职业面向”的基础上应细化出若干条目。600字以内。 注意,高职是高等教育一部分,作为高校毕业生应该具备的创新创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方面也应提出要求。 七、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 (一)课程体系 XXXX专业课程体系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9版)

普通高中 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前言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提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2003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知道了十余年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践,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基本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更新,推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效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效推动了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为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面对新时代对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面对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的新形势,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有一些不相适应和亟待改进之处。 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高中课程修订工作。本次修订深入总结21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努力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乘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具有国际视野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建设美丽中国,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学科课程,其内容反映地理学的本质,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学会从地理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 1.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通过高中地理学习,是学生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地理问题级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 2.构建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坚持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并重,满足不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精选利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课程内容,力求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的统一,满足学生现在和未来学习、工作、生活的需求。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心得体会(五篇)

学习《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心得体会(五篇) 近期我们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通过这种深刻的学习过程,我们深深地理解新时期的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 德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 格的教育工作者。 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曾说过 : “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 ; 栽种习惯,成就性格 ; 栽种性格,成就命运 ! ”他以自己的成功经历告诉我们,以好的思想观念为指导,注 意行为规范,并以长久的坚持使之形成习惯,对于人的一生有着多大的影响 ! 因此,作为教师, 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以之来 促使自己养成一些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从而走向成功。 一、忠诚、热爱党的教育事业 教师是为国家输送人才的阶梯。然而,教师又是很平凡的。我想,伟大正寓于平凡之中。因为,平凡中,我们一样能够奉献。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 " 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 " ,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教师从自己 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 - 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楚”拜金主义”、“仕爵主义观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我是一名在教育岗位上干了十二年的教师。我的信念就是干行,爱一行。象陶行知所说的那样 : “捧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 ,因 为我们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只有爱的付出,才有爱的收获。因此,作为一名教师的我, - 直 坚信以爱为本,用爱来感化学生,来净化学生的心灵。无论何时,我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 身 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作为一名教师我感到无尚光荣的,教师对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因此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必须首先热 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灵魂。 二、无私奉献,关爱每位学生 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教育。爱是教育的原动力,教师关爱的目光就是学生心灵的阳光。孔子曾说 :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标准】高职专业教学标准

新疆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教学标准 二○一三年七月

目录 铁道车辆专业教学方案(三年制) (1) 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教学方案(三年制) (11) 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方案(三年制) (23) 铁道车辆专业教学方案(五年制) (39) 汉语预科教学方案 (63)

铁道车辆专业教学方案(三年制) 一、专业名称:铁道车辆 二、专业代码:520203 三、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学校毕业生 四、学制与学历: 学制:三年 学历:专科 五、就业面向 1、就业职业领域 本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铁道车辆部门,从事铁道车辆的检修与运用工作,也可在铁道车辆制造单位从事相关的工作。 2、初始岗位 初次就业岗位为中级工;目标岗位为高级工、技师。 3、发展岗位群 职业发展岗位为高级技师、工班长、车辆调度员、值班员、车间主任等。 六、培养目标与规格 1、培养目标 以培养铁道车辆专业职业能力为中心,使学生的、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适度的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综合素质高;培养具有铁道车辆检修、运用、管理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2、职业岗位 主要从事车辆钳工、制动钳工、轮轴装修工、车辆电工、货车检车员、客车检车员、发电车乘务员、车辆乘务员等岗位的工作。 3、职业核心能力 (1)专业能力

①能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和熟悉常用专业软件; ②具有中级检车员(或车辆钳工、车辆电工)的操作技能,并依据劳动部门的要求通过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③具有客、货车主要零部件一般检修的操作技能; ④具有编制一般检修工艺文件的初步能力; ⑤具有简单的车辆运用检修有关组织能力; ⑥具有简单的车辆检修装备的改造、设计方面的初步能力; (2)方法能力 具有自觉、快速、有效学习铁道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的能力;具有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能正确分析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能有效利用网络、图书、文献获取信息的能力;合理制定铁道专业及相关专业施工方案、技术文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准确地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从生产实践、人际交往等经历中吸取经验教训和积累技能的能力;能接收他人和社会评价的心理承受能力。 (3)社会能力 具有社会责任心、诚信的品质、恪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工作负责、作业规范、注重细节等职业人格;具有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和语言交流能力;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运用法律正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4、毕业标准 本专业的毕业方式为完成毕业设计,成绩、学分、取得证书符合要求准予毕业。 1、课程成绩要求:在规定的年限内,考完本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且考试成绩合格。 2、学分要求:在规定的年限内,修满本专业规定学分,学生的毕业学分不少低于128分。 3、证书要求: (1)学生参加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等级考试(CCT),并获取相应

护理专业教学标准

云南开放大学“中高衔接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 护理专业教学标准 专业名称:护理 专业代码:630201 招生对象: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助产、护理专业一年级在读学生。 学制:中高学制5年,实行弹性学制,最低毕业年限4年,学籍8年有效。 学历:开放教育专科 毕业要求 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76学分。 本专业实行完全学分制管理,学生获得的学分满足毕业最低总学分和各课程模块最低学分设置要求,达到最低毕业年限,满足各项毕业条件,可获得毕业证书。 就业面向 1、服务面向 主要面向医疗、卫生、康复和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健康保健工作。 2、就业岗位(群) 护理人员。 培养目标与规格 1、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为体现职业教育服务地区经济与产业发展的特点,通过调研了解市场人才需求和岗位技能要求及生产过程技术要求等,由此进行工作岗位、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工作能力与素质要求等综合分析,确定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和培养目标定位。 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2、岗位职业资格标准分析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 的人数达到80%以上。”因此需要对岗位职业资格标准进行分析,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根据以上分析,建议本专业学生获取下列职业资格证书: 3、培养目标 根据对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和对岗位职业资格标准的分析可确定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为: 本专业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重点面向基层、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的应用型专门护理人才。 4、培养规格 (1)知识要求 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必须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从事整体护理必须的护理学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规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的操作知识;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如伦理学等);熟悉急、难、重症病人的护理原则;熟悉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程序和内容;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程序、文件制作以及科研论文的书写知识。 (2)技能要求 能够很好地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护理实践中的常见、主要问题,做好基层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工作。能够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观察,并结合自己实践不断提高;能够独立利用各种机会和工具(包括计算机网络等)查阅、并获取新的护理学相关知识;具有初步阅读英语书籍的能力;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撰写医学科研论文;能够和患者、同事以及各种社会关系进行正

高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标准

高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标准 专业名称会计 专业代码620203 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中等技校毕业生 学制与学历 3年(全日制) 就业面向 本专业主要就业面向是中小企业、金融行业、非营利组织等单位的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工作管理、涉税业务办理、财务管理岗位及会计师事务所查账验证、会计咨询等工作岗位。会计专业初始岗位群包括:出纳岗位、材料物资核算岗位、固定资产核算岗位、其他资产核算岗位、职工薪酬核算岗位、往来结算岗位、税务核算岗位、资金核算岗位、成本核算岗位、财务成果核算岗位,总账报表岗位;会计师事务所查账验证、会计咨询助理岗位。会计专业发展岗位群包括:总会计师、主办会计、会计主管等会计岗位群;财务经理、财务总监等财务管理岗位群统筹性工作;会计师事务所项目经理、会计咨询主管岗位。 培养目标与规格 本专业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面向中小企业、金融行业、会计师事务所、非营利组织等基层业务和管理岗位,具有诚信、合作、敬业的职业素质,掌握会计、涉税管理、财务管理、审计等岗位业务,熟悉企业会计核算、纳税申报、财务管理、年报审计等业务处理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能从事会计、税务、财务管理、审计等工作的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发展,并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职业证书 本专业毕业生应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为证券从业资格证书,鼓励毕业生取得初级会计师证书。 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教学内容) 一、课程体系架构及说明

二、专业核心课程 初级会计实务:本课程主要学习会计要素核算的原则与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能以原始凭证为依据,按照企业经济业务的处理流程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 财务会计:本课程主要学习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原理、具体方法和业务流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具备会计系统思维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复杂业务的处会计理能力。 成本会计:本课程主要学习企业成本计算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学会成本费用归集与分配的方法,能应用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并能进行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 会计电算化:本课程主要使学生能运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操作,胜任出纳、审计、税务、成本核算、总账报表等会计岗位工作。 财经法规:本课程主要学习我国会计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并理解企业及会计人员在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应遵守的会计法规,增强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使之在会计职业活动中,遵守会计职业道德,为今后会计工作打下良好的法律意识基础。 。 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摘要]自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来,新课程标准以新的结构、新的内容、新的形式、新的体系,给数学教师带来全新的教育思考,这也将改革现有教育模式的一些弊端。面对新课程的挑战,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本文对新课程标准执行后课程结构上的变化及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阐述了作者的工作体会。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课程结构教学方法 一、课程结构的变化 1.课程结构的设置 课程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是国际课程发展的潮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是通过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实施来体现这一要求的,《大纲》的课程结构是必修课和限定选修课、任意选修一种的课程模式,高中按“二一分段、高三分流”的办法安排,即高中一年级、二年级设必修课,学完必修课进行会考,高三分流,学完理科和文科数学后参加相应的高考。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为《标准》)改革课程结构,通过模块式的课程结构,扩大选择和发展空间,为不同基础、不同需要的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在《标准》中,高中课程由必修、选修1、选修2、选修3、选修4等5个课程系列构成。 在选修系列中,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课程组合,课程的组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不同的组合可以相互转换。学生做出选择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条件向学校申请调整,经过测试获得相应的学分即

可转换。这样的课程设置,为学生在课程内容、方向、层次上进行更多的选择赋予了实实在在的意义,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 2.课程时数 为提供更多选择空间,《标准》主要通过调整必修课时,在课程时数上给予了必要的保障,《标准》必修课总课时数从《大纲》上的280课时减少到180课时,而其余的课时转移到选修课程,即适当地限制体现对学生共性发展要求的必修课时,加大体现对学生个性发展要求的选修课时,这就使学生在高中三年学习期间可自主选择选修课的课时数大大增加,既统一,又灵活,增强教学的弹性,无疑使扩大选择性更可能落实到实处。 二、新课程标准中体现的教学方法 1.重视过程,引导学生参与 《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教师、教育、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设计、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现他们的创新意识。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力求在课堂中形成一种“研究问题”的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在数学概念与理论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即数学模式的建构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原创性思维。让学生通过探索、反思,修改、完善,经历曲折和反复,给学生创造一个实用、

(完整版)高职英语课程标准

《高职英语》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制定依据 本标准根据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发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对《高职英语》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高职英语是高职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公共必修课程。本课程意在经过1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即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较好的基础。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具备通过高等学校应用能力考试A级或B级的水平。 高职英语为高职院校学生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高职英语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英语课程,它涵盖各行业的基本专业词汇、日常生活的交际用语以及科技用语等,为学生以后学习会计英语、商务英语、计算机英语等专业英语打下基础,也为学生学习专业课中的英文术语打下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教学强调其实践性:一是课堂内的实践,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用于完成某项交际任务的实践;二是通过开展语音语调大赛、语音语调模仿、"演讲"、"情景对话"等旨在通过比赛改善学生的英语发音,提高学生英语的口头表达能力,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学以致用的机会,一个展现个人才能的舞台,在学生中营造一个多听,多说,多练英语的活泼的学习气氛,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同时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课程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课程内容选取依据 本校高职英语教学使用教材为《现代实用职业英语综合教程》(Modern Practical Vocational English)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编写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范教材。本教材坚持《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正确方向,体现了高职高专教育“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突出了高职高专培养实用性人才的目的。 《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共分为4册(本校大部分专业学习2册书的内容),每册8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听说(Listening and Speaking )、读(Reading and Skill Developing)、写(Grammar Studying and Writing)三部分组成,另有一个“达人英语”(Expert English)部分。各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1. Listening and Speaking 包括:热身训练、回答问题、语音练习、句子或短对话、短文听力、等。其选取材料形式多样,并以丰富与主题相关的各种信息,增加语音输入,强化语言技能,学生边学边练。 2. Reading and Skill Developing 本部分注重“阅读与技能培养”,由围绕同一主题的两篇文章组成。题材、体裁丰富多彩,原汁原味,涉猎面广博,体现了多元化、多方位文化的只是输入。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化的,同时也能增加自己的应用性知识。 3. Grammar Studying and Writing 本部分结合中国学生典型错误进行分析讲解,力图使学生从认识错误到改正错误再到有意识地避免错误,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二、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鉴于目前高职学生入学时英语的水平差异较

教育部下发新时代教师规范:教师“十项准则”和“十不准”(1)(1)

教育部下发新时代教师规范:教师“十项准则”和“十不准”11月14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中小 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通知,通 知指出,近年来,广大教师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改革创 新、服务社会,为国家的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党和国家给予了高度肯定, 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普遍尊重。但是,也存在个别教师放松自我要求, 不能认真履职尽责,甚至出现严重违反师德行为,损害教师队伍整体形象。针对 这些问题,特制定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明确新时代教师职业规范、突出问 题划定基本底线,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力求造就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 育人水平高超,能胜任新时代教育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概括起来包括“十项 准则”和“十不准”。 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一、坚定政治方向。二、自觉爱国守法。三、传播优秀文化。四、潜心教书育人 。五、关心爱护学生。六、坚持言行雅正。七、遵守学术规范。八、秉持公平诚 信。九、坚守廉洁自律。十、积极奉献社会。 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不准: 一、高校教师不得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及其他场合有损害党中央权威、违背党的路 线方针政策的言行。二、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违背社会公序良 俗。三、不得通过课堂、论坛、讲座、信息网络及其他渠道发表、转发错误观点 ,或编造散布虚假信息、不良信息。四、不得违反教学纪律,敷衍教学,或擅自 从事影响教育教学本职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五、不得要求学生从事与教学、科 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宜。六、不得与学生发生任何不正当关系,严禁任何形式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汇总

高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专业名称学前教育 专业代码660214 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职高、中专、技校等幼师毕业生。 学制与学历 全日制,三年,大学专科。 就业面向 主要职业岗位为幼儿园教师。大约5-8年,在获得一定工作经验(进修)后,可以成为幼儿园的管理者。 培养目标及规格 一、主要职业岗位描述 在幼儿园履行幼儿保育和教育职责的专业人员。具备学前教育大专及以上学历和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扎实的幼儿教师专业知识和保育教育能力。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和较系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有较强的保育能力、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反思与自我发展等能力,善于沟通与合作,勇于创新,身心健康的幼儿教师。 三、人才规格 (一)知识要求 1.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掌握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个体差异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策略方法。 3.熟悉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要求和基本原则。 4.掌握幼儿园环境创设、一日生活安排、游戏与教育活动、保育和班级管理的知识和方法。 5.掌握幼儿安全防护与救助及观察、谈话、记录等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 6.掌握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特点与基本知识。 7.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8.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 (二)能力要求 1.具备观察和了解幼儿的能力。 2.具备创设和利用有利于幼儿成长、学习、游戏的教育环境的能力。 3.具备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设计、实施教育活动及教育评价的能力。 4.具备一日生活的组织和保育能力。 5.具备幼儿游戏活动的支持和引导能力。 6.具备沟通和合作能力。 7.具备自主学习、反思和发展的能力。 8.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9.具备较好的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要求 1.关爱儿童,尊重儿童的权利,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儿童。 2.热爱幼儿教育事业,注重保教结合。 3.尊重其他教师和家长,愿意与他们进行沟通和合作。 4.具有终身学习的意愿。 职业证书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 课程体系及核心课程 一、课程体系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幼儿园教师,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学前教育相关的知识、基本技能及较强的实践能力。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本专业课程体系如下。

【7A版】2018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专辑编者按:2018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语文等14门学科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并将于今年秋季开始执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文本结构、内容及其实施要求等方面进行了哪些改进和完善?其主要的变化有哪些?这些变化基于什么样的教育现实展开,凝结着修订组什么样的教育思考?这些变化又将对今后的高中各科教学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促进读者深入理解普通高中课程标(2017年版),我刊约请包括课标修订组负责人、核心成员等在内的专家学者对各学科课标进行了分析解读。 实现物理课程功能促成学生素养发展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问题探讨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修订组负责人/廖伯琴 莆田第一中学/陈国文 2017年版”)。整体上看,高中课标2017年版进一步强化了物理学科的育人功能,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整体性均明显增强。高中课标2017年版公布后,莆田第一中学陈国文老师第一时间研读、梳理出一线教师关注的若干问题。以下是陈国文老师与廖伯琴教授的对话整理。 问题1:高中课标2017年版有哪些亮点? 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组对20XX年由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统称“高中课标实验版”)进行修订,总体讲,修订后的高中课程标准有以下变化。 一是凝练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凸显物理课程的育人功能。根据国际比较、国内调研,以及关于物理课程功能的探索等,修订组经过认真研究、反复讨论,凝练出的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含“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其中“物理观念”含有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及能量观念;“科学思维”含有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要素;“科学探究”含有问题、证据、解释、交流要素;“科学态度与责任”含有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社会责任要素。 二是优化高中课程结构,注重课程基础性、系统性与选择性。本次修订既注重课程的基础性,为全体学生发展、国民科学素养提升设计必修课程,又注重课程的系统性与选择性,为国家物理人才的培养、学生有个性的发展设计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高中物理必修课程由必修1、必修2和必修3构成,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学生学完必修课程可参加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选择性必修课程由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和选择性必修3构成,是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要求选择学习的课程,对那些拟参加物理学科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学生则是必须学习的课程;选修课程由选修1、选修2和选修3构成,分别侧重物理学与社会发展、物理学与技术应用及近代物理学初步等方面的内容,由学校或地方自主开设。三是强调物理实验和科学实践,注重物理与社会和技术的联系。为了加强对学

关于印发部分《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目录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2〕217号

关于印发部分《高等职业学校 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目录的通知 教职成司函〔2012〕21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加强高等职业学校教学基本建设和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我司组织力量研究制定了部分《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现将该标准目录印发给你们,请组织相关高等职业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参照执行。 各地在实施专业教学标准过程中,如有问题、意见和建议,请及时报我司。

附件1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说明 为了加强高等职业学校教学基本建设和专业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部委托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进行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研究制订工作。 本次印发的涉及18个大类的410个专业教学标准,在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招生对象、学制与学历、就业面向、培养目标与规格、职业证书、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等十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在培养目标和规格上定位在为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专业知识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教学模式上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特点,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安排上体现与职业岗位对接、中高职衔接,理论知识够用,职业能力适应岗位要求和个人发展要求;在教学条件要求上,规定了开办本专业应具备的师资、教学设施等基本条件。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是高等职业学校进行教学基本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基本标准,适用于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学校(含高等专科学校)及本科院校、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和有关高等教育机构举办的高等职业教育(专科)的专业教学及管理。希望相关高等职业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参照执行时,把握基本要求,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基本建设水平,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因本次发布的410个专业教学标准文字篇幅较大,本通知只公布专业教学标准目录,专业教学标准全部内容将由中央广播电视大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于2018年1月出版。新课标进一步强化了学科的育人功能,体现了鲜明的育人导向,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整体性等明显增强。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新课标对于“化学”的定义上,补充了它的特征,即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以符号的形式描述物质,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对于“高中化学课程”的定义,进一步补充了它的地位作用,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同时提出了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并强调了它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基本理念将原有的八条整合更新为五条,并为每一条进行了命名。将原有“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体现化学学科的人文内涵”“引导教师反思”等删除;将原有“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社会面临的社会问题”整合为“选择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的化学课程内容”;将原有的“评价方式”进行优化,变为“倡导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新增“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的基本理念。 二、学科核心素养 为更好的体现化学学科育人的价值,适应高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20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目标部分做了较大的修改,新增学科核心素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不仅通过内涵、目标来描述,而且对5个方面的素养进一步划分出4级水平。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上,不再细分三维教学目标,而是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提出高中化学的课程目标。将原三维目标(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及体验性目标)的行为动词描述做了调整,对新的课程目标统一划分出4级水平(从水平1到水平4),不再细究行为动词在三个维度的不同表述,而是更加具体的展示出了4级水平的具体内容。 三、课程结构与内容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构成。必修课程包括5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学习体会为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11 月 7 日,教育部研制并印发了高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及配套处理办法,这是国家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在全社会塑造教师更加美好形象的重要举措 ,必须落实执行好。对此 ,作为教师,我进行认真学习,获得以下认识: 一、制定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有利于发扬传统、防微杜渐、促进师德建设。加强师德建设并不是说教师的师德问题太多,而是要进一步确立师德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师德是一个常讲不衰的话题。我们中华民族早在战国时代就已经明确提出“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保也者 ,慎其身以辅翼之而归诸道者也”,意思是说,所谓师,是用具体事例教导并用它说明各种德行的人, 所谓保,是以自己谨慎的言行来辅佐世子使之归于正道的人,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较早提出的教师应遵循的职业道德原则。从孔子到孙中山都提倡师者修德,追求“师范端严, 学明德尊”的境界。新中国建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始终重视教师的师德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提出的教师义务的首条就是“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 ,为人师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地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 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十八大以来 , 习总书记高度重视师德建设 , 针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四有好老师”、“四个

引路人”、“四个相统一”、“根本标准和第一标准”等系列重要论断,为新时代师德建设指明了方向。加强师德建设 ,有两个方面至关重要 ,一个是底线职业道德,相当于法律和国家相关部门所规定的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因为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像其它千万种职业一样,也有必须要遵守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 ;另外一个是崇高师德 , 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从事的是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伟大事业,因此教师队伍一定要倡导具有崇高师德 , 而且所有教师都要以具有崇高师德作为奋斗目标。以往我们加强师德建设, 强调崇高师德比较多 ,也发挥了特别好的效果 ,但是对于底线职业道德,专门强调的不多 ,这次教育部研制并印发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我想就是旨在加强这方面的师德建设。二、明确提出教师职业行为规范,有利于维护和提升我国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我国有 1600 多万大学、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这支教师队伍为落实好党的教育方针,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绝大多数教师都能严格遵循国家法律和教育相关部门规定,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但是在极少数情况下的确存在个别教师不能很好履行应尽的职责,做出了伤害学生、有违师德的事情,经过社会传播,伤害了整个教师队伍在社会中的美好形象。这次教育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 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加强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基本建设和专业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教育部组织制订了部分《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教学标准),并已于近期正式发布。 一、专业教学标准制订的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数、招生数、毕业生数都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高技能人才支持,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可程度明显提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行业企业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是面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国家发展战略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产业发展培养一大批“用得上、下得去、干得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二是面对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现代产业现实需求与发展趋势为依据,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优化专业设置,更新课程内容,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和适用性。三是面对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发挥引领作用,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合理确定中高职人才培养定位,促进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形成优

势互补、分工协作、衔接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格局。 专业教学标准是开展专业教学的基本文件,是明确培养目标和规格、组织实施教学、规范教学管理、加强专业建设、开发教材和学习资源的基本依据,是评估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尺,同时也是社会用人单位选用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重要参考。长期以来,我们在专业教学方面一直没有国家统一的标准要求,这使得高等职业学校在实施专业教学中无标准可循,人才培养水平也参差不齐,难以很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在新的形式下,制订专业教学标准显得尤为迫切。 因此,制订专业教学标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要求,完善教育质量国家标准体系,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措施。专业教学标准的颁布实施,对于加强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基本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中高职人才培养相衔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专业教学标准制订过程 教育部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之“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项目中,安排专项经费分期分批支持了高职高专教指委专业规范研究制订工作。2010年,各教指委启 动高职专业教学规范研制工作。 2011年,教育部职成司印发《关于委托各专业类教学指导 委员会制(修)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

普通高中 化学课程标准 (送审稿)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组 2017年6月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1) (一)课程性质 (1) (二)基本理念 (1)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2) (一)学科核心素养 (2) (二)课程目标 (3) 三、课程结构 (5) (一)设计依据 (5) (二)结构 (5) (三)学分与选课 (6) 1.学分设置 (6) 四、课程内容 (8) (一)必修课程 (8) (二)选修Ⅰ课程 (21) (三)选修Ⅱ课程 (41) 五、学业质量标准 (51) (一)学业质量标准及说明 (51) (二)学业质量水平 (51) 六、实施建议 (55) (一)教学与评价建议 (55) (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 (61) (三)教材编写建议 (65) (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68) 附录A: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 (71) 附录B:教学与评价案例 (73) 附录C:学生必做实验索引 (84)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描述物质,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化学不仅与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的关系密切,也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和信息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化学在促进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是揭示元素到生命奥秘的核心力量。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科学素养,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化学课程对于科学文化的传承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二)基本理念 1.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 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化学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构建全面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设置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的高中化学课程 通过有层次、多样化、可选择的化学课程,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在保证学生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引导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以适应学生未来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3.选择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的化学课程内容 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形成化学学科的核心观念;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4.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 倡导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重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职专业教师标准(2016版)

为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高职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2016年修订),特拟定《高职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 高职教师是履行高职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高职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高职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高职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 (一)师德为先 热爱高职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关爱高职生,尊重高职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高职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学生为本 尊重高职生权益,以高职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高职生的主动性;遵循高职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高职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三)能力为重

高职教师一定要“专”,且不可把高职教师培养成“万金油”。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高职生,遵循高职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高职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基本内容

三、实施建议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专业标准》作为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高职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制定高职教师准入标准,严把高职教师入口关;制定高职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高职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二)开展高职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高职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重视高职教师职业特点,加强高职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完善高职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重视高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加强从事高职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 (三)高职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定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