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的概念

企业并购的概念
企业并购的概念

第一章导论

1.1企业并购的概念

并购也即兼并与收购(M&A)。所谓兼并(Merger),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兼并指企业通过产权交易获得其他企业的产权,使这些企业丧失法人资格,并获得它们的控制权的经济行为,相当于公司法中规定的吸收合并。而广义的兼并是指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通过产权交易获得其他企业产权并企图获得其控制权的行为。广义的兼并除了包括吸收合并外还包括新设合并和其他产权交易形式。而所谓收购(Acquisition )则是指对企业的资产和股份的购买行为。收购和广义兼并的内涵非常接近,因此经常把兼并和收购合称为并购1。并购实际上包括了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为了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所有产权交易活动。一个与企业并购密切相关的术语是企业重组。企业重组实际上包括扩张、售出、公司控制和所有权变更(当然这种分类在某种程度上有些随意)2,而并购应该被划入扩张类。但是在一些非学术性的场合,企业并购和企业重组经常被等同起来,交替使用,没有严格的区别。

1.2西方国家的前四次企业并购浪潮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来看,特别是资本主义从原始资本积累阶段到自由竞争阶段,再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来看,兼并与收购是一种正常的市场行为。到目前为止,西方国家已经历了五次并购浪潮。第一次并购浪潮发生在

1干春晖,刘祥生.公司兼并与收购.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1995. 1

2威斯通等.兼并、重组与公司控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 3

19 世纪与20 世纪之交,这个阶段资本主义正由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第二次并购浪潮发生在20 世纪20 年代的两次世界大战间的经济稳定发展时期;第三次并购浪潮发生在20 世纪50 年代和60 年代的战后资本主义“繁荣”时期;第四次并购浪潮发生在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第五次并购浪潮是指自20 世纪90 年

代中叶至今,这一阶段,资本主义的经济正进一步发展。本节主要回

顾前四次并购浪潮。

1.2.1 第一次并购浪潮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以及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对资本集中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19世纪与20 世纪之交,在西方国家掀起了第一次并购浪潮。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在这一时期发生了一系列的企业并购,这些并

购大多数分布在纺织业,并购使原先存在的效益较低的卡特尔被新设公司所取代。如,1897年11家企业合并组成大英棉织品公司,1899 年由31 家企业合并组成优质棉花纺织机联合体,1899 年由46 家企业合并组成棉花印花机联合体。在其他行业,通过大规模

的同行业并购,产生了联合帕特拉水泥公司、帝国烟草公司、壁纸

制造商联合体、盐业联合体和联合碱制品公司等大公司。不过这次并购后形成的企业规模虽然在当时来看不小,但与以后的并购企业,

尤其是现代并购企业规模相比,仍是较小的,而且这种企业也较为松散。以雇员最多的优质棉花纺织机联合体为例,其雇员总数也不过3 万人。这一时期并购后的大企业中,以纺织、酿造业为主,钢铁、化

工和电机等新兴行业的企业仍处于较小的规模。在企业组织形式上,

以家族型、合伙型企业组织形式为主,采用现代企业制度组织形式的占少数。美国的并购活动是随着19 世纪60 年代开始的工业化和证券市场的发展才活跃起来的。到19 世纪与20 世纪之交,掀起了第一次并购浪潮,仅1898 年—1903年的6 年间,美国的矿业与制造业就发生了2 795 起并购,其中1899 年就发生了1 208 起。如表1-1 所示。这次并购使美国经济集中度大大提高,到1909 年,产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已增加到三千多个,占企业总数的1.1%,而它们所占的产值和雇员数比例则分别为43.8%和

30.5%。其中100 家最大的公司控制了全美近40%的工业资本。这次并购浪潮产生了一些后来对美国经济结构影响深远的垄断组织,如美孚石油公司、美国烟草公司、美国钢铁公司、杜邦公司、爱理斯查默斯公司、阿爱纳康特铜业公司、美国橡胶公司等一批现代化的大型托拉斯组织。这些大公司是通过并购了五千多个公司而形成的。

表1-1 美国矿业与制造业的并购情况

资料来源:R.L. 尼尔逊.美国工业的并购运动:1895-1956.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59.第37 页;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1968 年和1955 年《企业收购与并购报告》

在这一时期,德国也通过并购产生了许多垄断组织,包括西门子公司、克虏伯公司在内共计600 个卡特尔,极大地提高了德国工业的集中度。雇员人数在50 人以上的企业数在这一时期(约15年)内提高了两倍。

横向并购是第一次并购浪潮的重要特征。通过同行业优势企业对劣势企业的并购,组成横向托拉斯,从而集中同行业的资本,并使企业在市场上获得了一定的市场势力。一方面,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新技术的采用,有利于企业达到最佳的生产规模,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并购产生的垄断组织,降低了市场竞争的程度,垄断者可以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得超额垄断利润。所以,追求垄断地位和规模经济是本次并购浪潮的主要动因。

证券业的发展,尤其是工业股票的上市,为并购活动提供了新的场所,这一时期内美国60%的并购事件是在证券市场进行的。证券业和并购活动的发展,也造就了一个新的经纪阶层——并购经纪人阶层。在证券市场上,证券的实际价值与市场价格往往不完全吻合,并购经纪人就利用上升的股票价格通过对资产的重新评估而获得收益。此外,银行对并购的参与也促进了并购的发展:银行不仅为并购活动提供所需资金,而且往往还成为并购的中介机构和顾问。这期间美国大约25% 的并购得到了银行,特别是投资银行的帮助。

1.2.2第二次并购浪潮第二次并购浪潮发生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世纪20年代。这个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资本主义世界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的时期。英美德法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有

了较大的增长,除了战后恢复因素外,这些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科学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以及产业合理化政策的实行。科学理论上的突破,产生了新的工业技术,特别是导致了汽车工业、化学工业、电气工业、化纤工业等一系列新行业的产生,并日益成为重要的工业部门。产业合理化是指采用各种形式的机器设备、自动化的流水线,实行标准化生产,其标志就是所谓的“福特制”的诞生及其广泛应用。这些新兴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和产业合理化都需要大量的资本。在这种经济环境下,第二次并购浪潮蓬勃兴起。

英国在20世纪20 年代产生的并购浪潮也是受上述几个因素的影响。大规模生产给企业带来了规模经济效益,许多新兴产业,诸如化工、汽车、化纤、造纸和电机行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国际市场的拓展和工业技术的开发应用,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效率。这次并购浪潮涉及许多新兴行业,并产生了许多著名的大公司,如电机制造业的三大企业:英国电器、GEC和电器行业联合体就是在这个时期通过并购形成的;布斯、里沃斯、卡特布里—佛拉、金属箱公司、路卡斯、费逊及布塞姆等英国大公司也都是在这一时期通过并购形成的。其中最为壮观的一次并购发生在1926 年,四家经过同业并购已在各自的炸药、染料、碱制品行业中占重要地位的大公司:诺贝尔工业公司、布鱼诺姆德公司、不列颠染料公司、联合碱制品公司合并组成了ICI 公司在美国,第二次并购浪潮中发生并购的数量要大大超过第一次并购浪潮。在1919年—1930年期间,有将近12 000 家公司被并购,其中,工业企业5 282 家,公用事业企业2

750 家,银行企业1 060 家,零售业企业10 519 家,涉及公用事业、银行、制造业和采掘业等各行各业。虽然这一阶段由于克莱顿法的作用,大企业的并购交易有所减少,但因投资银行的经纪作用,繁荣的证券市场仍然促进了并购的发展,尤其是小型企业并购交易极为活跃。这次并购涉及大量的纵向并购,对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起到了一定的调整作用,但也使美国的垄断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为一些大财阀所控制。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期德国的并购与资本集中有了较大的变化。与其他西方国家所不同的是,德国的资本集中不是通过市场自然形成的,它更大程度上是在政府调控和干预下进行的。到20 世纪20 年代末,德国国家出资控股的国有垄断资本已占全国股份资本的13.2%,为了满足当时希特勒推行的国民经济军事化的需要,还强制实行卡特尔政策,通过强制手段提高德国资本的集中度。第二次并购浪潮中出现了多种并购形式,其中以纵向并购居多。所谓纵向并购,是指被并购的目标公司的产品处在并购公司的上游或下游,是前后生产工序或生产与销售之间的关系。通过纵向并购,一方面,使生产或生产与销售一体化,有助于生产的连续性并减少商品流转的中间环节、节约销售费用等;另一方面,它还加强了垄断,建立了更多的行业进入壁垒,有利于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此外,工业资

本与银行资本开始相互并购、渗透,这成为这一阶段并购活动的另一重要特征。洛克菲勒控制了美国花旗银行,摩根银行则创办了美国钢铁公司。产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的互相融合,产生了一些所谓的金融寡头,其金融资本实力相当雄厚,因此在此后的美国经济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个时期,产生了国家干预下的企业并购,某些国家为了一定的目的,由国家出面并购一些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命脉的企业,或投资控制、参控一些企业,形成国家垄断资本,提高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和宏观调控能力。

1.2.3第三次并购浪潮第三次并购浪潮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20 世纪50 年代和60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繁荣”时期,并在60 年代后期形成高潮。由于自20世纪20年代末以来,世界经济开始大衰退以及后来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并购活动一度进入低谷。直到二战结束,资本主义国家进入20世纪50 年代的经济恢复时期,并购活动才再次活跃起来,并且在整个60年代都在稳定增长。英国在60年代也迎来了第三次并购浪潮,特别是1968 年,被并购的总资产达到了最高点,表1-2 显示了英国1965 年—1975 年期间工业、商业和金融业的并购情况,可以看到这一时期英国企业的并购仍以横向并购为主,但混合并购无论在并购企业数上还是在并购资产量上均呈现出迅速上升的态势(参见表1-3 )。英国的各类联合体和大多数行业通过混合并购日益集团化。这一时期,英国制造业各部门受到日益增长的国际竞争的强烈影响,并购活动日益加剧。由于受到关贸总协定有关的关税削减规定及欧共体成员增加的影响,为了同海外的制造商在规模和资源上进行竞争,英国厂商加强了其并购活动,以谋求更大的经营规模来降低成本,从而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政府在此方面也起了不小的作用,如1960 年成立了英国飞机公司,1967 年通过钢铁公司国有化形成了大英钢铁公司,1966 年成立

了产业重组公司。这些举措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制造行业规模的合理化,它采用的形式往往是并购:一是,1967 年商业运输工具制造公司和大英汽车公司合并为大英雷兰德公司,使之成为英国最大的轿车生产商;二是,同年GEC 和AEI 合并后再次并购了英国电器公司。

表1-2 英国工业、商业与金融业并购分类统计(资产价值单位:百万英镑;比重:%)

续表

年横向兼并纵向兼并混合兼

资料来源:K. 考林.并购与经济绩效.剑桥大学出版社,1980.8

9

表1-3 英国工业、商业与金融业混合并购的情况

资料来源:K. 考林等.并购与经济绩效.剑桥大学出版社,1980 年.8~9

该时期的美国同样也掀起了并购浪潮。仅在20 世纪60 年代,就有12 500 家企业被并购,这次并购浪潮在60 年代末达到了高潮,仅在1967年—1969年期间,被并购企业就有10 858 家,而且规模较大——占并购总数3.3%的大规模并购占了资产存量的42.6%。从被并购的资产总额来看,从1960年的15.3 亿美元增至1968 年的125.5 亿美元,增长了7 倍多;从大公司的并购来看,在这次并购浪潮中混合并购逐渐成为主要的并购类型,表1-4 中所列的美国制造业和矿业中大企业并购的分布情况反映了这种趋势。

表1-4 美国制造业和矿业中大企业并购及其分

布情况

资料来源:威廉·格·谢佩德.市场势力与福利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60

在法国,1960年—1970年期间发生并购的企业数高达1 850 家,平均每年185 家,相当于战前的10 倍;在日本,大公司不断利用其有利地位,并购排挤中小企业,使大量的中小企业纷纷倒闭。

在第三次并购浪潮中,并购的主要形式是混合并购,即并购与被并购的企业分别属于不同的产业部门,且这些部门之间没有特别的生产技术联系。进行这种并购的主要目的是谋求生产经营多样化,降低经营风险。这个时期在美国涉及资产100 万美元以上的并购中,80%以上是混合并购,而且出现了许多大公司之间的并购。在1976 年—1978 年间,金额在1 亿美元以上的并购就有130 家,如美孚石油公司以10 亿美元买下了麦考尔公司,通用电气公司竟以21.7 亿美元的价格并购了犹塔国际公司。此外,银行同业并购的增加使银行资本更加集中,到1970年,美国拥有10 亿美元以上资产的银行已增加到80 家,其中7 家资产超过100亿美元,同业并购使这些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1.2.4 第四次并购浪潮

第四次并购浪潮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 年代末并在80年代形成高潮。这次并购的规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在1985 年的并购高潮中,发生了3 000 多起并购。是年,通用电气公司以60 多亿美元的代价并购了美国无线电公司。1978 年以后,英国工商业中被并购的企业资产每年都在10亿英镑以上。进入80年代以后,更呈急速上升之势。如表1-5 所示。在这次并购浪潮中,出现了小企业并购大企业的形式,即“小鱼吃大鱼”。这种并购形式的产生与一种资信低、风险大、利率高的债券——即“垃圾债券”有关,这一金融工具是由迈克尔·米尔肯在70 年代首创的。垃圾债券的大量发行,可以使公司利用杠杆融资方式筹措到巨款来进行并购活动。据估计,80 年代以杠杆融资方式并购的公司总价值达到2 350亿美元,涉及到的公司达2 800 家。例如,1988 年底,亨利·克莱维斯为了收购雷诺烟草公司,由米尔肯代为发行垃圾债券,结果以250 亿美元的高价买下了雷诺烟草公司,其中大部分的资金是通过发行垃圾债券和投资

银行筹得的,克莱维斯本人动用的资金仅为15 900 万美元。表1-5 英国商业和工业企业的并购趋势

资料来源:劳杰·克拉克.产业经济学.310;M. C. 索耶尔.厂商与产业经济学.210 与前三次并购浪潮相比,这次并购浪潮的并购形式呈多样化倾向,

没有哪一种并购形式占主导地位。实际上在这次并购浪潮中,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多种形式并存。有的公司把同行业公司作为目标公司,也有的公司把新兴部门的公司作为目标公司。并购形式的多样化,有利于从总体上调整资产存量,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并购与反并购斗争的日益激烈,使并购与反并购活动越来越不择手段。有些公司为了获得某种先进的生产技术,有的甚至为了得到目标公司的某个人才,竟不惜将整个公司买下。有的公司为了抵御进攻公司的并购,筹资购买对手的股份或资产进行反并购,如果双方一直争夺下去,或双方势均力敌,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有的目标公司为了防止被并购,在其每份股票上附一张购股权证,允许其持有者按协定价格购入一般优先股。因其协议价要高于当时的市价,因此,在正常情况下,股权证的理论价值为零;但当有人出价并购目标公司时,必然导致目标公司股价飞涨,并购公司必须高价收购这些购股权证,从而使并购成本高得令人望而生畏,以达到反并购的目的。还有的公司甚至将其经营效益最好的子公司卖掉,以降低自身对其他公司的吸引力,保全公司内的其他子公司不被并购。诸如此类的反并购手段还有许多,

如“白衣骑士” 、“拒鲨”条款、“金保护伞”、“绿色邮包”等。

在这一时期,跨国并购进一步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跨国并购是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的重要形式。到1988 年,外国公司以并购形式在美国的投资占投资总额的92.3%,并且呈上升势头。到1991 年,外国公司并购美国公司的金额达到197 亿美元。日本的跨国并购对象主要在美国,以住友、三菱、三井、芙蓉集团为代表的日本大企业对美国的电脑、半导体等高科技企业特别感兴趣。1990 年,日本企业在美国用于并购的资金总额占其在整个国际并购市场上投入额的82%,日本用于并购和收购美国企业的资金由1988 年的127 亿美元增加到1990年的139 亿美元。跨国并购的目的往往是为了获得新技术和矿物原料,开拓国际市场及多角化经营。综上所述,这次并购浪潮的规模超过以往任何一次。英国在1970 年

—1975年的6 年时间内,工商业企业中发生并购4 911 起,总价值71.318 亿英镑,平均每起145.2 万英镑;而在1985 年—1990年的6 年期间内,共发生并购6 309 起,并购数量只增加了28.5%,但同期并购的价值却达948.17 亿英镑,增加了12倍,平均每起达1 502.8 万英镑,增加了9倍。在美国,10亿美元以上的并购在70年代较为罕见,但到了80年代,可以说已不足为奇了,1983年有6起,1984 年有17 起,1985年有37 起。1975年,平均每起并购的交易额为522.4 万美元;而到1984 年,这一数目增至4797.4 万美元,每起并购的平均规模为1975 年的9 倍多,但并购数目仅增加了10.7%。可见,虽然并购数目的增加并不太大,但平均每起并购的规模却增加了许多倍,并购的总规模自然也增加了许多。

1.3 第五次并购浪潮

第五次并购浪潮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直延续至今。这次并购浪潮的显著特点是“强强联合” ,并购双方规模巨大,本身大多数都是优秀的大公司,它们之间的并购通常以自愿合作的友好方式进行,而合并后存续的企业大都成为业界的“巨无霸” 。

1.3.1 第五次并购浪潮的成因首先,科学技术特别是通信技术的突破为并购活动创造了很多机会。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西方国家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电信业的技术进步,对这次并购风潮产生了巨大影响。光纤等新技术的诞生,创造了远程通信的新形式,使通信成本大大降低。而一些具备这类新技术的公司,立刻成为令人瞩目的目标公司,这使那些主并购公司免去了整个光纤技术的投资过程。其次,政府反托拉斯政策的转变为“强强联合”打开了方便之门。西方主要的工业化国家,如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对不同行业、不同市场结构中企业的并购活动曾有严格的规定。在英国,有《公平交易法》、《竞争法》、《反投资舞弊法》、《城市法规》、《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对企业的并购行为作了详细和严格的规定,特别对电视、新闻、通信、金融等行业的并购都有非常严厉的管制法规;在美国则有《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克雷顿反托拉斯法》、《塞勒凯弗维尔法》、《1968 年并购准则》、《威廉姆斯法案》、《反托拉斯并购准则》、《1982 年并购准则》等法规、法律,对通信、新闻传播、影视娱乐、金融等自然垄断或垄断竞争行业的并购也有极为严厉的限制。如美国的《反托拉斯并购准则》规定,公司集中度(CR4)超过75%时,主并购和被并购企业市场份额分别超过4%和4%、10%和2%、15%和1%时,所有的横向并购都要受到政府干预。由于90 年代克林顿政府在公共管制政策上的放松,大大降低了某些垄断行业和公用事业的进入壁垒,甚至鼓励一些行业进行合并,以便在

国际竞争中取得有利的地位。

总之,在技术和政策的双重作用下,第五次并购浪潮兴起了,并对一些产业的竞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浅谈企业并购支付方式的优缺点及影响因素

浅谈企业并购支付方式的优缺点及影响因素 并购是企业产权变动的基本形式,是公司扩张和发展的一种途径。并购这个词实际是由兼并和收购两个词组成的。兼并主要指两家或更多的独立企业合并组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企业吸收一家或更多的企业。收购指一家企业通过购买目标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股份, 以控制该目标企业的法律行为。在公司的并购活动中,支付是完成交易的最后一个环节, 亦是一宗并购交易最终能否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在实践中,公司并购的出资方式有其自身的优缺点,现对三种主要出资方式进行分析。 一、现金并购 所谓现金并购是以现金为支付工具,用现金置换目标公司的资产或用现金购买目标公司的股票来达到并购目标公司的目的。现金支付包括一次支付和延期支付。延期支付包括分期付款,开立应付票据等卖方融资行为。现金支付在实际并购重组的操作中也演变为以资产支付,以股权支付等形式, 如资产置换,以资产换股权等。 (一) 现金并购支付方式的优越性 1.利用现金可迅速直接达到并购目的 首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 选择一个目标公司并不容易,这就使并购公司要果断利用现金这一支付工具迅速达到并购目的; 否则, 竞购的对手公司可能迅速筹措现金与之抗衡;其次, 在进行并购交易时,目标公司的股东和管理层多少怀有敌对情绪, 目标公司很可能会进行反收购布防, 而现金并购可以隐藏并购公司的准备工作,使对手措手不及。2.现金并购方式估价简单 可以减少并购公司的决策时间, 避免错过最佳并购时机。商场如战场, 形势是千变万化的。较为简单的估价为投资者节约了极为宝贵的决策时间,这样在有别的投资者采用非现金时表现得更为明显。 3.现金并购方式可确保并购公司控制权固化。 一旦目标公司收到对其所拥有股份的现金支付, 就失去了对原公司的任何利益。对于并购方而言, 用现金收购公司, 现有的股东权益不会因此被“淡化”, 也不会导致股权稀释和控制权转移。 4.现金是一种支付价值稳定的支付工具 现金不存在流动性变化或变现问题,目标公司的股东所获取的支付价值是确定的。这一方面利于这些股东们权衡利弊尽快促成交易完成;另一方面, 股东们也不必承受因证券支付而带来的收益不确定性。而这些不确定性往往影响到目标公司股东们接受并购交易的意愿和积极性。 (二)采用现金并购的不足之处 1.因为它要求并购方必须在确定的日期支付相当大数量的货币,这就受到公司本身现金结余的制约。从历年的并购发展来看,用现金收购上市公司的年平均交易金额是在不断地提高,企业为了并购, 其即时付现的压力越来越大。 2.由于并购公司在市场结构中占据的地位不同, 获现能力差异较大, 交易规模必然受到限制。一家拥有十几亿获现能力的企业如果去并购一家仅有几千万获现能力的企业, 这家企业的并购, 钱就花得很不值, 也就是资金的资本化的能力差。 3.在跨国并购中, 采用现金支付方式意味着并购方面临着货币的可兑换性风险以及汇率风险。跨国并购涉及两种或两种以上货币, 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相对强弱,也必然影响到并购的金融成本。现在的跨国并购额度少则十几亿美元, 多的则高达几百亿美元, 在现金交易前的汇率的波动都将对出资方带来影响, 如果汇率的巨大变动使出资方的成本大大提高, 出资方的相应年度的预期利润也将大大下降。

企业并购的概念、并购方法分类及并购流程概述

企业并购的概念、并购方法分类及并购流程概述 一、企业并购的概念 企业并购(Mergers and Acquisitions,M&A)包括兼并和收购两层含义、两种方式。国际上习惯将兼并和收购合在一起使用,统称为M&A,在我国称为并购。即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行为,是企业法人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基础上,以一定的经济方式取得其他法人产权的行为,是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和经营的一种主要形式。 二、企业并购方式的分类 (一)股权并购 1、股权并购是指投资公司作为股权收购方通过与目标公司股东进行有关目标公司权益的交易,使投资公司成为目标公司的控股股东的投资并购行为。这种投资并购行为可以表现为股权受让、增资入股、公司合并等具体操作方式。 2、股权并购的优点: (1)与资产并购相比,可以节约流转税。股权并购无需缴纳营业税、契税和增值税,只需缴纳印花税并根据收益情况缴纳所得税。 (2)投资的现金流相对较小。相对于资产并购由于一般不接受目标公司的负债,可能需要投资公司注入大量资金。 (3)无需设立新的企业平台。 (4)可以承继目标公司的资质和声誉。在某些需获得行政许可的行业,在资产并购的方式下,新设公司将很难承继原目标公司已获取的相应行政许可资格。 3、股权并购的缺点: (1)由于并购前后目标公司作为民事主体是持续存在的,因而有关民事权利义务是延续的。因此,基于出让方披露不真实、不全面,导致目标公司遭受或者负债使投资公司遭受间接损失的风险比较普遍地存在。这也是采用股权并购方式对投资公司最大的风险之所在。 (2)由于目标公司于员工之间的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并购后往往面临目标公司奂员的处理,这不仅容易激化劳资矛盾,而且会增加目标公司的经济负担。 (3)股权并购程序复杂,受让股权需要征得目标公司存续股东的同意,修改目标公司的章程需要与存续股东进行谈判,为防避或然负债,需要进行大量的尽职调查工作,因此股权并购的工作成本要比资产并购高。 (4)并购后的整合难度大,投资公司对目标公司行使管理权的阻力大。在股权并购过程中,目标公司原管理团队会承继到并购后的企业中,对原管理团队的整合难度大于资产并购方式,在资产并购中,新企业的管理团队往往由资产收购方重新任命,其整合难度较小。 4、股权并购适用的条件: (1)目标企业必须是公司类型的企业,而不能是合伙企业或私营个体企业。 (2)对管理不规范的公司也不宜使用股权并购。 (3)出让方无法或不愿意对目标公司进行披露,而投资公司又不能从其他渠道获得足够的信息资料,且目标公司的股份没有公允市价的情况下,也不宜采取股权并购方式进行投资。 (4)目标公司的股东特别是出让股权的股东不存在虚假出资和出资违约的情况,不存在乙方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况。 (5)在某些情况下,目标公司的资产和业务横跨几个行业,其中有投资公司不需要的,或者投资个不能持有的,或者有些已经是垃圾资产的,不适宜进行股权并购。 5、股权并购方式的再分类

互联网土豪企业并购的八种类型

互联网土豪企业并购的八种类型 互联网上土豪众多,到处都是穷得只剩下钱的主儿。看着谁顺眼,就可以出钱买过来;看着谁不顺眼,也可以出钱买过来。所以,最近一段时间,互联网领域展开了空前的大并购,有钱的土豪们已经在用直升机撒钱,行业格局随之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总结起来,互联网公司的并购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八种类型: 1、弥补自身短板,完整全面产品线 在移动互联网上,完整的产品生态非常重要,缺什么要补什么,对于财大气粗的互联网土豪来说,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一掷千金。阿里巴巴战略投资UC,收购新 浪微博、高德地图、快的打车,等于是云管端全面出击,下一步就差收购百货商场了。百度收购团购网站糯米可以在O2O电子商务上能力提升,收购91助手可以在移动分发上占据优势。雅虎收购社交平台大数据分析公司智拓通达提升自己精确化营销的能力。阿里巴巴入股海尔电器是看重利用这块比较成熟的物流系统。微软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也可以让微软在软硬结合的路上走的更顺畅,有利于其WP系统的未来。京东收购了今晚酒店特价、收购网银在线(支付)和投资到家 美食会(O2O)也属于这种情况。 2、着眼优势资源,提升行业话语权 任何一个公司,即便是在自己所处领域排名第一的公司,也不可避免的会与产业链上下游产生话语权之争谷歌收购摩托罗拉控制了与智能终端有关的大量专利,有效提升了谷歌的手机领域的话语权,也有效保护了安卓系统的正常发展。中国移动投资科大讯飞,提升了自己在语音识别方面的能力,开发的灵犀提升了用户流量使用并且为未来智能设备的发展储备了资源,并且让中国移动在未来的语音控制领域占据制高点。联想收购IBM低端服务器业务和被谷歌啃得只剩下骨头的摩托罗拉,看似都是日落西山的业务,但对于联想却是不错的产业研发和制造能力的提升。 3、拓展市场空间,曲线切入新领域 一个新兴的市场非常诱人,但传统的老大却对此并不擅长,如果从头零开始势必投入极大风险很高,这时候最好的选择就是收购那个市场的领先者。至于收购对象,当然老大最好,但排名前几位的失意者也是不错的选择,价格实惠前景可观。腾讯收购易讯打开电商市场,投资嘀嘀打车为微信融合,百度投资去哪儿网进入旅游市场,收购纵横进军网络文学。中国移动投资凤凰传媒、浦发银行,阿里巴巴收购虾米音乐,都是借助相关公司进入对应的产业领域。从去年开始,手机游戏开始大热,结果引发了一系列的并购,凤凰传媒投资控股慕和网络、上海都玩,华谊兄弟收购国内第三大手游公司银汉科技,甚至经营木地板的科冕牧业也联姻天神互动。谷歌收购了YOUTOBE仍然让其独立发展,最终成为全球最大视频网站。

企业并购类别及优劣分析

. 企业并购重组与资本运营 目录 一、摘要、关键词 (2) 二、引言 (2) 三、并购模式的类别、优缺点 (3) 1、横向并购 (3) 2、纵向并购 (4) 3、混合并购 (5) 四、并购模式选择的理论分析 (6) 1、宏观经济环境 (6) 2、成本效益原则 (7) 3、并购模式与企业自身发展的适应性 (8) 4、基于并购目的的考虑 (9) 五、结束语 (9)

企业并购的模式分类 摘要:从企业并购的历史看,企业并购共计经历了五次浪潮,有横向、纵向、混合并购三种基本模式,它们分别成为不同并购浪潮的主导模式。由于国企业并购的历史较短,并购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多问题。本文通过对企业并购类型中的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三种模式进行分析,提出并购模式选择时应当注意的问题,进而使企业对三种模式充分认识,选择为合适的途径,提高企业并购绩效。 关键词:并购模式分析选择 一、引言 企业并购(Mergers and Acquisitions,M&A)包括兼并和收购两层含义、两种式。国际上习惯将兼并和收购合在一起使用,统称为M&A,在我国称为并购。并购的实质是在企业控制权的运动过程中,各利益主体根据企业产权做出的制度安排而进行的一种权利让渡行为。企业作为一个资本组织,必然会求取资本的最大增值,而企业并购作为市场经济的一种重要投资活动,产生的动力主要来源于追求资本最大增值的动机,以及源于竞争压力等因素,因此企业并购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同时也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20世纪的几次重大并购浪潮,反映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激烈竞争,它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优化了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社会资源的配置。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浪潮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跨国并购迅猛增长,并成为多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每一个并购的案例,都可以看到

企业并购整合经典案例

企业并购整合经典案例--从飞利浦到高通 缘起飞利浦 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NXP半导体是从飞利浦分出来的,而大家对飞利浦的第一印象应该就是一个走下坡路的消费电子厂商。飞利浦曾经在制造和销售CRT电视上获得巨大成功。但我曾经认为他们的所获得的荣光已经随着日子的流逝而消失,飞利浦最终会被苹果和三星这样的厂商超越。 在对NXP半导体做深入调查的时候,我发现原来飞利浦并没有像我曾经想象的 那样一步步迈向深渊,反过来,他们其实还活得很好,生意甚至还蒸蒸日上。现在的他们靠着做医疗和健康的方案,重新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所以我们可以断言,当年飞利浦把NXP半导体分离出来,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回到1998年底,当时的飞利浦正在巩固其医疗系统产品线,并打算将其推广到整个欧洲。也就是在这一年,飞利浦半导体的营收高达71亿NLG(NLG:荷兰盾),较之1997年,这个数字成长了5%,市场规模也在稳步增长。 当时飞利浦半导体的营收增长主要来源于消费系统和通信IC,当中以欧洲和亚 洲市场的增幅最猛。虽然同期的PC市场不被看好,亚洲经济状况也给形势带来

坏的影响。但是在Dataques的半导体厂商排名中,飞利浦还是爬升到第八的位置,营业收入也增长了20%。 1994到1998年间飞利浦半导体的每年营收示意图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的了解飞利浦半导体的营收水平,我将这些收入专为美金,而汇率用的是当年财年的任何一个汇率,于是我们得到了下面的数据。 飞利浦半导体每年的营收(in dollars),1994到1998 到了1999年,飞利浦依然对其半导体业务和整个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抱有相当大的信心。他们甚至还把半导体当做他们的主要业务来运营。 为了加强实力,飞利浦在1999年6月斥资10亿美元收购了VLSI Technology,后者在无线通信、网络、消费数字娱乐和先进计算的客制和定制IC上有不错的市场份额。值得一提的是,在1998年,爱立信的采购就贡献了VLSI的28%的营收。

并购(定义解释)

并购 并购的内涵非常广泛,一般是指兼并(Merger)和收购(Acquisition)。兼并—又称吸收合并,即两种不同事物,因故合并成一体。指两家或者更多的独立企业,公司合并组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者多家公司。 收购—指一家企业用现金或者有价证券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 票或者资产,以获得对该企业的全部资产或者某项资产的所有权,或对该企业的控制权。与并购意义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是合并(Consolidation)——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合并成为一个新的企业,合并完成后,多个法人变成一个法人。 并购动因 产生并购行为最基本的动机就是寻求企业的发展。寻求扩张的企业面临着内部扩张和通过并购发展两种选择。内部扩张可能是一个缓慢而不确定的过程,通过并购发展则要迅速的多,尽管它会带来自身的不确定性。 具体到理论方面,并购的最常见的动机就是——协同效应(Synergy)。(协同效应:协同效应Synergy Effects,简单地说,就是“1+1>2”的效应。协同效应可分外部和内部两种情况,外部协同是指一个集群中的企业由于相互协作共享业务行为和特定资源,因而

将比作为一个单独运作的企业取得更高的赢利能力;内部协同则指企业生产,营销,管理的不同环节,不同阶段,不同方面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产生的整体效应。)并购交易的支持者通常会以达成某种协同效应作为支付特定并购价格的理由。并购产生的协同效应包括——经营协同效应(Operating Synergy)(企业并购是否产生了协同效应,是人们判断并购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所谓协同效应是指并购后公司的总体效益要大于并购前两个企业效益之和,即1加1应大于2。协同效应可分为管理协同效应、经营协同效应和财务协同效应。)和财务协同效应(Financial Synergy)(财务协同效应是指并购在财务方面给公司带来收益:包括财务能力提高、合理避税和预期效应。所谓财务协同效应就是指在企业兼并发生后通过将收购企业的低资本 成本的内部资金投资于被收购企业的高效益项目上从而使兼并后的 企业资金使用效益更为提高。)。 在具体实务中,并购的动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 1.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降低成本费用 通过并购,企业规模得到扩大,能够形成有效的规模效应(scale effect因为任何生产都是有成本的,一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要达到盈利,必须使得销售收入大于生产成本,而这其中的固定成本是不变的,所以生产的越多,分摊到单个产品中的固定成本就越少,盈利就越多。)。规模效应能够带来资源的充分利用,资源的充分整合,降低管理,原料,生产等各个环节的成本,从而降低总成本。 2.提高市场份额,提升行业战略地位

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防范研究

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防范研究 摘要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互联网企业不断走向成熟和良性发展。互联网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赢得更强的竞争力,往往会在互联网行业内部进行并购。与传统企业相比,互联网企业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及不同的并购风险。本文从互联网企业并购入手,分析阿里巴巴并购网易考拉事件。先分析了阿里巴巴并购网易考拉海购的背景与企业的并购动因,进而探讨了互联网企业不同时间段的风险,如并购前期阶段存在的战略决策风险和财务估值风险,并购中期存在支付风险,并购后期存在经营风险、文化整合风险和人事整合风险。针对并购不同阶段可能面临的风险,提出了并购前围绕自身战略目标出发制定并购策略和选择合适的财务估值方法,并购中期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支付手段,并购后期注重提高企业业务整合能力、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政策和采取科学合理的文化整合措施等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风险防范;阿里巴巴;网易考拉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2018年全球经历了第七次企业并购浪潮。跟欧美国家的100多年企业并购史对比,我国企业并购活动起步较晚,1984年才发生第一次现代经济意义的并购。但是我国的企业并购活动发展较为迅速,2014年并购交易额位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占全球企业并购总量的11%以上。然而,除了2014年和2015年的显著增长外,企业并购交易量总体呈波浪式下降,2015年披露的总金额从4054.5亿美元降为2019年的2467亿美元,披露的案例数量也从4416例降到2412例。相比传统企业,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比较特殊,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建设互联网,互联网慢慢渗透与改变传统行业。在2015年,“十三五”规划纲要将“互联网+”写入其中,意昧“互联网+”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在互联网的部分领域持平甚至超越美国。我国互联网企业也因此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所的并

企业并购与整合培训总结

[ 企业并购与整合] 培训总结 I. 并购概述 ◆企业发展模式的选择 ●企业内部扩张模式:通过企业的产品经营所获取的利润,将其中的一 部分货全部追加投资利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使得企业发展壮大。 奇瑞科技的典型案例:通和增资项目、伯特利安全增资项目、瑞鹄 增资项目。 -- 企业外部扩张的方式:通过联盟、技术转让、吸收外来资本、兼并收购,该模式可以使得企业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和经营 规模。 该模式要求企业在市场体系中有较为发达的资本市场,技术市场, 信息市场以及劳动力市场。 奇瑞科技典型案例:瑞鹄成飞合资项目、伯特利合资项目、埃泰克 博世合资项目。 ◆企业并购7大理论 ●效率理论:企业并购能提高企业经营绩效,增加社会福利,公司管理 层改进效率及形成协同效应及1+1>2的效应。 经营规模扩大可以降低平均成本,从而提高利润; 管理对经营效率的决定性作用,企业间管理效率的高低成为企业并购的动力; 通过企业并购将受益先关程度较低的资产和各自的优势融合在一起,在技术、市场、专利、管理方面产生协同效应,分散经营风 险,稳定收入来源,从而形成不同行业间的有时互补; 为解决交易成本,用企业来代替市场交易,通过企业并购将外部的市场交易内在化为企业可控制的调配; 不同时间段的现金流量差异及合理避税手段产生并购冬季。 ●代理理论:由于存在道德风险、逆向选择、不确定性等因素的作用而 产生代理成本。 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后,企业不再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而选择能使公司长期稳定和发展的决策。代理人的报酬由公司规模决定并 藉此提高职业保障程度。 闲置现金流量的减少有利于减少公司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冲

互联网十大并购案

亿推英文Wiki推广,英文维基站推广,亿推英文书签推广,英文bookmark推广,亿推英文维基外链推广,英文书签外链推广,亿推标准化英文推广,TuiGuang123 亿推拥有超过10万个英文新闻、英文软文发布合作站,超过3000个国外博客、英文资讯网站链接资源,超过500万篇英文文章可提供关键字链接发布。 中国的互联网产业是一个赢家通吃的语境。在这里,傍上巨头的互联网公司可能一步登天,反之,地狱之门或许悄然为它们打开。不想生存在阴影下,就必须签订城下之盟。我们看到,从去年开始,并购成了中国互联网的一大关键词,在短短一年中,出现了数宗并购,此次阿里巴巴与UC的合并,据说将成为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并购案。 无论百度19亿收购91无线,还是阿里UC合并,抑或腾讯旗下电商资产并入京东,都只是BAT大战的几个节点而已。随着三巨头的谋篇布局走入深水区,为了各自利益的最大化,“二马一李”的收购大战,势必还将继续。 由此来看,在中国互联网界,BAT占据了巨大的社会资源和产业资源,而他们从原来的抄袭、扼杀创新变成了现在的收购收割产业成果,已经从产业资源和资本两个层面对中国互联网的创新实现了新的禁锢,在BAT的同谋下,中国互联网的创新活力正在一点点丧失,这对中国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根本不是什么好事。正如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所说,未来中国非常可怕的是在互联网领域里面出现闭关锁国,我们最不能得罪的人首先是马云、马化腾和李彦宏,在特别繁荣的信息化革命的同时,很有可能出现闭关锁国背景下的寡头竞争。 下面是根据资料整理的2013年至今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十大并购。 一、阿里UC合并 阿里与UC的合并,又创下了中国互联网史上的一项新纪录。因为这个交易的估值(可能达到40亿美元左右),要远超去年百度收购91助手19亿美元的估值。为何俞永福、马云能定下终身?在业界看来,UC能为阿里巴巴的移动战略提供非常好的补充,在人员架构方面,也能为阿里贡献一个非电商的、有移动互联网经验、有战斗力的团队。而对UC来说,阿里巴巴能为它的品牌知名度、影响力带来极大提升,让UC第三方合作伙伴获益。 经过一系列的收购,UC、美团、新浪微博、陌陌、高德地图让阿里的O2O布局在BAT中最为全面。但是,多必生乱,阿里的生态环境现存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一个积极有效的整合手段。而且目前最大的短板还在于社交,它在PC时代没有将社交做起来过,要在移动时代会更困难。 二、腾讯2.14亿美元入股京东 今年3月,腾讯公司与京东商城共同宣布达成战略联盟。腾迅以2.14亿美元获得京东15%股权,并获得在后者上市时追加认购5%股权的权益,从而成为京东的重要股东和战略合作伙伴。

中国银行下发《国有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的实施方案》.doc

中国银行关于下发《国有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的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发文单位:中国银行 文号:中银信管[1997]27号 发布日期:1997-4-3 执行日期:1997-4-3 生效日期:1900-1-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分行,沈阳市、长春市、哈尔滨市、南京市、武汉市、广州市、成都市、西安市、杭州市、济南、浦东分行,总行信贷业务部、营业部: 根据国发〔1997〕10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兼并破产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以下简称《补充通知》)和全国国有企业兼并破产职工再就业银行工作会议的精神,为进一步规范企业兼并破产工作,促进企业优化资本结构,保护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合法权益,明确试点城市分行在企业兼并工作中操作程序和优、劣势企业的标准,总行结合中国银行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国有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的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现将该《实施方案》下发各行,并就有关问题明确如下: 一、各行要组织学习贯彻国发〔1997〕10号文件和全国国

有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银行工作会议有关文件精神,选派政策水平高、懂业务、懂的信贷干部参与该项工作。通过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政策水平,积极做好企业兼并的各项具体工作。 二、各行要充分发挥对企业财务及经营状况了解的优势,按照《实施方案》中的要求,对与我行有信贷关系的企业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对符合优、劣势企业标准的企业做到心中有数。并根据本地呆账准备金的提取情况,提出兼并企业名单。 三、积极与当地政府、经贸委沟通,将总行对企业兼并工作的要求和《实施方案》中的有关精神向政府、经贸委进行通报,求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四、如国家经贸委和中国人民银行今后对企业兼并提出新的要求,总行将另行下文通知。 以上意见,请各行认真贯彻,并请各省行迅速将该通知转发111个试点城市行。 附:

并购后整合方案.

没有哪两笔并购交易的整合能采取同一种方式、确定同样的优先事项或设定完全一致的时间进度。不过,成功的并购整合却有一些通用的法则。成功的整合是规避并购风险并实现潜在价值的关键环节,但这对很多企业来说一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了使整合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提高并购交易的可控性,我们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以下10条法则: 法则1:明确交易主题 每项兼并收购都要有一个深思熟虑的交易主题,即明确如何通过一笔交易来提升企业的核心战略。比如“这项交易会让我们获得新客户、新渠道”、“这项交易会让我们在10个重点市场中占据明显的领先地位”。通过明确的交易主题,我们可以发现并购的利润来源和潜在风险,并引导企业采取相应的措施走向成功。可以这么说,是否设定明确的交易主题是训练有素与初出茅庐的收购者之间的本质差距。 在确定交易主题之后,企业就要根据其中的关键价值来源组建整合工作团队,同时把交易主题落实到除财务以外的目标上。比如建立一个销售团队或者制定一个“订单—收款”的业务流程,以便企业的每个员工都能理解并付诸实施。整合团队应充分了解自己的职责,并从一开始就对创造的预期价值进行自下而上的预估。这样可以令团队在整合过程中不断调整交易主题,直到整合结束后将工作移交给一线管理者来执行。 法则2:根据交易性质制定整合方案

任何进行并购的企业都必须明确这笔交易最终是为了扩大业务规模(在相同或高度重叠的业务领域进行扩张)还是扩大业务范围(拓展新市场、产品或渠道),当然还有一些交易两者兼具。因为“规模还是范围”这个问题影响到许多后续的决策,包括企业选择整合哪些部分、保持哪些部分的独立性、怎样安排组织结构,以及如何管理企业文化的整合流程等。扩大规模的交易通常旨在节约成本,并且获得经济回报的速度相对较快。而扩大范围的交易则通常是为了创造额外收益,但是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来实现回报,因为依靠交叉销售等途径增加收入通常比降低成本更具挑战且耗时更长。无论进行哪种交易都应具备充分的依据,并且要根据交易的性质来设计整合方案,反向操作是行不通的。 2008年,惠普购买了EDS公司。近期,戴尔宣布了对佩罗系统(PerotSystems)的收购,施乐也将大举入主ACS,并购后公司的员工至少将增加一倍。很显然,这些都是以扩大范围为目的的交易,并购企业都在向价值链上游开拓利润回报更高的业务,而且这些计算机硬件公司都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来开展不同于以往的整合。设想一下,如果惠普沿用整合康柏时采用的那套原则与流程来收购EDS,这场交易可能会变得十分复杂 法则3:迅速解决权职与人员问题 新的组织架构应该与交易主题以及合并后公司的新愿景相契合。在组建高层管理团队时,不妨为你自己设定一个比较紧迫的时间期限并坚持完成。所谓夜长梦多,时间拖得越久,只会给原本就困难重重的人事任免雪上加霜。

企业并购的经济后果DOC

企业并购的经济后果——基于招行并购永隆的案例分析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财务管理(会计学) 学部:公共管理学部 指导教师: 2011年06月

企业并购的经济后果 ——基于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的案例分析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the Merger —Case Analysis for Wing Lung Bank and China Merchants Bank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学生:班级:学号: 学部:公共管理学部专业:财务管理(会计学)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北京城市学院 毕业论文完成时间:自2010 年11 月 至2011 年05 月

摘要 目前在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内银行为了寻求在国际上的生存之道,增强自身的国际过经营能力,追求更高的利润来源,纷纷走上了海外并购的道路。并购可以让国内银行尽快进入世界市场,有助于拓展新的业务,并且节约有效的时间成本,实现最大的经济利益。本文以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为例,主要从财务方面的盈利能力、运营能力、成长能力、协同效应四个方面分析招商银行并购后的经济后果,可以看出2008年至2010年中期,招商银行通过这次并购盈利能力逐年稳步提升,运营能力保持稳健、竞争实力有增无减,双方的实现的协同效应明显;并且成功的扩展香港市场、学习先进管理技术、提高业务水平,为海外发展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关键词:并购;经济后果;招商银行;永隆银行

Abstract Currently,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i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domestic banks to seek international way of life, increase its capacity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the pursuit of higher profits, have embarked on the path of oversea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can make domestic banks as soon as possible into the world market, help to develop new business and cost effective time-saving, realize maximum economic benefits. This article to investment bank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Wing Lung Bank for cases, main from financial aspects of profit ability, and operations ability, and growth ability, and collaborative effect four aspects analysis investment bank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economic consequences, we can see from 2008 to 2010 medium-term, investment bank by thi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profit ability every year steadily upgrade, operations ability keep sound, and competition strength increase, both of implementation of collaborative effect obvious; and success of extended Hong Kong market, and learning advanced management technology, and improve business level, for overseas development lay has rammed of Foundation. Keywords:merger;economic consequences;China Merchants Bank;Wing Lung Bank

互联网行业并购的风险与防范

互联网行业并购的风险与防范-企业管理论文 互联网行业并购的风险与防范 张庆平黄辰 (云南工商学院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企业并购是高风险经营活动,风险贯穿于整个并购活动的始终,其中财务风险是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以互联网行业为例,剖析了企业并购过程中财务风险的成因,并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及其防范提出建议以期降低并购风险,提高互联网企业并购活动的成功率。 关键词:互联网行业;企业并购;财务风险 中图分类号:F27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2-0156-02 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和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之下,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实现做大做强是必然的趋势。而我国的并购市场已经具备天时(经济转型)、地利(技术进步)和人和(政策放松),预示着中国或将出现一次历史性的并购浪潮。从WIND统计结果来看,标的为互联网行业的交易数目完成数量有175起,未完成202起,排名所有行业第一。可见如何来控制和降低互联网行业并购的财务风险也是当前互联网时代并购的主要议题之一。 一、并购财务风险的界定 互联网行业领域的竞争焦点已从传统简单的产品价格,产品质量竞争,进入到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品牌以及标准控制等为竞争焦点的新阶段。互联网行业由于技术爆炸性的特点,所以行业的并购主要以取得技术专利、技术团队和产业研发优势为主,移动互联网、垂直社交化整合等成为近年来行业发展的主流,也

成为了互联网行业并购的主要趋势。 互联网行业并购活动的大量出现也就意味着大量资金的流入,资金的流入必然涉及筹资渠道和方式。这里的筹资通常是指举债,因此狭义的财务风险可界定为企业因举债利用财务杠杆而导致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广义的财务风险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因此,为便于本文的分析和阐述,互联网行业并购财务风险应当是互联网企业由于技术专利并购而涉及的各项财务活动引起的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 二、互联网行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项完整的并购活动通常包括目标企业的选择、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并购可行性分析、并购资金的筹措、出价方式的确定以及并购后的整合,上述各环节中都可能产生风险。并购财务风险主要源自估值风险、融资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三个方面。 1.估值风险 互联网行业属于典型的轻资产行业,盈利模式主要依靠技术研发、客户资源、品牌文化、供应和销售渠道等“轻资产”来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和企业绩效,特别重视非财务资源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作用(戴天婧等,2012),这些资产绝大部分都难以通过会计计量手段等进入财务报表,这使得对互联网企业的估值困难重重。作为合并双方来讲,最关心的是目标企业的价值,主要取决于并购企业的股价风险,受到未来收益的大小和时间的预期的影响。从企业的组织形式来看,上市公司的信息更加容易取得;从收购方式来看,善意收购比恶意收购会更加有利于降低并购的风险和成本;从并购时间来看,并购时间越长,目标企业估值更

互联网行业的企业并购及其影响分析

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学校代码:10327 学号:2120131561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中文题目:互联网行业的企业并购及其影响分析 英文题目:Analysis of th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f Internet Industry and Corresponding Impact__ 所在院系:国际经贸学院电子商务系 专业班级:商务1301 学生姓名:季慧娟 指导教师:杨风召 完成时间:____ 2017年5月27 日________

目录 中英文摘要与关键词 (1) 一、引言 (2) 二、相关概念和理论 (2) (一)网络经济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2) (二)企业并购相关概念和理论 (3) (三)垄断的相关概念 (5) 三、互联网企业并购的动因 (5) (一)资本驱动 (5) (二)突破临界容量,实现正反馈 (6) (三)降低竞争成本 (6) (四)多样化经营,建设行业生态圈 (7) 四、互联网企业并购的影响 (8) (一)淘汰弱势企业,避免恶性竞争,促进资本流动的良性循环 (8) (二)帮助企业突破临界规模,实现正反馈机制 (8) (三)扩大完善互联网生态圈,实现多种协同效应 (8) (四)影响市场结构,引起垄断、增加用户转移成本 (9) (五)促进反垄断法完善 (10) 五、案例分析 (11) (一)滴滴、U BER中国竞争概况及合并细节 (11) (二)滴滴、U BER中国合并动因介绍 (14) (三)滴滴、UBER中国合并的影响 (15)

(四)建议和对策 (17) 六、结语 (18) 参考文献 (19) 代写各专业硕博学位论文,代写代发CSSCI、北大核心论文,合作加QQ:97079517、97079518 ; 微电同号:1580 1280 825。淘宝交易,安全无忧。 ●CSSCI来源期刊: 《电子政务》、《汉语学习》、《会计与经济研究》、《现代中文学刊》、《甘肃行政学院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民族学刊》、《大学教育科学》、《金融论坛》、《南方经济》、《东北亚论坛》、《宁夏社会科学》、《法商研究》、《云南社会科学》、《人文杂志》、《甘肃社会科学》、《东北大学学报》、《自然资源与环境》。审稿周期:35-90天办结查稿。 ●北大核心期刊: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心理与行为研究》、《统计与信息论坛》、《人口与发展》、《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现代法学》、《江西财经大学学报》、《武汉金融》、《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成人教育》、《中国科技翻译》审稿周期:35-90天办结查稿。 ●普刊:《中国新通信》、《兰台内外》、《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农村科学实验》、《今日财富》、《心血管外科》《中国结合医学》、《经贸实践》、《语文课内外》、《记者观察》、《新课程》、《现代职业教育》、《建筑与装饰》、《畜牧兽医科学》、《化工管理》、《魅力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新教育时代》、《心理月刊》等300多家国家级、省级普刊。审稿周期:1-7天办结查稿。

2021年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毕业论文目录 欧阳光明(2021.03.07) 摘要 (1) 关键词 (1) 前言 (1) 1.企业并购概述 (2) 1.1企业并购的定义 (3) 1.2企业并购的类型 (3) 1.3企业并购的目的和功能 (4) 2.并购案例的介绍 (4) 2.1案例背景 (4) 2.2并购各方概况 (5) 2.2.1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 (5) 2.2.2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6) 3.并购动因分析 (7) 4.并购过程及结果 (9) 5.并购对双方的影响 (10) 5.1并购对上汽的影响 (11) 5.2并购对南汽的影响 (11) 6.并购的启示与思考 (12) 6.1发挥“双品牌”优势 (12)

6.2资源的整合 (12) 6.3政府的支持作用 (13) 6.3并购模式的创新 (13) 结束语 (14)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4)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Analysis on Merger Case of Enterprises 学生:金煜 指导老师:刘进梅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并购事件将层出不穷。当这些企业在经济市场上进行并购时,很多问题就随之而来了。从并购的历史数据来看,成功的企业并购并未如人们所期望的那么多,有的企业甚至因不成功的并购而陷入了困境。并购充满风险,这一点已经为人们所认识。并购研究既是目前并购实践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丰富和完善现有并购理论的客观需求。为了企业的发展前途,企业并购应该引起人们的相当注意。本文就此问题选取一个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旨在给企业并购与整合以有益的启示。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China's economic,theevents about merger will be more and more.There are many problems when merger in the market of economy .From the historical data,the success of merger was not expect as much,even more some of them fell into difficult

企业并购中的支付方式和优缺点有哪些

企业并购中的支付方式和优缺点有哪些 热门城市:林西县律师荣成市律师衢州律师翁牛特旗律师邹平县律师淮北律师敖汉旗律师余姚市律师安庆律师 我们知道企业并购是企业进行资源整合的有效手段,对于实现快速扩张也有重要作用,有利于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企业在以后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企业并购中的支付方式有哪些,各自的优缺点又是什么?下面让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一下。 ▲企业并购中的支付方式 ▲有哪些 ▲(一)现金支付方式。现金支付是并购活动中最清楚而又最快捷的一种支付方式,在各种支付方式中最为常见。具体来说,企业并购中的现金支付方式是收购企业通过支付现金来获得目标企业的资产或控制权。一旦目标企业的股东收

到对其所拥有的股份的现金支付,就失去了对原企业的所有权益。 现金支付的优势: 1、现金收购只涉及到目标企业的估价,简单明了; 2、现金支付是最清楚的支付方式,对并购双方都给予明确的现金流,便于交易尽快完成;第三,支付金额明确界定,不会发生变化,现金收购不会影响并购后的公司资本结构,有利于股价的稳定。 现金收购的缺点:对并购方而言,现金支付方式需要企业筹集大量现金,是一项重大的即时现金负担,这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现金压力;现金支付对目标公司股东而言,当无法推迟确认资本利得,会涉及到较重的税务负担。 ▲(二)换股支付。换股并购可以说是一种不需要动用大量现金而进行优化资源配置的方法。换股支付可有三种情况:增资换股、库存股换股和母公司与子公司交叉换股。 换股支付的优点:第一,收购方不需要支付巨大的现金流,具有减轻财务压力、适宜大规模并购的优势。因此,换股支付并购交易的规模相对较大;第二,交易完成后,目标公司纳入兼并公司,但目标公司的股东仍然保留其所有者权益。也就是说,原股东参与新公司的收益分配;第三,目标公司的股东可以推迟收益时间,享受税收优惠,就是递延纳税的好处。

关于企业并购财务整合风险分析

[论文关键词]并购整合财务风险财务整合风险[论文提要]成功的财务整合是并购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但是企业在并购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风险因素。这些因素来自于财务整合过程,而且会对企业财务整合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财务整合过程中要建立起风险的防范措施。一.并购整合中的财务风险企业的并购固然是企业扩大规模,进入其他行业或扩大市场占有率的一条捷径,但是在企业的并购活动中,由于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之间经营理念、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和财务运作方式的不同,在整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摩擦,如果未能妥当处理将不仅抵销并购所带来的利益甚至会侵蚀原有企业的竞争优势。从而引发并购财务风险,导致并购失败。财务风险,从狭义上来讲是指由于债务融资行为而引发的偿债风险。当企业通过借债来收购目标企业时,企业将因此承担更大的债务成本,从而增加出现财务危机或破产的可能性。从广义上来理解,财务风险不仅是指融资及资本结构改变所引起的财务危机,还包括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及收益分配风险等一系列经济后果。财务整合风险就是指并购企业在财务整合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是财务风险的一部允它是由于内部和外部财务整合不力所引发的。企业并购的一项关键因素就是财务整合,整合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得综合考虑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的财务情况以及外部经济状况。财务整合风险的来源,可以从外部和内部来分析。(1)外部财务整合风险外部财务风险的发生主要是由并购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引起的,如国家的宏观经济背景、国家法律法规的变化、行业发展态势等,如银行利率的变动、行业整体业绩的下滑等等。当然,对这些来自外部的风险,企业是无法规避的,企业能做的就是根据这些外部因素的变化来调整并购企业的整合措施。(2)内部财务整合风险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财务整合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企业内部,对内部财务整合风险的来源又可分为以下几个:①融资后续风险企业对外的并购融资,可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的方式,这两种方式的融资,前者具有自主性强,成本最低、风险小的特点旦可能造成机会损失,还可能影响企业的正常周转;而后者是企业通过利用外部资金的方式来进行并购,但是相比前者,其风险较大。融资安排是企业并购计划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整个并购链条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融资安排不当或前后不衔接都有可能产生财务风险。并购企业在多渠道融资的情况下,还面临着融资结构风险。融资结构包括企业资本中债权资本与股权资本结构、债权资本中短期债权与长期债权结构等。合理确定融资结构,一要遵循资本成本最小化原则;二是债务资本与股权资本要保持适当的比例;三是短期债务资本与长期债务资本合理搭配。在以债务资本为主的融资结构中,倘若负债过高,企业在整合期还本付息压力会非常大,—旦并购后的实际效果达不到预期时,企业不能充分利用协同效应,就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这对有债务限制条款的来说是致命的。债权人可能提前要求还款,而这对刚进行并购的企业来说是无异于—场财务危机。在以股权资本为主的融资结构中,发行股票会分散企业的控制权,使股东利益受损,并购企业容易遭到被并购的危险,况且发行股票的成本通常比债券高,这是利用发行股票筹措并购资金的不利之处。[!--empirenews.page--][1][2][3][4]下一页②资金使用结构风险企业并购资金的使用主要有三个去向,并购价格、并购费用和增量投入成本。一般而言买价和并购费用之和称为狭义的并购成本,它是为了完成并购交易所必须付出的代价;狭义的并购成本与增量投入成本之和称为广义的并购成本,它是为了取得并购后的生产经营收益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在企业并购资金使用的安排上,首先支付的是在并购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小的并购费用,其次是支付目标企业的买价。买价可以一次性支付,也可分期支付。最后是支付增量投入资金,如生产经营急需的启动资金和下岗职工的安置费用等。在企业并购资金的使用方面,不但在时间上要按照顺序保证三个方面的资金需要,而且要在空间上进行合理分配。因此,企业并购资金不但有量的要求,而且还有使用结构的要求,任何安排不当都将影响到企业并购效果的实现。④资产负债的整合风险企业进行并购的目的在于通过并购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份额,实现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企业在完成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