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祁连西段小沙龙铁矿床矿石特征及矿床成因

北祁连西段小沙龙铁矿床矿石特征及矿床成因
北祁连西段小沙龙铁矿床矿石特征及矿床成因

根据矿床的地质成因和工业类型不同

根据矿床的地质成因和工业类型不同,我国已探明的主要铁矿床可划分为9大类:鞍山式铁矿、镜铁山式铁矿、大西沟式铁矿、攀枝花式铁矿、大冶式铁矿、白云鄂博式铁矿、宁芜式铁矿、宣龙—宁乡式铁矿、风化淋滤型铁矿等。下面就常见的几种类型作简单介绍。 鞍山式铁矿是我国最重要的铁矿床,它不仅占总储量的50%左右,而且矿床储量规模一般较大,单个矿体的规模和厚度较大,埋藏不深,不少矿床可供露天开采。矿石中金属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其次是赤铁矿、菱铁矿、假象赤铁矿;脉石矿物有石英、绿泥石、角闪石、云母长石、白云石和方解石等。鞍山式铁矿贫矿多,结晶粒度细,要得到较高的选矿指标较困难。 镜铁山式铁矿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部甘肃境内,属于铁质碧玉型铁矿床,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镜铁矿、菱铁矿等,共生有价矿物为重晶石。脉石矿物主要为碧玉、铁白云石等。 攀枝花式铁矿是一种伴生钒、钛、钴等多种元素的磁铁矿,其矿石储量居我国铁矿总储量的第二位,约占15%,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地区。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有含钒钛磁铁矿、钛铁矿,硫化物以磁黄铁矿为主,脉石矿物以钛普通辉石、斜长石为主。 大冶式铁矿是各类型铁矿床中矿点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矿床,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占我国铁矿总储量的10%左右。本类矿床矿石组分比较复杂,往往伴生有Cu、Sn、Co、Mo、S、Zn、Au等元素。矿石中以磁铁矿为主,容易选别。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其次为赤铁矿、菱铁矿,还有少量黄铜矿、黄铁矿和赤黄铁矿等。除了铁矿外,一般综合回收Cu、Co等矿物。 白云鄂博式铁矿是我国独特类型的铁矿床,是大型铁与多金属复合的矿床。矿区由东、西矿体组成,已发现的组成元素有71种,形成矿物129种。东矿体主要元素的赋存状态:平均含铁品位36.48%,铁元素的90%以上主要赋存在磁铁矿、原生赤铁矿、假象赤铁矿等含铁矿物中;稀土氧化物主要是氟碳铈矿和独居石,品位5.18%;氟元素主要赋存在萤石和氟碳酸盐中,品位5.95%;铌元素主要赋存在钛铁金红石、铌铁矿、易解石和黄绿石中,伲氧化物品位0.129%。 根据含铁矿物的不同,有工业价值的铁矿石主要有:磁铁矿石、赤铁矿石、褐铁矿石、菱铁矿石和混合型铁矿石(赤铁矿一磁的矿混合矿石、含钛磁铁矿石、含铜磁铁矿石)等。 根据矿床的地质成因和工业类型不同,我国已探明的主要铁矿床可划分为9大类:鞍山式铁矿、镜铁山式铁矿、大西沟式铁矿、攀枝花式铁矿、大冶式铁矿、白云鄂博式铁矿、宁芜式铁矿、宣龙—宁乡式铁矿、风化淋滤型铁矿等。下面就常见的几种类型作简单介绍。 鞍山式铁矿是我国最重要的铁矿床,它不仅占总储量的50%左右,而且矿床储量规模一般较大,单个矿体的规模和厚度较大,埋藏不深,不少矿床可供露天开采。矿石中金属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其次是赤铁矿、菱铁矿、假象赤铁矿;脉石矿物有石英、绿泥石、角闪石、云母长石、白云石和方解石等。鞍山式铁矿贫矿多,结晶粒度细,要得到较高的选矿指标较困难。 镜铁山式铁矿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部甘肃境内,属于铁质碧玉型铁矿床,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镜铁矿、菱铁矿等,共生有价矿物为重晶石。脉石矿物主要为碧玉、铁白云石等。

金属矿床成因

金属矿床成因 我们用的大多数在地壳中的含量并不高。地壳的主要成分是硅、氧、铝。在原始炽热的地球发展演化过程中,地球物质从混沌状态逐步发展成有序的层圈结构,即地核、地幔和地壳的分异。以铁镍为主的金属集中在内部,构成地核,以硅铝为主的物质则形成地壳,地幔则是由铁镁硅酸盐类组成的。三者之间通过岩浆作用和板块运动进行物质交换。同时,在地球的表面进行着水流的搬运、生物的改造、风力分选以及空气氧化等等自然过程的作用。具体地说,金属矿床的成因可以概括为岩浆分异、接触变质、海底喷流、热液、沉积和风化等六种作用。 1、岩浆分异作用:在岩浆上侵过程中,随着温度、压力的降低,岩浆内部发生分异作用,使岩浆中含量并不高的甚至非常稀少的有用金属高度富集,形成可供开采的矿产资源。主要矿种有铬、镍、铂、铜、铁、钒、钛等,一般与超基性、基性岩浆作用有关。我国的钒、铁、钛资源地攀枝花矿田的成因即为岩浆分异成因。特殊情况下,发生分异的岩浆喷出地表后可以直接形成矿床。 2、接触变质作用:岩浆侵入围岩后,在其热量和岩浆流体的作用下使围岩发生变质作用,形成一种特殊的变质岩棗矽卡岩(由钙、铁、镁、铝、硅酸盐、碳酸盐等矿物组成的一种变质岩石),同时还会出现矿化现象。形成的矿种包括:铁、铜、钨、锡、钼等。如我国大冶铁矿属此类成因。 3、海底喷流:在洋中脊或热点地区,海水可以向下渗透与上升的岩浆相遇成为热水,因密度差异形成对流。当含金属的热水上升与海水混合时,物理化学环境发生明显变化,从而使铜、锌、铅和银等金属的硫化物沉淀成矿。 4、热液作用:地质流体在岩石地层内的运移过程中,溶解并携带了有用金属元素,当流体的物理化学条件即温度、压力、氧化还原电位等发生改变或与不同流体混合时,有用的金属化合物便会沉淀而形成矿石。该机制形成的矿种多,矿石类型和矿体形态多变,具体成因非常复杂,是当前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5、沉积作用:暴露于地表的矿体或岩石经种种地质作用如机械的、化学的、生物的或生物化学的破碎、侵蚀、搬运和分异,在河流、沼泽、湖盆、海盆以及大洋盆地中沉积而形成的矿产资源。如金、铂、锡、锰、铁、铜、钒等矿种均可由沉积作用形成,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砂金。 6、风化作用:暴露地表的岩石或矿体经过漫长的风化作用后会使有用物质富集形成矿床。风化作用包括机械风化和化学风化两种,主要是通过重力、热作用、化学溶解沉淀等机制使原有岩石或矿体物质发生再次分异。形成的主要矿种有铝、铁、锰、镍、钴、稀土、金等,如我国广西平果铝土矿就是世界上常见的超大型风化成因的矿床

铁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部

附件1 铁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 最低指标要求(试行) 铁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是指铁矿山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等三项指标,是评价铁矿企业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效果的主要指标。经研究,确定其最低指标要求如下: 一、“三率”指标要求 (一)开采回采率。 1.露天开采。 (1)大型露天矿,开采回采率不低于95%。 (2)中小型露天矿,开采回采率不低于90%。 露天矿生产建设规模依据《国土资源部关于调整部分矿种矿山生产建设规模标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208号)的规定确定。 2.地下开采。 根据铁矿矿床的围岩稳固性和矿体倾斜度等自然赋存条件的不同,地下开采铁矿的开采回采率应达到表1规定的指标要求。

表1 地下矿山开采回采率指标要求 围岩稳固性① 矿体倾斜度② 回采率(%) 稳固 缓倾斜与急倾斜矿体 83 倾斜矿体 81 不稳固 缓倾斜与急倾斜矿体 79 倾斜矿体 78 极不稳固 缓倾斜与急倾斜矿体 77 倾斜矿体 75 注:①根据《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将矿体围岩稳固性划分为稳固(Ⅰ级、Ⅱ级、Ⅲ级)、不稳固(Ⅳ级)和极不稳固(Ⅴ级)三类; ②缓倾斜是指矿体倾角α<30°、倾斜是指矿体倾角30°≤α≤55°、急倾斜是指矿体倾角α>55°的矿体。 (二)选矿回收率。 根据含铁矿物的主要自然类型和磨矿细度的不同,铁矿的选矿回收率指标应达到表2规定的指标要求。 表2 主要铁矿类型的选矿回收率指标要求 序号 铁矿类型 磨矿细度② 选矿回收率 备 注 1 磁铁矿① 中细粒以上 95 指磁性铁回收率 细粒、微细粒 90 2 赤铁矿 (含镜铁矿) 中细粒以上 75 细粒、微细粒 70 3 磁-赤混合矿 中细粒以上 78 指磁铁矿与赤铁矿共生的混合矿 细粒、微细粒 72 4 褐铁矿 中细粒以上 55 80④ 细粒、微细粒 50 5 菱铁矿 中细粒以上 80 焙烧工艺 细粒、微细粒 70

唐家堡铁矿床

河北庞家堡铁矿矿床 1.区域地质简介 “宣龙式”铁矿分布范围在河北省张家口市的怀安—赤城一线以南,花稍营—下花园—杏林堡一线以北地区,东西长130km ,南北宽154km ,面积约3900km 2。 2.矿区地质概括 就宣龙式赤铁矿因其多分布于河北宣化、龙关地 区而得名,此类铁矿的中心地带集中在庞家堡,因此又称为庞家堡铁矿,累计查明资源储量4亿多吨,保有资源储量1.8亿多吨,矿床成因类型主要是海相化学和生物化学沉积.受矿床成因影响,宣龙式赤铁矿具有鲕状、肾状和豆状的特点,共伴生矿物复杂。(见图1) 2.1地层 太古界桑干群:分布在矿区北部,岩性以强混合岩化片麻岩、变粒岩为主。 上元古界:为本区出露最广的地层,不整合于桑干群之上,自下而上分为: (1)常州沟组:厚170m 。可分为二段: 一段:砂页岩。 二段:石英岩段。 (2)串岭沟组:厚62m 、含铁矿层,可分为两段: 一段:含矿岩段,由矿下砂页岩、含矿层、矿上砂页岩组成,厚27—30m 。 二段:页岩段为灰绿、浅灰色含钾页岩。 (3)团子山组:厚180m ,可分为两段。 一段:底部为含铁石英细砂岩及含粉砂泥质白云岩。下部灰—青灰色中厚层—薄层 图1 庞家堡铁矿地质图 1.长城系白云岩 2.长城系石英砂岩 3.长城系砂页岩4.长城系石英岩 5.太古界片麻岩 6.花岗岩 7.含矿层 8.实测及推测断层

隐晶白云岩与紫红色薄板状含铁泥质白云岩互层。上部青灰色中厚层隐晶—微晶白云岩、含叠层石白云岩,含砾屑白云岩和似竹叶状砾屑白云岩。 二段:燧石条带白云岩段。 上述三组地层统称为长城系,之上覆有震旦亚界南口系之大红峪组和高于庄组。 (4)大红峪组: 下部:硅质灰岩、厚180—200m 。 上部:钙质英砂岩,厚200m 。 (5)高于庄组: 下部:燧石白云岩,厚250m 。 上部:灰白色白云岩,厚400m 。 南口系之上为蓟县系雾迷山组白云岩等。 2.2构造 “宣龙式”铁矿带分布区大地构造位置居于华北地台燕山台褶带宣龙复向斜的宣化向斜构造内。向斜轴线在怀安庙岩村—宣化定方水、段家堡—赤城样田一线,呈近东西或北东东向,至东部呈北东向,为一宽缓的向斜。底部为太古宇变质岩系,两翼为长城系,轴部为蓟县系雾迷山组及中生界地层。 区内的深、大断裂发育,尚义—赤城深断裂既是燕山台褶带与内蒙地轴的分界线,在北部也控制了赋存“宣龙式”铁矿的宣龙海湾盆地的形成和展布;下花园大断裂和蔚县—延庆大断裂控制了向斜南翼含铁矿带的南部边界;西部右所堡—松枝口和洗马林—武家沟北西向大断裂控制了宣龙含铁矿带的西界,东部的大海坨—大河南北北东向构造岩浆带控制了宣龙含铁矿带的东部边界。 3.矿床地质特征 3.1矿体特征 宣龙式铁矿是我国沉积型铁矿主要类型之一,赋存于中元古界长城系串岭沟组底部,属典型的海相沉积型矿产,铁矿沉积在燕辽坳陷陆表海宣龙湾内(见图2) 。 铁矿主要分布于河北省西北部张家口地区的宣化-龙关-赤城一带,大致呈北东东向展布。在大地构造上位于燕山坳陷带西部的宣龙坳陷内,其北部边界与内蒙古地轴南缘相邻,西南侧与五台台隆相接。该区地层主要有上太古界的桑干群、中元古界的长城系、蓟县系和新元古界的青白口系、中生界侏罗系及新生界第四系。中元古代长城系由下而上包括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团山子组、大红峪组和高于庄组,是一套由碎屑岩-泥质( 粉砂质) 岩-碳酸盐岩组成的较完整的海浸沉积旋回。其中矿层赋存的串岭沟组,厚 11 ~ 91m ,主要由含砂质条带的粉砂质页岩、含铁砂岩 和铁矿层组成,含矿层中一般有 1 ~ 4层赤铁矿,其顶部常有一薄层菱铁矿,各矿层厚度 0. 3 ~ 3m 不等。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岩浆活动较少, 以燕山期酸性花岗岩体侵 图2 华北长城期古地理图( 据王鸿祯等,1985)

源达铁矿成矿条件及成因类型浅析

源达铁矿成矿条件及成因类型浅析 源达铁矿位于本溪市溪湖区火连寨镇上堡村,根据源达铁矿矿区地质特征、矿床的产出,矿石类型、矿物成分特点等,综合区域地质条件认为该矿床成因类型为变质硅铁建造型(鞍山式)铁矿床。 标签:铁矿成矿条件鞍山式铁矿 1区域地质背景 工作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朝准地台、胶辽台隆、太子河~浑江台陷、辽阳~本溪凹陷的南西侧。区域上出露地层有太古界鞍山群、元古界震旦系、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和二叠系。区域内构造以断裂为主,主要分布有北东向、北西向两组断裂,北东向主要为石桥子~西高堡和朝仙岭底下~哑巴岭断裂,北西向主要为石桥子~花山断裂,均呈压扭性。区域内无较大的岩浆岩体出露,只有零星脉岩分布。如辉绿岩、闪长岩、煌斑岩脉等。 2矿区地质概况 矿区位于本溪市中心北西方向19.5km处,距离火连寨镇5公里,矿区距沈~丹铁路火连寨火车站4.5km,距沈丹高速公路6km,距沈丹路3km,有乡级、村级公路与其相通,交通较为便利。 工作区内出露的地层为鞍山群茨沟组(Arcg),厚度大于600m,地层整体走向北东40~60°,倾向南东,倾角45~65°。主要岩性为混合花岗片麻岩、斜长角闪岩、花岗片麻岩、混合岩、磁铁石英岩。斜长角闪岩地表仅在露天采场内有小范围出露,钻孔中见有多层斜长角闪岩,岩石呈黑绿色,细~中粒变晶结构,片麻状或块状构造,主要由角闪石、斜长石组成。混合花岗片麻岩在地表大面积分布,呈粉红色,中至粗粒变晶结构,片麻状~块状构造,主要由钾长石、石英和少量暗色矿物黑云母、角闪石组成。磁体石英岩即为铁矿体。 工作内区内构造不发育,未见有大的断裂,仅在ZK1-1号钻孔中见有层间破碎带,宽约1.5m。对矿体无破坏作用,不影响矿床开采。 工作区内岩浆岩出露较少,仅见一条伟晶岩脉,分布于露天采场中,出露长150m,宽10~20m,岩石呈浅红色,伟晶结构,致密块状构造,主要由钾长石和石英组成,粒径0.5~3cm,钾长石呈自形晶状分布。 3矿体地质特征 3.1矿体特征 礦体赋存于鞍山群茨沟组底部层位斜长角闪岩中。原岩以中基性—中酸性火

浅析铁矿床找寻的工作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a13305891.html, 浅析铁矿床找寻的工作方法 作者:陈羽翘 来源:《地球》2014年第02期 [摘要]铁矿是国家经济发展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急需矿产,为了更准确的在铁矿区内查明铁矿储量,合理化开采是增加东北老工业基地矿产储量估算的基础工作,因此就此问题,本文将以姜家堡子矿区为例,说明如何准确合理的探明铁矿床储量的工程设计与工作方法做以介绍。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O741+.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2-21-1 1对以往工作资料的搜集 在一个矿区开展地质普查找矿工作,必须尽力搜集到以往的工作资料,作为此次普查工作的基础,可以了解到矿区内部蕴藏的元素有哪些,以及地层、构造等相关信息。 1.1以往地质工作 首先搜集以往地质工作,通过以往曾经做过哪些地质工作,来作为本次地质工作的主导参考,结合以往地质工作的相关资料布设重点勘察区域,适当可将重点区域设置为更大比例尺,以确保工作精度。 以姜家堡为例,以往共完成工作3次,通过对三次地质工作的汇总可发现以往工作所采用的是1:10000、1:2000地质测量,结合地表槽探揭露等找矿手段,以稀疏探矿工程对工作区重要地质体进行了大致性的了解与控制。确立了工作区可分为北区与南区两部分,北区以铁矿化为主,南区以金矿化为主。为本次普查工作提供了主要地质依据。 并在以往普查工作中,在南区发现3条金矿(化)体,除Ⅰ号金矿脉尚具有较小规模外,其余两条Ⅱ、Ⅲ号金矿(化)体,基本不具有工业意义。为本次普查工作,确定了找矿目标。 1.2以往地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往地质工作,获取了较大的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的重要信息,为以后的地质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可以看出,区内基础地质工作及科研工作程度较高,而矿产地质工作较弱,一些较有远景的地区找矿工作程度较低,还有许多较好的物探异常尚未经查证。该区深部工程控制不足。以往地质工作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为本次普查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2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分析

重要的矿床类型(带图)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重要的矿床类型 1、矽卡岩型铁矿床 此类矿床规模大小不一,可构成中、大型矿床,一般多为富矿,而且常伴生Co、Ni、Au、Cu、Pb、Zn→Cu、Pb、Zn、Mo、Bi、W、Sn等多种有用金属组分,并且常与矿浆贯入型铁矿、矽卡岩型铜矿、矽卡岩型锡等矿床共生。重要的矿床如(河北)中关、(湖北)铁山、(新疆)磁海、(菲)Parap、(美)Eagle Mountain、(墨)Fierro。 (1)地质构造背景 有利成矿的大地构造位置是不同地质时期的大陆边缘弧及岛弧、大陆边缘隆起中的凹陷带和与之相邻的坳陷带及裂谷。矿床形成于中、浅成侵入体与碳酸盐岩、钙质凝灰岩及钙质页岩等化学性质活泼的围岩接触带及其附近。与成矿有关的岩体可为辉长岩及辉绿岩、闪长岩及二长岩、石英闪长岩及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及花岗岩,一般富碱质(多富Na2O)或偏碱性,规模多属中、小型。成矿深度一般在1-4.5km,蚀变及矿化的温度一般在800-200oC,主要矿化温度在500-400oC。 (2)矿床特征 矿体呈似层状、凸镜状、囊状、不规则状产于接触带的矽卡岩中,主要受接触带、断裂及层间破碎带、捕虏体等构造控制,与围岩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铁矿开采三率指标

附件1 铁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要求(试行) (征求意见稿) 为加强铁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的监督管理,促进矿山企业节约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依据《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特制定《铁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要求(试行)》。 一、“三率”指标要求 (一)开采回采率。 1.露天开采。 (1)大型、特大型露天矿,开采回采率不低于93%。 (2)中小型露天矿,开采回采率不低于90%。 特大型露天矿是指铁矿石年产量大于1500万吨/年,或采剥矿岩总量大于6000万吨的露天矿铁矿; 大型露天矿是指铁矿石年产量大于500万吨/年,或采剥矿岩总量大于1500万吨的露天矿铁矿; 中型露天矿是指铁矿石年产量大于100万吨/年,或采剥矿岩总量大于500万吨的露天矿铁矿; 小型露天矿是指铁矿石年产量小于100万吨/年,或采剥矿岩总量小于500万吨的露天矿铁矿。

2.地下开采。 根据铁矿矿床的赋存条件,地下开采铁矿的开采回采率应达到表一规定的指标要求。 表一地下矿山开采回采率指标要求

注:①根据《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将矿体围岩稳固性划分为稳固(Ⅰ级、Ⅱ级、Ⅲ级)、不稳固(Ⅳ级)和极不稳固(Ⅴ级)三类; ②缓倾斜是指矿体倾角α<30°、倾斜是指矿体倾角30°≤α≤55°、急倾斜是指矿体倾角α>55°的矿体; ③薄矿体是指矿体真厚度h≤0.8m、中厚矿体是指矿体真厚度0.8m4m矿体; ④鼓励采用安全、环保、高效、经济的充填采矿方法。若受客观条件影响,设计采用崩落采矿方法采矿的,最低开采回采率在表一的基础上降低2个百分点。 (二)选矿回收率。 根据含铁矿物的主要自然类型和磨矿细度的不同,铁矿的选矿回收率指标应达到表二规定的指标要求。 表二主要铁矿类型的选矿回收率指标要求

铜矿床、铁矿床、金矿床工业类型

矿床学 铁、铜、金矿床 主要工业类型 系别:地科 专业:地质1201 姓名:张闻翔 学号:0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2014年11月23日 铜矿床主要工业类型 1:斑岩铜矿 含义及特征 斑岩铜矿床通常是指与具有斑状结构的花岗岩类侵入体共生的浸染状、细脉浸染状和细脉状铜和钼—铜组分的富集体。И.Г.帕夫洛娃提出了可以与其它内生矿床相区别的斑岩铜矿床10大特征: (1)具网状细脉浸染成矿特征; (2)主要金属矿物(黄铁矿、磁铁矿、黄铜矿、辉铜矿,在有些矿床中为斑铜矿、硫砷铜矿和挥铜矿)和与其伴生的非金属矿物(石英、绢云母、钾长石、黑云母、高岭石类矿物等)的成分稳定; (3)铜的平均含量在原生矿石中比较低(0.3—0.8%),而在氧化矿石中明显较高(达1—1.5%),而钼在原生氧化矿石中的分布都比较均匀(0.005—0.05%),在这种情况下,矿石中铜与钼的比值变化很大,形成一系列重要的铜、铜—金和铜—钼矿床; (4)矿化与以中性成分为主的斑岩侵入体(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以及少数偏酸性(花岗斑岩、和偏基性的侵入体(闪长斑岩)有空间联系;

(5)矿化或直接发生在斑岩侵入体中,或发生在紧靠侵入体的外接触带围岩——火山岩、侵入岩和变质岩中; (6)矿体发育在广泛出现热液蚀变岩的地带,蚀变岩石为绢云母—石英质、黑云母—钾长石质、泥质以及青磐岩型交代岩; (7)根据金属元素出现最大值①和主要共生的非金属矿物②,可用如下顺序写出矿体和热液岩中稳定分带性;① Fe3+一Mo(Cu)一Cu(Mo)一Cu(Ag)一 Fe2+(Au)一Pb一Zn一(Au、Ag);②黑云母—钾长石,绢云母、石英,蒙脱石,高岭土,青磐岩; (8)矿床储量巨大,可保障矿石的大规模采挖,成本低廉并有露天采矿的可能性; (9)与氧化作用有关的富矿的出现,形成了覆盖较贫原生矿的次生硫化物富集带; (10)斑岩铜矿床形成于地槽褶皱区的不同发育阶段.既可随着地槽的岩浆作用在褶皱主期之前(在岛弧阶段)形成,又可在其后与造山阶段和活化阶段的斑岩侵入体和火山岩有关。 在许多斑岩铜矿床的现代分类中,利用了如下一些特征,不仅要考虑单个特征,而且还要考虑各种特征的组合:(1)所处大地构造和古构造的位置;(2)含矿岩浆建造及其所形成的含矿斑岩相的成分(3)含矿岩浆建造所侵入的地壳厚度和成分;(4)由R.H.西利托所划分的斑岩铜矿系统中矿体的产状(5)含矿岩浆岩体形成的深度,(6)是否存在角砾岩简;(7)主要矿石和台有掺入组分的矿石的成分;(8)金属矿的分带特征,(9))热液蚀变岩的成分及其分带性,(10)含矿侵入体及矿体体的形态特征。 时空分布 斑岩铜矿在时间上主要集中分布于新生代,大约占59.5%,其次为中生代,大约占35%,中生代之前的超大型斑岩铜矿仅限于中亚-蒙古的古生代造山带和某些前寒武纪的克拉通造山带。 世界上90%的超大型斑岩铜矿集中在环太平洋带,特别是在东太平洋带的被动大陆边缘,太平洋西岸,作为超大型斑岩铜矿的仅有中国的德兴铜厂铜矿和印尼的格拉斯贝格。 近年来在中国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和西南三江成矿带发现了驱龙、甲玛、多龙、普朗等超大型铜矿。 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特征 岩石学:斑岩铜矿在空间上、时间上和成因上,主要与钙碱系列的斑岩侵入体密切相关,即与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有关,特别是花岗闪长斑岩和石英二长斑岩占绝大多数。斑岩体一般与安山岩和英安岩等钙碱性系列火山喷发活动有关。侵入体主要是浅成、超浅成相,极少数为中深成相。与斑岩铜矿有关的斑岩体,是受构造控制的被动侵位,而且斑岩体的出露面积不大,一般不超过10平方公里。 地球化学:斑岩体在地球化学方面的特点是:一般 CaO+Na2O+K2O>Al2O3>Na2O+K2O(摩尔数),通常k2O>Na2O,锶的初始比值较小,

铁矿石的种类

铁矿石的种类 矿石知识-铁矿石的分类 按照矿物组分、结构、构造和采、选、冶及工艺流程等特点,可将铁矿石分为自然类型和工业类型两大类。 1.自然类型 1)根据含铁矿物种类可分为:磁铁矿石、赤铁矿石、假象或半假象赤铁矿石、钒钛磁铁矿石、褐铁矿石、菱铁矿石以及由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含铁矿物组成的混合矿石。 2)按有害杂质(S、P、Cu、Pb、Zn、V、Ti、Co、Ni、Sn、F、As)含量的高低,可分为高硫铁矿石、低硫铁矿石、高磷铁矿石、低磷铁矿石等。 3)按结构、构造可分为浸染状矿石、网脉浸染状矿石、条纹状矿石、条带状矿石、致密块状矿石、角砾状矿石,以及鲕状、豆状、肾状、蜂窝状、粉状、土状矿石等。 4)按脉石矿物可分为石英型、闪石型、辉石型、斜长石型、绢云母绿泥石型、夕卡岩型、阳起石型、蛇纹石型、铁白云石型和碧玉型铁矿石等。 2.工业类型 1)工业上能利用的铁矿石,即表内铁矿石,包括炼钢用铁矿石、炼铁用铁矿石、需选铁矿石。 2)工业上暂不能利用的铁矿石,即表外铁矿石,矿石含铁量介于最低工业品位与边界品位之间。 铁矿石的主要品种: 物铁矿物种类繁多,目前已发现的铁矿物和含铁矿物约300余种,其中常见的有170余种。但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主要是磁铁矿、赤铁矿、磁赤铁矿、钛铁矿、褐铁矿和菱铁矿等。 1.磁铁矿

磁铁矿(Magnetite)是一种氧化铁的矿石,主要成份为Fe3O4,是Fe2O3和FeO的复合物。FeO 31.03%,Fe2O368.97%或含Fe 72.2%,O 27.6%,等轴晶系。单晶体常呈八面体,较少呈菱形十二面体。在菱形十二面体面上,长对角线方向常现条纹。集合体多呈致密块状和粒状。颜色为铁黑色、条痕为黑色,半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5.5~6.5,比重4.9~5.2, 无解理,脉石主要是石英及硅酸盐。具有强磁性。还原性差,一般含有害杂质硫和磷较高。在选矿(Beneficiation)时可利用磁选法,处理非常方便;但是由于其结构细密,故被还原性较差。经过长期风化作用后即变成赤铁矿。 磁铁矿中常有相当数量的Ti4+以类质同象代替Fe3+,还伴随有Mg2+和V3+等相应地代替Fe2+和Fe3+,因而形成一些矿物亚种,即: (1)钛磁铁矿Fe2+(2+x)Fe3+(2-2x)Ti x O4(0<x<1=,含TiO212%~16%。常温下,钛从其中分离成板状和柱状的钛铁矿及布纹状的钛铁晶石。 (2)钒磁铁矿FeV2O4或Fe2+(Fe3+V)O4,含V2O5有时高达68.41%~72.04%。 (3)钒钛磁铁矿为成分更为复杂的上述两种矿物的固溶体产物。 (4)铬磁铁矿含Cr2O3可达百分之几。 (5)镁磁铁矿含MgO可达6.01%。 磁铁矿是岩浆成因铁矿床、接触交代-热液铁矿床、沉积变质铁矿床,以及一系列与火山作用有关的铁矿床中铁矿石的主要矿物。此外,也常见于砂矿床中。 在自然纯磁铁矿矿石很少遇到,常常由于地表氧化作用使部分磁铁矿氧化转变为半假象赤铁矿和假象赤铁矿。所谓假象赤铁矿就是磁铁矿(Fe3O4)氧化成赤铁矿(Fe2O3),但仍能保持其原来的晶形,所以叫做假象赤铁矿。 2.赤铁矿 赤铁矿(Hematite)赤铁矿为无水氧化铁矿石,其化学式为Fe2O3,理论含铁量为70%。这种矿石在自然界中经常形成巨大的矿床,从埋藏和开采量来说,它都是工业生产的主要矿石。由其本身结构状况的不同又可分成很多类别,如赤色赤铁矿(Red hematite)、镜铁矿(Specularhematite)、云母铁矿(Micaceous hematite)、粘土质赤铁(Red Ocher)等。

中国铁矿石矿床的主要类型

中国铁矿石矿床的主要类型 我国幅员辽阔,分布有从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碱性各时代的各类岩浆(喷发)岩;沉积了从太古宙到第四纪各个时代的地层,包括各种沉积岩系、火山沉积岩系、沉积变质岩系,为不同类型铁矿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我国目前具有工业意义的铁矿床,按其成因可分为沉积变质型、岩浆型、接触交代-热液型、火山岩型、沉积型和风化型等6种主要类型,其中以沉积变质型最重要。我国目前具有工业意义的铁矿床,按其成因可分为沉积变质型、岩浆型、接触交代-热液型、火山岩型、沉积型和风化型等6种主要类型,其中以沉积变质型最重要。现介绍如下:现介绍如下: (一)沉积变质型铁矿床(一)沉积变质型铁矿床 这类铁矿床又称受变质沉积型铁矿床,主要产于前寒武纪(太古宙、元古宙)古老的区域变质岩系中,是我国十分重要的铁矿类型,其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57.8%。这类铁矿床又称受变质沉积型铁矿床,主要产于前寒武纪(太古宙、元古宙)古老的区域变质岩系中,是我国十分重要的铁矿类型,其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57.8%。并具有“大、贫、浅、易(选)”的特点,即矿床规模大,含铁量低,矿体出露地表或浅部,易于选别。并具有“大、贫、浅、易(选)”的特点,即矿床规模大,含铁量低,矿体出露地表或浅部,易于选别。主要分布于吉林东南部、辽宁鞍山—本溪、冀东、北京密云、晋北、内蒙古南部、豫中、鲁中、皖西北、江西新余、陕西汉中、湘中等地。主要分布于吉林东南部、辽宁鞍山—本溪、冀东、北京密云、晋北、内蒙古南部、豫中、鲁中、皖西北、江西新余、陕西汉中、湘中等地。根据矿床中的矿石类型和含矿变质岩系的岩石矿物组合以及其他地质特征,又分为下列两大类。根据矿床中的矿石类型和含矿变质岩系的岩石矿物组合以及其他地质特征,又分为下列两大类。 1.受变质铁硅质建造型铁矿床1.受变质铁硅质建造型铁矿床 典型铁矿床分布于辽宁鞍山—本溪一带,因此,一般称为“鞍山式”铁矿。典型铁矿床分布于辽宁鞍山—本溪一带,因此,一般称为“鞍山式”铁矿。这类铁矿是受不同程度区域变质作用并与火山-铁硅质沉积建造有关的铁矿床。这类铁矿是受不同程度区域变质作用并与火山-铁硅质沉积建造有关的铁矿床。大致与国外阿尔戈马型铁矿相当。大致与国外阿尔戈马型铁矿相当。主要形成于前寒武纪(多集中于2000~3000Ma)老变质岩区。主要形成于前寒武纪(多集中于2000~3000Ma)老变质岩区。

中国铁矿资源特点

中国铁矿资源特点 [我的钢铁] 2009-10-09 15:21:20 试用手机平台 中国铁矿资源分布广泛,种类齐全。中国铁矿资源特点主要有:一、铁矿分布广泛,但又相对集中;二、矿床类型齐全;三、贫矿多富矿少矿石类型复杂;四、伴(共)生组分多。 一、铁矿分布广泛,但又相对集中 目前已查明铁矿产地分布遍及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660多个县(旗),但又成群、成带产出,显示相对集中分布的特点。如前所述的9个地区就占全国保有铁矿石储量的68%。 按矿区储量规模,大型矿区(储量大于1亿t)有101处,合计储量占全国储量的68.1%;中型矿区(储量0.1~1亿t)470处,合计储量占全国储量的27.3%;小型矿区(储量小于1000万t)1263处,合计储量仅占4.6%。 二、矿床类型齐全 地质勘查和矿床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铁矿床类型齐全,世界上已发现的铁矿成因类型在我国均有发现,除前寒武纪硅铁建造风化壳型铁矿外,均探明了一定的储量,其中以沉积变质型为主,储量占57.8%,居各类型铁矿床之首,其次是接触交代-热液型(占12.7%)、岩浆晚期型(占11.6%)、沉积型(8.7%)、与火山-侵入活动有关型(占4.7%)、风化淋滤型(占1.1%),其他类型占3.4%。与世界不同之处在于我国接触交代-热液型和岩浆型储量占的比例较高。 三、贫矿多富矿少矿石类型复杂 全国铁矿石保有储量中贫铁矿石储量452.00亿t,占全国储量的97.5%;而含铁平均品位在55%左右能直接入炉的富铁矿储量只有11.74亿t,占全国储量的2.5%,而形成一定开采规模,能单独开采的富铁矿就更少了。 我国铁矿石自然类型复杂,有磁铁矿石、钒钛磁铁矿石、赤铁矿石、菱铁矿石、褐铁矿石、镜铁矿石及混合矿石(2种或2种以上类型矿石混杂一起的)。在铁矿石保有储量中,以磁铁矿石为最多(占55.5%),是目前开采的主要矿石类型;钒钛磁铁矿石(占14.4%),成分复杂,但选冶技术已基本解决,也是目前开采的主要矿石类型;赤铁矿石(占18%)、菱铁矿

浅析肯德可克铁矿矿床成因

浅析肯德可克铁矿的矿床成因 矿区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所辖范围的柴达木盆地西南缘、东昆仑山西段的喀雅克登塔格山的山前低山或浅山区,地形上为南陡北缓,矿区以南为为相对高差大于500m的中高山地貌,有终年积雪,矿区以北相对为较平缓的中低山地貌,矿区海拔标高为4000m左右。矿区以外北部6km的巴音郭勒河为常年性地表水,冬天封冻期为5个月。矿区处在多年冻土层,因此大气降水及其所形成的地表径流,一般不能补给冻土层以下水。矿区所属为中高山浅切割区,第四系覆盖广泛,主要为黄土。矿区年降水量为140mm左右,蒸发量1500mm以上,降水集中在5—9月份,年平均气温-4.8℃,最高气温21.2℃,最低为-30.5℃。每年10月至次年4月为风季,并伴有沙尘。 一、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 (一)、区域地质概况:本区出露地层有:上元古界、下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及第四系。 1、上元古界-震旦亚界 (1)、长城系金水口群:是本区出露最早的底层,位于本矿区南东,其内分布有M23号磁异常(已经地质工作验证为一铁锌矿区),变质程度较深,主要有片麻岩混合岩组和片岩组。 (2)震旦--青白口系狼牙山群:属浅海至滨海相碳酸盐岩夹碎屑岩沉积,基本未受到变质或浅变质。2、下古生界(Pz1) 为本矿区大面积出露,亦是本矿主要赋存的底层,主要为巨厚的粗粒大理岩夹灰色结晶灰岩透镜体及少量硅质岩透镜体,以浅灰色硅质岩、结晶灰岩、大理岩、硅灰石大理岩及含碳硅质千枚状板岩组成,在本矿区下部3960、3975水平及相应矿体的围岩中均可见。 3、泥盆系上统(D3) 在本矿区南侧出露较多,为一套喷发火山岩系,主要为中酸性、中性到酸性火山岩系,以熔岩及角砾岩、碎屑岩产出。与肯德可克矿区所属的上述Pz1地层呈高角度不整合接触,并超覆不整合于上述长城系地层之上。亦表明火山岩甚发育。 4、石炭系(C) 石炭系上、中、下三统地层均出露与本区,分布范围广,主要为生物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生物碎屑灰岩,有时不整合于上述泥盆系和长城系地层之上。 5、二叠系(P):出露于本矿区以外区域南东,主要为含燧石灰岩及杂色灰岩。 6、三叠系(T):为中酸性流纹火山岩及石英砂岩,出露于区域南东矿区外围。 7、上第三系(N):出露于矿区远外围巴音郭勒河南侧,为砂砾岩、砖红色砂岩及粉砂岩。 (二)、火成岩体(喷发岩体已前述) 区内主要侵入岩体为华力西及印支——燕山期,其中主要以华里西期侵入体为主,以中酸性、酸性为主的侵入体,主要为中细粒花岗岩和黑云母闪长岩,其产状与大型构造的产状相一致,侵入于不同的构造中,与本区碳酸盐岩接触交代,是本区热液及矽卡岩铁及多金属矿床的主要成矿母岩和元素迁移热液动力。 3、地质构造: 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东昆仑褶皱带西段北缘。主要构造类型有褶皱、断裂以走向 为290°—300°的北北西向断裂和褶皱最为发育,其次为北东向断裂。 区内主要山脉、地层及火成岩的分布亦呈北西西向展布。同时在不同部位也有所变化,局部呈反”S”形展布。 (三)主要构造特征 1、褶皱:本区位于喀雅克登塔格复式背斜的北翼,轴向为300°,本矿区位于此向斜的局部向斜构造中。 2、断裂: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基本为四组: 第一组:走向290°—300°,多为逆冲断层,多倾向北,少数倾向南。 第二组:走向为10°—25°,为正断层,肯德可克沟为本断层基础上形成的。 第三组:走向40°—50°,为平推断层,此组断层多错断了第一组断层。

中国铁矿山典型矿床

中国铁矿山典型矿床 辽宁齐大山铁矿床 辽宁齐大山铁矿床矿床位于鞍山市旧堡区。矿床为一受变质铁硅质建造型矿床,俗称“鞍山式”。铁矿产于太古宇鞍山群一套以粘土质-半粘土质岩和硅铁质沉积岩为主,并含有少量中基性变质火山岩的原岩组合,总厚度大于600米。自下而上依次为:①下部片岩夹薄层含铁石英岩层,主要为绿泥石石英片岩、绿泥石滑石片岩和绢云母石英片岩,共有6层含铁石英岩;②条带状含铁石英岩层,为主要含铁层位,长4650米,厚度200~250米,矿层中有混合岩、片岩及脉岩类夹层;③上部为千枚岩夹薄层含铁石英岩层,主要为绿泥千枚岩、绿泥石化绢云母千枚岩和砂质千枚岩。 矿床分为北采区(樱桃园)和南采区(王家堡子三矿区)。北采区自北向南依次有北一山、北二山、北三山、北四山和西石砬子等5个矿段。铁矿体规模巨大,长4650米(其南端与胡家庙子铁矿相连),呈厚层状,厚度平均为170~220米,最厚达350米,矿体延深大于800米。倾角70°~90°。 矿石类型比较简单,自然类型有石英型和透闪石型;工业类型有氧化矿、混合矿和原生矿。 金属矿物主要有磁铁矿、假象赤铁矿,次为黄铁矿、镜铁矿、菱铁矿及少量黄铜矿。脉石矿物有透闪石、阳起石、绿泥石和白云石。矿石大多具有条带状构造,少数为细条纹状、致密块状构造。条带由黑白相间的铁矿物和石英及透闪石组成,条带宽1~2米。 该矿区已探明铁矿石储量16.4亿吨,其中A+B+C级9.2亿吨,矿石平均品位:TFe 31.2%,SiO2 56%,S 0.3%,P 0.009%~0.03%。现已建成年产矿石800万吨/a的露天开采矿山,并正扩建900万吨,使矿山规模达1700万吨/a。 Q.第四系;Pt.元古宇辽河群;Ar.太古宇鞍山群;1.断层;2.勘探线及钻孔;3.条带状矿体;4.隐伏矿体;5.混合岩;6.闪长玢岩 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床 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床位于攀枝花市。矿床属于岩浆晚期分异矿床。 矿床产于侵入震旦系上统大理岩中的海西期辉长岩体中,岩体长19,宽5,因受断裂切割 分为朱家包包、兰家火山、尖包包、倒马坎、公山、纳拉箐6个区段。其岩浆液体分异和结晶分异的韵律层发育,岩体层状构造清楚,出露厚度700--2500米。自上而下可划分为5个岩带(含矿层),9个含矿带: N.第三系;T3.上三叠统丙南组;Zb.上震旦统大理岩;γ15.印支期花岗岩;ζ15.印支期正长岩;V3.浅色中细粒辉长岩;V2.流层状辉长岩;V1.中粗粒辉长岩质钛磁铁矿带;1.矿体;2.逆断层;3.断层;4.剖面及编号 浅色细粒角闪辉长岩带,厚度500~1500米,无工业矿体。 上部含矿层,为层状中粒辉长岩带,有Ⅰ、Ⅱ两个矿带,厚度10~120米,含矿率为26%。 中部暗色层状中粒辉长岩带,Ⅲ矿带产于其中,厚度160~600米,含矿率10%~20%。

铁矿石的工业类型

铁矿石的工业类型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几处工业,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主要原料。根据铁矿物的不同,有工业价值的铁矿石主要有:磁铁矿、褐铁矿、赤铁矿、菱铁矿和混合型铁矿石(如赤铁矿—磁铁矿混合矿石、含钛磁铁矿石以及含稀土元素铁矿石等。)这些铁矿石的质量优劣(如含铁量、含杂质及其他有害成分、浸染粒度、氧化程度以及可选性等)直接影响选矿指标。因此,根据矿石性质(特别是可选性)的具体条件不同,对入选的铁矿石管理,首先必须明确对铁矿石的划分标准。 1.根据矿石中含铁量分类可将矿山划分为贫矿和富矿: (1)f富矿。品位较高,可以直接进行冶炼。富矿又可分为高炉矿和平炉矿,前者用于炼铁,后者用于炼钢。 (2)贫矿。必须经过选矿提高品位后,才能进行冶炼。近年来为了提高高炉的入炉品位,或为了其他专门用途,对含铁量不到60%或65%的富矿,也要经选矿处理。 2.根据矿石中脉石成分的不同分类铁矿石分为四类:酸性矿石、半自溶性矿石、自溶性矿石、碱性矿石。对于自溶性矿石,由于冶炼时可不搭配熔剂,故矿石中含铁量可低一些。酸性矿石冶炼时需配碱性熔剂,或与碱性矿石搭配使用。碱性矿石冶炼时需配酸性熔剂或酸性矿石搭配使用。半自熔性矿石冶炼时需配部分碱性熔剂或与碱性矿石搭配使用。 3.根据氧化程度不同有可将铁矿石分为:磁铁矿石、氧化矿石、混合矿石。应当指出的是当铁矿石中具有含铁的脉石矿物时,铁别是含有二价铁的脉石矿物,将会影响Feo/TFe 的比值,这就会使该比值不能确切反映出铁矿石的氧化程度。 4.根据矿石中所含应回收的有价成分分类为:单一铁矿石、复合铁矿石。 我国的铁矿资源丰富,总储量名列世界前茅。为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我国铁矿资源的特点是:矿山类型多、分布广、储量大。但贫矿多,而富矿少。按原矿品位45%划分贫矿和富矿,贫矿约占86%,富矿约占14%,另外,弱磁性铁矿石多,而磁铁矿石少,特别是复合型铁矿石多,单一铁矿石少。根据上述的特点,我国有85%以上的铁矿石需要选矿处理后才能更好地利用,而且还要采用较复杂的选矿流程才能获得较高的选矿指标和有价成分的综合利用。根据地质成因及工业类型不同,我国铁矿资源主要可划分以下几大类型: (1)鞍山式铁矿床。鞍山式铁矿床属于沉积变质类型。是我国主要的铁矿资源,它占我国已探明铁矿石储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主要分布在鞍山—本溪地区、冀东一带,此外山西、山东、江西、河南等地也有分布。此类矿石矿物组成比较简单,为单一铁矿石,有用矿物为磁铁矿、假象赤铁矿、赤铁矿和少量褐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其次外角闪石、黑云母或辉石等硅酸盐矿物。鞍山式铁矿石除富矿多为块状构造外,其他品位较低的矿石绝大多数是条带状或条纹状构造。矿石浸染力度细,结晶粒度通常为0.04~0.2mm。 (2)攀枝花式铁矿床。该矿床为钒钛铁矿,其成因多种多样。有岩浆型铁矿、火山岩型铁矿、沉积型铁矿、沉积变质型铁矿等矿床。 (3)白云鄂博式铁矿床。该类矿床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地区。湖南等地也有少量产出。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属于气成高温热液矿床,为一复合型多金属矿床。 (4)大冶式铁矿床。该类矿床属于接触交代矽卡岩含铜铁矿产。主要分布在湖北大冶和河北邯郸等地。这类矿石的特点是除含磁铁矿、赤铁矿外,还伴生有以铜为主的有色金属矿物。(5)宣化—宁乡式铁矿床。此类矿床属于沉积成因的鲕状磁铁矿。 (6)镜铁山式铁矿床。此类铁矿床属于沉积变质矿床,矿床成因与鞍山式铁矿床相同,但该类型矿床的矿物组成和矿石结构又有某些特点。该矿床主要分布在西北甘肃境内。

第二章成矿作用和矿床成因分类

第二章成矿作用和矿床成因分类 矿床种类繁多,一种金属或非金属矿产可由不止一类成矿作用形成矿床。一类成矿作用又能形成多种金属或非金属矿产的矿床。这些情况下,矿床既有相同的特点,又有一些差异,并有不同的利用价值。矿床的形成及其所具有的特点都与矿床的形成作用和条件有关,因此,深入研究成矿作用不论从理论研究还是从实际工作的需要都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元素的富集和成矿 现有的矿床多数产于地壳内,且多在地壳较上部。成矿的物质主要来自地壳,部分也来自上地幔。因此了解地壳和上地幔的组成与元素分布的状况,对于认识成矿作用有着重要作用。地球化学家们计算了地壳中各种元素所占的相对份额,即元素的丰度值或克拉克值。 地壳中O、Si、Al、Fe、Ca、Mg、Na、K八种元素含量就占了地壳组成的99.2%,其余几十种元素的总和约近1%。各种元素的克拉克值相差悬殊,O(46%)、Si(29%)为n·10%,Al、Fe、Ca、Mg、Na、K为n%,克拉克值>0.1%的其余元素还有H、Ti、C、Cl、P、S、Mn等。人们最关心的大多数成矿金属元素如Cu、Zn克拉克值为n·10-3、稀有金属为n·10-4 ~ n·10-5、稀土元素为n·10-5 ~ n·10-6、金和铂族元素为n·10-6 ~ n·10-7,大小相差近10个数量级。上地幔也以上述8种元素为主,约占99.01%,与地壳不同的是铁和镁高,Fe为9.60%,Mg为21%,铁族元素和铂族元素高出地壳几倍到几十倍,而另一些稀有元素如Li、Be、Nb、Ta和稀土元素等,则比地壳少几到十几倍,挥发性元素S、P、F、Cl、B 等也少几倍。 这8种元素组成了各类岩石的主要造岩矿物,它们也可单独富集形成较大的矿床,如铁矿床、铝矿床、钙、镁碳酸盐矿床、钠、钾盐类矿床等。元素的聚集程度与克拉克值的高低不完全一致,克拉克值相近的元素聚集程度也不一定相同。例如Pb和Ga的克拉克值相近,分别为0.0012%和0.0018%,但Pb能富集到形成品位为百分之几,规模达几十至几百万吨的矿床;而Ga则只在Pb矿石和Al矿石中分散存在,一般看不到独立矿物。又如金、银克拉克值虽很低,但可以富集到每吨几十到上百克,形成规模达数十吨的矿床。 为表征元素富集成矿的难易提出了“浓度系数”的概念,所谓浓度系数就是指成矿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的矿石工业品位与该元素克拉克值之比。例如铁的克拉克值为5.8%,工业品位是30%,其浓度系数即约为5,说明铁元素只有比其地壳平均含量富集到5倍以上,才能成为工业矿床。铜的克拉克值为6×10-3,工业品位是0.5%,浓度系数约为80,即铜要比平均值富集近80倍才能形成矿床。同样,可计算出钼的浓度系数为461,Sn浓度系数为1176,贵金属Au、Ag浓度系数约为2500。 当然地壳中的元素实际上并不是以平均分散状态存在的。相反,元素的分布非常不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