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质量点控制点审核表

关键质量控制点检查表

喷漆过程

关键质量控制点检查表

喷漆过程

关键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doc

关键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1 版本号/修改号:A/00 编号:WI-18 关键质量控制点作业指导书 1、原料接收 1.1原料进来时必须由质检部按原料标准进行验收。 1.2让步接收的原料由副总签定后接收,质检部提出原料处理办法报生产部,仓库应在该原料上做好标识。 1.3生产部对让步接收的原料严格质检部提出的方案进行操作。 1.4不合格的原料应及时退回,如暂时寄放在我公司,仓库应做好不合格标识。 2、原料清理 2.1南瓜子应经筛选机分选,剔除瘪籽。 2.2南瓜子经筛选后发现有霉变虫蛀或毛边瓜子特别多的应进行人工精选。 2.3黑南瓜子如发现有长芽情况的应进行人工精选。 2.4核桃果进厂后应进入人工精选工序,分挑出大籽、小籽、破籽、烂籽。 2.5统货核桃仁进厂后应先进行筛选,分选出头二路、二三路和碎末。

2.6核桃仁筛选后的统货和二三路应进入人工挑选工序,选出核桃荚、核桃壳、烂桃仁和黑桃仁。头二路桃仁应分选为白头路及头二路统货。 2.7花生仁进厂后应进行人工挑选,选出其中的烂籽、霉变及长芽的花生仁。 2.8统货小京生进厂后进行人工挑选,选出空瘪籽。 3、纸皮核桃浸料配方控制 3.1浸料液配制,配方如下: 水:500kg 食盐:125kg 糖精:250g 版本号/修改号:A/00 编号:WI-18配制方法:在塑料桶内放自来水至刻度线,将食盐放置水中,充分搅拌至食盐完全溶解,称取糖精用热水溶解后,加入桶内,充分搅拌后即可。 3.2操作 生产操作时应准备两个塑料桶,一个桶作储存标准液用,一个桶作浸泡用,当浸泡桶中料水不够用时,从标准液桶中舀取,标准桶中料液用完后重新按配方配制。生产结束后,浸泡桶应加盖,标准料桶应随时加盖。 4、原料、半成品、成品仓库储存条件控制 4.1仓库应地面平整,无裂缝。 4.2原料、半成品、成品应专库专用,不得混放。 4.3仓库内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

关键质量控制点

关键质量控制点作业指导书 1、原料接收 1.1 原料进来时必须由质检部按原料标准进行验收。 1.2 让步接收的原料由副总签定后接收,质检部提出原料处理办法报生产部,仓库应在该原料上做好标识。 1.3 生产部对让步接收的原料严格质检部提出的方案进行操作。 1.4 不合格的原料应及时退回,如暂时寄放在我公司,仓库应做好不合格标识。 2、原料清理、 2.1 南瓜子应经筛选机分选,剔除瘪籽。 2.2 南瓜子经筛选后发现有霉变虫蛀或毛边瓜子特别多的应进行人工精选。 2.3 黑南瓜子如发现有长芽情况的应进行人工精选。 2.4 核桃果进厂后应进入人工精选工序,分挑出大籽、小籽、破籽、烂籽。 2.5 统货核桃仁进厂后应先进行筛选,分选出头二路、二三路和碎末。 2.6 核桃仁筛选后的统货和二三路应进入人工挑选工序,选出核桃荚、核桃壳、烂桃仁和黑桃仁。头二路桃仁应分选为白头路及头二路统货。 2.7 花生仁进厂后应进行人工挑选,选出其中的烂籽、霉变及长芽的花生仁。 2.8 统货小京生进厂后进行人工挑选,选出空瘪籽。 3、纸皮核桃浸料配方控制、 3.1 浸料液配制,配方如下:水:500kg 食盐:125kg 糖精:250g 配制方法:在塑料桶内放自来水至刻度线,将食盐放置水中,充分搅拌至食盐完全溶解,称取糖精用热水溶解后,加入桶内,充分搅拌

后即可。 3.2 操作生产操作时应准备两个塑料桶,一个桶作储存标准液用,一个桶作浸泡用,当浸泡桶中料水不够用时,从标准液桶中舀取,标准桶中料液用完后重新按配方配制。生产结束后,浸泡桶应加盖,标准料桶应随时加盖。 4、原料、半成品、成品仓库储存条件控制、原料、半成品、4.1 仓库应地面平整,无裂缝。 4.2 原料、半成品、成品应专库专用,不得混放。 4.3 仓库内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 4.4 仓库应有防潮、防火、防鼠、防虫及防尘等设施。 4.5 仓库内物品的堆放要看整、要离地、离墙存放,并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所有物品应挂牌。4.6 应经常检查仓库内存放物品的质量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4.7 原料半成品和成品仓库应挂设温、湿度表,随时注意温、湿度表变化情况,库房温度不得超过30℃4.8 夏季时(4~9 月份),核桃、核桃仁、花生米等原料应存放于温度低于15℃的库房内。储存期两个月以上的南瓜子、黑南瓜子等原料应存于温度低于25℃的库房中。 5、椒盐桃仁烘制的温度及时间、5.1 当烘房的温度达120~125℃之间时,即可推车进烘房。 5.2 正常烘制温度初始 2 小时控制在100~105℃,2 小时以后烘房温度控制在95~100℃。5.3 椒盐桃仁正常烘制时间在3 小时15 分~4 小时之间。 6、琥珀桃仁油炸温度、时间及煎炸油的更换控制。、琥珀桃仁油炸温度、时间及煎炸油的更换控制。 6.1 油炸温度145℃~150℃。 6.2 油炸时间5~8 分钟。 6.3 煎炸油的控制 6.3.1 按新油与老油2:1 的比例加油。6.3.2 冬油必须经沉淀后取上层的油。6.3.3 连续使用一星期后的老油需全部换掉,不再作煎炸油用。 7、包装过程的卫生控制、7.1 进入包装车间的人员必须按《生产人员个人卫生要求》做好个人卫生工作。7.2 车间必须按《车间卫生管理制度》要求做好卫生工作。7.3 包装材料必须是经验收合格

关键质量控制点及操作规程

关键质量控制点及操作规程 我公司确定选葡萄、一次发酵、二次发酵、澄清处理、均衡处理为生产过程的关键控制环节: 选葡萄:果实要求完全成熟、新鲜、洁净、无霉烂果、病果、糖酸度符合要求,捡出合格果实投入生产。 一次发酵 1、添加酵母:酵母添加量按每吨葡萄150克添加;添加时间在添加果胶酶六小时后;添加方法:从罐内取葡萄汁10L,加热到38度,加入酵母搅匀,放置十分钟待酵母活化后加入罐内,根据情况加入酵母营养剂,然后进行循环混合。 2、发酵温度:车间严格控制发酵温度在25~29℃;方法有:①罐体外部喷淋降温;②发酵环境降温,如冷水冲洗地面、通风等。 3、发酵液循环:车间定时对发酵过程中的葡萄汁进行皮渣喷淋循环,要求发酵液均匀喷淋整个皮渣表面,每日每隔4小时循环一次,每次循环2小时。 4、原酒车间每日定时测量每个酒罐的温度、比重并填写《一次发酵记录》。 5、发酵结束:当葡萄汁的比重不再下降时,由车间送样到质检部,由质检部检测总糖含量,如≤4g/l时,可判定为发酵结束。 二次发酵(苹果酸-乳酸发酵) 二次发酵温度控制在18-20℃,对葡萄酒适当进行循环,目的是通风,有助于乳酸发酵。质检部负责每天对发酵中的酒进行总酸检测;当总酸下降1g/l时,做层析分析以判定二次发酵是否结束。 澄清处理 一次转罐后的原酒要进行澄清处理,首先由质检部对每罐进行下胶试验以确定下胶用量及皂土用量。由车间完成下胶,下胶方法:根据明胶的性质确定其溶解方法;溶解明胶采用纯净水,比例 1:8,在原酒循环过程中均匀加入,并彻底循环,静止12h后;循环加入事先溶解好的皂土溶解液(皂土溶解方法:溶解液纯净水,比例1:10;将水调温 30—35℃,缓慢加入皂土,并均匀搅拌,待静

品质管理的重点

品质管理三大重点 一般来说,任何一家企业对于自己所生产的产品品质都是非常看重的,因为这一点将会决定着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额度,是保证企业市场活力的一大保障。对于企业来说,认清品质管理的重点是什么是开展相关管理工作的基本条件。 一、品质管理的要点 1、最高主管的决心与承诺 ①最高主管对品质的重视与决心是提升品质最重要的关键。 ②企业的竞争优势依靠产品、营销和形象。而产品,尤其是产品的品质,是决定性的关键。 ③要提升品质需要付出代价,不提升品质代价更高。 2、调整品管组织的功能 ①建立现代的品管组织架构,强化品管组织的阵容。 ②品管人员的角色定位 3、品质需要全员参与、团队合作 ①推行TQM(Total QualityManagement)

②改变工作习惯:做好了才叫做了 ③将顾客的观念延伸至企业内部,下工序就是上工序的顾客 ④在企业内部形成支援系统 ⑤推行全员与品质管理的活动,如5S、Qcc、TPM等等 4、要有满意的员工 ①控制品质变异要素4MIE的核心——人 ② 精简组织,定期组织重整。 ③建立良好的员工士气。 5、重视教育训练 品管界有一句名言,即“品质,始于教育,终于教育”。 人的工作态度及方法是决定产品与服务品质的主要因素。优质的工作态度与方法,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来自不断的训练。 ①企业内应建立一套完整的教育训练制度,每年编制预算费用。 ②从最基层的员工到中高阶干部都设定相应的训练时数。 6、品质要持续不断地改善

①遵循PDCA的管理循环进行改进 即Plan(计划)、Do(实施)、Check(查核)、Action(处置),是从事持续改进(改善)所应遵行的基本步骤。 1.计划:是指建立改善的目标及行动方案。 2.实施:又称执行,是指依照计划推行。 3.查核:指确认是否依计划的进度在实行,以及是否达成预定的计划。 4.处置:指新作业程序的实施及标准化,以防止原来的问题再次发生。(或设定新的改进目标)。 ②运用QC—STORY的步骤与技巧 何谓QC Story,QC原为Quality Control(品质管制)的缩写品管之意,Story原意为履历之意,组合在一起即称为品管履历,在QCC现场改善活动初期,它是QCC问题解决汇总报告的程序,后来因为其汇总报告流程的严谨性,许多人就渐渐地将QC Story当成是问题解决的顺序和方法,在企业中尝试推广使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改善效果。 QC Story的展开 步骤0:开始 步骤1:选题理由 步骤2:现状把握 步骤3:活动计划 步骤4:解析 步骤5:对策实施 步骤6:效果确认 步骤7:标准化 步骤8:反省、残留问题点 步骤9:今后行动计划 步骤10:总结、报告与发表 ③活用SQC统计技术

四个质量控制点

四个质量控制点 四个质量操纵点的操纵程序 1、目的为了对生产质量进行有效操纵,是所有过程均处于受控状 态,制定本程序。 2、范畴本程序规定了从投粮到成品酒出厂的整个生产过程,适用于 实施部门及人员进行过程操纵治理。 3、职责 3.1生产技术部门对全公司生产过程质量负责,负责编制、修订操作规程的工艺技术文件及生产过程操纵程序,指导监督实施过程的技术方法,协助车间及时采取计策,解决过程操纵中的咨询题;组织和要求生产过程各实施部门对生产过程质量进行有效操纵并相互配合;对生产所需要的资源进行综合调配和保证,并对关键过程操纵的相关部门进行直截了当或间接的监督、检查、考核,直至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为止。 3.2各车间对过程操纵和生产质量负责,要求班组和操作者按操作过程对过程实施有效操纵,车间工艺员负责要求过程操纵的现场指导和监督。 4措施和方法 4.1过程操纵和治理 4.1.1本公司生产过程有一样过程和关键过程。关键过程为:配料、润料、基础酒的生产入窑、发酵、伫存、勾兑调配过程,其他过程均为一样过程。 4.1.2一样过程的治理:

A.各车间组织操作人员、检验人员学习工作操作规程,熟练把握操作技能。 B.操作人员经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 C.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和操作程序作业,工艺员监督检查过程操作执行情形,进行奖惩教育,严格工艺纪律。 D.过程操纵中所用各种计量检测仪器,操作人员和检验人员要按计量要求使用,及时记录检测结果,计量部门进行校准,保证其准确。 E.检验工按照检验和试验程序对半成品化验,各生产车间负责组织各班组进行生产过程操纵。 4.1.2关键过程操纵:除按一样过程4.1所列五项进行操纵外,关键过程还应实施下列操纵: A.配料、润料、基础酒质量要达到公司颁发的感官、理化考评标准。 B.过程显现专门波动,进行过程分析,找出主导性因素,并按“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文件的规定进行纠正。 C.工艺参数按照基础酒生产工艺文件中规定的参数和要求进行操纵,车间每月召开过程分析会,运用专业技术知识和长期积存起来的体会,操纵好要紧参数的范畴。 D.半成品的质量考核:每月检验结果与过程操作者的工资相挂钩,公司感官品评小组和检验室,每月对半成品的质量考核出据感官、理化、卫生评判汇总结果,上报技质科、企管科按规定标准予以奖惩。 E.因外界气温、原料等要素发生变化,关键过程的工艺参数不能操纵在工艺文件承诺界限内,按技术文件要更换程序办理,重新调整或更

施工质量工程 关键点质量控制措施

专业建筑资料上传,需要的直接收藏专业建筑资料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勤劳的员工为您提供!

关键点质量控制措施 一、本工程关键点的范围: 1、地基与基础 1)轴线定位、标高 2)边坡支护 3)基础砼浇筑 4)基础回填土方 5)密实度检测 2、主体工程 1)柱、梁、板、墙、楼梯砼工程 2)配合比试配送检3)楼层标高轴线 4)现场砂浆搅拌计量及试块制作5)承重墙砌体与砼结合部位的尺寸、标高 6)商品砼坍落度抽查及试块制作 7)钢材复试取样 8)砼钢筋保护层 3、建筑装修 1)楼地面砼配合比 2)楼地面砼 3)施工安全防护4)饰面工程承重结构节点 5)厨卫间地面防水 6)厨卫间堵洞 4、建筑屋面 1)出水管堵洞 2)屋面找平层 3)屋面防水施工工艺 4)泛水高度 5)淋(闭)水试验 5、给排水、采暖及消防

1)给水管消毒冲洗 2)系统试压 3)下水管连接、坡度 4)下水管通球试验 5)暖气系统试压 6)阀门严密性试验 7)室外下水管道安装 8)灌水试验 6、建筑电气 1)预埋管砼浇筑 2)接地装置施工 3)等电位施工 4)配电箱、变配电设备安装调试 5)材料检查 6)桥架、母线安装、电缆敷设 二、关键点质量控制方法及措施 1、关键点质量控制的方法 在进行工程质量控制时必须坚持一条原则、二项重点、三个阶段、四种手段。 1)一条原则: 工程质量控制是整个监理工作的核心,与进度和投资相互制约,出现矛盾时,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监理机构监督施工单位履行施工合同和国务院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按建设部《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技术规范和设计文件要求施工。2)二项重点: 重要的、关键的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如地基工程、主体结构和装饰工程;重要的分项工程,如独立基础、钢筋、混凝土、屋面防水、设备基础及预埋、避雷针及接地装置、设备试运转等。关键部位:梁柱节点、箍筋加密区、钢筋焊接、搭接、独立柱混凝土浇筑等。

质量控制点概念及其设置原则(完整版)

质量控制点概念及其设置原则 质量控制点,简称为控制点,又称管理点。它对生产现场质量管理中需要重点控制的质量特性进行控制,体现了生产现场质量管理的重点管理的原则,只有抓住了生产线上质量控制的重点对象,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才算抓住了质量的要害,然后通过“抓重点带一般”,保证整条生产线的产品质量稳定和提高。因此,正确地确定质量控制点,是搞好生产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前提。 确定质量控制点要遵循下述原则,即凡属下述情况的,均应列为控制点: ①对产品的性能、精度、安全性、寿命和可靠性等有直接影响的质量特性; ②工艺上有特殊要求,对下道过程或装配有重大影响的质量特性; ③由于过程质量不稳定,质量信息反馈中发现的存在较多不合格品的质量特性。 根据上述原则,凡属质量特性重要性分级中的关键质量特性(即A 级)一般均应设定控制点,而对于重要质量特性(即 B 级),则视需要情况,可将其中的一部分列为控制点。对于一般质量特性(即 C 级),除非经常出现不合格品,一般不必列为控制点。 有些质量特性对产品的性能、寿命、可靠性等没有直接影响,但在工艺上对它有特殊要求,例如工艺孔、工艺面的关键部位的半精加工等,对这些质量特性如不严格管理,就会影响后道过程的质量,故也应列为控制点。 设置控制点,一般应根据产品质量特性重要性分级资料和质量信息资料,并按照控制点设置原则加以设置。 控制点的设置,一般由技术部门负责,也可根据组织的具体情况,由技术部门会同质量管理部门,并在汇总质量检验部门、车间以及有关职能部门的意见后,再予确定。确定控制点的负责部门应在本组织过程质量控制的制度中明确规定。 确定控制点后,应编制过程质量控制点明细表,必要时还可绘制质量控制点流程图。有的组织还编制工艺流程及质量保证表、零部件质量检验项目汇总表。编制后经有关部门和车间会签,并经主管领导批准后,作为过程质量控制的基础文件下达有关部门。 在实践中,常常由于对控制点缺乏正确理解,而产生种种错误。为引起重视,做到正确设置,现将常见问题及处置意见分述如下: (1)控制点必须能够定量表达 控制点的质量特性必须能够定量表达,才能确定控制点定量的质量目标值,以便确认控制点是否达到了控制要求。如果质量特性是定性表达的,也应设法转化为定量表达。例如,若产品的密封性能列为控制点,则该质量特性不能定性地规定:“不许渗油、漏油”,而应规定定量的衡量指标。 (2)控制点的设置单位 以什么为单位来设置控制点,是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①大批、大量生产的过程应以质量特性为单位设置控制点。在大批、大量生产的条件下,一个控制点只控制一个质量特性,而不是以过程为单位设置控制点,因为一道过程往往产生多个质量特性,但影响各个质量特性的因素往往不尽相同,其对应的控制项目内容当然也会随之而变化。实施控制是过程质量控制的工作内容,如针对多个质量特性建立控制项目,不仅使控制项目复杂化,而且容易混淆“质量特性― 影响因素― 控制项目”的因果关系,不利

关键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

质量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 (一)总则: 工序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加强工序质量控制,才能确保产品质量的提高。建立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是对工序中需要重点管理的质量特性,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在一定期间内、一定条件下进行强化管理,使工序稳定地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 (二)关键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原则: 1、对于整个产品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有直接影响的关键项目或部位。 2、工艺上有特殊要求,或对下道工序有较大影响的部位。 3、特殊设备应设置控制点。 (三)建立关键质量控制点的工作程序及有关部门的职责: 1、由品控部负责按设立控制点的原则建立工序质量控制点。 2、按控制点的要求建立控制点有关文件,由品控部编制作业指导书、设备定期确认记录等。 3、品控部对质量控制点工序管理效果负责,应定期对关键工序的设备进行认可,对操作工能力进行鉴定。 (四)对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操作者和检验员的要求: 1、对关键工序控制点操作者的要求: (1)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及本工序所用工具的作用。 (2)掌握本工序的质量要求。 (3)熟练掌握操作方法,严格按技术文件进行操作和监控。 (4)了解影响本工序质量的主导因素,并按有关制度要求严格控制管理。(5)按要求做好各项原始记录,做到严肃、认真、整洁、准确、不得弄虚作假。 2、对工序控制点负责人的要求: (1)关键工序负责人应把工序控制点作为工艺检查的重点,检查督促操

作者执行工艺及工序控制点有关规定和制度。发现违章作业立即劝阻,对不听劝阻者要及时向车间班长报告并做好记录。 (2)巡检时应重点检查控制点的质量特性及影响质量特性的主导因素,若发现不正常,应协助操作者找出原因,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3、质检员要熟悉自己工作范围,工序控制点的质量要求及检验的方法,并认真进行过程检验,做好各种检验记录。

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关键环节点

江阴双威广昊名豪城项目 工程质量控制关键环节控制点 编制单位:上海祥生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江阴双威广昊名豪城项目部编制人: 审核人:

A结构工程质量控制点 A.1土方开挖工程 1.【控制点】 (1)基底超挖。 (2)基底未保护。 (3)施工开挖顺序不合理。 (4)开挖尺寸不足,边坡过陡,无工作面。 (5)根据地质勘察报告,认真分析地质情况,组织合理、经济的基坑围护方案。 2.【预防措施】 (1)根据结构基础图绘制基坑开挖基底标高图,经审核无误方可使用。 土方开挖过程中,特别是临近基底时,派专业测量人员控制开挖标高。 (2)基坑开挖后尽量减少对基土的扰动,如基础不能及时施工时,应预留30cm土层不挖,待基础施工时再开挖。 (3)开挖时应严格按施工方案规定的顺序进行,先从低处开挖,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 (4)基底的开挖宽度和坡度,除考虑结构尺寸外,应根据施工实际要求增加工作面宽度。 A.2地下防水 1.【控制点】 (1)防水材料选择,确保选择防水材料技术参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空鼓。 (3)渗漏。 2.【预防措施】 (1)多方案、多材料的比较,选择一种价格合理,最适合现场实际情况使用的防水材料。 (2)施工时要严格控制基层含水率;卷材铺贴时,要将空气排除彻底,接缝处应认真操作,使其粘结牢固。 对阴阳角、管根等特殊部位,在防水施工前,应做增强处理,可根据具体部位采取有效措施。

(3)卷材末端的收头处理,必须用嵌缝膏或其他密封材料封闭; 防水层施工完成后,要做好成品保护,并及时按设计要求做保护层。 A.3回填土工程 1.【控制点】 (1)未按要求测定土的干密度,回填土的压实系数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回填土的选择必须满足设计及施工规的要求。 (2)回填土下沉。 (3)回填土夯压不密实。 (4)管道下部夯填不实。 (5)注意回填分层压实系数及分层厚度。 2.【预防措施】 (1)回填土每层都应测定夯实后的干土密度,检验其密实度,符合设计要求才能铺上层土;未达到设计要求的部位应有处理方法和复验结果。 (2)因虚铺土超过规定厚度或冬期施工时有较大的冻土块,或压实遍数不够,甚至漏压,坑(槽)底有机物或落土等杂物清理不彻底等因素造成回填土下沉,施工中要认真执行规规定,检查发现后及时纠正。 (3)回填时,应在夯压前对于土适当洒水湿润,对土太湿造成的“橡皮土”要挖出换土重填。 (4)回填管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应用人工先在管子周围填土夯实,并应从管道两边同时进行,直至管顶0.5m以上,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可采用机械回填和压实。 A.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1.【控制点】 (1)控制裂缝的产生。 (2)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及技术参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混凝土中外加剂必须符合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要求。 (4)混凝土塔诺度必须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要求。 (5)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顺序。

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关键点

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关键点

————————————————————————————————作者:————————————————————————————————日期:

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关键点 1.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检测质量是实验室生存的保证;是占领市场的重要手段;是为客户提供服务承诺的前提;是衡量实验室管理能力的标尺。检测质量控制是是实验室的生命线。 认识误区:有人员、有设备、有方法、有场地、有资质,检测质量就有保证;检测任务重、缺少专职的质量管理人员,质量控制就做不好;客户不专业、领导不精通,只要不出问题、没有投诉就行。? 当检测实验室确认法人地位和资源保障后,应明确检测直接量控制的关键点:人(人员)、机(设备)、料(样品和消耗材料)、法(检测方法)、环(设施和环境条件),以上五个方面的控制效果通过测试的实施获得满意结果来得到验证。 2人员质量控制方法??在ISO/IEC 17025标准《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 则》中在“技术要素”中将“人员”归结为决定实验室检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的第一因素,对检测实验室的人员从技术能力、经验、所需专业知识、教育培训、工作职责和公正性等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①人员的技术能力确认 重点关注——教育背景、专业技能、工作经历、现任岗位授权; ?确认证据——技术档案、资格确认、上岗考核和授权、培训记录。??特殊岗位的授权——感官评定、特种锅炉容器、特殊设备、生物安全操作、内部校准人员等。? 食品感官评定人员——评茶、评酒、评烟。??专业机构培训、考核、授权——实验室授权。? 视频微生物致病菌检验人员——生物安全培训 ?与从事色、味辨别能力检测的人员——定期色盲、嗅觉检查 ②人员的培训计划和实施 重点关注——培训计划的可行性、实施记录、培训效果的评价。 ?确认证据——全面的培训计划(包括各个岗位、各类人员、再教育)、培训记录和有效性评价。 评价方式——培训鉴定、小结、现场考核、提问、讲座等。??人员培训是质量控制中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 制定培训计划需要注意:计划合理性、前瞻性、统一性;明确需要培训的岗位、项目、时段、实施机构、结果评价依据;所有人员应有文件证明其对工作及实验室全部设施中潜在的风险受过培训。??③人员的监督 ?重点关注——监督人员资质和授权、监督计划(选择重点区域和人员)、被监督

关键质量控制点的操作控制程序

关键质量控制点的操作控制程序 1、目的 为生产出合格的钢丝绳产品,为指导检验、试验人员对产品质量进行判定,并能及时、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 2、适用范围 执行 GB/T20118-2006、GB 8918-2006、YB/T5359-2010、GB 8903-2005、GB/T20067-2006中钢丝绳的成品、半成品。 3、引用标准 3.1 GB/T20118-2006 一般用途钢丝绳 3.2 GB 8918-2006 重要用途钢丝绳 3.3 YB/T5359-2010 压实股钢丝绳 3.4 GB 8903-2005 电梯用钢丝绳 3.5 GB/T20067-2006粗直径钢丝绳 4、质量控制 4.1捻股产品 4.1.1 产品股径、结构、长度、涂油方式按工艺及相关标准执行; 4.1.2 工艺卡片填写是否与要求一致,生产完卡片是否收回,填写的产品缺陷是否与实际相符; 4.1.3 产品表面平整、颜色一致、无断丝、缺丝、乱丝、钢丝交错、股芯挤出、股丝松动等现象; 4.1.4 收线轴排线应排线整齐,无压线、跑套等情况; 4.1.5 工字轮放线张力应一致,收线时张力应适中、且均匀一致; 4.1.6 预变形器压量适中; 4.1.7 压线瓦应按照工艺要求选择,压线瓦凹槽应比股径略小,选择压线瓦时要注意压线瓦凹槽是否一致,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4.2钢丝绳产品 4.2.1 钢丝绳直径:测量应使用宽钳口游标卡尺(钳口足以跨过两个相邻的股),在无载荷的情况下进行,于距钢丝绳头超过15米的平直部位,在至少相距1米的两个截面,每个截面相互垂直的方向上测量两个数值,四个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即为钢丝绳的实测直径。钢丝绳实测直径应符合

关键工序及关键质量控制点

1.1.1 关键工序及关键质量控制点 各子系统工程均列出“关键工序”、“关键质量控制点”,并报工程监理确认,在工程实施中及时跟踪检验,对影响工程质量的进行严格控制。 1.2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我公司获得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拥有完整《质量手册》和质量管理要求与措施。 本工程的质量目标,按照国家施工规范执行,保证工程达到国家合格验收标准,为达到上述的目标,具体的工程质量确保措施如下: 1.2.1 施工图的设计评审查 施工图是保证工程顺利如期完成和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我们建议由业主组织,我方和相关设计单位先对智能化系统图纸深化设计并和其它相关专业进行设计审查和协调。 参加人员: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各有关专业技术人员、项目经理、现场项目负责人、主要施工安装人员、设计单位甲方代表、监理单位。 评审内容:图纸技术文件完整性,设计选型器材是否合理,性价比是否最优,是否便于施工,是否能保证工程质量,能否保证施工安全,自身的装备及技术能力是否适合设计要求。 会审结论:确定是否修改设计或制定修改方案,办理设计变更手续。 审查施工图纸应有详细记录,发现问题及建议解决办法。 1.2.2 技术交底 参加工程的施工安装人员及管理人员,应在施工前对该工程的技术要求,施工方法进行技术交底。 各专业技术人员对分部、分项工程向参加施工管理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的内容应包括: ?工程概况、工程特点、施工特点、进度计划的原则安排; ?施工程序及工序穿插的安排; ?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执行的技术规范、标准; ?保证质量的主要措施;

?主要的安全措施及要求。 1.2.3 工程质量自检和互检 为保证自检、互检的有效工作,应做好以下基础工作: 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施工安装人员明确设计,施工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组织有关人员学习有关验收规范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对施工安装人员进行检查量测方法等有关基础知识培训; 对施工安装人员进行质量意识、质量要求的教育。 自检和互检应做到的质量保证: 施工安装人员应根据质量检验计划,按时按确定项目内容进行检查; 自检和互检是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记录之一,施工安装人员应认真填写相应的自检记录,记录人和项目经理应分别在记录上签字; 专业检查人员应定期复核自检互检记录。 1.2.4 专业质量检查 专业质量检查是本项目的项目经理和各专业的工程督导对工程建设全过程中各环节内容的操作所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检查。 专业质量检查应按定期检查和巡回检查形式进行: 定期检查:本项目的项目经理和各专业的工程督导根据质量检验或确定的重点,进行固定式核查确认和把关。 巡回检查:本项目的项目经理和各专业的工程督导不定时,不定点根据工序稳定状况采取有目标的机动检查。巡回检查的重点为: 从质量信息分析表面质量不稳定的工序。 工程的重要部位关键环节或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工序。 技术操作不熟练的新工人或质量不稳定,质量问题较多的施工安装人员所在的工序。 外界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对工程质量有明显作用的工序。 专业质量检查的质量保证要求: 专检人员应提前熟悉检查对象的设计要求,判定合格的标准及检查程度; 对自检记录进行检查,检查后提出判定意见,对符合要求应予以签字确认; 对工序质量出现异常时,可作出暂停施工的决定,必要时可填写不合格报告;

关键质量控制点操作程序

关键质量控制点操作控制程序 一、编制目的 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工序或关键质量控制点进行控制,确保最终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中铁一局物资工贸有限公司芷江制梁场预制箱梁从原料进场到最终产品交付全过程中关键工序及关键质量控制点。 三、人员职责 1、各关键工序或关键点的操作人员是这一工序或关键点的第一责任人。 2、安质部为关键质量控制点操作程序的主导部门,其中质检工程师负责操作程序的实施、检查及验证。 3、生产副经理对控制程序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四、关键工序及关键质量控制点 梁场将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工序确定如下:钢筋绑扎、模板、混凝土、张拉、压浆、封锚及检验。各工序的关键质量控制点如下: (一)钢筋绑扎关键质量控制点 1、预应力管道:预应力管道定位应准确,在跨中4米范围内管道偏差在4mm之内,其它部位在6mm之内。①定位网片纵向位臵确定(特别是在变截面处网片与胎卡具一一对应)。操作方法:在定位网存同一型号统一堆放统一编号,胎卡具写上相应型号编号,一一对应。

②定位网片横向的位臵确定。操作方法:定位网片中线与胎卡具中线对齐。③抽拔胶棒的安装位臵准确、平顺,接口密实,防止浮管。操作方法:沿坐标孔安装管道,逐一排查防止死弯,采用波纹管作为接头,用胶布密封好,用扎丝将管道与坐标孔底部钢筋绑扎且用双丝。④禁止抽拔胶棒与钢筋弯钩相抵触,将胶棒划伤。 2、梁体预留孔:①确定其位臵的正确,操作方法:钢筋弯曲留孔位臵应与胎卡具上预留位臵对应,钢筋避让预留孔或预埋构件②孔道尺寸符合设计要求③井字型钢筋和弹簧圈位臵不阻碍孔道垂直或水平且不阻碍预埋件的放臵。 3、综合接地:①确定其位臵正确(按照图纸)②在端头地板钢筋接地连线的螺母确保与混凝土垫块平齐。 4、三道墙:钢筋固定应适当加强,防止混凝土灌注时预埋钢筋变形过大。 5、保护层:①各钢筋绑扎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胎卡具的尺寸来进行保护层的厚度控制,禁止钢筋超出胎卡具的外边缘。②混凝土垫块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来进行绑扎,垫块呈梅花形布臵,至少为4个/m2,相邻两个垫块的安装间距≯50cm布臵。在端头和变截面处还应相应的增加垫块的数量,防止压碎。 (二)模板关键质量控制点 1、模型安装顺序如下:

四个质量控制点

陕西御醇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四个质量控制点的控制程序 1、目的为了对生产质量进行有效控制,是所有过程均处于受控状 态,制定本程序。 2、范围本程序规定了从投粮到成品酒出厂的整个生产过程,适用于 实施部门及人员进行过程控制管理。 3、职责 3.1生产技术部门对全公司生产过程质量负责,负责编制、修订操作规程的工艺技术文件及生产过程控制程序,指导监督实施过程的技术方法,协助车间及时采取对策,解决过程控制中的问题;组织和要求生产过程各实施部门对生产过程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并相互配合;对生产所需要的资源进行综合调配和保证,并对关键过程控制的相关部门进行直接或间接的监督、检查、考核,直至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为止。 3.2各车间对过程控制和生产质量负责,要求班组和操作者按操作过程对过程实施有效控制,车间工艺员负责要求过程控制的现场指导和监督。 4措施和方法 4.1过程控制和管理 4.1.1本公司生产过程有一般过程和关键过程。关键过程为:配料、润料、基础酒的生产入窑、发酵、伫存、勾兑调配过程,其他过程均为一般过程。 4.1.2一般过程的管理:

A.各车间组织操作人员、检验人员学习工作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B.操作人员经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 C.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和操作程序作业,工艺员监督检查过程操作执行情况,进行奖惩教育,严格工艺纪律。 D.过程控制中所用各种计量检测仪器,操作人员和检验人员要按计量要求使用,及时记录检测结果,计量部门进行校准,保证其准确。 E.检验工按照检验和试验程序对半成品化验,各生产车间负责组织各班组进行生产过程控制。 4.1.2关键过程控制:除按一般过程4.1所列五项进行控制外,关键过程还应实施下列控制: A.配料、润料、基础酒质量要达到公司颁发的感官、理化考评标准。 B.过程出现异常波动,进行过程分析,找出主导性因素,并按“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文件的规定进行纠正。 C.工艺参数按照基础酒生产工艺文件中规定的参数和要求进行控制,车间每月召开过程分析会,运用专业技术知识和长期积累起来的经验,控制好主要参数的范围。 D.半成品的质量考核:每月检验结果与过程操作者的工资相挂钩,公司感官品评小组和检验室,每月对半成品的质量考核出据感官、理化、卫生评价汇总结果,上报技质科、企管科按规定标准予以奖惩。 E.因外界气温、原料等要素发生变化,关键过程的工艺参数不能控制在工艺文件允许界限内,按技术文件要更改程序办理,重新调整或更

质量保证活动关键控制点(三)

药品不良反应,药品召回,稳定性考察,自检培训 一、药品不良反应 1. 公司必须通过不间断地追踪和监测与本企业有关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采取积极措施,确保本企业药品的安全可靠。 2. 公司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由质量管理部指定专人负责。其职责是:负责本公司药品不良反应情况的收集、记录、调查、报告和管理工作。 3. 药品不良反应的界定和分类: 3.1 药品不良反应的界定: 3.1.1 药品不良反应主要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3.1.2 药品严重不良反应是指因服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 3.1.2.1 引起死亡; 3.1.2.2 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 3.1.2.3 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导致人体永久的或显著的伤残; 3.1.2.4 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 3.1.2.5 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 3.1.3 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使用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 3.2 药品不良反应的分类(在此按不良反应的性质分类) 3.2.1 副作用:指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出现与治疗无关的作用,能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不适或痛若。一般来说,副作用较轻微,多为可逆性机能变化,停药后可以很快消退。

3.2.2 毒性作用:指药物引起人体器官或组织的生理生化机能异常或结构的危害性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畸、致癌、致突变等。 3.2.3 特异反应:指个体对某些药物特有的异常敏感性,一般与遗传有关。3.2.4 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指致使病人对某种药物的特殊反应。 5. 不良反应报告的程序和要求: 5.1 公司销售部对公司上市的药品随时收集所有不良反应病例,并及时向质管部报告,一经发现不良反应,质管部应组织调查、记录,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登记台帐》,并按要求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每季度集中向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 5.2 对严重的或新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须用有效方式(包括电话、传真、特快专递、Email等)快速报告,最迟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 5.3 紧急情况,特别是致死的不良反应,应以最快通讯方式将情况报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6.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填写要求: 6.1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采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一印制的表格。 6.2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是药品安全性监测工作的重要档案资料,需要永久保存,务必用钢笔填写。 6.3 不良反应名称应填写不良反应中最重要的表现。 6.4 不良反应的表现,要求摘要描述,与可疑不良反应有关的临床检查结果要尽可能明确填写。 6.5 如有两种怀疑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可同时填上。 二、药品召回

关键工序及关键质量控制点

关键工序及关键质量控 制点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1.1.1 关键工序及关键质量控制点 各子系统工程均列出“关键工序”、“关键质量控制点”,并报工程监理确认,在工程实施中及时跟踪检验,对影响工程质量的进行严格控制。 1.2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我公司获得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拥有完整《质量手册》和质量管理要求与措施。 本工程的质量目标,按照国家施工规范执行,保证工程达到国家合格验收标准,为达到上述的目标,具体的工程质量确保措施如下: 1.2.1 施工图的设计评审查 施工图是保证工程顺利如期完成和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我们建议由业主组织,我方和相关设计单位先对智能化系统图纸深化设计并和其它相关专业进行设计审查和协调。 参加人员: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各有关专业技术人员、项目经理、现场项目负责人、主要施工安装人员、设计单位甲方代表、监理单位。 评审内容:图纸技术文件完整性,设计选型器材是否合理,性价比是否最优,是否便于施工,是否能保证工程质量,能否保证施工安全,自身的装备及技术能力是否适合设计要求。 会审结论:确定是否修改设计或制定修改方案,办理设计变更手续。 审查施工图纸应有详细记录,发现问题及建议解决办法。 1.2.2 技术交底 参加工程的施工安装人员及管理人员,应在施工前对该工程的技术要求,施工方法进行技术交底。

各专业技术人员对分部、分项工程向参加施工管理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的内容应包括: ?工程概况、工程特点、施工特点、进度计划的原则安排; ?施工程序及工序穿插的安排; ?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执行的技术规范、标准; ?保证质量的主要措施; ?主要的安全措施及要求。 1.2.3 工程质量自检和互检 为保证自检、互检的有效工作,应做好以下基础工作: 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施工安装人员明确设计,施工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组织有关人员学习有关验收规范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对施工安装人员进行检查量测方法等有关基础知识培训; 对施工安装人员进行质量意识、质量要求的教育。 自检和互检应做到的质量保证: 施工安装人员应根据质量检验计划,按时按确定项目内容进行检查; 自检和互检是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记录之一,施工安装人员应认真填写相应的自检记录,记录人和项目经理应分别在记录上签字; 专业检查人员应定期复核自检互检记录。 1.2.4 专业质量检查 专业质量检查是本项目的项目经理和各专业的工程督导对工程建设全过程中各环节内容的操作所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检查。

质量控制记录表

D-03见证点(W)质量控制记录表^ 表号:D-03 工程名称:编号: 施工负责人/检查人: 监理项目部见证人员: 其他单位(可选择)见证人员:

填写、使用说明: 1. 编号:按专业代号加序号,如土建专业见证记录表编号BTW001 (从《基建工程质量控制作业标准WHS第5.7.2中引用) 2. 工程编号:按工程质量WH腔制点设置,土建专业五级或线路、电气专业三级工程编号; 3. 控制标准编号:本项检查点采用工程质量控制标准编号,如绝缘油和SF6气体试验见证点检查,编号为SY14;(从《基建工程质量控制作业标准WHS第5.7.2中引用) 4. 检查部位:如试验报告检查或活动墙面检查等; 5. 检查日期:同步检查日期; 6. 检查项目及检查方式:采用工程质量控制标准设置的检查项目和相应的检查方式; 7. 检查情况:被检查项目实体质量的,例如结构、工艺、观感、文件内容、试验项目等见证检查情况; 8. 检查结论:检查合格、符合设计要求或符合验收规范等; 9. 在同时进行多项同类项工程质量检查时,可合并使用1张W质量控制记录表记录,文件、现场见证中如果存在审批文件或签字确认文件,可以不再形成W己录。

D-04停工待检点(H )质量控制记录表^ 表号:D-04 工程名称:编号: 施工负责人/检查人:监理项目部检查人员:勘察、设计单位检查人员: 业主单位检查人员:

填写、使用说明: 1. 编号:按专业代号加序号,如土建专业见证记录表编号BTH001;((从《基建工程质量控制作业标准WHS第5.7.3中引用) 2. 工程编号:按工程质量WH腔制点设置,土建专业五级或线路、电气专业三级工程编号; 3. 控制标准编号:本项检查点采用工程质量控制标准编号,例如强夯地基停工待检点(H)点检查,编号为BT012;(从《基建工程质量控制作业标准WHS第5.7.3中引用) 4. 检查部位:例如110kV 配电装置场地或220kV 配电装置场地等; 5. 检查日期:同步检查日期; 6. 检查项目及检查方式:采用工程质量控制标准设置的检查项目和相应的检查方式; 7. 检查情况:被检查项目实体质量,例如结构、工艺、前控文件检查检查情况等; 8. 检查结论:检查合格,允许进行下一道工序或不合格,不允许进行下一道工序; 9. 本表参加检查单位各自留存一份。

部分产品工艺流程及关键质量控制点

部分产品工艺流程及关键质量控制点 一、小麦粉 (一)基本生产流程。 小麦→清理(筛选,去石,磁选等)→水分调节(包括润麦,配麦)→研磨(磨粉机,松粉机,清粉机)→筛理(平筛,高方筛)→成品包装 (二)关键控制环节。 小麦的清理,研磨,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的添加。 (三)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1.在小麦粉中过量使用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 2.小麦粉中灰分超标。 3.含砂量超标。 4.磁性金属物超标。 二、植物油 (一)基本生产流程。 1. 制取原油 ⑴压榨法制油工艺流程: ①以花生仁为例:清理→剥壳→破碎→轧胚→蒸炒→压榨→花生原油。 ②以橄榄油为例(冷榨): 低温冷压榨→倾析 鲜果→清理→磨碎→融合初榨橄榄油 离心倾析→离心分离 ⑵浸出法制油工艺流程: 以大豆为例:清理→破碎→软化→轧胚→浸出→蒸发→汽提→大豆原油

⑶水代法制油工艺流程: 以芝麻为例:芝麻→筛选→漂洗→炒子→扬烟→吹净→磨酱→对浆搅油→振荡分油→芝麻油 2. 油脂精炼 化学精炼工艺流程: 原油→过滤→脱胶(水化)→脱酸(碱炼)→脱色→脱臭→成品油 物理精炼工艺流程: 原油→过滤→脱胶(酸化)→脱色→脱酸(水蒸气蒸馏)→脱臭→成品油 3. 油脂的深加工工艺(包括油脂的氢化,酯交换,分提等) ⑴棕榈(仁)油分提工艺流程 ①干法分提工艺: 棕榈(仁)油→加热→冷却结晶→过滤→软脂、硬脂 ②溶剂法分提工艺: 棕榈(仁)油→溶剂稀释→冷却结晶→分离→蒸发溶剂→软脂、硬脂 ③表面活性剂法分提工艺: 棕榈(仁)油→棕仁软脂稀释棕仁油→冷冻→润湿硬脂晶体→离心分离→洗涤→干燥→软脂、硬脂 (二)关键控制环节。 油脂精炼:脱酸,脱臭。 水代法制芝麻油:炒子温度、对浆搅油。 橄榄油:选取原料、低温冷压榨。 棕榈(仁)油:分提工艺。 (三)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1. 酸值(酸价)超标; 2. 过氧化值超标; 3. 溶剂残留量超标; 4. 加热试验项目不合格 三、饮料 瓶(桶)装饮用水类 (一)基本生产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