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医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论中医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论中医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论中医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徐媚雀古思思

中医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来就不是一个问题,因为它早已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可是近来有个别人对中医药中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不仅仅表示怀疑,而且采取完全否认的态度,认为中医是骗子,中药是垃圾、是毒物,没有疗效,没有安全保障,作为告别中医药的最主要理由。究竟中医中药是有效还是无效,其安全性有多大,与西药比较有无优势, 如下分析。

一中医中药的有效性

众所周知,西医传入我国还不到200多年的历史,中国人民用中草药治病至少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如以每人一生只看一次病计,使用中草药治病的人次至少达千亿以上。如果中医中药无效,它绝对不可能延续至今天,并获得大多数人的信赖与接受。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遇到过无数次温疫大流行,但从未像欧洲那样一次就死几百万、几千万人。中医药制服了一次次温疫,挽救过无数的生命,造就了许多伟大的医学科学家,使我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这其中的主要功绩,都归功于中医中药.1959年发生在广州的流行性乙型脑炎,邓铁涛教授参与救治,经统计学处理,中医中药疗效达90%,且无后遗症。1988年上海甲肝大流行,造成31万人感染,中医全面介入治疗。1990年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对上海以中医药为主治疗乙肝重叠甲肝与1983年至1988年美国本土以西医药治疗同类疾病的死亡率进行了统计对比,中美死亡率比例为1:234。就是说,同样的病,不同的治疗方法,美国死234人,而中国才死一个人。显而易然,哪种方法更好,更科学,大家都可以辨别得出.

2002年非典世界大流行,中国内地感染者占60%以上,全球非典病死率为9。5%,香港和新加坡为17%,中国内地为6。5%,广东为4%,广州中医大学附属一院治疗50多人,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仝小林中医小组治疗16人,均无一例死亡。事实再次雄辩地证明,中医参与治疗的3089例患者,大地降低了死亡率和医疗费用,且无后遗症,是真正意义上的彻底治愈。而西医由于大量便用抗生素和激素,病人患肺部纤维化与股骨头坏死的超过三分之一,患有糖尿病的占三分之一,且都是难以治愈的疾病。中医治疗非典的作用与意义,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中医药抢救了大量的非典患者的生命,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是安全的,潜在的效益很大。

广义而言,万物皆是药,就看你会不会用。如当你患有低血糖,进食含有糖类的食物,病就治好了,此时此物便是药。中药既称为药,那有不能治病之理?其实这世界本无药品,只是人们发现某些物质对疾病有治疗作用便称为药罢了.

二中医中药的安全性

众所周知,中药就是自然界里的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天然药物,人们在还没有学会耕种以前,都是以它们为食物的。其中的大多数是安全无毒的。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了丰富的经验,清楚地知道了那些是安全无毒的,那些是有毒的,其毒性的大小,中了毒如何去解救。那种对人体有好的作用,那种对疾病有治疗作用,这种对人体有治疗作用的天然物质便称为中草药。人们还发现复方药物的使用更有效,于是又总结出了处方用药原则:君臣佐使、配伍禁忌、妊娠禁忌等,使中药的应用达到有效、安全、无毒等要求。具有毒性的常用中药只占5%左右,中医能将其化毒为

药、变废为宝、变宝为利。中医只要辨证准确、按照规定的用法、用量、时间去使用,毒性再大的中药也是非常安全的。这种自然界的天然药物不光中国有,国外其它许多国家同样在在,只是品种没有我国那么齐全,更不懂应用,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有的也只属于民间的土方土法。1992年比利时发现第一例“中草药肾病”患者,并先后累积报道了100例。但这不能归罪于中医药,这是西方人不懂中医中药,脱离了中医理论指导,盲目滥用的结果。他们让肥胖者长期(1—3年)连续服用含有马兜铃酸的关木通、广防已及大量西药成份的“消条丸”来减肥?哪有不出事的道理啊?其实国外将含有马兜玲酸成份的中药关木通、广防已所引起的肾病命名为“中草药肾病”是不科学的。国内外许多肾病专家都要求改为“马兜铃酸肾病”。其原因是“中草药肾病”这一命名,可能会贬损一个许多人正在使用的医药系统;带有一定的种族歧视;马兜铃酸是一种已知具有致癌、致突变、和肾毒性的药物,少数人对此药物的误用不能因此而损害整个中医药的信誉,这一名词就有直接的误导作用。这一命名从字面上就使人们认为所有的中药都有肾毒性,事实上许多西方医生都有这种看法,象这种涉及到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命名,应该经过慎重的考虑和仔细的论证才能决定。国内医学界已经一致使用“马兜铃酸肾病”这一病名。

“鱼腥草事件”,更是被某些人作为中药不安全的例证,鱼腥草注射液在我国已经使用了至少三十多年,全国几乎每家医院都在使用,正确地说它早已不属于中药了,因其通过提取纯后失去了中药四气五味的性能,不能参与中药处方的配伍,也离开了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来处方用药,且多数是西医生在应用。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监测,鱼腥草注射液等7个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了严重的不良反应情况,其具体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全身过敏反应、胸闷、心急、呼吸困难等,并有死亡病例发生。如果是偶然死个别人,就取消鱼腥草的生产,似乎不大公平。因为许多西药特别是青霉素的应用,不知死了多少万人,而且现在已经有许多药可以代替青霉素,为何没有人提取出要取消青霉素制剂的生产?是不是因为它是西药的原因?药物分治疗量、极量、中毒量、致死量等,药物的治疗量与中毒量相差越大,其毒性就越小、安全性就越大,反之亦然。以中药茯苓为例,10克就可达治疗量,但服用500克仍未见毒性反应,其毒性就非常小,可以说是无毒的,因此也是最安全的。大多数的西药其中毒量常常只有治疗量的2——5倍,也就是说,西药与中药相比,其毒性大、安全性小。这就是西医医护人员稍不小心就会立刻致人死地的原因。

1998年,美国因药源性疾病住院抢救者216万,其中死亡的10。6万人,1997年,我国210万人因西药药物反应住院,19万人因此死亡,1998年,我国西医误诊率达27。8%,其中恶性肿瘤误诊率40%以上,不合理用药达12%——32%,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致死人数达20——50多万人,这一触目惊心的数字,看到都令人心寒.新中国成立以来的40年间,中药毒付反应的报道仅5000例,平均每年才100多例,且多数不严重,极少有死人的发生。中草药来自天然,而又回归大自然,没有对人体和环境的污染,是真正的绿色食品. 而现代医学经人工合成的化学药品,不是自然的产物,人体对它必然产生排斥性。它不但污染人体,危害生命,也污染大自然的空气、水源、土壤。现在我们的食品安全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因食品中毒、致癌、致死常常发生。

三影响中药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因

1、对中药安全性与有效性认识的缺乏

正是由于人们对中药安全性问题存在片面认识,患者在用药时也往往忽视中药的用法用量及其毒性,形成了认识的误区。不仅普通民众没有安全使用中药的意识,代表国家水平的《中国药典》,对中药药物的警戒表述也是少之又少。据统计, 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564种中药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中,无药物警戒表述的达329种,占58.33%;有药物警戒表述的235种中,也只是简单地提到“禁用”、“忌用”、“慎用”或“忌食油腻、辛辣食物”或“某病慎用”之类;即便是药物警戒表述最详细的清开灵注射液,其内容也不及香港产的中药(如京都念慈庵蜜炼川贝枇杷膏,其注意事项有11条)内容丰富。这种过于简单的表述,很容易给公众产生误解.

此外,目前社会上对中药中含有的重金属和矿物质也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一方面把它们当作是污染物来检测。事实上,如最近“英国中药事件”中提到的复方芦荟胶囊中的汞是由于添加了具有镇静、安神、解毒作用的朱砂而产生的,并非污染物;而把重金属用于疾病的治疗也不是中医的专利,用于治疗癌症的西药顺铂就是一种重金属。另一方面,把检测到的汞等重金属都确定为有毒成分。有研究发现对一些含朱砂的中成药制剂在进行动物实验时,动物粪便中检测到的总汞,折合成硫化汞后,占给药量的98.5%,而在动物的胃肠道组织中则未检测到汞,说明硫化汞在胃肠道内未发生吸附,基本上全部被排出体外。朱砂中的主要成分硫化汞(《中国药典》规定朱砂中硫化汞不得少于96%)实际上是不被机体所吸收的无效、无毒成分,而其中具有毒性和生物活性的成分——可溶于酸的汞只占非常小的比例。此外,研究还发现,重金属单用与在复方中使用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在复方的状态下,重金属可以和其它药物形成络合物,这些络合物可以进一步降低被机体吸收的重金属的毒性。英国有关方面以检测到复方芦荟胶囊中汞含量严重超标,便断定该中药制剂存在严重安全性问题,进而下令封杀数种有关中药,此举正是由于其对中药安全性与有效性认识缺乏的表现,也是对中药安全性问题的误解。

2、中药品种复杂

我国地域辽阔,药用资源极为丰富,中药品种繁多,现有药物基源8 000多种,其中一些中药的基源有数种甚至10多种,发生同名异物、同物异名、家种和野生混淆不清等情况都也是不可避免的。而由于药物基源不同,其所含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和毒性也会有所差异,这也是直接影响中药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原因。如商品生药“白头翁”就有16种不同植物来源,它们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理特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若应用时选择不慎,容易发生中毒。而在“马兜铃酸事件”中,国外就有减肥中心将马兜铃科的关木通作为木通科的木通、将马兜铃科的广防已当作防己科的粉防己来使用,结果出现了由马兜铃酸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例。2004年在英国发生的“千里光事件”,人们对其主角千里光的属性也存在争议:菊科千里光属植物在全球约有1 500多种,我国约有160余种,其中作为药用的品种在我国《全国中草药汇编》(1996年第2版)中收载了17种,《中国药典》中收载了1种(1977年版);由于该事件报道中仅指出中毒源为千里光属,并未指出具体的品种,因此这些中毒品种是否与我国的某些千里光属中草药为相同品种尚不清楚,值得进一步研究。此外,不同产地、不同采收季节和不同加工方法也会对中药质量产生很大影响。

3、中药炮制不当

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伴随着中药的应用而产生。中医药学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中药的炮制,几千年前的古人在治病过程中就发现,中药经炮制后可以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提高药效。因此,中药在进入临床使用和制剂投料前均应经过严格、规范地炮制。如川乌、草乌所含双酯型乌头碱类成分毒性较强,可引起心血管、消化、神经等多系统中毒反应;而川乌、草乌经炮制后其乌头碱水解生成毒性较小的苯甲酰乌头胺,并进一步水解生成乌头原碱,其毒性仅为原来的1/2 000。又如朱砂,按照规定应用水飞法炮制,

如采用球磨法加工,极易发生中毒。但是,近年来忽视中药材炮制的情况比较严重,有些地方和个别医疗单位忽视中药炮制,该制不制、生熟不分,使发生毒性反应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四加强中药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研究

目前中药的药理和毒理研究大多借用化学药品研究的方法思路。大多数化学药品为单一化合物,其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常为同一种化合物,而中药多种成分共同起作用,联合作用于多个靶器官和“靶点”,其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可能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化合物,所以中药的安全性评价研究思路、方法、处理分析应该具有特殊性,另外中药毒理学研究需要大量验证工作,并根据研究结果不断地进行修正和补充,因而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这一工作。

(一)系统研究

1.进行全面系统的文献研究

要重视中药不良反应的历史性回顾。对古代文献中有关中药毒性、不良反应、配伍禁忌、饮食宜忌、中毒解救等文献,进行全面系统整理研究;对建国以来公开发行的中医药期刊、书籍、会议论文、报刊文摘、实验报告中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等现代文献进行系统全面收集整理,利用合理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建立数据库,供医学研究工作者查询。对国内外有关研究中药安全性评价思路、方法等内容的文献进行收集、分类、归纳、研究,探讨目前中药安全性评价的基本方法,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2.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的实验验证

对于不良反应出现频率高的药物(包括单味药、中成药、中西合用制剂)进行实验验证,找出发生的原因,重新评价安全性。根据发生的不良反应类型进行实验设计,通过急性毒性实验、长期毒性实验,从功能、形态上了解药物对整体功能状态、局部脏器功能、形态的损害和恢复情况。对新近发生的大样本不良反应人群进行实地调研,收集有关患者个体、药物、干扰因素等方面的信息,把握第一手资料,然后进行实验验证,科学、公正、客观评价其安全性。

3.做好临床前和临床安全性评价

中药安全性评价包括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和临床安全性评价二大部分。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是新药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对新药能否进行临床研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新药临床应用安全与否的重要依据,也为新药临床应用可能产生的毒性反应提供实验依据,主要包括单次给药及反复给药的毒性试验、生殖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致癌试验、局部毒性试验、依赖性试验、毒代动力学研究、安全性药理研究等;临床安全性评价主要是对中药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加大研究力度,积极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加强药师和医师的配合研究,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和有效。从资金投入的角度,毒理学研究和评价在整个新药研究开发的费用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根据美国药物研究制造协会的资料,在新药研究开发的所有投入中,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分别为40%和39%,其中毒理学研究的费用占临床前研究

投入的6%。从国外制药行业目前的实践看,产品的评价、筛选,以及临床试验等阶段和过程,也都是围绕着“安全”和“有效”两个方面来进行的,无疑涉及到许多毒理学问题。毫无疑问,产品的评价报审包括了安全性评价,筛选包括毒性筛选,临床试验包括安全性和毒副作用观察处理等。实际上都是发现毒理学、临床毒理学和管理毒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因此,毒理学研究和评价是整个新药研究开发过程中投入最大的部分之一. 药品的安全性评价是一个发展的、动态过程,一个药物的安全性评价结论,需要在普通或特殊人群等广泛使用条件下进行评价,因此对药品的安全性评价不应以药品的上市为终点,上市后的药品安全性评价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扩大中药安全性研究范围

到目前为止,中药安全性研究仅局限在对一些有毒中药、中药中有毒成分及其含量问题上,由于“十八反”、“十九畏”的研究深度还不够,对中药或方剂的毒性和不良反应认识程度也不足,尤其是缺乏评价中药毒性级别的客观实验数据,有毒中药所特有的减毒增效限量标准和作用机理尚未有充分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中药不良反应的增加,许多传统认为没有毒性的中药也发生了不良反应,如单味中药黄连、大黄、延胡索、泽泻、红花、怀菊花、血竭、三七、苦参、天麻、桔梗、陈皮等中成药藿香正气水、银黄口服液、银翘解毒口服液、川贝止咳露、牛黄解毒片等,以及血栓通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双黄连粉针、清开灵、茵栀黄注射液、蝮蛇抗栓酶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柴胡注射液等。因此中药安全性的评价应予以重视。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也不能再局限于传统文献记载的那些有毒中药上,必须吸收、借鉴、研究现代药学研究成果和临床不良反应的报道,在经过科学思维与甄别的基础上,开展药物安全性评价工作,扩大中药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监测范围,把所有引发过不良反应的中药都纳入研究对象,通过数据库的方式,让广大研究人员了解、预防,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补充完善。

(三)建立我国GLP规范

1978年美国FDA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药品安全性评价的研究法规——《药品非临床安全研究工作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LP),随后,GLP管理规范逐渐成为世界药品安全性评价的通行标准,目前已有约70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本国的GLP。而且随着GLP规范的广泛采用,包括的范围已扩大到整个药学、药效学研究,可以说所有的非临床实验研究(质量控制、化学检测、分离提取、药理实验等)都要遵循其管理原则,所制定的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也正逐步向GLP规范靠扰。

制定和实施GLP的主要目的,是统一实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确保研究资料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加强研究的管理和质量保证,以有助于政府管理部门据此做出科学决策。因此GLP并不是笼统的内容,而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操作性极强的规程和操作细则。筹建符合国际惯例和我国国情的GLP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决非一蹴而就,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GLP,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GLP体系。一旦这种GLP体系建立,我们就能在国际一体化中有发言权和一席之地。因此尽快建立和全面实施符合我国国情而又被国际承认的GLP管理体系,是我国新药研究开发规范化、科学化和国际化的当务之急和必由之路,并已成为我国政府、专家和研究开发机构的共识。但是,我们也同时感到,国内在如何建设和建设

什么样的GLP实验室等方面,认知程度还参差不齐,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离真正与国际接轨和实质性操作运行还有相当的距离。

(四)建立中药安全性评价图谱

1.加强中药的药学研究

加强对中药的药学研究,寻找产生不良反应的成分。中成药多是复方,组成复方的每一味药中又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中成药的疗效是药物多层次多靶点产生的综合作用,那么也就造成了产生不良反应的复杂性。只有加强对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搞清有效成分、无效杂质、毒性成分,才能根据发生不良反应的成分,采取相应的措施。若引起不良反应的为无效成分,可在制剂过程中除去。如马兜铃含有马兜铃酸,有肾损害和致癌作用,在制备含有马兜铃属植物的中成药过程中设法除去马兜铃酸,从而避免相应的不良反应。若既是有效成分,又是毒性成分,则应研究其不良反应发生的机理,通过制剂或配伍,避免或减轻不良反应。

2.加强中药现代药理毒理研究

随着对中药深入的研究,科研人员在搞清有效成分、阐明药理机制的同时,亦应注重有毒成分、毒性机制的研究,对一些剧毒中草药不仅要测出单次给药的毒性剂量,还要了解长期连续给药产生毒性作用的剂量。要利用现代药理、毒理学的方法对有毒中药进行实验研究,确定治疗量与中毒量之间的关系、急性中毒的剂量、慢性中毒的主要症状和靶器官、中毒机理和解救的方法,为临床用药的安全性监护和药物的毒性防治提供依据。中药安全性评价也受动物药效剂量、提取率、纯化程度及工艺稳定性等影响,在剂量设计、给药、药物供应等方面同样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大剂量给药和药物供应有困难,剂量小又显不出一定的毒副反应。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法,以全面反映药物的药理和毒理效应是至关重要的。

谈谈中医的科学性

谈谈中医的科学性 [摘要]目的探讨有关中医科学性争议的实质。方法从中医的自身特点和科学的定义以及目前科学发展现状进行观察,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加以分析。结果中医科学性的争论是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相适应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现象。结论中医的科学性争论,是社会意识形态内的文化冲突,是人类与自然之间矛盾发展的产物,具有客观性和长期性。 [关键词] 中医科学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目前在社会上有一种中医否定论,认为中医不具备科学性,应该予以淘汰和废除,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一百多年来,关于中医的争论几乎没有停止过,早在清末就有人发表《废医论》来讨论中医存废的问题。自上个世纪初西方现代科学技术(包括西医学)引入中国以来,有关中医前途命运的争论共有三次。第一次是20世纪初北洋政府的“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第二次是1929年的“废止中医案”;第三次则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医被视为“四旧”,成了清除的对象。进入二十一世纪,2006年10月7日在全国各大媒体、网站上火爆传播的《促使中医中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签名的公告》引发了本世纪新一波中医科学性的争论。 那么中医有没有科学性?对一门学科的科学性争议为什么会争议了上百年?下文将逐一论述这些问题。 1、中医的定义 中医完整的说,应该称为中医学,中医学是在中国产生,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并有丰富的养生和诊疗手段的传统医学[1]。按照“中国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名词,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医学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 对一门学科的科学性讨论,应该从他的理论基础开始探讨。中医学的理论特点有两个: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

如何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如何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XXX XXX学院XXX班 [摘要]人民的健康素质,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的建设,关系到中或民族的利益。但目前我国的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所暴露的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已经对社会和谐带来不利影响,因此确保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成为目前应当重视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什么是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确保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必要性,并从药品的来源、研究与开发、生产、储存和销售方面阐述了如何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 药品、安全性、有效性、原料、研发、生产销售、储存、全面质量控制 [正文] 一、什么是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药品的质量特性包括了安全性和有效性。有效性即药物的疗效,是衡量药品质量的关键特性。有效性是指在规定的适应症、用法和用量条件下,药品能满足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的性能。而安全性是指按规定的适应症、用法、用量使用药物后,人体产生毒副反应的程度。[1] 二、确保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必要性 药品的使用对象是患者,大多数患者缺乏识别、正确使用、判断药品质量的基本知识,因此由药品质量引起的医药事故在我国频繁发生。 从2006年以来,“齐二药”事件、“鱼腥草”事件、“欣弗”事件、“刺五加”事件、“茵栀黄”事件,“清开灵”事件、“糖脂宁”事件、“双黄连”事件等等,重大医药事件不断发生,不断触动着公众脆弱的神经。 据评估,中国每年约有5000万人住院,其中至少250万人是因药品不良反应住院,50万人是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因药品不良反应每年约死亡19万人,从而增加医药费40亿元。其中超过70%是由于使用“中药注射液”造成的。也就是说,每年都有十四、五万人因使用“中药注射液”造成死亡。[2] 各类严重的医药事故的发生,进一步表明了确保药品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必要。三、如何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药品是特殊商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药品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其原料来源、研究开发、生产、储存、销售等环节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实行全过程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3] 1、从原料来源方面讲 确保原料的纯度,可以大幅度提高药品的质量,保证药品的有效性。而在原料药中含有的如热源等物质,则会影响药品的安全性。因此,保证药品原料来源的纯度意义重大。 在化学药品中,杂质来源主要是原料中的重金属、砷盐以及有机相关物质。可以运用药物分析的知识,采用硫代乙酰胺法、炽灼残渣硫代乙酰胺法或硫化钠法除去原料药中的重金属杂质,采用古蔡法或Ag-DDC法除去砷盐杂质,而对于相关物质则按

安全性和有效性试验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防治奶牛临床子宫内膜炎的抗微生物兽药的靶动物 安全性和有效性试验指导原则 (征求意见稿) 一、概述 为指导新兽药申报单位开展抗微生物兽药防治奶牛临床子宫内膜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特制订本指导原则。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治疗奶牛临床子宫内膜炎的抗微生物药物。 三、术语 临床子宫炎(Clinical metritis):对于未出现临床症状,但子宫增大并且在阴道中排出子宫脓性分泌物,称为临床子宫炎。 临床子宫内膜炎(Clinical endometritis):在产后21天或以后,在奶牛阴道中排出子宫黏液脓性或脓性分泌物。 (一)防治临床子宫内膜炎产品的靶动物安全性试验 1. 概述 申请单位必须证明拟上市的防治奶牛临床子宫内膜炎产品对靶动物的安全性。下述的安全性试验用于证明受试兽药对靶动物的安全性。另外,在药效试验期间,药物发生的任何不良反应也应予以报告。 2. 受试动物 选择10头产后无临床子宫内膜炎的健康奶牛,对每一受试动物的描述应提交年龄、泌乳阶段、生产次数以及日产奶量情况。 3. 受试兽药 拟用于治疗临床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制剂。 4. 兽药处理 4.1 处理前期 在处理前,应采用直肠触诊、阴道镜诊断和B超诊断评价奶牛

子宫状态,并进行评分(见表1)。 4.2 兽药处理 以推荐剂量和给药方案进行给药。 4.3 处理后期 给药后3周(下一个生殖周期)或21~30日(下一个生殖周期不发情奶牛),应采用直肠触诊、阴道镜诊断和B超诊断评价奶牛子宫状态,并进行评分(见表1)。 5. 数据的收集与结果评价 兽药处理前、处理期间及处理后期的资料应包括动物身份的识别信息、试验地点、试验动物数、观察日期、试验天数,每头牛的奶产量和体温。 根据收集的上述数据及临床检查结果确定防治奶牛临床子宫内膜炎产品对靶动物的安全性。 (二)防治临床子宫内膜炎产品的药物有效性研究 1. 一般性原则 1.1 对于防治奶牛临床子宫内膜炎的兽药,其用药条件是在产后21日以后,奶牛至少应存在一种入侵子宫的病原体感染和存在奶牛阴道排出非正常的子宫分泌物的症状。 1.2 在临床研究中,子宫内膜炎致病菌的分布情况将用于确定标签药效的说明,因此在研究中要有足够数量(不少于2类菌种共计不少于60株)的主要子宫内膜炎的致病菌以证明其疗效,同时对分离的致病菌进行拟申请兽药活性成分的药敏试验。 1.3 收集的数据应来自具有代表性的牛群。为此应对靶牛群中所有奶牛进行检查,所有符合条件的奶牛都应包括在试验中。应提交牛群/奶牛的一般性描述数据,包括整个成年牛群的大小、当前泌乳的奶牛数、牛群整体的受孕率。每头奶牛的大致年龄及品种、日产奶量。 1.4 微生物学分离培养上,治疗前子宫分泌物中分离出的病原体在治疗后的检测样本中必须不能再分离到。如果治疗前未分离到某种病原体,则治疗后的样本同样不应分离到同种病原体。

浅谈中医的科学性

浅谈中医的科学性

浅谈中医的科学性 专业:中医妇科 学生姓名:刘欢 学号:20132159

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严格来说,中医是在现代科技文明出现以前产生和发展的。然而,随着现代社会西医体制发展的日趋完善人们开始质疑中医的科学性,甚至出现过四次大规模“废除中医”或者“费医存药”的讨论。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并非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之上,中国先人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哲学)的指引下创立的中医是科学的吗?对中医的科学抑或是伪科学的判断,意义重大,这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应该重视的问题,可以说,中医科学性的判断将影响科学的发展进程。 1.中医不是伪科学。 对任何事物做出判断总要有个标准,不能主观臆断,想当然。人们为什么觉得中医不科学?我想很大的原因是人们用西医的标准去衡量中医。人们普遍觉得西医的理论体系和医学原理是科学的,西医在西方的“还原论”式的研究方法下把人体分解成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分子,对于人体的疾病也是从发病的病因、机理、各种实验室检查的支持下,明确诊断,对于普遍接受现代教育的人们当然很能接受西医。相比之下,中医是我国固有的医术,中华医学,或中华民族传

统医学。中医的理论体系是和古代自然辩证法紧密结合发展而来的,所以带有较强的哲学性,加上中医是从整体研究复杂的人,对疾病的诊断也是“辨证论治”,与西医的“辨病论治”截然不同。 2.中医是科学 什么是科学? 《辞海》里解释道: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科学大体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正确的知识或理论,即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二是方法,指获得真理的正确方法。近代西方科学哲学非常强调后一种含义,他们为知识的获取途径制定了一套规则,即逻辑证明和实验证明,认为如果一个陈述不能被逻辑或实验所证明就是伪科学。然而这是很不完备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否则爱因斯坦的引力场理论也被排除于科学之外,因为在逻辑上很难将它们归化为经验陈述。所以科学只能是人们用来应付环境的一个概念系统和工具,凡是在应付环境中有用的就是科学的,否则是非科学的。 中医理论哲学基础的科学性 中医理论哲学基础是中国哲学。中国哲学是辩证

可靠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RAMS

1目的 为确保产品在使用寿命周期内的可靠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以下简称RAMS),建立执行可靠性分析的典型方法,更好地满足顾客要求,保证顾客满意,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集团产品的设计、开发、试验、使用全过程RAMS的策划和控制。 3定义 RAMS:可靠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 R——Reliability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性的概率度量亦称可靠度。 A——Availability有效性:是指产品在特定条件下能够令人满意地发挥功能的概率。 M——Maintainability可维护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态的能力。维修性的概率度量亦称维修度。 S——Safety安全性:是指保证产品能够可靠地完成其规定功能,同时保证操作和维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FME(C)A:FailureModeandEffect(Criticality)Analysis故障模式和影响(危险)分析。 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指可修复产品(部件)的连续发生故障的平均时间。 MTTR平均修复时间:指检修员修理和测试机组,使之恢复到正常服务中的平均故障维修时间。 数据库:为解决特定的任务,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相关的数据的集合。 4职责 4.1销售公司负责获取顾客RAMS要求并传递至相关部门;组织对顾客进行产品正确使用和维护的培训;负责产品交付后RAMS数据的收集和反馈。 4.2技术研究院各技术职能部门负责确定RAMS目标,确定对所用元器件、材料、工艺的可靠性要求,进行可靠性分配和预测,负责建立RAMS数据库。 4.3工程技术部负责确定能保证实现设计可靠性的工艺方法。 4.4采购部负责将相关资料和外包(外协)配件的RAMS要求传递给供方,并督促供方实现这些要求。 4.5制造部负责严格按产品图样、工艺文件组织生产。 4.6动能保障部负责制定工装设备、计量测试设备的维修计划并实施,保证其处于完好状态。

浅谈家庭用药的安全性问题(最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浅谈家庭用药的安全性问题(最 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浅谈家庭用药的安全性问题(最新版) 家庭备药越来越普遍,如何安全、合理的使用家庭备用药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一大焦点。要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必须以科学的态度购买药物、贮藏药物、使用药物。要保证家庭用药的安全性必须从以下几方面注重。 购买药物的注重事项 1.选购药品要有目的性 要选择非处方药,一般以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药物为主,品种要少而精。抗生素等处方药最好不要自行购买。 2.不要偏信新药、迷信贵药 3.购药物时要注重识别假劣药品 检查药品有无批准文号、生产厂家、生产批号、有效期、适应证、剂量和用法等,以防伪劣药品危害健康。 贮藏药物的注重事项

1.家庭备用的药物应放在干燥通风阴暗处保存 2.备用药要贴有标签 标签上写清楚药名、规格、用途、用法、用量以及注重事项。不能用纸袋或纸盒存放,以免在久贮过程中氧化潮解失效,药物和药瓶里的名称要一致。不要把多种药混装在一个药瓶里。内服药与外用药分开存放,并要有明显标志写明是外用还是内服。 3.避免保存 有些药品在光线作用下,会促使其变质或毒性增强,应放置在棕色瓶中并置暗处保存。如奎尼丁、奎宁、氨茶碱、维生素C,硝酸甘油等。 4.避免误服 家中有小孩的,应注重存放的药品不要让小孩能拿到,以免误服。 5.经常清查备用药 如发现发霉、粘连、变色、松散、有怪味,或药水出现絮状物、沉淀、挥发等现象时,证实药物已经变质。

对中医科学性的理解

对中医科学性的理解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中医,华夏五千年文化积淀的产物,绽放出独属于它的光芒。与此同时,有关中医科学与否的争论也不曾停止过。热爱中医的相信它、使用它;不相信中医的鄙夷它、不屑它。那中医,究竟是否科学呢? 答案是肯定的,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而中医,既然存在了上千年而不曾被历史湮灭,必有其科学性,那为何,现代人无法承认中医的科学性呢?我想,对“科学”一词的理解偏差负有很大责。任何谓科学?是精确到分子、原子,还是细致到细胞病毒,抑或只有能用等式计算证明的才是科学?大部分人或许会这样认为吧,可是那只是“科学”的表层含义。“科学”这个词还可以有另一个含义,那就是指人类认识世界和认识自身的孜孜不倦的求真知的活动。这种活动包含的那种严格的、一丝不苟的、不计个人得失、不畏任何禁区或权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迷信、不固执成见的求知态度,叫做科学精神。作为求真知的活动,科学是无止境的。由此可以看出,“科学”不是任何人可以规定的,不只是现在所谓的科学所表现的那样。所以没有验证是无法断定中医的科学与否。 再谈谈中西医的差异,两者的差异也是造成不少人不相信中医的原因之一。西医用解剖的方法,研究人体的结构与功能;中医用观察的方法,研究人体的广泛联系。西医有解剖学,组织学,细胞生物学等等,而中医有其独特的阴阳五行学说,整体论等等,两者建立在完全不同的基础之上。就好像建两座房子,西医用着钢筋混凝土,中医用着竹木土石,你能说竹木土石堆砌的就不是房子,或者这种房子是不科学的吗?自然不可以。现代人相信西医却否定中医科学性只是因为他们所受的教育恰好与西医挂钩,物理生物化学的发展,让人们误以为只有微观的、精确的才是科学的,而中医这种于他们而言好像玄之又玄的学科,就变成迷信封建不科学的,这显然是不对的。试想,假如现代人受过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的教育,熟读经典,看到中医的理论,想必不会嗤之以鼻,而是为之倾倒,为古人的智慧而骄傲。总之,中医与西医是在不同的哲学理论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妄想用西医的方法去理解和学习中医,那是完全行不通的。所谓中医的不科学,也只是在西方科学模式下判定的错误结论。 说说中医的特点吧,中医将人体内的脏器统称为五脏六腑(只是在论述经络时,才称六脏六腑),认为支撑人体生命和支配人体生理活动的物质是“经络”(也称经脉)。并将人体的主干经脉分为十二条,又称“十二正经”。所有器官的生理、病理内容,全都包容在脏腑、经络、营卫、气血等学说之中。脏腑经络的数目不与解剖出来的实物相吻合,却与阴阳五行八卦、十干、十二支直接对应。中医研究人与天地自然的联系,研究人的脏腑与天的五气四时的关系,研究人的五脏与地的五味的关系,研究人体的七情与健康的关系,研究人体疾病与针灸按摩的关系,研究人体疾病与天然药物的关系,研究人体的升降出入运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研究生理机能、生命物质的适中、和谐、通畅的重要性,研究四诊在疾病诊断中的重要作用,研究具有复杂化学成分的药物如何配伍、如何减毒增效,研究如何通过辨别证候进行立法处方选药,如何调整药物等等,这些都不是西医学的内容。中医治疗的是“病的人”,而西医,治疗的是“人的病”,这从本质上区别了中医与西医。而中医以此形成完整的可用的理论,直接证明了中医是有其基础的、有理可依的,尽管这理不为许多人理解。 最后再说一点,不管中医还是西医,作为为人类生命健康谋福利的医学,衡量其是否科学的唯一标准就是效果。没有效果,再怎么说科学也只是无聊的空话,而有了效果,任你百般诋毁,也改变不了铁一般的事实。而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是否有效,答案显而易见。所以,不要再怀疑中医的科学性,中医博大精深,我们只能认为现在我们还没有能理解或现代科学

可靠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RAMS)

1 目的 为确保产品在使用寿命周期内的可靠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以下简称RAMS),建立执行可靠性分析的典型方法,更好地满足顾客要求,保证顾客满意,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集团产品的设计、开发、试验、使用全过程RAMS的策划和控制。 3 定义 RAMS:可靠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 R——Reliability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性的概率度量亦称可靠度。 A——Availability有效性:是指产品在特定条件下能够令人满意地发挥功能的概率。 M——Maintainability可维护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态的能力。维修性的概率度量亦称维修度。 S——Safety安全性:是指保证产品能够可靠地完成其规定功能,同时保证操作和维护人员 的人身安全。 FME(C)A:Failure Mode and Effect(Criticality)Analysis 故障模式和影响(危险)分析。 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指可修复产品(部件)的连续发生故障的平均时间。 MTTR平均修复时间:指检修员修理和测试机组,使之恢复到正常服务中的平均故障维修时间。 数据库:为解决特定的任务,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相关的数据的集合。 4 职责 4.1 销售公司负责获取顾客RAMS要求并传递至相关部门;组织对顾客进行产品正确使用和维护的培训;负责产品交付后RAMS数据的收集和反馈。 4.2 技术研究院各技术职能部门负责确定RAMS目标,确定对所用元器件、材料、工艺的可靠性要求,进行可靠性分配和预测,负责建立RAMS数据库。 4.3 工程技术部负责确定能保证实现设计可靠性的工艺方法。 4.4 采购部负责将相关资料和外包(外协)配件的RAMS要求传递给供方,并督促供方实现这些要求。 4.5制造部负责严格按产品图样、工艺文件组织生产。 4.6动能保障部负责制定工装设备、计量测试设备的维修计划并实施,保证其处于完好状态。

浅谈中医学的认识

浅谈中医学的认识 祖国传统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人类在生产活动实践中不断摸索,逐渐的经验的积累而发展出来的一门经验科学,它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是中国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几位丰富的经验总结,同时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经过一段学习,我的中医学有了一定的了解。 中医学的自然观—天人相应 东方文明主张“道法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相应关系,所以说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天人关系问题。中医学的天人相应学说正是根植于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和文化母体之上,从而构成了中医学有别于西方医学的一大特质。中医学把天人相应的观念渗透到中医学的方方面面。如“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人全形论》)强调欲想健康长寿,必须“顺四时而适寒暑”(《灵枢·本神篇》)。“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大惊、大恐”(《灵枢·口问篇》)。凡此种种,无不体现了人的自然属性、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西方文明却将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演化成人们普遍的理念和追求,西方医学必然也是将人与自然看作是各自独立的实体对立存在,故生物医学模式的形成则是将征服自然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科学成就应用于医学领域的结果。 中医学的整体观—形神统一 《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把握“道”,就能够明察万物,从而奠定了中医学的整体观。这种以察同为特点的思维模式不会重视差异的实体,而是强调通过体验、灵感、顿悟、直观等非理性的方法,去把握事物整体间共同拥有的规律性关系,彰显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即天人合一;又把人自身也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即形神统一、身心一元。在对疾病的认识、预防、治疗、转归、预后等方面,非常重视“神明”、“情志”的状态,注重形神统一、身心和谐的整体。 西方文化的特点是察异,在对事物的认识上着力寻求事物间的本质区别,故原子论、还原论是西方科学研究的立论基础,分析法、归纳法成为西方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将人视作一个普通的机械性的身心二元的实体,器官、组织、细胞、分子无疑是西医学的核心。所以察同察异各有侧重。 中医学的治疗观—辨证论治 中国文化历来重感觉、重表象、重动态。所以,中医学是从整体、宏观、动态、功能及相互作用角度,了解病情、把握病机、灵活处治。如八纲、六经、脏腑、经络、三焦、气血津液、卫气营血等多种独具特色的辨证方法,显然是中医理论精华之所在。中医学讲究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多果多因,并且具体体现为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标本兼治、内外兼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因势利导、因异制宜等丰富的辨证论治思想。 西方文化重理性、重概念、重静态。故西医学强调概念,注重逻辑与分析,分门别类、穷根究底是其精髓所在。探究器官、器质、结构的状况,研究细胞、分子、基因的变化,追究细菌、病毒的来龙去脉,疾病分类、辨病论治遂是西医学优势。 中医学的预防观—治未病 中国文化主张适应、顺应自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是中医学预防思想的集中体现;而“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遗篇刺法论)及“虚邪贼风,

浅谈家庭用药的安全性问题(新版)

浅谈家庭用药的安全性问题 (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090

浅谈家庭用药的安全性问题(新版) 家庭备药越来越普遍,如何安全、合理的使用家庭备用药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一大焦点。要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必须以科学的态度购买药物、贮藏药物、使用药物。要保证家庭用药的安全性必须从以下几方面注重。 购买药物的注重事项 1.选购药品要有目的性 要选择非处方药,一般以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药物为主,品种要少而精。抗生素等处方药最好不要自行购买。 2.不要偏信新药、迷信贵药 3.购药物时要注重识别假劣药品 检查药品有无批准文号、生产厂家、生产批号、有效期、适应

证、剂量和用法等,以防伪劣药品危害健康。 贮藏药物的注重事项 1.家庭备用的药物应放在干燥通风阴暗处保存 2.备用药要贴有标签 标签上写清楚药名、规格、用途、用法、用量以及注重事项。不能用纸袋或纸盒存放,以免在久贮过程中氧化潮解失效,药物和药瓶里的名称要一致。不要把多种药混装在一个药瓶里。内服药与外用药分开存放,并要有明显标志写明是外用还是内服。 3.避免保存 有些药品在光线作用下,会促使其变质或毒性增强,应放置在棕色瓶中并置暗处保存。如奎尼丁、奎宁、氨茶碱、维生素C,硝酸甘油等。 4.避免误服 家中有小孩的,应注重存放的药品不要让小孩能拿到,以免误服。 5.经常清查备用药

家庭用药总知识

第一周 药品基本知识 * 药品: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的物质 * 处方药 * 指必须经医生处方,在医疗专业人员指导下应用的药品。 * 这种药通常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及其他潜在的影响,用药方法和时间都有特殊要求,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国家严格规定处方药不得对公众做广告宣传,但允许其产品信息在医学工业学术杂志上传播。我国规定:“处方药只准在专业性医药报刊进行广告宣传,非处方药经审批可以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广告宣传。” * 非处方药(OTC) * 不需要医生处方,在药店或药房即可买到。 * 药盒上的绿色OTC标识代表除可在药店出售外,还可在超市、宾馆、百货商店等处销售的乙类非处方药。红色的OTC标识各代表只能在获得《药品经营许可证》的零售药店销售的甲类非处方药。二者相比,绿色OTC标志的乙类非处方药的安全性更高。 * 保健品: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卫生消毒用品 * 酒精(75% 95%) * 来苏水 * 84消毒知识拓展: * 消字号的产品 正确服用口服药物 1、洗净双手,倒一杯温开水; 2、先喝口水,润湿喉咙和食管; 3、药物放进嘴里,抿一口水咽下药物,接着多喝几口水; 4、服药后不要马上躺下,最好站立或走动一分钟,以便药物进去胃里。 5、服药后30-60min内不能做剧烈运动。 药物的体内过程 1、口服给药: 2、肌内注射和皮下注射静脉注射 体内药量变化的时间过程 潜伏期高峰期持续期半衰期蓄积中毒 第二周 全面解读药品说明书 * 药名、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规格、贮藏、有效期、保质期或失效期、批号。 注意:一些欧洲国家进口药的年月日写法常常倒过来表示,按日、月、年排列。 药品说明书要看什么? * 看清“成分”避免重复用药、认准“批准文号”防假药、看准“批号”和“有效期” 、对不对症看“适应症(功能主治)” 、对“不良反应”要心中有数、别拿“禁忌”不当回事、遵循“用法与用量”保证疗效、按“贮藏方法”存药保证药品质量 吃药的注意事项 * 错误一:简单的随一日三餐服药 * 错误二:躺着服药 * 错误三:对着瓶口喝药 * 错误四:多药同服 * 错误五:喝水过多 * 错误六:服药后马上运动

论中医的科学性

论中医的科学性 摘要:在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生活中,科学已经取代儒学而成为了最高的价值准则,中医也已淹没在科学主义的潮水之中。中医以自己的特色应用现代科学、科学哲学原理阐释和发展着传统中医体系。一些学者开始质疑中医的科学性,用近代科学的严格定义来界定中医是不是科学本身就是不科学的。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发展着的对自然界的认识,它的判断仅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是正确的。作为其组成部分之一的医学也在不断的发展之中。 中医的源头是哲学,由其哲学思想引导,再通过漫长的历史实践形成,它的研究与发展处处引经论典。有些医术洋洋洒洒几十万言,其实真正对临床有明确指导意义的不会超过几千个字,这明显与现代科学相去甚远,直接导致其科学性遭到了质疑。 本文从中医的理论基础、起源发展、哲学性,以及中西医对比等几个方面来说明中医的科学性问题。关键词:中医;哲学;科学 1.中医的起源、发展 中医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认识和治疗疾病的经验,一直被视为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在中华民族长期与病魔作斗争的过程中,中医逐渐总结经验并升华成理论知识,通过长期的实践验证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医理论体系,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然而,自从现代西方医学伴随着现代科学和西方文明传入中国以来,有关中医是否具有科学性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甚至有人提出废除中医1。因此,说明中医的科学性就成了中医存废之争的重中之重。 中医理论主要是以古代自然哲学为基础,吸收了哲学和自然科学的伟大成就,通过哲学辩证法的思想,从认识和掌握人体功能状态的变化规律角度,从整体上揭示了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形成了一种研究人体复杂体系的理论和研究方法2。中医理论中天人合一论是中国传统哲学关于天人关系学说在生命观念中的演绎;整体恒动论是在天人合一论前提下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再认识,其特征是整体性及运动的系统辩证方法;而体质相异论也着眼于不同的人之间的体质差异性,从形态类型到心理、生理因素,个体的差异性是决定治法、用药的重要依据3。 “中医”二字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经方》,其云:“以热益热,以寒增寒,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中医”这个名词真正出现得到鸦片战争前后。4东印度公司的西医为区别中西医给中国医学起名中医。这个时候的中医的名称是为和西医做一个对比。

家庭用药 论文

家庭用药慎而行之 关键词:药物,安全性,注意事项,家庭用药,用药安全,药品广告 摘要: 家庭备药、用药越来越普遍,如何安全、合理地使用家庭备药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一大焦点。要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必须以科学的态度购买药物、贮藏药物、使用药物。同时,药品广告越来越多,宣传方式也层出不穷,如何看待这些广告也成了家庭用药中的新挑战。正文: 我们常常说“是药三分毒”,大概出于两个情况,一是奉劝大家千万不要随便服药,一定要遵循医嘱和说明书小心从事,因为药品毕竟不是糖葫芦、巧克力。二是也许出于一种误会,不少人把药物的副作用与它的毒性反应混为一谈了,常把副作用当作毒性反应,因而谈药色变。 众所周知,凡药都有其治疗作用(假药除外)和不良反应的两方面。这是药的两重性。在某些情况下,这两种后果皆会出现。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反应、特殊反应等。以前两项最多见。副作用与毒性反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可惜不少药品说明书则“合二为一”混为一谈。因此也增加了人们的模糊认识。 副作用是药物的固有作用。它是指在治疗剂量下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对于病人可能带来不适而轻微的痛苦。常见的反应有恶心、呕吐、嗜睡、心悸、皮疹等。这多是药物直接刺激或因药物具有多种药效所致。多是可以恢复的功能性变化,是伴随药物的治疗作用而来,又多可很快消逝。一般地说,它不会影响对疾患的治疗效应,停药后会很快消失。对药物的副作用不必过分紧张忧心忡忡。 药物的毒性作用是指药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对用药者的组织器官产生了一定的损害,且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如肾脏受损的少尿、无尿或血尿,肝脏受损的黄疸、肝大、血液受损的血细胞比例紊乱等。大多数药物都有一定的毒性,毒性作用的性质各药不同,但一般是药物过量时药理作用的伸延。这多是医疗差错、患者误服误用、用量过多、耐受力差等因素所造成。毒性作用可立即发生(即急性毒性)和延缓发生(即慢性毒性)。其损害可以是暂时的,也可以是永久性的。 药物可能导致不良反应,这个道理几乎妇孺皆知。每年美国有70万多人因药物不良反应就医,而我国,每年有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

家庭用药常识的心得体会

学习《家庭健康常识课》的心得体会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六星期的《家庭健康常识》公选课就结束了。在过去的六星期里,我们收获匪浅,董老师生动有趣的课堂教会了我们许多家庭健康常识,而这些健康常识又是常常被我们忽略的。我真的很庆幸自己能选上《家庭健康常识课》这门公选课,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学习健康常识。 在这门课的开始,董老师就告诉我们,随着当代社会在各方面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我们的活节奏也在不断地加快。虽然我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我们的健康状态好像与这些成着反比率的关系。 在过去的六周上课时间里,董老师给我们主要讲了药物常识,大学生中常见的疾病,滥用抗生素的危害,胃与失眠,运动病与皮肤,生活中的微量元素—维生素,家庭小药箱和献血知识,最后讲了健康饮食等内容。董老师的课件很丰富,其中也插了相关视频,我们学习了不少。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三周的内容,也就是关于胃和失眠,那一节课我很认真地听完董老师的课,并做了笔记。胃病和失眠是我们大学生常见的疾病,当然我身边的同学也不例外。要防止这些疾病,首先要对引起这些疾病的原因要有所了解。 最近,我有位同学说她的胃不舒服,她平时也很按时吃饭但是胃不知道为什么经常疼。学习了家庭健康常识,我才知道原来不是平时按时吃饭,胃就会没事的了。胃是人体最重要的消化器官,还具有部分吸收功能,胃不好直接影响人的食欲,进而造成人体营养不足,抵抗力下降,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得了胃病在生活是令人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据某大学门诊资料统计,在他们的门诊病例中,各种胃病患者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大学生的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由于学校的生活与家里的生活不同,饮食习惯也有改变,胃病在住校学生中发病率较高。据了解,他们胃之所以不好,与他们长期的饮食习惯和生活生活有很大的关系。得胃病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方试,如果有这些习惯的同学应要注意并改正过来。这些真的可以诱发胃病的机率是很大的。诱发的原因有:精神过于紧张,过度疲劳,酗酒无度。嗜烟成瘾,饱食不均。

浅谈中医科学性 自然辩证法大论文

摘要 作为我国丰富文化历史留下的瑰宝,中医随着中华文明的进步发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关于中医是否是科学的争议也从未间断过。结合中医和科学的基本定义,中医在实践过程和研究的结论所表现出来的特性是符合科学的。而科学定义不清、民族自卑感的影响以及中医被歪曲利用等因素,成为中医科学性问题争论存在的原因。中医应该看清现实,不必在科学性问题上做过多的纠缠,如何继承、如何大力发展真正的中医才是当前要注重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中医;科学性;争议 中医是我国丰富文化历史留下的瑰宝,随着中华文明的进步发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医带有浓厚的古代哲学色彩,所以关于中医是否是科学的争议从未间断过。自上个世纪初西方现代科学技术引入中国以来,有关中医前途命运的争论共有三次。第一次是20世纪初由北洋政府主导的“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第二次是1929年从行政上的“废止中医案”;第三次则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医被视为“四旧”成为了清除对象。进入二十一世纪,2006年张功耀等人发起的《促使中医中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签名的公告》在全国各大媒体和网上火爆传播,引发了本世纪新一波中医科学性的争论。到现在,中医的支持者和反对者依旧站定自己的观点,随时都有可能再爆发新一轮决定中医走向的争论。 每当提到中医是否是科学这个问题,必然不能避免地涉及到中医和科学的定义。完整的说,中医应该称为中医学,它是产生在中国并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一个具有独特理论体系,是有丰富的养生和诊疗手段的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及疾病诊断和防治的一门学科。中医拥有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理论知识和经验,是在自发的辨证法思想及古代朴素的唯物论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为医学理论体系。 在科学发展史上,科学的定义都是人们从某一个侧面对于科学的本质特征做出的论证和描述,其概念非常难以界定。由于科学本身在不断发展,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给科学下一个永久不变的定义几乎是做不到的,关于科学的定义也众说纷纭[1]。1888年,达尔文曾提出:“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这句话指出了科学事实与规律的内涵,即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2]。《辞海》1999年版写到:“科学: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而法国《百科全书》上则定义:“科学首先不同于常识,科学通过分类,以寻求事物之中的条理。此外,科学通过揭示支配事物的规律,以求说明事物。” 我们知道神农尝百草的故事,明白中医研究的结论和结果在实践检验过程中也具有可检验性和可重复性。从检验结果这一点来说,中医是具有科学的特质的,即来源于实践,符合科学的基本条件之一;从中医理论体系来说,中医学说包括藏象学说、体质学说和经络学说等学说在内,以其独特视觉反映了现实世界多种现象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规律;另外,中医

可靠性、有效性 、可维护性和安全性(RAMS)

1 目得 为确保产品在使用寿命周期内得可靠性、有效性、可维护性与安全性(以下简称RAMS),建立执行可靠性分析得典型方法,更好地满足顾客要求,保证顾客满意,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集团产品得设计、开发、试验、使用全过程RAMS得策划与控制。 3 定义 RAMS:可靠性、有效性、可维护性与安全性。 R—-Reliability可靠性:产品在规定得条件下与规定得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得能力。可靠性得概率度量亦称可靠度。 A——Availability有效性:就是指产品在特定条件下能够令人满意地发挥功能得概率。 M——Maintainability可维护性:就是指产品在规定得条件下与规定得时间内,按规定得程序与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态得能力.维修性得概率度量亦称维修度. S——Safety安全性:就是指保证产品能够可靠地完成其规定功能,同时保证操作与维护人员得人身安全。 FME(C)A:Failure Mode andEffect(Criticality)Analysis 故障模式与影响(危险)分析。 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指可修复产品(部件)得连续发生故障得平均时间。 MTTR平均修复时间:指检修员修理与测试机组,使之恢复到正常服务中得平均故障维修时间。 数据库:为解决特定得任务,以一定得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得相关得数据得集合。 4 职责 4、1 销售公司负责获取顾客RAMS要求并传递至相关部门;组织对顾客进行产品正确使用与维护得培训;负责产品交付后RAMS数据得收集与反馈。 4、2 技术研究院各技术职能部门负责确定RAMS目标,确定对所用元器件、材料、工艺得可靠性要求,进行可靠性分配与预测,负责建立RAMS数据库. 4、3工程技术部负责确定能保证实现设计可靠性得工艺方法。 4、4采购部负责将相关资料与外包(外协)配件得RAMS要求传递给供方,并督促供方实现这些要求. 4、5制造部负责严格按产品图样、工艺文件组织生产。 4、6动能保障部负责制定工装设备、计量测试设备得维修计划并实施,保证其处于完好状态。

中医理论科学性-科学是否等同于真理

中医理论科学性-科学是否等同于真理? 现在咱们就开始,今天我先要给你讲的就是科学是否等同于真理?因为 在现代人的观念中,总是把科学和真理等同起来,人们已经习惯了,就是把科学盲目的和真理对等起来,这是一个司空见惯的事情,所以经常有人批评中医不科学,其实科学和真理是两个概念,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它们相关。自从五四运动以来,科学才在中国开始传播开来,造成一个很大的影响,也正是五四运动以来,才不断有人扮演真理的卫道士,认为自己是真理的捍卫者,因为在他的脑子里面,把真理和科学是等同起来的,所以他们经常挥舞着科学的大棒,横扫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包括了各民族的各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科学知识。中医学在这个过程中受到的冲击也是非常大的,以至于不断的有人出来说要取消中医,甚至系统的学习过西方科技文化知识的人,对中医的科学性也存在着很多的困惑,这个我们还要专门再讲,中医到底科学不科学。 我们就先看一看科学的定义,在1999年出版的《辞海》里,对科学有这么一个定义,说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来反应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这是对科学的一个定义。这个定义就表明了科学的本质是什么,科学的本质是知识。它的内容是什么?科学的内容是关于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也就是科学是关于现实世界中各种现象是怎么产生的?这些现象、这些事物之间它们的联系是怎样的?关于这个的都统统称之为科学。 那么真理是什么?真理实际上就是真实的道理,就是本质和规律,所以在哲学上讲,真理就是指的本质和规律,真理的表达形式是什么呢?真理的表达形式是范畴、定理和定律,这是真理的三种表达形式。所以说科学就是一个什么呢?科学就是关于真理的知识体系,我们简化一下刚才的定义就知道了,科学是关于真理的知识体系,也就是说符合真理的知识才是科学知识,这些所有的科学知识共同构成了科学的知识体系。但是科学和真理毕竟不能划等号,而是科学在描述真理,真理是被科学来描述的。 真理到底具有哪些特征?这个我觉得要知道,要不然怎么来认定它是不是真理?真理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真理只能够被我们人类发现,不能够被人类所创造,也就是真理是独立于我们的主观世界之外存在的,不是我们创造的,从唯心主义角度来讲可能是我们心灵变现的,但是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讲,真理只能够被我们发现,不能够被我们创造。不会因为我们认同了,它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我们反对它,不赞同它,它就不存在,所以说这是真理的一个特征。 第二,不会因为它被发现的时代久远就会错误,也不会因为它被最新发现就更加正确。例如我们不能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它是一个真理性的结论,但是我们因为它被发现的晚,离现在比较近,它就能够推翻牛顿定律,这是不可以的。就是说不能够按时代的久远,发现的早晚,理论的新旧,来判断它是不是真理,这是真理的第二个特征。

中医的科学性讨论

中医的科学性讨论 中医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认识和治疗疾病的经历来一直被视为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但就中国的传统而言既没有“中医”这法,也没有“科学”这一说法,因而在中医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从来就在中医是“科学”还是“非科学”的议论。①然而,自从现代西方医学伴随着现学和西方文明传入中国以来,有关中医的优劣、存废之争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中医理论与建立在近现代数理统计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基础之上的西医,引起了人们对“中医科学性”的质疑。因此,如何正确认识“中医的科学性”,到中医的生死命运和我国人民的医疗保健服务水平。 关于“中医是否科学”的争论已经持续了一个多世纪。“近现代科技裹挟着现代医学与西方文化一起传入中国,以之为参照对中医的诘难从此开始。关于中医废存之争是近现代科学与古老中华文明相遇引发的巨大思想激荡的一部分。”② 1中医的概念 中医是我国固有的医术,以治疗疾病的医疗办法。称为中华医学,或中华民族传统医学。中医的中,不能只是表面地理解为中国这个国别概念。中医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是中和。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结就要散,逸就要劳,劳就要逸。以平为期,以和为重。可以说,中医学就是“和谐学”,强调阴阳平衡和谐、五行生克平衡和谐,人与自然、社会平衡和谐,人的心态平衡和谐等。中医就是要通过施养施治将不平衡调整为平衡,从而重新达到和谐、健康。《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和《黄帝八十一难经》(简称《难经》),奠定了中医的基本理论体系;《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奠定了中药的基本理论体系;《伤寒杂病论》(简称《伤寒论》),确立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生理和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总结和概括,主要包括阴阳五行、精气神血津液、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学说,以及诊断、治则治法、预防等内容。 2科学的界定 要讨论中医的科学性,不仅要了解中医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特征,还要弄清楚科学性的判据。在西方,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效应迅猛发展,“科学”的地位日益升高,以自然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哲学也在这个时期蓬勃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西方科学的思想与各种西方学术思潮一同传入中国,对中医学界照成了不小的冲击。中疑论者根据逻辑实证主义学派、波普尔、库恩、拉卡托斯等学者的科学与非科界标准,多否认中医的“科学性”。值得注意的是,这时“科学”几乎成为了“可“有效”、“正确”、“有价值”,甚至是“真理”等象征各种美好词汇的同义语,学科或者事物如果能划归到“科学”范畴,则身价倍增,得到社会认同和国家,否则黯然失色,甚至有沦为“伪科学”而被取消的危险。③定义科学或者说科学,有两个基本条件是不可缺少的。一是科学必须是关于世界的系统化的知识;二是这些知识必须是能够得到检验的。 ⑤系统性和可检验性是科学最根本的特性,是科学作为一种认识系统的基本内核,是区分科学与非科学最主要的标准。系统性要求科学体系内部具有逻辑一致性,具有较强的理论解释力,使科学区别于零散的常识,区别于经验事实的堆积;可检验性要求科学体系与外部事实发生某种对应关系,具有稳固的经验基础,具有较强的经验预见性。系统性和可检验性作为科学最根本的特性,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不易发生实质性的改变。⑥ 3 中医的科学性 3.1中医的科学性讨论 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确立了系统性和可检验性作为评价中医科学性的两个基本特征。概括起来可以说,凡是满足系统性条件的知识可谓广义的科学,在此基础上还满足可检验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