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效学习】2020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 观舞记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全效学习】2020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 观舞记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全效学习】2020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 观舞记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一九观舞记

【知识链接】

冰心: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绚.丽___阐.述___褶.裙___粲.然___

嗔.视___供.养___蠕.动___惆.怅___2.形似字注音组词

惆()___炫()___濡()___绚()___

绸()___眩()___蠕()___询()___稠()___弦()___儒()___殉()___3.词语填空

变幻多___本色当___低回___转咤风云___

浑身___数尽态极___息息相______合悲欢

二、合作探究

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作者认为卡拉玛姐妹舞技精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的美”的?

3.文中的哪句话最能表现印度舞蹈的民族特色?

4.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5.提出问题: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段话?为什么?

6.能否引用文中语句,并加上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舞蹈?或说说印度舞蹈主要表现些什么内容?

7.用多媒体介绍印度宗教及文化概况。

三、拓展提升

阅读下诗,回答问题

给乌兰诺娃

——看芭蕾舞《小夜曲》后作

艾青

像云一样柔软,

像风一样轻,

比月亮更明亮,

比夜更宁静——

人体在太空里游行;

不是天上的仙女,

却是人间的女神,

比梦更美,

比幻想更动人——

是劳动创造的结晶。

1.找出最能体现芭蕾舞姿特色的比喻句,并分析其作用。

2.“比月亮更明亮,比夜更宁静,人体在太空里游行”运用什么手法描写舞姿,

展示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3.“不是天上的仙女,却是人间的女神”,描绘了怎样的形象?

4.诗的最后一句起什么作用?

5.本诗和课文在表现美时有什么共同点?

五、课外练习

1.反复诵读课文。

2.摘抄本文中优美语段,做一点语言积累。

3.古今诗文中有许多精彩的描写歌舞的句子,如本文所引白居易“珠缨炫转星宿摇,花头薮龙蛇动”;其他如晏几道“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都是传颂千古的名句。找一找,积累起来。

观舞记教学设计

观舞记教学设计 观舞记精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以课本“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为主 2、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1、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词句 2、欣赏优美生动的舞蹈艺术的语言描写 教学难点 通过反复吟咏作者观舞后的感受,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一、预习作业 1、熟读课文 2、课后的字词(下节课检查) 3、搜集作者简介 二、课上 1、视频播放《千手观音》片断2—3分钟 在开始今天的课之前,先给大家放一段视频。看完后,请大家告诉我,通过这段视频舞蹈,你有什么样的感受,用一个词语概括一下你的感受。

2、导入 动人的音乐、优美的舞姿,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可如果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时,就会感到词语匮乏、捉襟见肘。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赏析冰心的《观舞记》,看看她是如何来描写舞蹈场 面的。 3、作者 课前已经布置大家搜集作者的资料了,课上交流,看看你都找到了哪些资料。 总结:1900-1999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 学家《小桔灯》、《寄小读者》、《繁星》、《春水》冰心散文的 特点,我们课上品味。(补充诗歌):以写作小诗著称中国新诗界, 受泰戈尔的影响大,捕捉刹那的感受与思索,展示对爱、对人生真 谛的执著追求。隽永清丽、内容丰富 “天空中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而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课下可以找相关的文章来读一下 4、对字词的检查(读、写) 5、留时间学生诵读课文,划出你感受最深的语句,用一个词形 容一下你读完文章后的感受→“飞动的美” 6、抓住“美”的线索,展开赏析 (1)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 的眼睛。”美在哪?找出描写舞姿优美的.句子,划出 动作、服饰、神态、心灵等 (2)为什么美?为什么会表现出如此美妙的舞姿。找出相关的句子,分析

《安塞腰鼓》与《观舞记》学案

安塞腰鼓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 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二、重点、难点: 1、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一)导入新课:俗语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这样的土地它曾有过秦、汉、唐的强盛,它曾有雄睨世界的辉煌文明。而今天,凝重的土地、粗劣的环境、贫困的生活,它落后了。但它孕育了“元气淋漓”的,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能量”的人民,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向世界展示着黄土文化,展示着黄土人的生命力。咱延安人刘成章对这片土地,这里孕育的文化,这里的人民给予了热情的赞美。快让我们一同分享这份美吧。 2.介绍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诞生于黄土高原,是一种独特而优秀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在古代它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如今它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它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 朗读指导: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接下来就是要读准节奏。要读准节奏,必须注意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停顿,还要分析课文的句式特点。句式特点存在着明显的文体差异,如散文、古体诗、词、赋、现代诗等皆有着明显的节奏特点。同时,在同一种文体中,不同的文章其节奏也有较大的差异,尤其是散文。本文以短句为主,因而节奏较快。读准节奏以后还要注意音的轻重,这样才会产生抑扬顿挫的效果。 (二)预习课文,注意以下生字词语。(自己写上) 1、 (1)亢奋(kàng fan):极度兴奋。(2)晦暗(huì′àn):昏暗。 (3)羁绊(jībàn):缠住了不能脱身,束缚。(4)冗杂(rǒng zá):繁杂。 (5)蓦然(mò rán):突然,猛然。 (6)叹为观止(tàn w?i guān zhǐ):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7)戛然而止(jiá rán′?r zhǐ):声音突然中止。 2、本文记述了一个的过程,描述了一个的场面。 3、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的内容。 4、好一个蓬勃的生命力量!好一个生命的舞蹈!好一个充满希望的原野! 好一个冲破束缚、阻碍强烈渴望!好一个阳刚之美!好一个反璞归真的自然生活状态!好一个粗犷厚重的黄土文化! 好一个 好一个 5、研讨课文内容:

《观舞记》教学设计(定稿)

有关冰心的《观舞记》教学设计 精河县初级中学陈金云 一、有关《观舞记》的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一)整体设计思路 情境导入——说舞蹈;解题——理内容;预习展示——练表达; 合作交流——解困惑;自主学习——品雅句;延伸提高——拓视野。 (二)指导依据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培养初中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能力,表达自己心得的能力;能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品味文本中富有表现力语言的能力”。而冰心的《观舞记》这篇自读课文正是一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的佳作。在文中作者描写并介绍了卡拉玛姐妹优美的印度舞蹈,为我们展示了婆罗多舞的异域风情,表现了印度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表达了中印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 学习此篇文章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艺术欣赏的能力和将视觉美转化为优美文字的能力。初一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有极大地兴趣,思维活跃,但是如何将观看或感受到的美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出来,是他们遇到的问题。课前我走进学生进行调查访谈,了解到大家都很喜欢具有异国风情的印度舞,觉得它很美。鉴于这一点,我希望通过这节课,运用多媒体,影像、资料引领学生欣赏美,抒写美。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内容的分析 《观舞记》是一篇自读课文。它是作家冰心写的一篇观后感,也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描写并介绍了卡拉玛姐妹优美的印度舞蹈,为我们展示了婆罗多舞的异域风情,表现了印度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表达了中印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 学习此篇文章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艺术欣赏的能力和将视觉美转化为优美文字的能力。初一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有极大地兴趣,思维活跃,但是如何将观看或感受到的美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出来,是他们遇到的问题。课前我走进学生进行调查访谈,了解到大家都很喜欢具有异国风情的印度舞,觉得它很美。鉴于这一点,我希望通过这节课,运用多媒体,影像、资料引领学生欣赏美,抒写美。

《观舞记》教学案例)

《观舞记》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语文”,即“语言”和“文字”,因此我把积累字词作为本课的知识目标之一;同时,根据单元学习要求,我把“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作为本课的知识目标之二。 2、能力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的能力目标定为:(1)体会文章精妙的语言魅力,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2)感受舞蹈艺术“飞动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新课标强调在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能力,而《观舞记》正是一篇反映印度舞蹈文化的绝妙佳作。因此,我把本课的情感目标确定为“引导学生广泛接触吸收外国优秀文化,开阔视野,陶冶性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新课标要求初中学生在阅读时能够“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根据单元学习要求和七年级学生知识结构特点,特确定本课教学重点为:“学习作家冰心大量运用修辞手法描写视觉形象的写作手法,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 2、教学难点:同时,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能力,而初一正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运用语言描述视觉美的能力也有限,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如何感受美,形成自己的审美观。” 三、教法: 1、诵读法:新课标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以利于他们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所以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是琅琅书声。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与文本最直接的情感交流,因此,我将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放声朗读、美读和朗读挑战等途径深入品课文味。 2、联想想象法。《观舞记》是当代散文中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来写视觉形象的绝妙佳作,需要教师启发学生在读课文充分地发挥自己

《观舞记》教学设计

《观舞记》教学设计 《观舞记》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以课本“读一读,写一写”中的为主。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4、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优美生动的对舞蹈艺术的语言描写。 难点:通过反复吟咏作者观舞后的感受,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 2、师生上网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没有条件的地区可准备录音机、磁带、录像机、投影仪。 〔设计思路〕 新课标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能力,而初一正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教师的引导还很必要。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能力,可创设

特定的情境,以朗读作品中最富表现力的、能引起学生共鸣的语言为“切入口”,逐步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从而获得自己的人生启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舞导入 师:请同学们用心欣赏这段舞蹈,然后说说你们的感受。 动人的音乐,优美的舞姿,都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可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时,却似乎捉襟见肘,为语言的匮乏而苦恼,但大家别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冰心老人的《观舞记》,相信通过本文的学习,大家会有许多收获的。 二、配乐朗读,整体感知 朗读后谈初读体会,各抒己见,教师不要作硬性评定。 思考问题:此文是写给谁的?作者为何要送给他们? 由此问引出:姐妹舞蹈之“美”。 三、品读课文,集体探究 1、师:冰心的描绘,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之美,那她们的美是一种怎样的美呢?能否从文中找出两个字概括? 2、师:这种美在文中哪些具体语段得到生动的描绘?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观舞记》教学案 新人教版(I)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观舞记》教学案新人教版 (I)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品味文中对舞姿生动的描写,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重点) 2.感悟并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难点) 3.感受异国文化风情,培养审美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预习导学】 1.知识储备:《观舞记》是冰心写于五十年代后期的一篇散文。当时中印来往比较频繁,特别是1955年万隆会议的召开,更进一步促进了中印关系的发展。正是在这一背景下, 冰心以一场异国风情表演——印度舞蹈为题材,写下了这篇散文。 2.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1)给加点字注音 咿哑( yī)(yā)褶裙(zhě)颦蹙(pín)(cù)粲然(càn )嗔视( chēn ) 妥帖(tiē ) 铮铮( zhēnɡ ) 雏凤( chú ) 斗薮(sǒu ) 发髻( jì) 本色当行(hánɡ ) 叱咤风云( chì)(zhà)浑身解数(xiè)尽态极妍( yán)珠缨(yīnɡ)炫转 星宿(xiù)摇 (2)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颦蹙:皱着眉头,形容忧愁的样子。②粲然:笑容灿烂的样子。 ③嗔视:生气地看。④惊鸿:惊飞的鸿雁,形容美人体态 轻盈。 ⑤叱咤风云:形容威力极大。⑥尽态极妍: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 显示出来。 3.整体感知: 卡拉玛姐妹之舞灵秀飞动。试从形体、服饰、动作、神态、心灵等方面入手,分别在书中划 出你认为最能展现舞蹈之美的词句,做上批注。 【课堂探究】“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者在描写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的‘美’”时,大量运用了修辞方法。请分享你最欣赏的一句(段)。 如:“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很美。它美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卡拉玛姐妹 舞蹈节奏变化极快,节奏丰富。 【拓展延伸】 欣赏杨丽萍的舞蹈《雀之灵》。学习本文,用精致的形容词、生动形象的修辞手法来表 现自己所看见的和所想到的,写一两句优美的文字。 【布置作业】完成校本作业

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19、《观舞记》

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19、《观舞记》

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19、《观舞记》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静穆、粲然、妥帖、嗔视、叱咤风云、尽态极妍、浑身解数”等词语。 2、揣摩文章运用语言表现艺术形象的写法。 3、了解印度舞蹈艺术,丰富文化素养。 导学探究 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所了解的作者 冰心: 2、掌握下列生字。 咿哑(yī)粲然(càn)颦蹙(pín cù)惆怅(chóu chàng)静穆(mù)嗔视(chēn)叱咤(chì zhà)解数(xiè) 端凝(níng)尽态极妍(yán) 3、理解下列生词。 【清扬】纯净、昂扬向上。【端凝】端正而注意力集中。【粲然】笑容灿烂的样子。 【颦蹙】皱着眉头,形容忧愁的样子。【嗔视】生气地看。【静穆】安静庄严。 【变幻多姿】姿势多样,变化不定。 【离合悲欢】泛指聚会、别离、欢乐、悲伤的种种遭遇。 【叱咤风云】形容威力极大。

【浑身解数】全身招数。 【高视阔步】形容气概不凡或态度傲慢。 【尽态极妍】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 【息息相通】呼吸相关连,比喻关系密切。 【本色当行】做本行的事,成绩十分显著。 二、合作探究 1、冰心的描绘,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之美,那她们的美是一种怎样的美呢?能否从文中找出两个字概括?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美? 2、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语段,说为什么喜欢并大声朗读。(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方法等方面思考,让学生体会语言特点) 3、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优选精练 ★基础演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颦蹙()()端凝()咿哑()嗔视() 惆怅()()静穆()粲然()蠕动() 2、文学常识填空: 《观舞记》的作者是________ ,她的原名是________ ,她是我国________代著名作家和________ ,上学期我们学过她的诗 《________ 》。 3、仿照作者的语言特色,来扩写下面一段文字:

《观舞记》教学设计

《观舞记》教学设计:(大港四中:刘俊丽) 【教材分析】 本册第四单元选入的文章尽可能广泛地涉及了文化生活的不同方面,其中《观舞记》一文用精彩的文字再现了印度著名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精妙绝伦的舞蹈表演,在文字背后蕴涵的更是作家对艺术的体验和感悟,及由此生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通过阅读,我们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更可以借鉴作家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来写视觉感受的描写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学生分析】 七年级下的学生经过三个学期的培养,在班级中已经能够初步形成合作、交流、研究、讨论解决问题的良好学风。而相较于《安塞腰鼓》,《观舞记》叙事性较强,里面的描写较容易理解,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主要针对文章中的语言艺术、修辞手法尝试自己鉴赏文章;再加上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有争强好胜、不甘人后的特点,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利用小组教学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理念】 新课标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能力。七年级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教师的引导很有必要。因此我在课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中利用多媒体创造教学情境,以朗读作品中最富表现力的、能引起学生共鸣的语言为“切入口”,逐步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协作的精神,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多想、多说、多做,以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付诸实践贯穿课堂始终。对学生多给予肯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对学好语文更有信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积累字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 2、能力目标 (1)体会文章精妙的语言魅力,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2)感受舞蹈艺术“飞动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广泛接触吸收外国优秀文化,开阔视野,陶冶性情。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作家冰心大量运用修辞手法描写视觉形象的写作手法,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 (2)、教学难点:“如何感受美,形成自己的审美观。 【教学方法】: : (1)自主、合作、探究 (2)品读感悟法。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 2、师生上网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七年级语文下四单元19《观舞记》学案6人教版

19课观舞记(教师用) 学习目标 1、积累语句,熟读课文,了解印度舞蹈的艺术瑰丽,体会比喻和排比句的作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 4、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学习重点:目标1、2 学习难点:目标3、4 学习课时:三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时 预习?导学 一、创境导入:古老的民族造就古老的文化,古老的文化是记录人类文明历史的宝库。本学期我们感受了来自迅哥儿家乡带有呢土气息的乡村戏剧——“社戏”,那月下神形兼备的绘画艺术——“竹影”。这一切无不都在向我们诉说着人类历史的进步。今天,著名的冰心女作家又给我们带来一场美幻绝伦的异国风情表演——印度舞蹈,不相信?还是让我们先睹为快吧?! 二、资料链接: 1、走近冰心:冰心(1900.10一1999.2),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五四”时,她开始写小说、诗歌。她的散文语言清新秀丽,自成一体,称为“冰心体”,影响很大。许多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等多种文字,主要作品有《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诗歌《春水》《繁星》等。 2、了解印度舞蹈。 三、掌握如下字词: 1、给下面红色字注音: 斗薮(sǒu)粲然(càn)尽态极妍(yán)花鬘(mán)嗔视(chēn) 浑身解(xiè)数褶裙(zhě)雏(chú)凤叱咤(chì zhà)风云颦蹙(pín cù)2、解词: 颦蹙:皱着眉头,形容忧愁的样子。粲然:笑容烂灿的样子。 叱咤风云:形容威力极大。尽态极妍: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惊鸿:惊飞的鸿雁,形容美人体态轻盈。嗔视:生气地看。 四、感情朗读课文,找出描写印度舞蹈特点的语句,并用一个精辟的词语进行概括。 五、初读,整体感知: 1、在第一遍阅读时,可采用默读的方法来通读全文,注意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意,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你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说说本文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是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描绘了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也表现了印度舞蹈的美。 2、再次阅读文章。想想本文是怎样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描绘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呢?(这次阅读时,稍稍放慢速度,拿起笔来,边读边动笔做些圈点勾画。这篇文章的文字非常优美,也有一些生字词,请同学们参考注释自读全文,读的时候用直线勾画出不懂的词句,可以查找字典、词典;用波浪线勾画出你认为用的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学生自由诵读,批注自己喜欢的语句(段)。 3、文章开头问道:“我应怎样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没正面回答,你能从接下来的排比中找到答案吗?(统领全篇,定下赞美的感情基调。开篇点题,开宗明义。她们的舞蹈像诗、像画、像音乐、像雕塑一样美。四个“假如”

《观舞记》导学案及答案

时间:班级:小组:姓名:教师评价: 《观舞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词,了解冰心及其作品。 2.研习精彩语段,学习本文运用优美生动的语言表现艺术形象的手法。 3.了解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学会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 【中考考点】 1.对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和精彩语段的赏析。 2.学会多角度比较文学作品写法上的异同。 【学习重、难点】 1.展开想象,从优美生动的语言中领略印度舞蹈的艺术之美,加深对散文美的多方位认识。 2.在欣赏与对比中总结写作方法,力求学以致用。 【走近作者感受名人风采】 冰心(1900.10一1999.2),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五四”时,她开始写小说、诗歌。她的散文语言清新秀丽,自成一体,称为“冰心体”,影响很大。许多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等多种文字,主要作品有《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诗歌《繁星》《春水》等。 【了解背景探寻舞蹈奇葩】 印度舞历史悠久,对印度人来说,舞蹈不仅是艺术,更有宗教的含意。印度舞源自对神无比虔诚洁净无私的爱,舞者藉由本身的手指、手臂、眼睛、五官、身体表达和诠释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所以一些印度舞只在庙里表演给神看,印度舞也因此多了一层神秘色彩。印度传统舞蹈有四大流派,而“婆罗多舞”是最古老的古典舞蹈。舞者衣裙华丽,姿态优美,头戴半圆形花环,耳环和鼻饰闪烁,光彩照人,演员的手、眼、身、脚、步严密配合,面部表情喜怒哀乐瞬息万变。 【基础预习抓字词重释义】 1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斗薮.()粲.然()尽态极妍.()花鬘.()嗔.视() 浑身解.()数褶.裙()叱咤 ..()()风云雏.()凤颦蹙 ..()()2解词: 点染:叱咤风云: 惊鸿:尽态极妍: 颦蹙:本色当行: 嗔视:浑身解数: 粲然:

《观舞记》学案

《观舞记》学案 课前准备: 学生网上搜集资料查看有关印度舞蹈的资料。https://www.360docs.net/doc/ca17018672.html,/v_show/id_XODg2ODA1NDg=.html 印度是一个舞蹈的国度,无论在哪里,你都可以看到舞蹈者的身影。无论男女、无论老幼,只要有一块空地,大家聚在一起,鼓一敲,就可以跳起舞来。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印度的舞蹈,那就是“会说话”。人们不是用口,而是在用身体和表情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印度是公认的世界传统舞蹈的发祥地。印度传统舞蹈有四大流派,而“婆罗多舞” 是最古老的古典舞蹈。舞者衣裙华丽,姿态优美,头戴半圆形花环,耳环和鼻饰闪烁,光彩照人,演员的手、眼、身、脚、步严密配合,面部表情喜怒哀乐瞬息万变。 教学方法:资料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法。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 展开想象,领略印度舞蹈的艺术之美。 2. 品味语言,感受魅力所在。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刚刚走过那粗犷豪迈的黄土高原,领略了那代表着陕北汉子性格的天下第一鼓——安塞腰鼓的壮美。今天我们又将在我国著名女作家冰心的指引下,去感受一下异域他乡印度舞蹈的魅力和风采。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散文:《观舞记——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 二、理清思路整体感知 1、学生交流图片,了解印度舞蹈。用语言来阐述 印度舞蹈真美!美在她们的——————————— https://www.360docs.net/doc/ca17018672.html,/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D3 %A1%B6%C8%CE%E8%B5%B8%CD%BC%C6%AC 2、文章哪一部分是写观舞的?这一部分的前后分别写什么? (表达感受----观赏舞蹈----赞美感谢)三、小组合作:品读与赏析(11-18) 1、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表现“飞动的美”的? 身体 服饰 神态 心灵 2、下面我们分组合作学习,请同学们找出并向同组同学高声诵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者语句,并尝试用下列句式说话: “我发现(画面或者语言)美,你看(例句和分析)” 同学们分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每个同学都要把自己发现的美的语言点告诉同组同学,并选一个同学代表你们小组发言。 3、本文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蹈时用了那些修辞方法?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和语段,大声朗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作者运用了哪些语言技巧? (1、运用生动的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 2、正面描写结合侧面描写,多角度展示舞姿的美。 3、运用了许多修饰性的词语,增加文章韵味。) 四、对比阅读: 《观舞记》、《安塞腰鼓》请说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同:1、题材相同,都是描写舞蹈 2、都写了舞蹈的文化背景。(《安塞腰鼓》的文化背景是这么厚的黄土高原;《观舞记》卡拉玛舞蹈的文化背景是印度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 3、都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舞蹈。 异:1、在舞蹈风格上《安塞腰鼓》表现了阳刚之美; 《观舞记》表现的是阴柔之美。 2、《安塞腰鼓》没有用侧面描写,《观舞记》除了用正面描写,还用了侧面描写,写观众的反映等。 五、欣赏《雀之舞》 https://www.360docs.net/doc/ca17018672.html,/u33/v_NjYwMDcyMTM.html 六、结尾抒情: 同学们,45分钟很快就要结束了。我们从印度到中国,从现代到古典,从卡拉玛姐妹到美丽的杨丽萍,心灵一次次受到强烈的震撼。我衷心的祝愿大家每天都如这舞蹈般精彩。让我们用明亮的眼睛去观察,用聪敏的双耳去倾听,用美好的心灵去感受,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观舞记》教学案新人教版word版本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观舞记》教学案新人教版word版 本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品味文中对舞姿生动的描写,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重点) 2.感悟并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难点) 3.感受异国文化风情,培养审美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预习导学】 1.知识储备:《观舞记》是冰心写于五十年代后期的一篇散文。当时中印来往比较频繁,特别是1955年万隆会议的召开,更进一步促进了中印关系的发展。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冰心以一场异国风情表演——印度舞蹈为题材,写下了这篇散文。 2.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1)给加点字注音 咿哑( yī)( yā)褶裙( zhě)颦蹙(pín )( cù)粲然( càn )嗔视( chēn ) 妥帖( tiē ) 铮铮( zhēnɡ ) 雏凤( ch ú ) 斗薮( sǒu ) 发髻( jì ) 本色当行( hánɡ ) 叱咤风云( ch ì)( zhà)浑身解数( xiè)尽态极妍( yán )珠缨( yīnɡ)炫转星宿( xiù)摇

(2)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颦蹙:皱着眉头,形容忧愁的样子。②粲然:笑容 灿烂的样子。 ③嗔视:生气地看。④惊鸿:惊飞 的鸿雁,形容美人体态轻盈。 ⑤叱咤风云:形容威力极大。⑥尽态极妍:使 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 3.整体感知: 卡拉玛姐妹之舞灵秀飞动。试从形体、服饰、动作、神态、心灵等方面入手,分别在书中划出你认为最能展现舞蹈之美的词句,做上批注。 【课堂探究】“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者在描写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的‘美’”时,大量运用了修辞方法。请分享你最欣赏的一句(段)。 如:“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很美。它美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卡拉玛姐妹舞蹈节奏变化极快,节奏丰富。 【拓展延伸】 欣赏杨丽萍的舞蹈《雀之灵》。学习本文,用精致的形容词、生动形象的修辞手法来表现自己所看见的和所想到的,写一两句优美的文字。 【布置作业】完成校本作业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9课《观舞记》课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9 《观舞记》课中导学案 【学习方针】 1.能正确、流利、有爱情地朗诵课文。 2.了解印度舞蹈的艺术绮丽,领会比方和排比句的效果。 3.品尝、赏识文中描绘卡拉玛姐妹美丽舞姿的语句。 【学习进程】 一、导入新课 你赏识那些美丽的舞蹈,能给我们说一说吗? 二、预习查看 1.查看预习学案的完结状况。 2.查看字词的掌握状况。 3.查看收集的作者、著作的状况。 三、赏读课文,读出“美” 找出你喜爱的语句,在小组内有爱情朗诵,能够独自读、组合读、接龙读, 边读边在脑子幻想舞蹈的情形画面,使自己沉溺其间。

四、研读课文,感悟“美” 1.细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最恰当的词语,最妙的修辞, 最美的句式,最详尽 的调查。 ①最恰当的词语: ②最妙的修辞: ③最美的句式: ④最详尽的调查: 2.怎样了解“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3.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办法? 4. 作者运用了哪些言语技巧? 5. 文中除了正面描绘卡拉玛姐妹的舞蹈,还从观众的反 映旁边面地描绘。 6.怎样了解“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领会到 印度美丽悠长的文明 艺术”? 五、常识搬迁,仿照练笔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具有明显民族特色的舞蹈。下面,请 学习方才所说到的观 察办法,赏识《千手观音》的舞蹈画面。 要求:学习文章的写法,用精美的形容词和恰当的修辞 从各个方面来体现自 己所看到和所想到的,写一段美丽的文字。 提示与要求: (1)可用一个词、一句话来表达; (2)能够仿照课文2—5段的假定句,也可仿照第7段 的比方句,写几句排 比的话; (3)结合课文12—18段描绘,归纳运用精美的形容词、动词,生动的修辞, 奇妙的办法,丰厚的幻想写一小段文字。 各人依据自己的才能和喜爱挑选1、2、3中的一种办法表达。六、作业 调查一种舞蹈或其他艺术体现形式,试用学习过的办法 进行一番描绘。

观舞记 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观舞记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通过自读欣赏、感受舞蹈、文字和文化的美。 2、领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3、了解一些有关印度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 第一课时 自学提纲 1、查资料,了解作者冰心的生平 冰心: 2、默读全文,读的时候用直线勾画出不懂的字词,并给生字注音,解释词语: 清扬:咿呀(): 静穆():端凝(): 颦蹙():粲然(): 嗔视():叱咤():

惆怅():花鬘(): 斗薮():解数(): 尽态极妍(): 3、你认为文中还有哪些字词需要注音释义? 4、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文,注意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意,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5、为什么卡拉玛姐妹的舞蹈能那么样地打动人心? 6、本文描写了印度舞蹈的美,文中从哪些角度表现了印度舞蹈的美? 服饰: 姿态: 神情: 动作: 7文中哪些段落是正面描写卡拉玛姐妹的舞姿?文中哪些段落是侧面描写卡拉玛姐妹的舞姿?它们起什么作用? 8、本文描写了印度舞蹈的美,文中哪些语句或语段表现了舞蹈的美?请勾画出来,并说明理由。 9、品读课文,勾画出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的语段。说说表达效果。

比喻句: 排比句: 引用句: 课后练习 (一) 1、《竹影》作者,现代画家、散文家;《观舞记》作者,原名。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惬意()参差不齐()()咿哑()粲然() 颦()蹙()嗔()视 叱()咤()风云尽态极妍() 绚丽()阐述() 褶裙()供养() 蠕动()惆怅() 2、解释下面的词语。 变幻多姿: 浑身解数: 息息相通: 3、形似字注音组词

惆()___炫()___濡()___绚()___ 绸()___眩()___蠕()___询()___ 稠()___弦()___儒()___殉()___ 4、词语填空 变幻多___本色当___低回___转 咤风云___ 浑身___数尽态极___息息相___ ___合悲欢 5、解释句子中的词语: ⑴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都能形容尽致,尽态极妍! 尽态极妍: ⑵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 叱咤风云: ⑶她们又将在两三天内“惊鸿”般地飞了回去! 惊鸿:

《观舞记》赏析

《观舞记》赏析 今天查字典语文小编分享的是冰心的《观舞记》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作者简介 冰心(1900.10.05-1999.02.28),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原籍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被称为世纪老人。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出版的小诗 集有《繁星》(1923)、《春水》(1923)、《冰心诗集》(1932)。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开始出版5卷本《冰心文集》,收入1919至1982年创作的绝大部分作品,按体裁分卷,是迄今为止较为完善的一部文集 一、整体把握 印度舞蹈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是以此为背景的,表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她们以身体、神态、服饰来表现舞蹈的飞动的美: 光艳:秀丽的面庞;能说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女性的妩媚不仅表现在美丽的五官,更多地表现在眉目之间。未舞先有光彩先有情。 曼舞:长眉、妙目、手指、腰肢、髻花、褶裙、细步──从轻云般慢移到旋风般疾转。 神韵:印度舞蹈大多表现宗教故事,卡拉玛姐妹以神采飞扬的舞姿传神地表现了离合悲欢。让人不必拘泥于故事情节,而为之喜为之悲,精妙的舞蹈跨越了文化的隔阂,让人心灵相通。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舞蹈达到这种神韵,确实令人叹为观止。 用语言来表现舞台艺术,是很困难的,需要高超的语言技巧。本文主要是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段,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卡拉玛姐妹精妙的舞蹈。如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忽而双眉颦蹙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等等,尽

《观舞记》学案

《观舞记》学案 ,欢迎阅读! 《观舞记》学案设计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积累字词,以课本“读一读,写一写”中的为主。 b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 2.态度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3.道德情感价值观:鼓励学生接触、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 从中吸取精神营养,开阔胸怀。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2、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优美生动的对舞蹈艺术的语言描写。展开想象,领略印度舞蹈的艺术之美。 难点:通过反复吟咏作者观舞后的感受,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课时:1课时 课前预习活动案 一、预习内容 1、利用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 咿呀静穆颦蹙粲然斗薮嗔视

叱咤风云浑身解数尽态极妍端凝本色当行星宿 2、作者简介 冰心(1900年10月5日一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 籍贯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被称为“世纪老人”。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她的作品还有诗集《繁星》、《春水》,为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以“自然” “童真”与“母爱”为主题,以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自然的赞颂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为主要内容,表达了她对母亲的情感、对孩子的喜爱、对自然的赞叹及对人生的理解。 3 .文学常识填空。 《观舞记》的作者是_____ ,她的原名是________ ,她是我国_______ 著名作家和________ 上学期我们学过她的诗《_______ 》 4、文章哪一部分是写观舞的?这一部分的前后分别写什么? 5、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一次观赏印度舞蹈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古老的印度舞蹈的向往之情。(引出“飞动” 一词)请用“卡拉玛姐妹的美,美在”说一句话。 6、本文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蹈时用了那些修辞方法?找出 自己喜欢的句子和语段,用这种句式说一句话: 我喜欢“”,这句话中运用了的修辞方法,(表达效果) 二、预习要求 1、字词要会写、弄懂、记住。 2、了解作者

《观舞记》(学案)

《观舞记》(学案) 《观舞记》(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自读欣赏、感受舞蹈、文字和文化的美。 2、领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3、了解一些有关印度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 学习过程: 一、导入: 许多同学喜爱绘画,喜欢唱歌;也有些同学有乐器或舞蹈方面的特长,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力。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欣赏一段舞蹈,请同学们说说这是哪一个国家的(播放一首印度音乐的片段)。 不同国家和地域的音乐、舞蹈能够反映不同的文化风情。比如说我们的邻邦印度,就一向以其独具特色的歌舞闻名于世。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我们敬爱的冰心奶奶记叙自己观看印度舞蹈的一篇散文:《观舞记》。 二、初读,整体感知: 在第一遍阅读时,一般采用默读的方法来通读全文,注意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意,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全文,语速稍慢) 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请你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说说本文主要内容,如果能写在笔记本上则更好。 ——本文主要是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描绘了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也表现了印度舞蹈的美。 本文是怎样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描绘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再次阅读文章。在这次阅读时,我们稍稍放慢速度,拿起笔来,边读边动笔做些圈点勾画: 1,先给课文标上小节号。(共22小节) 2,这篇文章的文字非常优美,也有一些生字词,请同学们参考注释自读全

文,读的时候用直线勾画出不懂的词句,可以查找字典、词典;用波浪线勾画出你认为用的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三、研读课文: 1,正音正字。 2,本文描写了印度舞蹈的美,文中哪些语句或语段表现了舞蹈的美? ——第2——6小节 ——第13——18小节。 体会这些语段从服饰、姿态、神情、动作等多方面来表现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 四、阅读探析: (找出精彩语句或语段,认真思考) 1,思考题一: 请你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方法等方面思考,简单地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 ——生动的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舞蹈和舞蹈者的姿态,以及作者的赞叹之情。 ——正面描写结合侧面描写,多角度地展示舞姿的`美,引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 2,思考题二: 能否引用文中语句,并加上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舞蹈?或说说印度舞蹈主要表现些什么内容? ——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可以表现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也可以表现自然和其他,一般用音乐伴奏。 ——印度舞蹈主要表现神和人的故事,模拟自然界生物的姿态。(在第17、18节) 3,在自读过程中,有没有感到的不理解的语句? 问题一: 为什么第17小节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 自己”? ——卡拉玛的舞蹈非常优美,好像“飞动”起来。但是仅有“飞动”是不

部编版语文《观舞记》学案有答案

《观舞记》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积累字词,以课本“读一读,写一写”中的为主。 b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 2.态度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3. 道德情感价值观:鼓励学生接触、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从中吸取精神营养,开阔胸怀。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2、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优美生动的对舞蹈艺术的语言描写。展开想象,领略印度舞蹈的艺术之美。难点:通过反复吟咏作者观舞后的感受,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课时:1课时 课前预习活动案 一、预习内容 1、利用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 咿呀静穆颦蹙粲然斗薮嗔视 叱咤风云浑身解数尽态极妍端凝本色当行星宿 2、作者简介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籍贯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被称为“世纪老人”。现代著名

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她的作品还有诗集《繁星》、《春水》,为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以“自然”“童真”与“母爱”为主题,以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自然的赞颂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为主要内容,表达了她对母亲的情感、对孩子的喜爱、对自然的赞叹及对人生的理解。 3.文学常识填空。 《观舞记》的作者是________ ,她的原名是________ ,她是我国________代著名作家和________ ,上学期我们学过她的诗《________》。 4、文章哪一部分是写观舞的?这一部分的前后分别写什么? 5、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一次观赏印度舞蹈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古老的印度舞蹈的向往之情。(引出“飞动”一词)请用“卡拉玛姐妹的美,美在”说一句话。 6、本文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蹈时用了那些修辞方法?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和语段,用这种句式说一句话: 我喜欢“”,这句话中运用了的修辞方法,(表达效果) 二、预习要求 1、字词要会写、弄懂、记住。 2、了解作者。 3、熟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三、我的问题 课堂活动案 一、预习展示: 1、字词检查 二、导入新课 舞蹈是一门艺术,是最为优美的肢体语言,是难描的画,是心灵的诗。舞蹈的最高境界莫

19、《观舞记》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观舞记》阅读理解题 一、基础知识题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颦蹙()()端凝()咿哑()嗔视() 惆怅()()静穆()粲然()蠕动() 2、文学常识填空: 《观舞记》的作者是________ ,她的原名是________ ,她是我国________代著名作家和________ ,上学期我们学过她的诗《________ 》。 二、课内语段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题: 帘幕慢慢地拉开,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 卡拉玛·拉克希曼出来了。真是光艳地一闪!她向观众深深地低头合掌,抬起头来,她亮出她的秀丽的面庞和那能说出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 她端凝地站立着。 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声唱起,卡拉玛开始舞蹈了。 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瞋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帖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像湿婆天一样,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1、文中哪句话最能表现印度舞蹈的民族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抓住哪些方面来描述卡拉玛精湛舞姿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选文中摘抄出照应“离合悲欢”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文字主要表现了什么?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读了冰心这段文字有何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