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化分数甄别 强调信息反馈

淡化分数甄别  强调信息反馈
淡化分数甄别  强调信息反馈

淡化分数甄别强调信息反馈

发轫于20世纪初的现代课程评价是以整个世纪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为背景的,所以,从其产生之日起,它就以科学所崇尚的客观、量化为标志。不过,对教育来说,量化的评价是把复杂的教育现象加以简化或只评价简单的教育现象,这样往往会丢失教育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

一、注重分数甄别的定量评价

定量评价是一种以量化为基础的评价方法,更多地能够看作是一种工业化的评价模式,即用一把卡尺来卡螺丝帽,合格的就是合格,差一点就是不合格。这种量化的评价方法从表面上看是比较公平和准确的,因为它能够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对象。这种机械的做法对于产品的严格把关很有必要,它能够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在传统的体育学习评价中,也沿用了这样定量的评价方法,例如,测试同一个年级学生的100米跑成绩,凡是达到14秒8即为及格。要知道,在体育课程和教学中我们评价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能够通过学习而持续发展变化的学生,这怎能与规格标准能够一成不变的工业产品相提并论呢。况且,难道100米跑14秒8的学生在各方面都一定比跑15秒的学生强?我们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是否更应该考虑学生通过学习后所取得的进步呢?是否更应该注重伴随这些进步所产

生的成功体验,而不是冷冰冰的分数和测试成绩呢?如果只从分数和测试成绩上来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其结果往往导致了考试成绩好的学生沾沾自喜、盲目自大,不追求进步和发展;考试成绩差的学生则可能灰心丧气、动摇意志,失去体育学习的信心。这实际上对学生来说是很不公平的,因为学生无论在体能、技能、兴趣、个性等方面都存有很大差异,有些学生不用怎么努力,体能和运动技能成绩也能达到优秀;有些学生“天分”较差,虽十分努力,成绩依然达不到优秀,从而严重挫伤了这部分学生自信心和自尊心,削弱了他们体育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使他们远离体育活动。

在课程评价上使用定量评价的方法固然重要,但并不是说只有定量评价能够反映课程的实质。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定量的评价方法只能起甄别和选拔的作用,比较适合于对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作出评价,但很难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锻炼习惯、意志品质、自信心和自尊心、合作意识等。如果仅采用定量评价势必会造成所能评价到的内容非常少,从而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体育学习和体育活动情况的,最终只能导致体育学习评价走进死胡同。

二、强调信息反馈的定性评价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学段特点,建议对小学生实行以定性评价为主的体育学习评价。其中,对小学1~2年级的学生采用评语式评价,对小学3~6年级的学生采用评语式和等级制评定相结合的方式实行综合评价(仍以评语式评价为主)。

鉴于评语式评价在小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中的重要性,体育教师应注意写“评语”的质量。要想使评语真正发挥其反馈、调整、激励的功能,使之成为师生交流的信息通道,就必须要求评语简要、精炼、中肯,有针对性、真诚、富于感情、有重点、不求全责备,让学生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学习心理状态(见案例1)。首先,评语要符合不同年龄特点学生的需要,如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自我检查和评价水平较低,他们对自己的理解往往依赖于他人的评价,所以应给予低年级学生明确的、具体的、鼓励性的评语。其次,评语要符合不同个性特点学生的需要,要有针对性,力求把评语与学生的个性结合起来,使之发挥更大的激励作用,如给优生的评语应尽可能客观,以防止他们滋长骄傲情绪;而对差生的评语则要使他们常常感到自己在进步,有成功的情绪体验。第三,体育教师应热爱每个学生,特别是对差生,要努力通过评语与学生沟通情感,消除师生关系的心理障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交流不但仅体现在体育课堂教学上,在体育学习评价中也能够实行信息交流,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准确与否,很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我们要注意拓宽师生交流的信息通道,消除师生关系的心理障碍,让情感交流贯穿于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全过程,从而真正发挥评价的反馈、调整和激励的功能。

案例1:评语式和等级制评价

水平二(小学3~4年级)学生体育学习成绩评定

同学:

你在本学期乒乓球项目学习中,表现非常优秀,令人羡慕,学习体育的热情很高,十分可喜。但是,作为一位小伙子,在游泳中的勇气还不够。下次游泳你能勇敢些吗?老师等着你的行动,相信你一定能行。

教师(签名)

年月日

水平二体育学习成绩评定表(示例)

评析:从年龄特征来看,水平二(小学3~4年级)的学生是形成体育态度的关键时期,通过2年的体育学习和活动,以及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能、运动技能、社会认知水平的提升,能够形成较为稳定的体育兴趣和积极的体育态度。所以,在给水平二的学生写评语时,应以鼓励式评价为主,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使学生改进学习。另外,在评语式评价的基础上,都可采用等级制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实行评定。

三、强调定性评价并非否弃定量评价

应该指出的是,新体育课程强调定性评价并不是对定量评价的简单否弃。从根本上讲,定性评价应该内在地包含定量评价,且定性评价是为了更逼真地反应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所以,定性评价从本质上并不排斥定量评价,而是把它统整于一身,在适当的评价内容或场景中能够依然使用定量的方式实行评价。

一般来说,在新体育课程评价实践中,首先是对可定量的指标实行定量评价后再对不能量化的指标实行定性评价,其次还要对定量评价结果实行定性分析,这样就使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充分体现出定性评价是定量评价的指导,定量评价又是定性评价的基础,从而有利于二者取长补短,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

由此可见,虽然在体育学习评价中实行定量评价的方法有其客观性的一面,但其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因为有很多方面(如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是暂时还无法实行准确定量的;定性评价虽然在很大水准上能实行整体性评价,给学生以弹性化、个性化的发展空间,但这种评价方法对评价者的要求相当高,同时因为其主观性较强,使其效度受到一定的影响。新体育课程将目标定位在增强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合等整体健康方面,所以,体育学习成绩评价方法不应是单一的,而应是多元的,应该制定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以衡量学生健康水平为主的评价体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