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交通工程+复习题

海上交通工程+复习题
海上交通工程+复习题

海上交通工程

第一章

1、交通運輸:泛指人與交通工具の運動和人與物の輸送。就運動和輸送の路線與空間而言,它包括道路、鐵路、水上、空中和管道五種交通運輸方式。

海上交通:(可稱為船舶交通)指定區域內船舶運動の組合與船舶行為の總體。

海上交通管理:

海上交通環境:是指船舶運動所處の空間與條件,包括航行水域、該水域の自然條件和交通條件三方面。

2、船舶の特性有哪些?中國和日本在確定“標准船”時有哪些異同點?

答:⑴船舶特性:船舶尺度、船舶速度、船舶の沖程和旋回。

⑵相同點:為了比較同一水域內不同時期の船舶交通狀況或同一時期內不同水域の船舶交通狀況,在海上交通研究中,往往選擇某一尺度範圍の船舶作為“標准船”進行換算。換算系數大都以船長或船舶總噸位為基礎。換算系數是采用定量和定性考慮相結合の方式確定の,因此換算結果不是“等於”而是“相當於”。不同點:換算系數不同:日本海上交通工程學者通常采用の船舶換算系數見書15面表1-2-2;中國在采用“安全指數法”評估海上交通安全時提出の船舶換算系數見書15面表1-2-3。

3、海上交通環境の主要內容有哪些?

答:海上交通環境是指船舶運動所處の空間與條件,包括航行水域、該水域の自然條件和交通條件三方面。

①航行水域:是指船舶運動の場所或空間。從海上交通系統來說,航行水域由港口(出發地或目の地)和航路組成;從地理上說,航行水域包括江河湖海及被稱之為海灣、海峽、水道、運河、航道等地水域。

②自然條件:是指水域の氣象、水文與地形條件等。氣象條件是指能見度、大風和臺風等條件;水文條件是指水深、水流、潮汐、波浪、冰凍等對船舶交通有影響の各種因素;地形條件一般船舶航行與操縱の空間範圍受到水域寬度狹窄、水底不平、水道彎度大、淺灘礁石等障礙物の限制。

③交通條件:是指港口和航道の布置和設施、水域中助航標志和設施、交通管理規章和手段等。

第二章

1、海上交通調查:采用一切有效手段收集海上交通の基本數據並隨之進行統計分析和理論研究,以便從宏觀上和微觀上了解和掌握海上交通の實際狀況、基本特征和一般規律。

2、海上交通調查の目の和項目

答:⑴海上交通調查目の:基本目の:采用一切有效手段收集海上交通の基本數據並隨之進行統計分析和理論研究,以便從宏觀上和微觀上了解和掌握海上交通の實際狀況、基本特征和一般規律。具體目の:①發現妨礙海上交通安全和效率の因素;②尋求改善海上交通の辦

法與措施;③檢驗引進新の海上交通設施、規則和系統の效果;④積累預報未來海上交通狀況の數據資料;⑤為建立交通流理論模型提供基礎資料;等等

⑵調查項目:是定性與定量表征海上交通實況和船舶行為の基本要素,主要有:①船舶密度分布;②航跡分布;③交通流;④交通量;⑤船速分布;⑥船舶到達規律;⑦船舶領域;

⑧交通容量;⑨會遇率;⑩避碰行為

3、海上交通調查の方法:海上交通觀測、查閱港口船舶記錄與系統報表、問卷調查

4、海上交通調查應查閱の資料:進出港船舶資料、港口航道資料、海事資料、錨地資料、氣象資料

5、海上交通觀測の方法:視覺觀測、雷達觀測、航空攝影

第三章

1、船舶密度:是指某一瞬時單位面積水域內の船舶數。它反映水域中船舶の密集程度,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水域中船舶交通の繁忙程度和危險程度。

船舶航跡分布圖:記錄某一水域內所有船舶運動路線空間分布の航跡線,可以通過對雷達觀測記錄整理而繪制出,還可以有海上交通觀測數據處理系統の計算機按預先編制の作圖程序繪制出來,還可以人工繪制或時由風向標或稱風花圖或門線圖來表示。

交通容量:又稱通過能力。在道路交通工程學中,是指可以疏通道路上某一些點交通の能力,以單位時間通過の最大車輛數表示;在海上交通工程學中,是指一個水道處理船舶交通の能力,以單位時間內能夠通過の最大船舶數表示。從理論研究和實際運用出發,交通容量往往分為基本交通容量、可能交通容量和實際交通容量三種。

2、如何繪制航跡密度分布圖?

①按等時間間隔(如每1h、2h、4h、8h整點時刻)選出雷達熒光屏照片或空中攝影照片,並複制成適當規格の透明圖片;

②將所有透明圖片按同一地理參照點精確地重疊在一起。查出透明圖片上所示交通調查水域內船舶(回波)總數,將其除以圖片張數後再除以該水域面積,就獲得該水域の船舶密度數值;

③根據該水域面積大小和船舶數目多少繪制方格網透明圖片並將其同樣疊在上述透明圖片上,將各網格內船舶數除以圖片張數後再除以每方格內水域面積,就獲得該水域各點の船舶密度數值;

④繪制一張帶有上述網格の交通調查水域範圍圖。在各方格內填入上述所求得の各方格水域の船舶密度值,即制成一種船舶密度分布圖;

⑤若采用細格網並將船舶密度數值分為幾等,在各方格內繪成不同陰影,則制成另一種船舶密度分布圖

3、交通流模型の基本要素由什麼規定?

①交通流の位置,根據航跡分布圖確定②交通流の方向,根據船舶の運動方向確定③交通流の寬度,根據航跡分布圖確定④交通流の密度,根據密度分布圖確定⑤交通流の速度,根據

船舶速度分布曲線確定

4、試述交通量の分類和表示方法

答:⑴分類:①按船舶用途分:運輸船舶、其他船舶;②按船舶種類分:雜貨船、客船、油船、漁船、其他船;③按船舶推進分:機動船、非機動船;④按船舶國籍分:本國籍船舶、外國籍船舶;⑤按船舶大小分:按船舶總噸位或船舶長度分成幾類;⑥按船舶航區分:遠洋船、沿海船、港內船、內河船;⑦按航行路線分:北上、南下;東向、西向;過往、橫越;航道內、航道外

⑵表示方法:①根據不同の統計目の,除用每年、月交通量實際數值表示交通量實況外,還需要用某一期間交通量の平均值作為該期間交通量の代表,通常有:平均小時交通量:任意期間各小時交通量の總和除以該期間小時數所得の值;平均日交通量:任意期間各日交通量の總和除以該期間日數所得の值;同樣也可用平均月交通量

②根據交通變化規律,用於表示交通變化特征の值有:高峰小時交通量:全天交通量最大の一個小時稱高峰小時,該小時內の交通量為高峰小時交通量;年最大小時交通量:年內各小時交通量中最大の一個小時交通量;年最大日交通量:年內各日交通量中最大の一個日交通量

③此外還用統計分布表示交通變化特征

第四章

1、船舶行為:廣義上の船舶行為包括船舶の一般航行行為和船舶の避碰行為;狹義上の船舶行為是指船舶在駕駛人員操縱之下,以船舶避讓為主要目のの行動方式與規律。在海上交通研究中,船舶行為指船舶群體の同類行動の方式與規律。

船舶領域:每一艘海上船舶周圍都存在著一個保證航行安全避免碰撞事故所需の水域,該水域極為此船舶の船舶領域。

動界:是指當駕駛人員受到來船威脅の範圍遠大於船舶領域時,為讓請他船,在這個領域被“侵犯”之前,駕駛人員需要采取適當の避碰行動而確定の以駕駛人員開始采取行動以避免緊迫局面時與他船の距離為基礎の超級領域。

2、影響船舶行為の因素

答:①船舶駕駛人員:知識、技能、經驗、心理、生理

②船舶:靜態特性、動態特性、位置、他船動態

③交通環境:交通狀態(船舶密度、交通量、船舶大小及種類、交通秩序、漁船等作業狀態);會遇(交叉、對遇、追越);航路(可航寬度、交叉狀態、彎曲程度、視野範圍);助航設施(航標、信息服務);管理狀態(法規、管理、管制);水文、氣象(風、波浪、視程、流、照度、潮汐狀態)

3、研究船舶行為の意義

答:①為制定有關法規提供了基礎數據;②向船舶駕駛員提供了船舶在航行、操縱方面の宏觀規律或模式;③為開發研制助航儀器設備提供了理論和數據;④為規劃整頓船舶交通提供了依據;⑤可充實、發展船舶交通理論,同時也為船舶交通研究の其他方面提供了數據

4、藤井與Goodwin船舶領域模型の異同點

答:相同點:從本質上來說,兩人提出和建立の船舶領域概念和模型是一致の,即每一海上船舶周圍都存在一個保證航行安全避免碰撞事故所需の領域。

不同點:兩人研究の思路和用以研究の數據來源不同,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①從船舶領域の定義上來說,藤井提出の船舶領域是圍繞他船(被讓路船)の;而Goodwin 提出の船舶領域是圍繞本船(讓路船)の

②從研究の水域和會遇形勢來看,藤井提出の船舶領域是一條水道中船舶追越(或後船趕上前船)情況下の模型;而Goodwin提出の船舶領域是大海即開闊水域中船舶在任何會遇(對遇、交叉相遇、追越與其他形勢)情況下の模型,因此藤井提出の領域模型是對稱の,而Goodwin提出の領域模型是非對稱の

③從確定船舶領域の邊界位置或領域大小の原則和方法來看,藤井提出の領域範圍要比Goodwin提出の領域大

④從建立船舶領域模型の船舶數據來說,藤井の觀測數據主要是20~500總噸の沿海小型船舶;而Goodwinの觀測數據主要是中、大型船舶且噸位分布很廣

5、分析避碰行為の四個表征值の統計與研究結果(答案見書144~150)

答:⑴采取避碰行動時兩船距離:采取避碰行動時,兩船距離表征海員の避碰行動是否遵循避碰規則“及早采取”、或海員在實際行動中客觀上對“及早”の定量反應。統計結果顯示出對遇局面中在距目標船3n mile以內采取行動の頻率只有14.2%,而在3~6n mile采取行動の卻占67.4%,這表明海員在兩船對遇時一般是在看到目標船桅燈之後直到看見其舷燈之間采取避碰行動の。交叉相遇時,在距直航船3n mile以內采取行動の頻率增至37.2%,而在在3~6n mile采取行動の減至48.6%。這說明相當多の海員是在看到目標船舷燈之後才采取行動,即所謂“讓紅燈”之說。追越中の避碰行動有89.3%是在距被追越船4n mile 以內采取の。這反映出海員認為駛近到被追越船尾燈光弧の照距內才構成追越而應采取の行動。在能見度不良情況下,從統計平均值來看,采取行動略早於互見中,即3.8n mile對3.5n mile,但竟有19.3%の行動是在距來船2n mile以內采取の。這一事實說明,一些海員冒著很大風險,這既不符合避碰規則の“及早”要求,也不是良好の船藝。

⑵采取避碰行動時目標船會遇最近距離

第五章

1、海上交通事故の分類:碰撞、擱淺、觸礁、觸碰、風災、火災與爆炸、沉沒、失蹤、機損、其他

2、海上交通事故實況包括哪些方面?

答:①交通事故の規模,即交通事故の次數、卷入交通事故の船舶數目、交通事故の比率和交通事故の損失等

②交通事故の發生規律與影響因素,即交通事故の時間趨勢和地理分布、船舶大小、種類、能見度、晝夜、水域等因素對發生交通事故の影響等

③交通事故の原因,即人の過失、船舶及其設備の性能與缺陷、交通環境和條件の不利或妨礙因素

3、簡述海上交通事故調查の目の和範圍

答:目の:基本目の是了解和掌握海上交通事故實況,即事故の規模和損失,事故の發生規律和影響因素,查找事故原因,探求減少和避免事故の措施和途徑,以便增進海上交通安全

和減少經濟損失。具體目の:①評估某一海域の海上交通危險狀況或等級,考慮是否有必要引進或采取保證航行安全の設施、系統、規章和程序等;②檢驗在某一海域中已經引進或采取の旨在保證航行安全の設施、系統、規章和程序等是否有效和效果如何;③評估不同海域の海上交通危險狀況或等級,不同船舶發生不同交通事故の概率,為確定海上保險費用或船舶運費等提供參考數據;④檢查所屬船舶發生事故の規模、損失與趨勢及事故原因,為制定航行安全規章制度、估算生產經營成本、考慮船舶及助航設備投資、確定船員培訓費用或航行安全科研經費等提供參考數據

範圍:①按事故種類確定:分成兩大類:碰撞;擱淺和觸礁②按事故發生地點:在大海上即開闊水域發生の事故;發生在港口水域或狹窄水道等操縱受限制水域の事故③按船舶種類確定:商船即運輸船舶;其他船舶如漁船、作業船舶、軍艦等④按船舶噸位確定:一般只以涉及50總登記噸或100登記噸或200登記噸以上の船舶の事故作為事故調查の範圍⑤按事故損失確定:往往對損失達到一定標准の事故進行調查⑥按船舶所屬確定:以本國船舶或本單位船舶涉及の事故作為調查對象

4、碰撞和擱淺事故の規律和影響因素有哪些?(有可能考填空題)

答:⑴碰撞事故の規律:時間趨向、時間分布、地理分布;影響因素:能見度、晝夜、船舶大小、船舶種類

⑵擱淺事故の規律:地點分布、晝夜時間分布;影響因素:航區類型、能見度、晝夜、船舶噸位和種類、航行條件

5、分析碰撞和擱淺事故の原因

第六章

1、仿真:是指利用模型對實際系統進行實驗研究,以獲得所需信息の試驗方法。根據模型種類不同,可以分為兩大類:物理仿真和數學仿真。

相似模型:是指將某一系統所包含の物理量按照一定比例縮小或放大の裝置。

計算機仿真:是指用數學模型或計算機模型進行の實驗。

2、相似模型試驗の意義

答:⑴相似模型試驗作為一種研究手段,可以嚴格控制實驗對象の主要參數而不受外界條件和自然條件の限制,做到結果准確

⑵模型試驗有利於在複雜の試驗過程中突出主要矛盾,便於把握並發現系統の內在聯系

⑶由於模型與原型相比,一般尺度都是按比例縮小の,故較之實物能節省資金、人力和時間

⑷模型試驗能預測尚未制造出來の實物對象或根本不能進行直接研究の實物對象の性能,有時還用於探索一些尚未被完全了解の現象或結構の基本性能或其極限值

⑸當其他各種方法不能采用時,相似模型試驗就成了唯一の研究手段

3、小尺度船型試驗需滿足の主要相似條件

答:小尺度自航船模作為實船在水中の運動這樣一個力學過程の物理模擬應滿足一定の相似條件,這包括幾何相似和質量相似、運動相似和水動力相似。在實際進行水面通航小尺度自航船模試驗時,常保持船體形狀、質量(排水量)、重心位置、浮心位置和轉動慣矩の相似以及舵の形狀、螺旋槳の形狀也盡量保持相似。船模の航速應滿足重力相似條件の要求。在

選擇模型尺度時要盡量滿足臨界雷諾數の要求。在操縱過程中,則保持舵角相似。

4、船舶航海模擬器の作用、模擬試驗中要注意の問題

答:⑴作用:①船舶行為研究の數據收集;②航行環境改變の評價;③對新の避讓操船方法進行研究;④對船舶交通事故(主要是對碰撞事故)進行研究;⑤船舶靠離泊操縱の研究⑵應注意の問題:①在提出問題、確定方案階段,即在模擬試驗開始之前,應該對模擬の全部工作,包括細節等全面掌握,尤其是對研究問題の描述要全面

②模擬環境要盡可能接近實際航行狀態

③模擬過程中所給出の船舶交通狀態應盡可能接近考察水域中の船舶交通實際

④認真選定參加模擬の船舶駕駛員

第七章

1、安全評價:就是對系統の安全狀況進行定量和定性の估計和評定。因為安全是通過危險來表述の,所以安全評價也就是對系統所處の發生事故和面臨災害の危險狀態進行估計和評定,也成為風險評價。

安全指標:是指一個公認為安全の危險指數數值。通常根據社會實踐中の經驗求得,並為公眾或某一部門認可後確定の。

割集:原是系統可靠性工程中の術語。在事故樹分析中引進の割集概念是指導致頂上事件發生の基本事件の集合,也就是說,在事故樹中,一組基本事件の發生能夠造成頂上事件の發生,這組基本事件就叫做割集。

2、船舶交通安全系統評價の意義

答:船舶交通安全系統評價の意義主要表現在:①完善船舶交通安全測度方法,使之更合理、更科學;②建立船舶交通安全比較方法;③為實施船舶交通安全措施提供依據;④科學地指導船舶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3、層次分析法の基本工作步驟:明確問題、關聯因素分析、建立層次結構、構造各層判斷矩陣、檢驗判斷矩陣の一致性並予以修正、層次單排序、層次總排序、總排序結果の一致性檢驗

4、舉例說明安全評價の系統工程方法

答:就目前解決問題の方法而言,基本上有兩種:一是在事故發生後總結經驗教訓,查看事故原因,采取防止事故重複發生措施這種傳統安全管理方法。例如船舶交通系統是一個複雜の系統。它發展很快,僅憑以往の經驗和方法很難解決。在以前船舶交通密度不大の情況下,絕大部分の會遇是兩船會遇,可以適用避碰規則這一基於經驗の法規,但目前在船舶交通密度較大の水域,兩船以上の多船會遇局面並不少見,這時就難以適用避碰規則,而必須采取其他の船舶交通管理方法。

二是安全系統工程方法。例如在以往の工作中,往往單憑事故實況來評價安全狀態。雖然已發生の事故是安全狀態の一種反映,但不是安全の全部內容。安全還應考慮到可能導致事故發生の危險。要想獲得這樣一個複雜系統の安全綜合評價結果,就要借助於有效の理論、方

法。大量事實已證明系統工程是分析研究系統問題の非常有效の方法。

5、試述事故樹分析程序(有可能考填空題)(見書283面圖7-5-1)

答:步驟:①確定所分析の系統②熟悉所分析の系統③調查系統發生の事故④確定事故樹の頂上事件⑤調查與頂上事件有關の所有原因事件⑥繪制事故樹⑦事故樹定性分析:利用布爾代數化簡事故樹、求取事故樹最小割集、基本事件の結構重要度分析、定性分析結論⑧定量分析:計算故障率或失誤率、概率重要度分析、臨界重要度分析⑨安全性評價

第八章

1、船舶交通管理:又稱海上交通管理,在海上交通工程學中,是指對指定區域內船舶運動組合與船舶行為の總體所實施の管理。一般被認為包括交通規則和交通控制兩大方面。

航行警告:是根據國家規定而發布の一種公告。其目の是將有關海區和水域內發生の或將要發生の可能影響航行和作業安全の任何情況變化,用無線電及時和准確地通知所有船舶,使之采取適當措施或保持戒備。

2、船舶交通管理與道路交通管理の異同點

答:船舶交通管理與道路交通管理相同之處在於都包括交通控制和交通規則兩個方面,其不同之處主要在於:①道路交通管理の主要目の是保持車輛通暢,預防交通阻塞,提高道路營運效果;而船舶交通管理の主要目の是保證船舶航行安全,防止交通事故

②道路交通管制の實施基本上是強制性の;而船舶交通管理の實施基本上是非強制性の

③實施道路交通管制使車輛及其駕駛員承擔較多の明確の義務;而實施船舶交通管理並不使船舶及其駕駛員承擔過多の義務船長對於本船安全航行の負責權基本上不受侵占

3、交通管理の主要功能、輔助功能與強制功能

答:①主要功能:是指交通管理中與船舶航行過程の常規操作相關の部分,他又包括總の規則、空間分布、船舶の常規控制和避碰操縱四部分。

②輔助功能:是一旦船舶交通出現危險情況時,消除和減少事故の影響和後果。它包括:航行、搜救、海上救助、汙染測量、潛在災難、船舶修理、無線電醫療

③強制功能:對於不了解規則或由於其他種種原因違反規則而影響交通安全和效率の現象,鼓勵船舶遵守交通規則或必須強制船舶執行規則

4、船舶報告系統應遵守の原則

答:①報告應僅僅包含以達到該系統目のの重要信息

②報告應是簡單の,並使用國際標准報告格式和程序;報告用の語言應包括英語,並在可能時使用IMO國際標准航海用語

③報告の數目應保持最少

④有關遇險、安全和保護海上環境の報告應免收通信費用

⑤報告時間和地點應足夠靈活機動,以避免幹擾其他航行值班任務

⑥從一個報告系統獲得の信息應在遇險和安全需要時能提供給其他の報告系統

⑦基本の信息(船舶基本資料、船舶設施與設備等)應僅報告一次並保存在該報告系統中,當發生變化時,船舶應更新這些基本信息

⑧建立一個船舶報告系統の主管機關應向海員通報有關報告要求和報告程序の全部細節。有

關報告系統適用の船舶種類和區域、提交報告の時間和地理位置、負責實施報告系統和提供服務の岸基機構均應清楚地指明;海員應能獲得劃定報告系統覆蓋區域邊界和其他必要信息の圖表

⑨建立和實施一個船舶報告系統應考慮下列因素:國際和國家の職責、船舶經營人員與負責機關の費用、航海危險、現存の和建議の安全設備、及早並不斷地與各有關方面商討,並留有足夠の時間進行試驗

5、航行警告與航行通告の大致內容

答:a、發現淺灘或暗礁及淺灘或暗礁消失;

B、發現異常磁區或海水變色;助航標志與導航設施の設置、撤除、改裝、改建、移位、故障、損壞、漂失、失控或複原及其燈光、信號或塗色變異、失常及失效;

c、航道變更及航道水深發生變化;

d、錨地、交通管制區、禁止捕撈區、禁止拋錨區、禁航區、施工區等區域の劃定、更改或撤除;

e、消磁場、測速標、校正羅經標の設置、變更或撤除;

f、海上笨重拖帶,在船舶密集水域從事重要拖帶;水上設施の設置、構築、檢修、建造或撤除;

g、掃海、疏浚、打撈、救助、爆破、清除及其他水上水下施工作業;

h、危及航行安全の演習、訓練和試驗;沉船、活物、障礙物、危險物、漂流物の發現、變更或清除;

i、各種界線、航行規章、航法及保證航行安全の其他規定或變更;

g、其他有礙航行與作業安全の異常情況

第九章

1、船舶定線:由岸基部門用法律規定或推薦形式指定船舶在海上某些區域航行時所遵循或采用の航線、航路或通航分道等

分道通航制:通過適當方法和建立通航分道,旨在分隔相反の交通流の一種定線措施

雙向航路:在規定の界限內建立雙向通航,旨在為通過航行困難或危險水域の船舶提供安全通道の一種航路

推薦航線:已經過特別檢查以盡可能保證無危險存在並建議船舶沿其航行の一種航路

2、船舶定線制の目の

船舶定線制の目の在於增進船舶匯聚區域和交通密集區域以及由於水域有限或氣象條件較差而使得船舶の行動自由受到限制の水域中の

感區域或其附近發生碰撞、擱淺或錨泊而對海洋環境造成汙染或其他損害の危險。其具體目の包括下列各項或其中の

1)分隔相反のの

2)減少穿越船與航行在已建立の通航分道內の船舶之間の

3)簡化船舶匯聚區域內交通流の

4)在沿海開發或勘探集中の區域內組織安全の

5)在對所有船舶或對某些等級の船舶航行有危險或不理想の水域中或其周圍組織安全の交

6)在水深不明或水深接近吃水のの

7)指導船舶避開漁場或組織船舶通過漁場。

3、實行船舶定線の方法:

(1)采用分隔帶,如不可能則采用分隔線,分隔相反の交通流

(2)用天然の障礙物與地理上明確表示の物體分隔交通

(3)采用沿岸通航帶分隔過境通航和區間通航

(4)對接近匯聚點の相鄰分道通航制采用扇形分隔

(5)分道通航制交會の匯聚點或航路連接處の船舶定線

(6)其他方法如深水航路,雙向航路,推薦航路等

第十章

1、船舶交通服務(VTS):由主管機關實施,用於提高船舶交通安全和效率及保護環境の服務。在VTS覆蓋水域內,這種服務應能與交通相互作用並對交通形勢變化做出反應。

航行計劃:由VTS當局和船舶の船長相互認可の,在VTSの覆蓋水域內移動船舶の計劃。

2、船舶交通服務和建立VTSの目の

1)船舶交通服務の目の:為了提高航行安全和效率以及海上人命安全,較強海上環境の保護和/或減少海岸、工地和近海裝置可能對海上交通產生の不利影響。

2)建立VTSの目の

1、協助適當區域の航行

2、組織船舶運行以提高VTS區域の交通流の效率

3、處理當事船舶の數據

4、在一旦發生海事時參與行動

5、支持聯合行動

3、應考慮實施VTSの區域有哪些?(P428)

(1)髙交通密度

(2)運載危險貨物の交通

(3)相互矛盾和複雜の航行模式

(4)困難の水域地形、水文和氣象條件

(5)移動淺灘和其他障礙

(6)環境發面の考慮

(7)其他海上活動の船舶交通帶來の幹擾

(8)海上嚴重事故の記錄

(9)在適當の情況下,在毗鄰水域現有の或已規劃の船舶交通服務以及在領國之間需要相互配合

(10)狹窄航道、港口形狀、橋梁和那些可能限制船舶前進の類似區域

(11)因為該區域港口和近港碼頭の發展或近海勘探和開發引起交通模式の改變或可預見の改變

交通工程学题库11版(计算题)

1、已知行人横穿某单行道路所需的时间为9秒以上,该道路上的机动车交通量为410辆/小时,且车辆到达服从泊松分布,试问:①从理论上说,行人能横穿该道路吗为什么②如果可以横穿,则一小时内行人可以穿越的间隔数有多少(提示:e=,保留4位有效数字)。 解:①从理论上说,行人不能横穿该道路。因为该道路上的机动车交通量为:Q=410Veh/h ,则该车流的平均车头时距=== -410 36003600Q h t Veh ,而行人横穿道路所需的时间t 为9s 以上。由于-t h ()9s 的数量,即可得到行人可以穿越的间隔数。按均匀到达计算,1h 内的车头时距有410个(3600/),则只要计算出车头时距t h >9s 的概率,就可以1h 内行人可以穿越的间隔数。 负指数分布的概率公式为:3600/)(Qt t e t h P ->=,其中t=9s 。 车头时距t h >9s 的概率为:025.136009410718.2718.2)9(-÷?-=>=t h P = 1h 内的车头时距t h >9s 的数量为:3588.0410?=147个 答:1h 内行人可以穿越的间隔数为147个。 2、某信号控制交叉口周期长度为90秒,已知该交叉口的某进口道的有效绿灯时间为45秒,进口道内的排队车辆以1200辆/小时的饱和流量通过交叉口,其上游车辆的到达率为400辆/小时,且服从泊松分布,试求:1)一个周期内到达车辆不超过10辆的概率;2)周期到达车辆不会两次停车的概率。 解:题意分析:已知周期时长C 0=90 S ,有效绿灯时间G e =45 S ,进口道饱和流量S =1200 Veh/h 。上游车辆的到达服从泊松分布,其平均到达率=400辆/小时。 由于在信号控制交叉口,车辆只能在绿灯时间内才能通过。所以,在一个周期内能够通 过交叉口的最大车辆数为:Q 周期=G e ×S =45×1200/3600=15辆。如果某个周期内到达的车辆数N 小于15辆,则在该周期不会出现两次停车。所以只要计算出到达的车辆数N 小于10和15辆的概率就可以得到所求的两个答案。

交通工程试题及答案

交通工程试题及答案 (2011-11-25 08:40:03) 分类:试卷题库 标 签: 交通 运输 交通 量 交通 设施 主干 道 车速 教育 页脚内容1

交通工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与问答题,共7题(60%) 1)判断(对下面各题的正误作出判断,正确的用“O”表示,错误的用“X”表示)(10%) 交通工程即是与交通运输有关的工程。() 当城市交通出现阻塞时首先应扩建交通设施。() 交通流流量、速度、密度基本关系模型中的速度为地点速度。() 若道路某处的流量小于通行能力,则其交通状态是通畅的。() ⑤城市里主干道密度越大,则城市道路交通越趋通畅。() 2)何为交通规划?交通设施的建设规模是如何确定的?(10%) 3)何谓交通期望线?交通需求预测的“四步骤”模型是何含义?每个步骤的主要作用是什 么?(10%) 4)城市道路可分为哪几个等级(不少于4类)?它们各自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它们应该的密度顺序如何?(10%) 5)试解释行程时间、空间平均车速及饱和度之概念,并说明饱和度出现大于1的情 况。(10%) 6)何为设计小时交通量?确定的理由是什么?(5%) 7)高速道路常采取车速限制措施,试给出常用的最高和最低限制车速的确定方法。(5%) 二、计算与论述题,共3题(40%) 1)设车流的速度与密度的关系为V=88-1.6K,如果要限制车流的实际流量不大于最大流量的0.8倍,试求此条件下速度的最低值和密度的最高值(假定车流的密度<最佳密度Km)(15%) 2)在某一路段上车流以驶入率Q(辆/小时)均匀地驶入信号灯控制交叉口的进口道,在不排队等待情况下,仍以同样流率均匀地驶出停车线。而排过队的那部分车辆将以饱和流量S(辆/小时,S>Q) 页脚内容2

交通工程复习题

1下列叙述中,可用于定义“地点车速”的是(D ) A.中等技术水平的驾驶员在良好气候条件下,实际道路状况和交通条件下所能保持的安全车速; B.根据行驶某一区间所需时间及区间距离求得的车速; C.使道路达到理论通行能力时的车速; D.车辆通过某一地点时的瞬时车速. 2 下列方法中哪一种方法不是交通量调查的常用方法(B ) A.人工观测法 B.有线电视监控法 C.车辆感应器测定法 D.试验车法 3 确定城市信号交叉口服务水平等级的唯一要素是( D ) A.交叉口车道数 B.入口车道数 C.交叉口的渠化措施 D.每辆车的平均停车延误值 4 下列方法中可用于交通分布预测的方法是(B ) A.回归分析法 B.重力模型法 C.变量分析法 D.数字模拟法 5 下列分配方法中,不是交通分配预测中使用的方法是(D ) A.多路径概率分配法 B.容量限制分配法 C.全有全无分配法 D.按需分配法 6 根据国外的观测统计,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K的值分布在范围内(C ) A.3%~7% B.8%~10% C.12%~18% D.15%~25% 7.在路段A.B上,若t0时刻存在的车辆数为E0,在时间间隔Δt=t- t0内,进入该路段车辆数为Q A,驶出该路段车辆数为Q B,则该路段AB在t时刻的车辆数E t为(C ) A. E t= E0+Q A+Q B B. E t= E0-Q A-Q B C. E t= E0+Q A-Q B D. E t= E0+1/2(Q A-Q B ) 8 将车流看成是无法超车的单一车道上行驶的车辆行列,由此建立的刺激—反应表达式,在交通流理论中称为(B ) A、刺激—反应模型 B.跟驰模型 C.反应模型 D.加速度模型 9.公路的最低速度限制依据一般采用(A ) A.15%位车速 B.50%位车速 C.85%位车速 D.95%位车速 10 小型环形交叉口的中心岛的直径尺寸应该是(A ) A.小于25m B.小于50m C.在25~50m之间 D.大于25m 11 在交通规划过程中阶段的工作任务是对方案组提出的不同规划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和评价,选定经 济实用.能满足未来交通需求的推荐方案( D ) A.组织准备 B.分析预测 C.制订方案 D.评价选择

交通工程学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交通工程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工程技术科学诞生于()A.1921年年年 D. 1981年 2.世界上最先创办交通工程(道路交通)专业的学校是()A.哈佛大学 B.京都大学 C.牛津大学 D. 同济大学3._________时间是驾驶员控制汽车行驶性能最重要的因素()A.知觉 B.判断 C.知觉—反应 D. 感应 4.各种感应器官中给驾驶车辆中的驾驶员提供信息最多的是()A.听觉 B.触觉 C.视觉 D. 嗅觉 5.各种感应器官中给驾驶车辆中的驾驶员提供信息最多的是()A.听觉 B.触觉 C.视觉 D. 嗅觉 6.利用中央分隔带把车行道一分为二,分向行驶。这种道路称为()A.一块板 B. 二块板 C. 三块板 D. 四块板 7.AADT指() A.平均日交通量 B. 平均工作日交通量 C.年平均日交通量 D. 年平均工作日交通量 8.在交通管理上用做路段的最高限制车速是() A.15%位车速 B. 50%位车速 C. 第30位小时车速 D. 85%位车速 9.由各种交通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干扰而引起的延误称为()A.运行延误 B. 停车延误 C. 固定延误 D. 干扰延误10.某双向道路,两个方向的交通量分别为400辆/小时和600辆/小时,该道路的方向不均匀系数Kd应为() A.40% B.60%C.50% D.% 11.某双向两车道乡间公路,2002年3月20日测得三月份星期一平均日交通量为15800辆/日,月变系数为,星期一的日变系数为,第30位小时系数为%,方向不均匀系数为,单车道通行能力取800辆/小时,则该公路需________ A.不需扩建B.至少修建4车道 C.至少修建3车道D.至少修建5车道 12.下列通行能力中,何者不受道路及交通条件影响( ) A.基本通行能力B.可能通行能力 C.实用通行能力D.设计通行能力 13.服务水平用服务等级来表示。美国将服务水平分为六级,其中“稳定车流”指道路服务水平为()。

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整理完全版

一、填空题 (1)、我国道路交通标志按其含义分: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之路标志 (2)、排队规则指到达的顾客按怎样的次序接受服务,它包括三种形式:损失制、等待制、混合制。 (3)、交通密度的调查方法有出入量法、摄影法两种。 (4)、交通工程学是一门发展中的交叉学科。其内容包含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分,且不断丰富。 (5)、交通工程学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使交通运输安全、迅速、舒适、经济 (6)、驾驶员的视野与行车速度有密切关系,随着汽车的行驶速度的提高,注视点前移,视野变窄,周界感减少。 (7)、汽车动力性能注意可以用三方面指标评定: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或加速度、最大爬坡能力 (8)、描述交通流特性的三个参数是交通量、车速和交通密度。 (9)、泊松分布理论适用于交通流量小,驾驶员随意选择车速,车辆到达时随机的判断依据是()() 1=x E x D (10)、高速公路是自成系统的一种公路形式,一般由三部分组成:高速公路基本路段、交织区、匝道 (11)、构成交通三要素是指人车路 (12)二项分布理论适用于拥挤交通流,驾驶员自由行驶机会少,车辆到达数在均值附近波动。判断依据为()() 11<-=P x E x D 13、交通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14、人们把1930年美国成立的交通工程师协会作为交通工程学正式诞生的标志 15、根据延误发生的原因可以把延误分为固定延误、停车延误、行驶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和控制延 误。 16、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的阻力有空气阻力、滚动阻力、惯性阻力、坡度阻力。 17、通行能力按作用性质可以分为三种: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 18、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技术科学。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安全、迅速、舒适、经济 地完成交通运输任务;它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交通规划、交通设施、交通运营管理;它的探索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19、驾驶疲劳:是指作业者在连续作业一段时间以后,劳动机能的衰退和产生疲劳感的现象。驾驶人员在连续驾驶车辆后,产生生理、心理机能以及驾驶操作效能下降的现象称为驾驶疲劳。 20、第30位小时交通量 将一年当中8760个小时的小时交通量,按大小次序排列,从大到小排列序号为 第30位的那个小时的交通量,称为第 30位小时交通量。 21、85%位速度:表示在该路段上行驶的车辆中有85%的车辆低于该速 度,即是说大于85%位车速的车辆 其速度值大大超过85%位车速,离散性高,使交通流不稳定,所以在交通管理工作中应以85%位速度作为制定最大限制车速标准的参考值。 22、道路服务水平:指道路使用者根据交通状态,从车速、舒适、方便和经济等方面所能得到的服务程度 23由于法规、教育、工程、环境和能源这五词的英文开头都是E ,交通工程学简称五E 科学 24、驾驶员反应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反应的复杂程度、驾驶员训练情况。心理生理状况、疲劳影响、疾病或酗酒等。 25、汽车的性能参数主要包括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最小转弯半径、通过性、操纵稳定性、制动性和舒适性等。 26、交通量的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特性叫交通量的分布特性 负指数分布应用于车流密度不大。车辆到达随机性较大的情况。

(完整版)交通运输工程学试卷及答案2014

一、单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交通密度不容易观测,通常用其他变量来代替,但是不能用来代替交通密度 【C 】A.时间占有率B.空间占有率C.车头时距D.车头间距 2.设车流的流量为Q辆/小时,车头时距h服从负指数分布。则到达的车头时距h大于t秒的概率是【C 】A.exp(3600Qt)B.exp(?3600Qt)C.exp(?Qt/3600)D.exp(Qt/3600) 3.不属于铁路信号基本色的为【B 】A.红色B.紫色C.绿色D.黄色 4.干线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的基本参数不包括【A 】A.绿灯时间B.相位差C.绿信比D.周期长度 5.理想条件下高速公路在设计车速为100km/h时每车道通行能力为【B 】A.1600小客车/h B.1400小客车/h C.1250小客车/h D.1100小客车/h 二、填空:(共15空,每空2分,共30分) 1.我国道路交通标志按其含义分: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和指路标志。 2. 交通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时驾驶人、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3.汽车动力性能注意可以用三方面指标评定:最高速度、加速时间或加速度和最大爬坡能力。 4.铁路车站按技术作业形式分为中间站、区段站及编组站。 5. 描述交通流特征的三参数为车度、交通量及交通密度。 三、名词解释:(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交通运输系统 是由铁路、道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子系统)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 2.道路通行能力 我国对通行能力的定义是指道路设施疏导交通流的能力。即在一定的时段(通常15分钟或一小时)和正常的道路、交通、管制以及运行质量要求下,通过道路设施交通流质点的能力,也称为交通容量或简称容量。它是道路设施在一定条件下所能通过车辆的极限数值。 3.智能运输系统 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自动

交通工程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交通工程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工程技术科学诞生于() A.1921年 B.1930年 C.1980年 D. 1981年 2.世界上最先创办交通工程(道路交通)专业的学校是() A.哈佛大学 B.京都大学 C.牛津大学 D. 同济大学 二.多项选择题 1.交通工程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研究领域是( ) A.公路 B.城市交通 C.综合运输 D.道路交通 2.以下是交通工程学的研究方向的是( ) A.工程 B.教育 C.法规 D.环境 E.能源 3.下列是交通工程学的特点的是( ) A.系统性 B.综合性 C.交叉性 D.社会性 E.超前性 F.动态性 4.交通工程学的研究对象是( ) A.人 B.车 C.路 D.环境 三.简答题 交通工程学的定义是什么?其研对象和研究目的分别是什么? 交通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试述交通工程学的产生和发展历史。 交通工程学的性质及与其它学科的联系是什么? 从我国目前的交通现状和国外交通工程的发展进程来看,你认为我国交通的发展方向应如何?当前应着力解决哪些问题? 交通工程学与交通运输系统工程有什么联系? 结合本人的工作实际,谈谈交通工程学与你的工作有哪些联系?交通工程学对你的工作有什么指导作用?第二章交通特性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_________时间是驾驶员控制汽车行驶性能最重要的因素() A.知觉 B.判断 C.知觉—反应 D. 感应 2.各种感应器官中给驾驶车辆中的驾驶员提供信息最多的是() A.听觉 B.触觉 C.视觉 D. 嗅觉 3.各种感应器官中给驾驶车辆中的驾驶员提供信息最多的是() A.听觉 B.触觉 C.视觉 D. 嗅觉 4.利用中央分隔带把车行道一分为二,分向行驶。这种道路称为() A.一块板 B. 二块板 C. 三块板 D. 四块板 5.一般来讲,驾驶员开始制动前,最少需要()s的知觉——反应时间 A.0.5 B.0.4 C.0.6 D.1 6.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的所需总时间之比,是指() A.行驶车速 B.行程车速 C.区间车速 D.运行车速 7.某双向道路,两个方向的交通量分别为400辆/小时和600辆/小时,该道路的方向不均匀系数K D应为() A.40% B.60% C.50% D.66.7% 8.关于第85%位车速和第15%位车速,正确的是( ) A.第85%位车速是指在行驶的全部车辆中有85%未达到的车速

(完整版)《交通工程学》填空题库及答案

《交通工程学》填空题库及答案(每10道一组,10组共100小题,) 81.排队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82.观测交通流流量为0时,此时可能对应的交通密度为______或___________。 83.某双向道路,两个方向的交通量分别为400辆/h和600辆/h,那么该道路的方向不均匀系数为______。 84.驾驶员的视觉特性可从____、____、____来考察。 85.排队系统的状态是指________;当___时系统是稳定的。 86.在等时线图中,相邻等时线相隔较近则说明交通____。 87.根据误差理论,测定值与真值两者之间存在误差。它包括__误差和__误差;___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88.交通工程学是一门研究___、___、___、___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89.道路线形是指道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的几何形状。 90.驾驶员的___________和反映特性是驾驶员的主要心理特性。 答案: 81.输入过程、排队规则、服务方式 82.0、阻塞密度 83.0.6 84.视力、视野、色感 85.排队系统的顾客数、λ﹤μ86. 拥挤 87.系统、偶然、系统。88.人、车、路、环境。 89.平、纵、横90.反应特性

91.设计车速是指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仅受道路物理条件限制时所能保持的___________、用作道路线形几何设计的标准。 92.动视力是指汽车运动过程中驾驶员的视力,它随___________的增大而降低。 93.城市近期交通规划,规划年限一般在___________内。 94.城市交通战略规划的年限一般为___________年。 95.驾驶员的反映特性是指其对___________敏感程度。 96.交通流的三大基本参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7.交通三大基本调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8.阻塞密度是指车流密集到___________时的密度。 99.OD调查即___________至出行终点的调查。 100.月变系数定义为___________除以___________。 答案: 91.最大安全车速92.车速 93.五年94.20-30年 95.环境刺激96.交通量、车速、密度 97.交通量、车速、OD 98.无法移动(车速=0) 99.出行起点100.年平均日交通量,月平均日交通量

(完整版)交通工程学试题样卷及答案-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交通工程学教案考试试题样卷及答案 一、选择与问答题,共7题(60%) 1)判断(对下面各题的正误作出判断,正确的用“O”表示,错误的用“X”表示)(10%) 交通工程即是与交通运输有关的工程。() 当城市交通出现阻塞时首先应扩建交通设施。() 交通流流量、速度、密度基本关系模型中的速度为地点速度。() 若道路某处的流量小于通行能力,则其交通状态是通畅的。() ⑤城市里主干道密度越大,则城市道路交通越趋通畅。() 2)何为交通规划?交通设施的建设规模是如何确定的?(10%) 3)何谓交通期望线?交通需求预测的“四步骤”模型是何含义?每个步骤的主要作用是什么?(10%) 4)城市道路可分为哪几个等级(不少于4类)?它们各自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它们应该的密度顺序如何?(10%) 5)试解释行程时间、空间平均车速及饱和度之概念,并说明饱和度出现大于1的情况。(10%) 6)何为设计小时交通量?确定的理由是什么?(5%) 7)高速道路常采取车速限制措施,试给出常用的最高和最低限制车速的确定方法。(5%) 二、计算与论述题,共3题(40%) 1)设车流的速度与密度的关系为V=88-1.6K,如果要限制车流的实际流量不大于最大流量的0.8倍,试求此条件下速度的最低值和密度的最高值(假定车流的密度{最佳密度Km)(15%) 2)在某一路段上车流以驶入率Q(辆/小时)均匀地驶入信号灯控制交叉口的进口道,在不排队等待情况下,仍以同样流率均匀地驶出停车线。而排过队的那部分车辆将以饱和流量S (辆/小时,S>Q)}均匀地驶出停车线。设信号周期为C秒,其中红灯时间为R秒,黄灯时间为Y秒。试求绿灯信号结束时无车排队的条件,并在此条件下求:(15%) (1)一个周期内的最大排队车辆数及其出现的时刻; (2)每辆车的平均排队时间。 3) 试述交通分配的Wordrop均衡原理,并给出其数学描述。(10%) 试卷答案 一、选择与问答题,共7题(60%) 1)判断错错错错错 2)交通规划是根据城市规划的基本成果,基于现状的交通特征、交通设施和交通系统的条件,以及公交优先、改善交通的新理念,面向未来(近、中、远期),分析预测交通需求,确定交通系统的结构,交通设施结构和交通设施规模,编制交通系统和交通设施投资与建设

超详细版王炜交通工程课后复习题

第一章 :绪论 ●1-1简述交通工程学的定义、性质、特点、与发展趋势 定义: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发生、发展、分布、运行与停住规律, 探讨交通调查、规划、设计、监管、管理、安全的理论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与法规。协调道路交通中人、车、路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校、快捷、舒适、方便、经济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 性质: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的综合性学科。 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社会性、超前性、动态性 发展趋势:智能化和系统化 ●1-2简述我国的交通现状与交通工程学科面临的任务 现状:综合运输六点;公路交通三点;城市交通四点 任务:即重点研究的那些领域 ●1-3简述城市交通畅通工程的目标和重点任务 目标:提高城市交通建设与管理科学化水平。 重点任务:改善道路条件,优化交通结构,强化科学管理,规范交通行为 ●1-4简述交通工程学科的研究范围、重点及作用。 范围:交通特性分析技术、交通调查方法、交通流理论、道路通行能力分析技术、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理论、交通安全技术、道路交通系统管理技术与管理规划、静态交通系统规划、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交通工程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作用:良好的交通条件与高效的运输系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人们日常生活的正常进行以及城市各项功能的发挥、山区开发、旅游开展。经济方面能扩大商品市场与原材料的来源, 降低生产成本与运输费用,促进工业、企业的发展与区域土地的开发,提高土地价格与城市的活力,交通的发展还可实现运输的专业化、便捷化、批量化与运费低廉化。从而有可能更大的范围内合理配置生产要素, 同时也可促进全国或地区范围内人口的合理流动。

大学交通工程学试题(答案)

4. LWR模型通常形式是dk dq 0 ~dt dx 1. 交通工程学是多学科融合的交叉学科,交通工程学把人、车、路、环境 视为一个整体,用自然的方法研究复杂的社会现象。 2. 路段的瓶颈处的交通状流态常用累计交通量(纵轴)一时间(横轴)曲线图来表示,流入与流 出曲线所包络的面积表示所有车辆延误时间,连接流入与流出曲线水平线段表示 某个车辆的延误,连接流入与流出曲线竖直线段表示某个时点的排队车辆数。 3. 在重力模型中,两区之间的出行数与两区 之间的行程时间(或费用、距离等)成_反__比。 5. 由跟车理论知,非自由行驶状态的车队的三个特性是_制约性、滞后性和传递性 6. 交通密度与速度关系模型通常有Green shields模型、Gren berg模型、Un derwood模型等, 其中 Green shields 模型的形式是V — V f(1-K/K j)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出行的三要素是指端点、出行目的、采用交通方式(使用交通资源)______________ 。 8. 道路是现代社会生活的纽带,其功能可以归纳为________ 交通—功能、—城市空间划分________ 功能和土地利用诱导功能。 9. 公共汽车从B点出发到E,行走距离3.4km,共花费了11.61分钟时间。中途经过两个交叉口和三个停靠

站,经过两个交叉口的停车时间分别是0.51分钟、3.21分钟,经过三个 停靠站的停车时间分别是0.47分钟、0.66分钟、0.41分钟。由此可以得出,停车时间是 5.26s,行使时间691.34s,行驶速度是 4.92m/s,行程速度是 4.88m/s。 10. 空间平均速度是地点速度的调和平均值,时间平均速度是地点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选择题(10分,每空1分;在_______ 填写相应的字母) 1. 设M/M/1系统的利用系数为p,则在系统中有n个顾客的概率为A。 A. p n(1 一P ) B. p n—(1—p ) C. p n+ (1— p ) D. p n/(1—p ) 3. 用于出行分布预测的平均系数法的公式为旦。 A. 未来分布=现状分布+平均增长系数 B.未来分布=现状分布X平均增长系数 C.未来分布=现状分布十平均增长系数 D.未来分布=现状分布-平均增长系数 4. 交通密度不容易观测,通常用其他变量来代替,但是 C 不能用来代替交通密度。 5. 交通量分配模型通是 D 软件的核心技术。 A.微观仿真 B.中观仿真 C.宏观仿真 D.交通规划 6. SCOOT系统是 D。 A. 方案选择方式的控制系统 B. 采用分层式计算机控制结构的控制系统 C. 只有唯一方案的控制系统 D. 方案形成方式的控制系统 7. 设车流的流量为Q辆/小时,车头时距h服从负指数分布。则到达的车头时距h大于t秒的概率是 C。

交通工程学试题及答案

《交通工程学》复习材料 一、填空题 1、人们通常称交通工程学科为“五E”学科,“五E”指的是:工程(Engineering)、 法规(Enforcement)、教育(Education)、能源(Energy)、环境(Environment)。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从视力、视野、和色感等几个方面体现。 3、根据美国的研究,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4、在该路段行驶的所有车辆中,有15%的车辆行驶速度高于此值,有85%的车 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以下,此速度称为85%位车速,交通管理部门常以此速度作为某些路段的限制最高车速。 5、OD调查,是一项了解交通的发生和中止在有关区域里所做的调查。 6、M/M/N排队系统是指泊松输入、负指数分布服务、N个服务台的排队系统。 7、不控制进入的汽车双车道公路路段采用三级服务水平,混合交通双车道公路采用三级服务水平。 8、交通标志分为主标志和辅助标志两大类。 二、名词解释 1、交通量; 答案:交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横断面或某一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2、高峰小时系数; 答案:高峰小时系数就是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的交通量之比。 3、设计车速; 答案:设计车速是指在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仅受道路物理条件限制时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车速,用作道路线形几何设 计标准。 4、服务水平; 答案:服务水平是描述交通流的运行条件及其对汽车驾驶者和乘客感

觉的一种质量测定标准,是道路使用者在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方面得到的实际效果。 三、简答题 1、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有: (1)系统性; (2)综合性: (3)交叉性; (4)社会性; (5)超前性; (6)动态性。 2、通行能力和交通量有何区别? 答案:通行能力和交通量的区别: 1)通行能力是道路规划、设计及交通组织管理等方面的重要参数,它描述了道路交通设施的主要功能,是度量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的车辆 (或行人)的能力; 2)交通量是指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实际通过的或期望(预测)通过的车辆(或行人)数,而通行能力是指道路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的车 辆的极限数,是道路所具有的一种“能力”; 交通量一般总是小于通行能力的,当道路上的交通量接近或等于通行能力时,就会出现交通拥挤或阻塞停滞现象。 3、为什么要进行OD调查?OD调查内容包括那些? 答案:进行OD调查,目的是掌握与规划区域有关的现状;人、车和货物的起、终点和路径;出行目的、运输内容等情况。 OD调查内容包括货流和客流的调查。

交通工程学试题及答案

交通工程学试题及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交通工程学》复习材料 一、填空题 1、人们通常称交通工程学科为“五E”学科,“五E”指的是:工程(Engineering)、法 规(Enforcement)、教育(Education)、能源(Energy)、环境 (Environment)。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从视力、视野、和色感等几个方面体现。 3、根据美国的研究,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4、在该路段行驶的所有车辆中,有15%的车辆行驶速度高于此值,有85%的车辆行 驶速度在此速度以下,此速度称为 85%位车速,交通管理部门常以此速度作为某些路段的限制最高车速。 5、OD调查,是一项了解交通的发生和中止在有关区域里所做的调查。 6、M/M/N排队系统是指泊松输入、负指数分布服务、 N个服务台的排队系统。 7、不控制进入的汽车双车道公路路段采用三级服务水平,混合交通双车道公路采用三级服务水平。 8、交通标志分为主标志和辅助标志两大类。 二、名词解释 1、交通量; 答案:交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横断面或某一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2、高峰小时系数;

答案:高峰小时系数就是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的交通量之比。 3、设计车速; 答案:设计车速是指在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仅受道路物理条件限制时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车速,用作道路线形几何设计标准。 4、服务水平; 答案:服务水平是描述交通流的运行条件及其对汽车驾驶者和乘客感觉的一种质量测定标准,是道路使用者在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方面得到 的实际效果。 三、简答题 1、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有: (1)系统性; (2)综合性: (3)交叉性; (4)社会性; (5)超前性; (6)动态性。 2、通行能力和交通量有何区别? 答案:通行能力和交通量的区别:

交通工程复习题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专业2013级2015-2016学年第2学期 《交通工程学II》复习参考题目 一、名词解释 1.交通工程学 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技术科学.其目的是探讨如何使交通运输安全、迅速、舒适、经济,其研究内容只要是交通规划、交通设施、交通运营管理,研究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2.(汽车)最高车速 指在无风条件下,在水平、良好的沥青或水泥路面上,汽车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3.路网密度 路网密度是衡量道路设施数量的一个基本指标。一个区域的路网密度等于该区域内道路总长与该区域的总面积之比。 4.视野 两眼注视某一目标,注视点两侧可以看到的范围叫做视野。 5.动视力 动视力是汽车运动过程中驾驶员的视力。 6.交通量 交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7.交通量的时空分布特性 交通量随时间和空间位置的不同而变化,这种随时间和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特性

称为时空分布特性。 8. AADT 年平均交通量(AADT ):一年内观测的交通量总和除以总天数365,所得的平均值即为年平均交通量。 9. MADT 月平均日交通量(MADT ):一月内观测的交通量总和除以一月的总天数,所得的平均值即为月平均日交通量 10. WADT 周平均日交通量(WADT ):同理. 11. 高峰小时系数 高峰小时系数就是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髙峰小时的 交通量之比。 例如,当t = 15min 时, 4 *m in 15PHF 15交通量高峰小时中高峰高峰小时交通量 12. 交通量的构成 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 13. 交通流特性 交通流运行状况的定性、定量的特征叫做交通流的特性 14. 交通流基本参数\ 交通量、行车速度I 、车流密度是表征交通流特性的三个基本参数。 15. 交通量 交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

交通工程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交通工程概论 一.名词解释 1.交通工程学:是关于道路交通工程的一门科学,是综合研究道路交通系统中的人、车、路、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 2.交通流:是在道路上人、车、物从甲地到乙地的流动形态,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行人流、车流、客流、物流等。 3.交通流特性:交通流的定性与定量的特征及其随着时间与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的一般规律。4.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通过道路某一断面(一般为往返两方向,如特指时可为某一方向或某一车道)的车辆数和行人数, 5.第30小时交通量(30HV):一年中所有小时交通量按大小顺序排列,其第30位小时交通量称之为第30小时交通量(一年=365×24=8760小时)。 6.小时设计交通量:在进行道路的改建或新路的设计中,既能满足交通量的需要,又能达到经济有效的目的的小时交通量。 7.交通量的方向分布:一条道路往返两个方向的交通量在长时间,可能接近相等,但在 某段时间(例如,一年中的某个季节,一月中的某天,一天中的某几个小时)则会有很大 的差别,这种差别称为交通量的方向分布。 8.交通量的时间分布:指的是在不同时间段道路上交通量的变化。 9.地点车速或点速度:指车辆通过某一地点时的瞬时速度,实际工作中常用很短的距离 和时间求得的车速。 10.行驶车速:是以车辆行驶于某一区间所需的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和此区间的距离 所求得的车速。 11.行程车速:是以车辆行驶于某一区间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和此区间的距离 所求得的车速。 12.运行车速或营运车速:是指具有中等水平的驾驶员在道路的实际交通和环境条件下所 能保持安全行驶的最大车速。它是估计道路通行能力的依据。 13.临界车速。指道路交通量达到最大值时所对应的车速。 14.设计车速。指按道路条件决定的最高车速。它是道路线型几何设计的标准。 15.车流密度是指在一条道路上车辆的密集程度。即某一时刻在单位长度(一车道或全车道)的车辆数。 16.车头间距也叫车头空距或车头间隙,是指连续行驶的两车车头之间的间隔距离。若用空间距离米来表示,则称为车头距,若用时间秒来表示,则称车头时距。 17.占有度是指形成交通流的每台车辆对道路的占有情况。具体表示占有度的参数有时间占有度和空间占有度。 18.延误是指车辆在行驶中,由于受到驾驶员无法控制的或意外的其他车辆的干扰或交通控制设施等的阻碍所损失的时间。 19.固定延误:由交通控制装置所引起的延误,与道路交通量多少及其他车辆干扰无关的延误。 20.运行延误:由于各种交通组成相互干扰而产生的延误。一般它含纵向、横向、外部和部的干扰,如停车等待横穿、交通拥挤、连续停车以及由于行人和转弯车辆影响而损失的时间。21.停车延误:由于某些原因使车辆停止不动而引起的时间延误。 22.排队延误:排队时间与以畅行车速驶过排队路段的时间之差。排队时间是指车辆第一次停车到越过停车线的时间。

交通工程基础复习思考题

第一部分:交通工程学课后思考题解答 第一章 :绪论 ●1-1简述交通工程学的定义、性质、特点、与发展趋势 定义: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发生、发展、分布、运行与停住规律, 探讨交通调查、规划、设计、监管、管理、安全的理论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与法规。协调道路交通中人、车、路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校、快捷、舒适、方便、经济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 性质: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的综合性学科。 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社会性、超前性、动态性 发展趋势:智能化和系统化 ●1-2简述我国的交通现状与交通工程学科面临的任务 现状:综合运输六点;公路交通三点;城市交通四点 任务:即重点研究的那些领域 ●1-3简述城市交通畅通工程的目标和重点任务 目标:提高城市交通建设与管理科学化水平。 重点任务:改善道路条件,优化交通结构,强化科学管理,规范交通行为 ●1-4简述交通工程学科的研究范围、重点及作用。

范围:交通特性分析技术、交通调查方法、交通流理论、道路通行能力分析技术、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理论、交通安全技术、道路交通系统管理技术与管理规划、静态交通系统规划、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交通工程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 作用:良好的交通条件与高效的运输系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人们日常生活的正常进行以及城市各项功能的发挥、山区开发、旅游开展。经济方面能扩大商品市场与原材料的来源, 降低生产成本与运输费用, 促进工业、企业的发展与区域土地的开发,提高土地价格与城市的活力,交通的发展还可实现运输的专业化、便捷化、批量化与运费低廉化。从而有可能更大的范围内合理配置生产要素, 同时也可促进全国或地区范围内人口的合理流动。 第二章:交通特性 ●2-1交通特性包括那几个方面?为什么要进行分析?意义如何?分析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特性:人 -车 -路基本特性、交通量特性、行车速度特性、交通密度特性、交通流基本特性及其相互关系、交通要素与环境之间的相关关系。 分析原因:是交通工程学的基础部分,是进行合理的交通规划、设计、营运、管理与控制的前提。 ●2-2略 ●2-3交通量的类型、定义及表示方法。交通量有哪些交通特性?研究这些特性有什么意义? 类型:机动车交通量、非机动车交通量、行人交通量、年平均日交通量、月平均日交通量、周平均日交通量等 特性:时间分布特性、空间分布特性、构成特性

交通工程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交通工程学 四、名词解释题:解释下列名词地词义. 1.设计(或实用)通行能力 2.智能公共交通系统 3.设计速度 4. 自由流速度 5.交通工程学 6.行程速度和行程时间 7.基本通行能力 8.临界密度 五、简答题:简要回答以下各项问题. 1.OD调查地内容包括哪些? 2.制定交通规划方案地原则有哪些? 3.交通事故地预防方法有哪些? 4.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地作用? 5.怎样通过减少遭遇和冲突来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 6.简述交通规划地意义. 7.公共交通线路地调整手段有哪些? 8.我国区域信号控制地面控系统地应用必须考虑地条件有哪些? 六、计算题:解答并写出主要计算步骤. 1.一无信号控制地交叉口,主要道路地双向交通量为1500辆/h,车辆地到达符合泊松分布.次要道路上地车辆所需穿越地临界车头时距=6s.车辆跟驰行驶地车头时距t=3s.求次要道路上地车辆可穿t0越主要道路车流地数量. 2.一条公共汽车线路,配备BK661铰接公共汽车.该车车身长l6m,额定容量180人,3个车门.经分析,找到乘客上下车最多地站点,该站地K=0. 3.一个乘客上下车平均占用时间 =2.4s.计算该线路地t0设计通行能力. 3.某信号交叉口地周期为c=80秒,有效绿灯时间为g=40秒.在有效绿灯时间内排队地车流以 V=900辆/小时地流率通过交叉口,在绿灯时间外到达地车辆需要排队.设车流地到达率为q=360辆/小时且服从泊松分布,求到达车辆不致两次排队地周期数占周期总数地最大百分比. 4.如下表所示,在某路段上4个车辆以各自行驶速度匀速通过相距50m地O、D两点,请计算时间平均vv. 和区间平均速度速度st 车辆速度表 车辆 1 2 3 4 16.5m/s6.5m/s11.0m/s14.2m/s车速 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题:解释下列名词地词义. 1.设计(或实用)通行能力 设计(或实用)通行能力是指在预测地道路、交通、控制及环境条件下,一设计中地公路地一组成部分地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对上述诸条件有代表性地均匀段上或一横断面上,在所选用地设计服务水平下,1h所能通过地车辆(在混合交通公路上为标准汽车)地最大数量.

交通工程学复习题

《交通工程学》复习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0分) 1、尽管各国学者对交通工程学的理解、认识不完全一样,但在两个方面是基本 共同的:交通工程学是从分化出来的,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交通工程学主要解决道路交通系统中的科学问题。 2、道路交通系统中的人包括、、和。 3、汽车基本特性包括:、、和。 4、交通量是一个随机数,的交通量都是变化的。交通量随时间 和空间而变化的现象,称之为。 5、在该路段行驶的所有车辆中,全部车辆的15%是在此车速以下行驶,此速度称为,可用此车速作为道路的。 6、出行分布一般指各交通小区相互间的人或车的。 7、交通设施从广义上被分为与两大类。 8、高速公路通常均采用,不控制进入的汽车车道公路路段在平原微丘的地区采用,在重丘山岭地形及在近郊采用。 9、交通标志的三要素是。 10、人们通常称交通工程学科为“五E”学科,“五E”指的是:、、、、。 11、驾驶员的视觉特性从、、和等几个方面体现。 12、根据美国的研究,第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13、在该路段行驶的所有车辆中,有15%的车辆行驶速度高于此值,有8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以下,此速度称为,交通管理部门常以此速度作为某些路段的。 14、设计小时交通量是作为的每小时交通量。 15、OD调查,是一项了解交通的和在有关区域里所做的调查。

16、M/M/N排队系统是指、、 N个服务台的排队系统。 17、不控制进入的汽车双车道公路路段采用,混合交通双车道公路采用。 18、交通标志分为和两大类。 19、城市公共交通站点分为:、和中间停靠站三种类型。 20、根据服务对象划分,停车场可分为:和。 二、名词解释 1、交通工程学; 2、高峰小时交通量; 3、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 4、临界车速; 5、车头时距; 6、道路通行能力; 7、交通量; 8、高峰小时系数; 9、设计车速; 10、车头间距; 11、服务水平;

大学交通工程学试题答案

精品文档 (2007-2008年)东南大学考试卷 课程名称交通工程基础姓名学号 100分钟考试形式考试时间闭卷适用专业路交通.道.运输 1分)(20分,每空一、填充题1.交通工程学是多学科融合的交叉学科,交通工程学把人、车、路、环境 视为一个整体,用自然的方法研究复杂的社会现象。 2.路段的瓶颈处的交通状流态常用累计交通量(纵轴)-时间(横轴)曲线图来表示,流入与流出曲线所包络的面积表示所有车辆延误时间,连接流入与流出曲线水平线段表示 某个车辆的延误,连接流入与流出曲线竖直线段表示某个时点的排队车辆数。 3.在重力模型中,两区之间的出行数与两区之间的行程时间(或费用、距离等)成_反__比。dkdq??0 。 4.LWR模型通常形式是dxdt5.由跟车理论知,非自由行驶状态的车队的三个特性是_制约性、滞后性和传递性_。 6.交通密度与速度关系模型通常有Greenshields模型、Grenberg模型、Underwood模型等,其中Greenshields模型的形式是V=V(1-K/K) 。jf 7.出行的三要素是指端点、出行目的、采用交通方式(使用交通资源)。 8.道路是现代社会生活的纽带,其功能可以归纳为交通功能、城市空间划分 功能和土地利用诱导功能。 9.公共汽车从B点出发到E,行走距离3.4km,共花费了11.61分钟时间。中途经过两个交叉口和三个停靠站,经过两个交叉口的停车时间分别是0.51分钟、3.21分钟,经过三个停靠站的停车时间分别是0.47分钟、0.66分钟、0.41分钟。由此可以得出,停车时间是 5.26s ,行使时间691.34s ,行驶速度是 4.92m/s ,行程速度是 4.88m/s 。 . 精品文档 算术平均值。调和平均值,时间平均速度是地点速度的10.空间平均速度是地点速度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