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儒家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儒家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儒家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摘要: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影响中国学术思想两千余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培养并规范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思想和行动。儒家思想为世代统治者所用,一度被认为是封建社会的统治工具,近代社会变革中,更被视为是时代进步的“绊脚石”而被全盘否定、激烈地抨击,一味地追求“西化”。然而,西方思想的传入,并没有冲洗掉儒家思想的痕迹,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更加深刻体会到儒家思想已植根于民族的骨髓及血液里。1

儒家指“中国春秋末期孔子创立的学派。”按照代表性的说法,“儒家有以下特点:①宗师孔子,视其言行如最高准则;②以《诗》、《书》、《乐》、《礼》、《易》、《春秋》为经典;③提倡仁义,以为行为准则,④维护君臣、父子、夫妇、兄弟等伦常关系。”2儒家思想首先代表的是一种文化,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包括伦理道德、政治、教育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更注重把道德修养放在首位。儒家思想中以人为本,崇义重德,以仁、礼、义等为道德规范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等教育方法注重培养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习惯和道德情感的培养。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各个朝代不断的完善和发扬,儒学也以各个形态融入到民族血脉中。本文将尝从心里、法律等多维角度进行剖析,讨论儒家思想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儒家,儒家思想

一对现代心里质询的启示

儒家思想曾居中国传统文化主导地位。鉴于文化的传承性和对心理健康作用的必然性,儒家思想的心理咨询价值应当充分关注。就儒家的历史作用看,儒家自西汉成为中国主要王朝的主流意识形态,对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直至‘五四运动’之前的2000多年间,儒家思想一直统治中国学术界,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延续时间最久。”4我至今认为,儒学(当然首先是孔子和《论语》一书)在塑造、构造汉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历史过程中,大概起了无可替代、首屈一指的严重作用。”5提出儒家思想的心理咨询价值问题,也源于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热点—信念与健康、心理健康研究的启发。过去一直不受主流心理学重视的信念与心理健康问题,目前甚至被认为是心理学及身心医学的前沿问题。这样,如果要研究中国人的信仰与健康和心理健康问题的话,就不能不从儒家思想入手。因为,从历史事实看,儒家思想长期以来是中国人的精神信仰的核心。“《论语》这本书所宣传、所传布、所论证的那些‘道理’,‘规范’、主张、思想,已代代相传,长久地渗透在中国两千年来的政教体制、社会习惯、心理习惯和人们的行为、思想、言语、活动中了。”67提出儒家思想的心理咨询价值的主张,相信不少人有疑虑:儒家思想对心理健康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到底该如何看?儒家思想对心理咨询作用的大小如何?儒家性质的心理咨询理论与其他心理咨询理论的关系如何?等等。根本看,这些问题涉及到儒家性质的心理咨询的定位问题,它们大概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儒家思想的现代心理价值,儒家心理咨询的作用定位。8这个问题与儒家思想的价值争议联系在一起。目前,不少人认为,儒家思想是过时的,对人的心理甚至有负面影响。本文认为,这样的认识是不全面的。本文的基本主张是,儒家思想的心理功能是多方面的,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对于积极的一面要应用,对于消极的一面要矫正。探究儒家思想的心理咨询价值的目的,就是发掘儒家思想中积极的或者是适合心理咨询需要的知识,并将其心理学化。至于儒家思想对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同样需要深入的研究,而不是表面的、似是而非的主观判断。9

1关于人生的意义:生命空虚感或人生意义失落是心理问题的一个方面10。如何使来访者获得生命意义1修改引用山东大学张伟《儒家思想及现代意义》2008年10月15日第一页

2转引TheBordofEncyclopedia.Chineseencyclopedia:psychology.Beijing:ChineseEncyclopediaPress(inChinese). 1991. 730~731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哲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 730~731)

3修改引用山东大学张伟《儒家思想及现代意义》2008年10月15日第一页

4转引DuWeiming.TheEastAsianvaluesandmulti-modernity(inChinese).Beijing:ChinaSocialSciencePress, 2001. 120, 132(杜

维明.东亚价值与多元现代性.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120, 132)

5心理学报2007,39(2):371~380ActaPsychologicaSinica(景怀斌.儒家思想对现代心理学质询的启示)371

6转引LiZehou.TheexplanationsofAnalects.Beijing:SanLianPress(inChinese), 2004. 1~2

7心理学报2007,39(2):371~380ActaPsychologicaSinica(景怀斌.儒家思想对现代心理学质询的启示)372

8心理学报2007,39(2):371~380ActaPsychologicaSinica(景怀斌.儒家思想对现代心理学质询的启示)373

9心理学报2007,39(2):371~380ActaPsychologicaSinica(景怀斌.儒家思想对现代心理学质询的启示)373

10转引GouldWB.TranslatedbyWeiZimu.ViktorE.Frankl.Lifewithmeaning(inChinese).Beijing:ChineseLightIndustryPress,2000. 17

感,是心理咨询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些心理咨询学说甚至是针对这一问题而建立的。如弗兰克意义疗法。11关于人生的意义,儒家认为人生来具备不同于动物的特性。如《尚书》说“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在儒家看来,人的这一天然特性,规定了人就应当成为具有文化性的生命体。程子曰:“天地储精,得五行之秀者为人。其本也真而精。其未发也五性具焉,曰仁、义、礼、智、信。形既生矣,外物触其形而动于中矣。其中动而七情出焉。曰喜、怒、哀、惧、爱、恶、欲。情既炽而益荡,其性凿矣。故学者约其情使合于中,养其性而已。然必先明诸心,知所往,然后力行以求至焉。”12在儒家看来,人既然为五行之秀,自然包含了仁、义、礼、智、信之性,也包含了喜、怒、哀、惧、爱、恶、欲的情感体验。因此,应体认和发展自己的善端,约情、养性、明心、力行,最后成为有德性之人。如此,儒家为人的文化化、社会化找到了“天性”或“本性”基础。在儒家看来,人既然是善的,就有承担社会责任的天然义务,人生而具有使命。在这样的使命展现过程中,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得以体现。这其实从人存在的天然特性,回答了人的终极价值和现实伦理行为的性质,形成了儒家的人生意义理论。相比较于宗教学说(彼岸的上帝主张),儒家的人生意义从生活经验出发,更具有经验性的说服力。儒家的人生意义思想研究,主要在哲学或人文领域进行。零散的研究表明,儒家的生命意义认识与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关系。如“人本质上是善良的”与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满意度(SWLS)相关系数为- 0.28、- 0.26、0.20,均达到显著水平。这意味着,越认同这样的看法,抑郁、焦虑越低,而生活满意度越高。13当然,更直接、系统的实证材料,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14

2对于生死教育:生死是人长情,儒家首先认为,生死均是自然过程。在他们看来生死是同道的。程子曰:“昼夜者,死生之道也。知生之道,则知死之道;尽事人之道,则尽事鬼之道。死生人鬼,一而二,二而一者也。或言夫子不告子路,不知此乃所以深告之也。”15“人所以生,精气聚也。人只有许多气,须有个尽时;尽则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而死矣。人死时,热气上出,所谓魂升也;下体渐冷,所谓魄降也。此所以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终也。”16既然儒家把生死看作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儒家就化解了人对死的恐惧;其次,虽然儒家把生死看作自然的事情,但不意味着不思考人的永恒价值。儒家认为人生有比生死更重要的东西,这就是道、德或仁。如“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孔子甚至说:“朝闻道,夕死可矣。”17在儒家看来,人的道德生命比物质生命更重要,因为人的道德生命使生命价值永存。不过,儒家又强调,虽然在特殊的情况下,道德生命重于物质生命,但人并没有权力随意处置自己的生命,因为人的存在来自父母,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要珍爱自己的存在。可见,儒家的生死观一方面化解了人对生死的恐惧,另一方面为生命永恒提出了方向—道德使人永恒。儒家的生死观在现代心理学中基本上被忽略,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其他生死观有的已经被发展为心理咨询学说。如森田疗法就认为,人因生的欲望和死亡的恐惧,而产生诸多的神经质症状,其解决的方法是顺应自然,为所当为18。其学说有道家的思想资源。这启发,儒家生死观,对心理咨询会有一定的价值。19

3人际关系的影响

(GouldW B.弗兰克尔著.常晓玲等译.意义与人生.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 17)

11转引GouldWB.TranslatedbyWeiZimu.ViktorE.Frankl.Lifewithmeaning(inChinese).Beijing:ChineseLightIndustryPress,2000. 17 (GouldW B.弗兰克尔著.常晓玲等译.意义与人生.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 17)

12转引ZhuXi.ExplanationsonthefourConfucianclassicbooks)(inChinese).ChinaPublishingHouse, 1996. 71, 350(朱熹.四书章

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 1996. 71, 350)

13转引JingHuaibin.Confuciancopinganditsroleinmentalhealth(inChinese).ActaPsychologicaSinica, 2005,37(6): 650~657(景怀斌.儒家式应对对心理健康的作用.心理学报,2006,38(1): 126~134)

14心理学报2007,39(2):371~380ActaPsychologicaSinica(景怀斌.儒家思想对现代心理学质询的启示)374

15转引ZhuXi.ExplanationsonthefourConfucianclassicbooks)(inChinese).ChinaPublishingHouse, 1996. 71, 350(朱熹.四书章

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 1996. 71, 350)

16LiJingde.CollectionofZhuxi'swords(inChinese).Beijing,China:ChineseBookHouse, 1989. 37, 61, 470, 2631, 2773(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北京:中华书局,1994. 37, 61, 470,2631, 2773)

17转引ZhuXi.ExplanationsonthefourConfucianclassicbooks)(inChinese).ChinaPublishingHouse, 1996. 71, 350(朱熹.四书章

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 1996. 71, 350)

18QianMingyi.Psychologicalcounselingandtherapy(inChinese).Beijing,China:BeijingUniversityPress, 1994. 253~266(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53~266)

19心理学报2007,39(2):371~380ActaPsychologicaSinica(景怀斌.儒家思想对现代心理学质询的启示)374

人际认知是个体人际交往技能的基本构成因素。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者判断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同样离不开人际认知。对于人际认知方式,西方心理学提倡“通情(empathy)”20原则。“通情”指,有理解对方心理状态的意愿,在内心扮演对方角色,体验对方的感受,判断对方的心理过程。目前,心理学家倾向认为,通情不仅是心理咨询者的基本品质,也是衡量个体社会技能的基本因素。对于“通情”,西方心理学有大量的研究。“通情”原则的形成与西方宗教文化传统有关。21对于人际认知原则或方式,儒家有自己的基本主张,这就是“忠恕”思想。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22所谓“忠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虽然对“忠恕”的具体含义有不同的理解,但对“忠恕”的过程是“推己及人”似乎无异议。朱熹说:“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23冯友兰先生认为,“忠恕皆是推己及人。忠是就推己及人的积极方面说,恕是就推己及人的消极方面说。”他还认为,“仁”是孔子哲学的中心,而“忠恕”又是‘为仁’的下手处24。从心理学角度看,“忠恕”是个体以自己的心理状态,推测、判断别人心理并进行相应反应的过程,本质上属于“推己及人”的过程。这与西方心理学中的“通情”思想有很大的差异25。这启发,既然中国文化传统的人际认知方式有别于西方,那么,“忠恕”式的人际认知方式,不仅可以为来访者提供人际认知的知识,也可以为咨询者进行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辅导提供理论资源。26个体生存于社会中,自然要遇到各种生存问题。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就需要社会生活技能。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常常遇到这方面的需求。儒家的“中庸”思想,从其理论发展看,具有这方面的功能。“中庸”是儒家推崇的应对社会问题的原则。孔子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27《中庸》中说:“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28对于“中庸”的理解,历史上有两种:一是,“庸”为常,“中庸”为无过无不及的常道。如朱熹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29二是,“中庸”为时中、中用、合理的选择之意。王夫之说:“若夫庸之为义,在《说文》则云‘庸,用也’;《尚书》之言庸者,无不与用义同。自朱子以前,无有将此字作平常解也者。”30当代学者多有认同后一解释。如杜维明认为,‘中庸’的基本观念,实际上是在最复杂的时空交汇点上取得最好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中’这个观点,不是指静态的中心,而是对动态过程的把握。”31这就是说,儒家的“中庸”有用“中”原则,即当个体在做某件事情时,会遇到来自不同方面的利益要求,为了更好地做某件事情,或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应折中性地兼顾方方面面的利益。由此可见,“中庸”不是我们日常理解的“随大流”、“混日子”,而是更协调地积极做事。从这个角度,“中庸(用)”可以作为个体处理复杂问题的基本原则。那么,如何才能够“中庸”呢?有学者提出,中庸的真精神可解释为四个不同的步骤:这来自《中庸》的“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第一,尽精微,仔细地分析事物,理性地把握事物;第二,致广大,以开阔的视野认识世界之整体,并自我反省;第三,

20QianMingyi.Psychologicalcounselingandtherapy(inChinese).Beijing,China:BeijingUniversityPress, 1994. 253~266(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53~266)

21JingHuaibin."Zhongshu"and"empathy":twowaysofinterpersonalperception(inChinese).ConfuciusStudies, 2005,5: 38~46

22ZhuXi.ExplanationsonthefourConfucianclassicbooks)(inChinese).ChinaPublishingHouse, 1996. 71, 350(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 1996. 71, 350)

23ZhuXi.ExplanationsonthefourConfucianclassicbooks)(inChinese).ChinaPublishingHouse, 1996. 71, 350(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 1996. 71, 350)

24engYoulan.CollectedworksofFengYoulan(inChinese).Beijing,China:QunyanPress, 1993. 351(冯友兰.冯友兰集.北京:群言

出版社,1993. 351)

25JingHuaibin."Zhongshu"and"empathy":twowaysofinterpersonalperception(inChinese).ConfuciusStudies, 2005,5: 38~46

(景怀斌.“忠恕”与“通情”———两种人际认知方式的过程与特征.孔子研究,2005, 5:38~46)

26心理学报2007,39(2):371~380ActaPsychologicaSinica(景怀斌.儒家思想对现代心理学质询的启示)375 27LiJingde.CollectionofZhuxi'swords(inChinese).Beijing,China:ChineseBookHouse, 1989. 37, 61, 470, 2631, 2773(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北京:中华书局,1994. 37, 61, 470,2631, 2773)

28JingHuaibin."Zhongshu"and"empathy":twowaysofinterpersonalperception(inChinese).ConfuciusStudies, 2005,5: 38~46

(景怀斌.“忠恕”与“通情”———两种人际认知方式的过程与特征.孔子研究,2005, 5:38~46)

29JingHuaibin."Zhongshu"and"empathy":twowaysofinterpersonalperception(inChinese).ConfuciusStudies, 2005,5: 38~46

(景怀斌.“忠恕”与“通情”———两种人际认知方式的过程与特征.孔子研究,2005, 5:38~46)

30WangFuzhi.CollectedworksofChuanshan(inChinese).Changsha,China:YueluBookHouse, 1996. 452(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六).长沙:岳麓书社,1996. 452)

31DuWeiming.ThemoderntransformingofConfucianism(inChinese).Beijing,China:ChineseBroadcastPress, 1993. 217(杜维明.

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 217)

极高明,对事物背后的“道”有根本性的把握;第四,中庸,使道能中于用。32关于中庸,哲学已经有大量的研究,但在心理学中“中庸”与心理健康的实证研究,在PsycINFO及中国学术网中没有发现。倒是检索到从西方文化角度研究goldenmean(黄金分割,也是中庸的一个翻译方法)与自我认识的文献。33二对法制建设的影响

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推进依法治国制度,进一步强调了依法治国的重要性。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实现是一个长期过程,在此进程中我们不能忽视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作为最古老的国度,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儒家伦理道德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深深影响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法制的建设。对于伦理道德与法制建设之间的关系,各家各派说法不一,本文认为伦理道德与法制建设是对立统一的,在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我们的传统儒家文化价值,同时正确处理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促进我国的法制建设平稳,健康的发展。34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它主张“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在我国影响至深。而我们目前倡导的“依法治国”则要求树立法律的权威,用制度来维护社会秩序。儒家思想与依法治国既有相互统一的一面,又有相互冲突的一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35

1儒家思想与依法治国理念的相同点

儒家思想与依法治国理念本质、价值取向相同,目标一致,这也决定了儒家思想对依法治国理念势必有积极促进作用。36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历来是古今中外思想家、法学家争论的问题。西方法谚说: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要求。美国庞德说:道德乃是潜在的法律。对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的论述,曾经出现了自然法学学派和分析法学学派。自然法学派认为:法律必须以道德为基础,国家制定法律必须反映人类的普遍道德。分析法学派主张:法律和道德没有必然的联系。对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本文赞同张文显“法是道德的政治支柱,道德是法律的精神支柱”的观点。37

第一,二者目标追求一致,道德是社会调整体系中的一种调整形式,它是人民关于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光荣与耻辱、公正与偏私的感觉、观点、规范和原则的总和。它以人们的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方式为特点调整人们的内心意愿和行为。和法律规范的建设稳定和谐的社会一致。38第二,二者理念本质相同,都为维护社会秩序。儒家思想归根结底是通过“礼”这种行为规范来维护社会秩序的而法律同样是通过规范维护社会秩序。并且,儒家“民本”思想与法治国家“以人为本”理念相互促进。儒家思想的“民本思想”与我们当今建设法治国家提倡的“以人为本”理念相互影响与促进。儒家的民本思想,可以作为推动法治国家建设、培养公民道德意识、督促公民自觉守法的理论思想基础,也可以成为引导执政者进行依法执政的理论根源。保罗鲁宾和约翰达利在《公正、责任和过错社会观念与刑法》一书中认为,个人的道德观涉及人们认为法律与他们自己判断是非的一致程度。在某些情况下,公众道德观与法律是一致的。然而,有些人并不认为他们饮酒、使用毒品、复制软件,到遵守停车法规等行为有什么不道德,即使这些行为与法律相悖。合法性和道德性对守法的作用不同,道德性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合法性。虽然对风险的判断也会影响对法律的遵守,但它在三个因素中作用最小。换言之,道德判断对遵守法律的影响最大,风险判断对守法的影响最小。39

第三,二者价值取向相同,都是以人为本。法律以人本主义为其哲学基础,倡导从人类的需要出发,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儒家“民本”思想认为民众安居乐业,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犯罪,国家才能长久稳

32ChengZhongyong.Confucianphilosophy(inChinese).Beijing:ChinaSocialSciences, 2001. 341(成中英.合外内之道———儒家哲学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341)

33心理学报2007,39(2):371~380ActaPsychologicaSinica(景怀斌.儒家思想对现代心理学质询的启示)377 34社会与法2013年2月刊宋晗《论儒家思想对中国法治建设的现实意义》总第352期

35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 刘变叶,刘兴超《论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依法治国》

36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 刘变叶,刘兴超《论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依法治国》

37社会与法2013年2月刊宋晗《论儒家思想对中国法治建设的现实意义》总第352期

38社会与法2013年2月刊宋晗《论儒家思想对中国法治建设的现实意义》总第352期

39修改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 刘变叶,刘兴超《论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依法治国》

定,因此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打上了“民本”的烙印,具有了人文主义的特色。这些相同点决定了儒家思想对于培育公民守法意识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立法中,很多儒家思想道德内容被引人法律,将最低限度的道德要求上升为法律要求,体现了儒家思想与法治建设的相互作用。40三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儒家思想是包含着中国人悠久的历史文化气息并且充满着生命气质的一种世界性的文化资源。其意义在当今世界的多元文化共存发展的背景中更加明显,儒家思想在整个亚洲都有着重要且不可忽视的地位。20世纪末以来,人类愈加关注自己的精神方面的追求,并且致力于探索自身的命运与前途,各种新思潮纷纷涌现,登上了现代的舞台,各种不同的文化乃至宗教思想的相关研究也相交辉映。在中国,“文化热”以及“国学热”己成了一种现象,中国人要面向世界,在重视与其他文明进行交流与对话的同时,更要致力于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和研究作为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思想更需要我们去加大研究、发展、以及普及和传播。41

第一,见利思义的处事准则

义与利的关系,包含着两重内涵。首先,二者是一种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基本模式是家国一体化,家庭是国家赖以建立的基础,国家其实是家族的扩大,在国家这样一个大家族中,秩序的稳定、矛盾的调和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在君臣父子上下尊卑之间,儒家强调一种整体精神,家族、国家的利益成了至高无上的义,个体须对这种义负责任、有义务,应限制自我私欲。儒家强调个人利益对集体利益的绝对服从无疑很对历代统治者的胃口。其次,二者是一种物质利益与道德原则的关系。儒家思想中的,“居仁由义”可说是道德的理想境界,儒家有种种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个人追求物质利益之时,不能违背义,要受义的制约,孟子说“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正是此息。儒家之于义利,一直是重义轻利。孔子赞颜回“贤哉,回也!一覃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其中体现的是一种重义轻财的态度,是在贫乏的物质生活中寻求精神富足的心态,强调道德上的幸福感。儒家就是讲利也要落到义上。彭更曾问孔子:“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不以泰乎?”孟子回答:“非其道,则一覃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可见,孟子并不在乎利大利小,关键在于是否有义,有则利再大不为过,无则利再小也不能受。到了朱熹,更是指出“利是从那义里面生出来,凡事处置得合宜,利便随之,所以‘利者义之和’盖是义便兼得利”,可见儒家主张的是见利思义,以义导利,强调人的主体利益意向要与道德的价值取向一致。孔子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易其道去之,不去也”。求富贵去贫贱都应以义为准绳,以义导利,以义去恶,否则将适得其反。董仲舒要求以利导义:“圣人之制民,使之有欲不得过节;使之敦朴不得无欲。无欲有欲,各得以足,而君道得矣”。这说的正是通过义的引导调节,达到义利兼得,而这正是儒家的理想境界。42

儒学并不是一味地倡导要做一个完全无欲无求之人,儒家思想是认同道德与物质利益双重需求的价值观的,并且还在该基础上,形成了明显的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价值模式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以利为上的人不乏少数,但是有些事情,并不是做的人多了,就成了对的了,儒家思想在处理义利关系时,始终坚持的都是“见义思利”的基本原则。在面对利益、权利、物质等诱惑时,能够坚持原则,秉着诚实守信及公平公正的原则,“不为五斗米折腰”才是大学生们应该追求的处事价值观。43第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4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45,爱国主义就是人民对于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浓厚感情,爱国主义精神就成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在中国,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就表现为中华民族的自尊心与自豪感,是一种人民为争取自己祖国的独立富强而奋勇向前无私奉献的奋斗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中国现代社会的文化思想中的一种意识形态,它产生于中华五千年的辉煌而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又转而反过来给予华夏民族的发展以更大的影响。爱国主

40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 刘变叶,刘兴超《论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依法治国》

41山西财经大学李娜《浅谈儒家思想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42河南工业大学陈开宇《儒家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43河南工业大学陈开宇《儒家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44转引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45转引范仲淹《岳阳楼记》

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一种伟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推动华夏各民族向前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在《孟子·万章章句下·凡九篇》里边有记载:孔子离开鲁国的时候走的非常慢,离开齐国的时候走的很快,宿恩恩舍是离开父母之国应该采取的态度。同时,儒家的仁爱思想实际上就是从根本上去爱护国家,是一种更加广博的爱国思想。“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无二口,土无二王”、“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46“不书楚越之王丧”“、“示民有君臣之别也”47,这些都告诉了我们儒家思想中对于忠君爱国的理念有着不容更改和绝对的影响。48第三,精神教育

儒家认为,精神追求是人生的最大快乐。而在精神追求中,最高尚的就是道德追求,以道德高尚的理想人格作为人生奋斗的榜样。孔子把追求崇高的理想与信念看作“仁”的最高表现,提倡“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孟子进一步提出了“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大丈夫应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种道德境界,对于我们形成不畏强暴、不屈不挠、高风亮节的民族气节和人格尊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要研究和汲取儒家思想的优秀遗产,直面困难,乐观向上,开拓进取,发扬中华民族勤劳、善良、质朴的优良品质。“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勤有功,惰无益”等早已成为人们的生活态度、审美标准、道德标准和价值尺度,更应广为发扬。49

人生要面临的各种矛盾,最主要的就是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这三大矛盾。儒家认为圣贤就是能够完满解决这三种矛盾的人,他们都具有和乐的精神气质。和就是和谐,就是使各种矛盾因素处于均衡状态;乐并非感性的快乐,而是因体验到身心、人我、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产生的一种精神快乐。在对待人自身的感性与理性,欲望与道义的矛盾时,儒家是以人的精神约制人的感性欲望,在崇德重义,重义轻利的德性修养中,使欲望这匹烈马牢牢地被理性所驾驶。孔子自述其“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讲的就是经过长期的甚至是一生的努力而达到的理性与感性,欲望与道义的和谐。在对待人与人的矛盾时,儒家注重的是严于律已,宽以待人,谦恭礼让,以宽厚仁爱之心感召他人,在利益面前,提倡“先劳后获”,在对待人与自然的矛盾时,讲究“天人合一,自然和谐,’;在对自然万物的观照中,体认宇宙生命的生生不息,将自我有限的生命与宇宙的大生命合一,从而超越个人生死。超越人物之分。50儒家道德思想是中国传统中最值得珍惜的传统。它并非仅存在于吾人心灵之外的典籍,更存在于每个中国人内心的观念和价值,这珍贵的传统从未与时代脱节,且处处预示了每个时代的时代性。儒家道德思想是与现实社会紧密相连,并随社会不断发展的儒家道德思想不是孤立的,其发展过程是与其他学派、学科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过程。因此,我们应当将儒家道德思想与现代社会生活紧密相连,使儒家道德思想在现代社会的脉络中,获得张举,进而成为现代文化中的活力,永续它的光辉传统。本文通过从道德教育的角度总结儒家道德思想的道德规范、经验方法,归纳对现代社会家庭、学校道德教育及个人修养值得借鉴和启发的内容。51

46转引孔子:《论语·季氏第十六》

47转引西汉.戴圣《礼记.坊记》

48山西财经大学李娜《浅谈儒家思想对现代思想政教育的影响》

49边疆经济与文化李晖,李四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家思想教育》

50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孔波《儒家思想对现代人格的影响》

51山东大学张伟《儒家思想及现代意义》

儒家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詹家慧 290700223 儒家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中国正在走向现代化,近二十年来取得的经济发展的奇迹,这是举世公认的事实。而当我们欣喜于现代化所带来的繁荣时,也深深体验到了现代化所带来的灾难。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这一切是有代价的,土地越来越贫瘠,淡水越来越缺,天空越来越暗,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来冷漠了,道德意识也越来越淡泊了……于是我们想到了儒家文化。很多思想家重新审视了儒家文化,逐步发现了它在现代社会特别是走向中国现代化的中国是具有重要价值的。确实如此,我认为从整体上说儒家文化对于现代化问题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一、对儒家文化的认识 儒学是中国古代一个以孔子为代表的有立场、有观点、有徒众的学术派别,包含了丰富的人生哲学和道德哲学,其要旨是对人的关照,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探究,是对人生的终极关怀。而儒家文化是在孔子的学说的基础上经过了二千五百年的不断发展变化而演变而成的中国文化。儒家文化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它统治了中国思想领域长达几千年。它有自己的完整体系,它强调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时,主张以仁爱为核心,包括礼、义、孝、悌、智、勇、忠、信等范畴;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崇尚自然、欣赏自然,认为万物是平等的;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主张全面发展,以整体为美。 二、儒家文化对中国现代化的作用 任何国家的现代化都是一个历史的过程,都是在相对落后的基础上继承演变发展起来的,截然割断历史的现代化是不存在的。传统儒家文化是历史积淀的结晶,她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也必然渗透到现代化的整个过程中。犹如人体中的血液和水份,不是某个历史英雄说不要就可以不要的。传统儒家文化对中国现代化是极为重要的,具体表现为: (一)儒家文化的“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规范,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几千年来,儒家文化的这种道德规范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守礼思想虽然有不少消极因素,但也无形中教导着人们要守礼义以维护社会的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很多商家若坚持信誉,将货真价实,买卖公平,那么其商业命运一定不短;但商家若是强买强卖,欺行霸市,哄抬物价,违背信誉,那么其

浅谈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

浅谈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 历史的车辙延续到今天,褪去了浮华之后,留下的是精华的沉淀! 悠悠千年,历史的光辉星星点点,多少人物,多少辉煌,多少往事...... 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缔造的儒学,自春秋起就开始书写她源远流长的历史。从先秦时期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学,到汉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正统地位,再到宋代的程朱理学,以及清末康有为等近现代新儒学,至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随着社会的发展的历史的演进,儒家学说从内容到形式都得到了不断地丰富与发展,其社会功能也在与时俱进,并逐步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文化内涵。面对全球化文化浪潮的冲击与融会,对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的探讨与思索也越发激烈和深入。西方物质文化,科学主义在近代的兴起,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种物质主义的发展到了今天却表现出了很大的缺陷,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盛行,道德沦丧,社会秩序的混乱,这些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西方物质文化的缺陷正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再生提供了契机!那么现如今,儒家文化的价值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又能为社会做出哪些贡献呢? 一、道德价值 (1)仁:作为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首先提出了“仁”的思想,并以之作为治国使民的基本原则。“仁”作为儒家道德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各种道德规范,道德要求的基本出发点,在众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2)孝: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行为规范和重要道德范畴。在儒家道德体系中,孝悌是仁德的开始和基础。“孝”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部分,“孝”更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准则。一个不“孝”的人,何谈为人,更何谈什么道德品行? (3)义:义是儒家文化的又一重要价值。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这里生命和道义是合理的存在的,但当两者发生冲突或利害关系时,对道义的追求就高于了对生命的追求,在只有牺牲生命才能坚持道义的时候,人就应该舍生取义。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信”与“义”作为一枝独秀,将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儒家文化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崇高的道德价值体系,这与当今的法制并不冲突。严格来说,一个具有崇高道德思想的人,必不会触犯法律,危害社会。虽然儒家规定的那一套严格的的道德体系在当今社会并不适用,但其道德价值却不容忽视。 二、教育价值 孔子无疑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他兴办私学,推动平民教育的发展,其“有教无类”的思想可以说是最早的平等教育主张。“学而时习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思想已影响无数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在孔子的一生中,从15岁“志于学”开始,到70岁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而止,其人生境界不断提升,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正是其终生“学而不厌”的结果。孔子通过其经历以及理论为后世的教育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其后,宋代理学家朱熹对儒学文化的教育思想进行了继承与发展,不仅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终身性,更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如他所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仅要认识,更应该去实践。这种思想对于解决今天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矛盾、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传承* 窦坤1,2,新科1 (1.师大学教育学院,710062;2.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 710063)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创造的灿烂文化,它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容,具有强烈的历史性、民族性和继承性,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制约着我们当今的教育。然而,在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其传承上,当今人们却有着基本的文化判断力和理性的缺失。传统文化究竟能为当代中国带来什么,又能在多元共生的全球对话背景下给世界以何种影响,需要我们深入地反思与追问。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涵入手,深入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提出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仅靠延续,更需要创造性的转换,使其得到良性的传承和发展。因此,摒弃出于对现实利益的得失和民族情节的片面做法,全面理性地认识我国传统文化,对于开创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成良好的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历史的镜鉴和现实的渊源,促进全球文化的平等与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当代价值;文化传承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涵 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了三个小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在西周初期有三种含义:天子所属之城, 即京师,与四方诸侯相对举;商周封域,与远方相对举;专指以为中心的地区,即夏区,用于周所封诸侯,称为诸夏,与四夷相对举。在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形成过程中,中国的含义多次发生深刻的变化。由专指中原发展为包括所有郡县,进而发展为包括所有边疆,由专指汉民族发展为包括中国各民族,由中华的统称发展为作为主权国家的专称。传统,是指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质,经由历史凝聚而沿袭着、流变着的各种文化因素构成的有机系统。传统是来自于过去,而现在仍有生命力的东西。所以说,传统不仅有历史意义,而且拥有超越历史的意义。“文化”一词源于《易经》。《易经》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正天下。”其意是按照人文进行教化。到了汉代,文化成为相连的常用词,多为“以文德治天下”之意,或与未经教化的“野蛮”、“质朴”相对举。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狭义的文化,除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外,有时又专指文学艺术,如“文化部”、“文化部门”等。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本土上创造的文化,它从远古延续到今天,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其中,从夏、商、周以来至鸦片战争前的这一大段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畴,它是中华民族在特定的地理 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世代形成、积淀,并为大多数人所认同而流传下来的中国古代文化,它不但占据了中国文明社会的绝大部分时期,而且在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当代的文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要义 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精微的 在动力,也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基

浅析儒家文化对幼儿启蒙教育的影响

浅析儒家文化对幼儿启蒙教育的影响 摘要: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用来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儒 家文化在古代受到统治者的推崇是因为它对古代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起到 了很大的作用,同时影响当代中国建设更加具有中国特色的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经济、文化的社会。儒家文化不仅对国家产生影响,同时也对幼儿启蒙有着一定 的影响。本文就儒家文化对幼儿启蒙教育的影响进行分析,了解幼儿启蒙教育的 重要性,儒家文化对幼儿启蒙教育的外在表现以及儒家文化在幼儿启蒙教育的现状,提出提高儒家文化利用率的方法。 关键词:儒家文化;幼儿;启蒙教育;影响 一、儒家文化在古代和当代启蒙教育的影响 在古代,儒家文化是一种君主文化,统治者利用儒家文化来维护自己的封建 统治,巩固自己的地位。儒家文化倡导思想大统一,国民愚忠愚孝,是统治阶级 的思想武器。在伦理关系上,强调三纲五常,专制的家长制约着幼儿性格养成和 思想生活方式的发展,那时普遍认为只有考取功名才能出人头地,所以幼儿从小 就接触四书五经,从而培养出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奴隶。 在当代,儒家有很多的教育方法可以运用到幼儿教育中,例如:因材施教、 温故知新、诲人不倦、有教无类等。学习儒家文化,幼儿不但可以学到文化知识,也能提升他们对自我认识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良好道德习惯、行为等。同时,儒家文化也可以运用到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让幼儿在环境中快乐的学习儒家 文化,在快乐中发展养成良好的性格。例如:在幼儿园的绘画墙上绘有卧冰求鲤 等画面,还应贴上百善孝为先等标语[1]。 二、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儒家文化开展幼儿启蒙教育是对幼儿园教育的补充,有利于全面实施素 质教育,是学习、宣传、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形式,也有利于进一步传承中华文明。孔子曾说过:“少年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小时候养 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终身都会起作用。知识需要道德加以引导,幼儿良好品 格的养成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根深才能叶茂,素质教育的基础是 幼儿教育,只有从小培养幼儿的良好道德修养,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儒家文化对幼儿启蒙教育的外在表现 (一)体现在学习中 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为以后的积累谈资,对以后的写作有 所帮助,能够帮助幼儿将传统的道德小故事和名言警句记在心中。 (二)体现在人际交往中 “但学文,不力行,长浮华,成何人?”为学一定要与做人结合起来,做到知 行合一、言行一致。通过给幼儿讲解《孔融让梨》这个故事,让孩子们了解到互 相谦让、相互友爱等良好的品质,有利于幼儿的人际交往,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进而交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三)体现在游戏中 教师在带领幼儿进行丢手绢、贴锅饼等活动时,幼儿需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 和规则进行游戏。让幼儿从小就懂得规则的重要性,意识到无规矩不成方圆,提 高幼儿的安全意识[2]。

论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论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9-09-14 08:07:00 ] 作者:程嘉宏编辑:studa090420 论文关键词:孔子;儒家思想;当代社会 论文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在变得更加理性的同时,也更加物欲化。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指引我们重新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是人道的启蒙者。他的儒家思想至今还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应进一步发扬光大。 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是人道的启蒙者。他的思想博大精深。既有崇高的价值理想,又有切实的百姓日用,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结晶。孔子的思想,一言以蔽之,是以治平为本,以仁为核,以和为贵。他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礼乐文化的重要根据,价值观念的是非标准。伦理道德的规范所据,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价值。 早在公元一世纪,孔子儒家思想就传入东亚地区。先后在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产生广泛的影响。到十七、十八世纪后,孔子及儒家思想又影响到欧洲,在十八世纪曾掀起一股“孔子热”,当时人们就尊称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为欧洲的孔夫子。 2l世纪的今天,人类在经过了三次工业革命的大变革和二次世界大战血的 洗礼以后在思想上已经进入一个迷茫时期。在人类所面临的众多挑战中。最大的挑战是来自于人类自身的道德水准,西方学者因此提出了“全球精神危论”。 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和高度的物质文明,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其价值取向更趋于复杂和多元。人在变得更加理性的同时,也更加物欲化,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人文精神的弱化和道德的下滑。这样就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指引我们重新步人正常的发展轨道。 儒家讲究天人合一,君子以自强不息,应该说对当今世界的和平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就说过:“人类如果要在2l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4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那么,孔子的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究竟体现在哪几方面呢?下文将详细阐述。 一、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突出价值 (一)自强不息 孔子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年轻时,他好学上进,不断进德修业。他的政治思想形成后,便为实现自己的主张孜孜以求。孔子向往三代圣王之治,希望王道大行,实现仁政德治。孔子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他对社会历史与现实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可他依然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懈奋斗。他希望教化社会人心,讲究仁爱,遵守秩序,并为之四处奔走,到处碰壁亦信念不改,甚至“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孔子心目中有一片圣洁的天地,这就是要实现天下为公、讲信修睦、谋逆不兴、盗贼不作的大同社会。孔子晚年喜爱《周易》,

论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论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院系:师范教育学院 专业:小学教育 班级:13级小学教育专升本(1)班学号:133160139 姓名:牛若南

论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摘要]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作为古代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古代产生深远影响更对现代社会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它是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的传统思想对历代执政者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儒家文化的精神已渗透在中华民族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之中,儒家思想也和世界多元价值相互接轨和碰撞,它的价值已远远超过了它所赖以产生的那个时代对它所做的要求,而成为中华民族及世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三个方面浅析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 儒家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继承 思想是一个社会的基本行为准则,从某种程度上讲对一个社会起着一定的约束力,因此思想对一个社会能够产生重大的影响,作为中国社会传统思想主流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也深刻的影响着现代社会的文明。对一种文化或者说思想的重视关系到一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一个社会的文明进程,因此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集千古圣贤众多儒流于一体的历经变化的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一、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政治体制的影响

1、在国际方面,当今世界政治、思想观念和宗教信仰等都呈现出多元化趋势,21世纪将是一个多元化并存的世纪,不同文明之间会出现新的繁荣。但是当今世界仍不太平,局部地区仍弥漫着战争的硝烟。而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所提倡的“和而不同”、“和为贵”、“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思想,将为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并存、避免战争、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做出贡献,也将成为世界各国认同的思想观念,还将是世界各国和平共处的准则。儒家文化提倡的这些为人处世的原则,就是世界各国调整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所应遵循的原则。 2、在国内方面,儒家思想的“民为邦本”培养了当代社会人们“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儒家思想历来十分重视老百姓的作用,认为百姓是国家安宁的根本,“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孟子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可载舟,亦可覆舟”。所以,儒家思想历来强调君子要有“忧以天下,乐以天下”的情怀。对我国社会主义国家中以人为本的理念有重要指导作用。也正是儒家思想中重视人民的作用,才促使我们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中之重。 二、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经济体制的影响 儒家思想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从孔子时的春秋战国起它支配了两千多年的中国意识形态。儒家思想在中国引起了持续不断的争论,有人说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国民意识产生了深远影响,教人以知书达理之道,有人说儒家思想毒害中国国民,使得知识分子沉迷于

传统文化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力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渊源,而且对现代中国社会乃至世界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传统文化是增强民族自信心的基石,是构建良好民族心理的基础,是提升中国综合实力的精神资源,是建设现代文明的基本条件,是促进世界走向大融合的思想源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道德情操、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具有强大的遗传性,渗透在每一位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为建设今天中国的新文化提供了历史的基础和客观依据,它对现实社会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现实社会的积极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在当今国际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和谐国家,实现民族复兴乃至实现世界大同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文化是增强民族自信心的基石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她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的尊严,是中华民族在精神层面的具体标志,是矗立于世界之林的“形象”。特别是在中国历史上一些名副其实的不朽之作,世代相传,百读不厌,而且其智慧之火将永不会熄灭,照耀着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因此,珍惜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尊严,抢救保护民族文化,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尤其青年一代首先要树立尊重传统文化的理念,不仅要自觉从书本上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还要懂得中华传统民俗、习惯,既要懂得民族的现实,又要更多地了解民族的历史,懂得民族的精神实质和民族的利益所在。说到底,只有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从根本上推动中华民族的发展。只有不断强化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使中华民族的资源得到更为充分和有效的发挥与利用,才能使中华民族在地球村中发出更为响亮的声音,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传统文化是构建良好民族心理的基础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多与王朝政治或社会理想相关联。一部陈旧老书,一部

儒家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解读

儒家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摘要: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影响中国学术思想两千余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培养并规范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思想和行动。儒家思想为世代统治者所用,一度被认为是封建社会的统治工具,近代社会变革中,更被视为是时代进步的“绊脚石”而被全盘否定、激烈地抨击,一味地追求“西化”。然而,西方思想的传入,并没有冲洗掉儒家思想的痕迹,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更加深刻体会到儒家思想已植根于民族的骨髓及血液里。1 儒家指“中国春秋末期孔子创立的学派。”按照代表性的说法,“儒家有以下特点:①宗师孔子,视其言行如最高准则;②以《诗》、《书》、《乐》、《礼》、《易》、《春秋》为经典;③提倡仁义,以为行为准则,④维护君臣、父子、夫妇、兄弟等伦常关系。”2儒家思想首先代表的是一种文化,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包括伦理道德、政治、教育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更注重把道德修养放在首位。儒家思想中以人为本,崇义重德,以仁、礼、义等为道德规范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等教育方法注重培养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习惯和道德情感的培养。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各个朝代不断的完善和发扬,儒学也以各个形态融入到民族血脉中。本文将尝从心里、法律等多维角度进行剖析,讨论儒家思想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儒家,儒家思想 一对现代心里质询的启示 儒家思想曾居中国传统文化主导地位。鉴于文化的传承性和对心理健康作用的必然性,儒家思想的心理咨询价值应当充分关注。就儒家的历史作用看,儒家自西汉成为中国主要王朝的主流意识形态,对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直至‘五四运动’之前的2000多年间,儒家思想一直统治中国学术界,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延续时间最久。”4我至今认为,儒学(当然首先是孔子和《论语》一书)在塑造、构造汉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历史过程中,大概起了无可替代、首屈一指的严重作用。”5提出儒家思想的心理咨询价值问题,也源于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热点—信念与健康、心理健康研究的启发。过去一直不受主流心理学重视的信念与心理健康问题,目前甚至被认为是心理学及身心医学的前沿问题。这样,如果要研究中国人的信仰与健康和心理健康问题的话,就不能不从儒家思想入手。因为,从历史事实看,儒家思想长期以来是中国人的精神信仰的核心。“《论语》这本书所宣传、所传布、所论证的那些‘道理’,‘规范’、主张、思想,已代代相传,长久地渗透在中国两千年来的政教体制、社会习惯、心理习惯和人们的行为、思想、言语、活动中了。”67提出儒家思想的心理咨询价值的主张,相信不少人有疑虑:儒家思想对心理健康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到底该如何看?儒家思想对心理咨询作用的大小如何?儒家性质的心理咨询理论与其他心理咨询理论的关系如何?等等。根本看,这些问题涉及到儒家性质的心理咨询的定位问题,它们大概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儒家思想的现代心理价值,儒家心理咨询的作用定位。8这个问题与儒家思想的价值争议联系在一起。目前,不少人认为,儒家思想是过时的,对人的心理甚至有负面影响。本文认为,这样的认识是不全面的。本文的基本主张是,儒家思想的心理功能是多方面的,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对于积极的一面要应用,对于消极的一面要矫正。探究儒家思想的心理咨询价值的目的,就是发掘儒家思想中积极的或者是适合心理咨询需要的知识,并将其心理学化。至于儒家思想对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同样需要深入的研究,而不是表面的、似是而非的主观判断。9 1关于人生的意义:生命空虚感或人生意义失落是心理问题的一个方面10。如何使来访者获得生命意义1修改引用山东大学张伟《儒家思想及现代意义》2008年10月15日第一页 2转引TheBordofEncyclopedia.Chineseencyclopedia:psychology.Beijing:ChineseEncyclopediaPress(inChinese). 1991. 730~731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哲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 730~731) 3修改引用山东大学张伟《儒家思想及现代意义》2008年10月15日第一页 4转引DuWeiming.TheEastAsianvaluesandmulti-modernity(inChinese).Beijing:ChinaSocialSciencePress, 2001. 120, 132(杜 维明.东亚价值与多元现代性.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120, 132) 5心理学报2007,39(2):371~380ActaPsychologicaSinica(景怀斌.儒家思想对现代心理学质询的启示)371 6转引LiZehou.TheexplanationsofAnalects.Beijing:SanLianPress(inChinese), 2004. 1~2 7心理学报2007,39(2):371~380ActaPsychologicaSinica(景怀斌.儒家思想对现代心理学质询的启示)372 8心理学报2007,39(2):371~380ActaPsychologicaSinica(景怀斌.儒家思想对现代心理学质询的启示)373 9心理学报2007,39(2):371~380ActaPsychologicaSinica(景怀斌.儒家思想对现代心理学质询的启示)373 10转引GouldWB.TranslatedbyWeiZimu.ViktorE.Frankl.Lifewithmeaning(inChinese).Beijing:ChineseLightIndustryPress,2000. 17 (GouldW B.弗兰克尔著.常晓玲等译.意义与人生.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 17)

(完整版)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及意义

21 世纪的脚步已日趋临近之际, 世界文化结构也面临着重大的转换。一个不争的事实是, 尽管西方现代的强势文化自近代以来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最后被证实其强势并不能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而一统天下。而世界新兴地区的崛起, 不仅从政治、经济, 也从文化方面改变着世界的格局。各种文化的多元并存, 可以说是新世纪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有鉴于此全新局面的出现, 为了更好地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 进一步促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及世界文化的发展, 我们有必要由这一新的视域来再度审视中国传统文化, 立足于当代, 以面向未来的世界历史眼光考察其现实状况, 并在此客观基础上对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实际价值作一番全方位的透视, 本文拟就此进行初步的探求以求其中真义。 那么,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究竟是怎样的呢? 要说明这一问题, 首先还是让我们一起来简要回溯一下历史。 众所周知, 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中世纪时代曾经创造过举世瞩目的东方文明, 然而近二个世纪以来, 它却备受蔑视、挑衅、挫折与打击。清朝末年, 一些怀抱救国图强宏愿的仁人志士, 在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时, 已逐渐清醒地意识到本民族文化的种种流弊, 纷纷冲破儒学传统的束缚, 力倡变法, 以图改良, 于是, 西学东渐之风自此大盛。到辛亥革命时期, 儒家建制自上而下被彻底摧毁, 虽然就民族文化传统深层结构而言并没有受到致命打击, 但从此以后, 失去其具体的托身之所的儒学确已变成了“游魂”, 再也无法恢复它以往那种君临天下的地位。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本身即是以反传统为其重要标志的, 由于对传统文化的严重误解, 导致“五四”激进分子对中国传统的主流文化采取敌视的态度, 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致使“五四”以后教育界的主流视“读经”为大戒, 一般人不但平时接触不到儒学, 而且耳濡目染多为讥骂之词, 于是, 儒家的源泉至少在知识阶层中确有渐呈枯竭之象, 而此后近四五十年间, 更因民间社会被消解、荡涤而逃遁无地。一直到20 世纪60 年代末, 美国汉学家勒文逊还认为, 儒家将会是只有在博物馆里面才找得到的东西, 而国内在文革时期对于传统文化的批判与扼杀更是史无前例的。此时的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受了一百多年的不断攻击与剿杀之后, 似乎已到了“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境地,然而从70 年代开始, 随着日本与所谓的四小龙——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的经济起飞, 人们再次目睹了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文化的潜力与魅力, 于是重新引起了海内外的普遍关注, 掀起了文化热潮。然而这一切似乎只限于学术界, 从总体上来看, 改革开放的20 年, 由于国门大开, 西方文化思潮纷涌而入, 人们的注意力往往更多地集中在外来的先进文化上而忽略了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加之以上种种历史的原因, 使得一代代国民“很少见到、听到”中华文化的精粹, 在他们的文化记忆中, 更多的是对它的否定与批判, 以致于对自己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感到“陌生”、“反感”、“怀疑”,甚至是“排斥”、“厌弃”、“打倒”。可以说, 这一令人堪忧的现状,已经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近十年来, 先后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为宗旨的政策及相关法令, 并将其与当前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在一起, 推广普及教育, 然而时至今日, 尽管整个局面有所改善, 但总的成效却并不令人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有关这方面的工作有待进一步展开与深入, 而另一原因, 既是最重要的, 也是最易被忽视的, 那就是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之时往往只注意到突出其精神层面的道德价值, 而不注重对其现代价值进行全面系统的挖掘与宣传。其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长此以往, 在人们的头脑中, 中国传统文化似乎就只剩下了其德育功能, 更何况抽象、空洞“口号”式的宣传非但于事无补, 反而容易使人产生抵触心理, 导致 此项工作难于落实到思想意识的实际层面, 最终其结果只能是传统文化渐趋僵化、了无生机。这显然有违于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正如西方伟大的哲学家黑格尔所说的那样, 文化“不是一尊不动的石像, 而是生命洋溢的, 有如一道洪流, 离开它的源头愈远, 它就膨胀得愈大。”如上所述, 我们不难推断出这样的结论, 中国传统文化本身绝不缺乏不断发展自我的内在机

儒家文化的当代意义

[内容提要]本文探讨了儒家文化的内在特质和对社会的整合价值,分析了它们在东亚一些国家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价值整合、规范整合和社会整合的作用,提出了对以往的现代化模式要重新认识,指出儒家文化人本主义思想、天人合一的思想、社会整合的功能必将对当代世界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人本主义内圣外王天人合一 本世纪初,德国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马克斯·韦伯在他的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提出一个著名的论断:西方国家,经过宗教改革后形成的新教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并在《中国的宗教》一书中认为,传统以来的儒家孔教,不但无助于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反而构成了一大阻碍。因而,近代资本主义只能在西方国家产生而不能在东方国家产生。然而,历史的发展似乎向马克斯·韦伯的论断提出了挑战。上个世纪60—80年代,当西方国家的经济走向萧条时,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东亚经济圈却出现了经济起飞的奇迹。当时,人们在考察其原因时,首先考虑的是经济因素本身,如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制度、资本的积累、劳动力技术等等。但这时的世界各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为什么没有出现像东亚这样的经济奇迹?同时,人们又考察了非经济的制度结构,这些国家在制度结构方面也大不相同。人们在考察其文化因素时,发现这些地区的共同之处就是,长期以来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于是,一个饶有意味的问题产生了:儒家文化对于亚洲这五个地区的经济成就是否形成了文化层面上的有利影响?儒家文化的内在特质是什么?它与现代化的关系如何? 一、儒家文化的内在特质及对社会的整合价值 知识社会学家曼海姆认为,所有的思想和知识都是某个社会结构或历史进程的产物[1]。儒家文化就是在中国传统社会以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结构和以皇帝为最高顶点的垂直隶君型的社会结构上产生的。经百家争鸣、两汉独尊儒术、魏晋儒道并融、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的兴盛,儒家文化经久不衰,并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转化过程中通过对其他文化的吸纳和自身的改造而被保存下来。儒家文化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独领风骚两千多年,这不仅在于它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需要,还在于它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质。 (一)儒家文化的内在特质 1、人本主义思想 在西方的神话传说中,宇宙万物是各种神创造的,在神之上有一个统而管之的上帝。在中国神话故事中,创造宇宙万物的不是神,不是超自然的力量,而是人世间的伟人:盘石、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人文系10级政教班韩东生10010106儒家思想自孔子创立以来,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对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以德治国" 儒家思想与当今的"以德治国" 中国自远古三代就有"以德治世"的思想传统。孔子继周公之后,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德政"的思想,首开儒家德治主义之先河。强调道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把道德视为治国安邦、协调人际关系、提高个人道德素养和境界的根基和出发点。后经孟子、荀子的系统发挥,《大学》、《中庸》的理论升华,形成了一套严密完整系统的治国方略,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后世儒家,无论是董仲舒的宇宙论,还是宋明理学的本体论,都只是在理论层面上论证为政以德的重要性、必然性而已。 在当今社会,古代德治主义思想虽不能直接作为治国之道为我所用,但其思想精髓及合理内核仍具有显著的价值意义,并为当今实施以德治国方略提供必要的思想资源。 二、“以民为本” "以民为本"是儒家德治思想的基础。所谓"民本"就是认识到人民、民众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如果统治者背离了民心,得不到民众的拥护,国家政权就不能巩固,甚至会被人民群众用武力推翻的。孟子的"仁政"理论就是以民本为基础的,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孟子看来,人民是宝贵的,不能忽视人民的利益和疾苦。荀子引用古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以民本思想为核心价值的儒家的"德治"思想,表现出它极大的进步性和人民性。虽然民本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但它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首当确立起人民当家做主的神圣观念,并以之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具本质意义的特征和要求。要使人民真正成为社会政治生

说中——儒家拿捏分寸的智慧与中国现代化文化之建设

说"中"——儒家拿捏分寸的智慧与中国现代化文化之建设 近代以来,尤其是“五四”以来,儒家即基本上落于某种不名誉的状态。“五四”时期这种不名誉常常与落后、保守、反动、阻碍现代化等联系在一起,而今天,这种不名誉却是通过与时代脱节、不能因应时代的问题和要求表现出来。但在实际上,儒家言“中”、“致中”的活“精神”仍在当今发生作用,传统儒学到今天依然是作用于广大民众之间的“精魂”。儒家的“中”是一种行事方式,也不可否认,由“致中”所表现的无确定性的行为方式在现代化文化建设中存在着诸多弊病。 标签:“中”;儒家;中国现代化文化之建设 一 首先,我将从列文森尤其是余英时先生的儒家“游魂”说引出问题,认为儒家言“中”、“致中”的活“精神”仍在当今发生作用;其次,我将检讨儒家“致中”的实质及其潜藏的问题,并分别以荀子和黑格尔作对照;再次,我将简略地说明由“致中”所表现的无确定性的行为方式在现代化文化建设中所存在的弊病。 近代以来,尤其是“五四”以来,儒家即基本上落于某种不名誉的状态。五四时期这种不名誉常常与落后、保守、反动、阻碍现代化等联系在一起,而今天,这种不名誉却是通过与时代脱节、不能因应时代的问题和要求表现出来。 无疑,将儒家的这种不名誉状态斩截得更为分明,甚至推向极端的,列文森算是其中一个。依列文森,“儒教集团在荆棘与环境下正走向崩溃,它们的鼓、锣被抛在一边,置于腐臭的杂草与废物之间。数千年来赋予孔夫子的神圣色彩消失了,而且没有人试图挽救之”。果如是,即儒家思想乃以自身之死成全了由传统到现代的过渡。 假如预认了列文森的说法,那么,我们在逻辑上也大体可以说,张之洞、康有为的“光荣而坚决的西化”,毛泽东时代儒家的“博物馆化”,当代新儒家的“玄辨化”以及当今我们儒学研究的“文章化”、“标签化”,大概都可以看做是儒学已经“死”了的一种表征。 或许,余英吋先生正是从儒学已远离传统的历史情境,“徒托空言”远胜于“见之行事”,甚至流于人们满足智商的一种谈资这一事实出发,将儒学在今天的现况以“游魂”加以描述。 列文森的儒家“博物馆化”说,在美国一出台便招致一些海外新儒家顽强而严厉的批驳,尽管列氏的分析不乏睿智。而相比之下,余英时先生的“游魂”说在大陆却有很大的影响,其间原因固然不仅仅来自余先生在学问上的声名之隆。很大程度上,“游魂”说的影响似乎主要来自一位历史学家对历史事实敏锐而坚实的观察。

浅谈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浅谈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自动化 班级:09自动化 姓名: 学号: 2011 6 25

浅谈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摘要】 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是探讨传统思想文化与现代思想和经济发展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社会思想的变化,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儒家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儒家思想在文化、伦理道德层面上给予现代社会的启发具有深刻的影响。对于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儒家的内涵更应该是我们生活中的一大标准,是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和谐的一大道德基准。对于构建现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儒家大同社会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儒家思想作用现代社会价值 【正文】 儒家思想的内涵 儒家思想讲求“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其基本核心是“仁”,以“仁”为基础和精髓的儒家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儒家思想影响中国两千多年,从古至今长盛不衰,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国文化的伦理和观念中,无不打着儒家思想的烙印。儒家思想发展到今天与原来的“孔孟之道”在内容和实质上已经有很大不同。儒家的“仁治”“礼治”“德治”“孝道”“大一统”“天人合一”“民贵君轻”“有教无类”等思想主张依然光芒四射。对儒家思想的发掘和借鉴,对儒家思想中的精华发展和弘扬,可以更加丰富儒家思想的内涵,这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作用。 儒家思想对中国现代社会的作用 1、儒家的仁政思想及道德观念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仁政”学说是贯穿于儒家思想的核心,其“敬得保民”“仁政爱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等仁政理念的变革和发展对社会的安定、和谐的构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儒家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实意义 【摘要】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绵延不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具有世代相传、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等特点!在传统文化影响下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 【关键词】传统文化特点习惯影响 文化(culture)本身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由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传统文化之京剧。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文明发展史中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形成、积累和流传下来,并且至今仍在影响着当代文化的…活?的中国古代文化。[2]其内涵或以物化形式存在和延续,如文献、文物等,或以物化形式存在和延续,如思想、观念等,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逐渐内化于人,形成整个民族较为稳定的文化心理和性格并且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升华为民族的文化基因。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有诸子百家、艺术、传统节日、民间工艺等多种形式!至今,我们仍能时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存在! 在全球化背景的今天,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如何正确看待传统文化及其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则显得尤为重要。有人说传统文化是柄双刃剑,既是现代文化的垫脚石,又是现代文化的绊脚石!这话我甚是赞同,下面请让我表出个人对传统文化现实意义愚见!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现实社会的积极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在当今国际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和谐国家,实现民族复兴乃至实现世界大同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文化是增强民族自信心的基石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她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的尊严,是中华民族在精神层面的具体标志,是矗立于世界之林的“形象”。特别是在中国历史上一些名副其实的不朽之作,世代相传,百读不厌,而且其智慧之火将永不会熄灭,照耀着人

儒家文化的现实意义

我们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必将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冲击,科学进步与社会文明的发展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面对我们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和泱泱古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感受着现当代社会文化融合带给我们的芬芳。源远的儒家思想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使我们树立远大理想,激扬爱国之志,陶冶精神情操。从先秦诸子的天人之辩,到汉代董仲舒“天人合而为一”命题的提出,再到宋明理学家“万物一体”论的形成,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观念,这种主流观念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和凝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文化百花齐放的今天,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剔除其封建宗法和唯心主义,弘扬其整体、和谐、统一的合理内容,树立严谨的人文科学态度,进而使先进的文化传统得到繁荣,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儒家思想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束缚 纵观中国社会数千年的发展,特别是在长期的君主专制社会中,无论是思想观念、伦理道德、学术、教育、宗教、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典章制度、文物宝藏,一直到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等,都可以说与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息息相关,在儒家思想传承的过程中,精华与糟粕杂陈。到当代社会仍然有许多不好的或糟粕束缚着我们的思想,影响着我们的社会发展。我认为这种负面上的影响主要有二个大的方面。 1、君主专制制度和专制主义思想的惯性,对当代社会影响深远。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思想最为活跃。诸侯国日益强大,逐鹿中原,争霸称雄,征战不已。知识分子受到很大重视,“重士”、“征士”、“养士”成为一种风气,思想相当活跃。他们对社会的各种问题以及自然界进行了新的观察探讨,出现“处士横议”、“百家争鸣”的盛况,形成儒、墨、道、法、阴阳、名辩、纵横、兵、农、杂家及史家等各种学派,互相争论诘难,又互相吸收补充,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为以后中国思想和文化的发展演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的思想如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汉学或实学等,对思想观念、伦理道德、哲学宗教、学术理论等都有所发挥或发展。但是,这种发展越到后来也越为缓慢,乃至成为八股教条而僵化,科举考试只能在经书中寻章摘句作文章,特别是尊卑贵贱,君道臣节,专制主义尤为严重,这也是影响当代社会人文思想的根源所在。 中国君上专制的历史很长,从商代开始,君主就自称“余一人”,以示其独尊无二。周代君主称为“天子”,开始“奉天承运”,管治兆民。春秋战国时,法家主张君主专制独裁和中央集权。在传统的治国之道中,儒家主张仁政德治礼教,被称为“王道”。法家强调“不贵义而贵法”,“以法为本”“以法为教”被称为“霸道”。其实两者并不是截然对立,而是相通互补的。孔子在《论语》中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当然是肯定德政礼制,否定政刑。但是,他又称赞法家的代表人物郑国大臣子产的“宽猛相济”。孔子说:“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