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浅谈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浅谈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浅谈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凤凰四中田丽蓉

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单位,是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场所。加强青少年的素质是当务之急,要使学生的素质都获得培养和提高,使学生各方面都能主动和谐的发展,所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很重要的。

美术是一门丰富多彩的学科,除了学习基础知识之外,还能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观察事物的能力,磨砺学生坚强的意志。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术教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现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浅谈三点做法。

一、运用直观教具,培养审美能力

在学校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环境和教具毕竟是有限的,但直观性教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教学内容,提高审美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通过收集、自制等方法展示教具,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收集的教具一般有很多,包括图片、小型工艺品、从民间收集的剪纸等,这些教具对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有很大的帮助,但这些工艺品会让学生产生一种“看得见,摸不着”的心理,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最好能自制教具。

自制教具在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自制教具会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感觉,在心理和思想上容易接受。比如我在讲《清晨》时,我亲自制作了一个《晨》的泥塑,不但马上吸引了学生,而且他们还

称赞不已,产生了要亲自试试的念头。这样做,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在亲自动手制作中享受到美的乐趣,教学活动也更加生动有趣。

二、通过欣赏作品,培养审美能力

现在的学生一味追求书本知识,没有应有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美术欣赏教育,通过欣赏美术,激发学生的情操。例如上面提到的直观教具教学,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创造美、发现美,审美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世界千万变化,要让学生思维不受限制,自由地去探索、创造。俗话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学生在欣赏名家之作时,还应多欣赏一些民间艺术和自然景物。只有多欣赏艺术、体会艺术、感受艺术,才能使学生组部、逐步具有区别能力,真正认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才能正确评价美,热爱并创造美好的东西,摒弃、改造丑恶的东西。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利用舞蹈魅力,培养审美能力

初看起来,舞蹈和美育并不相干,其实舞蹈与美育有着不解之缘。因为舞蹈展现出的就是一种形态美,包括形态美、动作美、旋转美、造型美、音乐美、服装美、道具美等。舞蹈通过有节奏、有组织的变换,引人入胜,那虚实结合、形神兼备的表演的方法,创造出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舞蹈的内容是艺术家经过想象、改造与加工而编写出来的,反映出人类的生活,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通过舞蹈可以净化人们

的言行,可见,舞蹈在美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马克思说过:“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应该是一个具有艺术修养的人。”舞蹈作为一种文化艺术,是知识性与素养性内容的统一,是提高艺术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的教育,所以让学生多参加舞蹈活动,多欣赏舞蹈,其实就是在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之,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美育教学中可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它们可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只要应用恰当,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浅谈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浅谈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它与形象思维能力截然不同,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学好其他学科,处理日常生活问题所必须的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当人们发现问题时,常常说:“让我想一想。”这里的想一想就是思维。通过想一想,问题就得到了解决,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部过程都依赖思维。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发现了问题能够及时、恰当的解决,而有的人即使对于极其简单的问题也找不到恰当的解决方法,这主要是由于后者缺乏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对孩子的逻辑思维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具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观察与比较 引导孩子观察事物正确的方法,首先要孩子理解远近、高低、大小、前后、左右、上下、现在、过去、将来等词语的用法,这样的话,孩子的逻辑思维更完整。 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有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从上到下、从明显特征到不明显特征等等,例如,观察,观察一间教室,从外面看屋顶、墙壁、窗户、玻璃,进入教室后,首先看到的是什么,其次看到的是什么等等,比较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事物或现象比较他们不同点和相同点,让幼儿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思考,从而正确细致,完整认识事物,例如:拿过不同的两块橡皮,比较大小、颜色、形状、宽窄、长短等。 二、组合与拆分 可进行实物的组合拆分游戏,也可以进行汉字,图形的组合拆分,这个过程是锻炼逻辑思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例如:七巧板怎样组合成一个正方形?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游戏环节: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利用所有的七巧板摆出一个正方形来,学生利用自己的七巧板也跟着摆出一个正方形来。游戏开始!挪动正方形其中的两块,把它变成一个三角形。第一个成功的孩子用实物投影仪给大家看,大家跟他一起做。再挪动三角形其中的一块,把它变成长方形。第一个成功的孩子用实物投影仪给大家看,大家跟他一起做。再挪动长方形其中的一块,把它变成平行四边形。第一个成功的孩子用实物投影仪给大家看,大家跟他一起做。本环节是我教学设计的重点所在。我精心设计了这个环节,为的是孩子们在动手和动脑的过程中体会七巧板的神奇之处,激发学生地七巧板的喜爱程度,从而为以下的环节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问题延伸 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翅膀,它能为逻辑思维的飞跃提供强劲的推动力,因此,要对孩子提出各种问题,让孩子通过想象来打开思路,孩子们都爱听故事,当讲完一个故事的时候,可以提出很多问题作为故事的延伸,例如:《乌鸦喝水》的故事,可以问小朋友,如果是你

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

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 审美能力是指人们对美的事物或艺术的欣赏和鉴别的能力,从小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一)引导幼儿去发现美、感受美 日常生活、自然界、艺术作品中蕴涵着各种美的事物和现象,要经常借助它们引导幼儿去发现美,让幼儿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是培养幼儿具有良好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的前提。我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让幼儿从大自然中寻找色彩,世界是五彩缤纷的,蔚蓝的天,白色的云,使放飞在蓝天中的风筝变得更生动、更富有美感。又如雨后挂在天边的七色彩虹、小鸟和蝴蝶带着鲜艳的色彩快乐地飞舞;春天,在绿绿的草地上,孩子们在奔跑、打滚,草地与孩子的服装交错在一起形成的色彩斑斓,富有动感的画面。在一年四季的交替过程中,同样会形成各种不同的色调,也都是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教师在有效地利用自然素材的美,引导幼儿去感受去发现,并用彩笔尽情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这些都有助于幼儿形成色彩美感。 (二)利用艺术作品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要发挥教师语言魅力的教育功能。语言可以通过语气、表情、语调等方式来达到表达的意向。相同的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说出来,配上不同的表情、动作即可表达两个截然相反的意思。教师要注意发挥自身的语言魅力,使用语言时不断提醒自己注意:语言本身的作用——表意和传

情(声情并茂),注意自身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注意自身的语言面貌(包括语言的清晰度、适宜的音量和适度的表情等);注意适度的语言修饰(恰当的语词),让语言更富美感。“要给幼儿一杯水,教师自身必须是一条涓涓流淌的小溪”。由此看来,在文学欣赏中教师的语言美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三)让美育贯穿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美,对于幼儿来说是个抽象的概念。美育的任务就是要将其具体、丰富化。 1.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大量地接触作品。教师在创设环境时应该与教育相结合,教师可以和孩子一起来布置教室,让孩子们置身于美好的环境中。这样可以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并从中得到美的情趣。 2.生活中我常见到孩子看电视非常喜欢模仿电视中的角色及语言动作。例如:“老师,我这个动作像不像奥特曼呀?这样的我很厉害吧,还可以打死很多的怪兽,我是英雄,要帮助有困难的人。”孩子是天真的,让他们自由去寻找美,发挥美。因此,在审美教育中,要多采用图片、实物、电视等生动有趣、好玩、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并使孩子多种感官参与审美活动。 (四)要为幼儿提供更多审美实践的机会 美育不仅要培养孩子对美的欣赏力,还要培养创造美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幼儿多参加审美实践活动。如让孩子进行绘画、泥工、折纸、剪贴、制作小玩具、学习表演歌舞和童话剧等。教师可以比较容易在

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房县实验中学张兴筑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当今世界需要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要靠素质教育来培养,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 1.老师要有创新意识,做创新的先行者。 试想,一个不具备创新意识的老师,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吗?作为一名老师,不能把创新只喊在口头上,而是要把创新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首先,教学设计(即备课)要创新。一定要认真备课,做好课前准备,教学设计要科学合理,精心设计出能够反映知识的生成过程、学生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活动过程,要结合实际情况,精心设计“留白”,让“留白”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其次,课堂教学要创新。不能总是老一套,照本宣科,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出题,学生答题。课堂上老师要采用各种方法,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保持善于探索、乐于进取的精神风貌,“留白”处一定要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发表意见。第三,作业、辅导、评价和教研都要创新。对学生的作业要有个性化的批改,特别是对那些不墨守成规、有独到见解的学生的作业老师要及时发现,并给予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因此,辅导要有针对性、层次性,辅导学生时切记:千万不要挖苦和讽刺学生,通过辅导,要让优胜者更优,差生有进步。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看学习成绩,要综合评估学生的能力和各方面的表现,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通过对学生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公平和公正。教研不只是听听课而已,而是要借听评课活动,开展好老师与同行之间,老师与专家之间的切磋、交流,更为重要的,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创新,不断进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越来越呼唤创新型的教师,教师一定要走在学生的前沿,做学生创新的引领者、开拓者,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无时无刻都在不断地进行着创新。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亮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思想才活跃,才不会因循守旧,才敢于标新立异。独立思考,独到见解,是创新的萌芽。在当今时代,谁善于学习,谁拥有丰富的知识,谁就拥有无穷的力量。只有勤于动脑、精于思考、善于感悟,才能有所发现,有所突破。 课堂是教学、师生互动的主要场所,因此,课堂要成为学生创新的主战场。

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包括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比较力、概括力、抽象力、推理力、论证力、判断力等能力。它是整个智慧的核心,参与、支配着一切智力活动。一个人聪明不聪明,有没有智慧,主要就看他的思维能力强不强。要使自己聪明起来,智慧起来,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培养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主要目的是改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只要能实际训练中把握住思维品质,进行有的放矢的努力,就能顺利地卓有成效地坚持下去。思维并非神秘之物,尽管看不见,摸不着,来无影,去无踪,但它却是实实在在,有特点、有品质的普遍心理现象。课堂教学的进程就其本质来说是师生思维共同活动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我们教育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下面就自己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加强学习的独立性,保持应有的好奇心,培养强烈的求知欲。 “好奇是研究之父,成功之母。”好奇是求知的萌芽,创造的起点。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许多问题都想打破沙锅问到底,于是我就常常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故意设下悬念,鼓励他们去探索,而只有在探索过程中,才会不断地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学习思维处于主动状态,所以学生学习兴致高,乐于思考,培养了思维能力。 二、注重思维的发散,在解题练习中进行多解、多变。

小学生缺乏变通能力,思维较单一,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为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多花费精力,精选习题,还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在解法上不拘一格。并注意从多种解法中对比分析,尽可能采用灵活的、简单的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还可以围绕同一问题,让学生不断变换角度去思维,拓宽思路,并让学生对比分析,选择最优方法,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目的。而且还可以在教学中适时地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不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创设情境,开启学生思维。 小学生的依赖性较强,较多处于被动思维状态,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巧妙地抓住时机,创设情境,把学生的情绪引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情境中,并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迫切愿望,让他们主动思考、主动表达、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习的思维活动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认识基础,思维发展规律,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巧妙设疑,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的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激发学生思维。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启动学生主动思维。 四、及时评价、适时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也曾陷入了一个误区,往往不自觉地扮演着知识灌输者、课堂管理者的角色,使学生处于被动、被控、单向接受的状态。久而久之,我发现很多学生都失去了自己的个性,总是习惯等答案、靠答案,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怎么办?如何调动学

浅谈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1)

浅谈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艺术鉴赏力,亦称审美能力,它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审美鉴赏力的提高,有助于以美的规律和美的理想去改变世界,发展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人们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包括审美感受力、判断力、想像力、创造力等。 一.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人不仅为生存而斗争,而且为享受,为增加自己的享受而斗争......,准备为取得高级的享受而放弃低级的享受。”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由低到高。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如今,社会经济发展,人们衣食无忧,产生高级的精神需要和审美追求,而由于当前人们对审美认识的提高,所以就必须要求下一代也具备良好的审美观。人们常说从小就要养成好的习惯长大才能有好的作为,从小培养审美习惯也是审美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柏拉图强调从小培养青少年养成爱美的习惯是很重要的。他说:应该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优美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少年像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来感受他们的好影响,使我们不知不觉地从小就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入美于心灵的习惯。”有审美的想法还必须有审美培养所必须的场合、环境,艺术教育就应该不断地创设一个又一个艺术审美环境,家长应引导学生参与审美体验,使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对艺术作品进行直接的感知。 三.如何培养小学生艺术审美能力 “在某种程度上说,审美能力是有意识的教育和无意识的文化熏陶的结果。从儿童到成年的转变,是心理成熟和审美理解力增强的表现,而这种转变又不是自动进行的,教育是促成这种转变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两类在培养小学生审美发展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家庭。审美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抓起,从细节上培养父母是小孩的第一任老师,小时侯对事物的印象才是最深刻的。比如学习音乐、美术等,并不是要孩子成为音乐家、画家,但是让孩子学习音乐,特别是学会欣赏音乐,可以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丰富和美化孩子的精神生活,给孩子送去欢乐。家庭是培养孩子审美能力的第一次后天环境,也为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打

浅谈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它是通过对事物的感知、表象进行分析、概括、归纳而获得事物本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现代数学教学,愈来愈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拥有较强的思维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小学学生正是智力开发的高峰期。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培养。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我尝试在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收到了较好成效。下面根据我的实践经验,谈一下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1 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有趣的教学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创设一种自由思考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思维提供漫游的空间,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进而产生创造的欲望,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思维能力也得到提高。由于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的水平还比较低,所以在小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首先课堂的引入尽量创设情境激趣,发展形象思维。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数学学科第二册《统计》这一内容时,一上课我就放生日快乐的歌,让学生跟着唱,然后问学生记得自己的生日吗说说自己的生日是怎么过的,有哪些人为你

庆贺生日,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利用多媒体演示放出大象过生日的场景,告诉学生:“大象伯伯今天也要过生日了,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他家来了多少客人呢”这时学生的兴趣很高,争着说自己的发现。这时,我抓住时机又问:“看了这么有趣的画面,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又提出了许多问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又如我在教学一年级数学学科第一册《认钟表》一课时,一上课,我就问:“小朋友,你们喜欢逛商店吗(生:喜欢)那我们就去逛逛。(演示钟表店录像)问:刚才我们去了哪里在店里,你们看到了什么看到这么多漂亮的钟,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师:“看来,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学会认钟表是非常重要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很明显,这样的导入马上就把学生的心给“抓住了”。由此证明有趣的教学情境,妙趣横生的数学问题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够使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2 留出充足的探索空间,培养学生的思维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从以具体想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抽象 逻辑思维,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灵感,更易于对知识的创新。因此在教学时应着重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可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创新的机会。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主的空间,让他们乐学、会学、善学。让他们的数学思维

小学生写字修性、审美能力的培养课题实验方案

《小学生写字、修性、审美能力培养》课题实验方案 西安区东城小学课题组执笔:刘云 2011、10 写字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能力。当前人们写字能力正处于下降趋势。很多人不重视汉字的书写。认为社会进入21世纪,电脑成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助手。一切都可以用电脑打印完成,甚至可以进行无纸化办公。汉字认识就行,写得再好也没用。这一误区必须扭转。 随着课程教材改革实验的深入,广大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一些学生必备的基础,如:写字。从我们对本市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情况看,竟然有近1/3的教师也认为:电脑可以代替写字,写好字在未来社会就不是很重要了。 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写好汉字,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讲,是一种应该肩负的责任。“写字”作为学生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应该越来越受重视。汉字是中国甚至是全世界的艺术瑰宝,在汉字书写的过程中,那种笔画、笔顺的连接,都在传递着是中国文化那无以伦比的丰厚的底蕴;那种在笔端流露出的无穷的魅力,是机器无法达到的。 汉字书写对人的心理、思维、个人修养都是起着促进发展的作用。写字可以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审美能力和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习字既有利于写字技能的提高,也有利于增进学识修养。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有句名言“心正则笔正”。书写的汉字给人以亲切之感,它传达着一种情感。书写还能体现个性,从字迹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的性格、气质乃至个人修养,这是电脑所不能达到的。 因此,中国人还是应该具有较强的写字能力,把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汉字写好、写美。 一、研究本课题的意义及历史背景 一)概念的界定 1. 写字:本研究所指的“写字”,是小学生在课堂上的一般书写,主要是指生字教学中的指导书写以及学生学科作业中的书写。低年级主要是用铅笔,在田字格中书写。高年级是在方格本上的钢笔字书写。与一般概念上的书法(包括硬笔书法),有一定的区别。 2. 写字能力:写字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能力。本研究所指的写字能力,是小学生在课堂和日常生活中,能够把汉字写正确,写工整,容易让人辨认,并且写字具有一定的速度。我们认为,作为中国人,不仅能够认识汉字,能够用电脑输入汉字,我们还应该把我们民族的汉字写美观,写漂亮。

培养审美意识 提高审美能力

培养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在高中阶段,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已趋于成热,是准备走向独立生活的时刻,他们的自信、自尊都在增强,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而接触面也更加广泛,他们求知欲强烈,学校教师传授的知识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渴望从各种渠道接受新观念,接受新知识。这时,审美教育更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其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情感性对感情奔放,思想活跃的青少年的作用是巨大的。因此,作为美术教师,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欣赏好一张画、一件工艺品,而更重要的是带动学生能独立的去认识美,有选择地接受新的观念。如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每个中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成为欣赏教学的中心任务。 一、揭示美的形象,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美的最基本特征是形象性,给人们带来直观的感受,感受美是审美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感知是学生开始审美的初始阶段,此时学生的形象思维处于认识阶段的唤醒水平上。学生获得的是感官情绪上的愉悦。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必须引导学生运用审美判断力去理解和体验教学内容所构成的理性美和艺术美,这就是培养学生审美感受能力的内容。 譬如,在引导学生欣赏《粮食》、《牛耕》等时,笔者把话题引到现实生活中来,针对当前学生劳动观念淡漠,歧视劳动,不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等,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发言很积极,想法各有不同。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对劳动没有积极的认识,对劳动者有鄙视的思想,这时笔者就对学生讲到:清晨马路上的清洁工,烈日炎炎下辛勤劳作的农民,工厂里、工地上挥汗如雨的工人,他们没有去想他们的劳动多么伟大、崇高、重要,他们的希望就是给孩子筹学费,给年迈的老人挣医药费,这是一种无私的奉献,是在劳动中体现出来的最朴实、真诚的美德,最善良的情感。同学们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或多或少都有劳动的经历,有些同学能主动帮助他人,而有些同学偷奸耍滑,因少干活而暗自高兴,实际上是占了小便宜吃了大亏,时间一长,偷奸耍滑的人不被人信任,而那些认真踏实的学生不但养成了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而且受到老师同学的信任、赞扬。这就是劳动的魅力。通过引导,让学生树立劳动是一种美德的观念,加强他们感恩的意识,并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积极参与劳动,这将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二、感悟美的情趣,培养学生体会美、鉴赏美的能力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性是美感的又一重要特征,要充分发掘教材情感的特征,以美感人。学生在审美过程中先感知形象美,进而感受情感美。以情感的体验反映客观的审美对象,是鉴赏美的能力的提高。 如在讲《宫殿建筑》、《园林与民居》、《现代建筑》等章节的内容时,让学生知道人类文明进展中慢慢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可观赏的景物和事物就是我们所称的人文景观。其中保留和蕴藏着丰富的民间美术、建筑、雕塑及宗教艺术。通过介绍以古建筑为主体的传统人文景观,其中包括庙宇、祠堂、园林庭院以及古墓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摘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既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以渔”,才能使其终身享用。 【关键词】自主学习培养兴趣 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说,给人以鱼吃,只能使人享用一时;不如教人以捕鱼的方法,则能使人终生有鱼享用。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名言来形容当今教育方式的改革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素质教育的推进,我们正经历着学习方式的历史性变革,其根本要求就是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和主动的发展,其核心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做人。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伙伴。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既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以渔”,才能使其终身享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英语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学习就是学习如何学习。”就学校教育来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的教育引导者。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是相辅相成的,教师的“教”在学生的一生中显然重要但是相对短暂,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却是长久受用的本领。将来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主要还是靠自学能力去获得知识,增长才

干,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教师要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授之学生学习的方法。但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我发现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刚接触学习英语,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对所教的班级进行简单的问卷调查发现:除了老师布置的英语作业外,课外主动看英语书的学生占17%,偶尔会翻看英语书的占21.8%,有61.2%的学生课后根本不会动一下英语书。因此,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很有必要的。 1.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课前预习,是自主获取知识的初步感知,也是培养自主、创新意识的重要前提。学生通过预习,熟悉教学内容,并且大致找出预习内容中的重难点。如学习一个新单元之前,我要求学生先在家课前听录音自主学习,根据课文图画初步感知理解课文大意,找出Let’s talk对话中的new words和difficult words 画圈做记号,翻开单词词汇表,理解其意思;用横线划出课文中的难点句和疑问句,自主学习找出相应的答句。学习Let’s learn和Let’s say单词前,让学生先根据图片推测单词意思,再翻开单词词汇表,找出相应的单词记下其中文意思,后听录音跟读模仿单词的发音等。当老师讲新课时,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预习的情况“有的放矢”地听讲。这样,学生就能较快地理解教学内容,缩短老师的讲解时间,减轻课堂负担,为丰富教学内容奠定基础,提高教学效率。2.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复习是学习活动的重要环节,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对已学过的知识进一步整理消化,同时可以查漏步缺,弥补不足,从而巩固所学的内容;启下,是为了下一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学习了新的内容后,如果学生能自觉地复习,从记忆规律方面来说,能增强记忆效果,训练记忆能力;从知识巩固

最新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湖林中心小学陈阳华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授知识不是唯一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必须综合运各种手段、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持之以恒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而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很强的社会有用的人才。 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引导操作,探索新知,启迪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是它变为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正因为手和脑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是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借助操作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对感生材料的观察、比较、分析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的操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通过积极思维来获得新知,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设计操作的程序和方法。操作适时、程序合理才能收到好处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重点。例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我采取激疑的方法:让学生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钝角三角形,一个锐角三角形,并分别量出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并把度数写在相应的角上,请学生任意报出三角形中两个内角的度数,教师便很快说出第三角的度数。这样激疑,使学生对探索新知识产生强烈的愿望。在此基础上,通过让学生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等操作过程,使学生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为促进学生对新知的深入理解,让学生把一个大三角形剪成两个小三角形,问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又如:教学分数初步认识“几分之一”时教师在讲之后,让学生用纸折出,并用阴影表示,学生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折出了很多不同形状的,并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完成了认识上的飞跃。 二、指导操作,化新为旧,学会思维

对孩子审美能力的培养.

对孩子审美能力的培养 2008-05-02 提高孩子提审美能力,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早期的审美教育。孩子在2~3岁甚至咿呀学语时,家长就应把粗浅的审美教育输送到孩子的感官,让他们在娱乐中由浅入深地接受审美教育。 2、通过认识“丑”,提高审美能力。艺术的美妙只能培养孩子对美的赞叹和向往。如果孩子缺乏对丑的增恶,往往会显得对美的理解肤浅、淡薄。因而让孩子认识自然和社会生活中丑陋之处也是审美教育的手段之一。 3、审美教育应注意时代性,随时代的发展而提高。孩子审美教育的重心应倾向现在,应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突出现时代所需要的审美观念、情趣、规范等; 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应根据孩子特点,循序渐进。 1、有意识地让孩子到大自然中亲身体验自然形态中各种美的景象,那潺潺的流水,鲜艳的花朵,婉转的鸟鸣,茂密的树林,都将给孩子带来美的乐趣和遐想,激励着孩子对美的追求。 2、审美的过程离不开生动丰富的感性材料,因此要重视观察力的培养,哪怕是一束花的放置、一幅图画的悬挂、一个装饰品的陈设,都应具有形式美感的特点。可以从形状、色彩、结构,以及平衡、对称、变化、统一诸方面引导孩子仔细观赏。另外,还可通过观看图画、电视、工艺品、生活用品等活动,获得造型美的粗浅知识。 3、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挑选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与孩子一起赏析。比如欣赏风景画时,可问孩子:你在画看到了什么?有什么联想?你认为画中什么最重要?为什么?这幅画给你什么感觉?你认为画家在作画时有什么感觉?他们为什么要画这个景色、这个物体?假如让你画,你会怎样画?会添上什么?舍去什么?家长要细心倾听孩子回答,肯定他们说得对的地方,必要时给予指正,从而使孩子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浅谈有效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几个策略

浅谈有效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几个策略 发表时间:2013-01-15T10:25:37.013Z 来源:《素质教育》2012年11月总第101期供稿作者:夏辉[导读] 歌表演是在歌曲的演唱中配以简单形象的动作,有集体的、个人的表演。 夏辉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客坊中心小学354504 摘要:审美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主要有: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感受音乐的美;形成情感体验氛围,体验音乐的美;营造创作表演氛围,表现音乐的美;加强律动和歌表演,提高审美素质。关键词:小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离开了审美为中心的音乐教育将是无源之水。美的感染必须通过自身的体验才会获得,因此,音乐审美教育要体现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体现在活动的全过程,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活动中营造美的氛围,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实施呢? 一、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感受音乐的美 创设音乐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使得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捷径,教师在教学时,可根据教材内容,运用声、画、语言等创造出与题材密切相关的意境气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及深刻的感官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1.用语言描绘意境。如在教学《美丽的夏牧场》一课时,我营造了诗一般的氛围,用语言描绘出美丽辽阔的夏牧场,银色的帐蓬,装点着绿色的原野,天上白云朵朵,地上牛羊成群,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围坐在阿肯身旁,早已唱起了那欢快的歌!这景色优美如诗如画,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如临其境,如见其景,仿佛置身于美丽辽阔的草原,仿佛看到了草原的孩子围坐在阿肯身旁唱歌。 2.借助多媒体营造意境。如在教唱《小白船》时,利用多媒体展现出幽静的画面,然后在屏幕上出示小朋友们自己的照片,好象他们自己在月亮上嬉戏、玩耍。教学时,能有效地将视听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孩子们受到作品的感染,激发了小朋友的兴趣,加深了孩子们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主旋律的记忆。随着音乐边听边动,能帮助孩子们感知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起伏,营造良好的效果和课堂美感,使孩子们更能投入到音乐所展现的情境中。 二、形成情感体验氛围,体验音乐的美 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也就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当然,要让学生动情就得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用艺术加强表现生活,美化自然,形成情感氛围,让学生融情生情。 1.在生活情境中体验音乐。例如教学歌曲《风车依呀呀》这首歌,启发学生叙述生活中爸爸妈妈的辛劳,用多媒体展示出爸爸妈妈在田中劳动的画面,指导学生用柔和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又用多媒体展示出小朋友是个爱劳动的孩子,会帮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学生议一议在生活中你会帮妈妈做什么事,再将力所能及的劳动编成新歌词演唱。学生通过倾听、观看、探究、讨论,用音乐的手段表现出了自己的情感。 2.从大自然中感悟音乐。在教《采茶歌》这首歌时,要使孩子感悟音乐,先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在一片茶山上感受音乐的美,边采茶边听音乐,学生兴趣浓厚,自然地从曲调中领会了音乐所表达的美和情感。 三、营造创作表演氛围,表现音乐的美 针对儿童好动的特点,音乐课实践过程中可营造创作表演的氛围,可让学生用自己的手、脚、身体等动作,来理解音乐的内容、风格和情绪。一边倾听美妙的旋律,一边动手画出音乐的形象,可以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地受到音乐的熏陶,好似身临其境地畅游于艺术殿堂里,再通过投影仪进行展示,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教唱完歌曲《小雨沙沙》这一课后,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小雨沙沙》的影像资料,让孩子们在《小雨沙沙》的音乐声中拿出画笔在纸上画出自己心目中春天小雨的样子。当音乐播放完毕,我请几位同学到台前来展示他们的作品,发现同学们的想象真是丰富多彩。通过听画,让小朋友们体会到创作的乐趣,陶冶了孩子的情操,净化了孩子们的心灵。 四、加强律动和歌表演,提高审美素质。 律动对提高孩子的素质、发展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个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律动教学中不能只重视动作技巧训练,也不能只局限于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更不能为了使动作整齐让学生机械地反复操练,而应该从素质能力培养着眼设计教学,使学生从实践中找到真知。在上综合课《健康歌》这一课时,我不仅教同学们边唱边学老爷爷和小姑娘的动作,还鼓励他们利用体育课上学的韵律操为歌曲创编舞蹈动作。在这种音乐游戏中,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音乐的美,还感受到了运动的快乐。 歌表演是在歌曲的演唱中配以简单形象的动作,有集体的、个人的表演。教师一方面可教给学生一些规定的表演动作,另一方面还应鼓励学生自己大胆创编动作。学习一年级上册的《两只小象》这首歌,我启发学生小组合作,大胆创编动作,学习小象团结、互助的精神,使他们对音乐形象加深理解;同时又在感受着音乐的诸多要素,发展了大脑与身体间的协调合作,实实在在地得到了一种总体协调的感觉及时间、空间距离的实体概念。 总之,在音乐活动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各种美的氛围,创造出各种意境,让学生去体验音乐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情感内涵,发挥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

浅析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美育中的重要性(定稿)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精神生活在社会生活中的比重明显增加,人们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与此同时,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它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社会的进步使人们对美育有了更高的认识,在现今的时代背景下,美育与各学科之间相互融汇、贯通,并逐渐成为这个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审美能力的培养无疑成为了美育中重要的环节,审美能力的提高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有助于社会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现代人才。 [关键词]美育、审美能力、文化素质 [Summary]along with society of fly soon the arrival of development and information-based ages, make people of spare time time increase, the spiritual life is obvious in the specific weight in the social activities increment, people's spiritual life become abundant colorful.At the same time, people's esthetic sense also at occurrence change with each passing day of variety, it more and more become people a life in necessary of a part.Society of progress make people to the United States raise higher of understanding, under the ages background that present, the United States teach to melt to remit with of each academics mutually, master, and gradual become this ages development of inevitable trend.But appreciate beauty the development of ability doubtless become the United States teach medium the link of importance, appreciate beauty ability of exaltation not only contribute to the student's mind and body development, exaltation their spirits state, formation exactitude of philosophy of life and value, more contribute to society development have Gao the modern talented person of the character. [Keyword]the United States teach, appreciate beauty ability, cultural character

浅谈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浅谈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古往今来,学生的各方面行为似乎都得由老师告知应该怎么做,并且由老师强制其进入状态,假如老师哪一天没说该怎么做,比如老师没布置要交的作业,那学生就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问之今天要做什么事,学生便会答:“今天老师没说!”如此说来,我觉得我们认为聪明绝顶的学生,看起来也象白痴一般,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不信?可以自己去试一试。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是说我们的学生不聪明,这种情况,我认为是我们传统教育的弊端造成的。眼下,正处于新课程改革时期,特别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班主任,我感到压力也特别大,传统的“教师中心”、一切听从老师的管理方式已经行不通,在这种状况下,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不管做得好或是不好,我都已经在努力的尝试,我是从下面几个方面去管理我的班级,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的:1、制定班规以前,我都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出条条框框,然后在开学初向学生宣布,接下来就是强制执行,不从的进行处罚。这听起来似乎有点专制,但现实中,许多人都是这样做的。在这样的制度下,难免会有学生不服,产生抵触的情绪,并且,又得接受我的处罚,于是我和学生的关系越来越不协调,学生对我也就越来越不喜欢,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作为班主任的我就会觉得很累,学生也觉得难过。现在,我充分利用班会课时间,根据学生最近出现的问题,和学生一起确定了适当的行为准则,并且,这个准则是建立在互助与公平等价值观的基础上的。学生和教师共同对“问题行为”寻求解决方法。慢慢的,由我制定的制度中不合理的部分逐渐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融合了学生的智慧的新班规。当然,就

象一个国家一样,若制定了很好的法律,但是没有执法人员去强制执行,那法律也会变得弱不禁风。所以在集体制定的班规里面,我们还收集了大家的意见:假如犯了怎么办?同学们都很活跃,说出自己的想法,其实,学生想出来的处罚办法并不比我们的方法轻,但都是他们自己提的,大家同意的,所以就没什么话好说了。班规制定好了,第二步就是和学生约定好强制执行的办法,如有同学犯了班规,必须按条例进行处罚,若不服从的,就必须采取强制的措施执行。其实,由于班规是出自于大家的意见,大家都会站在我这边,所以我也就不用担心会和学生的关系弄僵了。这样,我也觉得舒心一点,自然也就不会觉得那么累了。而且学生反映也很好,不会对班规产生反感心理。2、班会课一星期一次的班会课,是真正排在课表上的班主任的课。刚开始时,我很怕上这节课,因为觉得没有那么多东西好讲。后来,在别人的指导下,我们班的班会课不再是只有我讲,学生听课了。我定时得给他们一个主题,或者是解决出现的问题,如前些时候我们班的学生在课间玩得厉害,十分钟玩得满头大汗的跑回教室,任课老师反映:课堂效率非常差。于是就出现了题为“课间如何文明休息”的主题班会。开这堂课的另外一个目的,是因为他们做得不合我要求,所以我也经常对他们发火,我和学生的关系很不好,所以想借班会课缓和一下师生关系。这次班会课,由于有特殊的目的,我也特别想拉近师生关系。所以我尝试把桌子围成一圈,象会议室那样摆,这样以便每个参与者可以进行眼睛的交流。一开始,学生就很兴奋。我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把整个主题班会分成以下几个议程:(1)发言人轮流提出自己组的意见;(2)自由发言:若还有其他意见,可以提出;(3)五分钟整理;

论文《浅谈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它是通过对事物的感知、表象进行分析、概括、归纳而获得事物本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现代数学教学,愈来愈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拥有较强的思维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小学学生正是智力开发的高峰期。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培养。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我尝试在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收到了较好成效。下面根据我的实践经验,谈一下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有趣的教学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创设一种自由思考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思维提供漫游的空间,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进而产生创造的欲望,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思维能力也得到提高。由于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的水平还比较低,所以在小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首先课堂的引入尽量创设情境激趣,发展形象思维。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数学学科第二册《统计》这一内容时,一上课我就放生日快乐的歌,让学生跟着唱,然后问学生记得自己的生日吗?说说自己的生日是怎么过的,有哪些人为你庆贺生日,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利用多媒体演示放出大象过生日的场景,告诉学生:“大象伯伯今天也要过生日了,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他家来了多少客人呢?”这时学生的兴趣很高,争着说自己的发现。这时,我抓住时机又问:“看了这么有趣的画面,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又提出了许多问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又如我在教学一年级数学学科第一

小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初探 内容简介:今天的美术教育早已不是过去那种单纯的技能训练。我国新《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充分考虑如何更好满足未来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在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如何重视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摆在了重要位置,美术教育正以它特有的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起着发展和完善人格、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作用。美术教育不仅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挥,而且使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美术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所以构建一种全新的能力培养思路显得尤其迫切。依据学科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小学美术教学一些方面体现出中提高学生素质。 关键词:美术教育、素质教育 ?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首先在教学中,可以说在所有教材的安排中都包含有丰富的品德教育因素,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单纯地传授知识,而忽视品德教育,应把两者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挖掘教材的德育和美育的因素,潜移默化的渗透德育和美育。比如小学美术课本第二册教材中《小军号》一课中除了鼓励学舌功能有选择性地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材料来体验做小军号的乐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革命年代有多少英雄儿女为了革命、为了人民、为了人民共和国而奋勇前进,当他们加入少先队站在队旗下宣誓的时候,小军号有吹响了号声,它昭示着新一代少年儿童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无疑是给学生上一堂革命传统思想教育与美术活动想联系的美术课。 美术教育不单纯是传授绘画技能,而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在传授技能时,加强培养学生评价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行为习惯以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可见美术教育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部分,是与素质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说,传授美术知识,训练美术能力,培养审美情趣,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就是渗透德育的过程。 在绘画教学中,素描教学能培养学生朴实的品格,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优良品质。色彩教学除了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态度,培养其坚定的意志之外还能培养学生讲究卫生,互相关心,宽宏大量等思想品质。国画教学则能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优秀灿烂的传统文化,从而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克服焦躁的心理,陶冶情操。在工艺制作课中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 ?利于培养知识和能力素质 儿童智力的发展需要运用各种形式和手段去促进,美术教学便是通过对具体形象的观察、记忆、比较来发展认识能力的形式来完善和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的。例如在讲授《走进青铜》一课中,要使学生明确目的。 青铜器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生活很少见,除非到博物馆参观。这一课就要带同学们“走近”青铜、观察青铜、熟悉青铜,了解4000多年前,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精巧的铸造工艺,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教学中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尽可能多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青铜器图片及史料,引导学生的探究。如何才能用画笔把学生感兴趣的青铜器画下来呢?这就需要培养学生有意注意和有意识记的能力,同时结合分析与比较使观察结果更深入具体。又如《戏剧脸谱》一课,除了教学生绘制脸谱画的基本方法和步骤,重点讲解中国戏曲脸谱的分类及其夸张的色彩和造型,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对吸取脸谱的欣赏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中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而且培养了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