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指标在经济活动中应用的例子并分析

统计指标在经济活动中应用的例子并分析
统计指标在经济活动中应用的例子并分析

统计指标在经济活动中应用的例子并分析

摘要:社会经济现象需要大量的统计以表征这些经济现象,统计指标在“指示”经济现象的一定特征的同时,必然不能反映问题的全貌,因此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组织这些指标,并形成体系,以便更系统的反映某个经济问题的全貌。本文在分析一般化的统计指标的特征和分析方法之后,对统计指标在经济增长以及区域经济竞争力方面的应用做了举例分析。在罗列了反映经济增长的不同侧面的统计指标之后,分析各种指标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进而发掘表征经济增长的各种统计指标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在区域经济发展的统计指标举例方面侧重于系统反映区域经济竞争力方面,依据影响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系统总结了这些指标。

关键词:统计指标,指标体系,经济增长,区域经济竞争力

一、统计指标与统计指标分析

指标是经济变量中的具体体现,是将经济活动中现实的状况转换成为数据的“中介”。那么统计指标就是能够反映研究对象在某一方面数量特征的一个概念或者说数值。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包括概念和数值。有时候也仅指具有某种概念的名称。具体的,在统计学中有相对指标、绝对指标(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三种。每个指标仅能“指示”出一定的特征,但没有能发挥全能统计作用的指标。建立起统计指标,是运用其它技术和方法进行计量分析的基础,也是针对社会中的经济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前提。建立的主要统计指标有:计量单位、指标定义、指标名称、计算方法、指标包含的范围等等。统计指标的测度尺度主要有:定序尺度、定类尺度、定比尺度、定距尺度。

社会经济现象的分析和研究需要大量的社会调查资料, 并运用各种各样的经济分析方法针对相应的问题进行研究。目前,人们普遍从数量的角度出发来统计和分析社会的经济问题。面临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才能得到的调查统计资料,我们只有正确地利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才能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并作出正确的判断,以免造成前期工作的浪费和统计结论的偏差。

二、统计指标的应用——统计指标与经济增长

(一)反映投入产出质量的统计指标

要想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就要提高投入产出的质量。一定量的投入带来的产出越多,那么经济增长的质量就会越高,反之则越低。下面从能源和资金两方面来考虑。

1、能源指标:每万元生态GDP消耗的能源,该指标是指一定时期的标准能源总耗量与EDP 的比,这是从实物消耗的角度来说明经济增长质量的程度。

每万元生态GDP消耗的能源=一定时期标准的能源总耗量/同期EDP的总量

2、资金指标:社会总资金的总值率,该指标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生态GDP和全社会总资金的比,它从资金的方面反映了经济增长质量的程度。

社会总资金的总值率=一定时期的EDP总值/同期流动资产的平均余额+同期固定资产的净值平均余额

(二)反映生产要素的组合质量的统计指标

生产要素的组合质量充分反映了劳动力技术装备的程度。一般来讲,劳动力的技术装备程度越好,经济增长的质量就会越高,反之则越低。

劳动力的技术装备程度=一定时期技术装备的总值/劳动力总量

在提高劳动力技术装备强度的同时,还要大力地提高劳动的生产率,以便提供更多的社会积累。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反映了经济增长质量的高低。

劳动生产率=一定时期EDP的总值/劳动力总数

(三) 反映生产要素效率的统计指标

提高生产要素的效率是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关键。可以用全要素的生产率指标来体现,它反映了社会扩大再生产的方式。

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率-Σ( 要素的投入增长率×要素产出弹性系数)

要实现经济高质量的增长,缓解资源的压力, 就必须走内涵式的扩大再生产的道路。全要素的生产率反映了科技进步和人员素质提高的能力。

(四) 反映生产要素再配置质量的统计指标

在生产效率不变的前提下,生产要素的配置对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生产要素的配置促进经济的增长质量的提高,只能是生产要素由效率低的部门向效率高的部门进行流动,从而达到资源再配置的效果。在健全资本市场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国民储蓄投资系数来显现。

国民储蓄投资系数=固定资产总投资率/国民总储蓄率

建立健全投资体制、发展资本市场, 是推动社会资产流动的有效途径,这较之用行政手段对企业进行兼并、收购和重组的效果好。

(五) 反映国民经济增长质量的统计指标

反映国民经济增长中有多大份额是由新形成的被市场接受的生产能力, 用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系数来表示。

国民经济增长质量系数=市场创新的增长率/国民经济的增长率

该指标涉及到了国民经济增长的深层次问题,反映了国民经济的增长是原有的生产能力的创造出来的还是新生的生产能力创造的, 以及新生的生产能力是否能被市场认可。这对政府如何避免经济泡沫增加或者其它不良增长,及时实施经济干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是各国追求的共同目标,同时也是国际间竞争的重要手段。但对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至今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统计指标体系,也无法对经济增长的质量进行度量和更深层次的研究,这与现代经济管理的要求也是不适应的。本文中的指标体系主要是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途径等方面举例的,尚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这对国民经济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统计指标的应用——统计指标与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的竞争力主要是指一个区域内提供的服务和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及各区域所具有的不易被学习和模仿的能力,是各种经济变量的有机组合,是该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发展潜力的缩影。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要确保比其他地区更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就要不断地提升区域的经济竞争力。

一国的竞争实力体现在该国的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上,而生产要素、企业策略、支持与相关产业、需求条件、机会变数与政府、结构与同业竞争等六种因素决定了一国的竞争优势。区域指的是一个极为复杂而又开放的有机体。由于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多种,那么影响区域竞争力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系统是一个由众多因素构成的系统,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不是几个单一的统计指标, 而是一个综合的指标体系。

在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的要求基础上,根据国家统计局综合司专题分析处的报告《地区竞争力的比较研究》,设计了评价区域经济竞争力统计指标体系的总框架,如下表所示。

区域经济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主要因素指标说明

区域经济实力因素GDP总量

反映了经济发展的水平人均GDP

全社会的消费品零售总额

财政收入

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

反映了经济增长的能力更新改造的投资

工业的平均利润率反映了工业企业竞争的能力第三产业的GDP占比反映了服务业竞争的能力职工的平均工资

反映了收入的水平

农民的人均纯收入

经济国际化程度因素出口的依存度

反映了经济国际竞争的能力实际利用的外资

三资企业的个数

政府管理因素人均的财政支出

反映了政府管理的能力财政支出/GDP

金融因素人均的储蓄存款

反映了资本的竞争力年末的贷款余额

创新因素R&D的经费支出

反映了科技的竞争力科技人员的数量

人均的教育经费

反映了人力资本的情况各类专业人员的数量

高等学校在校的学生数

基础设施因素客运总量

反映了运输集散的能力

货运总量

用电总量反映了实际生产生活的情况每百人拥有电话数反映了信息的中转能力

第一,影响区域经济实力的因素有:( 1)经济发展水平: GDP总量、人均GDP、财政收入、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区域综合发展水平和竞争实力的重要经济指标。一般来讲,经济竞争力越有优势的区域, 购买力也就越强, 其社会消费品的零售总额也就会越高, 通常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反映一个地区的社会总需求情况。区域的财政收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方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大小,也反映了本地区投入和收入的情况。(2) 经济增长潜力的反映指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总额。(3) 反映工业企业竞争能力的指标: 工业企业平均的利润率。(4)反映服务业的竞争能力的指标: 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5)反映收入水平的指标: 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职工的平均工资。

第二,影响经济国际化程度的因素:外贸出口的依存度是外贸出口总额与GDP之比,反映了国际经济与地域经济的联系与依存度。在实际工作中, 人们往往更重视出口依存度, 它能更好地反映外贸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所以我们选用出口依存度作为指标进行评价。实际利用外资和三资企业数量反映了该区域有效引进、利用外资的能力。

第三,影响政府管理的因素:由人均财政支出和财政支出GDP所占比重两个指标组成。政府管理指的是一个地区的政府对经济、社会和市政活动进行规划、监控和服务的行为。

第四,影响金融的因素:资金的充足程度和运用效率是未来很长时间决定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该因素的选择均由存款和年末贷款额两个指标来显示。

第五,创新因素:创新是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源动力。科学技术和知识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参与生产的过程,有生产要素的特征。

第六,基础设施的因素:基础设施可以促进或者制约区域比较优势的发挥。运作良好的通讯网络、运输系统、信息传输系统不仅能节约生产、交易费用和运输费用,还可以为高技术产业的成长创造条件,这同时也是一个地区对外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王文博,经济增长质量统计指标体系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1,(1)[2]谭崇台.发展经济学[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1.

[3]曼昆.经济学原理( 宏观经济学分册)[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杨唤,陈学中.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J].价值工程,2009(7)

[5]迈克尔P·托达罗.发展经济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6]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4).

酒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1―6月全市和各县市区主要经济指标完

酒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1―6月全市和各县市区主要经 济指标完成情况的通报 【法规类别】宏观经济体制改革 【发文字号】酒政办发[2013]194号 【发布部门】酒泉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3.07.26 【实施日期】2013.07.2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酒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1-6月全市和各县市区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通报 (酒政办发〔2013〕19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驻酒有关单位: 根据2013年省政府、市政府目标管理责任考核目标任务,现将1-6月全市和各县市区以及相关部门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6月,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32.5亿元,同比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7亿元,增长5.74%;第二产业增加值151.8亿元,增长17.2%;第三产业增加值68亿元,增长12.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0亿元,同比增长30.5%。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7.2亿元,同比增长19.2%。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7.3亿元,同比增长12.9%。完

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9亿元,同比增长16%。单位GDP能耗预计下降4.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 二、各县市区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一)生产总值。七县市区增速分别为肃州区(16.8%)、金塔县(17.7%)、玉门市(10.8%)、瓜州县(5.6%)、敦煌市(16%)、肃北县(27.2%)、阿克塞县 (19.6%)。肃北县超过目标增速,其他县市区均未达到增长目标。 (二)农业增加值。七县市区增速分别为肃州区(6.04%)、金塔县(5.83%)、玉门市(5.94%)、瓜州县(5.01%)、

2016年朝阳区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指标数据

2016年朝阳区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指标年度数据 指标2016年增长(%)一、地区生产总值(亿元)5171.0 6.5 第一产业 1.1-5.5 第二产业351.0-0.5 第三产业4818.97.1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万元)31935.1-8.9三、工业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688.5-4.8 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165.7-3.4 四、能源 1、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874.44 2.09 其中:第一产业 1.29 4.03 第二产业112.95-1.88 第三产业490.17 3.21 2、万元GDP能耗(吨标准煤)0.1691-4.14 五、商业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亿元)2654.5 5.6 六、建筑业 1、建筑业总产值(亿元)1155.17.6 2、房屋施工面积(万平方米)7284.810.5 七、固定资产投资 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257.9 1.5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29.5 5.7 房地产开发投资666.4-3.3 2、房屋施工面积(万平方米)3243.011.3 3、房屋竣工面积(万平方米)459.014.7 八、房地产开发 1、商品房施工面积(万平方米)2034.4-2.5 其中:新开工面积386.4-13.7 2、商品房竣工面积(万平方米)277.6-11.5 3、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162.4-13.6 4、商品房销售额(亿元)696.413.0

九、居民收支 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600568.3 2、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400340.9 十、劳动情况 全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万人)221.0 3.9十一、中关村朝阳园 中关村朝阳园企业总收入(亿元)4603.68.9十二、人口 年末常住人口(万人)385.6-2.5 其中:常住外来人口174.8-5十三、限额以上第三产业经营状况 1、资产总计(亿元)142754.916.1 2、收入合计(亿元)29381.57.7 3、利润总额(亿元)4227.8-3.5注:1、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为不变价增速。 2、万元GDP能耗增速为不变价增速。 3、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统计口径为项目建设地口径。 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产业经营地口径数据。

技术经济效益预测分析报告

工业锅炉封闭循环相变供热系统 技术经济环境效益预测分析报告 一、技术开发效益分析 《工业锅炉封闭循环相变供热系统》节能产品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标志着蒸汽供热凝结水回收余热利用技术一次创新性大提高,彻底改变了中小企业锅炉供热采用开式回收系统,余热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节能技术水平差的窘状,为蒸汽供热余热利用节能技术的进步起到了积极有力的推进作用。 凝结水回收封闭系统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将回水率、利用率、汽水损失率、排污率、结垢速率和回收系统金属腐蚀速率降耗指标提升到很高的水平。循环相变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使锅炉给水温度大幅提升,取消锅炉额定补给水,缩短运行时间,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热效率,有力促进了锅炉及供热系统节能降耗技术的发展。 技术先进、工艺合理、节能显著、应用广、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可观是它的突出特点。与蒸汽供热凝结水回收开式系统相比,除在高效、节能、节水、环保等方面处于超越领先水平外,在投资和运行费用方面,尤其是技术经济效益还具有明显的优势。该“系统”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适用锅炉蒸汽供热余热节能市场需求,同时也降低了客户使用费用,技术经济效益十分明显,销售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一)、回收利用技术效益计算: 《工业锅炉封闭循环相变供热系统》产品节能技术所产生的效益主要表现在回收率、利用率、回收水温、汽水热损失、排污热损、结

垢速率、取消和降低辅机设备配置等几方面。 我们以凝结水开式回收系统作为效益对比条件,每蒸吨为对比单元,以燃煤锅炉为对比能源设备进行节能效益计算。 开式回收系统:凝结水回收率:65% 凝结水回收温度:60-70℃ 凝结水回收利用率:~80% 排污热损:2% 汽水热损失: 3--5% 结垢热损失:3—15% 疏水阀逃逸热损失:4—16% 封闭回收系统:凝结水回收率:99.6% 凝结水回收温度:140℃ 凝结水回收利用率:~100% 排污热损:0.4% 汽水热损失: ≤1% 结垢热损失:≤1% 疏水阀逃逸热损失:无 燃煤锅炉封闭系统节能效益汇总表

各种经济指标意义解释大全汇总

《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季报表》主要指标解释: 1.工业 总产值(当年价格):指工业企业在本年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工业总产值计算应遵循的原则 ①工业生产的原则。即凡是企业在本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 和提供的劳务,均应包括在内。其中的最终产品,不管是 否在本年内销售,只要是本年内生产的,就应包括在内。 凡不是工业生产的产品,均不得计入工业总产值。②最终产品的原则。即企业生产的成品价值必须是本企业生产的,经检验合格不需再进行任何加工的最终产品。企业对外销售的半成品也应视为最终产品计入工业总产值。而在本企业内各车间转移的半成品和在制品只能计算其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③“工厂法”原则。即以法人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计算 工业总产值,是其本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总 价值量。 (2)工业总产值的内容

包括三部分: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①成品价值:指企业在本年内生产,并在本年内不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合格、包装入库的已经销售和准备销售的全部工业成品(包括半成品)价值合计。成品价值中包括企业生产的自制设备及提供给本企业在建工程、其他非工业部门和生活福利部门等单位使用的成品价值,但不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半成品)价值。 工业总产值是按现行价格计算的。成品价值按成品实物量乘以本年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计算。会计核算中按成本价格转帐的自制设备和自产自用的成品,按成本价格计算生产成品价值。 ②对外加工费收入:指企业在本年内完成的对外承做的工业品加工(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外工业品修理作业所收取的加工费收入。 对外加工费收入按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价格计算,可根据会计“产品销售收入”科目的有关资料取得。对于以对外加工生产为主,对外加工费收入所占比重较大的企

经济增长统计指标

经济增长统计指标:GDP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GDP是现今世界上普遍采用的反映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统计指标。掌握GDP的含义,知道GDP的统计范围和方法,能够理解GDP这一统计指标的重要作用和缺陷,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形成辩证思维的能力;学会收集、整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课内阅读、讨论和课外搜集有关信息,以小组为单位的形式参与交流,在同伴互助、分工合作中从而辩证地认识GDP。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认同推行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感悟绿色GDP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面,增强公民应有的使命感,激发保护资源与环境的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GDP的含义难点:绿色GDP 三、教学过程: 教师: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力是如何比较出来的?依据是什么?又如: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我们上海的经济、我们金山的经济实力的提高是用什么标准来评判的?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解决问题: 课题:经济增长统计指标:GDP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谬尔森在其《经济学》中说,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今天,我们能够详尽地谈论国与国的经济水平与差别,谈论国民经济的疲软与复苏,谈论经济政策的出口与实效,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把标尺——GDP。 多媒体演示:GDP的含义 老师:GDP是一个什么样的统计指标?什么是GDP呢? 学生:(略) 老师:GDP是目前世界通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我国从1993年开始正式使用GDP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是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英文缩写(gross总的 domestic国内的意思)。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各个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1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一个国家的GDP是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地区的GDP,称为地区生产总值。 请学生质疑对GDP含义中的“各个部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具体理解。 师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归纳“各个部门”是指GDP生产既包括物质生产部门(生产有形产品),也包

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包含辛集市)

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包含辛集市) 指标名称单位1—6月同比增长(±%) 生产总值(季)亿元3142.4 7.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 5.3 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6.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季)亿元1414.0 10.0 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86362 22.2 进出口总值亿元428.6 0.8 #出口总值亿元269.2 3.9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300.9 12.5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亿元419.9 7.2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 全社会用电量亿千瓦时237.16 4.8 #工业用电量亿千瓦时141.02 -0.9 金融机构月末存款余额(人民币)亿元12543.7 840.8△金融机构月末贷款余额(人民币)亿元9534.8 608.5△注:△为比年初增加额。 —1—

全市主要经济指标(不包含辛集市) 指标名称单位1—6月同比增长(±%) 生产总值(季)亿元2900.5 7.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 5.2 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亿元—16.2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6.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季)亿元1276.9 10.0 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86362 22.2 进出口总值亿元—— #出口总值亿元——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290.9 11.8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亿元396.2 5.2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季)元13209 9.0 #城镇居民元17637 7.9 农村居民元7340 9.0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2.4 — 全社会用电量亿千瓦时222.78 4.76 #工业用电量亿千瓦时131.85 -1.24 单位GDP能耗上升或下降(1-季度)% —— 单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上升或 下降 % -10.95 —2—

[精品]经济效益分析对比

热泵热水器与电运行费用(每天产2吨热水)实例经济效益分析对比:(一)计算依据为380% 。3、设年平均冷水温度为15o C,用热水温度为55 o C。(二)计算结果 1.每天将2000kg15 o C的水加热到55o C需吸收总热量: Q吸=C入. M.Δt =1×2000×(55 o C -15 o C) =8×104(kcal) 2.每天单纯用电热水器加热2000kg(2吨)水耗电量: 耗电量M2(度)=Q吸/(η1.入1) =8×104/(860×90%) =103.36度 3. 用电热水器供应热水(每天2吨)年运行费用为: 103.36度/天×0.7元/度×365天 =26407.75元 4.用空气能热泵每天加热2000kg(2吨)水耗电量: 耗电量M3(度)=Q吸/(η2.入2) =8×104/(860×380%) =24.48度 5. 用空气源热泵供应热水(每天2吨)年运行费用为: 24.48度/天×0.7元/度×365天=6254.64元 (三)运行费用对比表单位:万元

因此,投资空气能热泵热水系统比投资电热水器热水系统每年可节约运行电费2万多元。即投资空气能热泵热水系统,不足1年时间通过节约电费即可收回成本,且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的使用寿命长达15年以上。 热泵热水器与柴油锅炉热水器运行费用(每天产36吨热水)实例经济 效益分析对比: (一)计算依据 1、0#柴油燃烧值为9600kcal/㎏, 燃油炉的热效率为88%,0#柴油市 场售价为5.8元/kg。 2、空气源热泵的热值为860 kcal/度,热效率为380% ,每度电为0.7元/度。 3、设年平均冷水温度为15o C,用热水温度为55 o C。 (二)计算结果 1.每天将36000kg(36吨)15 o C的水加热到55 o C需吸收总热量: Q吸=C入. M.Δt =1×36000×(55 o C -15 o C)

浙江省台州市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浙江省台州市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引言 本报告借助数据对台州市国民经济主要指标进行深度剖析,从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生产总值,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工业产值,人均生产总值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展示台州市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真实现状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制定战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和借鉴。 台州市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台州市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分析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权威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重点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数据以事实为基准,公正,客观、严谨。台州市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分析报告旨在全面梳理台州市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的真实现状、发展脉络及趋势,相信能够为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

目录 第一节台州市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现状 (1) 第二节台州市年末常住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3) 一、台州市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 三、台州市年末常住人口数量占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比重统计 (3) 四、台州市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台州市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台州市年末常住人口数量同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台州市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7) 一、台州市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7) 二、全省生产总值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台州市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台州市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台州市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9)

企业经济统计

《企业经济统计》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企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将统计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工业、商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等部门融为一体的方法论科学。 2.混合产量:它是指把名称,用途相同,但型号规格不同的同类产品按其实物单位直接相加的总产量。 3.标准实物产量:又称折合量,是把经济用途相同,而不同型号规格或含量的同类产品按一定的折算系数折算为某一标准规格或标准含量的实物数量。 4.企业工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示的工业企业一定时期生产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性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指标。企业工业总产值统计必须遵循“工厂法”原则,即工厂内部不得重复计算产品价值。 5.企业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一定时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以现行出厂价结算单的,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6.销售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一定时期内销售的本企业生产的工业产品总量。该指标强调的是销售和视同销售,因此无论是否本期生产,只要本期销售均应计入。 7.出口交货值:是指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交给外贸单位或自营(委托)出口的产品价值,以外汇结算的批量边贸,内贸产品价值,外商来料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等价值的总和,是有出口产品企业的现行价工业总产值的组成部分。 8、社会商品购买力:它是指一定时期内可用于购买商品的货币支付能力。货币支付能力是指该时期货币收入总额减去非商品性支出总额所得差额。 9.货币流通量:它是说明某一时点市场流通中实际存在的现金的指标,它表现为居民手存现金和社会集团库存现金,是一种最容易实现的社会购买力。 10.社会农副产品购买力:它是指一定时期内各行各业以及非农业居民向农业生产者收购的农副产品的实际价值总和。 11.物价指数:它是说明不同时期商品价格总体水平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12.普及率:它是耐用消费品在居民户中普及程度,反映耐用消费品的饱和状况,是估计所处于生命周期那一阶段的重要标志。 13. 投资环境:是指资金得以有效的运营的外部投资条件,包括自然因素、生态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政策法制因素、市场因素、竞争因素等。 14. 投资额:也即投资规模,它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投入资金用于开发的积累结果,常以计划投资额和投资完成额分别表示企业计划与实际完成情况。 15.房地产投资构成:投资构成是指企业资金投入于开发活动的不同方面的比例大小,一般包括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建设机械设备投资和其他投资。 16.房地产投资效果:投资效果表示房地产投资的成效,一般从建设工期,造价,投资回收速度以及投资效果系数等方面来考察。 二:问答题 1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科学管理对企业经济统计有何需求?

企业经济指标计算公式

企业经济指标计算公式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酸性测试比例)=(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保守速动比率(超速动比率)=(现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净额)/流动负债 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存货周转率(存货的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 原材料周转率=耗用原材料成本/平均原材料存货 在产品周转率=制造成本/平均在产品存货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含应收票据,减除坏账准备)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资产负债率(举债经营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产权比率(债务股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100% 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净值)]*100% 已获利息倍数(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 营业收入×100%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 净资产收益率(净值报酬率、权益报酬率、权益净利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X100% 利润总额指企业实现的全部利润,包括企业当年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支出净额等项内容,如为亏损,则用“-”号表示。 利息支出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支出的借款利息、债权利息等。 利润总额与利息支出之和为息税前利润,是指企业当年实现的全部利润与利息支出的合计数。数据取自企业《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和《基本情况表》 平均资产总额是指企业资产总额年初数与年末数的平均值,数据取自企业《资产负债表》

主要宏观经济统计指标

主要宏观经济统计指标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2001年3月主要宏观经济统计指标 3 月份数据 日期数值增长率(%) 全国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数(千人) 114,499 –4,804(千人)劳动报酬(亿元) 城镇失业人数(万人) 2000年12月末595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000年12月末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19, 第一产业(亿元) 1, 第二产业(亿元) 10, 第三产业(亿元) 工业增加值(亿元) 5,868 轻工业(亿元) 2,329 重工业(亿元) 3,539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3,484 工业产品销售率 固定资产投资额总额(亿元) 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9, 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亿元)4,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 房屋销售价格指数 进出口总值(亿美元) 1, 出口总值(亿美元) 进口总值(亿美元)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亿美元) 国家外汇储备总额(亿美元) 汇率--人民币/100美元(元) 汇率--人民币/100港元(元) 汇率--人民币/100日元(元) 能源生产总量(万吨) 24, 货物周转量总计(亿砘公里) 10, 邮电业务量(亿元) 商品房竣工面积(万平方米) 1, 国家财政收入(亿元) 3,

国家财政支出(亿元) 2, 债务收入(亿元) 债务支出(亿元) 流通中现金(亿元) 月末14, 狭义货币(亿元) 月末53, 174 广义货币(亿元) 月末138,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亿元) 月末128,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亿元) 月末102, 货币净回笼(亿元) 存款利率,一年期 贷款利率,一年期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人)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人) 2,253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人) 1, 备注:“I”表示第1季度,“II”表示第2季度,“III”表示第3季度, “IV”表示第4季度; 2001年1月主要宏观经济统计指标 日期数值增长率(%) 全国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数(千人) 118,525 –5586(千人)劳动报酬(亿元) 7, 城镇失业人数(万人) 2000年9月末585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000年9月末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62, 第一产业(亿元) 8, 第二产业(亿元) 32, 第三产业(亿元) 21, 工业增加值(亿元) 1695 轻工业(亿元) 683 重工业(亿元) 1012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045 工业产品销售率 固定资产投资额总额(亿元) 2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34, 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亿元)4,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

经济效益分析

系统节能效益分析(仅作参考) 3.1基本参数: 3.1.1太阳能系统投资:这里所考察的太阳能供水采暖系统中仅包括太阳能供热的全套设备,不包括辅助集热设备、供暖末端设备,因此为了计算的方便,将设备的投资按集热器单位面积投资折算,集热器面积单价为2000元/㎡。 3.1.2 太阳能辐照量:采暖期,1827.98MJ ;非采暖期,4429.83MJ 。 3.1.3非采暖期热水保证率100%。 3.1.4常规能源系统 注:表中各种热源的单位发热量、燃料价格均为参考值。 3.1.5系统全寿命周期取15年。 3.1.6年维修费用取初投资的1%。 3.1.7年市场折现率与年燃料价格上涨率取相同值,取5%。 3.1.8 日耗热量:采暖期,367.84MJ 根据GB 50495-2009 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 3.2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的年节能量计算公式 cd )1(ηη?-??=?L t c save J A Q save Q ?——需太阳能采暖的建筑面积,㎡; c A ——系统集热器采光面积,㎡; t J ——集热器受热面上的辐照量, J/㎡; cd η——集热器全日集热效率,0.50; L η——管路及储水箱热损失率,0.15; 采暖期计算太阳能系统节能量: save Q ? = 59.2×1827.98×0.50×(1-0.15)= 45992.0(MJ) 3.3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寿命期内的总节能费计算公式

A -DJ)A -C Q PI(S AV c ???=save 式中 SAV ——系统寿命期内的总节能费用,元; PI ——折现系数; C c ——系统评估当年的常规能源热价,元/MJ ; A ——太阳能系统总投资,元; DJ ——太阳能系统年均维护费用占投资的比率,一般取1%。 折现系数PI 计算公式 ??? ???????? ??+=n e -1e 1-1e -d 1PI d ≠e d 1n PI += d=e 式中 d ——年市场折现率,可取银行贷款利率; e ——年燃料价格上涨率; n ——分析节省费用的年限,从系统开始运行算起,取集热系统寿命(一般10~15年) 太阳能系统投资的动态回收期计算公式 ?? ? ??+--= e -1e 1ln )] (1[ln N e d PI e d ≠e )1(N d PI e += d=e 式中 ADJ C Q A PI c save e -?= 3.4系统回收年限见下表 3.5系统经济性评价 由于太阳能系统设计综合非采暖期提供热水,采暖期用水量较少,采暖为主

主要经济指标测算公式

自有资金: 自有资金企业的资金按其取得的来源,分为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 所谓自有资金,是指企业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经常持有,可以自行支配使用并毋须偿还的那部分资金。是与借入资金对称的。 自有资金二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资产负债率: 是指公司年末的负债总额同资产总额的比率。表示公司总资产中有多少是通过负债筹集的,该指标是评价公司负债水平的综合指标。同时也是一项衡量公司利用债权人资金进行经营活动能力的指标,也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 资产负债率二负债总额/资产总额x 100% (30^—60%之间较正常) 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用来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以前,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还负债的能力。 流动比率二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100% 速动比率: 又称“酸性测验比率”,是指速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它是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变现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 速动比率是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速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项等,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变现。而流动资产中存货、1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及其他流动资产等则不应计入。

速动比率二速动资产/流动负债二(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利息保障倍数: 禾I」息保障倍数又叫已获利息倍数,又称利息保障率。 利息保障倍数是指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之比,又称已获利息倍数,用以衡量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它是衡量企业支付负债利息能力的指标。 公式中的分子“息税前利润”是指利润表中未扣除利息费用和所得税前的利润。公式中的分母“利息费用”是指本期发生的全部应付利息,不仅包括财务 费用中的利息费用,还应包括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资本化利息。资本化利息虽然不在利润表中扣除,但仍然是要偿还的。利息保障倍数的重点是衡量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没有足够大的息税前利润,利息的支付就会发生困难。 利息保障倍数的作用 利息保障倍数不仅反映了企业获利能力的大小,而且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偿还到期债务的保证程度,它既是企业举债经营的前提依据,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要维持正常偿债能力,利息保障倍数至少应大于1,且比 值越高,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如果利息保障倍数过低,企业将面临亏损、偿债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下降的风险。 利息保障倍数的运用 为了考察企业偿付利息能力的稳定性,一般应计算5年或5年以上的利息保障倍数。保守起见,应选择5年中最低的利息保障倍数值作为基本的利息偿付能力指标。 利息保障倍数二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 (利润总额+财务费用)?财务费用 = (利润总额+当年利息支出)—当年利息支出 资产净利率: 该指标反映的是公司运用全部资产所获得利润的水平,即公司每占用1元的 资产平均能获得多少元的利润。该指标越高,表明公司投入产出水平越高,资产

读懂中国经济发展必须掌握的100个常用统计指标解释

读懂中国经济发展必须掌握的 100个常用统计指标解释 1.什么是GDP?如何全面看待GDP? GDP是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省及省以下称地区生产总值或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总规模,在诸多经济指标中居于中心地位,是反映经济运行状况最重要的指标,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情况的晴雨表。 GDP核算的对象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即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一定场所、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的经济单位。如美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开办的工厂所创造的增加值要计入中国的GDP,而中国公司在美国投资开办的工厂所创造的增加值,要计入美国的GDP。 GDP核算的范围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GDP核算的生产范围包括三部分:第一,生产者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物或服务的生产,如机械设备制造企业生产的机械设备,娱 1

乐服务企业提供的娱乐服务;第二,生产者用于自身最终消费或固定资本形成的所有货物的自给性生产,如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第三,自有住房提供的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服务的自给性生产,如城乡居民自有住房服务。 GDP是世界组织和各国官方普遍认可、广泛采用的重要经济指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感叹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之所以如此,当然是因为GDP自身的科学性和优越性所决定的:GDP涵盖了国民经济活动的各行各业,计算简便,可操作性较强。它采用“增加值”的概念,剔除了传统总量指标——社会总产值的重复计算,从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上分别统计的新增投入及附加价值,理论上说不重复、不遗漏,比较准确、全面地反映了一定时期内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活动总量,是政府实施宏观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各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经济实力比较的重要指标。 当然,GDP的缺点也十分突出。 第一,GDP忽视了社会生产所消耗的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成本,相反,GDP计算中还记入不少与福利无关的费用(如环境污染恶化导致的居民“抵御性支出”)。

全及各区主要经济指标

全市及各区县主要经济指标(四) 区县进出口总额(万美元)进口总额(万美元)1-12月增速(%)1-12月增速(%)全市1367192 -12.7 902118 -20.8 东港区330532 -4.5 192158 -13.5 岚山区434796 -3.4 264685 -11.9 莒县162417 -29.4 118639 -36.5 五莲县26266 -7.9 1082.6 -74.7 开发区411098 -2.4 324918 -0.1 山海天2082 -0.7 633 -19.2 海洋城- - - - 区县出口总额(万美元)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 额(亿元) 1-12月增速(%)1-12月增速(%)全市465074.5 8.8 257.7665 3.6 东港区138373 28.8 106.9920 1.9 岚山区170111 13.5 42.5401 2.1 莒县43778 1.8 51.9111 -1.6 五莲县25183 3.9 20.9323 8.8 开发区86179.5 -10.2 34.7407 17.2 山海天1449 10.3 0.65016 6.7 海洋城- - - - 山海天1-12月经济运行情况 一、服务业。1-12月份,全区限额以上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0.65016亿元,同比增长6.7%。从消费形态看,住宿餐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0.65016亿元,同比增长6.7%。旅游接待人数1906.35万人次;同比增长10.36%。实现旅游业收入81.3亿元;同比增长14.32%。 二、固定资产投资。1-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5.3049亿元,同比增长20.5%。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4830亿元,同比增长219.05%。 三、工业。1-12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912亿元,同比增长6.3%;实现利润总额 -0.0195亿元,同比增长-160.9%;利税合计0.0033亿元,同比增长 -93.0%。 四、对外贸易。全区完成进出口总值2082万美元,同比下降0.7 %,其中出口1449万美元,同比增长10.3 %,进口633 万美元,同比下降19.2 %。 五、财政。全区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35亿元,同比增长14.4%;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34亿元,同比增长24.5%。

财务经济指标计算公式

财务经济指标计算公式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100% 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扣除存货之后的余额, 3、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100% 4、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5、产权比率也称资本负债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6、或有负债比率=或有负债余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或有负债余额=已贴现商业承兑+对外担保+未决诉讼、未决仲裁(除贴现与担保引起的诉讼与仲裁)+其他或有负债。 7、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其中: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利息支出,实际支出的借款利息、债券利息等。 8、带息负债比率=(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应付利息+)/负债总额*100%。 9、劳动效率=营业收入或净产值/平均值工人数 10、生产资料运营能力: 周转率=周转额÷资产平均余额; 周转期=计算期天数÷周转次数。=资产平均余额*计算期天数/周转额 11、应收账款周转率(次)=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周转数(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周转次数=资产平均余额*计算期天数/周转额12、①存货周转率(次)=销售成本÷存货平均余额②存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存货周转次数

13、流动资产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总额X100% 14、固定资产周转率(次数)=营业收入÷平均固定资产净值 固定资产周转期(天数)=平均固定资产净值×360/营业收入。 15、总资产周转率(次)=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16、不良资产比率=(资产减值准备余额+应提未提和应摊未摊的潜亏挂账+未处理资产损失)÷(资产总额+资产减值准备余额)。 17、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平均资产总额。 18、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商品销售额)×100% 19、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20、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21、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式中的利润总额和成本费用用总额来自企业的损益表。成本费用一般指主营业务成本和三项期间费用 营业税金及附加。 22、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23、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X100%, 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2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报告期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25、资本收益率又称资本利润率 资本收益率= 税后净利润/平均所有者权益 26、基本每股收益率=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

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 (DL/T 904-2004) 目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燃料技术经济指标 4 锅炉技术经济指标 5 锅炉辅助设备技术经济指标 6 汽轮机技术经济指标 7 汽轮机辅助设备技术经济指标 8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技术经济指标 9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10 其他技术经济指标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下达1999年电力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电力[1999]40号文)安排制定的。本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火力发电厂既是能源转换企业,又是耗能大户,因此技术经济指标对火力发电厂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至关重要。火电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不仅反映电力企业的生产能力、管理水平,还可以指导火电厂电力生产、管理、经营等各方面的工作。 该标准涉及到火力发电厂发电生产全过程的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按火力发电厂的生产流程进行编写,共分燃料、锅炉、锅炉辅助设备、汽轮机、汽轮机辅助设备、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综合、其他等8个方面的技术经济指标。 本标准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广度,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利于促进电力工业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节能管理的提高和技术进步,也有利于加强管理,科学规范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体系和分析体系。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部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站汽轮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电力行业电站锅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华北电网公司、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祝宪、杜作敏、王刚、伍小林、杨顺虎、林英、蒋明昌。 本标准委托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及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解释。 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的统计计算和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11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GB/T 21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GB/T 213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

主要经济指标测算公式

自有资金: 自有资金企业的资金按其取得的来源,分为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 所谓自有资金,是指企业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经常持有,可以自行支配使用并毋须偿还的那部分资金。是与借入资金对称的。 自有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资产负债率: 是指公司年末的负债总额同资产总额的比率。表示公司总资产中有多少是通过负债筹集的,该指标是评价公司负债水平的综合指标。同时也是一项衡量公司利用债权人资金进行经营活动能力的指标,也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30%—60%之间较正常) 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用来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以前,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还负债的能力。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100% 速动比率: 又称“酸性测验比率”,是指速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它是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变现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 速动比率是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速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项等,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变现。而流动资产中存货、1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及其他流动资产等则不应计入。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保障倍数又叫已获利息倍数,又称利息保障率。 利息保障倍数是指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之比,又称已获利息倍数,用以衡量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它是衡量企业支付负债利息能力的指标。 公式中的分子“息税前利润”是指利润表中未扣除利息费用和所得税前的利润。公式中的分母“利息费用”是指本期发生的全部应付利息,不仅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利息费用,还应包括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资本化利息。资本化利息虽然不在利润表中扣除,但仍然是要偿还的。利息保障倍数的重点是衡量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没有足够大的息税前利润,利息的支付就会发生困难。 利息保障倍数的作用 利息保障倍数不仅反映了企业获利能力的大小,而且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偿还到期债务的保证程度,它既是企业举债经营的前提依据,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要维持正常偿债能力,利息保障倍数至少应大于1,且比值越高,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如果利息保障倍数过低,企业将面临亏损、偿债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下降的风险。 利息保障倍数的运用 为了考察企业偿付利息能力的稳定性,一般应计算5年或5年以上的利息保障倍数。保守起见,应选择5年中最低的利息保障倍数值作为基本的利息偿付能力指标。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利润总额+财务费用)÷财务费用 =(利润总额+当年利息支出)÷当年利息支出 资产净利率: 该指标反映的是公司运用全部资产所获得利润的水平,即公司每占用1元的资产平均能获得多少元的利润。该指标越高,表明公司投入产出水平越高,资产

常用经济术语和统计指标解释

常用经济术语和统计指标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一个国家(地区)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从生产角度说,它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从分配角度说,是这些部门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和固定资产折旧等项目之和;从使用角度说,它是最终用于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增加流动资产以及净出口的产品和劳务。 2.总产出 指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的总和,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总成果,即社会总产品。包括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出。 3.中间投入 指一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费和使用的所有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各种服务的价值。 3.增加值 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余额,反映一定时期内各部门、各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也就是本部门、本单位对国内生产总值提供的份额。 4.国民生产总值(GNP)

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净额和财产收入净额(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红利、利息、地租等财产收入扣除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的余额)之和。 5.世界上通行的三次产业划分是 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它是世界上通行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 6.中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气、热水、煤气)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由于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范围广,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又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