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t连接Mysql环境的搭建

Qt连接Mysql环境的搭建
Qt连接Mysql环境的搭建

Qt连接Mysql环境的搭建

作者:哲思老师

Qt编译器连接MySql数据库环境的搭建分成以下三步:1.Qt开发环境的搭建;2. MySql数据库开发环境的搭建;3.Qt连接MySql数据库驱动的编译。接下来本文将详细讲述这三步该如何操作。

第一步Qt开发环境的搭建

1.从http://download.qt.io/official_releases/qt/选择mingw版本,我使用的是5.1.1,5.x的版本和4.x的版本有些区别,建议选择的跟我一致。

2.双击安装程序,出现下面对话框。

3.直接点击下一步,设置安装路径,安装路径不能有空格或者中文,建议使用默认路径,或只是更改一下盘符。

4.将全部功能都选上吧,反正也占不了多大空间。

5.直接选择同意协议,点击下一步

6.开始菜单名称,不管,直接下一步

7.点击Install,开始安装

8.安装过程有点儿漫长,大概十几分钟左右,耐心等待吧

9.安装过程中一般不会出什么问题,当出现下一界面时候程序就基本安装好了

10.点击下一步,将两个复选框去掉,点击完成

11.线面就是最关键的一步了,就是设置qt的环境变量了,将下面两个路径添加至环境变量

--C:\Qt\Qt5.1.1\5.1.1\mingw48_32\bin

--C:\Qt\Qt5.1.1\Tools\mingw48_32\bin

12.打开cmd,输入qmake,出现下面的界面宣告安装成功

第二步MySql开发环境的搭建

1.下载MySql数据库安装程序,下载地址是:https://www.360docs.net/doc/ca18951557.html,/s/1gdu9a3T,也可以自己网上下载,但是不要选择5.6版本,因为在安装过程中需要更改路径,5.6版本的数据库不支持自定义安装路径。双击setup.exe出现如下界面,直接点击下一步

2.点击同意协议,直接下一步

3.这里我们选择第三项自定义,是为了对数据库的各个安装界面熟悉一下。

4.将那个叉号单击,选择第二项,即全部安装

5.更改安装路径,这个步骤很重要,必须改成没有空格的路径,建议跟我一样,将路径设置为C:\MySql\,然后点击下一步

6.点击Install,开始安装

7.正在安装过程中,安装挺快的,一会儿的事儿

8.当出现这个界面时标志着程序安装成功,开始配置MySql数据库,直接点击下一步

9.一直选择Next,知道出现下一界面,点击Finish

10.开始配置MySql数据库,点击Next

11.选择配置方式,“Detailed Configuration(手动精确配置)”、“Standard Configuration(标准配置)”,我们选择“Detailed Configuration”,方便熟悉配置过程。

12.选择服务器类型,“Developer Machine(开发测试类,mysql占用很少资源)”、“Server Machine(服务器类型,mysql占用较多资源)”、“Dedicated MySQL Server Machine(专门的数据库服务器,mysql占用所有可用资源)”,大家根据自己的类型选择了,一般选“Server Machine”,不会太少,也不会占满。

13.选择mysql数据库的大致用途,“Multifunctional Database(通用多功能型,好)”、“Transactional Database Only(服务器类型,专注于事务处理,一般)”、“Non-Transactional Database Only(非事务处理型,较简单,主要做一些监控、记数用,对MyISAM数据类型的支持仅限于non-transactional),随自己的用途而选择了,我这里选择“Transactional Database Only”,按“Next”继续。

14.对InnoDB Tablespace进行配置,就是为InnoDB数据库文件选择一个存储空间,如果修改了,要记住位置,重装的时候要选择一样的地方,否则可能会造成数据库损坏,当然,对数据库做个备份就没问题了,这里不详述。我这里没有修改,使用用默认位置,直接按“Next”继续

15.选择您的网站的一般mysql访问量,同时连接的数目,“Decision Support(DSS)/OLAP(20个左右)”、“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OLTP)(500个左右)”、“ManualSetting(手动设置,自己输一个数)”,我这里选“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OLTP)”,自己的服务器,应该够用了,按“Next”继续

16.是否启用TCP/IP连接,设定端口,如果不启用,就只能在自己的机器上访问mysql数据库了,我这里启用,把前面的勾打上,Port Number:3306,在这个页面上,您还可以选择“启用标准模式”(Enable Strict Mode),这样MySQL就不会允许细小的语法错误。如果您还是个新手,我建议您取消标准模式以减少麻烦。但熟悉MySQL以后,尽量使用标准模式,因为它可以降低有害数据进入数据库的可能性,我在这里没有选择标准模式。按“Next”继续

17.西文编码,第二个是多字节的通用utf8编码,都不是我们通用的编码,这里选择第三个,然后在Character Set那里选择或填入“gbk”,当然也可以用“gb2312”,区别就是gbk的字库容量大,包括了gb2312的所有汉字,并且加上了繁体字、和其它乱七八糟的字——使用mysql的时候,在执行数据操作命令之前运行一次“SET NAMES GBK;”(运行一次就行了,GBK可以替换为其它值,视这里的设置而定),就可以正常的使用汉字(或其它文字)了,否则不能正常显示汉字。按“Next”继续

18.选择是否将mysql安装为windows服务,还可以指定Service Name(服务标识名称),是否将mysql的bin目录加入到Windows PATH(加入后,就可以直接使用bin下的文件,而不用指出目录名,比如连接,“mysql.exe-uusername-ppassword;”就可以了,不用指出mysql.exe的完整地址,很方便),我这里全部打上了勾,Service Name不变。按“Next”继续。选择是否将mysql安装为windows服务,还可以指定Service Name(服务标识名称),是否将mysql的bin目录加入到Windows PATH(加入后,就可以直接使用bin下的文件,而不用指出目录名,比如连接,“mysql.exe -uusername-ppassword;”就可以了,不用指出mysql.exe的完整地址,很方便),我这里全部打上了勾,Service Name不变。按“Next”

19.这一步询问是否要修改默认root用户(超级管理)的密码(默认为空),“New root password”如果要修改,就在此填入新密码(如果是重装,并且之前已经设置了密码,在这里更改密码可能会出错,请留空,并将“Modify Security Settings”前面的勾去掉,安装配置完成后另行修改密码),“Confirm(再输一遍)”内再填一次,防止输错。“Enableroot access from remote machines(是否允许root用户在其它的机器上登陆,如果要安全,就不要勾上,如果要方便,就勾上它)”。最后“Create An Anonymous Account (新建一个匿名用户,匿名用户可以连接数据库,不能操作数据,包括查询)”,一般就不用勾了,设置完毕,按“Next”

20.确认设置无误,如果有误,按“Back”返回检查。按“Execute”使设置生效。

21.设置完毕,按“Finish”结束mysql的安装与配置——这里有一个比较常见的错误,就是不能“Start service”,一般出现在以前有安装mysql的服务器上,解决的办法,先保证以前安装的mysql服务器彻底卸载掉了;不行的话,检查是否按上面一步所说,之前的密码是否有修改,照上面的操作;如果依然不行,将mysql安装目录下的data文件夹备份,然后删除,在安装完成后,将安装生成的data文件夹删除,备份的data文件夹移回来,再重启mysql服务就可以了,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将数据库检查一下,然后修复一次,

22.在做完上述步骤之后就能进行数据库的开发啦,但是要想使Qt能连接上MySql 数据库,还需要将以下环境变量也添加上才行

--C:\MySQL\bin(默认已添加)

--C:\MySQL\include

--C:\MySQL\lib\opt

第三步编译MySql驱动

1.在开始菜单中选择命令行窗口

2.进入mysql驱动代码所在路径,执行

cd C:\Qt\Qt5.1.1\5.1.1\Src\qtbase\src\plugins\sqldrivers\mysql

3.可以进入该目录查看一下,如图,共有四个文件

4.用记事本打开mysql.pro,添加下面两句话,如图:

5.在cmd窗口中打入qmake-o Makefile mysql.pro命令

6.接下来输入mingw32-make命令,会报如下错误

7.将C:\MySQL\lib\opt目录下的libmysql.lib拷贝到C:\Qt\Qt5.1.1\5.1.1\mingw48_32\lib目录下

8.继续执行mingw32-make命令,这次不会报错

9.生成的动态库在C:\Qt\Qt5.1.1\5.1.1\Src\qtbase\plugins\sqldrivers目录下,驱动编译完成

第四步测试MySql连接

1.在编译好驱动之后,将这两个*.dll文件拷贝至C:\Qt\Qt5.1.1\5.1.1\mingw48_32\plugins\sqldrivers目录下

2.新建一个Qt工程,选择控制台应用

3.打开工程文件,添加下面一句代码

4.在主函数填写如下代码

//打开MySQL

QSqlDatabase dbSQL=QSqlDatabase::addDatabase("QMYSQL");

dbSQL.setHostName("127.0.0.1");

dbSQL.setPort(3306);

dbSQL.setDatabaseName("test");

dbSQL.setUserName("root");

dbSQL.setPassword("123456");

if(!dbSQL.open())

{

qDebug()<<"this,warning,failure";

}

else

{

qDebug()<<"this,ok,success";

}

5.编译,打印输出如下,驱动能正常使用

备注

1.Qt和MySql程序的安装路径一定不能有中文或空格

2.在编译钱要保证环境变量已经设置正确

3.在执行第四步测试驱动时,注意增加头文件、更改工程文件

wifi性能测试教程

WIFI模块吞吐量、可靠性测试步骤 一、测试环境的搭建 1、硬件设施:TV一台、PC一台、路由器一台、网线一根; 2、软件设施:TV端的iperf文件(每个平台不一样),PC端的iperf文件(通用), adb工具包;(下面教程中,软件文件夹是放在D盘里的) 3、环境搭建:用网线把PC和路由器的LAN口连接,这样,路由器就会分配一个IP 地址给PC。同时,要让TV和路由器间隔一定的距离。 二、测试前准备 1、打开TV,进入其工厂模式,打开ADB; 2、使TV通过无线模式连接我们的路由器,并得到其IP地址; 3、把TV端的iperf文件通过adb命令从PC上传到TV的system/bin目录下,打开命 令窗口。具体命令如下: D://////进入D盘 cd WIFI测试\common\adb //////进入adb命令目录 adb connect TV_IP //////连接TV,TV_IP是TV的IP地址 adb shell //////进入TV的命令模式 su //////进入管理员模式 mount -o remount rw /system //////修改system目录的权限 cd system //////进入system目录 chmod 777 bin //////修改bin的权限 退出按Ctrl+C //////返回到PC端 adb remount adb push D:\WIFI测试\Mstar_iperf\iperf /system/bin //////上面这条命令就是把TV端的iperf文件上传到TV的system/bin目录下,比较关键,每个平台的iperf文件是不同的,使用时要注意。 adb shell su cd system/bin chmod 777 iperf //////修改iperf文件的权限 截图如下:

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的建设与管理

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的建设与管理 打开本文图片集 信息技术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的建设与管理主要包括:机房软硬件系统管理平台的建设与维护、使用者身份及信息的管理与维护、教学交互系统的建设与维护、教与学资源(通用资源、专用资源、学生作业等)管理平台的建设与维护等。它是信息技术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主要特点,也是课堂教学的其他关键环节得以顺利实施的根本保障,更是一线教师颇感棘手的问题。 教学环境的搭建与管理 1.现状及主要问题 当前,大多数学校的网络教室中,教师机和学生机上分别安装多媒体教学系统软件的服务器端和客户端,并采用硬盘还原卡管理和保护学生机的软硬件系统。学生开机后,不需要进行身份认证,直接进入操作系统。这种管理模式较之以往,很好地保护了学生机的软硬件系统,大大减轻了教师维护系统的工作量,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学生拥有对系统进行任何操作的权限,如删除操作。我在内蒙古听课时,亲眼看到一位学生删除了正在使用的Excel软件,然后举手告诉教师,他的机器里没有Excel。学生还可以安装软件,包括游戏和病毒。这样一来,教师还得为维护课堂的正常秩序而伤脑筋。如果开通因特网,后果更是不堪设想。所以,大多数教师在上课时采取断网的方式,遗憾的是,这同时也断掉了许多教学资源。 第二,由于硬盘还原卡的作用,学生上课时保存的大多数信息是临时的。如设置的“桌面”是临时的,建立的“我的文档”是临时的,教师下发的资料也是临时的。久而久之,在学生印象中,学校机房跟社会上的公共上网区一样,只是临时使用。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作业,还有许多有价值的动态生成信息,这些信息记录着学生的成长,却被硬盘还原卡无情地删除了。 第三,使用U盘后所带来的病毒、游戏,也是令一线教师头疼的问题。 2.基于域的教学环境建设与管理策略 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每个学生均以“系统管理员”的身份登录本地计算机,有着最高的操作权限,而硬盘还原卡只是在事件发生后的一种补救措施,治标不治本,而且这种补救措施是有代价的。 解决问题的根本是让学生以恰当的用户身份登录系统。当然,前提是恢复学生机的登录界面。Widows 提供了Administrators、Users、Guests等用户类型,其中Users类型的用户可以操作计算机并保存文档,但不可以安装程序或进行对系统文件和设置有潜在破坏性的任何修改。由此看来,Users是适合学生使用的用户身份。 那么,如何将每个学生设置为Users用户呢?默认情况下,为不同学生设置Users用户,只能一台台地进行,这样不仅耗费精力,管理与维护也相当麻烦。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学生使用哪台机器并不重要,

RTD1296硬件方案测试预研报告

ARM硬件方案性能预研 更新记录: 版本作者日期内容

目录 目录 (2) 1测试环境搭建 (4) 1.1 WGS86测试环境 (4) 1.2 G1820测试环境 (4) 1.3 ARM测试环境 (4) 2 网络性能测试 (5) 2.1 测试方法: (5) 2.2 百兆交换机tcp 测试 (5) 2.2.1 WGS86测试数据: (5) 2.2.2 G1820测试数据: (6) 2.2.3 arm测试数据: (6) 2.3 千兆交换机tcp测试 (6) 2.3.1 WGS86测试数据: (7) 2.3.2 G1820测试数据: (7) 2.3.3 arm测试数据: (8) 2.4 百兆交换机udp测试 (8) 2.4.1 WGS86测试数据: (8) 2.4.2 G1820测试数据: (9) 2.5 千兆交换机udp测试 (9) 2.5.1 WGS86测试数据: (10) 2.5.2 G1820测试数据: (10) 2.6测试结果: (11) 2.7结果分析: (11) 3 、磁盘IO测试(对4G文件读写测试) (12) 3.1 测试方法: (12) 3.2读文件测试: (12) 3.2.1 WGS86测试数据: (13) 3.2.2 G1820测试数据: (14) 3.2.3 arm测试数据: (15) 3.3写文件测试: (15) 3.3.1 WGS86测试数据: (16) 3.3.2 G1820测试数据: (17) 3.3.4 arm测试数据: (18) 3.4 测试结果: (18) 3.5 结果分析: (19) 4、iozone磁盘io读写 (20) 4.1测试方法: (21) 4.2测试数据: (21) 4.3测试结果: (21) 4.4结果分析: (24) 5、CPU性能测试 (25)

Jperf使用手册-

Jperf使用手册

1引言 (3) 1.1JPerf2.0简介 (3) 1.2JPerf2.0运行环境 (3) 1.3JPerf2.0具体介绍 (3) 1.3.1界面参数说明: (4) 2Jperf操作步骤 (7) 2.1服务端操作步骤 (7) 2.1.1服务端安装配置JRE环境 (7) 2.1.2服务端运行jperf: (7) 2.2客户端操作步骤: (9) 2.2.1客服端安装配置JRE环境 (9) 2.2.2客户端运行jperf软件 (9) 2.3测试结果分析 (11) 3注意事项 (13) 3.1.1测试时启动问题 (13) 3.1.2服务端启动配置问题 (13) 4附录 (14) 4.1Iperf参数说明 (14)

1 引言 1.1 JPerf 2.0简介 Jperf是将iperf命令行图形化的JA V A程序; 使用JPerf程序能简化了复杂命令行参数的构造,而且它还保存测试结果,同时实时图形化显示结果。JPerf可以测试TCP和UDP带宽质量。JPerf可以测量最大TCP带宽,具有多种参数和UDP特性。JPerf可以报告带宽,延迟抖动和数据包丢失。 1.2 JPerf 2.0运行环境 操作系统:Java运行环境:JREinstall.exe 网络要求:Jperf可以在任何IP 网络上运行,包括本地以太网,因特网接入连接和Wi-Fi网络。 其他:使用JPerf必须安装两个组件:JPerf 服务器(用于监听到达的测试请求)和JPerf客户端(用于发起测试会话) 1.3 JPerf 2.0具体介绍 JPerf2.0页面如下图: 图1.Jperf2.0.0-Server端运行界面

CMW500仪表CALLBOX-LTE测试方法

1.简介 该文档仅针对LTE 的应用测试,利用详细的图解,逐步对模拟环境的开启、参数设置以及Iperf / Http / Ftp / Ping 等配置和测试测试进行说明,希望读者在图文中,逐步熟练掌握设置及测试步骤。如在测试中,发现不当之处或者有疑问,请联系文档作者进行增补及更正。 CMW500的CALLBOX环境可以模拟2小区环境,但仅Signaling1可以做做性能测试,吞吐率测试等;Signaling2仅有testmode可以进行接入测试及射频指标测试。 注:本文档主要介绍在该环境下模拟单小区环境下吞吐率测试的简单使用方法。 技术支持,欢迎指正,谢谢!

2.LTE Signaling/Data Meas界面生成2.1. 常用操作按钮界面 常见按钮界面如下: 图2-1-1

界面右侧是常用的按钮;以下几个按钮是常用按钮: “SIGNAL/GEN”按钮:生成模拟小区配置LTE Signaling界面 “MEASURE”按钮:生成吞吐率测试相关的Data Meas界面 “TASKS”按钮:在界面下侧显示当前已生成界面 “ON/OFF”按钮:激活/关闭按钮,用于激活模拟小区,打开FTP业务,UDP/TCP灌包,Throughput 统计等功能 2.2. LTE Signaling界面生成 点击右侧“SIGNAL/GEN”按钮,出现“General/Signaling Controller”界面。 图2-2-1

勾选“Signaling 1”,生成小区1的小区配置界面LTE 1 Signaling。 同理,如果要做两小区测试,可以再勾选“Signaling 2”,生成小区1的小区配置界面LTE 2 Signaling。 选择右侧“TASKS”按钮按下,在界面左下角弹出的已打开界面里选择“LTE 1 Signaling”按钮按下,打开小区1的配置界面。 选择该任务“LTE1 Signaling”后,就可以对小区进行配置了。根据终端的能力,选择频段,小区带宽等参数。 流量控制参数: 1.分配不同的资源块RB; 2.TBS indx(需要在Scheduling Type= User defined Channels),RMC 下该值为3GPP 规定的值,见CMW-LTE 手册或3GPP 规范; 3.调整上下行调制类型(QPSK/16QAM/64QAM)。 打开的小区配置界面如下: 图2-2-2

学校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构建与使用

学校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构建与使用 一、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构建【硬件基础篇】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把文本(Text)、图形(Graphics)、图像(Images)、动画(Animation)和声音(Sound)等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1、多媒体教学环境的硬件组成 多媒体教学环境从功能上可以分为两类:多媒体演播教学环境和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 多媒体演播教学环境主要适应于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它的主要硬件设备有:中央控制器、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电动屏幕、视频展台、白板(或黑板)、音响设备和话筒、多媒体讲台等。 图1—1多媒体演播教学环境系统结构框图 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是多媒体技术与局域网技术结合的产物,是

一种基于计算机局域网(一般具有Internet出口),能综合传播、处理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使多种信息建立联系的交互性的计算机网络教学系统,主要服务于课堂教学,对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有着重要的作用。它的主要硬件设备有:网络中央控制器、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电动屏幕、视频展台、白板(或黑板)、音响设备和话筒、多媒体讲台、监控点播系统以及对讲系统等。 2、中央控制设备 中央控制系统是指对声、光、电等各种设备进行集中控制的设备。它应用于多媒体教室、多功能会议厅、指挥控制中心、智能化家庭等,中央控制器作为所有电教设备的控制中心。教室内所有的电教设备如:计算机、录像机,影碟机,投影机,电动屏幕、音响还有室内灯光、窗帘都可以与中央控制器相连,受其控制。 中央控制系统从最初的简单控制设备已经发展到如今的可编程 智能化中央控制系统:

ICMP Redirect 报文导致TCP连接建立不起来的问题分析

今天碰到美国客户的一个问题, 防火墙在升级了新release的os image后,如下客户拓扑环境所示,pc2可以访问pc1,但是pc1无法访问pc2, 不过ping都可以通. 据说售后电话被打暴:(.大家压力不小. 实验室分析,发现原来是icmp redirect 报文惹得祸,代码中的错误导致的. 客户的配置: pc2配置了一条缺省路由,指向10.20.1.1,防火墙上配置了一条静态路由,到目的地址 10.20.2.0/24的报文,下一跳为10.20.1.10. 路由器上缺省路由指向10.20.1.1, pc1配置了缺省路由指向10.20.2.1. 分析: (1) 从pc2发向pc1的报文, 根据路由会首先送到防火墙接口10.20.1.1, 根据icmp redirect规则, 防火墙会发icmp redirect报文给pc1, 指明从pc1去往目的地址 10.20.2.20的下一跳网关应该是10.20.1.10, pc1的转发表里就会多一条到主机 10.20.2.20的路由,之后的所有报文会直接发到10.20.1.10. pc1可以正确收到pc2发过来的报文, 并且pc1返回给pc2的报文,通过路由器直接送到 10.20.1.20. 从pc2到pc1的交互是没有问题的. (2) 现在我们考虑从pc1主动发起的到pc2的TCP连接. pc1首先会发一个TCP同步syn 报文给pc2, 当pc2收到这个报文后, pc2会回一个syn/ack报文给pc2, 根据路由表这个 syn/ack报文会发到防火墙端口上. 现在问题就来了! 防火墙不同于路由器, 防火墙有大量安全特性. 当防火墙收到syn/ack 报文时候, 在cache中确查询不到pc1发送的连接(syn)信息, 我们的防火墙代码会丢弃这

如何实现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的建设与管理

如何实现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的建设与管理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目前各中小学都已拥有了自己的校园网甚至区域性的教育专有网络。虽然互联网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环境、技术层面上的支持,但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问题--教学资源的建设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种状况阻碍了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成了中小学网络教育发展的"瓶颈"。 一、怎样进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建设?不同时期的教学资源建设有着不同的特点,那么,网络化时代应该如何进行教学资源建设呢?我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一)、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充实教学资源。学校进行校本教学资源建设时,应该充分利用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手段,在校园网环境中,构建学校教育信息资源库。完成素材类资源的收集整理工作。 当然,在借助互联网中丰富的资源对素材类教学资源进行收集整理时,应该注意分门别类,例如:可以按照教案、讲义、练习题、考卷、答疑等进行分类,归类整理。这种长期积累有助于形成规模种类庞大的素材类资源库,可以较充分地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 (二)、利用原有的资源库,挖掘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的变化并不意味着原有的教学资源库就不再有利用价值了,其实,那些原有资源库里所包含的一些基本资料,诸如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等资源还是可以应用的,并不存在过时的问题。此外,教师通过与产品开发商探索新的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也可以实现对原有资源库资源的再次开发与利用。 (三)结合教学实际需要,鼓励教师自行开发。当前建设素材类教学资源最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鼓励和支持教师自行开发。 此类教学资源的设计、制作过程其实就是一种自觉实施信息化教育的过程。 (四)坚持以实用为主的原则,选购教学资源产品。面对目前市场

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的建设与管理

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的建设与管理 信息技术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的建设与管理主要包括:机房软硬件系统管理平台的建设与维护、使用者身份及信息的管理与维护、教学交互系统的建设与维护、教与学资源(通用资源、专用资源、学生作业等)管理平台的建设与维护等。它是信息技术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主要特点,也是课堂教学的其他关键环节得以顺利实施的根本保障,更是一线教师颇感棘手的问题。 教学环境的搭建与管理 1.现状及主要问题 当前,大多数学校的网络教室中,教师机和学生机上分别安装多媒体教学系统软件的服务器端和客户端,并采用硬盘还原卡管理和保护学生机的软硬件系统。学生开机后,不需要进行身份认证,直接进入操作系统。这种管理模式较之以往,很好地保护了学生机的软硬件系统,大大减轻了教师维护系统的工作量,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学生拥有对系统进行任何操作的权限,如删除操作。我在内蒙古听课时,亲眼看到一位学生删除了正在使用的Excel软件,然后举手告诉教师,他的机器里没有Excel。学生还可以安装软件,包括游戏和病毒。这样一来,教师还得为维护课堂的正常秩序而伤脑筋。如果开通因特网,后果更是不堪设想。所以,大多数教师在上课时采取断网的方式,遗憾的是,这同时也断掉了许多教学资源。 第二,由于硬盘还原卡的作用,学生上课时保存的大多数信息是临时的。如设置的“桌面”是临时的,建立的“我的文档”是临时的,

教师下发的资料也是临时的。久而久之,在学生印象中,学校机房跟社会上的公共上网区一样,只是临时使用。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作业,还有许多有价值的动态生成信息,这些信息记录着学生的成长,却被硬盘还原卡无情地删除了。 第三,使用U盘后所带来的病毒、游戏,也是令一线教师头疼的问题。 2.基于域的教学环境建设与管理策略 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每个学生均以“系统管理员”的身份登录本地计算机,有着最高的操作权限,而硬盘还原卡只是在事件发生后的一种补救措施,治标不治本,而且这种补救措施是有代价的。 解决问题的根本是让学生以恰当的用户身份登录系统。当然,前提是恢复学生机的登录界面。Widows提供了Administrators、Users、Guests等用户类型,其中Users类型的用户可以操作计算机并保存文档,但不可以安装程序或进行对系统文件和设置有潜在破坏性的任何修改。由此看来,Users是适合学生使用的用户身份。 那么,如何将每个学生设置为Users用户呢?默认情况下,为不同学生设置Users用户,只能一台台地进行,这样不仅耗费精力,管理与维护也相当麻烦。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学生使用哪台机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使用这些机器的身份和权限。基于这一发现,我们可以把验证学生身份的事集中在某一台机器上做,就像羽毛球馆的验票员、学校的门卫一样,只有通过其身份认证,才能以Users身份使用任何一台学生机。

构建良好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构建良好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是一个舞台,人人自由,充分展示自我,我成功、我快乐。教师起引领作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还课堂于学生,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一、良好教育教学环境,为学生健康发展护航 通过对300多名六年级学生的调查,学生对学校提供的育人环境中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谈了许多看法,根据学生的需求,分析总结学生理想中的育人环境:“和谐、融洽、阳光” 1.教师关怀与赞赏学生。 教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有话敢说,有疑敢问,做到真理面前人人平等,鼓励学生和教师讨论问题,力求课堂教学气氛民主、和谐,充满情趣,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精神和创新能力。 2.教师鼓励和尊重学生 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能放下教师的架子,视学生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隐秘,甚至学会运用他们表达思想与情感的语言,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尊重学生还意味着为学生的每一点变化喝彩。我们承认每一个个体与其他人的不同,面对每一个个体的人的不同需求教师都尽力满足,充满爱的教育过程才能培养出性格健康的人。 3.教师公平对待每个学生

教师仁慈是一种无私的“类”(人类)的关怀、理智的热爱,教师仁慈德性的践行,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塑造、行为习惯养成、人格健康成长、学业成绩提高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做到公平公正。 二、关注、了解学生,让学生快乐学习 1.要了解学生,要有充分的学情分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信,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这种差异性。” 学生的个性是不同的,原有的认知基础也是不同的,了解学生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和有针对性的进行团体学习辅导和个别学习辅导,搞好培优补困工作。 2.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高效的课堂保障 形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责任心的培养必须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认真审题,按时完成作业,计算后,要认真检查“一步一回头”,认真书写等,逐渐学生养成了自觉、主动、认真的学习习惯。这些都是高效课堂的基础保障。 在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讲,而对于在预习中已弄懂

无线组网实训指导书-201606

《无线局域网技术实训》指导书 1实训任务和要求 《无线局域网技术》实训,要求学生已经学过基于Windows Server或Linux Server网络的组建,有过网络技术课程单元实训的经历。本实训将以某创新型企业为背景,要求学生通过实训完成无线网络设计和规划,并在实训室的环境下实施组网和维护。 完成本实训后,了解了无线网络的组成和特点,通过对无线路由的安装与配置,基本掌握部分无线局域网络的组建技术,掌握无线局域网的基本安全设置与维护。 2实训目的 ⑴团队开发和协同工作能力 ①团队分组任务分配; ②团队分组交流; ③团队分组工作协作。 ⑵根据需求分析对网络进行设计与规划 ①根据需求规格进行硬件设备选择; ②根据组网方案进行网络物理设计; ③根据业务流程进行网络逻辑设计。 ⑶实施网络组建与配置 ①根据构建网络需求,搭建网络实训环境; ②完成实训中网络组建与管理的各项任务; ③探索其他企业网络组建与配置的技术内容。 3实训内容介绍 通过《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课内单元案例实训时已经具备一定的有线网络配置与管理的基础。再通过本实训,掌握无线网络配置,学会无线网络安全设置细节。培养和提高“建网”、“管网”和“用网”核心能力。 在该创新型企业中,由于需要使用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设备与台式计算机进行联合调试,需要通过无线网络与有线接入的台式计算机进行互联。而办公场地面积较大有多个房间,单一无线路由受墙等客观因素影响,信号强度不够,无法完全覆盖整个办公场地。 该企业正在开发一个手机游戏,需要通过手机与服务器进行并发测试,为了避免测试

过程中对办公网络造成影响,需要独立的无线环境进行测试,请给出解决方案。 后期还需要进行游戏推广,需要在公共区域提供免费WIFI,但是需要浏览游戏推广的页面后再能上网,类似高铁站、机场等区域的免费WIFI,请给出解决方案。 企业管理者为了加强对来访者的WIFI接入管理,希望能对接入的WIFI进行上网限制,最好能实现独立的访客网络,不允许接入员工办公网络,避免公司重要信息泄漏。 实训内容要求如下: 3.1用无线路由来实现无线与有线的互通 1.实验设备 无线网卡TL-WN823N 300M、无线路由TL-WR845N 300M、两台计算机 2.实验方案 在第一台计算机上安装无线网卡,在第二台计算机上用网线与无线路由连接起来,通过配置无线路由的LAN口的IP,DHCP服务,SSID等设置,使得两台计算机互联起来,使用飞鸽传书、iperf等工具测试文件传输速度,并记录相关配置。 3.思考 (1)常用的无线协议有哪些? (2)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的差异。 (3)IEEE802.1标准中有哪些是涉及到速度的?请详细列出。 3.2用无线路由对无线覆盖范围的扩展 1.实验设备 两个无线路由TL-WR845N、一个无线网卡TL-WN823N、至少一个无线终端 2.实验方案 在第一台计算机上安装无线网卡,通过无线网卡与无线路由连接起来,通过配置无线路由的IP,SSID、WDS等设置,使得两台无线路由器互联起来,最后把计算机、无线终端分别接入两个无线路由器,实现连通,测试无线覆盖范围比一个无线路由器相差的大概距离,并记录相关配置。 3.思考 (1)无线网络扩展的应用场景与注意事项。 3.3用无线网卡来实现无线热点 1.实验设备 一个无线网卡TL-WN823N、计算机、至少一个无线移动终端 2.实验方案

构建课堂教学环境

构建课堂教学环境,优化课堂教学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环境是指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思想品德教师依据教材而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的理解思想品德学习内容,促进其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一个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要重视课堂教学环境的作用,应创造良好的积极的课堂教学环境,使之成为传授知识、培养情趣、启迪智慧、提高觉悟的催化剂。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是提高思想品德学习效果的必要前提。 一、尊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指出:教育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领域——即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之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有自信心。伽利略也曾说过:“人不可只被教,重要的是帮助他发现自已。”而发现自己的关键在于情感的调控和兴趣的培养,教师通过情感控制帮助学生确立目标和接受失败,帮助他们建立自尊、树立自信,从而以一定的心理优势投入学习活动。现代教育观念提倡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发展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与此同时更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尊重学生的生存方式,尊重学生独有的文化,将学生看作有尊严、动态成长的独立个体。课堂是一个传播知识的地方,但学生在这里期望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更多的来自教师的真诚的爱,和在学习中给予的点滴关怀与支持。对学生要有爱心,要爱护每一个学生。因为只有爱,才能使学生感到温暖,才能使学生消除戒备心理,才能使师生之间没有隔阂,情感更为融洽;因为只有爱,才能消除学生压抑的心理,才能为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二、激发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成功 针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特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充分注意运用不同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要我们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借助于多媒体、投影、录音等教学辅助用具,设置巧妙的悬念、组织竞赛、动手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创设情境,采取自主探究的方式,行之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达到快乐学的境界。课堂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都要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探索欲,使学生对知识感到新奇、有趣,让知识保鲜,学生学起来才更有趣味。对学生的错误理解回答,不要一棒打死,不要让学生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要循循善诱,本着“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教师要通过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动机来促使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增加他们的有效学习时间。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知识,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减少模式化的教学设计,让真实的生活走进课堂,给学生以真切、自然感。课堂上要让学生觉得学习是内在需要,能学以致用,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三、学会自主学习,张扬个性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三者之中,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和前提。个人的自主学习对于思想品德学习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新的科学研究发现,大脑细胞的成长和发展不仅仅取决于先天的遗传因素,也不仅仅取决于后天环境的影响,它还受制于自身——一种随机的自我的成长和发展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应该在各个环节上体现人的本性,张扬人的个性,努力促进学生的成长。现代德国教育家斯朗格说:“教育的核心是合格心灵的呼唤。”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接受或接纳知识,而是唤醒人深处的自我意识,发展他们的潜能。要建构绿色课堂教学环境,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个性。在课堂上,应打破内容与形式的封闭,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

wifi测试测试规范

WiFi测试规范 测试目的 1、测试机顶盒的wifi性能是否满足需求 2、对比测试机顶盒的wifi性能,判断盒子wifi性能的好坏 测试环境 1、无其他wifi信号干扰的测试环境 注:可用手机下载wifi分析仪查看测试环境周围的wifi情况,如下图 2、根据实际测试目的与要求搭建测试环境 测试设备 笔记本电脑、机顶盒、电视机、路由器 注: 1、机顶盒需要安装iperf.app软件 2、JPerf2.0运行环境 操作系统:Java运行环境:JREjxpiinstall.exe 网络要求:Jperf可以在任何IP 网络上运行,包括本地以太网,因特网接入连接和Wi-Fi网络。 测试过程 一、机顶盒可以安装.app软件,如:STB-6015C 1、机顶盒当server端 ①、打开机顶盒并建立wifi热点;

②、电脑通过无线连接机顶盒建立的热点; ③、打开机顶盒iperf软件,在iperf的输入框下,输入如下命令: iperf –s –f m –i 1然后点击打开; ④、运行jperf.bat 设置信息如下图; 注:1、Iperf command是根据设置自动生成的,不需要手动输入。 2、server address是机顶盒的IP地址,此时可根据电脑连接的无线IP地址,写入机顶盒的IP地址。

⑥、点击右上方运行即可开始测试 2、机顶盒当client端 ①、用路由器建立无线wifi ②、电脑与机顶盒均连接此路由器的无线wifi,并记录下此时机顶盒的IP地址 ③、剩余测试步骤与机顶盒当服务端时的步骤一致 二、机顶盒无法安装APP软件,如:STB-9832C1 1、机顶盒通过有线连接网络,并建立wifi热点。 2、通过串口命令,将测试软件挂在到机顶盒上 将iperf放置于U盘根目录下,然后插到机顶盒上,并通过串口输入以下命令(机顶盒所用软件必须打开了串口才可以输入进去) killall -9 mickey mount -o rw,remount /root/ mount /dev/sda1 /mnt/usb/ cp /mnt/usb/iperf /root/ sync cd /root ./iperf -s -f m -i 1 3、打开测试工具,开始测试 测试步骤与上面一致

吞吐量测试方法

JPerf2.0测试方法 JPerf2.0工具简介 Jperf是将iperf命令行图形化的JA V A程序; 使用JPerf程序能简化了复杂命令行参数的构造,而且它还保存测试结果,同时实时图形化显示结果。 JPerf2.0运行环境 操作系统:Java运行环境 网络要求:Jperf可以在任何IP 网络上运行,包括本地以太网,因特网接入连接和Wi-Fi 网络。 JPerf2.0页面如下图: JPerf2.0具体介绍 1)Iperf命令行(无法直接输入,当输入Server address后自动生成)

2)服务端设置 监听端口:5001 3)客户端设置 TV IP地址:192.168.1.102 ,端口:5001 ,并发流:1个 4)应用层设置 1、兼容旧版本(当server端和client端版本不一样时使用) 2、设置测试模式:测试300s吞吐量,取平均值 3、同时进行双向传输测试 4、单独进行双向传输测试,先测c到s的带宽 5、指定需要传输的文件 6、显示tcp最大mtu值 5)传输层设置 1、TCP协议 设置缓冲区大小 指定TCP窗口大小

设定TCP数据包的最大mtu值 设定TCP不延时 2、UDP协议 设置UDP最大带宽 设置UDP缓冲区 UDP包封装大小:默认1470 byte 6)IP层设置 1、指定ttl值 2、服务类型(Type of Service, ToS),大小范围从0x10 (最小延迟) 到0x2 (最少费 用) 在使用802.11e来控制服务质量的WLAN中,ToS是映射在Wi‐Fi多媒体(WMM)存 取范畴的。 测试步骤如下: 1、搭建测试环境

如何构建课堂教学环境文化

《如何构建课堂教学环境文化》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俗话说:“环境造就人”。课堂环境文化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它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堂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它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往往会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随着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课堂环境文化建设,对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课堂环境文化也是一个文化场,它渗透着的文化气息,无形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课堂环境文化的创设,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品味的提升。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构建课堂教学环境文化,创设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参与课堂教学的学习情境,营造平等、尊重、理解、信任、宽容、激励、安全的学习心理氛围,有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其它教学技术与设施,关注教学卫生,建设整洁温馨、舒缓情绪、积极向上、自然和谐的,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室环境。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课堂环境文化有着较为宽广的研究领域,为了使课题的研究更符合学校和教学的实际,便于研究者操作实施,我们确定以下九个内容。 1、创设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情境是指课堂上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是一种共鸣

关系。教学情境关乎人的个体成长,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有很大的教育意义。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是学校最主要的教育载体,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以提高个体生活质量以及生命价值和旨归的生活实践过程,而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的现成观点与结论的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是师生交往互动的空间;是师生共同发展的乐园;是师生探究建构知识和提高学习力的平台;是师生展现聪明才智的天地,要发挥课堂情境的作用,关键是如何创造这种情境。 (1)情境引趣,身临其境 课本中的主题图或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可以通过图片、音乐、朗诵、多媒体演示设置新异的情境激发学生观察情境、描绘情境的兴趣,使学生们如身临其境,进入角色,开始学习。 (2)体态期待,以形激情 老师永远是学生心中的一盏明灯,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学生的关注之下,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使学生产生许多联想。同时,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也希望受到老师的关注和暗示,这样他们就会得到满足,提高信心。这样课堂上就会出现因教师满腔关爱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话语或是一个动作,学生接受了教师传递的爱的信息,他们心中也升腾起一种特殊的感受——自信。教师的期待和鼓励将形成学生逾越障碍的勇气和力量。 (3)心态愉悦,以爱激情 关爱每个人,是情境教学的焦点。每节课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的发展,是我们所追求的最佳境界。对于每节课,我们

iperf _ wifi速率测试

Wifi速率测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上行速率和下行速率: 一,测试环境配置: 1,一台主机和jperf软件,在主机上运行jperf软件,选择Transport Layer Options→Choose the protocol rotocoltous →TCP。 2,一个AP,建立一个open模式的802.11b/g接入点,AP和主机网线相连。设置主机IP地址为192.168.1. 8 3,一个测试机,启动wifi功能,并连接上测试的AP。 测试注意事项:1,在测试时,测试机应退出WLAN设置界面。 2,测试时,要保证手机不暗屏。 3,测试时,不要对手机有其他操作。 二,上行速率测试方法: 1.在PC机上运行jperf软件,在Choose iperf Mode中选择server运行,如下图: 2. 3.测试机上打开wifi,并连接上AP,使用串口或adb运行命令:iperf –c 192.168.1. 8 –t 600 (-t 后面接测试的时间,单位为秒)。 4.双线程测试,运行命令:iperf –c 192.168.1. 8 –t 600 –P 2 三,下行速率测试方法: 1,配置测试机的IP地址为192.168.1.6 2,在测试机上运行:iperf –s& (测试机作为iperf server) 4,在PC机上运行jperf软件,在Choose iperf Mode中选择Client,填入Server address,在Application layer options→Transmit 中填入测试时间600,选择 Seconds。如下图:

5,运行得出结果。 6,双线程测试,Choose jPerf Mode→Client→Parallel Streams中填入2,运行得出结果。 中移动极限吞吐率 测试目的: 1.使用传导测试; 2.AP1工作在802.11g模式,且为open模式。 3.AP2工作在802.11b模式,且为open模式。 4.每个AP同时只允许接入一个终端。 5.AP信号达-65dbm以上测试步骤: 1.在WLAN 11g环境下,终端接入AP,通过固定的检测软件/检测控制台与终端做数据传输; 2.开始测试,测量十分钟,记录下行极限吞吐率; 3.停止下载,通过固定的检测软件/检测控制台与终端做数据传输; 4.开始测试,测量十分钟,记录上行极限吞吐率; 5.停止测试,接入WLAN 11b环境,终端接入AP,通过固定的检测软件/检测控制台与终端做数据传输;6.开始测试,测量十分钟,记录下行极限吞吐率; 7.停止下载,通过固定的检测软件/检测控制台与终端做数据传输; 8.开始测试,测量十分钟,记录上行极限吞吐率。 测试结果要求: 1.信号良好时,终端基于11g协议的上下行极限吞吐率应至少达到12Mbps; 2.信号良好时,终端基于11b协议的上下行极限吞吐率应至少达到5Mbp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