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城区和中心城区区别

主城区和中心城区区别

随着城市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如今城市管理也步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城市治理。随之而来的是主城区、中心城区和新兴城区的划分。那么,究竟什么是主城区?什么是中心城区呢?他们有哪些不同呢?

城市化进程使得传统主城区、中心城区与新兴城区渐趋融合。城市建成区也不再仅限于过去的城市中心区域,扩展至包括城市建成区及其周边辐射区、镇区、农村区域,甚至包括县城、乡镇、城郊区域。主城区主要包括上海、广州、深圳、北京等一线城市。这类城市的人口数量和经济实力足以影响整个国家的格局。经济基础雄厚,工业发达,文化底蕴深厚。具有相当规模的非农产业集聚区,外来人口多,年轻化特征突出。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各种利好政策的不断落地,该类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将继续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潜力较大。

中心城区和主城区最大的不同是:在中心城区中“居住”比“工作”更加重要。在中心城区中,许多居民因工作关系或就近原则而选择搬离原有住所,形成“人去楼空”的现象。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在此购买房产用于办公,给本地带来了巨大税收。例如,许多新兴城区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开始向研发性服务业和第三产业转型。但对于大多数中心城区而言,它们仍然是以制造业为主导,且承担着城市的核心功能。相较而言,中心城区的传统优势还将维持很长时间。

中心城区的人们对工作的追求高于一切,将工作作为第一需求。另一方面,新兴城区虽然目前是主城区,但其发展速度极快,新旧城

区已渐趋融合,产业结构升级迅速,高层建筑密集,房价已远超主城区,成为高端人群和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

主城区的社会生活节奏明显快于中心城区。交通拥堵,尤其是早晚高峰期,是每个主城区市民最头疼的事。在上下班高峰期,如果没有车,出行几乎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而许多新兴城区依托便利的交通,低廉的物流成本和人力成本,许多企业纷纷将总部迁至此处。工作机会和人才吸引力远胜于主城区。并且,主城区和中心城区之间的距离较远,两者之间的沟通成本也很高。此外,新兴城区的居民因为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等问题常感焦虑,缺乏幸福感。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规划范围: 市域:指哈尔滨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5.3万平方公里。 规划区:指哈尔滨市区,总面积为7086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的行政辖区,呼兰城区及双井镇、长岭镇、沈家镇、孟家乡和阿城城区(包括新利街道、舍利街道)及蜚克图镇、料甸乡、红星乡,总面积为4187平方公里。 主城区: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呼兰区规划的城市建成区,总用地面积458平方公里。 城市性质: 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省会、我国东北北部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 城市规模: 1、人口规模 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控制在105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65%;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600万人,非农业人口为50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83.3%;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为460万人,其中常住人口为387万人,暂住人口为73万人。 2、用地规模

2020年,中心城区用地面积为4187平方公里。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458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99.6平方米。 城镇空间结构: 形成一个中心,十字型交通干线为主轴,三大圈层逐级拓展,三个城市经济亚区相互补充的点轴式城镇空间网络体系。 城镇职能结构: 以哈尔滨市区为市域中心城市,以尚志市区、双城市区、五常市区等中等城市为支点,以小城镇为基础,形成产业分工明确、职能结构合理、专业特色突出的现代化城镇职能结构。

主城区空间发展策略: 空间发展策略概括为:“北跃、南拓、中兴”。 主城区空间形态与结构: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一江、两城、九大组团”的主城区空间结构。 以松花江(一江)为轴线,联系两岸生态环境、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形成江南、江北两大城区(两城),构筑中心、群力、哈西、哈东、平房、前进、松浦、利民、呼兰九大组团,建设功能分区明确、组团布局合理、楔形绿地相隔、人居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备、交通网络便捷、风貌特色突出的生态型园林城市。 1、以“一江、两河、三沟、四湖”为依托构筑生态框架。 2、构建“一主六副”城市公共中心。 3、建设“五大产业基地”。

新乡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3)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5) 第一节市域人口及城镇化水平 (5) 第二节市域空间管制规划 (5) 第三节城乡统筹发展 (7) 第四节市域城镇体系布局规划 (12) 第五节重点城镇建设引导及建设标准 (17) 第六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导 (19) 第七节城镇密集区建设引导 (20) 第八节市域交通规划 (21) 第九节市域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节大型基础设施的衔接与共享............................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一节生态建设与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二节风景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三节旅游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四节实施规划的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城市规划区规划引导...........................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空间管制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城乡协调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中心城区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中心城性质与职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中心城区发展规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及功能布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住房保障与居住用地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郑州市第六章附则和附录3月17日

第六章附则 第条【施行日期】本规定自2011年月日起施行,根据管理中的实际情况每三年修订一次。 第条【内容组成与效力】本规定的附录是条文内容的组成部分,须一并遵守执行。 第条【授权解释】本规定施行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附录 一、名词解释 (一)地下空间 1.开发系数:地下空间开发系数=(地下空间水平投影面积/地下空间用地地块面积)×100%。 2.疏散出口:用于人员离开某一区域至疏散通道的出口。 3.安全出口:供人员安全疏散用的楼梯间出入口或直通室外安全区域的出口。 4.避难走道:走道两侧为实体防火墙,并设置有防烟等设施,仅用于安全通行至室外的走道。 (二)建设工程 1.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2.旧城区:指三环以内区域。 3.低层建筑:指高度小于、等于10米的建筑,低层住宅为一至三层。 4.多层建筑:指高度大于10米,小于等于24米的建筑,多层住宅为四层至六层。 5.中高层住宅:层数为七层至九层的住宅建筑。 6.高层建筑:指高度大于24米的建筑,高层住宅为九层(不含九

层)以上。 7.裙房:指与高层建筑紧密连接,组成一个整体的多、低层建筑,裙房高度小于等于24米,大于24米的按高层建筑处理。 8.高层塔式住宅:指主要朝向长度小于等于40米次要朝向宽度大于等于16米的高层住宅。 9.高层板式住宅:指主要朝向长度大于40米次要朝向宽度小于16米的高层住宅。 10.建筑间距的计算 (1)除另有规定外,建筑间距是指两幢建筑的外墙面之间的最小的垂直距离(见附表1)。 (2)建筑物有每处不超过3米长(含3米)的凸出部分(如楼梯间),凸出距离不超过1米,且其累计总长度不超过同一面建筑外墙总长度的1/4者,其最小间距可忽略不计凸出部分。居住建筑阳台累计总长度(突出于山墙面之外或转弯到山墙面上的阳台长度可不计)不超过同一建筑外墙总长度1/2的(含1/2),其最小间距仍以建筑外墙计算;超过1/2的,应以阳台外缘计算建筑间距。 11.离界距离的计算 离界距离指建筑临地界外墙面距离用地界线的最小垂直距离,具体计算方法同上。 12.后退道路红线距离计算 后退道路红线距离指建筑临道路外墙面距离道路规划红线的最小垂直距离,具体计算方法同上。 13.建筑高度的计算 平屋顶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女儿墙顶点的高度计算;坡屋顶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屋檐和屋脊的平均高度计算;下列突出物不计入建筑高度: (1)局部突出屋面的楼梯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等辅助用房占屋顶平面面积不超过1/4者; (2)突出屋面的通风道、烟囱、装饰构件、花架、通信设施等; (3)空调冷却塔等设备。 14. 城市重点控制地区

重庆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对比分析报告

重庆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对比分析 报告 一、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大体区情 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经济体量较大,是重庆市国民经济的骨干组成部份。其幅员面积占全市%,集聚全市%的常住人口、%的经济总量,正处于加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一)区情概况。 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主要散布在重庆主城区外的“一圈两翼”。其中:万州地处渝东北、三峡库区腹心、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是重庆主城之外最大的区域性中心城市。黔江地处渝东南,武陵山腹地,渝鄂边区结合部,是6个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唯一的少数民族聚集地。涪陵、江津、合川、永川地处重庆“1小时经济圈”。合川是建国后唯一不是“地域行政中心”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表1: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概况(2008年末数据)。

备注:到主城区里程是以高速公路从所在城市到重庆绕城的距离。除黔江、江津外,其余为全程高速。 (-)区位交通。 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均位于重庆与周边省区域中心城市的骨干道上,均与都市区构建起快速通道,交通方式均已向立体化方向发展。 1. 万州区。1917年设立海关。经渝万髙速距重庆主城327千米。318国道穿越全境,达万铁路、万州机场、渝万、万开、万云高速公路建成开通,鞍子坝客运中心、江南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建成投入利用,渝万城际铁路即将动工建设。万州港是长江十大口岸之一,170() 万吨深水港码头已具雏形,万吨级船队可直达上海。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大体形成。 2. 涪陵区。位于长江、乌江交汇处。经渝涪高速距重庆主城100 千米,到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千米。黄旗港集装箱码头年内将建成, 一期工程年吞吐能力集装箱2()万标箱、滚装船18万辆,海关已在涪陵设立办事处。重庆一上海沿江高速、铁路等正在计划建设中。着力打造重庆交通副枢纽。 3. 黔江区。经国道319距重庆主城33()千米约5小时车程。渝湘髙速黔江段年内通车。经渝怀铁路距重庆江北站312千米,距怀化站30()千米,3小时内可抵达重庆主城,24小时内可抵达沿海省会城市。黔江舟白机场按4C级建设,明年试飞,设计能力旅客吞吐量12万人次,知足2架C类飞机自滑进出。 4. 江津区。距重庆主城42千米、江北国际机场70千米,重庆18() 千米绕城高速公路在江津境内有千米、渝滇高速公路在其境内有47 千米,计划的城市轻轨5号线直达江津。长江黄金水道127千米东西贯穿全境,有国家级深水良港5个,常年可停泊500()吨以下的船舶和万吨级船队;全区水域通航里程超过35()千米,10()()吨级以上泊位15个。 5•永川区。位于重庆西部,经髙速公路距重庆主城56千米,西离成都276千米。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横贯全境,长江流经南端, 历为渝西和川东南交通枢纽。 6.合川区。合川地处重庆西北部,境内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纵横并在城区汇流。遂渝快速铁路、渝武高速公路、国道212线、襄渝铁路和在建的兰渝铁路穿境而过。经高速公路40分钟可达重庆主城,5()分钟可达江北国际机场,3小时可达到都,是渝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和重庆通往川北、陕西、甘肃等地的交通要道。

1、《成都市城镇绿化树种及常用植物应用规划(2010-2020)》文本部分

第五稿 成都市城镇绿化树种及常用植物应用规划 (2010-2020年) 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 成都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 成都市园林科研所 二O一O年五月

《成都市城镇绿化树种及常用植物应用规划》编委会 主任:艾毓辉 副主任:张燕林农 编委:(按姓氏笔画为序) 王予东付强邓泽忠刘波 刘可佳江克华李丹陈利 陈淑华陆军汪鑫肖运平 张明春杨光杨俊杨斌 杨正伟孟洪金勇庞再敏 赵刚陶伏袁明黄涛 黄睿黄富亮凌志强谢建明 曾润福谭金华 《成都市城镇绿化树种及常用植物应用规划》编写组 主编:艾毓辉张燕 常务副主编:李丹 副主编:庞再敏刘晓莉 编者:(按姓氏笔画为序) 王伟王莹王卫勤王先贵 王华锐王革生王道云王美玲

王婷婷龙献东田青松代小兰 刘迅刘波刘杰刘建 刘祥东刘晓莉刘继伟朱章顺 李丹肖宾宋平吴熙 沈瑜欣张彤张涛汪元清 邵益林邱盛全邱华元邸平 林农明珊周洪森易光霞 庞再敏陕燕杨俊赵刚 胡邦胜高登平凌万波夏正林 黄诚黄涛黄斌黄静 黄祖惠陶伏谢凯裴彬 薛常兵 校对:肖宾周光立凌万波

前言 根据春城书记的指示精神,结合成都市城镇绿化近年来的实践,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引进优良树种,促进成都城镇绿化树种的“绿化、彩化、香化”,以及植物品种的多样化建设,推进“节约型园林”和“生态型园林”建设,推进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发挥好城镇园林绿化这一唯一具有生命特征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好植物的生物特性和观赏特性,为成都城市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做贡献,实现成都“人居环境最佳”的“新三最”目标。提出《成都市城镇绿化树种及常用植物应用规划(2010-2020年)》。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成都市城镇绿化树种及常用植物应用规划(2010-2020年)》文本内容; 第二部分:《成都市城镇绿化树种及常用植物应用规划(2010-2020年)》编制说明; 第三部分:附录。 在编制过程中,分别于2009年12月7日和12月15日,征求了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基层单位、成都市各区(市)县林业园林行政管理部门、各相关研究单位的意见和建议。2010年1月15日,征求了成都绿化协会部分专家、学者和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3月11日,再次召开了编校工作会

集中供热项目可研报告

双城市国发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集中供热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沈阳市热力工程设计研究院 黑龙江豪特热力设计有限公司 二○一五年一月

编制人员 沈阳市热力工程设计研究院 院长:朱颖 技术负责人:王旭东 黑龙江豪特热力设计有限公司 院长:曹体祥 技术负责人:佟英龙 项目负责人:杨明 编制人员:金蕾 陈晶晶 隋丽梅 高斯博 吕婧 丁世馨 杨媛媛

目录 附表 ................................................................................................... I V 附图 .................................................................................................... V 第一章概述. (1) 1.1项目概况 (1) 1.2研究范围 (2) 1.3城市概况 (2) 1.4城区总体规划简介 (4) 1.5供热规划简介 (5) 1.6原可研批复情况说明 (6) 1.7建设的必要性 (6) 1.8主要设计原则 (7) 第二章热负荷 (8) 2.1供热现状 (8) 2.2设计热负荷 (8) 2.3全年热负荷 (12) 第三章供热方案 (14) 3.1供热方案 (14) 3.2锅炉选型 (14) 3.3锅炉选型结论 (17) 第四章建设条件 (18) 4.1电力供应 (18) 4.2燃料供应 (18) 4.3厂址选择 (18) 4.4气象条件 (19) 4.5交通运输 (19) 4.6供水水源 (19) 4.7排水条件 (20) 4.8通讯系统 (20) 4.9工程地质 (20) 第五章工程设想 (22)

城市划分新标准:未来或现十个超大城市

城市划分新标准:未来或现十个超大城市导读:什么样的城市才是大城市?你住在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最新出台的标准帮你释疑解惑,而新标准可能给一些城市带来新的机会。 什么样的城市才是大城市?你住在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最新出台的标准帮你释疑解惑,而新标准可能给一些城市带来新的机会。 为何出台新标准? 国务院20日发布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下称《通知》)提出,当前,我国城镇化正处于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更好地实施人口和城市分类管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现将城市规模划分标准调整为: 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为小城市;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为中等城市;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为大城市;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为特大城市;1000万以上的为超大城市。(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此前,城市规模的划分标准是市区(不包括市辖县)的非农业人口总数,在统计工作中主要分为几组:100万人口以上为特大城市;50万~100万为大城市;20万~50万为中等城市;20万以下为小城市。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对《第一财经日报》分析,过去的划分标准是按照市区非农业人口来划分的,现在非农业人口的概念已经不再用了。其次,更为重要的是,过去几十年中国采用的是跟世界接轨的标准,但中国的国情跟发达国家不一样,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很多普通地级市甚至县级市都达到了50万以上人口,这在国外就是大城市,但在中国显然不是,因此调整城市标准也是为了符合城镇化的需求。 新标准有啥用? 那么重新划定标准会有哪些影响呢?《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出台的与城市规模分类相关的政策、标准和规范等要按照新标准进行相应修订。 牛凤瑞告诉本报,我国现有的很多政策都是根据城市规模来制定,比如一直在限制特大城市的建设用地供应,那么何谓特大城市,按照过去100万人口以上就是特大城市,但现在这些城市还处在发展过程中,远没有到需要限制发展的程度。再比如我国新型城镇化提倡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放开中小城市落户,按过去的标准,只有50万人口以下的才符合放开落户的标准,但现在范围就大了很多。 此外,像轨道交通建设与否也跟城市规模息息相关。比如目前修建地铁所使用的标准仍是2003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即申报发展地铁的城市,城区人口应在300万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100亿元以上,GDP达到1000亿元以上,规划线路的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每小时3万人以上。

【2019年整理】中国大陆城市主城区人口排名

中国大陆城市主城区人口排名榜 排名省内排名市区名称08 市区常住人口(万) 08 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万)其中外来人口分布地域面积统计排名依据地域组成1上海市 17501230 万3401000KM2(2007年上海常住人口1858万人,户籍人口1378.86万人,来沪流 动人口约660万人 06 中心建成区面积820 平方公里) 8 区+闵行宝山浦东一部 +真新新村街道 数据 2:17501360 万3701600KM 2(06 中心建成区面积 820 平方公里) 8 区闵行 +宝山浦东大部 +真新新村街道 2北京市 160010203001160 (2007年,北京市户籍人口达到1213.3万人,外来人口419.7万人城镇人口达1379.9万人06建成区面积 1182 平方公里中心建成区面积 770 平方公里,原规划城区面积 1042 平方公里) 8区 3粤 1 广州市 1020680195920 (07 建成区面积 780 平方公里规划 2010 年广州的城市建成区面积将扩大到1000平方公里 , 并以新区建设为主 , 抽疏老城区的人口。届时广州的城镇人口将从2005 年的 601 万人增加到 1040 万人 2010 年全市总人口 1290万,其中市辖 10 区 1090 万。在空间分布上,中心组团总人口715 万,城镇人口 662 万;番禺组团总人口 255 万,城镇人口218 万;花都总人口 120 万,城镇人口 90 万)中心 5 区+白云区街道 +番禺 2 街道) +萝岗区街道(传统城区) 数据 2:广州市 10208603001400 (07 建成区面积 780 平方公里)中心5 区+白云区街道 +番禺大部(沙湾以北) +萝岗区街道 +佛山黄岐街道 4 天津市 960570851150(截至 2007 年,天津市城镇化率已达 76.31% 2007 年,城镇人口为 850.89万人 06 中心建成区面积 530 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是指外环绿化带围合的范围。中心城市由中心城区和滨海城区及多个组团组成规划2010 中心城市实际居住人口 660 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62 5 万人中心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55 6 平方公里)中心 6 区 +近郊 4 区一部分(外环以内) 5 鄂1 武汉市 9605701201100 (07 非农业人口 610 万,武汉市市区人口660 万 07 中心建成区面积 580 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服务人口 2020 年为 475 万人,规划建成区面积为390 平方公里,都市发展区服务人口 2010 年为 795 万人)中心 6 区+洪山大部+东西湖

重庆六大主城区概况

重庆六大主城区概况 重庆主城区,也称为老重庆地区核心区,是指重庆市恢复直辖市建制前,作为一个特大城市的全市城域范围。这一范围同时也是自1937年成为中华民国临时首都和中央院辖市以来,直到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恢复直辖市建制的60年时间中重庆市逐步形成的全市行政区域范围,即从社会学和城市经济学意义上所指的,将重庆作为一个有城乡二元体构成的城市意义上的一个地域范围。 由于重庆在1997年恢复直辖市建制时,实际上是由包括原重庆在内的4个地级行政区组成,形成了地域面积达到省级行政区的新型直辖市,因而以一个城市来衡量重庆行政区域显然是完全不实际和不科学的,遂出现新老重庆之说。 完整意义上的重庆主城区是由渝中区、江北区、南岸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沙坪坝区、渝北区、北碚区和巴南区9个区和周边的11个区县组成的一个和正常城市相当的城郊范围,其中主城区6区为城市核心区,3个郊区为由郊县演变成的城区,11个区县是传统意义上的郊县。这样就与通常意义上其他城市所指的狭义的“城区”不同,是指其所形成的一个类似于一个以往直辖市经济、文化和交通、经济学概念上的市区范围,这一“重庆城区”(即主城9区)、“重庆”(即主城9区+11近郊区)的概念常常和“重庆直辖市”(全重庆市40区县)相对应。一般来说,外界所知的重庆,往往是重庆直辖市;而重庆自身所知之重庆,往往是主城9区或主城9区加上近郊11区,一个仅占重庆全市约25%面积,45%人口,92%经济产值的一片区域。 此外,重庆主城区的市区中,渝北区、江北区和北碚区的部分地区被划入两江新区,为内陆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 在1937年~1954年直辖市时期,重庆全市范围包含以下几县级行政单位: 市区(主城6区): ?市中区:1991年更名为渝中区,西南大区行署所在地,重庆直辖市政府所在地,中共西南局所在地 ?江北区 ?南岸区 ?九龙坡区 ?沙磁区:1961年更名为沙坪坝区 ?大渡口区 近郊区县: ?巴县:1989年更名为巴南区,其北部七公里街道一部分已经完全融入城区,区政府所在地鱼洞成为卫星城 ?江北县:1991年更名为渝北区,其南部新牌坊一带已经完全成为城区,区政府所在地两路镇成为卫星城 ?北碚市:1954年后,西南大区行署撤销,川东行署区所在地北碚市并入重庆,成为北碚区,整个区成为卫星城 老重庆地区郊县: ?双桥 ?长寿 ?合川

主城区和中心城区区别

主城区和中心城区区别 随着城市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如今城市管理也步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城市治理。随之而来的是主城区、中心城区和新兴城区的划分。那么,究竟什么是主城区?什么是中心城区呢?他们有哪些不同呢? 城市化进程使得传统主城区、中心城区与新兴城区渐趋融合。城市建成区也不再仅限于过去的城市中心区域,扩展至包括城市建成区及其周边辐射区、镇区、农村区域,甚至包括县城、乡镇、城郊区域。主城区主要包括上海、广州、深圳、北京等一线城市。这类城市的人口数量和经济实力足以影响整个国家的格局。经济基础雄厚,工业发达,文化底蕴深厚。具有相当规模的非农产业集聚区,外来人口多,年轻化特征突出。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各种利好政策的不断落地,该类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将继续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潜力较大。 中心城区和主城区最大的不同是:在中心城区中“居住”比“工作”更加重要。在中心城区中,许多居民因工作关系或就近原则而选择搬离原有住所,形成“人去楼空”的现象。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在此购买房产用于办公,给本地带来了巨大税收。例如,许多新兴城区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开始向研发性服务业和第三产业转型。但对于大多数中心城区而言,它们仍然是以制造业为主导,且承担着城市的核心功能。相较而言,中心城区的传统优势还将维持很长时间。 中心城区的人们对工作的追求高于一切,将工作作为第一需求。另一方面,新兴城区虽然目前是主城区,但其发展速度极快,新旧城

区已渐趋融合,产业结构升级迅速,高层建筑密集,房价已远超主城区,成为高端人群和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 主城区的社会生活节奏明显快于中心城区。交通拥堵,尤其是早晚高峰期,是每个主城区市民最头疼的事。在上下班高峰期,如果没有车,出行几乎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而许多新兴城区依托便利的交通,低廉的物流成本和人力成本,许多企业纷纷将总部迁至此处。工作机会和人才吸引力远胜于主城区。并且,主城区和中心城区之间的距离较远,两者之间的沟通成本也很高。此外,新兴城区的居民因为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等问题常感焦虑,缺乏幸福感。

重庆主城区空间结构分析

重庆主城区空间结构现状问题分析 [摘要] 以重庆主城区为研究区域,根据重庆主城区空间结构的发展与现状,分析重庆主城区空间结构特点,结合重庆地形,经济发展特点,人口分布,政策等方面,了解重庆各主城区功能以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高速发展的重庆出现“城市蔓延”现象,城市问题突显;不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制约工业的发展;主城区空间结构的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是非农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时还受到地形、交通、政府政策及人们环保意识提高的影响。总体来看,经济发展是城区空间结构变化的主导因素。 关键词:重庆主城区;空间结构;影响因素 Chongqing city space structure analysis [Abstract] To chongqing city as the research area, according to chongqing city space 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chongqing city spac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combined with the chongqing terrain, economic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the policy, understand the city of chongqing func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igh speed

城市副中心规划与建设

城市副中心规划与建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规模不断增大,城市功能也趋于多元化和复 杂化。这给城市规划与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城市副中心的规划与建设,尤其是在首都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城市副中心的定位 城市副中心是指在城市主中心周边,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与主中心密切联动,形成独立的发展格局,在城市治理上具有核心作用的城市功能区域。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可以缓解主中心拥堵问题,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增强城市综合实力。 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规划与建设 1. 副中心的定位 北京市委、市政府将副中心规划定位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战略,以实现首都城市总体战略定位为导向。同时,副中心规划面积为155平方公里,辐射北京三大经济带,是以新型工业为龙头的产业转移基地、科技创新中心和高端服务业集聚地。 2. 副中心的规划布局 北京市副中心规划布局以“一核三翼”为主题。其中,副中心核心区域设立在河 北省廊坊市固安县与北京市大兴区交界处,将分别建设行政办公区、商贸物流区、公共服务区、科技创新区等四大功能片区,从而形成以“六个中心”为支撑的城市总体格局。 3. 副中心的建设进展

截至目前,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例如,2019年11月1日,大兴国际机场正式启用,成为我国继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之后的第二个大型国际机场。此外,城市副中心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设施等也在不断完善和建设当中。 三、城市副中心建设的瓶颈问题 城市副中心的建设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例如,城市的互联互通、产业创新、人才流通等具体问题,都需要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考虑和解决。此外,副中心与主城区之间的职住分离问题也需要得到进一步的规划。 四、城市副中心的未来发展方向 1. 科技支撑 城市副中心的发展需要借助科技创新,在规划与建设中注重信息和智能化,打 造数字化、智能化、绿色低碳的新型城市。 2. 产业升级 城市副中心的产业升级是关键和难点之一。除了传统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之外,新型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是城市副中心产业升级的重点。 3. 人才引进 城市副中心的人才资源和吸引力是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加强与高等院 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吸引高端人才、国际人才和青年创新创业人才,以促进城市副中心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总之,城市副中心的规划建设是当前城市化发展的核心课题之一。在规划和建 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城市副中心与主城区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并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人才引进等手段,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绿色低碳的新型城市。只有这样,城市副中心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术语标准 主城区-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术语标准主城区-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1.引言 1.1 概述 概述: 术语标准是指在特定领域或行业中统一规定的术语定义和使用规范,是保证信息传递准确、清晰和高效的重要工具。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术语标准的制定和遵守对于确保主城区的规划和管理工作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主城区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承载着城市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其规划和管理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形象和功能,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了确保主城区的规划和管理工作有效进行,有必要建立起关于主城区的术语标准,统一对主城区的定义和描述,规范主城区相关的规划和管理活动。 1.2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引言部分:介绍本文的背景和意义,为读者引入主题。 2. 术语标准的定义和重要性:详细解释什么是术语标准,以及它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重要性。

3. 主城区的概念和特点:阐述主城区的定义、范围和特点,为后文的讨论提供基础。 4. 术语标准在主城区规划和管理中的作用:探讨术语标准在主城区规划和管理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它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5. 结论部分:总结文章的要点,展望未来术语标准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发展趋势,提出结论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1.3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术语标准在主城区规划和管理中的重要性和作用。通过对术语标准和主城区概念的介绍,以及术语标准在规划和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案例分析,旨在明确术语标准对于主城区规划和管理的必要性,为相关领域的决策者和实践者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促进城市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加深人们对于术语标准和主城区规划管理的认识,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城市作出贡献。 2.正文 2.1 术语标准的定义和重要性 术语标准是指在特定领域或行业中所使用的术语和名词的准确定义和规范化。在城市规划和管理领域中,术语标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术语标准可以避免因为术语使用不一致而导致的沟通障碍。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涉及到各种复杂的概念和操作,如果各方对于术语的理解不一致,

青岛高新区加入中心城区中考新政影响还有这些

青岛高新区加入中心城区中考新政影响还有这些 3月25日,青岛中小学幼儿园招生政策发布,“青岛新高地”从现 场发回一手报道。随后,各派人马、各路专家纷纷杀出,奇谈怪论如高屋 抛瓦、釜底浇油各显神通。那么,考试新政对高新区本身、对考生们到底 有什么影响,到底利好几何,我们具体看看。 壹高新区正式迈入中心城区。 青岛市的专家们特别会整词,比如说关于城区有三个概念,中心城区,主城区,主城片区。 所谓主城片区,也就是说,你有区的名义,或者即将撤市设区,以后 市区会和这些地方起统筹发展。如果别人叫你是村镇,就可以把公文拿给 他们看看,现在指西海岸新区、即墨、胶州。 所谓主城区,就是统计各种数据的时候会用到,交通、商业、卫生等 会逐渐融入市区,比如城阳区; 所谓中心城区,最核心、最重要的就是教育资源的共用共享。你可以 考青岛市最好的高中,为进入普高、大学提供更多可能,现在是市南、市北、李沧和崂山区。 根据3月25日的青岛中小学幼儿园入学办法,局属高中面向市内四区、高新区招生;58中高新校区面向市内四区、高新区、红岛、河套招生。 这意味着,高新区继进入主城区后,正式融入中心城区,与市内四区 的教育资源完全打通。

换句话说,高新区的户口更值钱,高新区的房子更宝贵,现在购房落 户的面积限制已经解除,本科生、专科生、大学生都可顺利落户。这意味 着什么,大家可以自己想想。 贰高新区中小学全进入局属管理。 一件正在影响青岛高新区教育的大事:3月25日,以招生发文的形 式告诉各界,青岛中学、青岛实验学校、高新区实验小学(北京实验二小 青岛分校),高新区银海学校正式进入市教育局局属学校。 青岛中学、高新区银海学校的小学、中学面向全市招生,这在全市的 民办学校里面都是极为特殊的例子,连青大附中也只是面向市内三区招生。 对于青岛中学,尤其是高新区银海学校来说,带来极大利好:可以网 罗全市的优秀学子;也可以以此为契机,让有这两个学校学籍的孩子,考 入局属高中。 对于公办学校来说,进入市教育局直属,意味着在教育资源、指标生、教师编制等方面可以获得更多倾斜,加强与其他局属学校的联考、互动, 进而与局属高中实现早日打通。 2020年至2021年,青岛市教育局负责人、各处室频繁来高新区中小 学考察、调研,对于青岛高新区的教育推动也会有益处。 叁58中面向高新区、红岛、河套单独设班 58中高新校区今年招收6个班,共300人,将采用A、B两种方式进 行招生。A类招生,考生报名后参加学校自主招生测试,学校按照1:1.2 比例确定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按照中考投档分数择优录取。A类招 收2个班,面向高新区、红岛街道、河套街道招收1个班,面向四区招收 1个班;。

浅释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岩土工程地质分区

浅释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岩土工程地质分区 摘要:在城市的建筑之中了解城市的地下地质情况是十分必要的,其直接影响着城市建设之后的平安问题,文章主要首先介绍了其中心城区的建设历史,进而分析了中心其地理位置的特征,最后根据所查阅相关资料,对区的岩土工程的地质特征进行了分层的剖析。 关键词:;中心城区;岩土工程;地质划分 了解一座城市的地质特征是开展一座城市的前提,文章主要研究了--乌鲁木齐其中心市区的地质特征,即对每一地层的主要成分物质特征以及其结构构造特征进行分析,同时还对乌鲁木齐的建设历史以及地理特征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以下是具体内容。 一、乌鲁木齐中心城区的建设历史 在清朝乾隆年间便开始了--乌鲁木齐中心市区的建设,并命名为迪化。在光绪十年,清政府建立--省,并且将迪化定为--省的省会,进而迪化成为了整个--的经济、文化以及交通和政治的中心。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建立了--自治区的政府,并且恢复迪化为乌鲁木齐。在新中国建立之前,在区只是简单地存在着一些砖混结构的建设,在1949年之后开始大规模的城区建设,城市的面积迅速的扩大,成为了西北地区仅次于西安第二大城市,并且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大战略的推进,乌鲁木齐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并然在未来的开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 二、地理位置特征 乌鲁木齐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位于欧亚大陆的中心腹地,其在天山的北面。准葛儿盆地的南边缘,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城市之一,在其气候上属于典型的中温带大陆干旱行气候。在其地理环境上为三面环山,地市西北较低东南位置较高,乌鲁木齐河从主城区中流过,进而在其外围形成了一套残破积倾斜的平原,此平原便是乌鲁木齐的中心市区【2】。 三、中心城区岩土工程地质特征 在地壳运动以及风化作用之下,乌鲁木齐中心市区的岩土种类十分复杂,具有众多的不同岩性的岩石。依据地层的坚硬程度、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以及软地基和硬地基的情况将乌鲁木齐中心市区的中原区划分为了四个不同的地质区,现将四个地质区详细介绍: 〔一〕基岩地质区。根据相关的资料显示在乌鲁木齐中心市区的基岩地质区上主要划分为坚硬基岩段、较坚硬地基段以及油页岩、页岩软地基段三段。其中坚硬基岩段的工程地质区为中低山丘陵基岩坚硬地段工程地质区,其岩性以灰岩、砾岩以及砂岩为主;较坚硬地基为中低山丘陵基岩较坚硬地段工程地质区,其岩性为砂岩、泥岩以及较少的页岩、油页岩;油页岩、页岩软地基段为中低山丘陵基岩软弱硬地段工程地质区,该段地层上依据岩性不同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粉砂岩、砾岩的软弱地基段、第二层為结构碎裂岩的软弱地基段、第三层为南湖泥质、钙质的砂岩地基段【3】。 〔二〕河冲、洪积卵石地质区。河冲、洪积卵石地质区主要是沿着中心城区的乌鲁木齐河呈带状的分布,在其局部的地段裸露着一些碎石类岩土,在其阶地上绝大局部都分布着厚度不一的粉砂质的粉土以及粘土的覆盖物。该区还可以划分为三个岩性上的亚区:第一段为乌鲁木齐河河漫滩圆砾石、卵石亚区;第二段为乌鲁木齐河低阶地的圆砾石、卵石亚区;第三段为乌鲁木齐河的冲积扇平原亚区。 〔三〕山前残丘波状粗粒土地质区。该地质区主要分布在乌鲁木齐河漫滩—低阶地卵石〔圆

关于加快推进全域城镇化的几点思考11

关于加快推进全域城镇化的几点思考11

关于加快推进全域城镇化的几点思考 滕州市规划局刘玉洋 全域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依托,是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强力支撑,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本文就滕州市加快推进全域城镇化的基本情况、制约瓶颈以及对策建议等方面,提出几点思考,并作粗浅探讨,以供参考。 一、对推进全域城镇化的认识 全域城镇化不是将一个地区都变成城市,也不是农村人口全部向中心城区集中而孤立地发展城市,而是指一个城市为适应区域融合发展的需要,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在市域范围内进行整体布局、整体规划,定位发展目标,打破行政区划,划分区域功能,形成“科学合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功能完善、城乡对接、协调发展”的城镇网络体系,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推进城乡有机融合与良性互动。 新的形势下,新型城镇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战略目标。国家发改委确定的全国城镇化规划草案,为重点支持县镇级城镇化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具体要求;枣庄市提出了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推动“三化统筹发展”的思路。滕州作为山东省重点培育的10个县级大城市之一、枣庄市副中心城市、枣庄市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国家重点开发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提出全域城镇化发展战略,是新型城镇化

三、我市全域城镇化规划现状 按照国家城镇化发展战略、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以及我市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要求,滕州市在坚持“三化统筹”的前提下,按照“全域统筹”的理念,首先,开展了《滕州市全域城镇化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并于2013年6月份完成规划方案,规划按照“城乡一体、全域统筹、区域协调”的目标要求,努力构建“四位一体、一主四副”的新型城镇体系。其中,“四位一体”是指以中心城区为龙头,以副中心城区为带动,以小城镇为节点,以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础的城镇结构;“一主”即主城区,就是在原来城区四个街道的基础上,将东沙河、南沙河、洪绪、姜屯、龙阳5个镇纳入中心城区发展,并根据功能分区和地形地貌特点,规划形成5个街道,集中力量对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到2016年实现城市发展框架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超过100万,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四副”就是按照全域城镇化发展战略要求,依托产业资源优势,加快推进镇域人口和土地资源整合,规划建设了四个副中心城市,推动重点镇向副中心城市转变。在西部,以滨湖、大坞为核心,整合各种资源,规划建设生态旅游城;在西南部,以西岗、级索为核心,实行强强联合,规划建设经济活力城;在南部,以张汪、官桥、柴胡店为核心,规划建设文化与经济融合城;在东北部,以东郭为核心,规划建设商贸流通城。同时,按照“特色化、差异化和多样性、可持续性”的原则,加快推动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以差异化发展为导向,打破行政界线,在市域范围内形成以“三大板块、六大基地”为主要内容的区域性中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