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研究文献综述

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研究文献综述
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研究文献综述

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文献综述

严锋王永峰云程浩

(财经大学物流学院,650221)

【摘要】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是我国物流业振兴的重要工程。通过国外文献检索,本文对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相互关系、理论机制、方法及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学者们提出的相关建议进行综述,通过分析得出我国“两业”联动研究取得一定成果,但是还是存在着一定不足。在此基础上,文章对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物流业;制造业;联动发展;

Literature Review on Logistics Industry and Manufacturing

Linkage Development Research

Li Yanfeng,Wang Yongfeng , Yun Chenghao

【Abstract】Manufacturing and logistics industry linkage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project for the revitalization of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Throug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 searching,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joint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and manufacturing, theoretical mechanisms, methods and mode of development, problems and scholars recommendations. By analyzing these problems, we obtain that though China's "two industry” linkage research have made some achievements, there are still some deficiencies. On this basis, the article puts up with some ideals on the logistics industry and manufacturing linkage development.

【Key words】logistics industry ;manufacturing; linkage development

一、引言

面对严峻的国外形势,“两高一资”行业产能过剩严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遭遇“政府企业热、市场冷”,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形势不容乐观。2013年两会,提出产业结构的调整及转移构想,为中西部地区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的新的挑

战。自2009年《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颁布,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成为物流业振兴的九大重点工程之一。随着全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大会的推动,国外学者从各方面对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展开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和见解。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的实质就是各自专注于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与发展,制造业将非核心竞争力的物流环节释放给专业的物流企业运营,物流业发挥主体的服务功能承接制造业日益增长的对物流服务和质量的要求,为制造业提供优质高效的供应链一体化服务,最终实现“两业”联动双赢。

二、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关系研究

由于物流业本身属于生产性服务业,国外而对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较多。研读国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研究的论文,结合国外学者对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可以将两业关系大体概括为四种观点,即需求带动论、供给支持论、协调互动论、融合共生论。

1、需求带动论

Rowthom, (1999),Klodt(2000), Guerrieri (2003) 等持需求带动论,他们认为生产性服务业之得以发展是因为制造业对它的需求不断扩大。随着制造业规模和业务不断扩,其分工进一步细化,为了缩小成本并发挥核心竞争力优势,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第三方而得到发展。有了制造业的需求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得以迅速发展[1]。

2、供给支持论

Fixle(1999),Eswaran等(2001)等学者持供给主导论,他们认为制造业之所以发展是因为生产性服务业提供的服务支持。生产性服务存在于制造业的各个环节中,其先进性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制造业的发展程度。生产性服务业提供的

服务支持与制造业规模和业务水平越适合,制造业的发展越顺利。因此生产性服务业提供的服务是制造业发展的有力支持[2]。

3、协调互动论

Se-Hark Park等(1989)等学者持协调互动论,他们认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相互依赖,优势互补。制造业的生产运作需要生产性服务业予以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扩需要制造业的需求拉动。同时,制造业还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装备支持。因此,只有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形成合理互动关系,两者才能实现生产和发展的良性循环[3]。

4、融合共生论

B? Lundvall等(1998)持融合共生论,他们认为,传统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明显的界限已经被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技术进步所弱化。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两业不再具有明显的边界,而是呈现出逐渐融合的发展趋势[4]。

总的来看,需求和供给论仅从单方面谈及制造业对物流业的需求带动或物流业对制造业的服务支持,而忽视了两者之间更深层次的关联。而协调互动论与融合共生论则较为全面的考虑了两业之间的关联,对两者关系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但是需要区分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供给不足还是需求不足,从而在全面理解两者的关系的基础上有所侧重的研究两业联动问题。

三、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理论研究

关于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理论研究,国学者王晓艳(2009)利用交易费用理论、博弈论、组织管理和核心竞争力等理论分析和讨论了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机理。该文用交易费用理论指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实质是两

业通过能力上的互补形成一种持续依赖关系进而降低交易成本;通过博弈论分析制造业和物流业合作博弈是他们必然的策略选择;从组织管理理论的精简原则和有效跨度原则得出,制造业应尽可能地精减其组织结构,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5]。开拓(2010)从社会分工理论、价值链、核心竞争力及交易费用等的联动机制解释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机制。他指出随着社会分工与专业化也不断加强,制造业的物流服务分包必然带动物流业的发展,进而导致制造业组织结构的改变以及分工的深化;从核心竞争力理论分析制造业将其非核心的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物流企业,并与物流企业建立长期的、双赢的战略合作关系,不仅可以获取专业物流公司核心的物流能力,更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此外,吴群(2011)借助共生理论指出产业关联极高的制造业与物流业需要通过能力互补从而形成一种持续的依赖关系,最终实现两业联动发展[6]。丽萍等(2012)运用结构洞理论分析得出在产业联动中各企业要时刻寻找竞争优势,壮大自身实力的结论, 进而加强产业间的互动融合,促进我国物流业和制造业的联动。

国外方面,Chen Y W等(2005)在文章中对不同的供应链联盟绩效进行了系统仿真研究,并通过算例,分析了由两个供应企业、三个制造企业、两个物流企业、三个客户组成的供应链的价格联盟问题,为物流企业和制造企业之间的联盟提供了理论支持。

四、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研究方法

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研究,学者们通常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其中,采用较多的实证研究方法有投入产出法,灰色关联法,建立生态种群的Logistic模型,系统动力学,协调度模型等方法。

唐强荣(2009 )等提出在共生作用和环境变化影响下以分段Logistic函数近

似表示的环境容量不断变化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生发展模型,并对中国产业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7]。闫莉等(2010)运用种群演化原理, 通过建立制造业与物流业种群协同演化定量模型, 定性、定量实证分析并揭示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系统中制造业与物流业两个子系统的协同演化规律。侯红昌(2010)计东亚(2011),分别以省和省为例,运用灰色关联模型研究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协调度,分析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的协调度变化[8]。韦琦(2011),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并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来分析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揭示了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对制造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而制造业的发展对物流业的发展拉动不足[9]。雪妮等从产业集群演化的角度分析制造业集群与物流产业的关系,并证实了长三角制造业集聚与物流业发展的耦合关系。

Rohit Bhatnagar等(2000)从摩托罗拉半导体生产部门与UPS合作的案例中着手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基于时间性竞争的制造企业与物流业如何寻求战略联盟中的平衡点,指出要解决好资产成本,基于时间性的绩效方法以及其他成本之间的平衡关系。[10]

在研究方法上,现有研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目前研究比较宏观,单纯研究制造业与物流业两者的联动,然而制造业跨度很大,从农副产品加工、化学化工、材料冶金、机电设备、电子仪器到家用电器,不同的制造行业对物流服务的要求差别巨大;而物流服务也包含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等许多领域。因此应当深入到制造业部的具体行业以及物流业部的具体领域去研究微观层面的产业关联,这样更有针对性。第二,在研究中往往用一个指标代表一个产业,例如用制造业和物流业的增加值代表制造业和物流业,这样简化了研究,但一个产业的发展包含许多因素综合影响,会产生众多指标,用一个指标代表一个行业必

然会导致结论的片面。

五、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模式研究

王晓燕(2009)提出五种联动模式:物流战略联盟模式、物流托管模式、合资模式、集成外包模式、物流交易所模式[5]。王珍珍等(2009)提出偏利型共生模式,非对称互惠共生模式,对称式互惠共生模式。并指出两业联动的模式选择不是一成不变地就遵循着其中的一种模式,这种共生模式的选择,稳定性条件的维持是随着共生单元所处的发展阶段、共生单元的结构、力量以及共生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11]。汪标(2010)指出制造业与物流业实行战略联盟可以具体通过签订长期合作协议,股权参与,接管物流系统,共同投资建立共有资产等模式合作。郭淑娟, 董千里(2010)根据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关联因素, 提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合作模式可以分为一次性合作模式、短期合同合作模式、基于实物运作的合作模式、基于管理活动的合作模式和物流战略联盟合作模式五种。王见喜(2010)把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模式分为四类:资源未整合的物流外包模式,资源整合的物流外包模式,基于3PL-HUB的物流外包模式,战略联盟模式[23]。

无论具体的合作模式如何,概括来说,两业联动模式包括战略联盟模式、共生模式、外包、基于第三方物流支持的模式。学者们从不同角度研究了两业联动的不同的实现形式。

六、我国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存在问题研究

通过对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研究,国外众多学者对物流业和制造业联动发展提出了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同时也得出我国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存在着许多问题。

1、制造业观念过于旧。

受传统观念“小而全”、“大而全”的影响,我国制造业大多采用自营物流模式制约了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贺团英(2009)分析自营物流存在集约化程度低,企业规模庞大且散乱,未能形成与其相应的具有效率和竞争力的产业链。周荛阳(2012)分析多年自营物流的历史使得这些企业拥有一定的物流人员、设施、设备资金和人员的移交问题,对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具体操作带来了比较复杂问题[12]。

2、物流企业服务水平不高。

同江(2010)分析我国物流企业偏多,同质化严重;物流技术装备落后,运作效率低,功能单一,不同运输方式衔接不畅,处于粗放式经营阶段等特征,成为制约制造业发展的“瓶颈”[13]。任颖洁(2012) 指出我国大多有传统流通业转化过来,物流企业服务层次较低,我国物流技术标准和物流作业标准不统一,限制了物流过程的现代化,加大了制造业获取全面流通信息难度[14]。

3、制造业与物流业存在供需结构性矛盾。

照连等(2010)分析制造业的物流需求分散在各个部门,与物流业不具备为制造业提供一体化的物流运作之间的矛盾导致物流业与制造业供需不畅, 缺乏沟通和衔接。

4、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信息化平台和技术应用滞后。

黄有方等(2010)和周荛阳(2012)指出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在信息化平台建设和技术应用的不完全中立的,从而导致交易成本上升,造成联动的不稳定性[14]。任颖洁(2012)指出在我国物流业普遍规模较小、专业化程度低、资金资产回报率低等导致物流技术与设备集成信息鲜少运用导致信息资源不能有效交换和

共享,形成的信息孤岛制约了物流企业的市场拓展,阻碍两业联动[14]。

5、制造业与物流业利益分配不平衡。

黄有方(2010)指出制造业与物流业作为独立核算企业,单纯追求利益最大化[12]。此外,任颖洁(2012)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的联动发展,存在着信任危机,制造企业在进行物流外包时,缺乏对物流外包风险进行控制的有效手段,承担合作伙伴的道德风险,是造成物流外包频频失败的根源之一[14]。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国学者对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现状还是提出了很深的见解,但是,国的研究还是特别集中在理论层次,特别是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的宏观层次上,但是对于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大多学者未给予过多的关注。

七、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策略研究

针对我国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现状,我国各位学者提出了对物流业与制造业发展建设性意见,

1、政府应引导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

政府部门营造良好的综合环境进一步加强制造业物流业联动发展。黄有方等(2010)提出加强我国物流基础设施资源一体化的建设、整合和优化,改善中西部地区的物流投入不足、成本较高的问题,积极推进“两业”联动[12]。

2、鼓励制造业物流业务分立与外包。

黄有方等(2010)建议我国制造业物流业务分离、运作分立逐步解决不同程度和层次的物流业务供需结构性矛盾,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12]。照连等(2010)鼓励制造企业勇于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物流企业,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3、提升我国物流业整体服务水平。

贺团英等(2009)指出物流业应避免恶性竞争,不断深化物流服务涵,建立多层次,个性化的综合服务的现代物流,为制造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涵跃(2012)基于RFID技术在优化物流服务在制造企业的部流程应用,简化操流程,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4、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贺团英等(2009)提出制造业集中精力搞好核心主业,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来带动物流企业发展;物流业提供服务降低物流成本,协助制造业提高市场占有率;实现合作共赢的方式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任颖洁(2012)提出支持物流企业全面参与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创新物流管理模式,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14]。

5、加强制造业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莉(2009)提出迫切解决释放第三方物流的需求,倡导搭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解决社会物流的“信息孤岛”。黄有方(2010)进一步加强制造业供应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和信息平台联动发展研究,促进制造业物流服务市场的建设和发展[12]。任颖洁(2012)促进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信息共享、标准对接鼓励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主动采用和地方物流标准,实现双方物流标准规化及统一化[14]。

此外,周荛阳(2012)提出用第四方物流整合资源是实现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15]。任颖洁(2012)建立合作共赢的信任机制,保证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良好运作的基础[14]。许多学者提出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物流人才的培养是关键。

通过文献的研究,国学者对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还是提出了很有学术性的建议,理论依据和指导性方法。但是,只有很少的学者提出具体可行的技术和实施办法,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可操作性方案。

综述:本文对现有的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的文献研究,从两业联动的实质,理论,关系,方法,模式,存在问题及策略等方面分析,发现现阶段两业联动领域形成了一定的理论成果,但是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对两业联动发展的理论研究相对详实但停留在描述性、验证性研究阶段,而实证研究较多地局限于相关性分析。关于两业联动的研究主要是层面没有深入到制造业部以及物流业部的产业关联,对于如何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优化两业联动发展则重视不足,总之所以未能就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的相关问题做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对于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缺乏沟通和衔接,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和供应能力不够并存的矛盾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基于众多学者研究的观点,我们在此就物流业与制造业如何逐步的实现联动发展提出自己的观点。笔者认为初期首先利用物流托管、合资的模式将资源型产业与物流业联系起来;继而实施物流业业务流程再造,消除浪费,简化流程,增加物流信息技术改进流程,通过制造业参与物流企业流程重组,制定计划,真正的做到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在业务重组的基础上,慢慢形成提出“物流控股集团”特色模式,用雄厚的公司资源,专业的物流技术,为制造业提供一流的专业服务;最终充分利用物流金融等服务手段建立社会化大物流体系真正的实现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

参考文献

[1] Guerrieri,Meliciani.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n producer services [P].Paper

presented at the SETI meeting Room,2003,2-5

[2] Eswaran,Kotwal.The Role of the Service Sector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J].

Manuscript: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2001

[3] Se-Hark Park,Kenneth S.Chan.A cross-country input-output analysis of intersect or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s and their employment implications.[J]World development, Volume 17, Issue 2, February 1989, Pages 199–212

[4] B? Lundvall, S Borrás .The globalizing learning economy: Implications for innovation

policy[R]. TSER Programmer Report, DG Ⅷ, 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Union,1998.

[5] 王晓艳.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机理和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09(7):6-8.

[6] 吴群.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共生模式及相关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1(1):72-75.

[7] 侯红昌.基于灰色关联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研究——以省为例[J].物流技术,

2010,(9):1-4.

[8] 唐强荣,徐学军,何自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发展模型及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

评论,2009,3:20-26

[9] 韦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关系演化与实证分析[N]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1,(1):115-119.

[10] Rohit Bhatnagar, S.Viswanathan.Re-engineering global supply chains: Alliances

between manufacturing firms and global logistics services provide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 2000, 30 (1):13–34

[11] 王珍珍,功玉.基于Logistic模型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科

学,2009,(10):642-646.

[12] 黄有方,严伟.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趋势及建议[N].海事大学学

报,2010(1):1-6;

[13] 同江.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建议[J].物流管理与工程,2010(12):13-17;

[14] 周荛阳.第四方物流破解“两业联动”之惑[J].中国储运,2012(3):101-103;

[15] 任颖洁.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的联动机制分析与探讨[J].改革与战

略,2012(6):175-177,211.

作者简介:

严锋(1963-),男,墨江人,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通讯地址:省市龙泉路237号财经大学物流学院

邮编:650221

王永峰(1986-),男,人,财经大学物流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云程浩(1989-),男,人,财经大学物流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一种阶梯轴零件的数控加工开题报告及文献综述

一、选题依据 1、研究领域 数控加工技术 2、论文(设计)工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数控车床(NUMERICAL CONTROL SYSTEM)是指采用数字控制技术对机床的加工过程进行自动控制的一类机床。数控机床一般由输入输出设备、CNC装置、伺服单元、驱动装置及电气控制装置辅助装置、机床本体测量反馈装置等组成。它以其卓越的柔性自动化的性能、优异而稳定的精度、灵捷而多样化的功能引起世人瞩目,它开创了机械产品向机电一体化发展的先河,成为先进制造技术中的一项核心技术。 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流程通常为:零件图→分析图样确定加工工艺过程→编写工艺规程→确定 NC 加工工序→数值计算→编写程序单→机械CAD→机械CAM→程序校验→制备控制介质→首件试切→调整程序及机床→成批加工→成品。 划分工序与加工路线的确定直接关系到数控机床的使用效率、加工精度、刀具数量和经济性等问题,应尽量作到工序相对集中,工艺路线最短,机床的停顿时间和辅助时间最少。安排工艺路线时除通常的工艺要求外,还要考虑以下因素:(1)保证加工质量,划分加工阶段 (2)合理安排热处理及表面处理工序 (3)数控加工工艺与普通工序的衔接 铣刀类型应与工件的表面形状和尺寸相适应。根据被加工工件材料的热处理状态、切削性能及加工余量,选择刚性好、耐用度高的铣刀,是充分发挥数控铣床的生产效率并获得满意加工质量的前提条件。加工路线的选择主要应考虑:(1)尽量缩短走刀路线,减少空走刀行程,提高生产率; (2)保证加工零件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 (3)有利于简化数值计算,减少程序段的数目和编程工作量; (4)切削用量的具体数值应根据数控机床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被加工工件材料、加工工序以及其它工艺要求,并结合实际经验来确定。 数控加工工序前后一般都穿插有其它普通加工工序,如衔接得不好就容易产生矛盾。因此在熟悉整个加工工艺内容的同时,要清楚数控加工工序与普通加工工序各自的技术要求、加工目的、加工特点,如要不要留加工余量,留多少;定位面与孔的精度要求及形位公差;对校形工序的技术要求;对毛坯的热处理状态等,这样才能使各工序达到相互满足加工需要,且质量目标及技术要求明确,交接验收有依据。 阶梯轴零件的加工在机械制造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提高零件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应采用先进的加工方法。对于数控加工技术来说,工艺处理是其应用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所加工出来零件的正确性与合理性,探讨数控加工的工艺规程

高校奖学金制度研究文献综述

综 合 一、高校奖学金的定义 学界对于奖学金的概念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奖学金和助学金是不同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奖学金属于助学金的一种。张丽芳和肖国超在《高校奖学金的合理评定发放研究》中指出,所谓的高校学生奖学金是高校自身、政府、团体或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的奖学金。奖学金不同于助学金、贷学金。奖学金的侧重点在于奖优,而助学金、贷学金的侧重点在于助贫;伍力、黄权标在《中美高校奖学金制度之比较研究及启示》中认为,奖学金也指助学金,设立的目的是激励学生通过努力学习来获得经济上的资助。这两种观点笔者赞同第一种观点。 二、高校奖学金的分类 高校奖学金有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吴春娥、王林清在《关于高校学生奖学金评定办法的研究》中,把高校奖学金分为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校综合奖学金、企业设立的奖学金、专业奖学金以及单向奖学金;纪佳妮在《论高校奖学金的奖与罚》中指出,高校奖学金主要分为三类,分别为国家奖学金、各高校设立的奖学金和社会各界设立的奖学金。各高校自己设立的奖学金大致又分为校级奖学金、院级奖学金、单项奖学金和特长奖学金。对于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奖学金进行分类,笔者赞同上述第二种分类方法。 三、高校奖学金制度的含义 陈婉琳在《对高校奖学金制度问题的思考》中认为,奖学金制度包含奖学金设立、评定、发放等方面的制度和规定。欧阳曦、李宇红和欧阳球林在《高校奖学金制度合理性的浅见与探讨》中指出,奖学金制度作为高校普遍采用的一种对学生进行奖励、激励的制度,是学生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高校奖学金制度的概念,笔者认为可以把学者们的观点综合起来,把高校奖学金制度定义为高校普遍实行的一种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和激励的制度,它主要包括奖学金设立、评定、发放等方面的制度,在各类高校的教育教学中发挥了应有作用,是高校的一项重要的制度。 四、高校奖学金作用的研究 对于我国现行高校奖学金的作用,学者们进行了很多的研究。从诸多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出,学者们对于奖学金作用的观点还是比较统一,笔者也很赞同他们对于奖学金具有激励、导向和资助三大功能的观点。 五、高校奖学金制度的研究现状 1.对于奖学金制度的现状的研究 (1)高校奖学金设置的研究。杨晓雷在《高校奖学金工作“项目化”的设想》一文中认为,美国的奖学金按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对优秀清贫者的奖学金、对学业优良者奖学金和“限制性”奖学金(它要求接受奖学金的学生所学习的领域与提供奖学金的组织有特殊关系)。潘俊宇在《中外高校奖学金制度之比较研究及启示》中指出,我国的奖学金主要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专业奖学金、企业奖学金、定向奖学金,还有专门针对研究生的研究生奖学金等。学界对于奖学金设置的观点非常多,而且观点各异,笔者通过阅读各类文献资料,结合学者们的不同观点,认为奖学金的设置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国家设立的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二是各高等院校自己设置的奖学金,包括综合奖学金和单项奖学金。其中综合奖学金又分为校系两级通过综合素质测评得出的奖学金,单项奖学金包括文艺特长奖学金等某一方面的奖学金。三是社会奖学金,包括企业、组织或个人在高校中设立的奖学金。 (2)高校奖学金评定方式和评价体系的研究。冯变英、李霞在《奖学金计算方法的改进》一文,指出了奖学金评定中学习成绩的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将学习成绩的标准化处理以确定奖学金的归属。徐永生在《对我院学生奖学金评定方法的改革研究》一文,提出正态分布理论,采用标准总分方法,对该院奖学金的评定方法进行改进,使学生奖学金的评定工作更趋于科学化、定量化。以上种种研究表明,奖学金评定方法和评价体系趋势朝着自动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越来越注意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高校奖学金发放的研究。陈瑶在《完善我国高校奖学金制度中的激励机制》一文中提出,奖学金的发放制度是奖学金制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将发放工作与宣传教育工作、制度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陈婉琳在《对高校奖学金制度问题的思考》中认为,奖学金的发放是奖学金发挥功能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应该把奖学金发放工作的宣传制度化。从以上文献资料中可以得知学者们都认为高校对于讲学金发放不够重视,没有认识到奖学金发放环节的重要性。所以笔者认为高校奖学金制度的完善不仅要解决奖学金的设置、评定等普遍关注的问题,还应把奖学金的发放正式纳入奖学金制度,这样才能更好地完善奖学金制度。 2.对于奖学金制度存在问题的研究 (1)对于奖学金奖项设置存在问题的研究。陈瑶在《完善我国高校奖学金制度中的激励机制》一文中认为,奖学金的 高校奖学金制度研究文献综述 邓亮 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187

xx制造企业精益生产方式研究[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题目xx制造企业精益生产方式研究学院 专业工商管理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一、前言部分 由于改革开放的时间比较短,中国企业在发展时间和能力积累上都落后于西方和日本的企业。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企业同时也得益于西方和日本企业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从而避免了走过多的弯路。精益生产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技术被引入中国。精益生产时目前生产管理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是现在国际上流行的并且行之有效的一套生产管理理念。精益被公认为世界最佳的生产组织形式,精益的好处已得到广泛的认同,精益生产可以提高生产管理体系的品质。中国作为制造大国,要想尽快变为制造强国,无疑推行精益生产时条正确的选择。中国企业引进精益管理从小说可以改变粗放的企业经营管理方式,有效地消除浪费,降低运作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获得更大的利润,提高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竞争力。从大出说可以更有效利用稀缺资源,弥补我国资源贫乏的不足。精益生产首先是在一些外资企业尤其是汽车生产行业相关的企业中得到应用。也有一些企业应用了精益思想的一部分,比如6S或拉动系统。随着进一步开放,国内许多企业几乎已全部普及推行精细生产技术,特别是汽车行业和仪表制造行业,比如一汽制造厂、第二汽车厂等。这些企业正在逐步运用精益生产管理思想,结合国情、厂情对企业的生产进行管理,并取得了一些经验和良好的效益。 二、主体部分 (一)精益生产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精益生产理论最早的起源是在丰田公司的生产车间,但那时并没有出现系统性的理论,只是一些零散的方式方法。精益生产理论是在实践中被不断发展和总结出来的,所以精益生产理论的发展和精益生产方式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总体来说,根据精益生产方式的形成过程可以将精益生产理论划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丰田理论形成与完善阶段,丰田理论的系统化阶段(即精益生产方式的提出),精益生产方式的革新阶段(对以前的方法理论进行再思考,提出新的见解)。 早期丰田理论的形成与完善阶段。早期的丰田理论是从丰田英二和大野耐一开始的。他们从美国考察回来得出结论:大量生产方式不适合于日本,由此丰田英二和大野耐一开始了适合日本需要的生产方式的革新。在革新的过程中出现

基于机器视觉的工件识别和定位文献综述

基于机器视觉的工件识别和定位文献综述 1.前言 1.1工业机器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机器人作为一种最典型的应用范围广、技术附加值高的数字控制装备,在现代先进生产制造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将会对未来生产和社会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2l 世纪日本创建机器人社会技术发展战略报告》指出,“机器人技术与信息技术一样,在强化产业竞争力方面是极为重要的战略高技术领域。培育未来机器人产业是支撑2l 世纪日本产业竞争力的产业战略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研发工业机器人的初衷是为了使工人能够从单调重复作业、危险恶劣环境作业中解脱出来,但近些年来,工厂和企业引进工业机器人的主要目的则更多地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产品质量。因为机器人的使用寿命很长,大都在10 年以上,并且可以全天后不间断的保持连续、高效地工作状态,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主要进行焊接、装配、搬运、加工、喷涂、码垛等复杂作业。伴随着工业机器人研究技术的成熟和现代制造业对自动生产的需要,工业机器人越来越被广泛的应用到现代化的生产中。 现在机器人的价格相比过去已经下降很多,并且以后还会继续下降,但目前全世界范围的劳动力成本都有所上涨,个别国家和地区劳动力成本又很高,这就给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工业机器人销量的保持着较快速度的增长。工业机器人在生产中主要有机器人工作单元和机器人工作生产线这两种应用方式,并且在国外,机器人工作生产线已经成为工业机器人主要的应用方式。以机器人为核心的自动化生产线适应了现代制造业多品种、少批量的柔性生产发展方向,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和强劲生命力,已开发出多种面向汽车、电气机械等行业的自动化成套装备和生产线产品。在发达国家,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已经应用到了各行各业,并且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像日本的FANUC、MOTOMAN,瑞典的ABB、德国的KUKA、意大利的COMAU 等都是国际上知名的被广泛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工业机器人。这些产品代表着当今世界工业机器人的最高水平。 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前期发展比较缓慢。当将被研发列入国家有关计划后,发展速度就明显加快。特别是在每次国家的五年规划和“863”计划的重点支持下,我国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取得了重大发展。在机器人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展,科技成果已经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转化。以沈阳新松机器人为代表的国内机器人自主品牌已迅速崛起并逐步缩小与国际品牌的技术差距。 机器人涉及到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涉及到机械、电子、计算机、通讯、控制等多个方面。在现代制造业中,伴随着工业机器人应用范围的扩大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所能实现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性能越来越好。机器人技术的内涵已变为“灵活应用机器人技术的、具有实在动作功能的智能化系统。”目前,工业机器人技术正在向智能机器和智能系统的方向发展,其发展趋势主要为:结构的模块化和可重构化;控制技术的开放化、PC 化和网络化;伺服驱动技术的数字化和分散化;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实用化;工作环境设计的优化和作业的柔性化以及系统的网络化和智能化等方面。 1.2机器视觉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 工业机器人是FMS(柔性加工)加工单元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灵活性和柔性使其成为自动化物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主要用于物料、工件的装卸、分捡和贮运。目前在全世界有数以百万的各种类型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在机械制造、零件加工和装配及运输等领域,

文献综述成绩评阅表

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暂行规定 为了使本科生能更好地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所学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备独立获取知识、进行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以及专业文献综述的写作能力。根据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特规定本科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至少一篇专业文献综述(论文)。现对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作如下暂行规定。 一、课程设置及要求 专业文献综述为必修,记1学分,每篇文献综述要求3000字以上,参考文献1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至少1篇(民语言学生不作要求)。英语专业学生应用英文,其他专业学生可用中文完成。 二、文献检索 科技文献种类繁多,有著作、学术论文、科技报告、学位论文和科技会议文献等原始文献,也有在此基础上经整理、加工、压缩、提炼后编制成的各种检索工具,如书目、题录、索引、文摘、百科、手册、年鉴和名录等。本科生在撰写专业文献综述之前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科技文献检索。文献检索的要求是: 1、掌握科技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包括直接检索法和间接检索法; 2、了解常用文献检索工具的类型、结构及其使用方法,特别是与本专业相关的各种索引、文摘、书目、年鉴等; 3、了解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各种科技文献的名称、种类和级别

等。 4、检索后要列出检索结果,并作为指导教师评定成绩的依据之一。 三、专业文献综述 (一)内容要求 文献综述应论述某一主题提出的原因及主要历史背景、当前进展情况、各种观点及评述、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等。要求文献综述必须要有论点,要有有见地的分析对比,不能是简单的文献堆砌。 (二)步骤 1、选择题目:题目一般应是与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相近或相关的内容。 2、搜集资料和阅读文献:根据选定的主题,利用各种检索工具,采用直接检索和间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搜集和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在阅读文献时要注意做好记录(卡片、笔记等)。 3、分析归纳和草拟提纲:对于查找和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要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和取舍,然后按照专业文献综述对内容的要求草拟提纲,对文献综述的全文进行整体构思和结构设计。 4、撰写综述(论文):在大量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主题进行综合论述,并撰写成文。 (三)格式及打印 专业文献综述的写作格式应参照本专业刊物登载的常规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应包括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总结和参考文献等部分。专业文献综述应由学生自己用计算机排版打印

中国制造业的空间分布及发展趋势:一个文献综述

中国制造业的空间分布及发展趋势:一个文献综述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的空间分布呈现向东部集聚的趋势,而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及城市化的推进,我国部分制造业开始向中西部转移。制造业的发展加速了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同时也催生了我国对服务业发展的需求。本文对近几年来学者们对中国制造业的空间分布及发展趋势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对实践有所借鉴。 关键词:制造业;空间分布;集聚发展;服务业;城市化 制造业的发展在我国经济增长中仍然起主导作用。我国制造业的增长经过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各地分散发展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集聚发展的转变。我国制造业的空间分布有着明显的东部集聚特征,同时在与服务业及城市化三者的关系中起着基础性的推动作用。 一、制造业的空间分布 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经济面临怎样缩小地区差距的问题,而工业空间分布差异是形成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因此,探寻中国地区差距形成原因必须分析中国工业空间分布差异及其形成原因,由此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近年来成为了一个热点。 吴三忙、李善同(2010)借助重心分析方法考察了我国制造业的空间分布。经过研究,他们发现,从制造业空间分布变动方向看,198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呈现“南下东进”的特点,但2003年后,我国部分制造业呈现出“北上西进”的特征;从制造业空间分布区域来看,目前我国大部分制造业集聚在东南沿海地区;从区域分布的制造业属性看,东南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集聚更明显,相比之下,资源依赖型制造业更多分布在北部及中西部地区。 二、制造业集聚发展的趋势 理论上,主流新古典经济学通常假定规模报酬不变且忽视空间因素,由此得出结论:在不考虑自然资源分布异质性的情况下,现实世界将变成一种“无城市”的世界或是自给自足的生产状态,很显然,这与现实世界到处是产业集聚和城市快速发展的事实不相符合。对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现象的解释长期以来一直是城市与区域经济学及相关学科的核心任务之一。 白重恩、杜颖娟、陶志刚等(2004)从地方保护主义的视角,利用对数据集的动态估计方法,发现利税率较高以及国有化程度较高的产业,地方保护更趋于严重,产业的地区集中度相应也比较低。 罗勇、曹丽莉(2005)利用Ellision和Glaeser建立的产业地理集中指数,精确的测定了中国20个制造业分别在1993年、1997年、2002年、2003年的集聚程度。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程度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集聚程度由高到低的行

中小型制造业库存管理系统 文献综述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题目中小型制造业库存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姓名 学号 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指导教师 2006 年 5 月14 日

文献综述 对于企业而言,库存是一种无奈的结果,它是由于人们无法预测未来的需求变化,才不得不采用的应付外界变化的结果。随着制造企业生产现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和企业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为了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有序运行,往往需要储备一定数量的物资,如原材料和半成品以满足生产连续进行的需要;同时当产品加工结束后,成品在代售期间也要进行储存管理。因此,库存问题对于制造业来说是一个普遍而重要的问题。 系统总体目标 1)实现对纺织企业内部库存资源的全面规划; 2)实现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优化企业库存管理; 3)通过该系统,为企业领导层直接提供企业生产过程中生产原料和机物料等的统筹规划,以便做出各项决策支持。 系统需求分析 纺织企业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有两类需求:企业库存信息系统的需求和企业的信息系统共享的需求建设,其中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从纺织企业库存的角度来看,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下: 1)需要制定完备的数据库系统,以保证库存系统的完整性;为企业计划人员提供生产计划的决策支持,帮助快速进行计划的制定、分析和调整。 2)需针对企业的实际经济状况建立相应的采购和销售计划,提高资金的运作能力和流动性,加强库存过程实时监控能力。 3)需创建易于浏览,操作简便的库存管理系统界面,更加迅速合理地得到所需信息,并且可实现信息共享。 3现代制造企业物流管理及生产和库存模型优化的研究张勇合肥工业大学现代制造企业库存管理,大部分是对物资的管理和存储,而物质的存储,按期目的的不同,可分为三种: 1)生产存储,即企业为维持正常生产而储备一定数量的半成品或成品; 2)产品存储,即企业为满足其它部门的需要而储备一定数量的半成品或成品; 3)供销存储,即企业为满足顾客的需要而在供销部门存储一定数量的物料。 库存系统即是“供货一存储一销售”三个环节所形成的有机整体,即系统首先组织订货,然后对进货进行库存保管,最后再进行销售以满足顾客的需求。当然,为了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库存管理者们须确定最佳的库存策略,通过控制订货时间间隔和每次订货的数量来调节系统的运行,以确保在使系统的总收益最大或使系统的总支出最小的准则下系统的允许效益达到最佳。库存系统管理者依据三个基本要素:效益目标,库存现状和库存策略作出科学的库存决策:根据系统运行的历史资料,分析现实系统的性态,确定综合效益目标,建立该系统的库存模型;对所构造的库存模型进行优化分析,确定出最优库存策略;运用计

大学生文献综述3000字的范文

大学生文献综述3000字的范文 第一部分中阐述了集中注意力的定义,第二部分阐明了其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的作用,第三部分分析了学习注意力分散的原因,第四部分则指出了高中生如何集中注意力。 在小结中,我写了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我根据此次文献综述而得出的培养自己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此次在做文献综述过程的收获、此次作业中留下的遗憾。 引言:我在以往的学习中,没有注意到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所以在学习中注意力不集中,以至于浪费了不少有用的时间。 所以此次文献综述作业,我选择了关于高中生集中注意力的方法研究的题目,并为此查阅了不少资料,希望对自己集中注意力的培养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集中注意力培养正文:一、良好注意力的定义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一事物的能力。 判断注意力优劣主要看注意的广度、稳定性、转移和分配。 其中最重要的是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

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久暂。 注意总是伴随着人的全部心理活动,一旦注意中止,心理过程将偏离目标,甚至终止。 外界的一切信息,只有在注意的监控下才能进人人的大脑,离开了注意,就不能正确、清晰、全面的感知事物、记忆事物,就不能深刻、全面的思考事物。 因而注意是学生认识事物必不可少的心理条件,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条件,在学生的智力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 二、良好注意力的作用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智力因素对于他们正常地发展、稳步地进入史高一级学校去受教育固然很重要,但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牡意”的问题。 学生注意的稳定性与学习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 1、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关键因素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还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工业机器人文献综述

工业机器人文献综述 生产力在不断进步,推动养科技的进步与革新,以建立更加合理 的生产关系。自工业革命以来,人力劳动己经逐渐被机械所取代,而这种变革为人类社会创造出巨大的财富,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时至今天,机电一体化,机械智能化等技术应运而生并己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1.工业机器人的发展: 1.1 机器人概念的诞生 机器人技术一词虽然出现的较晚,但这一概念在人类的想象中却早已出现。自古以来,有不少科学家和杰出工匠都曾制造出具有人类特点或具有动物特征的机器人雏形。我国西周时期的能工巧匠就研制出了能歌善舞的伶人,这是我国最早的涉及机器人概念的文章记录,此外春秋后期鲁班制造过一只木鸟,能在空中飞行,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机器人一词由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他的讽刺剧《罗莎姆的万能机器人》中首次提出,剧中描述了一机器奴仆Robot。此次Robot被沿用下来,中文译成机器人。1942年美国科幻作家埃萨克.阿西莫夫在他的科幻小说《我.机器人》中提出了“机器人三大定律”,这三大定律后来成为学术界默认的研发原则。现代机器人出现于20世纪中期,当计算机技术出现,电子技术的进步,数控机床的出现及与机器人相关的控制技术和零件加工技术的成熟,为现代机器人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2 国内机器人的发展史 在我国目前采用工业机器人的行业主要有汽车行业、摩托车、电 器、工程机械、石油化工等行业。我国作为亚洲第三大的工业机器人需求国,对于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量在逐年增加,从而吸引了大批工业机器人的制造商,加快了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为t跟踪国际机器人技术的道路,当时以原机械工业部为主,航天工业部等部门联合组织国内的相关研究单位开展了工业机器人的研究,先后推出了弧焊、点焊、喷漆等多种工业机器人。直到90年代,通过国家863计划等的K77,我国具备t独!)设计不}}生产工业机器人的能力,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生产队伍进入21世纪,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发展进入t一个崭新的阶段,其中最大的特点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赢利为目标的机器人产业开发群体止在形成。尽管国外大的工业机器人公司为了占领中国不断扩大的市场,加大了其在中国的经销力度,但是中国的机器人企业以自己独有的市场信息优势、售前售后的服}}c势、针对中国企业的工艺特点的专门化设计优势努力争取自己的市场地位随养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世界制造中心向中国转移的趋势,中国工业机器人的产业会快速的发展起来,特别重要的是研制单位必须和需求紧密结合,让机器人走进工厂,实现真止的产业化。 经过20多年的探索,我国的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技术取得t长足的发展,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机器人应用工程起步也较晚,应用领域窄,生产线系统技术落后随养我国制造业-尤其是汽车行业的发展,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日益增长,工业机器人的拥有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量。尤其是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生产和制造、机器人可靠性以及成木等问题,都存在很多问题。尤其在大负载工业机器人方而,不仅产品长期大量依靠从国外引进,在维护、更新改造方而对国外的依赖也相当严重。 1.3国内外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方向

大数据下民用机器人的运用及发展的文献综述演示教学

大数据下民用机器人的运用及发展的文献综述 李论 摘要:在人工智能大热的背景下,机器人的发展也日新月异,迅速渗透到各行各业中。机器人不仅改变着人类生活方式,也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其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高端制造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机器人逐渐走入百姓的视野和生活,一系列政策扶持及市场需求拉动,使得中国民用机器人产业飞速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民用机器人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民用机器人的现状与发展 通常所说的机器人主要指的是工业机器人,不仅仅是因为工业机器人起步较早,运用领域较广,更重要的是工业机器人已经比较成熟,在很多领域都能够得到应用。服务机器人则不然,日本早在20多年前就开始涉足服务机器人的研究,为什么迟迟没有成熟的产品问世?最近一年来,服务机器人却异军突起?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大数据、云计算、精密传感等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二是日本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巨大的市场刚需倒逼行业发展。 服务机器人是一种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机器人,完成有益于人类健康的服务工作。医用机器人是具有最好应用前景的服务机器人,它能够完成或辅助完成常规医疗方法和设备难以完成的复杂诊断和手术,已在神经外科手术、胸(含心脏)外科手术、遥控外科手术、人工关节置换和无损伤检测等方面引起重大变革,极大地提高医疗水平,为病人带来福音。医疗机器人主要研究开发手术机器人及其相关先进医用技术和设备,包括开展手术规划与导航、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定位操作医用机器人机构、灵巧微操作手(机械手)、人机交互导航控制等关键技术。医用机器人的研究开发,不仅对常规医疗带来一系列技术变革,对临床和家庭护理及康复工程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而且将推动智能机器人、计算机、虚拟现实、微机械电子等学科的发展。除手术机器人、诊断机器人、护理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等医用机器人外,服务机器人还包括各种家用机器人、娱乐机器人、体育机器人、玩具机器人、导游机器人、保安机器人、排险机器人、清洁机器人、秘书机器人、建筑机器人、邮拾和送信机器人以及加油机器人等。随着开发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和价格的大幅度下降,服务机器人将广泛进入医院、家庭、工地、办公室和体育娱乐场馆,直接与人类共处,为人类排忧解难。 过去,日本开发了许多服务机器人,特别是陪护老人、情感、娱乐、教育等领域的机器人,与老人聊天,帮助老人拿东西,帮助老人做饭倒水、照顾孩子等,由于技术不成熟,不敢推向社会。他们认为,要推出与人打交道的产品是非常谨慎的事情。如果机器人不但没有陪护好老人,反而还伤害老人,这将是巨大的社会问题。最近几年,在互联网、物联网、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有了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过去的困难变得迎刃而解。当然,目前的服务机器人还只是一个初级阶段的产物,智能化水平比较低,还需要不断完善。1 1胡跃明,丁维中等.吸尘机器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2.10(10):631—633页 2蒋新松.未来机器人技术发展方向的探讨.机器人.1996(5):285—291页 3王炎,周大威.移动式服务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及我们的研究门.电气传动.2000(4): 精品文档

大学文献综述格式

附件一 某某大学 某某学院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200 年月日 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制

专业文献综述题目(3号黑体) 作者及指导教师(小四宋体) 摘要:××××××××××××××××××(200—300字,小四宋体)×××××××××××××××××……… 关键词:×××;××××;×××××;×××(3-5个,小四宋体) Title(3号Times New Romar) Name(小四Times New Romar) Abstract:××××××(小四Times New Romar,200—300个实词)×××××××××××××……… Key words:×××;××××;×××××;×××(3-5个,小四Times New Romar) 前言(引言):×××××(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其它文字用小四宋体)××××××××××××××××××……… 正文:×××××(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其它文字用小四宋体)××××××××××××××××××××××……… 结论:××××××(小四宋体)××××××××××××××××××××××××××××××××××××……… 参考文献: [1] 作者姓名,作者姓名.参考文献题目. 期刊或杂志等名称,年份,(期数):起止页码 [2] 刘凡丰.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透视[J] . 高等教育研究,2003,(1):7-14 [3] 作者姓名.书名(,译者).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 ×××(五号宋体,1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至少1篇,五号Times New Romar)××××××××××……… (说明:以上所有红色、蓝色文字仅供参考,学生在写作论文时请保留字体、字号,改写或删除掉文字,黑色文字请保留。每一页的上方(天头)和左侧(订口)分别留边25mm,下方(地脚)和右侧(切口)应分别留边20mm,页眉和页脚为0。论文题目使用黑体三号字,小标题使用黑体小四号字,正文使用宋体小四号字;首行缩进2个字符,行距为单倍行距,段前段后为0.5行,字符间距为标准。

文献综述(行业)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学术界对于公司股权结构与经济绩效的关系的关注最早可以追溯到Berle和Means (1932)。他们指出,当经理人员只拥有很少股权且股东很分散不能按价值最大化原则行事时, 公司资源可能被调度最大化经理人员的利益而不是股东的利益。由此,对于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逐渐开始成为了热点,并引发大量争论,其中,主要的观点可以概括为一下几点: 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正相关。股东具有足够的激励去收集信息并有效监督管理层, 避免了股权高度分散情况下的“免费搭车”。大股东尤其是控股股东能够防止管理者的低努力水平、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等行为,从而减少代理成本,增加企业价值(Shleifer and Vishny,1986;许小年,1997;张红军,2000)。股权高度集中和股权高度分散的公司相比, 有利于经营激励、收购兼并、监督机制等发挥作用, 因而具有该种股权结构的公司绩效表现较佳。(孙永祥和黄祖辉,1999)。 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负相关。控股股东的利益和外部小股东之间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控股股东可能以其他股东的利益为代价来追求自身利益,而没有以公司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这就是隧道效应,又称掏空行为(Demsetz,1985;LaPorta,1999;Johnson,2000)。此外,此外,股权集中使企业兼并收购变得困难,从而不利于外部治理机制发挥作用(葛蓉蓉,2006)。 两者不相关。Demsetz( 1983) 认为股权结构是股东们寻求股东权益最大化的内生约束, 因此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并且他和Lehn ( 1985)用1980 年美国511 家公司的会计利润率对各种股权集中度指标进行回归, 没有发现显著的相关关系。朱武祥、宋勇(2001)根据对中国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的研究分析, 认为公司价值与公司股权的集中度无显著相关。 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正U 型关系。Jensen and Meckling ( 1976) 、Morck 等( 1988 ) 、唐清泉等( 2005 ) 、徐向艺、张立达( 2008) 等研究表明,当控股股东持股水平较低时,第一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动机随着持股比例的提高而增大,对中小股东的侵占程度随之提高,产生“壕沟防御效应” ( Entrenchment Effect) ;但当持股比例达到一定程度后,大股东在上市公司中占的利益很大,通过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占所获得的比例降低,这时第一大股东的侵占行为就会减弱,形成“利益协同效应”( Alignment Effect) 。 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倒U 型关系。股权分散时,股东和管理层间存在代理问题,而股东又没有足够的动力和能力监督管理层以降低代理成本,公司绩效低;股权集中度的提高能降低股权分散引致的管理层监督不足,减少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代理成本降低,公司绩效提高;当股权集中度高到大股东能有效控制公司时,代理问题就从管理层与所有者间的利益冲突转为大股东与中小股东间的利益冲突(Shleifer & Vishny,1997)。 从上不难看出,对于股权集中度以及股权性质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各种实证研究的结论并不一致,甚至大相径庭,笔者认为,由于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其他因素有很多,上述所提到的研究中可能并未完全剔除其他因素的干扰,例如股权性质和行业因素。对于不同股权性质的股权集中度对经营业绩的研究已然颇为丰富(如施东晖,2000;张红军,2000;周业安,1999等),因此,本文着眼于研究行业的特征差异对于股权集中度与经营业绩关系的影响。 一些国内外的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已经涉及了对于行业因素的探讨,或者在实证分析过程中考虑了行业因素的影响。 David L. 等( 1999) 从财产权、代理理论和阶层分析三个视角回顾了有关组织结构和公司业绩关系的理论和经验研究, 总结出了不同类型的股东对公司的影响力取决于具体的行

U型管件结构及其模具设计【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U型管件结构及其模具设计 新材料的发展与应用在我国逐渐走向成熟。1995年以来,三类主要化学建材产品:塑料管道、塑料门窗、新型防水材料的推广应用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带动了建筑涂料、建筑胶粘剂、保温隔热材料、装饰装修材料等产品的快速发展。目前,化学建材产品的诸多优点逐步被广大用户认可,在建筑工程、市政工程、村镇建设以及工业建设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许多化学建材品种已成为投资的热点。塑料管的推广应用主要以UPVC和PE塑料管为主,并大力发展其它新型塑料管。2005年,在全国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中,建筑排水管道70%采用塑料管,建筑给水和热水供应管道60%采用塑料管,电线护套管80%采用塑料管,建筑雨水排水管道50%采用塑料管城市供水管道(DN400mm 以下)50%采用塑料管,村镇供水管道70%采用塑料管,城市排水管道30%采用塑料管,城市燃气管道(中低压管)20%采用塑料管。 虽然化学建材的推广应用成效显著,但各地发产不平衡,企业规模偏小,开工率不足。在国内,PVC管首先在建筑排水的推广应用上取得成功,1998年许多城市使用率达到90%以上,在城市供水管道中,已敷设UPVC管道5000多公里,最大管径达630mm。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PVC供水管的应用量还会持续增长。到1997年底,全国有UPVC管材、管件生产厂家约400家,总生产能力约100万吨,但实际生产量却只有30万吨。开工率不足30%。 《国家化学建材产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在2015年全国新建住宅室内排水管85%采用塑料管,基本淘汰传统铸铁管。建筑电线穿线护套管90%采用塑料管,建筑雨水排水管80%采用塑料管;建筑给水、热水供应和供暖管85%采用塑料管,基本淘汰镀锌钢管。城市供水管道(DN400mm以下)80%采用塑料管,村镇供水管道90%采用塑料管,城市燃气塑料管的应用量达到40%,城市排水管道的塑料管使用量达到50%。 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相应的管件配套产品也必须跟上。塑料管件的生产基本采用注塑成型工艺,少部分管件采用吹塑,挤出成型等。管件注塑模具的设计开发能力将直接影响管件产品的质量,管件注塑模具相对日用的塑料生活用品模具也比较复杂。设计制造有一定难度,这给企业和设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模具一直被作为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也是机械制造业中技术先进、影响深远的重要工艺装备,具有生产效率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例

宁波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题目论“法律关系本座说”对国际私法的影响指导教师尹力 学院法学院专业法学班级法学072班 学生姓名徐元媛学号074050428 开题日期2010年12月10日要求:一、说明材料来源情况;二、对课题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等进行准确的分析与归纳并作出简要评述;三、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主张,阐述该课题的发展动向和趋势;四、字数要求不少于3000字,可另附纸。 文献综述正文: 见附页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附页: 关于“法律关系本座说”对国际私法的影响的文献综述论文题目:论“法律关系本座说”对国际私法的影响 法学072班 074050428 徐元媛 作为国际私法经典学说之一的“法律关系本座说”,一直备受研究者的关注而形成了诸多研究成果,它们或以学术专著为载体,或以学术论文的面目示人,主要围绕以下一些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 一、关于“法律关系本座说”的成因 萨维尼从根本上颠覆了冲突法主题的关注方式,而被公认为是冲突法世界的“哥白尼”。在实体法与超越实体法之间,萨维尼的独特身份、优雅节制的精神操守、先人的历史储备以及法律关系的格致工夫,这一切的风云际合为萨维尼奠定了重估一切价值所必不可少的历史机缘。因了这份缘分,冲突法革命在萨维尼的身上灿烂生发。①萨维尼对法律冲突问题进行了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因而最终产生了“法律关系本座说”这一据说是他“其他著作都比不上的最高影响”的理论成果。②关于“法律关系本座说”的成因,现有文献主要是从社会背景和哲学渊源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社会背景 在18世纪末期,德意志仍然处于资本主义手工业的初级阶段,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非常微弱和缓慢。整个德意志处于封建农奴制和封建分裂割据局面。在德意志各邦国中,对历史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是普鲁士王国,也就是萨维尼的祖国。在普鲁士王国的发展过程中,“容克”始终是中坚力量,是这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市民阶级在普鲁士的力量非常微弱。因此,从王权集中这个意义上讲,普鲁士君主专制要比西欧强得多。这里始终也没有出现像“三级议会”、“国会”这种王权与资产阶级联盟的机构。因此,普鲁士资本主义因素相当薄弱。在政治上,普鲁士王国是几次反法联盟的中坚力量。由此,招致拿破仑沉重的军事打击和异族的政治统治。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是德意志民族觉醒的警钟,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民族团结的范例,宣告了各民族的自由、平等,拿破仑在德意志以“革命者”的身份出现,同时又充当了贪得无厌的掠夺者。这就从正反两方面启动了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和民族主义运动。从1800年起,德意志掀起了猛烈的民族运动。尽管这个时期民族主义是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结合,但目标是一致的:要求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压迫,恢复德意志的独立性。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出现了一位法学宗师萨维尼,也产生了这位法学家伟大的法学思想。③(二)哲学渊源 ①张春良:《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萨维尼冲突法革命发生学之究竟》,《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第6期。 ②杜涛:《德国国际私法:理论、方法和立法的变迁》,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83页。

文献综述完整版

一、课题国内外现状 国内外铸造机械的研制工作已有半个世界的历史,本论文选题的目的在于通过国内外铸造行业、铸造技术的发展进行全面系统的研讨,找出铸造机械发展的一个方向,为研制现阶段符合中国国情并能在相当长时期内占领国内市场的新型铸造机提供理论依据,并通过研制样机进行工业实验,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目前我国已正式将机械、电子、汽车、石油化工及建筑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零部件制造业发展迅速,“中场产业”正在崛起(所谓中场产业是指处于最终装配工业和基础材料工业之间的产业),而铸造行业是机械制造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国防力量的增强起着重要的作用。铸造是汽车、石化、钢铁、电力、造船、纺织、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的基础,而现金的铸造技术则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内容。 铸造是常用的制造方法,优点是:制造成本低,工艺灵活性大,可以获得复杂形状和大型的铸件,在机械制造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机床占60~80%,汽车占25%拖拉机占50~60%。铸件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因此,铸造在机械制造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铸造是一种古老的制造方法,在我国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铸造技术的发展也很迅速,特别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上半叶,出现了很多的新的铸造方法,如低压铸造、陶瓷铸造、连续铸造等,在20世纪下半叶得到完善和实用化。由于现今对铸造质量、铸造精度、铸造成本和铸造自动化等要求的提高,铸造技术向着精密化、大型化、高质量、自动化和清洁化的方向发展,例如我国这几年在精密铸造技术、连续铸造技术、特种铸造技术、铸造自动化和铸造成型模拟技术等方面发展迅速。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摩托车、家用电器、电子通讯等行业,特别是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俄我国铸造行业以前前所未有的迅速向前发展。同时我国铸件产量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已成为一个铸造大国,并已经具备一定的科研开发和生产能力,许多科学家和工程师正从事该领域工作。由于拥有相对较好的研究和开发设备,我国已经具备能够自主生产一系列工业用重要铸件以及许多复杂民用铸件的能力。作为机床行业的四大主机之一的铸造机械,在机械制造业中具有重要地位。近些年间,由于国内经济稳态运行,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个良好的国家大环境下,行业保持高速增长,行业总产值逐年递增。随着逐渐产量的增加以及铸件厂品质量要求的提高,用铸造机械代替人工铸造成为趋势,这有力地推动了住在机械的市场需求的更快增长,再加上铸造技术和工业的不断发展和提高,高精度和自动化的铸造机械逐渐得到了市场的青睐。这从一个方面上推动着我国铸造行业整体上向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我国铸造车间,解放前装备十分落后。解放后几十年来,铸造行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建立了许多新的机械化铸造车间,其中尤其以第一汽车和第二汽车制造厂的铸造车间规模最大。不少高效的造型机和造型生产线,如微震压实,无箱射压,水平分型脱箱造型机及其与之配套的砂处理、配料、清理等机械化系统的投产具有我国自己特点的电磁配铁秤和水爆清沙设备的研制成功和推广应用,都推进了铸造机械化的进程,使不少铸造车间的面貌焕然一新。但是总的来说我国铸造行业的机械化水平仍然是十分落后的。很多车间的“黑、脏、乱”面埋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就是那些较大的机械化车间,与国际上先进的水平相比,还是比较落后的。发达国家总体上铸造技术先进、产品质量好、生产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