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 坐标曲线题

九年级化学 坐标曲线题
九年级化学 坐标曲线题

第二部分陕西中考题型研究

题型二坐标曲线题

1. (2018昆明)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某个量y随稀硫酸的加入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y表

示()

A. 沉淀的质量

B. 氢氧化钡的质量

C. 溶液的pH

D. 溶质的质量第1题图

2.(2018铁一中八模)向一定量黄铜(铜锌合金)粉末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

的是()

3.(2018重庆B)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氯化铜溶液中加入足量的下列固体,其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4.(2018宜昌)在一密闭的容器中,一定质量的碳粉与过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容器内各相关

量与时间(从反应开始计时)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5.(2018陕西)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该实验是将氧化铜逐渐加入稀盐酸中

B.n点和m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不相等

C.n点和m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

D.该曲线不能反映溶液中溶剂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第5题图

6.(2018湘潭)向含有Mg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所加NaOH

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

B.整个反应过程中,氯离子质量分数不变

C.沉淀完全时,X的数值为80

D.N点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7.55 g

第6题图

7.(2018高新一中二模)向一定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气

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第7题图

A. OE段反应有气泡产生,溶液pH逐渐增大,E点溶液中溶质有两种

B. PF段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PF段溶液的pH保持不变

C. E点和P点溶液中溶质相同,F点溶液中溶质种类最多

D. G点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溶液显碱性,溶液pH>7

8.(2017陕西副题)下列图像能够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第8题图

A. 将CO通过盛有一定量炽热Fe2O3的硬质玻璃管

B. 向盛有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渐加入水

C. 足量红磷在含有一定量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D.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碳酸钙固体

9.(2018襄阳)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反应过程中,测得混合物中溶液

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有关该反应过程中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9题图

A. a点,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无白色沉淀

B. c点,向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C. d点,溶液中的溶质为Fe(NO3)2和Cu(NO3)2

D. e点,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只含有2种物质

10.(2018宁波)向盛有20 g 10%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入7.3%的稀盐酸,下列是关于溶液总质量或

溶液pH随盐酸质量变化的关系图(Q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11.(2018广东)向一定质量的水中加入生石灰,下列曲线错误的是()

12.(2018重庆A)常温下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渐加入镁条,充分反应(忽略挥发)。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第12题图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3.(2016陕西副题)将下表中的乙物质逐渐加入一定质量的甲物质中至过量,其相关量y与所加乙物质的质

量关系与如图不相符

...的是()

第13题图

14.(2018兰州改编)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第14题图

A. 将浓H2SO4加入一定量水中

B. 一定压强下,C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变化关系

C. 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D. 向生锈的铁钉缓慢滴加稀盐酸

15.(2018曲靖)某溶液中可能含有碳酸钾、硫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溶质,为测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取

一定量溶液于烧杯中,先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再加入稀硝酸,反应过程及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溶液

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第15题图

①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钾和硫酸钾

②反应进行到a点时,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

③bc段上的任意一点(c点除外)都存在两种沉淀

④反应进行到c点时,溶液中只含有两种溶质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6.(2018桂林)烧杯内原有某物质,向其中加入物质X,X的质量与变量Y的关系如图,下列一定能正确

反映X、Y对应关系的是()

第16题图

参考答案

题型二坐标曲线题

题型综合训练

1.D

2.A

3.D

4.A

5. C

6.D

7.C

8.A

9. B 10.B 11.D12.C 13.B14.D15.C16. D

九年级化学元素同步练习题

课题2 元素 5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元素是宏观概念,是对物质的组成而言的。元素就是具有相同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____________;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元素的概念。质子数的多少决定元素的本质和种类。 答案:核电荷数相同质子数核内质子数质子数不同 2.地壳里含量前四位的元素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在地壳中含量的识记能力。平时学习时要有意识地按知识点进行归纳。 答案:氧硅铝铁 10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并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物质组成和构成的化学用语。 答案:(1)正确。元素和物质是宏观概念,有关物质的组成的叙述中要“宏观对宏观”,即描述物质的组成用元素。 (2)错误。元素只能论种类,不能论个数。 (3)错误。二氧化碳、碳原子和氧分子是三种不同的物质,它们的性质不同,从宏观上说,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从微观上说,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

九年级化学元素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这部分知识在中考试题中,占的比重最大,这部分知识具有易懂、好学、难记、难用等特点。这部分主要是从物质的结构、性质、制法、用途、检验等方面来介绍每一种物质和每一类物质,相互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复习思路如下: 主要抓住“性质”这个核心,把握内在的联系,就可以更全面、深入、清晰地认识物质。 复习这部分知识首先最好是找出分散在各章节中的重要代表物及其重要知识点(见下),跳出章节的限制,将他们的知识点尽可能连成串,让知识系统化(重点要落实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可以采用列表对比法(如CO和CO2,H2、CO和CH4)、口诀记忆法(如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归类记忆法(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知识网络图等。另外,要注意总结和归纳物质化学反应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解决综合性的问题。这部分重要的知识有: 1.熟练掌握元素符号 2.熟记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 3.熟记酸、碱、盐的溶解性表 4.熟记有特征颜色的物质 5.熟记在同一溶液中不能共存的离子 6.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7.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8.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反应关系图(六圈图)

9.连续反应关系 (1)Ca系列: Ca→CaO→Ca(OH)2→CaCO3→CaO (2)C系列: C→CO2→H2CO3→Na2CO3→CO2 (3)Cu系列: Cu→CuO→CuCl2→Cu(OH)2→CuSO4→Cu (4)Fe系列: 考试层次要求和考试内容(据中考考试说明)1.初步了解的知识 ①空气、水的污染与防治; ②灭火器简介; ③水的物理性质; ④铁的物理性质; ⑤浓硫酸的性质; ⑥甲醇、醋酸、煤和石油、能源; ⑦生铁和钢; ⑧硝酸。 2.了解的知识 ①空气的成分与水的物理性质和组成; ②O2、CO2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③O2的工业制法; ④C、CO的化学性质; ⑤石灰和石灰石的用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1-5单元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5单元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一、单选题(共14分) 1.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有:①滴水成冰;②死灰复燃;③木已成舟;④蜡炬成灰;⑤火上浇油;⑥沙里淘金;⑦百炼成钢;⑧花香四溢。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②⑤⑦⑧B.②④⑤⑦C.①③⑤⑧D.②④⑥⑦ 2.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熟石灰用来改造酸性土壤 B.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海水用来晒盐 D.海水用来制碱 3.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4.用“燃烧法”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可以使用的物质是() A.木炭B.铁丝C.红磷D.硫磺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元素周期表,可查阅元素符号B.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物质不一定由分子构成 C.汤姆森发现了电子,证实原子是可分的D.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表,可直接查出某种元素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元素周期表,可查阅元素符号B.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物质不一定由分子构成 C.汤姆森发现了电子,证实原子是可分的 D.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表,可直接查出某种元素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 7.某物质4.6 g与氧气反应,生成8.8 g CO2和5.4 g 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O2的质量为11.2 g B.该物质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3 C.生成CO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2:3 D.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8.逻辑推理是化学常见的学习方法,下列逻辑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化合物含有不同元素,有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C.单质有不同的存在状态,液氧和氧气是同种物质。 D.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9.如图是在通常状况下用氧气浓度传感器分别测定的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的等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从而根据换算得到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方法收集的气体中含二氧化碳气体较纯的是排空气法 B.根据题意及图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将燃着小木条置于瓶口,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经 100%满了C.根据题意和图示,排水法得到的二氧化碳更为纯净 D.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是 94.2% 10.有CO,CO2和N2的混合气体12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使该混合气体与足量的灼热氧化铁完全反应,再将气体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为( ) A.50g B.100g C.150g D.200g 11.实验室可用MnO2作催化剂,加热分解KClO3制O2。许多金属氧化物对KClO3分解有催化作用。用下表中物质作催化剂,KClO3开始分解和剧烈分解时的温度如表所示。若用KClO3来制O2,如果没有MnO2,最好选用的替代物是

陕西省中考化学题型解读: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含答案)

(2018中考说明题型示例第189页32题)1.下表是Ca(OH)2和NaOH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C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Ca(OH)20.19 0.17 0.14 0.12 0. 09 0.08 NaOH 31 91 111 129 313 336 (1)根据上表数据,绘制Ca(OH)2和NaOH的溶解度曲线,下图中能表示NaOH溶解度曲线的是(选填“A”或“B”)。 (2)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Ca(OH)2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具体措施有: 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后再恢复到原温度;⑥加入生石灰。 其中措施正确的是(填序号)。 A.②④⑥ B.③④ C.①③⑤⑥ D.①②⑤⑥ (3)20°C时,将191g饱和NaOH溶液蒸发掉10 g水后,再降温到20°C,可析出NaOH晶体的质量为。(4)现有20°C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后得到溶液乙,此时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选填“>”“?”或“=”)20°C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5)现有60°C时含Ca(OH)2和NaOH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NaOH晶体,应采取的物理方法是。 【答案】(1)A (2)D (3)9.1g (4)?(5)降温结晶,过滤 补充选题 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交点K的含义是。 (2)t2℃的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到t1℃时,是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为B>C>A时的温度范围是 ℃。 (4)在t3℃时,将40gC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案】(1)t3℃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答案补充:t3℃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2)不饱和(3)t2~t3(4)37.5% 2.根据图一的甲、乙溶解度曲线和图二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甲物质的四种溶液状态“a、b、c、d”中,处于不饱和状态的是 (填写编号)。 (2)90g甲的饱和溶液从t3℃冷却到t2℃点,析出的无水晶体质量是g。 (3)在某温度范围内,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溶解在水中,所得现象如图二所示,则两溶液质量分数甲(填“>”或“<”)乙,实验时控制温度t的范围是时,均能出现这种现象。 【答案】(1)b(2) 15 (3)<小于t2℃ 3.NaCl、KNO3、Ca(OH)2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与图2所示。请回答:

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优秀教学设计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课题分析 本课题包括人体的元素组成和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两部分内容,较详细地叙述了组成无机盐的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教材介绍了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概念,并介绍了钙、钠、钾、铁、锌、硒、碘、氟几种元素的生理功能。为了正确理解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教材指出了微量元素分必需元素、非必需元素和有害元素三类,则必需元素也有一个合理摄入量问题,摄入过多、过少均不利于人体健康。 这将使学生认识到,不经医生诊断,盲目食用某些元素的营养补剂是有害的。 本教案设计时,主要以Na、Ca、I元素为例,介绍了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对于Fe、Zn、F、Mg等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在《备课资料》中分别说明,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选用,以拓展学生视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 (2)了解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2. 过程与方法 (1)意识到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2)促使学生形成“一分为二”看问题的哲学观。 教学重点 一些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教学难点 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教学方法 联系实际→激发兴趣→提供资料→拓展视野→得出结论。 教具准备 投影仪、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问]电视上大家经常看到补充“钙、铁、锌、硒”等广告。大家知道这钙、铁、锌、硒指的是什么?单质?原子?离子?元素? [生]回答:元素。 [问]大家是否知道,人体为什么要补充钙、铁、锌、硒等化学元素呢? [答](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的知识可能回答出一部分) 补锌可以促进人体生长发育; 补钙可以防止得软骨病(或骨质疏松,或佝偻病); 补碘可预防得大脖子病(或甲状腺肿大)和呆小病。 [注:也可给学生阅读保健药剂的说明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 [引入]以上事实证明,化学元素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 但是这些元素从哪来呢?是否人体摄入这些元素越多越好呢?学习完今天的课同学们就可以解答这些问题了。 [板书]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讲解]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而组成我们人体自身的元素约有50多种。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有11种,它们约占人体质量的99.95%。 [板书]一、构成人体的元素约有50多种。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有11种,约占人体质量的99.95%。 [引导学生看课本P95资料(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化学元素)] [设问]人体内的这50多种元素在人体内怎样分布?它们与人体的健康有什么关系? [请学生阅读课本回答] 回答内容有:1.人体中,除碳、氢、氧、氮几种元素以水、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形式存在外,其余元素都主要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 2.以无机盐形式存在的元素,分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种(常量元素在人体中含量超过0.01%,微量元素小于0.01%)。 3.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虽小,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却很大。它们能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且有些元素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 [问]在人体常见的元素中哪些是常量元素哪些是微量元素呢?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5)溶解度曲线练习及答案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5)溶解度曲线练习及答案 1.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 B.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不变 C.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 D.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2.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乙>甲>丙 D.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3.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丙>甲=乙 4.(多选)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B.t1℃时,30g甲加入到50g水中最多可得70g溶液 C.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变成不饱和溶液 D.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 5.(多选)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20℃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实验过程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A溶液和C溶液 C.实验过程中,只有B溶液和D溶液属于饱和溶液 D.实验过程中,B溶液与E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6.(多选)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2℃时将5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100g甲溶液 B.t2℃时配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的水最少 C.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 丙 D.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丙溶液中无晶体析出 7.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 (1)5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 g; (2)3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要使接近饱和的丙物质溶液变为饱和,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 (4)当溶液的浓度都用溶质的质量分数(m)表示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是(选填序号)。 A.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两种溶液浓度也相等 B.t2℃时,甲、乙、丙三种溶液的浓度可能相等 C.将t2℃的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的温度为降至t1℃时,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 D.将t2℃的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的温度分别降至t1℃时,所得溶液浓度的大小顺序为m(乙)> m(甲)=m(丙) E.将t1℃的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其浓度可能都不发生变化 F.将t2℃的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降温,其浓度都可能发生变化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度》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度》教学设计 第七章 第三节 溶解度 教学目标: 1、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一些固体物质的影响,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2、大致了解气体溶解度受温度、压强等的影响关系。 教学重点: 建立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 正确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区分溶解性与溶解度在概念上的不同。 教具准备:1、仪器、试管、药匙、滴管、2、药品、食盐、汽油、植物油、水。 3、《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挂图 教学时数: 一教时 教学过程: 1、 由一组对比实验导入物质溶解性的概念,2、 并明确学习目标3、 (1) 演示实验1 在各盛有10毫升水的两支试管内,分别加入2克食盐和0.1克熟石灰振荡,观察现象,静置后,再观察现象。 (室温下,2克食盐完全溶解,0.1克熟石灰却不能完全溶解)可见这两种物质溶解在水里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我们把这种能力称之为“溶解性”。 明确溶解性的概念。追问:物质的溶解性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呢? (2) 演示实验2 取一支试管倒入10毫升汽油,加入2克食盐,振荡,观察现象,静置后再观察。(食盐很难溶解) (3) 演示实验3 取两支试管。各取10毫升水、汽油、分别滴入5—6滴植物油,振荡,观察现象。(植物油很难溶解于水,却很容易溶解于汽油中) (4) 追问:从这两个实验中可得出哪些结论呢? 学生归纳:1、同一各物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 2、不同种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 教者小结: 物质的溶解性是物质本身的固有的一种属性,影响它的因素既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有关系,也与温度、压强有关系。当我们要定量地比较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时,仅靠溶解性是不够的,还需学习物质的“溶解度”。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1-5单元 综合测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5单元综合测试题 一、单选题(共14分) 1.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有:①滴水成冰;①死灰复燃;①木已成舟;①蜡炬成灰;①火上浇油;①沙里淘金;①百炼成钢; ①花香四溢。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 2.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熟石灰用来改造酸性土壤 B.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海水用来晒盐 D.海水用来制碱 3.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4.用“燃烧法”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可以使用的物质是() A.木炭B.铁丝C.红磷D.硫磺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元素周期表,可查阅元素符号B.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物质不一定由分子构成 C.汤姆森发现了电子,证实原子是可分的D.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表,可直接查出某种元素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元素周期表,可查阅元素符号B.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物质不一定由分子构成

C.汤姆森发现了电子,证实原子是可分的 D.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表,可直接查出某种元素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 7.某物质4.6 g与氧气反应,生成8.8 g CO2和5.4 g 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O2的质量为11.2 g B.该物质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3 C.生成CO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2:3 D.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8.逻辑推理是化学常见的学习方法,下列逻辑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化合物含有不同元素,有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C.单质有不同的存在状态,液氧和氧气是同种物质。 D.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9.如图是在通常状况下用氧气浓度传感器分别测定的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的等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从而根据换算得到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方法收集的气体中含二氧化碳气体较纯的是排空气法 B.根据题意及图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将燃着小木条置于瓶口,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经 100%满了C.根据题意和图示,排水法得到的二氧化碳更为纯净 D.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是 94.2% 10.有CO,CO2和N2的混合气体12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使该混合气体与足量的灼热氧化铁完全反应,再将气体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为( ) A.50g B.100g C.150g D.200g

九年级化学元素周期表口诀

第一周期:氢氦---- 侵害 第二周期:锂铍硼碳氮氧氟氖---- 鲤皮捧碳蛋养福奶 第三周期:钠镁铝硅磷硫氯氩---- 那美女桂林留绿牙 第四周期:钾钙钪钛钒铬锰---- 嫁给康太反革命 铁钴镍铜锌镓锗---- 铁姑捏痛新嫁者 砷硒溴氪---- 生气休克 第五周期:铷锶钇锆铌---- 如此一告你 钼锝钌---- 不得了 铑钯银镉铟锡锑---- 老爸银哥印西提碲碘氙---- 地点仙 第六周期:铯钡镧铪----(彩)色贝(壳)蓝(色)河 钽钨铼锇---- 但(见)乌(鸦)(引)来鹅铱铂金汞砣铅---- 一白巾供它牵铋钋砹氡---- 必不爱冬(天)第七周期:钫镭锕---- 防雷啊! 下面是竖着按族背: 氢锂钠钾铷铯钫请李娜加入私访 铍镁钙锶钡镭媲美盖茨被累硼铝镓铟铊碰女嫁音他 碳硅锗锡铅探归者西迁 氮磷砷锑铋蛋临身体闭 氧硫硒碲钋养牛西蹄扑 氟氯溴碘砹父女绣点爱 氦氖氩氪氙氡害耐亚克先动

化合价可以这样记忆:一家请驴脚拿银,(一价氢氯钾钠银)二家羊盖美背心。(二价氧钙镁钡锌)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 一至五价都有氮铜汞二价最常见 正一铜氢钾钠银正二铜镁钙钡锌三铝四硅四六硫二四五氮三五磷 一五七氯二三铁二四六七锰为正碳有正四与正二再把负价牢记心 负一溴碘与氟氯负二氧硫三氮磷 元素周期表中各种元素名称的读音 第01 号元素: 氢[化学符号]H, 读“轻”, [英文名称]Hydrogen 第02 号元素: 氦[化学符号]He, 读“亥”, [英文名称]Helium 第03 号元素: 锂[化学符号]Li, 读“里”, [英文名称]Lithium 第04 号元素: 铍[化学符号]Be, 读“皮”, [英文名称]Beryllium 第05 号元素: 硼[化学符号]B, 读“朋”, [英文名称]Boron 第06 号元素: 碳[化学符号]C, 读“炭”, [英文名称]Carbon 第07 号元素: 氮[化学符号]N, 读“淡”, [英文名称]Nitrogen 第08 号元素: 氧[化学符号]O, 读“养”, [英文名称]Oxygen 第09 号元素: 氟[化学符号]F, 读“弗”, [英文名称]Fluorine 第10 号元素: 氖[化学符号]Ne, 读“乃”, [英文名称]Neon

初三(九年级)化学元素周期表及符号学习

初三(九年级)化学元素周期表及符号学习2013-08-21 17:02来源:巨人中考网整理作者:巨人中考网 ?[ ?标签: ?] 刚刚接学习化学的同学,总觉得元素符号特别难记,很零散,没有规律,怎样能熟记元素符号呢?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初三(九年级)化学元素周期表及符号学习吧! 元素符号是打开化学之门的第一把钥匙,是学习化学不可缺少的工具,它将直接关系到今后学习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和运用,必须熟练掌握,下面就元素符号的学习谈谈看法。 一、明确元素符号定义:表示元素的拉丁文符号,是国际通用的。 二、了解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三、注意元素符号的书写: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元素,当几种元素的拉丁 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就用附加元素拉丁文名称的另一个小写字母的方法来表示。如钙、铜、氯的拉丁文第一个字母都是C,为了以示区别,分别在第一个大写字母C的后面附加了小写的a、u、l即组成了钙(Ca)、铜(Cu)、氯(Cl)的元素符号,当一种元素由两种符号组成时,书写时应遵循“先大后小、高低有序”的原则,即前面一个符号一定要写大写字母,后一个符号一定要写小写字母。如钴元素只能写成“Co”不能写成“CO”,镁元素只能写面“Mg”不能写成“mg”或“MG”。 四、掌握记忆元素符号的方法:刚刚学习化学的同学,总觉得元素符号特别难记,很零散,没有 规律,怎样能熟记元素符号呢?下面介绍两类方法供参考。 (一)分散识记 元素符号的系统学习安排在教材第二章第三节,为了减轻元素符号集中识记的负担,可从第一节绪言课开始,对所接触到的元素符号进行分散识记,如绪言课中就可识记:镁(Mg)、铜(Cu)、碳(C)、氢(H)、氧(O);学习空气时,就识记氮(N)、氦(He)、氖(Ne)、氩(Ar)等;学习氧气的性质制法时就记住氯(Cl)、钾(K)、锰(Mg)、硫(S)、磷(P)、铁(Fe)等,以后每学一节就识记几种,这样积少成多,元素符号学习就会水到渠成。 (二)技巧记忆 1. 情景联想法 如元素符号钨(W),可以联想白炽灯内钨丝形状,恰似“W”形。又如元素硫(S),可以联想弯弯曲曲的小溪流水,其形状酷似“S”,再如元素符号氧(O),可以联想到医院给危重病人吸氧的氧罩,其氧罩口为圆形状,恰似“O”;再如钾(K)像一把张开的剪指甲的小剪刀等。

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大题培优)

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大题培优) 一、初中化学溶解度 1.常温下进行下列各组对比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B.对比实验①和③,可研究不同溶质在相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C.对比实验②和④,可研究不同溶质在相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D.对比实验③和④,可研究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设计对比实验时,一定要注意控制变量。 【详解】 A、对比实验①和②,没有控制水和汽油的量相等,选项A不正确; B、对比实验①和③,同样没有控制水的量相等,选项B不正确; C、对比实验②和④,没有控制碘和高锰酸钾的量相等,选项C不正确; D、对比实验③和④,符合控制变量的要求,可研究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选项D正确。故选D。 2.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在两个各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50g的甲、乙两种固体,充分搅拌,所得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等 B.t1℃时,等质量甲、乙溶液中所含溶剂的质量甲等于乙 C.乙中含有少量甲,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D.t2℃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乙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从溶解度曲线可看出,t2℃时,甲的溶解度=50g,而乙的溶解度<50g,故在两个各盛有l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50g的甲、乙两种固体,充分搅拌,甲能全部溶解,而乙有剩余,故所得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等,正确,B、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但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故等质量甲、乙溶液中所含溶剂的质量甲不一定等于乙,错误, C、从溶解度曲线可看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较大,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较小,故乙中含有少量甲,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乙,错误,D、没有指明高温时的溶液是否是等质量,故无法判断析出晶体量的多少,错误,故选A 考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3.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然后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2;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由这一过程可知() A.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B.4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无法比较 C.从20℃到50℃,b溶液质量分数不变 D.图3中表示a的溶解度曲线是N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详解】 图1中,溶剂质量相等,甲中物质溶解的质量小于乙中物质,所以M表示的是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N表示的是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A、30℃时,甲、乙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不能确定,所以甲、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也不能确定,错误;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溶解度

课题2 溶解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 (2)了解溶解度涵义,初步学习绘制溶解度曲线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2)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树立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 1.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2.正确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方法 实验、对比,归纳,练习、联系实际。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用具;仪器:烧杯、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药匙,天平、砝码、量筒、石棉网、铁架台、坐标纸。 药品;氯化钠、硝酸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什么叫溶液?溶液由什么组成? [学生活动] [引入]我们知道食盐易溶于水而形成溶液,但在一杯水里能否无限地溶解食盐呢? [学生发言]1.能2.不能 [过渡]下面我们就以氯化钠和硝酸钾为例探讨这个问题。 [投影]活动与探究 1.取装有20mL水的烧杯

│ [互相交流](由一组同学描述现象、结论,其他各组提出异议) [结论]1.在一定条件下,氯化钠不能无限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加入水,又能继续溶解。 2.在一定条件下,硝酸钾也不能无限制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升高温度,又能继续溶解。 [提问]上述活动的“一定条件”是什么? [学生讨论、总结]1.一定温度 2.一定量的溶剂 [追问]如果不指明这两个条件。能否说某物质的溶解量是有限的? [学生讨论、回答]不能。因为我们可以改变温度。改变溶剂的量,使溶质无限制地熔解。 [引导]我们把一定条件下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相反。还能继续溶解溶 质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思考]请大家根据刚才的分析,总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科学概念。 [学生发言] [投影板书]一、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①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 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思考]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能否溶解?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同步测试题及试卷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同步测试题及试卷答案 预览 1.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电子数不同 2.将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四种元素按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Si、O、Al、Fe B.O、Si、Al、Fe C.Al、Fe、O、Si D.Si、Al、O、Fe 3.人体中含有多种元素,其中含量最多的是() A.氢 B.氧 C.钙 D.碳 4.下列关于NaNO2、Na2O2、SO2、O2等四种物质的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氧气 B.都含有氧分子 C.都含有氧元素 D.都含有2个氧原子 5.最近俄罗斯科学家利用第72号元素铪和第74号元素钨精确测定出月球至少比地球早700万年形成。铪、钨两种元素原子的本质不同是()A.相对原子质量 B.核内中子数目

C.核外电子数目 D.核内质子数目 6.日常生活中加铁酱油、高钙牛奶中的“铁”和“钙”是() 预览 1.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电子数不同 2.将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四种元素按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Si、O、Al、Fe B.O、Si、Al、Fe C.Al、Fe、O、Si D.Si、Al、O、Fe 3.人体中含有多种元素,其中含量最多的是() A.氢 B.氧 C.钙 D.碳 4.下列关于NaNO2、Na2O2、SO2、O2等四种物质的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氧气 B.都含有氧分子 C.都含有氧元素 D.都含有2个氧原子 5.最近俄罗斯科学家利用第72号元素铪和第74号元素钨精确测定出月球至少比地球早700万年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测试题解析版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元素》同步练习卷 一、填空题 1.元素是或相同的(一类或一种)原子的总称.不同的元素主要是(或)不同.它是(宏观或微观)概念,只讲(种类或个数),不讲(种类或个数).分子、原子是粒子,它们是(宏观或微观)概念,既讲(种类或个数),又讲(种类或个数).不同种类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数(或数)不同. 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填“改变”或“不变”).例如:某物质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得到二氧化碳、水、氧化铜,则这种物质中一定含有、、、四种元素;这种物质的分子中一定含有、、、四种原子. 3.地壳中含量列前五位的元素(质量分数): 有、、、、. 4.生物体中含量(质量分数)由多到少的四种元素分别 是、、、. 5.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氧.6.比较原子、元素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原子 概念 元素是具有相同数(即 数)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中的最 粒子 区别 ①元素表示物质的观 成. ②元素只表示,不表 示. ③元素可以组成单质和化合物 ①原子表示物质的观 成 ②原子既表示,又表示 ③原子可以构成,也可 直接构成物质 联系①元素的概念建立在原子的基础上,即具有相同数(即数)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②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的. 7.填空:

水是由构成.水是由氢、氧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 和氧构成.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和一个氧构成.铁是由铁 组成.铁是由铁构成. 二、基础训练 8.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相对原子量B.电子数C.中子数D.核电荷数 9.最近俄罗斯科学家利用第72号元素铪和第74号元素钨精确测定出月球至少比地球早700万年形成.铪和钨两种元素原子的本质不同是() A.核内质子数目B.核内中子数目C.核外电子数目D.相对原子质量 10.科学家发现自然界中有三种碳原子,它们的核内质子数都是6,而中子数分别是6、7、8.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们属于不同种元素 B.三种原子的质量相等 C.它们的核外电子数不同 D.不管含碳物质中到底含哪种碳原子,它们统称为碳元素 11.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A.水、矿泉水B.铁、氧化铁C.氧气、空气D.食盐水、海水 12.人体是一座元素的“仓库”,地壳中天然存在的化学元素,大多数能在人体中找到,其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A.氢B.碳C.氧D.钙 13.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数目关系非常密彻.元素的种类由数(或数)确定. 三、能力训练 14.下列关于NaNO2、Na2O2、SO2、O2等四种物质的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氧气B.都含有氧元素 C.都含有氧分子D.都含有2个氧原子 15.过氧化氢(H2O2)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在医疗上可作为消毒杀菌剂.每个H2O2分子是由()A.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 B.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 C.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018中考化学试题溶液和溶解度曲线汇编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溶液 1、(安徽)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1℃时,甲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 2. (福州)实验室用硝酸钾固体配制10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 3.0% 的硝酸钾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50mL量筒量水 B. 将固体放于托盘天平的右盘称取 C. 将固体直接投人童筒中溶解 D. 将配好的溶液装人贴有标签(如图4)的试剂瓶中,塞好瓶塞 3. (呼和浩特)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lO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X,X,K] A.图丙中M表示b的溶解度曲线 B.图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大于b C.图乙中a、b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 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4. (苏州)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转移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C.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42.5mL蒸馏水 5. (苏州)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5所示。下 列分析正确的是 A.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t2℃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 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3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 法 6. (重庆B卷)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

最新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曲线专题

人教新版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曲线专题 一.有关溶解度曲线的常见试题(见右下图) 1.t 3℃时A 的溶解度为 。 2.P 点的的含义是: 。 3.t 1℃时A 、B 、C 、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 4.除去A 中的泥沙用 法;分离A 与少量B 的混合物,用 法。 5.从A 溶液中获取A 晶体可用 降温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 6.从B 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 蒸发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 7.N 点为t 3℃时A 的 溶液,可通过 加入A 物质,降温,蒸发溶剂 的方法使 它变为饱和溶液。 8.t 2℃ 时A 、B 、C 的饱和溶液各W 克,降温到t 1℃会析出大量晶体的是 ,无晶体析出的是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 9. 曲线以上的点代表示对应温度的饱和溶液,曲线以下的点代表对应温度的不饱和溶液。加溶质相当于把点向正上方移动,加溶剂相当于向下竖直移动,降温相当于向左水平移动,升温相当于向右水平移动。 二.填空题 1、(2010年·武汉市·元调)右图为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铵的溶解度 (填“大”或“小”)。 (2)要把60℃氯化铵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办 法 (只写一种即可)。 (3)25℃时,将硫酸钠和氯化铵各35 g 分别放入100 g 水中,形成的溶液其溶 质质量分数较大的物质是 。 (4)除去硫酸钠中少量氯化铵时,比较高效的物理方法是 。 2、(2010年·武汉市·四调)(3分)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 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 图中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时,对应的温度是____ _℃。 ⑵ t 3℃时,将50 g A 物质溶于50 g 水中,得到的溶液是 _________(填“饱 和”或“不饱和”)溶液。 ⑶ 将t 2℃时A 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至t 1℃时,其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 (2010年·武汉市·四调)(3分)下图是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 t 1℃时,向两只盛有100 g 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B 两种物质至不 能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_______溶液(填“A ”或 “B ”)。 (2) 若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将t 2℃的A 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 3℃,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将___ __。(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 123 s /g

九年级化学元素练习题

课题2 元素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元素是宏观概念,是对物质的组成而言的。元素就是具有相同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____________;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元素的概念。质子数的多少决定元素的本质和种类。 答案:核电荷数相同质子数核内质子数质子数不同 2.地壳里含量前四位的元素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在地壳中含量的识记能力。平时学习时要有意识地按知识点进行归纳。 答案:氧硅铝铁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并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物质组成和构成的化学用语。 答案:(1)正确。元素和物质是宏观概念,有关物质的组成的叙述中要“宏观对宏观”,即描述物质的组成用元素。 (2)错误。元素只能论种类,不能论个数。 (3)错误。二氧化碳、碳原子和氧分子是三种不同的物质,它们的性质不同,从宏观上说,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从微观上说,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 (4)正确。分子和原子均是微观概念。有关物质的构成的叙述中要“粒子对粒子”,即描述分子的构成用原子。 2.下列物质:①氢气②硫磺③二氧化碳④液氧⑤氯化钾⑥矿泉水⑦空气⑧四氧化三铁⑨石灰 ○11○12水(以下空格填序号) (1)属于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属于纯净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属于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属于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属于金属单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6)属于非金属单质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进行类别归纳的能力。 答案:(1)⑥⑦⑨○11(2)①②③④⑤⑧⑩○12(3)③⑤⑧○12(4)③⑧○12(5)⑩(6)①②④ 3.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