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暨第2届中国体育博士高...

第5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暨第2届中国体育博士高...
第5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暨第2届中国体育博士高...

- 3 -

- 5 -

- 7 -

- 9 -

- 11 -

- 13 -

- 15 -

- 17 -

- 19 -

中国体育发展白皮书

体育发展 中国体育发展白皮书 技术创新,变革未来

千帆说明 l 千帆分析全国网民,分析超过99.9% 的APP 活跃行为。 l 千帆行业划分细致,APP 收录量高,分析 45领域、300+行业、全网TOP 4万多款APP 。 l 千帆是数字化企业、投资公司、广告公司 优选的大数据产品,2015年至今累计服务客户数量400+。 分析定义与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 l 分析内容中的资料和数据来源于对行业公 开信息的分析、对业内资深人士和相关企业高管的深度访谈,以及易观分析师综合以上内容作出的专业性判断和评价。 l 分析内容中运用Analysys 易观的产业分析 模型,并结合市场研究、行业研究和厂商研究,能够反映当前市场现状,趋势和规律,以及厂商的发展现状。 分析定义及分析范畴 l 本分析中国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 球、网球、田径、游泳、冰球(冰雪)、电竞、健身为代表体育运动项目,以各运动项目的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包含但不限于竞技体育举办情况、竞技体育获奖情况、大众体育活动内容、体育商业厂商情况等。l 通过对基本情况的研究分析,构建完整的评价 体系。从竞技体育发展指数、大众体育发展指数、其他体育服务及衍生产业发展指数三个大角度入手对目前中国各运动项目的发展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

CONTENTS 目录01中国体育产业市场发展概况解读 2.中国体育市场运动项目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解读 3.中国体育市场运动项目发展特征分析 4.典型运动项目发展分析

01中国体育市场发展概况解读

发展体育产业是实现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抓手 六大幸福产业 旅游 健康养老六大幸福产业成中国服务业增长新动力 文化 体育 教育培训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易观整理 数据说明:幸福产业消费增速由教育、文化、体育、娱乐、医疗保健支出合计计算得到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易观整理 l 城镇居民在“幸福产业”的支出增长率超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幸福产业”消费占比进一步提升;六大幸福产业成为中国服务业增长的新动力 l 体育产业增加值跑赢GDP 增长,体育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进一步提升 l 综上,发展体育产业与国民经济、国民幸福感息息相关。同时处于国民消费转型期,也正是体育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中国体育新闻传播学发展现状及趋势(2004-2007)

中国体育新闻传播学发展现状及趋势(2004-2007) 摘要:全面阐述了近年来中国体育新闻传播学发展的现状,包括学术专著、教材、论文的出版发表情况,介绍了国内有关学术组织、学术会议和学术队伍建设情况,并从七个方面总结了当前国内体育新闻传播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体育新闻传播学;发展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3-0289-03 1体育新闻传播学的研究现状 1.1体育新闻传播类专著出版情况 1.1.1体育新闻传播类学术专著数量激增,领域拓宽2004年7月,成都体育学院郝勤教授所著《体育新闻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标志着中国的体育新闻传播学开始登堂入室,进入高校学科体系行列。仅2004-2007年三年半时间内,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正式出版的体育新闻传播类专著、译著即达到了21部之多。这些专著涉及领域广泛,包括体育新闻理论、体育传播理论、体育新闻业务、体育媒介营销、奥林匹克传播、体育媒介研究研究领域。 1.1.2实证性研究受到关注实证研究是目前国内外最推崇最重视的研究方法,也是传播学基本研究方法之一。近年来,在08北京奥运会的推动下,国内学术界开始用实证方法来研究体育新闻传播问题。这方面的代表性专著是2004年出版的《媒介与奥运:一个传播效果的实证研究(北京申奥篇)》与《媒介与奥运:一个传播效果的实证研究(雅典奥运篇)》。这两部书均由北京传媒大学柯惠新教授等著,为我国体育新闻传播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范式与方法模式。 1.1.3体育新闻传播史学类专著处于空白体育新闻史和体育传播史研究是本学科的基础与出发点。但截止到2007年7月,我国体育新闻史和体育传播史研究成果寥若晨星,有关这方面的学术专著更处于空白。 1.2体育新闻传播类论文(2004-2007)发表情况 2004年以来,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的体育新闻传播类论文数量成倍增长,研究领域与范围从体育新闻研究拓展到体育新闻传播史、体育媒介营销、体育传播与新媒体、体育广告、体育电影等。 1.2.1发表核心学术期刊上体育新闻传播学论文情况据不完全统计,2004-2007年上半年,发表在新闻类与体育类核心学术期刊上有关体育新闻传播类论文共278篇。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记者》、《国际新闻界》、《新闻记者》、《传媒观察》、《新闻战线》、《新闻界》、《新闻大学》等12种新闻类核心学术期刊上共发表体育新闻传播类论文178篇;占64%;在《体育科学》、《体育文化导刊》、《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等11种体育类核心期刊上共发表体育新闻传播类论文100篇,占36%。 1.2.2体育新闻传播类论文选题范围与分类情况 1.2.2.1体育新闻基本理论研究从2004年始,我国体育新闻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每年都有一大批研究成果问世。从1997-2003年期间,体育新闻理论研究开始起步,但每年论文不超过20篇。而从1994-2007年上半年,在新闻类和体育类核心期刊上发表的体育新闻理论方面的论文达到120篇,其中绝大多数是2002年以后发表的。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态势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态势 十九大报告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 2018“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推进体育改革、增加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体育健康服务水平,最终使体育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从而促进全民健身、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发展。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态势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特征:发展空间大、发展速度快、产业结构快速调整、产业融合发展。 ?产业融合发展:体育与文化、旅游等产业呈现融合发展趋势。 ?体育文化发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青少年体育、体育赛事、体育场馆等发展迅速,不断完善面向大众的体育健身服务体系。 ?体育旅游发展:中国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和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地位; 旅游业将向高品质和全域化发展,逐渐涌现多个体育小镇、综合体育公园、休闲旅游场所等体育旅游目的地及高端体育赛事游等体育旅游产品。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态势

关于广东

广州概貌 广州是一线城市,是广东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 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际大都市、国际商贸中心、国 际综合交通枢纽、国家综合性门户城市,是粤港澳大湾 区、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以及一带一路的枢 纽城市。 广州具有优秀的体育基础及深厚的旅游文化基础。广 州自2010年举办第16届亚洲运动会以来,体育产业发展 形势良好,体育服务业和体育制造业加快发展,竞赛表 演业、健身服务业、体育用品业、体育彩票为主的体育 产业结构初步形成,产业发展规模扩大。

新中国体育发展史

新中国体育发展史 新中国的成立为体育运动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首先,体育在整个国家中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体育的重视和对人民健康的关怀,体育事业被当作国家建设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载入了国家的根本大法。1949年9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所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就明文规定“提倡国民体育”。10月开国大典刚刚结束,就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体育工作者代表大会,并及时地将原“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改组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同志亲自出席了大会,并做了重要讲话。1950年,毛泽东主席亲自为我国第一个体育杂志《新体育》题写了刊头。1952年,为祝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第二次会议的召开,毛泽东主席为大会作了“发展体育运动,为生产和国防服务”的题词。1954年,党中央批转了《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党组关于加强人民体育运动工作的报告》。其中指出“改善人民健康状况,增强人民体质,是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我国宪法第二十一条明文规定:“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第四十六条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l983年10月国务院发出通知,批转了《国家体委关于进一步开创体育新局面的请示》,通知指出:“体育战线取得了振奋人心的成就,开始出现了新的局面,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向四化进军的信心,在建设两个文明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还指出:“体育是增强人民体质的积极有效方法,同时

是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力手段,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建国5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逐步建立健全了全国体育工作的组织体系和领导机构。1952年11月,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作为直属国务院的一个部门,负责统一领导和监督全国的体育事业,发展体育运动,并由贺龙副总理兼任体委主任;以后又陆续健全了各省、市、自治区和地、县的体育运动委员会;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军委总政治部等有关部门,也都相应地建立了负责体育工作的机构,同时还建立了各产业系统的体育协会和单项体协,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和地方体育科学学会及单科学会。近年来国家机构改革,将国家体委改为体育总局。由此,使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群众团体相互配合,形成了我国体育运动的完整体制。 其次,由于党和政府对体育的重视,体育工作者的社会地位也得到改善。过去对体育和体育工作者的偏见和传统观念,正在逐步改变。体育工作者当选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人数一届比一届多。历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都邀请了体育界的代表,还有不少人担任了全国青年联合会、全国妇女联合会、全国总工会的委员。近年来,通过有组织、有领导地评选全国干名、百名优秀体育教师、评选“十佳”运动员等活动,使体育工作者的社会地位也相应地提高。特别是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为国争光的运动员、教练员非常关怀。他们经常出席运动会和庆功会。优秀运动员经常被邀请到中南海和人民大会堂作客。对我国参加的一些重大国际比赛,中央领导同志有时还直接参与

[其他论文文档]我国体育产业与新闻传播媒介的关系研究

我国体育产业与新闻传播媒介的关系研究 本文利用传播学理论总结出体育项目的媒介运作模式和体育比赛的媒介运作方式,为中国体育产业和体育传媒业的科学经营与发展方向。提出中国转型时期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对策,力图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培育与发展提供相关理论参考。 关键词新闻媒介体育产业发展 当今世界,体育产业已成为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体育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印钞机,而中国正在成为这个印钞厂的新车间。体育所具有的社会、文化和重要的经济功能得以更加全面、充分的发挥。在世界体育全球化方向发展的形势下,我国经过近多年来的市场化改革,作为各种信息的载体,现代社会新闻传播媒介由传统传播媒介和新兴媒介两大模式构成。传统的新闻传播媒介包括报纸、书刊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等;而新兴媒介是以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为特征的,集文字、声像为一体。 新闻传播媒介通过有组织的技术传播,快速、高效的向公众传递信息,提供娱乐服务;体育产业则向人们提供体闲观赏和娱乐享受的服务。体育产业作为娱乐业的一部分,历来就与各种大众传媒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当今社会竞技体育产业和新闻传播媒介的发展上看,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形成了更为密切的关系。任何一种传媒对体育运动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电视对竞技运动的影响最为深远。大众传媒利用自身在信息传递上的优势,使竞技体育的影响扩大到世界的各个角落。通过电视等媒介的宣传、报道,使更多的人开始注意并逐渐热爱竞技体育,这不仅使得到现场观看体育比赛的人数越来越多,而且使许多的人通过观看电视体育节目,阅读报刊、杂志上有关体育的报道,更加关心和支持竞技体育的发展。由于越来越多的电视、广播等电子媒体观(听)眾对体育比赛的热爱,使购买比赛转播权的费用也越来越高,为此增加了竞技体育发展所需要的经济来源。同时.为了使电视在转播体育比赛中能有更多的时间插播广告,增加广告费收人,许多竞技体育项目对竞赛规则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和调整,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体育产业的媒介化生存就是指媒介不仅与传播体育信息有关,而且决定体育产业的生存和发展;体育也不仅仅只是一种传播信息的载体,而是一种特殊的传播媒介。媒介,为体育产业的DNA,迅速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要素;而体育,作为一种特殊媒介资讯,同样成为媒介产业发展的支点之一。所谓体育媒介化生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体育产业媒介依附论,即体育产业对新闻传播媒介的依附性,它揭示出传播媒介和体育产业的特殊关系与内在联系,能够为中国体育产业经营与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二是体育媒介论,是指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播媒介,体育以媒介的状态现实存在,具有营销载体的功能。 体育作为一种特殊媒介具有营销载体的功能。体育媒介资源的开发已经成为专门的营销活动领域。从媒介环境分析的角度而言,体育和其它大众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一样,可以准确地客观地反映社会现实场景。从商业信息传播规律角度而言,体育同样可以提供有效的时间和空间供编辑和使用,可以负载商业信息在时间范围和空间领域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着。体育又具备自身的媒介特点:普通的媒介不能同时刺激人的全部感应系统和充分引起大众注意力,体育恰恰弥补了媒介的这点不足;同时他还积极调动了人的参与意识,双向沟通的能力强;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展望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展望 陈林祥,罗普磷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体育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逐步走上正确的发展轨道。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体育产业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同时,我国政府对体育产业提供了大量的优惠政策,体育产业将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体育产业;现状;市场需求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An Analysis of Present Situation of and Expect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Sports Industry CHEN Lin-xiang,LUO Pu-Lin (Wuhlan Physical Education In stitute,430079) Adstract: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 y in Chin aduring the reform of economic system,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 Chi na has gone through three different historical phases and has come in o the right d evelopment track gradually, Within the

period of the rapid growth,people's income su bstantially increase,creat a big market demand for sport industry,the go ve rnment of china also gives many preferential policies to sport industry.in orde r to its development,Sports industry, a new and expanding industry in China,will gradually become a new increasing point in national economy of china amd will has broad developmenf pro spe cts. Key words:Sports industry;present situation;market demand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体育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199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明确地把体育列为第三产业的第三个层次。1996年,中国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明确指出:“体育要走社会化、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为此,国家体育总局也制定了《1995年至2010年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纲要》,使中国体育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中国的体育也正在由原有的事业福利型向产业公益型转变,体育产业作为中国新兴的朝阳产业,正在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1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把体育当做社会主义的一项福利事业来认识,体育与文化、教育、卫生等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所制约,体育的发展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而对于体育本身的经济功能,即:体育的产业性质缺乏足够的认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体育与国际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人们对体育的产业性质得以重新认识,“体育产业”一词也就随着人们对体育的产业性质认识的不断深化而应运而生。从产业划分角度来看,体育产业原本是以体育服务为主要劳务产品的产业,属于第三产业的范围。但是,从世界各国体育产业发展的趋势来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往往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很难对各产业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 体育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体育是金色的,耀眼的不仅仅挂在健儿胸前的金牌,还有一座远未被充分开掘的“金矿”——体育产业。 2014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推动大众健身。此次常务会议,从国家层面力挺体育运动产业,这无疑为这一产业的深化改革吹响了号角。 体育产业成为下一个“金矿”已经若隐若现。在业界看来,简政放权,给体育产业不断松绑,将释放出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其前景值得期待。 2013年,体育产业领域并不平静,如期而至的改革大潮和社会各界要求改变体育发展现状的倒逼与追问,当然还来自于体育界自身在改革破冰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困惑与纠结;2014年,体育产业领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求新求变所积聚的内在动力,改革大势所释放的利好与激励,当然也还来自于改革所必然触动的自身利益以及由此带来的挑战。 (一)政策红利释放 2014年9月2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和大众健身,并制定了取消审批、优化环境等具体措施。国务院支持体育产业发展,使得体育产业摆上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高度,其灿烂前景值得期待,体育产业黄金时代正式开启。 似乎在一夜之间,体育产业成为产业政策红利的一个释放窗口。 继财政部发布9月初调整体育彩票竞猜规则后,备受关注的体育产业改革政策也相继落地。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从三方面具体提出了改革体育产业的措施。 1、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放宽赛事转播权限制,最大限度为企业“松绑”。姚明就曾吐槽,要想办一个简单的街头3人球赛都得经过审批。下放赛事审批权限,将激发民间资本参与举办体育比赛的热情;转播权的出售,也可以带来充分的市场竞争,这些都会带来很大的商业效应。 2、盘活、用好现有体育设施,积极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在更好地服务群众的同时提高自我运营能力。近期,“大妈广场舞”成了舆论关注的热点。抛开其中的种种议论不谈,老年人对健身场地的“争夺”,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滞后,也表明体育消费尚有巨大潜力有待开掘。城市里的体育场馆,很多都建立在市中心,供给重要比赛使用,不仅利用率低,也不能满足广大普通民众的健身需要。

中国体育活动新闻传播开发变化

中国体育新闻传播发展 一.概况:体育新闻的起源及特征 1.体育新闻的起源 虽然新闻界对新闻的定义存在着某些分歧, 但是陆定一所说的“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已经获得了多数人的认同。事实是第一性的, 新闻是第二性的, 先有事实, 后有新闻。对于体育新闻而言也是如此, 先有体育实践, 然后才有体育新闻。在原始的部落生活中, 孕育着“体育”因素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身体活动, 不可能被看作是“体育”, 因此也不可能有体育新闻的传播和报道。 公元前776年古希腊召开的第1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第1次传播优胜者的记录和名声, 可以看作是最早出现的体育新闻, 尽管有着293届历史的古奥运会除了一些文物和考证所留下的优胜者的遗迹以外, 并没有留下当时体育新闻的记载。据国外报刊史学家的考证, 外国的报业16世纪中叶在欧洲开始出现, 最早在德国, 以后在荷兰、英国、法国、瑞典等地逐渐流行, 当时主要反映政治动态和宗教传播, 至于有否体育内容已无可查考。近代体育新闻的倡导者是美国新闻事业家约瑟夫·普利策, 他于1883年买进纽约《世界报》以后, 着手改

革, 形成近代报业的雏形。普利策掌握读者脉搏的跳动, 首先成立了体育编辑部, 配备专职体育记者, 发表体育消息。到19世纪末, 美国报纸都有体育新闻, 以后又专门开辟了体育版面。 中国的体育新闻起步与国外相比, 则要晚二、三十年, 但是它有自身的发展过程。随着闭关自守的封建社会的瓦解, 资本主义的发展, 西方的教育、文化同时进入了中国, 现代教育从不同角度渗透到各个角落。辛亥革命前后, 孙中山、蔡元培、秋瑾等都积极宣传体育; 五四运动前后,毛泽东、周恩来、陈独秀、恽代英发表倡导现代体育的文献。目前可以看到的, 最早的是1916年6月, 恽代英发表的《学校体育之研究》; 1917年, 毛泽东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体育之研究》; 周恩来在编辑天津南开校刊时, 发表了79篇体育消息和报道。最早出现的体育刊物, 是由留日学生徐一冰主办的《体育杂志》, 以后又陆续出现了《体育周报》、《体育季刊》、《浙江体育》、《勤奋体育月报》等刊物, 这些刊物杂志对宣传和报道体育界的重大事件都作出了不少贡献。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体育运动和体育宣传出现了另一番景象。1942年9月, 延安召开九一扩大运动会, 《解放日报》出版了两期“体育特刊”。重庆出版的《新华日报》也十分重视体育宣传。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体育运动得到了蓬勃发展, 体育宣传也进入了一个划时代的新时期。1950年《新体育》杂志创刊, 1958年, 第1份全国性的《体育报》诞生, 现在全国和各省、市、自治区综合性报纸都十分重视体育新闻, 大部分省、市、自治区都有自己的体育报刊

体育场馆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体育场馆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6版) 报告编号: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a2588791.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中国体育场馆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6版) 报告编号:1822210←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720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4006-128-668、、66182099传真: Email: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体育场馆的产业属性是由它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决定的。在198 5年制定的三次产业划分标准中,体育产业被置于第三产业的第四层次,构成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体育产业没有次级分类,对体育的描述是“包括组织和举办的各种室内、外体育活动以及对进行这些活动的场所和设施的管理。”在为数不多的文字中阐明了体育场馆的产业地位,但并没有引起体育管理部门和理论研究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2003年,国家统计局制定了新的三次产业分类标准,体育产业在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大类中独立存在,地位得到明显提升,并对体育产业小类所包括的各种产品生产或劳务(服务)活动的范围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解释。对体育场馆所包含的产业内容也作了规定,包括体育系统内部的管理活动和对外经营管理活动(不包括投资建设活动)。体育场馆成为衡量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我国体育场馆今后的发展定位和服务方向提供了政策依据。 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内容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体育场馆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 16版)显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改善,精神生活领域在不断拓宽,大量的闲暇时间和剩余的金钱使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体育集健身、娱乐、时尚为一体,逐渐成为人们消费的热点,各种体育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体育场馆作为休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内学者鲍明晓说,时至21世纪,体育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体育场馆是人们从事体育活动的

浅析新媒体发展对体育新闻传播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a2588791.html, 浅析新媒体发展对体育新闻传播的影响 作者:蒋琪 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7年第03期 摘要:新媒体的出现给体育新闻传播带来空前未有的变革,在8月份结束的里约奥运会中,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手段,在此次奥运会上了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以新媒体为核心的传播手段已经形成。该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新媒体的概念为切入点,来具体分析新媒体在体育新闻传播中的积极作用以及衍生出的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体育新闻传播影响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1(c)-0151-0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身心的享受,体育已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育运动也已然成为了人们增强体质、强身健体的重要手段。人们在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体育信息,体育新闻传播已经成为现代传媒不可或缺的重要传播内容。而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发展来的新媒体,较之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尤其是在今年的巴西里约奥运会中,彰显出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迥然相异的独特优势。 什么是新媒体?其是指除去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外,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条件下,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讯网、卫星等手段,以及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平台,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它们在报道时以全方位的形式、多视角的内容传播奥运新闻和民众的反应,最终在里约奥运会上实现最佳传播成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下的定义: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渠道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形态。 新媒体的主要类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移动通讯类:如手机短信、手机电视、手机报纸、手机广播等;互联网类:如虚拟社区、博客、微博、微信、各大网站、电子邮箱、QQ等;新电视技术类:如数字电视、网络电视、移动电视等。它们都是依据数字信息技术,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因此新媒体具有即时性与时效性、交互性、多媒体化及个性化等主要特点。 1 新媒体发展对体育新闻传播的积极作用 新媒体的即时性与时效性,表明了其传播速度快的特征。就现在的网络及数字技术而言,网民通过手机、电脑或者其他移动智能终端能够快速发布和及时接收信息,改变了传统媒体计划性的传播方式,真正实现了无时间和无地域限制的传播。在重大的体育赛事传播上,新媒体

大学体育科学锻炼网课答案

一.单选题(共10题,40.0分) 1 美国运动医学会建议肥胖症患者的运动时间至少在 (4.0分) ?A、 60~90分钟之间 ?B、 30~50分钟之间 ?C、 100~120分钟之间 ?D、 15~20分钟之间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得分:4.0分 2 一般来说,超量恢复常在运动后()天内出现。(4.0分)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得分:4.0分

3 短时间重复训练法,练习者所承受的负荷强度(4.0分)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得分:4.0分 4 一位男士的身高是180cm,他的标准体重应该是(4.0分)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得分:4.0分 5 一位女士的身高是160cm,她的标准体重应该是(4.0分)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得分:4.0分 6

关于“未病先防核心”的正确说法是(4.0分)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得分:4.0分 7 中医把体质类型分为()种(4.0分)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得分:4.0分 8 _______是世界公认的防治肥胖的经济、有效、无毒副作用的方法和根本措施,也是终身科学地控制体重的最佳方案。 (4.0分) ?A、 减少睡眠 ?B、 适量运动

?C、 饮食调整 ?D、 饮食调整结合适量运动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得分:4.0分 9 以下不属于预防运动中暑的方法有_______。 (4.0分) ?A、 在高温炎热环境下锻炼时,应适当减少运动量和锻炼时间,要尽量避免在烈日下锻炼 ?B、 夏天在室内锻炼时,注意良好的通风,并备有低糖含盐的饮料 ?C、 室外锻炼时,应戴白色凉帽,穿宽松浅色运动服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一、体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体育与经济的相互作用) 二、我国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现状(+第九章体育产业现状) (一)我国体育产业格局初步形成,但整体素质较为低下 (二)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规模逐渐扩大,但仍面临挑战 三、我国体育产业存在的问题 1.体育产业市场化程度较低、体育市场体系不够健全。 2.体育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发展不平衡。 3.没有强有力的体育产业发展政策的支持。 4.体育经营人才缺乏;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缺乏特色。 5.体育市场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程度不够。 由于我国法制从总体上而言还不够健全,在体育市场的管理和规范上也存在着很多漏洞,这严重制约着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壮大。我国体育市场管理规范化程度不高主要表现在我国体育产业目前还没有一个覆盖全国的行业管理标准。不仅在总体上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规范,各个地区和部门在政策法规的制定上也存在矛盾甚至相冲突的地方,这些都制约着统一和有序的全国体育产业市场的形成。

3 体育产业的发展措施(+六项重点任务、七项主要措施) 1.深化体育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提高体育产业市场化程度,加强体育产业市场体系建设。 2. 加大对体育产业市场的投资力度 3.加快体育产业配套立法建设,加强对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持 4.多渠道、多方案培养和引进复合型的体育产业管理优秀人才 5.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产品和品牌 6.着力推进体育市场体系建设 7.创建我国体育产业的文化理念与品牌意识 8.顺应经济全球化、社会多样化的发展契机,积极推进体育产业的国际化 总而言之,我国的体育产业经济发展虽然已经初步形成规模,但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体育市场发展不平衡、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等,体育运行机制仍不完善。因此,应对我国的体育产业经济发展对策进行探讨,不断总结和学习国外经济发达地区的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经验,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走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经济发展与完善。

未来五年,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

未来五年,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 体育产业发展前景展望体育是金色的,耀眼的不仅仅挂在健儿胸前的金牌,还有一座远未被充分开掘的金矿--体育产业。2014 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推动大众健身。此次常务会议,从国家层面力挺体育运动产业,这无疑为这一产业的深化改革吹响了号角。体育产业成为下一个金矿已经若隐若现。在业界看来,简政放权,给体育产业不断松绑,将释放出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其前景值得期待。2013 年,体育产业领域并不平静,如期而至的改革大潮和社会各界要求改变体育发展现状的倒逼与追问,当然还来自于体育界自身在改革破冰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困惑与纠结;2014 年,体育产业领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求新求变所积聚的内在动力,改革大势所释放的利好与激励,当然也还来自于改革所必然触动的自身利益以及由此带来的挑战。(一)政策红利释放2014 年9 月2 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和大众健身,并制定了取消审批、优化环境等具体措施。国务院支持体育产业发展,使得体育产业摆上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高度,其灿烂前景值得期待,体育产业黄金时代正式开启。似乎在一夜之间,体育产业成为产业政策红利的一个释放窗口。继财政部发布9 月初调整体育彩票竞猜规则后,备受关注的体育产业改革政策也相继落地。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从三方面具体提出了改革体育产业的措施。1、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放宽赛事转播权限制,最大限度为企业松绑。姚明就曾吐槽,要想办一个简单的街头3 人球赛都得经过审批。下放赛事审批权限,将激发民间资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纲要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纲要 中国网 | 时间: 2007-01-19 | 文章来源:中国网 发展体育产业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推进体育改革、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加快体育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深化体育改革、转换机制;拓展体育事业发展的经费渠道;满足随着小康生活水平的实现,社会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对于增强体育事业发展活力、保证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的实施和实现,有着重要意义。 一、体育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重点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发展体育产业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要改变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体育发展模式,深化体育改革,转换机制,依靠改革促进发展; ——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必须坚持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协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要坚持国家办与社会办相结合,充分调动和发挥各行业和各社会团体发展体育产业的积极性; ——要坚持“以体为本”的原则,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体育产业发展道路。 (二)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包括三大类别 第一为体育主体产业类,指发挥体育自身的经济功能和价值的体育经营活动内容,如对体育竞赛表演、训练、健身、娱乐、咨询、培训等方面的经营;第二指为体育活动提供服务的体育相关产业类,如体育器械及体育用品的生产经营等;第三类指体育部门开展的旨在补助体育事业发展的其它各类产业活动。 改革开放十多年来,体育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为加快体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总的来说,体育自身的价值潜力和优势尚未充分发挥,体育产业的支柱性产业主体尚未形成,体育产业的本体化发展还有待加强,体育产业工作还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体育事业迅速发展的需要。 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发展体育产业要充分发挥体育自身固有的潜力和优势,重点发展体现体育自身经济功能和价值的主体产业,努力培育和发展体育市场,使之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根本;积极开展体育相关产业;因地制宜、适度发展其它各类产业经营活动。 (三)发展体育产业的目标 争取用15年左右时间,逐步建成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规范发展的体育产业体系。 ——到本世纪末,基本形成以体育主体产业为基础、多业并举、多种所有制并存、共同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重点培育和发展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体育人才、技术信息市场和体育用品市场等,促使体育的有关固定市场与流动市场、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等各级各类市场充分发育,初步形成符合我国国情、比较健全而完善的体育市场体系; ——力争一批体育事业单位通过自身经营优势和潜力的发挥,立足体育产业的发展,

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体育产业不同于体育事业,体育事业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社会精神文明的需求,更注重社会效益,具有公益、福利的性质;而体育产业的重要目的则是谋求获利,更注重经济效益,因而具有商业的性质;在资金来源方面,我国现行的财税政策是事业单位的经费由国家财政拨款,企业所需资金由银行贷款,到期还本付息,办事业不收税,办企业则按利率收取利税,当体育事业向体育产业转化后,经费下拨情况就会发生变化,根据其产业发展的运行机制,强调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在经济性质方面,事业经济性质是产品经济,运行机制主要靠行政指令,要求以福利、公益为主,以社会效益为主;产业经济性质是商品经济,运行机制靠市场调节,要求以经营为主,在提高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体育产业包括体育本体产业、体育外围产业、体育中介产业和体育产业消费者等。其中,体育本体产业是整个体育产业的核心,包括体育竞技业与大众健身业;体育外围产业的产业链包括体育用品商、体育器材商、体育服装商、体育旅游业商、体育博彩商和体育建筑商等;体育中介产业的产业链包括体育广告商、体育赞助商和体育保险业等。而体育消费者是体育产业的决定力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体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体育不仅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也不再是仅仅为了身体健康需要的产品,随着体育事业的产业化日益完善,体育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可供娱乐的消费品。为了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的需要,专门从事体育服务产品生产和经营的人也越来越多。 编辑本段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纲要 发展体育产业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推进体育改革、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加快体育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深化体育改革、转换机制;拓展体育事业发展的经费渠道;满足随着小康生活水平的实现,社会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对于增强体育事业发展活力、保证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的实施和实现,有着重要意义。 一、体育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重点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发展体育产业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要改变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体育发展模式,深化体育改革,转换机制,依靠改革促进发展; ——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必须坚持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协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要坚持国家办与社会办相结合,充分调动和发挥各行业和各社会团体发展体育产业的积极性; ——要坚持“以体为本”的原则,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体育产业发展道路。 (二)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包括三大类别

中国的体育发展史

中国的体育发展史 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后相继在德国、美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迅速开展。1772年英国皇家炮兵中尉约翰逊(Robert Johnson)撰写的《论滑冰》在伦敦出版,这是世界上出版的第一部涉及到 花样滑冰的书籍。1863年美国芭蕾舞表演艺术家海因斯(Jackson Haines)将滑冰运动与舞蹈艺术融为一体,在欧洲巡回表演,丰富了花样滑冰的内容和形式。1868年美国的丹尼尔梅伊(Daniel Mey)和乔治梅伊(George Mey)首次表演双人滑,这是世界上有记载的 最早的花样滑冰表演。1872年奥地利首次举办花样滑冰比赛。1896年在俄国彼得堡举行首次世界男子单人花样滑冰锦标赛,1906年在瑞士达沃斯举行首届世界女子单人花样滑冰锦标赛,1952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第一次世界冰上舞蹈锦标赛。花样滑冰的冰场长56~61米,宽26~30米,冰的厚度不少于3~5厘米。1924年被列为首届冬奥会比赛项目。有男、女单人滑(1924年列入),男女双人滑(1924年列入)和冰上舞蹈(1976年列入)4个比赛项目。每个国家和地区每项限报3人(队)。与其他竞技运动不 同,花样滑冰是一项艺术与运动结合的体育项目,除了要掌握冰 上技术,对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有极高的要求。在音乐伴奏下, 运动员在冰面上滑出各种图案、表演各种技巧和舞蹈动作,裁判 员根据动作评分,决定名次。奥运会花样滑冰有四个项目:男子单人滑、女子单人滑、双人滑和冰舞,比赛均在室内进行。它要求

在60米30米的冰场上,运动员以40公里/时的速度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的同时,还要用自己的艺术表演诠释背景音乐,感染裁判、观众。这项运动涵盖了体育、艺术、音乐、舞蹈、服装设计、化妆……因此对运动员到教练技术以外的要求都非常之高。 花样滑冰比赛标准场地长60米,宽30米(长不得少于52米,宽不少于26米),近似长方形场地(四个角是弧形的而不是直角),室内冰场室温应保持在15℃以下,冰面温度应调节在-5℃~-6℃,冰面厚度为3厘米~5厘米。花样滑冰是冬季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运动员穿着脚底装有冰刀的冰鞋、靠自身力量在冰上滑行,表演预先以技术动作为基础编排的节目。 花样滑冰是技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一个冰上运动项目。在音乐伴奏下,在冰面上滑出各种图案、表演各种技巧和舞蹈动作,裁判员根据动作评分,决定名次。国际滑冰联盟规定的比赛项目有单人花样滑冰、双人花样滑冰和冰上舞蹈3个项目。说到花样滑冰就不得不提冰上的金童玉女,申雪和赵宏博。他们取得的成绩令人敬佩。1998年,长野冬奥会双人滑第51999年,世锦赛双人滑亚军 2000年,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冠军 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铜牌 2002年,世锦赛双人滑冠军 2002年,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亚军

体育新闻传播发展

体育新闻传播发展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国体育新闻传播发展 一.概况:体育新闻的起源及特征 1.体育新闻的起源 虽然新闻界对新闻的定义存在着某些分歧, 但是陆定一所说的“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已经获得了多数人的认同。事实是第一性的, 新闻是第二性的, 先有事实, 后有新闻。对于体育新闻而言也是如此, 先有体育实践, 然后才有体育新闻。在原始的部落生活中, 孕育着“体育”因素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身体活动, 不可能被看作是“体育”, 因此也不可能有体育新闻的传播和报道。 公元前776年古希腊召开的第1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第1次传播优胜者的记录和名声, 可以看作是最早出现的体育新闻, 尽管有着293届历史的古奥运会除了一些文物和考证所留下的优胜者的遗迹以外, 并没有留下当时体育新闻的记载。据国外报刊史学家的考证, 外国的报业16世纪中叶在欧洲开始出现, 最早在德国, 以后在荷兰、英国、法国、瑞典等地逐渐流行, 当时主要反映政治动态和宗教传播, 至于有否体育内容已无可查考。近代体育新闻的倡导者是美国新闻事业家约瑟夫·普利策, 他于1883年买进纽约《世界报》以后, 着手改革, 形成近代报业的雏形。普利策掌握读者脉搏的跳动, 首先成立了体育编辑部, 配备专职体育记者, 发表体育消息。到19世纪末, 美国报纸都有体育新闻, 以后又专门开辟了体育版面。

中国的体育新闻起步与国外相比, 则要晚二、三十年, 但是它有自身的发展过程。随着闭关自守的封建社会的瓦解, 资本主义的发展, 西方的教育、文化同时进入了中国, 现代教育从不同角度渗透到各个角落。辛亥革命前后, 孙中山、蔡元培、秋瑾等都积极宣传体育; 五四运动前后,毛泽东、周恩来、陈独秀、恽代英发表倡导现代体育的文献。目前可以看到的, 最早的是1916年6月, 恽代英发表的《学校体育之研究》; 1917年, 毛泽东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体育之研究》; 周恩来在编辑天津南开校刊时, 发表了79篇体育消息和报道。最早出现的体育刊物, 是由留日学生徐一冰主办的《体育杂志》, 以后又陆续出现了《体育周报》、《体育季刊》、《浙江体育》、《勤奋体育月报》等刊物, 这些刊物杂志对宣传和报道体育界的重大事件都作出了不少贡献。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体育运动和体育宣传出现了另一番景象。1942年9月, 延安召开九一扩大运动会, 《解放日报》出版了两期“体育特刊”。重庆出版的《新华日报》也十分重视体育宣传。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体育运动得到了蓬勃发展, 体育宣传也进入了一个划时代的新时期。1950年《新体育》杂志创刊, 1958年, 第1份全国性的《体育报》诞生, 现在全国和各省、市、自治区综合性报纸都十分重视体育新闻, 大部分省、市、自治区都有自己的体育报刊和体育节目, 培养了一大批体育记者、编辑、评论员、播音员等, 形成了一支具有规模的体育宣传队伍。2.体育新闻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