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3单元3.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教案设计

【2020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3单元3.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教案设计
【2020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3单元3.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教案设计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三单元教学设计

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3.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下3.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教案

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东----南----西 太阳在天空中的高低变化:低----高----低 早上影子在西偏南方向,太阳在东偏北方向;中午影子在正北方向,太阳在正南方向;下午影子就在东偏南方向,太阳在西偏北方向。同时,清晨和傍晚的影子最长,太阳的位置最低;中午的影子最短,太阳的位置最高。 播放视频《根据影子确定太阳的方向》化。 观看视频 4.拓展提高简易日晷与真正日晷的相同与不同? 相同:都是计量时间的仪器,都由晷针和晷盘构 成。 不同: 简易日晷晷盘没有刻度,只能根据影子的方向和 长短大体判断时间。 真正日晷晷盘有刻度,可以准确的计量时间和时 刻。说一说相同和不 同。 了解日晷更多知 识。知道简易日 晷与真正日晷的 相同与不同。 作业布置完成同步练习题课后作业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日 晷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太阳位置的变化会引 起物体影子的变化。并掌握和制作简易日晷的方 法,能根据观察记录纸上的信息,实事求是地分 析一天之中影子的变化规律。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板书 3.2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探索活 动,真切感受太阳和影子永无止境的有规律的运 动和变化。认识到太阳的运动和影子之间的关 系,感悟到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往往包含着值得我 们探究的科学道理,意识到科学探究永无止境。 本课的观察实验因为时间和场地的限制,是以出 示教学课件的形式完成的,学生不能亲身体验实 验,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因此我布置课后任务, 让学生开展实验探究,获得观测体验。

阳光下的影子教学设计

《阳光下的影子》教学设计(1)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的第二课。本课是在阳光下(室外)研究光和影的关系,是对上节课在探究活动中所发现的规律在自然环境中的验证、拓展和进一步理解。本课不仅是上节课的延续,同时还为学生接下来学习“光是怎样传播的”的内容做好了准备,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因为影子的产生和其特点正好反映了光直线传播的规律。 二、学生分析 学生能说出太阳是东升西落的,大部分能画出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是由西到东且影子在正午的时候是最短的。但五年级的学生在长时间的探究活动中缺乏耐心,特别是在等待时学生难以忍受孤独,希望通过本节课的验证实验,学生能够体会并初步克服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孤独与艰辛。 三、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一天中,正午时影子最短,(清晨和/或)傍晚时,影子最长。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2)根据一天中影长变化的数据制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 (3)根据绘制图表,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4)说出生活中人们对影子变化规律的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2)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和如实记录数据。 (3)能够如实地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运用合理的数据进行推理。四、重难点 重点: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

难点:整理实验数据,绘制成柱状图。 五、器材准备 长4cm的小木棒,超轻粘土,A4纸,铅笔、指南针,地平式日晷 实验装置图示及说明: 1、超轻粘土用来将小木棒固定在A4纸上,方便学生测量影子。 2、选用4cm长的小木棒是为了防止影子太长而无法在A4纸上记录完整。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上节课我们在教室里探究了光和影的关系。今天,我们把实验的材料搬到操场上,你猜猜看,给你一天的时间,你觉得小木棒的影子会怎么变化 (二)实验观察 1、出示、讲解实验装置的组装方法,并用指南针确定方向,在A4纸上做好标记,并用重物固定。 2、提示观测记录的内容:(1)太阳的方向和影子的方向(2)影子的长度(3)观测记录的时间(年/月/日/时/分) 3、学生实验。课堂上,每隔10分钟观测记录一次;课后,在其它课下课后观察记录,直到放学。 教师在巡视时要及时指出学生在实验中的问题,适时地帮助学生。 第二课时 (三)数据整理 1、由于我们测量的数据表较多,比较杂,我们可以将不同的数据分类处 理。我们可以将“影子的长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绘制成柱状图,它能更容易地发现影子变化的规律,也能获得更多的信息。

四年级科学上册4.2阳光下的影子教案新人教版(最新版)

2.2阳光下的影子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3、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过程与方法 1、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 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3、一天中影子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 4、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 5、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 2、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如实记录数据 3、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 二、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日晷的图片或课件 分组实验:简易的日影观测仪、指南针 三、教学重、难点 探究影子的特点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1.知识回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光和影,了解了影子的三个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阳光下的影子又会有怎样的特点呢?首先,我们先一起来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看看同学们都掌握的没有。(学生举手说,不要齐回答) 2.观察阳光下的影子:

一天之中,我们的影子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PPT出示大树在阳光下影子的变化) (讲解太阳是东升西落的,太阳的方向是东---偏南---西。) 看了刚刚的示意图,那同学们们觉得阳光下的影子变化有怎样的特点? ------清晨长,逐渐变短,中午最短,然后逐渐变长,太阳落山时最长;影子方向和太阳方向相反。 3.做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 同学们刚刚猜测了这么多影子的特点,那想不想自己观察一下呢? 在观察之前呢,我们首先要做一个工具,来辅助我们更好的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是什么呢?-----简易的日影观测仪。 制作步骤:a.准备一块平滑的木板 b.在木板上黏上一张和木板同样大小的白纸 c.用橡皮泥把铅笔或小木棍垂直固定在木板上 制作好日影观测之后我们是不是就要进行观察了啊?那到底怎样观察呢?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或者说你准备采用怎样的方法来观察? (在学生回答完之后,PPT出示方法和记录表,必要的话,可以每个学生发一张) 4.反馈总结: 同学们都会去观察过了吗?你的观察结果是怎样的? 那你们能根据你们的观察结果,影子长短的变化来制作一个柱状图吗? (讲明制图要求,横轴、纵轴表示的数据) (出示自己观察之后制作的柱状图)老师会去也仔细观察了太阳下影子的变化,来看看我的数据。从我的数据中你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啊? 所以你们觉得一天中,阳关下的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时候影子最长?什么时候影子最短? -------影子长短变化:清晨长,逐渐变短,中午最短,然后变长,到太阳偏西快落山时最长。 太阳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影子总是和太阳方向相反。 太阳:东—偏南—西 影子:西—偏北—东 知道了阳光下影子的变化特点,那你们能说说这个发现有什么用处吗? 其实啊,人们在很早的时候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了。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1.《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活动,知道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过程中,初步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进行科学观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亲历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 能够学会记录和学会讨论。 教学过程 一、看看课文插图。 1.引领学生看科学课本第2页中大树的图片。 问:从图片上看大树,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 二、想想曾经所见。 1.组织讨论: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你曾经看到过一些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 3.比较:与刚才看图片得到的信息相比,内容丰富了,为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图片所提供的信息是很有限的,如果要获得更丰富的信息,必须选择真实的事物作为观察的对象。 三、再看真的大树。 1.如果现在再去看一看真的大树,是不是能够看到更多的内容呢? 2.比较:现在再去看一看大树,与刚才我们回忆曾经看过的大树,又有什么区别呢? 3.小结:带着目的去看一棵真正的大树,会比随意地看看的内容要多。带着目的去看真实的事物,才是科学课中进行的观察。 四、实地观察大树。 1.讨论: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们想观察什么? 2.讨论:怎样做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你打算用哪些方法来观察? 3.小组为单位,实地进行观察,并记录(科学记录本)。 4.小结:交流实验记录。

2.《校园的树木》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二)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学情分析】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

《阳光下的影子》教学设计

阳光下的影子 一、前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中第2课。阳光和影子是同学们进入光学世界的第二课,是为以后研究光的传播、光的反射等问题的基础知识,教材通过“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和“整理我们的记录”两部分从而总结出阳光下物体影子规律。整个教材引导学生模拟实验的形式发现并解决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并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实验规律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年龄约11—12岁。阳光和影子的变化,学生们太熟悉不过了,即使是低年级的学生也不陌生,可越是习以为常的变化往往会令同学们忽视。前面他们已经学习了光和影,所以对于阳光和影子有了些专业的认识。本课通过让学生模拟实验的形式,让学生们通过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从而知道阳光与影子的关系,发现阳光照射下影子变化的规律,知道可以通过影子的变化从而推断太阳的变化。此外五年级的学生即将升入中学,更应培养他们学习光学的兴趣,并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研究问题,如绘制表格和柱状图,还可以进一步感知人类生活离不开太阳。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别一天中影子的变化和阳光的变化。 难点:理解阳光与物体、物体与影子之间的关系,归纳阳光下影子的

变化规律;绘制表格和柱状图。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教学的前端分析,在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的指导下,我将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 影子方向随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和太阳方向相反 2.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最高,影子 最短,太阳最低,影子最长) 3.人们很早之前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2)过程与方法 1.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 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3.一天中影子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 4.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 5.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 规律的 2. 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如实记录数据

2021学年科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

三年级科学学科教学设计 第1单元第7课时总课时数:32 授课时间:2014年9月29日备课人:吕东升课题 1.7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学习目标1、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2、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 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3、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有关共同特征的认识 4、通过对植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重点了解植物的一些共同特点 难点通过阅读资料来总结植物的一些特征 教学 准备 教学过程 一、植物的生长需要 1、回忆:我们的周围生长着许多植物,我们已经认识了大树、狗尾草、水葫芦和 金鱼藻。我们还知道哪些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记录在下面的记录单里。 陆生植物水生植物 2、思考:植物需要什么才能正常生长?(植物的生长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请交流。请补充阅读P21的“植物需要阳光”。 陆生植物的生长需要___泥土、养料、水分、阳光和空气 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___水分、阳光和空气 能用唯恩图记录下它们生存需要的共同点吗? 二、了解植物的一生 1.思考:植物的一生经历了哪些变化?(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枯死) 2.请看教材P17页图:向日葵的一生,我们能找出向日葵一生的几个典型生长阶段吗?(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这是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 3.看教材P18页图:一棵大树的一生,你们能找出与向日葵一生的相同和不同吗?(大树与向日葵一生的相同点:它们都有经历发芽、幼苗、枯死三个阶段。大树与向日葵一生的不同点:寿命的长短不同,大树的寿命长,向日葵的寿命短。) 4.交流:从这些植物的一生中,我们明白了什么?(每种植物都有几种生长不同的 阶段,它们的生长都需要水、阳光和空气,寿命有长也有短,但最终这些植物还是会死亡。) 三、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1.思考:在我们对植物进行了这些观察和研究之后,我们能够说出植物的哪些共同 特点?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2.整理:翻看前几课的唯恩图记录,比较各共同点,然后整理记录于纸上。 植物的共同特点: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教案五上2.阳光下的影子

2.阳光下的影子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3、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过程与方法 1、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 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3、一天中影子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 4、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 5、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 2、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如实记录数据 3、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日晷的图片或课件 分组实验:简易的日影观测仪、指南针 【教学重、难点】 探究影子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

(3)看书上第26页,根据我们上节课的研究,推测一下大树的影子在一天中发生的变化情况,并让学生说说理由。 2、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 (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 (2)学生认真阅读科学书上的说明,明白观察的目的和观察记录的方法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但每个人都要记录小组的观测结果 3、整理我们的记录 (1)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观测数据 (2)教师讲解如何把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整理成柱状图:纵轴表示影长,横轴表示时间 (3)每个学生自己将数据整理成柱状图 (4)分析柱状图: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我们还有什么发现? (5)关于祖国西部地区,影子最短时不是12时的说明 4、日影观测仪 古人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 【作业设计】 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 【板书设计】 2.2阳光下的影子 铅笔影子的变化: 观察时间太阳位置和方向影长 影子变化柱状图: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3.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教案+反思

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教学目标】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3.画出一天中影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 4.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 5.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 【教学重难点】 1.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2.画出一天中影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 3.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铅笔、铅笔底座、平板、观察纸、指南针、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影子吗?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根据经验汇报,教师板书。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制作简易日晷。 (1)教师指导学生仿照课本P45制作简易日晷,明确制作要求:一是画出几个不同大小的同心圆;二是画出两条相互垂直的线段,并标注方向。 (2)学生自主画出简易日晷,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将简易日晷贴在纸板上。 2.观察日影。 (1)教师课件出示观察日影的方法与过程。 (2)学生观察并记录,教师明确方法:根据太阳找方向、对准方向放平纸板(也可用指南针确定方向)、在纸板的中心立上铅笔、在纸板上描绘影子。

3.展示观测结果。 (1)教师课件展示观测纸上的日影描绘图。 (2)学生进行观察并讨论它们的变化规律。 (3)教师引导学生使用随堂学部分的柱状图画出影子的变化情况。 (4)学生展示柱状图,教师巡视指导改进。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 (1)教师提问:在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什么规律? (2)学生自由交流讨论,并汇报结果。 2.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 (1)教师提问:你们能根据影子的变化规律,说说太阳位置是如何变化的吗? (2)学生交流讨论,并回答。 3.教师总结: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由长变短再变长。太阳的位置由东到南再到西。影子的方向变化与太阳相反,由西到北再到东。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阅读资料:了解日晷,并与我们制作的简易日晷比较。 课后活动:在家人的带领下,使用课堂上的方法实地观测日影,总结太阳与日影的变化规律。 【板书设计】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是: 早晨到中午由长变短,中午到傍晚由短变长。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真切感受太阳和影子永无止境的有规律的运动和变化。认识到太阳的运动和影子之间的关系,感悟到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往往包含着值得我们探究的科学道理,意识到科学探究永无止境。 本课的观察实验因为时间和场地的限制,是以出示教学课件的形式完成的,学生不能亲身体验实验,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因此我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开展实验探究,获得观测体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植物 第1课《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谁选择了它们》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第七课。在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知道了生物的多样性。学习第六课后,学生了解到不同种类的生物的特殊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对环境造就生物的多样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本课从同一种类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出发,让学生体会到环境发生改变时,动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丰富学生对环境造就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本课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以青蛙为例,从天敌的角度出发分析不同颜色的草地选择了不同颜色的青蛙。第二环节以狐狸为例,从气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对生物的选择,从而逐渐丰富学生对自然选择的认知。第三个环节主要让学生认识人类对生物的选择。通过三个环节的设置让学生知道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针对环节一,调查了学生见过的青蛙以及见到的地方,发现学生见过的青蛙的体色与环境的颜色有较大的联系。大部分学生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青蛙有保护色,这样不利于被天敌发现。然而,学生对于保护色的了解主要是从电视或者是书本上得知,对于保护色形成的背后原因不甚理解。因此,本课设置了青蛙被捕杀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做以及推测的过程中体验青蛙保护色的形成原因之一,了解自然因素对青蛙的选择。环节二,学生基本上知道气温对动物身体大小、体毛的浓密长短等外形特征的影响,但对于动物裸露在外的器官大小、体形等因素是否受气温的影响还没有建立起一定的观念,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资料帮助学生建构这样的认识。环节三,学生对人工选择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这种经验是零散的,没有建构到概念体系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梳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并体验

教科版(新)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教案1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教案 【教材简析】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这节课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第2课。通过前面1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这一课起,学生将要开始探究光与影。本课将通过一个非常有趣的活动“制作简易日晷”来激发学生探索光影的兴趣。学生需要在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一天的时间去观察,测量并在观察记录纸上画下小短杆的影子变化情况。日晷制作完毕后,学生还要分析影子变化和太阳位置变化的关系。本课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从提出问题、观察记录、制作日晷、研讨分享等过程,充分锻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根据日常生活经验,知道太阳的位置变化会对地球上物体的影子变化产生影响。但影子变化的具体规律,即当太阳的位置发生改变时,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就会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认识是比较模糊的,他们并不能准确表达出这些规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2.了解日晷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 3.知道太阳的位置变化会引起物体影子的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制作简易日晷的方法。 2.尝试小组合作,制定简单的观察记录计划。 3.结合观察记录纸,实事求是地分析一天之中影子的变化情况。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参与小组活动,主动承担小组任务,学会与他人合作。 2.在实验观察中感受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3.对科学观察活动保持较高的兴趣,积极投入到长时间的观察记录中。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古时候人们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和大自然的规律,设计计量时间的仪器,从而方便生活的过程。 2.关注自然规律对技术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难点:进行长时间规范地观察记录,研讨分析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及与太阳位置变化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PPT、学生材料一组。 小组:一块A3大小的纸板、一张A3大小的观察记录纸(见附件1)、两个票夹、一根4厘米长的短杆、指南针、记号笔、直尺、小组讨论记录单(见附件2)、手电筒、日晷套装(工具箱)等。 【课前准备】 在第1课下课前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一块A3大小的纸板、一张A3大小的观察记录纸、两个票夹、一根4厘米长的短杆、指南针、记号笔、直尺,根据老师下发的微课视频-“阳光下物体影子的观察记录方法(见附件)”(可以通过“之江汇APP”课前导学或者班级群等平台发送视频),以4人小组为单位提前记录一天中物体的影子,要求一天中至少记录5次,其中上午、下午各2次,中午1次,记录过程中如有困难可以及时请教老师,下节科学课带来。建议老师在下课时间对学生的记录情况进行关注和指导,及时纠正记录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 [材料准备:多媒体PPT、学生观察记录纸] 1.教师引导: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同学们以4人小组为单位记录一天中物体的影子,咱们都带来了吗?(学生齐说:带来了) 2.揭示课题:咱们干得真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利用咱们带来的观察记录纸来研究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板书: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统编版新教材) 目录 第1 单元1. 水到哪里去了 第1 单元2. 水沸腾了 第1 单元3. 水结冰了第 1 单元4. 冰融化了第1 单元5. 水能溶解第1 单 元6. 加快溶解第1 单元 7. 混合与分离 第1 单元8.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第2 单元1. 感受空气 第2 单元2.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第2 单元3. 压缩空气 第2 单元4. 空气有质量吗 第2 单元5.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第 2 单元 6. 我们来做“热气球”第2 单元7. 风的成因 第2 单元8. 空气和我们的生活第3 单元1. 我们关心天气 第3 单元2. 认识气温计 第3 单元3. 测量气温 第3 单元4. 测量降水量 第3 单元5. 观测风 第3 单元6. 观察云 第3 单元7.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第3 单元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1.1 《水到哪里去了》 课水到哪里去了单元 1 学科科学年 3 题级科学知识 1、常温下,水会蒸发到空气里去 2、蒸发是水的一种形态 学3、水和水蒸气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习科学探索: 目1、通过现象观察,分析、猜测水到哪里去了 标2、通过活动体验,研讨影响水蒸发因素 3、通过模拟实验,感受水蒸发特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 科学态度 细致观察生活、尝试解释生活现象 重1、常温下,水会蒸发到空气里去 点2、蒸发是水的一种形态 3、水和水蒸气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难1、通过现象观察,分析、猜测水到哪里去了 点2、通过活动体验,研讨影响水蒸发因素 3、通过模拟实验,感受水蒸发特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环 节 导入新展示图片,聚焦问题:学生猜测单刀直入,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3.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教案

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教材简析】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这节课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第2课。通过前面1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这一课起,学生将要开始探究光与影。本课将通过一个非常有趣的活动“制作简易日晷”来激发学生探索光影的兴趣。学生需要在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一天的时间去观察,测量并在观察记录纸上画下小短杆的影子变化情况。日晷制作完毕后,学生还要分析影子变化和太阳位置变化的关系。本课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从提出问题、观察记录、制作日晷、研讨分享等过程,充分锻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根据日常生活经验,知道太阳的位置变化会对地球上物体的影子变化产生影响。但影子变化的具体规律,即当太阳的位置发生改变时,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就会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认识是比较模糊的,他们并不能准确表达出这些规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2.了解日晷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 3.知道太阳的位置变化会引起物体影子的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制作简易日晷的方法。 2.尝试小组合作,制定简单的观察记录计划。 3.结合观察记录纸,实事求是地分析一天之中影子的变化情况。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参与小组活动,主动承担小组任务,学会与他人合作。 2.在实验观察中感受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3.对科学观察活动保持较高的兴趣,积极投入到长时间的观察记录中。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古时候人们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和大自然的规律,设计计量时间的仪器,从而方便生活的过程。 2.关注自然规律对技术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难点:进行长时间规范地观察记录,研讨分析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及与太阳位置变化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PPT、学生材料一组。 小组:一块A3大小的纸板、一张A3大小的观察记录纸(见附件1)、两个票夹、一根4厘米长的短杆、指南针、记号笔、直尺、小组讨论记录单(见附件2)、手电筒、日晷套装(工具箱)等。 【课前准备】 在第1课下课前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一块A3大小的纸板、一张A3大小的观察记录纸、两个票夹、一根4厘米长的短杆、指南针、记号笔、直尺,根据老师下发的微课视频-“阳光下物体影子的观察记录方法(见附件)”(可以通过“之江汇APP”课前导学或者班级群等平台发送视频),以4人小组为单位提前记录一天中物体的影子,要求一天中至少记录5次,其中上午、下午各2次,中午1次,记录过程中如有困难可以及时请教老师,下节科学课带来。建议老师在下课时间对学生的记录情况进行关注和指导,及时纠正记录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 1.教师引导: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同学们以4人小组为单位记录一天中物体的影子,咱们都带来了吗?(学生齐说:带来了) 2.揭示课题:咱们干得真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利用咱们带来的观察记录纸来研究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板书: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第2课时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教案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 第2课时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教材简析】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这节课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第2课。通过前面1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这一课起,学生将要开始探究光与影。本课将通过一个非常有趣的活动“制作简易日晷”来激发学生探索光影的兴趣。学生需要在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一天的时间去观察,测量并在观察记录纸上画下小短杆的影子变化情况。日晷制作完毕后,学生还要分析影子变化和太阳位置变化的关系。本课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从提出问题、观察记录、制作日晷、研讨分享等过程,充分锻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根据日常生活经验,知道太阳的位置变化会对地球上物体的影子变化产生影响。但影子变化的具体规律,即当太阳的位置发生改变时,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就会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认识是比较模糊的,他们并不能准确表达出这些规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2.了解日晷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 3.知道太阳的位置变化会引起物体影子的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制作简易日晷的方法。 2.尝试小组合作,制定简单的观察记录计划。 3.结合观察记录纸,实事求是地分析一天之中影子的变化情况。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参与小组活动,主动承担小组任务,学会与他人合作。

2.在实验观察中感受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3.对科学观察活动保持较高的兴趣,积极投入到长时间的观察记录中。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古时候人们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和大自然的规律,设计计量时间的仪器,从而方便生活的过程。 2.关注自然规律对技术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难点:进行长时间规范地观察记录,研讨分析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及与太阳位置变化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PPT、学生材料一组。 小组:一块A3大小的纸板、一张A3大小的观察记录纸(见附件1)、两个票夹、一根4厘米长的短杆、指南针、记号笔、直尺、小组讨论记录单(见附件2)、手电筒、日晷套装(工具箱)等。 【课前准备】 在第1课下课前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一块A3大小的纸板、一张A3大小的观察记录纸、两个票夹、一根4厘米长的短杆、指南针、记号笔、直尺,根据老师下发的微课视频-“阳光下物体影子的观察记录方法(见附件)”(可以通过“之江汇APP”课前导学或者班级群等平台发送视频),以4人小组为单位提前记录一天中物体的影子,要求一天中至少记录5次,其中上午、下午各2次,中午1次,记录过程中如有困难可以及时请教老师,下节科学课带来。建议老师在下课时间对学生的记录情况进行关注和指导,及时纠正记录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 [材料准备:多媒体PPT、学生观察记录纸] 1.教师引导: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同学们以4人小组为单位记录一天中物体的影子,咱们都带来了吗?(学生齐说:带来了)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阳光下的影子》教案1

阳光下的影子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3.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过程与方法 1.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 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3.一天中影子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 4.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 5.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 2.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如实记录数据 3.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日晷的图片或课件 分组实验:简易的日影观测仪、指南针 【教学重、难点】 探究影子的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 3.看书上第26页,根据我们上节课的研究,推测一下大树的影子在一天中发生的变化情况,并让学生说说理由。 二、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 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 2.学生认真阅读科学书上的说明,明白观察的目的和观察记录的方法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但每个人都要记录小组的观测结果 三、整理我们的记录 1.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观测数据 2.教师讲解如何把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整理成柱状图:纵轴表示影长,横轴表示时间 3.每个学生自己将数据整理成柱状图 4.分析柱状图: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我们还有什么发现? 5.关于祖国西部地区,影子最短时不是12时的说明 四、日影观测仪 古人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 五、作业设计 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 六、板书设计 阳光下的影子 铅笔影子的变化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教学设计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2. 日晷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 3. 太阳位置的变化会引起物体影子的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 1. 掌握制作简易日晷的方法。 2. 能根据观察记录纸上的信息,实事求是地分析一天之中影子的变化规律。 科学态度目标 1. 愿意参与小组活动,主动承担小组任务,学会与他人合作。 2. 在实验观察中感受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 对科学观察活动保持较高的兴趣,积极投入到长时间的观察记录中。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 体会古时候人们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和自然规律,设计计量时间仪器,从而方便生活的过程。 2. 体会技术发展对认知自然规律的推进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制作简易日晷的方法,认识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 难点:日晷方向与太阳方向的对应;根据简易日晷的记录阐述影子变化规律;根据影子变化规律,解释太阳位置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观察记录纸(简易日晷带有同心圆的底盘)、小短杆、指南针、记号笔、手表等。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关于日晷的知识。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聚焦 1. 影子游戏。让学生在教室外走廊上玩影子游戏,可以是踩影子、追影子、

变影子等,也可以让学生观察校园里的影子的变化。 设计意图:学生对影子并不陌生,课前利用3~5分钟时间让学生体验影子游戏,让学生获得影子变化的直接感受,有助于学生在接下来的聚焦环节的表达。 2. 谈话:同学们,太阳为我们送来光和热。阳光下,物体会产生影子。你们刚才也体会了影子游戏,你们认为一天之中,影子有什么变化规律呢?(板书:影子的变化规律) 3. 整理信息,提出探索任务。学生提出想法后,教师简要板书学生所知道的影子变化规律。学生一般能表达出“太阳东升西落,影子在太阳的反方向”“早上很长”“影子的位置不一样”“有物体才有影子”等认知,教师提出探索任务“那影子一天之中的变化规律,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可以模仿古人,制作一个简易的日晷,帮助我们找到影子变化的规律”。 二、探索 活动一简易日晷制作比赛说明会 1. 比赛任务说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简易日晷,比一比,哪个小组做的简易日晷最好,获胜的小组可以获得礼品。 2. 简易日晷制作步骤讲解。 (1)在一个平板上,贴上画有同心圆的观察纸,在纸板上标注方向。 (2)根据太阳的照射角度,确定方向,把纸板放在平地上。(也可以使用指南针辅助) (3)在纸板的中心,竖直地立上小短杆。 (4)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和记录一次影子的位置和长短。每次记录时,要标上观察的时间。 (5)观察记录纸,寻找影子变化的规律。 说明:制作简易日晷步骤较多,讲解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例如,可以用微课视频、教师示范等形式。其中,确定方向是难点,要重点讲解。 设计意图:由于该活动是课外活动,需要学生在一天之中坚持记录,故将该活动做成比赛的形式,比一比制作简易日晷的准确度、丰富度、美观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活动二制作简易日晷 1. 让学生讨论、交流在制作日晷比赛中获胜的方法,需要做到哪些细节,

最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太平镇育红小学 学科:科学下册 年级:三年级 任课教师:胡顺芳

教科版修订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备课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探究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本着“天天有自信,日日在提高”的理念进行教学。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1)班和(2)班的科学教学工作,这两班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且思维活跃,能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工作。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