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与幸福感

人格与幸福感
人格与幸福感

浅析人格与幸福感

周丽珍10教本10103214125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快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据相关研究表明人们的幸福感却并未与日俱增。为什么有的百万富翁说自己幸福指数很低,而有的贫民百姓却感觉生活很幸福,除了外在的条件因素影响,更重要的是个人的内在主观心理的影响,本文的主要是目的是探讨人们的幸福感和人格特质的关系。幸福感是一门研究人类良好存在的实证科学,而现代幸福感主要有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三种视角。不同人格类型的人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有显著的差异。

[关键字]:人格特质,幸福感

前言:

什么是幸福?如何才能得到幸福?这是当代人十分关心的问题。幸福,作为人生的目标和权利,具有恒久的意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人们也越来越关注物质水平之外的精神生活层面。人们的一切行为,都是为追求更多的幸福而发生的,而且还受到人们心目中所想象的幸福模式的影响。因此,每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不同,形成了人们对幸福的不同理解和感受。在幸福感的研究进程中, 形成了两种研究取向, 一种是探讨影响幸福的外部因素, 例如经济、文化等, 另一种是着手从个体的内在角度, 例如人格加以考察。人格与个体差异和幸福感密切相关的两个问题是: 什么类型的人更可能快乐或幸福?存在幸福或者快乐的性格特征吗? 换句话说, 存在与幸福感密切相关稳定的人格因素吗? 幸福感本身是一种人格变量吗? 这些问题已经被活跃的幸福感研究者注意到了。国内外学者大量研究证实了人格与幸福感之间的相关。

人格和幸福: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幸福是人类个体认识到自己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由需要(包括动机、欲望、兴趣)、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 ,简称SWB),作为心理学专门术语,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主观幸福感是一种主观的、整体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它是评估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具有一些基本的特点:(1)主观性:主观幸福感的评定主要依赖个体本人设定的标准,而不是他人或外界的标准,一个人幸福与否只有他自己体验的最真实准确,因此幸福感具有很强的主观性,研究中多采用主观报告法进行评定;(2)整体性:主观幸福感包括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三方面,反映的是个体整体的主观生活质量,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指标,具有整体性、综合性的特性。另外一些学者还增补了第三个特点,即相对稳定性:尽管人的心境会受新事件的影响,但瞬间快乐的心境不一定能够导致长期的幸福感。主观幸福感并不随时间的流失或环境的一般性改变而发生重大变化。从长期看,主观幸福感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量值。

人格作为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主观因素,一直受到研究者的热切关注。纵观几十年来国内外对主观幸福感相关因素的研究, 人格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一些研究者认为, 如果说人格因素不是主观幸福感最好的预测指标, 至少也是最可靠、最有力的预测指标之一。另一些研究人员还总结了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也认为主观幸福感主要依赖人格特质, 不同的人格特质会导致不同的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及生活满意度。动力平衡模型的倡导者Headey和Wearing 提出人们情感上愉悦与否主要是由人格决定的。他们认为某些事件和环境虽然会影响主观幸福感, 但对主观幸福感真正产生长期影响的仍然是人格。人格缺

陷是家庭暴力、社会危害的重要源头和成因之一,可见一个健全的人格无论是对于个人的发展,个人的幸福感还是社会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到底什么是人格?有一句格言:人与人之间无差别很多,却差别很大。这句话几乎总结了人格心理学家的观点,但对于什么是人格,却至今没有一个清晰的答案,但也正是这种种的不同观点提供了一个探讨人的复杂性的丰富而令人兴奋的框架。彭聃龄主编的《普通心理学》定义人格为: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的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美国心理学家jerryM,burger编著的《人格心理学》则将人格定义为源于个体身上的稳定行为方式和内部过程;一方面,他强调人格是稳定的;另一方面,内部过程和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人际过程不同,它是从人的内心发生,影响着怎样行为,怎样感觉的所有情绪、动机和认知过程;而按佛洛伊德的理论,人格是一个整体,这整体包括了三部份,分别称为本我、自我、超我。人格中的三个部分,彼此交互影响,在不同时间内,对个体产生不同的作用……人格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其中反映了人格的多种本质特征:1、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先后填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征。

2、稳定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反映的正是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受遗传教育等因素影响下形成,不是偶然的突发的行为的心理特征;3.综合性:人格是有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节。4.功能性: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某些人的命运。由这些人格的本质特征可以反映出人格对人们获得幸福感的重要性。例如,一个人在较好的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影响下,获得了一个叫健全的人格,那么这个人格将陪伴他一生,无论是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起伏涨落,生老病死,富贵荣华,名利权贵一切皆是浮云,有一颗这样的平常心去生活,人的幸福指数还会不高吗?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节等方面。其中气质作为依赖于个体的遗传素质和身体点的人格特征,它与人的幸福感指数相关性较大。人的气质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的。目前,心理学家们普通认为,在通常情况下,人的气质类型可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胆汁质相当与神经活动强而不均衡型。这种气质的人兴奋性很高,脾气暴躁,性情直率,精力旺盛,能以很高的热情埋头事业,兴奋时,决心克服一切困难,精力耗尽时,情绪又一落千丈。

多血质相当于神经活动强而均衡的灵活型。这种气质的人热情、有能力,适应性强,喜欢交际,精神愉快,机智灵活,注意力易转移,情绪易改变冷淡市办事重兴趣,富于幻想,不愿做耐心细致的工作。

粘液质相当于神经活动强而均衡的安静型。这种气质的人平静,善于克制忍让,生活有规律,不为无关事情分心,埋头苦干,有耐久力,态度持重,不卑不亢,不爱空谈,严肃认真;但不够灵活,注意力不易转移,因循守旧,对事业缺乏热情。

抑郁质相当与神经活动弱型,兴奋和抑郁过程都弱。这种气质的人沉静,深含,易相处,人缘好,办事稳妥可靠,做事坚定,能克服困难;但比较敏感,易受挫折,孤僻、寡断,疲劳不容易恢复,反应缓慢,不图进取。对于分别拥有这四种不同气质的人而言,其幸福感指数无一是不同的。

幸福感主要包括主观幸福感( sub ject ive w ell- be ing, SWB )和心理幸福感( psycho log i ca lw e ll- be ing, PWB )。其中, SWB 侧重于快乐的体验, 评价指标包括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总体生活满意度。PWB侧重于人的潜能的实现人的积极心理功能的体现, 评价标准有Ryff的6 因素(自我接受、个人成长、生活目标、人际关系、环境控制、独立自主)、M cGrego r和L ittle 提出的幸福和意义感、以及Ryan和Deci提出的自我实现和生命活力等。

两种幸福感的整合并共同构成PMH 己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而在幸福满意度研究领域, 更多的研究分别评定生活各个方面的满意感, 如经济状况、家庭关系、

居住环境、健康状况等, 然后将这些条目的评分相加。在通常情况涉及的领域主要包括: 收入、健康、住房, 教育、工作、闲暇、社会秩序以及社会政策等。从国外的研究情况来看, 主要侧重于: 营养饮食、服装、健康、住房、环境、收入、财产、消费、工作、就业、闲暇、参与决策、社会环境与秩序、个人安全、教育、家庭生活、婚姻、社会亲密关系、自我效能和乐趣指数。其中, 健康、婚姻、工作、闲暇等领域是共同关注的方面。如:胆汁质的人情绪比较不稳定,他时而情绪高涨,精力殆尽时又容易低落,这类人在面对生活工作时,情绪波动较大,容易感到幸福也容易产生悲愁。当他充满机激情时,他对工作的热情拼搏以及工作带给他的成就感就能让产生强大的幸福感;而抑郁质的人则不图上进,工作的成败不会给他们造成太大的刺激,他们的幸福感可能更多地来源于人际关系地和谐。但因为本身易受挫折,孤僻、寡断的性格决定了他们时常对生活感到丧气,幸福感指数不高。

人格与名人幸福感的例子:

拿破仑拥有一般人所追求的一切——荣耀、权力、财富——可是他却对圣海莲娜说:我这一生从来没有过一天快乐的日子。而海伦?凯勒—–又瞎、又聋、又哑——–却表示:我发现生命是这样的美好。是什么造成了这样巨大的反差?无疑是他们的人格。

拿破仑,法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与亚历山大、恺撒齐名的军事天才。他是一位极度自信甚至自恋的人,不管在爱情方面还是在战争方面,他都有种发自内心的高度自恋。由于自信与卓越的军事才能,他率领的军队赢得了大部分战役的胜利,不过,他的自恋又让他兵败滑铁卢,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

拿破仑一生大小征战百余次,大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曾被誉为有史以来的常胜将军。最得意时,他曾说:“在我的字典中是没有“不”字的。”但拿破仑一生的悲剧就在于说了这句话。为什么拿破仑一生的悲剧就在于说了这句话呢?他与法兰西共和国一起沉浮的人生,反映的是一种人格的障碍,过度的自信便是自恋,他的一生成也自信败也自信。拿破仑是一个典型的自恋型人格障碍者。这使得他在为人处世时,盲目自信,为所欲为,并完全按自我意志行事,丝毫不顾及他人的感受。拿破仑的疯狂自恋使他陷入盲目自信的泥潭,分不清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梦想意志可以战胜一切。拿破仑在自己的生涯中,曾有许多亲朋好友都力劝他不要那么以自我为中心,但他一概置之不理,甚至不惜与其中的一些人决裂….这一切导致他最终的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如:

波拿马太太(母亲):如果我儿子能听得进去我的一句劝话,欧洲的地图就不是今天这个样子啦!

吕歇安(兄弟):我恨拿破仑,他毁了我的人生!

热罗姆(兄弟):我恨他(拿破仑),他毁了我的婚姻幸福!

无论拿破仑这一身何其辉煌,他的障碍人格使得他从未真正快乐过一天,这是他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而海伦凯勒却说:忘却自我中有着快乐。因而,我要努力把别人眼中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把别人耳中的音乐当作我的乐曲,把别人唇上的微笑当作我的幸福。我的身体虽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就让我的心超脱我的躯体走向人群,沉浸在喜悦中,追求美好的人生吧!她的一生没有完整的躯体却又健全的人格,她的乐观积极,顽强不屈注定了一生的幸福与快乐。

人格与幸福感的研究思考

幸福是一种主观的东西,它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一个幸福的人,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可以带来快乐和意义的目标,然后努力去追求。真正快乐的人,会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人格的负向特质会削弱幸福感, 而积极的人格品质可以提升幸

福培养和发展积极人格品质, 不仅可以缓解人的痛苦, 提高生活满意度, 而且可以富有成效地提升幸福感水平。有关研究认为, 满怀希望的人形成了自己能应对挑战和不幸的信念, 并坚持进行积极的自我对话, 他们关注成功而不是失败, 当目标遇到障碍时, 他们较少体验到消极情绪。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幸福教育的目标就是要造就健康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普通心理学》

2.《人格心理学》第七版

3.《人格与幸福感》大学生实证研究

4.《大学生社会幸福感调查研究》论文

5.《大学生人格、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论文

6.《幸福感指标与测量》论文

工作中的“幸福感”

兴家人的“幸福感” 人从出生到死亡,在其一生里面为了生存而进行着持续的生活、学习、工作等行为。人们在工作过程中追求工资,是为了生活更稳定而富裕。生活富裕,是为了生活更幸福。传统的观念,是增加人们的财富是提高人们幸福水平的最有效手段。大量实证研究表明,财富及物质的获取仅仅是能带来幸福感的其中因素之一,事实上,个体精神层面上的满足才是达致幸福感满足的最终因素。 按照企业文化理论,企业管理最重要的是对人的管理,即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美国管理学学者威廉。大内认为:管理文化的核心是使员工关心企业。既然如此,企业管理就绕不开“幸福感”这个与人密切相关的话题。那么,“幸福感”理论对于工作和生活有何启发呢? 有人认为,提高员工收入是最重要的,诚然,提高员工收入能够调动其积极性,特别是在员工收入普遍偏低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收入的确能够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提高收入与调动积极性之间,之所以有这样正比例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幸福感”机制的作用。但正如“幸福感”理论所揭示的那样,这种正比例的效用是有限的。这并不是说可以不必重视员工的收入问题。金钱很重要,它是经济基础,但它买不来幸福,它不是万能的。我们应该明白,人对金钱和财富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而任何企业都不可能无限制地满足员工对收入的预期;为职工谋福利也不完全等同于提高收入。员工如果过分关注收入问题,甚至把收入的高低作为评价企业的唯一标准,那么一旦出现收

入上的风吹草动,就很容易产生负面效应:轻则丧失信心,斗志衰退,干劲锐减;重则与企业离心离德,人心思“动”(调动),涣散懈怠。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管理者在收入问题上要多加正确引导,让员工意识到(更重要的是切身感受到):金钱不是幸福的唯一源泉。而是需要增加员工“幸福感”方面应有所作为,用“幸福感”凝聚员工,而不仅仅依靠金钱。企业给员工以幸福的满足,员工回报企业以敬业和奉献,这是人企关系理想的良性互动。因此,让员工生活在“幸福的家园”的工作环境中是企业的责任之一,把企业建成“幸福的家园”则是员工的追求。用“幸福的家园”凝聚人心,用强烈的“幸福感”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依恋感和归属感,可以有效地改善员工与企业和管理者的关系,形成上下同欲、和谐内聚的良好氛围,从而激发广大员工的创业热情和干劲;可以长久地保持员工对企业的高忠诚度,泰山压顶不弯腰,风吹雨打不动摇;可以更好地挖掘员工的潜能,发挥其聪明才智。只有这样,才能造就一支时刻关注企业发展、真正与企业共沉浮的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在生活中,比如在某些人看来,一边喝酒一边看世界杯比赛是一种幸福;而另一些人看来,这简直是浪费时间。幸福因人而异,似乎无法找到客观的标准。其实不然,幸福是与快乐密切相关的,长期的快乐就是幸福,而快乐的体验是实实在在的,是可以衡量的,是受到客观环境影响的。学术上的研究证明,人的幸福受到基因、文化、教育、环保、人权保障、工作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影响。

我对职业幸福感的理解和体会

我对职业幸福感的理解和体会在近期进行的教师培训中,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什么是教师的幸福感产生了很深的感触。也阅读了很多与此有关的书籍,以下就谈谈自己的心得与体会。 幸福来源于人的一种主观感受,是对生活的一种体验。就是人的目的性自由实现的一种主体生存状态。“当个体感觉到他找到人之为人的目的,并且他觉得自己的行为是在践行这一目的时,他就会有一种主观上的践行天命的愉悦,这就是幸福感。”教师是一项职业,他的主要责任来自教育教学,那么可以说教师的幸福感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感受到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能够实现自我生命价值时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 教师的这种快乐体验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呢? 1、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崇高敬仰。无论是什么职业的家长,在面对我们老师的时候,总是热情万分。这种热情其实来自于他潜意识里希望老师对他的孩子在教学中能格外照顾,将来能有所抱负。我们教师也许收入赶不上很多其他职业,但是他们是没有我们这种职业的幸福感的。 2、学生对老师的情感。教师作为大众的一员,他的教育、教学目的就是既教书又育人,他认为他所从事的职业是高尚的、是伟大的、是有意义的、是具有价值的;他会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服务之中去;他做到了“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教书育人给教师带来了成就感,当看到自己夜以继日、呕心励血把学

生培养成为祖国有用的人才,桃李满天下时,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是幸福的。我们也许往往只注意了学生调皮,作业完不成,有人违反纪律等等。其实我们再认真看看,其实有很多让我们感到幸福的地方,我们平时其实能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你喊学生拿东西,也许你喊你孩子拿不会拿,但是学生却当做圣旨一样。你的高兴往往成为了学生的高兴,你的 生气往往也会转化为一种集体生气,学生把老师当做了他们一天的“晴雨表”,看着学生每天都围绕在自己身边,这也是一种幸福。 3、社会、国家对老师的期望。纵观全世界,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对教师职业是轻视的,无不对教师抱有极大的期望。科技的进步带来经济的腾飞,经济的强盛促进国家的强大,而决定科技的进步无疑是教育,实现这一基础的就是教师。毕竟教师几乎可以说是一个民族屹立世界的基础。 4、教师有取得成功的满足感。当老师解决了一个难题,使学生豁然贯通;或加班加点后,看到学生一点点在进步?这种成就感我们觉得就是一种幸福。 总之,我觉得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你没有对教育意义深刻领悟或使命感;没有无私奉献的情怀;没有对教育事业神圣性体验的人,你是无法体验教师的幸福的。

为什么需要幸福感

为什么需要幸福感 人类刻苦勤勉的终点就是获得幸福,因此才有了艺术创作、科学发明、法律制定,以及社会的变革。——休谟 ( 在上一章中我们从不同人的不同角度,并且通过相关概念的区分,了解了幸福这一概念的含义。那么幸福对于我们生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提出这个问题并不是要诘问我们的生活为什么需要幸福,就好像如果幸福不给我们带来什么明显的好处我们就弃之不顾一样。相反,上一章中介绍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幸福是生命的意义和使命,是我们的最高目标和方向。”在他看来,幸福是一个自足的目的。两千年后,德国哲学家康德也有类似的说法:幸福这一目标应该构成的是人类道德的“定言令式”(categorical imperative),即一种绝对的、无条件的、在任何情境下都应使我们去追求的目标,它足以构成自身的目的。 尽管如此,我们不可忽视的是常识告诉我们似乎不幸福的人也大有人在,古今中外有数不清的不幸福的名人的事迹。屈原为国鞠躬尽瘁,最终因谗言而政治理想破灭,含恨投于汨罗江;荷兰画家梵高早年就曾因悲痛而割掉一只耳朵,后流浪于法国,孤苦一人,在精神失常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些人的经历都是不幸福的。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事例在某种程度上对于我们具有某种吸引力——至少作者本人曾经就幻想过,像梵高一样为了艺术上的理想甘愿承受孤独,然后让后人来发现自己的价值,这样的生命也是有意义的。但是读过本章你大概就会了解到,或许屈原那种深入骨髓的爱国主义和梵高的悲剧英雄式的浪漫主义能够成为我们生命的一种选择,但我们在做出这种这种牺牲幸福感的选择之前,至少应该知道为了这一选择我们失去了生活中的哪些美好的事物。本章就将从积极心理学研究的角度,介绍幸福感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第一节幸福感建构人的心理资源 一、幸福感打开我们的思路 弗里德里克森是积极心理学的领军人物之一,她提出了有关积极情绪的功能理论,这一理论使她赢得了10万美元的“坦普尔顿积极心理学奖”。在弗里德里克森看来,积极情绪的功能在于扩展我们的思维:当我们心情好的时候,我们更能够接受新事物,思维更活跃。这种思维的开放性是有其进化意义的:那些接受了更丰富事物的个体才能够储备更多的心理资源,从而能够应对未来不确定的挑战。下面介绍几个实验,用来说明积极情绪的拓展-建构功能。 首先,积极情绪让我们的眼光更加开阔,更容易注意到事物的整体,而非纠结与局部的细节。看下面的一个图形: 图片引自《积极情绪的力量》,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60页你会说它是什么?你可以把它知觉为三个正方形,也可以把它知觉为一个“品”字,一

电影与幸福感汇总

《遗愿清单》中的主人公在临死之前做了什么事?() ?A、美容 ?B、购物 ?C、分财产 ?D、旅游 我的答案:D 2 下列导致乐观与悲观的原因中,我们能够控制的是() ?A、父母的乐观表现 ?B、征服感与无助感的经历 ?C、家族的遗传 ?D、父母的评价 我的答案:B 3 从人格化的维度看,中国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培养悲观的解释风格。()我的答案:√ 3.心流体验 1 心流体验活动的特征中,最重要的是()。 ?A、具有挑战性且需要技术 ?B、注意力集中 ?C、目标明确 ?D、有及时的反馈 我的答案:A 2 高度技能化的动作训练对人的心理品质没有影响。() 我的答案:×

下列哪一项活动不属于心流体验? ?A、看电影 ?B、跳芭蕾 ?C、攀岩 ?D、表演魔术 我的答案:A 2 下列职业中,哪一项工作性质不具备心流体验的特征? ?A、歌唱家 ?B、售票员 ?C、舞蹈家 ?D、魔术表演者 我的答案:B 3 用感性的语言欢呼梦想的是()。 ?A、演员 ?B、歌手 ?C、诗人 ?D、牧师 我的答案:C 4 牛顿评价心流体验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它具有未知的神秘。()我的答案:× 5 通过心流体验可以提升人的自我满意度。() 我的答案:√ 1

下列途径中,通过人际关系而获得心流体验的是()。?A、两性 ?B、友谊 ?C、家庭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2 主动式娱乐的两个特点是()。 ?A、娱乐性与挑战性 ?B、趣味性与技能性 ?C、技能性与挑战性 ?D、娱乐性与技能性 我的答案:C 3 下列选项中属于主动式的娱乐活动是()。 ?A、听音乐 ?B、看电视剧 ?C、唱歌 ?D、看电影 我的答案:C 4 下列哪一项不是获得心流体验的方式? ?A、睡觉 ?B、运动 ?C、学习 ?D、工作 我的答案:A 5 休闲娱乐也需要技能。() 我的答案:√

主观工作幸福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2010年第03期(上 ) 幸福是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的主观体验,它主要包括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由于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不同,因此对于幸福的理解和追求也不同。有人单单把幸福简单的归结为个人的物质享受,而有的人却将精神幸福作为他们的生活目标。 而当主观幸福感这一概念被引入与工作相关的研究时,主要是指员工对于工作的积极情感和认知评价。根据Diener 等的总结,可将工作幸福感分为工作中的积极情感(positive affect)、工作中的消极情感(negative affect)、对于工作的整体满意度(global satisfaction)和对于工作不同领域的满意度(domain satisfaction)。前两者可用来对工作进行情感评价;后两者可用来对工作进行认知评价。 1.主观工作幸福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1.1积极地心态有助于工作绩效的提高。 首先,主观幸福感高的人一般都拥有积极的情感,这使得他们会更多的投身于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各种体育运动和休闲社交活动,因此诸如吸烟、暴饮暴食、酗酒、滥用药物等恶习极少在他们身上发生。进而这些人身体健康、精神矍铄,从而有助于他们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其次,由于积极情感往往会让人产生安全感,而不是威胁感,因此能促使人们更加发散性的思考问题。所以,积极情感可以让人变得更加富有创新性和灵活应变能力,在现实生活的重大问题中,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解决问题。最后,情感积极的人,一般都很快乐,而快乐的人会有更多可以依靠的朋友,也能得到社会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所以说,积极情感能够帮助人们获得更多的生理、智力和社交资源。储备和丰富这些资源,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威胁和抓住机遇,进而使其在工作中获取良好的绩效 1.2主观工作幸福感高的个体在工作中表现的更为出色 当今时代,工作是人们生活的主旋律,它提供着社会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同时也是个人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工作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且快乐的人在工作中会表现出更高的绩效和生产率,能够更好的处理工作中的问题,更少的出现工作倦怠。人们快乐与否与其情绪有直接联系。 情绪是指个体受到某种刺激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是人的生理及社会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反映。情绪分为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前者对认知活动起协调、促进的作用,而后者则起破坏、瓦解或阻断的作用。因此,Cote总结了幸福感对工作绩效的影响,认为快乐的情绪和良好的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式双向的。 1.3主观工作幸福感与周边绩效关系密切 周边绩效是指一种心理和社会关系的人际和意志行为,它主要涉及职责范围外自愿从事的有利于组织和他人的活动。有研究显示,主观工作幸福感与周边绩效互为因果关系,即主观工作幸福感是周边绩效变化的原因,同时周边绩效是主主观工作幸福感的变化原因。在对它们所做的回归分析中显示,主观工作幸福感与周边绩效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主观工作幸福感每增长一个单位,周边绩效增长0.681个单位。 2.影响人们主观工作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2.1人格特质因素 人格是成年人独特的性格反应倾向,既表现性格的特质,又有后天学习的成分,它是幸福感最显著的预则指标之一。现阶段,对于人格的研究大多数集中于三大人格,即神经质、精神质和外倾性。Rusting和Larsen通过实现发现,具有外倾特制的人对于内容积极的图片反应较为强烈,而具有神经质特制的人对于内容消极的图片反应更为强烈。因此可以说,外倾和神经质决定了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感情基准线。 2.2自我效能因素 自我效能是对行为操作能力的直觉和有关恪守自我生成能力的信念,人们通过它可以对技能进行权衡和判断,也可以对自己的思想加以评价和改变。自我效能是个体对其工作能力的自我评估,目标的实现对于自我效能的影响是直接性的。当个体目标确立并实现后,会使其感到生活的动力,进而增强 主观工作幸福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王巾王尚昆 (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61) 【摘要】个人主观工作幸福感是对其工作状况和心理状况的整体性评估,它与个人的工作绩效息息相关。本文主要探讨了主观工作幸福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影响主观工作幸福感的因素,以及提高主观工作幸福感的途径。 【关键词】主观工作幸福感;工作绩效 作者简介:王巾,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08级社会保障研究生。 王尚昆,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08级行政管理研究生。 ◇高教论坛◇6

居民幸福感论文(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变革 ——有关居民幸福感的调研 【摘要】: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 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当今社会,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幸福感不同。影响幸福感的原因有很多,在经济高速发达,人们压力倍增的今天,怎样增加人们的幸福感将成为一个新的话题。 【关键词】:幸福感原因解决方法 在经过长达30年的风雨历程以后,今天的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但中国人的幸福感在过去10年中先升后降,表现出与经济发展轨迹之间的非同步性。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正确认识矛盾,解决矛盾。这有这样,才能促进我们更深刻的认识世界,促进社会的快速发展。 城市居民幸福指数高于农村。城市居民认为自己生活幸福的占81.4%,不幸福的占19.6%;农村居民认为自己生活幸福的占73.4%,不幸福的26.6%。 一、中国目前幸福感情况。 1、地域上,城市居民幸福指数高于农村。城市居民认为自己生活幸福的占81.4%,不幸福的占19.6%;农村居民认为自己生活幸福的占73.4%,不幸福的26.6%。 2、性别上,女性回答“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的比例均高于男性,这与国外的许多研究结果一致。从结果看,女性未婚和已婚者的幸福感高于男性,但女性离异、丧偶者的幸福感低于男性。 3、学历水平上,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被调查者幸福感最高,16.7%的感到非常幸福,60.6%的人感到比较幸福;职业高中、中专或技校学历的被调查者幸福感最低,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为13%,回答“比较幸福”的比例为55.5%。 4、年龄段上,回答“非常幸福”比例最高的是61-70岁组,最低的为31-40岁组和41-50岁组。此外,30岁以下的青年人倾向于回答不幸福的比例最高,而70岁以上的被调查者中无人认为自己“不幸福”。 5、区域上,照理说南方环境较有优势、经济比较发达,幸福感应相应较高。但令人意外的是,南方人没有从怡人的气候和发达的经济中体会到更多的幸福,北方人却能在严酷的气候和稍欠优越的生活中自得其乐。其中,华北地区幸福感强。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郑 雪,王 玲,邱 林,严标宾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061) 摘要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文版与主观幸福感量表对201名大学生进行测验。结果:在主观幸福感的三个成分中,大学生被试的生活满意度属中等偏下水平,积极情感频率偏低,消极情感的频率更低,综合起来看大学生被试的主观幸福感属中等水平。在主观幸福感及其主要成分生活满意度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相关分析表明外向性人格维度与幸福感及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消极情感有显著负相关;神经质与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与消极情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稳定外向型人格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最高,其次是稳定内向型和不稳定外向型人格,幸福感水平最低的是不稳定内向型人格。结论:外向性与神经质等人格特征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人格特征 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611(2003)02-0105-03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Its Relationship w ith Personality Traits ZHENG Xue,WANG Ling,QIU Lin Psychology Department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51063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 ween personality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S WB)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 ts.Methods:201students were measured by EPQ-RSC and SWB ques tionnaires.Results: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SWB belongs to the medium levels on the9-points https://www.360docs.net/doc/ca3476622.html,pared with male,female participants showed hi gher levels of SWB and life satisfaction.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extraversion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e of S WB(.40),li fe satisfaction(.29), posi tive affects(.37),and negative affects(-.22);neuroticism was a si gni ficant correlate of SWB(-.54),life satisfaction (-.28),posi tive affects(-.36),and negative affects(.57).Conclusion:Personality traits were importan t influencial factors to Chinese students SWB. Key words College s tudents;Subjective well-being;Personality traits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是指个体对自己生活的评价与感受,包括生活满意程度、积极情绪体验与消极情绪体验等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满意度、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日趋重要。过去国际心理学界强调对人消极状态与病态心理的研究,而对幸福感等积极心理状态的研究则仅占前者的十七分之一[1];国内对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研究则比较欠缺,缺少对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关系的具体实证研究与深入的理论探讨[2-4]。 国外研究表明,在影响幸福感的因素中,人格因素是预测幸福感的最稳定的和最有效的因素。DeNeve和Cooper对以往148个有关研究的元分析表明,与幸福感有相关的不同人格因素有137个,诸如信任、情绪稳定性、控制点、自尊与外向等等。在这些因素中得到最多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因素是外向性与神经质[5-8]。但DeNeve和Cooper认为现有的研究存在文化方面的限制,即欠缺在非西方文化中的有关研究,认为人格因素对于其他文化中个体幸福感的重要性仍需要进一步的检验[9]。Furnham和Cheng对来自日本、中国香港和英国等国家的被试进行了研究[10]。该研究对于理解其他非西方文化中人格与幸福感的关系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中国被试的代表性问题)。本研究试图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以中国大陆的大学生为被试,进一步探讨人格因素与幸福感及其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 1 方 法 1.1 对象 采用分类(文科与理科)随机取样的方法从广州某师范大学修学公共心理学的本科学生中选取了201名被试,其中女生111人,男生90人,平均年龄为20.3岁。 1.2 工具 1.2.1 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中国版(EPQ-RSC)[11]包括精神质(P)、外向性(E)、神经质(N)和说谎倾向(L)等4种人格因素。 105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3年 第11卷 第2期

第一章 幸福与幸福学

第一章幸福与幸福学 一、重难点解析 1.幸福就是人们的渴求在获得满足或部分获得满足时内心的愉悦、安详、平和、满足的心理状态。 2.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幸福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根据渴求,可以将幸福分为利人幸福、利己幸福、害人幸福和害己幸福;根据幸福所属本性,可将幸福划分为求生的幸福、懒惰的幸福和不满足的幸福;根据对幸福的需要,可以将幸福分为物质幸福、人际幸福和精神幸福;根据创造性,可以将幸福分为创造性幸福与消费性幸福;根据对幸福的理解,可以将幸福分为以外界标准界定的幸福、以情绪体验界定的幸福和以个体自我评价界定的幸福;根据感受,可以将幸福分为生理幸福、心理幸福和伦理幸福。 3.幸福具有主观性与客观性、真实性与虚幻性、相对性与绝对性的辩证关系。 4.幸福具有多样性、不可替代性、群体性和衍生性等特性。 5.幸福感是人类个体认识到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以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由需要、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 6.幸福感的构成要素包括富裕感、愉悦感、期望感、安定感、归属感、向心感、自由感和情谊感。 7.幸福感的特性包括暂时性、递减性、曲折性、需求性和愉悦性。 8.幸福感可以分为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 9.幸福观是人生观的一部分,是对幸福的根本态度、根本看法和观点的概括和总结。 10.幸福观可以分为西方幸福观、中国幸福观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三大类。 11.幸福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幸福的本质规律,并总结为一定的理论方法,用以指导人类获得幸福的应用性科学。 12.幸福学理论包括认知决定论、判断理论、目标理论、态度协调论、体内生化论、活动理论、状态理论、动力平衡理论、社会标签论。 二、典型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幸福就是人们的()在获得满足或部分获得满足时内心的愉悦、安详、平和、满足的心理状态。 A.需求 B.欲望 C.目标 D.渴求 2. 以()界定的幸福,即幸福是建立在旁观者的价值体系和标准之上的,而不是由被观察者自我判断的。 A.外界标准B.情绪体验C.个体自我评价D.目标实现标准

教师幸福感心得体会

学习心得体会 在近期进行的教师培训中,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什么是教师的幸福感产生了很深的感触。也阅读了很多与此有关的书籍,以下就谈谈自己的心得与体会。 幸福来源于人的一种主观感受,是对生活的一种体验。就是人的目的性自由实现的一种 主体生存状态。“当个体感觉到他找到人之为人的目的,并且他觉得自己的行为是在践行这一 目的时,他就会有一种主观上的践行天命的愉悦,这就是幸福感。”教师是一项职业,他的主 要责任来自教育教学,那么可以说教师的幸福感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感受到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能够实现自我生命价值时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 教师的这种快乐体验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呢? 1、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崇高敬仰。无论是什么职业的家长,在面对我们老师的时候,总是热情万分。这种热情其实来自于他潜意识里希望老师对他的孩子在教学中能格外照顾,将来能有所抱负。我们教师也许收入赶不上很多其他职业,但是他们是没有我们这种职业的幸福感的。 2、学生对老师的情感。教师作为大众的一员,他的教育、教学目的就是既教书又育人,他认为他所从事的职业是高尚的、是伟大的、是有意义的、是具有价值的;他会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服务之中去;他做到了“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教书育人给教师带来了成就感,当看到自己夜以继日、呕心励血把学生培养成为祖国有用的人才,桃李满天下时,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是幸福的。我们也许往往只注意了学生调皮,作业完不成,有人违反纪律等等。其实我们再认真看看,其实有很多让我们感到幸福的地方,我们平时其实能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你喊学生拿东西,也许你喊你孩子拿不会拿,但是学生却当做圣旨一样。你的高兴往往成为了学生的高兴,你的 生气往往也会转化为一种集体生气,学生把老师当做了他们一天的“晴雨表”,看着学生 每天都围绕在自己身边,这也是一种幸福。 3、社会、国家对老师的期望。纵观全世界,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对教师职业是轻视的,无不对教师抱有极大的期望。科技的进步带来经济的腾飞,经济的强盛促进国家的强大,而决定科技的进步无疑是教育,实现这一基础的就是教师。毕竟教师几乎可以说是一个民族屹立世界的基础。 4、教师有取得成功的满足感。当老师解决了一个难题,使学生豁然贯通;或加班加点后,看到学生一点点在进步??这种成就感我们觉得就是一种幸福。 总之,我觉得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你没有对教育意义深刻领悟或使命感;没有无私奉献 的情怀;没有对教育事业神圣性体验的人,你是无法体验教师的幸福的。篇二:学习教师职业幸福感心心得体会 学习教师职业幸福感心得体会 今天我学习了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的资料,通过学习,认识到教师职业幸 福感指数低是介于,物质追求与其他行业相比导致心理失衡,其实换一个角度来看作为教师有一种职业幸福感,这种幸福不是其他任何职业所能享受得到的。

人格因素对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中外健康文摘 2008年第 2 期 169 健康教育研究哪些行为是法律法规禁止的,从而在处理两性性行为中约束冲动、控制情绪、平衡心态,使自己的行为控制在法律范围内便自己的行为方式符合社会的要求。 (5)避孕与优生知识的教育:根据现行的规定大学生在校可以结婚。因此,对大学生进行避孕与优生知识的教育非常必要。 (6)性病、艾滋病知识的教育:使大学生了解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使他们知道只有洁身自爱,才能杜绝这些疾病的传播。 总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正视大学生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并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及时开展以人格教育为基础,以性纯洁教育为核心的正规、系统、科学的性健康教育,培养其健康的性心理和正确的性道 德观念,帮助他们树立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性文明习惯,自觉抵制资本主义的“性解放”、“性自由”,使他们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大学生,更好地为祖国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 考 文 献 [1]教书育人,2001(5). [2]吴阶平.性医学[M].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1982. [3]董俊梅.大学生性道德教育初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3. [4]杨川林,许海燕.大学生性心理教育的原则、内容及其途径.[5]李远贵.试论加强大学生性健康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02(3)[6]张永新.大学生道德人格的校园文化再选择[J].大连大学学报,2001(10). 人格因素对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李欣华,牛春娟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重庆 400715) 【摘要】对由于个体人格差异而影响主观幸福感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已有的公认的人格结构研究结论得出神经质与幸福感的体验呈负相关,外向 型与主观幸福感的体验成正相关,其他人格特质如:如个体较高水平的自尊、自信、自我监控会体验到幸福感水平会更高,研究显示个体具备的积极的人格特征会体验更多的幸福感。此外对于人格差异的研究还要考虑个体所处的文化背景。 【关键词】人格 主观幸福感 积极人格特征 现代意义上的主观幸福感研究是以W a n n e r W i l s o n (1967)撰写的《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为标志,我国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十余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主要集中在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上[1]。国外研究表明,在影响幸福感的因素中,人格因素是预测幸福感的最稳定和最有效的因素。DeNeve 和Cooper 对以往148 个有关研究的元分析表明,与幸福感有相关的不同人格因素有137 个,诸如信任、情绪稳定性、控制点、自尊与外向等等。在这些因素中得到最多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因素是外向性与神经质[2]。 1.已有人格结构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1.1 大三人格与主观幸福感 大三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是以艾森克人格量表为分类的标准,探讨不同的人格维度,即:神经质、精神质、内外向的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Eysenck (1983)指出“幸福可称之为稳定的外向性......幸福感中的积极情绪与易于社交的性格有关。”研究表明,外向型与幸福感之间存在正相关,神经质与幸福感之间存在负相关。程俊卫(2006)在一向对于大学生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精神质得分和神经质得分显著相关,具有这些性格特征的学生对于生活质量的评价和正性情绪的体验都较低,因而具有较低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性格外向的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水平显著高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性格外向的学生好交际,渴望刺激和冒险,较多的体验到正性情绪,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对于生活质量评价较高,具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3]。王滨,尹海兰(2006)一项关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人格类型关系的研究也表明,外向性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的正相关,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成显著的负相关,精神质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的负相关;研究同时也显示出外向稳定型的人主观幸福感最高,其次是内向稳定型、外向不稳定型和内向不稳定型[4]。郑雪,王玲(2006)的研究也验证以上的结论,稳定外向型被试的幸福感分数最高,幸福感分数最低的内向不稳定型被试。外向性与积极情绪相关最高,而神经质与消极情绪相关最高[5]。 1.2 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 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是以现阶段人格维度划分主导的五因素模型为主,研究外向性、神经质、开放型、宜人性、责任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联系。其中外向性、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重复验证了大三人格与主观幸福感联系的结论,即外向性与主观幸福感成正相关,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成负相关。张兴贵(2005)综合国外研究认为开放性、宜人性与主观幸福感存在复杂的关系,宜人性在与他人良好交际过程中可能会过度的克制和压抑自己,会导致个体体验到负性的情绪,责任感特质的个体会为自己确立较高的工作目标,倾向于在工作情景中取得更多的成就,开放性包括智力、文化和创造性对于主观幸福感缺乏强大的预测力[6]。 2.其他人格特质对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2.1 自尊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自尊是个体社会实践过程中获得对自我的积极情感的体验,反应个体知觉到现实的自我状态和期望的自我状态之间的差异,高自尊的个体对自我价值持肯定的正面的评价,而低自尊的个体则相反。 严标宾,郑雪(2006)一项针对大学生所做的大学生社会支持自尊和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相关分析的表明,社会支持、自尊和主观幸福感存在正相关,自尊在社会支持基础上对个体的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性感和消极情感回归效应显著,对于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起到中介影响的作用。 图1 自尊调节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中介模型

人生追求的就是幸福感(一)

人生追求的就是幸福感(一)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到底追求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那就是幸福感。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 人们衡量商业成就的标准是钱,用钱评估资产和债务、利润和亏损。所有与钱无关的都不会被考虑进去,金钱就是最高财富。人生与商业一样,也有利润和亏损之分。我们在看待生命时,可以把负面情绪看成支出,把正面情绪当作收入。当正面情绪多于负面情绪时,我们就有了幸福感。所以,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 一个幸福的人,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可以带来快乐和意义的目标,然后努力去追求目标的实现。真正快乐的人,会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过程的点点滴滴。我们每个人只要注意和把握下列生活环节,幸福指数就会提升。 1、保持热情。遵从自己内心的热情,选择做对自己有意义并快乐的事情,不要只是为了轻松而选择,或选择只是别人认为应该做的事情。 2、学会失败。成功没有快捷方式。历史上有成就的人,总是敢于行动,也会经常失败。不要让对失败的恐惧,绊住我们尝试新事物的脚步。然后问问自己,能做些什么来让自己感觉好一点。

3、调整自我。失望、烦乱、悲伤,是人性的一部分。接纳这些,并把它们当成自然之事,允许自己偶尔的失落和伤感。接受自己全然为人。 4、规律运动。体育锻炼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每周三次,每次三十分钟,就能大大改善身心健康。 5、保证睡眠。虽然有时熬夜是不可避免的,但每天七至九个小时的睡眠要保证,这是一笔非常棒的投资。这样一觉醒来。你会觉得精力旺盛,工作更有效率,更有创造力,也会更开心。 6、巧于慷概。现在你的钱包可能没有多少钱,也没有太多时间,但并不意味着你无法助人。给予和接受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当我们在帮助别人时,也在帮助自己。当我们帮助自己时,也是在间接地帮助他人。

工作幸福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工作幸福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幸福”一词逐渐进入人们视野。现代社会,工作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对“工作幸福感”的研究就非常有必要。本文通过分析工作绩效与工作幸福感的关系,希望对工作幸福感方面的理论有所贡献,并且对企业在管理员工方面给予指导。 关键词:工作幸福感;工作绩效;综述 一、工作幸福感理论研究综述 (一)工作幸福感概念界定 目前,研究者对于工作幸福感(Workplace Well Being,WWB)的概念界定并未达成一致,主要有以下观点:(1)Efraty&Sirgy(1999)认为员工的工作幸福感是一种主观评价,这种评价来自员工对工作对自身生活需要和价值实现的满足程度;(2)Joan.E.Van.Horn(2004)认为工作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主要是一种体验,是通过完成工作任务而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实现的;(3)Page(2005)指出工作幸福感指员工从工作中获取的幸福体验,是主观幸福感的补充构面。 综上,虽然学者们对工作幸福感的定义说法不太一致,但普遍认同的观点是:工作幸福感是指个体在工作领域对自身主观幸福感的综合评价,是一种具体的或者说是特殊的主观幸福感。本文认为,工作幸福感是一种总体的满意度和综合的幸福感,这种心理感受是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这些影响因素使员工能够通过工作获得认可和自身价值的实现。本文所涉及的工作幸福感方面的自变量就是这些影响因素,它们变化的综合结果就是员工对工作幸福感的感知程度。 (二)工作幸福感与工作满意度的联系和区别 工作满意度是指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所持有的一般性的满足与否的态度;工作幸福感是指员工对主观幸福感在工作领域的具体反映,是一种综合幸福感受。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一方面,从内涵上说,工作幸福感概念比工作满意度概念所代表的含义更宽泛。工作满意度只是对工作方面的主观情感反应,而主观工作幸福感除了包括工作方面的情感反应,还涵盖其它方面。所以主观工作幸福感包含工作满意度。另一方面,从与工作绩效的关系上来说,工作幸福感更能促进工作绩效的提高。现在很多人都想当然的认为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正相关,实际上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的研究都没有发现这种关系。但却有研究发现,与工作满意度相比,工作幸福感能够更好的预测工作绩效。 二、工作绩效理论研究综述 (一)工作绩效概念界定

主观幸福感及影响你感觉的因素

主观幸福感及影响你感觉的因素 1 主观幸福感的概念幸福的概念涵盖面极广,其研究涉及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和伦理学等众多学科。心理学侧重于对这种心理状态的描述及其成因的探讨。 主观幸福感(SWB)是个体自我评价的幸福,认为幸福是评价者个人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估。 SWB 具有如下特点: 1主观性。它依赖于评价者本人的标准而不是他人的标准,它存在于个体的经验之中。尽管健康、金钱等客观条件对幸福感会产生影响,但它们并不是幸福感的内在的和必不可少的部分。 2整体性。它是一种综合评价,它不仅仅是指没有消极情感的存在,而且还必须包含积极的情感体验。它不仅包括对某个生活领域的狭隘评估,还包括个体对其生活的整体评价。 3稳定性。尽管每次测量会受到当时情绪和情境的影响,但从长期看,SWB 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量值。 有人把主观幸福感定义为个体对其整体生活质量的判断。换而言之,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对其生活的喜爱程度。主观幸福感不仅包括认知评价,而且包括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也就是说,主观幸福感同时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维度。情感维度是指情绪情感方面的愉悦体验,而认知维度,即生活满意度,是指个体所知觉到的期望与成就之间的差异。主观幸福感的内隐理论认为,人们总在不断地对生活事件、生活环境和他们自己进行着评价,对事物进行好坏评价是人类的共性。同时,也正是这些评价导致了人们愉快或不愉快的情感反应。一般说来,人们总是希望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的。另外,幸福的人对他们的生活事件和生活环境所作的评价多为正性的,而不幸福的人认为他们的生活事件和生活环境大多数都是有害的或不利于实现其目标的。生活满意度是人们将其生活看作一个整体时,对其生活质量所作出的综合性的判断。概括的说来,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整体生活质量作出的判断,它既包括人们的情感反应,也包括人们对其生活状况的认知评价。 2 主观幸福感的结构主观幸福感由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三个成分构成。这一观点现在已经得到了幸福感研究领域的研究者们的普遍认同。 2.1 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研究发现,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并非同一维度的两极,而是两个独立的维度。积极情感低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消极情感高,要提高生活质量,既要增加积极情感,又要减少消极情感。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分别和不同的变量相关。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分别受不同的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关系取决于情感取样的时间长短。 研究发现: 1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点上,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负相关。也就是说,这两种类型的情感往往会相互抑制。2由于这种抑制机制的存在,这两种类型的情感在发生频率上并非相互独立,个体体验到一种情感越多,则相应体验到另一种情感越少。3个体所能体验到的两种情感的强度正相关。也就是说,容易体验到强烈的积极情感的个体,也更容易体验到强烈的消极情感。因此,所测量的对象是长期平均情感水平的时候,两种情感强度之间的正相关就会抵消其体验频率之间的负相关。所以,虽然研究们在短期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之间的独立性程度这一问题上尚有争议,但长期的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之间的区别已基本上被确认。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会随研究的时间范围的增加而相关越来越低。 2 . 2 生活满意度及其与情感体验的关系生活满意度是指对生活工作家庭健康等的满意程度所作出的整体性评价。虽然某些因素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对其整体生活满意判断有重要影响,但个体对每个领域所赋予的权重并不相同,因此不能把个体对各个领域的满意度简单相加后得出结论,而是需要整体的评价。就像生活满意度来自于个人判断一样,情感的产生也是源于认知评价。就情感而言,这些评价是对生活事件的即时反应。因此,情感水平往往是对近

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综述

人格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综述 一、引言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是指评价者根据一定的标 准对其生活质量的综合性评价。它是一种与多种人格特征有关的变量,很多人格特征明显地与主观幸福感有关。例如,乐观、自尊、归因方式等都与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有关。Costa和McCrae (1980)通过对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总结认为,主观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更多地依赖人格,人格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和生活满意感,因此,人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主观幸福感,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和预测指标。 二、主观幸福感产生的心理机制 主观幸福感的产生是一种整合的过程,是由人格特质、生活事件、认知因素等因素所整合所形成的一种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在外界的环境刺激下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我们在对自己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的时候,是一种内在的比较过程,这时我们会有自己的评价标准,而处于不同领域的人对于同一件事情的满意度也是不尽相同的,因而没有一个客观的比较标准,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幸福感体验。当人的需要得到了满足,或者是目标得以实现就会产生幸福感。如果需要或者目标过高,与自己的实际能力就会出现较大的差距,这样会使人缺乏信心而失去继续奋斗的勇气;如果需要或者目标过低就会使人产生轻敌的心理,产生厌烦的情绪,而不会产生幸福感。

四、人格特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最初集中在外部因素的影响,但研究发现如性别、年龄等外部因素只能解释SWB变化很少部分。许多研究者将注意力转移到内部因素如个人气质特点、认知方式等对SWB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格因素和幸福感存在显著的相关。主观幸福感的实质就是个体的主观积极体验,它更多依赖于个体自身所设定的标准,人格因素是其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影响主观幸福感最核心的因素。 ①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 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有着很多复杂的关系。与SWB有关的特质中,最受人关注的就是外倾和神经质。Costa和McCraer的研究发现,社会性、充满活力等特质产生积极情感,而焦虑、担心等特质则产生消极情感。这两组特质分别构成成了外倾性和神经质。Watson和Clark指出,具有外向性和神经质人格特征的人,分别具有体验正向情绪和负向情绪的天生敏感性[2]。外向型与神经症等人格特征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外向型分数与幸福感分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稳定外向型被试的幸福感分数高,内向不稳定型被试的幸福感分数低。另外,许多国内研究也证明了,外向性与积极情感、满意度相关,而神经质与消极情感相关。唐洁和孟宪璋(2002)的研究也表明,主观幸福感与外向性正相关,与神经质负相关。这些研究都表明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是比较稳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