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7条形统计图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教学案新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7条形统计图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教学案新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7条形统计图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教学案新人教版

一、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课前创设“同学们最喜欢的一种早餐”这一情境,激发学生展开

调查,主动收集数据,并将数据整理在统计表中。

二、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1、出示统计表

通过集体整理,谈论和交流,完成统计表。

2、出示课本96页两个条形统计图

(1)让学生通过涂条形图把统计结果表示出来

三、交流表达、汇报收获

(3)展示汇报,呈现不同的表示方法

(4)引导思考:你认为哪个图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

(5)在观察、比较与交流中,让学生直观地体验到“以一当二”

的必要性。

(6)如果最喜欢牛奶的是5人,在右图中怎样表示?体会“当人

数出现单数时,可以用本格来代表一个人”的方法。

四、整体收获,收获整体

五、扩展链接、迁移应用

1、完成97页做一做

2、通过分析你能发现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相关练习

三、交流表达、汇报收获

、汇报收获、收获整体

五、扩展链接、迁移应用

一、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以日历的形式呈现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

二、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1)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来表示数据。

(2)呈现学生用统计表、象形图表现数据的方式。(3)在此基础上,给出条形统计图。

三、交流表达、汇报收获

问:他们都把数据表示清楚了吗?

哪种表示更清楚?

条形图和统计表各有什么特点?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四年级数学上册7条形统计图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教学案新

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7 条形统计图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学校麻花市州山镇花岗岵中心学校 教师刚需欧阳 班级壹甲班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纵向的条形统计图; 2、初步学会制作纵向的条形统计图;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能正确的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4、学会合理的选择、绘制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进行分析数据和作出预测。 一、说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集中认识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通过前期学习,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在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是与老教材不同的地方,老教材只要求学会画条形统计图里的条形,然后学会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并没有要求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二、说学生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已经对数据的统计过程有所体验,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另外,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探究发现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也较强,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及策略。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的资源。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彩笔、、铅笔、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今天的天气情况怎么样?明天会下雨或者下雪吗?要想准确的知道第二天的天气情况你有什么办法? 生:问父母 生:看电视上的天气预报 生:看报纸上的天气预报 师:大家有这么多好办法,看来平时很善于观察生活呢!不过,要想准确的知道第二天的天气情况,可以看中央台《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节目。

(完整)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概念和公式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概念和公式 四( ) 第一单元、多位数的认识 1、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2、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3、数位顺序表 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5、读数时,只是在每一级的末尾加上“万”或“亿”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 它数位有一个0或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6、写数时,万级亿级上的数都按照个级上数的方法来写,哪一位不够用0来补足。 7、改写“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将末尾的4个0或8个0去掉加上“万” 或“亿”字就行了。 8、通常我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并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为0;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前一位加1,再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为0。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1、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可以画一条直线。 2、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3、4、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可以组成一个角。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5、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6、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7、量角器就是度量角的工具。把半圆分成180等份(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 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符号“°”表示,如1度记做1°。 8、量角和画角要做到“点对点,线对边,再看另一边。0在内数内,0在外数外。” 9、大于0°而小于90°的角叫锐角;大于90°又小于180°的角叫钝角; 直角等于90°;平角等于180°;周角等于360°;1周角=2平角=4直角。10、1小时,时针转一大格,所对的角是30°;分针转一圈,所对的角是360°。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1、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先乘两位数的十位数,再乘两数的的个位数, 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先乘整百数,再乘整十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笔算乘法:多位数乘多位数,拿第二个因数的每个数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 相乘,相乘的结果再相加。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第二个因数的哪个数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所得的积一定要和它自己的数位对齐。 3、积的变化规律: A、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N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它们的积 也扩大N倍。(N为非0自然数) B、一个因数扩大a倍,一个因数扩大b倍,积就扩大a×b倍。 C、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了N倍,另一个因数缩小了N倍,那么它们的积不 变。(N为非0自然数) 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与梯形 1、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 2、画平行线应先放三角尺,再放直尺,平移三角尺。(一画线;二靠尺;三平移; 四画线) 3、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 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4、画垂线应先放直尺,再放三角尺,平移三角尺。 5、点到直线之间垂直线段最短。

2017新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全册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角的度量,三位数乘两位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总复习等。 二、全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人”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步发展数感。 2.体会并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会笔算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4.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数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5.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6.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7.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8.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再跳性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定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全册教学重难点 1. 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 2.会笔算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四、全册课时安排 1、大数的认识……………………………………………………15课时 2、公顷和平方千米………………………………………………2课时 3、角的度量………………………………………………………7课时 4、三位数乘两位数………………………………………………15课时 5、平行四边形和梯形……………………………………………8课时 6、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20课时 7、统计……………………………………………………………2课时 8、数学广角………………………………………………………3课时 9、总复习…………………………………………………………6课时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练习题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条形统计图练习题 【牛刀小试】 1.填一填。 ﹙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用直条的﹙﹚表示数量的多少,直条越﹙﹚表示数量越多,直条越﹙﹚表示数量越少,直条长度﹙﹚,数量就相等。 ﹙2﹚有﹙﹚种或﹙﹚种以上的数据组成的条形统计图就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3﹚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4﹚复式条形统计图要画两种以上的直条,为了区别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或者线条来表示,这就是﹙﹚。 2.直接写得数。 0.89-0.25= 19.9+11.1= 0.081×10= 1.5÷.3= 4.2×3= 2.3÷0.1= 0.125×8= 1.9×4= 3.育才小学四年级两个班回收易拉罐情况如下表。完成下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1﹚四⑴班哪个月回收的易拉罐最多?哪个月回收的易拉罐最少? ﹙2﹚四⑵班四个月一共回收多少个易拉罐? ﹙3﹚如果回收10个易拉罐可以制成2个新易拉罐,四⑵班四个月回收的易拉罐可以制成几个新易拉罐? ﹙4﹚四⑴班平均每月回收多少个易拉罐? 4年——2007年上缴利润情况如下表: 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 第一门市部30 42 70 110

第二门市部40 45 90 155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面的条形统计图。 年月 根据上面统计图填空。 (1)纵轴上每个单位长度表示()万元。 (2)()年第一、第二门市部所缴利润相差最少。 (3)()年第一、第二门市部所缴利润相差最多。 (4)第一门市部()年所缴利润最多,()年所缴利润最少。 (5)从图中,你还能知道哪些信息? 【快乐晋级】 5.下面是育才小学3个年级春季植树情况的统计表。 请根据上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哪个年级春季植树最多? ﹙2﹚3月份3个年级共植树﹙﹚棵,4月份比3月份多植树﹙﹚棵。

小学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75~7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单位),能根据要求在方格纸上完成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条形统计图,在方格纸上完成条形统计图。 2、确定直条的高度。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谈话引入:你们知道世博会吗?____年的世博会在哪个国家的哪个城市举办? 举办世博会和举办奥运会一样都是世界上的盛事。在世博会上,世界各国的高科技产品、特产都送来展览,并协商交易。哪个国家取得世博会举办权,不但对本国的经济发展有好处,而且能提高国际威望,所以竞争激烈,要经过几轮投

票选举产生举办城市。____年12月3日国际展览局89个成员国投票决定____年世博会的举办城市,有5个城市竞选,我国的____(省、市、区、县)经过4轮投票最终获胜,全国人民欢欣鼓舞。 (出示挂图)这是人们欢庆胜利的场面。 二、自主探索,获得新知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的条形统计图,并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2)这张统计图反映了第一轮投票中5个申办城市的得票情况。 请大家认真观察统计图,准备回答下列问题: ① 从图中你能看出五个城市各得了多少票吗? ② 条形统计图是有那几部分组成的? ③ 这张条形统计图与以往我们学习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④ 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你还能提出那些问题? (3)学生分组交流,并反馈。 (4)教师小结:这张统计图与我们三年级学习的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是一样的,主体部分是在表格上画出的一个个直线,表格的纵轴标明了刻度,并标注了单位,横轴标明了统计的项目,直线的高度表示了数量,还注上了数字。另外,在图上面还写明了图名和制图日期。不同的是这张统计图纵轴上一格表示5票(几个单位),三年级所学的统计图纵轴上1格只表示1个单位。因此,现在制图时要按照纵轴上的刻度算出每个直条的高度,再画直条,这是制作条形统计图最容易出错的地方,要特别细心。

条形统计图小学四年级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李俊源一、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天气怎么样? 学:。。。。。。 师:那么,未来一个月的天气怎么样,你们想知道吗? 学:。。。。。。 师:老师这里有一份关于我市2017年12月份的天气预报,我们一起来看看! (PPT) 师:在这个图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识别天气符号、那种天气有多少天) 师:这个月每种天气有多少天,你能清楚地表示出来吗?先自己独立思考,有办法在和同学交流一下,最后每组选出一种你们最喜欢的方法和大家分享,开始吧!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 二、发现问题,探求新知 师:每个小组都有了自己的办法,谁愿意把你们的方法和大家说说呢? (选取有代表性的上台展示,最后选取用画圆计办法的象形图) 师:这位同学的方法真好,他用象形的方法来表示天气数量的多少这比用天气符号的办法更简单,对不对?不过呀,老师发现一个问题,这位同学画的象形图有的圈大、有的圈小,而且还歪歪扭扭的,是不是?我们把这幅图画整齐一些好不好?大家看大屏幕! (PPT)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这个是不是非常的整齐啊? 学:。。。。。。 学:老师你用电脑画的,所以比我们画的整齐。 师:恩,这位同学想的非常周到,如果老师用笔画也不能画的这么整齐 学。。。。。。 师:那么你们有没有办法,即使用笔画也能把他画整齐呢? 学:。。。。。。 师:同学们,咱们小时候是不是玩过搭积木?那么什么形状的积木搭起来更加的稳固、整齐呢? 学:。。。。。。长方形、正方形。 师:对,用长方形或者正方形搭起来更加的整齐,是不是?

师:那么大家说,咱们把这些圆换成正方形可以不? 学:。。。。。。可以 师:那咱们就把这些圆换成正方形。大家看这里 (PPT) 师:大家看是不是这个样子的? 学:。。。。。。 师:这样呢,是很整齐,也容易画出来, 同学们谁能快速的告诉老师这些的数量都是多少呢? 学:。。。。。。 师:我们应该想个办法,能够让我们快速的读出这些数据。谁有好的办法? 学:。。。。。。(在顶上标出数据) 师:恩,这种办法非常的好,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学:。。。。。。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方法,大家想一想,我们可以像横线底下这样,在左侧加一条竖线,把相应的数量标在左侧? 学:。。。。。。 师:大家看老师这里! (PPT) 师:大家看看这个图,你知道晴天师多少天吗? 学:18天 师:你是怎么读出来的? 生:看晴天的最高点对应左侧的数据是多少(让学生到前面指着屏幕数)师:哦,这位同学说了,大家仔细看,这里的每一个小格代表一天,晴天是有18个格,所以晴天是18天,雾霾呢? 生:6天(让学生到前面指着屏幕数) 师:在它们数的时候老师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一只手指着最高点另一只手向右边画,如果画歪了,数据就错了。 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呢? 学:。。。。。。(也画上横线) 师:恩,这位同学说,也画上横线,是这样吗? (PPT) 师:同学们,如果是这样的统计图,是不是既容易画,又清晰工整,又能轻易的读出每一种天气的数量啊?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每单元【小结】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亿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小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2、亿以内数的读法: 小结:①、从高位数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3、亿以内数的写法: 小结:①、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 ②、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 4、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小结:①、位数多的时候,这个数就比较大。 ②、当这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起,也就是从最高位开始比,哪个数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③、如果碰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的时候,就再比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我们比较出相同的数位上的那个数,哪个数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数比较大。 5、“万”做单位的数: 小结:有时候,为了读写方便,我们把整万的数改写成有“万”做单位的数。 6、求近似数: 小结: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 还是等于或大于5 。 7、表示物体个数:1 2 3 4 5 6 ……. 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8、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9、亿以上数的读法: 小结:亿以上的数也是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级末尾的0不读,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 10、亿以上数的写法: 小结:1、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2 、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第7单元条形统计图 第2课时条形统计图(2) 【教学内容】:教材第96页例2。 【教学目标】: 经历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难点:理解和掌握用1格代表2个单位,并能正确完成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调查了全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早餐是什么(出示例2统计表)。这是统计的结果,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你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吗?教师准备了两种条形统计图,请你选择一个,并把统计结果表示出来。 学生自己选择统计图并涂色完成。 二、自主探究 1.指名展示完成的统计图。 2.从学生制作的两种统计图里各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统计图一起展示。 3.我们一起来看这两个统计图。 (1)他们表示数据的竖条对吗?

(2)为什么表示同样的数据他们所涂的竖条不是同样高呢?下面小组讨论: ①两个图的每格分别代表几个人? ②如果最喜欢牛奶的是5人,在右图中怎样表示? ③你认为哪个图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为什么?围绕这三个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 (3)小组代表汇报各组的看法。 (4)教师归纳小结。 因为这里的数据比较大,为了方便我们可以用1格代表2人,用半格表示1人。 (5)请选择第一种图的学生,现在用第二种图表示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97页“做一做”。 (1)引导学生将例1中8月的数据和这里9月的数据正确填在一张统计表里,再把统计表里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提醒学生注意,两个月的数据不能看混淆了,各月的数据要在相应的统计图里表示,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可以小组合作完成,互相交流检查。 (2)比较表示8月份天气的两个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教材“练习十九”第3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把第一组和全班的调查结果用条形图表示出来。注意比较两种统计结果,想一想:每格代表几人才合适?可以小组讨论交

条形统计图(四年级)

条形统计图(四年级) (一)导入 以日历的形式呈现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 探究新知 (1)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来表示数据。 (2)呈现学生用统计表、象形图表现数据的方式。 在此基础上,给出条形统计图。 问:他们都把数据表示清楚了吗? 哪种表示更清楚? 条形图和统计表各有什么特点?你能 得到哪些信息?

(4)通过对比,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一是条形图与象形图进行对比,条形图可一眼看出数据的大小: 二是条形图与统计表进行对比,条形图表示数据更直观。 (5)接下来通过例题让学生慢慢理解条形统计图,知道它的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每一格代表的数量等。 (二)巩固练习 例题1:填出下列条形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直条表示多少。 1格表示: 1格表示: 1格表示: 1格表示: 直条表示:直条表示:直条表示:直条表示: 【变式训练】 观察统计图,完成统计表,并回答问题 (1)这张统计图中每一格表示()辆汽车,产量 最少是()月份,是()辆;产量最多是() 月份,是()辆;最多与最少的月份产量相差 ()辆汽车,下半年一共生产了( (1)1格代表多少公顷? (2)2003年造林面积是2002年的多少倍?

例题2 :根据统计图回答下面问题。 四年级同学参加兴趣小组情况统计图 (3)一共调查了()名同学,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多,( )小组的人数最少,相差()人,参加()小组的是()小组人数的2倍。 【变式训练】 1.你认为鸿丰商场再进货应多() 种矿泉水。 ①A ②B ③C ④D 【变式训练】2.芳芳家下半年各月用水量最多和最少相差()千克 ①5 ②5000 ③50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2、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3、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4、数位顺序表 数级… … 亿级万级个级 数位… … 千 亿 位 百 亿 位 十 亿 位 亿 位 千 万 位 百 万 位 十 万 位 万 位 千 位 百 位 十 位 个 位 计数单位… … 千 亿 百 亿 十 亿 亿 千 万 百 万 十 万 万千百十个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是数位,一(个)、十、百、千、万……是计数单位。从右往左每四个数位分一级,数级包括:个级、万级、亿级。 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6、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7、读数时,只是在每一级的末尾加上“万”或“亿”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8、写数:万级和亿级上的数都是按照个级上数的方法来写,哪一位不够用0补足。 9、改写和省略 (1)改写去掉末尾的四个0,将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如:450000=45万 去掉末尾的八个0,将数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如:200000000=2亿 (2)省略去掉末尾的四位数字,将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3)去掉末尾的八位数字,将数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用“四舍五入”法,要注意看清去掉部分的最高位,如果是5或比5大,要向前一位进一。)如:54340≈5万 56070≈6万 720023000≈7亿 459800000≈5亿 改写和省略的区别:改写不改变数的大小用 = 连接如:450000=45万 200000000=2亿 省略改变了数的大小用≈连接如:54340≈5万 720023000≈7亿 计算工具的认识: 1、由我国古代发明的,沿用至今的计算工具是(算盘)。 2、算盘的上珠代表5,下珠代表1。 3、计算器上的按键:ON/C 开关及清除屏键 OFF 关机键AC 清除键CE 清除键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一、常用的长度和面积单位及进率 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 进率: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 1分米=10厘米 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进率:1平方千米=100公顷 =100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二、单位之间互化的方法 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要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要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三、带合适的单位 带面积单位时,先考虑面积的大小,再看括号前面数的大小。果园、广场、体育馆一般带公顷,如:一个足球场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一个果园的面积是3(公顷)。天安门广场的面积大约是44(公顷)。较大的面积如一个区、一个城市、一个省、一个国家都用平方千米做单位,如:洛阳市的面积约是15230(平方千米)。河南省的面积约是17万(平方千米)。上海市的面积约是6364(平方千米)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练习题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条形统计图练习题 【牛刀小试】 1.填一填。 ﹙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用直条的﹙﹚表示数量的多少,直条越﹙﹚表示数量越多,直条越﹙﹚表示数量越少,直条长度﹙﹚,数量就相等。 ﹙2﹚有﹙﹚种或﹙﹚种以上的数据组成的条形统计图就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3﹚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4﹚复式条形统计图要画两种以上的直条,为了区别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或者线条来表示,这就是﹙﹚。 2.直接写得数。 0.89-0.25= 19.9+11.1= 0.081×10= 1.5÷.3= 4.2×3= 2.3÷0.1= 0.125×8= 1.9×4= 3.育才小学四年级两个班回收易拉罐情况如下表。完成下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1﹚四⑴班哪个月回收的易拉罐最多?哪个月回收的易拉罐最少? ﹙2﹚四⑵班四个月一共回收多少个易拉罐? ﹙3﹚如果回收10个易拉罐可以制成2个新易拉罐,四⑵班四个月回收的易拉罐可以制成几个新易拉罐? ﹙4﹚四⑴班平均每月回收多少个易拉罐? 4 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 第一门市部30 42 70 110

第二门市部40 45 90 155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面的条形统计图。 年月 根据上面统计图填空。 (1)纵轴上每个单位长度表示()万元。 (2)()年第一、第二门市部所缴利润相差最少。 (3)()年第一、第二门市部所缴利润相差最多。 (4)第一门市部()年所缴利润最多,()年所缴利润最少。 (5)从图中,你还能知道哪些信息? 【快乐晋级】 5.下面是育才小学3个年级春季植树情况的统计表。 请根据上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哪个年级春季植树最多?

四年级条形统计图教案

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单元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主备备课成员 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 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并提出简单的问题,初步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 单元 教学 重点 经历简单的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单元 教学 难点 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单元 课时安排约3课时 教学 准备 相关课件

课时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 章节 (单元) 第七单元课时第一课时 主备备课 成员 授课 日期 教学 课题 “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使学生体验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 重难 点 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 准备 课件、展示仪 教学程序 具体过程修改补充 一、导入 以日历的形式呈现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 二、探究新知 (1)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来表示数据。 (2)呈现学生用统计表、象形图表现数据的方式。

(3)在此基础上,给出条形统计图。 问:他们都把数据表示清楚了吗? 哪种表示更清楚? 条形图和统计表各有什么特点?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4)通过对比,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一是条形图与象形图进行对比,条形图可一眼看出数据的大小: 二是条形图与统计表进行对比,条形图表示数据更直观。 (5)引导学生看条形统计图,知道它的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每一格代表的数量等。 三、巩固新知 1、完成95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题和第2题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相关练习 六、板书设计 “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 教后 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

上课时间:年月星期第节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一、单元教学内容 条形统计图P94——P103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 3、在调查活动中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 难点: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四、单元教学安排 条形统计图……………………………………………………3课时

第1课时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一、教学内容: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P94——P95 二、教学目标: 1、经历用数字、图形和条形来表示数量的不同方式的对比过程,体验条形表示数量多少时更直观、便于比较的优势,体会学校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2、通过读图、画图活动认识1格表示1个格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能根据要求准确的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难点: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根据数据大小准确地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统计图。 四、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课件出示2012年8月北京市的天气情况图: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图例中表示天气的各种图形。 2、师生交流后,提出问题:这个月的各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二)探索发现 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1)整理数据 师:你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呢? 启发学生思考并整理数据:我们要统计什么?用什么方法可以统计出这些数据呢? 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知道可以分别用数数、画“√”、画“○”、写“正”字等方法。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1、亿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一(个)、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我国的计数习惯,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级,万级,亿级。 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2、万以内数的读法: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3、万以内数的写法: 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 4、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①、位数多的时候,这个数就比较大。 ②、当这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起,也就是从最高位开始比,哪个数最高 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③、如果碰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的时候,就再比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我们比较出相同的数位上的那个 数,哪个数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数比较大。 5、“万”做单位的数: 有时候,为了读写方便,我们把整万的数改写成有“万”做单位的数。 6、求近似数: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 还是等于或大于5 。 7、表示物体个数:1 2 3 4 5 6 ……. 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8、十进制计数法: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百亿是一千亿。 一(个)、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9、亿以上数的读法: 先分级,再从级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级末尾的0不读,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 10、亿以上数的写法: 先看这个数有几级,再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11、“亿”做单位的数: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可以用一格表示不同的单位,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 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2、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 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体现数学价值。 重点:一格代表不同的单位。 难点:在特定问题中,怎样确定一格代表几个单位。 教具: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学会制作统计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还常用统计图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常用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你在什么地方看见过统计图?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条形统计图 板书:条形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1、这是北京2012年8月份的天气情况,你能把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清晰地表示出来 吗?四人小组进行讨论,看哪组做得最快。 小组代表展示,这几组能清晰的表示各种天气的数据吗? 生:有的能清楚的看出,有的还要去数,不方便。 老师把常见的几种表示方法例举出来,有的用摆圆片表示,有的用统计表表示,有的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这三种方式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三种方式各有什么特地呢? 生1:圆片的要数一数才知道具体的数据。 生2:统计表能清楚的看到数量。 生3:条形统计图能看出每种数量的多少。 师小结:像这样用条形的长短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做条形统计图。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方便比较分析。 2、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认识条形统计图,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这个条形统计图,说说它 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生1:有两条垂直的射线组成。 生2:横着的射线上是类别。竖着的射线上是单位。 生3:中间是条形,表示数量有多少。 师小结:横着的射线我们叫它横轴,竖着的射线我们叫它纵轴,横轴上表示类别,纵轴上表示单位数量,这个条形统计图每一格代表几? 生:1 师:这里的数量比较少,我们每一格代表单位一。表示一天,单位是天,统计图上还要加上统计标题,这下才算完整。 3、刚刚我们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假如要你制作一个条形统计图,你认为该如何制作 呢? 师简单介绍制作步骤,重点强调直条的画法: ①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②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例1教学设计

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认识纵向条形统计图,了解其意义和作用。能绘制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交流能力。 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及读图能力。 教学难点:条形统计图及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某花店对上一周盆栽花的出售情况进行了统计,这是统计结果。(出示统计表) 颜色红花黄花蓝花粉花 盆数8 7 5 6 2、请同学们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3、通过读表,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每种花卖出的数量,如果把这些数据用一种图来表示的话,不仅能清楚的知道每种花卖出的数量,更能直观的得出每种花数量之间的差距。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图吗? 生:条形统计图。 4、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条形统计图。(板书)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 1、(出示动画,北京市8月份天气情况。) 你们知道每种天气符号表示什么天气吗? 2、这个月的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清楚的把它们表示出来吗?

请同学们拿出第一张卡纸,同桌合作,选择你们喜欢的方式清楚的表示出各种天气的天数。 3、生合作,师巡视指导。 4、汇报(投影)。 预设:生展示统计表。师:给大家说说你们的统计结果。你们同意他们组的统计结果吗? 还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吗?生展示象形图。介绍介绍你们的统计结果。 5、你们的方法都不错,我们还可以用条形图表示(出示课件)。 师强调:纵轴表示天数,1格就是1天;横轴表示各种天气情况。 6、(动画展示晴天之后,师引导一起表示出阴天)会了吗?请同学们拿出卡纸2,将这幅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7、生独自完成。 8、汇报(投影)(汇报要说明:一格表示1天,阴天有几天,就图几格。) (二) 1、现在我们一共用了三种方式表示了北京市8月份的天气情况,都把数据表示清楚了吗? 2、咱们来分别对比一下,看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3、(象形图与条形图)课件展示。这两种方法,哪种更清楚? 生:条形图。 为什么? 生:条形图不用数就能知道具体的数据。(板书:直观得出数据)4(统计表和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生:统计表能清楚的知道数量的多少。 生:统计图能直观的反映数量的差异。 (师总结后板书:直观反映数量的差异。) 5、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条形统计图不仅能直观的反映数据,还能直观反映数量差异。如果让你选择表示方式,你会选择哪种呢?(条形统计图) 6、通过观察,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观察,汇报。 三、巩固应用,解决提高。 1、根据这节课开始时的统计表,完成相应的条形统计图。 颜色红花黄花蓝花粉花 盆数8 7 5 6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四年级上数学 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姓名 知识梳理:①为了清楚地看出数据的分布情况,可以分段整理数据,统计的结果可以用统计表表示,也可以用统计图表示。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能直观地看出Q数量的多少。 ②如何认识条形统计图:首先要认清条形统计图的上面的图名(标题),然后记住条形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中哪条数轴表示什么事物,哪条数轴表示何种数量,再看清直条是纵向的还是横向的,最后记住直条的1格表示的数量是多少。条形统计图直条的高低(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直条越高(长)表示的数量越多,直条越低(短)表示的数量越少,数量的多少与直条的宽窄无关。 ③画条形统计图之前要先写好条形统计图的图名(标题),画条形统计图的简略步骤是:首先画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数轴),垂足处标上0,然后确定横轴和纵轴的单位长度,通常用横轴(不必从0开始)表示事物,纵轴(必须从0开始)表示数量(直条的1格表示的数量要适当),最后画出直条、标注数量。 练习题 一、填空 1.填出下列条形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直条表示多少。 1格表示: 1格表示: 1格表示: 1格表示: 直条表示:直条表示:直条表示:直条表示:

2.根据统计图填空。 统计图中,1格表示()票,得票最多的城市是(),与得票最少的城市相差()票,共有()名代表投票。 3.根据统计结果填空。 这张统计图中每一格表示()辆汽车,产量最少是()月份,是()辆;产量最多是()月份,是()辆;最多与最少的月份产量相差()辆汽车,下半年一共生产了()汽车。 4.根据育兴小学各兴趣小组人数填一填。 育兴小学校各兴趣小组人数情况统计图

每格代表()比较合适,()名同学参加兴趣小组。 5.根据统计图回答下面问题。 四年级同学参加兴趣小组情况统计图 一共调查了()名同学,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多,( )小组的人数最少,相差()人,参加()小组的是()小组人数的2倍。 二、选择 1.杨树再种( )棵就和柳树同样多。 ①4 ②6 ③8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1、亿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2、一(个)、十 、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3、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4、位数:一个数含有几个数位,就是几位数,如652100是个六位数。 5、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6、亿以上数的读法: ① 先分级,从高位开始读起。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② 亿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③ 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7、亿以上数的写法: ① 从最高位写起,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 ② 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8、比较数的大小: ① 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数比较大。 ② 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位开始比较。 9、求近似数: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位上的数;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小于5 还是等于或大于5 。小于5就舍去尾数,等于或大于5就向前一位进1,再舍去尾数。 10、表示物体个数:1,2 ,3, 4, 5 ,6 ,7 ,8 ,9 ,10, ……. 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 0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11、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13、ON ╱CE :开关及清除屏键,清除显示屏上的内容。 AC: 清除键,清除所有内容。 整数部分 数级 … 亿级 万级 个级 数位 … 千亿位 百亿位 十亿位 亿位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计数 单位 … 千亿 百亿 十亿 亿 千万 百万 十万 万 千 百 十 个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同步练习

《条形统计图》同步试题 一、填空 1.填出下列条形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直条表示多少。 1格表示: 1格表示: 1格表示: 1格表示: 直条表示:直条表示:直条表示:直条表示: 考查目的:会根据统计图的纵轴数据确定单位量。 答案:①5、40 ②10、30 ③2、10 ④25、150 解析:每一幅图的纵轴数量都不是逐格标注的,因此在审题时一定要认真看数据的标注点,题目中的数据都是标注在双数格上,所以每题的单位量及数量分别是①5、40.②10、30。③2、10。 ④25、150。 2.根据统计图填空。 统计图中,1格表示()票,得票最多的城市是(),与得票最少的城市相差()票,共有()名代表投票。 考查目的:识图能力——单位量是多少,最多、最少的数据确定方法。 答案: 5、中国上海、34、84。 解析:先根据纵轴的标注确定单位量,然后对数据进行比较和运算。 3.根据统计结果填空。

这张统计图中每一格表示()辆汽车,产量最少是()月份,是()辆;产量最多是()月份,是()辆;最多与最少的月份产量相差()辆汽车,下半年一共生产了()汽车。 考查目的:识图能力──单位量是多少,体会一格代表多个单位量的用法。最多、最少的数据确定方法。 答案: 300 七900 十2100 1200 8700 解析:先根据纵轴的标注确定单位量,然后对数据进行比较和运算。 4.根据育兴小学各兴趣小组人数填一填。 育兴小学校各兴趣小组人数情况统计图 每格代表()比较合适,()名同学参加兴趣小组。 考查目的:根据数据及实际情况,确定单位量。 答案: 5 238 解析:根据表中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统计图的实际大小,确定每格代表5更合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