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

当前已经明确的肝炎病毒有5种:甲型(HAV)、乙型(HBV)、丙型(HCV)、丁型(HDV)、戊型(HEV)。孕妇在妊娠任何时期均可能被感染,以乙型肝炎最常见。孕妇肝炎发病率约为非孕妇的 6 倍,而重症肝炎为

非孕妇的 66 倍,是我国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1、按高危妊娠护理常规。

2、妊娠期

⑴体位与休息:以左侧卧位为宜,充分休息,避免体力劳动。

⑵饮食与护理:加强营养,补充蛋白质、葡萄糖及维生素等。多食用优

质蛋白、新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注意保持排便通畅。

⑶纠正贫血:遵医嘱补充铁剂,常见的口服补铁制剂有硫酸亚铁、琥珀

酸亚铁、硫酸甘油铁等,口服铁剂的同时可口服维生素C,以促进铁的

吸收。

⑷孕期保健:加强孕期保健,重视孕期监护,定期进行肝功能及肝炎病毒血清病原学标志性物的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及时阻断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严密观察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状况。

⑸消毒隔离:对孕妇合并肝炎者设置专室就诊,专用器械,器械用后单独处置、消毒,预防交叉感染。

3、分娩期

⑴严密观察:密切观察产程进展,促进产妇身心舒适。重症肝炎产妇,应注意观察产妇的血压、尿量及精神状态,及时发现肝昏迷前驱症状。

⑵监测凝血功能:监测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等,密切观察产妇有无口鼻、皮肤黏膜出血倾向,并配新鲜血备用。预防DIC发生,于分娩前1周遵医嘱给予维生素K1 肌肉注射,每天 20~40mg。

⑶正确处理产程:缩短第一、二产程,以减少体力消耗,宫口开全后行

阴道手术助产,产后可肌肉注射缩宫素,以加强子宫收缩,预防产后出血。

⑷预防感染:将产妇安置在隔离待产室和产房,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操作规程,用后的各种器械和物品必须严格消毒灭菌处理,预防产后出血。

4、产褥期

⑴预防产后出血: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⑵指导喂养:目前的观点认为乳汁中HBV-DNA阳性不宜哺乳,母血HBsAg、HBeAg及抗-HBc等三项阳性或后两项阳性的产妇不宜哺乳,向产妇及家属讲解不宜母乳喂养的原因,使其理解和配合,并教会其人工喂养知识及技能。产妇退乳不能使用增加肝脏负担的雌激素,可口服生麦芽冲剂,并用芒硝外敷乳房。

⑶药物应用:遵医嘱使用对肝脏损害较小的抗生素预防感染,同时进行

护肝治疗。

⑷用物处理:凡接触过肝炎孕妇的器械、布类、衣物、排泄物、呕吐物、乳汁、沾有血液的纸应单独收集并按感染性垃圾处理,肝炎产妇的胎盘应做特殊处理。

⑸免疫接种:新生儿出生后注射乙肝疫苗和或酌情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HBV 母婴垂直传播。

5、心理护理:向孕妇及家属讲解肝炎对母婴的影响以及消毒隔离的重

要性,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帮助孕妇消除患传染病而产生的顾虑和自卑心理。

6、健康指导

⑴休息与营养:保证足够的休息及营养,避免疲劳。

⑵计划生育:已患肝炎的育龄妇女应避孕,待肝炎痊愈后至少半年,最

好 2 年后再考虑怀孕,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⑶用药指导:按医嘱继续护肝治疗,应用对肝脏损害较小的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严密观察病情及肝功能变化,必要时及时就诊。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试题)电子教案

病毒性肺炎试题 一、单选题 1重型病毒性肝炎孕妇口服广谱抗生素的主要目的是 A控制肝炎发展B清除体内病毒 C预防产后出血D防止DIC E预防肝昏迷正确答案E 2病毒性肝炎孕妇,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在妊娠中、晚期预防产后出血的主要措施是 A立即剖宫产B引产终止妊娠 C高蛋白饮食增加营养D用维生素K、C E用对羧基苄胺 正确答案D 3病毒性肝炎对妊娠的影响,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妊娠早期患肝炎致畸率增加 B妊娠早期患肝炎易发展为急性、亚急性肝炎 C妊娠晚期发病易并发妊高症 D妊娠中晚期发病易诱发DIC E妊娠期发生病毒性肝炎致围生(产)儿死亡率增加 正确答案B 4正常妊娠时肝功能的变化错误的是 A由于血液稀释血清总蛋白降低 BALT和AST多在正常范围

C AKP在妊娠7个月后可达非妊娠时的2倍 D妊娠晚期血浆纤维蛋白原可增加50% E孕晚期血清总胆红素值﹥171umol/l 正确答案E 5妊娠晚期及分娩期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对产妇威胁最大的是 A易合并妊高症B易发生产后出血、DIC C易发生宫缩乏力产程延长D易发生早产,围产死亡率增加E易发展成重型肝炎,孕产妇死亡率增高 正确答案E 6下述何项不属于乙型病毒性肝炎母婴传播途径 A粪—口传播途径B娩出时接触母亲产道分泌液或血液C母婴垂直传染D乳汁传染E密切生活接触传染正确答案A 7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分娩期的处理哪项是错误的 A配血备血B产前注射维生素K C及时注射宫缩剂减少产后出血 D注意防止发生产后DIC E以剖宫产结束分娩为宜正确答案E 8妊娠期合并肝炎对母儿的影响 A发生于妊娠早期时刻加重早孕反应 B孕早期患病毒性肝炎的胎儿畸形发生率约增高2倍 C孕晚期患急性乙型肝炎者,约70%发生胎儿感染

产科专科护理常规

产科专科护理常规 目录 一、产科一般护理常规 (1) 二、会阴水肿护理常规 (2) 三、乳头皲裂护理常规 (2) 四、会阴切开疼痛护理常规 (2) 五、腹部切口疼痛护理常规 (3) 六、自然分娩护理常规 (3) 七、剖宫产术护理常规 (4) 八、多胎妊娠护理常规 (5) 九、妊娠合并肝炎护理常规 (6) 十、妊娠合并甲减护理常规 (6) 十一、妊娠合并甲亢护理常规 (7) 十二、妊娠合并糖尿病护理常规 (7) 十三、妊娠合并心脏病护理常规 (8) 十四、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护理常规 (9) 十五、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护理常规 (10) 十六、HELLP综合征护理常规 (10) 十七、羊水过多护理常规 (11) 十八、羊水过少护理常规 (12) 十九、羊水栓塞护理常规 (12) 二十、先兆早产护理常规 (13)

二十一、过期妊娠护理常规 (14) 二十二、前置胎盘护理常规 (14) 二十三、胎盘早剥护理常规 (15) 二十四、胎膜早破护理常规 (16) 二十五、子痫前期护理常规 (16) 二十六、子痫护理常规 (17) 二十七、产褥感染护理常规 (17) 二十八、产后出血护理常规 (18)

产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孕产妇一般护理常规 1.保持环境整洁、安静、安全、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冬天每日开窗通 风3次。 2.评估孕产妇的心理状况,及时做好专科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 3.指导并协助孕产妇做好各项检查及治疗,及时留取各种标本。 4.正常分娩后测出血,压宫底每30分钟一次,共四次,记录宫底高度和出血量 (正常产后宫底高度为分娩当日平脐,以后每天以1~2CM的速度下降即1横指的高度):会阴侧切伤口护理Bid。正常分娩后产妇首次如厕由责任护士和家属共同协助完成。 5.剖宫产术后回病房测血压每30分钟1次×10次,术后4小时内每30分钟按 压宫底一次,后2小时每小时按压宫底一次,。记录宫底高度和出血量(正常产后宫底高度为分娩当日平脐,以后每天以1~2CM的速度下降即1横指的高度)剖宫产产妇导尿管术后24小时和医生沟通后拔除。尿管未拔除前会阴护理每天2次。尿管拔除后产妇首次如厕由责任护士和家属共同协助完成。 6.产后擦浴更衣,予以饮食、康复、药物、母乳喂养及新生儿体检指导。 7.加强巡视,及时为产妇,新生儿提供护理。 8.教会产妇新生儿沐浴、脐部及臀部护理知识。 9.统计产后24h出血量。 10.指导产妇按出院流程结账,办理新生儿出生证,将大卡回执单收回告知产妇。 按规定时间到产科门诊复查。新生儿按时到儿保门诊进行体检。 长期卧床的孕产妇在07:00~21:00之间没2h翻身一次,双足踝泵运动10个。 二、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1.新生儿入室时责任护士与助产士按“母婴同室护理记录”单内容进行体检、 核对,并在签名栏双人签名。 2.入室后测肛温一次并记录,体温低于正常时需采取保暖措施。4h后复测体温。 3.正常新生儿24h内完成乙肝疫苗第一针、卡介苗接种,接种时严格执行相应 的操作流程和工作流程。 4.正常新生儿每天沐浴一次,沐浴时严格执行沐浴操作流程和工作流程。沐浴 时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记录在母婴同室护理记录单上、责任护士及时通知医生并班班交接。沐浴后将新生儿体重记录在母婴同室护理记录单上。 5.正产新生儿24h未排便,48h未排尿要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治疗措施。 6.正常新生儿母亲返休时责任护士及时协助并完成早吸吮。 7.新生儿所有药疗在执行时必须做到操作首、中、后双人核对并在治疗单上签 名。 8.住院期间正常新生儿每2h巡视1次随时指导更换尿布。 9.责任护士每天要观察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变化情况,并严格执行预防生理性黄 疸加重流程。 参考文献: 【1】北京协和医院护理常规。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 【2】乐杰。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3】王席伟,助产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史,2011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肺炎试题 、单选题 1重型病毒性肝炎孕妇口服广谱抗生素的主要目的是 A 控制肝炎发展 B 清除体内病毒 C 预防产后出血 D 防止DIC E 预防肝昏迷正确答案E 2病毒性肝炎孕妇,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在妊娠中、晚期预防产后出血的主要措施是 A 立即剖宫产 B 引产终止妊娠 C 高蛋白饮食增加营养 D 用维生素K 、C E 用对羧基苄胺 正确答案D 3 病毒性肝炎对妊娠的影响,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妊娠早期患肝炎致畸率增加 B 妊娠早期患肝炎易发展为急性、亚急性肝炎 C 妊娠晚期发病易并发妊高症 D 妊娠中晚期发病易诱发DIC E 妊娠期发生病毒性肝炎致围生(产)儿死亡率增加正确答案B 4 正常妊娠时肝功能的变化错误的是 A 由于血液稀释血清总蛋白降低

BALT 和AST 多在正常范围 C AKP 在妊娠7 个月后可达非妊娠时的2 倍 D 妊娠晚期血浆纤维蛋白原可增加50% E孕晚期血清总胆红素值〉171umol/l 正确答案E 5 妊娠晚期及分娩期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对产妇威胁最大的是 A 易合并妊高症 B 易发生产后出血、DIC C 易发生宫缩乏力产程延长 D 易发生早产,围产死亡率增加 E 易发展成重型肝炎,孕产妇死亡率增高 正确答案E 6 下述何项不属于乙型病毒性肝炎母婴传播途径 A 粪—口传播途径 B 娩出时接触母亲产道分泌液或血液 C 母婴垂直传染 D 乳汁传染 E 密切生活接触传染 正确答案A 7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分娩期的处理哪项是错误的 A 配血备血 B 产前注射维生素K C 及时注射宫缩剂减少产后出血 D 注意防止发生产后DIC E 以剖宫产结束分娩为宜 正确答案E 8 妊娠期合并肝炎对母儿的影响 A 发生于妊娠早期时刻加重早孕反应 B 孕早期患病毒性肝炎的胎儿畸形发生率约增高2 倍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一)妊娠期 1.开展卫生教育。传授相关的卫生知识,预防肝炎的发生。 2.加强孕期保健①讲解肝炎与母婴的相互影响转归及预后,帮助孕妇消除顾虑,树立信心,积极配合监护措施。②预防交叉感染,按传染科处理,严格执行隔离消毒措施。 3.落实孕期监护,定期产前检查,与传染科共同监护,预防早产,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及情绪波动。轻度病人给与适当休息,要把补充足够营养视为药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孕妇摄入足够热量的食物。 4.预防妊高征及贫血,以免病情发展,若发现孕妇皮肤、巩膜黄染加深,尿色黄,皮肤瘙痒等,即按医嘱作进一步检查。若血压升高、贫血等,应及早治疗,以免病情恶化。 5.加强入院病人的护理①专人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②宜进食低脂肪、低蛋白、高糖类食物,保证足够热量并补充大量纤维素。 6.预防交叉感染,按传染病科处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二)分娩期除提供常规的产科护理外: 1.减轻产妇的心理负担①在隔离的产房内,为产妇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②增加与产妇交谈,加强沟通,通过观察,周全服务,满足产妇对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需求,消除紧张和孤独情绪。 2.预防凝血功能障碍①分娩前按医嘱肌注、口服维生素K 制剂,配新鲜血备用及监测凝血功能。②分娩过程中,在严密观察产程时注意产妇有否出血倾向。 3.减少产时体力消耗,应缩短第二产程。予以阴道助产。 4.预防产后出血及感染①减少产道损伤。②仔细检查以防胎盘残留。③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5.防止肝肾衰竭密切注意血压、神志和尿量变化。(三)产褥期 1.按医嘱使用对肝损害小的抗生素。 2.继续护肝,保证休息和营养,以防演变为慢性肝炎。 3.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 4.加强教育①讲解不宜喂哺的原因。②指导选用对肝无损害的避孕措施。 ③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即刻获得被动免疫或乙肝疫苗,出生后6h内接种乙肝疫苗,出生后,1个月及6个月各接种乙肝疫苗1次,一般可阻断90%的母婴传播率。 5.产妇若不喂母乳,忌用雌激素退奶,可采用皮硝外敷,或生麦芽冲饮。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

---------------------------------------------------------------最新资料推荐------------------------------------------------------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作者: 王宇明来源: 中国医学论坛报日期: 2019-08-02 乙型肝炎妊娠妇女的病情较未妊娠时更为严重,而且妊娠期越晚,越容易进展为重症肝炎。 对于妊娠中晚期的乙型肝炎,处理要比一般的乙型肝炎高一个等级。 对妊娠乙型肝炎患者如何进行抗病毒治疗育龄期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该人群若有治疗适应证,未妊娠者可接受干扰素或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且在治疗期间应采取可靠的避孕措施。 在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期间发生妊娠者若应用的是拉米夫定或其他妊娠 B 级药物(替比夫定、替诺福韦或恩曲他滨),可以继续抗病毒治疗。 高病毒载量妊娠妇女在其 HBV DNAgt;109 copies/ml 时,自妊娠 32周(即妊娠最后 3 个月)可以开始口服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并且至分娩后 1 个月,以降低母婴传播风险。 但须注意的是,对于以上病例,均应在充分告知风险、权衡利弊及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进行抗病毒治疗。 妊娠中出现乙型肝炎发作者应视病情严重程度来决定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 1 / 5

在充分告知风险、权衡利弊及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或替诺福韦进行治疗。 以上为近年多国指南、规范或共识中的意见,这些意见来自包括我国在内的多组研究报告。 研究显示,上述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性高,未见安全性问题。 但由于部分学者意见尚不一致,我国 2010 年版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未列入高病毒载量妊娠妇女的处理。 还应积累经验,进一步总结。 如何处理妊娠早期的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妊娠妇女的病情较未妊娠时更为严重,而且妊娠期越晚,越容易进展为重症肝炎。 对于妊娠早期乙型肝炎患者,除了积极治疗肝炎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休息在急性肝炎早期和慢性肝炎活动期,应住院或就地隔离休息,避免过劳;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而肝功能正常者不需要特别休息,但需要随诊。 改善饮食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活动期,以易消化、维生素含量丰富的清淡食物为主,注意补充微量元素,适当增加蛋白质食物,如蛋类、豆类制品等;对于进食量少者,应静脉输注 10%葡萄糖液、复合氨基酸制剂及中长链脂肪乳,以保证妊娠妇女和胎儿所需要的营养,病情稳定后可恢复正常饮食。

什么叫妊娠合并乙肝

什么叫妊娠合并乙肝 据医学书籍记载,妊娠合并肝炎有妊娠合并甲肝,妊娠合并乙肝,妊娠合并丙肝等等,很多朋友对于它们都不是很熟悉。那么,什么是妊娠合并乙肝呢?妊娠合并乙肝怎么治疗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什么叫妊娠合并乙肝 妊娠合并肝炎是指女性在妊娠期感染肝炎病毒,因而出现急性肝炎的临床症状。妊娠合并肝炎具有传染性,会通过孕妈妈传染给胎宝宝,导致流产、早产甚至会危及胎宝宝的生命。得了妊娠合并肝炎的孕妈妈会出现发热、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胀以及无力等症状,病情较严重。妊娠合并肝炎有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甲型肝炎多发于秋冬季节,潜伏期2~6周。乙型肝炎病情较为隐匿,会出现皮疹、关节痛等症状。 妊娠合并乙肝怎么治疗 第一,一般治疗:除应在肝炎急性期予以隔离和卧床休息外,并予以清淡及低脂肪饮食,每日应供给足够热能,如消化道症状较剧,则应予葡萄糖液静脉滴注。 第二,产科处理 1,妊娠早期:如HBsAg滴定度高且HBeAg阳性伴有临床表现者应在积极治疗情况下,可行人工流产术。因为妊娠和乙肝之间互有不良影响。但妊娠中晚期的患者当以保肝治疗而不宜贸然行引产术,以免由于引产而引起不良后果。 2,分娩与产褥期:必须注意以下3个方面:防止出血;防止感染:应在产后应用对肝肾无不良影响的抗生素预防感染;密切注意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检测结果,防止病情发展。 从产科角度观察胎儿有无头盆不称,产程虽然进展良好,亦应适当缩短第二产程而行产钳助产,有利减少产妇的体力消耗及减少新生儿窒息。产后应常规留脐血检测肝功能和肝炎血清学指标。 3,新生儿的处理:近年来主张对HBsAg阳性孕妇所生的婴儿,需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生后1个月及6个月各皮内注射乙肝疫苗30μg,一般可阻断90%的母婴传播率。如有条件可于出生后再肌注一支人类HBs免疫球蛋白(HBIG)则更有利于防止母婴垂直传播。我国的乙肝疫苗作用能保持5年左右,故在进入小学之前应再作一次加强免疫注射。 总而言之,妊娠合并乙肝是非常容易感染的,这一点朋友们要多多注意。妊娠合并乙肝的预防也是异常重要的,小编建议朋友们可以定期打预防针,多多注意个人卫生,勤洗内衣内裤,保证睡眠充足。

【实用】-妊娠合并心脏病护理常规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护理常规 合并心脏病(包括孕前已有心脏病及妊娠后发现或发生心脏病)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在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患者中,先天性心脏病位居第一。合并心脏病的孕产妇在妊娠32~34周、分娩期及产后3日内心脏负担加重,极易诱发心力衰竭,临床上应给予高度重视。 1. 护理评估 1.1评估患者的健康史,了解既往史,家族史,孕产史,有无并发症。 1.2评估患者的心功能状态、生命体征,有无心衰早期症状,评估胎心、胎动、宫缩及阴道流血、流液情况。 1.3了解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超声检查、胎心监护等结果。 1.4了解患者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2.护理问题 2.1活动无耐力 2.2自理能力缺陷 2.3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感染、洋地黄中毒、胎儿宫内宭迫。 3. 护理措施 3.1卧床休息,少活动,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有心力衰竭、呼吸困难者,应绝对静卧,半卧位,必要时吸氧。 3.2给予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3.3定时听胎心,必要时行胎心监测,了解胎儿宫内情况。 3.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如出现心衰,有产兆,应立即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3.5遵医嘱用药,观察药物不良反应。严格控制输液的速度,防止急性肺水肿的发生。 3.6做好分娩前各项准备工作,适时终止妊娠。 3.7如经阴道试产,应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尽量缩短第二产程,避免屏气用力,胎儿娩出后,立即放置沙袋腹部加压6小时,以防腹压骤降而诱发心力衰竭。 3.8积极预防产后出血,禁用麦角新碱。做好产褥期护理,预防感染。 3.9指导新生儿喂养,心功能Ⅲ级或以上者不宜哺乳,应及时回奶。

4. 健康教育 4.1对不宜妊娠者,应做好解释工作,指导病人采取严格避孕措施。年龄>35岁、心脏病程时间长,容易发生心力衰竭者,不宜妊娠。 4.2妊娠后定期产检,严密监测胎儿宫内情况和孕妇心功能情况,及早发现心力衰竭征象。心功能好,可以再次妊娠者,最好避孕1年。 5. 护理评价 5.1孕产妇顺利度过妊娠、分娩和产褥期,母儿状况良好。 5.2孕产妇获得新生儿的护理和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能。 5.3孕产妇情绪放松,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产后出血护理常规

产后出血护理常规 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80%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晚期产后出血是指分娩24小时以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多见于产后1~2周。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在我国产后出血近年来一直是引起孕产妇死亡的第一位原因,特别是在边远落后地区这一情况更加突出。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由于测量和收集出血量的主观因素较大,实际发病率更高。 病因 产后出血的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四大原因可以合并存在,也可以互为因果。 1.宫缩乏力 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占70%。正常情况下,胎儿娩出后,不同方向走行的子宫肌纤维收缩对肌束间的血管起到有效的压迫作用。如果出现子宫肌纤维收缩无力即宫缩乏力则失去对血管的有效压迫作用而发生产后出血。常见的因素有:①全身因素:产妇因对分娩过度恐惧而极度紧张,尤其对阴道分娩缺乏足够信心则可以引起宫缩不协调或宫缩乏力。此种情况在临产后可能需要使用镇静剂及麻醉剂等将引增加产后宫缩乏力而引起产后出血;②产科因素:产程过长造成产妇极度疲劳及全身衰竭,或产程过快,均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羊水过多、巨大儿及多胎妊娠使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产后肌纤维缩复能力差,多次分娩而致子宫肌纤维受损,均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子痫前期(重度)、严重贫血、宫腔感染等产科并发症及合并症使子宫肌纤维水肿而引起子宫收缩乏力;③子宫因素: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如子宫畸形或子宫肌瘤等。 2.胎盘因素 占产后出血原因的20%左右。根据胎盘剥离情况,胎盘滞留、胎盘粘连及部分胎盘和/或胎膜残留均可影响宫缩,造成产后出血。胎盘滞留:胎盘在胎儿娩出后30分钟尚未排出者称胎盘滞留。可能与宫缩剂使用不当或粗暴按摩子宫等,刺激产生痉挛性宫缩,在子宫上、下段交界处或宫颈外口形成收缩环,将剥离的胎盘嵌闭于宫腔内引起胎盘滞留;宫缩乏力或因膀胱充盈压迫子宫下段,也可以致胎盘虽已剥离而滞留于宫腔。如胎盘滞留妨碍正常宫缩则引起产后出血,且血块多聚于子宫腔内,进而引起宫腔增大致宫缩乏力,如果不及时处理则形成恶性循环并导致严重后果;胎盘粘连发生的原因主要与操作手法不当有关。如胎儿娩出后过早或过重按摩子宫,干扰了子宫的正常收缩和缩复,致胎盘部分剥离,剥离面血窦开放而出血过多;也可由于既往多次刮宫或宫腔操作使,使子宫内膜损伤而易引起胎盘粘连或植入。 3.软产道裂伤 软产道裂伤包括会阴、阴道及宫颈及子宫下段裂伤。常见因素:外阴组织弹性差,外阴、阴道炎症改变;急产、产力过强,巨大儿;阴道手术助产;软产道检查不仔细,遗漏出血点。缝合、止血不彻底等。 4.凝血功能障碍

妊娠合并贫血患者的护理 李惠

妊娠合并贫血患者的护理李惠 发表时间:2013-05-15T10:41:59.0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0期供稿作者:李惠[导读] 向产妇及其家属讲解不能母乳喂养的原因,使其理解和配合,并教会其人工喂养常识及方法。 李惠 (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第一医院 021400)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0-0259-02 【摘要】目的讨论妊娠合并贫血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孕前应积极预防贫血,治疗易引起贫血的疾病,指导孕妇重视从饮食中摄取所需的铁。 【关键词】妊娠合并贫血护理 贫血是妊娠期最常见的一种合并症。由于妊娠期血容量增加,其中血浆量的增加多于红细胞数目的增加,因此血液出现稀释。 孕妇重度贫血时常有心肌缺血,以致引起贫血性心脏病,甚至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贫血也降低了机体的抵抗力,容易发生产褥感染,对失血的耐受力也差,故孕期、产时或产后发生并发症的机会较多。 处理原则 轻度贫血者,血红蛋白<100g/L时,应给予饮食指导及补充铁剂。重度贫血如血红蛋白<60g/L、接近预产期或短期内需行剖宫产者,应多次少量输血治疗,以纠正贫血状态,警惕发生急性左心衰竭。产后应用宫缩剂防止产后出血,并给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护理评估 (一)病史 询问有无营养不良史及慢性失血性疾病,尤以消化道慢性失血或月经过多更为多见。 (二)身心状况 1.症状孕妇面色略显苍白,轻者无明显症状,重者可有头晕、头痛、乏力、易倦、心悸、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表现。贫血时,孕妇机体抵抗力降低,容易患感染性疾病。严重贫血还可因胎盘供氧和营养不足导致胎儿宫内生长迟缓、早产、胎死宫内、胎儿宫内窘迫、围生儿死亡率高。此外,贫血严重者可引起贫血性心脏病甚至心力衰竭。 2.体征皮肤粘膜苍白,毛发干燥、脱发、指甲扁平失光泽,并可有口腔炎、舌炎等,部分病人指甲呈勺状(反甲)或脾脏轻度肿大。 3.心理社会评估重点评估孕产妇的焦虑情绪、社会支持系统的情况,孕产妇及家属对有关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知识的掌握情况。 可能的护理诊断 活动无耐力:与贫血导致的疲劳有关 有受伤的危险:与贫血引起的头晕有关 有感染的危险:与贫血导致机体抵抗力低下有关 有胎儿受伤的危险:与贫血导致胎儿发育迟缓、甚至早产、死胎等有关预期目标 1.妊娠期间母婴能维持最佳身心状态,不影响胎儿宫内发育。 2.产后母婴健康,无并发症发生。 3.孕产妇能描述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自我保健措施。 护理措施 (一)孕前指导 孕前应积极预防贫血,治疗易引起贫血的疾病,如月经过多、消化道慢性失血性疾病等,增加铁的贮备。适当增加营养,必要时给予铁剂补充。 (二)妊娠期 1.饮食指导指导孕妇重视从饮食中摄取所需的铁。食物品种应多样化,纠正偏食,多食富含铁的食物,如瘦肉、家禽、动物肝脏、蛋类等。蔬菜、谷类、茶叶中的磷酸盐、植酸、丹宁酸等可影响铁的吸收。因此食物的组成将影响机体对蛛矿摄入。 2.适当休息贫血孕妇应适当减轻工作量,血红蛋白在70g/L以下者应全休,以减轻机体对氧的消耗,同时应注意安全,避免因头晕、乏力晕倒而发生意外。 3.补充铁剂铁剂的补充以口服制剂为首选。一般主张妊娠4个月后,每天可按医嘱服用100~20mg二价铁,可达到预防贫血的目的。 一般血红蛋白在3.7mmol/L(60g/L)以上的贫血者,按医嘱选用副作用小、利用率高的口服铁剂,如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硫酸甘油铁、葡萄糖酸亚铁等。这些铁剂的吸收和利用率都较好。应用剂量一般为每天二价铁200~600mg,同时服10%稀盐酸1ml或维生素C300mg,每天3次,促进铁的吸收。铁剂对胃粘膜有刺激性,常见有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因此应于饭后服用。服药后大便呈黑色是正常现象,应向孕妇解释。 如口服疗效差、或对口服铁剂不能耐受或病情较重者,可用注射法补充铁剂。注射时铁的利用率可达90%~100%。常用的制剂有右旋糖酐铁及山梨醇铁。铁的刺激性较强,注射时应行深部肌内注射。 4.定期产前检查常规检查血常规,尤其是在妊娠晚期,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积极预防孕期并发症,注意胎儿生长发育情况,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及泌尿系统感染。 (三)分娩期 1.临产前按医嘱给维生素K1、卡巴克络(安络血)及维生素C等药物,并配新鲜血备用。 2.密切观察产程进展情况,为产妇提供心理护理。 3.注意缩短第二产程,必要时给予阴道助产,减少孕妇体力消耗。 4.胎肩娩出时,按医嘱应用宫缩剂(催产素10U或麦角新碱0.2mg)以防止宫缩无力及产后出血。出血多时应及时输血。 5.产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产后按医嘱给予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妊娠合并肝炎

妊娠合并肝炎 妊娠合并肝炎是指什么 妊娠合并肝炎是指女性在妊娠期感染肝炎病毒,因而出现急性肝炎的临床症状。孕期营养不足,尤其是蛋白质及糖的缺乏,可使肝脏抗病能力减弱,出现急性肝炎。妊娠合并肝炎有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甲型肝炎多发于秋冬季节,潜伏期2~6周。乙型肝炎病情较为隐匿,会出现皮疹、关节痛等症状。妊娠合并肝炎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庚型和输血传播型肝炎7个类型。 妊娠的任何时期都有被肝炎病毒感染的可能,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妊娠是一个关键时期,同时也会令到病情更加复杂,妊娠合并肝炎有可能会令胎宝宝流产、早产、畸形,甚至危及胎宝宝的生命。肝炎以乙肝病毒的母婴垂直传播率为高,围生期感染的婴儿容易成为慢性携带状态,以后更容易发展为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 妊娠合并肝炎的治疗 如果孕妈妈出现发热、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胀、无力、皮疹以及关节痛等症状,整个人精神状态差,那么很大程度是是得了妊娠合并肝炎,由于妊娠合并肝炎具有传染性,严重的会导致胎宝宝死亡,需要立即到医院治疗。 如果确诊为甲型肝炎。可以进行人工流产或中期妊娠引产。但是由于肝功能受损可影响孕妈妈代谢,可能会令胎宝宝宫内缺氧,容易导致早产,所以在孕晚期必须加强胎动计数等自我监护。有早产先兆者需及早住院治疗,并行无激惹试验及B超等生物物理指标监护,临产过程中注意缩短第二产程、预防产后出血和产褥感染。 营养元素补给。孕妈妈需要每天补给大量维生素C、维生素K1及维生素B1、B6、B12等。因维生素C是参与机体氧化还原过程的重要物质,有增加抗感染能力、促进肝细胞再生与改善肝功能的作用;维生素K1可促进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和某些凝血因子合成作用。一般采用维生素C、维生素K加5%或10%葡萄糖液,静脉滴注。 给予能量合剂,如25%葡萄糖液加辅酶A及维生素C。同时肌内注射维生素E,可以防止肝细胞坏死。对ALT高者可用强力宁、门冬氨酸钾镁加入葡萄糖液,静脉滴注。如果偶贫血或低蛋白血症者,可以给予适量输鲜血、人体白蛋白或血浆。 妊娠合并肝炎的症状

贫血护理常规

贫血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了解患者有无贫血的因素。 2.评估贫血的临床症状。如早期表现为疲乏,困倦,软弱无力,贫血严重时可出现发热,贫血影响到心血管系统表现为活动后心悸,气促,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头痛,头晕,目眩,耳鸣,注意力不集中及嗜睡等,消化系统表现食欲减退,腹胀,恶心等,如皮肤干燥,毛发枯干,月经失调等。重点观察皮肤粘膜是否苍白,有无黄染,淋巴结,肝,脾是否肿大及心脏是否有杂音。指甲有无变平或凹陷,舌乳头有无萎缩等。 3.了解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涂片骨髓检查等结果。 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 1.依据贫血患者的具体状况给予休息和活动。贫血症状明显,重度贫血或贫血发生迅速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中度贫血慢性贫血应限制活动,多卧床休息,轻度贫血应限制剧烈活动,适当休息,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 2.饮食按照贫血患者饮食原则,结合贫血的原因补充缺乏物质和调整饮食结构。如对于营养不良性贫血,给予丰富含铁,叶酸或维生素BI2的饮食,口腔炎,舌炎患者进行温热软食。重型再障患者有出血

倾向,宜给予无渣半流食物,高热或消化道出血时,宜给予无渣或流质饮食,消化道出血严重时,应禁食。 3.遵医嘱正确给予治疗贫血药物,及时评价药物疗效及注意其副作用。口服铁剂应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肠道不良反应,禁与茶同服,影响吸收,口服铁剂为溶液时,应用吸管服,以免牙齿染色,肌内注射铁剂时,应深部肌内注射。 4.对于有出血倾向患者,应尽量减少有创治疗,避免咳嗽和便秘,预防出血。 5.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预防感染。 6.做好心理护理,对于病情危重,进展迅速及预后不良者,多给予支持,安慰和鼓励,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健康指导】 1.向患者讲贫血的病因,消除引起贫血的因素。 2.指导患者遵医嘱治疗和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3.嘱咐患者定期复查,注意病情变化,如出现病情加重的及时就医。

妇产科护理常规完整版

目录 一、产科一般护理常规 (4) 二、第一产程护理常规 (4) 三、第二产程护理常规 (5) 四、第三产程护理常规 (6) 五、第四产程护理常规 (6) 六、产褥期护理常规 (7) 七、臀位分娩护理常规 (7) 八、母乳喂养护理常规 (8) 九、健康新生儿护理常规 (9) 十、剖宫产护理常规 (10) 十一、催产素引产/催产护理常规 (12) 十二、会阴切开缝合术护理常规 (12) 十三、早产分娩护理常规 (13) 十四、多胎分娩护理常规 (14) 十五、妊娠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护理常规 (15) 十六、妊娠高血压疾病子痫护理常规 (16) 十七、前置胎盘护理常规 (17) 十八、胎盘早剥护理常规 (18) 十九、胎膜早破护理常规 (19) 二十.产后出血护理常规 (20) 二十一、妊娠合并心脏病护理常规 (21) 二十二、妊娠合并甲亢护理常规 (22) 二十三、妊娠合并糖尿病护理常规 (23) 二十四、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护理常规 (24) 二十五、羊水栓塞护理常规 (25)

二十六、妇科疾病手术一般护理常规 (26) 二十七、妇科腹部手术护理常规 (28) 二十八、宫外孕非手术治疗护理常规 (29) 二十九、卵巢癌广泛切除手术护理常规 (30) 三十、子宫颈癌根治手术护理常规 (31) 三十一、阴道手术护理常规 (32) 三十二、直肠阴道瘘及会阴三度撕裂修补手术护理常规 (34) 三十三、尿瘘手术护理常规 (35) 三十四、阴道成形术护理常规 (36) 三十五、外阴癌手术护理常规 (37) 三十六、功能性子宫出血护理常规 (38) 三十七、急性盆腔炎护理常规 (38) 三十八、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护理常规 (39)

妊娠合并贫血及输血指导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a4394924.html, 妊娠合并贫血及输血指导 作者:覃碧静覃宜飞韦小梅蓝冬妹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8年第02期 关键词:妊娠;贫血;输血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2-0222-02 1 妊娠合并贫血 妊娠期较常见的合并症,属于高危妊娠范畴,对孕妇及胎儿均造成一定的影响。可分为生理性贫血和病理性贫血。生理性贫血是由于妊娠期血容量增加,血浆增加多于红细胞的增加,血液呈稀释状态,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下降。病理性贫血根于病因不同,分为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 2 诊断标准标准与分级: WHO推荐妊娠期Hb 3 贫血原因: 缺铁性贫血是妊娠期贫血最常见的贫血,占妊娠期贫血的95%,主要是因为妊娠期铁的需要量增加导致孕妇缺铁,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巨细胞性贫血是由于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引起DNA合成障碍所致的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因骨髓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和质的缺陷导致造血功能障碍,引起外周全血细胞减少为主的一组综合征。地中海贫血是血红蛋白的珠蛋白肽链生成受抑制所引起的遗传性血红蛋白病。 4 临床表现: 轻者无明显症状,或只皮肤、口唇皮肤粘膜苍白,重者可有头晕乏力、心悸、气短。消化道症状:缺乏食欲、腹胀、腹泻、口腔炎舌炎等。周围神经炎症状:手脚麻木、针刺、冰冷、行走困难。其他:低烧、水肿、脾大、表情淡漠等。[2] 5 危害: 贫血孕妇抵抗力下降,易感染,对分娩、手术和麻醉耐受能力差,在妊娠期和分娩期的风险增加,严重时可导致孕妇贫血性心脏病、高血压,经胎盘供养和营养物质不能满足胎儿生长所需,容易造成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畸形、胎儿窘迫、流产、早产或死胎等。 6 实验室检查

妊娠期妇女的护理试题及答案(七)

妊娠期妇女的护理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糖尿病对孕妇的影响,错误的描述是()。 A.糖尿病妇女流产率为15%~30% B.糖尿病妇女不孕症发生率为2% C.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增加 D.泌尿系感染率增加 E.羊水过少发生率增加 2.某28岁初孕妇,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现孕35周,近两日自感头痛、头晕、视物模糊,血压170/115mmHg,其正确的治疗措施为()。 A.控制血糖,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至孕40周 B.立即行剖宫产术结束妊娠 C.降压、利尿、扩容,控制血糖,促进胎儿肺成熟后终止妊娠 D.立即应用缩宫素引产 E.积极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3. 妊娠合并糖尿病需使用药物治疗用哪类药物最适合() A.格列本脲(优降糖) B.磺脲类药物 C.苯乙双胍(降糖灵) D.胰岛素 E.阿卡波糖(拜唐平) 4.女,30岁,有心脏病病史,第二产程由产钳助产,临床诊断产后出血。宫底脐上2横指,质软,膀胱脐下2横指。下列不恰当的护理措施是() A.控制输液速度 B.按摩宫底 C.肌注麦角新碱 D.控制感染 E.针对原因迅速止血 5.某女,26岁,初孕妇,孕32周,感头昏、乏力及食欲差2周余,检查:胎位、胎心及骨盆测量均正常,血红蛋白80g/L,红细胞比容0.25。药物治疗应首选() A.大量输血 B.右旋糖酐铁 C.维生素C D.维生素B12 E.硫酸亚铁 6.妊娠合并心脏病,分娩期为减轻心脏负担应() A.无论是否有产科指征,到预产期都应做剖宫产 B.第一产程加强护理,第二产程避免使用腹压,并采用人工助产术缩短产程

C.为缩短产程,应静脉滴注缩宫素加强宫缩 D.胎盘娩出后,不能使用哌替啶以免发生出血而发生心力衰竭 E.胎盘娩出后使用麦角新碱预防产后出血 7.病毒性肝炎对妊娠的影响,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A.孕晚期发病易并发妊高征 B.孕早期患病毒性肝炎致畸率高 C.孕早期患肝炎易发展为急性肝炎 D.易发生产后出血 E.围生儿死亡率高 8.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错误的是() A.孕期的生理改变使肝脏易受病毒损害 B.孕妇患肝炎后特别容易转成慢性肝炎 C.发生于妊娠早期,胎儿畸形的发生率高于正常2倍 D.甲型肝炎可经过胎盘传给胎儿 E.妊娠晚期,其诊断比非孕期困难 9.初孕妇28岁,妊娠37周,诉近日恶心、呕吐、乏力,肝区叩击痛,胎心150次/分,血清ALT升高,HBsAg(+)。对该孕妇治疗护理错误的是()。 A.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增加碳水化合物 B.给予保肝药物 C.口服甲硝唑,抑制大肠杆菌,减少游离氨的产生 D.肥皂水灌肠,保持大便通畅 E.严密观察有无性格改变,行为异常,扑翼样震颤等症状 10.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孕妇发生心力衰竭多在()。 A.妊娠6~10周 B.妊娠10~21周 C.妊娠22~31周 D.妊娠32~34周 E.妊娠35~38周 11.妊娠合并心脏病发生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不包括()。 A.贫血 B.上呼吸道感染 C.劳累 D.便秘 E.轻微活动 12.用于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之糖筛查试验应在妊娠几周进行()。 A.10~14周 B.15~20周 C.20~24周 D.24~28周 E.28~32周 13.下列哪一项属于甲型病毒性肝炎母婴传播途径() A.母婴垂直传染 B.粪一口传染 C.胎儿娩出时接触产道分泌物或污染血

妊娠合并贫血护理常规

妊娠合并贫血护理常规 1.按产前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饮食指导指导多食高铁、高蛋白、丰富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动 物肝脏、蛋类及绿叶蔬菜等;纠正偏食、挑食等不良习惯。 3.正确服用铁剂 (1)妊娠4个月后,每日遵医嘱饭后或餐中服用。 (2)服药同时禁饮浓茶、咖啡、牛奶,可同时服用维生素C或稀盐酸。 4.加强母儿监护常规查血常规、注意胎儿宫内发育情况。 5.观察孕产妇贫血的症状、体征,指导合理休息与运动,活动量以 不感到疲劳为原则。 (1)重度贫血者(血红蛋白≤60g/L),应卧床休息,避免因头晕、乏力引起意外伤害。 (2)轻度贫血者(血红蛋白>60g/L),可下床活动,适当减轻工作量。 6.需要输血者,严格执行临床安全输血管理制度与输血流程。 7.产后注意预防产后出血及各种感染,并按产后护理常规护理。 8.知道母乳喂养,重度贫血不宜哺乳者,讲解原因并知道人工喂养。 9.出院指导指导产妇门诊定期复查血常规,必要时遵医嘱使用药 物。

1、只要向着一个方向努力,所有一切都会变得得心应手。。。。。20.7.127.12.202018:3818:38:14Jul-2018:38 2、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二〇二〇年七月十二日2020年7月12日星期日 3、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18:387.12.202018:387.12.202018:3818:38:147.12.202018:387.12.2020 4、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道天明。7.12.20207.12.202018:3818:3818:38:1418:38:14 5、尽量地学习,尽量地经历,尽量地旅游、尽量地吃好东西,人生就比较美好一点。Sunday, July 12, 2020July 20Sunday, July 12, 20207/12/2020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6时38分6时38分12-Jul-207.12.2020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20.7.1220.7.1220.7.12。2020年7月12日星期日二〇二〇年七月十二日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18:3818:38:147.12.2020Sunday, July 12, 2020 亲爱的读者: 愿我们每个人熬过来所有苦难,获取一生的幸福,想 要的都拥有,得不到的都释怀。愿我们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感谢你的阅读。

妊娠合并心脏病护理常规(最新知识点)

妊娠合并心脏病护理常规 【概述】妊娠合并心脏病(包括孕前已有心脏病及妊娠后发现或发生心脏病)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在我国孕产妇死因顺位中高居第2位,占非直接产科死因首位。在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患者中,先天性心脏病占35%-50%,位居第一。合并心脏病的孕产妇在妊娠32—34周、分娩期及产后3日内心脏负担加重,极易诱发心力衰竭,临床上应给予高度重视。 【治疗原则】心脏病孕妇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心力衰竭和感染。 1、非孕期:根据孕妇所患心脏病的类型、病情程度及心功能状态,确定患者是否可以妊娠。对不宜妊娠者,应指导其采取正确的避孕措施。 2、妊娠期 (1)终止妊娠:凡不宜妊娠者,应在妊娠12周以前行人工流产术。妊娠超过12周者应严 密监护,积极预防发心力衰竭至妊娠末期。 对于顽固性心力衰竭的孕妇应与心内科医 师联系,在严密监护下行终止妊娠。 (2)严密监护:应由内科医师及产科医师密切联

系合作.定期产前检查,正确评估母体和胎 儿情况,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引起心力衰竭 的诱因,动态观察心脏功能,减轻心脏负荷, 适时终止妊娠. 3、分娩期 (1)心功能Ⅰ—Ⅱ级,胎儿不大,胎位正常,宫颈条件良好者,在严密监护下可经阴道分娩, 第二产程时需给予阴道助产,防止心力衰竭 和产后出血发生。 (2)心功能Ⅲ-Ⅳ级,胎儿偏大,宫颈条件不佳,合并有其他并发症者,因剖宫产可减少孕妇 长时间子宫收缩而引起的血液动力学改变, 减少心脏负担,可选择剖宫产终止妊娠。4、产褥期产后3日内,尤其是产后24小时内,认识心力衰竭发生的危险期,产妇应充分休息且需严密监护。按医嘱及时准确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心功能Ⅲ级或以上者不宜哺乳. 【护理】 (一)同普通产科护理常规 (二)与本疾病相关的主要护理 1、评估要点 (1)病史及相关因素

妇产科疾病护理常规

妇产科疾病护理常规 目录 一、妇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异位妊娠护理常规 三、子宫肌瘤护理常规 四、卵巢肿瘤护理常规 五、宫颈癌护理常规 六、子宫脱垂护理常规 七、侵蚀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护理常规 八、前庭大腺脓肿护理常规 九、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护理常规 十、急性盆腔炎护理常规 十一、化疗病人护理常规 十二、产前一般护理常规 十三、第一产程护理常规

十四、第二产程护理常规 十五、第三产程护理常规 十六、妊娠期高血压护理常规十七、胎膜早破护理常规 十八、妊娠期糖尿病护理常规十九、子痫护理常规 二十、前置胎盘护理常规 二十一、产后出血护理常规二十二、胎盘早剥护理常规二十三、早产护理常规 二十四、过期妊娠护理常规二十五、产褥期护理常规 二十六、正常新生儿护理常规二十七、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二十八、产褥感染护理常规

二十九、产后子宫出血护理常规 三十、妊娠期高血压护理常规 三十一、妊娠合并心脏病护理常规 三十二、妊娠合并糖尿病护理常规 三十三、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三十四、急性乳腺炎护理常规 三十五、乳腺癌护理常规 三十六、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护理常规 三十七、经腹子宫切除术护理常规 三十八、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护理常规 三十九、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护理常规四十、卵巢囊肿切除术护理常规 四十一、腹腔镜卵巢肿瘤剥除术护理常规

一、妇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热情接待患者,安置病床,做好入院指导,通知医师。 2、测量生命体征,建立病历。 3、一般病人给普通饮食,特殊病人应遵医嘱。 4、有阴道出血者应观察出血量及排出物。 5、白带异常者应观察其性质、气味、颜色、量。 6、注意外阴清洁,可行坐浴或阴道冲洗,但阴道出血者禁用。 7、危重病人要备好急救物品。 腹部手术前后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做好心理护理,解释疾病知识及注意事项,消除顾虑,配合治疗。 2、做好术前准备:备皮、配血等。 3、术前一日晚流食,术日晨禁饮食。 4、术前一日晚及术日晨遵医嘱分别灌肠。 5、术前一日晚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6、手术日测量生命体征,术前30分钟留置导尿管,排空 膀胱。遵医嘱给予肌肉注射术前用药。 7、备好麻醉床及所需物品。 (二)术后护理 1、护士床头交接病人,测量生命体征,了解术中情况,观 察腹部伤口有无渗血、渗液。

妇产科疾病护理常规

妇产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生理产科护理常规 一、产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第一产程护理常规 三、第二产程护理常规 四、第三产程护理常规 五、第四产程护理常规 六、产褥期护理常规 七、臀位分娩护理常规 八、母乳喂养护理常规 九、健康新生儿护理常规 第二节病理产科护理常规 一、剖宫产护理常规 二、催产素引产/催产护理常规 三、硫酸镁使用护理常规 四、会阴切开缝合术护理常规 五、早产分娩护理常规 六、多胎分娩护理常规 七、死胎护理常规 第三节产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第四节妊娠期并发症护理常规 一、流产 二、异位妊娠 三、妊娠剧吐 四、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子痫前期护理常规 五、妊娠高血压疾病子痫护理常规 六、前置胎盘护理常规 七、胎盘早剥护理常规 八、胎膜早破护理常规

九、产后出血护理常规 十、羊水栓塞护理常规 十一、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护理常规 十二、妊娠合并糖尿病护理常规 十三、妊娠合并贫血护理常规 十四、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护理常规 十五、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第五节妇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妇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妇科疾病手术一般护理常规 三、妇科腹部手术护理常规 四、宫外孕非手术治疗护理常规 五、功能性子宫出血护理常规 六、阴道炎护理 (一)滴虫性阴道炎 (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三)细菌性阴道炎 七、前庭大腺炎和囊肿护理 八、急性盆腔炎护理常规 九、阴道后穹窿穿刺术护理常规药物流产护理常规 十、药物流产护理常规 十一、妊娠剧吐护理常规 十二、先兆流产护理常规 十三、子宫肌瘤护理常规 十四、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护理常规 (一)葡萄胎 (二)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十五、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护理常规 第六节女性生殖器官损伤性疾病护理常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