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荷花》同步练习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荷花》同步练习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荷花》同步练习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荷花》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2题;共122分)

1. (5分)看拼音,写词语。

hán lěng líkāi huǒ chái méi yóu gào s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8分)看拼音,写词语。

méi gui jiān zhàkuì jiùqiè ér bù sh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iáo rào tú dútián shìhè fà tóng yá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8分)把下列音节补充完整。

k_______l_______ch_______x_______

窟窿车厢

y_______d_______zh_______x_______

窑洞窄小

4. (4分)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看看_______这一朵很美_______看看_______那一朵也很美_______

5. (3分)按课文《荷花》内容填空。

我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样儿的?刚开的白荷花 _______

全开的白荷花_______

将要开的花骨朵儿_______

6. (8分)选字填空。

争挣

_______当 _______扎 _______脱 _______取

绿碌

忙_______ _______油油一骨_______ _______色

7. (2分)判断是不是比喻句。

①你长得真像你父亲。_______

②水珠在荷叶上滚动,像玉盘上的珍珠,晶莹夺目。_______

8. (8分)给下面的字加部首再组词。

元—_______—_______ 何—_______—_______

石—_______—_______ 列—_______—_______

9. (8分)看拼音,写词语。

lián peng huā gū duo bǎo zhàng wǔ dǎ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īng tíng hǎo mèng pò liè yī sha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5分)智能拓展。

课外找一首中外名曲,闭目静心欣赏,听乐声想象乐曲表现的画面。然后把自己想象到的景象或听音乐时的感受写一写,在同学之间做一些交流。

11. (2分)读句子,选择理解正确的序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A . “我”穿着白衣裳,变成了一朵荷花,站在阳光里。

B . 看着这一池美丽的荷花,“我”陶醉了,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朵荷花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进入到美妙的荷花世界中去了。

12. (8分)给多音字组词。

露lù _______lòu _______行xíng _______háng _______

觉jué_______jiào _______佛fó _______fú _______

13. (10分)组词。

仿_______ 没_______ 哄_______ 猪_______ 从_______

访_______ 设_______ 洪_______ 猎_______ 丛_______

14. (8分)根据课文《青蛙卖泥塘》内容填空。

①于是他就去_______草籽,_______在泥塘周围的地上

②于是他_______到周围的山里_______到泉水,又_______了些竹子,把竹子_______开,一根一根_______起来,把水_______到泥塘里来

15. (8分)查字典填空。

“光”应查_______部,再查_______画。“光”字第一笔的笔画名称是_______。“光”在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光线②只、仅③露出④明亮⑤净、尽、一点不剩给下列句子中的“光”选择合适的义项,把序号写在横线上。

Ⅰ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_______

Ⅱ弟弟把零花钱都花光了。_______

Ⅲ明亮的月光,照在静静的原野上。_______

Ⅳ我的眼前一片光明。_______

Ⅴ小男孩光着脚,一双脚冻得通红。_______

16. (6分)按课文《荷花》填空。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_______。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看起来饱胀得_______。

17. (5分)仔细看图,再用几句话写一写。

18. (5分)找出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①清早,我到公圆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陈清香。

②我忽然觉得自己仿拂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战在阳光里。

19. (3分)读课文《荷花》填空:

①刚开的荷花是_______。

②全开的荷花是_______。

③将要开的荷花是_______。

20. (5分)把句子写完整。

①课外活动同学们玩得很开心,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

②牵牛花开了,像_______。

③两只黄莺在翠柳上鸣叫,他们歌唱着,_______。

21. (1分)根据课文古诗两首《敕勒歌》读一读,填一填

天似穹庐,_______。

22. (2分)给带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闻:①听见②消息③用鼻子嗅

①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_______

②新闻_______

二、阅读题 (共3题;共49分)

23. (15分)阅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1)写出这段话中的一个比喻句。

(2)这段话着重描写了哪几种白荷花的姿态,请写下来。

(3)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

24. (13分)阅读《父亲的菜园》片段,完成练习

春天到了,父亲在他的新菜园里,种上了豌豆。望着这一块贫瘠的土地,我问父亲:“豌豆真的能长出来吗?”

父亲摸摸我的后脑勺,信心十足地说:“当然能!”

我似信非信地点点头。没过多久,种子发芽、出苗,菜园里长出了一片绿绿的豌豆。

就在我做着吃香喷喷的炒豌豆的美梦时,父亲却把那一片豌豆全翻在泥土里。我有些疑惑不解,父亲说:“我们不能光顾眼前,也真难为了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一片豌豆来的。就这样榨干它,以后就别想吃瓜吃菜了。这一季豌豆就用来肥土吧。”

(1)给多音字组词

种zhǒng_______zhòng_______

似sì_______shì_______

难nán_______nàn_______

(2)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①信心十足:_______。

②疑惑不解:_______。

(3)我为什么疑惑不解?父亲的话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5. (21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长江源头

长江源头,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朦胧的世界。我们乘着越野大卡车,顶着足以使人唇裂血流的紫外线,冲进了那据说有8万平方千米的无人之地。

七月是这里最好的季节,但天气仍然变化无常,刚刚还是晴空万里,瞬间就会下起冰雹。我们几次一觉醒来,帐篷都被大雪埋了半截。最令人生畏的还是高原反应(yīng yìng),我就曾经被它折腾得头重脚轻,哇哇地吐个不停,在帐篷里躺了整整两天。

五天之后,我们终于来到了青藏高原腹地的各拉丹冬雪峰之下,长江正源沱沱河是发源于雪峰西南侧的姜根迪如冰川。

那是一幅奇异的景色:冰山下,由于阳光、风力、流水的作用,冰川形成无数个小冰峰,人们叫它“冰塔林”。有的如傲然屹立的雄鸡,有的像抬头望天的白熊,有的像千年巨龟……但我觉得,真正能震撼人心的,还是那倒挂在冰川之上的无数冰条。从它们的尖顶上,一滴一滴的融水悄(qiāo qiǎ o)然而落,没有声响,没有炫耀,却汇成一条冰河,带着咆哮,带着力量,开始了万里之行。

(1)选择文中正确读音。

反应_______(yīng yìng)悄_______(qiāo qiǎo)然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炫耀——_______ 咆哮——_______

(3)作者写小冰峰时采用了_______和_______的修辞手法。

(4)寻找长江源头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5)长江正源是什么河?这条河发源于什么地方?(6)读了本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一、基础题 (共22题;共122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13-1、14-1、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二、阅读题 (共3题;共49分)

23-1、

23-2、

23-3、

24-1、24-2、24-3、25-1、25-2、25-3、25-4、25-5、25-6、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精品教案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2.连线。 撑船的生意人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片段 ◆抓住中心句,把内容表述清楚。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3~5自然段,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这幅画的? (学生默读课文,做记号) 生1:介绍了画中的人物多。 生2:介绍了画中的街市很热闹。 生3:介绍了画中最有意思的桥北头的情景。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找到了这三个自然段的中心句。请大家再逐段读一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把一个意思表述清楚的? (学生再读课文)

生1:写画中的人多采用的是排比的句式,课文用了“有……有……有……有……”的句式来列举画中的人物。 师:你能从画中找出这些不同职业的人吗? (课件出示,学生指认) 生2:写街市的热闹也是采用的排比,用上了“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生3:写桥北头的情景是作者根据画面想象的情景,把人物的动作、神态想象得很丰富。 师:不愧是有名的画家,画技真是高超,这大概就是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吧!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略读课文的教学在内容理解上要求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方法上要更加放手。本课的教学设计重在引导学生了解并运用图文对照的方法去理解课文的内容,更加注重学生对阅读方法的运用。这堂课,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几百年前的画面拉至学生的面前,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读写结合,把一篇课文浓缩成一张资料卡,把书读薄。引领学生去多种形式地读、欣赏,调动各种感官,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搜集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1.了解北宋的时代背景,搜集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资料,如画册、邮票等。 2.一张图画纸。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大家喜欢旅游吗?说说都去过什么地方? 生:...... 师:大家去过的地方可真不少。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人文丰富,希望同学们能利用假期时间多出去走走,看看,读万卷书还得行万里路呢。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荷花》同步练习B卷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荷花》同步练习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2题;共139分) 1. (9分)看拼音,写词语 cūzhuànɡchóu mìbān jiāchónɡ jìnɡzhān yǎn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ián línɡfán yǎn hòu dài pénɡ pénɡ bóbózhī kū yè lu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5分)看拼音,写词语。 gài niàn fēi xiáng bīn fēn shùn jiān xiǎo jì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2分)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朝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禁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奔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 (6分)按课文《荷花》填空。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________。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看起来饱胀得________。 5. (2分)判断是不是比喻句。 ①你长得真像你父亲。________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练习

3 记金华的双龙洞 [学习目标] 浙江省金华的双龙洞有“黄龙吐水”“天马行空”等四十多处奇特的景观。叶圣陶笔下的双龙洞是如此神奇,让我们在感受溶洞的奇观时,进一步体会游记的表达特点,学习按游览顺序记叙的方法。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 [尝试运用] 一、填上“jiàn”的同音字。 水花四()亲密无()()步如飞眼()为实 开弓放()()设祖国身体()康刻舟求() 二、比一比组词。 铜()簇()蜿()稍()据() 桐()族()碗()梢()锯() 三、给“进”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只写序号。 进: A.向前移动; B.从外面到里面; C.收购; D.平房,院落的前后次序。 (1)十来进.房子()(2)走进.大会堂() (3)艰难推进.()(4)进.一批蔬菜() [巩固运用] 一、读了课文,我会填。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作者是。作者游览的地点是,时间是,游览的顺序依次是→→→。 二、品读句子,做习题。 1.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1)“或浓或淡”中的“或”的意思是() A.或者 B.有的 C.有时 (2)这句话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景物的?() A.形状 B.声音 C.颜色 2.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 ..急,溪声也时时变换 ..缓,时而 ..窄,时而 ..宽,时而 调子。 (1)一个“”字,点明作者是逆流而上。 (2)找出句子中的两组反义词。 ()----()()----() (3)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 (4)第二句话从声音的角度描写景物,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5)用带点的词语仿写排比句。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荷花备课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11.赶海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新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中“武将”“战利品” 的意义。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来初步领会课文内容。 2.课文第三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赶海的乐趣。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前置性学习单。(见附件) 教师:1.查看学生前置性学习单,了解学情。 2.《大海啊故乡》的音乐磁带。 3.搜集有关大海的资料。 4.课文录音及投影片。 五、教学课时:2 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揭示课题,引入情境。 1.同学们,喜欢大海吗?知道什么是赶海吗?海水退潮的时候,人们到海边去捉小鱼、捡贝壳等等,这些活动就叫“赶海”。 有赶过海的吗?说说你觉得赶海怎么样。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1课《赶海》。 3.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生字的识、写。 投影出示前置性学习单,检查学生对词语的读音。 支暑舅抓逃夹须捏俘虏 暑假舅舅夹住长须捏住俘虏大虾 哎哟喧闹恢复余晖趣事 痒痒的努努嘴儿赶海 (2)指名读。 注意:要区分清楚这两个词语的读法,韵母分别是“ao”“ou”。读一读。课文中是“哎哟”。 “努努嘴儿”、“痒痒的”,两个三声的字相连时,第一个要变成二声。三个三声的字相连时,前两个字都变二声。记住这样的规律。 齐读所有词语。 3、交流读书收获:通过初读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师:能把书读给大家听听吗?指名读书,提出要求:你认为他读得既正确又通顺,就鼓掌给予肯定。 1、读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或片段。(多读几遍,力求读好) 2、师生共同感悟朗读精彩句段。(重点感悟赶海的“趣”) 过渡:把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就算读好书了吗?对,这只是最起码的要求,要想读好书还应该读出自己对句子、段落的理解,读出感情,才能解决刚才的问题。师生接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四、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1、范写,明确注意点。重点指导“暑舅” 2、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及课后作业设计

备课素材 【写作背景】 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

百科全书。这篇略读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 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 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主要是从人物所从事的行业之多来表现的;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介绍了画面上各种人物的形态;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作者介绍】 滕明道(1085-1132),北宋官吏。字子济,应天府宋城(今河南商丘)人。崇宁末,举进士,继中词学兼茂科,除秘书省正字。建炎三年(1129),力谏宰相吕颐浩迁都武昌之议。后殿中侍御史张延寿论其卫护太后涉险,为敌追迫,贬为秘书少监。以提举明道宫死,后追复龙图阁学士,有文集二十卷。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字正道,一字文友,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他生活在北宋末年,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善画风俗画,尤长于楼面、屋宇、林木、人物。《清明上河图》是他的代表作,曾经为宣和内府所收藏。另作有《金明池争标图》,亦为艺术杰作。 《清明上河图》:闻名中外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不朽珍品。此画为绢本水墨淡设色长卷,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 《清明上河图》全图可分三个段落。 展开图,首先看到的是汴京郊野的春光。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刚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环境和人物的描绘,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 中段主要描绘的是上土桥及大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课文所配插图和文字就是节选的这一段。《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最为热闹的地方,就是横跨汴河的那座木结构的拱形桥。关于这座别致的桥梁,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一书中曾记载:“其桥无柱,皆以巨木虚架,饰以丹,宛如飞虹。”有关这种桥的建造方法已经失传,现在我们仅仅依靠画上所描绘的图样,才得以知晓古代能工巧匠的高超智慧。画家围绕这座桥,充分施展了自己的绘画本领,将桥上桥下的场景和人物活动作了全景式的描绘。表现最为精彩的部分,是围绕桥下正要逆

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 元日 教学目标 1?会认屠、苏”等2个字,会写旧符”等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屠苏”瞳瞳日”等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明白本首诗的大意、。 4?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 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学过程】 一、走近生活,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一组春联和春节过年的画面)。 2?同学们,你知道春节指的是农历的哪一天吗?(指名并板书: 正月初一)这一天在古时候又叫做元日”(板书:元日)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3?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作元日”请大家一起来读题。 4.简介作者。 王安石,生于天禧五年(西元1021年),卒于元佑元年(西元 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宋临川人,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

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在北宋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长于说理与修辞,善用典,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亦有情韵深婉之作。著有《临川先生文集》,谥号文”。其政治变法对宋初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 2.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 3.检查交流情况。 屠苏 (1)指名朗读,师生评价,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苏”。 (2)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 的注释。 元日:农历的大年初一。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仪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苏教版】2019年春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长城和运河》示范教案

【苏教版】2019年春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长城和运河》示范教案

第12课 长城和运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蜿、蜒、绸”等3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驾、驶、 嘉、朽、篇、堂、杭”等7个生字。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挂图、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你能把自己了解的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知识介绍给大家吗? 2.通过录像或图片了解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看后说说你的感受。 生:长城很雄伟。 生:大运河美丽如画。 3.今天,就让我们学习课文,去看看我们中国人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教师板书:长城和运河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卡片:“蜿、蜒、绸” 指名读。教师纠正字音。 总 目 标 要 求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蜿、蜒、绸”等3个生字,会 写田字格里的“驾、驶、嘉、朽、篇、堂、杭”等7个生字。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知识,激发学生爱祖国的热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了解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了解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课时 两课时

参考答案: 一、 wān chóu 二、驾驶嘉峪关不朽诗篇天堂杭州 三、动人祖国奇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了解关于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和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 3.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的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听写生字词. 驾驶嘉峪关不朽诗篇天堂杭州 2.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二、品读诗歌,朗读感悟 1.朗读课文,了解诗歌特点。 指名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第1、2节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句式相同,结构相同,每节最后两句话相同。 2.学习第1小节。 (1)默读课文,看看长城给你留了下什么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把它们画下来,读一读,说一说。 生:不朽。 (2)学生汇报,老师相机引导。 ①理解“奇异”。 ②结合图画理解“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这两个词,说一说为什么人们喜欢用“巨龙”来形容长城。教师板书: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巨龙生:形似、神似,巨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③结合图画和课外资料了解有关长城的知识。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天窗》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天窗》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天窗》是我国现代作家茅盾写的一篇抒情散文,描写的是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夏日里下雨,夜晚孩子们被逼着去睡觉时,所有的木板窗都关闭起来,屋子里黑洞洞的,这时候,屋顶上小小的天窗便成了孩子们的慰藉,透过小小的天窗看到的点点画面,听到的点点声音,都能使孩子们的想象丰富起来,这小小的天窗便成了心灵飞翔的窗户。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奥秘的向往与追求,表现了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下面是整理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天窗》课文原文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扇扇打开,光线和空气都有了。 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就黑得像的地洞里似的。 于是乡下人在屋顶上面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到屋里来呀!”孩子们跟着木板窗的关闭,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的慰藉。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滴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划;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活跃起来。 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

下的草地河滩,你偷偷地从被子里伸出头来,你仰起了脸,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的慰藉!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颗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总之,美丽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啊唷唷!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它会使你看见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想不起来的宇宙的秘密;它会使你想到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远不会联想到的种种事件!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当被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实在!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天窗》知识点我会写: 慰:慰藉安慰欣慰慰问聊以自慰 藉:慰藉枕藉蕴藉 锐:锐利敏锐尖锐养精蓄锐 滩:河滩滩地浅滩滩头 帐:帐子蚊帐帐篷营帐 烁:闪烁烁烁震古烁今 蝙:蝙蝠蝙蝠衫蝙蝠怪 蝠:蝙蝠蝙蝠侠燕蝠相争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2课1 (1)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2课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案例 喜塘完小周晓文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小徒弟虽然只画了两只骆驼,一只完整,一只只露出一个脑袋,但画面却营造出数不尽的骆驼的情境,让人拍案叫绝。课文的题目揭示了这篇文章的中心,插图揭示了小徒弟画面的内容,文章采用悬念的手法引人入胜,学生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二、设计思路 师先利用脑筋急转弯激趣,随后要求学生画“深山藏古寺”的画导入新课,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读课文内容——听录音范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同桌一起读课文,再由同桌两人按自学提纲的要求(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共设计了12个小题)进行自学,再然后师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挑学生难懂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并适当对课文内容进行延伸,最后进行总结、学生当堂作业反馈。 三、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3、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读课文,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五、教学准备 1、师自制课件一份。 2、优生和学困生两人一组,共分20个小组,每组一张自学提纲。 六、教学时间: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师出示脑筋急转弯。 2.如果你是考生,你会怎么画“深山藏古寺”?为什么这么画?(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开课以教师出示脑筋急转弯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随后教师出一道类似的题目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情景,以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3、师指导课题中应该读重音的字——第一个“想”和“没”这两个字,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题为文眼,针对课题中的重点字进行感悟,让生初步理解题目的意思。为课文内容的学习埋下了伏笔,也能使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努力探寻答案,获得学习的满足感。】 二、读通课文 1、听录音范读课文。 2.按自学提示学生自由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并读一读。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4、同桌两人一组一起读课文。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容易理解,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环节给学生充分朗读的空间,力求通过朗读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三、两人一组合作学习 同桌两人一起做自学题目: ?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这篇课文共有()个自然段。 ?2、同桌两人把文中带拼音的生词,一起读两遍。 ?3、你能找出文中的多音字吗? ?4、画师给徒弟出了一个什么样的题目,请找出来画上“——” ?5、大徒弟是怎样画的?请找出来画上“——”。 ?6、二徒弟是怎样画的?请找出来画上“——”。 ?7、三徒弟又是怎样画的?请找出来画上“~~”。 ?8、画师觉得谁的画最棒?为什么? ?9、在学过的课文中,你知道哪些主人公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事?在生活中,你想到过别人没想到的事吗? ?10、从三个徒弟的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原文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原文 1.长城和运河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眼前: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2.美丽的南沙群岛 传说仙女下凡时,在辽阔的南中国海上撒下了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这就是美丽的南沙群岛。南沙群岛位于祖国的最南端,二百多座岛屿、礁盘星罗棋布。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浩瀚的大海上航行、捕鱼,在小岛上开垦、种植。茫茫南沙,汇入了祖先搏击风浪的汗水;片片岛屿,留下了祖先生息繁衍的烟火。 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她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仅曾母暗沙,就以丰富的石油储量而享有“第二波斯湾”的美誉。 南沙也是个迷人的世界。天是一片蓝玉,海是一块翡翠。远望水天相连,翡翠和蓝玉合璧,蔚为壮观。俯看清澈明亮的海水,龙虾、燕鱼、海龟五彩缤纷,令人心旷神怡。碧波浩渺的南沙海域,连浪涛都是美的,每一个浪头都托起洁白的浪花,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是欢迎的人群在挥舞着花束。可以肯定,将来的南沙群岛会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 3.庐山的云雾 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相机学习练习一中的成语: 气象万千 风云变幻 奇峰异岭 若隐若现 腾云驾雾 飘飘欲仙 白云苍狗 瞬息万变 4.微笑着承受一切 桑兰是我国女子体操队中最优秀的跳马选手。她5岁开始练体操,12岁入选国家队,曾多次参加重大国际比赛,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1998年7月21日晚上,第四届世界友好运动会正在美国纽约进行。参加女子跳马比赛的桑兰在试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眼前: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语文三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三单元第12课《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语文三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三单元第12课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 西安市莲湖区远东第二小学杨典 教材分析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这一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这个专题编写,都是在用具体的事情来说一个道理。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方法。 《想别人没想到的》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小徒弟虽然只画了两只骆驼,一只完整,一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但画面却营造出数不尽的骆驼的情境,让人拍案叫绝。课文的题目揭示了这篇文章的中心,插图揭示了小徒弟画面的内容。课文虽然篇幅短小,讲述的道理却很有现实意义,学生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学情分析 三年级下学期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能在阅读时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出问题,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前面的三篇精读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品味的方法,能边读边想,抓住文中重点句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在这里我将继续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本课的学习。除此之外,我特意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以供学生扩展学习,学习

本课之前还让学生在晨读课上多练习读了几遍,基础差的学生读到能熟练为止。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召集、骆驼、得意、禁不住、恰好”等词语;正确理解“密密麻麻、连绵不断、若隐若现、恍然大悟”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结合生活实践,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方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三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故事导入、口头复述、图文对照、朗读训练等方法。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个国王让他的三个儿子用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天窗》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天窗》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课文原文】 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扇扇打开,光线和空气都有了。 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就黑得像的地洞里似的。 于是乡下人在屋顶上面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到屋里来呀!”孩子们跟着木板窗的关闭,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的慰藉。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滴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划;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活跃起来。 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你偷偷地从被子里伸出头来,你仰起了脸,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的慰藉!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颗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总之,美丽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啊唷唷!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它会使你看见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想不起来的宇宙的秘密;它会使你想到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远不会联想到的种种事件!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当被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实在! 【知识点】 我会写: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2课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

“探究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有效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2课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案例 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土城小学黄玉萍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 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小徒弟虽然只画了两只骆驼,一只完整,一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但画面却营造出数不尽的骆驼 的情境,让人拍案叫绝。课文虽然篇幅短小,讲述的道理却很有现实 意义,学生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二、设计思路 师先讲一个类似的故事——《三个王子》导入,以此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然后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听录音范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同桌一起读课文,再由同桌两人按自学提纲的要求(按照循序渐 进的原则,由易到难共设计了12个小题)进行自学,再然后师根据 学生自学的情况,挑学生难懂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并适当 对课文内容进行延伸,最后进行总结、学生当堂作业反馈。 三、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3、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读课文,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五、教学准备 1、师自制课件一份。 2、优生和学困生两人一组,共分20个小组,每组一张自学提

纲。 3、学生人手一本优质课堂作业。 六、教学时间: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师讲述三个王子的故事。 2.如果你是国王,你会选择谁做你的接班人呢?为什么这么选择?(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开课以教师讲一个类似的故事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故事,以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3、师指导课题中应该读重音的字——第一个“想”和“没”这两个字,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题为文眼,针对课题中的重点字进行感悟,让生初步理解题目的意思。为课文内容的学习埋下了伏笔,也能使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努力探寻答案,获得学习的满足感。】 二、读通课文 1、听录音范读课文。 2.按自学提示学生自由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并读一读。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4、同桌两人一组一起读课文。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容易理解,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环节给学生充分朗读的空间,力求通过朗读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三、两人一小组合作学习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12课:荷花

梨坪小学:孟天堂 教学目的: 一、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 二、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一、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 二、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1.交流资料,让学生自由地交流对荷花的了解。 2.播放荷花录象,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形象感知。 3.谈谈感受:看完录象,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荷花吗?(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白态的荷花……) 4.教师引入:荷花真美啊,美得同学们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也特别喜欢荷花,他还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了公园里一池美丽的荷花,让我们随着作者到文中细细欣赏吧。 二、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

2.把你喜欢的段落绘声绘色地读给同桌听,让他和你一同分享作者优美的语言。 3.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可以是自己的感受、体会,也可以是自己的疑问。 4.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可以把学生的发言小结一下:瞧,同学们积极思考,主动发言,大家说得多好啊,老师把刚才同学们的发言总结以下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己的感受,一方面是自己的疑难。现在,我们先来欣赏美丽的荷花。刚才好多同学都夸荷花很美,你们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把你认为写得特别美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先独立思考,再与小组同学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5.小组学习、交流,然后全班交流: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个句子写出了荷叶的多、大、绿。(出示课件,体会荷叶的挨挨挤挤) 生:我觉得“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个句子写出了荷花的不同姿态。(出示课件,体会荷花的三种不同姿态) 生:我觉得“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冒”字用得特别好,它把白荷花写活了。

最新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2课《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

精品文档 “探究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有效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2课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案例 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土城小学黄玉萍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 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小徒弟虽然只画了两只骆驼,一只完整,一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但画面却营造出数不尽的骆驼 的情境,让人拍案叫绝。课文虽然篇幅短小,讲述的道理却很有现实 意义,学生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二、设计思路 师先讲一个类似的故事——《三个王子》导入,以此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然后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听录音范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同桌一起读课文,再由同桌两人按自学提纲的要求(按照循序渐 进的原则,由易到难共设计了12个小题)进行自学,再然后师根据 学生自学的情况,挑学生难懂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并适当 对课文内容进行延伸,最后进行总结、学生当堂作业反馈。 三、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3、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读课文,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五、教学准备 1、师自制课件一份。 2、优生和学困生两人一组,共分20个小组,每组一张自学提

纲。 3、学生人手一本优质课堂作业。 六、教学时间: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师讲述三个王子的故事。 2.如果你是国王,你会选择谁做你的接班人呢?为什么这么选择?(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开课以教师讲一个类似的故事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故事,以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3、师指导课题中应该读重音的字——第一个“想”和“没”这两个字,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题为文眼,针对课题中的重点字进行感悟,让生初步理解题目的意思。为课文内容的学习埋下了伏笔,也能使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努力探寻答案,获得学习的满足感。】 二、读通课文 1、听录音范读课文。 2.按自学提示学生自由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并读一读。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4、同桌两人一组一起读课文。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容易理解,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环节给学生充分朗读的空间,力求通过朗读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三、两人一小组合作学习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公开课教学设计

快乐读书吧 《小故事大道理》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阅读寓言故事,在交流阅读感受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2.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产生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3.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4.能体会故事中的道理,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深入了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 1. 课件 2. 学习单。 学生多阅读一些寓言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名字中蕴含的道理 1.同学们,你们好,我叫倪慧琴,是今天给你们上课的新老师。大家可以叫我倪老师或慧琴老师。听说三(1)班的小朋友非常聪明,所以特别想和咱们三(1)班的小朋友交上朋友,你们愿意和慧琴老师交朋友吗?(和学生握手) 2.说到聪明,慧琴老师想考考你们。你们知道我的爸爸为什么给我取名叫“慧琴”吗?“慧”是聪明的意思,“琴”和“勤”同音,他希望我长大又聪明又勤快。你的名字也一定有一定的含义吧。谁来说说?(指名一两位同学说说)哇!小小的名字都有一定的含义,我们今天学的寓言故事,更加埋藏着深刻的含义呢! 3.出示幻灯,概括寓言特点。“故事短小,蕴含道理。” 4.出示幻灯,请学生上台来做游戏,猜一猜哪些是寓言故事,哪些是童话故事? 5.师:对!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阅读寓言故事,让我们体验课外阅读的快乐吧。 (板书)快乐读书吧——小故事大道理

二、读《中国古代寓言》,学阅读方法一 1.师: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大全——《中国古代寓言大全》吧!(板书:《中国古代寓言大全》) 2.出示---《中国古代寓言大全》,师:“翻开《中国古代寓言大全》,我们会读到许多既可笑又发人深省的故事。下面让我们来读读其中的一则故事----曲突徙薪。” 3.生拿出学习单,自读:《曲突徙薪》 4.(课件出示故事)指名生读,其他同学做评委。 有一个人到别人家里做客,看到他家灶上的烟囱砌得很直旁边还堆着许多柴草。客人劝告主人:“你要把那个烟囱改成弯曲的,把柴草移到远处,不然会失火的!”主人装作没有听见。 过了几天,这家果然失火了,街坊邻居一起帮忙,终于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设宴,答谢街坊邻居,唯独没有邀请那位曾经提醒过的客人。假如这位主人早听了那位客人的建议,他家的房子根本不会失火,也就不必破费请客了。 5.小评委评价。 6.师:同学们,阅读时遇到不懂的字词,怎么办?(生:想办法把它弄懂,如查字典,问老师,查电脑等) 7.接下来,小组讨论,解决故事中不懂得地方。 8.检查合作学习效果。 出示课件,理解:曲,徙,薪,烟囱,破费,及题“曲突徙薪”的意思。 9.出示图片,认识烟囱 10.读了这个故事,你有弄不懂的地方吗?(生:为什么要把烟囱弄弯、把柴草搬走就不容易着火了呢?)这则寓言的题目是《曲突徙薪》,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1.这则寓言的题目是《曲突徙薪》,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指名生回答)师小结: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板书:《曲突徙薪》) 12阅读方法指导:读寓言,先要读懂故事内容,再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三、读《伊索寓言》,学阅读方法二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用“√”表示。(6分) 荧.光屏(yín yíng)筑巢.(.cháo cáo)捕.捉(pǔbǔ)侵.蚀(qīn qǐn)栖.息(qīxī)揭.开(jiēxiē) 二、拼音写字我最棒。(6分) lǚyóu biān fúqīng lǎng bǔjiùyúguàn ér chū 三、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6分) zhēzhéshé1.他身体不好,不要折.______腾他。 2.一根筷子,轻轻一折.______就折.______了;十根筷子放在一起,怎么折._____也不弯。 jiējié

3.树上结. ________了不少苹果。 4.这次出访,结. ________识了许多国际友人。 四、比一比,再来组词语。(12分) ?????蛾( )饿( ) ?????欧( )鸥( ) ?????滩( )推( ) ?????幻( )幼( ) ?????捕( )铺( ) ?????蝠( )幅( ) 五、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8分) ( )先( )后 ( )( )其事 ( )()而出 随心( )( ) ( )( )天开 ( )枝( )叶 轻而( )( ) 气喘( )( )

六、选词填空。(6分) 灵巧灵敏灵活1.程泽华头脑(),思维敏捷,动作迅速,是一位优秀的特警队员。 2.警犬“老黑”的嗅觉很()。 3.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蝙蝠在夜晚飞行时也能()地避开。 七、读句子,判断对错。(6分) 1.蝙蝠夜里飞行,靠眼睛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 2.“往返”的“返”意思是“回”。() 3.太平洋绿龟一般在三四月份离巢而出,爬向大海。() 4.黄河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5.人们从青蛙的眼睛得到启示,发明了“电子蛙眼”。() 6.“愚蠢”一词中加点字读“yū”。() 八、修改病句。(6分) 1.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似乎在侦探外面是否安全。

苏教版三年级(下)《第12课 荷花》同步练习卷 (2)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2课荷花》同步练习卷 一、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破裂.(lièlèi)花骨.朵(ɡūɡǔ) 舞蹈.(dǎo diǎo)挨挨挤.挤(qíjǐ) 一幅.画(fúfù)昨.天(zuózhuó) 好梦.(mèn mènɡ)莲蓬.(fénɡpenɡ) 2.给多音字组词。 挨ái骨ɡū 挨āi骨ɡǔ 3.在括号里填上表示颜色的词语。 的衣裳的荷花 的荷叶的莲蓬 的天空的淤泥 4.给句子中加点字或词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闻:①听见;②消息;③用鼻子嗅。 (1)我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2)耳闻.目睹。 (3)我们一家人在看“神十”发射的新闻.。 仿佛:①似乎;好像;②像;类似。 (4)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 ..就是一朵荷花。 (5)他的模样还和八年前相仿佛 ..。。 5.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1)清早,我到公园去玩,进门闻到一阵清香。 (2)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3)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荷花,我在看荷花呢。 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图画的内容。 (2)请你用加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例: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 ..就是一朵荷花。 (3)续写句子。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7.课外阅读。 荷花颂 夏天,荷花开了。 荷花从不孤傲,要开就是满池满塘,方圆一片,给人一种壮观的美。 荷花从不娇贵,只要有泥土和水,她就能生长,就能开花结果。荷花是根茎节生,老根纵横,新枝交叉,雷雨骤来,荷花依旧。真是风也不怕,雨也不怕,任雷鸣电闪,她都在水中放奇葩(pā)! 荷花毫无私心她把自己的根茎叶花果实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人类 (1)用“只要……就……”说一句话。 (2)给第四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短文赞美了荷花、、等优秀的品质。 (4)这篇短文与我们学的课文《荷花》有什么不同?。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公开课《桂林山水》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公开课《桂林山 水》教案 在祖国众多美景中有一处非常特别,她的山水极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她以雄奇秀逸的丰采,使每一位到这游览的人的心灵受到触动,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最美好的语赞美她,讴歌她。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公开课《桂林山水》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语文《桂林山水》教案一 一、导入课文,学习首节。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2、为什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下面我们就一同去桂林游览一下,让我们一起走近桂林的山,走近桂林的水,相信游完后,你会有一个满意的答案的。 二、初步感知桂林的山水。

先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来欣赏一组精彩的桂林山水图片。 演示:“配乐欣赏”。 欣赏同时教师做以下文字说明:桂林的山美,水也美,瞧!青山浮水,绿水映山,这山,这水是那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桂林甲天下的美景。 这是螺蛳山,它多像是一只倒扣着的大海螺啊! 象山的夜景多美丽啊! 这是苹果山,它像不像一只又大又圆的苹果。 烟雨朦胧的漓江,又是另一番景象。 这是雪狮岭,一只多么伟武的大狮子啊,仔细看它的眉眼都依稀可辨呢! 绿山绿水,让人觉得好像走进了仙境。 嗬!一只多么逼真的大骆驼! 美丽的象山,它可是桂林的象征哟! 二、加深对山水特点的理解。 一)让我们从桂林的美景中回来,回到课文中,先来了解美丽的漓江。

1、介绍漓江:如诗如画的漓江是桂林山水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发源于桂林市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它如同一条秀丽的玉带般一路流经桂林、阳朔,一直到桂林东南部的平乐县,全长有170多千米。 如诗如画的漓江之所以这么美丽,是因为它有三个特点,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出吗?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静、清、绿)] 学生齐读描写三个特点的句子。 2、静。 1)请同学们来看插图:看,漓江的水是那么静,水面上几乎没有一丝波纹,简直就像是......,你能不能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一下漓江水的静? 演示:“桂林的水”。(点击略缩图可放大)让同学们体会漓江不的静。(漓江的水多静啊,像不像一面镜子?山的影子是那么清晰地投在水中。) 2)朗读指导:漓江的水多静啊,你能把有关句子读一读吗?朗读指导。(注意“真静啊”,作者发自内心的由衷的赞叹) 3)在多次指名读后齐背。 3、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