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项训练: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优达标检测卷及解析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优达标检测卷及解析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优达标检测卷及解析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优达标检测卷及解析

一、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选择题

1.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蔗糖产生炭黑和水,这一实验说明了()

A.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纯净物

B.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C.蔗糖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水分子构成的

D.蔗糖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25℃时,某气态碳氢化合物与氧气混合后装入密闭容器中,经充分反应后,又恢复25℃,此时容器内气体分子是反应前的一半。再经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后,容器内几乎成真空。此碳氢化合物可能是( )

A.CH4 B.C2H6 C.C2H2 D.C3H8

3.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学习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在化学反应

aA+bB═cC+dD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一定等于c与d之和

B.若A和C都是盐,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C.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

D.若取xgA和xg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g

4.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观示意图如下,结论正确的是()

A.丁的式量为18g B.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C.参与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3D.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5.Fe和FeO的混合物,测得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取该混合物7.0g,加足量稀硫酸完全溶解,生成FeSO4的质量为()

A.7.6g B.15.2g C.20.0g D.40.0g

6.对化学反应:M+H2SO4=CaSO4↓+2N的认识,错误的是()

A.N中一定含有氢元素B.相对分子质量:M>N

C.M可能是CaO D.N可能是HNO3

7.已知2A+3B==C+3D,用足量的A和49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7 g C和1 g D,若B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16 B.27 C.44 D.56

8.己知A+3B=2C+3D中,已知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22 B.44 C.88 D.92

9.实验时有一块未知质量的石灰石样品(含杂质20%,杂质不含钙元素,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10.3g,向固体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

好完全反应,过滤,所得滤液质量为105.6g,则与稀盐酸反应的碳酸钙在样品质量分数为() A.20% B.40% C.50% D.80%

10.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有两种化合物分子

B.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A、B分子的个数比为4:3

C.物质C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D.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14:9

11.在 CO、CO2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64%,将该混合气体 10克通过灼热

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将气体再全部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过滤,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是()

A.40g B.30g C.10g D.5g

12.用镁和铝分别同稀硫酸反应,若要各制得10克氢气,则需要用去的镁和铝的质量比是A.4∶3 B.8∶9 C.3∶1 D.1∶3

1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W、G、H、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物质W G H P

反应前质量/g181232

反应后质量/g待测26212

A.物质H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中,G、P的质量比为5:4

D.待测值为13

14.宏观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微观世界更是充满了神奇色彩。微观思维是化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知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和乙两种物质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没有改变

C.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丙物质中所含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

15.现有w g含有CuO和ZnO的固体粉末,欲测定CuO的质量分数。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已知ZnO在进行下述化学反应时,原理与CuO相似)

A.将混合物与足最H2充分反应,冷却后测出剩余固体质量为a g

B.将混合物与足量CO充分反应,反应后的气体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测出NaOH溶液的质量增加值为b g

C.将混合物完全溶解于稀硫酸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过滤、洗涤、干燥,测出所得固体质量为c g

D.将混合物完全溶解于稀硫酸中,加入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测出剩余固体质量为d g

16.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混合物的质量变化如右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反应结束时最多能收集到(a-b)g氧气

B.P点处固体成分是氯酸钾和氯化钾

C.在反应过程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D.在0~t2时段,MnO2在混合物中的质量不断增多

17.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5 : 16

C.该反应涉及三种氧化物

D.消耗的甲和生成的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 : 1

18.将一定质量的氧化铜和氧化铁混合粉末与足量的CO充分反应后,测得质量减少了4.0g。另取等质量的该粉末用适量的稀硫酸完全溶解后,再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得到了20.5g的沉淀。则粉末中的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

A.20% B.40% C.50% D.80%

19.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2.6gA与一定量的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gD则在此反应中B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质量比为

A.4:9 B.8:11 C.10:11 D.13:44

20.已知:Ca (HCO 3 )2

Δ

CaCO 3+CO 2↑+H 2O .下列图象表示一定质量的 Ca (HCO 3)2 受热

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该过程的 CaCO 3 不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21.已知NaHCO 3受热分解生成Na 2CO 3,3

23222NaHCO Na CO +CO +H O Δ

。把12克

NaHCO3和Na 2CO 3的混合物样品加热至完全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9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生成的CO 2质量为4.4克

B .样品中Na 2CO 3的质量分数为30%

C .样品中NaHCO 3的质量为8.6克

D .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3.3%

22.高温条件下,14.4g 某种铁的氧化物恰好与5.6g 一氧化碳完全反应,则该氧化物中铁

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A .18:7

B .7:2

C .7:3

D .21:8

23.在2A+3B =2C+4D 中,3.2gA 与9.6g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6gC ,已知D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l8,则C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l6

B .28

C .44

D .64

24.一定质量的甲烷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甲烷完全反应,生成物只有CO 、CO 2和H 2O ,且总质量为20.8g ,其中H 2O 的质量为10.8g ,则CO 2的质量为 A .5.6g B .8.8g C .4.4g D .4.8g

25.某密闭容器中有X 、氧气、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的数据记录如下: 物质

X

O 2

CO 2

H 2O

反应前的质量/g

46

128

1

反应后的质量/g

待测

89

54

在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物质X由碳、氢元素组成B.物质X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C.充分反应后剩余氧气质量为16克D.生成CO2与H2O的质量比是89:54 26.在一密闭容器中,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Q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后待测Q质量为12g

B.反应后生成15gZ

C.该化学方程式中X与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

D.该反应中Y与Q质量之比为1:1

27.一包混有杂质的Na2CO3,其杂质可能是Ba(NO3)2、KCl、NaHCO3,今取10.6克样品,溶于水得澄清溶液,另取10.6克样品,加入足量的盐酸,收集到4.4克CO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样品中只含有NaHCO3

B.样品中一定混有NaHCO3,可能有KCl

C.样品中有NaHCO3,也有Ba(NO3)2

D.样品中混有KCl,也有NaHCO3

28.密闭容器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不同时刻的质量如表所示。

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2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a为32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丙可能是催化剂

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

29.甲和乙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甲分子中含有2个原子

B .4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甲和丁

C .生成物丙和丁的质量比为28:18

D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30.下列关于反应C+2H 2SO 4(浓)===

CO 2↑+2X↑+2H 2O 的分析,正确的是 A .X 的化学式为SO 3

B .X 的水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C .CO 2和X 的质量比为11:16

D .碳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由0价变为+4价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选择题 1.D 【解析】 【详解】

A 、加热蔗糖的产物是炭黑和水,但蔗糖不是由炭黑和水组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 、蔗糖属于纯净物,而炭黑和水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 、蔗糖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不能说蔗糖分子由碳元素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 、加热蔗糖产生炭黑和水,说明蔗糖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 2.D

【解析】容器内气体分子是反应前的一半。再经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后,容器内几乎成真空。由定组成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知,此碳氢化合物可能是D. C 3H 8。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3.D 【解析】

试题分析:A、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化学计量数实际就是物质的分子个数,而质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分子个数在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变化,故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不一定等于c与d之和,错误,B、若A和C都是盐,则该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还可能是置换反应,错误,C、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不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错误,D、若取xgA和xgB反应,由于可能有反应物过量,故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

2xg,正确,故选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基本反应类型

4.C

【解析】

A、由图可知,丁物质的化学式为H2O,它的式量是18,不能带“g”,错误;

B、丙物质由三种元素组成,故不可能是氧化物,错误;

C、该反应的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 ,故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44:6=22:3,故正确;

D、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为4个,反应后分子个数为2个,故D错误。故选C。

5.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Fe和FeO中的铁元素都上了硫酸亚铁中去了,根据铁元素的质量算出硫酸亚铁的质量。

解:由Fe和FeO的混合物质量为7.0g,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解出铁元素质量为:7.0g×80%=5.6g;

用铁元素质量除以硫酸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算出硫酸亚铁的质量:

=15.2g

故选B。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已知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求化合物的总质量方法是:用该元素的质量除以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质量分数。

6.C

【解析】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N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故A正确;

B、根据酸的性质,M可能是氧化钙或氢氧化钙,相对分子质量:M>N,故B正确;

C、M可能是CaO,故C正确;

D、N 不可能是HNO3,只可能是水,故D错误。

7.B

【解析】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的质量=57g+1g-49g=9g 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2A+3B=C+3D

9g 49g 2x/9g =98×3/49g x=27 故选B 。 8.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D 的质量为:2.3g+4.8g-4.4g=2.7g 。设C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2x 318

4.4g 2.7g

?= 得x=44.故选B 。 9.B 【解析】 【详解】

解:设石灰石样品的质量为w ,根据固体减少量可以求出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为w ﹣10.3g ,设高温煅烧消耗碳酸钙的质量为x ,

32CaCO CaO +CO =10044x

w-10.3g

↑高温

w 10.3g x 100

=44

﹣ ,

x =

25(w 10.3g)

11

- ,

石灰石中杂质质量为20%×w =0.2w ; 与盐酸反应的碳酸钙为w ﹣

25(w 10.3g)

11

-﹣0.2w =23.4g ﹣1.47w ,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

10.3g+100g ﹣0.2w ﹣105.6g =4.7g ﹣0.2w ,

3

222CaCO +2HCl C =10aCl +H O +CO 0

4423.4g-1.47w 4.7g-0.2w

w ≈12.5g ;

与盐酸反应的碳酸钙为23.4g ﹣1.47×12.5g ≈5g ;与稀盐酸反应的碳酸钙占样品的质量分数为

5g

12.5g

×100%=40%。 故选B 。

【解析】

将图对应成微粒相等如图:

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2N2+6H2O

A、通过观察题中的图,可以发现物质A和C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故A 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的A和B的分子个数比为4:3,故B正确;

C、通过观察题中的图,物质C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故C正确;

D、由图示物质的构成可知,A是氨气,B是氧气,C是氮气,D是水,根据化学方程式,可计算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2×14×2):【6×(1×2+16×1)】=14:27,故D错误。11.B

【解析】

【详解】

在CO、CO2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4%,则含有碳元素1﹣64%=36%;10g 含碳元素36%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然后再将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碳元素的质量不变,能得到碳酸钙白色沉

淀的质量是10g×36%÷(12

100

×100%)=30g。故选B。

12.A

【解析】

根据镁与酸反应时化合价为+2价、铝与酸反应时的化合价为+3价,利用一定量金属完全反

应产生氢气质量=

金属的化合价

金属相对原子质量

×金属质量,可以较简单地计算出产生相同质量氢

气时,消耗掉镁和铝的质量比。设消耗镁的质量为M,消耗铝的质量为A。则

2 24×M=

3

27

×A ,M:A=4:3,故选A。

13.A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待测”的值,再根据化学反应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

【详解】

A、物质H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A 不正确;

B、W、P质量都减少,是反应物,G增加,是生成物,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H 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属于化合反应而不是分解反应,故B正确;

C、反应中G、P的质量比为25g:20g=5:4,故C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18+1+2+32=待测+26+2+12,因此待测=13g,反应后物质待测值W的质量为:18g﹣5g=13g,故D正确。故选A。

【点睛】

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

14.A

【解析】

试题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C2H2和O2,生成物 C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2+5O24CO2+2H2O,甲和乙两种物质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2:5,A错误;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B正确;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氧化反应,C正确;二氧化碳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12:32=3:8,D正确。故选A。

考点: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

15.D

【解析】

【详解】

A、氢气可以还原氧化铜,也能还原氧化锌,所以剩余固体均为铜和锌,可以通过差量法推导出氧化铜的质量和质量分数,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的增量为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不同质量的氧化铜和氧化锌与一氧化碳反应得到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同,它可以推算出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进而确定其质量分数,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C、将混合物完全溶解于稀硫酸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过滤、洗涤、干燥,测出所得固体质量。利用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差量,它可以推算出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进而确定其质量分数,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D、因为铁过量,所以剩余固体既有铁,又有铜,无法测定铜的准确质量,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符合题意;

故选D

16.C

【解析】

【分析】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详解】

A 、理论上反应结束时最多能收集到(a -b )g 氧气,但是由于氧气可能有部分溶于水或部分氧气留在试管中,因此实际上收集的氧气会偏小,故A 不正确;

B 、P 点处固体成分是氯酸钾部分分解生成的氯化钾,还有作为催化剂的二氧化锰,故B 不正确;

C 、在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逐渐减少,而氯元素的质量不变,则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故C 正确;

D 、在0~t 2时段,MnO 2在反应前后质量没变,混合物中的质量不变,故D 不正确。故选C 。 17.D 【解析】

试题分析: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发生改变,开始是3个分子,反应后变为 2个;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5 : 8;该反应涉及两种氧化物,乙物质属于单质;消耗的甲和生成的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 : 1。故选D. 考点:物质的构成 质量守恒定律 18.C 【解析】 【分析】

分别假设氧化铜和氧化铁的质量,进而结合化学方程式、关系式及对应的数据求解,进而求出粉末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 【详解】

设粉末中氧化铜的质量为x ,氧化铁的质量为y ,

21

CO +CuO Cu +CO 8064

16x m 高温固体质量减少

116x x

m =

=805

2322

3CO +Fe O 2Fe +3CO 160112

48y

m 高温固体质量减少

248y 3y

m =

=16010

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钠,根据元素守恒列关系式:

423

CuO ~CuSO ~Cu(OH)8098

x

m

398x 49x

m =

=

8040

2324334

Fe O ~Fe (SO )~2Fe(OH)160214

y

m

4214y 107y

m =

=

16080

结合题干,列出方程:

x 3y

+=4.0510

49x 107y

+=20.54080

解得x=8g ,y=8g

则粉末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8g

100%50%8g+8g

?= ,故选C 。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但是需要根据方程式、关系式进行大量计算,根据方程式计算时应注意:书写方程式正确,使用数据准确,计算过程完整。 19.C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的生成物的总质量,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详解】

C 、

D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设生成8.8gD 同时生成C 的质量为x

2A +5B=2C +4D

29422x 8.8g

?? 29x =4228.8g

?? x=1.8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B 的质量为1.8g+8.8g-2.6g=8g ,则B 与D 的质量比为

8g :8.8g=10:11。

【点睛】

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等于物质的质量比。

20.C 【解析】 【分析】

A 、C 、D 选项根据碳酸氢该受热分解后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固体质量减少分析;

B 选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详解】

A 、加热碳酸氢钙反应后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固体质量减少,当碳酸氢钙完全反应后,质量不再变化,故A 正确;

B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故B 正确;

C 、加热碳酸氢钙反应后生成碳酸钙,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增大,当碳酸氢钙完全反应后,质量分数不在变化,故C 错误;

D 、加热碳酸氢钙反应后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当碳酸氢钙完全反应后,二氧化碳气体不再生成,故D 正确。 故选C. 【点睛】

掌握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是正确解决本题的关键。 21.B 【解析】 【分析】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

设碳酸氢钠质量为x 、反应生成的碳酸钠y 、二氧化碳的质量为z

3

23222NaHCO Na CO +CO +H O 1681064462x

y 2.2g 3.1g

↑?

固体质量差

1681064462

===x y z 3.1g

x=8.4g y=5.3g z=2.2g

【详解】

A 、反应生成的CO 2质量为2.2克,故A 不正确;

B 、样品中Na 2CO 3的质量分数为

12g-8.4g

100%=30%12g

?,故B 正确; C 、样品中NaHCO 3的质量为8.4克,故C 不正确; D 、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为23468.4g 100%+(12g 8.4g)100% 3.9g 84106

?

?-??=,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9g

100%=32.2%12g

?,故D 不正确。故选B 。 【点睛】

=

100%?碳酸钠的质量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样品的质量

22.B 【解析】 【详解】

设5.6g 一氧化碳完全反应需要氧元素质量为x ,

228165.6g C O O x

O C +→

x 16=5.6g 28

x =3.2g ,

则该氧化物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4g ﹣3.2g):3.2g =7:2。 故选B 。 【点睛】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23.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生成D 的质量为3.2g+9.6g?5.6g=7.2g ,设C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2A +3B=2C +4D

2x 4185.6g 7.2g

? 2x 72

=5.6g 7.2g

x=28

故选B 。 24.C

【解析】解:甲烷中碳和氢元素的质量之比是12:4=3:1,所以生成物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也为3:1,10.8gH 2O 中氢元素的质量=10.8g×=1.2g ,则CO 和CO 2中总的碳元素的质量=1.2g×3=3.6g ,设生成的CO 的质量是x ,CO 2的质量为y ,则x+y=20.8g?10.8g ,x+

y=3.6g ,解得x=5.6g ,y=4.4g 。故选C 。

25.B 【解析】 【分析】

反应后X 质量减少46g ,是反应物;反应后二氧化碳增加88g ,是生成物;反应后水增加

54g ,是生成物。 【详解】

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46g+128g+1g+0g=0g++89g+54g 待测,=32g 待测,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的氢元素来自于X ,88g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1288g 100%=24g 44???? ???;54g 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254g 100%=6g 18??

?? ???

24g+6g=30g <46g ,X 中一定含有氧元素,错误; B 、物质X 由碳、氢、氧元素组成,正确; C 、充分反应后剩余氧气质量为32克,错误 D 、生成CO 2与H 2O 的质量比是88:54,错误 故选B . 26.C 【解析】 【分析】

此题是借助质量守恒定律对反应物生成物先做出判断,再利用质量关系进行求解,反应中反应物质量会减少,生成物质量会增加,从而判断生成物与反应物,即可判断反应的类型,且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相等可求出Q 的质量。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Q 的质量为4g+10g+1g+21g-0g-12g-15g=9g ,Y 、Z 物质反应后质量增加,是生成物;X 、Q 物质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 A 、反应后Q 的质量为9g ,故错误;

B 、反应后生成Z 的质量为:15g-1g=14g ,故错误;

C 、化学方程式中X 与Q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4g 12g

:n 2n

=2:3,故正确; D 、反应中Y 与Q 发生改变的质量之比为:(12g-10g ):(21g-9g )=1:6,故错误; 故选C 。 【点睛】

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 27.D 【解析】 【详解】

混有杂质的碳酸钠加水后溶液澄清,一定不存在硝酸钡,纯净的碳酸钠10.6克时,会生成二氧化碳4.4克,纯净的碳酸氢钠10.6克生成的二氧化碳约是5.55克,氯化钾的存在不会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现在取10.6克样品,加入足量的盐酸,收集到4.4gCO 2,说明碳酸钠中的杂质也会生成二氧化碳,但是根据计算全部的质量都是碳酸氢钠时生成的质量也多余4.4克,所以若是混有氯化钾和碳酸氢钠,故样品中混有氯化钾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 故选D 。 28.A

【解析】 【详解】

解:数据处理得如下结果:

质量增加,为生成物)可知甲为反应物,乙和丁为生成物,且质量比为2:1:1,由于64=32+32,丙变化的质量为0,所以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根据质量比为2:1:1,可得a =26,b =1,丙在过程中质量不变,所以可能为催化剂;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2倍,且甲为反应物,乙和丁为生成物,且质量比为2:1:1,则该反应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

计量数之比为

22=1

1

=1:1(计量系数之比等于各自的质量比上各自的相对原子质量或者相对分子质量)。故选A 。 29.B 【解析】 【分析】

根据微观示意图,图可得化学方程式为4NH 3+3O 2点燃

2N 2 +6H 2O 。

【详解】

A 、观察甲的化学式可知一个甲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其中一个氮原子三个氢原子,选项A 不正确;

B 、四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甲和丁,属于单质的是乙和丙,选项B 正确;

C 、生成物丙和丁反应的质量比为(4×14):(6×18)=14:27,选项C 不正确;

D 、该反应符合置换反应的单质与化合物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特点,该反应为置换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选项D 不正确; 故选B 。 30.D 【解析】 【详解】

根据反应C+2H 2SO 4(浓)===

CO 2↑+2X↑+2H 2O 和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和原子个数不变,则可知:反应前C 原子个数为1、H 原子个数为4、S 原子个数为2、O 原子个数为8;反

应后C原子个数为1、H原子个数为4、O原子个数为4;可以推测X气体为SO2;因此:

A、根据分析,X气体为SO2;说法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SO2的水溶液呈酸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说法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CO2和SO2的质量比为44:128=11:32;说法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碳单质中碳元素化合价为0,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碳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由0价变为+4价,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