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地质年代参照表

地球地质年代参照表
地球地质年代参照表

地球地质年代参照表

地质年代简表

地质年代简表 分为早寒武世、中寒武世、晚寒武世,奥陶纪分为早奥陶世、中奥陶世、晚奥陶世;但石炭纪原来也是按三分法分为早、中、晚石炭世,近来顷向于按二分法分为早、晚石炭世; 第三纪和第四纪所划分的世则另有专称,所有关于世的划分,此表一概从略。 新生代地质时代划分 1

第四纪大冰期 (一)大冰期冰川分布 据地质记录,约在晚第三纪即1400—1100万年前冰期已开始,到第四纪才出现冰期和间冰期交替现象。在冰期最寒冷时期,北半球高纬地区形成大陆冰盖,格陵兰冰盖把格陵兰和冰岛都覆盖了;劳伦大冰盖覆盖了整个加拿大,并向南延伸到纽约和辛辛那提;斯堪的那维亚冰盖达到48°N,几乎覆盖了半个欧洲,冰盖最大厚度约3000m;西伯利亚冰盖占据了西伯利亚北部,达到60°N;许多高山地区,如阿尔卑斯、高加索、喜马拉雅山等都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山地冰川。南半球,南美南端、澳大利亚东南部、新西兰等地也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这些冰川曾经发生多次进退,且每次活动都遗留下具有特色的冰川堆积物。第四纪冰川活动史是根据冰碛物的研究结果而恢复的。 (二)冰期划分与对比 欧洲阿尔卑斯山区是研究第四纪冰川的典型地区。1909年,德国彭克和布吕克纳根据阿尔卑斯山冰川沉积物的研究,划分恭兹、民德、里斯、玉木4个冰期和3个间冰期。其后世界各地根据当地冰川沉积物的研究都划分出相应的冰期,并与阿尔卑斯山冰期对比。二战后,经过对欧洲阿尔卑斯山冰川沉积的研究,认为典型的4次冰期是距今70—80万年以来发生的冰期,在这4次冰期之前又划分出多瑙和比伯两次冰期。 李四光研究庐山冰川遗迹,把中国第四纪冰川划分为鄱阳、大姑、庐山3个冰期。近年对新疆、祁连山、西藏、云南等地高山冰川进行了深入研究,在3000m以上的高山地带发现距今约1万年的冰川遗迹,如遗留在高山顶上的冰川湖,称这次冰期为大理冰期。第四纪冰川是客观存在,气候曾经出现多次寒暖交替也是事实。对中国东部是否普遍存在过第四纪山地冰川,当前还存在争论。(三)植被迁移和海平面升降 由于冰期和间冰期更替,导致生物迁移和海平面变化。冰期期间,气候寒冷干旱。距今1.8万年为玉木冰期最盛时期,北半球中纬地区气温下降10—15℃,苔原由60°N移到45°N,中国多年冻土南界南移到40°N。随冰期和间冰期大陆冰盖的进退,植物发生周期性南北迁徙,植被移动范围最大可达纬度30°。目前正处于冰后期,也可能是另一间冰期,但地史上有的间冰期气温比现在高2—3℃。第四纪冰期,海平面有明显升降变化。冰期来临时,地球表面大量水以冰的形式积累在大陆冰盖和山地冰川中;间冰期时冰盖和冰川融化,大量的水回归海洋。据推算,末次冰期时冰川体积约71.36×106km3,现在全球冰川体积约24.06×106km3,冰期比现在约多47.30×106km3,相当海水下降132m。故在冰期内,许多浅海滩露出海面,使原来为海水隔绝的大陆或岛屿有部分相连,为生物迁徙提供了条件。末次冰期结束后海面逐渐回升,距今约6000年时海平面达到现在位置。 全新世 全新世与更新世的分界是以第四纪最后一次冰期结束、气候由寒转暖为标志,因此也称冰后期。 全新世海面变化显著,冰后期海面迅速上升,到距今11000年时,海面上升到—60m位置。距今6000年时,海面上升到目前位置,但仍有一定幅度的波动。全新世气候总的趋势是转向温暖,但气候波动明显。以欧洲为例,公元前12000年气温迅速上升,但到公元前约10000年,气候又转为寒冷;前8500—7600年、前1000—500年,都处于寒冷期;在1550—1850年这一阶段,又是一个明显的寒冷期,称“小冰河期”,年平均气温比现在约低2℃。19世纪以后,气候又转为温暖,冰川后退。 中国全新世气候变化规律大致和欧洲相同。竺可桢根据中国古代物候记录,曾论述近5000年来的温度变化,明显存在4个温暖期和4个寒冷期。在前2000年中,即从仰韶文化到安阳殷墟时期,黄河流域年平均温度比现在高2℃,冬季平均温度高3—5℃。在后3000年中,气候有一系列冷暖波动,周期约为400—800年,年平均温度变化范围为0.5—1℃。竺可桢认为气候波动是世界性的。 2

资料-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表 一,概念 按时代早晚顺序表示地史时期的相对地质年代和同位素年龄值的表格。计算地质年龄的方法有两种:①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岩石形成顺序,将地壳历史划分为对应生物发展的一些自然阶段,即相对地质年代。它可以表示地质事件发生的顺序、地质历史的自然分期和地壳发展的阶段;②根据岩层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产物的含量,测定出地层形成和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即绝对地质年代。据此可以编制出地质年代表。 二,中国地质年代表 ----------------------------------------------------------------------------------------- 代纪世代号起始时间(百万年) 生物开始出现类型 ------------------------------------------------------------------------------------------ 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Qh 0.01人类出现 晚更新世Qp 中更新世Qp2 早更新世Qp1 1.64

新近纪上新世N2 5.00 中新世N1 23.3 近代哺乳类出现 古近纪渐新世E3 37.5 始新世E250 古新世E1 65 鱼类出现 ------------------------------- 中生代白垩纪K 135 被子植物,浮游钙藻出现 侏罗纪J 208 鸟类哺乳类出现 三叠纪T 250 蜥龙鱼龙出现 ------------------------------- 晚古生代二叠纪P 290 兽行型类裸子植物出现 石炭纪 C 362坚孔类种子蕨科达类出现 泥盆纪 D 410 总鳍鱼类节蕨石松真蕨植物出现 早古生代志留纪S 439 裸蕨植物出现 奥陶纪O 510 无颌类出现 寒武纪-- 570 硬壳动物出现 ----------------------------- 新元古代震旦纪Z 680 不具硬壳动物出现 南华纪Nh 800 青白口纪Qb 1000 多细胞动物高级藻类出现 中元古代蓟县纪JX 1400 真核动物出现(绿藻) 长城纪Ch 1800 古元古代滹沱纪Hl 2300 五台纪Wt 2500 ----------------------------- 新太古代Ar3 2800 原核生物出现(菌类及蓝藻) 中太古代Ar2 3200 古太古代Ar1 3600 生命现象开始出现 始太古代Ar0 45oo ---------------------------------------------------------------------------------------------------------------------- 关于地质年代表的阅读 解析:地理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训练要求”指出:“学会阅读地质年代表,记住代、纪的名称和序列。”同学们感到不好记,特别是感到“纪”的名称不好记。 研究地壳历史时,仿用了人类历史研究中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方法,把地史划分为5个代,代以下再分纪、世等;与地质时代单位相应的地层单位称界、系、统等。 地层单位分国际性地层单位、全国性或大区域性地层单位和地方性地层单位。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31《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教案

3.3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早期演化各个阶段的特点(初生地球、大气的早期演化与水圈的形成、生命的起源和大气的继续演化) 2.使学生了解地球上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种岩石的形成和特点、以及化石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3.使学生理解地质年代划分依据和各阶段的特点。 教学重点 1.使学生了解地球上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种岩石的形成和特点、以及化石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2.使学生理解地质年代划分依据和各阶段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地质年代划分依据和各阶段的特点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 投影仪、投影片、岩石标本、实验器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的行星最初只是由岩石和气体构成的世界。那时的太阳比现在暗淡,而月球则在距地球轨道上以不到现今十分之一的距离运行,像是个庞然巨物。经过了数亿年,地球才变得适于生命存活。然而,在今日这与以往大不相同的地球上,总有些景象能让我们想起它那艰难出世的过程。【板书】一、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 【教师讲解】早期的地球景象有如炼狱,到处是滚烫的岩石和令人窒息的毒气。后来,地表冷却,大陆漂移,山脉隆起又被蚀为平地,生命出现,地球变得温和可亲,绿意盎然,几乎所有这个行星的旧貌都已了无痕迹。然而,从最古老的岩石、最深处的岩浆、甚至是陨击坑遍布的月球表面,科学家们找到了线索,描绘出这颗星球的起源。随着地球的童年岁月逐渐清晰,它曾经有过的罕见景观也日渐明朗,在今日地球条件最严酷的一些地方,仍能找到那些与古老地球神似的景象。 地球临产的阵痛开始于46亿年前。那时,围绕年轻的太阳旋转的岩石和冰块颗粒相互碰撞融合,滚雪球般生成越来越大的团块。在猛烈的连环冲撞中,这些团块撞在一起构成了行星,其中就包括婴儿期的地球。在混乱中,另一个大如火星的天体撞击了我们的行星,所挟的能量相当于数万亿

第一节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

班级: 姓名: 小组评价: 3.1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学案 课前准备 1.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的形成经历了 生物进化的趋势: 会在地层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沉积岩中岩层的一般顺序是从 5. 根据地层和化石,加上对地球早期演变的推测,地球发展史被编成了“ 【问题思考】 1、形成现今地球环境需要哪些条件? (包括太阳作为恒星和地球作为行星的所有条件。) 2.煤是地质历史上的陆地植物在沼泽中大量沉积而成的。 丰富的煤 藏。请推测煤形成时南极洲的地理环境。 2.早期火山活动喷出的气体和现代类似,主要包括 ,大量水 汽通过 过程或在地表直接 ,逐渐形成水圈。 3.生命的起源为 ,生物进化改造了地球大气。 现代大气的主要成分为: 。为海洋生物后来登陆准备了条件的是 回扣教材夯实基础 的过程。 4.岩石多呈层状,具有 顺序的岩层称为地层。在沉积岩形成的过程中,生 物的 下往上,年龄从 ,低级物种化石在 ,高级物种化石在 在冰雪覆盖的南极洲,人们发现了

图表归纳 探究一:2009 年9月,中国科学家在辽宁省建昌县玲珑塔地区发现了距今约 毛恐龙化石,这是迄今(截止2009年9月27日)已知世界上最早的、长有羽毛的恐龙 -“赫 氏近鸟龙”的新发现。 1、恐龙繁盛时期的地理环境。(包括当时的地壳运动、成矿规律、生物演化等) 2、化石研究表明,距今6500万年前,统治地球达一亿多年的各种恐龙全部灭绝了, 试分析 恐龙灭绝的原因。(提示:首先从气候变化找原因, 然后进一步推测气候变化可能是由于什 么原因造成的) 知识建构突破重点 课堂活动 1.6亿年的带 用图表概括各地质年代的地壳运动特征、成矿规律和生物演化过程。 突破考点研析热点

地质年代

地质年代 本节内容:相对年代的确定、同位素年龄测定、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系指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包括二层含义(二种计时方法): 1.相对年代-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相对先后关系) ;根据生 物的演化顺序和岩石的新老关系,确定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能说明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及其相对新老关系,能反映岩层形成的自然阶段。适用于沉积岩地区。 2.绝对年代-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距今有多少年(确切年龄);依据同位 素年龄测定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时距今多少年。它能说明岩层形成的确切时间,但不能反映岩层形成的地质过程。适用于岩浆岩、变质岩地区。 在描述地球历史或地质事件的年代时,两者都很重要;地质工作中,一般以应用相对地质年代为主。 一、相对年代的确定 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切割律(穿插关系) 基本概念 岩层:成层的岩石. 层序:岩层形成的先后关系. 地层:一定时期内形成的岩层的总称.具时间概念. 岩层与地层的区别:岩层不具有时代概念,地层赋予了地质年代的概念。 古生物:文字记载前(12000年)就已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 古生物化石:岩层中已经被石化的古生物遗体和遗迹; 猛犸象于1710年在西伯利亚冻土中被发现. 生物演化规律:低等→高等;简单→复杂;不可逆! 研究地壳历史的依据: 1.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岩类的岩石性质和分布特点。(恢复当时的形成环境) 2.生物化石的特性(时代和环境 3.地质构造(产生的时间,形成时的环境)

一、地层层序律 1、地层形成时是水平或近于水平,老的先形成,在下面;新的后形成,叠置在上。对于后期地壳运动使地层变动(倾斜、倒转)的地层层序可用沉积构造中的层面构造(波痕、泥裂、印模等)作为“示底构造”恢复顶底后,判断先后顺序。 但并非现在野外见到的地层都是下老上新,其中又有后期地壳运动的改造。对于后期地壳运动使地层变动(倾斜、倒转)的地层层序可用沉积构造中的层面构造(波痕、泥裂等)作为“示底构造”恢复顶底后,判断先后顺序。 地层层序律示意图:A-原始水平层理; B-倾斜层理; C-倒转地层; 1、2、3、4-表示地层从老到新. 二、生物层序律 1.化石:埋藏在岩层中的古代生物遗体或遗迹称为化石。如动物的骨骼、甲 壳;植物的根、茎、叶;动物足迹、蛋、粪、动植物印痕。生物实体被某种物质(CaCO3,SiO2,黄铁矿等)充填或交代而石化;生物遗体中不稳定成分挥发逸去,仅留下碳质薄膜,生物结构保持不变。 标准化石:在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 对研究地质年代有决定意义的化石。 生物的演化是从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岩层中所含的化石也具有一定的规律,岩石年代越老生物化石越原始、越简单、越低级。岩石年代越新、生物化石越复杂越高级。 生物层序律——一方面:年代越老的地层中所含生物越原始、越简单、

地质年代的划分

一、古生代 初期:水生无脊椎动物比较繁盛尤其是三叶虫。所以又称寒武纪为三叶虫纪,藻类较繁盛. 中期:鱼类为最盛。距今3亿年前,水生脊推动物开始登陆,出现了原始的两栖类,有了蕨类晚期:是两栖类的极盛时期,同时又出现了爬行类。出现了裸子植物并有了迅速的发展 寒武纪 奥陶纪 志留纪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 1、寒武纪 自然环境(5.4亿-5亿年前) 地壳静止,浅海广布,气候温暖 生物 海洋无脊椎动物盛行,出现两侧对称的躯体。古杯类,软体动物(双神经纲、腹足纲和头足类)、环节动物(多毛类)、节肢动物(三叶虫等)、腕足类、腹足类和棘皮动物、无脊椎动物大多数门都已经出现。半索动物(笔石),海洋中海藻繁盛,陆地上地衣繁盛。脊索动物出现。 2、奥陶纪 自然条件(5-4.35亿年前) 浅海广布,气候温暖 生物 笔石类、珊瑚兴起 软体动物(头足类、菊石类、鹦鹉螺) 所有现生的棘皮动物的主要纲 无颌类脊椎动物出现(淡水无颚鱼) 陆生孢子植物出现 大量海洋动物灭绝。 3、志留纪 自然条件(4.35-4.1亿年前) 末期造山运动,局部干燥,海面缩小,陆地增多 生物 笔石类、珊瑚类进一步繁盛 无颌鱼类辐射; 裸蕨、陆生维管植物出现; 最早的陆生动物出现,海蝎(板足鲎)大量出现;最早的昆虫类和蛛形类; 有颌鱼类出现(盾皮鱼类,棘鱼类); 三叶虫衰退。 4、泥盆纪

自然条件(4.1-3.55亿年前) 海陆变迁,出现广大陆地,气候干热 生物 菊石出现;原始裸子植物出现; 最早的森林出现;主要的维管植物辐射; 蕨类繁盛、鱼类繁盛; 两栖类兴起; 昆虫开始具备飞行能力。 较多的三叶虫等海洋类动物灭绝。 5、石炭纪 自然条件(3.55-2.95亿年前) 造山运动,气候温暖湿润 生物 森林繁茂;石松类、科达类、种子蕨和真蕨大量出现; 最早的现代土壤出现; 裸子植物兴起; 蚯蚓、马陆、长脚蜘蛛、蜻蜓、直翅类、蜚蠊; 爬行类兴起、两栖类繁盛,昆虫适应辐射; 最早食花粉的昆虫出现。大量的鲨鱼。 三叶虫大部分绝灭; 6、二叠纪 自然条件(2.95-2.5亿年前) 造山运动频繁,气候干热 生物 蕨类衰退,苏铁植物出现,裸子植物繁茂; 爬行类适应辐射(杯龙目、盘龙目和兽孔目),菊石类又一次辐射。 植物-授花粉者的协同进化开始。 三叶虫、海蝎等全部灭绝,海洋无脊椎动物83%的属灭绝,75%陆地脊椎动物灭绝,是地球上最大的一次生物灭绝事件。 二、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特别是恐龙类的全盛时期 中生代的裸子植物也占优势,并开始出现被子植物 三叠纪 侏罗纪 白垩纪 1、三叠纪 自然条件(2.5-2亿年前) 早期气候干燥,中后期气候温和,晚期湿热,地壳平静 生物 裸子植物成林(本内苏铁、苏铁、银杏、松柏等); 蜻蜓和直翅目的辐射;菊石第三次辐射。

地层与地质年代符号及色标

地层与地质年代符号及色标

地质成因及符号ml--人工填土pd--植物层 al--冲击层 pl--洪积层 dl-坡积层 el--残积层 eol--风积层

l--湖积层 h--沼泽沉积层 m--海相沉积层 mc--海相交互相沉积层gl--冰积层 fgl--冰水积层 b--火山堆积层 col--崩积层 del--滑坡堆积 set--泥石流 o--生物堆积 ch--化学堆积物 pr--成因不明沉积 人工填土(ml) 冲击(al) 洪积(pl) 坡积(dl) 沼泽沉积(h) 海相沉积(m) 海陆交互相(mc)

冲积物(al) alluvial deposit 河流在平缓地段所堆积下来的碎屑物,称为冲积物。冲积物根据其形成条件,可分为: (1)山区河谷冲积物 大部分由卵石、碎石等粗颗粒组成,分选性较差,大小不同的砾石互相交替,成为水平排列的透镜体或不规则的夹层,厚度一般不大。一般地说,山区河谷的堆积物颗粒大,承载力高,但由于河流侧向侵蚀的结果也带来了大量的细小颗粒,特别是当河流两旁有许多冲沟支岔时,这些冲沟支岔带来的细小颗粒往往和冲积的粗大颗粒交错堆积在一起,承载力也因而降低。 (2)平原河谷冲积物 河流上游的冲积物一般颗粒粗大,向下游逐渐变细。冲积层一般呈条带状,具有水平层理,有时也成流水层或湍流层的交错层理。在每一个小层中,岩性的成分就比较均匀,有极良好的分选性。 冲积物的颗粒形状一般为亚圆形或圆形,搬运的距离愈长,颗粒的浑圆度越好。 平原河谷冲积物可分为:河床冲积物、河漫滩冲积物、牛轭湖冲积物和阶地冲积物。河床冲积物、河漫滩冲积物多为磨圆度较好的漂石、卵石、圆砾和各种砂类土,有时也有粉土、粘性土存在。在同一地段上,河漫滩冲积物的粒度一般较河床冲积物为小。在同一河漫滩上,靠河床近的冲积物的粒度比距河床远的为大。牛轭湖冲积物只有当洪水期间成为溢洪区时才能形成,此时,细砂或粉质粘土就直接覆盖在

地质年代的划分

地质年代的划分 地质年代(geologic time)就是指地球上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它包含两方面含义:其一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称为相对地质年代;其二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距今年龄,由于主要是运用同位素技术,称为同位素地质年龄。这两方面结合,才构成对地质事件及地球、地壳演变时代的完整认识,地质年代表正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地质年代的划分和研究,是通过岩石和化石的历史来确定的。 【地层系统】dìcéngxìtǒng 地壳是由一层一层的岩石构成的。这种在地壳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包括松散沉积层)及其间的非成层岩石的系统总称,叫做地层系统。“宇”、“界”、“系”、“统”分指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一级是“宇”,分为隐生宇(现已该称太古宇和元古宇)和显生宇。 【地质年代】dìzhìniándài 地质,即地壳的成分和结构。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地层形成的顺序,按地壳的发展历史划分的若干自然阶段,叫做地质年代。“宙”、“代”、“纪”、“世”分指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级是宙,分为隐生宙(现已该称太古宙和元古宙)和显生宙。 【太古宇】tàigǔyǔ 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一个宇。太古宙时期所形成的地层系统。旧称太古界,原属隐生宇(隐生宇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宇和元古宇)。 【太古宙】tàigǔzhòu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个宙。约开始于40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球表面很不稳定,地壳变化很剧烈,形成最古的陆地基础,岩石主要是片麻岩,成分很复杂,沉积岩中没有生物化石。晚期有菌类和低等藻类存在,但因经过多次地壳变动和岩浆活动,可靠的化石记录不多。旧称太古代,原属隐生宙(隐生宙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宙和元古宙)。 【元古宇】yuángǔyǔ 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二个宇。元古宙时期所形成的地层系统。旧称元古界,原属隐生宇(隐生宇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宇和元古宇)。 【元古宙】yuángǔzhòu

高中地理: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

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早期演化各个阶段的特点(初生地球、大气的早期演化与水圈的形成、生命的起源和大气的继续演化) 2.使学生了解地球上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种岩石的形成和特点、以及化石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3.使学生理解地质年代划分依据和各阶段的特点。 教学重点 1.使学生了解地球上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种岩石的形成和特点、以及化石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2.使学生理解地质年代划分依据和各阶段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地质年代划分依据和各阶段的特点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 投影仪、投影片、岩石标本、实验器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的行星最初只是由岩石和气体构成的世界。那时的太阳比现在暗淡,而月球则在距地球轨道上以不到现今十分之一的距离运行,像是个庞然巨物。经过了数亿年,地球才变得适于生命

存活。然而,在今日这与以往大不相同的地球上,总有些景象能让我们想起它那艰难出世的过程。 【板书】一、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 【教师讲解】早期的地球景象有如炼狱,到处是滚烫的岩石和令人窒息的毒气。后来,地表冷却,大陆漂移,山脉隆起又被蚀为平地,生命出现,地球变得温和可亲,绿意盎然,几乎所有这个行星的旧貌都已了无痕迹。然而,从最古老的岩石、最深处的岩浆、甚至是陨击坑遍布的月球表面,科学家们找到了线索,描绘出这颗星球的起源。随着地球的童年岁月逐渐清晰,它曾经有过的罕见景观也日渐明朗,在今日地球条件最严酷的一些地方,仍能找到那些与古老地球神似的景象。 地球临产的阵痛开始于46亿年前。那时,围绕年轻的太阳旋转的岩石和冰块颗粒相互碰撞融合,滚雪球般生成越来越大的团块。在猛烈的连环冲撞中,这些团块撞在一起构成了行星,其中就包括婴儿期的地球。在混乱中,另一个大如火星的天体撞击了我们的行星,所挟的能量相当于数万亿颗原子弹,足以把地球熔透。大部分撞上地球的物体都被撞击所形成的岩浆深海吞噬,不过,这次撞击也把相当于一颗小行星质量的汽化岩石抛上了轨道。这些撞击物的残骸迅速聚合成一个球,从此以后,月球就用空洞的眼神瞪视着地球历史的开展。 【板书】1、初生地球 【启发提问】看课本大气的早期是怎样演化的?水圈是怎样形成?

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岩层的地质年代有两种,一种是绝对地质年代,另一种是相对地质年代。绝对地质年代说明岩层形成的确切时间,但不能反映岩层形成的地质过程。相对地质年代能说明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及其相对的新老关系,相对地质年代虽然不能说明岩层形成的确切时间,但能反映岩层形成的自然阶段,从而说明地壳发展的历史过程。地质工作中,一般以应用相对地质年代为主。 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许多地质事件,如火山喷发、河谷切割、沉积岩形成、岩层的变形等。都可以根据最简单的原理,确定其有关岩石记录的相对新老,地质学确定岩石相对新老顺序主要依据下述基本规律或方法: (1)地层层序律 在地质历史中的每个地质年代都有相应的沉积岩层(部分地区还有喷出岩)形成,这种在一定地质年代内形成的层状岩石称为地层。在一个地区内,如果没有发生巨大的构造变动,沉积岩层的原始产状是水平或接近水平的,而且都是先形成的在下面,后形成的在上面。这种正常的地层叠置关系,称为地层层序律,即叠置律。根据地层层序律便可将地层的先后顺序确定下来。 (2)生物演化律 地质历史上的生物称为古生物,其遗体和遗迹可保存在沉积岩层中,它们一般被钙质、硅质等所充填或交代(石化),形成化石。生物界的演化历史也是生物不断适应生活环境的结果,生物演化总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利用一些演化较快存在时间短,分布较广泛,特征较明显的生物化石种或生物化合组合,作为划分相对地质年代依据。 (3)岩性对比法 岩性对比法以岩石的组成、结构、构造等岩性方面的特点为对比的基础。认为在一定区域内同一时期形成的岩层,其岩性特点基本上是一致的或近似的。 (4)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律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教案:第一章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

1.3 地球的历史教案 一、课标分析 本节课标要求为: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本条标准关注的重点是学生会使用地质年代表这类资料去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为了使学生会使用地质年代资料,则首先要讲明什么是“地质年代”,“界(代)”划分的依据是什么。要让学生在脑子里建立相应地质年代地球表面的自然图景和不同地质年代之间的关系,形成一种宏观视角下的时空组合。因此从这部分内容来说学生需要教师提供大量通俗易懂的文字和图像以供其驱使。 其次,“描述”是对学生的要求,指学生会用文字或言语说出地球的演化过程,教学中需要为学生提供“描述”的机会。 而“地球演化过程”指“界(代)”的更替过程,包括据今的年份、地球的基本面貌、地壳运动的情况、古生物情况等。在描述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突出各个年代的特征,注重动态发展的内容和年代间的转变,以获得对地球演化的整体认识。 二、教材分析 通过研读2017版高中地理课程标标和2019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了解本章是属于“地球知识”模块组,是教材的开篇章,目的是让学生对地球与宇宙间的关系以及地球的演变过程及内部结构形成一个宏观的认识,为后续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知识奠定基础。本章的一二节中分别讲述了地球与宇宙的关系以及太阳与地球的关系。本节《地球的历史》是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的内容,讲述的是地球形成后的演化过程。 本节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图表及文字资料,这与本节的内容特点与课标要求相符,因此,学生课前应先对教材进行一个系统的浏览,形成大致的印象,教师在课堂上则应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使学生获得的零散的片面的知识能够系统化、条理化便于记忆,对教材中缺失的前提概念或者背景知识要进行一定的补充。 三、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 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生物课程及初中地理课程当中有涉及到,但由于学习的时间距离稍远,学生大部分能已经遗忘,此外初中所接触的这部分内容对比本节内容相对浅薄,因此学生的知识储备还是相对薄弱,亟待丰富与强化。 备是非常薄弱的。 2.认知特点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渴望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生活环境,学生内在的求知欲能促使他们对地球的演变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此年龄阶段的青少年记忆力极佳,有利于其识记地质年代及相应的地理环境特征。

地质年代划分

地层系统dìcéngxìtǒng 地壳是由一层一层的岩石构成的。这种在地壳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包括松散沉积层)及其间的非成层岩石的系统总称,叫做地层系统。“宇”、“界”、“系”、“统”分指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一级是“宇”,分为(现已该称太古宇和元古宇)和显生宇。 地质年代dìzhìniándài 地质,即地壳的成分和结构。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地层形成的顺序,按地壳的发展历史划分的若干自然阶段,叫做地质年代。“宙”、“代”、“纪”、“世”分指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级是宙,分为(现已该称和)和。 太古宇tàigǔyǔ 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一个宇。太古宙时期所形成的地层系统。旧称,原属隐生宇(隐生宇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宇和元古宇)。 太古宙tàigǔzhòu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个宙。约开始于40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表面很不稳定,地壳变化很剧烈,形成最古的基础,主要是,成分很复杂,沉积岩中没有生物化石。晚期有菌类和低等藻类存在,但因经过多次和活动,可靠的化石记录不多。旧称太古代,原属隐生宙(隐生宙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宙和元古宙)。 yuángǔyǔ 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二个宇。元古宙时期所形成的地层系统。旧称,原属隐生宇(隐生宇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宇和元古宇)。 元古宙yuángǔzhòu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二个宙。约开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壳继续发生强烈变化,某些部分比较稳定已有大量含碳的岩石出现。藻类和菌类开始繁盛,晚期无脊椎动物偶有出现。地层中有低等生物的化石存在。旧称元古代,原属隐生宙(隐生宙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宙和元古宙)。 xiǎnshēngyǔ 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三个宇。显生宙时期所形成的地层系统。显生宇可分为古生界、中生界和。 显生宙xiǎnshēngzhòu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三个宙。显生宙可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gǔshēngjiè 显生宇的第一个界。古生代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分为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石炭系和。 gǔshēngdài 显生宙的第一个代。约开始于亿年前,结束于亿年前。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在这个时期里生物界开始繁盛。动物以海生的无脊椎动物为主,脊椎动物有鱼和两栖动物出现。植物有蕨类和石松等,松柏也在这个时期出现。因此时的动物群显示古老的面貌而得名。 寒武系hánwǔxì 古生界的第一个系。寒武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寒武纪hánwǔjì 古生代的第一个纪,约开始于亿年前,结束于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陆地下沉,大部被海水淹没。生物群以尤其是、低等腕足类为主,植物中、等开始繁盛。寒武是英国威尔士的拉丁语名称,这个纪的地层首先在那里发现。

地质年代与生物的进化表word版本

地质年代与生物的进 化表

地质年代与生物的进化 2004-06-29 20:47:51 地质科学家说地球至少有46亿岁。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只有几千年。那么,我们是怎样知道地球年龄的呢? 推算地球年龄,主要有岩层方法、化石方法和放射性元素的蜕变方法等。根据鉴定,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在格陵兰岛西部戈特哈布地区发现的阿米佐克片麻岩,年龄约有38亿岁。而太阳系的碎屑,年龄都在45亿~47亿年。因此认为,包括地球在内的太阳系面员大都在同一时期形成。 依照人类历史划分朝代的办法,地质学家将地球自形成以来的时间划分为5个“代”,从古到今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有些代还进一步划分为若干“纪”,如古生代从远到近划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中生代划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新生代划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这就是地球历史时期的最粗略的划分,我们称之为“地质年代”,不同的地质年代人有不同的特征。 距今24亿年以前的太古代,地球表面已经形成了原始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但那时地壳很不稳定,火山活动频繁,岩浆四处横溢,海洋面积广大,陆地上尽是些秃山。这时是铁矿形成的重要时代,最低等的原始生命开始产生。 距今24亿~6亿年的元古代,地球上大部分仍然被海洋掩盖着。到了晚期,地球上出现了大片陆地。“元古代”的意思,就是原始生物的时代,这时出现了海生藻类和海洋无脊椎动物。 距今6亿~2.5亿年是古生代。“古生代”是意思是古老生命的时代。这时,海洋中出现了几千种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以后出现了鱼形动物,鱼类大批繁殖起来。一种用鳍爬行的鱼出现了,并登上陆地,成为陆上脊椎动物的祖先。两栖类也出现了。北半球陆地上出现了蕨类植物,有的高达30多米。这些高大茂密的森林,后来变成大片的煤田。 距今2.5亿~0.7亿年的中生代,历时约1.8亿年。这是爬行动物的时代,恐龙曾经称霸一时,这时也出现了原始的哺乳动物和鸟类。蕨类植物日趋衰落,而被裸子植物所取代。中生代繁茂的植物和巨大的动物,后来就变成了许多巨大的煤田和油田。中生代还形成了许多金属矿藏。 新生代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阶段,时间最短,距今只有7000万年左右。这时,地球的面貌已同今天的状况基本相似了。新生代被子植物大发展,各种食草、食肉的哺乳动物空前繁盛。自然界生物的大发展,最终导致人类的出现,古猿逐渐演化成现代人,一般认为,人类是第四纪出现的,距今约有240万年的历史。 人类居住的地球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一直演化到现在,逐渐形成了今天的面貌。

地质年代是怎样划分的

地质年代是怎样划分的: 我们谈到地球的 年龄,一般涉及到相对年龄和绝对年龄。 地球相对年龄的确立主要依据于化石。自从英国地质学家史密斯提出“化石层序律”后,就把时间与生物演化阶段联系起来。人们知道,在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的化石,同样,我们得到了这些化石后也可以推断产出这些化石的地层年代。 在众多的古生物门类中,有些门类特征显著,演化迅速,在反映地质年代上非常“灵敏”,这种化石被科学家们称作“标准化石”,它们被用作划分时间地层单位时往往起主 导作用。而有些门类则演化非常缓慢,或空间分布的局限性很大,因此在划分和确定地质年代时只能起辅助作用。前者如三叶虫,它们只生存在古生代,而且演化明显,在古生代不同时代中都有各具特色的属种代表,是著名的标准化石;后者如舌形贝,这是一种腕足动物,从寒武纪就已出现,在现代海洋中仍十分常见,在几亿年的时间跨度内,这种化石从形态、大小到内部结构,几乎没有显著变化,它们的地层意义同三叶虫相比就逊色多了。假如我们在某个地方采集到三叶虫化石,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个地区的地层年代是古生代,而且还可以根据三叶虫的属种进一步确定是生活在古生代的某一 段具体时间,比如是寒武纪还是奥陶纪,但采集到舌形贝化石我们就感到茫然了,因为它不能帮助我们确定地质年代。 以生物演化为依据,人们建立了能反映 地球相对年龄的地质年代表(见下表)。 在这个表上,最大的时间概念是宙,其次是代、纪、世、期。如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六个纪,其中,寒武纪又可进一步分为早寒武世、中寒武世和晚寒武世三个世,每个世还可以分成若干个期。以地质时代相对应,代表每一地质时期的地层也建立起地层单位。最大的地层单位是宇,其次是界、系、统、阶,如代表古生代的地层,我们就称作古生界,其中,寒武纪时形成的地层就被称为寒武系,奥陶纪期间形成的地层则被称为奥陶系,以此类推。 我们在讨论地球发展史时,涉及到了地质时代和地球的年龄,地质年代有时还应进一步明确,比如,我们讲寒武纪始于亿年前,这个数据是怎样得来的?结束于5亿年前,这个数据又是怎样得来的?这就必然涉及地球的绝对年龄。 人们通过同位素测定法可以准确地得到地球的绝对年龄。很早以来,人们发现岩石中放射性同位素都会自动并以不变的速 率逐渐衰变为非放射性的子体同位素,同时释放出能量。只要温度、压力等因素不变,人们就可以获得准确的数值,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来测定岩石或矿物的年龄了。常用的同位素年龄测定法有铀—钍—铅法、铷锶法以及钾氩法。这些方法为获得地球不同时期绝对年龄值和各个地质时代的准确时限提供 了便利。当然,这些方法也不是没有缺点的,在进行同位素年龄测定时,所选取的样品很难消除后期热变质作用的影响,如果样品是遭受过风化的岩石,与母岩的性质更是相差甚远,所得到的绝对年龄值往往不能代表岩层的真正年龄。看来,要想通过同位素测定法得到一个地区准确的地质年代,精确的取样、先进的设备和缜密的测定过程缺一不可。 中国地质年代表 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Qh 人类出现 晚更新世Qp 中更新世Qp2 早更新世Qp1 新近纪上新世N2 中新世N1 近代哺乳类出现 古近纪渐新世E3 始新世E250 古新世E1 65 鱼类出现 中生代白垩纪K 135 被子植物,浮游

地质年代是怎样划分的

地质年代是怎样划分的: 我们谈到地球的年龄,一般涉及到相对年龄和绝对年龄。 地球相对年龄的确立主要依据于化石。自从英国地质学家史密斯提出“化石层序律”后,就把时间与生物演化阶段联系起来。人们知道,在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的化石,同样,我们得到了这些化石后也可以推断产出这些化石的地层年代。 在众多的古生物门类中,有些门类特征显着,演化迅速,在反映地质年代上非常“灵敏”,这种化石被科学家们称作“标准化石”,它们被用作划分时间地层单位时往往起主导作用。而有些门类则演化非常缓慢,或空间分布的局限性很大,因此在划分和确定地质年代时只能起辅助作用。前者如三叶虫,它们只生存在古生代,而且演化明显,在古生代不同时代中都有各具特色的属种代表,是着名的标准化石;后者如舌形贝,这是一种腕足动物,从寒武纪就已出现,在现代海洋中仍十分常见,在几亿年的时间跨度内,这种化石从形态、大小到内部结构,几乎没有显着变化,它们的地层意义同三叶虫相比就逊色多了。假如我们在某个地方采集到三叶虫化石,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个地区的地层年代是古生代,而且还可以根据三叶虫的属种进一步确定是生活在古 生代的某一段具体时间,比如是寒武纪还是奥陶纪,但采集到舌形贝化石我们就感到茫然了,因为它不能帮助我们确定地质年代。 以生物演化为依据,人们建立了能反映地球相对年龄的地质年代表(见下表)。 在这个表上,最大的时间概念是宙,其次是代、纪、世、期。如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六个纪,其中,寒武纪又可进一步分为早寒武世、中寒武世和晚寒武世三个世,每个世还可以分成若干个期。以地质时代相对应,代表每一地质时期的地层也建立起地层单位。最大的地层单位是宇,其次是界、系、统、阶,如代表古生代的地层,我们就称作古生界,其中,寒武纪时形成的地层就被称为寒武系,奥陶纪期间形成的地层则被称为奥陶系,以此类推。 我们在讨论地球发展史时,涉及到了地质时代和地球的年龄,地质年代有时还应进一步明确,比如,我们讲寒武纪始于亿年前,这个数据是怎样得来的结束于5亿年前,这个数据又是怎样得来的这就必然涉及地球的绝对年龄。 人们通过同位素测定法可以准确地得到地球的绝对年龄。很早以来,人们发现岩石中放射性同位素都会自动并以不变的速率逐渐衰变为非放射性的子体同位素,同时释放出能量。只要温度、压力等因素不变,人们就可以获得准确的数值,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来测定岩石或矿物的年龄了。常用的同位素年龄测定法有铀—钍—铅法、铷锶法以及钾氩法。这些方法为获得地球不同时期绝对年龄值和各个地质时代的准确时限提供了便利。当然,这些方法也不是没有缺点的,在进行同位素年龄测定时,所选取的样品很难消除后期热变质作用的影响,如果样品是遭受过风化的岩石,与母岩的性质更是相差甚远,所得到的绝对年龄值往往不能代表岩层的真正年龄。看来,要想通过同位素测定法得到一个地区准确的地质年代,精确的取样、先进的设备和缜密的测定过程缺一不可。 中国地质年代表 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Qh 人类出现? 晚更新世Qp 中更新世Qp2? 早更新世Qp1 ? 新近纪上新世N2 ? 中新世N1 近代哺乳类出现? 古近纪渐新世E3 ? 始新世E250? 古新世E1 65 鱼类出现? 中生代白垩纪K 135 被子植物,浮游钙藻出现? 侏罗纪J 208 鸟类哺乳类出现? 三叠纪T 250 蜥龙鱼龙出现? 晚古生代二叠纪P 290 兽行型类裸子植物出现? 石炭纪C 362坚孔类种子蕨科达类出现? 泥盆纪 D 410 总鳍鱼类节蕨石松真蕨植物出现? 早古生代志留纪S 439 裸蕨植物出现? 奥陶纪O 510 无颌类出现? 寒武纪-- 570 硬壳动物出现? 新元古代震旦纪Z 680 不具硬壳动物出现? 南华纪Nh 800? 青白口纪Qb 1000 多细胞动物高级藻类出现? 中元古代蓟县纪JX 1400 真核动物出现(绿藻)? 长城纪Ch 1800? 古元古代滹沱纪Hl 2300? 五台纪Wt 2500? 新太古代Ar3 2800 原核生物出现(菌类及蓝藻)? 中太古代Ar2 3200? 古太古代Ar1 3600 生命现象开始出现? 始太古代Ar0 45oo? 关于地质年代表的阅读? 解析:地理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训练要求”指出:“学会阅读地质年代表,记住代、纪的名称和序列。”同学们感到不好记,特别是感到“纪”的名称不好记。? 研究地壳历史时,仿用了人类历史研究中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方法,把地史划分为5个代,代以下再分纪、世等;与地质时代单位相应的地层单位称界、系、统等。? 地层单位分国际性地层单位、全国性或大区域性地层单位和地方性地层单位。? 国际性地层单位适用于全世界,是根据生物演化阶

《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同步练习题1

《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根据地球生命的发展演化历史,鱼类出现和恐龙繁盛所对应的时代分别是()①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②两栖类动物时代③海生脊椎动物时代④灵长类动物时代 ⑤爬行动物时代⑥哺乳动物时代⑦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 A.①④ B.②⑤ C.③⑤ D.⑦⑥ 2.下列叙述中,反映古生代自然环境重要特征的是( ) A.蕨类植物明显衰退 B.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盛行 C.大量无脊柱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 D.人类发展的重要时期 3. 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是( ) A.中生代和新生代 B.古生代寒武纪和中生代末期 C.古生代和新生代第三纪 D.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4. 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地质年代是( ) A.古生代早期 B.中生代 C.古生代晚期 D.新生代 5.2001年3月在甘肃永靖县境内的一处山坡上发现了恐龙脚印,恐龙脚印一直通向附近被沉积岩岩石覆盖的地方。据此回答根据恐龙脚印推测当时的地理环境可能是( ) A.干旱环境 B.地势低洼的河湖岸边 C.热带海域 D.森林密布 6.将下列各地质时期按出现的时间由早到晚排序,正确的() A.太古代、古生代、元古代、中生代 B.古生代、元古代、中生代、新生代 C.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D.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元古代 观察发现甲乙两地中1、2、3、4岩层含有化石且有对应关系,读地质剖面略图回答7-8题。

7.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 )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根据图中化石,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C.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D.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9.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景观为地质历史上距今_______年至_______年的_______代,动物界正是_______动物的时代, 植物界为_______植物的时代。 (2)图中大型动物是曾经称霸地球的_______,但后来在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了,与此同时灭绝的动物 还有海洋中一半以上的_______动物种类。 (3)有不少科学家认为,图中大型动物灭绝的原因是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并且找到了小行星撞击地 球的证据。这些证据是什么? 10.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导学案: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

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 【学习目标】 1.学习地球的早期演化各个阶段的特点(初生地球、大气的早期演化与水圈的形成、生命的起源和大气的继续演化)。 2. 学习了解地球上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种岩石的形成和特点、以及化石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3.理解地质年代划分依据和各阶段的特点。 【重点难点】 理解地质年代划分依据和各阶段的特点。 【学法指导】 实验法、讨论法。 【学习过程】 一、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 1、思考回答:初生地球有什么特点? 2、【启发提问】看课本大气的早期是怎样演化的?水圈是怎样形成? 分组讨论后回答,相互启发补充。 3、学生讨论、回答:生命起源的过程怎样?大气又是怎样继续

演化的? 二、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岩层和化石 1、学生讨论、回答:地球上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种岩石的形成和特点 2、【启发提问】化石是怎样形成的?他有什么作用? 三、地质年代 1、【启发提问】地质年代划分依据是什么? 2、学生讨论、总结。各阶段的特点? 【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内力地质作用?( ) A.地壳运动 D.地震作用 C搬运作用 D变质作用

2.某矿物呈黑色,玻璃光泽,一组极完全解理、板状。该矿物可定名为( ) A.角闪石 B.辉石 C石榴子石 D黑云母 3.下列哪种岩石为岩浆岩?( ) A 橄榄石 B.灰岩 c.石英岩 D 砂岩 4某岩石呈灰白色,可见结晶颗粒,遇稀盐酸强烈起沟,具层理构造。该岩石可定命月 A。石灰岩 u.白云岩 C花岗岩 0.片岩 5、下列哪种矿物为变质矿物?( ) A石英 B.蛇纹石 C方解石 D.辉石 6.根据岩土的水理特性,砂土层与黏土层相比,其隔水性( ) A差 B相同 C.好 D.不能确定 7.顶围原有的和新生的结构面相互汇合交截构成的分离体在重力作用下与围岩母体脱 离,突然塌落而终至形成塌落拱这种围岩破坏形式属于<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