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产出分析法在区域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投入产出分析法在区域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投入产出分析法在区域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1 原理分析 (2)

1.1 原理方法 (2)

1. 2 模型表及公式 (2)

1.2.1 投入产出表的概念 (2)

1.2.2 模型分类 (2)

1.2.3 公式 (3)

1.2.4 投入产出原理有如下三个假设 (3)

2 区域投入产出经济预测模型 (4)

2.1 反映区域各部门生产联系的投入产出模型 (4)

2.2 反映区域产业结构状况的投入产出模型 (5)

3 原理的简单应用 (7)

4 结论 (9)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投入产出分析法在区域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唐东亮

指导老师王微

摘要投入产出方法,是旨在探索和解释国民经济的结构及运行的一类经济数量模型。用它分析国民经济间的比例,可以了解各部门在国民经济中所出的地位和做用,以便做好计划和安排。而投入产出表又能很好揭示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数量关系,是宏观经济分析的有效的工具。

文章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区域经济预测分析、建立投入产出模型作一些应用方面的探讨。

关键词投入产出分析法经济预测直接消耗系数

Application of the Input-output Analytic Method in the Economic

Calculation

Student majoring in math department Tang Dongliang

Tutor Wang Wei

Abstract The analysis of input-output was in order to explore and explore and explian the strructure of national economal and operation of a class of economic model. It is well understanding the various of departments in the national economy’s status and role in order to make plans and arrangements by using the national economy among the various departments in proporting .The input-output table is well revealed the interdependence and mutual checks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national economic department, So it is an effective tool in maccroeconomic analysis.

A discussion about bot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nput-output analysis method in the regional economic calculation and setting the input-output pattern is presented.

Key words input-output analyticmethod economic calculation coefificients of direct consumption

引言投入产出分析法技术是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惕夫在三十年代的一项研究成果。曾利用这一分析法编制了美国经济1919年、1929年、1939年的投入产出表,受到美国政府和经济学界的高带重视[1]。以后在世界各国广泛采用这一技术,主要利用经济数学

方法研究整个国民经济、区域、部门及企业在再生产过程中的平衡问题;编制最优计划方案;工程建设项目或工程项目的合理组织及统筹安排;检测区域经济未来时期发展情况及部门、企业、各种产品需求量等经济方面的综合性问题,目前是应用最广泛的经济预测方法之一。

1原理分析

1.1原理方法

投入产出方法是利用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来研究经济活动的投入和产出间的数量依存关系特别是研究和分析国家和区域的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产品的生产与消耗之间

的数量依存关系的一种方法[2]。

1. 2 模型表及公式

1.2.1 投入产出表的概念

生产任何一种产品都要消耗原材料、燃料、动力,都要投入劳动力,上缴税金;而生产出来的产品,或供生产其他产品时使用,或用于消费,或用于固定资本生成,或用于存货增加,或用于出口。投入产出表就是全面而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产品之间的生产和使用关系的一种表。输入产出表的投入包括中间投入和最终投入,两者之和就是总投入。中间投入又称中间消耗,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用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各种服务的价值。最初投入是指各要素的投入,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投入产出表的产出包括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两者之和为总产出。中间使用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所生产的产品被用于中间消耗的部分,最终使用是指被用于最终消费、投资和出口的部分。

1.2.2 模型分类

主要有:一、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

(一)静态模型

静态模型一般只研究某一年度的再生产过程,模型中的变量只涉及一年的横断面资料,而不反映时间因素的变化。因此,数据资料容易搜集,此类模型已经比较成熟。应用十分广泛。

静态模型又可细分为静态开模型、静态闭模型和静态局部闭模型三种。静态开模型中的最终产品是外生变量,其数值是由模型以外的因素确定的。静态闭模型中的所有变量都是内生变量,即把各部门的最终需求部门都作为部门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分类目录中,这时,包括最终产品在内的所有变量都是内生变量,其数值都是由模型计算得到的。静态局部闭模型介于静态开模型与静态闭模型之间的模型。

(二)动态模型

动态模型主要研究的是若干年度的再生产过程和各年度再生产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动态模型中的变量通常涉及几个年度。模型中的基建投资是本年度以及若干年度产量增量的函数,是一内生变量。动态模型的建立和运行往往需要纵断面的数据资料,而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数据资料的搜集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它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此类模型尚不成熟,精度较差。

二、价值型和实物型

投入产出模型按计量单位的不同,主要可分为价值型和实物型两种。在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中,所有指标都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在实物型投入产出表中的大部分指标是以实物单位计量的,其中一部分指标可用价值单位或劳动单位计量。目前,世界上大部分投入产出表都是价值型的投入产出表,但是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作用和地位逐渐提高。很多国家不仅编制价值型投入产出表,而且也同时编制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如原苏联、日本、中国等。此外,还有以劳动单位来计量的投入产出表和实物价值型(混合型)投入产出表。

三、报告期和计划期投入产出模型 投入产出表按照资料的性质和内容划分,可分为报告期投入产出表和计划期投入产出表两大类。前者的资料均为报告期的实际统计资料;而后者是计划数据,用于计划计算、计划安排和预测计划期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

四、宏观模型和微观模型

投入产出表按照资料范围可分为宏观模型和微观模型两大类,宏观模型包括国际模型、国家模型、地区模型、地区间模型、部门模型等。微观模型是指企业模型。应当指出,地区、部门和企业投入产出表在结构上虽各有其特点,但基本原理与全国投入产出表是相同的。

目前应用较多的是静态投入产出模型,这里就价值型投入产出模型对区域经济预测分析的实用性,进行探讨

[3]。

公式

投入产出模型以投产出原理为基础。根据区域经济中任何部门都与其他部门相互依存关系。如表1反映某区域的经济有n 个部门组成,则n 个部门的依存关系则:

从产出角度考察,可得:

X i =

1

n X ij j ∑= +Y i (i =1,2,...,n ) (1)

从投入角度考察,可得:

X j =1

n

X ij i ∑=+ N j (j

=1,2,…,n ) (2)

1.2.4 投入产出原理有如下三个假设:

一 纯部门假设(同质性假设)。

假设每组产品由唯一的部门生产或每个部门只生产一种产品,而且采用一种“平均生产技术”。

二 比例性假设

各部门的投入与产出之间成正比例关系,不存在外部经济与不经济问题。 三 直接消耗系数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

生产过程是唯一的,不存在替代,在一定时期内劳动生产率不变(直接消耗系数)即生产单位j 产品所耗用的i 产品的数量是固定不变。它可表示为

X ij =a X j ij 或a ij =

X ij X j

(3)

4 式中X ij 表示区域的i 部门产品用于j 部门生产的那部分值,X j 表示j 部门的产值,

a ij 即直接消耗系数。将上式(3)代入(1)得:

X i =

1

n

a X j ij i ∑=+ Y i (4)

令:

X = 12...X X X n ??????

??

?????? ; Y = 12...Y Y Y n ??

????

???????

?

A = 1111a a n a a n nn ??

? ? ???

则(3)用矩阵表示为:X =AX Y +

X = ()1E A Y -- (5) (4)式就是投入产出原理的基本公式,而()1E A --称为列昂惕夫矩阵

[4]。

2 区域投入产出经济预测模型

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投入产出模型)反映区域经济活动主要有两类情况。一是反

映区域各生产部门产品间的输入输出、专业化程度和生产联系;二是反映区域各部门的生产情况和分析区域产业结构。下面就两类情况建立投入产出模型进行探讨[5]。

2.1 反映区域各部门生产联系的投入产出模型

反映区域各部门生产联系的投入产出模型是研究区域输入输出的及区内生产消耗与最终产品量。预测区域内最终产品需求量变化对区域各部门生产的成数影响。

根据上表建立模型:

'111122

11111'21122222222'1122a X a X a X n n

Y F M X a X a X a X n n Y F M X a X a X a X n n nn n Y F M X n n n n

+++

++-=

++++

+-=

+

++

+

+-=

用矩阵表示为:

'AX F M X Y ++-= (7) ()()

1

'X F M E A Y -=+-- (8)

分析区域的产品输入输出和生产的联系是密切相关的。尤其是在专业化生产程度高的区域。区域生产部门发展水平的提高往往可以输入输出得到反映,下面引入输入输出系数。公式:

'/1n f F a X Y i j i ij i j ??

??=+∑??=??

(9)

'/1n m M a X Y i i j i

ij j ??

??=+∑??=??

(10)

f i

——i 部门的输出系数

m i ——i 部门的输入系数[6]

(9)式与(10)式可分别用矩阵表示为:

^

'()f F AX Y =+

(11)

^

'()M m AX Y =+ (12)

其中,^

m

,^f

为对角矩阵。

01^0

020

0f f f f n ??????=????????

;001^00200m m m m n ???

???=????????

^^'''()()AX AX m AX X f Y Y Y +++-+=

1

^^^^'E E f m A X E f m Y -??????

??

???

?-+- ?=?+- ???

???

????

??? (13)

在直接消耗系数A 、输入系数

f i

、输入系数m i 一定时,由上式可预测出区域内最

终产品需要量变化对区域各部门生产联系的影响[7]。

2.2 反映区域产业结构状况的投入产出模型

6 反映区域产业结构状况的投入产出模型是研究区域内各部门实际的生产与分配情况及输入的产品在该区内的分配使用情况。

表3 双式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9]

''''X

F X A Y ++=

(14)

m m X M

A Y += (15)

(14)式可化为一般式 ()

()1

''E A X F Y --=+ (16)

式中

''A ——区域生产的产品在本区生产中使用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 ij =

''X ij X j

;

m A ——输入产品在区域生产中使用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 j

=

m X ij X j

''Y ——区域生产的产品用于区内最终使用部分的列向量;

m Y ——输入产品作为最终使用部分的列向量[8]。

''m X X AX A A += (17)

'',m Y Y Y +=

(18)

双式投入产出模型反映了区域各部门对产品输入量的需求。通过输入系数,反映产品输入与区域生产的联系。令输入系数为:

''''1

M i m i n

a X Y j i

ij j =+∑= (19)

输入系数''m i

为i 部门的输入量与区域生产的i 部门产品中在区内使用的那部分之比。(19)式用矩阵表示为:

()

^

''''''M X

A Y m =+ (20)

''001^''002''''00m m m m n ??

????

=?

?????????

将(20)式代入(14)式,再代入(15)式的: ()

^''m m X F A Y m +=- (21)

1

^''m X A m -?? ?-= ???

^''m F Y m ?

? ?+ ??? (22)

因此,在已知输入产品在区域内的使用情况m A 和m Y ,输入系数^

''m 和输出F 之后。利用

(22)就可以分析区域各部门生产情况和区域产业结构

[9]。

3 原理的简单应用

例1以上我们分析了投入产出在区域经济中的研究原理,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原理

的简单的应用。

为了说明问题简便,现假定区域经济中只有三个部门:A(农业)、B(工业)、C(其它),它们之间的投入产出的关系、生产和分配的联系如表。

表3.1区域经济分析

[10] (单位:万元)

8 首先可验证表3.1中的数据符合产出方程(1)和投入方程(2),其次通过直接计算,表3.1所对应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为:

A=600105090351085352475405375010503510

85352475453001053510

8535

2475?? ? ? ? ? ? ?

???

=0.170940.123020.036360.115380.439370.424240.012820.035150.04242??

? ? ??? 写成表格形式为: 表3.2

1

1

1000.170940.123020.036360.829060.123020.03636 1.248500.20100.115380.439370.424240.115380.560630.424240010.012820.035150.042420.012820.035150.95758B ----?????????? ? ???---===??

? ?????

? ???--?

????

???84790.173580.27725 1.897580.851220.026890.07347 1.07787??

????????

列成表格为:表3.3

农产品的需求量为12850元,对工业的需求为2772.5元,而对其它部门产品的需求量268.9元,其余各列也有类似的含义。

例2 陕西省关中地区水环境中的水污染问题十分突出,区域内最大的干流渭河及其支流都受到严重污染。据1995年渭河水质监测资料分析,13个断面的不同水期及年均值除林家村断面外,都超过Ⅴ类,即河长502 km 的渭河均超过GB3838-88的Ⅲ类标准,22%的河段为Ⅳ类水,78%的河段劣于Ⅴ类水。主要支流入渭口断面也均严重超标。根据1995年环境统计资料,全区域工业废水排放总量330百万m 3,主要工业行业产值、用水、废水、COD 排放量及处理率列于表3.4中。

2.表中12个工业行业由环境统计的19个行业合并而得。

由此可知,造纸、纺织、机械、电力、化学工业为主要的污染行业,而造纸、纺织工业为重中之重,两者产值仅占总产值的10%,但废水、COD却分别占25%和88%,产污水系数达0.62、0.71,在各行业中也居最高。这说明现有的工业结构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地方,不利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水污染的有效控制。

4结论

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模型”能分析与预测特定的区域在产品的总输出或输入对区域的影响,并能分析区域各部门输入对总体经济生产的效应。但要进一部全面分析区域间的输入输出经济联系,区域内部门间联系对各地区各部门的乘数影响,还需要建立更复杂的投入产出模型——区域间引力模型。不过建立具体复杂投入产出模型都离不开上述两类分析模型。总之,从宏观经济管理角度考虑。一个区域由若干个字区组成,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做好区域经济预测工作,是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杨树旺等.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要构建五大支撑体系「R].国家统计局研究所,2002:100-103.

[2]杨斌斌.我国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2:51-54.

[3]何其祥.投入产出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6-30.

[4]王志宏等.投入产出技术总合模型[J].中国管理科学,1999:18-20.

[5]唐小我,经济预测与决策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3:211-216.

[6]赵光滨.影子价格研究[J].黑龙江水利,1997:26-28.

[7]王持位,岳巍,国民经济宏观评价。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6,10:64-67.

[8]顾海滨.对投入产出价格变动模型的推导分析及评价[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4:92-95.

[9]周起业,刘再兴,祝成,区域经济学,北京;人大出版社,1991,3:36-37.

[10]张干渝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9 14.3:1-5.

致谢

这次毕业论文能够得以顺利完成,是所有曾经指导过我的老师,帮助过我的同

学,一直支持着我的家人对我的教诲、帮助和鼓励的结果。我要在这里对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首先,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王微老师。王老师在我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给我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和指导。从开始选题到中期修正,再到最终定稿,王老师给我提供了许多宝贵建议。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不仅使我树立了远大的学术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我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的道理。在此,谨向导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其次,要感谢菏泽学院所有曾经为我们数学系系2004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任课的老师,老师们教会我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多的是对待学习、对待生活的态度。

第三,感谢我的父母亲,你们是我力量的源泉,只要有你们,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困难,我都不会害怕,谢谢你们对我的支持与鼓励!

再次,感谢我的室友及其他好友,因为有你们的帮助,我的论文得以顺利完成。感谢你们,大学四年给我了那么多的帮助与鼓励,在我不开心的时候,总能让我开心起来。不会忘记,大学四年里我们一起度过的欢乐时光,那些开心的日子,总是那么令人难以忘怀。

最后对老师,同学和家人再次致以我最衷心的感谢!教导过我的老师,你们的人格魅力永记我心间。身边的同学和朋友,有你们,我的大学才算完整。寝室的密友,你们的天赋犹如上天恩赐,有了你们我的生活更加精彩。

10

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协同性分析报告

中国投资银行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协同性分析 作者简介:房国忠(1964~),男,内蒙古赤峰人,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摘要:与英美发达区域经济体投资银行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协同性相比,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与区域经济之间还存在着非协同因素,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中国投资银行发展要实现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的相协调,应基于英美发达经济体投资银行发展的经验,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投资银行;区域经济发展;证券市场;直接融资;协同效应 中图分类号:F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2674(2006)11-0060-03 各区域经济体投资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发 展密切相关,以美、英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区域经济体发展进程中投资银行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投资银行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主体和连接区域证券市场各个环节 的重要纽带。随着中国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央对“十一五”期间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深刻认识的确立,投资银行发

展必将对未来中国区域经济长期、稳定、快速及和谐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一、发达经济体投资银行与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协同性 投资银行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协同性是指投资银行发展与区域经济体经济发展之间协和共生,自成一体地形成高效和高度有序化的整合,以实现区域经济和投资银行共同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协同发展的投资银行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高效的组织协调与协和互动的作用。纵观西方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尤其是以美英为代表西方发达经济体的现代投资银行业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投资银行与区域经济发展在整体上的协同关系。作为西方发达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投资银行发展的全过程贯穿着区域市场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与区域金融体系中的其他金融机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其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主体和连接区域证券市场各个环节的重要纽带,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同时,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区域经济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又带动投资银行业的兴起与壮大,为投资银行的发展奠定了市场基础。

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 答案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区域经济学》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1、区域2、经济区域3、区位4、经济区位5、集聚经济 1、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备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2、是人的经济活动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4、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它强调由地理坐标(空间位置)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 5、若干个企业集中于一个地点,能为各个企业带来成本节约等经济利益。(各种经济活动在地理上相对集中所产生的相对节约) 二、简答题 1.区域的特征 2.区域经济学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3.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4.区域经济学的酝酿、兴起与发展过程 5.自然禀赋的差异性包括哪些因素 1.地域性、开放性、独立性。 2.自然禀赋的差异性,经济活动的极化性,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3.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4.酝酿于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凯恩斯主义所倡导的国家干预使一些学者比较系统地提供了区域开发的理论方法。兴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区域经济学研究通过参加区域开发与规划实践比较系统地建立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世纪80年代以

后,区域经济学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新理论的创建与实践、区域经济发展与协调、运用最新科技手段上。 5.包括自然条件的不同性、资源的稀缺性,生产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和不完全流动性。 三、对错题(判断对错,并改错)1.市场力的作用倾向于缩小地区间的差别。() 2.区域经济学是“区域”与“经济”的简单叠加。() 3.从布局层次上看,区位论属于宏观范围,区域经济学则属于微观范围。()4.强调经济活动区位以及空间组织是区域经济研究对象之一。() 5.自然禀赋的差异和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是区域差异的基础。() 1.ד缩小”改为“扩大” 2.ד是”改为“不是” 3.ד宏观”改为“微观”,“微观”改为“宏观” 4.√ 5.√ 四、论述题(要点) 1.目前国内外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哪些 2.有关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观点主要有哪几种 3.论述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 1.(1)研究区域经济演变规律,尤其是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及发展变化规律。(2)研究在国家范围内建立多层经济区域体系,在发挥各地区优势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整体经济效益最佳的途径。(3)研究区域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转换升级、区域政策和效应规律。(4)研究区际经济关系发展变动规律,主要包括区际间的均衡与国民经济总效率的关系,区域分工与经济技术协作、区域差异与区际关系的调整等。(5)研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相关学科成果,完成区域经济研究方法和开拓区域经济研究领域。(6)引进国外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加强国内外学术研究的交流。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 水平分析 专业:2012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1班 姓名:曾宏波 学号:1212060045

摘要:区域经济差异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遍问题。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不仅影响到政府对各地的管理,也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而四川省区域经济差异更是表现明显,合理分析差异是政府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通过运用软件,以《2013年四川省统计年鉴》的数据为基础,对四川省21个地区的重要数据加以分析,做出简单排名和综合经济分析,最后为政府对今后各市的均衡发展和规划管理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区域经济;因子分析;政府管理

一、引言 区域经济一般是指某一特定经济区域内部的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关系或联系的总和。它是一种以某种经济活动或以特定的经济区域为中心的具有宏观经济意义的地域性综合经济体系,是经济区域的实体性内容。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划分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区域经济。各级政府一般根据统计局资料对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各发展差异的原因,然后依次对各地市的经济发展进行合理的发展指导和规划管理。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下,通过对各个区域的经济的历史与现状的分析,各政府制定出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管理措施和办法。但由于不同的地方情况不同,不同的时期发展需求也不一样,因此要因时因地的采用适合的方法和策略。 二、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利用降维的思想,由研究原始变量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 其模型为 Z = A F + ε (一)样本与指标选取 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研究, 通过因子得分及排名更直观的看到分析结果。本文共选取四川省的21个地区作为样本 , 分别是成都市、自贡市、攀枝花市、泸州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遂宁市、内江市、乐山市、南充市、眉山市、宜宾市、广安市、达州市、雅安市、巴中市、资阳市、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为了全面反映经济发展水平, 以《四川省统计年鉴》为基础 ,选取了9个指标:人口数(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人均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元)、R&D经费内部支出(万元)、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人均工业总产值(元)。 表1 所选指标情况 人口数(万人)城镇 居民 人均 可支 配收 入(元) 人均 社会 消费 品零 售额 (元) 农民 人均 纯收 入(元) 人均 地方 财政 预算 收入 (元) R&D经 费内部 支出 (万 元) 就业人 员平均 工资 (元) 人均国 内生产 总值 (元) 人均 工业 总产 值(元) 成都市1417 .78 26590 22021 .7 11300. 6 5507. 9 170197 15995.6 3 57624 22059. 9 自贡市271. 32 19447 12593 .0 7954.8 1215. 9 55337 6067.43 32787 18002. 4 攀枝花市123. 09 22808 15606 .8 8727.5 4646. 8 73403 18326.2 5 60391 43307. 3 泸州市425. 00 20746 8432. 4 7462.6 1948. 42129 6534.93 24317 13839. 8 德阳353.22374 115538953.3 2138.372205 8745.85 35945 20346.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6篇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一): 2016年一季度经济运行状况分析报告 今年以来,我县主动适应外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用心应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利用内部各种用心因素,不断克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新问题和新困难,紧扣调结构、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的主题不放松,一季度全县经济运行开局稳定,发展态势行稳致远。 一、一季度我县八大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在全市状况比较 (一)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5018万元,同比增长7.9%,高比全市0.6个百分点,排全市12个县市区第4位、东部6个县第2位。 (二)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63088万元,同比增长5.8%,低于全市0.2个百分点,排全市第8位、东部6县第4位。 (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1973万元,同比增长14.9%,高出全市0.1个百分点,排全市第6位、东部6县第3位。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5783万元,同比增长11.5%,低于全市0.1百分点,排全市第4位,东部6县第3位。 (五)完成财政总收入28389万元,同比增长22.67%,高出全市5.12个百分点,排全市第2位、东部6县第2位。 (六)实际利用内资275070万元,同比增长21.5%,低于全市0.16个百分点,排全市第6位、东部6县第5位。 (七)实现进出口总额853万美元,完成进度的16%,排全市第4位、东部6县第2位。 (八)实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14元,同比增长11%,高出全市0.6个百分点,排全市第12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76元,增长9.8%,低于全市0.2个百分点,排全市第8位、东部6县第4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2元,增长12.2%,低于全市0.3个百分点,排全市第9位、东部6县第5位。 二、一季度经济运行呈现的主要特点 (一)总体经济平稳。一季度实现GDP250187万元,同比增长7.9%。其中一产业62834万元,同比增长2.4%;二产业65488万元,同比增长4.2%;三产业121865万元,同比增长12.9%。三次产业比分别为25.1:26.2:48.7。第三产业贡献率达77.7%,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二)农业备耕有序。一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0739万元,增长2.4%,其中农业产值14925.7万元,增长2.2%,林业产值5407.33万元,增长6.8%,牧业产值85721.34万元,增长1.8%,渔业产值3394.8万元,增长5.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289.89万元,增长7.6%。呈现如下特点:一是农业种粮用心性有所下降,尽管国家继续实行农业三项补贴等惠农政策,但仍然对种粮刺激性不大;二是规模种植发展形势良好,经多年培育和措

四川经济主要产品介绍

四川经济主要产品 四川历来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具有发展工农业生产的优越条件。四川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现状特点和今后发展方向仍存在很大差异,大体可分为5个区。 川西经济区 是以成都为依托,种植业和多种经营发达,?是四川商品粮、棉花、油菜籽和生猪为主的畜禽饲养业生产基地;蕴藏有煤、铁、磷、钙芒硝、石灰石、花岗石等矿产资源;宝成、成渝、成昆铁路纵横境内,航空发达,是陆空交通枢纽;已经形成以机械、电子、?化学、轻纺为主的多种工业生产基地,是四川人均工业产值最高的地区。 川南经济区 位于四川南部,包括自贡市和宜宾市全部,内江市大部和凉山州雷波县。农业发达,向为四川重要粮食产地之一,也是甘蔗、?烤烟、花生、茶叶等集中产区;天然气、煤、硫、岩盐、卤水、磷矿资源极为丰富;?工业以盐化工、酿酒、制糖、造纸为主,在四川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新兴的能源、化工、食品、造纸的基地。 川西南经济区 位于川西南,含攀枝花市和凉山州(雷波县除外)全部。安宁河谷盛产粮食、山羊、绵羊,金沙江河谷多产热带经济作物,是区内主要农业作物产地;本区最大特色是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有“聚宝盆”之称,铁、钒、铜、铅、锌、金、锡、稀土煤矿资源得天独厚;森林、水力资源相当丰富。已建立起以钢铁资源为主体的冶金、电力的生产基地。航天事业发达,有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烤烟在四川也占很大比重。 川西北经济区 包括甘孜、阿坝两自治州全部,为藏族、羌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人烟稀少,面积最大。全区草原广阔,原始森林丰富,水力资源巨大,虫草、贝母、鹿茸等珍贵野生药材众多,金、铅、锌、铜、泥炭、铜、云母、锂矿资源丰富。其次是森工、电力、毛纺、制革等。 四川省为我国内地综合性工业基地。成都电器、量具刃上、攀枝花钢铁、川中油气田、达州能源化工,自贡盐化工、内江制糖、宜宾、泸州、绵竹

公司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公司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2012年对于*****有限公司是极具有挑战的一年,为了圆满完成公司全年各项经济指标,我公司在收到2012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工作的通知后,积极组织公司相关人员对公司上半年的经济情况进行分析,以确保更好的安排下半年的工作,分析结果如下: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市场开发 2012年我公司市场开发指标为万元,1-6月份实际完成万元,占全年计划的,主要项目为 2.经营总量 上半年计划完成产值万元,实际完成产值万元。 3.实现利润 上半年实现利润万元。 4.管理费上交 公司1-6月份应交管理费万元,货币资金上交万元。 5.工资发放及保险交纳情况 上半年员工工资发放到月份,保险交纳至月份,1-6月工资、保险剩余部分将在下期工程款回来之后全部发放以及交纳。 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图表分析(单位:万元):

二、资金流转及使用情况 1.公司1-6月份在施工程为累计收回工程款万元,其主建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我公司针对这个问题已定制了专门的应对措施,以保证能及时的收回工程款。 2. (1)、截止6月底,公司在资金结算中心没有贷款。 (2)、个人借款6月底余额213045.07元,全部为在施工程项目经理、公司经理及管理人员所借备用金,正在逐月清理,年底全部清理。 (3)、财务费用上半年共支出元,为银行汇款手续费。 三、合同的履约情况 严格按照各项合同的约定事项执行,材料、劳务合同签订率100%,劳务费用按月按合同约定比例足额支付,无超付现象,无劳务纠纷发生;由于资金紧张,材料欠款不能按合同约定比例支付,更无超付现象,无法律纠纷发生。 四、项目责任成本控制情况 1、成本分析 公司上半年预算成本万元,实际成本万元,成本降低额万元,成本降低率。 *********项目主要亏损为人工费亏损。造成*********项目项目人工费亏损的原因是劳务分包费以平米包干计价,远远超出定额中人工费单价。 2、公司工料分析 见附件 3、影响经济效益的原因 人工费:就目前市场而言管理费率越来越高,劳务公司的管理费居高不下,且公司现有劳务资源缺乏,造成有工程没有劳务队,有劳务队,但素质不高,劳务施工过程中造成浪费、返工情况严重,无形的增加施工成本。 材料费: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各项大宗主材的认价程序较往年越来越透明化。甲方参与力度越来越大,公司目前已建立部分协议用户,但远远不能满足正常施工需要。资金瓶颈也是制约公司材料费居高不下的突出原因。 机械费:全部用于支付电费以及劳务队的机械使用费用。

中国与周边国家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景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报告

中国与周边国家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景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报告 课程:国际贸易 专业:国际工商管理 年级:14级 姓名:江新周 学号:1469001005 时间:2016年12月21日

中国与周边国家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景及其对中国经 济发展的影响分析报告 一、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中国融入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的程度和广度明显增强,中国沿边地区与毗邻周边国家的对外经贸合作与交流不断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沿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明显。因此,对于本选题的研究,将进一步明确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景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正文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 国内学者大多通过比较分析,将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或形式 进行概括总结,诸如欧盟、东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日本的雁行模式、美国的亚太扇形模式等。 (1)张纪康从动态的角度来理解和解释区域一体化形成中相应的实质基础及其形式,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各种实现形式归结为四种一是市场导向和政策导向相结合的一体化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二是市 场导向型的一体化,分为欧盟和没有正式协议的市场导向型一体化,如东亚地区各国三是政策导向型一体化分为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双边一体化协议如墨西哥、智利,并在对比分析中进行了条总结。文章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出发,探讨和分祈了发达国家和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新形式,即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认为自由贸易区是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提出南二匕型自由贸易区是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方向。 (2)汤碧从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的动力机制入手,将区域经济一体化分为制度导向一体化和市场导向一体化是从对外联系程度看,又可分为封闭型一体化和开放型一体化。现实中,欧盟是制度导向和封闭一体化的典型而则体现为市场导向和开放一体化。 (二)、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分析 (1)上海经济合作组织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可行性 上海合作组织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终的形式将是建立在区域性自由贸易区基础上的上海合作组织统一经济空间。上合组织促进新疆与中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理论中,认为推进中国新疆与中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应该成为国家和自治区的重要战略选择。但龚新蜀,刘庆岩从上合组织框架下经济合作制约因素及原因分析入手,认为由于各成员国之间缺乏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贸易依存度不高并且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了相互投资,导致各成员国的经济合作具有一定难度。应通过加强机制化建设,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以局部带动整体,加强经贸合作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增强经济实力拓展新的合作领域,促进投资多元化发展等四种途径来推进上合组织的经济合作。 (2)中国一一东盟自由贸易区 陈裴对东盟区域贸易合作的贸易效应进行了事后研究,研究结果是东盟区域贸易合作在扩大区域贸易合作方面作用有限。邱丹阳,运

区域经济学-课堂笔记-全书梳理---课程整理概要

区域经济学 1 学科特性 年轻性(60年代在世界范围兴起,直至90年代才在中国范围内兴起,一方面说明其“体系不完善”,另一方面则说明其具有较强的“吸纳能力”,即“包容性”) 应用性 前沿性 第一章 区域和区域经济学 一 区域的概念: ¥ 1 内涵 区域是一个有限的空间范围 (空间范围的大小不同决定了其空间具有“层次性”) 在经济上尽可能完整的地区(尽可能完整:表明其具有较强的“自组织能力”) # 承担特殊的专业化职能(在全国或者较高系统) 二 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于发展 (一)| (二)在西方: 1 从经济问题的产生于矛盾的激化: ) 自组织能力 衍生为内生增长机制 较为完善的地域结构,包含三要素: 腹地 … 核心(中心城市群)网络体系 较为完善的产业结构:合理、协调、弹性(能够很快调整产业结构,适应外部变化) 1956年, 瑞典 , 缪尔达尔,《经济理论和不发达地区》, 循环积累因果论,(市场经济的结果不是有效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而是扩大,若要有效缩小差距,则需要政府作有效调控) 1960年,艾萨德, 1957年, 赫希曼, 核心与边缘区理论(极化效应,涓滴效应)

^ 2 从学科渊源:(由古典区位论发展而来) 1826年,杜能,《农业区位论》,市场距离为核心影响因素; 1909年,韦伯,《工业区位论》,劳动力、运输为影响因素; 1932年,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 1940年,廖什,《消费中心理论》 1960年,艾萨德,《区位分析法》 (三)在中国: 1 改革开放之前:以“生产力布局学”为前身 — 2 改革开放之后:放权、让利 【※】中国改革30年中引发的突出的区域经济问题: (1)区域经济差异不断扩大,(基尼系数) :国际区域经济不平衡警戒线 中国省域基尼系数:1978年: 2004年: 在东中西三大区域中,东部地区省域之间的差距最大,而且在同一省内,县域之间的差异比省域之间的差异更大。 (2)低水平重复建设,区域产业结构趋同 | “五小企业遍地开花”——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3)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4)地区之间的分工协作效益丧失 (5)资源两覅额和环境污染 三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研究对象 从宏观角度研究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及其相互联系的决策性科学。 (二)^ (三)研究内容 1 区域机构(产业结构) 区域的本质是一种结构,这种结构的形成过程就是区域的形成过程,区域结构的完善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直接相关。 2 区域经济自组织 区域经济增长要素 区域经济发展阶段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3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与优化 - 4 区域分工与联系

四川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复习资料 区域经济学【VIP专享】

区域经济学 1.区域经济学p293(简答、辨析) 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实际上,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和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里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p294 (1)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包括要素禀赋问题、增长极问题、发展差距问题、区域贸易问题、梯度转移问题。 (2)区域经济关系研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区域内部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另一辆是区域之间的关系。区域经济关系研究主要是对这两大类的竞争和合作关系进行研究。 (3)区域经济应用工具研究。区域规划、区域政策等属于区域经济的应用工具,是近来年区域经济的研究热点。欧盟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区域规划与经济政策问题。 3.区位条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p295 区位条件指一个地区和周围诸社会经济事务关系的总和,包括位置关系、地域分工关系、地缘政治关系、地缘经济关系以及交通、信息关系等。 区位条件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物质条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没有区位条件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工业的现代化和社会的现代化,区域经济就不可能实现起飞和持续增长。 第一,区位条件通过影响生产要素的流动而作用于区域经济发展。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情况下,根据资源最佳配置原则,生产要素往往倾向于流向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域,从而有可能实现资源要素的最佳配置。 第二,优越区位条件能提高整个区域经济的规模经济效益。大规模专业化分工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生产要素和产品的空间转移,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商品流通,而这必须有良好的交通通讯设施作为前提条件。 第三,区位条件的改善与利用能推动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革,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发达地域,往往由于交通、信息设施的缺乏和落后,而成为其经济成长的“瓶颈”,使之不仅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而且贻误了发展时机。 4.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p299(简答) (1)均衡增长理论 基本命题:由于不发达地区存在生产和消费的低水平的均衡状态,这些地区的经济要增长,就必须打破这种均 衡状态,使整个区域内的经济同时得到增长。均衡增长并不是指所有的部门都按照统一的比例、在所有地区按一个速度增长。均衡增长的中心在于区域内的产业应尽可能地完备,使产业间能够相互形成需求,从而获得内生的增长愿望。 (2)非均衡增长理论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关于企业经济运行分析学习心得体会

关于企业经济运行分析学习心得体会 一、对民营经济经济运行分析工作的理解 “经济活动分析,又叫经济分析,是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简称。它是反映经济分析研究所获得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是以党的方针政策为指导,以计划发展指标、统计数据和调查研究所获得的资料为依据,以正确评估、总结发现规律,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胜利完成任务为目的,运用现代科学经济理论和科学分析方法,对特定范围(地区、部门、单位)经济活动(包括生产、销售、成本、财务等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不管是经济管理部门,还是企业单位,只有经常分析经济活动,才能情况明、眼睛亮、心中有数、脚步不乱,顺利地开展各项经济工作。”(引自《财经应用文写作教程》文天若著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按照上述观点,可以将经济运行分析理解为:经济运行分析就是对某一时期、某一领域的经济现象、经济成果及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按照科学的政治经济学观点,结合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以预定计划指标、统计数据和调查研究所获得的信息资料为依据,运用统计分析和综合分析的方法所进行的旨在找出其运行特点、存在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综合性分析判断活动。其目的就是对当前经济运行情况及时总结经验,以便吸取教训、指导未来。 我们中小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所作的民营经济运行分析,一般是运用统计资料和调查获得的经济信息,与历史同期纵向或与全国和其他省、市、县横向对照、比较和研究,就其经济内容、运行过程、显著特点、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作出分析、判断。通过经济运行分析,真实反映当地民营经济发展态势,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政府和企业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这也正是我们开展民营经济运行分析工作的目的。 二、抓好民营经济运行分析工作的意义 搞好民营经济运行分析,是各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各级编委明确规定:中小企业局是指导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的政府工作部门。其主要职责之一,是拟定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监测、分析中小企业运行态势;承担中小企业分类、信息收集和发布工作;拟定并落实中小企业发展调控目标和措施。要履行好上述职责,必须首先作好经济运行分析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政府职能转变后,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主要体现在加强经济工作的宏观调控方面。具 体讲,就是通过研究制定方针、政策,引导和调控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中小企业局作为指导当地民营经济发展的政府工作部门,必须把握民营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针对民营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这样才能保证各级政府适时调整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2、当前民营经济在发展中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必须适时搞好 调查研究,分析运行动态,及时发现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向政府提出应对措施和政策调整建议,为企业发展提供导向性意见,这样才能达到为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发展发挥部门应有的职能作用。

经济形势分析会议上的讲话

经济形势分析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经济形势分析会议,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到辽宁、山东、天津九个环渤海县(市)区进行了学习考察,历时九天时间。通过学习考察,大家都感到很受震撼、很受教育、很受启示,看到了差距,找到了方向,坚定了信心。各乡镇和县直单位同志的发言,也都谈到了这一点,感触很深。第二阶段,用了半天时间,对县内重点项目进行了观摩,大家看了以后,感到很受鼓舞。应该说,今年是我县项目签约最多的一年,也是项目发展势头最好的一年。第三阶段,交流汇报。昨天下午和今天上午,14 个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就学习考察的体会、今年经济运行形势和完成全年工作任务的思路及措施,都谈了很好的意见,大家讲得很深入,思路很明确,措施也很得力。通过大家的发言,看到了大家在思想上受到的启示。刚才,志刚同志代表县委、县政府就今年前九个月经济运行情况和下步经济工作思路、工作重点讲了很好的意见,大家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就如何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如何做好当前和今后工作,如何加快“四个全国一流”建设,特别是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我再谈几点意见。 一、在学习先进中明确方向 这次到环渤海区域的九个县(市)区学习考察,大家感

到耳目一新,也看到了我们的差距,增强了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明确了努力方向。在这次学习考察当中,我们向先进地区学习,究竟要学什么,最根本的,是学习他们思想解放的力度,观念更新的程度,体制创新的魄力。综合学习考察先进地区的经验,主要有以下三点启示。 (一)谋划发展大思路。所到之处,都能深深体会到这些地区发展上站位高、视野宽、观念新。参观的这些地区,每个县区都有自身的发展特点,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站位很高,都把一个区域的发展放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去思考,放在市场经济的大框架下谋划。沈阳铁西区,六年前到处是破旧的厂房,满街是失业的职工,但他们紧紧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实施“东搬西建”工程,进行工业区改造和城市改造,老铁西区的企业迁往新区,老工业区“退二进三”进行城市改造。沈阳机床厂、沈阳重工、沈阳鼓风机厂等,已成为国家装备制造业的主力军,打造出了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在老城区建设了宽敞的马路、高耸的楼房、漂亮的公园,打造出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山东龙口南山集团是一个村,现在拥有固定资产几百亿元,是全国500 强之一,他们谋划建设了亚洲最大的高尔夫球场,充分体现了谋划发展的大思路。山东荣成海洋经济发展非常超前,全国造船总吨位为1500 万吨,荣成占了近十分之一。山东乳山条件和我们非常相近,他们着眼打造滨海旅游城市,

《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18)》

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 (2018)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2018年6月22日

目 录 内容摘要 (1) 第一部分 区域经济金融运行概况 (3) 一、区域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3) 二、区域金融运行总体情况 (5) 第二部分 各区域板块经济金融运行 (8) 一、东部地区经济金融运行 (8) 二、中部地区经济金融运行 (10) 三、西部地区经济金融运行 (12) 四、东北地区经济金融运行 (14) 五、主要经济圈与城市群发展 (16) 六、区域金融改革创新与对外开放情况 (17) 第三部分 区域经济与金融展望 (19) 附录 专题 (21) 专题1 各地区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情况研究 (21) 专题2 房地产市场分析 (26) 专题3 地方法人银行机构流动性管理情况分析 (29) 专题4 消费金融发展研究 (32) 专题5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 助推脱贫攻坚 (36) 表 表1 2017年各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和增长率 (4) 表2 2017年各地区进口总额比重和增长率 (4) 表3 2017年各地区出口总额比重和增长率 (4) 表4 2017年各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占比情况 (5) 表5 2017年各地区人民币贷款发生额占比利率区间分布 (6) 表6 2017年各地区地方法人银行机构部分运营指标 (7) 表7 2016~2017年东部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概况 (9) 表8 2016~2017年中部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概况 (11) 表9 2016~2017年西部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概况 (13) 表10 2016~2017年东北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概况 (15) 表11 2017年三大经济圈产业结构 (16) 表12 2017年三大经济圈主要经济指标 (16) 表13 2017年各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比重和增长率 (26) 表14 2016~2017年各地区住房抵押贷款价值比 (28) 表15 2017年各地区房地产贷款比重和增长率 (28)

(完整版)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区域经济学 第一二章 ● 1.基本概念:区域、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学 ●区域: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区域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对其进行界定或定义,需要从地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出发。 ?地理学的区域概念:地理学时最早提出区域概念的学科。为了便于考查,地理学把地球空间按照其相互关系进行分类,或者是区分,并用一定的事先设定的法则,将其划分为各种区域,诸如海洋区、陆地区、高原区,平原区、丘陵区等等。由于每一类区域不同的特征以及温度、降雨和生物物种分布等的巨大差异,使每一个区域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更多样化。 ?地理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一个地域单元。 ?政治学的区域概念:政治学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不同的地点,根据人口居民点和社会经济活动的位置及分布状况,划分系统的地方单元。政治学中的区域不但表示地理区域的概念,而且还包含地方公民间的文化联结、惯例认同、心理归属、民族历史、社会经济关系等意义。?政治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行政管理的一个地方单元。 ?社会、文化区域:根据人类社会活动的特征,在人口、民族、宗教、语言、政治等因素交互影响下而产生的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 ——文化景观特定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如华人文化圈、东方文化圈、穆斯林文化圈等; ?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概念就是区域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是在地理学和政治学关于区域概念的基础上,考虑某个地域空间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公共设施和行政管理的特点,是居民高度认同、地域完整、功能明确、内聚力强大的地域单元。 ?它一般以两种形式存在:同质区域和极化区域。 ?区域的特征:内在整体性、空间界线的客观性与模糊性 ?区域经济:区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如果我们把全国的国民经济看做是一个整体,那么区域经济就是整体的一部分,是国民经济整体不断分解的结果。 ?区域经济的特点包括: ?区域性——区域经济最根本的特点 ?非均衡性 ?阶段性和连续性 ?开放性 ?思考: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差异? ?区域经济学: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它要回答:一个区域是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各个区域之间是怎样相互联系的;各个地区以及主要城市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具有什么样的优势,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承担什么样的功能; ?区域经济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需要熟悉其它相关的经济学知识,是一门应

企业经济运行情况汇报

**年经济运行情况汇报 **年我公司经济形势从总体上看运行稳健,走势良好,保持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一、经济运行特点 1、营业收入大幅度增长。**年实现营业收入**万元,超计划 * %,比上年 增加**万元,主要表现在两个子公司的汽车销售业务上,汽车销售量比上年增加 *台,增加**万元,汽车销售增加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⑴、汽车消费受国家政策影响比较大,如成品油税费改革、车辆购置税的下调等;⑵、私人购车带动了整个汽车销售市场;㈢、瞄准市场,主动出击,充分发挥二级销车网点的作用; 2、公司盈利水平逐步提高。**年实现利润**万元,为年计划的 * %,比上 年增加*万元,主要得益于两个控股子公司经济运行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效益大幅提升。 3、改装车新产品的开发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年开发的二个新产品高压清 洗扫路车和后装式压实垃圾收集车技术含量、附加值、价格均比原有产品高,方向是符合国家环保产业的垃圾车、洗扫车。 二、面临主要困难 1、改装车产品订单严重不足。受国家汽车产业政策变化调整,汽车产品须 达国Ⅲ排放,我公司原有的产品公告取消了3个,使改装车生产销售滞缓,**年生产改装车*台,仅为年计划的60%,又由于改装车市场竞争激烈,产品销售价格难以提升,同时劳动力成本上升,使企业盈利空间进一步缩小,企业生产经营和决策面临严峻考验。 2、本公司固定成本费用难以消化。**年新增房产税 *万元,土地使用税 * 万元,因厂房工程峻工结算工作于本年12月结转入固定资产,次年1月起计提折旧,为此下一年将新增折旧费、土地摊销等 ** 万元左右,如若没有新的经济业务增长点支撑,公司成本费用难以消化。 3、工程借款利息负担沉重。 **年止本公司借款本金为**万元,利息共计* 万元,次年预计将发生利息费用*万元,由于工程已全部峻工结算,借款利息

国内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

国内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

国内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 面对错综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国家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改革促调整,以调整促发展。 稳中有进 GDP一季度7.7%,二季度7.5%。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同比增长7.6%,延续了自2011年来的放缓态势。经济增速适度回落,是我国潜在生产率下降的客观反映,也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有关。同时,是中央主动调控的结果。 稳中求优 “平稳”仍是当前经济运行的主基调,中国经济已进入中速增长阶段,速度总体上还是合适的,从全球来看,中国经济速度增长并不低。中国经济增速步入筑底、平稳增长的新区间,正寻找新的平衡。 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拥有充沛动力和巨大回旋空间,这是中国经济“攻坚克难”的坚实基础。我们要对对中国经济增长保持信心。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的时期,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依然存在,关键是要通过改革释放改革红利和城镇化潜力。

稳中亦有忧。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蕴含的隐患和风险需充分重视:经济放缓压力之下,产能过剩等“顽疾”当前越发突出;而地方债务风险、影子银行等隐患也在积累;财政收入下滑比较明显。中国在坚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针对当前突出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控。 中国经济正处于重要转型期。下大力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失时机调整经济结构,是中国经济化解风险、进行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调结构看似是做减法,最终目的是为了做加法。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越早越主动,越晚越剧烈。 稳中有为 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单纯的政策刺激只能解燃眉之急,唯有深化改革激发活力才是长远之策。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一条主线。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改革正在稳步推进。 我国正处于必须依靠经济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健康发展的阶段,统筹推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十分重要。稳增长可以为调结构创造有效空间和条件,调结构能够为经济发展增添后劲,两者相辅相成;而通过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则可为稳增长和调结构注入

区域经济案例分析

1分析沿海经济特区的特征 在经济学中,区域是指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空间。沿海经济特区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沿海经济特区是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区域是一个地域空间的概念,是某个整体中的一部分,是局部的概念。是落实在一定的区域空间,不同的只是坐落的方式和坐落的地点。②沿海经济特区能够独立地存在和发展。 区域是区内各经济主体在经济上紧密联系,社会、文化趋于或融合为一体的地域空间,不仅区域内部经济主体具有独立性,而且任何一个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也有较为明显的功能差异或界面分割,各区域相对独立,具有能够组织和协调内部经济活动和区际经济联系的能力。如果不具备这种能力,它不可能单独组成一个区域。③沿海经济特区在更大范围的区域系统中担当某种专业化分工的职能。一个独立的区域并不是一个封闭的区域,它是在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优化调整自身组织结构、发挥自己独特功能的单位。由于不同的区域所赋存的资源要素状况,如自然资源、资金、劳动力、技术、科学技术、文化、以及发展水平是不同的。这种区内的同质性与区际间的差异性,表现为一种区际间的分工与专业化。这样,在不同区域之间以分工与专业化为基础结成密切的经济联系,这又构建了更大范围的区域经济体系。 2泛珠三角经济区域与发展模式 泛珠三角经济区域与发展模式是梯度推移与反梯度推移理论结合的成功模式。梯度推移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盛衰主要取决于该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劣及转移,而产业结构的优劣又取决于地区各经济部门,特别是专业化部门在工业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由于较发达地区主要处于技术创新和经济兴旺阶段,无论在经济,还是在技术上均属于高梯度地区。而落后地区的主导专业化部门都是由处在成熟后期或衰老阶段的衰退部门所组成,则地区经济必然会呈现出增长缓慢,甚至停滞状态,这就属于低梯度地区。由科技进步引致的创新活动,包括新产业部门、新产品、新技术、新的生产管理与组织方法等,大都发源于高梯度地区,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周期阶段的变化,按顺序逐步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推进产业结构的更新。梯度推移过程是在动态上产生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两种途径来进行的,既产生经济要素向高梯度地区集中与转移,对周围地区起支配和吸引作用,又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创新活动由发源地按区域等级顺序,蛙跳式地向广大地区扩展,所以会产生有序的梯度转移。 反梯度推移理论认为,现有生产力水平的梯度顺序,不一定就是引进先进技术和经济发展的顺序,经济发展的顺序只能由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决定。只要经济发展需要,而又是有条件,就可以引进先进技术,进行大规模发展,而不管该区域处于哪个梯度。落后的低梯度地区,也可以直接引进世界最新技术,发展自己的高技术,实现超越发展,然后向高梯度地区进行反推移。按照梯度推移理论的做法,落后地区始终跟随于发达地区的后面,永远也赶不上发达地区。这是同世界新技术革命给落后国家或地区带来的超越发展的机会不相适应,也是同经济发展的实践相矛盾,反梯度推移的现象也是大量存在的。 泛珠三角经济区域与发展模式表现了区域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差距。这是我们运用梯度推移与反梯度推移理论最好实践。发展差距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发展的差距是区际竞争与合作的基础。没有差异,便无所谓优势,从而也就无所谓区域比较优势的发挥。无论是区际竞争,还是区际合作,均是出于强化区域优势或区际间优势互补的目的,以便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与改善,促进国民经济整体的协调、快速、健康的发展。发展的差距给落后地区造成一种压力。 区域经济发展中有了发达与落后的差异,才迫使落后地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向发达地区学习,从而加快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来说,会产生一种“示范效应”,这种示范效应,使得落后地区在追赶发达地区进程中大大节省成本,少走弯路,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从宏观社会经济发展过程来看,存在一定程度的区际差距,有利于形成一种区域间争先恐后的和谐格局,最终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快速、高效地发展 3湖南长株潭经济发展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