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复习要点

经济学基础复习要点
经济学基础复习要点

经济学基础复习要点

4、开放经济理论。分析收入的决定和变动如何影响别国,以及如何受别国影响,同时也要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的调节问题。

5、宏观经济政策。为国家干预提供具体的措施。

6、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答:区别:二者在研究对象、解决问题、中心理论、和分析方法上都不相同。

联系:二者的区别是相对的,目标是相同的。二者研究的都是基本经济问题,但分工不同。二者是相互补充的。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而这个所使用的分析方法大都是相同的,都属于实证经济学。

7、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答:区别:(1)研究的方法不同,这是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根本区别。

(2)分析、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不同。

(3)实证经济学研究问题的结论具有比较强的客观性,而规范经济学研究问题的结论则具有比较强的主观性。

联系:规范经济学要以实证经济学为基础,而实证经济

学研究也离不开规范经济学的指导。一般来说,也是具体的问题,实证分析的成分越多;而越是高层次、带有决定性的问题,则越具有规范性。

八、市场供求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答:两个基本假设条件、市场中的微观主体、市场中的价格机制。

九、需求曲线为什么是一条斜向下的曲线?

答:因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即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

十、供求曲线为什么是一条斜向上的曲线?

答:因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成同方向的变动关系。即商品的供给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增加。

十一、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经济学含义是什么?它是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率和价格变动率的比值。即指在一定时期内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1%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1、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体系,它包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的关系。

2、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指各种所有制形式在社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集体所有制,是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又一基本形式。

4、外资经济,是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的统称,也叫“三资企业”。

5、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指我国公有制企业、公司或其它经济组织与外国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共同投资,按照股份公司形式建立的企业。

6、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是指以契约规定的条件进行合作经营的企业,是一种契约式经营的企业。

7、资本,是能给所有者带来增值额的价值,是市场经济运行发展的基本要素。

8、级差地租Ⅱ,是指在同一土地上连续投入同量资本具有不同生产率所形成的超额利润转化成的地租。

9、资源,是指用于生产能满足人类需要的商品的那些物品和劳务。

10、资源配置,是指如何将有限的资源以某种规则分配到不同产品的生产中,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11、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的最大数量的不同组合。

22、无差异曲线也称为等效曲线,是表示消费者在一定的偏好条件下,对两种商品或劳务的不同组合具有相等效用或满足程度的曲线。

12、机会成本,把一定资源用于某种产品生产时所放弃的用于其它用途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益,叫做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

13、市场经济,是在各经济主体分散决策的基础上,通过供求决定的市场价格信号配置社会资源的方式和体制。五

14、资本市场,是以资本商品作为交易对象的市场,它既是融资的场所,又是融资关系的总和。

15、技术市场,是指以技术商品和技术服务为交换对象的交易场所。

16、信息市场,是人们以知识、咨询、信息资源等进行交换和服务的或领域。六

17、偏好,是指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对可供消费的商品或劳务组合所进行的排列,它反映的是消费者个人的兴趣和嗜好。

18、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19、基数效用论,即假设效用和重量、长度一样是可以测试的,可以用基数1、2、3…等表示效用的大小。

20、序数效用论,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劳务时并不知道该商品或劳务的效用量究竟有多大,但消费者能够对各种商品或劳务的偏好程度排出次序。

2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消费者消费的某种商品或劳务量连续增加时,其总效用在一定范围内会增加,但边际效用越来越小。

23、边际替代率,是指在无差异曲线上两种商品或劳务相互替代的比率。它表示增加一单位某一商品或劳务的消费量所可以替代的另一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29、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连续地把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

数量之后,所得到的产量的增加量是递减的。

22、无差异曲线,也称为等效曲线,是表示消费者在一定的偏好条件下,对两种商品或劳务的不同组合具有相等效用或满足程度的曲线。

24、预算线,又称为消费可能线,它表示消费者在一定的收入和价格条件下,能够购买的两种商品或劳务的最大组合。

25、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根据商品或劳务边际效用的大小而愿意付出的价格总和与实际付出的价格总和之间便出现了差额,这种差额称为消费者剩余。

26、需求弹性,是某一商品或劳务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价格的相对变动的敏感程度。七

27、所谓生产,就是一切能够创造或增加效用的人类活动。

28、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29、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连续地把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数量之后,所得到的产量的增加量是递减的。

30、规模经济,也称规模报酬,是指全部生产要素同时变动对产量变动的影响。

31、内在经济,是指生产者在扩大生产规模时,由于内部自身的因素所引起的收益的增加。 32、外在经济,是指整个行业规模扩大时给个别生产者所带来的收益增加。 33、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等产量曲线上两种生产要素相互替代的比率。

34、等成本线,表示在生产要素的价格既定的条件下,以一定量的成本支出所能购买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最大数量组合。十

35、社会保障型,是以政府为主要发起人,但以个人、单位和政府三方为共同责任者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

36、自我保障型,是以政府为社会保障的主要发起人,但以雇员或劳资双方为责任者的社会保障模式。

37、现收现付制,是指以当期的社会保障收入来安排同期的全部社会保障支出,且社会保障收支基本平衡的融资方式。

38、单一价格制,社会成员只要符合养老保险给付的资格条件,就可以获取同样金额的养老金待遇,这种待遇给付方式称为单一价格制。

39、社会求助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那些无依无靠的、没有生活来源的、或因遭受灾害而致生活暂时困难的、或虽有一定收入但生活水平低于国家法定最低标准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十一

40、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产出量的增加。

41、国民生产总值(简称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以货币表现的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

42、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在本国领土上所生产的

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包括本国与外国公民在本国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之和。

43、粗放型经济增长,也叫外延型,是指主要依靠增加劳动、资本等要素的投入,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张,从而实现产出量的增长。

44、集约型经济增长,也叫内涵型,是指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管理,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实现产出量的增长。

十三

45、工业化,工业化有狭义与广义两种涵义,狭义的工业化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化过程;而广义的工业化则包含着整个社会现代化的涵义。十五

46、进口替代,是指以国内生产来代替进口。

47、出口导向,是指通过扩大出口来带动本国的工业化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48、国际贸易,是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49、保护贸易政策,是指政府采取各种措施限制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以保护本国的产业和市场不受可少受外国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商品或服务给予优待和补贴,以鼓励出口,其实质是“奖出限入”。

50、关税,是一个国家的海关对进出其关境的物品所征收的一种税。 51、非关税壁垒,是指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措施。

52、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条件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照劳动者为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

53、经济特区,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划出一定的区域范围,采取更加开放的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体制,鼓励和吸引外资兴办企业,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54、生产要素,是指生产中必须投入的各种资源,概括起来,通常可分为四种,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55、私营经济,是指生产数据归私人所有,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私有制经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