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分子生物学2020名词解释

现代分子生物学2020名词解释
现代分子生物学2020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

1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并从分子水平上阐明蛋白质与蛋白质、蛋白质与核酸之间的互作及其基因表达调控机理的学科。 2医学分子生物学是分子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人体和疾病相关生物在正常和疾病状态下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 从分子水平上开展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研究的一门科学。

3顺反子是编码一条多肽链的单位。有关基因就是一个顺反子

4 C值(C value :单倍体基因组中 DNA 的含量。

第二章染色体与 DNA

1基因:基因是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 RNA 所必须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 是决定遗传性状的功能单位。

2基因组:细胞或生物体的一套完整单倍体的遗传物质的总和。

3C 值矛盾也称 C 值悖论,指生物体的进化程度与基因组大小之间不完全成比例的现象。 4DNA 的一级结构是指 4种脱氧核苷酸的连接(磷酸二酯键及其排列顺序, DNA 序列是这一概念的简称。

5DNA 的二级结构是指两条多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绕所产生的双螺旋结构。

6DNA 的高级结构是指 DNA 双螺旋进一步扭曲盘绕所形成的特定空间结构。是一种比双螺旋更高层次的空间构象。

7DNA 的半保留复制是由亲代 DNA 生成子代 DNA 时, 每个新形成的子代DNA 中, 一条链来自亲代 DNA ,而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称半保留复制。

8复制子是 DNA 复制时在复制的局部将链解开,形成复制单位,称为复制子。

9 复制叉是复制时 DNA 双链解开分成二股单链?新链沿着张开的二股单链生成,复制中形成的这种 Y 字形的结构称为复制叉

10 DNA 的半不连续复制是 DNA 复制时其中一条子链的合成是连续的,而另一条子链的合成是不连续的,故称半不连续复制。

11前导链是在 DNA 复制时,合成方向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一致并连续合成的链为前导链; 合成方向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相反,形成许多不连续的片段,最后再连

成一条完整的 DNA 链为滞后链。

12在 DNA 复制过程中,前导链能连续合成,而滞后链只能是断续的合成5 ’ 3 " 的多个短片段,这些不连续的小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13体外定向突变(离体定向诱变 :是指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在已知 DNA 序列中特异地产生所需位点的突变。

14重组修复被称为“复制后修复” ,修复的对象是子代 DNA 。损伤的 DNA 先进行复制,在子代 DNA 损伤互补的部位出现缺口,通过分子间重组,将另一个子代完好的片段移至缺口处,再填补重组产生的缺口。

15SOS 反应是细胞 DNA 受到损伤或复制系统受到抑制的经济状况下, 细胞为求生存而产生的一种应急措施。

16DNA 的转座,或称位移,是由可位移因子介导的遗传物质重排现象。

17DNA 的转座:由可移位因子介导的遗传物质重排现象。

18转座子(transposon :存在与染色体 DNA 上可自主复制和位移的基本单位。

19反转录转座子(retrotransposon :指通过 RNA 为中介,反转录成 DNA 后进行转座的可动元件。

20复合转座子是一类带有某些抗药性基因(或其他宿主基因的转座子,其两翼往往是两个相同或高度同源的 IS 序列

21复合型转座子还有一类无 IS 序列、体积庞大的的转座子(5000bp 以上——TnA 家族。 22组蛋白是染色体的结构蛋白,其与 DNA 组成核小体。根据其凝胶电泳性质可将其分为 H1、 H2A 、 H2B 、 H3及 H4。

23真核细胞基因组最大的特点是好有大量的重复序列, 而且功能 DNA 序列大多被不编码蛋白质的非功能 DNA 所隔开,这就是著名的“ C 值反常现象”

24不重复序列。在单倍体基因组里, 这些序列一般只有一个或几个拷贝, 它占DNA 总量的 40%-80%。不重复序列长约 750-2000dp ,相当于一个结构基因的长度。单拷贝基因通过基因扩增仍可合成大量的蛋白质。如蚕丝心蛋白基因。

25中度重复序列。这类重复序列的重复次数在 10-104之间,占总 DNA 的10%-40%。各种 rRNA 、 tRNA 及组蛋白基因等都属这一类。

26高度重复序列——卫星 DNA 。这类 DNA 只在真核生物中发现, 占基因组的 10%— 60%, 由 6— 100个碱基组成,在 DNA 链上串联重复几百万次。由于碱基的组成不同,在 CsCl 密度梯度离心中易与其他 DNA 分开,形成含量较大的主峰及高度重复序列小峰,后者又称卫星区带(峰。

27核小体是由 H2A 、 H2B 、 H3、 H4各两个分子生成的八聚体和由大约200bpDNA 组成的。 28螺线管是由 10nm 染色质细丝盘绕形成的螺旋管状细丝,表现为 30nm 纤维。

29顺式作用元件:是指基因序列中可在原位发挥作用并影响其在物理上相连的基因表达的保守结构。如启动子、上游启动子元件、增强子、终止子等。

30反式作用因子:是指真核细胞内含有的大量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结合顺式作用元件而调节基因转录活性的蛋白质因子。如 RNA 聚合酶。

第三章生物信息的传递(上——从 DNA 到 RNA

1 DNA序列是遗传信息的贮存者,它通过自主复制得到永存,并通过转录生成信使 RNA , 翻译生成蛋白质的过程来控制生命现象。

2转录是指拷贝出一条与 DNA 链序列完全相同 (除了T → U 之外的 RNA 单链的过程,是基因表达的核心步骤。

3翻译是指以新生的 mRNA 为模板,把核苷酸三联遗传密码子翻译成氨基酸序列、合成多肽链的过程,是基因表达的最终目的。

4转录的不对称性:在 RNA 的合成中, DNA 的二条链中仅有一条链可作为转录的模板,称为转录的不对称性。

5与 mRNA 序列相同的那条 DNA 链称为编码链 (有意义链 ;将另一条根据碱基互补原则指导 mRNA 合成的 DNA 链称为模板链 (反义链。

6DNA 分子上转录出 RNA 的区段,称为结构基因。

7启动子:指 RNA 聚合酶识别、结合和开始转录的一段 DNA 序列。一段位于结构基因5‘端上游的 DNA 序列, 能活化 RNA 聚合酶, 使之与模板 DNA 准确地结合并具有转录起始的特异性。

8模板识别是、 RNA 聚合酶与启动子 DNA 双链相互作用并与之相结合的过程。转录起始前, 启动子附近的 DNA 双链分开形成转录泡以促使底物核糖核苷酸与模板 DNA 的碱基配对。 9转录起始就是 RNA 链上第一个核苷酸键的产生。

10上游和下游:以编码链为准, 5’端一侧为上游, 3’端一侧为下游;

11RNA 聚合酶离开启动子,沿 DNA 链移动并使新生 RNA 链不断伸长的过程就是转录的延伸

12转录起点是指与新生 RNA 链第一个核苷酸相对应 DNA 链上的碱基,通常为嘌呤

13转录单元是一段从启动子开始至终止子 (terminator结束的 DNA 序列。

14如果把 Pribnow 区从 TA TAA T 变成 AATAAT 就会大大降低其结构基因的转录水平,使该

启动子发生下降突变 (down mutation;

15如果增加 Pribnow 区的共同序列,将乳糖操纵子的启动子中的 TA TGTT 变成TATA TT , 就会提高启动子的效率,称为上升突变 (up mutation。

16在 DNA 分子上(基因末端提供转录停止信号的 DNA 序列称为终止子

17ρ因子是一个相对分子质量为 2.0×105的六聚体蛋白。

18零类帽子 (cap0 :第一个甲基出现在所有真核细胞的 mRNA 中 (单细胞真核生物 mRNA 主要是这个结构 ,由鸟苷酸 -7甲基转移酶催化,称为零类帽子。

19 1类帽子 (cap1:如在第二个核苷酸 (原mRNA 5’第一位的2’ -OH 位上加另一个甲基, 这步反应由2’ -O-甲基转移酶完成。一般把有这两个甲基的结构称为 1类帽子。真核生物中以这类帽子结构为主。

20 2类帽子 (cap2: 在某些生物细胞内, mRNA 链上的第三个核苷酸的2’ -OH 位也可能被甲基化,因为这个反应只以带有 1类帽子的 mRNA 为底物,所以被称为 2类帽子。只占有帽 mRNA 总量的 10%-15%以下。

21不连续基因:真核生物在编码多肽链的核苷酸序列中间存在着与氨基酸编码无关的 DNA 序列,即一个基因编码序列被分隔成不连续的若干区段,称为真核生物的不连续基因 22 外显子:编码蛋白质的序列。

23内含子:初级转录产物 hnRNA 加工产生成熟 mRNA 时被切除的间隔序列。

24终止子:DNA 上与转录终止有关的序列。

25增强子:位于真核基因中远离转录起始点, 能明显增强启动子转录效率的特殊DNA 序列。它可位于被增强的转录基因的上游或下游,也可相距靶基因较远。 26并与其它蛋白一起构成一个大的颗粒复合体 , 称为剪接体

27RNA 的编辑是转录后的 RNA 在编码区发生碱基的加入、丢失或转换等现象。

是发生于 mRNA 水平的遗传信息的改变,但 DNA 模板并未发生改变,其产物的结构不能从基因组 DNA 序列中推导出来。

28序列经过转录后加工,是可有多用途分化的,因此也称作分化加工。

29编辑(editing 是指转录后的 RNA 在编码区发生碱基的加入,丢失或转换等现象。 30把 RNA 编码和读码方式的改变称为 RNA 的再编码

31单顺反子 mRNA :只编码一个蛋白质的 mRNA 。

32多顺反子 mRNA :编码多个蛋白质的 mRNA 。、

33DNA 变性:在物理或化学因素的作用下,导致两条 DNA 链之间的氢键断裂,而核酸分子中的所有共价键则不受影响。

34DNA 复性:当促使变性的因素解除后,两条 DNA 链又可以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形成 DNA 双螺旋结构。

35退火:指将温度降至引物的 TM 值左右或以下,引物与 DNA 摸板互补区域结合形成杂交链。 15、核酶 ribozyme :具有催化活性的 RNA ,在 RNA 的剪接加工过程中起到自我催化的作用。

36管家基因(House-keeping gene:在生物体生命的全过程都是必须的,且在一个生物个体的几乎所有细胞中持续表达的基因。

37奢侈基因(luxury gene :又称可调节基因(regulated gene 、可诱导基因,是在特殊类型的细胞中为特化功能蛋白质编码的基因, 其表达和调控都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第四章生物信息的传递(下—从 mRNA 到蛋白质

1 翻译:指将 mRNA 链上的核甘酸从一个特定的起始位点开始,按每三个核甘酸代表一个氨基酸的原则,依次合成一条多肽链的过程。

2遗传密码:是 mRNA 分子上按照5’→ 3’方向,每三个核苷酸与一种氨基酸对应,全部 64种组合所形成的体系。

3密码子:每一个三联核苷酸的顺序称为密码子,也叫三联体密码。

4终止密码:也称无意密码子没有对应的 tRNA 的反密码子与之结合,但能被蛋白质合成的终止因子或释放因子识别,终止肽链的合成。

5阅读框架:指 mRNA 中从特定位点开始的,一段含有翻译密码的碱基序列

6由一种以上密码子编码同一个氨基酸的现象称为简并, 对应于同一氨基酸的密码子称为同义密码子

7tRNA 不仅为每个三联密码子翻译成氨基酸提供了接合体,还为准确无误地将所需氨基酸运送到核糖体上提供运送载体,它又被称为第二遗传密码。

8无义突变:在蛋白质的结构基因中,一个核苷酸的改变可能使代表某个氨基酸的密码子变成终止密码子(UAG 、 UGA 、 UAA ,使蛋白质合成提前终止,合成无功能的或无意义的多肽,这种突变就称为无义突变。

9错义突变:由于结构基因中某个核甘酸的变化使一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变为另一种氨基酸的密码子,这种基因突变叫错义突变。

10S-D 序列:是原核细胞中 mRNA 和核糖体识别、结合的位点。

11原核生物 : 30S小亚基首先与 mRNA 模板相结合, 再与 fMet-tRNAfMet 结合, 最后与 50S 大亚基结合。

12真核生物 : 40S 小亚基首先与 Met-tRNAMet 相结合,再与模板 mRNA 结合,最后与 60S 大亚基结合生成 80S ·mRNA ·Met-tRNAMet 起始复合物。

第五章分子生物学研究法(上 DNA 、 RNA 及蛋白质操作技术

1基因工程:指在体外将核酸分子插入病毒、质粒或其它载体分子, 构成遗传物质的新组合, 使之进入原先没有这类分子的寄主细胞内并进行持续稳定的繁殖和表达。

2基因工程技术是核酸操作技术的一部分, 只不过它强调了外源核酸分子在另一种不同的寄主细胞中的繁衍与性状表达。

3限制酶是一类专门切割 DNA 的酶,能识别双链 DNA 分子中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与其特异结合,并在识别位点或其周围切割双链 DNA 的一类核酸内切酶。

4穿梭质粒载体指由人工构建的具有两种不同复制起点和选择记号, 可在两种不同的寄主细胞中存活和复制的质粒载体。

5细菌转化是指一种细菌菌株由于捕获了来自供体菌株的 DNA 而导致性状特征发生遗传改变的过程。

6PCR 技术是一种在体外快速扩增特定基因或 DNA 序列的方法。

7Ct 值是产物荧光强度首次超过设定阈值时, PCR 反应所需的循环数。

8基因组 DNA 文库:是把某种生物的基因组 DNA 切成适当大小,分别与载体组合,导入微生物细胞,形成克隆。汇集包含基因组中所有 DNA 序列的克隆(理论上每个序列至少有一个代表 ,这样的克隆片段的总汇,称为基因组 DNA 文库。

9cDNA 文库是指某生物某发育时期所转录的全部 mRNA 经反转录形成的cDNA 片段与某种载体连接而形成的克隆的集合。

10基因文库的筛选是指通过某种特殊方法从基因文库中鉴定出含有所需重组DNA 分子的特定克隆的过程。

11SNP 是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的缩写,即单核苷酸多态性,指基因组DNA 序列中由于单个核苷酸(A , T , C 和 G 的突变而引起的多态性。 SNP 是基因组中最简单最常

见的多态性形式,具有很高的遗传稳定性。

12基因分型是指利用数据库中已有的 SNP 进行特定人群的序列和发生频率的研究,主要包括基因芯片技术、 Taqman 技术、分子信标(molecular beacons技术和焦磷酸测序法

13分子信标(molecular beacon 技术是一种呈茎环结构的荧光标记的寡核苷酸,环状区与靶序列特异性结合,茎干区由 5-8个碱基对组成, 5’端带有荧光发生基团, 3’端带有荧光淬灭基团。

第六章分子生物学基本研究法(下基因功能研究技术

1 RNA的选择性剪接是指用不同的剪接方式从一个 mRNA 前体产生不同的mRNA 剪接异构体的过程。

2原位杂交 ( In Situ Hybridization, ISH 是用标记的核酸探针,经放射自显影或非放射检测体系, 在组织、细胞、间期核及染色体上对核酸进行定位和相对定量研究的一种手段,分为 RNA 和染色体原位杂交两大类

3 基因定点突变是通过改变基因特定位点核苷酸序列来改变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 用于研究某个(些氨基酸残基对蛋白质的结构、催化活性以及结合配体能力的影响,也可用于改造 DNA 调控元件特征序列、修饰表达载体、引入新的酶切位点等。

4基因敲除又称基因打靶,通过外源 DNA 与染色体 DNA 之间的同源重组,进行精确的定点修饰和基因改造,具有专一性强、染色体 DNA 可与目的片段共同稳定遗传等特点。 5完全基因敲除是指通过同源重组法完全消除细胞或者动物个体中的靶基因活性

6条件型基因敲除是指通过定位重组系统实现特定时间和空间的基因敲除。

7基因芯片是在固相支持物上原位合成寡核苷酸或直接将大量 DNA 探针以点涂的方式有序地固化于支持物表面, 然后与标记的样品杂交, 通过对杂交信号的检测分析, 即可得出样品的信号(基因序列或表达的信息。

8Taqman 技术是 PCR 反应系统中加入 2种不同荧光标记的分别与两个等位基因配对的探针。 9分子信标(molecular beacon技术是一种呈茎环结构的荧光标记的寡核苷酸,环状区与靶序列特异性结合,茎干区由 5-8个碱基对组成, 5’端带有荧光发生基团, 3’端带有荧光淬灭基团

10焦磷酸测序技术是新一代 DNA 序列分析技术,该技术无须进行电泳, DNA 片段也无须荧光标记,操作极为简便。由 4种酶催化的同一反应体系中的酶级联化学发光反应 .

11基因表达系列分析技术是以 DNA 序列测定为基础分析全基因组表达模式的技术。 12RNA 的选择性剪接是指用不同的剪接方式从一个 mRNA 前体产生不同的 mRNA 剪接异构体的过程

13原位杂交 ( In Situ Hybridization, ISH 是用标记的核酸探针, 经放射自显影或非放射检测体系, 在组织、细胞、间期核及染色体上对核酸进行定位和相对定量研究的一种手段,分为 RNA 和染色体原位杂交两大类。

14基因定点突变是通过改变基因特定位点核苷酸序列来改变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用于研究某个 (些氨基酸残基对蛋白质的结构、催化活性以及结合配体能力的影响,也可用于改造 DNA 调控元件特征序列、修饰表达载体、引入新的酶切位点等。

15 酵母单杂交系统(Yeast one-hybrid system是上世纪 90年代中发展起来的研究 DNA-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新技术,在酵母细胞内研究真核生物中 DNA-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并通过筛选 DNA 文库直接获得靶序列相互作用蛋白的编码基因。

16等离子表面共振技术是将诱饵蛋白结合于葡聚糖表面并固定于纳米级厚度的金属膜上。 17免疫共沉淀技术 (Co-IP是将靶蛋白的抗体连接到固体基质上,再将可能与靶蛋白发生相互作用的待筛选蛋白加入反应体系中, 用低离心力沉淀或微膜过滤法在固体基质和抗体的共同作用下将蛋白复合物沉淀到试管的底部或微膜上。

18 凝胶滞缓试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又叫作 DNA 迁移率变动试验,是用于体外研究 DNA 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的凝胶电泳技术。 19 错义突变: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取代,使得 mRNA 的某一密码子发生变化,由它所编码的氨基酸就变成另一种的氨基酸,使得多肽链中的氨基酸顺序也相应的发生改变的突变。 20 无义突变:由于碱基对的取代,使原来可以翻译某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变成了终止密码子的突变。 21 同义突变:碱基对的取代并不都是引起错义突变和翻译终止,有时虽然有碱基被取代,但在蛋白质水平上没有引起变化,氨基酸没有被取代,这是因为突变后的密码子和原来的密码子代表同一个氨基酸的突变。 22 移码突变:在编码序列中,单个碱基、数个碱基的缺失或插入以及片段的缺失或插入等均可以使突变位点之后的三联体密码阅读框发生改变,不能编码原来的蛋白质的突变。第七章基因的表达与调控(上——原核基因表达调控模式 1 基因表达:指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而产生其蛋白质产物,或转录直接产生其 RNA 产物 (tRNA、rRNA的过程。 2 顺式作用元件是指与相关基因处于同一 DNA 分子上,能起调控作用的 DNA 序列。 3 反式作用因子是一个基因的产物,如蛋白质或 RNA(tRNA、rRNA,对另一个基因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这些产物即被称为反式作用因子。 4 负调控系统:调节基因的产物是阻遏蛋白,其与结构基因特异位点的结合,阻止了 RNA 聚合酶的起始转录。如阻遏物缺乏或失活,则结构基因的转录开启。 5 正调控系统:调节基因的产物是激活蛋白,当其处于活

化状态时与启动子结合以及和 RNA 聚合酶的相互作用帮助结构基因的转录起始。

6 诱导调节是指一些基因在特殊的代谢物或化合物的作用下,由原来关闭的状态转变为工作状态,即在某些物质的诱导下使基因活化。这类基因中最突出的例子是大肠杆菌的乳糖操纵子。

7 可阻遏调节。这类基因平时都是开启的,处在产生蛋白质或酶的工作过程中,由于一些特殊代谢物或化合物的积累而将其关闭,阻遏了基因的表达。比如大肠杆菌中的色氨酸操纵子。

8 操纵子是原核细胞 DNA 上的一段区域,由若干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和控制这些基因表达的元件组成的一个完整的连续的功能单位。

9 弱化子:一段位于结构基因上游前导区,具有终止子结构的短序列,通过前导序列转录产生的 mRNA 形成类似于终止子的二级结构,达到转录终止的目的。 10 弱化作用:是使已经起始的转录在 RNA 聚合酶到达第一个结构基因之前便终止,但该终止作用并不使所有正转录的 mRNA 全部中途停止,而仅部分终止。 11 分析前导序列发现,它包括起始密码子 AUG 和终止密码子 UGA,能产生一个含有 14 个氨基酸的多肽,这个假设的多肽被称为前导肽 12 前导序列:在 trp mRNA5'端 trpE 基因的起始密码前一个长 162bp 的 mRNA 片段。

13 信号转导:外部信号通过传感器(不直接传递给调节蛋白)接受,然后以不同方式传到调节部位。 14 二组分系统:最简单的细胞信号系统,由 2 种不同的蛋白质组成,传感蛋白(位于细胞质膜上,具有激酶活性,又称传感激酶)和应答调节蛋白(位于细胞质) 15 共生固氮微生物是指与一些绿色植物互利共生的固氮微生物。 16 转录调控因子:与基因的启动区相结合,对基因的转录起激活或抑制作用的 DNA 结合蛋白 17 抗终止因子:在特定位点阻止转录终止的一类蛋白质 18 反义 RNA:又称干扰 mRNA 的互补 RNA,简称 micRNA 指与靶 mRNA 具有互补序

列的调控 RNA,通过互补的 RNA 序列与特定靶 mRNA 结合,起负调控作用19 严紧因子(RelA):是一种(p)ppGpp 的合成酶,它可以催化 ATP 将焦磷酸加到另一个 GTP 或 GDP 的3′位点。 20 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条件下,基因表达的开启或关闭以及基因活性的增加或减弱等是受到严格调节控制的,这种控制即基因表达调控。 21 辅阻遏物是在如果某种物质能够阻止细菌产生合成这种物质的酶,这种物质就是辅阻遏物。22σ 70 是调控最基本的生理功能如碳代谢、生物合成等

基因的转录所必须的。 23 可诱导调节。是指一些基因在特殊的代谢物或化合物的作用下,由原来关闭的状态转变为工作状态,即在某些物质的诱导下使基因活化。这类基因中最突出的例子是大肠杆菌的乳糖操纵子。 24 可阻遏调节是由这类基因平时都是开启的,处在产生蛋白质或酶的工作过程中,由于一些特殊代谢物或化合物的积累而将其关闭,阻遏了基因的表达。比如大肠杆菌中的色氨酸操纵子。 25 P 区(即启动子区)一般是从 I 基因结束到 mRNA 转录起始位点下游 5-10bp。O 区(即阻遏物结合区)位于-7~+28 位,该区的碱基序列有对称性,其对称轴在+11 位碱基对。 26trpE 基因是第一个被翻译的基因,与紧邻的是启动子区和操纵区。前导区和弱化子区分别定名为 trpL 和 trpa。 27 固氮微生物是将大气中的 N2 还原为 NH3 的过程。第八章基因的表达与调控(下—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一般规律 1 真核细胞中许多相关的基因常按功能成套组合,被称为基因家族 2 外显子(Exon :真核细胞基因 DNA 中的编码序列,这些序列被转录成 RNA 并进而翻译为蛋白质。 3 内含子(Intron :真核细胞基因 DNA 中的间插序列,这些序列被转录成 RNA,但随即被剪除而不翻译 4 组成型剪接:一个基因的转录产物通过剪接只能产生一种成熟的 mRNA。 5 选择性剪接:同一基因的转录产物由于不同的剪接方式形成不同 mRNA。 6 基因扩增是指某些基因的拷贝数专一性大量增加的现象,它使细胞在短期内产生大量的基因产物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是基因活性调控的一种方式。 7 基因重排:将一个基因从远离启动子的地方移到距它很近的位点从而启动转录,这种方式被称为基因重排。8“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定义是: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 RNA 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9 增强子是指能使和它连锁的基因转录频率明显增加的 DNA 序列。 10 真核生物启动子和增强子是由若干 DNA 序列元件组成的,由于它们常与特定的功能基因连锁在一起,因此被称为顺式作用元件 11 保守氨基酸的残基与锌离子结合,使中间的氨基酸残基回折成一种手指状结构,称为锌指。 12 同源域:是指由 60 个保守氨基酸组成的结构域。它存在于许多或几乎所有真核生物的 DNA 结合蛋白中,负责与 DNA 结合。 13 分子伴侣或伴侣蛋白:HSP 参与靶蛋白活性和功能的调节,却不是靶蛋白的组成部分称 -----14 核心启动子:是指保证 RNA 聚合酶 II 转录正常起始所必需的、最少的 DNA 序

列,包括转录起始位点及转录起始位点上游-25~ -30bp 处的 TATA 盒。核心启动子确定转录起始位点并产生基础水平的转录。

15 上游启动子元件是包括通常位于-70bp 附近的 CAAT 盒(CCAAT)和 GC 盒(GGGCGG)等,能通过 TFIID 复合物调节转录起始的频率,提高转录效率。

16 保守氨基酸的残基与锌离子结合,使中间的氨基酸残基回折成一种手指状结构,称为锌指。 17 依赖于 cAMP 的蛋白激酶称为 A 激酶(PKA) 18 该蛋白激酶活性是依赖于 Ca2+的,故称 C 激酶(PKC) 19 能与某个(类)专一蛋白因子结合,从而控制基因特异表达的 DNA 上游序列称为应答元件第九章疾病与人类健康 1 基因领域:基因与基因之间的间隔距离 2 基因领域效应:同一 DNA 链上两个具有相同转录方向的基因间隔小于一定长度时,影响有效转录所必需的染色质结构的形成,从而使这两个基因中的一个或两个均不能转录或转录活性显著降低。

3 抑癌基因又名抗癌基因、隐性癌基因。是一种抑制细胞生长和肿瘤形成的基因。

4 癌是一群不受生长调控而繁殖的细胞,也称恶性肿瘤。

5 良性肿瘤是一群仅局限在自己的正常位置,且不侵染周围其它的组织和器官的细胞。

6 原癌基因是细胞内与细胞增殖相关的正常基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在进化上高度保守

7 基因治疗是人体细胞中自身基因的改变或外源病原体的基因产物与人体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8 基因诊断:以 DNA 或 RNA 为诊断材料,通过检查基因的存在、结构缺陷或表达异常,对人体的状态和疾病作出诊断的方法和过程。

9 细胞癌基因:存在于正常的细胞基因组中,与病毒癌基因有同源序列,具有促进正常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和发育等生理功能。在正常细胞内未激活的细胞癌基因叫原癌基因,当其受到某些条件激活时,结构和表达发生异常,能使细胞发生恶性转化。 10 病毒癌基因:存在于病毒(大多是逆转录病毒)基因组中能使靶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基因。它不编码病毒结构成分,对病毒无复制作用,但是当受到外界的条件激活时可产生诱导肿瘤发生的作用。第十章基因和发育 1T 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是 T 淋巴细胞表面识别自身 MHC-抗原肽复合物的受体,TCR 识别抗原后其刺激信号是由 CD3 分子传递的。 2Ig 是由两条相同的重链(H)和两条相同的轻链(L),借其中形成的二硫键而彼此连接在一起的四肽链结构分子。 3 可变区:H 链 N 端的 1/4 和 L 链 N 端的 1/2 区域内,氨基酸的种

类、排列顺序与构型的变化很大,故称~。 4 恒定区: H 链 C 端的 3/4 和 L 链 C 端的 1/2 区域内,氨基酸的种类、排列顺序与构型相对恒定,故称~。 5V 区和 C 区不同片段在 DNA 分子水平上的各种排列组合是形成 lg 分子多态的根本原因,这种假设被称为重组种系理论。 6 重链基因组合重排是指在 DNA 水平上由无功能VН 、DН 和JН 基因片段组合重排为有功能VН 、DН 和JН 基因单位的过程。 7 同型排斥:是指 B 淋巴细胞的轻链表达时,只生成一种链(κ 链或是λ 链),不能同时表达κ 链和λ 链。 8 等位排斥:是一个 B 淋巴细胞中发生 V-J 和 V-D-J 重排时,只有一种重组类型出现,产生

一种轻链和一种重链 9 将未发生重排的种系构型等位基因称为 lg0 将发生重排并进行功能表达的等位基因称为 lg+ 将发生无效重排的无活性等位基因称为 lg10 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引起移植排斥的细胞表面抗原称为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11Ⅱ型分子是 HLA 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成分,由α 和β 两条糖化多肽链组成。 12 共受体:MHC 分子与 TCR 的相互作用往往需要另类附加受体分子的协同作用,此类附加受体也具有利用自身胞间信息系统激活 T 细胞的功能,被称为----。 13 胚胎发育阶段: BlCOID 和 nanos mRNA 翻译成蛋白质 BICOID 由前向后梯度性递减【BICOID 蛋白对 coudal mRNA 的翻译(-) CAUDAL 蛋白含量则渐次增高NANOS 梯】度性递增分布【NANOS 蛋白对 hunchback mRNA 的翻译(-)】HUNCHBACK 蛋白含量由前向后逐渐降低 14 表达顺序:形态发生决定基因----间隙基因表达----成对控制基因-----体节极性基因表达。同时,间隙基因、成对控制基因及体节极性基因产物与同源域基因(homeotic gene上游调控区发生相互作用,调节同源域基因表达,最终决定了每个体节的命运 15 在生殖细胞基因组中,V 基因和 C 基因呈分隔独立排列的结构。这种排列类型被称为种系类型 16 重链基因组合重排是指在 DNA 水平上由无功能VН 、DН 和JН 基因片段组合重排为有功能VН 、DН 和JН 基因单位的过程 17 这种因为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表达而抑制另一条染色体上相同基因表达的现象称等位基因排斥18 “ABC”模型是基于科学家对所分离的控制花器官决定基因作用方式的一种简单化的概念性解释,随着人类在分子水平上对同源域基因相互作用的新认识,“ABC”模型也受到了许多质疑。第11章基因组与比较基因组学 1 基因组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集合,是某个特定

物种细胞内全部 DNA 分子的总和(细胞内细胞器的 DNA 属于该细胞器的基因组)。 2 遗传图又称连锁图(Linkage Map),是指基因或 DNA 标志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与遗传距离,通常以基因或 DNA 片段在染色体交换过程中的分离频率厘摩(cM)来表示。 3 连锁分析是通过分析同一遗传位点在不同个体中等位基因的不同(多态性)来研究同一染色体上两位点之间的相互关系 4 人类基因组的物理图是指以已知核苷酸序列的 DNA 片段(序列标签位点, STS)为“路标” ,以碱基对(bp,kb,Mb)作为基本测量单位(图距)的基因组图。 5 序列图是指整个人类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图,也是最详尽的物理图。 6 比较基因组学是基于基因组图谱和测序基础上,对已知的基因和基因组结构进行比较,来了解基因的功能、表达机理和物种进化的学科。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主要知识点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复习重点 第一讲绪论 1、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含义 从狭义上讲,分子生物学主要是研究生物体主要遗传物质-基因或DNA的结构及其复制、转录、表达和调节控制等过程的科学。 基因工程是一项将生物的某个基因通过载体运送到另一种生物的活体细胞中,并使之无性繁殖和行使正常功能,从而创造生物新品种或新物种的遗传学技术。 2、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发展简史,特别是里程碑事件,要求掌握其必要的理由 上个世纪50年代,Watson和Crick提出了的DNA双螺旋模型; 60年代,法国科学家Jacob和Monod提出了的乳糖操纵子模型; 70年代,Berg首先发现了DNA连接酶,并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重组DNA分子; 80年代,Mullis发明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 90年代,开展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和模式生物的基因组测序,分子生物学进入“基因组时代”; 目前,分子生物学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或“蛋白质组时代”。 3、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专业地位与作用:从专业基础课角度阐述对专业课程的支 撑作用 第二讲核酸概述 1、核酸的化学组成(图画说明) 2、核酸的种类与特点:DNA和RNA的区别 (1)DNA含的糖分子是脱氧核糖,RNA含的是核糖; (2)DNA含有的碱基是腺嘌呤(A)、胞嘧啶(C)、鸟嘌呤(G)和胸腺嘧啶(T),RNA含有的碱基前3个与DNA完全相同,只有最后一个胸腺嘧啶被尿嘧啶(U)所代替; (3)DNA通常是双链,而RNA主要为单链;

(4)DNA的分子链一般较长,而RNA分子链较短。 3、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直接和间接证据; 间接: (1)一种生物不同组织的细胞,不论年龄大小,功能如何,它的DNA含量是恒定的,而生殖细胞精子的DNA含量则刚好是体细胞的一半。多倍体生物细胞的DNA含量是按其染色体倍数性的增加而递增的,但细胞核里的蛋白质并没有相似的分布规律。 (2)DNA在代谢上较稳定。 (3)DNA是所有生物的染色体所共有的,而某些生物的染色体上则没有蛋白质。(4)DNA通常只存在于细胞核染色体上,但某些能自体复制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有其自己的DNA。 (5)在各类生物中能引起DNA结构改变的化学物质都可引起基因突变。 直接:肺炎链球菌试验、噬菌体侵染实验 4、DNA的变性与复性:两者的含义与特点及应用 变性:它是指当双螺旋DNA加热至生理温度以上(接近100oC)时,它就失去生理活性。这时DNA双股链间的氢键断裂,最后双股链完全分开并成为无规则线团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DNA从双链变成单链的过程。增色效应:它是指在DNA的变性过程中,它在260 nm的吸收值先是缓慢上升,到达某一温度后即骤然上升的效应。 复性:它是指热变性的DNA如缓慢冷却,已分开的互补链又可能重新缔合成双螺旋的过程。复性的速度与DNA的浓度有关,因为两互补序列间的配对决定于它们碰撞频率。DNA复性的应用-分子杂交:由DNA复性研究发展成的一种实验技术是分子杂交技术。杂交可发生在DNA和DNA或DNA与RNA间。 5、Tm的含义与影响因素 Tm的含义:是指吸收值增加的中点。 影响因素: 1)DNA序列中G + C的含量或比例含量越高,Tm值也越大(决定性因素);2)溶液的离子强度 3)核酸分子的长度有关:核酸分子越长,Tm值越大

现代分子生物学_复习笔记完整版.doc

现代分子生物学 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含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的基本含义 ?广义的分子生物学:以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和细胞信息传递中的作用为研究 对象,从分子水平阐明生命现象和生物学规律。 ?狭义的分子生物学:偏重于核酸(基因)的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基因或DNA的复制、转录、表达和调控 等过程,也涉及与这些过程相关的蛋白质和酶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1.1 分子生物学的三大原则 1) 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是相同的 2) 生物遗传信息表达的中心法则相同 3) 生物大分子单体的排列(核苷酸、氨基酸)的不同 1.3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DNA重组技术(基因工程) ●基因的表达调控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结构分子生物学) ●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 第二节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 1 准备和酝酿阶段 ?时间: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50年代初。 ?确定了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明实验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明实验二: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实验 RNA也是重要的遗传物质-----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繁殖过程 2 建立和发展阶段 ?1953年Watson和Crick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作为现代分子生物学诞生的里程碑。 ?主要进展包括: ?遗传信息传递中心法则的建立 3 发展阶段 ?基因工程技术作为新的里程碑,标志着人类深入认识生命本质并能动改造生命的新时期开始。 ? 第三节分子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思考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有哪些? ?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列举5~10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简要说明其贡献。

分子生物学作业

分子生物学作业 一、名词解释 1.断裂基因 真核生物结构基因,由若干个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相互间隔开但又连续镶嵌而成,去除非编码区再连接后,可翻译出由连续氨基酸组成的完整蛋白质,这些基因成为断裂基因。 2.单核苷酸多态性 单核苷酸多态性是由基因组DNA上的单个碱基的变异引起的DNA 序列多态性。是人群中个体差异最具代表性的DNA多态性,相当一部分还直接或间接与个体的表型差异、对疾病的易感性或抵抗能力、对药物的反应性等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被认为是一种能稳定遗传的早期突变。 一、简答题 1.简述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①真核生物基因组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储存于细胞核 内,除配子细胞外,体细胞内基因组是双份的(即双倍体),有两份同源的基因组。 ②真核生物的基因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即一个结构基因经过转 录生成一个mRNA分子,再翻译生成一条多肽链。 ③真核生物基因组存在重复序列,重复次数可达百万次以上。 ④真核生物基因组中不编码的区域多于编码的区域。 ⑤真核生物的大部分基因都含有内含子,因此,基因是不连续的

(断裂基因)。 ⑥真核生物基因组远远大于原核生物的基因组,具有多复制起始 点,而每个复制子的长度较小。 2.试述双向凝胶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 双向凝胶电泳技术是指第一向的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电泳与第二向SDS-PAGE组成的分离系统,也称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简称2-DE。等电聚焦电泳是基于蛋白质等电点(pI)的差异进行分离,SDS-PAGE则是根据蛋白质分子量(Mw)的不同进行分离。 其中等电聚焦指:在电场中电泳基质形成一个从正极到负极不断增大的PH梯度,由于蛋白质为两性电解质,带负电荷的蛋白质分子向正极移动,待正电荷的蛋白质分子向负极移动,当蛋白质分子运动到各自的PI处时,所带净电荷变为零,于是停止迁移而留在该位置上,这种不同的蛋白质分别聚焦在各自的PI处,形成一条狭窄稳定的区带而彼此分开的现象就称为等电点聚焦。 SDS-PAGE是在PAGE系统中加入SDS和还原剂后所组成的电泳系统。SDS是一种阴离子去垢剂,疏水端能插入蛋白质分子内,破坏蛋白质分子内的氢键及疏水作用,改变蛋白质分子的三级和四级结构;还原剂则断裂蛋白质分子内的二硫键,使蛋白质分子去折叠,结构变得舒展。蛋白质分子与SDS充分结合后,形成带负电荷的蛋白质-SDS复合物,所带负电荷大大超过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量,消除了不同分子间原有电荷的差异。蛋白质-SDS复合物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系统中的迁移率不再与电荷相关,而主

分子生物学复习题(有详细标准答案)

分子生物学复习题(有详细答案)

————————————————————————————————作者:————————————————————————————————日期:

绪论 思考题:(P9) 1.从广义和狭义上写出分子生物学的定义? 广义上讲的分子生物学包括对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以及从分子水平上阐明生命的现象和生物学规律。 狭义的概念,即将分子生物学的范畴偏重于核酸(基因)的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基因或DNA结构与功能、复制、转录、表达和调节控制等过程。其中也涉及与这些过程相关的蛋白质和酶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2、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几个方面?什么是反向生物学?什么是 后基因组时代? 研究内容: 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DNA重组技术和结构分子生物学。 反向生物学:是指利用重组DNA技术和离体定向诱变的方法研究已知结构的基因相应的功能,在体外使基因突变,再导入体内,检测突变的遗传效应,即以表型来探索基因结构。 后基因组时代:研究细胞全部基因的表达图式和全部蛋白质图式,人类基因组研究由结构向功能转移。 3、写出三个分子生物写学展的主要大事件(年代、发明者、简要内容) 1953年Watson和Click发表了“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结构”的著名论文,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1972~1973年,重组DNA时代的到来。H.Boyer和P.Berg等发展了重组DNA 技术,并完成了第一个细菌基因的克隆,开创了基因工程新纪元。 1990~2003年美、日、英、法、俄、中六国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解读人类遗传密码。 4、21世纪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随着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人类已经掌握了模式生物的所有遗传密码。又迎来了后基因组时代,人类基因组的研究重点由结构向功能转移。相关学说理论相应诞生,如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生命科学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第四章 思考题:(P130) 1、基因的概念如何?基因的研究分为几个发展阶段? 概念:基因是原核、真核生物以及病毒的DNA和RNA分子中具有遗传效应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和突变单位以及控制形状的功能单位。 发展阶段:○120世纪50年代以前,主要从细胞的染色体水平上进行研究,属于基因的染色体遗传学阶段。 ○220世纪50年代以后,主要从DNA大分子水平上进行研究,属于分

现代分子生物学第六章作业

现代分子生物学第六章作业 09级一班芮世杭222009317011027 1,列举两种研究基因表达模式的方法并简述其原理。 (1)基因表达序列分析技术(SAGE)是一种以DNA序列测定为基础定量分析全基因组表达模式的技术能够直接读出任何一种细胞类型或组织的基因表达信息在转录组水平上,任何长度超过9—10个碱基的核苷酸片段都可能代表一种特异性核苷酸的转录产物,因此,用特定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离转录产物中具有基因特异性的9—10个碱基的核苷酸序列并制成标签。将这些序列标签连接,克隆,测序后,根据其占总标签数的比例即可分析其对应编码基因的表达频率。 (2)原位杂交技术(ISH)是用标记的核酸探针,经放射自显影或非放射检测体系,在组织,细胞,间期核及染色体上对核酸进行定位和相对定量研究的一种手段,分为RNA和染色体原位杂交两大类。RNA原位杂交用放射性或非放射性标记的特异性探针与被固定的组织切片反应。若细胞中存在与探针互补的mRNA分子,两者杂交产生双链RNA,课通过反射性标记或经酶促免疫显色,对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做出定性定量分析。 (3)基因芯片技术(FISH)对寡核苷酸探针做特殊的修饰和标记,用原位杂交与靶染色体或DNA上特定的序列结合,再通过与荧光素分子相耦联的单克隆抗体来确定该DNA序列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2,简述基因芯片技术对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意义。 解某些基因对特定生长发育阶段的重要性;基因芯片还可用于进行基因诊断,可建立正常人特定组织、器官的基因芯片,给出标准杂交信号图。用可疑病人的cDNA做探针与之杂交,检查哪些基因的表达受抑制或激活,另可研究表达基因的生物学特性。 3,比较酵母双杂交技术和免疫共沉淀技术在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方面的优缺点? (1)酵母双杂交技术称Two-hybrid system也叫interaction trap(相互作用陷井),是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分离基因的新方法,可用于分离能与已知靶蛋白质(target protein)相互作用的基因。 基本原理: 真核生物的转录因子大多是由两个结构上分开、功能上独立的结构域组成的。如GAL4的N端1-147aa是DNA结合域(BD),其C端768-881aa是转录激活域(AD)。一般情况下,AD能与GAL4效应基因启动子上游的特定DNA区段(UAS)相结合,而此时,AD 则推动了转录起始。 若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GAL4 AD和BD分别克隆到不同的载体上,导入同一细胞株中表达,效应基因无法被激活,但可把来自不同转录因子的AD或BD区域连成一个功能基因。 主要实验过程: a. 选择缺失GAL4编码基因的酵母寄主菌株-SFY526或HF7c; b. 构建带有GAL1 UAS-启动子-lac Z(His3)的转化载体; c. 把已知的靶蛋白质编码基因克隆到pGBT9的多克隆位点上,把所有cDNA都克隆到pGAD424载体上,构成cDNA表达文库。 d. 从大肠杆菌中分别提取这两种重组质粒DNA,共转化感受态酿酒酵母菌株。 e. 将共转化的酵母菌株涂布于缺少Leu,Trp和His的培养基上,筛选表达相互作用的杂种蛋白的阳性菌落。

现代分子生物学重点

现代分子生物学 第一章 DNA的发现: 1928年,英国Griffith的体内转化实验 1944年,Avery的体外转化实验 1952年,Hershey和Chase的噬菌体转导实验 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内容(p11) DNA的重组技术 基因表达调控研究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研究——结构分子生物学 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 第二章 DNA RNA组成 脱氧核糖核酸 A T G C 核糖核酸 A U G C 原核生物DNA的主要特征 ①一般只有一条染色体且带有单拷贝基因; ②整个染色体DNA几乎全部由功能基因与调控序列组成; ③几乎每个基因序列都与它所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呈线性对应状态。 染色体作为遗传物质的特点: (1)分子结构相对稳定(贮存遗传信息) (2)通过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连续性(传递遗传信息) (3)通过指导蛋白质合成控制生物状态(表达遗传信息) (4)引起生物遗传的变异(改变遗传信息) C值以及C值反常 C值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 C值反常C值往往与种系进化的复杂程度不一致,某些低等生物却有较大的C值。如果这些DNA 都是编码蛋白质的功能基因,那么,很难想象在两个相近的物种中,他们的基因数目会 相差100倍,由此推断,许多DNA序列可能不编码蛋白质,是没有生理功能的。 DNA的中度重复序列,高度重复序列 中度各种rRNA,tRNA以及某些结构基因如组蛋白基因都属于这一类 高度卫星DNA 核小体 是由H2A H2B H3 H4 各2分子生成的八聚体和约200bp的DNA构成的,H1在核小体外面。 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特点 ①基因组庞大; ②大量重复序列; ③大部分为非编码序列,90%以上; ④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 ⑤断裂基因; ⑥大量的顺式作用元件; ⑦DNA多态性:SNP和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 ⑧端粒(telomere)结构。

现代分子生物学第四章作业【修订版】

现代分子生物学第四章作业(5-13题) 222009317011128 牛旭毅2011.10.15 5,比较原核与真核的核糖体组成? 答:相同点:核糖体是一个致密的核糖核蛋白颗粒,可以解离为两个亚基,每个亚基都含有一个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rRNA和许多不同的蛋白质分子。 不同点:(1)原核生物核糖体由约2/3的RNA及1/3的蛋白质组成。真核生物核糖体中RNA占3/5,蛋白质占2/5。(2)大肠杆菌核糖体小亚基由21种蛋白质组成,分别用S1……S21表示,大亚基由33种蛋白质组成,分别用L1……L33表示。真核生物细胞核糖体大亚基含有49种蛋白质,小亚基有33种蛋白质。 6,什么是SD序列?其功能是什么? 答:定义:因澳大利亚学者夏因(Shine)和达尔加诺(Dalgarno)两人发现该序列的功能而得名。信使核糖核酸(mRNA)翻译起点上游与原核16S 核糖体RNA或真核18S rRNA 3′端富含嘧啶的7核苷酸序列互补的富含嘌呤的3~7个核苷酸序列(AGGAGG),是核糖体小亚基与mRNA结合并形成正确的前起始复合体的一段序列。 功能:此序列富含A-G,恰与16SRNA3’端富含T-C的序列互补,因此mRNA 与核蛋白体sRNA容易配对结合。因此SD序列对mRNA的翻译起重要作用。 7,核糖体有哪些活性中心? 答:核糖体有多个活性中心,即mRNA结合部位、结合或接受AA- tRNA部位(A 位)、结合或接受肽酰-tRNA的部位(P位)、肽基转移部位及形成肽键的部位(转肽酶中心),此外还应有负责肽链延伸的各种延伸因子的结合位点。 8,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在翻译起始过程中有什么区别? 答:原核生物的起始tRNA是fMet-tRNA(fMet上角标),30s小亚基首先与mRNA 模板相结合,再与fMet-tRNA(fMet上角标)结合,最后与50s大亚基结合。 真核生物的起始tRNA是Met-tRNA(Met上角标),40s小亚基首先与Met-tRNA(Met上角标)相结合,再与模板mRNA结合,最后与60s大亚基结合生成起始复合物。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起始机制与原核生物基本相同,其差异主要是核糖体较大,有较多的起始因子参与,其mRNA具有m7GpppNp帽子结构,Met-tRNA (Met上角标)不甲酰化,mRNA分子5' 端的“帽子”参与形成翻译起始复合物。9,链霉素为什么能预制蛋白质合成? 答:链霉素是一种碱性三糖,干扰fMet-tRNA与核糖体的结合,从而阻止蛋白质合成的正确起始,并导致mRNA的错读。若以poly(U)作模板,则除苯丙氨酸(UUU)外,异亮氨酸(AUU)也会掺入。链霉素的作用位点在30S亚基上。

现代分子生物学总结(朱玉贤、最新版)

现代分子生物学总结(朱玉贤、最新版)

一、绪论 两个经典实验 1、肺炎球菌在老鼠体内的毒性实验:先将光滑型致病菌(S型)烧煮杀活性以后、以及活的粗糙型细菌(R型)分别侵染小鼠发现这些细菌自然丧失了治病能力;当他们将经烧煮杀死的S型细菌和活的R型细菌混合再感染小鼠时,实验小鼠每次都死亡。解剖死鼠,发现有大量活的S型细菌。实验表明,死细菌DNA 进行了可遗传的转化,从而导致小鼠死亡。 2、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当细菌培养基中分别带有35S或32P标记的氨基酸或核苷酸,子代噬菌体就相应含有35S标记的蛋白质或32P标记的核酸。分别用这些噬菌体感染没有放射性标记的细菌,经过1~2个噬菌体DNA 复制周期后进行检测,子代噬菌体中几乎不含带35S标记的蛋白质,但含30%以上的32P 标记。说明在噬菌体传代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可能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基因的概念:基因是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分子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二、染色体与DNA 嘌呤嘧啶 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尿嘧啶胸腺嘧啶 染色体 性质:1、分子结构相对稳定;2、能够自我复制,使亲、子代之间保持连续性;3、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命过程;4、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组蛋白一般特性:1、进化上极端保守,特别是H3、H4;2、无组织特异性;3、肽链上氨基酸分布的不对称性;4、存在较普遍的修饰作用;5、富含赖氨酸的组蛋白H5 非组蛋白:HMG蛋白;DNA结合蛋白;A24非组蛋白

真核生物基因组DNA 真核细胞基因组最大特点是它含有大量的重复序列,而且功能DNA序列大多被不编码蛋白质的非功能蛋白质所隔开。人们把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称为C值,在真核生物中C 值一般是随着生物进化而增加的,高等生物的C 值一般大于低等动物,但某些两栖类的C值甚至比哺乳动物还大,这就是著名的C值反常现象。真核细胞DNA序列可被分为3类:不重复序列、中度重复序列、高度重复序列。 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1、真核生物基因组庞大,一般都远大于原核生物的基因组;2、真核基因组存在大量的的重复序列;3、真核基因组的大部分为非编码序列,占整个基因组序列的90%以上,这是真核生物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最主要的区别;4、真核基因组的转录产物为单顺反之;5、真核基因组是断裂基因,有内含子结构;6、真核基因组存在大量的顺式元件,包括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等;7、真核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DNA多态性;8、真核基因组具有端粒结构。

现代分子生物学课后答案(朱玉贤_第三版)上

第一章绪论 2.写出DNA和RNA的英文全称。 答:脱氧核糖核酸(DNA, Deoxyribonucleic acid),核糖核酸(RNA, Ribonucleic acid)4.早期主要有哪些实验证实DNA是遗传物质?写出这些实验的主要步骤。 答:一,肺炎双球菌感染实验,1,R型菌落粗糙,菌体无多糖荚膜,无毒,注入小鼠体内后,小鼠不死亡。2,S型菌落光滑,菌体有多糖荚膜,有毒,注入到小鼠体内可以使小鼠患病死亡。3,用加热的方法杀死S型细菌后注入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吸附→侵入→复制→组装→释放。2,DNA中P的含量多,蛋白质中P的含量少;蛋白质中有S而DNA中没有S,所以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用35P标记蛋白质的噬菌体侵染后,细菌体内无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内部;而用32P标记DNA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体内有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体内。 三,烟草TMV的重建实验:1957年,Fraenkel-Conrat等人,将两个不同的TMV株系(S株系和HR株系)的蛋白质和RNA分别提取出来,然后相互对换,将S株系的蛋白质和HR株系的RNA,或反过来将HR株系的蛋白质和S株系的RNA放在一起,重建形成两种杂种病毒,去感染烟草叶片。 6.说出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1,DNA重组技术;2,基因表达调控研究;3,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研究----结构分子生物学;4,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 第二章染色体与DNA 3.简述真核生物染色体的组成及组装过程 真核生物染色体除了性细胞外全是二倍体,DNA以及大量蛋白质及核膜构成的核小体是染色体结构的最基本单位。核小体的核心是由4种组蛋白(H2A、H2B、H3和H4)构成的扁球状8聚体。 蛋白质包括组蛋白与非组蛋白。组蛋白是染色体的结构蛋白,它与DNA组成核小体,含有大量赖氨酸核精氨酸。非组蛋白包括酶类与细胞分裂有关的蛋白等,他们也有可能是染色体的结构成分 由DNA和组蛋白组成的染色体纤维细丝是许多核小体连成的念珠状结构。 1.由DNA与组蛋白包装成核小体,在组蛋白H1的介导下核小体彼此连接形成直径约10nm的核小体串珠结构,这是染色质包装的一级结构。 2.在有组蛋白H1存在的情况下,由直径10nm的核小体串珠结构螺旋盘绕,每圈6个核小体,形成外径为30nm,内径10nm,螺距11nm的螺线管,这是染色质包装的二级结构。 3.由螺线管进一步螺旋化形成直径为0.4μm的圆筒状结构,称为超螺线管,这是染色

分子生物学作业(完整版)

分子生物学作业 第一次 1、Promoter:(启动子)一段位于结构基因5…端上游、能活化RNA聚合酶的DNA序列,是RNA聚合酶的结合区,其结构直接关系转录的特异性与效率。 2、Cis-acting element:(顺式作用元件)影响自身基因表达活性的非编码DNA序列,组成基因转录的调控区包括: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等 一、简述基因转录的基本特征。(作业)P35 二、简述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延长过程。P58 肽链的延伸由于核糖体沿mRNA5 ′端向3′端移动,开始了从N端向C端的多肽合成。 起始复合物,延伸AA-tRNA,延伸因子,GTP,Mg 2+,肽基转移酶 每加一个氨基酸完成一个循环,包括: 进位:后续AA-tRNA与核糖体A位点的结合 起始复合物形成以后,第二个AA-tRNA在EF-Tu作用下,结合到核糖体A位上。 通过延伸因子EF-Ts再生GTP,形成EF-Tu?GTP复合物,参与下一轮循环。 需要消耗GTP,并需EF-Tu、EF-Ts两种延伸因子。 转位:P位tRNA的AA转给A位的tRNA,生成肽键; 移位:tRNA和mRNA相对核糖体的移动; 核糖体向mRNA3’端方向移动一个密码子,二肽酰-tRNA2进入P位,去氨酰-tRNA 被挤入E位,空出A位给下一个氨酰-tRNA。移位需EF-G并消耗GTP。 三、真核细胞mRNA分子的加工过程有哪些?P40 1、5’端加帽 加帽指在mRNA前体刚转录出来或转录尚未完成时,mRNA前体5’端在鸟苷酸转移酶催化下加G,然后在甲基转移酶的作用下进行甲基化。 帽子的类型 0号帽子(cap1) 1号帽子(cap1) 2号帽子(cap2) 2、3’端的产生和多聚腺苷酸花 除组蛋白基因外,真核生物mRNA的3?末端都有poly(A)序列,其长度因mRNA种类不同而变化,一般为40~200个A 。 大部分真核mRNA有poly(A)尾巴,1/3没有。 带有poly(A)的mRNA称为poly(A)+, 不带poly(A)的mRNA称为poly(A)-。 加尾信号: 3?末端转录终止位点上游15~30bp处的一段保守序列AAUAAA。 过程: ①内切酶切开mRNA3?端的特定部位; ②多聚A合成酶催化加poly(A)。 3、RNA的剪接

分子生物学简介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从分子水平研究作为生命活动主要物质基础的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 重点研究下述领域: (1)蛋白质(包括酶)的结构和功能。 (2)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包括遗传信息的传递。 (3)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4)生物调控的分子基础。 (5)生物进化。 分子生物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生物化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病毒学,结构分析及高分子化学等不同研究领域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科学。目前分子生物学已发展成生命科学中的带头学科。 随着DNA的内部结构和遗传机制的秘密一点一点呈现在人们眼前,特别是当人们了解到遗传密码是由RNA转录表达的以后,生物学家不再仅仅满足于探索、提示生物遗传的秘密,而是开始跃跃欲试,设想在分子的水平上去干预生物的遗传特性。 如果将一种生物的DNA中的某个遗传密码片断连接到另外一种生物的DNA链上去,将DNA 重新组织一下,就可以按照人类的愿望,设计出新的遗传物质并创造出新的生物类型,这与过去培育生物繁殖后代的传统做法完全不同。 这种做法就像技术科学的工程设计,按照人类的需要把这种生物的这个“基因”与那种生物的那个“基因”重新“施工”,“组装”成新的基因组合,创造出新的生物。这种完全按照人的意愿,由重新组装基因到新生物产生的生物科学技术,就称为“基因工程”,或者说是“遗传工程”。 生物学的研究可以说长期以来都是科研的重点,惟其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与人类生活紧密相连。本世纪50年代以前的生物学研究,虽然有些已进入了微观领域,但总的来说,主要是研究生物个体组织、器官、细胞或是亚细胞这些东西之间的相互关系。50年代中期,随着沃森和克里克揭示出DNA分子的空间结构,生物学才真正开始了其揭开分子水平生命秘密的研究历程。到70年代,重组DNA技术的发展又给人们提供了研究DNA的强有力的手段,于是分子生物学就逐渐形成了。顾名思义,分子生物学就是研究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关系和作用的一门学科,而生物大分子主要是指基因和蛋白质两大类;分子生物学以遗传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从分子水平上对生物体的多种生命现象进行研究;分子生物学在理论和实践中的发展也为基因工程的出现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可以说基因工程就是分子生物学的工程应用。现在基因工程所展现出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完全得益于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而且有证据表明,基因工程的进一步发展仍然要依赖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发展。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一直是生物学的前沿与生长点,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蛋白质体系、蛋白质-核酸体系和蛋白质-脂质体系。 生物大分子,特别是蛋白质和核酸结构功能的研究,是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现代化学和物理

现代分子生物学作业

现代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作业 姓名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 1、绝大多数的真核生物染色体中均含有HI、H2A、H2B、H3和H4五种组蛋白,在不同物种之间它们的保守性表现在() A.H3和H4具有较高的保守性,而H2A和H2B的保守性比较低 B. H2A和H2B具有较高的保守性,而H3和H4的保守性比较低 C. H1和H4具有较高的保守性,而H3和H2B的保守性比较低 D. H1和H3具有较高的保守性,而H4和H2B的保守性比较低 2、下列叙述哪个是正确的() A. C值与生物体的形态学复杂性成正相关 B. C值与生物体的形态学复杂性成负相关 C. 每个门的最小C值与生物体的形态学复杂性是大致相关的 C值指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不同物种的C值差异很大,随着生物体的进化 3、真核DNA存在于() A. 线粒体与微粒体内 B. 线粒体与高尔基体内 C. 线粒体与细胞核内 D.细胞核与高尔基体内 E. 细胞核与溶酶体内 4、在核酸分子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A. 2‵-3‵磷酸二酯键 B. 2‵-5‵磷酸二酯键 C. 3‵-5‵磷酸二酯键 D.糖苷键 5、所有生物基因组DNA复制的相同之处是() A. 半保留复制 B. 全保留复制 C. 嵌合型复制 D. 偶联型复制 6、复制子是() A. 细胞分离期间复制产物被分离之后的DNA片段 B. 复制的DNA片段和在此过程中所需的酶和蛋白 C. 任何自发复制的DNA序列(它与复制起始点相连) D. 复制起点和复制叉之间的DNA片段 7、在原核生物复制子中,下列哪种酶除去RNA引发体并加入脱氧核糖核酸() A.DNA聚合酶I B.DNA聚合酶II C.DNA聚合酶III D. 连接酶

现代分子生物学总结题库

第一章、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实体及基因组 1、基因定义 基因(遗传因子)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序列,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 2、DNA修复 DNA修复(DNA repairing)是细胞对DNA受损伤后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可能使DNA结构恢复原样,重新能执行它原来的功能;但有时并非能完全消除DNA的损伤,只是使细胞能够耐受这DNA的损伤而能继续生存。也许这未能完全修复而存留下来的损伤会在适合的条件下显示出来(如细胞的癌变等),但如果细胞不具备这修复功能,就无法对付经常在发生的DNA损伤事件,就不能生存。对不同的DNA损伤,细胞可以有不同的修复反应。3、DNA损伤 DNA损伤是复制过程中发生的DNA核苷酸序列永久性改变,并导致遗传特征改变的现象。情况分为:substitutation (替换)deletion (删除)insertion (插入)exon skipping (外显子跳跃)。 DNA损伤的改变类型:a、点突变:指DNA上单一碱基的变异。嘌呤替代嘌呤(A与G之间的相互替代)、嘧啶替代嘧啶(C与T之间的替代)称为转换(transition);嘌呤变嘧啶或嘧啶变嘌呤则称为颠换(transvertion)。b、缺失:指DNA链上一个或一段核苷酸的消失。c、插入:指一个或一段核苷酸插入到DNA链中。在为蛋白质编码的序列中如缺失及插入的核苷酸数不是3的整倍数,则发生读框移动(reading frame shift),使其后所译读的氨基酸序列全部混乱,称为移码突变(frame-shift mutaion)。d、倒位或转位:(transposition)指DNA链重组使其中一段核苷酸链方向倒置、或从一处迁移到另一处。 e、双链断裂:对单倍体细胞一个双链断裂就是致死性事件。 4、同源重组 同源重组,(Homologus Recombination)是指发生在姐妹染色单体(sister chromatin) 之间或同一染色体上含有同源序列的DNA分子之间或分子之内的重新组合。同源重组需要一系列的蛋白质催化,如原核生物细胞内的RecA、RecBCD、RecF、RecO、RecR等;以及真核生物细胞内的Rad51、Mre11-Rad50等等。同源重组反应通常根据交叉分子或holiday 结构(Holiday Juncture Structure) 的形成和拆分分为三个阶段,即前联会体阶段、联会体形成和Holiday 结构的拆分。 a、基因敲除 基因敲除(geneknockout),是指对一个结构已知但功能未知的基因,从分子水平上设计实验,将该基因去除,或用其它顺序相近基因取代,然后从整体观察实验动物,推测相应基因的功能。这与早期生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切除部分-观察整体-推测功能的三部曲思想相似。基因敲除除可中止某一基因的表达外,还包括引入新基因及引入定点突变。既可以是用突变基因或其它基因敲除相应的正常基因,也可以用正常基因敲除相应的突变基因。 b、因转移法 同源重组(homologousrecombination)是将外源基因定位导人受体细胞染色体上的方法,因为在该座位有与导人基因同源的序列,通过单一或双交换,新基因片段可替换有缺陷的基因片段,达到修正缺陷基因的目的。位点特异性重组是发生在两条DNA链特异位点上的重组,重组的发生需一段同源序列即特异性位点(又称附着点;attachmentsite,att)和位点特异性的蛋白因子即重组酶参与催化。重组酶仅能催化特异性位点间的重组,因而重组具有特异性和高度保守性。

分子生物学作业

《分子生物学》> 作业系统> 答题 第一次作业 题目:一、名词解释 1.广义分子生物学 2. 狭义分子生物学 3. 基因 4.断裂基因 5.外显子 6.内含子 7.C值与C值矛盾 8.半保留复制 9.转座子 10.超螺旋结构 参考答案: 1.广义的分子生物学概念包括对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以及从分子水平上阐明生命的现象和生物学规律。例如,蛋白质的结构、运动和功能,酶的作用机理和动力学,膜蛋白结构与功能和跨膜运输等。 2.狭义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并从分子水平阐明蛋白质与核酸、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其基因表达调控机理的学科。 3.基因是原核、真核生物以及病毒的DNA和RNA分子中具有遗传效应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包括编码蛋白质和tRNA、rRNA的结构基因,以及具有调节控制作用的调控基因。基因可以通过复制、转录和决定翻译的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以及不同水平的调控机制,来实现对遗传性状发育的控制。基因还可以发生突变和重组,导致产生有利、中性、有害或致死的变异。 4.断裂基因:在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基因是不连续的,在基因的编码区域内部含有大量的不编码序列,从而隔断了对应于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这一发现大大地改变了以往人们对基因结构的认识。这种不连续的基因又称断裂基因或割裂基因。 5.外显子:基因中编码的序列称为外显子。 6.内含子是在信使RNA被转录后的剪接加工中去除的区域。 7.C值与C值矛盾:C值指生物单倍体基因组中的DNA含量,以pg表示(1pg=10-12g)。C值矛盾(C value paradox)是指真核生物中DNA含量的反常现象。 8. 半保留复制:在DNA复制程程中,每个子代分子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这种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现代分子生物学考研复习重点

现代分子生物学考研复习资料整理 第一章绪论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所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及其重要性、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科学 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DNA重组技术 2、基因表达调控研究 3、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研究——结构分子生物学 4、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 5、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 第二章染色体与DNA 半保留复制:DNA在复制过程中碱基间的氢键首先断裂,双螺旋解旋并被分开,每条链分别作为模板合成新链,产生互补的两条链。这样新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与原来DNA分子的碱基顺序完全一样,因此,每个子代分子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所以这种复制方式被称为DNA半保留复制 DNA半不连续复制:DNA双螺旋的两条链反向平行,复制时,前导链DNA的合成以5′-3′方向,随着亲本双链体的解开而连续进行复制;后随链在合成过程中,一段亲本DNA单链首先暴露出来,然后以与复制叉移动相反的方向、按照5′-3′方向合成一系列的冈崎片段,然后再把它们连接成完整的后随链,这种前导链的连续复制和后随链的不连续复制称为DNA 的半不连续复制 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特点:1、基因组很小,大多只有一条染色体2、结构简练3、存在转录单元,多顺反子4、有重叠基因 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特点:1、真核基因组庞大,一般都远大于原核生物的基因组2、真核基因组存在大量的重复序列3、真核基因组的大部分为非编码序列,占整个基因组序列的90%以上,该特点是真核生物与细菌和病毒之间最主要区别4、真核基因组的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5、真核基因是断裂基因,有内含子结构6、真核基因组存在大量的顺式作用元件,包括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等7、真核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DNA多态性8、真核基因组具有端粒结构 DNA转座(移位)是由可移位因子介导的遗传物质重排现象 DNA转座的遗传学效应:1、转座引入插入突变2、转座产生新的基因3、转座产生的染色体畸变4、转座引起生物进化 转座子分为插入序列和复合型转座子两大类 环状DNA复制方式:θ型、滚环型和D-环型 第三章生物信息的传递(上)从DNA到RNA 转录:指拷贝出一条与DNA链序列完全相同的RNA单链的过程 启动子:是一段位于结构基因5′段上游区的DNA序列,能活化RNA聚合酶,使之与模板DNA准确地结合并具有转录起始的特异性 原核生物启动子结构:存在位于-10bp处的TATA区和-35bp处的TTGACA区,其是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结合位点,能与σ因子相互识别而具有很高的亲和力 终止子:是给予RNA聚合酶转录终止信号的DNA序列(促进转录终止的DNA序列) 终止子的类型:不依赖于ρ因子和依赖于ρ因子 增强子:能增强或促进转录起始的序列 增强子的特点:1、远距离效应2、无方向性3、顺式调节4、无物种和基因的特异性5、具

发育生物学作业

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方法研究个体发育机制的学科。 验胚胎学发展起来的。 实验胚胎学是研究发育中的胚胎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性质,如何相互影响,发育生物学则是追究这种相互关系的实质是什么,是什么物质(或哪些物质)在起作用,起作用的物质怎样使胚胎细胞向一定方向分化,分化中的细胞如何构成组织或器官,以保证组织和器官的发育,正常发育的胚胎怎样生长、成熟、成为成长的个体,后者在发育到一定阶段后为什么逐步走向衰老,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顺序下完成个体的全部发育。 精子发生:spermatogenesis 定义1:由精原细胞经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至成熟精子形成的过程。 应用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分化与发育(二级学科) 定义2:由原始生殖细胞发育成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再发育为成熟精子的整个过程。 胚胎诱导:中文名称:胚胎诱导 英文名称:embryonic induction 定义:动物在一定的胚胎发育时期,一部分细胞影响相邻的另一部分细胞使其向一定方向分化的现象。 应用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分化与发育(二级学科) 胚胎干细胞:英文名称:embryonic stem cell;ES cell 定义1:由胚胎内细胞团或原始生殖细胞经体外抑制培养而筛选出的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理论上可以诱导分化为机体中200多种细胞。 应用学科:免疫学(一级学科);免疫系统(二级学科);免疫细胞(三级学科) 定义2:取自哺乳动物囊胚的内细胞团细胞,经培养而成的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为各种组织的潜能。

应用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分化与发育(二级学科) 定义3:从囊胚期内细胞团分离得到的干细胞,可以分化为体内任何一种类型的细胞。 应用学科:遗传学(一级学科);发育遗传学(二级学科) 细胞表型:也就是细胞的表现形式。我们知道有基因型和表型,遗传后染色体自有重组会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同的基因型不一定都有不同的表现,而生物体外在表现出来的就是所谓“表型”。 知道隐性显性吗?比如隐形是a,显性是A,基因型Aa和AA的东西表现出来的样子其实就可以是一样的(完全显性状况下),即为他们的表型相同。 分生组织:英文名称:meristem 定义:植物体内能连续或周期性地进行细胞分裂的组织。 应用学科:水产学(一级学科);水产基础科学(二级学科) (meristem)是在植物体的一定部位,具有持续或周期性分裂能力的细胞群。分裂所产生的细胞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细胞壁薄,细胞核大,一小部分仍保持高度分裂的能力,大部分则陆续长大并分化为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理功能的细胞,构成植物体的其他各种组织,使器官得以生长或新生。分生组织是产生和分化其他各种组织的基础,由于它的活动,使植物体不同于动物体和人体,可以终生增长。 信号转导: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 是细胞通讯的基本概念, 强调信号的接收与接收后信号转换的方式(途径)和结果, 包括配体与受体结合、第二信使的产生及其后的级联反应等, 即信号的识别、转移与转换。 在细胞通讯系统中,细胞或者识别与之相接触的细胞,或者识别周围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化学和物理信号(来自于周围或远距离的细胞),并将其转变为细胞内各种分子活性的变化,从而改变细胞的某些代谢过程,影响细胞的生长速度,甚至诱导细胞凋亡,这种针对外源信息所发生的细胞应答反应全过程称为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 变态:英文名称:metamorphosis;metamorphoses (复) 定义1:脊椎动物中,仅两栖类所特有的一种生命过程。其幼体具鳃,多水栖,而成体一般用肺呼吸,多陆生。变态过程伴随骨骼系统、呼吸系统等一系列身体形态和结构的巨大变化。 应用学科:古生物学(一级学科);古脊椎动物学与古人类学(二级学科);两栖类(三级学科) 定义2:

分子生物学课程(现代生物学精要速览中文版)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案 2007~2008学年第 1 学期 授课专业:生物技术 课程名称:分子生物学 主讲教师:何宁佳 查幸福 赵爱春

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分子生物学 二、总课时数:45 三、先修课程:基因工程原理 四、使用教材: PC Turner, AG McLennan, AD Bates&MRH White, 《Instant notes in Molecular Biology》, 科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八次印刷 五、教学参考书: 1 PC特纳、AG麦克伦南、AD贝茨、MRH怀特,《分子生物学-现代生物学精要速览中文版》,科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七次印刷。 2 朱玉贤,李毅编著《现代分子生物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第3次印刷。 六、考核方式:理论课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总成绩,平时成绩30%,中期考试10%,期末考试60% 七、教案编写说明: 教案又称课时授课计划,是任课教师的教学实施方案。任课教师应遵循专业教学计划制订的培养目标, 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在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前编写设计好每门课程每个 章、节或主题的全部教学活动。教案可以按每堂课(指同一主题连续1~2节课)设计编写。教案编写说明 如下: 1、编号:按施教的顺序标明序号。 2、教学课型表示所授课程的类型,请在相应课型栏内选择打“√”。 3、题目:标明章、节或主题。 4、教学内容:是授课的核心。将授课的内容按逻辑层次,有序设计编排,必要时标以“*”、“#”“?” 符号分别表示重点、难点或疑点。 5、教学方式既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示教、指导等。教学手段指教科书、板书、多媒体、模型、 标本、挂图、音像等教学工具。 6、讨论、思考题和作业:提出若干问题以供讨论,或作为课后复习时思考,亦可要求学生作为作业 来完成,以供考核之用。 7、参考书目:列出参考书籍、有关资料。 8、日期的填写系指本堂课授课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