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疗学详解

中医食疗学详解
中医食疗学详解

第一章中医食疗学的概念、起源与发展

中医食疗学是一门古老而新兴的学科。它是建立在古代食疗本草学和有关“食疗”的理论知识、临床经验基础之上的。从其学术思想之萌芽、发展到学科体系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第一节中医食疗学的概念

中医食疗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食物的性能、食物与健康的关系,并利用食物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科学。

中医食疗学主要是在食疗本草学的基础上充实、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它的基本内容可见于有关食疗本草之类的书籍,其次则散见于某些医书或中医临床书籍中。在古代,能体现中医食疗学这一概念的术语是“食疗”或“食治”。虽然有“疗”、“治”之称,但其内容并不主要利用食物来治疗疾病,而主要是指利用食物来维护健康,并辅助药物防治疾病。之所以有“疗”、“治”之称,可能由于《本草求真》所说的“食物入口,等于药之治病,同为一理”的原因,故不能从表面上去理解。

“食疗”离不开食物的性能和应用(包括食物的营养作用),食疗本草学则主要是研究各种食物的性能和应用的学科,并涉及有关食疗学知识。如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食治”一卷既分类介绍了果实、菜蔬、谷米、鸟兽及虫鱼的性能、应用,又在卷首序论中论述了食疗的意义、原则和饮食宜忌。而它的主要内容属于食疗本草学范围。其后有关食疗本草学书籍所论述的范围基本与此相似。唯有食疗本草学在它主要研究对象以外,涉及中医食疗学知识较多而比较集中。所以说它是中医食疗学形成的基础。而象《伤寒杂病论》、《肘后备急方》、《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古今医统大全》等书籍,中医食疗学内容,只是全书所涉及的一部分。无论怎样,这都说明中医食疗学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今天,食物在维护健康、防治疾病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医药和营养学界也正在逐步开始从多方面进行研究和利用。可以说,中医食疗学是一门古老而新崭新的科学。

中医食疗学用以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方法是食物疗法(也可称为食疗),它和药物疗法有很大的不同。前者主要是利用食物(谷肉果菜之类),并以饮食物的形式运用的;后者主要是用药物,并以药剂的形式运用的。前者适应范围较广泛,主要针对非健康人群,其次才是用于患者,作为药物或其它治疗措施的辅助手段;后者适应范围较局限,主要针对病人,其次才用于不健康的人群,是治疗疾病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前者是随着日常饮食生活比较自然地被接受的,后者则不是这样。应用食物疗法不仅能达到保健强身、防病治病的目的,而且还能给人感官上、精神上以享受。这种自然疗法与服用苦口的药物相比迥然不同,易为人们接受。当然,由于食物疗法和药物疗法各有偏长,故在防病治病的过程中二者都是不可缺少的。应用其所长,相互配合。

第二节中医疗食学的起源与发展

古人说:“民以食为天”。也就是说,食物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人体生命活动必须依靠摄取食物来维持。人类为了生活与健康,必须寻找食物,并进一步认识食物,探索食物维护健康以及防治疾病的作用。从这一点说,自从有了人类,“食疗”就在自觉或不自觉的探索之中了。史前时期,“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便含有这一内容。

自夏朝(公元前21~前16世纪)发明了发酵酿酒后,殷商时代酒的酿造与应用已较普遍。酒除供饮用外,还广泛用于医药。医用汤液在当时也从烹调中产生出来。可见,此时中医食疗已经萌芽。西周时(前11世纪~前771年)宫庭里就有了“食医”的官职人员,专做帝王的饮食保健工作,膳食的制作已多样化。

随着食疗经验和知识的积累,食疗理论也产生了。战国时期(前2世纪)我国第一部医理论著《黄帝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中,对此就有不少正确的论述。如《问素·脏气法时论》说:“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

以补精益气。”《素问·五常政大论》又说:“谷肉果菜,食养尽之。”它既说明了用药的同时辅以食疗的重要性,又说明了各类食物都需要摄取,和现代平衡膳食的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此外,还论述了脏腑生理特性和食物性味的关系,以及对饮食性味的选择与配合等,为食疗确定了基本原则。

东汉(25~220年)产生了我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书中十分注意收载能补益强身、防老抗衰的食物,如薏苡仁、枸杞、大枣、茯苓、鸡、雁肪、蜜、藕、莲子、胡麻、葡萄等。由于许多食物和药物一样,具有某种功效(称为可食性药物),所以此后仍有把食物载于普通本草书中的。当时著名的医家张仲景更把食物很好地用于医方,他创造的桂枝汤、当归生姜羊肉汤、猪肤汤等,都可以说是很好的食疗性方剂。其治外感风寒,表虚自汗,服桂枝汤后啜热稀粥助药力的方法,则是很好的饮食护理。此外,他还明确地提出了饮食卫生的观点。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

两晋南北朝时期(265~589年)关于饮食物防治疾病的知识有明显的增长。如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所记载的许多简、便、验方中,属于食疗性质的不少,对饮食卫生与禁忌的记载也较详细。南朝陶弘景著《本草经集注》,充分注意了食物的特殊性。在分类上,他把果、菜、米等类食物与草、木等并列。在该书“诸病通用药”中列有食物的也不少见,如在“大腹水肿”项下就列举了海藻、昆布、小豆、大豆、苦瓜、鲤鱼、鳢鱼等;在“消渴”项下列举了白茅根、冬瓜、牛乳、马乳、小麦等。对中医食疗学都有重大贡献。

唐代(618~907年)食疗保健有很大的发展,并形成了独立的学问。如医药学家孙思邈《千金要方》首先将“食治”立为专篇,指出:“安身之本,必资于食……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强调在一般情况下,应把食疗放在首位。书中还对各种食物作了分类介绍。其后又有孟诜的《食疗本草》和昝殷的《食医心鉴》等专著问世。

宋代(960~1129年)以食物防治疾病已很普遍。如官修大型方书《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均专门设有“食治”门,所载食疗方均在百首以上。此期陈直的《养老奉亲书》则专门记述了老年疾病的食物疗法,以及许多比较简便的食疗方。

元代(1206~1368年)的食疗有了新的发展。专著除吴瑞的《日用本草》、贾铭的《饮食须知》外,尤以朝廷饮膳太医忽思慧的《饮膳正要》最有价值。该书十分注意日常食物的合理调配和添加适当的药物,以达到健康强身、防病治病的目的。对于饮食的烹调制作也有较详细的记载,比较切合实用。

明代(1368~1644年)由于药学和食疗的发展,载入“本草”中的食物也大为增加。如《本草纲目》所载谷、菜、果、鳞、介、禽、兽等食物就有500种左右。各种食物的应用,多数附有验方。有关食疗著作的种类也较多,如卢和的《食物本草》、宁源的《食鉴本草》和吴禄的《食品集》、高濂的《饮馔服食笺等》,均有其代表性。

清代(1616~1911年)食疗已得到医家的普遍重视,著述亦多。如沈李龙的《食物本草会纂》、王士雄的《随息居饮食谱》、章穆的《调疾饮食辨》、袁枚的《随园食单》等,都很有价值。内容涉及面广,既有基础方面的,也有应用方面的;既有用于疾病的,也有用于日常生活的。

中医食疗学从古至今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内容十分丰富。除见于有关文献外,还广泛流传于民间。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食疗也逐渐兴旺起来,并已在国际上引起了重视。而中医食疗学随着形势的发展,也亟待发掘、整理和提高。目前,在中医药学的领域中已基本上确立了中医食疗学这一学科,并在科研、临床、教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振兴中医药的进程中,中医食疗学将会有更大的发展,从而更好地为人类健康、长寿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章食物的一般性能

根据食物疗法的原则,必要时在食疗的配方中可添加适当的药物,但它的基本材料是食物,而绝不是药物,如果离开了食物,食疗也就不可能存在了。这里所说的食物,是指广义的、可供食用或饮用的天然物,如糯米、黄豆、萝卜、羊肉和菊花、茶叶、茉莉花等。

食物,除人们都熟悉的普通饮食物外,有许多则是药、食相兼的,即既是食物又是传统的中药,如生姜、大枣、龙眼肉、枸杞子、桑椹、猪肤、羊肉等。二者之间并无严格的区别。食物的性质大多比较平和,但它们均有一定保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效果。凡是这样,就必然具有某种偏性,只是与药物相比,一般不甚明显罢了。

食物的偏性,也就是食物的性能——主要是性、味、归经及其功能,是食疗的基础。

从现代营养学的观点来看,食物的营养素及其生理功能,当然也是食疗的基础之一。故本书对食物所含营养素等成分亦加以列举,供作参考。但一般说来,中医从人类摄取饮食物的效果中总结出来的性能,往往包含这一内容。如动物肝脏,胡萝卜的补肝明目,与所含维生素A或A原有关;薏苡仁、落花生、黄豆的补脾消肿,与所含维生素B1有关,番茄、萝卜、荠菜的凉血止血,与所含维生素C有关,等等。

第一节食物的性味

性,也称四性,即寒、凉、温、热。实际上是寒、热两个方面的性质。确定食物“性”的依据和药物是相似的,只是对象不同而已。也就是说,食物的性是从食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中概括出来的,与食物的食用效果是一致的。这种效果主要反应在功效(作用)上,但也可反应在副作用方面。一般而言,有清热泻火、解毒和平肝安神等作用,或能抑制、损害人体阳气(如脾胃的阳气、心肾的阳气)的食物,其性质是寒凉的,如西瓜、苦瓜、萝卜、梨子、紫菜、蚌蛤等。反之,有温中散寒、助阳补火和益气等作用,或能助热燥火、损耗人体阴液(如胃阴、肝阴、肺阴)的食物是温热的,如姜、葱、韭、蒜、辣椒、羊肉等。食物中过于寒凉或温热的较少。一些食物寒热性质很不明显,可称为平性。

味,根据食疗本草学的归纳方法,它也和药物一样,主要有酸、苦、甘、辛、咸五味。主要来自味觉器官对饮食物的感受,但也含有理性的推测。这和中医认为不同的食物分别有不同作用的观点是一致的。例如,具有滋养补益作用的肉类、内脏,实际并无甜味,但仍可标为甘味;海带、紫菜、蛤蜊、海蜇等,本身也并无咸味,但因它们有软坚散结作用,故仍标为咸味。由此可知,味的标示,可提示食物有某种作用。一般说来,酸味,包括酸涩味,有敛汗、止泻、涩精等作用,如青梅。酸味或甘酸味,也往往有生津止渴、助消化的作用,如杨梅、酸角、刺梨、醋等。苦味,有清热泻火、止咳平喘、泻下等作用,如苦瓜、橄榄、枸杞苗、蒲公英等。甘味,有补虚、和中、缓急止痛等作用,如栗子、甜杏仁、南瓜、葡萄、大枣、饴糖等,以及多种动物的肉、内脏。甘淡味有利尿除湿的作用,如薏苡仁、荠菜、冬瓜等。辛味,包括芳香、辛辣味,有发汗解表、行气、活血、化湿、开胃等作用,如葱、生姜、薤白、玫瑰花、茉莉花、胡椒等。咸味,主要有软坚散结作用,如海带、紫菜等。

除此之外,醋的酸、糖的甘、香料的辛、盐的咸,又是不可缺少的调味品,有调味、增进食欲的作用

第二节食物的归经

食物的性能也表现在归经上。食物的归经是指食物主要对人体某经(脏腑及其经络)或某几经产生明显的作用,而对其它经作用较小或没有作用,它是根据食物被食用后反应出来的效果,并结合人体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特点概括得来的。如生姜、桂皮能增进食欲,萝卜、西瓜能生津止渴,而胃主受纳,又喜润恶燥,食欲减退、津少口渴之症属于胃,故以上四物归属胃经;柿子、蜂蜜能养阴润燥、缓和咳嗽,芥菜、荸荠能化痰,而肺为娇脏,司呼吸,又为贮痰之器,咽喉干燥、咳嗽咯痰之症属于肺,故以上四物归属肺经;枸杞子、猪肝能治夜盲、目昏,荠菜、茼蒿能缓解目赤肿痛,而肝开窍于目,目得血而视明,肝热上升则目赤肿痛,诸症皆属于肝,故以上四物归属肝经……而如胡桃仁、甜杏仁、香蕉之类,既能润燥止咳,又能通利大便,且所治之肺燥咳嗽、肠燥便秘之症属肺与大肠,故以上三物归属肺与大肠二经。

由于食物首先是可食的,它们大多含有一定的充养机体的精微物质(营养素),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而许多食物又对饮食的消化、吸收及糟粕转送等有直接的作用(如萝卜、马兰、刺梨、山楂、山药、莲子、芡实、薏苡仁、菠菜、落葵、芝麻、甜杏仁等),故归脾、胃、大肠经的较为常见。

归经和性、味一样,只是食物性能的一个侧面,必须把它们互相结合起来看,才能比较完整地表示一种食物的性能。如韭菜,味甘、辛,性温,归肾、胃、肝经,分而言之难于说明它的功能,如把它们结合起来看,则基本上可以表示出本品如下的功能:味甘而辛温,归肾经,表示能补肾助阳;辛温,归胃经,表示能温中开胃;辛温,归肝经,表示能散瘀血。若只知食物的性、味,则难于判断它究竟作用于何经而发挥某种功能;如辛温的韭菜就不归肺经而发汗散寒解表,故须与其归经结合起来看;反之,若只知食物的归经,也难于判断它在某经究竟发挥何种功能,如韭菜归肾经而不滋肾阴,归胃经而不益胃生津,故须与其性、味结合起来。

要说明的是:食物既有性、味、归经及其功能,也就有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向,但由于这种趋向不如药物显著,与某种趋向相对应的功能也缺乏(如与升浮相对应的涌吐、开窍,与沉降相对应的攻泻、熄风止痉等功能),故不专门介绍。极少的食物也有一定毒性(包括副作用),但这种毒性是应当避免的,食用时须经适当加工处理或适量摄入(如白果、芋子、大蒜、辣椒等),而不是像中药那样,有的还可用来“以毒攻毒”,故此处不作食物的性能来介绍,一并从略。

第三章食物的应用

早在《黄帝内经》就曾指出食物对养生健体的重要性,并明确提出摄食要全面,饮食要平衡,以及正确使用食物是治疗疾病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等问题。为了能正确应用食物,下面将从食物的配伍、平衡膳食、合理利用、食品的类型、饮食禁忌五个方面来说明。

第一节食物的配伍

在一般情况下,食物多单独食用,但为了增强食物的食疗效果和可食性,以及营养保健作用,也常常把不同的食物搭配起来应用。食物的这种搭配关系,称食物的配伍。食物之间或食物与药物通过配伍,由于相互影响的结果,使原有性能有所变化,因而可产生不同的效果,即有不同的配伍关系,如同本草学中所说的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配伍关系。根据食疗的具体情况,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相须相使

即性能基本相同或某一方面性能相似的食物互相配合,能够不同程度地增强原有食疗功效和

可食性。如当归生姜羊肉汤中,温补气血的羊肉与补血止痛的当归配伍,可增强补虚散寒止痛之功;与生姜配伍可增强温中散寒效果,同时还可去羊肉的腥膻味以增强其可食性。又如二鲜饮中,鲜藕与白茅根均能凉血止血,相互配伍可增强清热凉血、止血的功效,亦较可口。又如菠菜猪肝汤,菠菜与猪肝均能养肝明目,相互配伍可增强补肝明目之功效,长于治疗肝虚目昏或夜盲症等。

二、相畏相杀

即当两种食物同用时,一种食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食物降低或消除。在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前者对后者来说是相畏,而后者对前者来说是相杀。如经验认为大蒜可防治蘑菇中毒,橄榄解河豚、鱼、蟹引起的轻微中毒,蜂蜜、绿豆解乌头、附子毒等均属于这种配伍关系。此外,本草记载及民间流传中,这方面的例子尚多,但均有待研究证实。

三、相恶

即两种食物同用后,由于相互牵制,而使原有的功能降低甚至丧失。产生这种配伍关系的食物其性能基本上是相反的,如食银耳、百合、梨之类养阴生津润燥的食物,又食辣椒、生姜、胡椒等,则前者的功能会被减弱;又如食羊肉、牛肉、狗肉之类温补气血的食物,又食绿豆、鲜萝卜、西瓜等,前者的温补功能也会相应减弱。在日常饮食中,这类典型不协调的食物,同时出现在食谱里的情况很少。但是各地习俗不同,而且人们有时可能进食多种食物,所以有时也可能遇到这种情况。

四、相反

即两种食物同用时,能产生毒性反应或明显的副作用。据前人记载有蜂蜜反生葱、柿反蟹等。如药食合用,则有海藻反甘草,鲫鱼反厚朴等。但这类问题均有待进一步证实。从人们长期饮食经验来看,食物相反的配合关系极为少见。

总之,在多数情况下,食物通过配伍后,不仅可以增强原有的功效,而且还可以产生新的功效。因此,配伍使用食物较之单一的食物有更大的食疗价值和较广的适应范围。此外也可改善食物的色、香、味、形,增强其可食性,提高人们的食欲。这是配伍的优越性,也是食物应用的较高形式。

根据以上食物配伍的不同关系,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决定食物配伍宜忌。相须、相使的配伍关系,能够增强食物的功效,又可增强其可食性,这正是食疗所希望达到的效果,因此,是食物相宜配伍中最常用的一种,应当充分加以利用。相畏、相杀的配伍关系,对于使用少数有毒性或副作用的食物是有意义的,这也是相宜的配伍,但不如相须相使者常用。相恶、相反的配伍关系,因能削弱食物的功效或可能产生毒副作用,都是于食疗不利的,故应当注意避免使用。

此外,还应当指出,一些地区喜欢在做菜时加生姜、葱、胡椒、花椒、辣椒等佐料,如果佐料与食物的性能相反,不能一概认为是相恶的配伍。如凉拌凉性蔬菜时加入姜、葱或花椒、辣椒一类佐料,因实际上用量较少,主要可起到开胃、美食,增进食欲的作用。

第二节平衡膳食

主要可从平衡膳食和偏食有害两个方面来说明。

一、平衡膳食所谓平衡膳食是指膳食的种类及其所含的水谷精微,要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使其膳食中所供给的营养与机体的需要能保持平衡。

日常膳食是由多种食物组成的。平衡膳食要求各种食物在膳食中种类、数量都没有适当的比重,早在《内经》就对平衡膳食有了较完整而科学的论述。如《素问·脏器法时论》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一论述不仅指出了平衡膳食所应包括的食物种类,还阐明了各类食物在平衡膳食中所占的地位。根据唐代王冰所注,五谷为粳米、小豆、麦、大豆及黄黍;五果为桃、李、杏、栗、枣;五畜为牛、羊、猪、犬、鸡;五菜为葵、藿、薤、葱、韭等。这说明在我国很早以前,人们摄取食物就是多种多样的。粮食谷物、动物类

及蔬菜、水果等类食物在膳食中都应有适当的比重。只有通过平衡膳食,人体才可以获得全面的营养,使其水谷精微充足,气血旺盛,脏腑安和,人体保持充沛的精力。

二、偏食有害饮食要多样化,要使其饮食的五味得当,荤素食协调,饮食的寒、热、温、凉适度。若饮食有所偏嗜则可能导致人体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偏盛偏衰。某些营养物质摄入过多,也会影响人体健康。

五味与五脏,各有其亲和性,如果长期偏食某种食物,久之可以损伤内脏,发生病变。《素问·生气通天论》就说:“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驰,精神乃央。”《素问·五藏生成》又说:“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脉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这些论述都说明了五味偏嗜,会给人体健康带来不良后果。

饮食的冷热也不宜有偏嗜,如《灵枢·师传》说:“饮食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金匮要略》也指出:“服食节其冷热……不遗形体有衰。”都说明了饮食不能偏嗜冷或热。如果过食寒凉,贪食生冷瓜果,日久则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脾胃虚弱,寒湿内生,而发生腹痛、泄泻等病。若妇女偏食生冷,则可造成寒湿滞于胞宫,引起痛经、月经不调等病。若过食辛温燥热,则可使胃肠积热,出现口渴、腹满胀痛、便秘等症。同时,进食不宜温度过高。据现代医学认为进食温度过高,可能诱发食道癌。

总之,饮食偏嗜会造成人体阴阳失去平衡,脏腑功能受损,或某些营养不足,或某些营养过剩等不良后果。所以应当纠正偏食的不良习惯。

第三节合理利用

合理利用食物是食物应用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在日常膳食或食疗中,合理利用食物主要有合理选择食物、合理烹调加工、采用适当的食品类型等方面。

合理选择食物是合理利用中的首要问题。如果食物种类选择得当,又具有相应的食疗性能,加之搭配合理,就能符合人体健康的需要,同时又能达到一定的治疗目的。反之,就可能对人体健康不利或引起某些疾病的发生,而达不到食疗的目的。例如心神不安之人,应选择养心安神的食物,如小麦、黄花菜、百合、莲子、大枣、猪心、鸡蛋、牡蛎肉等食物。

合理烹调加工食物也很重要,它可以减少食物中水谷精微——营养素的损失;同时通过合理烹调使食物增强其可食性,又易于为人体所消化吸收。如煮米饭时不宜淘米次数过多,不宜用力搓洗,水温不宜过高;煮饭时如有米汤,亦应食用。如蔬菜类食物则应取材新鲜,宜先洗后切,不宜用水浸泡,切后不宜久置,做菜时加入适当的佐料以增加食物的色香味;为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炒菜时宜急火快炒。能带皮吃的瓜果及蔬菜可不去皮。又如动物性食物一般难于消化,因此烹调时应烧熟,如老人、儿童食用时,宜煮烂,以利于消化吸收。如做面食应少用油炸,不加或少加碱、小苏打,尽量用酵母发面等。

此外,采用适当的食品类型也是必不可少的。如防治感冒宜采用辛味或芳香食物,用沸水浸泡即可;若煎水,不宜煎煮过久,以免香气挥发,失去解表功效。又如脾胃病往往采用粥食,以利于调理脾胃。若虚证宜补益,可采用补益类食物炖汤、蒸食、熬膏或浸酒等。总之,应根据生活习惯及疾病的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食品类型。

第四节食品的类型

食物中除干鲜果品和较少的蔬菜可以直接食用外,一般都必须根据患者口味和食疗的需要,确定食品的用法,制成不同的食品类型以供食用。食疗食品的类型繁多,常用的有米饭、粥、汤羹、菜肴、汤剂、饮料(鲜汁)、酒剂、散剂、蜜膏(蜜饯)、糖果等。

一、米饭

以粳米、糯米为主,加入其他食物或药物,如大枣、龙眼肉、山药、党参等,经蒸煮而成。

一般主要具有补气益脾或养血的作用,如八宝饭、姜汁牛肺糯米饭、参枣米饭等。

二、粥

以粳米、糯米、粟米等粮食为主,或酌加其他食物或药物,加水煮成半流质状(稀粥)。若加人的食物或药物不宜同煮,可先煎取汁或绞取汁液,再与粮食同煮。粥可加入糖或盐、油脂、味精等调味。粥食的适应范围较广,内、外、妇、儿各科均宜。例如暑天人们常食绿豆粥或荷叶粥防暑,患病后可食粥进行调理,如神仙粥、菊花粥等。

三、汤羹

汤羹是菜肴的一种形式。以肉、蛋、奶、鱼、银耳等食物为主,或适当配入其他药物,经煎煮或熬炖等方法烹制而成。在制作时可根据食物的滋味、性能加入适量的糖或盐、酱油、姜、椒等佐料。在食疗中汤羹主要起补益滋养作用,如银耳羹、龙眼莲子羹可养阴润肺,佛手阿胶羹舒肝养血柔肝。

四、菜肴

所用食物十分广泛,如蔬菜、肉类、禽蛋、鱼、虾等。品种繁多,制作方法多样,如凉拌、蒸、炒、卤、炖、烧等方法。制作菜肴时一般都要加人适量的调味品,如姜、葱、蒜、辣椒、花椒、胡椒、芥末、盐、酱、醋、酒、糖等。作为食疗菜肴。除一般作正餐外,还应针对不同的食疗目的合理选择与搭配食物(包括调味品),使其菜肴不仅色香味俱佳,而且功能协调统一。一般肉类、鱼类、禽蛋类皆为血肉有情之品,以其为原料制作的菜肴偏于补益,蔬菜类菜肴多能清热泻火、通利二便。

五、汤剂

以食物或药物加水一同煎煮,滤取煎液而成。加水要适量,除气味薄、不宜长时间煎煮的食物外,一般要煎煮2~3次,将分别滤取的煎液混匀,分2~3次饮用。如赤小豆鲤鱼汤、当归生姜羊肉汤等。

六、饮料(鲜汁)

一般用酸甜或清香、微苦之类的食物、茶料,或添加药物,加用清水煮沸或用沸水浸泡等法制成。供饮用或代茶饮。新鲜、多汁、可口的植物果实、茎叶或块根,亦可切碎或捣烂,用洁净纱布包裹,用力绞取汁液。趁新鲜饮用。有时可加适量蜜、糖或酒。除冷饮外,也可温服。另有速溶饮料,一般是以食物(或加入药物)经煎煮、去渣、浓缩,加入干燥糖粉制成干燥颗粒状散剂,临用时用沸水冲化饮用。鲜汁、饮料类主要有清热除烦、生津止渴、利尿等功效。如芹菜汁、大蓟速溶饮等。

七、酒剂

一般是将食物或药物用白酒或黄酒冷浸或加热浸渍,制成澄明液体。也有用糯米等与其他食物或药物同煮,加酒曲发酵制成,即米酒。食疗性饮用酒,以含乙醇量在5~10度为好。酒是药食两用之品,有散寒、活血、温胃、助药力之功,因加用食物或药物的不同,其作用更是多方面的。如加枸杞子可补肝肾;加木瓜可强筋壮骨、追风除湿等。如苡仁芡实酒、桑椹米酒等。

八、散剂

是将食物晒干或烘干、炒脆后,研磨成细粉末。一般选用谷物、干果之类的食物,也可加入适宜的药物,用沸水冲调成糊状,加糖或盐等调味食用。不适口者,以温开水或米饮(米汤)送服。散剂食用方便,如枸杞疰夏茶、瓜蒌薤白茶、橘皮内金散等。

九、蜜膏(蜜饯)

蜜膏一般选取滋养性食物加水煎煮,取汁液浓缩至一定稠度,然后加入炼制过的蜂蜜或白糖、冰糖,再浓缩至呈半固体状。食用时用沸水化服。蜜膏主要具有滋养润燥作用,如桑椹地黄膏、羊髓蜜膏均可滋补肝肾。

蜜饯一般选用水果或瓜菜等,加水或药液适量煎煮,待水或药液将煮干时,加入多量蜂蜜或

砂糖,以小火煮透,收汁即成。蜜饯味道甜美,可直接食用,也可切片作浸泡剂饮用。因配伍的不同,作用各异,但一般具有滋养、和胃、润燥生津的功效。如柿干桂圆蜜饯、糖渍龙眼等。

十、糖果

以白糖、红糖、饴糖等为主要原料,经过加水熬炼至较稠厚时,再掺入其他食物的汁液、浸膏或粗粉,搅拌均匀,再继续熬至挑起细丝状而不粘手为止,待冷将糖分割成块状。也可用制熟的食物与熬炼好的糖混合加工而成。糖果可嚼食或含化。其作用也较广泛,如薄荷糖可清热润燥利咽,杏仁芝麻糖能润肠通便。

除以上常用的剂型之外,还有糕点、面条、包子等多种形式。因此在具体运用时,应根据病证的需要,结合患者的饮食习惯,灵活掌握。

第五节饮食禁忌

饮食禁忌简称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主要有疾病中的饮食禁忌和妊娠、产后饮食禁忌。

一、病中饮食禁忌

在疾病过程中因进食某些食物会影响药效和疾病的治愈,所以应特别加以注意避免食用。一般说来,在服药期间,凡属生冷、粘腻、腥臭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均应避免食用,不同的疾病又有不同的饮食禁忌,如脾胃虚寒、泄泻腹痛者,服温中散寒药时当忌食生冷瓜果和寒凉、腥臭、粘滑的食物;失眠病人服安神药时,应避免喝浓茶、咖啡之类兴奋刺激性饮食;阳虚寒盛者忌生冷、寒凉的食物;阴虚、热盛者忌辛燥动火之品;水肿病人忌咸食,消渴病人忌糖;阳证、疮疡、风疹、癣疥等忌食辛辣香燥等食物。

此外,疾病初愈“胃气未复”,不宜进食油腻厚味食物,而宜以粥食调养。《黄帝内经》还特别指出:“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均应加以注意。

总之,病中所进食物须有助于药效的发挥,有利于疾病早日治愈;忌食与药物性能相反、与疾病不相宜的食物。正如《金匮要略》中说:“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宜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便是此理。”

二、妊娠、产后饮食禁忌

妊娠、产后因为孕育胎儿或哺乳等特殊生情况,因此饮食禁忌有着特殊意义。

妊娠期因脏腑经络之血,皆注于冲任以养胎,故此时全身处于阴血偏虚,阳气偏盛的状态。因此妊娠期应避免食用酒、干姜、桂皮、胡椒、辣椒、狗肉等辛温燥火的食物,以免伤阴耗液和影响胎孕。妊娠恶阻还应避免食用有腥臭味和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此外,还可根据孕妇的饮食嗜好选择食物。同时要注意饮食营养。妊娠后期,由于胎儿逐渐长大,影响气机升降,易成气滞,故应少食胀气及收涩食物,如芋艿、番薯、石榴等。

产后常常亡血伤阴、瘀血内停,多虚多瘀;同时还要化生乳汁以养婴儿。因此,产后饮食应饥饱均匀,宜进食营养丰富,易于消化食物;慎食辛燥伤阴、寒凉酸收的食物。生凉瓜果之类亦不相宜,正如《饮膳正要》说:“母勿太饱乳之,母勿太饥乳之,母勿太寒乳之,母无太热乳之……乳母忌食寒凉发病之物。”

三、食物的禁忌

由于不同的发物具有不同的性质和适用范围,以及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疾病对食疗的要求也不同,因此,有些食物在具体使用的,既有其适宜于食疗的一面,同时,又有其不适宜的一面,

这就是食物的禁忌。食物禁忌的主要内容有配伍禁忌、发物禁忌、妊娠禁忌、疾病禁忌等。此外,还有忌生冷、忌暴饮暴食等禁忌的内容。

(一)配伍禁忌

配伍禁忌是指两种食物在配伍使用时,可降低食物的食疗效果,甚至对人体产生有害的影响,俗称“食物相克”。食物配伍禁忌主要有相恶和相反两种情况,它是前人在长期饮食保健实践中观察和总结出来的,对指导膳食配方具有重要意义。如:猪肉反乌梅、桔梗(《本草纲目》);狗肉恶葱(《本草备要》);螃蟹忌柿、荆芥(《本草纲目》);羊肉忌南瓜(《随息居饮食谱》);鳖肉忌苋菜、鸡蛋(《本草备要》);茯苓忌醋(《药性论》);葱忌蜂蜜(《千金方·食治》);人参恶黑豆(《药对》)、忌山楂(《得配本草》)、忌萝卜、茶叶等。以上配伍禁忌在膳食配方时应避免或禁止同用。

近代科学研究也证实了食物之间存在着配伍上的禁忌。如胡萝卜、黄瓜等食物含有分解维生素C的酶,不宜与白萝卜、旱芹等含维生素C的食物配伍使用;牛奶等含钙丰富的食物不宜与菠菜等含草酸钙较多的食物配伍使用。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历代文献中某些食物配伍禁忌的内容还带有偶然性或偏面性,尚需进一步实践和研究。

(二)发物禁忌

所谓发物是指诱发疾病的食物,亦称食物过敏。因此,发物禁忌在饮食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在通常情况下,发物也是食物,适量的食用对大多数人不会产生副作用或引起不适,但对某些具有过敏体质(不论年龄大小、性别)以及与其相关的某些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

发物的范围很广,在日常生活中,属于发物的食物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几类。

海腥类:主要有带鱼、黄鱼、鲳鱼、蚌肉、虾、螃蟹等水产品。这类食品大多数咸寒而腥,对于体质过敏者,易诱导过敏性疾病发作,如哮喘、荨麻疹等。同时,也易催发疮疡肿毒等皮肤疾病。

食用菌类:主要有磨菇、香菇等。这类食物多为高蛋白食品,过食易触发肝阳头痛、肝风眩晕等宿疾。此外,有皮肤宿疾者,食之也多易复发。

蔬菜类:主要有竹笋、芥菜、菠菜等。这类食物易诱发皮肤疮疡肿毒。

禽畜类:主要有公鸡、鸡头、猪头肉、鹅肉、鸡翅、鸡爪等。这类食物食之易动风升阳,触发肝阳头痛、肝风眩晕等宿疾。此外,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等。

果品类:主要有桃子、杏等。前人曾指出,桃多食生热,易发痈、疮、疟、痢、虫疳诸患;杏多食易生痈疖、伤筋骨。

另外,由于个体的差异,过敏原不一,有些人对花生、蚕豆、豌豆、花粉也有过敏反应。现代临床研究还证实,忌食发物在外科手术后减少创口感染和促进创口愈合上也具有重要意义。

发物能诱发或加重某些疾病,但另一方面,由于发物具有催发或透发作用,食疗上还用于治疗某些疾病,如麻疹初期,疹透不畅,食用蘑菇、竹笋等发物,可起到助其透发,缩短病程的作用。另外,还可用芫荽煮水饮服,并以热汤蒸洗无疹处,可助透疹。又如多食海腥发物以催发牛痘等,都是利用发物具有透发作用。

第四章食疗的基本原则

整体观和辩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显著特点,是临床思维的基本原则。建立在中医药理论基础上的食疗学,遵循整体观和辨证施食的原则。

第一节食疗的整体观

整体观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与自然环境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食疗时,应注意协调人体内部、人体与自然环境间的相互关系,保持、稳定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

一、调整阴阳

机体阴阳双方的协调统一,维系着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疾病的发生和演变,归根结底是阴阳的相对平衡受到破坏。“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阴虚则热”,“阳虚则寒”是疾病的基本病机。食疗采用补偏救弊,损有余补不足的方法,目的在调整阴阳,恢复机体阴阳的动态平衡。如阳热亢盛易于耗伤阴液的病证,食疗采用清热保津法,选食五汁饮、芹菜粥、绿豆粥等,是泻阳以和阴。如阳虚不能制阴,阴寒偏盛的病证,食疗采用温经散寒法,选食当归生姜羊肉汤、胡桃仁炒韭菜、羊肉羹等,是补阳以制阴。食疗总是围绕调整阴阳,维系阴阳平衡而合理配制膳食。

二、协调脏腑

脏腑之间,脏腑与躯体之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脏腑病变可以反映到躯体某一局部,局部病变可以体现某一脏腑病变。一个脏腑发生病变,会影响其它脏腑的功能。食疗时应协调脏腑之间、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恢复机体相互间的生理平衡。如视物昏花的病证,为肝血不足表现于目,食疗采用滋补肝肾法,选食猪肝炒枸杞苗、猪肝羹等;口舌生疮的病证,为心胃火旺反映于口舌,食疗采用清心泻火法,选食灯芯粥、竹叶芦根茶等,都是协调脏腑,统一整体与局部关系的例证。又如肺的病变,可能是本脏受邪发病,亦可能是它脏病变所致。肺本脏为病,食疗应宣肺降逆,选食姜糖饮等;因肝火亢盛,木火刑金者,应泻肝火为主,选食菊花茼蒿饮等;因脾虚生痰,痰湿壅肺者,应健脾燥湿为主,选食枳术饭等;肾阴虚不能滋肺者,应滋肾润肺为主,选食百合枸杞羹等。头痛耳鸣、面红目赤,烦躁易怒,肝阳上亢的病证,既可食菊花饮、芹菜粥等以清肝潜阳;也可食山药粥、益脾饼等预护中土,以免木旺克脾;又可食桑椹膏、猪肾羹等滋肾水以涵肝木;或食竹叶粥、灯芯饮等泻心火,以达实则泻其子的目的。同样,其它脏腑的病变,也可根据脏腑间的相互关系,选择适当的食物以协调它们之间的平衡,以收到不同程度的食疗效果。

三、适应气候

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均产生一定的影响。故应用食物疗法时,应注意气候特点。春季气候转温,万物生发,机体以肝主疏泄为特征,饮食应以补肝疏散为主,可选食韭菜炒猪肝、桑菊薄荷饮等;夏季炎热酷暑,万物蒸荣,腠理开泄,机体以心喜凉为特征,饮食应消暑生津为主,可选食绿豆粥、荷叶粥等;秋季凉爽干燥,万物肃杀,机体以肺主收敛为特征,饮食应平补润肺,可选食柿饼、银耳羹等;冬季气候寒冷,万物收藏,机体以肾脏阳气内藏为特征,饮食应补肾温阳,如选食羊肉羹、狗肉汤等。对于疾病辨证施食时,也应注意季节气候特点。如春夏感冒,应选食桑菊薄荷饮、荷叶粥等辛凉食品;秋冬感冒,又应选食生姜红糖茶、葱豉粥等辛温解表食品,所以食疗应适应气候,因时制宜。四、照顾地域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由于地势高低、气候条件及生活习惯各异,人的生理活动和病变特点也不尽相同,所以进行食疗时,应照顾不同的地域分别配制膳食。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气候温暖潮湿,居民易感湿热,宜食清淡除湿的食物;西北高原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居民易受寒伤燥,宜食温阳散寒或生津润燥的食物。又如感冒病,在西北宜用葱豉粥、姜糖苏叶饮等解表,在东南地区宜选食干葛粥、桑菊薄荷饮等解表。各地区口味习惯不同,如山西、陕西多喜吃酸;云贵川湘等喜欢辛辣;江浙等地则喜吃甜咸味;东北、华北各地又喜吃咸与辛辣;沿海居民喜吃海味,西北居民喜吃乳酪等,在选择食物配料和调味时应予以兼顾。五、因人制宜

人们的生理特征,气血盛衰是随年龄而变化的,食疗应根据年龄特征而配制膳食。儿童生机旺盛,稚阴稚阳,易伤食罹虫,饮食应健脾消食,选食山药粥、蜜饯山楂等,慎食温热峻补食物。老年人生机减退,气血不足,阴阳渐衰,饮食宜易消化而补益,如选食琼玉膏、羊脏羹等,慎食难于消化及寒凉等食物。体质的差异,使膳食有宜凉宜温,宜补不宜补的不同。阳盛阴虚之体,饮食宜凉,宜食养阴食品,如银耳羹、法制黑豆、羊髓膏等,慎食温热补阳

食物。阳虚阴盛之体,饮食宜温,宜食补阳食物,如羊肉羹、狗肉汤等,慎食寒凉伤阳食物。气虚之体食宜补气,如人参粥、益脾饼等。血虚之体食宜补血,如玉灵膏、当归生姜羊肉汤等。性别的不同,男女生理各有特点,配制膳食时应注意男女的区别。妇女有经孕产乳,屡伤于血,血偏不足而气偏有余,平时应食以补血为主的膳食。在经期、妊娠期宜食鸡子羹、阿胶糯米粥等养血补肾食物,慎食苋菜粥、当归生姜羊肉汤等滑利动血食物。如因脾虚白带过多,宜食山药粥、益脾饼等健脾除湿的食物。产后应考虑气血亏虚及乳汁不足等,宜选食归参鳝鱼羹、归参炖母鸡、葱炖猪蹄等益气血、通乳汁的食物。

第二节辨证施食

辨证论治认为,疾病是动态变化的,随着病因、体质、气候等因素的变化,一种病可能出现不同的证,不同的病可能出现相同的证。根据不同病证的需要而分别配制膳食的原则,称为辨证施食。

一、同病异食

指相同的疾病,因证的不同而食用不同的饮食。如胃脘痛,因病因、体质、生活环境、治疗经过的不同,可表现为不相同的证,选择的膳食也就有区别,饮食所伤,应食山楂糕、萝卜粥等以消食和胃;寒伤胃阳,应食高良姜粥、豆蔻鸡等温胃止痛;肝气犯胃,应食梅花粥、饮佛手酒、玫瑰花茶等疏肝和胃;脾胃虚寒,宜食鲫鱼羹、大麦汤等健脾温胃;胃阴不足,宜食沙参粥、益胃汤等养阴益胃。又如麻疹,系小儿感受麻毒后的常见传染病,随着病理的演变经过,出现初、中、末三期不同证的变化,饮食也应辨证配制。初期证见麻疹未透,宜食干葛粥等发表透疹;中期证见肺热壅盛,宜食石膏粥等清热解毒;后期余热未尽,肺胃阴伤证,宜饮甘蔗茅根汁等养阴清热。

二、异病同食

指不同的疾病,如果出现相同的证,可选食相同的饮食。如患久泻、脱肛、便血、崩漏、子宫下垂等,这些不同疾病,在各自发展过程中,可出现同一病理过程,表现为相同的中气下陷证,就都可选食参苓粥、归芪鸡等升提中气的饮食。

同病异食与异病同食,是辨证论治在食疗学上的体现,它们都是根据疾病的本质,有针对性地选择饮食,故辨证施食是提高食疗效果的基本原则。

第五章主要食疗法则

选择具有不同功能的食物,或通过食物与中药配伍,经过烹调加工,可以制成体现中医汗下温清等不同法则的饮食。食物的性能有一定范围,主要食疗法则有补气益脾法、补血滋阴法、补肾益精法和益胃生津法。

第一节补气益脾法

补气益脾法是补气法与健脾法的总称。补气法具有补肺气、益脾气、增强脏腑功能、强壮体质等作用,适用于气虚体质和气虚证病人。益脾法具有健脾除湿、益气升陷等功能,适用于脾虚体质或表现为脾虚证的病人。

一、补益肺气法选用补益肺气的食物,或补益肺气的中药与食物配伍,经烹调加工制成饮食,治疗肺气虚证的方法,称为补益肺气法。如选用大枣、饴糖、蜂蜜、鸡肉和人参、党参、黄芪,制成补虚正气粥、芪参糖等,用于肺虚气弱,喘息短气,语声低怯,易感冒汗出等症。

二、补益脾气法选用补益脾气的食物,或补益脾气的中药与食物配伍,经烹调加工制成饮

食,治疗脾虚症的方法,称为补益脾气法。如选用糯米、大枣、猪肚、鸡肉、鹌鹑和党参、白术、山药等,制成大枣粥、山药面等,用于脾虚,精神困顿,四肢无力,食少便溏等症。

三、健脾除湿法选用健脾除湿的食物,或健脾除湿的中药与食物配伍,经烹调加工制成饮食,治疗脾虚湿滞证的方法,称为健脾除湿法。如选用莲子、芡实、薏苡仁、赤小豆、扁豆、鲫鱼、鳝鱼和茯苓、白术等,制成莲子猪肚、赤小豆鲤鱼汤等,用于脾虚水湿不运,面浮身重,四肢肿满,肠鸣泄泻等症。

四、益气升陷法选用补益元气的食物,或补气升阳的中药与食物配伍,经烹调加工制成饮食,治疗气虚下陷证的方法,称为益气升陷法。如选用鸡肉、羊肉、鸽肉、鲫鱼、大枣、糯米和人参、党参、黄芪、升麻等,制成归芪鸡、人参粥等,用于气短声怯,大便滑泄,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崩漏带下等属中气下陷者。

五、益气摄血法选用益气摄血的食物,或益气摄血的中药与食物配伍,经烹调加工制成饮食,治疗气不摄血证的方法,称为益气摄血法。如选用花生、大枣、龙眼肉、鳝鱼、墨鱼和黄芪、三七等,制成花生红枣糖、归芪鸡等,用于气不摄血的吐血、便血、崩漏等症。

第二节补血滋阴法

补血滋阴法是补血法与滋阴法的总称。补血法具有增强生血功能,补充血液不足,和补心养肝、濡养身体等功能,适用于营血生化不足,久病血虚及各种失血后之血虚证。滋阴法具有滋补阴液、濡养筋骨、涵敛阳气等功能,适用于阴虚体质或热病久病后阴液不足的病人。一、益气生血法选用具有益气生血的食物,或补气养血中药与食物配伍,经烹调加工制成饮食,治疗气血两虚证的方法,称为益气生血法。如选用胡萝卜、菠菜、花生、大枣、龙眼肉、鸡肉、猪肝、羊肉和黄芪、当归等,制成归参鳝鱼羹、济生当归羊肉汤等,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胱白、爪甲无华,眩晕心悸等症。

二、补血养心法选用补血养心安神的食物,或具补血养心的中药与食物配伍,经烹调加工制成饮食,治疗血不养心证的方法,称为补血养心法。如选用龙眼肉、荔枝、大枣、葡萄、猪心、鸡肉和人参、当归、酸枣仁、茯苓等,制成玉灵膏、蜜饯姜枣龙眼、归参炖猪心等,用于心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等症。

三、补血养肝法选用补血养肝的食物,或补血养肝的中药与食物配伍,经烹调加工制成饮食,治疗肝血不足证的方法,称为补血养肝法。如选用胡萝卜、菠菜、猪肝、鸡肝和枸杞、桑椹、何首乌、当归等,制成猪肝炒枸杞苗、枸杞当归葡萄酒等,用于肝血亏虚,视物昏花,眩晕胁痛,惊惕肉,手足麻木等症。

四、滋阴熄风法选用滋养肝阴、平肝熄风的食物,或滋阴熄风的中药与食物配伍,经烹调加工制成饮食,治疗阴虚风动证的方法,称为滋阴熄风法。如选用桑椹、黑豆、鳖肉、牡蛎肉、鸡子黄和龟板、鳖甲、白芍等,制成小定风珠羹、阿胶鸡子黄汤等,用于肝阴不足,虚风内动的手足蠕动,筋脉拘急,头目眩晕等症。

五、滋阴清热法选用滋阴清热的食物,或滋阴清热的中药与食物配伍,经烹调加工制成饮食,治疗阴虚阳盛证的方法,称为滋阴清热法。如选用梨、藕、龟肉、鳖肉、牛乳、鸡子黄和生地黄、龟板、枸杞、桑椹等,制成生地鸡、清炖乌鱼、百合枸杞鸡蛋汤等,用于阴虚火盛,五心烦热,骨蒸潮热,盗汗颧红等症。

第三节补肾益精法

补肾益精法具有补肾气、充元阳、填精髓、强筋骨等功能,适用于肾气不足,精髓亏虚所致发育迟缓,早衰或遗精不育等症。

一、补肾滋阴法选用补肾滋阴的食物,或补肾滋阴的中药与食物配伍,经烹调加工制成饮食,治疗肾阴不足,精血亏虚证的方法,称为补肾滋阴法。如选用芝麻、黑豆、枸杞、桑椹、牛乳、猪肾等,制成枸杞炒腰花、双耳羹、法制黑豆等,用于肾虚亏损,眩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消渴遗精等症。

二、温补肾气法选用温补肾气的食物,或温补肾气的中药与食物配伍,经烹调加工制成饮食,治疗肾气虚弱证的方法,称为温补肾气法。如选用胡桃仁、栗子、韭菜、豇豆、狗肉、麻雀肉和肉苁蓉、淫羊藿、附子等,制成胡桃仁炒韭菜、狗肉汤等,用于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夜尿清长,阳痿遗精等证。

三、填精补髓法选用填精补髓的食物,或补肾益精的中药与食物配伍,经烹调加工制成饮食,治疗精髓不足证的方法,称为填精补髓法。如选用芝麻、黑豆、龟肉、海参、淡菜、猪脊髓、羊脊髓和肉苁蓉、鹿茸、枸杞等,制成羊髓膏、圣济猪肾羹等,用于肾精亏虚,腰脊酸痛,足膝痿软,须发早白,虚羸少气,发育迟缓等症。

第四节益胃生津法

益胃生津法是益胃生法律与润燥生津法的总称。益胃生津法具有益胃阴、生津液的功能,适用于津液不足,消渴口干,便秘等症;润燥生津法具有润肺燥、生津液的功能,适用于肺燥津伤,咳嗽咽干等症。

一、益胃生津法选用养胃阴、生津液的食物,或益阴生津的中药与食物配伍,经烹调加工制成饮食,治疗胃阴虚亏,或津枯肠燥的方法,称为益胃生津法。如选用梨、甘蔗、荸荠、藕、牛乳、芝麻、蜂蜜或麦冬、石斛等,制成五汁饮、益胃汤等,用于胃阴不足,口渴口燥,咽干,大便燥结等症。

二、润燥生津法选用润燥生津、滋养肺阴的食物,或清燥润肺的中药与食物配伍,经烹调加工制成饮食,治疗阴虚肺燥证的方法,称为润燥生津法。如选用梨、百合、藕、荸荠、柿、枇杷、蜂蜜、冰糖、猪肺、牛乳和沙参、麦冬等,制成雪羹汤、蜜饯雪梨、银耳百合羹等,用于肺燥阴伤,鼻干,因喉干痛,无咳无痰,或痰中带血,以及肌肤干燥等症。

第六章饮食卫生

祖国医学很重视饮食卫生。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

一、饮食有节饮食应以适量为宜,要有节制。每天的饮食要有一定的次数,一定的时间间隔和一定的数量、质量。一日三餐要有良好的饮食习惯,我国民间有“早饭要吃好,午饭要吃饱,晚饭要吃少”的说法,是有其科学性的。若暴饮暴食则摄入量过多,超过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以致饮食积滞,损伤脾胃,出现脘腹胀满、厌食、吐泻等症。《素问·痹论》所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正是这个道理。只有定量定时进餐、饥饱适度,才有利于脾胃的运化,有利于饮食的消化、吸收。再则进食过多、营养过剩,也会引起疾病。《寿世保元》说:“恣口腹之欲,极滋味之养,穷饮食之乐,虽肌体充腴,容色悦泽,而酷烈之气内蚀脏腑,精神虚矣。”肥胖和心血管疾病正是这种原因所导致的实例。又如《饮膳正要》说:“善养性者,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太过。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也是不可忽视的。

二、清洁卫生食物应干净、新鲜、无毒、无害才符合卫生要求。《金匮要略》早就指出:“秽饭、馁肉、臭鱼,食之皆伤人。”“肉中有朱点者,不可食之。”推而广之,凡陈腐、变质,或经苍蝇、老鼠、毒物、病菌污染及感染寄生虫等的食品,均应禁止食用。本身含有毒素的食物,如发芽的土豆、有毒的磨菇、及未经合理加工的河豚鱼、未制熟的白果等均不能食用。若误食不仅会致病伤人,而且还有中毒致死的危险。此外,有极少数的食物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如白果、波罗蜜、四季豆应注意食用方法及烹调方法,避免产生不良反应。

为了保证食物的卫生,防止食物的污染变质,首先应注意选购新鲜食物;同时注意食物的贮存,且不宜贮备过久,以防变质。食用时应洗净。多数食物均宜熟食,经蒸、煮、烤等法后,以达到消毒灭菌的效果,也有利于消化。食具的清洁消毒也是饮食卫生中十分重要的问题。此外,饮食时保持精神愉快,饮食后宜作适当的活动,也值得注意。

第七章食物类别及性能

食物种类多,据中医学传统分类方法可有两种分法:一种以食物的品种归类,如粮食类、蔬菜类、瓜果类、畜类、禽类、水产类、调味类等;一种以食物的性能归类,如辛辣类、发物类、生冷类、补益类等。

各类食物均有各自不同的性能,而食物性能归类中,又包含着各种食品,如蔬菜中有发物(笋、菇)、生冷(荸荠);发物类中有蔬菜、水产、禽类(鹅),故书上说“两者必须互参”,两种分法都掌握好,这样看食物较全面。

第一节从食物品种归类

一、粮食类(五谷类)

《素问·脏器法时论》:“五谷”: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

“五谷”——黍(黍米)、麦(大麦)、稷(高梁)、谷(糯米)、豆(黑豆,马科豆)

《三字经》:“六谷”——“稻粱菽(豆的总称),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粮食主要类型。

稻——粳米、糯米、籼米

麦——小麦、大麦、燕麦、黑麦、荞麦等

其他杂粮——小米、高梁、玉米、薏苡仁等

豆类——黄豆、黑豆、赤豆、蚕豆、豌豆、绿豆、白扁豆、豇豆等

米、麦为主粮,小米、高粱为辅。因地区不同、习惯不同,南方与北方各有所异。

粮食类多为植物种仁,富含碳水化合物70%以上、蛋白质7~12%、B族维生素(硫胺素、尼克酸的重要来源)、脂肪较低2%、无机盐也较少0.5~3%。是供给热能的最主要、最经济的来源。我国居民的饮食中65%的热能和50%左右的蛋白质来自谷类,占重要地位。

粮食中大多性味甘平。少数偏温(糯米)或偏凉(荞麦、薏苡仁)。功效:补益脾胃、强壮益气。

1、米,分粳米、糯米、灿米三种。

具补气,益脾胃的功效。

(1)粳米,即大米。

性味:甘平。

功效:补气,益脾胃,除烦渴,止泻。

应用:饭、粥为我国、日、韩、东南亚人民主食。

①米多加水→粥

粥易消化,病后调理、消化功能差。

加入其他食物、药物。如红枣粥(健脾安神)、杞子粥(滋补肝肾——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视力减退、腰膝酸软、阳萎、遗精)、栗子粥、黄芪粥、黄精粥、首乌粥、熟地粥、皮蛋粥、人参粥。中药可选煎汤再倒入米中共煮。

②米再多加水,待水沸,上面浮起的膏油——米油、米汤

营养丰富,滋阴长力。

a.婴儿吐奶(属脾胃虚弱)-粳米炒焦(对虚寒证,尤其寒湿虚泻甚宜,可增米的温性),水煎服汁。

b.婴儿代乳

c.高热、食道癌晚期等当全流。

(2)糯米

性味:甘、温

功效:健脾,止泻作用强于大米。

应用:

①脾虚泄泻-糯米、淮山药共煮粥,熟后加白糖。

用逐水剂,泻而不止者,适宜用糯米。

②香血糯-补血

其色素沉积在表皮层,胚乳白色。除淀粉外,营养成分大多在胚芽和外膜中,故不能精细加工。铁比一般米高3倍,钙高3~5倍。质地细密,煮粥晶莹透亮。

禁忌:不能作主食,多食壅阻中焦,影响消化。在胃内结成团块,不易分散成糜。多尤其胃弱、老人、小孩不宜多食。

2、麦,分小麦、大麦、荞麦、燕麦、莜麦等。

功效:健脾助运。

(1)小麦

功效:补气健脾、养心、益肾、止泻。

应用:

①脏躁-神志不安,夜寐不宁或悲伤欲器、精神恍惚——《金匮》甘麦大枣汤。

②肠胃不固慢性泄泻-小麦面炒焦黄,温水调服,2次/日,1汤匙/次。

③浮小麦:——镇静止汗、生津、养心气。

——虚弱多汗、盗汗、口干、心烦、失眠。

(2)大麦

功效:与小麦相似,更能消渴除热,性更凉滑,做面无燥热,胜于小麦面。

应用:

①夏季以焦大麦泡水代茶,可清暑热。

②大麦含尿素囊,有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胃溃疡,亦可外,治疗化脓性创伤、顽固性溃疡。

③小麦、大麦成分大致相似,但大麦纤维多且质地粗。多用于酿啤酒、制麦芽糖。

麦芽——熟:健胃理气。生:疏肝理气、健胃、回奶(生、炒麦芽各30~50克)。

谷芽——健胃,增强食欲。

(3)荞麦、燕麦

功效:降胆固醇、降血脂。荞麦含油酸、亚油酸。

应用: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荞麦、燕麦及大麦均能制成麦片,是心脏病、高血病、糖尿病保健食品。

3、其他杂粮

(1)小米

功效:健脾和胃、安神。

应用:半夏秫米汤——胃失安和所致失眠,“胃不和则卧不安”。

营养上,小米>大米,富蛋白质、维生素B1、B2,热量也高于大米。

小米熬粥是产妇、婴幼儿、病人理想食品。

米油——营养极丰富,“可以代参汤”。

焖小米饭的锅粑,“黄金粉”——甘平、补中益气、健脾消食、止泻。

——脾虚久泻、小儿消化不良、食积腹痛。

(2)玉米

又名:玉蜀黍、棒子、苞米。

功效:补脾利水、降脂、降压。

应用:

①慢性肾炎水肿——利尿降压。

——玉米1份(玉米须更佳)、水3份,煎汤代茶。

②高血压、高血脂——玉米油烧菜(含多个不饱和键脂酸的油脂)或玉米须煎汤代茶。(对年龄轻而血胆固醇高者及预防冠心病效果好,预防65岁以上冠心病复发效果差。)

(3)薏苡仁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止泻。

应用:脾虚泄泻-薏苡仁为末,同粳米煮粥,日日食之。

按:药食两用,治腹泻用炒苡仁,其他均用生苡仁入药。

4、豆类

含蛋白质35~40%,胜过肉、蛋类含量,赖aa丰富,蛋aa少,与谷类互补。

多数性平。具补益气血,健脾和胃功效。多数豆还能化湿利尿,治疗水肿。

(1)黄豆(大豆)

功效:补气养血,健脾宽中。

应用:

豆类中营养价值最高。体虚贫血常食。

豆腐——生津润燥,清热解毒,催乳。

用于清火——肺热痰黄、咽痛、胃热口臭、便秘

小儿夏季发热不退,口渴多饮-豆腐500g、黄瓜250g,煮汤代茶。

黄豆芽——清热、祛疣

大豆中含棉子糖、水苏糖,易胀气,故豆制品不能吃多,否则不易消化,(莱菔子可解)。但发芽的黄豆芽中棉子糖、水苏糖在出芽时消失。且由于酶的作用,促使植酸降解,释放更多的P、Zn,胡萝卜素增2~3倍,核黄素增2~4倍,Vit B12增10倍,豆芽的叶子部分,VitC 大增。

(2)黑豆

功效:补肝肾阴血、明目、乌发、延衰。

应用:①头晕、耳鸣、须发早白、脱发。

——黑豆+制首乌+核桃仁各250g研粉,可加黑芝麻、糯米粉调味,用水冲服,每日1碗。

②肝炎:黑豆煮烂食。

(3)赤豆、蚕豆、豌豆

功效:都健脾祛湿利水作用。

应用:浮肿、尿少或肾炎水肿。

蚕豆衣——有消蛋白的作用——煮水喝。

新鲜蚕豆不壅气,老蚕豆多食腹胀。少数人“蚕豆病”,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症状为疲倦、头晕、恶心、肝脾肿大、红细胞明显减少、黄疸指数高。病因:体内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赤豆——脚气病,久病瘦人、减肥。

——赤小豆鲤鱼汤——肾病水肿、脚气、小便困难、肝硬化腹水、补体虚。

豌豆——利小便

(4)绿豆

功效:清暑热、解毒、降压、利水

应用:

①绿豆汤、绿豆粥-失眠、喉干、大便燥结、降暑热

②降血压、降血脂

绿豆芽:同黄豆芽。

(5)白扁豆

功效:健脾祛湿止泻

应用:急慢性肠炎,尤其慢性

急性肠炎——扁豆花煮水

扁豆应炒熟,高温下皂甙、蛋白质分解,否则有毒。

(6)豇豆

功效:健脾补肾止带

应用:白带、白浊。豇豆子30g,煎服。

按:豆类嘌呤多,痛风、血尿酸高者忌。为植物蛋白,肾衰少吃。

二、蔬菜类

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品种较多,取自植物,有生水中,如藕、茭白、荸荠,有陆地生。基本都是人工培植。少数野生,亦称野菜。

蔬菜含大量水份,补充人体所需维生素、无机盐的重要来源。

正常血PH值7.35~7.45。肉、蛋、鱼含蛋白质多,P、S多,代谢最终产物呈酸性,成酸性食品。蔬菜水果含大量K、Na、Ca、Mg,代谢最终产物呈碱性,成碱性食品。两类食物一定比例,机体酸碱平衡。酸性体质易患一些慢性病。

蔬菜大多性寒凉,以清热除烦,通利二便的作用为多见。

1、通便作用——菠菜、苋菜、芹菜、茼菜、韭菜、白菜。

2、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空心菜、野菜类:马兰头,马齿苋,刺儿菜(小蓟)、菊花脑。马齿苋:抗菌试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急性肠炎、菌痢、痔疮出血、产后子宫出血等。

野菜类是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好来源。

3、清热生津,化痰止咳——萝卜、藕、荸荠、百合

藕:熟用:健脾开胃,止泻固精。

生用:清热润肺,凉血行瘀。

五汁饮——太阳温病,口渴甚,吐白沫粘滞不快者——荸荠汁、梨汁、鲜芦根汁、麦冬汁、藕汁(或蔗汁),和匀,凉服或炖温服。

4、补气养血,抗癌,提高免疫功能——蕈类:香菇、蘑菇、猴头菇、金针菇。

(1)含香菇多糖,抗癌。

(2)蘑菇煮汤——白细胞减少症。

(3)猴头菇——消化道炎症:慢萎、慢浅、胃窦炎、溃疡、癌:胃痛、胃胀、嗳气、泛酸、便隐血。缓解。

5、性偏温,散寒健胃——韭、葱、蒜、姜、香菜、洋葱、辣椒

(1)韭菜壮阳——阳虚肾冷,腰膝冷痛——韭菜400g、胡桃肉(去皮)100g,用麻油炒。(2)大蒜

①抗菌消炎:含大蒜素、大蒜新素,制成口服胶囊、注射剂、灌肠剂——菌痢、肠炎、大叶性肺炎、萎缩性鼻炎——治阿米巴原虫、阴道滴虫、真菌、霉菌。

②降血脂。

③降血压。主要含甙类。

④抗动脉粥样硬化。含阿霍烯——抑制血小板聚集——冠心病

⑤抗肿瘤。含多种抗癌物质。

(3)洋葱

基本同大蒜降血压原理为含前列腺素A;血管扩张剂,降外周血管阻力。无抗动脉粥样硬

化作用。

(4)生姜——发表散寒,健脾止呕,解毒——感冒:姜汤。

嫩姜:做菜、酱菜老姜:入药

晨起口含生姜一片,醒脾开胃。

6、健脾益气,健运通便,降脂减肥——根茎类:山芋、土豆、山药。

(1)山芋

含丰富的膳食纤维(包括可溶性纤维素)和胶质等物质,促排便,防便秘,肠癌。

(2)山药

药食两用。

多种慢性疾病调补——慢性腹泻、食少体倦、虚劳咳嗽、急慢肾炎、糖尿病(含降糖成分,用于糖尿病时注意减主食,因山药含淀粉多。)。

(3)土豆

发芽的土豆有龙葵素。

健康人对蔬菜无选择性,一般绿叶蔬菜佳,其次黄色蔬菜(胡萝卜等),应经常食用。。

禁忌证:

1、过敏性体质或过敏性疾病,忌发物。

如香菜(气味)、笋、蘑菇(鲜)等。

2、有些蔬菜不利疾病:

如:尿路结石忌菠菜、茭白、苜蓿(草头)等草酸多的。

慢性腹泻,少吃芹菜、苋菜,以免加重。

三、瓜果类:

指一切水果,干果及蔬菜中的瓜类,包括黄瓜、蕃茄。

性多寒凉,多具有清热生津、解渴除烦,润燥化痰止咳、利水。——热证疾病,如高热、口渴多饮、目赤、牙痛、咽痛(扁桃体肿大)、小便黄赤灼痛、便秘等。

1、蔬菜中的瓜类:

丝瓜、冬瓜、黄瓜、苦瓜、蕃茄、南瓜。

(1)冬瓜——利水、消肿、减肥、美容,外用润肤白面。

(2)丝瓜——化痰止咳平喘(含皂甙),通络(——筋骨酸痛)。丝瓜汁:美容;丝瓜猪蹄汤——缺乳。

(3)黄瓜、苦瓜——清热解毒

黄瓜:——用于糖尿病,所含糖类不参加与体内糖代谢,不升血糖反而降。

——止渴生津

——减肥,美容。含丙醇二酸,使体内糖类物质不转脂肪,但不妨碍提供热量

苦瓜——含“多肽-P”,如胰岛素样作用。

(4)南瓜——温中,解毒,杀虫(南瓜子麻痹绦虫)

(5)蕃茄——生津止渴,补充VitC、VitA

2、水果类

(1)梨、枇杷——清热润肺,止咳、化痰。

梨:

①民间治感冒咳嗽、气管炎——梨顶端开盖,将籽挖空,放入川贝母粉和冰糖,盖好,隔水蒸熟,食用。——缓解病情,用于久咳不愈。

②梨膏糖以梨为主要原料,加化痰止咳中药、白糖、蜂蜜等熬成——慢性呼吸道疾病。

③生津润燥,保养咽喉——秋冬之交,常食用可保护嗓子。

枇杷:川贝枇杷膏。

(2)橘——理气开胃,润肺化痰,醒酒。

柑橘类:柠檬、橘、柑、橙、金橘等——大多理气、生津。

柑橘类维生素C含量高40mg/100g。

橘浑身是宝:橘皮:理气。络:调气通络——胁痛,神经痛。

叶:顺气。核:散结消肿——小叶增生,疝气。

注意事项:

①不能过多——风寒咳嗽、多痰者、小孩不能多吃,上火。

②不能过多——高胡萝卜素血症。

③吃前后1小时不喝牛奶,牛奶中蛋白质遇橘中果酸凝固沉湿,影响牛奶消化吸收。

④空腹不吃。桔中有机酸刺激胃壁。

(3)香蕉——润肠通便(因体积性润肠和增加胃肠蠕动,含大量果胶,吸收肠腔水分,使大便成形,比油脂剂更具效果)

——止泻(能吸附肠道内细菌和毒素,抑制肠内细菌,配合药物治肠道感染)。

(4)西瓜——清暑热,解渴,利水消肿。

西瓜霜——一切喉症。

(5)苹果

生吃——清热通便(纤维素比果汁多20倍),美容(汁能增血色素——皮肤红润,贫血)。熟吃——健脾止泻。(因含果胶和鞣酸,收敛。配饮红茶效果更佳。但病菌所致腹泻无效)。(6)葡萄——补气血,强筋骨,利小便,安胎,除烦止渴,美容。

——常吃健壮,耐风寒。

①血小板减少或粒细胞减少,葡萄酒10~15g,每日2~3次。

②葡萄酒含酒精8~12%,胃病其他酒不饮,葡萄酒可以,治慢性胃炎。含类黄酮抗氧化剂、血小板抑制剂,预防心血管疾病。

③葡萄干大部分营养保留,糖、Fe相对增加,妇、儿体弱贫血者有补益作用。

(7)桃、李、杏、柿——都能生津止渴。

不能多吃,损伤脾胃。

桃——生津润肠,活血消积。——经期、少女初潮后,未正常来潮引起痛经者尤佳,过食生冷。

注:多吃生热上火,温性,内热偏盛,易生疮疖的人不多吃。

柿——含大量柿胶酚、可溶性收敛剂、果胶,在胃酸下成不溶性硬块,小如枣核,滞留胃中难排,大如鸡蛋,称“胃柿石症”,胃溃疡者可致出血穿孔。勿空腹,勿多吃,勿同时吃酸性食物,不熟不吃。

(8)山楂——消食积,助消化,散瘀血——肉积,产后恶露不尽,小儿乳食停滞。

——现代医学发现降血脂,减肥(促进脂肪代谢)。

(9)猕猴桃——解热,止渴——抗癌。(与VitC有关。维生素C之王,100~400mg/100g)(10)椰子——清暑解渴,强心利尿,驱虫,乌发。

——充血性心力衰竭及水肿的配合治疗。驱姜片虫效好,服后第2天即可排虫。

3、干果类

(1)桂圆、荔枝、红枣

——性温。干品:补养气血。热证、阴虚者忌或少吃。

鲜者:味甜鲜美。

桂圆:

益心脾,补气血,安神——贫血、神经衰弱、心悸怔忡。

红枣:

——益脾胃——脾胃虚弱、倦怠乏力、血虚萎黄、神志不安

——红枣10-20枚,煎汤常服。

鲜荔枝、桂圆多吃鼻血,龈肿口痛。

(2)百合、杏仁——微凉,润肺止咳——肺结核久咳、干咳痰少。

百合——宁心安神,滋阴——心烦失眠。

甜杏仁——润肠通便——肠津枯燥之便秘。

(3)芝麻、核桃仁、松子仁

——性平,滋养肝肾,润燥通便。并能延衰、润肤。缓泻不伤正。

——阴血亏虚之便秘,尤适贫血、产后及老人。

黑芝麻——防须发早白

核桃仁——补肾温肺定喘——肾虚喘证,动则喘甚。

富含VitE,延衰,益脑神经。

松子仁——润肺止咳——肺结核,气管炎的干咳痰粘(肺燥咳嗽)

(4)白果、栗子、莲子、芡实。

——补益脾胃、补肾固精——慢性腹泻、尿频、带多、遗精、疲乏等症。

白果:

——敛肺定喘,缩尿止带——哮喘、白带、尿频、遗精。

应熟吃。多食易中毒。中间胚芽应去掉。

莲子——养心安神

(5)花生

——降胆固醇,润泽肌肤,止血(花生衣50倍)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生花生150g或炒180g,3次/日,连服一周。

瓜果生冷,肠胃功能不适,常胃痛腹胀、腹泻者、妇女经期、痛经少食。

四、畜类

主要的动物性食品,常吃的有猪、牛、羊、兔、狗、鹿、驴。

不仅含较高能量,较多的优质蛋白,丰富的脂类物质,足量而平衡的维生素B族和微量元素,而且味好,饱腹作用大,可利用率高。

但食用过多,易患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直肠癌、乳腺癌等。

功效:补气养血

平——猪

温热——羊、狗、鹿、牛

(寒冬用好。牛偏温,但不及羊、狗、鹿,一年四季均可用。)

凉——兔

对病人来说,要区别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的不同,再选食,感冒发热、肠胃有病、吐泻、胃痛时,少吃或不吃。

各类动物身上的各个部分均有其不同功能:

(1)皮

——润肤,润发。(含丰富胶原蛋白,占猪皮85%,有与水结合的能力。)

——制成胶——补血——阿胶、鹿角胶、猪皮(新阿胶)

(2)肥脂——润肠通便

脂肪(饱和)、胆固醇高,肥胖、高脂血症、胆疾、肝病、老年人心血管功能不好不用。(3)瘦肉——善补气血

羊肉——促进血液循环、御寒。(含左旋肉碱,能提高体力、耐力、抗疲劳。羊肉中含量最高,次牛肉。与中医认为羊、牛滋补一致。)

中医食疗学

中医食疗学 一、中医食疗的内容与特点 食疗,又称食治,即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通常认为,食物是为人体提供生长发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可食性物质。也就是说,食物最主要的是营养作用。其实不然,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能营养,而且还能疗疾祛病。如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可见,食物本身就具有“养”和“疗”二方面的作用。而中医则更重视食物在“养”和“治”方面的特性。 食疗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通过饮食达到调理身体,强壮体魄的目的。食疗文化源远流长,食疗是一种长远的养生行为。以前的人通过食疗调理身体,现在的人通过食疗减肥、护肤、护发。食疗是一种健康的健体之道。 二、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又称辨证施治。包括辨证和论治两个过程。 辨证即是认证、识证的过程。证是对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反映的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这一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证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疾病的本质。所谓辨证,就是根据四诊所收集的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两部分。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究其关系,辨证论治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是指导中医临床工作的基本原则。 中医临床认识和治疗疾病,既辨病又辨证,但主要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将重点放在“证”的区别上,通过辨证而进一步认识疾病。例如,感冒是一种疾病,临床可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等症状,但由于引发疾病的原因和机体反应性有所不同,又表现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等不同的证型。只有辨清了感冒属于何种证型,才能正确选择不同的治疗原则,分别采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或清暑祛湿解表等治疗方法给予适当的治疗。

中医食疗学1

中医食疗学 第一章绪论 1、中医食疗学: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食物的性能、配伍、制作和服法,以及食 物与健康的关系,并利用食物来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 2、“食疗“,又称”食养“、食治”。 第二章中医食疗学的发展史 1、中医食疗学的显著特点:(1)历史悠久,文献丰富; (2)独特的食养卫生学说; (3)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4)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 (5)防治并重,以防为主。 2、我国食疗已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3、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著的《饮膳正要》,是我国第一部有名的营养学专著。 第三章中医食疗学的理论基础 1、阴阳学说:机体阴阳双方的协调统一-----维系着------人体正常生理活动。 基本病机:“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阴虚则热”,“阳虚则寒”,饮食治疗利用食物的寒凉或温热之性来补偏救弊,泄气有余,不其不足,目的在于调整阴阳,恢复机体阴阳的动态平衡。 2、精气学说:精微物质化生为气,气则滋养脏腑,维持脏腑的各种功能。 中医认为,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 3、脏器互补理论:协调脏腑,脏器互补。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脏腑之间、脏腑与躯体之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脏腑病变可以通过经络反映到躯体表面某一部位,局部病变可以体现着某一脏腑病变。 一个脏腑发生病变会影响其他脏腑的功能。 动物脏器是“血肉有情之品”,能产生“同气相求”的效果,在防治疾病、调补虚损、强壮体质等方面有着药物不及的作用。 4、辨证施食观点:“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就是辨证论治观的体现。 传统的食疗原则:“证同食亦同”,“证异食亦异”----------------传统食疗原则 5、四气五味学说 四气:又称四性,即指寒、热、温、凉。 五味:即指辛、甘(淡)、酸(涩)、苦、咸。 辛味:“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行血、化湿、开胃的作用,多用于表征。 酸味:“能收能涩”,具有敛汗、止泻、涩精的作用。 6、食物禁忌原则:(1)病中禁忌; (2)配食禁忌; (3)药食禁忌(相反); (4)胎产禁忌; (5)时令禁忌; (6)质变腐烂禁忌; (7)偏食禁忌。(有必要的解释一下)各种性质食物禁忌: 生冷:脾胃虚寒腹泻患者所禁; 粘滑:脾虚纳呆或外感初起患者所禁;

(完整版)中医各家学说笔记重点整理(最终版)

总论: 一、伤寒学派始于晋唐,盛于明清。外感热病的辩证论治体系 1.宋金以前伤寒八大家:王叔和,孙思邈,韩祗和,朱肱,庞安时,许叔微,郭雍,成无己 方证同条,比类相附,“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美尼尔氏综合症 方证相应,有是证,用是方。 2.明清伤寒学派 错简重订派:方有执(首先提出)喻昌(喻嘉言)(大力倡导) 维护旧论派:张遂辰,张志聪,张锡驹,陈念祖(陈修园) 辩证论治派:柯琴,徐大椿(以方类证) 尤怡,钱潢(以法类证) 陈修园,包诚(分经审证) 二、医经学派:内经等经典著作为研究对象,重理论。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痤疮疡门开手第一方。 三、经方学派:重方药(秘方) 四、中西汇通派唐宗海(第一人) 五、河间学派刘完素寒凉派火热论 (为攻邪学派、丹溪学派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还是明清时期温病学派形成的先导) 荆山浮屠:罗知悌 六、易水学派张元素李杲 七、攻邪学派张从正“汗、吐、下” 八、丹溪学派养阴 九、温补学派 宋《局方》温燥 金朱丹溪寒凉降火———苦寒 明温补 清寒凉 十、温病学派温疫学派:吴有性,戴天章,余师愚。 温热学派:叶桂,吴瑭,薛雪,王士雄(温病四大家) 华佗145-208东汉末医家建安三神医(董奉,张仲景)“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1.麻沸散:羊踯躅茉莉花根当归菖蒲 2.五禽戏:运动养生(华佗对中医养生的最大贡献) 3.漆叶青黏散:黄精漆叶桑葚何首乌茅山术 《华佗神方》孙思邈著 整易麻药神方:川乌草乌胡茄子羊踯躅麻黄专为开取箭头时用,服之令人不痛。 外敷麻药神方:川乌尖草乌尖生南星生半夏胡椒蟾酥荜茇细辛专为施割症时,可治骨质增生“阳化气,阴成形”解麻药神方:人参生甘草陈皮半夏白薇菖蒲茯苓 神膏:乳香没药血竭儿茶三七冰片麝香 热加黄连,腐加轻粉,有水加龙骨,收口加珍珠、蟹黄,杖伤三七倍用。 孙思邈药王千金要方(把虚损分为五劳六极七伤)注重养生、医德。 对《伤寒论》的研究采用了“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的方法 “寻方之大意,不过三种。一则桂枝,一则麻黄,一则青龙” “以方类证”“三纲鼎立”之说 治疗经验 中风:1.伤风,太阳中风 2.关节不利,疼痛风寒湿痹乌头,天雄,附子 3.半身不遂,口僻,言语不利独活酒,牛膝酒 真中风风邪入中

智慧树中医食疗学单元测试答案及解析

第一章单元测试 1 【单选题】(1分) 名医孙思邈在《伤寒论·辨厥阴症脉症并治》中说:“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 2 【单选题】(1分) 食疗基于营养,成分容易被有机化,易于吸收,而药疗却有着复杂的药理过程,不易在机体同化。(√) 3 【单选题】(1分) 属阳的食物最大的特点是性温性热,味辛气重,药性向下,它们的主要功能是让身体内的阳气下降,所以,当人体内的阴气太盛,内寒太大之时,就可以用它来提升阳气,温经散寒。(×) 4 【单选题】(1分) 在《后汉书》的成书时代就有了药膳这一中医特有的剂型应用。(×) 5 【单选题】(1分)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并设“食治”专篇,指出:“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特别强调饮食的作用,说明饮食与心理调节的相关性。(√) 第二章单元测试 1 【单选题】(1分) 苹果、菠萝、葡萄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果汁性味比较平和;而蔬菜汁中常见的胡萝卜汁性味是不平和的。(×) 2 【单选题】(1分) 《千金食治》记载芹菜,味苦、酸、冷涩,无毒。益筋力,去伏热。(√) 3 【单选题】(1分) 韭菜口感辛辣、微酸,性味属辛辣。(×)

4 【单选题】(1分) 五菜指的是韭、薤、葵、葱、藿。(√) 5 【单选题】(1分) 五味之枣果肉味甘酸、性温,归肺、大肠经;具有润肺、止咳定喘、生津止渴的功效;可用于胃阴不足、口渴咽干等症。(×) 6 【单选题】(1分) 五畜之羊肉羊肉性温热,益气补虚,适合虚寒体质的。身体瘦弱、怕冷、吃凉东西后容易胃痛腹泻的人最适合吃羊肉。(√) 7 【单选题】(1分) “不时,不食”,就是说不是这个季节的食物不要去食用,所以我们在选用食材的时候应根据时节。(√) 8 【单选题】(1分) 在早春时节,适当吃些葱、生姜、蒜、韭菜、芥菜,不仅能消散阴寒,助春阳升发,而且其中所含的碱成分,还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 9 【单选题】(1分) 仲春春季中期,为天气变化较大之时,气温骤冷骤热,变化较大,饮食应以清淡为主。(×) 10 【单选题】(1分) 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应多食冷食。(×) 11 【单选题】(1分) 秋季饮食调养的首务为滋阴润燥。其次,饮食当多温少寒,并可适时进补。还应遵循“少辛增酸忌苦燥”的原则。(√) 12 【单选题】(1分) 冬天的日常膳食,可尽量多食些“肥甘厚味”的食品。(×)

药膳食疗信息化

药膳食疗信息系统数据分析与结构设计 张世强,张雷,陈里里 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重庆(400016) E-mail:math808543@https://www.360docs.net/doc/ca8533976.html, 摘要:在人类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的促进下,民众的自我保健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愈防复的全面预防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药膳食疗不再是属于专业人士的名词,而是随着平常老百姓的关注而走进了千家万户。 另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应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建立药膳食疗的数据库模型,为用户提供药膳,食疗的信息咨询,方便用户对照症状查找相关的药膳食疗配方。有了药膳食疗信息系统,没有药膳食疗相关知识的人们只要会一般的计算机操作,就能够自己掌握药膳食疗。本文阐述的药膳食疗系统包括三个模块。第一:药膳食疗信息收集,编辑,查询模块;第二:配餐服务模块,包括药膳食疗在餐饮行业的应用;第三:医疗服务模块,包括药膳食疗学在医疗行业的应用。论文运用数据库技术和面向对象技术对药膳食疗信息系统进行了建模与分析。 关键词:药膳食疗,数据库设计,ER图,数据流 1. 前言 药膳食疗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学在“医食同源”、“药食同用”这一思想 非常重视食物的养生与治疗作用,并由此发展成为中医药学的一个分支,即药膳食疗学[1] 。 唐代医家孙思邈通过丰富的临床经验,体会到食疗的重要,积极提倡食疗,说到:“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张仲景提到“药势偏有所助,令人脏气不平”,然而治病之根本在于调理人体偏盛或偏衰之气血阴阳,所以食疗在治病过程中也较重要。医师们需根据病患的具体情况使用合适的验方,并加以修改使其更适合患者。系统用于人们日常餐饮,主要提供给餐饮服务行业的各酒店、餐厅使用。系统提供选位、点菜、结算、统计等服务。数据库设计相应的表,以提供数据支持。数据库的资料必须按照人们的不同需求分类,以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2. 系统的需求设计 根据对药膳食疗的概述和药膳食疗信息系统功能的分析,一个标准的药膳食疗信息系统应该这样几大功能。如<图1>所示

中医食疗选修心得

一、谈谈你为什么选择《中医食疗学》这门课程?通过学习有哪些收获?并提出你对本门课程教学的意见或建议。 (1)“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由此受到启发。爷爷也从小就告诉我越是不好吃的东西越是健康,而我从小就挑食,家里做的菜只拣自己爱吃的。越是长大,就懂得长辈的话有道理。每天吃了什么,能明显地感觉到自己身体的变化。如果我们生病了,长期使用药物治病往往会产生各种副作用和依赖性,而食疗相对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而且食疗使用的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价格低廉,这是昂贵的医药费所无法比拟的;食物为药还具有无痛苦的优点,让我们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祛除病痛,避免了打针、吃药,甚至手术之苦。所谓食中有医,医中有食,幸福可以吃出来,健康可以吃出来,美丽可以吃出来。以前的人通过食疗调理身体,现今的人通过食疗减肥、护肤、护发。而体形偏胖的我就更迫切希望能通过健康的方法来减肥。中医食疗学也能够帮我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了解自身体质类型,根据自己的类型去安排每天的饮食,增强自身免疫力。 (2)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常识性的东西,更深刻地明白了中医食疗的优点,知道了如何通过个人体质的表现来判断体质类型。也记下了很多老师PPT上的食疗方子。不仅可以自己做了吃出健康,还能帮家里人改善身体条件。实在是再好不过的事了。我所知道的只是冰山一角,我有很迫切的愿望,去更多地掌握这一方面的知识,把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虽然我不是医学专业的学生,不懂医学,可是懂一点食疗后,也会多注意在饮食方面调理调理。 (3)可以创设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是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源泉,自我成就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最高的精神需求,其中自我表现欲是自我需求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表现欲是非常强烈的,可惜传统的课堂结构没有为我们提供自我表现的平台。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查找健康的食疗方案,讲解后,老师再指出其中的不足或是错误。这能让学生对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和老师改正过的方案更加深刻。 二、根据自己的体质,制定一个适宜的食疗方案。 A.个人体质表现:我体形偏胖,脸上皮肤比较油腻,毛孔粗大,有时候会长痘痘。容易疲乏,精神不振,运动一下就容易出汗,平常穿着不注意就容易感冒流鼻涕,一旦感冒就拖拖拉拉难以痊愈。平常吃东西偏好辣的,控制不住,容易口腔溃疡。喜欢暴饮暴食,肚子会特别胀,早晨起床经常会拉肚子。 B.体质类型:胃热湿阻型 C.食疗原则:清热祛湿 D.食疗方案: 1.茯苓饼:茯苓200克,面粉100克。将茯苓研成粉末,与面粉和水混合后做成饼,烙熟即成。经常食用,具有健脾化湿,养胃、适宜长期服用。 2.赤小豆粥:赤小豆30克,粳米50克。将赤小豆、粳米洗净、入锅,加清水煮至米烂成粥。每日2次,作早晚餐食用,久服可利水湿,健脾、减重。 3.海藻薏苡仁粥:海藻、昆布、甜杏仁各9克,薏苡仁30克。将海藻、昆布、甜杏仁加水适量煎煮,弃渣取汁液,再与薏苡仁煮粥食用,每日1次,3周为1个疗程。功效活血化瘀,消炎软坚,适用于痤疮。 4.枇杷叶膏:将鲜枇杷叶(洗净去毛)1000克,加水8000毫升,煎煮3小时后过滤去渣,再浓缩成膏,兑入蜂蜜适量混匀,贮存备用。每次吃10克~15克,每日2次。功效清解肺热,化痰止咳。适用于痤疮、酒糟鼻等。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酒类。

智慧树中医食疗学单元测试答案课件.doc知识讲解

智慧树中医食疗学单元测试答案课件.d o c

第一章单元测试 1 【单选题】(1 分) 名医孙思邈在《伤寒论·辨厥阴症脉症并治》中说:“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 2 【单选题】(1 分) 食疗基于营养,成分容易被有机化,易于吸收,而药疗却有着复杂的药理过程,不易在机体 同化。(√) 3 【单选题】(1 分) 属阳的食物最大的特点是性温性热,味辛气重,药性向下,它们的主要功能是让身体内的阳气下降,所以,当人体内的阴气太盛,内寒太大之时,就可以用它来提升阳气,温经散寒。 (×) 4 【单选题】(1 分) 在《后汉书》的成书时代就有了药膳这一中医特有的剂型应用。(×) 5 【单选题】(1 分)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并设“食治”专篇,指出:“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特别强调饮食的作用,说明饮食与心理调节的相 关性。(√) 第二章单元测试 1 【单选题】(1 分 ) 苹果、菠萝、葡萄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果汁性味比较平和;而蔬菜汁中常见的胡萝卜汁性味是不平和的。(×) 2 【单选题】(1 分 ) 《千金食治》记载芹菜,味苦、酸、冷涩,无毒。益筋力,去伏热。(√) 3 【单选题】(1 分 ) 韭菜口感辛辣、微酸,性味属辛辣。(×)

4 【单选题】(1 分 ) 五菜指的是韭、薤、葵、葱、藿。(√) 5 【单选题】(1 分 ) 五味之枣果肉味甘酸、性温,归肺、大肠经; 具有润肺、止咳定喘、生津止渴的功效; 可用于胃阴不足、口渴咽干等症。(×) 6 【单选题】(1 分 ) 五畜之羊肉羊肉性温热,益气补虚,适合虚寒体质的。身体瘦弱、怕冷、吃凉东西后容易胃 痛腹泻的人最适合吃羊肉。(√) 7 【单选题】(1 分 ) “不时,不食”,就是说不是这个季节的食物不要去食用,所以我们在选用食材的时候应根 据时节。(√) 8 【单选题】(1 分 ) 在早春时节,适当吃些葱、生姜、蒜、韭菜、芥菜,不仅能消散阴寒,助春阳升发,而且其 中所含的碱成分,还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 9 【单选题】(1 分 ) 仲春春季中期,为天气变化较大之时,气温骤冷骤热,变化较大,饮食应以清淡为主。(×) 10 【单选题】(1 分 ) 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应多食冷食。(×) 11 【单选题】(1 分 ) 秋季饮食调养的首务为滋阴润燥。其次,饮食当多温少寒,并可适时进补。还应遵循“少辛 增酸忌苦燥”的原则。(√) 12 【单选题】(1 分 ) 冬天的日常膳食,可尽量多食些“肥甘厚味”的食品。(×)

中医药膳学

上篇总论第一章药膳学的概念及发展简史第二章药膳的特点分类和应用原则第三章药膳学的基本理论第四章药膳制作的基本技能第一章药膳学的概念及发展简史第一节药膳的概念及内容一药膳的概念药膳是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调加工制成的食品进而言之药膳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人体健康状况和药食同源之理将适当的有药用功效的食品和适当的中药相配伍运用各种烹调技术制成具有一定色香味形和特定功效的食品它是既有食品作用又具有药品作用的美味佳肴它比普通食品更有营养保健和治疗作用它是中国传统的医药知识与食品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之目的的营养保健及治疗食品二药膳的意义和作用药膳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经数千年不断探索积累而成的独具特色的一门实用学科是中华民族的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药膳的作用一是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二是治疗疾病康复保健三是延年益寿美容抗衰第二节中国药膳发展简史一先秦两汉时期药膳发展情况在我国自文字出现以后甲骨文与金文中就已经有了药字与膳字药膳之词最早见于《后汉书·列女传》《周礼·天官》记载周朝宫廷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四科食医专司饮食营养卫生《内经》中记载了半夏粳米汤等6个药膳方《黄帝内经》特别强调了药治与食治相结合的重要毒药攻邪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益精气《神农本草经》中收载药物365 种其中药用食物就达50种左右包括有米谷菜蔬虫鱼禽肉等食药物《金匮要略》有禽兽虫鱼禁忌并治和果实菜谷禁忌并治两篇专门论述了食禁内容并有当归生姜羊肉汤的药膳记载二魏晋隋唐时期药膳发展情况晋代葛洪《肘后救卒方》用海藻酒治疗瘿病用羊肝治雀夜盲用猪胰治疗消渴病等孟诜《食疗本草》中共收载食物药261种包括动物植物和矿物孙思邈《千金方》夫为医者当须先洞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痊然后命药并设食治专篇王焘《外台秘要》在膳食食疗保健方面有十分宝贵的记述除在食物禁忌方面外还有药膳食疗保健方如气嗽用杏仁煎下痢用生姜汁加白蜜方干姜加杂面为烧饼熟食方等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太平圣惠方》总结了药膳的作用并列举了多种食疗药膳保健食品如软食之粥羹硬食之索饼饮料之酒浆茶乳等《圣济总录》包含有食治方285个食膳类型又增加了散饮汁煎饼面等三宋金元时期药膳发展情况宋金著名医家李杲《脾胃论》十分强调营养饮食药膳保健的重要张子和主张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攻补者以谷肉菜养品体者也元代忽思慧《饮膳正要》收载常用食物203种并逐一介绍食物的性味有毒无毒及效用至为实用在膳食方面很讲究配膳详尽记载了各种烧饼馒头包子及其他食物的制作方法四明清时期药膳发展情况明代著名医家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收载了大量食物包括乳腐酥鱼鲊等并

中医食疗学期末

中医食疗学 所有甜味的糖类都有一定的解毒作用,而白糖由于糖分的含量非常高,效果比较快。答:对 关于鲤鱼煮枣汤不正确的是答:降压消脂 中医食疗可以:答:以上均是 食疗面点主要可以分为八大类别。答:对 调气血是中医食疗唯一的实现途径,气血是中医上讲的人生命的物质基础。而气血的来源主要就是饮食。答:错 阴阳失调是肿瘤发生、发展变化的基本病机。答:正确 黑木耳味甘,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答:错 中医食疗的实现无关的是答:治疾病 药酒是一种加入中药的酒,具有保健作用,可过量使用。答:错 《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指出:"秽饭、馁肉、臭鱼,食之皆伤人,......六畜自死,皆疫死,则有毒,不可食之。"说明病从口入不是空穴来分。答:对 中医的饮食病主要有饥饱失常,饮食不洁和五味偏嗜。答:正确 黄芪的药用历史迄今已有2000多年,始见于汉墓马王堆出土的帛书答:《五十二病方》 对人体能起到抑制、减弱作用,如酸味的收敛,苦味的泄火,以及咸味的泻下软坚,性属寒凉的一类阴性食物,如梅子、石榴、苦瓜、茶叶、海带、海蜇等,这类食物体现出来的特性就是沉降。答:阴性食物沉降 关于五红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答:原料有红枣、红豆、红皮花生、红糖和枸杞 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答:基本 下列不属于食疗药膳制作的原则的是答:种类相近 脾胃为饮食之本。答:对 中国冷饮的起源答:商代 食物的升浮沉降性能概念与食物的气味有密切关系。答:正确

属阳的食物最大的特点是性温性热,味辛气重,药性向下,它们的主要功能是让身体内的阳气下降,所以,当人体内的阴气太盛,内寒太大之时,就可以用它来提升阳气,温经散寒。答:错误 内虚是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因虚而导致肿瘤,因肿瘤而致虚,虚中夹实,以虚为本。答:内虚 医生又称医工,将其分为3种,即食医、疾医、疡医。答:错 中医食疗学是在中医药论指导下,研究食物的性能、配伍、制作和服法,以及在人体保健中的作用及其应用的规律的一门学科。答:错 正气是泛指人体一切:答:正确机能活动和抗病康复能力 狭义面点不包括答:小吃 如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有不少醒酒、解酒方。答:对 不属于阴的范畴答:功能的 韭菜口感辛辣、微酸,性味属辛辣。答:错误 中医说羊肉性温热,益气补虚,适合虚寒体质。答:正确 性味平和的饮料在引用时没有太多的禁忌。答:正确 药膳的最早记载是在答《后汉书列女传》 下列不是糖尿病忌口食物的是答:油腻食物 五畜就是常见的家畜类,也就是肉类食用食材,现在结合营养学观点,还包括海产品。答:对 关于赤小豆粥说法不正确的是答:食用加大量红糖 辛味食物具有发散、行气或润养等作用,多用于表证、气滞血瘀、食欲不振、痰湿内停。答:正确 滋补类药物及质地坚硬厚实的药物,前煮时间不宜过长。答:错误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体现了孔子的食疗养生思想。答:对 中医食疗学包含:答:食物营养、食疗和药膳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讲解学习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 充 成书于2400多年前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素问》已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及“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的记载。上述平衡饮食的内容古而不老,很有科学道理。“五谷为养”是指黍、秫、菽、麦,稻等谷物和豆类作为养育人体之主食。黍、秫、麦、稻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菽则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等。谷物和豆类同食,可以大大提高营养价值。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是以碳水化合物作为热能的主要来源,而人类的生长发育的自身修补则主要依靠蛋白质。故五谷为养是符合现代营养学观点的。 “五果为助”系指枣、李、杏、栗、桃等水果、坚果,有助养身和健身之功。水果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糖类和有机酸等物质,可以生食,且能避免因烧煮破坏其营养成分。有些水果若饭后食用,还能帮助消化。故五果是平衡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辅助食品。 “五畜为益”指牛、犬、羊、猪、鸡等禽畜肉食,对人体有补益作用,能增补五谷主食营养之不足,是平衡饮食食谱的主要辅食。动物性食物多为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而且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是人体正常生理代谢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的重要营养物质。 “五菜为充”则指葵、韭、薤、藿、葱等蔬菜。各种蔬菜均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纤维素等营养物质,有增食欲、充饥腹、助消化、补营养、防便秘、降血脂、降血糖、防肠癌等作用,故对人体的健康十分有益。 至于食物的气味,中医认为食物有“四气”、“五味”,即寒、热、温、凉和辛、甘、酸、苦、咸。前者依据食物被人吃后引起的反应而定;后者主要是根据食物本来滋味而划分的。讲究食物的气味(性味)和功能,又是中医饮食疗法的基础。熟练地驾驭饮食疗法,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进食某些食物,既能祛病,又能健身、长寿。正如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干金方》中所说:“凡欲治疗,施以食疗,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 寒性、凉性食物一般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养阴之功,适于体质偏热者或暑天食用,如粳米、小米、绿豆、赤小豆、豆腐、豆浆、西瓜、梨、柑、柿、甘蔗、鸭肉、兔肉、猪肉、蟹、甲鱼、田鸡、蜂蜜、竹笋、苦瓜、黄瓜、白菜、蕹菜、萝卜、蕃

2020智慧树,知到《中医食疗学》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中医食疗学》章节测 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医食疗学》章节测试答案 见面课:第一次见面课:中医食疗食材的选择与判断 1、问题:在中医食疗学中,食养、食疗、药膳可以完全等同。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错】 2、问题:五谷主要是指稻、黍、稷、麦、菽这五种谷物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3、问题:按照古代的说法五果指枣、李、杏、栗、桃五种果品,现在也包含多种鲜果、干果和坚果。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4、问题:夏季饮食原则主要有少吃热、要吃苦、多喝水、吃清淡。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错】 5、问题:秋季食疗原则的首务为滋阴润燥。其次,饮食当多温少寒,并适时进补。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见面课:第二次见面课:中医食疗处方的设计 1、问题:正常人:淡红舌,薄白苔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2、问题:气郁的人舌苔表现:肝气郁结又化火的舌头伸出来是尖尖的,发红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3、问题:阴虚的人舌苔表现:舌红苔少(当舌头由红变白,提示

由阴虚转为血虚)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见面课:第四次见面课:中医食疗剂型制作之药膳 1、问题:膳食是人体营养的主要来源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2、问题:辨证施膳是辨证论治在药膳中的具体应用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3、问题:气: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见面课:观舌把脉,辩证施膳

1、问题:正常人:淡红舌,薄白苔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2、问题:气郁的人舌苔表现:肝气郁结又化火的舌头伸出来是尖尖的,发红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3、问题:阴虚的人舌苔表现:舌红苔少(当舌头由红变白,提示由阴虚转为血虚)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见面课:食忌--饮食禁忌背后的真伪反思 1、问题:生姜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常用于风寒感冒,脾胃寒症,胃寒呕吐,肺寒咳嗽,解鱼蟹毒 选项:

中医食疗学详解

第一章中医食疗学的概念、起源与发展 中医食疗学是一门古老而新兴的学科。它是建立在古代食疗本草学和有关“食疗”的理论知识、临床经验基础之上的。从其学术思想之萌芽、发展到学科体系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第一节中医食疗学的概念 中医食疗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食物的性能、食物与健康的关系,并利用食物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科学。 中医食疗学主要是在食疗本草学的基础上充实、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它的基本内容可见于有关食疗本草之类的书籍,其次则散见于某些医书或中医临床书籍中。在古代,能体现中医食疗学这一概念的术语是“食疗”或“食治”。虽然有“疗”、“治”之称,但其内容并不主要利用食物来治疗疾病,而主要是指利用食物来维护健康,并辅助药物防治疾病。之所以有“疗”、“治”之称,可能由于《本草求真》所说的“食物入口,等于药之治病,同为一理”的原因,故不能从表面上去理解。 “食疗”离不开食物的性能和应用(包括食物的营养作用),食疗本草学则主要是研究各种食物的性能和应用的学科,并涉及有关食疗学知识。如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食治”一卷既分类介绍了果实、菜蔬、谷米、鸟兽及虫鱼的性能、应用,又在卷首序论中论述了食疗的意义、原则和饮食宜忌。而它的主要内容属于食疗本草学范围。其后有关食疗本草学书籍所论述的范围基本与此相似。唯有食疗本草学在它主要研究对象以外,涉及中医食疗学知识较多而比较集中。所以说它是中医食疗学形成的基础。而象《伤寒杂病论》、《肘后备急方》、《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古今医统大全》等书籍,中医食疗学内容,只是全书所涉及的一部分。无论怎样,这都说明中医食疗学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今天,食物在维护健康、防治疾病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医药和营养学界也正在逐步开始从多方面进行研究和利用。可以说,中医食疗学是一门古老而新崭新的科学。 中医食疗学用以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方法是食物疗法(也可称为食疗),它和药物疗法有很大的不同。前者主要是利用食物(谷肉果菜之类),并以饮食物的形式运用的;后者主要是用药物,并以药剂的形式运用的。前者适应范围较广泛,主要针对非健康人群,其次才是用于患者,作为药物或其它治疗措施的辅助手段;后者适应范围较局限,主要针对病人,其次才用于不健康的人群,是治疗疾病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前者是随着日常饮食生活比较自然地被接受的,后者则不是这样。应用食物疗法不仅能达到保健强身、防病治病的目的,而且还能给人感官上、精神上以享受。这种自然疗法与服用苦口的药物相比迥然不同,易为人们接受。当然,由于食物疗法和药物疗法各有偏长,故在防病治病的过程中二者都是不可缺少的。应用其所长,相互配合。 第二节中医疗食学的起源与发展 古人说:“民以食为天”。也就是说,食物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人体生命活动必须依靠摄取食物来维持。人类为了生活与健康,必须寻找食物,并进一步认识食物,探索食物维护健康以及防治疾病的作用。从这一点说,自从有了人类,“食疗”就在自觉或不自觉的探索之中了。史前时期,“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便含有这一内容。 自夏朝(公元前21~前16世纪)发明了发酵酿酒后,殷商时代酒的酿造与应用已较普遍。酒除供饮用外,还广泛用于医药。医用汤液在当时也从烹调中产生出来。可见,此时中医食疗已经萌芽。西周时(前11世纪~前771年)宫庭里就有了“食医”的官职人员,专做帝王的饮食保健工作,膳食的制作已多样化。 随着食疗经验和知识的积累,食疗理论也产生了。战国时期(前2世纪)我国第一部医理论著《黄帝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中,对此就有不少正确的论述。如《问素·脏气法时论》说:“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

护理学基础

护理学基础 1:137.低盐饮食成人每日进食盐为()。(总论、8)2 2:57.关于剪切力描述正确的是()。(护理、5)1 3:164.血尿常见疾病不正确的是()。2 4:97.皮下冷感受器比热感受器多()。(总论、6)4 5:84.体位引流液每日小于多少毫升时可停止引流((护理、7)2 6:14.压力蒸汽灭菌法消毒器械包装体积不超过()。(医院感染、5)3 7:34.无菌操作中操作者的手臂应()。(医院感染、7)4 8:148.男性尿道长约()。(护理、7)2 9:124.铁的主要食物来源()。(总论、7)5 10:139.鼻饲管插入多长时,嘱病人作吞咽动作()(总论、8)2 11:96.软组织损伤在什么时间内用冷可控制出血()。(总论、8)3 12:178.硫酸镁口服所产生的药物效应是()。3 1:121.常用的热能单位是()。(总论、6)5 35.干燥保存法盛有无菌持物钳的干罐应()。(医院感染、5)3 9:61.为避免摩擦力与剪切力,卧床病人床头抬高不应超过()。(护理、7)2 20:52.正常情况下对皮肤施加压力后几秒内恢复原来颜色()。(护理、6)5 21:8.噪声高达()分贝以上,可造成高频率的听力损失。(总论、5)4 23:95.影响冷热疗效的因素()。(总论、7)4 35:160.终尿的产生是通过()。5 13:165.留置导尿管病人护理错误的是(5)。 14:197.当中毒物质不明时,洗胃溶液可选用(4 )。 15:47.由虱子传播的疾病是(3)。(护理、3) 16:170.暗红色血便见于(2)。 17:102.冷湿敷疗法应多长时间更换一次敷布(2)。(总论、8)18:151.诱导排尿的方法不正确的是(3)。(护理、5) 19:92.正常情况下,皮肤血管应处于(4)。(总论、4) 20:21.已开启的溶液瓶内溶液可保存(4)。(医院感染、7)21:167.大量不保留灌肠液在肠内保留时间是(1)。 22:44.用于口腔感染溃烂、坏死、、防腐、防臭的溶液是(1)。(护理、5) 23:93.机体用冷或用热多长时间,产生、继发效应(2)。(总论、7)

中医药膳养生治病应用原则探析

中医药膳是指包含有传统中药成分,具有养生、防病、治病等作用的特殊膳食。它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生活和医疗实践逐渐积累形成,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遗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养生保健事业的需要,由此而来的中医药膳之需求大大增加。然而药膳具有药物的性能与功效,与一般的膳食不同,施用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在此,笔者试对其主要的应用原则作一初步探讨。 1 调整阴阳平衡 《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中医药膳正是在这种以阴阳平衡为核心的整体观学说指导下,采用补其不足,损其有余的方法,使阴阳偏盛偏衰的失调现象复归于相对平衡协调的正常状态。所谓“损其有余”主要针对阴或阳偏盛有余的病症而言。如阳热亢盛的实热证,药膳以“热者寒之”为法,选用芦根粥、石膏粥等清泻其阳;阴寒内盛的寒实证,药膳则以“寒者热之”为治,选用椒面粥、干姜粥等温散其阴。而“补其不足”,主要应用于阴或阳偏衰不足的病症。如阴虚阳亢的虚热证,药膳应“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选用二冬膏、玉竹粥等滋阴以制阳;阳虚阴盛的虚寒证,药膳则“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选用鹿角胶粥、附片炖狗肉等补阳以制阴。如此根据阴阳的盛衰确定药膳的运用,维系阴阳平衡而配制膳食,促进阴平阳秘,乃是中医药膳重要的应用原则之一。 2 协调五脏重脾胃 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任何一脏发生病变,都会影响其他脏腑的功能。其中脾胃为后天之本,所饮所食皆需通过脾胃的受纳、运化,始能化为气血,濡养全身,此乃“土生万物”之理也。故药膳防病治病能否实施,实施后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取决于脾胃的功能状态。当脾胃功能健全时,可以根据其需要按不同脏腑特点配制药膳。如肺病咳证,由肺热壅盛,本脏受邪发病者,药膳应以清肺化痰为法,选食枇杷叶粥、生芦根粥等;因肝火上炎、木火刑金所致者,药膳应以清肝泻火为主,选食菊花绿茶饮、芹菜粥等;若因肾阴不足,子病犯母引发者,药膳又应以滋补肾阴为主,选食山萸肉粥、天门冬粥等,以取“水能润金之妙”(《时病论》)。如此协调各脏腑之间的关系,恢复其相互间的生理平衡,即可获得相应的治疗效果。若遇脾胃功能障碍者,则必以调理脾胃在先,如有食滞者先食山楂粥、曲末粥开胃消食;湿阻者先食薏苡仁粥、茯苓粥健脾利湿;气虚者先食参芪粥、健脾糕补中益气。待脾胃功能恢复后,再随证治之。概因脾胃功能的强弱,是药膳能否奏效的关键。尤其对于脏腑虚弱之人,切不可一味强调“虚则补之”,以免“虚不受补”,非但得不到补益作用,反而增加脾胃的负担,加重病情或变生诸症,实为中医药膳运用之大忌也。 3 三因制宜为原则 3.1 因人配膳中医药膳历来重视个体差异性,强调必须根据体质、年龄、性别等不同特点来配制膳食。以体质而论,阳虚之体宜温补,可食当归生姜羊肉汤、鹿角粥等;阴虚之体宜滋补,可食银耳羹、麦冬粥等;气虚之体宜补气,可食人参粥、黄芪蒸鸡等;血虚之体宜补血,可食红杞田七鸡、鸡血藤鸡蛋汤等;痰湿之体宜化痰湿,可食橘红糕、半夏山药粥等。从年龄而言,老人生机减弱,体质多虚,只宜平补,可食淮药芝麻糊、桃酥豆泥等易消化之品;小儿脏腑娇嫩,脾胃未健,易伤食罹虫,只宜消食导滞,可食山楂粥、淮山粥、南瓜子等开胃健脾杀虫,切忌峻补。 3.2 因时配膳《饮膳正要》明确指出:“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治其寒”。从生理角度来看,春三月,阳气生发,春气通于肝,药膳当选菊杏饮,玫瑰五花糕等升补疏肝;夏三月,阳气隆盛,夏气通于心,药膳当选灯心竹叶汤、百合粥等清补益心;秋三月,阳气收敛,秋气通于肺,药膳当选核桃芝麻糊、桑菊蜜糕等平补润肺;冬三月,阳气潜藏,冬气通于肾,此时最宜补肾阳,药膳当

中医各家学说

中医学术的七大流派伤寒学派、河间学派、易水学派、丹溪学派、攻邪学派、温补学派、温热学派(一)、总论 在医经七家、经方十一家中,〈黄帝内经〉是唯一现存的著作,各家学说就是在继承、取舍、发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刘完素(字守真,号通玄处士) 1、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对病机十九条增补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2、脏腑的本气:肺气清;心气热;肝气温;脾气湿;肾气寒。本气虚的表现:肺本清,虚则温;心本热,虚则寒;肝本温,虚则清;脾本湿,虚则燥;肾本寒,虚则热。 3、对中风的认识:心火暴盛,肾气虚衰。 4、玄府闭塞的原因:热气怫郁。 5、对火热病证的阐发: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为热甚、六经传受皆为热证。 6、己亢过极,则反似胜己之化也:木极似金、金极似火、火极似水、水极似土、土极似木。 7、外感火热证,表证兼有内热可用表里双解法法,代表方为防风通圣散。 8、地黄饮子,治疗中风后遗症。 9、提出了“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的治痢卓见,创制芍药汤。 (三)、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 1、对《内经》所谓“春伤于风,夏生飧泄”的病证,当取汗散风,是谓治本。 2、引涎、漉涎、嚏气、追泪都属于吐法。 3、大承气汤加姜枣煎服,名之曰___调中汤___,专治___中满痞气、大便不通__。 4、提出“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攻”。 (四)、李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 1、论述脾胃的主要内容:脾胃为滋养元气之源;脾胃为精气升降之枢纽;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2、当归补血汤治疗饥困劳役所致的血虚发热。 (五)、王好古(字进之,号汝庄,号海藏老人) 1、著有〈阴证略例〉、〈医垒元戎〉、〈此事难知〉、〈用药法象〉、〈汤液本草〉。 2、重点阐发了劳倦、禀赋素弱以及饮食生冷导致阴证的机理及危害。 3、三阴病变:损及太阴、少阴、厥阴所出现的一系列脾、肾、肝的虚衰证侯。三阴病变症状表现形式有二,“阳从内消”、“阳从外走”。治疗强调以调中为主。 (六)、朱震亨(字彦修) 1、相火妄动的危害:耗伤阴精。“煎熬真阴,阴虚则病,阴绝则死”。 2、阴升阳降论:生理情况下,①心肺之阳降,肝肾之阴升;②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没,无有穷也;③气为阳宜降,血为阴宜升,一升一降无有偏胜,是谓平人。 3、阴精虚而相火妄动者宜大补阴丸,阴血虚而相火妄动者用四物汤加知柏。 4、噎膈的治疗用参苓白术散。 5、对中风病机的认识:血虚有痰。 (七)、缪希雍(字仲淳,号慕台) 1、重视阳明经证,方用白虎汤、竹叶石膏汤,去半夏的原因是,半夏辛燥,有“竭家、汗家、血家”三禁。清阳明邪热的主药石膏。 2、善补脾阴,甘凉滋润、酸甘化阴为治脾阴虚的大法。 3、治气三法:补气、破气和降气,其中最重视降气,降气药以苏子、枇杷叶、郁金三味最为善用。 4、对中风病机的认识:内虚暗风。 5、痢疾治疗善用黄芩。 (八)、张介宾(字会卿,又作惠卿,号景岳,别号通一子) 1、张介宾认为:“阴阳已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于〈周易〉”。 2、“五行即阴阳之质,阴阳即五行之气”。在五行之中,张介宾对水、火最为重视。 3、方药八阵:补、和、攻、散、寒、热、固、因。 4、对虚里跳动,制贞元饮补阴以配阳。 (九)、吴有性(字又可) 1、对温疫病因的认识:杂气。 2、治疫之全剂是三消饮。

中医古籍目录大全

1、医经 黄帝内经灵枢 黄帝内经素问 类经 灵素节注类编 内经博议 内经评文 内经知要 难经 医经原旨 2、本草 本草备要 本草便读 本草崇原 本草从新 本草撮要 本草分经 本草害利 本草经解 本草蒙筌 本草求真 本草思辨录 本草新编 本草衍义 本草易读 本草择要纲目 本经逢原 得配本草 滇南本草 海药本草 雷公炮制药性解雷公炮炙论 名医别录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食鉴本草 食疗本草 汤液本草 吴普本草 新修本草 药鉴 饮食须知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证类本草 3、方论 备急千金要方 洪氏集验方 华佗神方 急救便方 集验方 经验丹方汇编 奇方类编 奇效简便良方 千金翼方 仁术便览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删补名医方论 圣济总录 苏沈良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汤头歌诀 退思集类方歌注 外台秘要 卫生易简方 文堂集验方 仙传外科集验方 小品方 医方考 证治准绳?类方 肘后备急方 4、伤寒、金匮 敖氏伤寒金镜录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高注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浅注 金匮要略心典 金匮翼 金匮玉函经二注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 金匮玉函要略述义 类证活人书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伤寒补例 伤寒大白

伤寒贯珠集 伤寒捷诀 伤寒九十论 伤寒六书 伤寒论 伤寒明理论 伤寒寻源 伤寒医诀串解 伤寒总病论 仲景伤寒补亡论5、医案 曹仁伯医案论 程杏轩医案 丛桂草堂医案 丁甘仁医案 仿寓意草 古今医案按 湖岳村叟医案 花韵楼医案 洄溪医案 旧德堂医案 临证指南医案 凌临灵方 马培之医案 名医类案 三家医案合刻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邵兰荪医案 孙文垣医案 王氏医案绎注 王旭高临证医案吴鞠通医案 许氏医案 续名医类案 也是山人医案 一得集 寓意草 张聿青医案 醉花窗医案 6、医话 对山医话 景景医话

中国药膳

中医学概要 【绪论】 一、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的阴阳五行学说的深刻影响,形成了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理论基础,以辩证论治为治疗特点的中医学理论体系。 第一部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其成书年代,大约是从春秋战国开始至汉代才完成。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全书分《素问》和《灵枢》它以阴阳五行学说作为说明人体脏腑,经络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的理论概括。主张“天人相应”重视人体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内容包括阴阳五行、五运六气、摄生、藏象、经络、病机、诊法、辩证、治则以及针炙、汤液。与《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共为中医学的四部经典著作。王惟一铸成的针炙铜人。 二、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 2、辩证论治。 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合称。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着的,世界本身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 五行学说认为木、火、土、金、水是构成物质世界的有具体形态的基本物质,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相互孳生,相互制约导致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和普通联系。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是古人用以认识和解释自然的宇宙观和方法论,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第一节阴阳学说 1、阴阳的含义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联着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相对属性的高度概括,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 2、基本内容

(1)阴阳的对立制约 (2)阴阳的互根互用 (3)阴阳的消长平衡 (4)阴阳的相互转化 3、应用 “阳胜则热,阴且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重寒则热,重热则寒”,“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4、诊断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是辩证的总纲。 表、实、热的属阳证,里、虚、寒的属阴证。 5、治疗 根本原则: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报其有余、促使阴平阳和。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6、药物四气(温、热、寒、凉);五味(辛、甘、酸、苦、咸) 第二节五行学说 1、五行 指木、火、土、金、水五类事物的相互联系及其运动变化。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木“木曰曲直”——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火“火曰炎上”——温热、向上、升腾。 土“土爰稼穑”——生化、永载、受纳。 金“金曰从革”——变革、肃杀、下降、洁净。 水“水曰润下”——寒凉、滋润、向下、闭藏。 2、内容 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和“相克”规律来认识自然、解释自然现象和探索自然规律的一种宇宙观和方法论。 包括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和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相乘”、“相侮”。 3、五行的生、克、乘、侮 相生规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规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