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天气气候特点

黑龙江天气气候特点
黑龙江天气气候特点

当地天气气候特点

环流的季节转换

当地天气气候概况

月平均降水

月平均气温

天气要素的极值

灾害(极端)天气发生的天气背景及危害等

黑龙江天气气候特点

1当地天气气候特点

黑龙江省气候寒冷,冬季漫长。按每3个月划为一季,与全国各地四季长短的始末一致,但同处一季各地温度状况、物候现象差异很大。若按我国气候学家提出的用5d的平均温度(候温)为标准,并兼顾各地某些能反映季节来临的植物或动物的生长和活动规律来划分四季,能够较好地反映各地温度状况和物候现象的特点。按张宝堃提出的当候温≥10℃、<22℃时为春季;候温≥22℃时为夏季;候温<22℃,≥10℃时为秋季;候温<10℃时为冬季。按此划分黑龙江省北部一些市县在许多年份春、秋相连,没有夏季。

因此,根据黑龙江省的气候特点,在日常的预报和服务中采用与南方各省不同的季节划分方法。即春季为3—5月,夏季为6—8月,秋季为9—10月,冬季为11月—次年2月。春季

春季(3—5月)是冬夏季风交替的过渡季节,天气多变,气温变化大,空气干燥,降水少,多大风。各地季平均气温一般在~6.0℃,北部大、小兴安岭及黑河等地在~4.0℃;南部地区在~6.0℃。各地季降水量一般在50~100mm,约占全年降水量的12~17%,具有经向分布特征,表现为东多西少,西南部地区一般不足60mm;东部三江平原、北部小兴安岭及其南部等地在80mm以上;其它地区在60~80mm。春季多大风,平均日数各地一般在4~16d,约占全年大风日数的50~70%,大、小兴安岭,三江平原东部等地在4~8d;松嫩平原大部在12~16d;其它地区在8~12d。各地相对湿度一般在50~70%,松嫩平原西南部不足50%;三江平原东部、哈尔滨地区北部在60%以上;其它地区在50~60%。

夏季

夏季(6—8月)黑龙江省盛行东南季风,气候温热、雨量充沛。各地季平均气温一般在16~22℃,大兴安岭北部在16~18℃;小兴安岭、黑河等地在18~20℃;南部、东部地区在20~22℃。各地季降水量一般在250~400mm,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7成,大兴安岭北部、松嫩平原西南部地区不足300mm;北部大部和东部地区在300~350mm;中部地区在350~400mm。

各地降水(日降水量≥0.1mm)日数一般在40~50d,西南部地区不足40d,其它地区在40~50d。各地暴雨(日降水量≥50mm)日数一般在~,北部地区在~;南部地区在~。

秋季

秋季(9—10月)是从夏到冬的过渡季节,夏季风衰退,气温迅速下降,降水量减少。各地季平均气温一般在~11.0℃,北部地区在~7.0℃;南部地区在~11.0℃。各地季降水量一般在~120.0mm,呈东多西少的分布形势,西部在60~100mm,中部在80~120mm;东部在100~120mm。

冬季

冬季(11月—次年2月)受干冷的极地大陆气团控制,气温低,降水少,气候寒冷、

干燥。各地季平均气温一般在-(~)℃,北部地区在-(~)℃;南部地区在-(~)℃。各地季降水量一般在~42.0mm,约占全年降水量的3~6%,一般为西部少、东部多,西部地区在6~18mm;东部和中部地区在30~42mm;其它地区在18~30mm。各地积雪日数一般在70~200d,大兴安岭北部、黑河等地在110~120d,西南部的松嫩平原在70~90d;其它地区在90~111d。

2环流的季节转换

黑龙江地处中高纬度地区,强冷气团与强暖气团分别在冬夏两季交替影响,从而形成影响黑龙江省的主要天气系统多为大型天气系统的特点。影响黑龙江省的主要天气系统为高空的大型槽脊和低涡系统,地面的锋面、温带气旋和反气旋。

冷锋是黑龙江省最常见的天气系统之一。通常与地面气旋相伴,形成气旋锋面系统。冬季冷气团势力强盛,冷锋降水比较多见。夏季,黑龙江省气旋锋面活动频繁,气旋锋面降水盛行,约占全年降水的95%以上。

冬季暖锋是黑龙江省大到暴雪的主要天气系统,占冬季大降雪的37%左右;春、秋季较大降水中暖锋性质降水占绝对优势,为%;夏季,暖锋锋区暴雨比较常见。天气形势上,西南气流前部存在暖锋锋区,其北侧或东北侧有偏东风或东南风冷空气,冷空气在暖锋前缘与暖空气汇合,偏东风或者东南风与西南风形成风切变。

锢囚锋是冬季黑龙江省大到暴雪的主要天气系统,占冬季大~暴雪的18%左右。锢囚锋降雪雪区范围大,雪区移动缓慢,常在原地形成长时间持续性降雪,危害甚大。在春、夏、秋季降水影响系统十分复杂,锢囚锋通常与暖锋或冷锋共同作用产生强对流天气或较大降水。

静止锋在黑龙江省比较少见,冬季黑龙江省静止锋带来的较大降雪仅占1%。在春、夏、秋季极少出现维持≥6h的静止锋。

蒙古气旋可以造成黑龙江省大范围的暴雨和大、暴雪天气。造成黑龙江省区域性暴雨天气要求700hPa高空图上,105oE、46oN附近有冷性低压或深槽存在,温度槽落后于气压槽,槽后部为偏北风冷平流,槽前偏南气流不越过50oN;副热带高压脊伸至朝鲜半岛或日本一带,但不越过黑龙江省及以东区域,这样才能保证蒙古低压沿锋区位置进入黑龙江省,形成区域性暴雨或大—暴雪天气。进入黑龙江省的蒙古低压,其移动方向受高空环流形势不同而不同,当东亚大槽稳定时,它向东南方向移动;当东亚大槽不稳定或有蒙古低涡东移时,它会向东北方向移动,影响黑龙江省北部。

温带气旋是中高纬度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主要出现在副热带高压以北的中、高纬地区,它发生在极地气团和热带气团交汇之处,斜压性强。东亚地区的温带气旋主要发生在两个地区,一个地区位于45o~55 oN,并以黑龙江省、吉林省与内蒙古交界地区为最多,习惯称这一地区发生的气旋为北方气旋;另一地区位于25o~35 oN,即我国的江淮流域、东海和日本南部海面的广大地区,习惯上称这些地区的气旋为南方气旋。统计1958—2001年气象资料发现,东亚北方温带气旋月平均发生频数个,5月最高,4月次之,1月最少;且夏半年明显多于冬半年,暖季发生次数高于冷季;春季3—5月气旋发生频数最高,占全年总气旋发生数的%;冬季12—2月发生频数最低,占全年总气旋发生数的%;其次是夏季和秋季分别占%和%。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中高纬,是受温带气旋影响较多的省份之一,温带气旋可以给黑龙江省带来较大降水天气。温带气旋的生命发展史可分为四个阶段:波动阶段、成熟阶段、锢囚阶段和消亡阶段。

影响我省的主要温带气旋有:东北气旋,黄何气旋,蒙古气旋。

影响黑龙江省的高压系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鄂霍茨克海高压,蒙古高压,贝加尔湖高压,乌拉尔高压脊。

东北冷涡是指在我国东北地区附近具有一定强度(闭合等高线多于两条),能维持3~4d甚至更长,且有深厚冷空气的高空气旋性涡旋。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但以5—6月份为最多,东北冷涡(35°~60°N,115°~145°E)生成后在东北地区及其附近上空活动。500hPa天气图上至少能分析出一条闭合等高线,并有冷中心或明显冷槽配合。它是从地面到6km上空的一个冷性气柱,这个冷性气柱呈逆时针方向且不断旋转,旋转过程中,会有冷空气分离出来,产生降水。由于东北冷涡高空温度比较低,当低层有加热时(如暖平流、太阳辐射)则会导致层结不稳定,可能出现低温、连阴雨和强对流天气,产生冰雹、雷暴、局地暴雨等天气。另外,东北冷涡的准静止性,可使这类天气反复发生。

东北冷涡是黑龙江省降水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占整个降水的37%。根据1985—1994年出现的冰雹过程统计分析发现,83次冰雹过程中由冷涡系统影响的占%;1972—1991年哈尔滨气象站观测到的55次飑线中与冷涡有关的有35次。

不均匀地形有利于中尺度系统的产生和发展,地形抬升、纬向次级环流和小股弱冷空气共同作用是大暴雨产生的重要原因。数值试验表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等地形对嫩江、松花江流域东北冷涡的暴雨形成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暴雨的落区和范围影响最大,对强度的影响次之。虽然冷涡暴雨更多的表现为局地强对流天气,但如果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进后,低纬天气系统对西风带低值系统降水产生加强作用,同时有充沛的水汽输送,则能够产生区域性大暴雨,冷涡长时间维持则可能出现大范围洪涝,例如1998年松嫩流域大洪水。

影响黑龙江省的西风槽指500hPa,35°~55°N,内蒙古至华北、东北地区(115°~130°E)的低槽,槽线南北长度大于5个纬距,槽线近于东北西南走向。盛夏(7、8月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北跳到30°N以北,当黑龙江省处于副高西北边缘时,西风槽作用下可产生暴雨。西风槽与副高相结合或西风槽与台风残留雨区相结合产生的暴雨天气占黑龙江省夏季暴雨的7%。冬季,以蒙古和河套为源地的西风槽是黑龙江省寒潮天气、较大降雪、春季较大降水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按照源地不同可分为新疆低槽、蒙古低槽、华北低槽、河套低槽以及新生低槽。低槽产生的冬季大到暴雪天气占黑龙江省大~暴雪天气的60%以上,夏季暴雨中占7%左右,春季较大降水中,低槽占17%左右。

统计发现,青藏高原南侧一年四季总存在一个低压槽,这是由于高原和孟加拉湾特殊地形作用的结果。在冬半年青藏高原位于西风带中,由于绕流在高原南侧形成一个相对少动的地形槽,此槽与孟加拉湾地形槽叠加,在其上不断有小波动发展,这被预报人员称之为“南支槽”。南支槽是造成低纬地区强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但7—9月份随着副高的北跳和加强西伸,南支槽上的波动沿着副高西侧的西南气流不断向东北方向移动,会影响东北地区。通常南支槽与北部低槽合并加强东移影响黑龙江省,给黑龙江省带来暴雨等灾害性天气。

当西南暖湿气流发展北进时,对应地面气压场表现为一个西南—东北向的低气压区,风场上为西南风和东北风的流场,一般其北部有较密集的等压线,南部等压线不闭合,为了与常见的低压气旋区分称为地面倒槽,它表示在地面上存在一股暖湿气流向北发展;地面倒槽的另一种形式为台风登陆后减弱为热带低压,沿着副高南侧偏东气流西进而形成的倒槽,称为台风倒槽;地面倒槽是黑龙江省降水的主要地面影响系统,通常指由华北或河套伸向辽宁省、吉林省的低槽。当倒槽发展时,如果高层有短波槽配合,地面从西北或东北部有冷空气侵入,往往在倒槽内产生较大降水;冬半年常常给黑龙江省带来大雾、暴雪等天气,夏半年造成强降水。

3当地天气气候概况、月平均降水、月平均气温

黑龙江省属中温带、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5~6℃,年平均降水量390~660mm,无霜期90~170d。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气候严寒、干燥并漫长;夏季受副

热带海洋气团的影响,气候温热,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春、秋两季气候多变,春季风多雨少,易发生干旱,秋季短促,降温急剧,霜冻较早。

年平均气温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具有明显的纬向分布特征。大兴安岭地区、黑河北部、伊春西北部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是黑龙江省气温较低的地区,其中漠河年平均气温为-4.3℃,是全省气温最低的地区;齐齐哈尔西南部、大庆南部、绥化南部、哈尔滨大部及三江平原大部、牡丹江等地年平均气温一般在~5.0℃,是全省气温较高的地区,东南部的东宁年平均气温为5.5℃,是全省平均气温最高的地区。1月为全年最冷的月份,月平均气温大兴安岭大部地区低于-25.0℃,其中漠河最低为-29.8℃,中部、北部等地一般在-(~)℃;南部、东部和东南部等地一般在-20.0℃以上,其中东宁最高为-13.8℃。7月为全年最热的月份,月平均气温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在20.0℃以下,其中呼中最低为17.4℃;中南部地区在23.0℃以上,其中杜尔伯特最高为23.7℃,其它地区一般为~23.0℃。

黑龙江省年降水量分布差异较大,区域性显著。一般东部多、西部少,中部山区最多。降水中心在小兴安岭南部和张广才岭山地,年降水量600mm以上,其中尚志降水量最多,超过650mm;东部三江平原和东南部半山区一般为500~550mm;西南部地区和大兴安岭北部地区一般为400~500mm,其中泰来年降水量最少,不足400mm。夏季受海洋性季风影响,雨量充沛,是主要的降雨时段,6~8月全省各地总降水量一般在300~400mm,占全年降水量50~70%。

4天气要素的极值

温度

黑龙江省年平均气温在~6.0℃,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具有一定的纬向分布特征。各地气温的年变化基本呈单峰型分布,1月气温最低,为全年最冷的月份;7月气温最高,为全年最热的月份。1月平均气温全省各地一般在-(~)℃,其中漠河最低达-29.8℃,东宁最高为-13.8℃。7月平均气温全省各地一般在~24.0℃,其中呼中最低为17.4℃,杜尔伯特最高为23.7℃。

降水

黑龙江省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在390~660mm之间。受季风影响,全省降水季节差异大,具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冬季,受大陆性季风影响,寒冷而漫长,降水很少,11月—次年2月总降水量全省各地一般在10~40mm,仅占全年降水量的3~5%。夏季,海洋性季风带来大量暖湿空气,降水集中,雨量充沛,6—8月总降水量全省各地一般在250~400mm之间,占全年降水量50~70%。

日照

黑龙江省各地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200~2800h之间。日照时数年变化基本呈单峰形分布,1月份最少,5月份最多。全省各地年平均日照百分率在54~62%之间,松嫩平原在58%以上,其中齐齐哈尔和大庆南部在62%以上;小兴安岭南部和张广才岭山地、三江平原东部、大兴安岭北部低于54%;其它地区在54~58%。

湿度

黑龙江省各地年平均相对湿度在60~70%。基本呈经向分布,东部大西部小,中部山地最大。中部在70%以上,西南部地区不足65%,其它地区在65~70%。夏季较大,一般在70~80%,其中8月最大,全省平均79%;春季较小,一般在40~60%,其中4月最小,全省平均为53%。

平均水汽压

黑龙江省各地年平均水汽压在6~8hpa,呈纬向分布,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南部松嫩平原、东部三江平原、东南山地等在8hPa左右;西南部平原、中北部山区在7hPa左右;北部大兴安岭在6hPa左右。年变化基本呈单峰型,7月最大,全省平均;1月最小,全省平

均。

黑龙江省各地年平均风速在~4.0m/s。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平均风速较大的地区,在~4.0m/s;东南部山地和北部小兴安岭山区年平均风速较小,在~3.0m/s;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在2.5m/s以下,西部地区最小在2.0m/s以下。

平均风速年变化为显著的双峰型分布,从1月开始,风速呈上升趋势,到4、5月份达到最大,为第一个峰值;其后呈下降趋势,到8月左右达到极小值后,开始逐渐上升,至10、11月出现极大值,为第二个峰值。冬季各地平均风速在1~5m/s;春季一般在~5m/s;夏季一般在~3.5m/s;秋季一般在2~4m/s。

云量

黑龙江省各地年平均总云量较为均匀,为~成,仅大兴安岭地区北部、大庆南部、牡丹江中部等地云量在5成以上。全省各地年平均低云量分布与总云量分布基本相似,一般在2成左右,大庆南部超过成;松嫩平原、小兴安岭、三江平原、东南部山地等地的局部地区不足成;其它地区均在2成左右。

云量的年变化与降水类似,呈单峰型,夏季最多、冬季最少。但总云量和低云量又有所不同。低云量的峰值更为突出,峰度更高。

地温和冻土

地温:黑龙江省各地年平均地面温度为在-2~6℃,其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纬向特征,由南向北逐渐降低。松嫩平原、东南部山区、三江平原在4℃以上,西南部和东南部的部分地区在6℃以上;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在0℃以下,其北端低于-2℃。地面温度的年变化与气温相似,呈单峰型变化,7月最高,一般在21~28℃;1月最低,一般在-(17~32)℃。

冻土:黑龙江省冻土多为季节性冻土,各地冻结期一般为5~7个月;永冻土分布在大兴安岭北端高寒地区,面积较小。北部地区冻结期较长,可达7个月;东南部地区较短,一般在5个月左右。全省各地最大冻土深度在~3.0m,南部的松嫩平原、东南部山区和东部的三江平原在2.0m左右,大兴安岭北部可达3.0m以上。

5灾害(极端)天气发生的天气背景及危害等

黑龙江省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象灾害种类繁多,灾情较重。气象灾害占自然灾害的90%,高出全国平均状况的20%,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GDP的2~4%。

黑龙江气象灾害多发区集中在西部松嫩平原地区。灾害偶发区多集中在中、东部的萝北、宝清、哈尔滨、五常、汤原、孙吴、抚远等县(市)。1950—2000年,全省自然灾害中旱灾受(成)灾面积占%,洪涝面积占%,风灾占%,冷害、霜冻占%,雹灾占%。另外,病虫害(与气象有关)占%,其它占%。

黑龙江省气象灾害的主要特点:

频发性:几乎年年有灾,其中水、旱灾害频次最多;

地域性:春季出现西旱东涝,夏季江河沿岸多洪灾,低洼地多涝灾,中部地区多冰雹;

季节性:春季易旱,夏秋易涝;

连续性:有些灾害可连续几季或几年出现,1957年、1969年、1981年几乎整个生长季各月都出现低温。1956—1957年、1964—1965年、1971—1972年都有低温冷害加内涝;

阶段性:受气候准周期变化影响,气象灾害有明显的阶段性。1954—1965年以低温内涝为主;1966—1976年以低温干旱为主;1977—1989年以高温干旱为主;1990—1994年以高温多水为主等。

暴雨是黑龙江省主要灾害之一。西部地区多短历时局地暴雨,中、东部多长历时大范围暴雨,而且主要集中在山区和丘陵地带。比较集中的地区为小兴安岭南麓西侧,张广才岭西侧和老爷岭西侧,代马河地区以及完达山区和西部龙江、克山等地。尤以巴彦、尚志、五常、

铁力、伊春、宝清、勃利、牡丹江、鹤岗、嘉荫、克山、龙江、抚远等地为最多。

冰雹灾害虽然在气象灾害中所占比例较小,但灾害损失较大。冰雹多为局地性,全省大部分县、市均有不同程度的雹灾。每年平均有数十县(市)发生冰雹,大部分地区有1~2次。冰雹的空间分布受地形影响很大。山地及其迎风坡降雹机会较多,其次是江、河沿岸地带,平原区相对很少。小兴安岭南部、张广才岭西侧一带为全省降雹中心。冰雹多发地区为大兴安岭地区南部、绥化北部、哈尔滨大部、三江平原大部及五大连池、克山、绥芬河等县(市),平均年降雹日数在~。

黑龙江省大风多发生在春季,以4、5月份危害最大。弱风区为大兴安岭地区西部、黑河市南部和伊春市,即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的迎风坡和小兴安岭;大风区有两部分,第一部分位于嫩江、松花江流域沿岸,第二部分位于牡丹江、鸡西、双鸭山地区境内。特大风区位于哈尔滨市的巴彦、通河、依兰县和牡丹江市东南部的宁安县、绥芬河市。

(完整版)中国气候特点

中国气候特点 中国气候特点和成因? (1)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冬季,我国是世界同纬度上最冷的地方;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又是世界同纬度上除沙漠地区以外最暖热的地方。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世界同纬度地区偏大。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也都较大。这些都说明我国的季风气温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点。 (2)雨热同期:夏季,我国除高原、高山外,南北普遍高温,而且比世界同纬度的许多地区气温偏高。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使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多,雨热同期。 (3)气候复杂多样:我国既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又有我种多样的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1.中国东北、华北地区春旱的原因? 春季气温开始回升,地温上升,蒸发旺盛,但此时雨季还未到来。 2.中国东北地区气候特点和原因? (1)特点:冬季寒冷、漫长; 夏季暖、湿且短; 降水适中,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2)原因:纬度位置的影响,纬度较高,冬半年昼短夜长,获得的热量少; 靠近冬季风的源地; 处于北冰洋寒冷气流南下的通道,深受寒冷气流的影响; 地势西高东低,冬季寒冷气流来自西北地区,冷空气从高而下,加剧寒冷。 3.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和伏旱的成因?(江淮准静止锋) 梅雨的成因:6月初至7月初,副热带高压脊第一次北跳,脊线在20~25°N,雨带停留在长江—淮河地区。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为该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汽。 伏旱的成因:三伏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气流下沉,气候炎热干旱。 4.台风的成因? 产生台风的条件,主要有三个:一是比较高的温度;二是充沛的水汽;三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的激荡处。下层的空气受热后,就会往上升。由于低纬度海洋上的空气温度高、湿度大,如果某地区正好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而且发生了激荡,那么这个激荡地区将引起大量空气上升,上升气流在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偏转力下,在北半球风向是以反时针方向旋转,这也就是台风形成前的预兆。当上升气流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水滴时,要放出热量,又助长了低层空气不断上升,使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这就形成了台风。 什么地方能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呢?只有在热带的海洋上。那里气温非常高,又是地球上水汽最丰富的地方。据统计,产生台风的海洋,主要有菲律宾以东的海洋、我国南海、西印度群岛以及澳洲东海岸等。这些地方海水温度比较高,也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的区域,因此台风就很容易产生。

黑龙江地域文化作业一

填空题 1、黑龙江省事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土地面积( 47 )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 6 )位。 2、黑龙江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木材蓄积量)和(木材产量)均居中国之首。 3、黑龙江省现拥有国家自然生态保护区( 24 )处,其中(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已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4、黑龙江省矿产资源在全国名列前茅,已探明矿产资源131种,其中(石油)、(石墨)等资源位居中国第一。 5、在黑龙江斑斓多彩的历史中,(渤海文化)与(金源文化)是两座高峰。 6、2011年11月,赫哲族(依玛堪)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正式批准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拓跋鲜卑所建立的(北魏王朝)连接着汉唐两座中国封建文明高峰,是北方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的第一个政权。 8、(洞穴)是鲜卑祖先所采取的住所形式。位属大兴安岭阿里河地区的(嘎仙洞)就是拓跋鲜卑祖先居住的“旧墟石室”。 9、鲜卑族人的“贵少贱老”的伦理习俗归向其(崇武)、(尚勇)的价值核心,这与其对祖先的崇拜情结并不矛盾。 10、鲜卑民族更是以法令的形式将族外婚固定下来,严格奉行(“十姓百世不通婚”)的原则。 11、作为渤海国的主体民族,(靺鞨族)是一个相当封建化的民族,这与其自建立至繁荣,始终与中原唐朝保持着良好的臣属关系息息相关。 12、目前已发现的渤海国墓葬中,较为典型的有三座,分别是(三陵坟二号墓)、(贞惠公主墓)、(贞孝公主墓)。 13、(佛教)堪称渤海国的国教,而道教在一定地区也有所流行,(萨满教)则是渤海国边远地区群众的民间信仰。 14、渤海国的文学形式主要有(散文)和(诗歌)。 15、目前,记录女真文字的资料主要有(金石)、(墨迹)、(文献)。 二、简答题 1、流人文化的影响。 答:遣戍到东北的"流人",其中不乏高官犬吏、才子名流等,他们滴居在黑龙江,留下了许多佳句名篇、趣闻逸事,对黑土文化的传承发展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中原文化的重要传播者。"流人"曾创造了黑龙江文化方面的多项第一:张结彦的《域外集》称得上黑龙江第一部散文集;吴兆毒的《归来草堂尺牍》是黑龙江第一部书信集;程燥的《龙沙剑传奇》是黑龙江第一部戏剧剧本;张绪彦还发起成立了黑龙江第一个诗社――"七子诗会"。此外,流人还广泛参与方志与笔记的撰述,如方拱乾所著《宁古塔志》、吴振臣所著《宁古塔纪略》、张结彦所著《宁古塔山水记》、杨宾所著《柳边纪略》、英和所著《龙沙物产咏》、《龙江

黑龙江地域文化论文

地域文化课程 期末作业 姓名:李德龙 学号:1523001200043 学校: 成绩:

黑龙江地域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影响 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黑土地养育了龙江人。一方文化成就了一方人,龙江精神成就了一代代龙江人。如果有一种精神是龙江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那便是龙江人的闯的精神。 随着文化大融合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文化从地球上消失或即将消失,它们被人们遗弃或被其他的文化所同化。然而没有自己文化的民族就会没有自己的精神,没有精神的民族不可能引领时代的潮流。龙江人的文化包含龙江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作用下的文化,改变或脱离这些原有的文化,城市的历史文化将大大丧失,其特征也会逐渐被磨灭。黑龙江是个多种文化共存的地方,自然环境和特定历史在人文精神塑造过程中都曾起到过至关重要作用,如何处理好原有文化间的融合,并保留各自的特色是构建龙江发展的精神支持的关键。 一、黑龙江地域的特色 地域辽阔的黑龙江,四季交替分明,文化底蕴深厚,物产资源丰富,建筑风格别异,因此北国冰城,黑土地,北大仓,东方小巴黎等多种美誉。 黑龙江的黑土地域文化是区别于其他北部省份的特有的文化,其既包含于中华文明,又带有其鲜明的个性,其特征多受影响于萨满文化,中俄交流文化,以及文革时期的南北融合文化,以及龙江人特有的闯关东文化。 二、摈弃黑土文化中旧的落后的社会意识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并不总是同它所依赖的社会物质基础的化完全一致,而是或前或后,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保持着动态的对应。作为黑土地上各种社会意志的总概括的黑土文化也不例外,也包含着进步和落后两种社会意识。黑土文化中所包含的进步社会意识,是黑土文化的主流、主导力量和本质表现,它适应、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代表了黑土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黑土文化中旧的落后的社会意识,就是那些阻碍、制约经济文化发展的社会意识。它是黑土文化的非本质表现,次要部分,是在黑土文化发展过程中被否定的社会意识。这种旧的落后社会意识具体表现在以下三点: 1.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农民惰性心理黑龙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 为生活在这时的世世代代人民提供了优越的生存条件。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副作用那就是大自然过于丰厚的恩赐易使人们过分地依赖自然,缺乏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勇气和创造能力滋生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惰性心理。正像马克思所说:“过于富饶的自然‘使人离不开自然的手,就像小孩离不开引带一样,它不能使人自身的发展成为一种自然必然性。长期以来,黑龙江的各民族虽然生活在

临沂气候特点

xx气候特点 我市地处中纬度区,属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具有气候适宜、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等气候资源丰富的特点。 一、年气候特点 年平均气温在12.3—13.3度之间,一般西部高于东部,南部高于北部,沿海低于同纬度的内陆。最热日出现在七、八月,平均气温在25.4—26.3度之间;最冷月在一月,平均气温在零下1.1—2.8度之间。全市秋温高于春温,冬夏寒暑分明。 降水量为全省最丰沛地区,雨量受季风影响显著,其特点表现为冬夏降水差异悬殊,占降水量的60%集中在夏季。同时相对变率大,不稳定性强,一般由沿海向内陆,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由于受地理环境和季风影响,全年各地盛行风向不一致,多为西北、北、东北北、东南和西西南风。年平均风速为3.0米/秒左右,是全省风速最小的地区之一,春季风速为 4.0米/秒左右。全年无霜期内陆各地一般在188.9天—212.0天,沿海为229.8天;全年日照时数在2539—2490小时。这给各种农作物提供了较长的生育期和充足的光照。同时,反映在本区气候中,还常有旱、涝、山洪、冰雹、大风、台风、干热风、霜冻、倒春寒和三夏及秋季连阴雨等一些主要的自然灾害出现,常给农业生产和其他事业带来不同程度的灾害和损失。 二、各季气候特点 春季: 回暖迅速,少雨,多大风,气候干燥,沿海平流海雾最盛,盛行东南风和南风,平均风速为全年之冠,同时,春季寒潮侵袭,常引起急剧降温,晚霜冻和倒春寒灾害性天气出现。 夏季: 温高、湿重、气压低、雨量充沛和集中,强度大,盛行东南风,风速小;年极端最高气温多出现在七月份,高达38.2—40.5度。本季雨量尤以七、八月

份更为集中,多为阵性雷雨;由于各种气象要素变化复杂,往往产生暴雨、山洪、大风、雷击、冰雹、水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少数年份亦有夏旱发生。 秋季: 气温急降,雨量骤减,秋高气爽,气候宜人,能见度好。该季太阳辐射减弱,气温下降快。晚秋开始有寒潮影响,常引起急剧降温和偏北大风,十月中旬可见初霜。秋温高于春温。光照充足,有利于各种农作物的成熟和收获。但因降水量的相对变率大,有不少年份发生秋旱和秋季连阴雨。这时期冰雹,台风也常侵袭本区。 冬季: 寒冷干燥,雨雪稀少,多晴天,海上多大风和雾。该季太阳辐射最弱,气温低寒,冷期长。全年最冷月出现在一月,为零下0.8到4.0度.一般十二月下旬至翌年二月中旬河流水库封冻,最大厚度多数在20公分左右。雪日稀少,平均降雪日数在6—10天之间。积雪深度为3—5公分,最大深度可达25公分,山区公路有雪阻。随着四季气候的变换,在本区构成冬季干冷,春旱多风,夏热多雨,晚秋又旱的特点,但个别年份和季节也有反常现象。 各气候区 一、北部xx气候区 北部高山气候区,系指临沂市的沂蒙山区(沂水、沂南北部、蒙阴中部和北部)和沭东丘陵。全区多为高山峻岭,地形起伏较大。本区特点是: 为全年平均气温最低,风速小,降水条件差,冰雹机遇较多,危害重,无霜期短,日照长,蒸发大;春秋两季干旱严重;冬季严寒,冷的时间长。本区春秋两季干旱严重,影响春、秋适时播种,威胁冬小麦和晚秋作物的正常生长,冰雹、霜冻危害重;山洪、大风、雷击也时常发生。 二、西部xx气候区 本区包含蒙山南麓的平邑和费县的北部,多为丘陵地。本区县有年温高、日照长,热量资源富饶,无霜期较长,降水条件最差,春季回暖早和多干热风

黑龙江地域文化对黑龙江人文化性格形成的意义

黑龙江地域文化对黑龙江人文化性格形成的意义 通过学习了黑龙江地域文化我们知道:中华民族发祥地黄河流域,其文化传统中重群体、重伦理的特点的形成与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有极大关系。黑格尔曾说过:“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水性使人合、山性使人离”。黑龙江地域作为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在具有北方文化属性的同时,也有自己的地域文化特点。 黑龙江人的文化性格是由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开埠时的移民成份,自身文化积淀及体制、制度的因素所决定的。 一、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黑龙江人复合型的文化性格。 从历史上看,黑龙江人生存的环境是东南北三面被大山、大江环绕,西面有茫茫草原横亘。可以说,内部回旋相当开阔而外部交通极不便利。正因为这种环境,使文化心理形成了封闭的向心结构。生产方式因缺少外部的信息刺激和形象示范而亘古不变,在心理上积淀为稳定和保守(如恋家守业的现象,一旦定居下来,就生于斯、长于斯、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封闭的环境、单一的生产方式和代代相因的生活,加上历史上黑龙江地域就是游牧民族的活动区域,使黑龙江人既具有农耕民族诚实厚重,又具有游牧民族粗犷豪放的性格和大度的胸怀,兼具农牧民族的特点。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乐观、爽直、大气、勇敢、侠义的性格,正因为这种性格,我们黑龙江人便是满清末年胡匪、强盗的生产者,同时也为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提供了充足的兵源。由于单纯依赖土地就可以生存,他们满足于“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现状。同时,由于地广人稀,天赐丰富,生存环境相对宽松,自种自食的农产品行往往有剩余而剩余产品又无法作为商品出售,且人烟稀少,所以在接人待物上形成了大方好客的性格特点。但是,也逐渐养成了粗疏,没有商品观念的弱点,又因为物产丰饶,因此人生惰性、温饱即安,小钱不愿挣、大钱挣不来。与之相反,关内地少人多,谋生艰难,人更勤劳,关内比较复杂的生产方式,使关内的文化传统有两个特点:一是重视学习和富于创造,二是善于经商和弄巧。所以自古以来状元举子、重臣良医多为南士,能工巧匠、大商巨贾也多出自南方。所以由此可以推断,东北尤其是黑龙江即使开发早些,资本主义萌芽也会

北京天气气候特征

北京市天气气候特征 北京市地处欧亚大陆的东岸边缘,虽东濒海洋,但海洋对本市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夏季,其它季节主要受西风带大气环流的影响,是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北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决定了北京气候的以下特点: 1)降水集中且降水强度大。北京处在大陆干冷气团向东南移动的通道上,每年从10月到翌年5月几乎完全受来自西伯利亚的干冷气团控制,只有6-9月三个多月受到海洋暖湿气团的影响。所以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7、8月尤为集中。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丰水年和枯水年雨量相差悬殊。 2)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来自东南的暖湿空气受燕山及太行山的抬升,在山前迎风坡形成多雨区,而背风坡形成少雨区。 3)山前平原增温显著。冷空气由于受到山脉阻挡以及下沉增温作用,致使北京平原地区冬季气温比临近的同纬度地区偏高,形成山前暖区。 4)风向日变化显著。“北京湾”的特殊地形使得北京地区山谷风明显,平原地区午后多偏南风,午夜转偏北风。南口、古北口等地,沿山间河谷形成较周围地区风速明显偏大的风口。 5)四季分明,冬季最长,夏季次之,春、秋短促。 北京各季的气候特点如下: 春季:冷暖空气交替活动频繁,气温回升快,干旱多风。春季降水只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之十左右,有“十年九春旱”之说。升温快,昼夜温差大是春季气候的显著特点之一。春季短促,约两个月左右即进入夏季,这也是北京大陆性气候的一个特点。 夏季:炎热多雨是其显著特点。夏季平原区平均气温在25℃左右,7月平均气温最高,在26℃左右。夏季三个月中,最高气温在30℃以上的日数为53天(观象台,1951~2008年),极端最高气温曾高达40℃以上;夏季雨量集中,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5%,而7~8月降水量要占65%左右。经常出现强对流天气,造成暴雨、冰雹和雷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 秋季:冷暖适宜、少风少雨,秋高气爽的时光甚短,平均只有50多天,10月底开始,寒冷的西北气流逐渐控制本市,逐渐进入冬季。 冬季:寒冷干燥,多风,季节漫长。各月平均气温均在0℃以下。冬季降水稀少,仅占全年降水量的2%左右,以降雪为主。 气象要素的气候特征 1、北京的气温 北京地区气温年、日变化大,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秋)季升(降)温快;而且南北气温差较大。 (1)气温的空间分布 由于地理因素的影响,北京地区的气温空间分布变化较大。年平均气温,平原区在

2005年天气气候专题

① ② 0° 2005年天气气候专题训练2005-5-11 一、选择题:图4是南美洲两个气候区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①②两地气候成因的相同点是() A.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 B.都受下沉气流控制 C.都位于盛行风向的迎风坡 D.都受沿岸暖流影响 2.有关①、②两地自然带,说法错误的是() A.①是热带荒漠带,②是温带荒漠带 B.像①这样的自然带都分布在大洋东岸 C.像②这样的自然带都分布在大陆东岸 D.①和②都是在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形成 读图,其中a图为某地气温与降水量示意图,b图为盛行风向(气流)与河流量示意图,c图为盛行 风向与雨量示意图,回答3—5题 3.下列农业区的气候特征与a图类似的是() A.阿极廷的大牧场放牧区B.美国的棉花带 C.中国的春小麦区D.法国的葡萄园种植区 4.适宜在b图所示气候环境下生长的农作物或水果是() A.亚麻B.天然橡胶C.香蕉D.油橄榄 5.南半球某城市的气候特征如c图所示,若该城需建一个火力发电厂,从环境效益考虑,最合理应 建在城市的郊区。() A.西北部B.东南部 C.北部D.西南部 22.下图所示的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是 A.甲地属于地中海气候,乙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B.甲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C.甲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乙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D.甲地属于地中海气候,乙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读图,完成下列7—8题。 7.下面的四幅图中,与上图中甲地气候类型相符的是() 8.有关甲地气候类型的成因和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成因是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C.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D.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两岸 下表是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9~11题 9.城市①②③可能分别是() 图4

气候专题高考真题

气候专题高考真题 图2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2,完成(1)~(3)题。 (1)N地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 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2)M、N、P、Q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 在() A.M地 B.N地 C.P地 D.Q地 (3)当M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巴西高原处于干季 B.尼罗河进入丰水期 C.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 D.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 高三地理气候专题——2010年高考真题 下图反映单位体积空气所能客纳的最大水汽量与气温的关系. 1m空气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量为10g,若要使最大水汽量上1.根据右图,气温在10℃时。3 升到40g,气温应达到 A.15℃ B.25℃ C.30℃ D.35℃ 2.一定体积空气中含有的水汽量与同温度下这些空气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量的比值称为相对湿度。测得一封闭实验箱内的温度为30℃,相对湿度是50%,如果受使实验箱内的相对湿度降低到37.5%,箱内温度应调节为 A.35℃ B.25℃ C.15℃ D.5℃ 3.通过上述实验能够推知,相对湿度的变化主要取决手气温,其一般规律是 ①气温高,相对湿度小②气温低,相对湿度小 ③清晨相对湿度最大④午后相对湿度最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10年春季,冰岛的火山多次喷发,使一些地区的航空运输业遭受了巨大损失。使一些地区的航空运输业遭受了巨大损失。 4.冰岛位于 A.极地高压带B.副极地低压带C.西风带D.副热带高压带 5.火山喷发后,一些空域限制飞行是因为这些空域 A.雷暴频发 B.严重缺氧 C.有大量可燃气体 D.火山灰浓度大 22C范围示意图,图5为某地年内各月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图4为世界1月平均气温10~0 量柱状图。读图回答7~8题。 6.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在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明显变宽.主要原因是 A.受寒、暖流共同影响 B.受暖流影响 C.受寒流影响 D.受陆地影响7.甲、乙、丙、丁四地中,气温和降水特征与图5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云南天气气候特点

云南天气气候特点 一、环流的季节转换 1、近地面的平均流场 (1)冬季:有一条明显的风向辐合带从青藏高原中部向东南经四川伸入低纬高原并一直延伸到北部湾,在辐合线南面与西面盛行西南风,风速普遍大于5~6m/s。这与地形与海拔高度有关系,南支西风受青藏高原阻挡形成南支槽,低纬高原处于南支槽的西南气流影响下;在辐合线北面与东面盛行东北冬季风,气流具有很强的反气旋曲率,这就是冬季风绕过青藏高原后,受地形影响所表现出来的现象。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冬季风的影响形式主要就是以西北气流的影响为主,而云南则受偏东回流气流的影响,这就是由于在冬季风的引导下,地面冷高压的南下路径偏东,当冷空气进入华南或入海后,冷空气沿冷高压南侧的偏东回流气流影响云南。 (2)夏季:盛行偏南气流并有气旋式弯曲,当其偏南气流向北翻越高原进入四川盆地后出项气旋式涡旋,大致在105oE附近,西南气流与东南气流成汇合状。即所谓的印度季风与夏季风的交汇地带。 2、700hPa与500hPa平均流场 (1)冬季:700hPa上南支西风气流绕青藏高原而行,到青藏高原东南侧进入云南,转为西南气流呈现出明显的的气旋性弯曲,并形成一支狭长的强风带,滇中的昆明西南风达到15m/s,这一特点在500hPa上表现尤为突出。云南从700hPa到500hPa都为正涡度中心控制,昆明附近为深厚的最强正涡度中心。北支西风气流从西北向东南,700hPa上在云南北侧30oN附近与南支北上气流相汇合。这一辐合线以北为负涡度区所控制,最强负涡度中心处于青藏高原东北侧。500hPa上青藏高原的北侧也有一支强西北风,在急流南侧(青藏高原的大部、四川盆地北部)为负涡度控制,南北两支西风在低纬高原汇合。 (2)夏季 西风绕流效应依然存在,但与冬季有很大不同,南支西风已不存在。700hPa上低纬高原被西南季风控制,季风一直围绕青藏高原东南侧推进到秦岭一带,云南在气旋式流场的控制之下;500hPa上一支由孟加拉湾一带来的西南季风代替了南支西风,以青藏高原北侧的偏北气流形成了一条横贯青藏高原的切变线。 3、对流层高层 南亚高压(也称青藏高压或亚非季风高压)就是对云南天气气候影响最大的一个环流系统。

【初中地理】 天气与气候专题练习(含答案)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 1.小明周末和同学去爬山,他们在海拔720米处测得的气温是24.8℃,据此推测山顶1520米处的气温是 ( ) A. 24.8℃ B. 20℃ C. 4.8℃ D. 29.6℃ 【答案】 B 【解析】【分析】解: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小军目前所在的海拔是720米,气温是24.8℃,小明已经爬到海拔为1520米的山顶气温为:(1520m-720m)÷100×0.6℃=4.8℃,24.8℃-4.8℃=20℃。 故答案为:B。 【点评】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垂直递减,递减率大约为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摄氏度(或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摄氏度)。依据两地相对高度差和其中某地温度,即可求出另一地区的温度数值。 2.电视天气预报节日中出现“ ”天气符号时,表示的天气状况是() A. 睛转多云,西北风6级 B. 睛转阴,东南风3级 C. 多云转睛,东南风3级 D. 睛转阵雨。西北风6级 【答案】 A 【解析】【分析】解: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用符号表示就是:风杆上的小横道叫风尾,风杆上画有风尾的一方,即指示风向,标在风杆的左侧。风级的表示方法是:一道风尾,风力是2级,半道风尾是1级风,一个风旗表示8级风。读题干可知,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出现“ ”天气符号时,表示的天气状况是晴转多云,西北风6级。 故答案为:A。 【点评】天气符号是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掌握常见的天气符号代表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日常的气象状况,以此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3.从俄罗斯亚马尔天然气工厂运送天然气到东亚各港口,有经大西洋的以往常规航线和经白令海峡的北冰洋航线(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浅谈黑龙江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作业 姓名:郭聪 学号:1423001400633

浅谈黑龙江地域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影响 人文素质是一种生活、思考与行为的方式,他允许每个人都实现自己最热切的愿望,并成功地获取幸福,使生命完美。一般说来,人文素质主要由人文知识与技能、人文能力与方法、人文精神与品质等三个方面构成。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这三大要素中,人文知识起着基础性作用,是其他两个方面赖以形成的基础;人文能力与方法是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分析和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问题的能力与方法;人文精神与品质主要指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理解和应用人文的意识和态度以及对人文的情感、兴趣和动机等等,这些精神和品质在人文素质各要素中占据核心地位,直接决定着人文素质的方向。 在人文素质中,人文精神是核心。当前大家对人文精神的认识不一,有的从民族文化的差异性角度来思考,往往得出各个国家的人文精神都有所不同的结论;有的认为每个时代人文精神内容不一样,中国古代与中国当下的人文精神不同。在笔者看来,人类的人文精神在某些具体内容上可能有时代与国家之别,但在根本特征或本质上则无根本性差别。人的欲望和本性等是相通的,这决定了人文精神也就不存在根本性的差异。人文精神尽管有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但在总体上不外乎是对作为个体的人的生命、权利、利益与价值的尊重和保障,对实现个人利益基础之上的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地球、宇宙及其他动植物的关切,它是人类文化中占据核心地位的精神因子。 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其人文素质的高低,既是其文明程度和生存状态的重要标志,也必然是其发展支撑的底蕴。而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人文环境的改善和提升,要关注青年学生,因为他们此时的人文启蒙,此时确立的终极关怀,只要是真正的纯粹和彻底,就可以树立人性和理性的素质! 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黑龙江位于中国东北边缘,与俄罗斯接壤,中国最北端的漠河和最东端抚远三角洲都在黑龙江省境内。冬季由于蒙古高压的原因,气候寒冷;夏季由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温度较高,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黑龙江地广人稀、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大小兴安岭森林丰茂、东部煤炭储备巨大、大庆油田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国最大的油区、农业上有“北大仓”的称号……恶劣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物产使得黑土区域文化具有了强烈的粗犷豪放、不拘小节的气质。 大学教育除了给人以专业知识外,还应该让学生养成一个清楚的头脑,一颗热烈的心,只有这样,他才可以对社会有所了解,对是非有所判断,对有价值的东西有所欣赏,他才不至于接受现成的结论,不至于人云亦云,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有独立的个性,与同不的观点,超常的想象和创造力。 一方文化成就了一方人,龙江精神成就了一代代龙江人。如果有一种精神是龙江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那便是龙江人的闯的精神。随着文化大融合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来黑龙江学习,这里有全国著名的学府——哈尔滨工业大学,哈

二十四节气的气候特点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十四节气的气候特点 篇一:二十四节气七十二气候详解 二十四气七十二候 立春:初候,东风解冻;阳和至而坚凝散也。二候,蛰虫始振;振,动也。三侯,鱼陟负冰。陟,言积,升也,高也。阳气已动,鱼渐上游而近于冰也。 雨水:初候,獭祭鱼。此时鱼肥而出,故獭而先祭而后食。二候,候雁北;自南而北也。三候,草木萌动。是为可耕之候。 惊蛰:初候,桃始华;阳和发生,自此渐盛。二候,仓庚鸣;黄鹂也。三候,鹰化为鸠。鹰,鸷鸟也。此时鹰化为鸠,至秋则鸠复化为鹰。 春分:初候,玄鸟至;燕来也。二候,雷乃发声。雷者阳之声,阳在阴内不得出,故奋激而为雷。三候,始电。电者阳之光,阳气微则光不见,阳盛欲达而抑于阴。其光乃发,故云始电。 清明:初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牡丹华;鴑

音如,鹌鹑属,鼠阴类。阳气盛则鼠化为鴽,阴气盛则鴽复化为鼠。三候,虹始见。虹,音洪,阴阳交会之气,纯阴纯阳则无,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则虹见。 谷雨:初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飞而两翼相排,农急时也。三候,戴胜降于桑,织网之鸟,一名戴鵀,阵于桑以示蚕妇也,故曰女功兴而戴鵀鸣。 立夏:初候,蝼蝈鸣;蝼蛄也,诸言蚓者非。二候,蚯蚓出;蚯蚓阴物,感阳气而出。三候,王瓜生;王瓜色赤,阳之盛也。 小满:初候,苦菜秀;火炎上而味苦,故苦菜秀。二候,靡草死;葶苈之属。三候,麦秋至。秋者,百谷成熟之期。此时麦熟,故曰麦秋。 芒种:初候,螳螂生;俗名刀螂,说文名拒斧。二候,鹃始鸣;鹃,屠畜切,伯劳也。三候,反舌无声。百舌,鸟也。 夏至:初候,鹿角解;阳兽也,得阴气而解。二候,蜩始鸣,蜩,音蜩,蝉也。三候,半夏生。药名也,阳极阴生。 小暑:初候,温风至。二候,蟋蜂居壁;亦名促织,此时羽翼未成,故居壁。三侯,鹰始挚。挚,言至,鹰感阴气,乃生杀心,学习击搏之事。 大暑:初候,腐草为萤;离明之极,故幽类化为明类。二候,土润溽暑;溽,音辱,湿也。三候,大雨行时。

高中地理气候部分专题练习

高中地理气候部分专题练习 读某地气温、降水资料,回答1~2小题。 1.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2.该地可能是() A.北京 B.悉尼 C.罗马 D.开普敦 【试题解析】从资料上看一月高温少雨,七月温和多雨,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答案】1C 2 D 3.有一幅气温和降水量分布示意图,最冷月气温都在0 ℃以上,降水总量大约为700~800毫米左右,这两地可能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4.以上两地降水季节分配情况可能是() A.季节分配都比较均匀 B.季节分配都集中在夏季 C.一为全年分配均匀,一为集中在夏季 D.一为集中于夏季,一为集中于冬季 【试题解析】最冷月气温在0 ℃以上的温带气候有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答案】3A 4C 5、读图1,A地和B地的气候相比较,正确的说法是() 图1

A、高温不同期,多雨不同期 B、高温同期,多雨同期 C、高温同期,多雨不同期 D、高温不同期,多雨同期 [试题解析]从图中所给的经纬度和陆地形状,可判断A地为非洲南端,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B为中美洲,气候类型为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两种气候类型分位于南北两半球,季节相反,高温不同期。A地气候冬季多雨(7月份),B地气候夏季多雨(7月份),所以两地多雨同期。[答案]D 6、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的气候是()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试题解析]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终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气团影响,终年湿润,气候年变化较小。 [答案]B 7、下列各种气候类型,在一年中温度和温度变化不显著的是() A、热带沙漠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地中海气候 [试题解析]热带沙漠气候一年中温度变化不明显,终年干旱,温度是终年高温,但冬夏两季高温程度不同,夏季气候温明显高于冬季。温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一年中温度、温度都有明显变化。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温度、湿度变化不明显。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一年中温度、湿度变化都明显。 [答案]C 8、成因与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无关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D 9、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10、乙地的气候成因是() A、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B、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东北地域文化与节庆习俗

东北地域文化与节庆习俗 丛坤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黑龙江哈尔滨 150018) 摘要:东北节庆习俗主要由东北世居民族节庆习俗与中原汉民族传入节庆习俗两部分构成。东北世居民族节日习俗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中原汉民族节庆习俗传入东北后,因社会自然环境的变化发生了变异,形成雅、俗之分,进而塑造了东北人慷慨、豁达、热情、爽朗的性格特征。 关键词:地域文化;民族文化;民族性格;节庆习俗 中国东北地区现今主要指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部的三市两盟(即呼伦贝尔市、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也可称其为黑龙江流域的右岸。从文化区域划分的角度,有关这一区域的名称近年学界多有争议,黑水说、长白说、辽河说、关东说等等,莫衷一是,几成热点。这一争论既反映出区域文化研究的方兴未艾,同时也反映出部分研究者自身的地方本位主义。但同时也说明东北这一区域的文化形成与发展是具有鲜明的整体性特征的,这是广大研究者的共识。所以在谁也说服不了谁,尚未形成定论之前,我们不妨还是以“东北文化”作为这一文化区的名称为妥,这是本文首先要阐明的观点。 然而,“东北文化”是区域文化概念还是地域文化概念呢?很多人在使用这一概念时恐怕并未认真思考这一问题。由于在中国国家现代化的艰难进程中,伴随着殖民\反殖民、革命\反革命、民族自治\民族融合、中央\地方的对立统一,在地理区域上,呈现出政治、民族、行政维度并存的局面。还有历史形成的齐鲁、中原、巴蜀、岭南。吴越、荆楚、燕赵等传统地域文化维度,东北地区因历史原因则更为复杂。从地域文化研究的层面来说,不同的维度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相关研究的内容、结构和分期。 区域文化与地域文化是两个既相互区别又不可分割的命题,也可把其看作两个不同的视角,其预设也有所不同。地域文化研究突出自然环境和历史传统,其

地理 气候专题

地理气候专题

气候专题 1. 气候与自然带专题 ⑴ 同在北回归线附近,却出现了非洲、西亚的热带沙漠气候与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我国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等气候原因是: ① 西亚、北非位于大陆中西部,受副热带高压及来自大陆内部的信风影响,全年炎热干燥,形成沙漠气候; ② 南亚、我国东南部位于大陆东部,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湿润的季风气候。归纳: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西岸的气候差异及成因: ------海陆位置与大气环流形势不同. ⑵ 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原因:副高强弱不稳定,夏季风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我国降水南方多,北方少的主要原因是:南方雨季来得早,去的晚,雨季时间长;北方雨季较短。 ⑶昆明准静止锋与江淮地区、华南地区的准静止锋形成时间成因有什么不同?

① 昆明准静止锋:冬季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受地形阻挡而成,导致贵阳一带冬雨连绵。 ② 江淮地区准静止锋: 6-7 月,冷暖空气相遇,势均力敌而成,导致江淮地区出现梅雨。③ 华南地区准静止锋: 4-5 月,冷暖空气相遇,势均力敌而成,导致华南地区出现阴雨。 ⑷ 简述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冬季: 特点:从南向北气温逐渐递减,南北温差很大。原因: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我国越到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并且白昼越短;越到北方越接近冬季风的源地。 夏季: 特点: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很小 原因:夏季太阳直射在北半球,虽然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北方大,但越到北方白昼越长,因此南北方获得的太阳辐射量相差不大。

⑸ 简述青藏高寒区的气候特征。 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低,冻土广布;太阳辐射强烈,风力强大;降水稀少。 例: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比四川盆地强,而近地面气温比四川盆地低? 答: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因而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强,又因为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所以近地面气温又比四川盆地低。 ⑹ 简述四川盆地与同纬度东部地区相比冬夏气温均偏高的原因。 四川盆地四周被高大山脉围绕,冬季受寒潮影响程度小,夏季地形闭塞不易散热。 ⑺ 简述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形成原因。 特点: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少且集中在夏季,较差与日较差大,多大风天气。 原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受夏季风影响小;海洋湿润气流受山岭阻隔,难以深入。 特殊问题:

黑龙江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课程 期末作业 姓名杨文杰学号1223001457039 学校松林电大成绩

黑龙江地域文化 黑龙江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连绵起伏的大、小兴安岭;有沃野千里的松嫩平原;有气势磅礴的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水域;有风景秀丽的镜泊湖、五大连池;还有绿草如茵的天然牧场,这些无不勾勒出一幅幅绚丽的画卷。黑龙江省是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土地面积45.46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六位。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因此,在振兴黑龙江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应该分析黑土文化,发扬其积极方面、规避消极方面,使黑龙江在本次文化建设高潮中不落伍,且得到新的突破和跨越,服务于社会、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黑龙江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交互影响的地域文化历史造就了黑龙江人独特的文化性格,即"粗犷豪放的气质,质朴率真的品性,热情大方的特质,包容海涵的气度,幽默机敏的智慧"。但同时,黑龙江人也存在着知足常乐、小富即安、拒斥理性等经验式、人情式的文化特质和文化模式,是与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的。这就要求我们站在以人自身的现代化为核心的总体性文化转型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努力建构新世纪黑龙江人新的形象工程,为龙江大地和黑土文化增添新的内涵。 黑土地域文化,我们特指黑龙江地域文化,因为黑龙江省以丰腴的黑土地而著称。黑土地域是东北地域文化----关东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具有独特文化精神与鲜明文化风格的地域亚文化。 黑龙江位于中国东北边陲,与俄罗斯接壤,历史上古肃慎人后裔粟末靺鞨建立的渤海国曾非常繁荣,有“海东盛国”、“小中华”之称。黑龙江地广人稀、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大小兴安岭森林丰茂、东部煤炭储备巨大、大庆油田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国最大的油区、农业上有“北大仓”的称号……恶劣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物产使得黑土地域文化具有了强烈的粗犷豪放、不拘小节的气质将黑土地域文化中的彪悍和开拓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开始全面建设东北,东北地区工业化加速发展,仅“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的大项目有56个在东北,其中22个在黑龙江,另外,国家基本建设投资黑龙江占了十分之一。上世纪5黑土地域文化发展历史及特征黑龙江位于中国东北边陲,与俄罗斯0年代末,10万官兵和5万山东支边青年挺近三江平原,加入到开发北大荒的队伍中来,后来的知青下乡、知识分子下放又使黑龙江产生了一次人口迁移的高潮。这些来到黑龙江的人不但为黑龙江的建设贡献了力量,同时也给黑土地域文化增添了新的内涵。通过共和国的建设者们的不懈奋斗,“四大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突破高寒禁区精神)以“闯关东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等为代表的“爱国奋斗、艰苦创业,求实务实、开拓进取,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黑龙江精神,集中体现了黑土文化的精神内涵。1、英勇不屈的抗争精神。一是为拯救中华民族愤然而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高度自觉性;二是众志成城、一致抗敌的空前广泛性;三是为了民族尊严而绝不苟且偷生的民族气节。2、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一是一往无前,百折不挠。二是自强不息,艰苦奋斗。3、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一是胸怀全局,为国分忧。二是淡泊名利,忘我工作。三是不计得失,勇于牺牲。4、

云南天气气候特点

. 云南天气气候特点 一、环流的季节转换 1、近地面的平均流场 (1)冬季:有一条明显的风向辐合带从青藏高原中部向东南经四川伸入低纬高原并一直延伸到北部湾,在辐合线南面和西面盛行西南风,风速普遍大于5~6m/s。这与地形和海拔高度有关系,南支西风受青藏高原阻挡形成南支槽,低纬高原处于南支槽的西南气流影响下;在辐合线北面和东面盛行东北冬季风,气流具有很强的反气旋曲率,这是冬季风绕过青藏高原后,受地形影响所表现出来的现象。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冬季风的影响形式主要是以西北气流的影响为主,而云南则受偏东回流气流的影响,这是由于在冬季风的引导下,地面冷高压的南下路径偏东,当冷空气进入华南或入海后,冷空气沿冷高压南侧的偏东回流气流影响云南。 (2)夏季:盛行偏南气流并有气旋式弯曲,当其偏南气流向北翻越高原进入四川盆地后出项气旋式涡旋,大致在105oE附近,西南气流和东南气流成汇合状。即所谓的印度季风和夏季风的交汇地带。 2、700hPa和500hPa平均流场 (1)冬季:700hPa上南支西风气流绕青藏高原而行,到青藏高原东南侧进入云南,转为西南气流呈现出明显的的气旋性弯曲,并形成一支狭长的强风带,滇中的昆明西南风达到15m/s,这一特点在500hPa上表现尤为突出。云南从700hPa到500hPa都为正涡度中心控制,昆明附近为深厚的最强正涡度中心。北支西风气流从西北向东南,700hPa上在云南北侧30oN附近与南支北上气流相汇合。这一辐合线以北为负涡度区所控制,最强负涡度中心处于青藏高原东北侧。500hPa上青藏高原的北侧也有一支强西北风,在急流南侧(青藏高原的大部、四川盆地北部)为负涡度控制,南北两支西风在低纬高原汇合。 (2)夏季 西风绕流效应依然存在,但与冬季有很大不同,南支西风已不存在。700hPa上低纬高原被西南季风控制,季风一直围绕青藏高原东南侧推进到秦岭一带,云南在气旋式流场的控制之下;500hPa上一支由孟加拉湾一带来的西南季风代替了南支西风,以青藏高原北侧的偏北气流形成了一条横贯青藏高原的切变线。 文档Word . 3、对流层高层)是对云南天气气候影响最大的一个环流系统。(南亚高压也称青藏高压或亚非季风高压整个对流层是强位势不稳定的高夏季强大的南亚高压中心平均位于低层热低压的上空,是一种典型的热力性高压。南亚高压不仅温高湿气柱,上层辐散下层辐合,盛行上升气流,一月

高中地理-气候专题练习

高二地理气候专题 【基础过关】 1.关于平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故称平流层 B.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C.该层中的CO2可吸收大量紫外线 D.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2.下列自然现象中,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 ) A.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 B.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 C.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D.低云笼罩的白天,天空仍是明亮的 读下图,完成3~4题。 3.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 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们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 B.大气的反射作用——d C.大气的吸收作用——b 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 5.在以下有关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太阳高度角愈小,太阳辐射穿过的大气层厚度越大 B.大气密度愈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也愈大 C.大气透明度愈大,太阳辐射愈弱 D.太阳高度角愈小,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得愈少 【能力提升】 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霜冻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下图是他们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据此回答6~7题。

6.图中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 A.作物品种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地形 7.不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 ) A.天气严寒 B.地面辐射强 C.微风 D.大气逆辐射强 8.上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下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