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导学案

《找规律》导学案
《找规律》导学案

第3课时找规律(3)

课题找规律(3)课型新授课

教学新知前,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分组活动,用自己喜欢的珠子穿出一串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手链。

这样的设计,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为在新知中发现规律作好铺垫,可谓一举两得。

设计说明在新课的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适当地引导,让学生自主发现手链中珠子的排列规律,然后根据规律找出掉的2颗珠子分别是什么颜色的。在学生自主解决了问题后,在不确定结果是否正确的

情况下,设计回顾反思的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检验,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验证结果的能力。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学习难点

学前准备课时安排1.能从多角度进行观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2.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丰富解题策略。

找出问题中的规律,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不同颜色的珠子

1课时

教学环节导案

1.组织学生运用手中的珠

子,自己有规律地穿一串漂亮学案达标检测

1.按规律填数。

9、8、7、(6)、(5)。

一、动手操作,引入新课(6分钟)的手链。

2.导入新课:同学们穿的

手链很漂亮,也很有规律。小

红同学自己也穿了一串手链,

可是一不小心弄掉了,还丢了

珠子,你们能帮她找找掉了哪

2颗珠子吗?

板书课题:找规律(3)。

1.课件出示例5,请学生理

解题意。

2.分析、解决问题。

1.分组活动,用不同颜色的珠子穿出

有规律的手链,并分别展示自己的作品,

说出自己穿的手链的排列规律。

2.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1.认真读题,获取信息,找出所求问

题。

2.(1)小组合作,探讨珠子的排列规

1、3、5、(7)、(9)。

20、17、14、(11)、(8)。

1、2、4、7、(11)。

2.下面各组图形的排列规律

是什么?

规律:先摆一个□再摆2个

○.

规律:先摆一个○,每次比

前面一组增加1个。

3.按照规律找出下面的图形

中缺少了哪颗珠子?请你补上。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

知。(20分钟)

(1)师:请仔细观察,小红律。

的这串手链上珠子的排列有什汇报:按照2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

么规律吗?请同学们找一找。循环排列穿起来的。

(2)几个珠子为一个循环(2)根据提问,圈出一个循环组的珠

组?请你圈出来。子。

(3)根据珠子的排列规律,

(3)小组活动,找出掉的2颗珠子,

圈。

4.第8个图形是什么?圈一

找出掉的2颗珠子,并说说你并汇报想法。

的想法。预设2颗黄珠子和1颗蓝珠子为一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黄、黄、蓝、黄、黄、蓝、黄、黄、蓝、黄、(黄)、(蓝)

1颗黄珠子

1颗蓝珠子

3.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4.教师小结。个循环组。第4组只剩下1颗黄珠子了,所以掉的是1颗黄珠子和1颗蓝珠子。

3.用自己的方法验证结果的正确性,并汇报:

预设可以用学具摆出小红穿的手链,看与规律是否相符。

……

4.明确:根据事物的排列规律,可以解决缺失部分的具体内容。

1.完成教材第88页“做一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三、巩固提

高。做”。

2.按规律填数。

(1)10、13、、、

1.先找出珠子的排列规律,然后进行

判断。

2.独立思考填一填。

(10分钟)22,25。

(2)5、7、9,,,

,17,19。

四、课堂总结。(4分钟)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

有什么收获?

2.布置课后学习的内容。。

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板

六、教学反

找规律(3)

黄、黄、蓝、黄、黄、蓝

黄、黄、蓝、黄、(黄)、(蓝)

1颗黄珠子

1颗蓝珠子

在本节课教学中,分组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的作用。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锻炼了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丰富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师点评和总结:

找规律(图形的变化规律)导学案

找规律(图形的变化规律)导学案 组名:组员姓名: 学习目标: 1、我能通过观察、拼摆、涂色等活动发现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2、我能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3、在活动中我会体会教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发现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2、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两方面发现规律。 学习过程: 课前独学 家长陪学,真情体验(预习教材85页例1,并完成下题) 1、接下来是什么颜色? 2 ■●■●■●■●■● 3、让孩子圈出上图重复的部分。 4、与孩子一起观察1、2题,说说两幅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5、不懂的问题:

课中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检测独学情况。 三、小组讨论 1、互相说说独学部分的两幅图有什么规律? 2、组长针对小组成员不会的问题,进行讲解,纠正答案。 师:在找规律中,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四、合作探究(学具操作) 小组合作,把不同的图片有规律的排列起来,并说说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五、课堂练习 1、接着涂 ■■■■■■■■■■□□ ▲▲▲▲▲▲▲▲▲▲△△ 2、画一画。(把空白处补充完整) ■●▲■▲■●■●▲ 3、涂出自己喜欢并有规律的颜色。

《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85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拼摆、涂色等活动发现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3、激发学生喜爱数学发现美的情感。 重点难点: 1、发现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2、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两方面发现规律。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 学具准备: 彩色笔、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况导入 师:老师这有一串宝石项链,不小心丢失了一颗宝石你知道丢失的是哪一颗宝石吗?请你猜猜看(出示教具)。 让学生猜一猜,猜对的给予表扬。 师问:你怎么知道这串项链丢失的是红宝石呢?

《找规律》教学案例

《找规律》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基本技能: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数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解决问题: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体会一组图形重复出现多次就是排列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学具、水彩笔、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感知规律 师:这节课,老师想带领小朋友们做几节律动,看谁的眼睛亮最先学会,好不好? (教师示范:拍手两下拍肩两下。师重复两次后边做边说:学会的可以跟着老师做。师生一同接着活动,重复四、五遍后教师喊停)

师:真不错,那再换一组头部运动:前后左右前后左右。(学生随着老师的示范不由得跟着做下去。) 师:做得真好!刚才小朋友们为什么学得这么快? 生:因为动作太简单。 生:就是几个相同的动作重复做下去。 师:那你们能不能也创造一组这样的动作让大家跟着做一做?(学生思考,自己比划。) 师:好,谁先上来把你创造的动作教给大家,看谁最勇敢。 生:摸摸鼻子摸摸耳朵,摸摸鼻子摸摸耳朵……(一生边说边做)(听课的老师学生都笑了。执教教师认真的跟着做起来,其他学生虽然觉得好笑,也跟着做起来。) 师:真棒!创造了这样特殊的动作让我们大家做,其他小朋友还有没有自己的动作。 (这时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都争先恐后的说“我”“我”,教师又叫了一名学生进行展示。) 师:象这样的一组动作重复做下去就叫做规律。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观察场景,探究规律 师:小猪笨笨开了一个水果店,为了开业时就吸引更多的顾客,就把水果店周围装饰了一下。看,漂亮吗?用什么打扮的?(出示课件)

《找规律》教学案例

《找规律》教学设计 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附属小学汤永娟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9页~60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谈话: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神奇的魔盒,魔盒里有各种颜色的珠子。它神奇在哪儿呢?只要你说一个变,就能真的变出一个。 (教师和学生互动游戏) 明确:红、蓝、黄;红、蓝、黄,这样3个一组反复出现。像这样有规律的现象生活中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 1.观察情境图,找规律。 提问:仔细观察它们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明确:都是有规律地反复排列着。 2.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提问:先看盆花,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 学习提示: (1)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2)独立解决后,再阅读书本第59页,看看你想到了其中的几种? 3.集体交流,明确方法。

(1)画图的策略。 (2)列举的策略。 (3)计算的策略。 4.变式练习,优化方法。 谈话:老师总觉得这样一蓝一红的摆放,好像有点儿单调,如果这样摆,更好看了吧!(课件出示蓝花、红花、紫花每3盆一组)用你喜欢的方法判断一下第17盆什么颜色? 提问:这么多同学都选用了计算的方法,能说说理由吗?第19盆、第21盆呢? 引导:第17盆、19盆都是根据余数判断的,那21盆没有余数了该怎么判断?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提问:照这样排下去,左起第25盏彩灯是什么颜色?第23面彩旗呢? 明确:彩旗每4面一组,所以除以4。 小结四年级开始学习的“找规律”,欣赏大自然中的规律。 2.拓展练习。 提问:请看人行道上的红绿灯,绿灯30秒,红灯20秒,这里有什么规律? 引导:现在开始跳绿灯,爸爸还有2分钟才能到达路口,爸爸到达时会遇到什么灯? 四、创造规律。 1.老师摆,学生找。 谈话:让我们一起用围棋来创造规律,老师先来创造一个。 出示:○●●○●●○●● 提问:你知道是什么规律?第32枚是白子还是黑子? 2.同桌合作,自主创造。 引导:同桌合作创造规律,相互说说什么规律,并判断第32枚是白子还是黑子。 3.按要求摆棋子。 启发:如果老师要求第32枚一定得是白子,想一想该设计怎样的规律?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及思路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及思路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科书第88页--89页例1、例2、例3,以及课后的“做一做”和练习十六1、2题。 教学目标: 1.基本技能: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数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解决问题: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体会一组图形重复出现多次就是排列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学具、水彩笔、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感知规律 师:这节课,老师想带领小朋友们做几节律动,看谁的眼睛亮最先学会,好不好?

(教师示范:拍手两下拍肩两下。师重复两次后边做边说:学会的可以跟着老师做。师生一同接着活动,重复四、五遍后教师喊停) 师:真不错,那再换一组头部运动:前后左右前后左右。(学生随着老师的示范不由得跟着做下去。) 师:做得真好!刚才小朋友们为什么学得这么快? 生:因为动作太简单。 生:就是几个相同的动作重复做下去。 师:那你们能不能也创造一组这样的动作让大家跟着做一做? (学生思考,自己比划。) 师:好,谁先上来把你创造的动作教给大家,看谁最勇敢。生:摸摸鼻子摸摸耳朵,摸摸鼻子摸摸耳朵……(一生边说边做) (听课的老师学生都笑了。执教教师认真的跟着做起来,其他学生虽然觉得好笑,也跟着做起来。) 师:真棒!创造了这样特殊的动作让我们大家做,其他小朋友还有没有自己的动作。 (这时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都争先恐后的说“我”“我”,教师又叫了一名学生进行展示。) 师:象这样的一组动作重复做下去就叫做规律。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找规律》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案例 个性在互动的学习中得到张扬 ——《找规律》教学案例与反思 晴朗的星期三上午,第二节是一(1)班的数学课,清脆的铃声刚落地,我已经满面春风地走进了教室,孩子们稚嫩的问好声使我平添了许多信心。于是,我满怀激情的和孩子们进入了角色,开始了本节“找规律”的认知学习。 在优美的情境里,我慢慢的诱导着孩子们感知、理解规律并逐渐向“规律”靠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他们不再满足于我的讲解,都急着要动手操作,于是,我们就一起去“创造”规律。为了使他们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我先吊吊他们的胃口:“孩子们,通过你们的认真观察、主动思考,不但知道了什么是规律,而且还找到生活中那么多的规律,你们太棒了。那么你们能不能说说,规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有什么作用呢?” 我简单的一句话就使孩子们的表现欲望蠢蠢欲动。我又示意他们先在小组里小试牛刀,然后再在全班同学面前大显身手。只听小可爱师亦凡说到:我们穿着带有规律的衣服很漂亮。又闻调皮鬼胡明泽接着发言:我们家的地板铺的很有规律,花纹很好看。还有那胖墩墩的陈鹏的发言更是我感到惊讶,他说:爸爸的大书柜里的书摆放的很有规律,我的书找起来很方便。哎呀,太多了,太好了,没想到孩子们精彩的发言、别致的选择,都是如此的让人吃惊。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叮叮当当的响声中,开始了他们的创造,我走下课堂,融入到孩子们当中去,不时的被他们的创作所吸引,绊住了我的脚步也绊住了我的目光,真使我大开眼界:色彩鲜艳、造型奇特、图案精美、摆放别致的一条条规律都体现了孩子们的聪明才智。在最后的展示过程中,我还用这样一个“哪一小组愿意把你们组认为最好的作品拿出来让大家欣赏欣赏”的问题,培养学生互动的学习意识。在孩子们的讨论中,一个个小小设计师带着自己的作品上来进行展示演说: “我是按一个青苹果、两个黄鸭梨、三朵小红花的规律排列的”。 “我是按一个粉红色的正方体、一个黄色的正方形、一个绿色的三角形、一个大红色的圆形的规律排列的。” “我是按两颗红色的五角星、黄色的两朵花、一根绿色的小棒的规律排列的。” …… 通过他们自信的神情,看出了他们真正理解了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内容。从中我体会到老师不能画地为牢,要能够创设出百家争鸣的课堂氛围,才能取得双赢的教学效果。 【反思】 一、经历《找规律》这节课的设计和教学,我颇感满意的是教学设计上比较的细腻和全面。既考虑到知识完成的自然和丰满,也考虑到学生学习的情趣;既突出了数学学习的活动性,也渗透了数学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既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体现了数学自身的价值;

一年级数学奥数思维训练导学案第7讲:规律数龙导学案通用版(含答案)

一年级数学奥数思维训练导学案第7讲:规律数龙导 学案通用版(含答案)x 学习目标 1.感知数的排列规律,根据实际情况把数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体验递增递减的归纳 思想。 2.锻炼和提升孩子的数学思维条理性。利用看邻数,,求相差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掌握 标出相差数的基本技能。 3.培养对数学的感悟能力和灵活自主设计的创新性与挑战性的技巧。 重点:根据实际情况把数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体验递增递减的归纳思想。 难点:培养对数学的感悟能力和灵活自主设计的创新性与挑战性的技巧。 预习案 任务一:复习旧知 1、一起来玩数数游戏。 (1)男生数数:从1开始数20以内的单数。 (2)女生数数:倒着数20以内的双数。 我的疑惑 在本次课程学习中的困惑与建议填写在下面,与同学交流后,由组长整理后并拍照上传 平台讨论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案 一、自学释疑 任务一:自己设计三条“数龙”。

任务二:按规律填一填。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数字接龙,下面“数龙”各有什么规律?请你填完整。 ①初步感悟是单数数列。 ②观察数是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 ③在箭头上标出相差的数(+2) 探究点二、数字接龙,下面“数龙”各有什么规律?请你填完整。 ①初步感悟是递增数列。 ②在箭头上标出相差的数(+1、+2、+3、+4、+5)。 探究点三、找规律,照样子再编三组。

找规律导学案

《找规律》导学案

活动二:灵活运用规律 下表有1~15共15个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独立完成下列各题,并在组内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如果每次框出2个数,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框法? 如果每次框出3个数、4个数呢? 如果总数为a个,每次框出b个(a>b),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框法? 2.在组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检测反馈】 下面是小红设计的一条花边。 每次给相邻的2个方格盖上红色的透明纸,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盖法? 如果给紧连的3个方格盖上红色的透明纸,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盖法?每次盖5个方格呢? 2.小红一家准备去天文台参观,下面是参观券,他们想拿3的汇报相机追问: 得到平移的次数为什么要“加1” 每次框4个数,平移的次数为什么是6呢? 每次框5个数,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小结:总数减去每次框的个数就是平移的次数,平移的次数加1就得到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框法。 活动二:灵活运用规律过渡:如果总数是15个,你能解决吗? 1.学生活动。 2.汇报交流:重点说出“每次框2个”以及“总数为a个,每次框b个”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框法,你是怎么想的? 检测反馈 过渡:生活中会遇到许多的问题,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吗? 1.学生活动。 2.汇报交流:重点说说第3题是怎么想的。 根据情况将第3题变式提升。 如果这13张椅子排成了圆形,妈妈还想紧靠

张连号的券,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 3.礼堂第一排共13个座位,妈妈想紧靠着坐在爸爸的右边,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着坐在爸爸的右边,会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呢? 他们走进场内一看,发现中间已经坐了一位观众,这时又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呢? 小结:生活中的数学是千变万化的,我们应灵活选择不同的方法,应用这不变的规律来解决 总结激励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有什么疑惑,我们一起解决。 生活中还有许多的数学奥秘等着同学们去发现、去探索。 【板书设计】 找规律 总数每次框的个数平移的次数得到几种不同的框法 2 8 9 3 7 8 10 4 6 7 5 5 6 a b a-b a-b+1

《找规律》教学案例分析.doc

《图形覆盖现象的规律(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第55-56页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的第1、2题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探索图形覆盖现象的规律。例1提供一个框数游戏,把1-10这十个数从左往右顺次排列,组成一张数表,要求用红框在数表里框数,分三步进行,第一次框两个数,第二次要框三个数,第三次要框更多的数,探讨方框平移的次数与每次框出的数之间的关系,得到的不同的和的个数与方框平移的次数的关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把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历白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列表思考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努力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把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发现规律并总结规律。 教学准备:学生每人一张填有1-10这10个数的单行数表,每人4个用硬纸做的长方形框,分别可以框2个数、3个数、4个数和5 个数。 教学过程: 一、课始谈话,引发兴趣(课件出示礼物盒)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礼物,礼物的价格是由1、2、3三个连续的自然数中两个相邻的数字组成的,你能猜出礼物的价格吗? 生:12元或23元 师:那好让我们看看这位同学猜得对不对?一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价格) 师:刚才礼物的价格只是由3个连续的自然数中相邻的两个数组成的,同学们很容易就猜出来了,可如果这个礼物的价格由1-10这十个自然数中相邻的两个数组成,你们还能猜出它有多少种不同的价

一年级《找规律》反思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反思 建设六马路小学陈伟红 “找规律”是新教材中一个独立的单元,“找规律”作为新单元的第一课,非常重要。本节课主要是从形象的图形排列规律、颜色交替规律慢慢过渡到抽象的数列排列规律,如果这节课没有把握好,那么对学生后面的继续学习造成了阻碍。 《找规律》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是根据课程标准改革新增加的内容,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教学,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思路,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有重要意义。 根据儿童爱猜的心理,首先让学生猜没有规律的图形,学生猜不准,接着让学生猜有顺序的图形(即有规律),学生一片高兴,这样有意识地按规律呈现,让学生对比猜测中意会,积累感性经验,从而初步感知规律。这样的设计,从学生角度出发,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正确把握学生的起点,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思考、尝试的机会,在猜想中感知规律存在的同时,初步感知了规律的价值。) 1、联系生活,感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对于“规律”一词很难理解,理论的解释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途劳无功的。但生活中却处处存在的规律,学生也在时时接触着规律,于是我把生活中简单的规律现象抽象出来,转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让学生来玩一玩规律,这样学生在玩规律的同时,就在认识着规律,理解着规律的特点。然后在初步感知规律的概念后,就出示了一副生动活泼的场景――六一儿童节联欢会,找一找其中的规律。学生对于这个场景太熟悉了,有的学生甚至还亲身经历过装扮会场的活动,学生的思维一下子从数学课本上飞到了实际生活中,体会着规律给生活带来的美,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寓教于乐,增强学习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这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探求数学知识。低段儿童对枯燥无味的讲解很难理解,甚至不感兴趣,但一听到“游戏”、“活动”这类词时,马上打起精神,产生强烈的兴趣与好奇心。所以课前我就以游戏的形式把学生带入本节课的知识领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来认识“什么是规律”。本来复杂的理论解释,用游戏的形式来表现,一下子显得浅显易懂,学生也在喜欢地玩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了“规律”。接下来的学习,通过生动活泼的课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处感官,环节清楚,层次分明,有张有驰,学生一直

一年级下册找规律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导学案 当铺中心小学张曼曼教学内容 《找规律》是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的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找规律》是在学生认识了20以内数及20以内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学习找规律的问题,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尝试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感知找规律的方法。同时,教材内容是学生经常看到的一些现象,有利于吸引学生参与探索活动,形成初步的探索意识,增强对数学的认识,提高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内容是发现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其中有颜色、形状、大小的变化规律、图形的排列规律及简单的数字排列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简单图形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操作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能根据找出的规律往下摆、往后涂,加深对图形排列和数字排列规律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运用简单的规律解释现实中的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学会找图形和数字排列的规律。 2)、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活动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学具题卡彩笔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喜欢)今天老师也来扮演魔术师给大家变变魔术,好吗?猜猜老师今天会变什么?学生说(……)

说完后,教师先从口袋里变出一种水果,又问:猜猜老师还会变出会什么?(生猜……)接着教师从口袋里变出一个水果,接着让学生猜猜老师下面一个是什么?学生说,老师出示,并说说自己的理由。继续让学生猜下一个是什么,接着把水果全部变出来。 师:像这样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事物就叫做规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设计意图:这样的导入,是根据儿童爱猜的心理,首先让学生猜没有规律的东西,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摆的水果很直观,容易使学生对规律形成初步的认识。) (二)新授 师: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数学王国的小朋友们正忙着布置教室呢,走!咱们一起去瞧瞧,漂亮吗? 出示课件: 师:看看上面都有些什么?是怎么排列的?谁发现了他们的秘密? 1、出示主题图,同时布置教室彩图(即主题图),我是通过挂各种彩图,给小朋友们呈现了一个形象、逼真的色彩画面,让她们仿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案例及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绍村小学胡红岚 教学背景分析 本节课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让学生能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本课的学习能为将来“循环”的理解奠定基础,也能让孩子们体会到生活中有规律事物的美感和规律在生活中的 重要作用。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形象思维较为发达,所以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富有儿童情趣且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和内容。本课我以庆祝六一节活动为背景进行教学,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使学生获得了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另外,还有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规律,这些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科书第85页-例1、例2,以及课后的“做一做”和练习十六1、2、3题。 教学目标: 1.基本技能: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物品简单的有序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表征、推理的能力。

2.数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的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解决问题: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体会一组图形重复出现多次就是排列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 白板教学设计学具水彩笔 一、游戏引入,感知规律 师:这节课,老师想带领同学们做几节律动,看谁的眼睛亮,最先学会,好不好师:示范敬礼握手。师重复两次后边做边说:学会的可以跟着老师做。师生一同接着活动,重复四、五遍后教师喊停。 师:做得真好!刚才同学们为什么学的这么快 生:因为动作太简单。 生:就是几个相同的动作重复做下去。 师:真棒!象这样的一组动作(前面怎样,后面也是怎样的)重复做下去就叫做规律。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找规律。(板书: 找规律)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例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案例 新地中心学校张燕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的意识。 (3)情感目标:感受到数学的美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 发现图形的简单(单层)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找出稍复杂的图形排列规律。(既含形状规律,又含颜色规律的多层次规律。)突破方法:“多层观察”的学习策略及尝试教学法。 教具准备: PPT,小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教学流程: 一、情境中发现规律 1、创设情境 再过二十多天就是同学们自己的节日了,“六一”儿童节,你们想不想在那天把自己的教室布置得漂漂亮亮的?你们看,一些小朋友在布置他们的教室 课件展示主题图观察提问:说说你们从图中都看到什么?又发现了什么?生1:有彩旗,有灯笼生2:有小朋友在跳舞, 生3:小旗是按红色黄色红色黄色顺序排列

生4…… 师:图中的彩旗灯笼彩花它们者不是乱摆乱乱放的,而是有顺序的排列,这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板书:找规律) 二、教学例题一 1 课件出示彩旗图①观察小旗的规律师:彩旗是怎么样排列的?后面的那一面彩旗是什么颜色,你能猜出来吗?生:是黄色的。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能说说你的想法吗?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小旗的排列规律?师:我采访你们,如果用这样的小旗布置我们樟树的大街,你们一直红黄,红黄,红黄的读下去,你们有怎样的感觉?师:看来,这样介绍小旗的规律,介绍的人很累。怎样介绍小旗的规律又简单又清楚?师:有没有好办法?遇到困难,同方的同学,或一组的商量,看看能不能解决?(小旗贴在黑板上)师:一红一黄,又是一红一黄,又是一红一黄,又是一红一黄,也就是它们是一红一黄为一组。(板书:一组)而且下一组和上一组是重复的。(板书:重复)师:第一组的第一面是什么颜色?第二面呢?下一组的第一面呢?第二面呢?它们出现的顺序都是一样的。我们就说它们是依次出现的。(板书:依次)师:小旗的排列规律我们就说:一红一黄为一组,依次重复出现。 ②观察彩花的规律师:小花的排列有怎样的规律?师:下一朵小花是什么颜色? ③观察灯笼的规律师:灯笼的排列有怎样的规律?师:下一个灯笼是什么颜色? ④小朋友的规律 师: 联欢会开始了,小朋友们唱呀,跳呀。找找小朋友们站的位置有怎样的规律?师:有的说一男一女为一组,有的说一女一男为一组,究竟怎么回事?现在请同学介绍一下?(多媒体出示) 师:这些小朋友围成圆圈,先看男同学,就是一男一女为一组。从女同学开始看,

五数找规律导学案

找规律(周期现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59~60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周期现象,发现其中的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针对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 【活动方案】 活动一:情境导入,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 1.观察主题图,从左边起,盆花是按什么顺序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友情提醒:既要说明每组的数量,也要说清每组的次序。) 2.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活动二:初步探索,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观察屏幕上主题图上的盆花,思考: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十五盆是什么颜色的花? 1.认真读题,理解题意。 2.独立思考,把解题的过程或想法完成在活动单上,看谁的方法多。每组指定一人完成在展板上,其余完成在活动单上。(友情提醒:可以画一画、数一数、算一算……) 3.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并完善展板内容。 4.全班展示,组间互评。 活动三:再次探索,选择合适的解题策略 观察主题图上的彩灯,照这样摆下去,从左边起第35盏灯是什么颜色? 一、激趣导入 男、女生快速记忆PK赛。 课件分两次快速闪现数字,男生记男生题,女生记女生题。 第一组数字:男生1625 女生0513 第二组数字: 男生6481 女生0513 校验男、女生完整记数内容,女生记对的人数多。宣布:女生获胜!(男生称不公平,说女生记的数字有规律。) 追问:女生记的数字有什么规律呢? 小结揭题:像0513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有规律的排列的现象称为“周期现象”。今天我们就来找寻周期现象中的规律。 二、情境导入,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 1.导入:周期现象在生活中是广泛存在,请看情境图。图中是用哪些物体来装扮的?它们的排列有着怎样的规律,让我们走进活动一。 2.学生独立完成活动一,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注意交流既要说明每组的数量,也要说清每组的次序。 三、初步探索,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1.导入:找到了这些规律有什么用?下面让我们走进活动二,解决有关周期现象的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活动二,组内交流。 预设1:画图△表示蓝花,○表示红花。△○△○△○△○△○△○△○△,所以第15盆是蓝花。 预设2:左起第1、3、5……盆是蓝花,第2、

《找规律》教学案例-3.DOC

《找规律》教学案例 结束语:正是因为生活中很多物体的排列有了这些规律,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美丽而又丰富多彩。 板书:美 我相信,只要大家多注意观察生活,多动脑筋思考,一定能创造出更多更新的规律来丰富我们的生活。 (六)、谈收获、说体会。 学生自由发言。 (七)、温馨提示:(作业设计) 找一找,生活中你还发现了哪些规律。 板书设计: 找规律 按照一定的顺序重复出现规律 红花 黄花 红花 黄花 红花 黄花 红花 黄花 颜色形状数量 美 教学反思 (一)注重培养学生概括表达能力

一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正处于起步阶段,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在本节课中,注重培养让学生把话说规范的习惯,学生在认识颜色变化的规律时,先由老师“扶”着说出,是几个图形为一组,每组是按什么顺序一组一组重复排列的,再到老师“放”开让学生自己说,使学生的语言逐步达到用词准确,表达完整,思维清晰。 (二)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规律的时间和空间 在学生认识了图形在颜色和形状上的变化规律后,动手让学生做第104页按规律为气球涂色的练习,教师用鼓励的语言激发学生创造与众不同的规律,不仅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规律的体验和感知,而且为学生下一步认识图形在数量上的变化规律和创造规律及发散思维做更好的铺垫。 (三)合作意识的培养 在按规律为学校花坛摆放鲜花的环节中,要求中提到,摆放的鲜花的颜色越多越好,但每个学生手中只有一种颜色的花,一个人很难完成,学生自然地提出的与小伙伴合作才能完成任务的需要,这里就出现了有必要的“合作、交流”,符合新标准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四)玩中学,做中学,体验学习的乐趣 在摆放花坛的过程中,这个环节很好地体现了新标准“玩中学、做中学”的新理念,大胆用“听会忘,看能记住,做才能学会”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由于在布置题目要求时,围绕完成“要布置一个圆形的花坛”这一共同的任务的同时,又提出了“看哪个小组摆出的花坛最有特点”的挑战性问题,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法来认识和解决问题,并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共同开拓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大胆创新意识,学生思维的火花定会在摆出的各色花坛中绽放。 (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判断正误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规律解决问题。在此判断题中,将把图形在“颜色”“形状”“数量”上的变化相结合。一开始,由于前面的图形被遮挡,学生将无法判断最后所填的“三角形”是对还是错,露出一部分后,学生可能会发生意见上的争议,有的可能会说对,有的可能会说错,当全部图形呈现在学生眼前时,学生会肯定地作出判断“三角形”是错误的,应该填圆形。由此,使学生懂得,找规律必须全面,不能片面观察和思考问题。 (六)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规律美。 伴随的优美的音乐和教师生动的语言,“斑马”“床罩”“建筑物”“一年四季”等一张张图片的出现,使学生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让学生意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有用的,体现了“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理念。本课的最后,希望同学们用自己的眼睛找找生活中的规律美,进一步体现了数学的生活化。

《找规律》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

《找规律》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 摘要:教师如何挖掘课堂中学生的动态生成资源,随机调控并创造条件引导学 生提高数学素养,有效利用数学课堂中学生不断出现的生成性资源,让其成为数 学课堂中不断涌动的精彩,从而既巧妙地利用动态生成的资源完成对课堂教学中 难点的突破,又不露痕迹地引领学生置身于他们自己创设的一个个精彩的情节中,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目标所在。事实上,我们很多教师在这方面 做得还有所欠缺。本文就《找规律》的教学案例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自己 的体会。 关键词:《找规律》;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 教学片段一: 教师组织学生玩记忆力比赛游戏。男女两名学生各拿一张写有一个多位数的 卡片,男生记的内容是 162536496481,女生记的内容是123412341234。结果 女生获胜。 生:不公平,女生记的数字有规律,只要记住1234,然后重复3次。 师:你们也这样认为吗?其实,这是一次不公平的比赛,女生之所以获胜, 是因为她们记的内容有规律,记起来非常容易。像这样有规律的现象在我们 身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找规律”。 分析:通过“记卡片”的游戏,唤起学生对“规律”的有意注意,形成良好的期 待心理。比赛的形式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做到“课伊始,趣亦生”。 教学片段二: 师: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盆花的摆放规律,按照规律,左起第15盆是什么花? 同学们可以用笔画一画,也可以四人小组讨论。(学生活动后指名交流) 生:我用15÷2=7……1,所以第15盆是蓝花。 师:你能说说15、2、7、1分别表示什么吗? 生:15表示第15盆花,2表示2盆2盆放,7表示有这样的7个2盆,1表 示还多余1盆。 师:7是不是表示有7组呢,1是不是表示余下1盆呢?因此,我们要在7的 后面写上7组,1的后面写上盆。 师:那你怎么知道它是蓝花?这1盆是在第几组里的? 生:是第8组里的第1盆。 分析:应该说,这位同学是非常聪明而且表达能力相当出色的学生,他在教 师的追问下能清楚地表达出第15盆花为什么是蓝花的理由,分析也很有道理, 教师也能抓住重点让他将理由充分表述,也给其他的学生一个解题的思路。但没 有追问2表示的意思。 师:还有没有其他意见? 生:第1盆蓝花是单数,第15盆也是单数,所以也是蓝花。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电脑老师是怎样说的。(点击多媒体演示1、3、5……是蓝花,是单数;2、4、6……是双数,是红花。因此,第15盆是蓝花) 分析:学生其实已经抓住了盆花摆放的规律,找到了单数的花是蓝花,双数 的花是红花,教师借助电脑将这个规律呈现。我们一直抱怨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 能力需要加强。其实,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不断鼓励和创造机会的。在 这里,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充分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如设问:你怎么就从第1 盆是蓝花就能确定第15盆也是蓝花的呢?虽然该生已经回答到了单数和双数,但

《找规律》教学案例与反思

《找规律》教学案例与反思 〖设计理念〗 《标准》提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学习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 《找规律》是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本课时是找规律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是让学生掌握找物体排列中颜色的规律和颜色、形状同时变化的规律的方法。 一年级学生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他们有较好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也是值得期待的,只是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那么如何让低段学生感到这是一节充满乐趣和智慧的课堂呢? 根据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和教材的编排意图,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找出事物变化的规律,培养初步观察、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创新意识。 2、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3、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和欣赏数学美,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感受到规律能创造美,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简单的规律 教学难点:探索寻找规律的方法,能创造规律。 〖案例描述〗 一、创境激趣,感知规律 ⒈师: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猜一猜。 ⒉请仔细观察:〖多媒体出示〗 ⑴树——猜一猜,下面是大树还是小树?你怎么猜出来的? ⑵笑脸——接下来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⑶无规律——为什么前面猜得到,这个却猜不到呢?

2021年春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7 找规律

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等差数列和数组的规律,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找规律的内容其实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有所涉及,如在一年级上学期的时候通过1个1个地数数、2个2个地数数、5个5个地数数,体验并描述数数过程中的规律;通过整理20以内的加法表,探索计算中的规律;在认识图形中,也渗透了简单图形的排列规律等。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或数字排列的简单规律,理解规律的含义并能描述和表示规律,同时会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理,确定后续图形或数字的排列方式。 2.在发现规律、描述和表示规律以及简单应用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数学表征能力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规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欣赏数学规律美的意识。 课时分配: (1)找规律(1) 1课时 (2)找规律(2) 1课时 (3)找规律(3) 1课时 (4)练习课1课时 教法与学法: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数学内容和教材的编排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教学的趣味性,体现教学的开放性,把握教学的重点,控制好教学的“度”。 第1课时找规律(1) 课题找规律(1) 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通过摆学具、涂色、小组活动等学习方式,把知识进一步拓展,从而让学生创造出不同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把知识进行拓展,让学生都纷纷列举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通过找生活中的规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学习目标1.理解规律的含义,能描述和表示规律。 2.能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理,确定后续事物的排列方式。 3.感受数学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发现和欣赏数学的美。 学习重点理解规律的含义,能发现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

找规律教学案例及反思(含试卷)

“找规律”教学案例及反思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喜欢做游戏吗?下面做个“比比你的记忆力”:(出示两组数)看谁最快记住里面的数字?(各选一名男女学生上台比赛,男生赢、) 师:对男生取得胜利有什么话说? 生:游戏不公平,男生记的数有规律。 师:其实有规律的现象在生活中到处可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 师:(出示例图)从这张画面上你有什么发现?把所发现到的与同桌互相说说。(指名回答) 生:彩灯是红、紫、绿、红、紫、绿依次排下去。 师:(板书:依次)依次是怎样的循环?(板书:不断循环)那彩旗呢? 生:两红两黄依次不断地循环。 师:几个一组? 生:4个一组。 师:那盆花呢? 生:一蓝一红依次不断地循环。 师:在数学中把这种依次不断地循环称为周期现象(板书:周期现象)。在生活中你见过类似的周期现象吗? (生答略) 师:能根据画面上提供的规律提一些数学问题吗? 生:6组彩旗一共有多少面? 生:第1组到第30组共有多少面彩旗?

生:第40面彩旗是什么颜色? 师:照这样排下去,左边第15个物体是什么颜色?有几个问题? 生:3个,第15盆花、第15面彩旗、第15个灯笼各有多少个? 师:就让我们一个个来解决。…… 第三环节:课堂练习 师:◤一次旋转90旋转4次回到原位(电脑演示)那从现在起◤连续按10次,画面上的图案应该是( )。 要求学生闭眼师进行旋转,让学生猜旋转了几下? 师:听鼓声(咚嚓嚓嚓,咚嚓嚓嚓……) 让学生说说有什么规律,4下中每组有几种?想出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这个规律表示出来,让别人一看就能明白。 师:做电动游戏“打彩球”,第25个是什么颜色的球? 师:回到课前的游戏,比比咱们的记忆力,找找规律。 “数学味”,源自对教材内容的理性把握。教材是教学资源,要让教材中的“冰冷的美丽”变成学生“火热的思考”,就需要我们实际运用教材时进行有效的思考,如是是否可以进行适当的重组。教材中关于彩旗、灯笼和盆花的3个问题是分别提问的:“从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在“试一试”中提问:“照上面那样排下去,从左起第17盏彩灯是什么颜色?第18盏彩灯呢?”、“从左起第21面、第23面彩旗分别是什么颜色?”在本课教学中用统一的数来提问:“照这样排下去,从左边第15个物体是什么颜色?”这样设计不但可以完成教学内容所规定的要求,而且还可以排除一些外在信息的干扰,使学生在类似的情境中洞察问题的本质内容,从而建立起简单周期问题的计算模型。

《找规律》教学案例

关注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 ——《找规律》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堂上,有时要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传统的教学思想把这些特征视为影响学生学习的缺点加以约束,限制学生“动”,强制听课。上课不专心听讲,老师批评,家长责备,他们上课时像是被捆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教材从一年级上册就开始渗透探索规律的内容,因此,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对“规律”已经有了许多感性认识,对于发现规律的角度(如颜色、形状等)也有所积累。 【案例主题】 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是《找规律》,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结构,教师在找简单的规律的教学中,事先设计相关的学习任务并以数学游戏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利用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观察,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当学生感到疲惫,注意力开始分散的时候,教师利用小孩子好动的特点,设计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中操”,这样既重新激活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又暗示了规律的无处不在,让数学课堂更高效。 【案例过程】 游戏进入新授内容(猜小旗的颜色)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最爱玩游戏了,所以今天老师特意准备了一些游戏要和大家一起玩的,想玩吗? 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想。 师:现在先玩一个猜小旗颜色的游戏。看!这面小旗是什么颜色? 生:黄色。 师:这面呢? 生:红色。 师:下一面呢? 生:黄色。

师:猜下一面是什么颜色? 生:红色。 师:对!再下一面呢? 生:黄色。 师:真聪明!下一面......(说完手上的小旗为止)(板书:边说边贴小旗)师:全猜对了,同学们好厉害!跟老师心有灵通呢!下面请同学们从左到右观察一下这条小旗是怎样排列的? 生:黄、红、黄、红、黄、红、黄、红。 师:真会观察!大家一起看,这条小旗先是一面黄旗,一面红旗,又一面黄旗,一面红旗,接着又是一面黄旗,一面红旗,然后又是一面黄旗,一面红旗。 像这样的排列,我们把它叫做“重复排列”。 师:(举起卡片“重复排列”)同学们这几个字你们认识吗?跟老师读一读。(板书:在小旗下面贴“重复排列”) 师:全班读一读小旗的排列。 师:听完同学们的读,老师也想读,听听老师的读法跟同学们一样吗? 师一组一组地读,停顿久一点。 师:一样吗? 生:不一样,老师中间停了一会儿。 生:老师每次读完红旗都停了一会儿。 师:对呀,你真会听。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是什么颜色的小旗在重复排列? 生:黄红。 师:对呀,真会观察!为了一眼就看出黄红在重复排列,我们把黄和红圈起来,表示黄红组成一组。看见这一组,我们就知道是谁在重复排列了。下面我们“开火车”读,按圈的黄红一组来读下去,看看黄红是不是在重复排列?我先读,同学们接着读,直到读完为止。(一边读,教师一边出示手上的两面小旗,目的让学生清晰看到真的只有黄红在重复排列。) 师:老师读的每一组的颜色和同学们读的一样吗? 生:一样。 师:每组都是由什么颜色组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