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的几点思考

幼小衔接的几点思考
幼小衔接的几点思考

幼小衔接的几点思考

“幼小衔接”顾名思义就是幼儿园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联系和接轨,而幼儿园教育的组织与实施又离不开与家庭、社区的合作,所以,幼小衔接应是幼儿园、家庭和小学校三位一体的工作,只有三家教育建立密切的联系、有机的结合,才能使幼小衔接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可持续发展。

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一、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一)教育形式和方法的差异。幼儿园是以自由游戏、探索学习和发现学习的学习方式;而小学则是正规科目课堂上学习的方式。(二)生活常规的诸多区别。幼儿园坚持保教并重的原则,寓教育于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小学则是以教学为主,没有保育环节,小学生生活完全靠自理。(三)学习环境的不同,幼儿园是自由、活泼的学习环境;小学是分科学习,有作业,受教师支配的学习环境。

二、幼儿园教育与家长要求的差异。幼儿园主要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目标与内容要求,而家长主要关注知识的学习,只担忧孩子学习方面的问题,故有的家长不愿上幼儿园大班,提前上小学,有的家长从中班就要求幼儿园教拼音、数学、写汉字等,在其他方面,如精神上、能力上的要求却不高。

三、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定位、教育理念的区别。幼儿园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着,以自由游戏为主;小学老师是小学各科知识的传播者,以老师授课为主。

四、平时幼儿园与小学联系甚少,只有了到大班末期才进行一些合作活动。

以上这些问题致使部分小学生有不适应现象,导致学习兴趣低落、恐惧、焦虑以及攻击性强等行为发生。

如何缩小差异,使幼儿园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我园尝试了如下做法:

一、建立幼儿园与小学双向服务长效机制,加强“衔接”的连续性

幼儿园传统的幼小衔接,主要关注小学知识的提前教授,延长上课时间,参观小学等形式上的衔接,也就是幼教“一头热”,幼儿园积极地开展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而小学却无动于衷,因此问题得不到切实解决。联合国的有关资料提出:“儿童要为入学做好准备,学校要为儿童做好准备。”事实证明,双向准备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必由之路。为做好双向准备,我园与附近小学共同协商建立了双向服务机制,互通信息,互送教育活动图片、光盘等。

幼儿园方面

(一)幼儿园确定衔接点:兴趣激发;习惯规则培养;语文学习能力,如听说读写能力方面;数学学习能力,如加减运算、思维及操作能力方面;适应能力方面,如个性,心理,独立性等。

(二)制定出幼小衔接工作计划:举办大班老师幼小衔接专题培训;定期安排幼儿教师到小学参观见习,和小学一年级的老师进行交流,双方共同切磋如何加强幼小衔接的连续性;参观小学,与小学联谊活动;大班教师幼小衔接教研活动;组织各类评比或展示活动;开设小学预备班,请优秀小学老师来园上课;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的班级管理及教育教学重点均紧紧围绕“幼小衔接”主题展开。如教育主题是“我要上学了”,组织参观小学等活动。教育内容、方式、方法及时间安排逐步向小学靠拢。

(三)通过对已毕业幼儿及其小学老师、家长的回访活动,了解到我园与大部分小学的教育理念和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差距及时调整幼小衔接计划。

(四)对老师教育教学中的具体要求:1、幼儿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1)为每个孩子配备一个小书包,写上自己名字,装自己的书、用品,放到固定地点,每天带来。每个孩

子准备一个作业记录本,要求老师每天布置一个小作业或小任务,要求定时完成不拖拉,作业形式可以是:前书写,数字书写等,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什么事情,明天带什么东西等,引导幼儿用符号记作业,每天请家长签字反馈;(2)每班设立值日生,张贴明显的值日生专栏,详细职责分工,制作值日生牌,执行值日生值日制度;(3)上课时间延长至35分钟,减少幼儿外出入厕喝水次数,加强上课常规(举手发言等),实行不来园请假制度,幼儿不出勤必须电话或当面请假;班级配备钟表,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张贴在幼儿看的见的地方,教孩子学会看各种表,各生活环节“限时制”,如:洗手,穿脱衣服,叠被子,吃饭等几分钟必须完成,强化幼儿的时间观念。2、知识学习、能力的培养(1)小学语文知识的渗透。创设拼音环境,张贴拼音的挂图,给幼儿感性认识,不进行教授;运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动画形式进行听读游戏识字和儿童文学欣赏教学,以100个常用字为主,要求会认、会读、会用;端正坐姿和握笔姿势,培养空间、方位知觉能力,熟悉田字格和四线格,每个孩子会写自己的名字;在活动区运用色彩不同的汉字笔画拼图,培养幼儿对汉字的兴趣和前书写能力,不要求幼儿写字,但通过游戏和绘画活动培养写字所需要的基本素质或基本功。既重视打基础和培养基本素质,又不超越年龄特点。(2)小学数学知识的渗透。规范地画小圆形和横平竖直地画(写)直线;数字1—10的书写学习,掌握正确的数字书写格式和方法。运用20以内加减法计算和简单应用题、智力题、思维扩散题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利用各种区域游戏进行应用能力的训练,如:测量、时间、日历、钟表、等分、数与量的对应、整数加减、统计、连加连减、几何形体、货币等。(3)英语口语渗透学习:运用英语小游戏及日常生活中与老师的对话练习进行幼小衔接。

小学方面

(一)对刚升入一年级的学生的适应情况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于幼儿园;

(二)派低年级教师到幼儿园见习,了解低龄学生的特点,因为学前儿童和小学生是有不同阶段特点的,一个孩子决不可能在跨入小学的那一天,突然完全失去幼儿的特点,发展的连续性规律决定了他仍然带有幼儿特点。如果这时小学老师完全按小学特点要求初入学的儿童,那么势必造成儿童严重不适应新的生活。

(三)根据实际情况,小学老师应将某些游戏方式引入一年级课堂。

二、家、园密切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增强“衔接”的实效性

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没有家庭教育的相互配合,教育就心形不成合力,教育就难以很好实施。因此,为增加“衔接”工作的实效性,做好家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一)针对幼小衔接工作及本班的实际,各班学期初召开专题家长会,以取得家长的配合。

(二)各班开设《幼小衔接家长专栏》,开辟“家长须知”、“专栏快讯”、“今日要点”等栏目,加强与家长的信息交流。

(三)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其了解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教育,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

(四)组织教师、家长、幼儿“三位”一体的教育活动,吸引家长参与并重视幼小衔接工作。

(五)要求家长在家庭中做好幼儿入学前的生活、心理、学习物质的准备,给幼儿购买的学习用品力求简洁实用,小巧安全。

三、以幼儿园为桥梁,搭建家庭与小学联系和交流的平台,提高“衔接”的有效性

(一)幼儿园召开“幼小衔接”家长会,请小学教导主任、老师与家长见面,向家长介绍小学教育及招生情况,观看小学教育活动录像,向家长发放宣传材料,小学老师面对面答家长问。

(二)小学定期举行大班幼儿及家长开放日,解答家长的疑惑,增进幼儿对小学校的情

感。

总之,几年来,我园通过对幼小衔接的研究与尝试,在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对2005年15名毕业幼儿在小学前期适应性,后期文化成绩、思想品德、劳动技能等方面表现的跟踪抽样调查及家长访谈,了解到90%以上能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喜欢上学,爱学习,会学习,思想品德、劳动技能优秀,身体健康,10名学生在班里成绩名列前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